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1 10:08:00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第1篇

关键词:少儿营养;现状分析;建议

引言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教育教学亦明显改善,随之我国少儿膳食结构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过去相比虽更有助于儿童生长发育,但与时代及经济发展特点相呼应,少儿营养现状也存在一定的时代问题。为探讨我国少儿营养现状及相关改善建立,笔者自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对不同地区少儿营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国家策略及地区少儿自身特点,提出相关改善建议,现撰文汇报如下。

1不同地区少儿营养现状分析

1.1城市地区少儿营养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领土面积较大,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随者我国社会及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地区由于历史及发展不同经济发展亦出现明显差异,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儿童营养情况亦出现差异,且表现为随经济发展特点的特异性[1,2,3]。与一般地区相比,城市地区经济发展较优,快速经济发展及良好的物质基础对城市儿童营养状态存在一定不良影响,其中最为显著且严峻的一项即为城市少儿肥胖,逐渐超越其他营养问题成为城市少儿营养状况的主要问题。我国一线城市如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中,经济发展较优,生活于此处的人由于工作、生活等各种压力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家庭由于工作问题选择外出就餐,而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类食物成为少年主要选择,导致少儿肥胖出现及患病比例逐渐加重[4,5,6]。对我国城市地区小儿营养状况及肥胖比例分析,发现城市少儿超重比例达8.1%,而肥胖患病率高达3.4%。与健康少年相比,少儿肥胖则成年后患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的发病率均显著升高,若不及时控制则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7,8,9],因此应针对该类地区少儿肥胖制定相关建议及措施。对城市少儿全面分析,可见不仅经济引起膳食方面改变对少儿营养具有明显影响,社会发展因素、学校及家庭等方面因素对少儿饮食及营养摄入亦有重要影响。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及优生优育的深入实施,使更多的父母选择少生、优生,越来越多的少儿均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朋好友的宠爱,越来越多的少年成为家庭的“霸王”、“小祖宗”,导致不节制及不平衡的饮食习惯[10,11,12],同时父母等由于“心疼”、“宠爱”等及环境因素,少儿体育锻炼减少,户外运动更少,引起过多营养无法代谢,极易诱发超重及肥胖的发生,同时导致少儿体质水平降低,严重威胁儿童健康成长。同时由于现代对教育的重视,学龄儿童课业重、学习负担重,导致更多的锻炼时间被写作业、课外辅导等占用[13,14],导致营养物质及热量堆积,亦是引起城市少儿肥胖重要原因之一。

1.2贫困地区少儿营养现状分析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少儿营养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的地区,贫困情况较为明显,部分地区甚至普遍存在。对相关地区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部分省份如贵州、云南等省份中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欠佳,存在较多部级贫困县城[15,16]。通过对此类贫困地区部分少年随机抽样分析,并与我国疾病控制中心所存的相关资料分析,发现西部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欠佳引起少儿营养状况差的情况较为严重,甚至部分地区少儿由于营养状况差出现营养不良及引起的生长发育迟缓。相关数据结果显示,一线城市少儿营养不良发生率不足1%,而二三线等中小型城市不超过3%,但对西部地区贫困乡镇少儿营养状况分析,营养不良比例超过30%。虽现有国家政策及民间组织、相关基金会的支持,现状仍不容乐观,应为此类少儿健康成长实施措施。

2以《降低儿童营养不良策略》为依据提供针对性改善建议

2.1贯彻儿童营养政策相关方案

依据我国少儿营养状态调查结果及现状,分析不用地区少儿营养现状,分析引起少儿贫血、营养不良、肥胖等问题的主要原因,结合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我国少儿专家结合我国国情及各国经验,制定了《降低儿童营养不良策略》,并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应用。同时,针对少儿营养现状,确保少儿饮食卫生、健康成长,应严格贯彻儿童营养相关政策方案,其中较为重要的相关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17],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实施,结合少儿生长发育营养特点,保护及促进少儿营养均衡摄入,保证健康发展。

2.2开展营养知识教育讲座及知识宣传

分析我国各地区少儿营养状况,发现出现营养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正确的营养知识缺乏。因此,针对不同地区现有的营养现状,可制定相关、针对性的宣传及讲座。如贫困地区应传播相关营养不良知识,如营养不良诱因、表现、饮食注意事项等[18];经济发达地区应适当传播肥胖危险知识。通过营养知识的培训、讲座及相关宣传,使群众正确认识少儿营养现状,结合所得营养知识,促进少儿健康成长,在讲座及相关宣传过程中,相关部门需做好宣传、教育、动员等活动准备环节,确保活动有效及无误实施。

2.3不同地区改善建议

对于西部等贫困地区的营养不良少儿,可通过政府及民间组织共同努力,改善营养现状。当地政府可适当倡导“蛋奶工程”、民间组织可进行免费午餐等工程[19],通过政府、民间组织、社会、个人共同努力,结合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以上全面实施,使营养不良儿童真正受益,才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少儿营养不良现状。对于城市少儿营养现状,可知最主要问题为肥胖;同样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父母应为少儿建立良好的榜样,科学搭配饮食,同时拒绝溺爱,应正确指导少儿科学饮食,控制及避免使用快餐等垃圾食物,三餐合理,促进少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学校方面应为少儿提供科学配比的营养餐,同时为学生制定恰当的体育锻炼计划,开展室外活动,促进体质[20];应适当关注女学生的生理心理特殊特点,避免由于节食减肥导致摄入不足、引起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社会在少儿营养促进方面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对于少儿应投入较多关注,结合少儿心理特点,恰当宣传及诱导少儿合理选择饮食,促进少儿生理及心理健康发展。

3结论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第2篇

中图分类号:F8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023-02

自1991 年中国与越南恢复邦交以来,中国与越南的经贸活动逐渐恢复,两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在20 年间有了较大发展。随着中国与越南经贸关系的发展,两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经济依赖关系,但是这种经济依赖关系呈现出一种不对等的状态。就出口占比来看,2012 年中国对越南的货物出口总额为342 亿美元,占中国货物出口总额的1.7%,越南对中国的货物出口总额为162 亿,占越南货物出口总额的14.2%。就投资占比来看,2012 年中国对越南的直接投资为3.49 亿美元,占越南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4.2%,越南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为0.03 亿美元,占中国吸收外商投资总额的0.001%。越南在两国经济依赖关系中处于劣势,两国经贸关系的关系的变化对越南造成的影响要大于中国。

Robert Gilpin 认为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是一种相互但不平等的依附。对于大多数的经济依赖关系来说,通常是不对等的,但是不同国家之间经济依赖关系的不对等程度是不一样的。一国政治经济变化对这种经济依赖关系产生的影响使双方要付出的代价也使不一样的。本文从经济相互依赖的角度,分析了中越两国的经贸关系相互依赖现状及其不对称程度。

一、文献回顾和研究框架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的贸易交往不断扩大,资本流动日益增多,各国的经济日益渗透,经济依赖关系也逐渐加深,关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早期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主要为对外贸易上,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受双边贸易的影响较大。前人在研究经济依赖关系时,主要通过分析贸易的依赖程度来衡量两个国家之间的经济依赖程度,其中广为使用的衡量指标就是贸易相互依存度(W.A.Brown,1945),贸易相互依存度(TRADEINTERDEPENDENCE RATE, TIR)1 反映了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相互依赖程度。随着各国经济往来加深,资本的国际流动使得不同国家以更加直接的形式相连接,国家间的相互依赖不仅体现在两国的贸易来往上,同时也体现在直接投资上,仅仅用贸易相互依赖度衡量两个国家的经济依赖关系是不全面的,投资相互依赖度(IIR) (张彦,2013)被用来来衡量直接投资对相互依赖的影响。

在研究中国越南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时,本文利用TII 和IIR分析了中越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依赖程度现状及不对称性。

二、中越经济相互依赖度分析

本文运用TII 和IIR 来分析中越经济相互依赖度的程度,其中TII 体现了两国在贸易方面的相互依赖程度,值在零到一之间,数值越小表明贸易相互依赖程度越低,数值越大表明依赖程度越高。而IIR 体现了两国在投资方面的相互依赖程度,IIR 值在0-1 之间,数值越小依赖程度越低。

1. 中越贸易相互依赖度分析

从图1 中的中越贸易依赖度曲线来看,自1991 年中越建交之后,中越的外贸依赖度整体保持增加的态势,从1992 年的0.04% 到2002 年的0.21%,2012 年则增长到0.60%,外贸依赖度增长了15 倍,说明中越贸易相互依赖正在不断加深。虽然中越贸易依赖度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是中越贸易起步较晚、起点低,越南经济水平较低,相对于中国与东盟平均贸易依赖度高于0.01 的水平(张彦,2013),中越贸易依赖度在20 年间,最高只有0.0068,整体经济依赖度不是很高。图2 则更加直观的反应了两国贸易总额及两国分别对对方国家的出口额的变化情况,中越贸易总量保持持续增长,在建交后的前10 年,两国贸易总量增长较为缓慢,从2003 年之后,贸易总量开始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增长明显大于越南对中国的出口,两国之间贸易差额不断增加,两国贸易表现出不均衡的状态。中越建交20 年以来,中越两国签订了一系列的贸易合作协议,中越两国贸易依赖逐渐加深,经济依赖度不断增加,但整体贸易相互依赖度还是较低,且整体贸易依赖关系呈现出一种不对称的状态。

①计算公式:

指标说明:TIR 反应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相互依赖程度,其中X+M 表示两国的贸易总额,GDPi+GDPj 表示两国GDP 之和。

②计算公式:

指标说明:IIR反应两个国家的投资相互依赖程度,其中FDIij表示i国对j国的直接投资额,FDIji表示j国对i国的直接投资额,FDIwi表示i国接受的世界直接投资总额,FDIwj表示j国接受的世界直接投资总额。

2.中越投资相互依赖度分析

分析(见图3),2003年至2012年十年间,中越投资相互依赖度虽然在2005年和2011年有略微的下降,但是整体还是保持增加的态势。两国之间投资相互依赖度从2003年的0.03%到2012年的0.12%,增长约4倍。中国与东盟的投资依赖度在2003之后保持平稳,基本没有上升,而中越的投资依赖度不断加深,表明,在东盟十国中,中越投资相互依赖度是较强的。从图3和图4来看,中越投资相互依赖度的曲线与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额曲线呈现较一致的变化,这说明在中越投资依赖关系中,中国的投资对两国之间的投资依赖关系影响巨大,反观越南对中国的投资额曲线,十年间曲线几乎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越南的投资对两国的投资依赖关系影响薄弱。整体来看,中越的投资相互依赖度整体保持上升趋势,但是还是维持在较低水平。

不管是从贸易相互依赖度还是投资相互依赖度来看,中越两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在不断加深。从TIR和IIR数值来看,虽然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但中越的经济依赖度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同时,中越经济依赖关系呈现出一种极不对称的状态,中国单方对两国经济依赖度影响力较大,而越南对两国经济依赖度影响则较小。

三、结语

本文从贸易与投资两个方面分析了中越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就经济依赖度来看,中越两国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依赖度在逐渐升高,但两国的经济依赖关系呈现出一种非常不对称的状态,中国对两国的经济依赖关系影响较大。

这种不对称的经济依赖关系是一把“双刃剑”,充分认识中越经贸关系的现状与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中国正处在技术升级、产业转型时期,越南是产业转移的合适对象,中国政府应把握好这种不对称的经济依赖关系,加强与越南的经贸合作和战略沟通,处理好存在的问题,促进两国经济的互利共赢。中国企业在对越南进行贸易与投资时,做好风险管控是十分重要的,建立企业融资分享管理机制和监管组织体系能够有效的控制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风险,中国政府应配套建立对外贸易与直接投资保险制度,为在越南经营的中国企业提供保险。

参考文献:

[1]张彦,经济相互依赖视角下中日与东盟经贸关系比较研究(1990-2011)——基于贸易和FDI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10):118-124.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第3篇

要想了解宏观经济,就需要知道哪些指标是可以衡量宏观经济的。首先是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被全球很多国家所采用,主要是由于他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需要核算消费总数、个人投资额度、政府的支出额以及国家的净出口额四个方面,并将这四个方面相加,得出的结果,其结果如果为正数,表示目前国家的经济状况是处于发展的,这个方面包括人们的收入、消费能力都在增加,如果为负数,则表示目前的经济状况不太理想,由此国家需要采用相关政策来加强重视。其次消费物价指数,通过这个指数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各个不同地区的价格情况,物价水平的高低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购买能力的大小又影响了商品的生产商、经销商以及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国家需要了解这一指标的数据,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是失业率,失业率与物价和经济发展状况是存在一定关联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失业率较高,则意味着通货膨胀率低,从而说明了物价水平低,反之,如果失业率高,则表示经济不景气。

2宏观经济的主要分析方法

(1)通过数据收集并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一般而言是收集衡量指标的数据,在收集和统计完数据后可以采取三种方式进行分析,一是以物价水平的变化为依据,进行前后数据结果的年度、季度和月度对比;二是通过经济增长速度快慢来进行年度、季度以及月度的分析;三是各个因素的权重进行对比,看哪个因子能占据影响数据结果的重要比例,从而研究数据结果的结构变化。(2)通过经济预测的方式进行分析。经济预测一般是在理论基础上,依靠众多专家的讨论和调查进行预测;通过数据收集进行先后时间对比分析,并剔除其中的客观因素,从而能减少一定的误差;另外就是采取建立模型的方式进行预测,这种方式进行预测的结果较为客观和准确。

3宏观经济的主要宏观政策分析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第4篇

关键词:公路经济;管理模式;适应性分析

一、公路经济适应性分析

科技化时代的到来是我国公路部门技术也随之不断提升,并逐渐形成现如今集经济、科技、技术为一体的综合部门,在满足传统交通便利的基础上也能够对居民、城市沟通等起着重要作用,现如今公路已成为我国居民离不开的基础设施之一,而公路经济适应性分析这一个概念也随之被提出。在分析公路经济适应性时应考虑两部分内容:

第一,由于我国各个城市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均存在不同,而当地经济水平对该地区的公路建设规模、质量、管理力度以及日常维护等方面的影响较大;第二,如果该地区公路建设水平较高,则更能够带动当地发展经济,而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也能虿欢咸岣叩钡毓路建设质量,从而使当地经济发展更为迅速稳定;反之,如果当地经济条件低下,则对当地公路建设工程造成一定阻碍,而如果公路建设水平无法提高,则也会对当地经济发展范围及程度造成损害。地区经济与公路建设长期以往形成循环。如图1所示。

从交通运输角度出发,交通行业与经济管理的适应属于子系统与大系统之间的关系,其适应方面分析如下:其一,目标影响,公路作为交通运输主要形式,其发展需要符合经济发展的总目标需求,需要适应大系统方针,交通目标需要通过宏观规划、战略计划等协调经济发展目标,确保二者相互促进发展;其二,方式途径影响,即公路的发展趋势、方法途径等需要与当地经济水平相匹配;其三,发展模式影响,公路的组织规划、运行管理制度等需要与经济大系统适应前进;其四,效果影响,保证公路交通服务的发展与当地经济需求相适应,形成良好的促进效果、协调共同发展[1]。

二、公路经济管理模式

1.事业方式统筹管理

事业单位管理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政府作用下,将非盈利为主的事业单位作为公路管理主体,该方式与当地经济发展、传统管理理念相匹配,能充分避免管理多元化状态,但这种管理模式以交通单位为融资单位具有一定负面影响,与现阶段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匹配,存在管理、操作一体、政事不分,无法实现监督作用,降低了公路管理的成果。

2.企业集中化管理

由分散到统一的企业集中管理,该管理手段通过政府提出管理计划、相应监管政策,借助企业实现资金筹聚,该方法对公路管理来说,提高其工作效率,但是仍存在一定弊端,企业主要目的是经济回报,而政府对公路管理重视的社会效益,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性。

3.集中部分企业化管理

集中部分企业化公路管理,主要是指政府将公路管理、资金筹集、后期维护等相关工作委托企业负责,企业直接归属于政府单位,在公路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行政权,提高了监督管理、维护管理等职权范围,即将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转变为企业管理,加强了企业的管理效率、控制成果。

三、公路经济管理的现状分析

1.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第一,目前因我国公路管理在筹资与投资单位间在资金、投资项目及其他方面的流程过于繁琐,且容易造成混乱,导致公路经济管理工作中内容种类繁多,导致其工作及管理模式易出现管理错误等,不利于管理模式的顺利进行;第二,我国在公共经济管理上出现多重管理现象,我国政府、公路企业等多个部门对公路经济管理部门均能够进行管理,而在这几个单位管理时其制度等方面容易出现冲突,而一旦出现公路事故则又出现责任混乱的情况,几个管理单位互相推诿,不愿承担责任,导致公路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2.交通与路政的管理存在偏差

公路经济管理作为一项综合复杂化的工程,需要涉及多方面因素,如维护资金、通讯通信、路政安全等等,需要管理单位做到统一完整、高效标准化的管理,保证经济管理能够覆盖整个过程,但是现阶段,部分地区对国家交通管理进行分割化,分开管理模式,导致交通管理与路政之间的衔接性差,管理工作效率降低。

四、公路经济管理实用性分析

公路经济管理模式的分析,需要确定分析主体,该状况下分析主体为公路管理、运营效果,充分结合评价指标实用性,对相关数据计算处理后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输出指标选取大数值结果,输入指标为较小数值,通过相应的模型模拟计算及计算机软件处理得出相应的经济适用评价值,如表1所示[3]。

通过表1可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针对国内多个省份的公路经济管理模式分析,其适用性评价值总体较小,经济管理适应性有待提高,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与现阶段国家公路建设状况有关,大部分公路处于建设期、规模扩大期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成本、工作量,同时,由于现阶段国家公路经济管理尚未形成统一模式,各地区由于经济、经验、管理模式等多种状况导致建设管理的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模式与当地发展不相匹配,进而形成评价值偏低。

其次,从表1中可以看出,评价值最高的为江苏省,综合江苏省公路管理状况分析,主要与当地采取企业管理、政府领导的模式,该模式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吻合度较高,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该方式仍存在一定弊端,如筹集资金较快,但是前期资金投入量巨大,导致后期需要偿还的债务较多,对后续公路经济管理压力大,具有负面影响。

最后,综合表1所有省份评价值分析,当前国内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这与当地经济水平相关度较高,东部管理经营的效率、质量普遍较低,需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如进行集中企业管理模式替代,提高公路施工质量、建设规模,同时由于东部地区相对其他地段具有经济发展慢的劣势,需要加大筹集资金建设,从而保证公路经济管理效果满足当地发展。

五、结语

我国经济水平处升状态,公共设施的科技水平与综合质量也随之不断提高。其中我国公路建设行业随着我我国社会综合水准的提升也在不断发展,以确保能够促使当地经济水平得到提升。受我国国情的影响,目前我国公路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公路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当地公路管理模式有效匹配实际状况,需要加大各个地区的公路经营管理模式研究,加强经济实用性分析,跟随社会进步脚步,研究出高效合理、科学适用的经济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炜玮.公路经济管理模式的经济适应性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5(10).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第5篇

关键词:法经济学;理性选择;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D90-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就国际法的研究方法而言,其对自然法和国家中心实证主义作为国际法理论渊源的否定,使得国际法学者在理论层面和研究方法方面都在继续探索的阶段。这样的状况表现在国际法的研究中,学者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将文献回溯、理论评价、改进措施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指出现行的制度以及制度应该改进的方面。这种研究方法最大的弱点在实然法和应然法之间缺乏有力说服工具。国际法的研究缺少一种进步性的研究规划。笔者认为在定性的研究方法占主导的国际法研究中,将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引入的意义在于:首先,法经济学研究的为国际法的研究提供了多学科的视角;其次,为国际法从经验科学到精确科学的转变在研究方法上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一、法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向国际法研究领域的扩散

冷战后在国际法的“后本体时代”,尤其是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法的研究更多地开始关注国际法存在的条件与体系性的结构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开始借鉴以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为代表的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法经济学在国际法研究中虽然起步较晚,但成果显著并发展迅速。

经济学之所以能扩展到包括法学在内的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所凭借的就是其研究方法上的“技术优势”。法律规则开始被视为一个运行体系加以研究,而不仅仅是一个归档体系。过去的历史证明,经济知识的发展主要靠的是统计分析,而不是精心描述的案例研究;靠的是微积分等数学方法的应用,而不是解释概念。笔者注意到作为交叉学科的法经济学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国际法研究中,国际法的法经济学分析则体现了法经济学对部门法研究方法扩张的最新趋势。2007年出版的《法经济学手册》设专章介绍了国际法的法经济学分析。在国际法的案例研究方面,由美国法律协会赞助出版的WTO案例研究丛书,其在研究WTO案例方面提供了跨学科的视角,每个案例的分析都由一名法学家和经济学家共同执笔,其目的在于弥补理论经济学在WTO法尤其是WTO争端解决案例方面研究的缺陷,同时由于WTO协议所具有的经济属性,也需要这种综合性的系统研究方法。

国际法的法经济学分析是一个正在成长的领域。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有关国际法的法经济学分析都是基于各个部门法法经济学理论所类推、类比而发展出来的。如将财产权应用于国家的管辖权的分析、将合同法理论应用于条约法的分析、将公司理论应用于国际组织的分析。同时,有关国际法的法经济学分析从过去较多地集中于经济属性的国际法的部门法已经扩展到了诸如国际同盟、战争法、人权法、国际法的各个领域。

笔者认为法经济学向国际法研究的扩散趋势,其意义在于这种方法拓展了我们对于传统国际法认知的边际,即国家平等与善意履行国际义务,法经济学不仅关注应然法与实然法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将研究视野扩展到了事前(ex ante)与事后(ex post)因素。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法经济学也许并不能为我们提供系统、有效的解决方案,但确实为我们了解与接近一个更为真实的世界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理论假设与研究方法

考虑到对法经济学的学派众说纷纭,对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学者们也是各抒己见,笔者将现阶段在国际法的法经济学研究上重要的方法与假设归纳如下。

(一)类比的研究方法

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有关国际法的法经济学分析都是基于各个部门法法经济学理论所类推、类比而发展出来的,将国际社会视为要素市场,将国家假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法经济学语境下的国际法定义为:“国际法是国家之间有关定义、交换以及共同经营管辖权的机制。由于国际社会的外部性的存在,例如跨界损害、国际知识产权标准的协调等等,都需要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交换其管辖权来解决这些问题。国家间为解决外部性问题往往会采取两种方式,即双边条约或者多边机制。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国家在各种国际机制选择中是基于交易成本和战略选择的考量。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法经济学在国际法研究中应用的前景是令人鼓舞的。其研究范围包括了条约的缔约模式、存在条件、保留;习惯国际法的性质;国际争端;国际法的执行、声誉、互惠;海洋法的经济基础等等。

(二)理性选择理论

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对人的行动持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占据了主导的地位。新古典经济学家继承和发展了古典经济学家理性人的假定,他们对人的行为的假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个体的行动决定是合乎理性的;个体可以获得足够充分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以及个体根据所获得的各方面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按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标选择决策方案,以获得最大利润或效用(利润或效用最大化假定)。理性选择理论是建立在下列前提上的:第一,个人是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者;第二,在特定情境中有不同的行为策略可供选择。第三,人在理智上相信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第四,人在主观上对不同的选择结果有不同的偏好排列;理性选择可以概括为最优化或效用最大化,即理性行动者趋向于采取最优策略,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收益。

(三)方法论个人主义

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又称个人主义方法论,是一种哲学的研究方法,将社会的发展看作是许多个人的聚集,并以此视角来解读和研究。方法论个人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理论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对个人意向和行为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研究对象的基本单元是有理性的个人,并由此假定集体行为是其中个人选择的结果。因此,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法经济学实质上是研究理性选择模式的方法论个人主义法学,或者说,是一种以人的理性全面发展为前提的法学思潮。由于方法论个人主义同样也是古典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基础,并且在“边际革命”兴起后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因此,法经济学在以方法论个人主义假定作为其研究基础时,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借用了与这一方法论相一致的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例如“效用”、“效率”、“机会成本”等概念,以及“成本一收益分析”、“均衡分析”、“边际分析”等分析方法。

(四)均衡分析

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任何一个经济决策者都不能通过改变自己的决策以增加利益时的状态。均衡分析是在假定各经济变量及其关系已知的情况下,考察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和状况的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充分考虑所有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情况下,考察整个经济系统完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状况和

达到均衡的条件。局部均衡分析,是指假定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单一的商品市场达到均衡的状况和条件。均衡分析法在解释经济现象时往往忽视均衡过程与均衡结果之间的联系而仅仅重视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均衡分析法的最大缺陷是把经济系统中参与人看作是互不联系的单个人(仅研究单个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行为),不能把其所考察的问题放在一定的环境中去,该方法完全忽略了制度环境、社会环境及人文环境等对参与人行为的影响,单纯考察某个条件与结果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因而,无法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

(五)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分别是经济理论中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分析方法。规范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为什么”,实证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是什么”。法律经济学运用实证研究来分析预测各种可供选择的法律制度安排的效果,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法律的实际效果与人们对该项法律预期的效果是否一致,或在多大程度是一致的。实证研究在法经济学中的运用,不仅促进了法经济学研究的“模型化”和研究的“精确化”,而且使得法律效果这个在法学中处于十分重要地位的法律分析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六)博弈论

博弈论有时也称为对策论,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它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由于其作为研究工具适用的广泛性,且又能解释很多单纯靠定量分析无法理解的现象,博弈论也越来越被应用到了法学的研究当中。

三、代表性学者的观点评述

波斯纳教授在《国际法的局限》一书中所提出的博弈框架,勾勒出国家之所以遵守国际法的四种场合:即利益一致、合作、协调与强迫。通过理性分析的方法,简洁却一针见血指出:国际法对国家行为产生影响的原因,无非是利益一致与国家理性自利的算计。该书同时认为国际习惯法的效力渊源并不是传统观点的法律确信(Opinio juris),国家遵守国际习惯法是基于其利益的最大化。他们认为在国际习惯法的产生中不可能存在多边合作机制,并且脱离了非法律性质的合作机制,国际习惯法也不可能有约束力。国际习惯法只是一种附带现象并不像传统的国际法理论所认为的那样有效。笔者认为其理论贡献在于用成本收益方法的理性路径代替传统的帕累托最优。此外波斯纳教授在其《国际法上的普遍例外主义》一文中依次提炼了美国、欧盟、中国三个国际法实体在实践中的最显著立场和特征,涉及人权保护、武装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对各个国际法实体在实践中对国际法遵守的情况从国内政策偏好、国内组织架构的角度切入,比较存在不同的原因,最后的结论是无论是欧盟还是中国,同样与美国如出一辙,遵守国际法的原因都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算计。

《国际法的经济基础》一书的作者齐特曼教授认为法经济学是一种工具而非主义,其意义在于帮助研究者得出正确的结论,国际法的法经济学分析的核心是国家利用国际交易或国际机制来获得最大收益。该书体现了作者对于国际法的法经济学分析体系构建的努力。本书的核心论点之一即是作者用博弈论分析了国际习惯法的形成与国家遵守国际习惯法的原因,奇特曼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从国际法的理论层面来讲,国际习惯法可以影响国家行为,由于无法估计国家之间合作的真实价值及其他因素,所以无法从量上得出国际习惯法影响国家行为的具体程度;其次,从制度修正的层面来讲,国际习惯法的形成是国际社会的“立法”过程,其有效性取决于国家间的协商一致,而非全体无异议通过;最后,从合同法视角来理解,遵守国际习惯法体现了国家对自身利益的维护。

《国际法的运行方式――理性选择理论》一书中的作者古兹曼教授从功能上反向定义国际法,认为国际法的意义在于其可以改变国家的行为,各种国际法渊源之间的区别只是在于国家做出的承诺层级不同,同时书中也就应用“3R”理论即互惠(reciprocity)、报复(retaliation)、声誉(reputation),系统分析了国家遵守国际法的原因。

法经济学在美国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法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在欧洲却没有任何学术上的关于这个革新的报道。一段时间内法经济学被认为是一个纯粹的美国的现象,几乎所有了解北美和欧洲的人都会有同样的强烈感觉,法经济学在北美的法学院是如此的具有震撼力,普遍性和占有主要的位置,但是在欧洲的法学院却几乎不存在。我们相信法经济学在美国已经成为一个杰出的,也许是最有影响的,主要的法律教授所使用的方法,而不管他们的专业领域是什么。当然他们定义的“出现”是指,在一国之内或者跨越国界的范围内对法律学术研究产生了可以辨别出来的影响,并且有较大数量的从业者。有学者认为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包括了如下方面:即法律推理的逻辑方法不同、法律传统和法律文化、美国现实主义革命对法经济学的影响、高校行政管理和竞争机制等等。

结语

法经济学向国际法研究的扩散趋势,其意义在于这种方法拓展了我们对于传统国际法认知的边际。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法经济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对国际法研究的影响不亚于量子力学革命对现代物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的革新,这种趋势很有可能带来国际法研究方法的量子力学革命。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第6篇

一、全市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介绍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它对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从数量上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个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国家或国际组织为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是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为更好地进行宏观经济监测,评价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而建立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主要指标:

一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总量和结构状态的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进出口需求,以及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收支、就业状况、价格总水平等等。

二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指标,包括行业利润、资金能源利用效益、劳动生产率等等。

三是国民经济资金状况的指标,包括货币供应量、资本市场交易状况、银行间资金拆借市场状况、外汇市场运行状况等。

四是反映国际经济环境的指标,包括世界经济增长状况、世界贸易和资本流动状况,以及主要商品市场运行状况等。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帐户、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政府财政收支平衡表和货币概览等。

1、生产总值核算介绍

社会生产总值(也称社会总产出)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间内(一年、季度)生产活动的价值总和。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生产要素的相互投入,社会生产总值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社会生产总值的计算:全社会生产n种商品,第i种商品的产量为Qi,商品价格为Pi,那么第i种商品的产值就是Qi*Pi,所有的商品产值的总和就是社会总产值。在实际统计中,往往按产业部门计算社会总产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间内(一年、季度)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由于扣除了中间投入,国内生产总值不存在重复计算问题,是世界各国核算的主要内容。国内生产总值可以按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核算。

把各种产品的产值扣除原材料(也称为中间投入)的价值,就是产品的增加值。所有产品的增加值之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在实际统计中,按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如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合计为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按生产投入的资源、固定资产、劳动等要素贡献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税收+营业盈余+资源租金。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按收入以后的支出去向统计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投资+消费+净出口。消费按消费主体区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政府消费。

2、我委测算中主要考虑的因素

多年增加值率:统计部门计算当年价是在固定统计指标框架、指标体系范围内,根据相应的产值、增加值统计办法汇总而成。速度是根据可比价格(在90价基础上调整)计算总量后对比测算得来。我委因无相应的统计指标来源,对GDP及其构成的测算只能抓住工业、农业、投资、消费等关键指标进行。首先考虑多年平均增加值率。即利用统计公布或部门预测的各行业产值以增加值率计算相应的增加值,如:一产增加值率一般掌握在60%~62%幅度内;二产中,工业增加值率掌握在40%左右,建筑业增加值率掌握在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中除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用增加值率参照计算外,其余主要根据行业发展状况用增长速度测算。贸易餐饮业的增加值率掌握在45%左右。各县的情况可能有所差异,具体的增加值率要根据本地的统计资料进行计算。如:第一产业增加值率=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增加值率=建筑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行业发展速度:除按增加值率测算外,行业发展态势及其产值发展速度又是一重要测量指标,以保证产值与增加值增减相一致,正确反映客观经济发展状况。主要方式为一产、二产按增加值率方法分别计算出增加值后,对照农业、工业、投资增长速度调整平衡;三产当前更多是以速度测算。

物价指数:我委对GDP的测算大多数是测预期数、当年价格数,其测算必须考虑物价指数。计算公式为:现价生产总值=基期生产总值×(1+增长速度)×物价指数。反过来,可测算增长速度。

其他考虑的几个比例关系:规模工业增加值约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7~70%;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0%~72%。各县的实际情况也有差别,要通过历史统计数据进行计算。

进行必要的预测结果校验:经济指标间存在一定的恒定关系。如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增长率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基期第一产业的比重×第一产业增速+基期第二产业的比重×第二产业增速+基期第三产业的比重×第三产业增速;同样三次产业的预测数据也可通过类似关系进行校验。

贡献率的测算:投资贡献率=投资增量/GDP增量;消费贡献率=消费增量/GDP增量;三次产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也可根据上述计算方法类推。

二、主要经济运行分析方法及实践运用

1、主要经济运行分析方法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需要对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常用的一些具体分析方法有: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不带有价值判断,主要是陈述事实,讨论经济运行怎么样;而规范分析则带有价值判断,主要讨论经济运行应该怎么样,可能与经济现实本身无关。经济分析更大程度上倾向于实证分析,但是也包含了规范分析的内容。例如,在分析经济增长过程中,第一、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本身是实证分析,但是在评价这种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的时候,则带有了价值判断的色彩,而在进一步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时候,则更多带有价值判断的倾向。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所谓静态分析,也称为均衡分析。所谓均衡,是所分析的经济系统内各个变量经过彼此之间的调整后,在外部条件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维持稳定。而静态分析或均衡分析则是指不考虑时间变动,仅对各变量之间的稳定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动态分析,则是探索经济变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在经济监测中,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不是处于均衡状态,而经济变量随时间变化的程度和趋势,则是经济监测中所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通常的增长率分析,就包含了动态分析的成分。

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是指在经济监测过程中,对经济变量或经济事件的给出性质变化的判断。如对投资状况,给出的判断是平稳增长,或者是加快增长。定量方法,是指在经济监测过程中,对经济变量或经济事件给出具体的度量,如2006年我市投资为223亿元,这就是从数量上说明了投资的规模,或者说投资增长15%,这也从数量上界定了投资的增长率。

2、经济运行分析实践

如何分析好经济形势,写好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材料,是发改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现结合我委工作实际,将一些经济运行分析的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总供给方面,从三次产业分析支撑经济增长的因素。

首先对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要有一个初步了解。三次产业的划分就是根据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作出的,是人类对社会发展认识不断提高的产物。因此,对应的发展阶段也有三个。一是农业经济时代。人类从依靠阳光、水、土地,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到种植狩猎,以自己的体力从事简单的劳动,最后到驯养家禽家畜来繁衍后代,来发展自然经济。农业时代的生产比较弱,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十分的缓慢,主要是依靠农业劳动以及其他的手工劳动发展生产。二是工业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经济的产业革命,人类进入了工业经济的时代(从英国工业革命起始到现在为止大致上300年左右的时间)。主要表现在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占有绝对优势,生产力快速发展,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物质财富日益丰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大为改观,人们的生活水平已逐步由初期解决温饱向中后期的发展型迈进。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即处于这一阶段。三是后工业经济时代,随着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只需要少数劳动力从事第一、二产业就可以创造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物质生产生活资料,大量的劳动力从一、二产业中转移出来,从事各种各样的服务行业,服务业作为一大产业逐步取代第二产业成为经济社会中的主导产业,人们的生活也由发展型向享受型迈进。如今的发达国家基本处于这一阶段。

如何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一产业,一是要把握气候情况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二要看结构调整形成的新增因素,如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增加,畜牧业发展的情况以及农业产业化推进情况等。三要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其对农业生产所发挥的作用。

第二产业,主要分析工业运行的情况,一要看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可分轻重工业或行业进行分析;二要看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产销率来反映;三要看是否有新增生产能力、市场状况是否有利于扩大生产以及煤电油运资金等生产要素供需情况。

第三产业,主要分析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商贸流通等行业的发展形势,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快,可对其详细分析。

第二,总需求方面,从投资、消费分析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消费、投资、进出口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表明投资、消费、净出口的协调和相互促进,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需求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投资、消费是内需,净出口是外需,三者被经济学界称之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按照三大需求口径来看,我国近十年的经济增长格局具有突出的“投资打头、消费殿后”的特征。这种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格局的形成是由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必然带动投资增长,具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投资增长不是无限制和无止境的,同时,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也容易产生盲目扩张,投资过快增长,将带来资源环境难以支撑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在分析三大需求时,应当积极地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如本轮国家宏观调控,主要目的是要抑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其特点又是结构性的调控,不搞“一刀切”。对于农村、西部和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要加大投资力度;对于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和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投资,要保持一定的规模,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而对产能过剩行业和盲目低水平的扩张则要严格控制,以期达到平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因为投资需求不是最终需求,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新的供给能力,如不适当予以调控会导致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运行。

从我市来看,主要是分析投资和消费两大需求,具体讲:投资主要监测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这一指标,包括总量和增速。一是从投资性质看,分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三类。二是从投资来源看,分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和其他资金。三是从重点项目实施情况来分析。

消费主要监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指标,包括总量和增速。一要看消费能力是否提高,二要看消费预期如何,三要看消费环境是否有所改善,四是看有没有新的消费热点形成。

第三,效益方面,从三大收入分析经济效益。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第7篇

【关键词】研究趋势和现状 蔬菜出口贸易 贸易引力模型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中国是蔬菜生产和贸易大国,具有成本低、价格低的优势,从2008年起,中国蔬菜出口贸易量居世界第一位,生产的蔬菜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支持优势农产品扩大出口。加入WTO以来,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动,以及国内蔬菜生产本身的变动,中国蔬菜出口机遇与风险并存,本文认为需要更加清楚地了解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为提升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做准备。

二、研究趋势和现状

(一)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现状

(1)国外学者研究现状。贸易引力模型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即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两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间的距离成反比。Tinbergen(1962)和Linneman(1966)最早将引力模型应用到国际贸易领域,提到双边贸易流量是两国经济规模以及距离的函数;Soloaga and Wintersb(2001)指出双边贸易流量的规模与两国各自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Egger(2005)根据对截面引力模型的适用性比较了四种不同的估计方法,并指出Hausman-Taylor估计法在许多情况下是值得推荐的。

(2)国内学者研究现状。引力模型在中国贸易领域也有广泛运用,但大多学者注重实证而少有理论研究。金哲松(2000)在书著《国际贸易结构与流向》中将一国与其它国家发展水平和增长率差异、世界市场竞争程度、地理邻近程度、政治关系及“距离”作为变量引入最简化的引力模型,探讨不同对一国贸易流向和贸易流量的影响;谷克鉴(2001)认为需要多层次扩展贸易引力模型,鉴于中国经济开放、经济转型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特点,因此一定要考虑将过渡经济对贸易流量规模和流向的影响;骆许蓓(2003)重点讨论了距离因素;阮翔,赵建华(2004)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中国FDI的区位选择问题;田东文,王方明(2005)运用19个国家2000-2002的数据检验了引力模型,结果与预期一致。

(二)蔬菜出口贸易的研究现状

(1)国外学者研究现状。从90年代开始,国外大量的学者对世界农产品贸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的小林康平等(1998)在书著《体制转换中的农产品流通体系》选择十几个国家的蔬菜流通体系进行实证比较分析;Alberto Jumbo(2003)发现,中国出口的众多农产品中,只有、大蒜和蘑菇在安第斯国家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Sophia Huang(2006)研究了中国果蔬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对美国果蔬业的发展影响,并指出中国果蔬的竞争力来自于低成本优势以及不断扩张的加工能力和政策等因素。

(2)国内学者研究现状。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蔬菜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蔬菜贸易现状的分析。张吉国(2006)运用描述统计法分析了中国蔬菜产品出口态势与主要特征、在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推动中国蔬菜产品出口的对策;顾海英等(2004)、刘李峰等(2006)、祁春节(2007)认为中国蔬菜出口产品规模大、种类多,几乎各类蔬菜产品都有出口;第二,蔬菜贸易的影响因素的分析。陈永福(2005)、汤咏(2006)认为国际市场的蔬菜需求量、国内的蔬菜技术标准、组织体系和营销体系、国际标准及非关税壁垒等因素对中国蔬菜的出口会产生影响;李海鹏等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将中国蔬菜出口贸易变动分为阶段和总体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进口国的需求扩大是蔬菜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商品结构效应对出口的阻碍作用逐渐减小;第三,蔬菜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凌振春等(2009)运用国际竞争力分析了中国蔬菜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并提出了提高中国蔬菜贸易国家竞争力的建议。

三、小结

总的来说,国外学者对于贸易引力模型和蔬菜出口贸易方面在理论和实证上都有了较为成熟和系统的研究,而中国学者大多数为实证方面的分析,缺乏核心理论的形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Tinbergen J, Erasmus School of Economics (ESE). 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 Suggestions for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J]. Books, 1962.

[2]Egger P. Estimating regional trading bloc effects with panel data[J].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2004.

[3]Huang, Sophia Wu, Gale, H. Frederick, Jr. China's Rising Profile in the Global Market for Fruits and Vegetables[J]. Amber Waves, 2006, (Apr).

[4]谷克鉴. 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J].世界经济,2001, (2).

[5]阮翔,赵建华.从引力空间模型看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J]. 世界经济研究, 2004, (2).

[6]林玲, 王炎. 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贸易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含义[J]. 世界经济研究, 2004, (7).

[7]张吉国.中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态势评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6, (5).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第8篇

【关键词】 出生缺陷;抑郁;影响因素

随着传染性疾病逐渐被人类控制,出生缺陷逐渐成为婴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出生缺陷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精神负担不容忽视。研究患儿母亲的抑郁情绪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对出生缺陷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今后科学指导育龄妇女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本文根据出生缺陷高发区调查数据,对生育出生缺陷儿的母亲心理压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年8月,以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的部级贫困县吕梁地区中阳、交口、柳林3县为项目现场,选择调查时点0~3岁出生缺陷儿童的母亲作为病例组,在当地就近选择生育正常同龄、同性别儿童的妇女作为对照。对照儿母亲与病例儿母亲年龄相近。共调查454人,其中病例组151人,平均年龄(26?8±4?70)岁;对照组303人,平均年龄(26?6±5?05)岁。

1?2 方法

1?2?1 抑郁状况调查

使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调查,量表共包括20个问题,分别调查20项症状。CES-D按过去1周内出现相应事件或感觉的频度来评定,不足1?d者为没有或基本没有,1~2?d为少有,3~4?d为常有,5~7?d为几乎一直有。16道正向评分题目,依据频度由少到多依次评为3,2,1和0分;4道反向评分题目,频度由少到多依次评为0,1,2和3分;累积各条目得分为总分。总分≤15为无抑郁,16~19为可能有抑郁症状,20~24肯定有抑郁症状,>25为重度抑郁〔1〕。

1?2?2 影响因素调查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母亲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子女性别、生育史等,要求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调查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学和人口学专业研究生担任。发放问卷491份,回收有效问卷454份,回收率92?5%。

1?3 统计分析

采用Visual FoxPro?6?0程序录入,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

2 结 果

2?1 患儿母亲一般情况

出生缺陷儿中,男性108人,占71?5%,女性43人,占28?5%。出生缺陷儿母亲年龄18~25岁、25~29岁、30岁~者分别占37?1%,36?4%,26?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51人,占33?8%,初中75人,占49?7%,高中及以上25人,占16?5%。从职业来看,117人以家务劳动为主,占77?5%,其他34人,占22?5%;家庭经济状况,8?4%自觉经济状况较好,38?5%的人觉得大致够用,而53?1%的人感到家庭经济困难。

2?2 研究对象CES-D得分以及抑郁检出率(表1) 表1研究对象抑郁症状评分分布(略)

总CES-D量表评分均值为(17?1±8?52)分,其中病例组均分(18?4±8?49)分,对照组均分(16?4±8?46)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无抑郁的比例低于对照组,重度抑郁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2?3 单因素分析

选取问卷中反映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身体健康状况、居住周围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子女性别及健康状况等16个变量,依次进行χ2检验,发现妇女文化程度、身体健康自评、是否经常串门、住房附近有无化工厂、家里有无单独厨房、家庭经济状况自评、家里是否欠债、幸福度、子女是否出生缺陷等与抑郁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妇女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是否经常参加锻炼、家庭人口数、子女性别及是否经常生病等与抑郁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略)

2?4 多因素分析

以CES-D量表20项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显著的变量纳入线性回归方程,最终健康自评、幸福感、家庭经济状况自评、住房附近有无炼焦厂/化工厂、家里有无单独的厨房、家里是否欠债等6个因素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本次调查出生缺陷儿母亲均分高于正常对照儿童母亲均分,也高于张明园等对上海2个工厂工人〔2〕及梁执群等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3〕。生育出生缺陷儿是造成育龄妇女抑郁的危险因素。作为生产、养育儿童的直接经历者,出生缺陷儿母亲的抑郁症状严重,与国内外报道一致〔4-6〕,并且出生缺陷造成育龄妇女的重度抑郁比例更高。在多元线性回归中,是否生育出生缺陷儿对于母亲的抑郁情绪影响不显著,可能因为该调查人群是一个抑郁程度比较高的人群,同质性强,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出生缺陷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以往研究发现,环境污染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对于是否生育出生缺陷患儿影响显著;所以是否生育出生缺陷患儿对母亲的抑郁精神状况影响不显著,可能部分原因是因为环境污染、家庭经济状况作用的屏蔽。家庭经济状况对抑郁症状有显著影响,没有经济来源或者经济条件差,抑郁检出率高〔7,8〕。农村妇女受经济困扰较多,经常要面对消费和经济的困窘,在家庭中又处于弱势角色,因而自卑、苦恼、抑郁〔9〕。对于生育出生缺陷儿的妇女,一方面患儿的治疗、康复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同时忧虑子女的健康和成长,亦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因而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自责、烦恼、恐惧等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8-29.

〔2〕张明园,任福民,樊彬,等.正常人群中的抑郁症状的调查和CES-D的应用[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7,20(2):67.

〔3〕梁执群,刘续红,卢莉,等.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相关与逐步回归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1999,15(9):850.

〔4〕Dytrych Z,Tyl J,Schuller V,et al.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in families with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defects[J].Cas Lek Cesk,1990,l29(22):678-682.

〔5〕李维文,景先明.唇腭裂患儿父母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2,16(3):174-177.

〔6〕梁晓虎,李丽,杜瑞京,等.出生缺陷产母应激心理生理影响的观察研究[J].中国优生优育,2000,11(1):15-16.

〔7〕李迎春,胡传来,陶兴永,等.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4):398-399.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第9篇

【关键词】 出生缺陷;抑郁;影响因素

随着传染性疾病逐渐被人类控制,出生缺陷逐渐成为婴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出生缺陷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精神负担不容忽视。研究患儿母亲的抑郁情绪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对出生缺陷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今后科学指导育龄妇女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本文根据出生缺陷高发区调查数据,对生育出生缺陷儿的母亲心理压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年8月,以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的部级贫困县吕梁地区中阳、交口、柳林3县为项目现场,选择调查时点0~3岁出生缺陷儿童的母亲作为病例组,在当地就近选择生育正常同龄、同性别儿童的妇女作为对照。对照儿母亲与病例儿母亲年龄相近。共调查454人,其中病例组151人,平均年龄(268±470)岁;对照组303人,平均年龄(266±505)岁。

12 方法

121 抑郁状况调查

使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调查,量表共包括20个问题,分别调查20项症状。CES-D按过去1周内出现相应事件或感觉的频度来评定,不足1?d者为没有或基本没有,1~2?d为少有,3~4?d为常有,5~7?d为几乎一直有。16道正向评分题目,依据频度由少到多依次评为3,2,1和0分;4道反向评分题目,频度由少到多依次评为0,1,2和3分;累积各条目得分为总分。总分≤15为无抑郁,16~19为可能有抑郁症状,20~24肯定有抑郁症状,>25为重度抑郁〔1〕。

122 影响因素调查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母亲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子女性别、生育史等,要求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调查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学和人口学专业研究生担任。发放问卷491份,回收有效问卷454份,回收率925%。

13 统计分析

采用Visual FoxPro?60程序录入,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

2 结 果

21 患儿母亲一般情况

出生缺陷儿中,男性108人,占715%,女性43人,占285%。出生缺陷儿母亲年龄18~25岁、25~29岁、30岁~者分别占371%,364%,26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51人,占338%,初中75人,占497%,高中及以上25人,占165%。从职业来看,117人以家务劳动为主,占775%,其他34人,占225%;家庭经济状况,84%自觉经济状况较好,385%的人觉得大致够用,而531%的人感到家庭经济困难。

22 研究对象CES-D得分以及抑郁检出率(表1) 表1研究对象抑郁症状评分分布(略)

总CES-D量表评分均值为(171±852)分,其中病例组均分(184±849)分,对照组均分(164±846)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单因素分析

选取问卷中反映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身体健康状况、居住周围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子女性别及健康状况等16个变量,依次进行χ2检验,发现妇女文化程度、身体健康自评、是否经常串门、住房附近有无化工厂、家里有无单独厨房、家庭经济状况自评、家里是否欠债、幸福度、子女是否出生缺陷等与抑郁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略)

24 多因素分析

以CES-D量表20项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显著的变量纳入线性回归方程,最终健康自评、幸福感、家庭经济状况自评、住房附近有无炼焦厂/化工厂、家里有无单独的厨房、家里是否欠债等6个因素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本次调查出生缺陷儿母亲均分高于正常对照儿童母亲均分,也高于张明园等对上海2个工厂工人〔2〕及梁执群等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3〕。生育出生缺陷儿是造成育龄妇女抑郁的危险因素。作为生产、养育儿童的直接经历者,出生缺陷儿母亲的抑郁症状严重,与国内外报道一致〔4-6〕,并且出生缺陷造成育龄妇女的重度抑郁比例更高。在多元线性回归中,是否生育出生缺陷儿对于母亲的抑郁情绪影响不显著,可能因为该调查人群是一个抑郁程度比较高的人群,同质性强,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出生缺陷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以往研究发现,环境污染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对于是否生育出生缺陷患儿影响显著;所以是否生育出生缺陷患儿对母亲的抑郁精神状况影响不显著,可能部分原因是因为环境污染、家庭经济状况作用的屏蔽。家庭经济状况对抑郁症状有显著影响,没有经济来源或者经济条件差,抑郁检出率高〔7,8〕。农村妇女受经济困扰较多,经常要面对消费和经济的困窘,在家庭中又处于弱势角色,因而自卑、苦恼、抑郁〔9〕。对于生育出生缺陷儿的妇女,一方面患儿的治疗、康复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同时忧虑子女的健康和成长,亦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因而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自责、烦恼、恐惧等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8-29.

〔2〕张明园,任福民,樊彬,等.正常人群中的抑郁症状的调查和CES-D的应用[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7,20(2):67.

〔3〕梁执群,刘续红,卢莉,等.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相关与逐步回归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1999,15(9):850.

〔4〕Dytrych Z,Tyl J,Schuller V,et al.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in families with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defects[J].Cas Lek Cesk,1990,l29(22):678-682.

〔5〕李维文,景先明.唇腭裂患儿父母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2,16(3):174-177.

〔6〕梁晓虎,李丽,杜瑞京,等.出生缺陷产母应激心理生理影响的观察研究[J].中国优生优育,2000,11(1):15-16.

〔7〕李迎春,胡传来,陶兴永,等.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4):398-399.

〔8〕翟德春,潘秀丹,李慧英,等.医科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4):392-39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