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印刷企业监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7 08:51:55

印刷企业监管

印刷企业监管第1篇

叫好声自不必说,孩子们不必再仰赖洋奶粉,不仅物美价廉,而且不必托亲告友从国外邮购,采购也便捷了,是民之所愿;而让优质国产奶粉摆脱尴尬境遇,重拾丢失的市场,整顿奶业,实现产业救赎,则是国内奶业翘首所盼;对于政府来说,提振民族奶业,巩固民生基础,取信于民,更是社稷所需。

质疑声则显现出各种担忧:药品电子监管制度已经实施多年,假药仍未绝迹,更有毒胶囊蔓延整个药业,按照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就能管好奶粉吗?“严格按照”是亦步亦趋,照搬药品监管办法,还是根据奶业特点和药品监管暴露出的问题,取长补短,有所创新和提升?奶粉产业链毕竟不同于药品产业链,奶源和流通销售环节的监管怎样才能做到有力而且有效?

电子监管码因食品安全再度升温

一些人士推测,婴幼儿奶粉质量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可以理解为是我国政府发出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调整的信号和监管力度全面升级的信号。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已经严重影响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民以食为天,为再树政府公信力,加强食品监管也许到了较真格儿的时候了。而药品电子监管制度实施多年来,随着监管范围的逐步扩大,入网企业和监管药品种类、数量的持续扩大,政府积累了丰富的监管经验,并已成功覆盖了国家基本药物全品种。在这种背景下,在重要食品领域沿袭药品电子监管办法可谓水到渠成,而一旦在试点领域获得成功,扩大电子监管范围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谈及“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就不得不先认识一下“药品电子监管”。药品电子监管采用现代信息、网络、编码技术,通过为每件最小销售包装单位的药品赋予独一无二的药监码,实施药品生产及流通过程的状态监管,实现监管部门及生产企业对药品的追溯和管理,维护药品生产企业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体而言,就是在政府监管层面,要求制药企业将产品身份数据上传到政府监管平台―药品电子监督管理网络,以有效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可做到精确查找、快速召回;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可以有效利用产品身份信息数据,实现防伪、防串货、仓储管理、市场需求把控等功能,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药品电子监管为包装印刷企业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利用可变信息管理和数字印刷技术实现电子监管码的印刷赋码。印刷赋码就是利用包装上的可识读条码(二维码),建立起商品与商品信息库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对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全程监控、防伪、防串货,以及溯源追责等。其用途并不仅限于政府监管网,其实目前已有不少商品生产企业在利用企业级别的监管网,通过条形码、二维码、字符编码等,实施对其商品的物流仓储管理、防伪、防串货,以及与消费者的互动。

对于婴幼儿奶粉监管新政发出的这个信号,作为食品包装提供者的包装印刷企业,你接收到了吗?印刷赋码技术是否会成为食品包装生产的必备技术?面对保障食品安全和迎接政府监管新政的双重问题,食品包装印刷企业是继续观望还是未雨绸缪?林林总总的赋码工艺和赋码技术哪款更适合自己?

赋码技术 成像方式慎选择

在商品包装上进行赋码,无非三种途径:①直接在商品包装生产线上加装赋码装置进行赋码;②将预先印刷有监管码的标签贴在包装上;③在包装盒的印制过程中进行赋码。由于第一种途径要求商品生产企业对原有的包装设备进行投资改造,在转移风险及成本控制的驱使下,目前独立包装的药监码赋码业务都是转嫁至下游的标签、包装供应商。

从药监码的赋码现状看,目前我国包装印刷企业所采用的赋码技术主要有UV喷墨印刷、水性喷墨印刷和热转印三种。为实现工业化生产,目前多数药品包装专营企业选择了喷墨印刷技术,无论水性喷墨还是UV喷墨赋码机,赋码速度都较热转印设备要快。当然,选择的喷墨头和机械结构不同,赋码速度也不同。不过,目前赋码速度也不宜太快,因为会对机械的走纸精度提出更高要求,喷墨头及墨水的成本和生产操作的难度也将随之加大。热转印赋码设备的用户虽然不是很多,但也颇受初涉赋码业务、订单量较少或不稳定,以及有塑料软包装赋码业务的包装企业青睐。

三种赋码技术各有所长,包装印刷企业需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订单量和企业条件辩证选择。

1.UV喷墨赋码技术

UV喷墨印刷对承印材料的适应性较好,油墨固化后非常牢固,条码的品相和识读率都比较有保障。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喷墨头容易堵塞,喷码容易蹭脏,而且UV油墨价格较贵,UV灯管寿命不高且价格较高,整机功率也较大,因此耗材成本、耗电量及设备维护成本较高。UV喷墨赋码设备的价格一般在200多万元以上,低于这个价格的喷墨赋码设备在生产效率、稳定性和赋码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2.水性喷墨赋码技术

水性喷墨印刷使用的油墨较为环保,成本较低,但成像精度较低,会因洇渍而导致条码识读率较低,对承印材料的适应性也较差,不能直接在上光、覆膜后的印刷品上赋码,因此国内药品包装印刷企业采用水性喷墨赋码设备的相对少些。目前药品包装印刷企业使用的水性喷墨赋码设备的价格在100万元以上。

3.热转印赋码技术

热转印赋码较早就应用于药监码标签赋码,具有适用材质广泛、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打印质量和识读率较高等特点。但受转移方式限制,打印速度较低,且不适合在光洁度低的表面赋码。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企业开发了独立盒片三通道热转印赋码设备,三个打印系统同时在模切好的盒片上赋码,实际生产速度是设备运转速度的3倍,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且由于是先印刷后赋码,包装盒表面可通过上光来提高表面光洁度。

赋码技术 工序安排有讲究

目前,纸盒包装印刷企业实施赋码作业,常见的工序安排有三类:①大张赋码后再印刷,即先采用单张纸赋码设备在空白纸张上赋码,而后再上印刷机印刷,称之为“大张先赋后印”;②印刷后大张赋码,即将印刷后的印张再输送到赋码机上完成赋码,称之为“大张先印后赋”;③印刷模切后赋码,即在完成印刷、模切后,在独立小盒上赋码,称之为“小盒赋码”。不同的赋码方式对企业现有生产流程的影响不同,对生产场地的要求不同,赋码效率、质量、成本、成品率、数据安全性等也各有差异。

1.对现有生产流程的影响

三种赋码方式中,小盒赋码对现有生产流程的影响最小,仅限于加工能力不足会延误糊盒周期。采用大张先赋后印工艺,必须保证有充足的赋码能力,否则延误的将是印刷和整个印后工序的周期。大张先印后赋对生产流程的影响则居于二者之间。

另外,大张赋码一般采用喷墨印刷技术,油墨固化时的热量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印刷半成品因含水量变化而变形,加之印刷中也存在此问题,所以无论是先印后赋还是先赋后印,都会加重对模切精度的影响;而且先赋后印导致的纸张变形还会影响印刷精度。小盒赋码则不存在此类问题。

2.生产效率

大张赋码方式的生产速度一般为2000~5000印张/小时,若生产12联包装盒,则每小时产量为2.4万~6万个。小盒喷墨赋码方式的生产速度一般为2万~5万个/小时;小盒热转印赋码方式根据纸盒大小、碳带型号不同,生产速度一般为1.5万~4万个/小时。

3.生产质量及成品率

(1)输纸定位导致的赋码质量问题

赋码位置偏差会造成以下问题:其一,监管码不能识读,因为一般包装盒上留出的赋码区域都很有限,尤其是小型盒,若出现较大的赋码位置偏差,可能使监管码两侧空白区的宽度小于最小模块宽度的10倍,就会影响识读;其二,影响包装品相,无论大张赋码还是小盒赋码,输纸定位与传送偏差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大张赋码方式很容易因距离累积误差造成部分小盒赋码位置严重偏差,甚至出现赋码与印刷图案相叠的极端情况,而小盒赋码方式不存在累积误差,出现赋码位置严重偏差的情况极少。

(2)纸张变形导致的赋码质量问题

大张赋码在赋码工序要进行加热固化,纸张会因含水量变化而变形,影响印刷套准;印张经过赋码、印刷两次加热变形,还会对模切精度产生更大影响。小盒赋码则不存在上述问题。

(3)成品率

鉴于上述问题,大张赋码相对于小盒赋码,难以很好地保证赋码药盒的成品率,印品损耗会比较大,尤其是大张先赋后印。

4.数据安全性

很多不同品种的包装盒尺寸、盒型相似,大张先赋后印方式在将赋码后的纸张上机印刷时,由于纸张上只有监管码,稍一疏忽就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造成监管码的数据混淆。大张先印后赋和小盒赋码方式是在印刷好的包装盒上进行赋码,操作人员能更直观地判断出监管码与包装盒的对应关系,因此为数据安全管理增添了一道保护。

5.与赋码相关的材料成本

大张赋码造成原材料成本增加的因素较多,包括空码、错码、打印品质差造成的废品;纸张变形导致套印、模切精度下降造成的废品;定位、传送误差使赋码位置偏差产生的废品;为应对废品率增加而增大加放量造成的成品过剩;赋码与印刷品种混淆导致的批量报废等。小盒赋码不存在因纸张变形造成的浪费,其他几种因素导致材料浪费的几率和数量也远远低于大张赋码。

6.占地面积

大张赋码设备占地面积较大,一般为20~30平方米,加之半成品周转及生产操作所需空间,一般一台设备需要占用60平方米以上的生产空间。相比之下,小盒赋码设备占地面积小,喷墨赋码设备一般占地十几平方米,热转印设备占地只有几平方米,所需生产空间可以少于30平方米。

印刷企业监管第2篇

第一条为提高书刊印刷产品质量,明确产品质量责任,加强对书刊印刷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往市场,维护读者利益,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书刊印制、出版、发行单位,必须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第三条书刊印刷产品质量是指书刊产品满足有关质量法规、质量标准以及合同规定和要求的特征和特征总和。书刊印刷产品质量按产品设计、原辅材料、加工工艺、产品外观、牢固程序等进行评价。书刊印刷产品质量责任,是指书刊印刷产品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要求或不符合有关质量法规、合同所标明的质量指标,应承担的经济的、法律的责任。

第四条书刊印制、出版、发行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下列规定:

(1)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半成品不得投入生产;

(2)不合格的书刊印刷产品不得出厂和销售;

(3)不得印制、销售反动、及其他属于政府明令禁止的印刷品,不得印制、销售非法出版物。

第五条书刊印制、出版、发行单位要加决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步伐,认真贯彻《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家标准,积极制订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用于内部控制的质量标准,并严格按质量标准生产,按质量标准检验。

第六条各级新闻出版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书刊产品质量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要指导、协调好书刊印制、出版、发行单位的质量工作,监督各单位坚持“质量第一、读者至上”的方针,保证产品质量并承担质量责任;要制订奖优政策,积极宣传、表彰质量管理好的企业和优质产品,及时公布经检测的书刊质量信息;对造成产品质量事故者,进行教育,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第二章质量管理与责任

第七条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从原稿整理、装帧设计,材料供应,印前处理,印刷,印后加工,检验,储运,销售到售后服务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行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和质量否决权。

第八条书稿、校样和产品的质量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质量法规和质量标准,委印和承印双方应以合同的形式签订。委印和承印双方对书稿和校样要有质量交接手续,对付印、付型(版)的清样要有委印单位负责人签字,承印单位不准对书稿和付印样擅自改动。

第九条承印单位必须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以及合同规定的要求,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和监督考核制度,建立能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质量体系,特别要加强对关键工序和质量不稳定的工序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标准和质量文件。

第十条承印单位要加强成品、半成品质量检验工作,建立自检、互检和专职人员检验相结合的检验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检验机构,配备能坚持原则、办事公正、具有一定印制工艺和技术水平的质量检验人员,严把质量关,对重大质量事故,必须及时通报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谩骂、殴打、实施报复、打击坚持原则的质量检验人员的行为,也应通报,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承印单位要加强管理基础、技术基础工作和现场管理工作,建立起良好的生产环境和文明的生产秩序,尽快使生产现场达到环境整洁、纪律严明、设备完好、物流有序、信息准确的基本要求,保证生产产品的质量。

第十二条承印单位主动听取委印单位、书店和读者对产品质量的意见,主动接受有关书刊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的抽查检测,及时处理质量问题,不断改进质量工作。

第十三条发行、委印单位应对承印单位送交的书刊进行质量验收检验,不许接收、发行不合格产品,发现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书刊,有权退回印制单位;反之,发行、出版单位应承担责任。

第十四条承储、承运部门在书刊产品入库储存或出库时,应严格执行交接验收制度,明确质量责任。对包装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应予拒收。确属储存、运输、装卸原因造成产品破损,储运部门应承担责任,赔偿经济损失。

第十五条产品出厂后,对出现的产品质量故障,分清责任,实行“三包”(包退、包换、包赔),并做到迅速及时,取得用户和读者的谅解。其中,属于书刊内容、设计、编校等质量问题由出版单位负责,属于印制质量问题由印制单位负责,属于发行过程的损坏由发行单位负责。

第三章质量监督与检测

第十六条建立健全各级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形成网络。尚未建立省(自治区、直辖市)书刊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的,要尽快建立并开展工作。新闻出版署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书刊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要统一协调、统一质量标准、互有分工、互相配合,共同承担对全国生产和流通领域的书刊印刷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测等工作。

第十七条新闻出版署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业务上同时接受国家技术监督部门的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1)承担书刊印刷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测及产品质量的等级鉴别,受理有关质量纠纷的调解和仲裁检测;

(2)指导和协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书刊印刷产品质监督检测站,并与地方质量监督检测站共同协作,密切配合,以加强对印刷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测工作;

(3)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书刊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推广统一的检测方法,协助做好检测仪器的检验、校正等工作;

(4)承担印刷纸张、油墨、版材等原材料的质量分析、检测工作,协助相关行业制订标准;

(5)承担有关印刷产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协助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宣传、贯彻印刷标准和有关法规;

(6)组织宣传质量监督和质量管理经验,为印刷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及工艺水平,做好指导、咨询和服务工作;

(7)开展提高印刷产品质量的工艺分析和研究工作,逐步将目测等检验方法转为用仪器检测和目测结合评价印刷品。

第十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书刊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业务上接受新闻出版署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指导,并接受当地技术监督部门的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1)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书刊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和对有争议的产品质量纠纷进调解和仲裁检测;

(2)组织力量对产品的生产、储运和销售等环节进行日常监督抽查,并定期公布抽查结果;

(3)承担新产品检测和产品例行试验委托任务;

(4)为制订、修订产品质量标准提供咨询;

(5)使用必备的仪器测量书刊印刷品质量,逐步实现数据化、规范化,并据此指导企业的生产,实现产品质量的科学管理;

(6)培训有关人员;

第十九条凡经新闻出版署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书刊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抽检成品合格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企业主管部门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采取严格的整改和处罚措施,具体有以下办法:

(1)对抽检成品合格率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应进行通报批评,问题严重的,要发“黄牌”警告,有关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或企业主管部门)应按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程度,实施边生产边整改、限产整改或停产整改等方式,限期完成整改任务。

(2)企业整改后,应进行突击性复查,复查成品合格率仍达不到规定标准者,要吊销书报刊印刷许可证。(3)对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对不具备书刊印刷条件,基础管理差,不能保证书刊产品印制质量的企业,要吊销书刊印制许可证。(5)对假冒、伪造出版社、印刷厂的书刊印刷产品,按非法出版印刷活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二十条新闻出版署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书刊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对书刊印刷厂、书店等单位进行质量抽检时,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予以支持,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质量抽检。

第二十一条新闻出版署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书刊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是有权威的检测机构,在执行质量监督检测时要坚持公正性、科学性和“质量第一”的原则,若其工作人员和检测人员、循私舞弊、伪造检测结果的,或、延误检测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优质书刊产品分为部级优质产品(以下简称部优产品)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优质产品(以下简称省优产品)。

第二十三条省优产品的产生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书刊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进行检测,提供检测数据,再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组织专家进行认定。

印刷企业监管第3篇

具有鲜明特色的报刊印刷企业性质上绝大部分属于事业单位,但在管理上却是企业化运作模式,如何在现代印刷企业中加强和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提升自身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是每一位印刷企业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报刊印刷企业应紧随时代步伐,谋求经营管理的创新,以独特的企业经营管理文化来应对印刷市场发展的日新月异,顺应市场的日月相推。

新岗位 “心”分配

岗位等级分配制度可以为企业注入活力,明确员工的岗位职责,可以有效培养优秀员工,优化企业人力资源。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科技元素的纷纷引入,印刷工业正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逐渐转变,印刷企业间的竞争早已不单是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竞争,更面临着人才和市场的竞争。

虽然我国印刷行业近十几年进步很快,但是我国印刷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并不乐观,现代印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首先,印刷企业应该制定出一套符合企业情况的管理专业人员的挑选和培训计划,形成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管理人才的标准和通道。其次,企业应努力建立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估系统,细化评估的内容。比如,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对其业绩可以从业绩、能力、品德和学识方面来考评,而对于一般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工作效率、能力以及任务的完成度来考评。最后,企业应着力改革分配制度,拉开职工收入的层次,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这就需要企业的领导人员或是部门负责人了解每个员工的特点,根据员工的专业特点、业务水平来分配适宜的工作。俗话说“术业有专攻”,特别是报刊印刷业务流程复杂,技能需求较为单一且专业,如若使员工无法获得适宜的工作环境,就无法发挥其技能优势,无法激发员工工作、学习新技术的热情,这会对公司的人力资源造成浪费,不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

新成本 “心”节约

印刷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可以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入手。整体上说,企业需要建立正确的成本观念,开展节能减耗方面的教育培训,鼓励员工树立正确的成本观念。从局部方面来说,印刷企业的成本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要具备印刷成本的预测与分析意识。现代印刷企业的成本预测已不仅局限于生产消耗活动,应扩展到产品设计、工艺安排、设备购置和消耗、原材料采购、制造费用和人力分配管理等方面。例如,分析企业内部的物流供应链,分析运输状况,优化物资的运输方式,保证物料及时送达目的地;同时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管理费用,降低财务成本。

其次,要重视成本控制和监督。成本控制和监督就是根据前期的成本预算,合理调度人力资源和生产物资,将成本控制在预算之内并进行及时的监督管理,避免发生成本的浪费。具体上说,应着重抓好印前、印刷和印后3个环节的共同节约、协同作战。

最后,加强成本核算和分析预测。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核算,是一种事后的成本控制制度,以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从而算出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从而核算产品的利润,分析该产品是否有利可图。

在实行以上策略节约成本的同时,企业还应建立报废控制处理制度。现在国家大力推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报废材料统一集中处理,一来可以使报废材料二次利用,节约资源;二来统一处理也可以减少处理报废材料过程中所造成污染对环境的损害,而且这样也可以加强员工的工作责任心,要求员工工作规范。

新设备 “心”维护

设备维护保养的制度化管理为报刊的出版时效和印刷质量保航。

印前工序中用于制作胶片的激光照排机、冲片机、制作印版的晒版机、冲版机、CTP直接制版系统,以及印刷、印后等各种设备是不是能够正常运行,良好的维护至关重要。从日常的生产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维护保养工作的80%以上都是重复的、有规律的。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重复的工作制定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程序和制度,然后严格执行。这样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不是等某些问题出现以后,我们去解决问题,而是通过主动维护保养避免一些设备故障的出现。

因为报刊的出版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要求,如果印刷过程中由于一些突发的设备故障而导致报刊的出版时效受到影响,这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如果设备维护保养的管理能够形成制度化,工作人员积极主动的自查、自检,对设备用心进行维护,这可为报刊的按时出版提供有效的保障。

例如,企业可以制定出一个细致、全面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以记录的形式予以公示,接受员工的监督。这样,原本看似繁杂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变得清晰明了,这实际上就是使企业的员工由过去被动地完成工作变成积极主动地、有意识地开展设备维护工作,而且这样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新质量 “心”要求

报刊印刷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报刊的广告收入以及报刊印刷企业的形象,产品的质量是报刊印刷企业必须要严抓的生命线,做好质量监控工作意义非凡。

在质量管理上要求企业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坚持照排、制版、印刷三道工序的常规检查、抽检制度,把好胶片、印版和第一张成品报刊的质量关。现在部分报刊印刷企业使用CTP(脱机直接制版)工序,这样虽然缩短了印刷流程,但工作人员依然要严把质量关,按照要求仔细查找差错,不可完全依赖数字化工作,要做到“以我为主”,决不松懈。其次,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每期报刊的质量进行评析,依据评析结果,及时解决问题。最后,要加强员工与员工、部门与部门、企业与报刊社之间的沟通,出现质量问题或事故,以及收到报刊社反馈的一些问题后,要进行分析并把信息继续向上反馈到相关部门。检查出是印刷、制版还是照排工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及时作出具有针对性的处理。

员工之间的经常性沟通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这也为报刊印刷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一个平台。由于现今读者对报刊精美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广告客户的要求更是近于苛刻,这便给报刊印刷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保障报刊的出版时效,更要保证印刷质量。

新物流 “心”传递

印刷企业中的物流管理在保证生产的正常维持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对印刷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例如承印物、油墨、印版以及印刷辅料物资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使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配合状态,这样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与一般制造企业相比,印刷企业产品种类多,生产周期各不相同,客户遍布范围广,并且产品要求交货准时,特别是对报纸、期刊之类印刷的时效要求更高,所以这更需要其物流效率的高效。

印刷企业对印刷物流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其及时性、准确性、稳定性、经济型和安全性,对此,印刷企业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合理组织物流活动,尽可能做到近产近销;做好装卸工作,避免野蛮装卸,保证产品的完好率;有效组织安排运输送货人员,缩短待运时间。

②注意物流功能环节的衔接与配置,合理制定运输计划,确保运输均衡、协调的进行;加强各种运输方式间的配合,提高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

③可采用第三方物流,因为其可提供集成运输模式,协调物流运输,把小批量货物集中运输,可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小批量运输的经济性;作为专业的物流公司,其具有固定的运输工具、物流网络以及完善的服务,这可保证所运输货品安全、快速、完整的送达客户手中。

新信息 “心”整合

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下,印刷的数字化进程有了长足的进步,印前部分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由于印刷企业接到的客户订单大部分都是电子文件,包括文字、图像等,随着这些印前海量电子文件的积累,合理的信息管理对于大型印刷企业就显得不可或缺了。当然,对于印刷企业的信息管理不仅限于印前电子文件、印刷过程中物料控制信息和图文信息的管理,还包括能够对已储存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输出,分级的权限管理以方便检索出所需要的信息。

以上这些要素不仅贯穿于印刷企业的生产部门,也渗透入企业运行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在印刷企业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和废弃物流中都应该考虑到以上要素,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调节需求和供给,缩短从订货到发货的时间,提高物流作业的精确度和准确性,降低物流总成本。

“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谁能够在信息整合环节中表现优异,便可在印刷行业的竞争中处于领跑地位。

总 结

印刷企业监管第4篇

作者:邢建民

同时,各地政府针对企业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过去一年里,位于北京市的印刷企业曾多次遭遇被北京市政府“要求退出”的尴尬。近期北京市环保局连续了五项大气污染排放地方标准,其中《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重点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首次提出原辅材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以及工艺措施和管理要求。新标准出台后,对企业来说有两种选择,一是选择目前最好的治污措施,使企业环保水平达到标准,另一条路就是“还债”。因为现在的环保法规定,若企业环保水平达不到标准,就按日计罚,上不封顶,这样企业将会被逼退、转移,企业应该不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2月16日,上海市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印刷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872-2015)》,该标准规定了印刷生产过程中即用状态印刷油墨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印刷生产过程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这些都表明了绿色印刷的重要性,以及政府推行绿色印刷的力度。

对此,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商业票据印刷分会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帮助票据印刷企业做好绿色印刷认证。一年来,商业票据印刷分会相关人员对广州人民、厦门安妮、汉口鸿泰、南京特种等企业的“申绿”材料、相关文件制度、现场环境进行了检查预审,免费为企业“申绿”作技术指导工作,同时配合北京中环联合参加了上海怡和、上海世光、江苏海信、四川新财、厦门安妮、福建天昌、福建丰泽等公司的绿色印刷认证审核。

印刷企业监管第5篇

包装印刷行业VOCs的排放现状与产生环节

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如表1所示。2014年,在出版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和其他印刷品印刷中,包装装潢印刷的增长率最高,在其他印刷方式已呈现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包装印刷还在持续增长。2014年,全国包装装潢印刷企业营业收入8764.62亿元,比上年增长7.53%。利润总额531.34亿元,比上年增长7.53%,可见包装印刷发展前景较好。

在包装印刷发展前景较好的大环境下,包装印刷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有由VOCs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据相关统计,我国约有包装印刷企业15万家,包装印刷产值占印刷行业总产值的30%,然而其VOCs排放量却达到了印刷行业总排放量的80%左右。此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家环保部门的关注,在相继出台的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法规中,多次将包装印刷列为重点治理行业。包装印刷行业VOCs排放的管理控制已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包装印刷行业采用较多、造成污染最为严重的印刷方式是凹版印刷,凹版印刷是一种直接印刷方式,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可将凹槽内的油墨直接转移到承印物上。印刷成本较低、印刷质量高,能真实再现原稿效果,具有层次丰富、清晰、墨层厚实、墨色饱和度高以及色泽鲜艳明亮等特点,这也是包装印刷行业选用凹印的主要原因。

下面就以凹印为例,从包装印刷行业凹版印刷中使用的油墨、设备、工艺方面详细地分析包装印刷行业的VOCs是如何产生的。

1.油墨

目前,在大多数包装印刷企业中使用的油墨是溶剂型油墨,溶剂型油墨一般是由颜料、连结料、溶剂和辅助剂组成的。其中溶剂主要是醇、酯、酮、醚、芳香烃等造成VOCs污染的有机化合物。溶剂型油墨的干燥主要是依靠溶剂的挥发,因此在油墨的干燥过程中,这些能够引起VOCs污染的有机化合物就会挥发到空气中,进而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2.设备

在大多数企业中,凹版印刷所用的干燥和通风设备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会导致溶剂残留量过高,进而导致污染严重,VOCs严重超标。此外,许多包装印刷企业采用的还是开放式的刮墨刀系统,在印刷过程中开放式的刮墨刀系统刮刀更换时间长、刮墨质量差,而且容易造成油墨飞溅,溶剂挥发直接进入到凹版印刷车间,产生VOCs环境污染,危害员工的身体健康。

3.工艺

凹版印刷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印前准备、印刷和印后处理3个部分。在凹版印刷过程中油墨黏度的调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产生VOCs排放的主要环节,凹版印刷中油墨黏度的调节主要采用加入溶剂的方法。据相关统计表明:1台薄膜凹印机,印刷速度300米/分,每天有效运转时间为20个小时,薄膜幅宽1米,每天的产量为36万平方米,以凹印工艺的平均耗墨量为每平方米7克计算,需要消耗油墨2.52吨。凹版印刷过程中需要以一定的比例(一般为1∶2)加入溶剂调节油墨黏度,那么,在消耗2.52吨油墨的同时还需要消耗3.78吨溶剂。由此可见,在凹版印刷过程中产生的VOCs排放量是惊人的。此外,在印后处理工序中均会不同程度的加入一些溶剂等进而增加了VOCs的排放量。

管理控制

为降低包装印刷行业VOCs的排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推进绿色印刷,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在绿色环保,降低VOCs排放的大环境下,绿色印刷为印刷行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环境保护部和原新闻出版总署从2009年开始逐步实施绿色印刷推动工作。2010年9月14日,环境保护部与原新闻出版总署签署了《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国推进绿色印刷实施工作正式启动。包装印刷企业更应该加快绿色印刷的步伐:①用新型环保油墨代替传统的溶剂型油墨。绿色材料的使用,是绿色印刷迈出的重要一步,用新型环保油墨取代溶剂型油墨是包装印刷企业推进绿色印刷的必然选择。②采用封闭式的刮墨刀系统。由于现今对环保越来越重视,包装印刷企业对印刷作业环境的要求也日趋严格,封闭式刮墨刀系统就成为了企业的必然选择。③添加溶剂回收装置。在包装印刷行业VOCs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溶剂的挥发,目前许多包装印刷企业并没有溶剂回收装置,这就使得苯烃等有害物质直接散发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并危害人类健康,不利于包装印刷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添加溶剂回收装置,企业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使得员工的身体健康得到保证,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员工的工作热情自然高涨,生产效率必然会得到提高。

2.加大研发力度,鼓励技术创新

虽然绿色印刷在包装印刷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新型环保油墨已部分取代溶剂型油墨,环保节能的设备已经在使用,然而在包装印刷企业中溶剂型油墨依旧占主导地位,干燥、通风设备造成的溶剂残留量过高问题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成本太高、管理不到位、技术有待提高等皆有可能,但新型环保油墨较溶剂型油墨在附着力、干燥性、色密度等印刷适性较差,环保节能设备还存在一定缺陷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如何研发出既环保又与溶剂型油墨印刷适性相匹衡的新型环保油墨,如何进行设备的进一步创新,成为了包装印刷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加大研发力度,迫在眉睫。

3.行业协会实施监督

包装印刷行业VOCs排放的管理控制与行业协会的监督是分不开的。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包装印刷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不断加剧。在2015年亚洲印刷展览联盟会议上,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宣布成立“绿色印刷及VOCs治理委员会”,彰显了包装印刷行业的决心。行业协会不仅对企业起到了监督作用,更是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通过行业协会,不同的包装印刷企业可以探讨绿色环保材料的研发和使用、交流先进的VOCs治理技术,推动企业共同进步,向着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努力。

4.政府扶持

印刷企业监管第6篇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烟包印刷企业 质量管理体系 应用

产品质量,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讲,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处于优势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质量的好坏。烟包印刷业由于自身独特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印刷质量管理工作的特殊性。烟包印刷业是一个由多工序组成,工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加工行业,工艺过程往往是不可逆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会对最终产品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难于挽回的损失。加之,每个环节都有一些不固定、甚至无规律的参数,这就决定了加强烟包印刷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烟包企业质量管理的好坏影响着其生命力,这就需要企业更好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以下谈谈全面质量管理在烟包印刷企业中的应用:

一、我国烟包印刷企业面临的质量形势与挑战

我国烟包印刷技术和质量对工艺及材料的要求远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我国烟包印刷区别于国外烟包印刷的显著特点。近十年来,随着国内烟草行业的大整合以及印刷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材料和新工艺在烟包印刷业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个性防伪技术和环保技术的大量应用,为烟包印刷质量管理与控制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纵观近年来烟包印刷企业质量管理可以看出,烟草行业的变革和社会发展在以下三方面直接影响印刷企业的质量管理。一是近年来,随着烟草行业大整合的基本结束,单一牌号的烟包订单明显增大,一旦发生顾客投诉或退货,往往损失都特别大,甚至导致烟包印刷企业的倒闭。二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烟草行业对包装的独特性和防伪不断有新的要求,一些新材料和新工艺得以在烟包印刷中首先使用,促使烟包印刷企业必须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三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人们求新、求异,追求高质量生活,对烟包印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讲,顾客对烟包印刷质量的要求愈加挑剔与苛刻。比如对条码的识别等级,根据GB/T18348标准要求,一般商品要求达到1.5级,而烟包要求普遍以2.0级为合格,作为烟包印刷企业内控指标很多都定为2.5级,由此必须根据不同的印刷方式和承印物,加强过程控制,同时要对图形软件生成的条码进行细致的局部调整,否则是难于达到要求的,这曾经困扰了不少烟包印刷企业和菲林发排公司;再者,社会对烟包产品和服务提出各方面的质量要求,要求企业对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特别重视。比如近几年对VOCS(化学挥发物质残留量)的要求,已经超过国家食品包装的安全标准要求。还有就是对环保印刷材料的应用,如水性油墨的使用、转移金银卡纸的使用,都对质量的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全面质量管理与我国烟包印刷企业的质量管理现状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企业为了确保产品质量,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等活动进行全员的、全过程的、系统性的质量管理。烟包的实物质量是烟包印刷企业物质条件、工艺技术水平和整体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我国烟包印刷企业都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0质量认证。然而,事实上大多数烟包印刷企业都单纯出于进入烟包印刷市场而进行质量认证,没有真正导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

(1)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理论和最终目的具有一致性。均认为产品质量形成于产品全过程,都要求贯穿于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两者都要求对质量实施系统化的管理,都强调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的管理。笔者认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和科学的方法。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就是要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与质量相关的活动程序化、文件化、制度化,做到事事有标准,人人有标准。通过认证的企业,其各个部门都有各自的程序文件,明确规定了本部门的权力、职责。并强调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接口工作,避免工作中因责任不清而造成的扯皮现象。企业的每个生产工序都有各自的工作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作业指导书,都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通过系列活动,规范操作者和质量管理者的质量行为,并确保“第一次”就做正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我国烟包印刷企业的质量管理现状。烟厂一般都将烟包印刷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作为门槛,国内烟包印刷企业都通过了质量认证,而实际上存在两张皮的现象,领导不够重视,基层员工认为于己无关。企业在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往往只做到“形”似而“神”不似,虽然有大量的技术标准、工艺规程和质量管理制度,一般都束之高阁,作为摆设。质量管理工作靠经验、凭感觉,随意性大。体系的内审工作往往都是应付了事,认为都是自己人,什么事都好说,甚至由一个人造假完成。至于体系的外审,多数企业在外审周期快到了,就责成几个人来突击补记录,“整理”资料待查,认为外审结束了就过关了,这与质量管理运行体系的宗旨和目的相差甚远。导致“灭火”式的质量管理现状就不足为怪了。

三、烟包印刷企业全过程的控制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共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要获得稳定的、符合烟厂要求的烟包产品,应将这四个过程作为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

(1)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烟包印刷企业一般都由营销部将烟厂的需求及相关要求收集后交技术部门,技术部门结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一些共性的要求,负责产品设计及改进、工艺流程设计、小批量试生产、工艺规程制订和质量控制方法的确认等过程。在这个首要环节中,大部分企业容易忽视隐含的一些重要工作,特别是接口问题。主要是在设计过程缺乏与生产制造环节的沟通,小批量试生产完成后,就直接交由制造部门生产,制造环节则根据以往的经验或摸着石头过河,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次是在批量生产后,工艺技术环节和营销环节少有跟踪,缺乏产品实现的验证以及改进机会的挖掘,往往造成产品质量目标与烟厂的要求存在差距,从而导致顾客抱怨。因此,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进中,烟包企业应在设计过程建立沟通机制,比如建立并严格执行设计方案的评审制度,让产品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同时,设计部门要有服务意识,在生产过程要遵循PDCA持续改进的原则,不断改进工艺,降低制造难度,提升生产效率。

(2)制造过程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生产制造过程是产品质量形成的基础,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也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其基本任务是保证产品的制造质量,建立一个能够稳定生产合格品和优质品的生产系统。烟包印刷企业在制造过程一般都设有现场巡检员,对巡检的要求应做到标准化。其关键是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制订产品生产标准和巡检的规程,生产前应对具体的操作者和巡检员知晓并熟练掌握。其次,对制造过程的任何更改,特别是重要材料和关键参数,应坚持通过集体评审原则,避免更改埋下质量隐患。再者,生产部门应保持常态化的文明生产秩序,建立良好的生产环境,保证各工序产品的有序流转,防止跨工序非正常的流转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辅助过程是为保证制造过程正常进行而提供各种条件的过程。辅助过程主要是为制造过程提供必要服务的保障环节,包括物资供应、动力保障、设备维修、后勤服务等支持内容。笔者认为,最好的服务体现最好的管理。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烟包印刷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应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程,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企业应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制度,按期、按质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应建立设备维护管理制度,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应建立后勤保障管理制度,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转。

(4)使用过程是考验产品实际质量的过程。使用过程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继续,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最终体现,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及时掌握烟包的外观质量和上机质量情况,便于及时反馈信息并持续改进工艺和产品质量,同时应做好技术沟通和技术服务工作,赢取顾客的最大满意。

四、烟包印刷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应充分考虑以下要素

(1)人――全面质量管理,必须以人为本。拥有一批技术水平过硬、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高素质员工,是抓好质量工作的最重要的条件。企业应根据各人不同特点来定岗,做到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应当定期对员工从技术、管理和工作责任心进行培训,使人的素质能够做到持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全力开展“智能”资本,从人才与知识培养上获取质量效益。对于人才的重要性,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事实也是如此,对烟包印刷企业而言,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有能力满足烟草包装市场的现实需求,是否先于其他企业发现潜在的需求,这些就需要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印刷行业,特别是烟包印刷业的大部分工序都是关键特殊过程,对于各种印刷参数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技术工人的技能来把握,因此,一般领机都要有四、五年的实际经验方能胜任。印刷技术工的技能水平往往对该工序的产品质量起主导作用。对于关键操作人员,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一是视印刷技术工人为人才,并把重视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战略贯穿在工作中。应知人善任,唯才是用,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在人才的储备方面,既要重视人才的引进,更要重视人才的培养,特别要加强各工序的专业培训;

二是加强“质量第一、顾客至上、下道工序是上帝”的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建立自、互检和质量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形成质量隐患排查的常态化;

三是广泛开展QC和技术项目攻关活动,充分调动全员关注质量、关心质量工作的积极性,对优秀的改进项目要充分给予精神和物质的肯定和支持。

(2)机――做好设备选型及维护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硬件基础。作为烟包印刷企业,一般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印刷设备。少则几千万,多则好几亿。国内印刷百强企业多数在印刷设备上的投入都在亿元以上,因此对印刷设备的关注尤为重要。

(1)设备的选型。印刷设备选型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准确性对烟包印刷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若选型考虑不周,不仅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成为企业的负担,还会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作为中国的烟包印刷企业,一般以卷筒凹版印刷机和胶版印刷机作为主流配置,加以丝网印刷等作为辅助配置。而在欧美烟包市场比较推崇的柔版印刷,在中国就难于推行。近十年来,选用柔版印刷机作为企业的主要设备,由于国内烟包的要求与欧美烟包市场差异太大,加之国内与烟包柔版印刷要求相适应的配套服务发展滞后,导致最终失败的案例也不鲜见。因此,在设备选型前应充分研究目标顾客及产品的特点。

(2)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印刷设备先进不代表就一定能生产出符合烟厂要求的好的产品。对于设备的使用,一方面不能急功近利,满负荷超速运转。既包括管理层,同时也包括操作层。烟包印刷企业的主体设备一般都从德国等欧洲国家进口,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相当高的,但一般设计时都没有进行限速。很多企业在赶进度时都采用满负荷满速运转的办法来达到顾客的交货期要求。由于国内的印刷材料相对要差一些,常导致设备非正常停机,若速度过快,对设备的损伤和过度磨损是显而易见的,必将在不长的时间影响套准精度,使设备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能力快速降低。因此从长远看,对设备进行技术上的限速是非常必要的,这只需对程序进行调整即可。

对于设备的使用,还可以根据主要产品的特点,增加一些在线监视测量的装置,提高在线质量控制的水平,降低过于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和技能的程度。目前,国内已有多种印品在线质量监测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机型进行选配。

当然,磨刀不误砍柴工,设备的日常维护是设备良好运转的重要保障。烟包印刷企业应定期检测印刷设备的关键部位的套印精度和性能项目,并建立设备关键部位班检、日检制度,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在线监视测量的装置进行重点控制;核实定位或定量装置的调整量,这是印刷企业生产控制的基本内容,而往往很多企业都不太重视;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设备维护的相关数据,特别是要建立设备故障报告制度,生产任务忙时就应分析并预测故障的发生,制定预防性检修或大修计划,尽量避免出现大问题时才来被动解决。

(3)料――把好材料的质量关,体现预防为主的理念。烟包印刷用材料种类繁多,但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承印材料,主要有白卡纸、转移金银卡纸、铜版纸,而前几年使用较广的铝箔复合金银卡纸,因为难于降解而基本淡出烟包市场。另一类是感光材料,主要有油墨、感光胶、丝印网版、菲林片等。对于承印材料,原纸或底纸往往是顾客指定了品牌,包括定量和白度,烟包印刷企业做好入库检验基本就可以了。而对于感光材料,一般都没有明确的要求,而且供应商也特别多,同种型号的材料,均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最终成为影响印刷产品一致性的重要因素,因此这往往就是印刷企业控制的重点,而最好的控制方法就是标准化。

油墨方面,由于颜料及相关助剂大量使用化工原料,不同的厂家生产的同一型号的油墨,由于配方以及原料的差异,最终印刷时的饱和度和呈色是有差异的,影响产品的阶调还原,而且有些是不能互溶混合使用的。因此,油墨的采购应尽可能固定一到两家,使用前应掌握其印刷适性的差异,同时要督促、帮助供应商做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尽可能要求厂家固定其上游供应商。

对于其他感光材料,一般也会因为品牌不同,感光时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若不能固定品牌,一定要提前做好参数的调整试验。

(4)法―坚持将适用的方法标准化是各个过程受控的关键。由于烟包印刷涉及的材料及印刷方式和工艺繁多,相互之间的匹配往往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此,对烟包印刷品质量的控制光凭主观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按照行业标准来控制往往要求过低,难于满足烟包印刷品的需求,如CY/T5《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规定,一般产品50%网点增大值范围为10%~25%。而对于实际烟包来说,50%网点增大值一般应控制在10%。为了降低成本,一般的烟包印刷企业在印张上没有印上测控条(即信号条),实时监控往往凭操作者的经验。这一系列原因都要求企业要制定相应的规程及标准要求,力求做到标准化运作,降低产品质量失控的风险。

烟包印刷工艺方法包括工艺流程的安排、工艺之间的衔接、工序加工手段的选择(加工环境条件的选择、工艺装备配置的选择、工艺参数的选择)和工序加工的指导文件的编制(如工艺卡、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工序质量分析表等),工艺方法对工序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指定的加工方法,选择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等正确性和合理性,再者是贯彻、执行工艺方法的严肃性。特别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保证印刷规矩的准确性。印刷规矩线是印刷半成品正常流转的生命线,往往很少引起大家的特别关注,一旦出现问题,都采用人海战术进行挑选,既浪费又难于保证质量。应严格做好首件检验签样,并保证规矩一致性;

二是保证印前准备的标准化,既要确保准确,也要做好优化。印刷人都知道,印刷过程固然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印前的准备失误往往是致命的,说的就是印前准备准确性的重要性。有些烟包企业部分或全部将印前业务外包,就更要做好细致的校对工作。再者,应多做印前制版的工艺试验,降低印刷的难度,如丝印版的刮胶量和刮胶次数的控制,会因不同产品要求以及不同印刷设备存在差异,尽量分别制定指导书;

三是严肃工艺纪律。这在烟包印刷企业内尤为重要,操作者特别是领机往往都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他们是烟包企业的财富,他们对设备的熟悉程度非常高,对印刷实现的工艺了解比较到位,但往往会对条条框框的规程有抵触情绪。要求管理者对贯彻执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监督的同时,加强交流和沟通。

(5)环―控制适当的印刷环境是实现稳定生产的必要条件。对烟包印刷企业而言,环境控制重点有生产现场的温度、相对湿度、照明和洁净度。

印刷是靠天吃饭的行业,这是以前印刷人对印刷作业现场温相对湿度随天气变化难于控制的无奈。而现在的烟包印刷企业一般都有中央空调,经验表明,相对湿度65%±10%,温度22℃±5℃,是最适宜的条件。温相对湿度的控制也不是硬性的,原则是尽量降低半成品印张的变形量,确保印刷油墨良好的传递和转移为好。

印刷车间照明方面。一要防止太阳光直接进入车间,防止失真;二要确保关键部位的照明要求,如印版和橡皮布的装卸点,确保装卸和擦拭时能清楚的发现污点,防止印刷脏版;三要对所有的看样台进行光源标准化,因为这是首件签样确认和过程产品监控的环节,确保所见即所得,一般要达到的要求是,色温5000K±200 K,照度1800lux以上,显色指数>95%,国内的标准光源一般在2000小时要更换。

关于洁净度。要做好现场的整理、整顿和清扫工作,大力搞好文明生产,这对持续生产出优质的印刷品是非常有益的。印刷过程,设备及印刷材料总是伴随着静电,而且有些地方对印刷是必须的,但往往由于静电的吸附作用,印刷品就会粘上粉尘而导致残次品的产生。

(6)测――坚持严格的全面监控是实现稳定生产必不可少的手段。一定规模的烟包印刷企业都成立了实验室或物控室,配备有比较齐全的监视测量仪器装备,包括密度仪、色度仪、折痕检测仪、条码检测仪、顶空―气相色谱仪等,分别监控不同的指标,保证产品整个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印刷企业监管第7篇

【关键词】印刷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含义;必要性;现状;措施

一、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定义

财务管理精细化是以“细”为核心,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的业务都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并在实践中落实,通过财务监督的职能,实现财务管理细致化,从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保证企业资金流转顺畅、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财务管理手段。它的主要特征就是以三个转变为核心,即财务工作职能的转变、财务工作领域的转变、财务工作作风转变,以细化财务管理内容、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制度为平台,并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标。

二、印刷企业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1.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控制企业的成本。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合理控制企业的成本是提高管理水平、增加公司效益的重要手段。而且控制成本利于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并且为企业减少财务风险提供了保障。通过控制每个环节的成本,优化企业内部结构,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落实都得到了保证。2.为企业的经营提供决策参考。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过程中会涉及生产经营的的每一个环节,因此企业实行财务管理精细化对管理者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重要作用,所以财务管理精细化为企业的相关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使得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和准确,为企业的合理进行规划提供条件,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3.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管理便利管理者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同时让每位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并且利于员工之间互相监督,从而提升了管理的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且会增强企业员工的自主能力,优化了企业的管理机制。

三、印刷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现状

1.评价体系不完整。目前印刷企业仍然沿袭传统的评价体系,使得企业没有充分发挥评价体系在印刷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传统的评价体系仅仅将过去的成绩最为唯一标准,这不仅不利于对未来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和预测,而且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2.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一些印刷企业没有独立的管理部门,现有的财务管理者也仅仅将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兼职,他们缺乏专业的技能和水平,在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仅仅是对企业内部的活动进行记录。企业没有针对性的鼓励机制,员工的工作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不能做到各司其职、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这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

四、印刷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措施

1.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体制。印刷企业要想实现印刷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首先要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体制,并且让财务管理人员执行从而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在印刷企业制定财务管理精细化制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并针对一些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印刷企业还需要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从而保证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2.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精细化培训。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过程中少不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努力,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是决定财务管理工作精细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印刷企业的员工首先应该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并且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为此,印刷企业可以给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为财务管理精细化提供条件。3.提高印刷企业内部审计的力度。有效的企业审计不仅对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为了加大印刷企业内部审计的力度,充分发挥审计在企业的重要作用,企业领导者首先要重视财务管理精细化,在企业中加大宣传和管理的力度,从而落实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制度。同时企业要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并在部门中成立审计小组,让员工之间互相监督,以此来加强印刷企业各个环节的财务管理。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对印刷企业的发展,实现印刷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有重要作用。实现印刷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首先要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体系、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探后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并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工作质量,从而促进印刷企业增强竞争的实力,促进印刷企业在市场中快速的发展。

作者:闫海英 单位:河北新华第一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春华.印刷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途径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0):158-159.

[2]钱燕关于中小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20):305-306.

印刷企业监管第8篇

一、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有利条件,奠定了做大做强我省印刷业的基础

从调研情况看,我省的印刷业经历了一个结构布局不断优化、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层次不断提升的发展过程。一是作为在出版业中最早进入市场经济的行业,我省印刷业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由少到多、由小到大,整个行业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三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借助优越的地缘人缘优势,大力开拓资源集中的京、津、石印刷市场,初步呈现了石、保、廊、唐地区印刷业成片发展、集中度较高的布局,廊坊的三河市和保定市的雄县形成了出版物印装基地和塑料包装印刷基地。三是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我省印刷企业进入了由传统印刷、低层次小规模发展向现代印刷、集约化大规模发展的新阶段,涌现了河北正元国际包装集团有限公司、保定中画美凯印务有限公司、香河高氏纸制品有限公司、香河华林印务有限公司、涿州星河印刷有限公司等一批投资过亿元并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大型印刷企业。

从我省印刷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看,前景广阔,机遇大于挑战。一是市场空间大。印刷业与新闻出版业、制造业、加工业等众多行业紧密关联,其产品在经济、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无所不及,渗透在众多行业和人们的生活之中。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增长,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商业印刷、票证印刷等呈现了规模化、多样化、高档次的趋势。我省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为印刷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利好政策多。印刷业相对来说能耗较低、污染较少、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印刷企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属于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享受国家和我省出台的一系列有关扶持政策和增值税转型改革政策。三是区位优势强。我省环京津地区,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同为我国印刷业的三大高地。北京集中了全国41%的出版社、20%的期刊社和10%的报社,书报刊出版总量占全国的30%-40%,如此大的出版资源为我省出版物印刷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地缘、人缘优势的我省印刷业必将加速与京津众多产业的对接,随之得到快速发展。四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小。在印刷业中出版物印刷占主体,本身有逆整体经济形势发展的特点。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印刷企业多与外向型企业关联度较高,而我省此类印刷企业很少,整体上受影响不大,生产经营比较平稳。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决定了我省印刷业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省印刷业虽然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外部条件,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一)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较大。我省印刷业在产值上与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相差数倍,在产业园区建设上,不仅没有他们那种投资数亿元、数十亿元的印刷城、印装园,而且也不如中西部的湖南、四川等省市气魄大。

(二)企业规模小、生产水平低。我省印刷业的突出问题在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缺少名牌企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骨干企业。目前,全省的5777家印刷企业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5%左右,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2%左右,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仅有9家。如此多的低水平小企业,造成了一般印能过剩、恶性竞争严重、行业利润偏低、企业两极分化的局面。

(三)市场开发不够,技术水平不高。目前,京津冀地区的出版物印刷量在300亿元以上,我省仅拿到不足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省内的印刷活源外流也很严重。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我省印刷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员工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才匮乏。近几年,印刷工艺及印刷设备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要求工人不仅能够操作精密设备,而且要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在调研中了解到,能操作现代印刷设备的技能型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省印刷企业发展壮大的突出问题。

(五)利用外资少,开放度低。利用国外和省外的资金少,承接境外订单少,是我省印刷业的一个明显弱势。据统计,到2008年底,全省印刷包装业外商投资企业26家,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印刷品加工出口基本上是空白。

(六)印刷企业改革相对滞后。目前全省尚有300余家国有印刷企业没有改制,其中多数机制不活,竞争力不强,经营状况欠佳。不仅国企需要改制,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同样需要改制,解决企业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资本运营等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

(七)产业链条需要完善。一个完整的印刷产业链条,包括印刷物资供应、印刷设备制造、印刷加工、物流配送等诸多环节。从目前我省印刷业情况看,印刷物资供应、印刷设备制造和物流配送还是薄弱环节,影响着整体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效益。

三、推动我省印刷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增强发展印刷业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省的印刷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呈现了规模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实力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排名第六位,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目前北京已形成了顺义、大兴、通州和海淀、朝阳五个印刷业集中区相连的印刷产业带;天津也在大力发展自己的印刷业,不断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南方大型印刷企业已经开始北进争夺京津印刷市场;国外的印刷巨头也纷纷抢滩中国的高端印刷市场。这对我省大群体、小规模的印刷企业无疑是严峻的挑战。在此情况下,我们已不仅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是“逆水行舟,小进即退”。为此,必须站在保优势、保增长、促竞争、促就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大做强我省印刷业的重要意义和现实紧迫性,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常规,抢抓机遇,以大手笔做好河北印刷业大发展这篇大文章。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和地区的竞争力,有利于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有利于我们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唯有如此,河北的印刷业才能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步伐,在应对挑战中实现科学发展。

(二)优化印刷业结构,推动印刷业科学发展。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产业园区。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实施不均衡发展战略。出版物印刷和出版物专项印刷在保证各市均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重点发展环绕京津的廊坊、保定、唐山、沧州和石家庄五个市。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围绕区域中心城镇布局。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大力推进印刷产业园区建设。推广保定雄县集约式发展包装印刷产业园区经验,加快廊坊市组团式印刷基地、唐山迁安包装装潢基地和石家庄印装园区建设进度, 在全省形成若干个印刷包装产业集群和环京津印刷包装产业带,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印刷包装基地。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稳步发展出版物印刷,适度发展其他印刷品印刷,积极发展包装装潢印刷,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特色印刷和高附加值印刷加工企业,注重发展外向型印刷加工企业,积极引导印刷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实现各种规模、档次、特色印刷企业并存和互补的印刷产业格局,促进我省印刷业多门类、多层次、多品种发展,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三是控制企业总量,转变发展方式。对现有印刷企业通过年度核检、行业标准、违规查处、市场竞争等措施,实施退出机制,严格控制能效低下、对环境有污染的小印刷企业的审批。对新上企业严把资质门槛和准入关口,严格控制出版物印刷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印刷企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重点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企业,促进出版物印刷数字化、联动化,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现代商业票据、智能票证、防伪票证。

(三)推进改革创新和技术进步,激发印刷业发展活力。一是加大改革力度。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国有印刷企业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引导民营印刷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股权多元化,大胆吸收外部资金,强化现代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有优势的民营印刷企业参与国有印刷企业改制,以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企业整合,建立印刷企业集团。二是推进科技进步。围绕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鼓励印刷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短周期的市场需求。三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制定和落实培训规划,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搞好印刷企业各类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培训。定期培训企业的法人代表和主要管理人员,努力造就一批懂政策、善管理的印刷企业经营管理专家,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引导印刷企业引进和用好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加强与专业院校、技校或国内外知名印刷企业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高技能印刷技术人才,全面提高我省印刷技术水平。

(四)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优化印刷业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宏观调控。落实《全省印刷企业“十一五”总量、结构、布局宏观调控指导意见》,执行企业准入、市场准入、职业准入、岗位准入“四大准入”制度,运用法律、行政和市场手段,适度调控印刷企业数量,逐步淘汰一批设备简陋、工艺落后、规模小、档次低的企业,做大做强一批骨干印刷企业。二是实施有效监管。建立和完善印刷业统计制度,不断提高印刷行业统计数据资料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建立省、市新闻出版局联网的网络审批、监管、查询系统,构建快捷、透明网络管理平台。加强对印刷企业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健全产品质量保障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三是提高行政效率。简化审批环节,省新闻出版局只负责新设立出版物印刷企业、包装装潢印刷企业、专项排版制版印刷企业的审批,对新设立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和打字复印单位的审批,下放由各设区市办理;出版物印制委托书备案交由设区市直接办理。四是强化行业服务。抓紧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出台有关扶持和促进印刷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建立行政审批受理中心,推行一门式受理、一站式服务。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提供市场信息和业务指导,以优质服务促进我省印刷业大发展。

印刷企业监管第9篇

城市区目前共有印刷企业212家,数量在全市各区市位于前列。今年以来,在市局的业务指导下,根据市《关于开展印刷业专项治理整顿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城市区针对辖区印刷复制行业的实际情况,在峰会等重要节段期间,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加大对印刷业企业监管检查力度。

一、 制定方案,明确职责

为把专项检查工作落到实处,我区高度重视,迅速制定检查行动实施方案。依据我区实际情况,确定专项检查的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制定检查工作的方法、步骤,明确职责分工。

二、 突出重点,整治有力

(一)明确检查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持续开展了打击无证印刷、非法印制出版物工作,对印刷企业的业务承接、验证、制版、印刷、保管、交付、残次品销毁、运输等各个环节严格规范,指导企业建立和健全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法规教育和日常监管,杜绝各类诋毁攻击党的等非法有害印刷复制产品。

(二)突击巡查结合,监管措施有力

局属各中队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本辖区印刷企业的检查,组织不定时、不定地点的突击检查,加强日常巡查力度,严查违规行为。整治工作得到全面有效开展。

在此期间整治活动中,我区共出动执法人员220人次,执法车辆68余次,检查经营单位120家次,责令现场整改企业6家。

三、加强法律法规,倡导行业自律

为使广大印刷经营业户不断提高法律意识,自觉守法经营,维护好我区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安全,5月21日,我局组织召开了全区文化经营场所法律法规培训会议,300多家网吧、娱乐、印刷企业经营场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明确提出下一步要以整顿和规范印刷经营场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查处非法出版物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从严从快整治“黑印刷”等,使文化市场秩序得到明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