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在线课程建设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9 10:54:24

在线课程建设措施

在线课程建设措施第1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在线课程建设;学分认定

近年来,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普遍将在线课程建设应用作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知名度的一个有效途径,纷纷探索与建设符合校情的在线课程与教学模式。同时,由于我国在线课程的服务对象以在校大学生和学校教学为主,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成为在线课程建设中突出的问题,被认为是推动高等教育体系全面变革的关键要素。

2015年4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要“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高校开展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习过程认定”。2016年9月,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确立了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高等学校为主体、坚持实质等效等基本原则,提出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学分认定办法”“推动各类高等学校之间学分认定和转换”。为此,笔者对国内外在线课程学分认定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国内和国外在线课程学分认定现状

在学分认定问题上,此前我国的适用范围主要是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早在2001年,江苏、浙江、天津等省市就已尝试自学考试与高校学习的学分互认,后来又有许多地方在同城的高校间学分互认,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联合采用专门的远程系统进行学分互认,宁波大学与加州大学远隔重洋实行跨国学分互认,等等。

近年来,在各地陆续出现了学分认定的联盟,例如,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以各学校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为基础,开设学分互认的跨校选修课作为合作办学的主要形式。深圳大学于2014年5月成立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加盟高校已有90多所,近80%的学生选课为学分课程,联盟内许多高校已承认在线课程学分,但学分互认的实施细则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已开始承认开放课程学习学分。例如,北京大学承认本校教师开设的慕课学分;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承认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上的所有课程,和本校公共选修课一样算学分。2016年6月,中国教育学会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发起,联合国内多所高水平大学独家推出了CAPMOOC,学员报名学习并参加CAP考试通过后,能够获得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7所名校部分课程的认证学分。

在学分认定方面,国际上一些国家或地区起步稍早且进行了较长期的实践探索及研究,如欧盟的整合的资格框架、学分积累与转换系统,澳大利亚促进各类教育类型互通的认证框架,韩国的“学分银行”系统等。

2008年,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建人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和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为马尼托巴大学开设了一门名为“联通主义和连接性知识”的网上课程(简称CCK08)。由于这门课程结合了大规模、开放性和提供学分三个特点,因此被称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随着技术的进步,慕课使高等教育惠及数亿人,迄今为止,有不少平台的课程已经在部分高校得到学分认可。2013年初,Coursera公司5门网络课程的学分已经获得美国教育委员会(ACE CREDIT)的官方认可。华盛顿大学计划为Coursera公司的网络课程提供学分,而其他与Coursera公司合作的大W也正准备朝着这个方面发展。2015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与edX合作推出了“全球大一学院”项目,面向全球开设大学一年级8门通识教育类MOOCs,完成8门课获得学分后能申请作为大二学生进入亚利桑那州大学继续学习。从世界范围来看,最新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承认并接受慕课学分,因为这个做法有助于学校进行市场推广和提升知名度,并由此带来更多的注册学生。

二、本科院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学分认定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在线课程的建设情况,我们通过会议和走访等方式,对本科高校在线课程建设和学分认定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主要包括广东、黑龙江、山东、河北、河南、湖南、福建、陕西和北京等省市高校的教务处负责人。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在线课程的建设、应用情况和学分认定的方式、具体措施等。

调研结果显示,总体看来,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符合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客观需求,高校对在线开放课程普遍持开放认可态度,逐渐开始试点认定在线课程学分;学校通常都是将在线课程认定为公选课学分,但具体怎样换算,尚没有统一的规定。也有不少学校将在线课程作为学生补考选修的重要指导材料,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在线课程学分认定问题上,还存在着课程标准不一、学分收费、校际壁垒等问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平台等多方合力,形成机制。

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者以在校生居多,这是我国开放课程建设特有的情况。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为例,根据中国大学MOOC问卷调查,学员中身份为学生的比例占62%,而学生中又以本科生居多,大一至大四学生合计占81%。

目前,各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211工程”等重点高校建设发展迅速,并形成较为成熟的机制。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已建有课程中心,形成申报、开课、上课、评价的流程;国防科技大学构建了本科慕课课程体系,立项精品视频、专业核心、实验类等系列慕课,涵盖本科所有课程类型。而在一些地方院校,由于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有明显差距,在线课程主要是以“用课”为主,还有些高校对在线教育持观望态度。

具体来说,在接受调查的高校中,绝大多数本科院校正准备建设或者已经建设了部分在线课程,并将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大多数本科院校目前正在使用本校或外校建设的在线课程。从使用情况来看,使用外校建设的在线课程数量(56.67%)远远高于本校建设的在线课程(33.33%)。在线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表现为多种形式,其中主要的应用方式是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学习资源,以及线上和线下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

从教育主管部门来看,北京市教委已经针对开放课程建设开展了两项主要工作:一校一课,建通识课。专业核心课已建立10个专业课程群,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高校学生免费学习的方式。天津市教委于2014年在申报的18所高校中选出8个单位试点,要求学校拿出试行慕课教学改革的整体建设方案,学校不管是采用购买还是自建的方式都要使用在线课程。

随着在线课程的迅猛发展,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始试点或者在全校范围认定在线课程学分,如西南交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其余高校大都正在调研,计划在一至三年内进行学分认定试点。其中,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相继开展了慕课跨校学分认定的工作试点。

(1)在线课程学分认定方式。

与在线课程应用相比,高校对在线课程的学分认定更谨慎。从调查结果来看,在线课程学分认定最多的是大学自身主导的校内慕课学分,即本校教师开设的慕课,在全校范围内可以作为公选课认定学分。例如,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组织开发了“体育与健康”慕课,该课程已经成为学校非体育专业公共体育必修课的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在获得慕课的合格证书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大学公共体育课的4个学分。

大部分院校在学生学习在线课程后,必须通过本校组织的考试才能认定学分,此外,也有很多院校选择平台和校内考试结合的方式来认定学分,如广州航海学院要求课程提供方提供学生的学习和考核记录。也有一些院校在学生获得慕课证书后即认定学分,但主要限于选修课。

(2)在线课程学分认定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措施一:制定选课和学分认定等相关措施。例如,黑龙江大学,西安航空学院和西京学院等高校制定了跨校选课、修读课程等学分认定相关措施。由教务处选课通知和相关学习及考核要求,规定学生只有在教务处认定的平台上或者学校选定的课程获得的证书才可转换为学分。西安交通大学的在线课程成绩与学生的学分相挂钩,一般情况下为2个学分,但选课范围多数限于学校自建的慕课平台,也有一些是在“爱课程”网平台上线的课程。

措施二:为在线课程配备辅导老师。辅导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检查督促学生学习,组织讨论等。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等为在线课程配有专门助教,组织老师担任辅导教师,拟定线上+线下课程教学试点方案。西南交通大学对“机械设计”课程全面采用融合型混合式教学,每周两次课,其中一讲为学生独立安排线上课堂学习,另一讲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开展零接触式的线下课堂互动教学,构建了多元化、重过程的学分评价体系,将慕课的成绩纳入课程学分中。

措施三:针对在线课程组织考试。例如,华南师范大学的方法是选定平台课程,由平台提供试卷在指定时间组织考试,考完后将试卷寄回平台,批改后由平台将成绩单寄回学校,作为学生学分认定的主要参考。

南开大学“数学文化”课以慕课形式开展教学后,占2个学分,学生从“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SPOC区域选修“数学文化十讲”课程,成绩评定比例为:平台给出的成绩占40%,见面课的出勤、课堂表现等占20%,半开卷的期末考试成绩占40%。如果有学生提交数学文化小论文或者作课堂演讲,则视效果给予“奖励加分”。

措施四:根据课程学时按比例认定学分。例如,广州工商学院按视频时长以一定比例认定学时,进而认定学分,如8~16学时认定1学分,17~32学时认定2学分。湖南农业大学原则上按“爱课程”网上16~20课时为1学分作为公选课学分进行认定;若所修课程c学生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同名或相似,其学分按本专业相应课程认定。此外,在具体管理上,也有些学校准备借鉴赴外交流学生的管理办法来认定学分。

三、在线课程学分认定的争议和主要障碍

目前,在线课程是否能纳入高校学分认定,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学分认定是慕课发展的必然趋势。2015年初,edx首席执行官阿纳特・阿加瓦尔教授(Anant Agarwal)预测,未来5年慕课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学习慕课课程可获得学分。“如今,很多大学允许大一学生将自己高中时学过的AP课程转学分,或向网络学习者提供学分和学位。不久的将来,慕课证书也可以以类似的方式兑换学分。”深圳大学副校长李清泉教授认为,能够授予学分是慕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更进一步讲,实现学习成果认证是慕课从课程开放发展为教育开放的根本和前提。也有高校教师认为:“除了结业证书,学员更关心的是学分认证,而目前我国只有少数高校签订了校际间慕课的学分认证,这无疑不利于鼓励学生们的选课热情。”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线课程不应该进行学分认证。“我不会授予学分,除非有人能够解决在线作弊的问题,并能够确保接受测试的是学生本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安东尼奥・兰热尔(AntonioRanged这样说,他在网络上教授“经济学原理”。Future Learn的首席执行官Simon Nelson指出:“目前Future Learn上的课程没有提供学分的功能,我们这个平台将来也不会去提供学分,是否让课程换取学分的决策是由大学来做的”。北京大学慕课工作组组长李晓明教授也表示:“如果在MOOC还没有比较成熟、某些课还没有在社会上得到比较好的共同认可的时候,以某种行政手段强制进行学分互认,我认为会对教育质量有影响。一有学分,如果不能在低投入下保证质量,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利于社会的动机。”

实践表明,将课程学习与学分挂钩,能有效提高在校生的课程结业率,但前提是面向在校生能够进行学分认定。目前,高校在线课程的学分认定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障碍。

(1)在线课程缺乏科学的评价制度。学分认定首先要解决等效性问题,这是学习成果实现制度层面有效认证的前提。根据美国市场调研机构巴布森(Babson Survey Research Group)联合培生及斯隆联盟(sloan Consortium)的报告,学习成果认证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各方对慕课在线学习质量的担忧,以及对可能造成高等教育学位学历混乱的顾虑。我国对于在线课程学习成果认证的制度建设仍处于研究设计阶段,平台上的课程水平参差不齐,水平相当的高校之间容易实现互认学分,不同层次的学校课程不好认定。具体操作中,还存在校际辟垒和课程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2)在线课程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学分认定的另一必要条件是考核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尽管平台在学员账号管理、课程考核时间等方面设定了各种限定措施(比如记录学生上网IP地址、学习时长等情况为查处抄袭、替考提供证据),仍然难以杜绝学生代学和替考等问题,在慕课上课、测试、考核过程中作弊现象严重。学校普遍认为在线课程的监管有难度,无法对学员主体加以确认。

(3)学校相关配套政策和操作程序尚未跟上。如开放课程负责教师的工作量认定、课程制作经费支持,以及教学档案归档、学生未通过课程的重修、在线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等与现有教务系统对接都存在一些问题。四、积极进行学分认证,推进在线课程建设

学分认证不仅是教育部门,也是在线课程平台、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2014年,采用在线学习学分的大学分布在全国除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总数上,2011年是15所,2012年是47所,2013年增加到349所,2014年就达到了958所,这个速度是惊人的。截至2016年年中,“近40万人次学生已获得线上线下结合学习的慕课学分”。从长远来看,在高校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欠缺的情况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效果将会受到影响。在短期内,慕课学分和证书能获得传统高校的认可,必将极大地推动慕课的发展。

对于高校来说,学校应充分重视在线教育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切实承担起开放课程应用与管理的主体责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逐步推进在线课程建设应用及学分认定。

(1)不同层次的高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操作办法建设和使用在线课程资源。例如,有些“985工程”高校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一些成熟的建设经验,可以因地制宜制定认定办法,先报备到各自相应的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后再实施。一般高校先从在线课程的使用入手,积累经验后再逐步开展建设,解决整体水平的问题。同时,建立对开放课程负责教师的激励机制以保证对在线课程制作的投入和支持,积极与现有教务系统对接,解决教学档案、学生选课等相关管理问题。

(2)不同性|的课程要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采取不同的学分认定方式。例如,必修课教学过程由本校的教师负责,学生在线学习占课程的一定比重,学校统一组织课程考试并给予学分。选修课可结合课程的性质、内容、难易程度对学分进行适当的调整,学校组织学生选课,通过平台方给予的学习成绩,学校来认定学分。

(3)加强课程质量管理,尤其是成绩的认定管理。为保证成绩的真实性,可采用线上学习、线下测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杜绝网上作弊。课程考试由学校自行组织,使用随机题库等方式解决在线课程替学、替考等作弊问题。也可以采取学校与学院共同审核在线课程,学院审核认定学分、教务处备案的方式。这些做法可以部分解决在线学习监管和身份认证的问题。

在线课程建设措施第2篇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不管是企业、学校或个人都在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现有的管理或生活中的一些环节进行开发研究。步入21世纪起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但是教师队伍成长速度开始跟不上学生入学的脚步,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的水平都远远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网络教学成为了缓解这种现状的一个方法,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为网络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施平台,网上的教学资源通过课程网站来进行,学生可以通过登陆课程网站来进行有选择的自主学习。2000年开始,国家教育部连续批准了人民大学等26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这一系列举措,表明国家对网络远程教育事业的重视,因此,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也就格外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来关注和解决。

2、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重点抓好的第四大方面要求我们,要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在少数高职院校,由于课时紧张,反映学科前沿和工程技术、经济、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引入与课程基础内容、经典理论的讲授出现了矛盾。由于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教学实验设备更新缓慢,现代化教学手段得不到广泛应用,实践教学受到削弱。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而先进的教学资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精品课程网站的整体设计与构思

精品课程网站应具有很强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全方位的网络体验,因此课程网站的整体设计与构思应从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实用、安全的要求出发,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搭建平台,即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又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效率。完成这一设计目标首先要求课程负责人要组建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应根据精品课程建设通知和精品课程指标体系的要求,组织申请材料、填制申报表,并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平台向学校提出精品课程建设申请。申请完成后的一项主要工作便是搭建设课程支撑网站,无论是团队自行开发的课程支撑网站还是学校提供的课程支撑网站,都要具有申报功能和课程教学功能。这就需要课程支撑网站除了要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程介绍、教学队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课件、实训实习、作业习题、试卷答案、学习指南、在线答疑和教学视频等网站教学内容外,还需提供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教学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特色与创新、课程建设规划、学校的政策支持与措施以及现场教学录像等申报材料内容。

4、精品课程网站的页面布局和模块功能

在线课程建设措施第3篇

汇报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上午好!

工程项目管理是从事现场工作和室内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现在我们将共同走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解读。下面我将从课程概况、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来剖析。

一、课程概况

1、课程定位

《工程项目管理》是专业拓展课程,这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的重要课程,它以工程项目为对象提出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系统,设立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协调,为学生建立管理项目的知识体系和培养应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有关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程项目管理》开设在第四学期,前导课程有《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材料》,是《工程项目管理》等后续课程的基础,也是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预备知识;同期开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设法规》《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等课程。

2、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将本课程整合成4个模块,模块一,工程项目管理概论,分三个子任务,共22课时,模块二,工程网络计划技术、项目计划、目标控制,分三个子任务,共计38课时,模块三,风险管理,分三个子任务,共计10课时,模块四,信息管理,1个子任务,2课时。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具有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知识目标:了解管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四控、两管、一协调”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步骤及处理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胜任装饰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4、重点、难点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教学内容及学情,确定本课程的重难点。

重点:工程网络计划技术、项目计划、目标控制。

难点:1、工程项目进度优化2、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的计算

5、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知识考核40%+过程性考核30%+实训考核30%

其中过程性考核是追踪线上学习行为的智能考核,将视频观看、测试、讨论、等线上学习行为以及企业导师评分纳入课程考核,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过程考核体系。

二、教学资源

1、使用教材

本课程选自工程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知道系列教材,由孙剑、佘健俊主编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2、教学资源

本课程具有可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学生登录学习通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校内实训室已满足识图实训、工程管理实训、VR实训。其中VR实训室已满足多工种仿真,学生能更直观的掌握现场施工的管理要素。

三、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本课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第五学期授课。他们有建筑制图与识图和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的基础知识,但无法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动手操作能力强;信息化运用手段强度高。

2、学习策略

以“以生为本”、“学生主体”为主线,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贯穿教学全过程。

3、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进步与发展,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坚持可测性和量化的教学理念,基于“学习通”软件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开展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采用智慧职教网络资源库以及超星学习通APP辅助教学。

案例式教学,结合工程实际案例,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知行合一;讨论式教学,教师下发任务,学生分组协作,小组汇报成果;探讨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境式教学,创设情境,联系岗位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设计

本设计选取课程模块二目标控制中的项目一,进度控制,下面我将以子任务二2课时为例进行阐述。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三维目标。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知识目标:掌握掌握进度计划比较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进行具体项目的进度比较;

根据三维目标确定本课重难点。

重点:掌握横道图比较法和前锋线比较法的进度比较方法

难点:S型曲线比较法

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

课前教师任务单,学生自学自悟,课中以“明”、“探”、“训”、“评”、“思”贯穿实施,导入问题,明确目标;问题显现,探究方法;多点训练,突破重点;专业评析,化解难点;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课后软件实操,成果展示,拓展延伸。

1、课前准备

教师在学习通下发分组任务、课前预测题,学生登录学习通查看任务,进行在线学习,并完成测试。

2、课中实施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采用情境式教学,提问学生,本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有无误差,具体是多少?该采取何种措施纠偏进度。明确本节课目标,导入本节课内容-进度管理

(2)分组讨论、任务决策

采用案例式教学,播放工程实际案例视频-施工进度的检查,分小组探究进度检查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组间互评。

教师总结并融入思政,进度偏差的发生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教师讲解进度检查的方法和内容,针对检查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纠偏措施。

(3)循环练习、强化技能

采用讨论式教学,教师提供案例,并结合进度检查的方法和要点;布置分组任务,学生分小组完成进度控制的内容,完成进度检查结果和制定纠偏措施,教师巡视指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评价。

教师习题,学生线上完成测试,通过习题测试,掌握本节课重点进度检查的方法和内容。

(4)案例分析、双元评价

采用探究式教学,学生登录学习通查看进度控制的检查方法和内容,分小组探究并回答问题,教师查看探究结果并总结评价。

学生提出识读难点,现场连线企业导师,导师根据课前学习情况,结合工程应用给出专业解答,并在线上对讨论结果给出评分,达到双元评价,化解本节课难点-识读预制装配式楼板平面布置图、节点详图。

(5)自我反思、巩固提升

教师主题讨论,让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框架体系,利用学习通词云,显示本节课频率最高知识点;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反复练习,巩固提升。

3、课后延伸

(1)拓展学习

学生课后完成线上测试,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和学生线上实时互动、答疑。

(2)总结评价

为了多元化、全过程考核评价学生,课后和学生分析近阶段学习情况,通过评价报告、学习月报表以及积分排序表准确呈现学习趋势,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程设计思路合理、学生参与度高、信息化手段运用灵活、评价体系多元化。

在线课程建设措施第4篇

为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做好2020年春季教职工开学返校工作,切实保障教职工平安返校,维护校园稳定和教学秩序,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技工院校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做好开学前后校园的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预防,确保教取工平安返校,教育教学平稳运行,防止不必要的恐慌情绪,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和校园稳定。

二、组织机构

(一)在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教职工返校工作小组,全面指导2020年春季学期学校教职工返校工作有序开展。

长:

副组长:

员:各部门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织人事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为成员,负责统筹协调教职工开学返校工作,保障教职工平安返校。具体事宣由**

负责。

三、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假期中全面排查

1、寒假期间,按照省、市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各部门应与本部门教职工保持密切联系,摸清掌握教职工行程情况和身体健康情况,进行人员排查,收集教职工有无从疫区返回、与疫区人员接触和有无发烧、干咳、乏力等症状的相关信息,第一时间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得漏报、瞒报、误报,准确掌提人员动态信惠。

2.全体教职工需于

月前返

,返回途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返回后要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各部门要开展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类的预防与应急知识为重点的健康宣传教育,引导教职工减少外出,不参加聚会活动,增强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外地返回者需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自我隔离、登记并上报。从疫区返回、与疫区人员接触、有发烧、干咳、乏力等症状的教职工,需在家自主隔离14日无症状后方可到校上班。

3、教务处应及时掌握教师的健康状况,若因身体状况或在疫区、隔离等不能按时到岗,按应急预案妥善安排好教学工作。

(二)开学时全面检测

1、教职工开学返校时间为2020年

日(如有变动另行通知)。在正式开学前,部门做好留校和返校教职工的健康检查和监测工作,全面了解返校教职工假期与相关人员接触情况(尤其是对到过湖北和接触过湖北来的人员的教职工到属地卫生服务中心登记报各的落实情况)。

2、教职工不要私自提前返校上班,确因特殊情况需提前返校的,须通过所在部门报学校同意,并服从学校统一安排,方可返校。返校当天,人事处负责组织做好教职工开学到岗情况统计。对体温超过37.3摄氏度或有干咳、乏力等症状的教职工,部门需安排其到校医务室进一步观察,或安排送医进一步检查,同时将患者情况及时报教职工返校工作小组办公室。

(三)上班时全程防控

1、做好每日日常体温监测工作,若发现疑似症状人员要及时报告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办公室。

2、各部门应加强考勤,关注本部门教职工健康情况,了解身体异常教职工密切接触人员、行踪等信息。教职工一旦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请假,不得带病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后方可回校上班。

3、教职工上下班需佩戴口罩(教师上课期间除外)。

4、教职工在校内突发感染症状,应立即向当日学校总

值班汇报,并逐级上报,总值班立即通知其家属护送去医院,学校启动应急处置,对密切接触人员进行隔离观察。为避免病毒传播,可临时性关闭校门,在校门关闭期间,教职工不得撞自离开。对被隔离治疗或在疫区等不能按时到岗的教职工,组织人事处和教务处应根据工作需要做好人力资源配置工作,对教职工进行合理调配。

四、工作要求

1、各部门要对本部门教职工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及时将中央、省、市和学校的疫情宣传信息传递给教职工,确保教职工疲情防控知识应知应会,引导教职工树立信心,克服恐惧心理。疫情防控期间,各部门不得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不安排教职工外出参加教研、培训和学术活动。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每位教职工为法定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迅速用口头、电话等方式向学校报告。

2、全体教职工要提高政治站位,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和学校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确保通讯通畅,加强日常防范,做好科学自我防护,如多锻炼、少熬夜、不参加聚会、聚餐等,积极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打好疫情攻战。

疫情防控开学返校学生管理工作预案

为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做好学生返校工作,切实保障学生平安返校和校园稳定安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技工院校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预案》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做好开学前后校园的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预防措施,保障学生平安返校,教学平稳运行,防止不必要的恐慌情绪,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和校园稳定。

二、组织领导

成立学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返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返校期间疫情的预防、管控、科普宣传、监管协调、疫情掌控及及时报告、应急处置等工作。

长:

副组长:

员:学校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学生处,学生处长兼任办公

室主任,负责统等协调学生开学返校工作。

三、主要职责是全面做好开学准备,宣传疫情防控和突发情况(事件)处置等工作。

(一)开学前全员排查分类处置

1、学生处负责开学前排查统计。未接学校通知不得返校。学校全面通过班级微信群等各种渠道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和防控要求,收集有无从疫区返回、与疫区人民接触和有无发烧、干咳、乏力等症状的相关信息,由学生处汇总,做好开学准备。从疫区返回、与疫区人员接触、有发烧、干咳、乏力等症状的同学在家自主隔离14日后方可报到。

2.学校做好返校学生信息统计,学生处做好食宿安排。

3.后勤处负责建设疫情防控留观室,完成对校园尤其是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宿舍、办公等重要场所的消杀任务。积极采购疫情防控物资,配发洗手液一瓶。负责安排疫情防控及送诊车辆。

(二)报到时全员检查妥善安排

1.安全保卫处负责在学生进校门时测量体温。车辆进入校园进行消毒处理。原则上禁止校外人员进入校园,确需进入的,实行严格实名登记,并测量体温,一旦发现疫情,实行倒查制,及时将接触人员送留观室观察。

2.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疫区返回、与疫区人员接触和有无发烧、干咳、乏力等症状的同学送留观室观察。

(三)极到后全程防控及时处置

1.坚持对学生晨测,体温异常或出现发烧、干咳,乏力等症状的同学安排到留观室进一步观察。

2.学生处对进入留观室进行隔离治疗的同学,每天通过电话网络进行谈话和心理疏导。

3.疫情防控期间,各部门不举行不必要的学生集会和大型活动。

4.安全保卫处负责做好防控期间的安全维稳及信访工作。

四、工作要求

1、提高政治站位,把确保学生平安返校,保障校园教学生活秩序当做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2.强化责任意识,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做到早发现早处置,不瞒报不漏报。

疫情防控开学返校安全保卫工作预案

为有效应对当前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高度重视防控工作,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学校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要任务来抓。根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席决策部署,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技工院校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做好开学前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安全保卫工作,及时有效采取安全应急预防措施,保障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平安返校,确保全校教育教学工作平稳运行,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恐慌情绪,维护全校安全稳定秩序。

二、组织领导

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开学反校安全保卫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领导担任组长,安全保卫处处长任副组长、其他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研究落实防控措施,布置疫情防控工作。

长:

副组长:

员:各部门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安全保卫处,安全保卫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统筹协调等工作。

三、防控措施

(一)加强进出校园人员管控

1.严控临时性到校人员。严格封闭管理,控制外来人员随意进入校园,原则上谢绝各类来访参观。

2.严格凭证进出校园。学生、教职工和外聘职工凭证进出校园。在校的施工人员及其他外来服务人员由后勤处到安全保卫处办理临时出入证,凭证进入校园。

3.送生家长的进校限制。除师生员工外,校外人员严控入校,由学生处提前告知送生家长送到校门外后即返回。

4.住校学生封闭式管理。疲情解除之前,上课期间无出门手续者严禁学生外出。

(二)严格进校管理

1.师生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进行每日晨检,凭证进出校门。

2.外来人员由相关部门确认、体温检测正常、证件登记程序后入校。体温异常者严禁入校。

(三)加强车辆管理

1.严控进校车辆。教职工车辆、后勤保章车辆凭证进出校园。严禁出租车,网约车等社会车辆进入校园。

2.加强临时车辆管控。临时进校车辆及人员按照体温测量、进出登记,消杀灭菌后,按指定路线行驶到指定区域停放。

3.禁止送生车辆进校。联系属地交管部门,预备校外临时停车位,指挥停放学生家长车辆。

四、加强校园管理

(一)严格场所管理向社会开放的体育场馆、实训基地等场地场所,停止对外开放使用。

(二)加强校园巡查,及时制止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行为,必要时报告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五、参与联防联控

积极配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应急管理处、西安市公安局和雁塔区派出所、雁塔区相关部门的联防工作,密切关注学校师生及其周围人员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况,及时准确掌握信息,配合治安稳维等部门集中处置,积极获取专业指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全力救治患者,有效处置疫情,严格落实疫情防扩散措施。

疫情防控开学返校后勤保障工作预案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技工院校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做好开学前后校园的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预防措施,保障学生平安返校,教学平稳运行,防止不必要的恐慌情绪,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秩序和校园稳定。

二、组织领导

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开学返校后勤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环境卫生条件改善、校园环境卫生整治、防控物资准备、隔离房间准备、应急处置预案制订,寒假期间学校疫情防控后勤保障、开学后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等工作。

长:

副组长:

员:后勤部全体人员

三、主要职责与措施

(一)检查和改善学校环境卫生条件。检查和改善教室、宿舍、食堂、实训室、图书馆、厕所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环境卫生条件,做到日常通风換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遏制毒传。

(责任人:刘国刚、马永全

成员:各班主任和后勤人员)

(二)整治校园环境卫生。加大对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按要求做好校园公共区域消毒卫生工作,设置废弃口罩与容器,安排人定时回收处理。

(责任人:温建设成员:后勤工作人员)

(三)做好防控物资储备。做好防控物资需求统计、申报、询价等采购准备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实施紧急采购: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分类分阶段实施:开学前确保测温设备、口罩、洗手液、消杀器械、药品等物资储备到位,做到物充裕,防控落地,建立防控物资发放领用台账。

(责任人:温建设

成员:王可靠、杨晓丽)

(四)严格按要求报送信息。严格幕实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按要求每日收集各部门相关防控工作动态信息,汇总后报学校办公室:严禁迟报、漏报。

(责任人:温建设)

(五)制订预防应急处置方案。制订防疫应急处置详案,将应急处置流程广而告之:定时定期开展筛查,检查,发现

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的学生及时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设置学校留观室,安排专人负责,做好防护工作。

(责任人:)

(六)强化联防,有效处置疫情。严格落实疫情防扩散措施;配合安全保卫处在校门口设立检查点、消杀点,进行体温检测,配合学生工作处做好学生晨、午检测等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防控宣传教育。

(责任人:马永全

成员:温建设及后勤职工)

做好寒假期间学校疫情防控后勤保障工作,每天对办公楼等区域实施消杀灭菌工作,对值班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控保护措施,保障所有值班人员的餐食供应,提供应急车辆保障。

(七)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开学后,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全覆盖的排查,排查合格才能上岗,按照食品卫生安全要求,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责任人:)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特殊性、复杂性和严峻性,高度重视防控工作,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明确责任,履职到位。充分认识开学返校后勒保障工作,特别是防控物资储备和防疫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性,强化责任意识,坚决防止疲情扩散蔓延,确保师生平安返校,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疫情防控开学返校教学运行工作预案

为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新型冠状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切实做好2020年春季教学工作,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技工院校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指示和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体目标

针对疫情发展不确定性导致的廷期开学,按照“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原则,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教学进程调整、线上教学工作,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

二、组织领导

在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教学运行工作小组,全面指导2020年春季学期学校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长:

副组长:

员:各系系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统筹协调具体教学运行工作。教务处负责人兼任办公室生任。

三、主要职与措施

(一)制定教学进程调整方案

根据以下所定开课时间及教学进程调整原则,由教务处统等安排、各教学单位具体落实,做好教学进程调整方案。

1、学期开课时间安排。

新学期学生返校时间以学校正式通知为准,所有学生不得提前返校。开课时间不因学生延期返校而推后,现暂定为X月xx日,后续若有变动另行通知。开课以后,学生返校前的教学采用线上教学辅导,任课教师以课表所定授课时间组织网上教学,学生返校后恢复常态教学方式。

2.教学进程调整原则。若因疫情防控需要延期开学,教学计划中既定课程、任课教师、学时学分、课程内容、考核评价方式等原则上不变,教学进程根据需要做调整。

(二)做好线上互动教学准备

为确保廷期开学后相关课程能如期上线运行,各教学单位要制订线上教学实施方案,并积极组织任课老师特别是第1-4周有教学任务的老师,做好线上教学准备工作。

1.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所有课程应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要求,做好授课计划制订、教案编制、课件开发等常规备课工作。

2.积极建设线上课程。在线上课程建设选用上,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优先选用上级主管部门推荐课程。

(2)鼓励课程团队及任课老师利用假期新建课程,在开学之前上线部分的全部资源用于教学。考虑课程后续建设发展需要,新建课程应尽量参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及课件开发,开鼓励加强视频、微课、动画、虚拟仿真等资源的建设。

(3)在前两种不满足教学要求的情况下,可选用在线课程平台的相关课程用于教学。

3.规范选用教学平台。为方便学生学习及学校教学运行监控,在综合考虑师生线上教学平台使用现状、学校现有网络教学平台承载能力、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需要基础上,原则上选用上级主管部门推荐的教学平台(工具)。由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在没有得到正式延期开学通知前,建议先做好课程资源建设,后续根据学校通知再将课程资源运行。

4.严格遵守教学纪律。延期开学线上教学期间,任课教师应以课表所定授课时间,借助线上教学平台的直播、讨论等功能组织网上教学,开做好学生考勤、在线作业布置与批阅测验成绩评定、辅导答疑等工作,要保证教学质量、留好教学记录。

5.做好学生关怀引导。线上教学期间,各教学单位要对网络教学期间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发现和解决生在教学和学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6.加强教学管理督查。为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严守教学质量,各教学单位要建立分管教学负责人、教学科研科科长、教研室室主任、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教学管理工作团队,认真落实线上教学课程,做好教学督查工作。

(1)落实线上教学课程。各教学单位要组织任课教师确

定线上教学课程来源(学校已建、在建、在线课程)并指导和督促老师做好线上教学准备,要确保在廷期开学后,第1-4周所开课程都有线上课程,

(2)加强教学督查工作,各教学单位要有序织教学作,加强线上教学的宣传及管理。教务处要不定期对线上教学工作进行抽查,开适时子以通报。

(三)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建设

各系部及任课老师要从突发情况保证教学正运行,做好课程建设高度,深刻认识本次情带给学校教学工作的挑战,积推进教学改革建设工作。

1.积板推动数学模式改革。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优化教学设计、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的主流趋势,各教学单位及任课老师要主动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路径及管理模式,为推动数学模式改革及课程层面的内部质量保证机制建设奠定基础。

2.积板推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是重要的建设任务,也是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彰显办学实力的重要抓手,各教学单位及任课老师要高度重视、科学谋划、精心准备,为省级及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积蓄力量。

四、工作要求

1、各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度情期间的教学运行准备工作,及时将本方案传达到任课教师及学生。

2、教学工作预案涉及教学进程调整方案及线上教学实施方案,请各教学单位根据学校安非,及时抓好制订及落实工作。

**技师学院

2020年

在线课程建设措施第5篇

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及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会议精神,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履行教研职能”,以加强教研组织建设、深化教研改革创新、打造教研亮点为切入口,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做好我省职教教研工作,提高我室研究指导、评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新时代河南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加强思想理论武装

目标任务:准确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深入学习贯彻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准确理解、大力宣传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指示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自觉用新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工作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传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扎实推进党支部建设,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的实际效果。坚持每周政治学习制度,制定《河南省职教教研室2021年度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安排计划》,将党史作为重要学习内容,以“集中学习+自主学习”“线上学习+线下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将党的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列入国家和省级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的必修课程和重要内容。

2.加强宣传引导

目标任务:紧扣建党100周年重大主线,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全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工作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宣传解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职业教育新政策、新举措,全面展示政策落实成效,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战线先进典型。围绕迎接和庆祝建党100周年、学习“四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精心策划组织主题宣传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深化“三科”改革,督促学校开齐开足开好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

3.落实立德树人

目标任务:全面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工作措施: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培育和打造一批优质思想政治课,在全省展示推广。在教学成果奖评选等活动中,对思想政治课程和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进行总结推广。配合做好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建设,促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二、服务职业教育“三教改革”

4.组织承办中等职业教育系列大赛活动

目标任务:提升大赛质量和水平,力争在全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充分发挥大赛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以竞赛方式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通过技能大赛系列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工作措施:协助组织参加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积极备战并组织参加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承办全省中等职业教育系列大赛活动。组织开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力大赛活动,并组织参加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活动。深化大赛工作的研究和指导,探索创新省级竞赛组织形式,加强竞赛方案的制定和解读、评委专家的遴选和培训等工作,强化大赛的总结推广工作。

5.组织承办职业院校教师部级、省级培训工作

目标任务:完成职业院校教师部级、省级培训任务,提升全省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水平。

工作措施:充分发挥河南省中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和省级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工作职能,协助省教育厅做好项目调研及规划工作,推进职教师资培训资源建设,深入组织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升培训管理水平,以信息化手段推进全省中、高职院校专业骨干教师的部级和省级培训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举办中等职业教育教研员培训班、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干部培训班等专题培训活动,提升职业教育教研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教研能力和引领作用。

6.推动职业院校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工作

目标任务:督促、指导职业院校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推进职业培训管理工作信息化应用。

工作措施:推动制定职业院校非补贴性培训的认定标准,规范培训数据上报校、市、省三级管理流程,升级改造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月报系统,细化培训人员、学时等具体信息的采集标准,严格培训结果认定。

7.深入推进中职教学诊改工作

目标任务:引导和帮助中等职业学校优化诊改运行机制,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工作措施:加强省级中职诊改专委会工作制度建设,优化运行机制;加强专委会队伍建设,明确各工作组的工作职责和标准;组织专委会成员和省级诊改专家定期开展培训交流,开展诊改复核工作专项培训。组织专家组深入第三批试点学校进行调研和指导,对第一批试点学校开展诊改抽样复核工作。

8.做好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和评选工作

目标任务:打造一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以教学成果引领和推动全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工作措施:对接部级教学成果奖的要求,组织开展河南省职教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举办教学成果培育研修班,探索建立优秀教学成果持续研究和接续培养机制,重点打造省级特级教学成果奖和部级教学成果奖。加强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支持学校、地区积极运用优秀成果指导工作,改进教学,提高育人水平。

9.加强职业院校教材建设

目标任务:提升职业教育教材研究能力和水平,研发一批职业院校精品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理念进教材,提高全省职业院校教材建设质量,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决策当好参谋。

工作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和我省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制度,加强国家统编教材、国家规划教材和省级规划教材的推广使用和教研指导。推动河南省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换届工作。积极开展职业院校教材建设专题研究,打造精品教材,紧盯技术和产业升级需求以及地方特色,计划修订机械加工、现代农艺、旅游服务等校企合作教材40余种。利用专项资金,遴选部分教材建设配套数字化资源。以省“十四五”教材规划建设为指引,着力研发公共素养类、高职五年一贯制等专业课教材。开展教材编写人员培训,提高教材建设队伍研发能力。河南省职业教育教材使用信息,切实做好教材选用备案工作。

10.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目标任务: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水平,引导职业院校建设一批精品课程。

工作措施:举办全省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研讨会议,推进教学标准在职业学校落地实施。指导学校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研发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职业教育教法改革,大力推进项目式、案例式、混合式教学,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引导职业学校建设一批精品课程。服务职业教育系统化人才培养,切实搞好对口升学研究工作。组织开展全省中职优质课教学评选活动。加强对省级一等奖优质课的宣传推广工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切实加强对“中德班”的教学服务和管理,深入探索“中德班”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校企“双元”育人,指导项目学校探索形成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和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提高新时代职教教研服务水平

11.做好决策服务

目标任务:主动服务行政中心工作,协助做好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等工作,提升职业教育教研主动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工作措施:继续对职业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为行政决策提供依据。探索我省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培训资源建设,推动培训模式改革,做好业务调研及指导工作,努力推动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继续做好使用国家中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我省中职学生信息进行管理的工作。

12.加强教研组织建设

目标任务:切实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完善职业教育教研网络。

工作措施:继续推进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工作,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咨询、指导、服务作用。建立一批职业教育教研协同创新中心和教研实践基地,开展新时代职业教育重大问题协同攻关。

13.加强教研协调

目标任务:明确职业教育教研工作的方向,逐步完善省市县校四级教研体系,全面提升职教教研服务职业院校的水平。

工作措施:筹备召开全省职业教育教研工作年度会,部署、安排2021年全省职教教研工作。开展市、县、校教研机构调研工作,推动省、市、县、校四级职业教育教研网络建设,逐步完善省市县校四级教研体系,探索制定省市县校四级教研室建设指导意见。积极对接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明确职业教育教研工作方向。加强对下一级教研机构的业务指导,加强与电教、信息化、教育装备、考试等部门的联系。全面提升职教教研服务职业院校的水平,逐步建立省教研室联系院校、联系地市教研机构工作制度。深入开展“三教”改革调查研究工作,形成高质量的教学专题研究报告。

四、强化职业教育舆论引导

14.展示职业教育办学成果

目标任务: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展示职业教育办学成果,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关注度、美誉度、影响力。

工作措施:配合做好2021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活动,大力宣传我省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技能大赛等方面的优秀成果,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 “劳模进校园”“匠心筑梦”等活动。积极对接社会媒体,主动进行职业教育宣传,完成省电视台关于职业教育的电视时政片。

15.打造职教在线宣传和服务平台

目标任务:提升职业教育教研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各项业务工作提供技术保障,为各职业院校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工作措施:研究、利用河南省职业教育大数据平台,对我省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招生情况等多方面开展大数据分析,为专业布局、师资培训等政策制订提供数据支撑。研究、利用河南省现代职教体系教学资源平台,提供在线教学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下载,对在线学xxx行大数据分析、适用性研究等,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做好河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运维工作,及时传播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政策精神,为建设技能社会营造良好氛围。做好河南省职业学校教师服务平台的技术支持,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骨干教师培训、教改项目管理等业务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五、加强自身建设

16.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目标任务:落实质量建党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党支部建设取得新的进步。

工作措施:深入实施迎接建党100周年“百年行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巩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完善我室工作制度和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推进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规范和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会制度。做好2021年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

17.加强单位内部建设

(略)

18.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目标任务:构建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职教教研工作协调机制,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工作措施:及时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和安排,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职教教研工作,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抓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配合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职业院校教学相关工作。

在线课程建设措施第6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山区;公路建设;措施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把环境保护的概念引入到山区公路建设,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的体现。山区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和不良影响,如何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破坏,使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是摆在公路建设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区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

(1)选线不当破坏沿线生态环境。

(2)防护不当造成水土流失,如坡面侵蚀与泥沙沉淀等。

(3)山区公路带状延伸破坏路域自然风貌,造成环境损失。

(4)山区公路尤其是旅游区道路施工造成环境污染。

(5)公路通车营运期间,车辆对沿线造成污染。

2. 山区公路的环境保护

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因此,针对山区公路,尤其是旅游区道路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公路设计标准规范的技术指标,选择恰当有效的防护措施,选用先进的环境保护手段,是山区公路建设环境保护问题的关键。

3. 山区公路环境保护措施

山区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应当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有规划、有步骤地从公路建设的不同阶段,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保护的不同时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杜绝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应付各种由于施工造成的自然环境灾害的被动局面。

3.1勘察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

3.1.1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就要求工程设计和环保设计人员密切配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充分认识本区生态脆弱性的特点,将生态保护贯彻在每一项工程设计中,在经济技术条件许可的前提出下,最大限度地保护路边的一草一木不遭破坏,尤其是旅游区道路设计。

(1) 精心设计,反复优化方案,使环境获得最佳保护。

(2) 精确计算,力争挖填平衡,尽量减少弃方。

(3)合理规划取、弃土场,防止水土流失。

(4) 施工图设计应重点做好边坡整治,搞好绿化工程。

3.1.2公路防护工程设计应紧紧抓住设计对象的地质、水文、气候等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防护型式。在山区公路设计及旅游区道路设计中,还要考虑其生态恢复技术。

3.2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大气、噪声和水土流失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时应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沿线敏感点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1)保施工图设计中环境保护方案、措施等设计的实施落实。

(2)路基修筑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对于高填深挖路段要提前介入边坡防护治理,边施工边防护治理,或者先防护治理再进行路基施工。

(3)施工取、弃土应采取平行作业。取土时边挖方,边修整,确保取土后的边坡稳定和地面平整;弃方时要在制定的范围内逐层堆填,并且做好堆填区的坡脚和坡面防护工作,避免水土流失和堆填物的坍塌。

(4)在雨水施工季节,要做好路基已成型坡面的防冲刷措施,及早进行绿化,及时设置排水沟和截水沟,避免水土流失、边坡坍塌和滑坡的产生。

(5)桥梁、涵洞的施工放线应结合实际地形进行,以有利于排水泄洪为准则,及时调整桥、涵的位置和交角,防止排水不畅和冲刷构造物的基础和边坡。在施工时注意不要过度占用、堵塞河道,影响施工期的泄洪要求。

(6)地质不良地段的处理,要动态掌握治理的效果。对于治理效果不明显的方案要及时调整,采取补救措施,确保治理的最佳效果。

(7)在施工阶段还要注意施工噪声、筑路原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噪声污染等,尤其要注意对附近有学校上课、民居生活、市集、村落的影响。拌和场地应离开上述敏感区域500米以上,原材料的堆放应离开300米以上,并做好覆盖、除尘、防水等措施。

3.3公路营运期的环保措施。公路营运期间的环境保护措施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包括交通噪声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潜在风险及农作物污染防治等四种环保措施。

4. 结语

山区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造成的环境损害是持续和深远的。因此,必须积极主动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或者杜绝山区公路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山区公路建设和环境保护密不可分,二者有着特殊的关系。山区公路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互惠互利的,公路建设中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措施去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了公路本身,对环境保护的付出必定会得到大自然丰厚的回报。

参考文献

在线课程建设措施第7篇

关键词:教师;职业能力;一体化教学

一、职校教师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快速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技能人才,提升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就必须采取一体化教学。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核心是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现阶段职业学校教师职业能力仍有不足,尚未完全适应一体教学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

第一,理念不到位。许多教师虽然对高技能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学科体系的教育模式仍然根深蒂固,还是自觉不自觉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以知识为逻辑主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任务脱轨现象仍存在,能力为本位不够突出。有的教师对打破学科体系的行动导向课程模式不适应,对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缺乏深入的理解。

第二,教师一言堂。如目前我校大部分课程还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坐在板凳上认真听、快速地记笔记,典型的一言堂、满堂灌。我们的老师也是很辛苦地备课,准备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动画、实物演示等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选取合适的案例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仍是以教师为主,而不是以学生为主。这种方法在学生素质好时,教学秩序会不错,但是随着生源质量稳定性越来越差,这种讲课方法的适应性也越来越差,上课时,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看课外书、玩手机等不好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教师课堂的掌控能力下降。

第三,管理压力重。职校教师除了承担课堂管理工作以外,部分教师同时还要承担班级管理工作,也就是班主任工作。管理班级时,各项事务性工作很繁琐也很耗精力,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在提高职业能力上的精力投入。

第四,职业经历缺。职校教师大部分来源于普通高校毕业生,缺少必要的岗位实践经历,更没有岗位实践经验的积累,缺乏专业所对应的工作领域的职业能力,对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及岗位群不熟悉,对生产工艺及生产流程(或服务流程)及其关键技术不熟悉,导致部分教师对岗位的工作任务、完成这些任务的工作过程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等相关知识和情况不清楚。在课程开发与设计时,部分教师没有将课程置与专业课程体系中进行系统考虑,未能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与学习工作的一致性原则,使得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内容上的重叠或脱节现象。

第五,深入企业少。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已经是“双师”了,职业资格证和讲师证双全,就不必去企业了,这是偏颇的认识。不少教师的职业资格证都是通过考试考来的,当然有的要经过短期的培训,但这些职业资格证并不是在企业第一线锻炼得来的,显然并不代表职业能力。还有的教师认为学校有实训设备,教师就在这些实训设备上操练也是照样可以提高职业能力的,这也是有偏颇的。虽然这样可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但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离企业的真实生产仍有一定距离,因为这些设备毕竟是在实训室,它所处的环境和真正的生产仍是有差距的。另外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同类高职院校之间的专业交流研讨也可以提高专业能力,并且见效很快,比去企业强得多。诚然院校间的专业交流是必要的,但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必须面向生产第一线,要知道人才的需求,不是研讨能解决的。

二、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针对这些不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体会,认为通过采取以下七项具体措施可有效帮助教师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尽快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措施一,营造氛围。学校要不断营造职业教育重要性的氛围,即营造以成为专业带头人和各级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为荣的教学气氛,增强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自信心,把增强教师职业能力提升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措施二,注重反思。通过对过去事件的思考,寻求对过去事件的理解,以帮助应对未来。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说的是“学”与“思”的关系,而“教”与“思”的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教师只注重教而不反思教的效果,那么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永远不会提高;如果只反思而不教就是空谈,如同不反思的效果。

措施三,主配互换。改变课堂主配角关系,教师作为指导者出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绝对主角。比如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让学生动手做起来,分成几个小组,大家彼此之间有比较,有竞争,这样上课的效果可能会更好,可有效提高教师的课堂掌控力。

措施四,剥离职能。将班级管理职能从教学工作中剥离出来,移交到行政部门,由专业人员负责班级管理而非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应该把管理班级和学生的时间拿来钻研业务,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大学的辅导员制可以作为借鉴,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均由不担任授课任务的辅导员承担,极大地缓解了任课教师的管理压力。

措施五,培训多样。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强调均不为过。培训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比如可以支持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并获取相关资格证书,在这一经历中教师的职业技能或多或少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再比如可以聘请企业资深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把企业的现场知识技能带到学校,专业教师与其共同教学的过程中,也扩大了自身知识面,增长了实践技能。还可以让教师亲自参与实训室、实习工厂、实训基地等的建设项目,既有利于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编写具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教材,也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建立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措施六,产学合作。增强产学合作,以产学合作为平台,有计划地安排专业任课教师深入生产、科研一线参加实际锻炼,增加相互学习和提高的机会。锻炼时间不宜太短,那种短训班(如一两周)式的培训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笔者认为每5年去企业锻炼1年,或者每年锻炼两个月是较为合适的。因为要熟悉企业的环境、流程、制度、工艺方法等,没有一定的时间是学不会的。

措施七,强化考核。学校内要建立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激励教师提高自身职业能力。一方面学校应加强物质奖励等正激励措施,如从福利、津贴、学术科研等方面拉开档次,让教师认识到优秀、突出人才的优惠待遇是他们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回报;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加大考核力度,对不达标教师进行处罚,不断增强教师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紧迫性和危机感。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

在线课程建设措施第8篇

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及其实践课程教学的特点,通过研究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环节教学采取预习、操作、总结“三步走”的措施,并构建实验量化考核体系,加强教师在实验中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实验教学;考核体系;量化;教学改革

0引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电气专业)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科专业,与生产实际关系密切。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宽口径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尤其突出,它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检验理论知识并能从中得出新理论成果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本文以实验课程为研究对象,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细化和量化,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科发展。

1电气专业实验课程的特点

电气专业是一个以强电为主、强弱电相结合、软硬件结合、应用广泛的应用型专业。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实验设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用电安全和规范操作至关重要,如操作不当会损坏仪器设备,甚至出现伤亡事故。且实验课程具有使用仪器设备多、实验项目种类繁杂、接线复杂等特点。

2电气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安全意识不够

很多学生在搭接电路时带电操作,没有意识到电虽然是看不见的,但是可能会产生致命的危险。安全意识淡薄会给设备和自身带来一定的危害。

2.2学生在实验过程存在畏惧心理

由于专业特点,实验设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部分学生在做实验时,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少部分学生以此为借口不愿意做实验,从而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2.3实验准备不充分

部分学生做实验之前没有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忽略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看见电路图就仓促接线,最终导致实验失败。

2.4实验操作过程不规范

部分学生不按实验指导书中的步骤来接线,电源线和接地线不区分,测量仪器不切换档位就直接测量,实验台布线混乱,摆放工具不整齐,也会影响到实验的有序进行。

2.5实验项目设置不合理

教师在选择实验项目时,内容过多会导致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成,内容过少会降低效率,也会影响到课堂管理。

2.6成绩给定无规则

部分课程是将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分开单独设置,但也有一起合并的。合并之后实验课程占有比例也不尽相同。成绩评定缺乏统一的规则,会影响学生在不同课程学习时的动力和兴趣。

3实验课程考核体系构建

针对电气专业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实验课程教学工作做了相应的改革,具体实施考核体系构建措施如下。

3.1强调预习、操作、总结“三步走”的实验过程

在做实验之前,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梳理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好能够在计算机上先做一遍仿真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应该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按照操作规范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打消学生畏惧心理并讲解相关安全措施。学生实验结束后要详细撰写实验报告或实验总结。

3.2实验考核量化与细化

教师在选择难度与课时匹配的实验项目后,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分组或逐一进行实验单元提问考核,并记录实验效果,教师当堂打出本次实验分数,根据表1对单次实验过程打分。每单项10分,总分100分。期末将所有实验成绩取平均值,得出实验部分成绩。采用百分制或五级制进行成绩登记。对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要酌情加分。综合评定中要有一定比例的不及格率,没有激励与惩罚会降低实验效果。

3.3对教师的要求

任课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学生完成实验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首先要熟悉实验内容,预做几遍实验,实验过程中悉心指导,在考核过程中公平公正评分。

4结语

通过对电气专业实验环节考核体系改革与构建,并实施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大幅提升,提高了实验成功率,降低了设备损坏率。将这些举措推广到其他专业和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新欣,薛芒,林虹.工程设计类专业课程全过程多样化考核方法改革实践[J].科技展望,2015(8):281.

[2]姚遥,汪旦华.高校课程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6):81-82.

在线课程建设措施第9篇

1 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目标

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4]。也有人认为:“教学模式可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5]。任何教学模式都需要指向和完成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笔者以应用能力?樽钪匾?目标,主要考虑研究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余教学和测试考核四个子模式,明确教学模式研究四个重点目标,如图1所示。从教学过程角度,按照理论―实验―课余―考核的环节顺序可形成完整的顺序教学过程;从教学模式结构角度,各子模式对应模块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促进。要真正实现四个子模式及重点目标,最终达到培养良好应用能力这一最重要目标,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2 理论教学模式改革措施及教学内容安排

(1)设计从硬到软多层次的可与其他多学科融合的通用型可自适应的嵌入式开发教学内容体系:按照从底层硬件、中层软件到高层应用的思路,从整体上规划嵌入式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使其涵盖嵌入式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开发环境建立和熟悉、嵌入式处理器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中间件开发、嵌入式综合应用开发)。同时,教学内容体系考虑以模块化组合方式自适应地涵盖或扩展多方面基础知识和技术(ARM、DSP、C语言、汇编、单片机、EDA等),既兼顾软硬件两方面的基础内容,又具有和其他专业课融合应用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2)建立立体优化可共享的复合型集成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通过分批分类分级建立可重复可共享的、多角度多媒体的、丰富优化的、嵌入式相关的多方位多课程复合型教学素材库、资源库、课件库,构建学生全面互联的综合知识结构体系,以扩大理论教学广度、深度,扩大学生学习选择面和自由度。

(3)建立在线/离线可学的综合型集成型近远程教学平台:针对嵌入式课程群(ARM、 DSP、单片机、EDA等),充分应用多媒体、网络通信、数据库等技术,建立可在线离线学习的混合型可集成的、可近远程多终端(PC,移动端,网络等)的按权限访问和共享的教学平台。

(4)将以“教授―学习”为主的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自学―引导/指导/辅导”为主的翻转课堂[6-7]模式:通过充分利用建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和在线离线可自学的近远程教学平台,教师采用实物展示、案例分析、操作演示、视频参考、同步开发、代码共享、项目引导[3]、分组讨论、互动总结、游戏竞赛、课堂交流、专题讲座等直观动态、互动性强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自主学习的理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学生第一次知识内化[7]和初步建模。

考虑通信、软件、物联网、计算机、网络5个专业,针对ARM和DSP处理器,进行理论教学内容模块化安排设计(见表1),以初步建立软硬多层次的多学科融合的通用型自适应的嵌入式开发教学内容体系。

嵌入式课程理论教学大致安排6个内容单元模块,其中,单元模块2、4、5作为嵌入式课程核心内容,应安排20~35学时的教学。

3 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措施及教学内容安排

(1)设计从硬到软多层次的完整的嵌入式开发实验内容体系:按照从底层到高层、从硬件到软件、从平台到应用的思路,从整体上规划嵌入式课程实验体系,使实验体系完全涵盖嵌入式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2)建立整合嵌入式及相关课程群的复合型集成型实验资源库:通过分批分类分级建立可重复可共享的、多角度多媒体的、丰富优化的实验素材、资源、案例项目库,培养学生全面互联的综合应用实践能力。

(3)建立可依据学生层次条件和专业特长进行模块化自适应伸缩调节和阶段式进度控制的综合集成型实验平台:采用内容模块化设计,分阶段设计和逐步深入措施,在不同阶段(初学、应用、创新)设计不同功能实验(验证型、创新型和设计型实验)。采用因材施教方针,根据基础不同的各层次学生(高职、本科、研究生)和特长不同的各专业学生(通信、计算机、软件)适当组合操作/实验模块,调节各阶段功能实验侧重比例,灵活调整实践内容和深入程度。

(4)转变“上机―指导”为主的传统实验模式到“分级引导―分工开发―团队讨论”为主的合作实验模式:在嵌入式实验室软硬件设备和平台支持和嵌入式创新团队教师联合指导背景下,针对案例或项目的应用和开发,采用教师―高年级开发者―低年级学习者(或导师―研究生―本科生)的跨年级分级引导/指导/开发的合作实验模式,即教师/导师带领跨年级学生团队,以分工合作竞争开发项目的形式,采用每周研讨式团队内进度沟通和实时通信等手段,紧紧围绕案例学习或应用项目实际需求,开展嵌入式开发知识和技能的实验,通过实时教学及跟踪指导, 实现学生第二次知识内化[7]和深入建模。

针对ARM和DSP处理器,同样考虑5个专业,对实验教学内容模块化安排(见表2),以初步建立多层次的涵盖开发生命周期的复合型自适应的嵌入式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嵌入式课程实验教学大致安排5个单元的实验项目,见表2。上述实验中,验证型实验作为必选基础实验,应安排16~28学时的实践上机;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作为各专业可选的提升实验和综合应用实验,应安排至少14学时的实训练习。

4 课余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1)设计从硬到软多层次的完整的嵌入式开发课余教学内容体系:整体上规划嵌入式课程课余教学体系,并结合其他相关课程(C语言、汇编、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微?C接口、单片机、物联网、DSP、EDA等)设计嵌入式交叉复合应用项目课题,以可选可组合可交叉复合应用的模块化课件/组件形式支持课余碎片化自由化时间的在线离线式自主学习和对应的提示性发问式[8]指导。

(2)建立整合嵌入式及其相关课程群的复合型集成型课余资源库:通过分批分类分级建立丰富共享的课余素材、资源、案例项目库,以满足课余利用丰富资源进行参考式学习的需求。

(3)构建可在线聊天或离线留言的方便自由互动交流的社区或网络空间平台:在社区(离线论坛)或网络空间(在线聊天室)平台开展以互动探讨交流总结为形式的课余学术会议型讨论和教学指导活动,以期实现在自由讨论中获得结论、以课余指导补充完善结论,最终实现结论的强效获取,达到利用多角度观点对比和多冲突观点碰撞促进所学知识的快速第三次内化[7]和完整建模的目的。

(4)建立可充分复用实验室及设备的可沟通指导和合作开发的师生课余指导团队:通过三级(教师―高年级指导者―低年级指导者,或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师生课余指导团队及时有规律在线指导(如三级指导1次/周,二级指导1次/半周)和定时参与课余活动互动讨论(如全范围自由讨论1次/周),实现对学生课余学习的泛在式指导和沟通,解决其学习疑问、促进其学习进展并掌握其学习进度,进而促进师生的课余实践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提升。

(5)建立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竞赛型企业型师生团队:通过组建有良好技术基础、实践项目经验、产品开发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课余竞赛师生团队,充分复用实验室和企业设备,利用开放创新实验机制和校企合作平台或实训基地,教师带领学生承担或参与校内专业技能比赛,参加嵌入式横纵向项目、企业或国家专业竞赛(如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嵌入式系统大赛等),参与权威认证考试,完成基于竞赛或项目的课余深度指导性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取更丰富竞赛型/项目型实践开发经验,进一步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和从业竞争力的提高。

5 测试考核模式改革措施

(1)设计从硬到软多层次分模块的嵌入式开发测试考核内容体系:测试考核主要包含理论、实验、课余三方面。在整体上规划测试考核内容体系,并结合其他相关课程设计测试考核课题,以可选可组合可交叉复合应用的模块化测试组件和进度记录机制实现在线/离线式自主或随堂测试、平时和期末考核。

(2)建立整合嵌入式及相关课程群的复合型集成型测试考核资源库:通过分批分类分级分模块分进度建立丰富共享的测试和考核素材、资源和案例项目库,以满足多角度测试考核需求。

(3)建立依赖个人教学实践完成进度和开发团队合作能力及贡献度的分级测试考核机制:构建综合集成型在线离线测试考核平台,充分反映学生知识和技术掌握进度,将个人学习进展和实践能力分级量化记录,采用由理论学习进度和各级实验完成度决定的分级测试考核,并补充课余互动参与度和贡献度测试考核,同时以学生团队(3~6人)为主体,引入个人在团队中的任务技术难度、重要度、工作量、完成度、协作性等多项测评系数,并加入个人在团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贡献度测试考核。

(4)建立涵盖个人多方面能力的综合成绩评估机制:在测试考核平台上,将个人理论学习能力、实践实训开发能力、知识吸收内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团队贡献程度和竞赛创新能力等多方评估因素纳入成绩评估,其中,个人实践实训开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竞赛创新能力应给予优先重点考虑权重,力求满足企业选择人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