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8 10:20:28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第1篇

一、充分认识做好统计和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统计和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是各级政府抓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是研判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做好统计工作既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地方谋划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任务非常艰巨的情况下,加强和完善统计和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有利于及时掌握了解经济发展动态,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增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举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从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高度,认识做好统计和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重要性,通过真实准确的统计和对经济运行情况全面科学的分析,及时洞察发展中的问题,有的放矢地研究对策措施,从而确保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努力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强化统计和经济运行分析的工作职责

各级各部门要实行统计和经济运行分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有关部门和科(室)及人员直接负责抓落实的工作制度。各县(区)人民政府由分管发改、统计的领导直接负责本县(区)的统计和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明确一位情况熟、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副职分管统计和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安排专门科(室),配备专职人员,全面承担起本部门、本系统的统计和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为了做到职责明晰、落实到位,请各县(区)、市直各有关部门将负责本县(区)、本部门统计和经济运行分析的领导和统计人员名单于6月25日以前上报市政府备案督查。

三、加强统计和经济运行分析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经济管理和统计队伍的素质能力建设。一方面,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努力锻造一支既懂统计、又懂经济,既懂管理、又懂业务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不断提升统计和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科学决策提供更多有益参考。另一方面,要关心支持这支队伍有效履职尽责,加强保障,创造条件,强化力量配置、做好经费保障,真正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同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强化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对接,努力让统计数据更全面、更准确,经济运行分析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完善统计和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机制

各县(区)、各部门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项目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辖区和部门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强化对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的分析、研判、预警工作,对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部门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每个季度的25日,各县(区)政府和部门,要由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并形成情况明、问题清、措施实的分析报告上报市政府。做到见势早、反应快、判断准、分析透、建议实,要由过去的事后统计分析向事中、事前并重转变,努力形成事前抓预警,事中抓监测,事后抓分析的机制。根据各县(区)、各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材料,市政府将适时组织召开分析协调会议,对经济运行、目标任务完成进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协调处理经济运行和统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第2篇

关键词:经济运行分析;医院管理;应用

一、经济运行分析概况

经济运行分析主要是对机构内各种统计数据进行收集、填报与审核,对伤及部分进行汇报,对内外各个统计数据进行管理,确保各个数据真实有效、完整与及时。通过经济运行分析,可以对项目管理进度进行控制,能够确保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在经济运行分析,中,存在三方面的原则,包括统计数据准确性原则、观点清晰明确原则、结果分析时效性原则。经济运行分析主要的目的就是为机构或项目提供指导,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在医院管理中应用经济运行分析,能够对医院管理情况进行评价与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建议与针对性策略,以便提高管理质量[1]。

二、在医院管理中经济运行分析的应用措施

(一)整合会计核算与统计资料,完全经营机制

在医院管理中,需要对医院财务运行分析,对会计核算与统计资料进行分析与整合,及时了解医院经济活动信息。对相关医疗服务活动的资金与物资应用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医院财产、资金管理是否合理。并落实好预算管理制度,对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并对经济运行质量进行完善,对影响经营活动的原因进行了解,对医院执行计划与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对医院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为医院的决策提供经济信息与宜居。对经济管理进行加强干预,对经营活动进行韩德利控制,对医院各种资源进行合理优化与整合,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2]。

(二)促使产能回报的提高

对医院资金使用效益进行提高,以便扩大再生产,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医疗设备更新与添置中,需要不断更新管理模式,提高产能回报。对管理薄弱环节进行分析,了解问题关键,并给予针对性措施解决。另外,需要节约开支,注意增收,提高管理效率。充分发挥出有限资金的经济效益,确保产能高回报[3]。

(三)完善预算体系,提高管理效率

应及时完善预算体系,对预算进行合理编制,并对各项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加强流动资金管理,对各种医院收支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并对年度预算进行合理编制,确保收支平衡,合理安排各项资金。经济运行分析需要全体员工参与,并确保医院发展资金比例合理,而医院的分配形式不断朝着多元化与多层次化发展,通过对经济运行分析得出规律性结论,对医院改革实践进行指导[4]。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对经济活动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给予客观评价,以便对医院管理质量进行提高,确保医院管理与时俱进,能够满足医院经济活动与经营的需求。

(四)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精细化管理

对医院的经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其医院管理中存在数据繁杂,且利用率较低的情况,经营状况较差,且之后,并且医院管理与决策比较随意,数据没有进行系统、全面分析。并且管理层对医院的经营分析认知不够充足,导致医院经营管理水平较差。需要对医院经济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建立与完善,对系统中的物流、资金与信息等进河里协调,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医院进行集成管理,对各项数据进行整合,为决策者提供清晰明确的依据与信息。在医院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环境下,医院经济数据越来越细,数据越来越庞大,需要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完善与规范,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医院管理中,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处理,以便提高医院运营管理能力,确保医疗效率的不断提高[5]。

三、结语

在当今医院管理中,需要提高管理水平,促使医院的健康发展。在经济运行数据分析中,对医院管理质量进行提高。在医院管理中,通过经济运行分析,能够对医院管理的发展情况进行量化评估,能够为医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与建议。在医院管理与服务能力等方面,经济运行分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可以促使医院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确保医院整体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嘉婕,王力男,张建伟,等.医院经济运行分析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12).

[2]王振颖,陈晓丽.浅析财务分析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4(7).

[3]屠海波,宇应涛,张永生,等.医院医疗经济运行分析方法的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2017(6).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第3篇

二、保障重点,全力以赴做好经济统计双轨并行工作,保证经济统计数据集中工作顺利进行。一是精心准备,全力完成新系统上线前全市经济统计涉及报送数据的信息初始化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督促各县支行统计人员尽快掌握和熟悉系统操作及业务处理。二是按照总行经济统计数据集中工作部署,认真组织和协调各县支行和各经济机构应妥善安排人力,顺利开展年1季度经济统计数据集中系统双轨运行工作,做好新老系统的数据源和报表等内容的一致性核对,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新老系统的平稳过渡。三是积极协调和督促县支行和各经济机构,努力做好双轨并行期间各项经济统计工作,密切联系,及时向中心支行反映双轨并行期间的各种情况,保证全市经济统计双轨运行工作规范进行。

三、夯实统计基础,努力做好经济统计各项基础工作,确保各类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一是严格统计数据报送规定,按时、准确地报送各类经济统计报表,坚决杜绝漏报、迟报、拒报等违规现象的发生,确保全市经济统计信息数据汇总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全面提高经济统计数据报送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二是继续做好辖区内“经济机构货币信贷统计月报”以及“专项统计报表”等基础性报表的编制工作,充分满足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和各经济机构以及有关部门的信息需求。

三是积极协调与地方劳动保障部门、教育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继续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担保贷款、助学贷款、房地产贷款、中长期贷款按行业分类等专项统计指标的核对力度,不断提高专项统计报表质量,为决策部门和其他需求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专项信息。各县支行要高度重视专项统计数据的核对与报表编制,本着审慎的原则做好对外披露工作,以确保辖区经济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

四、强化依法统计管理,保证各项经济统计工作高效开展。各县和各经济机构要认真学习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经济统计管理规定》等统计法规,进一步增强依法统计意识,不断规范经济统计行为,保证全市各项经济统计工作正常高效开展。

一是各县要认真履行依法统计管理职能,建立辖区规范、有效的日常考核管理机制,通过坚持不懈地对辖内经济机构日常经济统计数据报送的质量、经济统计信息沟通交流和经济统计组织管理等情况的考核管理,加大对经济统计数据的非现场监测和检查,积极促进和规范全市经济统计工作,从根本上保证经济统计数据的质量。二是认真落实《省经济统计人员备案制度》,各县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建立辖内经济机构的统计人员备案制度和信息库,实现对经济统计人员的动态管理,真正落实统计岗位a、b角制度;各经济机构要严格执行备案制度,及时对经济统计工作人员进行报备和信息更换。今年是全国、全省数据集中的关键一年,各县和各经济机构要确保统计人员的稳定性,切实保证全市经济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各县要认真履行经济统计监督职能,从本辖区经济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入手,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经济统计现场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经济统计检查程序,增强经济统计监督检查实效,切实加强对辖内经济统计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证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五、增强服务意识,保证经济统计数据集中后经济统计信息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面做好经济统计信息披露工作。一是充分准备,采取积极措施,完善和改进经济统计数据集中系统双轨并行期间和数据集中系统正式上线后各项经济统计信息服务工作,正确认识和合理处理数据集中对现有经济统计工作造成的影响,保证各项经济统计工作连续、有效开展,经济统计信息服务工作不受任何影响。二是继续以“精品”意识做好各层次经济机构货币信贷统计月报、经济统计快报和专项统计报表等各类经济统计资料的编制,向本行领导、地方政府、经济机构和各县提供优质经济统计信息服务。坚持按季度和年度分别在《经济调研》和《市统计年鉴》等刊物上,定期披露市经济机构本外币、人民币、外汇信贷收支统计、经济机构现金收支统计、经济机构贷款累放累收等进度数据,进一步扩大经济统计信息披露范围,努力提高经济统计数据的透明度,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经济统计信息产品。三是以“中国内联网市中心支行网站”为平台,及时披露相关经济统计信息,并及时做好统计信息维护和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经济统计信息服务的实效性、便捷性,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用户和需求主体对经济统计信息的实际需求。四是各县一定要按照兰中支和市中心支行有关经济统计信息披露、交流与共享的相关制度规定,结合辖区经济统计工作的实际,建立和完善辖区分层次的经济统计信息披露与共享制度,全面推动经济统计信息在地方政府综合经济部门、经济监管部门和银行业经济机构之间的有序交流与共享,更好地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四是继续完善年建立的市经济经济数据库,全面仔细核查已入库数据,保证一致的经济经济统计口径。认真审核填制年全年经济经济数据,并将市所辖五县一区经济经济数据全部囊括入内。使调研人员能够及时完整地查阅所需各类数据信息。

六、充分挖掘和整合信息资源,积极开展各种有特色的经济统计分析和统计制度调研。一是在做好日常统计工作的基础上,注重总结、分析辖区内经济经济运行规律和货币信贷变化特点,拓宽信息数据的搜集面,深入挖掘货币信贷变化的原因,采用计量经济学数据模型等先进的专业分析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经济统计分析质量,积极做好经济统计信息的挖掘和成果转化工作,为各级领导、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经济运行第一手信息资料。二是依托“中国内联网中心支行网站”做好统计工作动态反映。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国内联网中心支行网”覆盖范围广、信息传递速度快和信息容量大的优势,加快经济统计信息成果的转化,及时编写和优秀的统计分析和调研成果,促进全市经济统计的业务沟通与信息交流,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逐步提高经济统计人员的分析水平和调研能力。三是密切关注经济、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统计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经济经济发展和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比如结合经济统计制度改革和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制度研究,对《现金收支统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进行更为深入的调研,为经济统计制度改革提供一些修改意见和参考信息。

七、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全市经济统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针对新形势下经济统计工作对经济统计工作人员提出的新要求,我行将根据经济统计业务发展和经济统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围绕经济统计数据集中和经济统计制度改革等重点内容,结合经济统计数据集中后新业务知识增加较多、对不同层次统计人员要求不同的具体特点,积极创造条件,继续加大对全市经济统计工作人员有关经济经济理论及经济统计新业务、新技能、新知识的综合培训,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全省经济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公路运输经济;创新路径

公路运输经济中,内容比较琐碎,工作量大,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在整个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发挥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监控与数据分析作用,有效推动运输经济改革。但是,当前的公路运输经济中普遍存在活力不足、体制落后等问题,在信息系统运用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是必由之路。

一、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的作用

对运输过程进行调控与监督。信息技术能够运用到运输每个环节,在信息系统中输入客户与货物信息,不仅能够进行运输费用的计算,还能存储信息,提高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降低运输过程中的风险。由于公路通常建设在相对偏僻的地方,运输过程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发挥信息技术的实时监控作用能够对一定范围内路面状况与天气情况进行监控与分析,并具有灾害预警功能,能够显著提高运输的安全性能;便于公路运输单位进行工作管理。由于该种单位具有较大的工作量,并且工作内容繁琐,很难避免在工作中不出现或大或小的错误。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能够记录公路运输管理不同环节,降低记录与查询信息的难度。另外,使用信息系统管理工作人员,保证考核的透明度,防止出现沆瀣一气等现象,营造公平、和谐的内部工作氛围。

二、基于信息化管理探究公路运输经济的创新

(一)基于信息化管理探究公路运输经济的创新原则

1、系统性。在进行公路运输经济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对系统性内容进行把握,重视整体上的设计,在排序中立足于各项工作内容,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系统的完善性。在信息化管理流程中,首先需要分析客户的实际需求,然后设置订单与服务信息,在检查无误后才能开展货物运输工作。按照运输实际需要,分析货物信息、选择运输路线、进行装车等,完善运输体系。另外,在运输中需要跟踪实际信息,及时反馈客户运输情况,提升客户体验。2、经济性。在创新工作中,经济性为基础。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能够对运输中管理内容进行分析,发挥信息数据的作用对其进行完善,优化资源配置,尽量提高经济收益。另外,需要发挥现代大数据的信息分析作用,对其他公路运输企业与事业单位进行数据分析,借鉴其中有益部分改善自身存在的缺陷,提高对时代的适应能力。3、可持续发展。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为可持续发展。为满足国家发展要求,在创新公路运输经济体系时,需要全面把握细节,在进行资源调配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原则,优化运输资源的配置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循环使用运输资源。在进行管理时,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驱动的监控设备实际监控车辆运行状况,使用绿色环保型车辆运输货物。

(二)基于信息化管理探究公路运输经济的创新路径

1、完善信息化管理网络。在创新公路运输经济时需要对信息化管理网络进行构建,将整个运输过程每个环节囊括其中,提高管理结构的全面性。具体措施包括: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分析公路运输状况,制定适用性强的策略。另外,利用网络的信息传播作用引进成功经验,提高战略计划的科学性;使用信息技术管理内容进行落实,形成扁平化管理机制,完善管理体系,促进信息之间的交互。与此同时,使用信息技术调配各种资源,智能调整管理体系,例如在管理中出现突发事件时使用自动化报警调整装置等及时预警与处理,能够使运输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得到降低。2、构建信息分析与评估制度。将信息系统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相结合,不仅能够便于管理人员随时检查货物状态与运输状况,还能够对不同时间运行的公路运输管理进行把握,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对应解决措施。因此,需要完善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制度与评估制度的建立,在信息系统中查询信息,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3、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在此过程中,需要对信息化服务内容进行把握,包括采集客户具体的服务需求、记录与分析客户信息、提供客户服务等。在明确服务内容的基础上使用信息技术对其中每个工作环节进行补充与改善,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为便于客户操作,需要在服务平台上建立专门的服务板块,加强与客户之间的联系,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另外,还需要进行评价板块的建立,积极听取客户意见,完善工作细节。4、建立评估机制。在进行评估机制建立时,需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原则,立足于市场需要,切实分析信息化管理环节与效益,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可靠性与经济性。运输单位能够进行人员评价与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从而对运输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持续完善,促进竞争力的提升。另外,公路运输单位需要加强人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培训,按照实际工作中对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进行针对性提高,有利于培养人员创新思维,并将这种创新思维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结语

信息化管理与公路运输经济的融合,能够将公路运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为进一步发挥信息管理监控、信息记录与分析等的作用,加强公路运输经济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在创新中,需要完善信息化管理网络、构建信息分析与评估制度、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与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公路运输经济系统。

参考文献:

[1]彭婷婷,朱学坤.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公路运输经济分析与评价[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2]吕圣杰.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探究[J].中国市场,2016.

[3]赵通,梁桂菊.公路运输经济中的信息化管理研究[J].文摘版:经济管理,2015.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第5篇

一、加强工业商贸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是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基础。经济运行调节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基础,是基于对经济形势、经济环境、经济要素、运行态势的准确把握。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就是要提高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前瞻性、及时性和科学性。一方面,能够及时反映电、油、煤和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生产要素供求紧张程度,能够及时发现主要行业运行出现的突出问题,及早组织紧缺安排错峰用电、紧急制订应急用品供应保障措施,保障工业商贸经济平稳运行;另一方面,能够为党委、政府及各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为政府部门和领导宏观决策、宏观调控提供服务和依据。

经济运行调节是经贸主管部门的首要职能,同时,经济运行调节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加强经济运行调节,能够及时协调解决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另方面,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也是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要确保我市工业商贸经济继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增强经济运行调节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预见性就是超前把握,未雨绸缪,早做安排,减少时滞;针对性就是针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适时转换经济运行调节的方向,有效性就是把握经济运行调节的力度,并适时调整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取得成效。

二、加强工业商贸经济运行监测预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加强工业商贸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的前提,是要确立监测预测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一)工业商贸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反映工业商贸经济宏观运行状况的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全国工业商贸经济发展情况。监测全国、全省工业商贸发展态势,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宏观调控的趋向。

二是珠三角及粤西地区工业商贸经济发展情况。主要是与我市类同的重点行业的带动作用,产品生产销售优势等。

三是我市工业商贸经济发展情况。近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但在省内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和次发达城市相比仍有差距。要动态监测全市工业商贸经济运行总体态势,监测工业生产、市场销售、经济效益等指标完成情况,及时反映全市工业商贸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以及与省内周边城市相比的发展优势和差距。

2.主要行业运行情况

支柱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总量的增加起主要支撑作用。*年,我市六大支柱产业合计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工业增速,其中电子信息、金属加工、汽车零配件等产业增幅较大;资源型产业的增长空间较大,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重大。要动态监测支柱产业和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态势、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重点产品生产销售等情况,发掘高增长行业,发现行业运行的存在问题。

3.推动经济发展三大拉动力情况

出口:近年受国家多次调整外经贸政策、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影响,我市工业出口增速不断下落。要密切跟踪监测出口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保持工业出口较快增长,促进工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消费:内需不断扩大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主动力。近年我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不断创新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要跟踪监测市场供应和市场消费的变化,跟踪生活物资、大宗消费品、高档消费品的供求情况,引导内需市场不断扩大,促进工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投资:合理的投资结构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必需条件。要跟踪监测全市工业投资情况,合理引导社会资金投放,增强全市工业发展后劲。

4.区域发展态势

东南部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50%,密切跟踪监测东南部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对把握全市经济发展趋势尤为重要。而跟踪监测四个山区县经济发展情况,则能反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程度。

5.煤电油供应保障情况

能源供应对外依存度高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市煤炭消耗全部依靠外地调运,电力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电源和电网建设滞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油品供应指标不足,煤炭和油品运输距离长、受影响因素多。要跟踪监测煤电油供需情况,及时反映经济发展支撑条件的变化。

6.节能降耗指标完成情况

加强节能降耗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实现节能降耗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其指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也是对政府部门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及时跟踪监测节能降耗情况,发现影响完成全年指标任务的突出问题。

7.主要生产资料价格波动情况

主要是跟踪监测煤炭、油品、钢材、有色金属、基础化学原料等重点生产资料价格波动情况,引导企业组织生产和销售。

(二)工业商贸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方法

监测预测方法主要分三个层次:

1.以全面准确监测分析统计数据为基础

通过与统计局、发改委、交通、电力、金融、税务等部门建立的快速信息通道,及时了解、掌握工业商贸经济综合运行情况和重要产品的产、销、存的动态变化情况,建立月度和年度数据库,形成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图表,分析预测下阶段经济运行趋势。

2.以跟踪监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产业集群区、工业转移园区发展情况为抓手

充分发挥经贸工作贴近行业、产业集群区、工业园区和企业的优势,建立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产业集群区、工业转移园区联系点,及时掌握发生在经济第一线的具有代表性的鲜活材料,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析工业商贸运行趋势,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

3.以运用计量分析数学模型建立监测预测系统为辅助

通过运用计量分析数学模型建立监测预测系统,收集整理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基础统计数据,运用计算机软件系统监测、分析、预测与专家会商判断相结合,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反映工业商贸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态势,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这样既提高监测预测工作的前瞻性、及时性和科学性,也可与前两种监测方法相互补充、相互验证。

三、加强工业商贸经济监测预测主要工作措施

围绕党的“*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结合经贸工作实际,按照“坚持一个宗旨、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一个突破口、进一步加强五个方面建设”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水平。

(一)坚持一个宗旨

即坚持“四个服务好”来开展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一是做好为领导决策服务,二是做好为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服务,三是做好为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四是做好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围绕一个目标

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确保工业商贸经济合理增长速度,防止大起大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三)抓住一个突破口

即以加快经济运行监测预测系统建设为突破口,增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科学性、及时性、前瞻性,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六个方面建设

1.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制度与工作平台建设,健全监测预测工作机制。坚持局内月度经济运行监测例会制度,实现科室信息沟通、工作互动;完善与省经贸委、省内周边城市、市内有关部门和煤电油重点企业的沟通、协作、协调制度,实现跨部门信息快速交流、情况互通;健全与各县(市、区)经贸部门及重点企业信息交流制度,加快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速度;建立与行业协会的信息交流制度,积极发挥协会在行业统计和信息收集等方面的优势,及时收集、分类整理协会反馈的有关信息资料,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在省经贸委指导下,逐步建立全市联网的实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平台,完善市、县二级监测分析网络,并与省经贸委的分析系统平台相连接,便于经济运行系统不同层级之间信息沟通与交流。

2.进一步完善“大运行”的重点检测企业联系制度,畅通经贸系统与重点企业的监测预测信息通道。加强市县二级经贸部门经济运行信息沟通,建立重点产业集群区、产业转移园区、龙头骨干企业联系点,及时了解各地经济运行情况,尤其是掌握重点企业运行情况,并通过企业了解市场的动态变化,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重大事项。

3.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信息数据库建设,夯实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基础。在目前监测指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反映节能降耗、商贸流通运行等的有关指标。

4.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以及领导关注的热点问题的专题调研工作建设,提高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水平。立足于早发现、早预警、早解决问题,不断拓宽经济监测范围。重点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国内金融运行,国内产业和技术转移,国际贸易争端和贸易壁垒,能源和重要生产资料供求变化及对我市经济影响等重大问题的跟踪监测和预测。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第6篇

对部级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开展情况的认识 从工作沿革看,分析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交通运输部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正式始于1998年。当年,部印发了《关于建立交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制度的通知》(交计发[1998]365号),重点是对公路建设投资完成、资金到位、贷款落实等方面开展季度分析,及时反映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经济增长各项政策的实施效果。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及部门越来越关注经济分析工作,对分析报告的广度、深度和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先后于2004和2007年两次对这项工作制度进行了调整,扩充了分析内容,由以往侧重投资建设分析转向运输生产、投资、重大政策实施效果等综合分析,并提出更为明确的实施要求。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2008年第四季度起,国务院每季度定期召开常务会议对经济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国家发展改革委目前每月召集有关部委、行业协会和大型重点企业集团,召开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座谈会,同时还建立了经济监测预警部际联系会议制度,成员单位根据任务分工提供相关监测、预警指标的运行数据。交通运输部新“三定”规定实施后,部内业务司局的职责发生了调整,民航、邮政局划归我部管理。基于以上背景,部对原有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制度进行了重新梳理,2010年初印发了《关于印发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制度的通知》(交规划发[2010]100号),确定了新形势下开展部级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制度安排、框架内容和任务分工,这项制度成为目前开展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最为重要的依据。 从组织实施层面看,分析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一是确立了“统一归口、分工协作”的工作管理制度。部综合规划司牵头,负责分析工作的组织、协调、资料汇总分析和报告编制工作。部政法司等九个司局作为成员单位,根据任务分工按季度提供分析材料,共同做好分析工作。部交科院、规划院、水运院等研究机构作为咨询单位,指派专人成立分析工作组,按月开展各项技术支持工作,包括跟踪分析运行情况与趋势预测,搜集整理有关材料,筹备组织各类会商会议,起草修改分析报告,分析成果的提交与等。 二是分析工作以季度为重点。根据国务院要求,重点对每个季度行业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判,季度分析报告提交部务会讨论,审定后上报国务院,同时按照当前国务院宏观经济监测预警机制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要求,开展月度分析工作。 三是建立了会商机制。部综合规划司组织有关单位对行业运行情况进行集中会商。会商会议一般为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下旬,会议分两个层面,分别为部成员单位和咨询单位会商会、典型省份和运输企业代表会商会,与会单位、人员根据任务分工或研讨提纲准备相关书面材料参加会商会议。 四是按时做好分析报告的提交与。季度分析成果包括提交部务会议分析报告、报国务院报告、提供部新闻办外网稿;月度分析成果有提交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分析报告、提供部领导及部内司局的分析报告、参加发改委月度分析座谈会汇报材料、提供部新闻办外网稿。 五是有稳定的经费保障。部将经济运行分析以滚动项目形式列入前期工作费项目,按照承担工作量分别拨付技术咨询单位。 从技术环节看,分析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一是形成了基本的分析框架。分析报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包括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态势与特点、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预测和下阶段工作及措施建议。 二是分析内容覆盖行业管理与决策的主要方面。分析领域包括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四个子行业。态势特点部分,主要内容涉及运输服务(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客货运输,主要通道及干线航道运输,港口生产及煤油矿箱等大宗货物运输,干线路网运行,航运、道路运输市场等)、交通建设与投资(行业投资额、资金到位、重点项目建设进展、税费征收及预算执行)、安全生产(水上、建设工程领域、道路运输安全)、行业重大改革推进及重大政策实施情况(如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内河水运发展、行业节能减排、收费路专项清理、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等)。在存在问题部分,针对行业运行中已显现的问题或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研判,分析其产生原因及趋势。趋势预测是根据当期经济发展形势,使用短期预测模型预测主要指标,对未来报告期的行业发展态势进行定量和定性判断。工作措施建议分为针对行业内部需要研究并落实的有关工作,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措施,运输市场的规范、引导政策,行业安全发展相关政策,重大问题的协调及宣传政策等;向国务院或国家宏观管理决策部门请示或反映需要支持的政策措施建议。 三是综合分析与专题分析并举。按照国家经济监测预警工作及部党组要求,在开展好季度、月度综合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抢险保通、恢复重建、国家重大活动中的交通运输保障等工作开展了专题分析研究,为增强交通运输管理与决策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下一步深化部级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思考 在肯定近年来部级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取得新成果的同时,也要看到分析工作还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道路运输分析薄弱、短期政策建议的针对性和实施性有欠缺、在反映行业运行与宏观经济关联程度上做得不够等。对于下一步深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 进一步加强对宏观经济和相关行业的深度理解 密切跟踪各类经济数据,包括主要权威机构对国内外经济走势的判断、内外贸易、投资、消费、工业生产、价格、信贷等宏观经济信息,与交通运输相关的上下游行业(如煤、电、油、气、运、汽车等)产、销、价格、库存等动态情况,提高获取各类信息的时效性和丰富程度。在季度经济运行会商时,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等权威机构专家作为特邀专家,介绍宏观经济形势,对经济数据进行深入解读,以“跳出交通看交通”的视角把脉行业经济运行。#p#分页标题#e# 加强对行业运行的深度把握 用好经济运行会商机制,多邀请掌握生产调度、财务运营的运输企业(特别是道路运输企业)高管人员参会当好参谋,同时对部内各成员司局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当期分析重点关注的内容,进一步增强对行业运行新情况、活情况的反映。围绕当年交通运输重点工作任务和行业运行中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操作性、针对性强的短期政策建议。加强对统计数据的进一步挖掘分析,在月、季度分析中逐步增加并完善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数据、扩充后的重点联系企业数据、高速公路重要通道数据等分析内容,以结构性、效率指标分析为主,总量指标变化特征分析为辅。 加强对行业与宏观经济关系的深入分析 开展行业景气指数编制研究,监测评价行业经济情况,为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引导。开展运输服务指数研究编制研究,综合反映运输发展趋势以及与宏观经济的联系,并可作为预测经济发展情况的先行指标。完善短期预测模型,进一步筛选用于短期预测的主要指标并给出可靠性评价,综合运用时差相关分析等方法评价各类指标与行业指标的先行、同步和滞后关系,在此基础上完善现有预测模型,优化先行指标、调整季节系数、增加分行业投资、港口分货类吞吐量等预测内容。 加强部省间分析工作的交流互动 逐步完善各省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上报制度,明确分析内容、报送时间等有关要求并纳入统计评比。加强行业管理部门、协会、科研单位之间的业务交流,定期举办分析工作交流会,包括邀请权威机构专家解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讲授经济运行分析方法,分析工作基础好的省份进行工作经验介绍,分专题研判当前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等会议内容。结合部年度统计业务培训,开展面向基层分析人员的经济运行分析培训。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第7篇

工程技术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工程技术经济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较少

目前,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设置中只有课堂教学部分,实践教学包含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没有设置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大多仅局限于习题练习与少量的案例分析,与实际的工程经济分析内容脱节较多。没有课程实训及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过理论基础知识之后,不能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在毕业的时候,有可能会对工程技术经济所学的内容产生遗忘。

2.实践教学课时不够

该课程课堂教学总共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为32课时,实践教学课时数为16课时,16课时的实践教学大多为前面理论教学的习题练习。并且由于总共的课时数只有48学时,因此在工程技术经济教学内容上,只能够将前面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评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基础内容介绍完,后面的财务评价内容以及可行性研究部分的内容。只为学生进行介绍性的讲解,实际练习内容较少。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整体项目的财务评价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练习分析较少。

3.电子表格EXCEL软件运用不够充分

工程技术经济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其中定量分析占主要部分。在定量分析中,工程实际的经济分析都有可能会用到Excel软件来处理函数计算及数据整理,其实践操作过程都离不开Excel软件的运用。但是在该课程中,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只注重理论部分的教学。对于Excel软件的操作运用,并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只是做概要的介绍。很多学生对该软件不熟悉、不熟练,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会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经济分析。因此,造成了该课程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节。

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改革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分析的实践环境中存在问题以及多年工程技术经济课程教学的经验,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1.增加多样化的课程实践环节

首先,增加课程课堂教学的总课时数,及其中实践环节课时数。课堂教学课时,由以前的48课时增加为64课时,增加财务分析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并搭配进行案例分析及习题练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前面分析本课程没有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应考虑增设这两个实践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分析

本课程的案例教学非常重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实际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前面所学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比选、盈亏平衡分析等分散的理论、公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表现出来,并进行综合练习。并且可以在案例中引入Excel软件的应用讲解,向学生演示怎样整理基础数据,怎样处理基础数据。并通过基础数据编制相应的计算表格,将各种表格联系起来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案例教学重点考察学生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3.在实训环节中加强Excel软件应用

定量分析是工程技术经济在工程实际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含了大量的函数模型及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计算。而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正好能够完成工程技术经济定量分析这一任务。并且能够构建直观简明的计算表格,将各个表格通过数学公式及模型联系起来,对项目的经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向学生讲解。并且通过课程实训环节,将课堂教学所讲解的Excel内容进行强化练习。例如,在课程实训环节中,设计相应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Excel软件自己构建计算表格,练习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运用软件函数计算NPV、IRR等经济指标、通过函数的计算绘制盈亏平衡图及进行敏感性分析的计算,并在Excel软件中绘制敏感性分析图,最终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的财务评价。由此使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能够正确运用Excel软件来强化实践操作。

4.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工程技术经济的重要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经济、技术等方面对项目可行或不可行做出的评价,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将所学的工程技术经济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在毕业设计中,增加学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工程技术经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理论的实践运用的综合能力。由教师提供一定的建设项目资料,由学生自行进行项目实地调查,项目预测分析,收集项目相关经济分析基础数据。再将搜集到的资料结合Excel软件进行分析汇总,构建经济分析表格、模型。最后运用Excel计算出建设项目相应的经济指标,并进行归纳、总结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从而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与实践结合,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并且顺利上岗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虽然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实践教学必须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因此,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且各个实践环节还要循序渐进,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的效果,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工程技术经济学论文范文二:工程技术经济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较少

目前,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设置中只有课堂教学部分,实践教学包含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没有设置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大多仅局限于习题练习与少量的案例分析,与实际的工程经济分析内容脱节较多。没有课程实训及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过理论基础知识之后,不能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在毕业的时候,有可能会对工程技术经济所学的内容产生遗忘。

2.实践教学课时不够

该课程课堂教学总共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为32课时,实践教学课时数为16课时,16课时的实践教学大多为前面理论教学的习题练习。并且由于总共的课时数只有48学时,因此在工程技术经济教学内容上,只能够将前面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评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基础内容介绍完,后面的财务评价内容以及可行性研究部分的内容。只为学生进行介绍性的讲解,实际练习内容较少。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整体项目的财务评价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练习分析较少。

3.电子表格EXCEL软件运用不够充分

工程技术经济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其中定量分析占主要部分。在定量分析中,工程实际的经济分析都有可能会用到Excel软件来处理函数计算及数据整理,其实践操作过程都离不开Excel软件的运用。但是在该课程中,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只注重理论部分的教学。对于Excel软件的操作运用,并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只是做概要的介绍。很多学生对该软件不熟悉、不熟练,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会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经济分析。因此,造成了该课程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节。

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改革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分析的实践环境中存在问题以及多年工程技术经济课程教学的经验,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1.增加多样化的课程实践环节

首先,增加课程课堂教学的总课时数,及其中实践环节课时数。课堂教学课时,由以前的48课时增加为64课时,增加财务分析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并搭配进行案例分析及习题练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前面分析本课程没有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应考虑增设这两个实践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分析

本课程的案例教学非常重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实际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前面所学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比选、盈亏平衡分析等分散的理论、公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表现出来,并进行综合练习。并且可以在案例中引入Excel软件的应用讲解,向学生演示怎样整理基础数据,怎样处理基础数据。并通过基础数据编制相应的计算表格,将各种表格联系起来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案例教学重点考察学生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3.在实训环节中加强Excel软件应用

定量分析是工程技术经济在工程实际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含了大量的函数模型及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计算。而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正好能够完成工程技术经济定量分析这一任务。并且能够构建直观简明的计算表格,将各个表格通过数学公式及模型联系起来,对项目的经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向学生讲解。并且通过课程实训环节,将课堂教学所讲解的Excel内容进行强化练习。例如,在课程实训环节中,设计相应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Excel软件自己构建计算表格,练习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运用软件函数计算NPV、IRR等经济指标、通过函数的计算绘制盈亏平衡图及进行敏感性分析的计算,并在Excel软件中绘制敏感性分析图,最终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的财务评价。由此使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能够正确运用Excel软件来强化实践操作。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第8篇

关键词:企业决策 经济运行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181-01

面对市场经济化环境中的激烈竞争,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实施经济分析,做出科学的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引导进入高速、稳定的发展轨道。科学的决策需要多方面、多因素的支持,而通过经济分析做出的统计数据则能为企业高层做出决策时,提供更加直观可靠的依据。经济分析要及时、准确、科学,对现实的经济环境做出最客观的分析,找出重点,寻求规律,揭示各种发展问题,使高层管理者能有的放矢,做出科学决策。

1 企业做好经济运行分析的必要前提

1.1 准确的企业统计

经济运行不止是制定决策计划的依据,还是反应企业一定时间段内经营效果的有效工具,并能科学、持续的监督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经济运行分析数据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保证数据自身的有效、及时与准确,企业做出的决策才是科学的。经济分析数据的统计分析应确保其准确性,各企业在这个方面还需要加强,必须应用科技手段,建设统计信息系统,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建设社会和企业内部数据库;完善经济分析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的进行统计人员素质的提升。

1.2 充分掌握了解有关财务信息

企业的财务信息直接反应出企业的经营情况,是我们了解企业的第一手信息,它也是开始经济运行分析的基础。所以,经济运行分析的第一步就是要掌握企业的财务信息,首先分析企业财务信息,以恢复经济事项的最初情况为标准,还原由于核算原因而调整的数据。但财务审核也有局限性,财务核算的结果并不能完全反应当时的经营信息,想要得出精确的信息,就必须在考察企业时将实体经营信息同财务信息结合起来。

1.3 要充分了解经营信息

企业是否正常运转,只依靠财务信息做经济分析根本不够,比如我们在比较某一阶段的财务信息时,会发现运输费用高于上一时期的费用;而在对实体经营指标作对比时会发现较之前一期销量有较大增长。这就表明,运费的增长说明销售数量的增长,从而做出运输费用有所增长是正常合理的判定。这一切都基于分析者对经营情况的详细了解,所以,企业应具备一个完善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应包括信息、资金、物质三资源一体化的数据,保证企业的经济运行分析能维持在管理、及时信息、真实数据、准确证据之上。

2 经济运行分析开展的作用体现

2.1 体现了企业某一时期的经营情况

经济运行分析主要包括企业当前的自然属性,社会状态,以及企业的有关机构、资产、负债、人员等情况的分析。而经济运行分析还应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生产发展状况、市场营销情况、企业财务情况、科研开况进行分析,以便企业对未来的发展做出及时有效的判断。除此之外,经济分析还能体现企业的生产规模,如:生产、营销、人员、资产及盈亏等规模和人员、产业、技术、产品与质量结构等等。

2.2 反映企业经营的速度和效益

企业的经营速度和效益都可以通过经济运行分析详细体现出来。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量和生产值都可以直接以经济运行的方式反映出来,除此之外,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经营情况,如服务的投入等情况等,也能准确得出相关数据。从企业经营的效益方面来说,各种类型的企业,其物力、财力、人力甚至是时间上的投入均可以同劳务或是生产方面产出成果相比较。

2.3 反映与企业经营有关的生产活动

实施经济运行分析,不仅能体现企业当下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也能反映出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各种生产活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都存在配套关系、协作关系,或者是合资关系;各企业可能在生产同一种产品,或者存在供需关系;而购买和使用过产品的消费者对其企业的评价也会影响到其它同类企业;企业在开拓市场时与其它企业产生的竞争以及产生的相同的市场关系。

3 经济运行分析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1)各企业,各生产部门在实施生产管理时方式是不同的,有时可能会发生出现生产量计算错误却未即时同时的情况,月度乃至年度之间数据调整和计算口径等的变化,都会影响到经济运行分析,导致企业在决策上出现失误;(2)企业公司每年都会对下属单位进行考核,并将相关的考核指标分配到各个车间、各个部门乃至班组及个人,但各生产部门的生产任务不同,生产方式多样,加上部门领导人为主观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上报的数据失真,从而影响到后期的发展决策的制定;(3)我们不能保证每个统计人员都能严格按照职业操守,高效准确的完成统计任务,难免会出现统计人员分析错误的情况,如果只是在总结工作中充实下一阶段的工作内容,那也没多大意义,对企业经营决策来说并无实际作用,很多数据依赖于财务与会计的工作,统计无能为力。时间一长,企业领导者的决策能力会被弱化。经济运行分析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企业经营活动,这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作为生命线,它应该发挥实际作用,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因此,我们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解决问题。

(1)首先要有科学的指标体系,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统计报表和指标制度体系,克服贪大求全的作法,科学处理微观、宏观以及需求和供应之间的关系,讲究高效务实。应当遵循全面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客观性的原则,要兼顾到各个方面;(2)加强科技手段的应用,实现高科技作业,建立信息化统计网络,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决策功能。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与需求,建立与市场信息相适应的经济数据库,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3)优化统计队伍,提高统计人员整体素质,我们在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市场,必须选择具有一定统计专业技术、业务素质高、敬业爱岗的人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适应整个市场,满足企业内部、同行业的经济运行分析需求,然后提供给领导层进行决策。

参考文献

[1] 林贤郁,王吉立.工业统计与实务[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第9篇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要点

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公路运输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进行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首先厘清影响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诸多要素,对这些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后进行归类,从而归纳总结出影响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实效的几个要点,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后续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要点的分析和充分把握,是有效做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要准备。

一、做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几个要点

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要点需要从影响公路运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总的来看,做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几个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队伍建设是做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关键

人永远是管理中的核心要素。有效管理、充分做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离不开一支素质过硬、精诚团结、符合新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需要的管理队伍,因此,作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主管部门,首先要在队伍骨干的选拔和培养上,要充分考虑其工作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合作精神等内容,同时要充分做好经济管理干部队伍的考核和激励,从队伍考核应该从队伍整体工作考核和队伍成员考核两个方面入手,同时应该从队伍长远发展目标和近期发展目标两个方面来完善和设计激励机制,努力激发和营造出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整体氛围。

(二)法律法规建设是做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保障

新时期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完善系统的法律法规,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使得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因此在做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法律法规建设这一具有根本性、长期性的问题关键问题,充分做好新时期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在进行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完善过程中,应着重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及国家交通部等有关部门的规定以及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部门内部的实际需要来进行,同时,要充分意识到法律法规的制定只是基础,执行才是核心,因此也需要重点做好法律法规的落实,强化法律法规的权威,保障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三)管理思维和方式转变是做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主线

以往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重点强调和推崇科学化管理,讲求管理方法、管理内容以及管理手段的科学化,这种方式在以往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中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的单纯追求科学化的经济管理思维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必须从科学化管理转向人本化管理和个性化管理,这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当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人本管理就是要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优势和作用,特别是在公路运输资金管理、项目推进、技术管理等各方面要充分发挥各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强调合力,另一方面,要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也要注意加强人本管理的专业化建设。注重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进行人本化管理,就意味着要充分发挥和提升人的作用,也就意味着潜在的风险和纰漏的可能性的增大,因此这就要求在公路运输经济人本化管理的过程中也必须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将科学性和人本性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做好新形势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

二、结束语

总之,做好新时期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必须紧紧抓住公路运输经济的队伍建设、法律法规建设等诸多方面的要点,这是有效做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只有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仅仅抓住这些要点,方能在实际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弘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要点[J].中外企业家,2017(12):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