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0 15:57:5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工作与政治理论教育、职业教育、为人帅表、校园活动、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等关系的论述,说明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各项工作中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培养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进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充实和改进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文拟结台成人高校的教育特点,谈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握好的六个关系。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政治理论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很广泛,但归结起来无非是政治教育和经常性思想教育两个方面,而政治理论教育则是政治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政治理论教育就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在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了解并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理论基础。思想政治工作与理论教育有许多共同点,如共同的教育对象、培养目标、理论基础、正确灌输与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方针等等。但是又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与外延,谁也不能代替谁。

    要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必须重点充实和改进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理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脉膊,达到理论灌输、行为调节和纪律约束的统一。同时也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德育工作,达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目的。

    现实中,政治理论教育常常处于受轻视、受冷落的地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解决眼前的思想问题成了当务之急。于是,带有治本性质的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减少了,而带有“消防”、“补漏”性质的零敲碎打方式多了。有时,思想政治工作常常被动地应付和附属于某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所起到的也只是“配合”、“呼应”的功能和作用,由此带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短期行为。比如:某一时期只重视学校招生人数,而忽视对考生的思想品德审核,招进个别品质恶劣的学生;只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行为养成等等。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深人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道德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项有力措施。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台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达到双赢的目的。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不少人把二者混淆起来,忽视职业道德教育,只注重理论上的说教,情感上的启发,而放弃了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建设,使思想工作流于形式。实际上,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他们都是做人的工作,解决人的认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其次,他们都要做到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以理服人;再次,他们都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离开了思想政治工作,职业道德教育就无法进行;离开了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达到目的。

    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道德教育也有区别,主要是目的、任务、内容等不一样。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实践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它有具体的条例、制度、公约、守则等;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针对人们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的。可见,二者不能互相代替。学校自古以来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教师,一种是学生。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学校的活力源泉。教师和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直接影响着学校的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应结合学校的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八细致地做好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职业道德教育之始终。同时,把职业道德教育看作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使他们按照自身的规律正常运行,以推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 、思想工作与为人师表的关系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历代家所倡导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体现。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

    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动员所有教师来做。学科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也应成为学生思想成长的引路人。因此,要搞好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教师要重视自身的理论学习,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师首先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上成为学生的表率,其次要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灌输和思想教育。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诚待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所以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活动的关系

    有人说,思想政治工作就其内容来说是糖,就其形式来说是水,糖要溶于水。这个比喻是生动而恰当的。在新的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有报告、课堂等主渠道,又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寓教于乐,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取得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学研究已证明了“警告的防御作用”,即如果事先告知某人他将要获得某种与他原有的观念不一致的信息,那么他很可能采取一种机制,以对付那不一致的信息。因此,要改变那种单纯开大会、听报告、学文件之类的单调的教育形式,寓思想政治工作于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才能受到他们的欢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借助文体活动、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可以起到点滴渗透、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可以丰富师生的业余生括。成人院校师生的业余时间比较多,人们可以从事文化学习、阅读、欣赏、体育、社交、娱乐等活动,用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五、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工作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完成培养专门人才这个基本任务的必要保证。管理是一种运用手段,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行为的教育形式,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学生管理工作绝不是为管理而管理,而是通过严谨、科学的管理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这也就是为什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总是和思想教育联系在一起并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成人高校各项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客观地说,如何从管理人的思想行为的角度去教育学生、启发学生、感化学生、关心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工作某种程度上确实被忽视了。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考虑得多,对思想教育管理考虑得少;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形式上多,而深人实际从管理角度去规范思想、行为少;党委管教育行政搞管理,两项工作相分离。这也是一手软一手硬的原因之一。因此,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密切结合,绝不能以“管”代“教”,也不能以“教”代“管”,否则,就会形成“两张皮”。

    高校学生工作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性。成人院校管理工作面对的是不同年龄层次的成人大学生。由于他们各自表现出的气质、性格、智力、意志、情感、兴趣有异,自有各自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加强科学管理,进行卓有成效的行为导向的过程中,要求思想工作者认真对待不同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注重灵活性。但管理过程的实施却体现出强制性,它以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为依据,运用手段来达到管理、教育的目的,从而形成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六、思想政治工作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

    高校是人才的摇篮,担负着为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重任。成才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的核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又是成才教育的关键。所以,高等学校一定要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

    首先,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又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第2篇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要素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党委、广大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做了大量创造性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社会全方位的整合与结构重组;大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其思想状况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这就从本质上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机制,更应处理好这个机制中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有机体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制约、自行调节的组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中各构成要素之间有机联系、相互作用和内在调节的方式和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主要含义是指:第一,它是思想政治工作各构成要素的总合;第二,它的功能是相关因素的耦合,其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衔接、协调运转,依赖于各要素功能的健全;第三,它是按一定的方式有规律的运行着的动态过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领导机制、制度建设机制、队伍建设机制、控制协调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反馈评估机制等七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体;各构成要素的功能状况及其组合方式影响和决定着整个机制的功能;各要素功能的发挥是通过与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而在整个机制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离开了整体的机制,其各要素就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和作用。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有机体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制约、自行调节的组织;其功能大于构成有机体事物的各要素的功能之和,具有各要素所不具有的新性质和新功能。这些要素环节, 一环紧扣一环, 缺一不可, 一个机制环节出现问题, 就会影响整个工作。

只有通过优化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并加以切实的贯彻实施,才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科学的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

领导机制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高校领导干部是党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的桥梁;是化解矛盾、维护学校稳定的保证;是党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纽带。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工作作风、决策水平,影响着学校的和谐团结,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

制度建设机制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基本要素。没有制度就没有一切,只有健全并完善各项制度,才能确保校园里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队伍建设机制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核心要素。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一支高效精干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扎扎实实、持之以恒的重要保证,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核心,是大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思想政治工作者处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第一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控制协调机制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方法要素。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的控制协调机制是为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中,按照科学决策和正确的规划所设定的目标和任务有序、协调地发展,在运行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方向。控制协调主要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并使这些方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一种合力。

激励机制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动力要素。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为了灵活运用各种形式的激励手段,有效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从而达到所追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保障机制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基础要素。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机制,就是为了保证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保证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的各责任单元都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任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的归属感、安全的保障感和奋斗的成就感。

反馈评估机制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制约要素。它通过科学的反馈,解决的是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怎样的问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及各要素、效果及社会价值进行实事求是、科学地分析,以利于总结经验、纠正偏差,最大限度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三、正确处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内各要素的关系,使之有效运行

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来看,建立完善领导机制,就是高校党委要统一领导,党政要齐抓共管,党委书记、校长要亲自抓,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负责,组织各方力量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是基本,领导的重视依靠一套完善和健全的制度来制定实施计划、方案。一套好的制度会使各项工作顺利的开展,反之,领导再重视也会被束缚住手脚,开展不下去,徒劳无功。队伍建设是核心,领导的重视依靠一套完善健全的制度,制定出来的方案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来执行。没有一支好的工作队伍,再好的决策、方案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支优秀的工作队伍在执行各项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原计划与现实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这就需要运用控制协调的方法来调整原计划或执行过程中的途径来达到相同的目的。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定期开展评优表彰活动,评选出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环境五育人中的先进典型,并在教师节进行隆重表彰。大力推广他们的经验,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激励作用,为全体教职员工树立良好的导向。保障机制是基础,学校根据合理的分配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特点量化工作,实事求是地确认其应得的利益,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设立思想政治工作者岗位津贴,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改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住房条件,解决其后顾之忧,使之全身心投入到所从事的事业中。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设立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办公室,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良好开展。没有一个好的决策,依靠好的制度,通过一支好的队伍,运用各种方法贯彻下去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最后,工作成果需要及时准确的反馈回来,检验成果,积累经验,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涉及全局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方面来做。只有把党、政、工、团、学各自力量有机地凝聚起来,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能:

(一)党委是高校的领导核心,这种核心作用与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高校的党委与各级党组织是一个互相连接不可分割的组织体系。党委的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监督、支持、发动、领导和“党管干部”上;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和实际,制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本校的贯彻执行;支持行政领导行使职权,支持教代会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争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动师生员工完成改革和教学等各项任务;统一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工会、学生处、共青团的工作;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和政工队伍的建设。

(二)行政部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组织负责作用

这种地位主要体现在参与、重视、确保、支持和检查上。行政领导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党政共同负责、参与思想政治工作重大问题的决策。在领导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要抓好各级行政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实行民主管理,支持教代会、工会开展工作,在检查教育教学的同时检查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三)工会、学生处、共青团是党联系教职工和团员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要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共同承担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

在党委的领导下,在行政的支持下,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创新、主动地开展各种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会的工作要紧紧依靠广大的教职工,协助党政领导抓好教职工的思想建设和文化活动设施建设,教育教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组织教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教职工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于人,以此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学生处、共青团要紧紧围绕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在日常管理中狠抓落实,团结和带领青年学生共同创造严谨、科学、创新的优良学风,培养学生立志成材、报效祖国的志向,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一个大的系统,是由这七个要素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运行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依靠少数人能够做好的,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调动一切力量。高校党委只有把这项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建立专门的领导班子,组织有关人员深入调查,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措施,才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得到有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永强,《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创新》山西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殷一璀,《开拓创新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7年03期.

[3]张振平,朱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初探》,思想教育研究 ,2005年.

[4]李兵,《浅论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

[5]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作者简介:

周永军(1982-),男,山西五寨人,助教,硕研,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所挂课题:

1.课题编号GH-12005;课题名称:高校与中小学德育队伍沟通机制的研究 大同大学.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第3篇

一、以新型师生关系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高校中塑造学生灵魂、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培养目标的过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和。各种方法无一例外的都属于架设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之间的桥梁,是实现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双向交流的渠道,是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各个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都有着很多各自的经验,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包括说教式、启发式、灌输式、引导式等,各种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着各自的作用。而在这些过程中,无一例外的是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主导性被过分夸大,而作为接受教育的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则没有主动权。我们在高校中经常可以看到,辅导员坐在椅子上,学生站在面前,辅导员开始指手画脚的批评,学生始终低头不语,那么这种“教育”要什么时候结束呢?一般是辅导员累了,或者有其他事了,学生才能走。显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或教育者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当作政治理论和观点灌输的对象,无视学生是具有自主性。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成了单向的灌输,而缺乏双方有效的互动,学生感觉到的是一种压迫感,教师感觉到的是征服感;学生最终获得的是一种叛逆和抵触,教师最终获得的是学生思想层次上缓慢的进步甚至是倒退,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很不理想。

师生关系,主要是针对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育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实现的。仔细分析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还是师生关系不平等,而教育理念源头就已经出现了导向的错误。学生惧怕教师,教师不了解学生,学生在教师面前不想说也不敢说,教师在学生面前只能是就事说事,或者泛泛其谈,针对性不强,结果导致师生之间交流不畅,这是导致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顺畅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要想彻底改变目前的现状,必须要大胆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构建新型高校师生交流新渠道,形成师生新的关系模式,即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思想上的交流有载体,有内容,有效果,有进展。否则,再大的思想教育工作规模、再久的思想教育工作时间、再频繁的思想教育工作次数也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二、以新型师生关系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

1.尝试以新型的“朋友”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沟通和交流

调查显示,师生关系在高校中的最重要问题就是交流太少,尤其是随着高校扩招后,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往往需要管着几百名的学生,再加上学生们没有固定的教室,不要说师生之间,就是班级同学之间的沟通都不多。学生与思想政治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与年级高低有关系,调查显示(见表1),大一、大二、大四是学生与辅导员沟通较多的时期,而大三则比较少。选择比较少或者非常少的大二年级则比较少。其原因与不同年级对校园熟悉程度、依赖性有很大关系。但总体来看,学生与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接触的频率并不高,在大一、大三、大四三个年级中,均有超过30%的学生选择比较少或者非常少,这表明一个班集体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很少与辅导员见面。在与思想政治辅导员见面的调查中(见表2),有9%的学生选择是主动接触,45%的学生选择是被辅导员叫去谈话,还有41%的学生选择是在例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与辅导员接触,另有5%的学生选择是偶然碰上辅导员了才会与辅导员沟通一下。由此可见,目前我们的高校中学生与辅导员沟通的频率太少,主动性不强。因此,作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需要及时的转变思路,深入到学生之中,增加与学生沟通的频率。甚至要让自己与学生做朋友,做相互可以交心的朋友。关系近了,心也近了,双方也相互熟悉了,学生的性格才能被了解,才能有针对性的安排思想工作方式。

2.师生“角色转换”,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际上是教育者的教育过程与学生修身过程的统一,学生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不仅有认知因素,而且有情感因素、意志因素、行为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殊复杂性要求学生必须成为“过程主体”。也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学生才会有积极性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去,那么这种教育的结果才会被学生所接受。比如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都是教师侃侃而谈,学生们坐在台下听着教师讲。有的讲的有意思的,学生可能会听一会,很多形式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会议,学生们根本就没人听,台上大讲,台下小讲;台上慷慨激昂,台上昏昏欲睡的情况比比皆是,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必然不会高。新时期,思想政治辅导员可以把每个宿舍做为一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轮流主持一次会议,议题可以由思想政治辅导员指定几个。主持会议的小组上台用亲身实践或者亲身查阅所获得的经历去讲述,其它小组做为裁判,主持人可以提问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提问思想政治辅导员。讲完后,大家自由讨论,看看对这个议题有什么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师生关系得到了暂时的转换,教师也更能体会坐在台下的感觉,进而可以完善思想政治功过的方式;学生站在台上,也能体会教师的辛苦,会更加珍惜教师讲过的每一句话。同时,学生的主体性彻底被激发出来了,而且学生为了主持好这次会议,必然也会齐心协力的去准备和实践,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在集体写作过程中,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凝聚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3.师生“同长同乐”,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第4篇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思想政治工作就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了完成某一政治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就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将其与时间教育相结合,引导人们有积极的政治思想以态度,提升其心理素质与道德水平。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当中的以项新学科,企业文化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之下,在企业的管理当中创造具有企业精神的状态,企业的文化的应用能够给企业关注活力,促使企业在经营的过程当中有效的增长其经济与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将企业的价值理念作为中心对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种政治思想文化的教育体系,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两者都是对人思想观念以及高的水平的教育。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高职院校作为高职学生迈向社会的重要过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根据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要求进行,这样可以更加有利于学生迈向社会工作,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吸收企业的一些优秀文化及内涵,投入到高职院校的建设当中去,这样既可以使高职院校的发展符合社会的需要,又能够为社会及企业输送有用的人才,让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建设想结合成为可能。

二、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学应当结合思想政治的规律,围绕高职教育的目的及特点进行思考,寻在思想政治课和高职教育的契机,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以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就业为指导的教育导向,高职学生想要顺利就业,就应当具备最基本的道德,职业道德也是道德范畴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应当把职业道德观念思想的培养作为重点贯彻到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因为只有采用这种手段,才可以让高职思想政治课具备于一般本科院校思想政治课完全不同的特色,所以重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提升思想政治课和高职教育有机结合的最终目标[1]。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让学生深入到社会中去,接触优秀企业文化的改造是为高职学生提供了解社会、接触优秀企业文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学校是是施教的主体,企业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施教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是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更是贯穿学校教学和生产实践、实习的整个过程和每一个具体环节,所以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不但要考虑与学生专业的融合,更要考虑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延伸[2]。

重视高职学生社会调查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调查是学生融入社会、接触企业、进入行业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有选择性的加入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当中进行调查、分析,是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最有效办法,指导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当中学习企业优秀文化的精髓,学习企业经营理念,通过实地学习调动学生主动面向企业的积极性,养成正确的职业道德,积极引导学生勤工助学活动,高职院校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更容易接触到相关行业、企业,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快速融入社会,深入企业,吸收企业文化的精髓,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第5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者 教育对象 关系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及其相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科学定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正确运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教育对象的主动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相对于教育对象来说是成熟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起主导和支配作用,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对象现实的思想道德状况出发,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引导教育对象养成与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科学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不具备主体性,即使身为教育者,也不能很好地履行承担、组织、发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难以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具备了主体性,切实履行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才能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的强弱,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效率。因此,有否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必备条件,不断增强主体性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必要条件。

荀子认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怀。”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建设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优良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知识素养,“以人为本”的良好动机和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巩固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教育对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认识和施加可控性影响的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客体既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客体,如每个干部、教师、学生等;也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群体客体,如共产党员群体、共青团员群体、学生干部群体、教师群体等。而狭义的客体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个体和大学生组织。本文所指的是狭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相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不成熟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受到主体的主导、支配和调控,处于从属的地位,其思想行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和塑造下发生主体所希冀的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与一般的物质客体不同,作为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人,他们在接受教育时,不是完全被动的,也具有主动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不同于一般物质客体的根本特点之一。正是由于教育对象能够主动地参与和接受教育,因而只有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当然,这种主动性是接受教育的主动性,而不是教育的主动性,它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客体性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不能因此而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客体地位。

三、正确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最微妙也是最难处理的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两者的关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要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地位平等观念。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人格上,都是平等主体间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地位又是相互转换的。教育者首先是教育对象,而教育对象也能成为教育者,也往往要成为教育者。教育者之所以是教育者,不仅是因为社会分工而造成的社会角色的安排;而且更是因为教育者具备了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具备了对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的掌握,事先进行了教育活动过程的设计和思考,才成为真正的教育者。教育对象之所以是教育对象,是因为他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的义务。因为,每个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称职的国家工作人员,也才能转化为合格的教育者。因此,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除了存在着先受教育与后受教育,专职从事教育工作、兼职从事教育工作还是非教育工作岗位之外,没有其它的本质差别。

2.要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和谐互动观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思想、信息和情感双向交流、交互作用的过程。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起主导作用,通过灌输理论知识、启发觉悟、言传身教等多种方式影响教育对象,使教育对象产生思想情感共鸣,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从而主动将教育影响内化为自己的品德认识、情感、信念。教育对象起积极主动作用,通过参与教育过程,选择接受或拒绝教育影响,并进行信息反馈,以影响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和教育效果的评价,从而调整教育活动。只有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两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并且相互作用,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良性循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才能形成一种和谐互动的关系。

3.要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共享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精神共享,在社会生活中人需要共享精神、知识、智慧、意义,在共享中促进相互发展,保持共识,容忍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应该具有共享意识,都应该成为集体思维中的一个和谐音符;任何信息都应该成为也可以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流动和交换;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并享受群体中所有人的全部意义,既参与其中,又分享彼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过程。在这种交往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每个人都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每个人也都彻底地表达出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和看法,然后让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之间彼此碰撞、激荡、交融,从而让真理脱颖而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在认真分析和研究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及其发展规律、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正确运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个新起色。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 2001.236.

[2]荀子集解.上海书店,1986.20 .

[3]邓小平文选(2)[M].人民出版社, 1994.108.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第6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教育对象关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相对于教育对象来说是成熟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起主导和支配作用,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对象现实的思想道德状况出发,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引导教育对象养成与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科学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不具备主体性,即使身为教育者,也不能很好地履行承担、组织、发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难以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具备了主体性,切实履行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才能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的强弱,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效率。因此,有否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必备条件,不断增强主体性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必要条件。

荀子认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怀。”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建设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优良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知识素养,“以人为本”的良好动机和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巩固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教育对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认识和施加可控性影响的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客体既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客体,如每个干部、教师、学生等;也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群体客体,如共产党员群体、共青团员群体、学生干部群体、教师群体等。而狭义的客体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个体和大学生组织。本文所指的是狭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相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不成熟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受到主体的主导、支配和调控,处于从属的地位,其思想行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和塑造下发生主体所希冀的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与一般的物质客体不同,作为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人,他们在接受教育时,不是完全被动的,也具有主动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不同于一般物质客体的根本特点之一。正是由于教育对象能够主动地参与和接受教育,因而只有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当然,这种主动性是接受教育的主动性,而不是教育的主动性,它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客体性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不能因此而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客体地位。

三、正确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最微妙也是最难处理的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两者的关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要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地位平等观念。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人格上,都是平等主体间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地位又是相互转换的。教育者首先是教育对象,而教育对象也能成为教育者,也往往要成为教育者。教育者之所以是教育者,不仅是因为社会分工而造成的社会角色的安排;而且更是因为教育者具备了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具备了对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的掌握,事先进行了教育活动过程的设计和思考,才成为真正的教育者。教育对象之所以是教育对象,是因为他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的义务。因为,每个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称职的国家工作人员,也才能转化为合格的教育者。因此,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除了存在着先受教育与后受教育,专职从事教育工作、兼职从事教育工作还是非教育工作岗位之外,没有其它的本质差别。

2.要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和谐互动观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思想、信息和情感双向交流、交互作用的过程。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起主导作用,通过灌输理论知识、启发觉悟、言传身教等多种方式影响教育对象,使教育对象产生思想情感共鸣,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从而主动将教育影响内化为自己的品德认识、情感、信念。教育对象起积极主动作用,通过参与教育过程,选择接受或拒绝教育影响,并进行信息反馈,以影响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和教育效果的评价,从而调整教育活动。只有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两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并且相互作用,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良性循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才能形成一种和谐互动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第7篇

关键词:高校党建;人才培养;素质教育;有机互动

作为党建工作重要内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都承担着教育和培养人才的任务。同时,它们在育人的主旨和对象上相通,在教育内容上交叉,在实践操作上相似。因此,二者只有着眼于培育人才这个根本任务,统一于高校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通过工作中的整体联动,追求和实现最优的育人效果。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契合

“契合”指的是一种相称、适应或胜任的状态,源于互动心理学,强调的是双向的作用。这里,我们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契合分为一致性契合和互补性契合两个层次。其中,一致性契合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特征的一致性程度;互补性契合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某些方面的需求人才培养工作可以提供,人才培养工作在其它某些方面的需求“牵手教育”可以提供。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一致性契合。(1)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同一性。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关系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共同的目标与责任。(2)工作对象的同一性。人才培养工作的对象是高校全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包括全体大学生。(3)工作内容的同一性。人才培养工作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二者工作内容和要求具有一致性。(4)工作过程的同一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而且覆盖全部教学、实践活动,这几乎就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也正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存在互补性契合。(1)所属范围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政治范畴,其本质上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宏观性,带有上层建筑色彩;人才培养工作属于教育管理范畴,其本质属性为教育性和微观性,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2)工作侧重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社会共性,具有普遍指导的特点;人才培养工作着眼于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落脚点是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3)工作主体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干部党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的主体包括全体教职员工。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相互支撑、互为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有生力量,他们通过个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传播着先进思想和文化,并成为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人才培养工作的思想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延伸。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可以借助和交汇使用对方的教育等各种资源,最大程度地完成完成育人任务。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互动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存在双向作用的区域,它是二者互动的平台,共包括制度、资源、行为等三个维度。其中,制度层面指的是二者在教育制度设计里可能是有意识引起的关联,也可能是工作中无意识而产生的结果;资源层面指的是指二者各自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共享及整合;行为层面指的是二者在具体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关联和交叉。根据有机整体性理论,事物本质上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整体又是各部分相互关联的系统的有机体,其有机体内的各部分交叉渗透、整体联动,通过内部整合,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因此,寻求和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契合,推进二者互动,有利于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1.推进制度互动。(1)建立契合的制度。要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顶层设计,确立和实施院系领导讲座制度,即院系书记、主任每月分别要面向全院系学生搞一次讲座,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确立和实施党员“一联一”制度,即教工党员包扶一名贫困学生,对其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和生活上的帮助;确立和实施“首问”负责制,即当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第一个承接的教工要负责帮助解决到底。(2)强化契合的机制。要建立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共同育人的动力机制,即着眼校内各部门及校园人共同参与育人,建立和形成利益驱动机制;着眼隐形育人力量,建立和形成心理推动机制;着眼执行力,建立和形成政令推动机制。要建立和形成二者共同育人的运行机制,即不断认识影响和制约二者育人的各种因素,明确确立二者的育人原则和运行方式,着眼二者契合搞好整体规划。要建立和形成二者共同育人的保障机制,即理论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监督保障等。(3)完善契合的体系。要强化和完善师生帮扶体系,做到“学生困难有人帮”;强化和完善思想疏导体系,做到“思想扣子有人解”;强化和完善矛盾化解体系,做到“出现矛盾有人劝”,进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相互尊重、人人心情舒畅”的育人环境。

2.推进资源互动。(1)发掘和共享文化资源。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师生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教育大学生,把党的先进思想和理论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强化现代大学文化理念,弘扬和谐文化,培育大爱精神,倡导学术坚守,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构建整体性的校园文化观念和系统化的运行机制,打造文化校园,通过文化育人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2)发挥和共享组织资源。要健全育人的体系构架,在各院系设立学生工作办公室,直接负责实施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在各党总支(支部)设立分工会,全面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在各个班级设立班主任,进行微观管理、因材施教,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3)发掘和共享人力资源。要把握育人主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广大教职员工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将党的先进理念注入大学生头脑,把党的关怀送到大学生心田,通过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3.推进行为互动。(1)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育教学的统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这个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专业课教学这个思想教育载体,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准则,注入学生脑海,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增强本领、明辨是非、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育人阵地。(2)推进“红色网站”建设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要着眼利用网络技术的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优势,打造素质教育网络平台,创建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科技人文教育、就业技能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形式新颖的网站。网站建设要始终高唱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不断完善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真正办成大学生喜爱的精神家园。(3)推进主题教育实践与课外教育活动的统一。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育活动,以引导思想、娱乐身心、陶冶性情、潜移品性、培养情操、激活灵魂为原则,丰富活动的形式,提升活动的品味、趣味与质量,坚持把教育主题渗透到学生各项活动之中,进一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第8篇

1形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外教育资源势在必行

1.1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成为形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外教育资源的主要动因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与党团学生处等相关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系统,两者有着共同的德育目标,但是在现实中却是各自为政,相互分离,并没有充分利用各自的教育资源,不但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导致有效、有力的教育合力难以形成,最终影响德育效果和目标的实现。形塑思想政治工作的课外教育资源,旨在密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与相关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联系,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外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和发展,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综合、融合为统一协调的整体,使之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的功能,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1.2协同论是形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外教育资源的内在理论根据协同论认为,为实现大系统总体目标,各子系统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态势。它强调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合作而产生的新的结构和功能。为了充分发挥系统的功效,实现系统优化就要充分发挥系统各要素的功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与党团学生处等相关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两者基本理念和德育目标一致,关注的侧重点相互补充,发挥作用的途径相得益彰,应该而且必须相互合作,齐抓共管,相互协调,努力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素质的提升和培养。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外教育资源的现状分析

形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外教育资源,首先应该对其现状进行分析以发现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措施。按照不同标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外教育资源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为了便于阐述,本文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党团学生处等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所拥有的课外资源分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实践资源和网络资源四大类。

2.1人力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多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理论功底较深厚,但长期以来只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并不了解各院系的学生工作,也缺乏社会经验和企业就业经历,与学生的关系较疏远。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同样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职责,但是很多时候忽视了这一职责。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反,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熟悉学生和学生工作,擅长组织各种比赛,大多有企业就业经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但是很多并不是科班出身,不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知识。

2.2物质资源这里所说的物质资源主要包括培养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健康素质所需的场地和经费。物质资源是最基本的资源,没有必要的物质资源任何教育活动都无从谈起。党团学生处等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有一定的专门的学生活动经费,虽然非常有限,往往对一些需投入经费较多的活动和项目有心无力,但是毕竟有长期稳定的经费来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没有独立的财政收入和经费。后来中央明确要求各校每年拨给思想政治理论部生均20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经费。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还没有真正落实这个要求,但是随着上级的督查和时间的推移,认真落实这个政策必是大势所趋。显而易见,这笔经费将有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开展。

2.3实践资源实践资源,也称活动资源,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所能支配的开展实践教学所需的基地等资源。团委和院系学生处组织负责的各类竞赛、讲座、活动、实习等是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的、传统的实践资源。之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只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并不参与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实践资源可以说是零。近年来,全国思政界都开始开展实践教学,尤其是广东省的改革令人瞩目。在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处的大力推动下,实践教学得到极大重视,一些走在前列的高校还率先建立了校内校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场所。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投入巨资建立了德育实训室,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耗资60万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素质研练中心,此后更是将实践教学延伸到校外,努力与众多企业合作建设了一大批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这些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是新生的实践资源,并将发挥重要作用。

2.4网络资源网络资源是通过计算机在互联网上获取的信息资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的网络资源主要有网络课程、优质课程,学生们可以很方便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网页上浏览课程相关的信息、图文、电子文献、数据库等资料。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还尝试建设了网上实践教学实训室,以求更好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虽然还是初步探索,但勇气可嘉,前途光明。党团学生处等相关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也都有自己的网站,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和党团学生处等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人力资源各具特点,各有优劣势,本来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思政工作部门的条块分割导致两个系统的教师很少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和条件。此外,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和党团学生处等思想政治工作部门都各有自己独立的物质资源、实践资源和网络资源。这些资源的性质和内容相似或相通,本可以实现共建、共知、共享。但是由于这两大系统缺乏协调和沟通,导致这些资源的重复建设、闲置和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试想,如果协调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和党团学生处等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工作,不但可以减少重复建设和工作过程可能存在的内耗,而且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率,集中有限的人财物力办事情,必将大大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3形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外教育资源的途径

形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外教育资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内部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和精诚合作。形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教育资源,通过认同性整合,提高对协同教育的认识和重视;通过制度性整合,推动协同教育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功能性整合,提高协同教育的实效性。

3.1认同性整合,提高对协同教育的认识和重视资源是人建设和利用的。形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教育资源,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对协同教育的认识,切实理解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利用和整合教育资源的意识。这就是形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教育资源的认同性整合。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与党团学生处等相关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老师要正确认识对方,取长补短,共同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实际上这涉及到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的教师不能只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必须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实践教学,真正做到“三贴近”,才能增强理论教学的说服力和魅力。党团学生处等相关老师要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利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方向性。解决了思想问题之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与党团学生处等相关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还应该统一德育目标,制定工作方案,协调彼此的行动,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第9篇

关键词:高校;校思想政治;实效性;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高校应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现性,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进行分析。

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性

1.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目标的核心内容,其关系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有着很大帮助,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方向。新时期大学生肩负的任务十分繁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三观最为重要,引导学生发奋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2.时代带来的挑战。21世纪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时代,对高校教学有着一定的压力,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提升的综合素养,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综合型人才,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性具有重要意义。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因素

1.不够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还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够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的高校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性无法落实到位,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2.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过低。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来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知识,有的是辅导员或管理员代替的,在讲解思想政治知识中缺乏专业的知识,难以补充与完善思想政治内容,导致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而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教师将大量时间花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理论性知识上,没有涉及到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的内容,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作用无法发挥出来。另外,有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有限,一个教师带领好几个班级,教师的工作压力十分繁重,这样就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提升。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水平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3.学生自身的个性差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会受到学生自身的影响,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包括性格方面、家庭环境以及爱好等,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有的学生功力主义思想比较严重,不够关系国家方面的内容;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思想认识水平,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还有待提升;还有的学生由于在社会中沾染了不良的习惯。另外,有的学生是独生子女,交际能力较低,缺乏法制观念等,极大的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三、提高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1.加强理论知识的讲授。同志指出,要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重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纪律作风等方面的改善,将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讲授,其中包括马列主义、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并设立相关的教学中心,为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另外,高校还可以组织思想政治相关的学习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部分,要改革传统的叫徐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更新思想教育的观念。同志强调,高校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这就说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牢固树立和增强政治意识,更新思想教育的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相关的知识,将智育、体育等内容引入其中,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其次高校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将其落实到位,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的自身的素质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要想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性,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才能更好的教导学生。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师建设是当前的主要任务。高校可以对思想政治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4.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环境。要想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十分重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构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环境,可以同开展思想政治相关的活动,比如课外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也可以在校园广播、校报等内容中渗入思想政治知识,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二是搞好学风建设,要引导学树立正确的三观与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三是搞好校园文明建设,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活动,比如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让学生在文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与综合素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有着很大帮助。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一些因素,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讲授,更新思想教育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并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工作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尹喜,韩弘峰. 增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13,11:71-74.

[2]武玉琴. 新时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之方法[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39-4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