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印刷企业价值观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27 10:25:42

印刷企业价值观

印刷企业价值观第1篇

而中国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产业却在近十余年由近乎空白发展到敢于向全球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业巨头“叫板”;几乎在每一细分市场都有客户需要的、可以取代或者冲击进口产品的国产货;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民营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不仅市场占有率连年两位数增长,而且产品净利润率也高达两位数,更重要的是,其产品技术水平已经逐渐接近进口产品,发展势头持续向上,如天津长荣、陕西北人、航天华阳、大族冠华等。

一些国内外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生存状况的巨大反差反映了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为什么一些国产产品与进口产品在技术能级、产品质量、外观设计、服务水准等方面确实存在较大差距,但企业竞争力却不是那么孱弱?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其中一个最需要聚焦的重要问题是:企业的卓越绩效与企业的经营风险有什么内在联系?

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产业的产品特点

1.多品种、小批量、产业规模小

印刷包装机械产品的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产业规模小。以某5家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为例,每家企业销售产品数量年均仅仅几百台,但产品型号却有几十种,而且每种型号的产品配置和个性化要求往往不同。近10年来,这种趋势一直在强化,毫无改变的迹象。

此外,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产业在装备制造行业里的市场份额很小,其产品在中国甚至很难列入国家产品目录。尽管目前该产业的规模在呈数倍增长,但产业供应能力正呈数十倍增加,企业竞争格局产生了根本变化,分食后的份额越来越小。而且,中国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产业的集中度很低,往往一个细分市场里,产品销售额1亿元,甚至几千万元便能成为行业老大。因此,印刷包装机械制造行业是一个“规模不经济”的产业,企业组织生产近于单件定制生产,管理面临较大的挑战。

2.高毛利、高费用

印刷包装机械产品是一个难得的高毛利品种,但由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其又具有高费用特点。例如,国内某印刷包装机械集团以现有财务口径计算,企业产品毛利率在20%左右,但如果按严格的成本定义计算,而不是将许多费用成本化,印刷包装机械产品的毛利率可达30%,某些产品甚至能达到40%左右。所以,尽管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产业“规模不经济”,但“范围经济”的吸引力和含金量却很高。

全球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业巨头的人力成本、运营费用及研发费用居高不下;一些中国国有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也是体制与机制弊端重重,运营效率低下,运营费用高昂。这两类企业产品的“高毛利”特点大多被“高费用”侵蚀,以至于产品实际净利润水平很低。但对于机制和体制灵活、高效的民营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而言,“高毛利”使得他们纷纷进入这个产业,并迅速盈利、发展、壮大,因为“低费用”是他们的优势,这也是一些民营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产品售价大大低于国有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产品和进口产品的主要原因。

3.采用集成技术、进入门槛不高

印刷包装机械产品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技术和产品一直处于高度透明、开放的环境之下,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可以借鉴他人的产品及技术,他人也可以借鉴你的产品及技术。所以产品一旦投入市场,任何先进的技术及创新便会一目了然,即使企业事先采取了技术信息保密措施,并且构筑了知识产权壁垒,但要防止对手模仿和借鉴仍非常困难。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较短,而且正在变得更短。同时,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较小,而且趋于更小,或者说,当前企业产品之间的差距往往不只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包括技术在内的综合实力的差距,比如产品质量、品牌价值等。如此之高的毛利率和透明的产品系统,使得投资者纷至沓来,看似复杂的印刷包装机械产品技术门槛很容易逾越,市场竞争程度也越来越激烈。

4.印刷企业的需求个性化

与西方国家印刷业不同,中国印刷行业里中小型印刷企业占比很高,他们对印刷包装机械产品的需求是高、中、低端同时存在。根据近十几年相关部门对国内印刷包装机械产品销售量的统计,约三分之二的印刷机械产品是进口产品;约三分之二的印后机械产品是国产产品。这一数据每年虽有少许波动,但总的格局变化不大。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的纸张材质、定量、开本等与国外有一定差异,因此,进口产品在满足国内客户特殊要求时,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优势,反而是国内产品可以根据客户的“特殊”订单以及不规范活件,在设计改进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体现出更高的灵活性。

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兴衰原因剖析

1.企业的卓越绩效

(1)卓越绩效是什么?

根据GB/T 19580-2012,卓越绩效(Performance Excellence)的基本定义是:“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为顾客、员工和其他相关方不断创造价值,提高组织的绩效和能力,促进组织获得持续发展和成功。”GB/T 19580-2012提出卓越绩效的九项基本理念(核心价值观):远见卓识的领导;战略导向;顾客驱动;社会责任;以人为本;合作共赢;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学习、改进与创新;系统管理。

如果仅从学术上看,卓越绩效确实是好东西,具有丰富的信息量和极高的管理理论价值。但是从一些全球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业巨头的窘况来看,我们还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卓越绩效的真谛,并形成可以指导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独特经营思路和行动方案。在9项基本理念中,笔者认为“经营结果”和“顾客驱动”2项是核心。

(2)卓越绩效体现在哪里?

在讨论一些全球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业巨头失利原因的时候,业界普遍认为是以下两种原因:①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使传统产业规模迅速缩水;②企业未能把握客户的实际需求及需求变化。前者是外因,无法控制,不可逆转;后者是内因,可以调整,能够应变。

实际上,很多全球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业巨头很早就引入了卓越绩效的价值观,也非常注重企业的多元化目标,比如除了通常的客户满意、员工满意、股东满意、社会满意外,很多企业增加了供应商满意、社区满意等内容,而且他们也确实表现出了卓越的经营业绩、丰满的企业形象、众口皆碑的品牌效应。但是有些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业巨头还是优秀的不再优秀,卓越的不再卓越,昔日的贵族沦为如今困难重重的被收购者、被整合者,这不能不令人扼腕痛惜!

与此同时,中国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产业却不断有新企业涌入,一些老企业也在快速发展壮大,特别是民营企业,现在已经发展到企业规模、资源实力、市场占有率、产品盈利水平等各方面均超过国有企业的状况。而且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民营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不仅鲜有亏损,而且盈利水平较高,净利润率普遍在10%左右,个别优秀民营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的净利润率高达20%以上!

痛惜、震惊之余,我们还是要深思:曾经绩效卓越的企业不再卓越的真实原因在哪里?看似不够优秀,甚至管理一般的民营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为什么能生机勃勃?这是因为企业的始点与终点都是逐利,企业可以有多重目标,但最基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利润最大化,企业盈利靠的是客户需要的产品,所以,客户需求是卓越绩效的起点,客户满意更是卓越绩效的目的及终点。

全球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业巨头都是非常优秀的企业,但其中一些由于在行业发生变革时未能及时调整战略方向,特别是在面对老客户群不小的需求量和即将衰减但尚未衰减的需求势头时,未能采取变革措施以适应细分市场及客户的个性化、特殊化需求。尽管企业生产的是全球一流产品,也能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但市场的主流需求在悄悄发生转变,高端市场虽然存在,可是需求在减少。而且有些全球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业巨头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国内民营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的影响下,不得不一再降低售价,利润空间持续降低,市场份额不断被侵蚀,从而企业出现亏损、再亏损,直至破产。

反观一些国内民营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凭借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和对客户需求的深刻领会,他们不去追求高精尖产品,而是以满足客户现实需求为目的,并能够有效地发挥企业的各种资源整合能力。尽管产品的技术水平不够高,产品质量不够精,但能够满足客户主流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因此,一些国内民营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做到了“低端产品守得牢,中端产品上得去,高端产品盯得住”。

尽管绝大部分民营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现在看上去不卓越,甚至谈不上优秀,但他们的潜力不可小觑,从平庸到优秀,再到卓越,只要企业有很好的盈利能力,这样的进步并非遥不可及。例如,天津长荣苦心经营,年年腾跃,已经在企业的综合绩效,特别是企业的盈利能力上向公众证明了他们比外企、国企更加卓越。而且,作为上市公司,其经营价值已经在满足企业多重目标上得以充分发挥。

2.企业经营风险

企业经营的第一类风险就是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低劣的风险。第二类风险则是企业管理水平较好、产品技术能级高、产品质量优良、品牌形象优秀的企业也存在的潜在风险。一些全球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业巨头的倒闭验证了这类风险确实存在。

为什么好的企业及好的产品也有如此之大的经营风险?主要原因是企业除了需要及时满足市场及客户需求,特别是变化的需求以外,还需要不断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企业经营战略和策略,比如印刷市场规模在减小,企业也应及时“瘦身”;客户对中低端产品需求强劲,企业就不能以贵族自居,要根据自身能力及时调整企业及产品定位。否则,高处不胜寒,企业经营风险不可避免。

第二类风险还反映出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理论上讲,客户需要的是最好的产品质量,但理智的客户也明白,产品质量水平越高,需要付出的代价也要更高。实际上,客户有一个质量底线,客户愿意为之付出的代价与企业能够提供的质量是个博弈过程。如果企业能够掌握客户的真实质量需求,并能够提供合适的质量,这样企业便能与客户在博弈中实现双赢。否则,无论是客户在博弈中受损,还是企业在博弈中受损,都会引起企业危机。

一些全球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业巨头的产品质量堪称一流,但在客户需求的把握上或许存在“质量过剩”的困扰。不断壮大的民营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深掘中低端市场,在收益不菲的同时,也逐渐具备了向高端产品进军的实力。不管企业是否事先有知,但实际结果确实是民营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有效地规避了产品质量风险。

此外,在印刷产业链中,印刷包装机械产品处于中间环节,而且印刷产品在终端消费者那里几乎很难发生关乎民生的重大质量问题及投诉,国家和消费者均对印刷质量有较高的“质量耐受度”,因此,处于中间环节的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天然位于产品质量风险的“避风港”,尽管国产印刷包装机械产品较之进口产品的印刷质量明显处于下风,产品质量属于“大毛病不多,小毛病不少”的状态,但由于其直接服务下游环节,印刷企业也具有较高的“质量耐受度”,所以国内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具有较高的生存活力。

企业的卓越之路

1.客户需求与卓越目标

一些全球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业巨头虽然失利,但并不能否定卓越绩效,相反,在准确把握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推行卓越绩效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这点毋庸置疑。1987年摩托罗拉公司力推“六西格玛”(1986年由摩托罗拉公司的比尔?史密斯提出,属于品质管理范畴,旨在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产品及流程的缺陷次数,防止产品变异,提升品质),为摩托罗拉公司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利润,这一世人皆知的经典管理实践仍然具有可贵的价值。

把握客户需求是企业卓越的必要条件,但尚不具备充分条件。如果企业不能够以卓越绩效为高标准,那么企业可以称雄一时,但绝不可以卓越一世。有些全球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业巨头倒下了,但他们的企业财富和价值仍然不低,我们需要继续向他们学习,以弥补我们薄弱的地方,比如,高超的产品技术能级、优异的产品质量水准和控制能力、严谨的生产制造流程、规范的供应商管理制度等,继续研究市场趋势及变化,研究客户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2.市场制高点和技术制高点

不少企业经常在产品技术和市场需求概念上模糊不清,并认为企业的发展在于产品技术的不断提升,把产品技术制高点等同于市场制高点。所以,我们经常忽视客户和市场的主流需求,盲目行动。一方面,我们在技术制高点上不断攀登,精疲力竭;另一方面,却在市场制高点上节节败退,捉襟见肘,为完不成指标而愁眉不展。这正是我们亟需纠正的认知误区和经营偏差。

企业追求的真正目标是市场制高点,是市场占有率,特别是细分市场的地位,单纯追求技术能级没有意义,所有的产品技术都应该为市场服务,为满足客户需求服务,为公司的整体战略服务。技术是企业经营手段,提高市场占有率并不断从市场中获得利润才是企业经营的目的。因此,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开发产品以及技术方案时,需要准确识别市场机会,明确产品定义,妥善处理经常遇到的“系列化与规模化、高速度与稳定性、多功能与专能、高自动化与低配置、国际化与国产化”等几大矛盾,做出明智的技术取舍,特别要敢于放弃所谓的技术优势。

3.卓越绩效与管理基础

印刷企业价值观第2篇

一、发展速度——由高速进入中速发展时期

印刷行业的增长速度,大家都是有所洞见的。我建议大家从更宏观的视角,来观察我们行业的发展数据,并由此判断行业的未来走势。

大家请看表1。表1中收录了近5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全部工业和印刷业(全称为“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同时收录了同时期的印刷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

全部工业和印刷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依据的是国家统计局每月披露的统计数字。其统计范畴,2011年以前是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011年后改为2000万元以上。我们跟踪这些数据,主要看其变化趋势。

由表1中2008~2012年最近5年的发展数据,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其一:无论全部工业还是印刷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都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其二:印刷产业与全部工业的平均水平相比,起伏高度一致,印刷业接近全部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从数字上看,2011年前略低于全部工业平均速度,近一两年基本趋同。

其三: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方公布的印刷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前几年远高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最近两年略低于该统计数字。其中原因,也很值得琢磨。从统计对象这个角度考虑,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范围为规模以上企业,其相对平稳的运行态势对比印刷工业总产值的大幅起伏,或许在此能印证“规模化的企业,其发展势头相对更好”的推论。

但5年来印刷工业总产值的速度变化趋势和另外几条线是一致的。从绝对值来看,只是2012年进入一位数增长,前几年都是两位数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9.3%,也是曾经高速的一个明证。

如果依据表1为印刷行业的未来发展设定一个关键词,应该是“稳中求进”,这也是王岩镔司长在刚才的报告中所阐述的。虽然告别了高速增长,但我们还处于中速增长时期。如果对比的对象为全球经济体,中国印刷业的发展速度还是相当可观的。

这是我们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基本面。

二、产业结构——进入明显的迁移与变化时期

如上分析,我国印刷业进入中速增长期,与此同时,增长的方式和重心,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1. 规模结构

所谓规模结构,即大中小企业的比例结构。一直以来,印刷企业“小而散”的状况比较突出,培育骨干优势企业,提升规模效益,是推动印刷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自2009年开始,原新闻出版总署利用年度核验,建立了“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联系制度”。表2显示了几年来的统计数字。

3年时间,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增加了近700家,产值大幅度增长,在企业总数中的占比和在印刷总产值中的占比,也有可观的升幅。不过,我们还不能由此绝对地推论出“中国印刷业的产业集中度在迅速提高”。

因为此项统计制度尚在建立与完善期,3年近700家的增量,除了因为业绩增长进入统计范围的企业,还存在部分逐步纳入统计范围的企业。

但是,从时点来看,表2中2012年的这组数字,仍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这是描述我国印刷业大型企业概况的基础数字。我们可以拿这组数字,与发达国家德国的数字进行对比。

下面,我们花一点时间,看看德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企业结构变化,看一看这些变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之所以选择德国,是因为德国是发达国家中受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小的,它的变化相对而言更能反映产业大势。

表3显示了德国大中小企业(以员工人数来区分)2000年、2006年和2011年的企业数量及占比情况。同时,分别计算了近5年(从2006年到2011年)和10年来(从2000年到2011年)的变化率。

10年时间,德国印刷企业从13924家减少到9746家,减少了30%,;从业人员亦从22.3万人减少到15.4万人,同比减少30%,这是无可挽回的大势。我们不能说这全部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家看后5年(2006~2011年)的变化率(企业数减少了12.7%,从业人员减少了11.55%),能明晰地看到这一点。

如果仔细观察不同类别的企业,大家可以看到其减少幅度是不同的。以平均值30%的下降率来看,“1~9人”、“10~19人”两组小企业,高于或者接均变化率;“20~49人”、“50~99人”两组,应算中型企业,略低于平均变化率;大型企业(100~499人)这一组,减少的幅度是最少的,只减少了14.42%。甚至在后5年,其企业数还增加了2.63%,说明这组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有更好的抗风险能力。“500人以上”的特大型企业比较特殊,由33家减少到11家,三分之二企业消失了,其中除了共性原因,恐怕还有各自的个体原因,在此不再展开分析。

在德国企业经历大规模洗牌的这10年间,我国印刷业还处于从高速到中速的发展期,2000年企业总数为9万家左右,2011年10.25万家。前几年企业数仍在增长期,2007年突破10万家大关,后几年基本持平。对比德国的变化情况,研判我们的未来趋势,我建议大家注意几点:

其一,在中国,洗牌期刚刚开始。这也提请大家注意,未来10年,优胜劣汰的严峻考验会真正来临。

刚才我们只分析了德国的情况,德国在全球印刷业排位第四。排位第一的美国,2000年有印刷企业39035家,2012年下降为27977家,12年间减少了28%,与德国趋势基本一致。欧美大国已然经历的洗牌期,现在在中国已经开始。我们不知道洗牌的力度,也许到不了欧美大国30%左右的高淘汰率,但现在,大家身边已经出现了一些案例,从国家的政策导向来看,结构调整的力度也会不断加大。

其二,怎么洗牌?大家请仔细观察表3:“1~9人”企业组,2000年占比70.3%,2011年70.2%,比例基本未变;“10~19人”企业组,占比由2000年的13.7%下降到2011年的12.9%,略有下降;“20~49人”、“50~99人”两组,占比分别经历了由10.1%到10.4%、3.4%到3.6%的微小升幅;“100~499人”这一组,占比升幅比较明显,10年间由2.3%升至2.8%;“500人以上”企业组占比微小,暂不分析。

如果将企业的大中小结构比作一个金字塔,德国印企的10年变化,基本是等比瘦身。换句话说,其金字塔的形状,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只是金字塔的上部,稍稍加大了一点。

这说明什么?说明优胜劣汰,主要在各个层级内部进行。优胜劣汰,并不全是“大企业活,小企业死”,虽然“以大吃小”是大企业快速成长的一种模式。优胜劣汰,更多的是每个层级内部的洗牌。

所以说,消失了的企业,不是输给了市场,而是输给了竞争对手。

其三,我们仍然不可否认,大企业有更好的存活率,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看表3中德国“100~499人”企业的变化比率,能清楚看到这一点。所以说,洗牌期对大型企业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从我们国家自己的情况来看,刚才王司长的讲话中也已经介绍了,政策导向也在倾斜支持大企业的扩张与发展。对在座各位来讲,在当下的经济动荡期,我们的前景还是要相对光明一些。

其四,中型企业包括小微企业,也有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印刷产业有自己的产业特性与服务需求,不可能形成寡头垄断的产业格局。中小企业仍然会是企业金字塔分布的重要塔基。关键还是中小企业如何进入差异化生存,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创造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优势,优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专精特新上用足功夫。

借鉴德国的产业结构演变之路,我想谈谈如何更深化地理解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落后产能逐渐被淘汰

在金字塔的各个层级,挤出的、淘汰掉的,应该是这类企业。当然,从绝对数量上看,被淘汰掉的绝大多数企业,还是处于塔基的企业。但从淘汰比率上看,洗牌是全方位的。

——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刚才我们分析了美国印刷企业的消失情况,12年时间,企业数量减少了28%。但从印刷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来看,12年间从418万美元增长到526万美元,增长了近26%。

我没有找到不同类别企业的平均产值增长情况,无论美国还是德国。但可以推断,在这场洗牌与求生的角力中,大型企业在汇集更多的资源,也在蓄积更多的产能,这个过程,会推动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但在印刷这个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会有个临界点,或者说,产业集中度会有个合理的分布区域。比如德国,员工人数超过100人的企业占比接近3%,其营业额占到德国印刷市场营业总额的40%。中小企业,仍然是重要的价值贡献者。

——大中小企业竞合共存

竞合共存的良性行业生态,需要清晰各自的定位与功能,需要密切配套合作关系,需要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由同质走向多元。这会是一个长期摸索、磨合的过程,也会为中小印刷企业带来更多的生存空间和生长机会。

综上,我认为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应该有丰富而非单一的特质。

2. 区域结构

区域结构,指的是印刷总量在地域间的分布结构。

表4为2006、2012年国内主要省市印刷工业总产值情况。进入表内的省市,是2012年排位前10位的地区,从广东到北京。北京之下,加入了部分近年发展快速的省份。

先请看全国印刷工业总产值。从2006年到2012年的6年间,总产值从4000亿元增长到9510亿元,年均增长15.53%。

以此为均值,大家请看,印刷业最发达的地区——广东省,年均增长5.2%,增长动能明显不足,这导致广东省在全国总盘子中的占比,从2006年的31.35%,跌落到2012年的17.87%。

再来看看长三角——江浙沪地区。这三个地区,是继广东之后,产值排名第二位到第四位的省市。从增长率上来看,江苏跑赢平均增长率,上海、浙江未到,这导致从占比来看,江苏微升,上海、浙江都有所下降。总体看,江浙沪在全国产值中的占比,基本保持原有份额,略有下降。

那么,谁在这6年中快速增长?大家请看,四川、湖南、江西(3个红色数字)增长明显;湖北、安徽,也高于平均值。北京情况有些特殊,2006年的总产值只包含书刊印刷,2012年加上了包装印刷,统计范围的扩大导致增长率偏高。

这些快速增长的地区,其在全国所占产值份额也在变大。像江西从0.75%增长到2.34%、湖南从1.59%增长到3.3%。

从这些发展较快的地区,我们能看到一些共性的特点。湖南、江西在广东以北,因为地缘关系,有承接地的概念;四川作为西南的重心,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首当其冲。

如此看来,中国印业的分布版图在开始发生变化。在印刷业,我们一直有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产业带的说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大产业带仍在发挥中坚作用,其产业地位依然稳固。但与此同时,新的增长极也在悄然生长,在中部、西部等地区,它们也开始在局部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

对在座的各位企业家来讲,我们知道,现在很多企业也到了进行战略布局的时候,哪些地方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也希望大家多多研究,追随大势。

除了关注区域结构变化,我们也很关心,推动中国印刷业的驱动力来自哪里?

分析各省印刷业增长情况,我们可以推断,中国印刷业持续发展的更基本的驱动力,还是内需的驱动力,只有这样才能解释,虽然各个省市的发展速度有差异,但在6年间还都是两位数的增长。唯一的例外是广东,而广东主要还是受了外单的牵制。

满足内需增长的需要,贴近客户的需求,不仅贴近客户,有时还需要启发客户、启动新市场。中国广阔的地域和市场,仍然孕育着很多新机遇,这是中国印刷企业所需要面临的一个基本面。对此我们还是要坚定信心。

3. 业务结构

业务结构指的是出版物印刷、包装印刷、商务印刷间的比例结构。

目前行业中有个共识:包装印刷增速最快,将是中国印刷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很多企业也在纷纷上马包装印刷。现在我们借助国际视角,看看如何把握这个说法。

图1来自海德堡的分析报告,由此看到的印刷生产总量,出版物印刷、包装印刷和商务印刷间的业务结构,尤其所预测的发展速度,都与我们国内的统计数据有所不同,还是相当保守的。我们借用此图,主要是看其所预测的变化趋势。

图1中,柱子上的数字,分别为2011、2015、2020年3个年份的产值数字;柱子间的数字,为年均增长率。横轴看,分别为出版物印刷、包装印刷、商务印刷的情况;最上端,为总和情况。

我们看结论:出版物印刷的发展速度持续下降,从前5年的年均4.2%,下降到后5年的年均2.6%。

相对而言,包装印刷、商务印刷的增长率较高,包装印刷的增长率分别是7.2%和5.8%,商务印刷分别是5.5%和5.9%。

总体看,从2011年到2020年,包装印刷生产总量预计增长75%,商务印刷64%。

大家请注意,在海德堡的分析报告中,除了包装印刷有较快增长,商务印刷在未来10年也还有可观的发展空间。这个判断,我们也曾在上海等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中得到验证。

4. 外单结构

表5显示了2008~2012年我国印刷出口产值及增长情况。

从总量上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印刷业的对外加工贸易额在2009年有大幅度的回落,较2008年下降30.56%;但2010年迅速弥补了缺口,重回600亿元以上,并且出口产值较金融危机前有所上升;2011年微升;2012年,年度增长率13.62%,跑赢了印刷工业总产值9.6%的增长率。

2012年13.62%的增长率,也远远高于全国对外加工贸易3%的增长率,实现了逆势增长。可以说,中国印刷业仍然存在明显的价格和质量比较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稳步增强,也依然是拉动中国印刷业未来实现中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下面,我们还是进入细化分析,看看外单增长的动能来自哪些地区。

2011年以前,广东省印刷业对外加工贸易额长期占全国的70%以上,2012年,所占比重降低到56.7%。

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对外加工贸易升级态势形成,加工贸易总额在全国的占比由2010年的19%增加到2012年的25%;中部地区承接沿海地区对外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以湖南、江西、安徽为例,三地加工贸易总额在全国的占比,由2010年的1%增加到2012年的7%。

一缩两增,大家能够明显地看到外单结构的地域变化。其实,在全国更多地区,外单业务也开始突破。而且承接外单的企业,也由过去的外资企业为主力,扩展到更多的民营企业。目前全国共有5000多家印刷企业从事对外加工贸易,其中60%以上是民营企业。

如上分析表明,产业结构的迁移与变化期,伴随着对产能过剩的“消肿期”。未来10年,印刷业的洗牌与发展,更多地是通过市场之手来完成,需要市场发挥主体性作用。可以想见,洗牌将是残酷而剧烈的。无论今年还是未来一段时间,印刷企业都将面对严峻的考验,需要企业家有坚定的信心,以及切实的行动。

下面,汇集有限的信息,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年行业的经营情况,和下一步发展的走势。

三、走势研判——减速发展与成本压力

1. 增长速度

表7延续了表1的分析体例,加入2013年上半年的统计数字,动态观察中国经济与印刷业的发展态势。

从统计数字来看,今年上半年GDP延续下行走势,又有所回落,从去年的7.8下降到7.6。

全部工业的平均增长率,同样是平缓下行,大家请看红线。由去年的10%降到今年上半年的9.3%。

印刷业的统计数字有些不同,处于缓慢上升的趋势,由去年的10.1%爬升到今年上半年的11.2%。大家请看表7,2008年以来,印刷业的工业增加值变化率基本在全部工业的平均水平之下,2011年是个拐点,当年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持平,其后逆势上扬,超过了全部工业的平均水平。这似乎表明,印刷业相对于某些工业领域,需求更为刚性,在弱势经济下的抗风险能力更强。

今年G D P的全年预定目标值是7.5%,上半年运行下来7.6%,下半年有可能还有一定的下调空间。考虑到当前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全年运行下来应该是一个与既定目标比较接近的数值。

在此基础上,如何判断印刷产业的发展情况。我们先看看几个局部地区的发展态势。

上海的统计工作做得比较好,有季度统计体系,监测行业的实际运行情况。统计对象是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

2013年上半年,上海的250多家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为4.3%,利润增长率为-3%,对外加工贸易额增长率为-3.5%。

几个数字看起来比较严峻。不过上海局预测,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5000万元的企业很有活力,年终有可能会把各项指标拉上去,几年来都是这样的情况。如此看来,上海仍会在今年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的预期不能太高。

另一个观察点温州苍南也进行了半年统计分析。其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00多家,上半年销售收入总和为16.38亿元,同比增长1.8%。但与此同时,成本上涨的压力很大,主要是人工成本,又上涨了10%~20%。比如普工的保底工资,春节以后从2000元上涨到2500元,导致企业的利润进一步下降。

综合以上各类情况,我们可以谨慎推断,印刷业的发展速度,今年会延续去年的增长态势,处于相对平缓的中速增长期。

2. 要素成本

相比产值增速,利润的情况不容乐观。我们刚刚已经举例了人工成本的刚性增长,今年的主要矛盾,还有外单企业的汇率压力。大家请看图2,显示了2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变化情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强势升值在今年开始显现,对出口企业而言,经营压力进一步加重。

相比而言,纸价在今年处于相对的低价、平稳运行期,大家请看斯道拉恩索所做的纸价追踪。图3显示了自2002年以来国内铜版纸的市场价格指数变化情况。今年的走势,基本还是在低价运行,没有让印企雪上加霜。

总之,在这样的经营环境之下,大企业的日子相对小企业好过,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也有更多乱世胜出的机会。

印刷企业价值观第3篇

关键词:印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传统管理体制

1引言

报纸印刷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印刷质量和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强对印刷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质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管理突出对人力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合理配置,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性,实现人员价值,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

2报纸印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报纸印刷企业要想取得发展和突破就必须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做好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以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化、程序化、系统化,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和管理质量。目前,报纸印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受传统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的影响,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内部还存在明显的等级化现象,在实际工作中依然是支配与被支配的领导方式。一是管理者的决策和思维过于主观,高度集权的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力资源的作用,不利于发挥人员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影响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收入分配方面不重视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长此以往,员工就会产生懈怠心理,影响报纸印刷企业的生产效率;三是对人才的规划、安排不合理、不科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潜能的发挥和人才价值的实现。

2.2管理机制不科学造成人才的浪费和流失

一是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人的主体性和价值性,忽视人的主观需求,影响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限制了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流失;二是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于人才的利用、分配和管理过于片面,还存在通过“印象分”衡量人才价值的情况。没有结合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进行全方位科学的考核评价,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内部管理的不公平、不透明现象,使部分人员对企业失去信心,从长远角度来看,企业也难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2.3缺乏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

企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最关键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工作能否满足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对自我的认同;二是收入是否满足人才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基于这两个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企业需要优化人才配置,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建立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让人才的价值有一个最直接的体现。绩效考核如果一味地坚持平均主义,内部看似公平、和气,实质上影响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4人才培养缺乏长远规划和长期目标

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注重眼前利益,忽略了长远的发展。同时,企业还缺乏创新理念和创新机制,不注重人力资源的战略性开发,不重视人才主观性和价值的发挥,不能为各类人才作出更为合理、全面、长远的职业规划,这不利于企业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3改进报纸印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3.1创新管理理念,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工作

人力资源规划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统筹阶段,它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确定目标、原则和方法,制定好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工作。报纸印刷企业制订人力资源规划,一是要在充分考虑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和适应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做好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需求的总体规划;二是要在全面系统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制订企业定员、员工素质、员工需求和员工利益等规划,通过科学的规划,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效率。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积极引进新的技术方法,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引进优秀人才。报纸印刷企业管理者应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中心统揽全局工作,摒弃“官本位”思想,尊重员工应该享有的权利,让广大员工感受到他们存在于企业中的价值和意义。报纸印刷企业要结合自身体制、机制等特点做好人力资源规划,报纸印刷企业多属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长期受人员编制的约束,一方面急需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因没有编制进不来,另一方面对正式在编人员无法优胜劣汰,导致人为地造成人才断档,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报纸印刷企业要重点做好以非在编人员的录用、培训、上岗等为主要的内容,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人力资源规划,通过非在编渠道解决好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使用问题。

3.2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旨在创设一个相对公平的评估环境,更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员工的绩效情况和员工的发展潜能。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建立健全包括数量、质量、成本控制和设备保养等在内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方法和考核奖罚措施。一方面,绩效考核要明确岗位和职责要求,要在整体中突出部分、个体,同时还要重视团队的综合绩效评价和奖励;另一方面,在薪酬方面需要注重人员发展的长远性,将人员个人利益与企业长远利益相结合,在企业效益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员工薪酬水平。总之,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要从客观、科学、合理、公正、可行性等方面综合考量,从量、质两个方面考虑,提高考核的标准性,发挥考核对人才培养和激励的作用。报纸印刷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科学制订企业内部绩效考核办法,一是要对各类职工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履职尽责情况,根据岗位分工、工作任务、实绩实效等的不同,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奖优罚劣,使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成绩突出者得到奖励,让敷衍塞责、拈轻怕重、平庸失职者受到处罚;二是要对人员进行分类考评,以定量考评为主,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定量指标设置尽可能量化、细化,定性指标设置要突出重点,实行自我评估、民主评议和组织考评相结合,力求客观公正,注重实绩实效。原则上,一线人员以定量考评为主,非一线人员以定性考评为主,同时,考评要注重定期考评,要建立常态化的考评机制,使考评工作落到实处。

3.3建立健全多重激励机制

激励是行为的钥匙,又是行为的键钮,按动什么样的键钮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每个人都需要激励,企业管理中,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升人员工作积极性,实现人员价值的重要手段。企业要建立正常的工资晋升和激励机制,在满足个体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的高效发展。报纸印刷企业机制、体制特殊,人员结构相对复杂,有正式编制的,有非正式编制的,还有临时人员等,要针对不同类别人员制定不同的薪酬体系和晋升激励机制,是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重要举措。报纸印刷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要建立个人薪酬激励、团队薪酬激励及晋升和其他精神激励等多重激励机制,注重薪酬激励的同时,还要注重晋升和其他精神激励。在各类人员的岗位安排和使用上,除政策性以外的,应尽量做到平等、统一,特别是对待非正式编制和临时人员,要避免带歧视性的不公平安排和使用,而要主动给予他们机会,给予他们平台,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激励他们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要以人员主观体现为基础,从人员岗位需求方面、经济利益追求方面着手,营造一个良性竞争的内部环境,实现企业内部人才体系的自我完善和人才的自我规划、定位,促进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总之,建立健全、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要从客观、科学、合理、公正、可行性等方面综合考量,从对量、质两个方面进行考虑,提升考核的标准性和公平性,真正发挥考核对各类人才的激励作用。

3.4加强培训,促进报纸印刷企业人员全面发展

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整个企业有效运转的必要手段。及时、连续、有计划地培训人力资源,是保持和增强企业活力的一条可行、有效的途径。印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长远的发展理念上的,对于人才的管理,也要考虑到人员的发展,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一是鼓励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对人才的培训。二是注重人才的智力开发,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三是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尊重人的主体性,遵循科学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强调对人才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优化管理。

3.5加强对管理数据的量化分析

报纸印刷企业可以引用BI等技术方法,突出对数据的量化管理。一般来讲,印刷厂人力资源成本的比例波动在10%~15%,就这个数值来分析,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利润降低。原因在于,当人力资源成本比率过低时,员工流动率提高,技能偏低的新员工数量增加。某印刷企业的数据显示,当人力资源成本比率在18%~22%时,净利润率的波动范围为16%~25%。

印刷企业价值观第4篇

@TA54-丫头:我在drupa报告会上!密密麻麻全是人!

@闹闹尔:数字印刷的触角已经伸向包装与标签,未来,数字印刷是否可以席卷天下呢?期待着……

@印艺科技-刷新世界:#德鲁巴报告会#对于印刷这个大蛋糕,数字印刷将分得其中更多的部分,胶印的份额会越来越小,如此下去是否会导致胶印最终消亡?时间节点会在何时?

@舒心舒畅:时隔5天再次见到王岩镔司长,父母官的支持是推动数字、环保、绿色印刷的强劲动力。

@八月茉莉花奶茶:听了大半天的#德鲁巴报告会#,从高端企业领导者那听出了几个关键词:数字与胶印的融合,印刷的增值,绿色印刷的理念。面对第三方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客观评价,如何帮助客户成长?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如何切实地引导印刷企业的发展方向等众多问题是日后待解决的,它是实际的、客观的、实在的。

@小舟很微薄:数字印刷是趋势,这为大家所共识,数字印刷也最适合小批量、个性化的印刷。这的确需要找到与传统印刷不同的经营模式,与网络印刷的结合值得重视、研究 。//@印刷技术: #德鲁巴报告会#数字印刷的商业模式很重要,好的商业模式能为印刷企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鑫---:#德鲁巴报告会# 印刷企业处在价值链中生产环节的弱势地位不可避免,印刷企业无法十全十美,特色是生存的基础,联合能弥补短板!说的太好了!

@MBO折页机:#德鲁巴报告会# 有意思的是,数字印刷厂商唱主角,想想四年前?那么四年后呢?

@到现在还是个谜--信不信由不得你:任何时候都离不开两条脚走路。//@人傻傻福多多:私信、微信算传纸条不?//@风格兔子:好主意!竟然没人开发出一个这样的应用?//@印刷情报站:微博将来会替代传纸条吗?哈哈 //@风格兔子:传统与数码的结合。//@印刷情报站:#德鲁巴报告会# 向嘉宾提问的方式:传纸条+微博。两种方式融合得很好。

@科印印刷网: 盛元印务的张韶衡总经理说的不错,无论设备多闪耀,能够给客户带来切实价值、能够顺应行业发展,这才是客户最看中的。

印刷企业价值观第5篇

图形印刷在为大众带来明显持久概念的同时,还使客户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惠普公司打印与信息产品集团(PPS)喷墨与图形印艺解决方案事业部高级副总裁Stephen Nigro先生介绍道,作为惠普不断增长且非常重要的业务,图形印艺一直受到惠普公司的持续投资。当今云技术和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为印刷提供了广阔的业务拓展空间,使处理爆炸式增长数据成为现实,同时应对印刷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这些都将成为惠普图形印艺技术的发展趋势。

纵观全球印刷机市场,图形印刷页数的数量占整个印刷数量的90%,很多领域都已实现了全部电子化和数字化。惠普一直致力于数字印刷领域的研究,并与传统印刷相结合。此外,该类设备还有助于客户显著降低成本,缩短印刷周期,增加收入,实现按需印刷。特别是HP Indigo 10000已成为惠普在数字图形印刷领域的标志性印刷设备,凭借其印刷的高质量特性和在印刷介质上具有的灵活性,被广泛用于标签包装、书刊印刷等诸多领域。

立足客户需求 激发企业创新

“惠普在技术创新方面,如果没有客户就使得我们的创新毫无价值。”惠普亚太及日本地区图形印艺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裁Gido van Praag道出了惠普是如何看待企业创新与客户间的关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被用来形容自然界生物的进化规律,只有适应自然界,才能保证物种繁衍生息;套用在商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久生命力,就要不断创新,不断适应风云变换的市场需求,而这一切则取决于企业所面对的客户以及他们的需求,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客户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客户需求促进了企业创新并导致了行业变革。纵观惠普产品,均体现了立足客户需求,激发企业创新的经营思维,顺应时展潮流,最终成为引领数字印刷的弄潮儿。

在Drupa 2012上,惠普10款不同的印刷平台,推出新的创新解决方案,充分展示了惠普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在China Print 2013大印展中,我们看到2012年以及之前4年惠普10亿美元创新投入在现今取得的丰厚回报――惠普兑现了所有的承诺,所有的设备都已上市且多数都在China Print上进行展出。

以惠普HP Indigo 10000数字印刷机为例,在设计解决方案时,惠普充分考虑到客户对高品质宽幅印刷的业务需要。作为第一台具有胶印品质的B2幅面数字印刷机,HP Indigo 10000在保留宽幅HP Indigo产品组合所具有的扩大数字印刷能力的所有功能的同时,还保持了胶印品质满足传统胶印市场的需求,可以印刷原先B2幅面胶印机所不能实现的包装和营销类应用,实现了个性化、本地化和按需定制的相册服务,这些是过去窄幅数字印刷机所不能实现的;同时还在B2规格的印张上对更小尺寸的定位进行了优化,令印刷机一次打印的产量最大化,最终帮助用户显著提高效率,拓展数字印刷业务,降低运营成本。正是立足于客户需求,才有了这样的创新,使惠普成为数字印刷方面的领导公司,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助力客户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作为数字印刷设备生产的领导企业,惠普通过优质的印刷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帮助客户不断打造商业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永洪印务从2009年购买第一台Indigo数字印刷机至今,产品范围包括标签和包装等业务领域。选择惠普Indigo 10000数字印刷机,高品质的印刷质量首先成为企业的关注点;其次,所提供的即时印刷、按需印刷极大提高了便利性和生产效率;最后,还有惠普专业的技术和工程师,这些都为该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了辉煌前景。

惠普不单聚焦印刷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制造,还将目光放眼于有效生态系统的建设,如通过其图形印艺客户独立运行的团体――数字解决方案合作组织(Dscoop)为印刷服务供应商与业界同行提供经验交流与共享的平台。本届Dscoop亚洲会议以“揭示数字的力量”为主题,来自全球超过1000名的与会者和专业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就经验分享、工作交流、人员互动和业务拓展等四大板块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对行业发展关键趋势提出了独到见解,共同分享了利用数字印刷开创商机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帮助印刷服务供应商拓展业务,实现利润增长。这再次彰显了惠普为努力帮助印刷公司提高企业价值、提升影响力并取得成功的决心和行动,从而成为了惠普成功的核心所在。

持续的专注,客户需求的准确把握和业务的不断创新,促成了今日惠普在图形印艺乃至整个数字印刷领域的业界地位。相信惠普在今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始终与科技同步,与市场接轨,帮助印刷企业提升未来市场地位和提高印刷价值。

链接:

在此次媒体会上,来自不同经营领域的惠普典型客户向与会记者分享了惠普设备是如何帮助其拓展经营业务,不断提升企业市场价值:

CTPS Digiprints公司CEO Peter Tse:作为进入数字印刷领域的一家中国公司,我们借助惠普Indigo设备不仅实现了短版印刷和定制化、个性化,还可完成网络印刷及端对端的印刷,并实现了彩色印刷的自动化。

Mazda Imaging Pte公司总监Phiroze Havaldar:作为创建有32年之久的印度照片印刷领域的大公司,我们现已成为惠普最大的Indigo用户。借助惠普设备,充分将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完美结合,在保留自己传统业务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数字业务。

印刷企业价值观第6篇

关键词:包装印刷;转型升级;金融危机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变及全球经济发展演变、金融危机影响加剧,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印刷企业原有的资源高消耗、劳动力低成本上的竞争优势已经烟消云散。印刷企业已浑然不觉地进入到了一个无法逃避的转型、升级期。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每一次经济低迷时期往往孕育着企业进化的最佳时机,其他国家如此,我国也不例外。因此,印刷包装业完成升级换代后,即将进入一个大规模扩张的新时代。本文以中小印刷企业为主的义乌印刷业为分析研究对象,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分析义乌包装印刷业产业现状,提出一些义乌印刷产业升级发展策略。

一、义乌中小型印刷企业生存业现状调查

义乌背靠国际小商品这个大市场的优势,依托小商品包装、文具等行业繁荣,从90年代以来印刷行业发展迅猛。目前,义乌有印刷相关经营企业828家,其中印刷企业572家(包括出版物印刷企业5家,年画挂历出版物印刷企业29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399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139家),制版企业20家,打字复印227家。从业人员近5万余人,固定资产10亿元,年创生产总值60亿元,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县级市中居于前列,是部级印刷包装产业基地之一。但与广东、上海、北京等印刷发达区域相比,经营主要依靠的是低成本策略,在规模和质量档次上存在较大差距。在义乌印刷行业中,中小型印刷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安全隐患大,严重制约了印刷包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印刷企业转型升级策略分析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义乌印刷包装业从成本优势向品牌优势升级,促进经济规模化,生产高度集中化,企业结构合理化,实现义乌印刷包装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转变,实现印刷行业进一步健康繁荣发展。在分析国内外印刷业发展趋势,结合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探讨以下一些转型升级策略。

(1)借鉴日韩发展经验,走品牌创新之路

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韩国和日本经济能够迅速崛起,依靠的是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展过程中,两国中小企业也曾经历过假冒模范、长期从事低层次产业而导致的产品信誉过低、企业利润过薄等困境。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两国中小企业逐步走出了一条以战略为引导、品质为关键、创新为核心、人才为驱动的转型发展之路。这对正处于转型升级关口的义乌市印刷企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面临困境,日韩两国中小企业从销售上做文章,从而在价格战、概念战、广告战等传统的营销模式上进行变革,通过品牌建设构建企业的营销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课题。日韩企业开始实行营销与品牌管理战略,加大技术投入,实施精品工程,提升品牌影响力,推进二次创业。对企业历来高度重视技术研发的重视上,企业普遍意识到,只有真正建设属于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才能够确保公司进一步壮大成长,保持长期的领先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2)创建印刷工业园区,提高聚集效应。

印刷中小企业应考虑加快了集团化步伐,形成了一大批中小企业集团,整合分散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比如,苍南特色印刷包装工业园的建设,使许多中小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进入园区,改善了原有企业“低、小、散、乱”的状况,将原来全县1418家印刷企业压缩到824家,分类引导进入印刷工业园区生产,推进了全县印刷包装产业的聚集和升级,全县印刷包装年总产值迅速攀升至108亿元。园区建设也促进了企业在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上的创新。大量入园企业,不仅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上进行了较大投入,还在产品开发、管理创新、品牌打造等方面构建了新的机制,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印刷包装工业园已成为企业成长的孵化器[1]。

(3)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不断进步、持续发展、保持后劲、领先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决定因素。无数企业实例证明,要想形成一个赢利比重大的经营项目,首先要在技术上领先市场,并不断通过技术升级和创新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扬长避短,提高效率,提升产品档次,提高技术含量、附加值,确立核心竞争力[2]。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在印刷的科技创新竞争中,绿色印刷起着不可代替作用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存环境为代价,要以长远的发展战略眼光为基础,走环保之路,走绿色印刷之路,特别是在企业转型、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的十字路口,要选准绿色印刷的发展方向。改进工艺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印刷耗材过程中,由于传统油墨会对人体造成种种危害,很多企业都在改善油墨对环境的影响,尽量使用环保型原材料生产油墨,以降低VOC排放,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目前,应用较多的环保油墨主要有水性油墨、辐射固化油墨、大豆油油墨,及近年还出现的大米油墨。2008年日本成功研发出大米油墨,即采用米糠油代替大豆油生产的油墨。目前,经过大米油墨生产商的不断努力,大米油墨与大豆油油墨的干燥性能和印刷适性已基本相当。在日本,已有不少大型印刷企业采用大米油墨进行印刷。但是,目前大米油墨的成本高昂,制约了其广泛应用。

一个中小型印刷企业,若每月需要制PS版5000张,总耗水量将达420多吨,废液排放约454.2吨,产生二氧化碳272.5吨,而若采用普通CTP制版技术,可将这种污染减少50%,采用免处理CTP制版技术,可免去或简化一般版材在制版机上曝光成像后需要经历的化学显影和清水漂洗等处理过程,基本上可以做到零污染物排放。由此可见,免处理CTP版材是印刷版材向绿色化进军的利器[3]。

结语

目前,中小型印刷企业正处于不可躲避的战略转型期。面对新的印刷业发展机遇,中小型印刷企业应优化产业结构、在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素质、推进数字化战略、拓展市场空间、加大市场增值服务等方面下功夫,绿色印刷、创意印刷、和谐印刷是今后印刷发展的核心价值点。

参考文献:

[1] 陈后强.温州模式-特色工业园助苍南印刷转型升[J].印刷经理人,2009(12):37-38.

[2] 郭志明. 加快结构调整推进重庆印刷企业转型升级[J].印刷世界,2009(7):55-56.

[3] 吕勇.印刷耗材-绿意盎然[J].印刷技术,2011(4):90-92.

作者简介:

吕勇(1983-12),男,浙江金华人,义乌工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印刷包装工艺。

印刷企业价值观第7篇

在今年的全国印刷经理人年会上,本刊主编王丽杰在《中国印刷业业情分析》中指出,“我国印刷业已进入中速增长期,全方位的洗牌已经开始,落后产能将逐渐被淘汰,印刷企业都将面对严峻的考验,需要企业家有坚定的信心和切实的行动。”

挥别了高速增长的发展黄金期,印刷业也将步入全面洗牌、深度调整的“中速时代”。无论是综合资源富集、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印企,还是立足细分市场、探索差异化生存之路的中小企业,都将面临新兴市场的大浪淘沙。如何在乱世中求生存,在逆光处谋发展,是攻是守,是进是退,抉择中彰显大智慧,取舍间可见大格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引进先进设备、改进流程工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被许多企业视作转型升级的利器。其中,利用高自动化设备和最新技术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自身的业务盈利能力,不失为提升产能的一条捷径。

作为全球领先的单张纸印刷机供应商、大幅面包装印刷机领导品牌,德国高宝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先进的印刷设备和高品质的解决方案,这次又以最新技术巡回研讨会为行业创造了思维碰撞的平台。以新技术传递正能量,以新设备提振行业信心,高宝的“价值思维”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契机。

腾飞轨迹

自2007年首次举办“德国高宝最新技术巡回研讨会”以来,德国高宝在中国的业绩持续保持双位数增长,品牌认知度已渗透到市场的每个角落,其在中国的腾飞之路有迹可寻。

沿着高宝七届巡回研讨会的轨迹,回顾高宝近几年的探索之路,我们可以看到,从华南到华北,从东北到西南,从东南到西北,高宝已先后在东莞、北京、天津、济南、哈尔滨、成都、西安、上海、厦门、长沙、银川等20多座城市留下了垦荒的足迹。在过往7年所举办的研讨会的历程里不难发现,高宝快速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印刷技术不断提高的阶段。研讨会从单纯的技术讲座到配合设备实地考察,从现有技术的推广到未来技术的畅想,从高端设备的普遍应用到概念化技术的实现;在内容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也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让中国用户真正了解了世界先进的印刷工艺,帮助企业乃至中国印刷行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印刷质量并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作为全球领先的胶印机生产商,德国高宝一直以“开拓者”的形象深耕中国市场。作为机械生产制造业唯一一家入选美国专利排行榜的企业和为数不多的技术开放型企业,高宝始终坚持研发创新,将胶印领域最新的技术及应用带给中国的用户,为推动企业技术升级提供最先进的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的稳健发展与锐意开拓,今天的高宝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中,它已悄然爬上全球第二的单张纸印刷机供应商宝座,并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幅面包装印刷机领导品牌;在金属包装印刷市场,高宝在多色机领域已经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在证券印刷市场,全球90%的钞票都是在高宝证券印刷机上印刷的……这些都是高宝“腾飞”之旅的最佳注脚。

当高宝在国内市场遍地开花、成绩斐然的同时,台湾市场异军突起,在China Print 2013上,台湾某企业曾一次性购买高宝6台利必达设备,其中包括最新的高宝大幅面利必达164及具有“印刷准备时间冠军”之称的高宝利必达106。同在China Print上,具有17000张/小时印刷速度的大幅面领域高效率代表的利必达145也迎来了首位中国用户。由此可见,高宝今年的巡回研讨会在台湾地区选择了台北和台南两座城市,也是别具深意。

与此同时,高宝还选择了昆明和太原两座内陆城市。相较于我国东部与南部地区,内陆地区印刷业的工艺相对简单,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不断加大,优秀企业的入驻给当地印刷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品质要求和更先进的工艺要求,产品质量及印刷工艺的提高成为中西部印刷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高宝连续七届研讨会都将东莞作为主要阵地,足见其对于东莞市场的高度重视。作为国内印刷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具有独特的市场魅力。竞争与坚持,一直是珠三角地区企业的主要特点,只有竞争才可以促使企业不断的提升和改进自身的技术,也只有这种动力,企业才会思考如何去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去寻找更新的技术、更有价值的产品以及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生产成本。而企业的这些需求也正是高宝巡回研讨会的价值展现——如何利用高宝的新技术为客户带来增值盈利能力。

价值思维

面对转型调整期的市场,印刷包装企业在思考如何抓住机遇,高宝则在思考如何为他们创造更多价值。一个印活的单张成本有多大?企业如何去推进绿色印刷?哪些渠道可以节省能源?大幅面单张纸胶印机对企业有哪些特殊意义?未来印刷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哪些技术又可以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许多企业在高宝的巡回研讨会上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尤其是德国高宝集团单张部市场总监Juergen Veil先生带来的“价值思维论”,为印刷企业提供了新的采购思路。

他列举了一组从德国客户那里得到的数据:两台设备,一台为目前最高配置的利必达RA106-6+L,一台为配置全自动换版配置的利必达RA105-6+L(欧洲标准配置),两台设备的实际生产时间相同,利必达RA106的价格较利必达RA105贵34%。结果一些德国客户发现,实际生产中,以5000张为一个工单计算,经过粗略统计,高宝利必达RA106中新增的质量控制系统的投资回报率大概为5个月,最新的同步清洗装置为6个月,升级同步换版大概需要15.6个月就可以回收投资成本。也就是说,投资一台较标准配置价格高出34%的高性能的设备,在业务饱和的情况下,大概最多2年的时间就可以完全收回购买设备时多出的技术投资。

由此算来,这些多出的投资并不一定会延长整台设备的投资回报率,反而可能会将这一时间缩减。而一台设备至少可以使用7、8年,先进的技术也可以保证设备在使用期限内不会被市场淘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未来企业技术升级改造设备再投资的几率。可见,提升新技术、提高设备自动化配置不一定意味着多投入,反而可能会综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利润率。

印刷企业价值观第8篇

印刷人庄德智先生是如何走入物联网行业的呢?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庄德智便投身于印刷事业,创立了自己的印刷企业。1996年,筹备劲嘉股份,是劲嘉股份的创始人之一,劲嘉股份上市后,庄德智选择了全身而退,甚至有几年他退出了印刷行业。谈到退出的原因,他表示,当时对印刷越来越失望,认为低价无序的竞争充斥着印刷业。直到总理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他开始对物联网做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也看到了物联网未来的美好前景。但是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网络条件也不够成熟。从那时起,物联网的种子在他心中发芽,积蓄力量等待着这个市场被引爆。而今天迈入了4G高速网络时代以及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使得一切互联成为可能。有人说,物联网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根据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会创造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机会。庄德智做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物联网是一条高速公路,物品就是车辆,车辆再好,没有高速公路也跑不快。”

什么是智能包装?

谈到智能包装的概念,庄德智表示,智能包括两方面,一是智能化制造,二是产品智能化。智能化制造是制造过程中的智能,企业能够识别与感知用户需求,通过系统平台和自动化加工,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消费体验。德国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其目的是提升品牌附加价值,让用户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这就是工业制造环节的智能。“产品智能化就是让商品在‘生命’过程中能够实现数据采集、分析、决策以及智能处理的能力,假如产品是一瓶水,企业制造的整个过程从原材料、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分拣配送、销售、终端、消费者、金融结算等各个环节形成可分析的数据链条,构成企业的数据知识和商业智能。而智能包装就是让商品具有连接性、交互性以及新媒体入口特性,直至可实现商品交易,商品体现的不仅仅是功能性产品,更要体现商品连接服务的便利性。不管每个产品价值如何,物联网技术将渗透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让每个产品拥有完整的数据,这就是我对物联网和智能包装的理解。”

包装印刷企业如何与物联网融合发展?

物联网的时代已然到来,印刷包装企业如何与物联网融合发展呢?物联网又将给印刷业带来怎样的变革呢?庄德智先生认为,物联网涉及面很广,除了我们常提到的一/二维码、RFID、芯片等标识技术外,还涉及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物流、商业智能等多方面,可以从企业内部管理,衍生到外部市场和消费者的商业应用。到目前为止,不管是胶印、凹印,还是丝印、柔印,这些技术已经成熟了。未来的发展是通过“数码+物联网”的方式,实现商品包装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打造个性化产品及提升用户增值服务来开拓新的印刷市场。印刷行业在物联网时代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技术,而是大家的意识问题。取决于能否突破传统印刷思维,插上物联网和互联网的翅膀,实现印刷企业的再次腾飞。以往主要依靠低价竞争策略而在市场上生存的企业已经到达极限,如果再围绕着低价的恶性竞争,对于印刷行业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提升,印刷设备愈发精良,大家竞争的是所购买的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产品定价逐年降低。庄德智表示:“20世纪90年代初印刷产品的价格比现在还高得多。如果没有合理的价格,一个企业是不可能有良性发展的。很多朋友问我印刷是不是没得做了?我永远都是那一句话――印刷不是没得做,而是空间太大了。印刷企业遇到发展天花板,就应该把天花板拆掉,才能看到更广阔的空间。对于包装印刷企业来说,拆掉天花板后那广阔的空间就是物联网时代下的智能包装市场,所以智能包装对印刷企业转型至关重要。”智能是宽泛的,如何通过这个宽泛的名词去运作落地,与真正的产品对接是目前印刷企业需要去思考的事情。

制约智能包装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虽然看好智能包装的发展远景,但是庄德智也谈到了目前制约智能包装的因素,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印刷人的观念意识问题,印刷企业老板的观念转变尤为重要。他说道:“印刷企业为品牌企业做服务,首先要考虑到为其服务的同时,为品牌企业带来哪些附加价值。如何为品牌企业降低推广成本,将品牌企业的产品通过物联网去培育更多的目标用户与忠诚用户,帮助他们创造更大的收益。另外,我们印刷行业如何转型?很多朋友跟我交流说,我再怎么转也是印刷,印刷是围绕着印刷去做的。现在有智能包装的概念,有了物联网的思维,那就不仅是做印刷。难道做印刷就不能通过包装印刷延伸成为以产品为核心的物联网生态链平台么?印刷企业老板们没看到物联网在行业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如果看到了,就知道该怎么做。当然,如果让印刷厂投入巨大资金去推动智能包装,很多印刷企业投资不起。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团队的灵魂人物,对物联网的理解和意识一定要很强,要不然也会损失很大,有很多印刷企业老板看到了物联网的前景,但是不敢轻易尝试,这就是目前物联网在印刷行业发展中的困境。”

太和物联在做什么?

太和物联做物联网开发已经6年,从发展初期的投入研发阶段开始步入盈利,发展6年以来,太和物联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企业的目标是铸造中国物联网行业的领导品牌,拥有业内极具影响力的“优码”自主知识产权与其他多重二维码加密技术,并可提供配套的系列数码印刷及喷码设备,相关知识产权专利高达50多项,同时也拥有国内领先的RFID、移动互联网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努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物联网基础技术及应用服务。

目前,太和物联为烟草及快消品行业度身定做物联网(二维码)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信息技术扩大应用范围,深化应用程度,提升信息化软实力,为烟草企业提供完全方位的、完善的、贯穿市场全流程的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综合服务。在防伪验真、溯源监测、产品流通、渠道监管、与消费者实现在线互动,以及帮助企业实现“工、商、零、消”四位一体协同等方面在行业应用经验丰富。产品外包装印制唯一多重加密的QR码与包装内侧的唯一数字验证码一一匹配,消费者只需通过扫描二维码后输入验证码即可鉴别产品真伪;另外,基于云平台技术应用,利用加密二维码的唯一特性,实现单品与件箱信息关联,在出库环节赋予产品相关流通区域信息。借助 LBS定位系统,建立窜货预警机制,使稽查人员可通过云致平台的App及时准确查证,实现从源头防止窜货,维护渠道秩序与企业形象;以二维码和RFID/芯片作为企业与终端消M者的信息交流桥梁,通过趣味活动、资讯传播等形式与消费者实现在线互动,及时收集消费者意见与市场信息,为产品的优化与研发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从而实现精益研发;基于QR码、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以云致平台为核心,针对卷烟生产、仓储物流、工商协同、分拣配送、市场营销5个主要环节,实现物流跟踪、优化调度、安全监控、产品溯源、品牌培育、信息服务、消费跟踪、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的高效管理。助力企业实现精益研发、精准营销和精细化管理。

庄德智非常看好物联网的发展前景,认为其在未来将成倍增长。“我们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希望在印刷行业中帮助印刷企业做好智能包装市场,我们非常有信心帮助印刷企业在竞争胜出,为品牌企业提供更高的价值和服务,现在市场竞争不仅仅是市场和价格,还有服务,而且会越来越激烈。我们不应该往地板上看,而是往天上看。提高价值、精致服务,才能提高客户黏度。”

庄德智希望能够帮助印刷企业做一个深层次的服务转型,那么,太和物联是如何给印刷厂带来利益的呢?庄德智表示:“一个是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增加订单;另一方面是税收方面的变化:如一个包装假如是1元钱,之前是印刷厂开17%的增值税发票收取生产企业1元钱。如果我们联合起来做的话,我会提供物联网服务平台给印刷厂,同样收取生产企业1元钱,但是提供的是17%增值税与6%服务税的发票。因此未来印刷厂会有这两种模式可供选择。另外,印刷厂通过物联网的竞争逐渐加强以后,公司大部分收益是来自于物联网服务平台,无形中已经从传统行业转型成物联网服务平台,价值一定是成倍增长。”庄德智早已着手在做这方面的事情,但是他一再强调目前的最大难题是意识问题。“印刷行业不景气,老板相对比较慎重,越不敢尝试,越难发展。如果企业不做技术开发,很难把市场做好。竞争不能只靠低价,要建立在智能物联体系上,不仅仅是做大规模和挤压价格,而是做服务,本来是对品牌企业1年做1000万元的业务,如何把它变成2000万元,利润本来是20%,想办法变成25%,这才是竞争。如果有印刷厂跟我谈帮他们省多少钱,那我不会跟他谈,我愿意谈的是我帮你创造多少价值,省钱没有用。”

另外,太和物联还携手京东金融推出了“小红花欢乐购”活动,属于联合营销模式,被庄德智笑称“羊毛出在猪身上”。即运用物联网二维码技术,协助品牌方、渠道商、终端零售商,快速开展全品类促销而开发的项目。放大促销效果,提升产品销量,增强消费体验。庄德智解释道:“我们在推广的是联合营销,各行各业都可以和我联合,举个例子:比如做一个标签是1毛钱,我收品牌企业2毛钱,为什么贵1毛钱呢?我们通过联合营销的模式,由第三方出钱,比如商城、酒店、保险、金融、航空公司等,我们有大量客户,客户就是我的入口,我们送给客户不低于10块钱的现金或是礼品。品牌企业老板多付1毛钱作为广告费,而终端客户一瓶水花了3块钱,还送了几十块钱的现金或礼品,这肯定是很有诱惑力的。我们现在与京东合作,扫5次码就送42块钱的现金或礼品,包括电话费充值等。如果你问我们靠什么变现?我们靠规模。只需要下载京东、注册账号,就可以提走现金,京东金融就多了一个客户。我们不能仅仅给品牌企业做包装,我要考虑在做包装的同时怎么样帮助品牌企业卖出更多的产品,终端用户买了一瓶水的同时还得到了另外的收益,这就是品牌服务价值。有这么大的服务空间,我们的印刷厂如果不懂得去应用它,企业不可能做好做大。”

谈到太和物联在智能包装领域的发展规划时,庄德智表示,太和物联将围绕包装,将物联网的延伸服务以及大数据分析做好。“我们有大量产品入口,为各行各业做推广活动。围绕着标签、薄膜包装、纸类包装,便可以覆盖各行各业。人家说印刷没得做,不是没得做。每个行业到低谷的时候,都是反弹的时候。”

印刷企业价值观第9篇

嘉 宾: 张韶衡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盛元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吕理哲 崭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庚新(上海)计算机

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 鹏 惠普公司打印与信息产品集团中国区Indigo/Inkjet数

字印刷业务发展经理

李 刚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印刷营业部部长

主持人:数字印刷如何盈利?相信这是许多印刷企业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所以,在今天的报告会中,我们特别将它作为圆桌讨论的主议题。第一个我想问的问题是,数字印刷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未来的增长领域主要集中在哪些产品形式?哪些是传统印刷企业能够涉足的?

吕理哲:对于这个提问其实我也没有确切的答案。我们知道国内的传统印刷市场非常庞大,直到今天,传统印刷市场也还在成长中,只是没有数字印刷市场成长得那么快,但目前购买数字印刷机的人都在以尝试的心理做,真正成功的很少。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数字印刷虽然可以实现一张起印,但做起生意来就比较麻烦,意味着需要很多人来找你印才行,美国的Lightning Source做到了这一点,但并不是很多人都能做到,至少在国内没有人做到。所以数字印刷设备的销量虽然在增长,但并没有真正找到好的模式和立足点。目前,很多数字印刷经营者还在扩展店面,但很快他们就会发现问题,因为数字印刷的量不大,在这个状况下以扩张店面来经营会遇到困难,还是需要像Lightning Source那样吸引客户自己来印。

: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个是内在市场,一个是外在市场。所谓的内在市场,来源于印刷企业本身的业务,比如打样、短版或超短版业务,采用数字印刷方式来完成这些业务,既能为客户节约成本、减少库存,又能提高时效性。比如雅昌,他们很久以前就引进了HP Indigo数字印刷机,用来做限量版图书等印刷品,这样一本印刷品可以卖到5万~10万元。还有利丰雅高,他们用HP Indigo设备替代原有的大幅面喷墨打印设备来打样,不仅速度快、质量好,而且节省成本,500万元的数字印刷设备他们仅用了1年2个月就回本了。所以,当在座的各位想进入数字印刷领域的时候,可以先考虑有多少内部业务可以借助数字印刷设备来完成。

所谓的外在市场,就是用数字印刷开拓新的业务,这个最有发言权的是杭报盛元印务,他们用数字印刷设备开拓影像印刷市场,做的很不错。另外,有统计显示,亚洲数字印刷业务量占整个印刷业务量的比例不足6%,也就是说有94%的业务还在采用传统印刷方式印刷,那么这94%中有多少是我们可以尝试转为采用数字印刷做的,这就是我们的外在市场,也就是要开拓的新业务。

李刚:我简单补充一下,今天上午,有嘉宾提到在印刷企业中,数字印刷的产值可能只占总产值的10%,但利润率却能占到40%,为什么数字印刷的利润率能这么高?大家可以从能源成本、场地租用成本和人工成本这三个方面核算一下。以人工为例,一台传统印刷设备需要2~3个员工操作,但1个熟练的员工却可以操作4~5台数字印刷机,这其中节省的人力成本不言而喻。所以说,数字印刷带来的企业内部成本的降低能够促进企业总利润的提升。

主持人:对于传统印刷企业来说,大家可能很容易想到采用数字印刷设备做打样或处理短版印刷业务,但如何开拓新的市场,建立新的盈利模式可能是大家更关心的问题,相信张韶衡总经理应该深有体会,请张总谈谈您的看法。

张韶衡:首先,我觉得我们不能把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割裂开来看,作为一家印刷企业来讲,数字印刷的能力是必须的,因为数字印刷能够满足个性化的印刷需求,或者是满足一个可选项的需求。而作为一家大型印刷企业,要为客户提供整体化解决方案,所以虽然数字印刷可以提供很高的利润,但传统印刷同样不可或缺。

其次,我们现在所谓的快印,包括我们现在做的影像印刷、定制印刷,从店面来讲,依靠个人消费者来支撑店面的盈利很困难,因为个人消费者的消费额很低,大都为100~200元,但我们的运营成本却很高,所以我们仅想把我们的门店打造成一个业务体验店,更多的通过渠道实现数字印刷的价值。

考虑到个人消费者的需求无处不在,处理这些需求一定需要强大的IT技术作为后盾,所以用网络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要求客户跑到我们店里来是个很好的办法。

主持人:其实张总刚才提到了一个问题,如何看待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的关系,这也是我想问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传统印刷企业而言,数字印刷到底是不是他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吕理哲:这个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对于一般的印刷企业而言,他们感受到了印刷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而这时候也有了新的技术——数字印刷,所以大家就开始思考要不要用数字印刷技术缓解这种压力。刚才有嘉宾提到内部需求,这当然很简单,就像一个银行如果每天要印很多报表,他可以考虑开一家印刷厂来做,或者找一家印刷厂替他服务。但问题是,作为一家印刷厂,如果没有这样现成的生意,应该怎么办?

这就要看你是要大刀阔斧地开辟新的市场,还是仅想满足打样和短版印刷需求。数字印刷最擅长处理小批量、多样化的生意,但如果仅用人工来处理的话,这种生意的单次服务成本很高,所以必须借助IT技术。因此印刷企业做好数字印刷的例子不多,反倒是IT公司更容易成功,因为IT公司可以不断改善系统,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因此,今天的印刷企业在思考要不要购买数字印刷机的时候,要想清楚数字印刷的特点和自己生意的范围是不是吻合,或者你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开拓一个全新的领域。

李刚:我就接着吕老师讲的补充一些数据。第一,去年柯尼卡美能达在美国卖出了近3800台彩色数字印刷设备,其中60%进入到传统印刷企业,基本今天美国小于2000份的印品都在用数字印刷来印,中国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中国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的平衡点为100~200份,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数字印刷的发展比欧美慢,这个平衡点很难让许多印刷企业做数字印刷。

第二,在日本,数字印刷设备的应用首先是企业内部的打样,相对于原来用爱普生等需要专用纸、专用墨的打样来说,数字印刷设备大大降低了打样成本;其次是短版印刷,日本800~1000份的印品都用数字印刷来印,但这在中国比较困难。我们希望未来中国市场能够通过提高平衡点来增加数字印刷的量。

:我想用8个字来回答这个问题:痛则思变,无欲无求。如果印刷企业不觉得痛,他可以不引入数字印刷;如果印刷企业不想发展,不想赚更多的钱,他也可以不引入数字印刷。

主持人:现场观众向张总提出了几个问题,能否介绍一下贵公司IT团队打造的数字印刷网络平台,是B2B还是B2C?目前在什么阶段?何时可以上线?如何解决印刷和服务的标准化问题?如何解决与客户的设计、沟通问题?贵公司在数字印刷领域的理想和最终模式是什么?

张韶衡:我们之前想在1个系统里实现B2B、B2B2C、B2C,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觉得有冲突,因为如果是B2B2C,我们必须要给中间的“B”提供一定的利润空间,否则他不会做这个事情,所以针对B2B2C,我们会做一些模板和个性化定制,定价策略和B2C的定价策略是不一样的。

B2C是我们一直关注,也是最终想打造的网站,因为B2C将来的品牌传播效应会更强,网络运营将会更加有力,今年9月或10月我们的B2C网站会上线。

关于客户设计和沟通的问题,我们有自己的设计团队,沟通一方面是通过网络远程校样,一方面是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我们可以提供上门服务,让客户看样。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方案,和客户服务价格有关。

关于标准化,我们有色彩管理软件,对我们的文件,我们本来就有标准化的要求,是符合我们设备需求的,包括所有印刷机的曲线、原材料都做过测试。

对数字印刷的未来怎么看,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们从来不会预想以后怎样,因为市场都在发展,我们需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主持人:在微博上,有一位网友提问,如何将标签印刷和数字印刷结合?希望供应商代表回答。

:对于标签印刷来讲,各国国情不同,中国市场的特点是人口众多,所以大多数商品的标签往往都是大众化、大批量的,但也有一种就是促销型的标签,比如在奥运会、亚运会上可口可乐会推出一些珍藏版的标签。还有一种客户体验版的标签,就是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自己设计标签,然后印刷出来,带有这种标签的商品售价很高,其实是把标签的附加值转到了商品上。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所以个性化、小批量的标签还很少,但是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时候,品牌拥有者就会考虑缩减产品的量、创造不同的包装和标签,因此,我们推出了HP Indigo 20000、30000,对于大批量的标签和包装来说,这些设备的成本并不占优势,但在高端市场,这些设备能创造极高的附加值。比如凯迪拉克有一款针对极高端人士的车型,这款车的说明书、标签、包装盒都是采用很特殊的承印物印刷的,比如小牛皮等,可能一年也只有200~300套,用传统印刷很难实现,但这种独特的设计能够更好地体现出这款车的尊贵感,这其实是一种价值转换的方式。

主持人:还有现场观众向柯尼卡美能达李刚先生提问,能否现场给个案例分析,谈谈柯尼卡美能达的盈利模式?

李刚:今天现场已经给了很多案例分析了,我还是主要谈谈第二个问题吧。数字印刷的特点是订单分散,印刷企业的涉足难点在于订单的收集,很多人都希望通过建立网站收集订单,但却很难盈利。柯尼卡美能达想为大家搭建这样一个网络平台,我们会为每一个客户安装免费的软件,上这个平台就像上QQ一样方便,通过这个平台客户可以发业务,印刷企业可以获取订单,我们免费提供和维护这个平台,如果这个平台一天可以处理10000~20000个订单的话,也就意味着印刷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接到足够多的订单,从而自然而然地会多采用数字印刷方式了。等到数字印刷机的销量上去了,我们甚至可以考虑免费提供数字印刷机。因为那时候柯尼卡美能达和物流公司的议价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可以赚取物流的差价,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中国的数字印刷蛋糕做大。

主持人:提供免费的平台和免费的数字印刷机,赚物流的钱,听起来很像京东的模式,很是期待。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数字印刷盈利的关键问题——商业模式。对于数字印刷来说,有哪些成功的商业模式?

吕理哲:其实只要讲到数字印刷,一旦成功,其模式就很难拷贝,所以商业模式在国外有很多,但国内印刷企业难以模仿。比如Lighting Source,他们本来是一家IT公司,他们先去找出版社,提出要帮助出版社做图书的数字化,帮助出版社扫描图书、建档、归入数据库,然后收费,很多出版社都觉得图书用纸质方式保存,实在不可靠,所以都让他做数字化,结果他们的数据资源越来越多,有了这些数据资源之后,他们就买了数字印刷机,帮助出版社印短版图书,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现成的客户和数据,所以就把这种按需出版的流程标准化了,但对于印刷企业来说,首先,你拿不到那么多内容资源,其次,你的价钱一定比他高,因为他可能早了15年比你建好这个系统,所以数字印刷要成功,商业模式是难以模仿的,需要的就是自己的勇气,咬紧牙关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认清客户需求,在实施的过程中一改再改,最后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