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公路养护方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6 09:27:35

公路养护方针

公路养护方针第1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策略

近年来,我国农村公路在里程方面日渐增加,我们必须意识到农村公路养护的重要性,不断推进公路管理以及养护工作。目前,我国部分地区仍存在片面强调公路建设的现象,对于公路养护相对较忽略,未能认识到农村公路管理以及养护的重要意义,导致部分农村公路结束建设滞后,因为养护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农村路况得不到改善,无法实现良好通车[1]。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公路养护意识,加强管理工作,改善农村公路通车状况。

一、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进一步落实管护责任

农村公路一般被纳入公益事业的范畴,针对农村公路开展养护管理的过程中,各级领导人员必须要给予有力支持和指导。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要积极构建专门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领导机构,形成行政领导负责制以及目标考核制,全方位贯彻和落实农村公路养护机制以及资金、人员管理体制等。针对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进行目标责任书签订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层层签订的原则,针对具体管护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要求县和乡之间,乡和村之间层层签订相关责任文件,保证相关责任落实到位,促进各种工作任务的清晰化,进一步明确相关奖励和惩罚办法,提高农村公路管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

二、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提供良好资金保障

农村公路管护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交通投入来开展相关工作,因此,我们必须要及时构建科学的农村公路投入机制,确保农村公路管护拥有可靠的资金来源。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几大途径来实施:

由于农村公路属于公共产品范畴,它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公路建设及养护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支持。公路养护资金的来源为国家补助+地方财政补助,在整个资金补助中,国家补助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大,现阶段,针对县道三级以上的公路按照1.3万元/公里国家给予补助;针对四级路按照0.5万元/公里的标准国家补助;针对乡道,按照0.5万元/公里的标准国家补助,针对村道,按照0.12万元/公里的标准国家补助,实际补助过程中在上述标准基础上适当增加。国家还应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和制度,为农村公路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在地方补助方面,地方政府必须要不断增加公路养护资金投入,形成良好的农村公路资金筹集渠道,确保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地方政府应与时俱进,在政策方面给予农村公路发展相应支持,适当给予政策倾斜,为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的实施提供良好制度保障。各级政府在针对各级地方财政资金进行统筹的过程中,必须要综合分析农村公路发展实际状况,安排相应比例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农村公路养护过程中,设立专项资金,确保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具备充足的资金支持。村委会综合分析实际发展状况,组织社会捐赠以及社会筹资等,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获取渠道[3]。此外,通过各种新型筹资及融资渠道顺利获取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尽量做到以路带路并且实现以路养路的目的。可通过税收返还的方式,将返还资金投入到农村公路养护过程中。可充分发挥治超罚款收入在农村公路养护中的积极作用,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标准,将其用于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经费补充,同时将剩下的资金作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预算,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此外,还可以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通过道路冠名以及沿线土地开发等权益转让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渠道。

三、加强路政管理人员培训,壮大农村公路管护队伍

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路政管理人员的综合培训,引导其学习各种政治知识以及法律知识,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以及业务水平,加强对路政管理人员的资格考核检查,真正做到持证上岗,提高公路管理机构在行政执法方面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公路管护监督队伍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此外,必须要构建科学的人才资源开发理念,除了要积极挖掘公路专业方面的管理人才以及技术型人才外,还应该要实现对单位现有人才的充分开发以及科学利用。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政策,实现对高层次农村公路养护人才的有效培养,可以制定一些有利于吸引公路养护人才的政策,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给予农村公路养护人才创造良好的优惠条件,例如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不断改善农村公路养护人员的生活环境以及工作环境等,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有效性。

四、走农村公路养护机械化道路,提升养护效率和质量

农村公路大多数属于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因为养护机械设备不够齐全,公路养护的材料取得通常是通过人力来实现,在具体劳动强度上相对较大,且管护工作效率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国经济不管发展和进步,车辆数量也不断增加,大吨位车辆的激增,给交通道路带来很大的负担,尤其是在雨季,农村公路路况十分糟糕,导致交通中断,影响正常的交通运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推进公路管护改革,加强相关管理和养护工作,积极推进机械化投入,更好地解放生产力,促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提升,改善农村公路路况[5]。公路养护机械化不但是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的必经之路,而且也是对传统生产组织形式以及管理模式的全面改革,我们必须要提高公路养护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积极配备各种养护机械设备,保证相关机械设备走向标准化以及系列化,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效率和质量,走向农村公路养护机械化道路,促进农村公路养护水平的大幅提升。

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公路养护仍存在公路养护意识弱、公路养护机械化水平低、公路养护队伍素质偏低以及公路养护资金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今后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中,政府领导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进一步落实农村农路管护相关责任;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资金保障;加强路政管理人员培训,不断壮大农村公路管护队伍,提高管护效率和效果;同时,要走农村公路养护机械化道路,实现农村公路现代化养护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程友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探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37-38+144.

[2] 陈建海.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08:105-106.

[3] 田兵,杨建国,张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分析[J].交通标准化,2010,16:132-135.

公路养护方针第2篇

关键词: 高原公路, 养护, 病害原因,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高原公路的设计、施工是在高标准、严要求的条件下完成的,工程质量是在自检、抽检、监理一整套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下得到保证的。在高原公路正式运营后的一段时间内, 公路及沿线设施都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这无疑为高原公路的养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达到养护管理的目的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高原公路养护的目的是经常保持公路及其沿线设施的完好状态; 维护高原公路正常的使用功能; 消除公路使用中出现的病害、隐患; 延长其使用寿命; 提高高原公路的抵抗能力。高原公路养护工作的指导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 互为一体的, 切实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做好养护管理工作的关键。

1、高原公路与养护特点分析

高原地区恶劣的气候条件与地理环境是导致高原公路养护工作困难的重要因素。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与地理环境下,高原公路常年受雨雪、冰雹冲刷,而且冻土路基的特点也使得其养护工作开展困难。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得养护工作开展工期时间短、任务重,其对高原公路养护部门有着很高的要求。高原公路特点使得其破损与病害发生较平原更为严重。如何针对高原公路特点进行其病害的防治与管养是现代高原公路养护部门的首要任务。

2、高原公路现状与管养工作分析

2.1 高原公路现状分析

高原公路的现状分析是高原公路养护部门科学开展工作的基础,是针对公路特点进行养护工作的关键。通过对高原公路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所辖公路基础情况的掌握,能够使高原公路养护企业更加科学的进行病害防治及公路的管养。高原公路其气候特点与地理环境使得公路处于雨雪、冰雹的常年冲刷与影响之下,而且其边坡中脆弱的植被系统对边坡也缺乏的保护、路基受地表水影响较大。这些因素导致了高原公路受气候与环境影响出现了较多的破损与病害。其加剧了高原公路管养与病害防治的工作量。

2.2 高原公路管养工作分析

由于受气候与地理环境的限制,高原公路管养工作时间短、养护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其应按照全面养护、科学管理的原则强化高原公路的养护工作。通过预防性养护、全面养护、科学管理的方式有效提高高原公路养护工作质量、减少与降低病害的发生,以此减少养护施工对巩固交通运输的影响,促进高原经济的发展。独特的气候条件与地理环境使得高原公路在常见的路面破损等病害外,还受自然因素影响发生诸多的公路病害,这对高原公路养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对高原公路养护部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近现代高原公路养护部门应运用现代公路养护理念与技术开展管养与病害防治工作,提高管养工作质量。

3、高原公路养护病害防治与管养措施

3.1 完善高原公路养护管理体系,促进病害防治与管养工作的开展完善的公路养护管理体系是实现科学管养与病害防治的基础与关键,其对公路养护部门的养护工作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高原公路养护部门应以对自身所辖公路的实际情况调查分析为基础、以对自身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认识为重点,针对所辖公路段的实际情况与气候特点等构建科学的、完善的公路养护管理体系,以此实现科学的病害防治与管养,有效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与投资效益。

3.2 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构建科学的病害防治与管养规划

由于高原地区气候条件限制了其病害治理施工时间与管养时间,因此,高原公路养护部门应针对气候条件与公路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病害治理施工规划与管养规划。该项规划应针对公路破损情况、病害治理工程量以及公路养护部门自身的施工力量、设备条件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以分析结论为指导进行养护规划的制定。以科学的规划使得公路养护过程能够有效的提高病害治理施工质量、保障管养工作的科学开展。在制定科学的病害防治与管养规划的同时,高原公路养护部门还要根据养护施工时间段的规划对施工设备进行养护管理的规划,使施工设备能够在施工间隙得到较好的养护、避免设备因素对病害防治与管养的影响,影响养护工期。另外,高原公路养护部门还要根据公路养护施工时间段,对设备闲置时间段内的存放管理等进行细致的规划,使设备能够在闲置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养护与存放管理,保障设备状态,为下一年度的养护施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强化自身技术培训与养护施工的配合,提高高原公路养护中病害防治与管养的技术水平针对现代公路管养技术的发展,现代高原公路养护部门还要加强自身技术培训的规划,以提高管养工作中新技术的应用,为提高病害治理、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奠定基础。公路养护培训工作规划应与施工养护技术规划进行密切的配合,针对高原公路养护施工时间短、任务重的特点,养护部门应对培训计划进行科学的规划,使高原公路养护人员技术培训等工作集中在非养护施工时间段内,以此提高养护部门的综合技术水平,促进高原公路管养的科学开展。

4、关于常见高原公路病害防治的分析

根据我国高原公路养护工作多年经验的分析与总结可以看出,高原公路病害重,路面破损与冻土路基修复是其病害防治的重点。按照“预防性公路养护”理论,高原公路病害的防治应在其病害初期或即将发生时即开展治理,以有效减少病害的进一步扩大。但是由于高原公路养护施工时间的因素,常会使得已发现初期病害不能得到及时治理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高原公路养护部门结合自身情况与高原公路养护特点总结了一套适用于高原公路病害方式的经验与方式。在公路出现细小裂缝时,采用沥青灌缝或改性沥青灌缝的方式进行病害的治理,以达到减少和避免地表水渗入对路基的影响,达到治理效果。对于较大的裂缝其治理应在适宜施工时间段内,采用裂缝切割摊铺的方式对其进行修复,其具体施工过程同平原地区的公路裂缝治理一样。但是由于高原公路施工工期短的特点,因此,这项工作的施工中,常会在上一施工时间段对可能发生较大裂缝的地区进行修补或硅树脂改性沥青重新摊铺,以避免在非施工时间段内裂缝扩大对路基的影响。另外,对与路面的坑槽病害治理中,其也遵循一般性路面养护施工的方式进行。同时也针对养护工期短的问题,在可能发生坑槽或坑槽病害初期及在上一养护施工时间段内对其进行养护。针对高原公路冻土路基较多的特点,高原公路养护部门还要通过对排水系统的养护与施工有效避免冻土路基病害的发生,提高养护工作效果。

5、结论

综上所述,高原公路养护病害的防治与管养需要以科学的规划为基础、以科学的养护技术为重点对病害进行治理,以现代公路养护理论指导高原公路的管养工作,有效提高公路使用寿命,为高原地区经济建设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公路交通基础,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宏伟.高原公路常见病害的防治[J].路桥资讯,2010,10.

[2]赵海涛.高原地区公路养护研究[J].现代公路养护资讯,2009,7.

公路养护方针第3篇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几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公路隧道的数量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也在日益剧增,同时,给我国公路建设中隧道建设的预防性养护带来新的挑战,隧道养护将面临长期、繁重、艰巨的养护任务,然而,就目前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来看,普遍存在“重建轻养”现象,使隧道养护技术不能与时俱进。本文将对隧道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作一分析。

【关键词】隧道;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

引言

预防性养护的理念就是,在恰当的时间对合适的路面采取正确的措施。 从预防性养护“ 恰当时间”、“ 合适路面”和“ 正确措施”三个条件分析,路面状况与技术措施是可以准确掌握的因素,“ 恰当时间”――最佳养护时间却实际影响着预养护效果的好坏,所以,确定最佳养护时间是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推广的关键。

一、隧道预防性养护的工作目标

(一)确保隧道安全、经济运营

针对隧道养护及交通的特点,制定针对性养护计划,规范工作方式与标准,提高养护质量,保证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隧道安全、经济运营,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采用全寿命周期养护理念,

主动预防性养护为使隧道养护具有较高的效费比,采用主要预防性养护,延长使用寿命,节省费用,实现隧道全寿命周期养护成本最小化;其核心是使业主以最佳养护成本得到最优质的安全运营保障。

(三)养护技术创新,提高养护水平

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应用新技术,推行数字化、精细化养护,借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摸索养护规律,完善工作思路、方法,提高养护水平。 实现检测自动化、分析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

二、现阶段我国公路隧道的养护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加强,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猛,据了解,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利用 20 年就完成了国外公路建设 50 年的公路建设工作,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进步,但同时,也导致“重建轻养”日益严重,隧道预防性养护工作作为公路养护中的一部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养护,将影响公路的整体运营。我国公路隧道养护现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养护检测技术、养护评价技术、维修加固技术以及养护管理技术。

(一)养护检测技术

就目前我国公路隧道养护检测方法来看,已经形成了系统地隧道养护检测方法体系。其中养护对象包括机电设施、土建结构等;因为隧道养护对象的不同,在隧道检测方式上,就要根据不同检测对象的形态和结构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检测方式。

(二)养护评价技术

养护评价技术在公路隧道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对隧道土建结构的健康评价。很多研究学者都对其做了具体分析,例如对衬砌开裂隧道稳定性的研究、对隧道二次衬砌在衬砌混凝土厚度减小中的研究等。无论是对哪种隧道的研究,都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执行。

(三)维修加固技术

公路隧道有各种各样的病害存在,例如衬砌开裂、掉块、坍塌、劣化、损坏,衬砌渗漏水、涌水、结冰、冻胀、高压爆裂、排水不畅,仰视拱底鼓、沉陷,洞门及边样仰坡损坏,路面破损、附属设施损坏、机电设施老化、损坏等病害。对于隧道病害,一般根据结构检查结果针对病害产生的原因,按照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综合确定病害处理方案。

三、养护技术在隧道预防性养护工作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运营中的公路也逐渐增多,因为公路成年累月的运行,公路建设中“重建轻养”现象又较为严重,导致我国公路建设中隧道的养护技术止步不前。然而隧道的养护对于公路的整体运营以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大预防性养护技术在隧道养护工作中的运用。

(一)国内外隧道养护技术

经验根据对国内外隧道预防性养护技术的研究,大致有四方面经验可谈。

1.在隧道养护理念上。

家要大力提倡养护理念在公路建设中的运用,让公路建设中的所有人员对养护工作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另外,要加强对公路养护理念的认识,重新审视公路养护在公路运营中的作用,从而遏制“重建轻养”现象的发生。

2.在体制建设方面。

有关部门要分化职责,把隧道养护工作中的各个部门进行细化,让部门间各司其职,又相互合作,最终实现建设与养护和谐发展。

3.是在养护评估方面。

要注意养护方法的运用,针对不同速到结构制定针对性的养护评估方法。

4.是养护手段方面。

随着科学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数国家在养护手段方面也逐渐机械化、快速化,标准化、规范化。

(二)养护工程技术

任何工程的建造离不开专业的技术手段做铺垫,公路建设也是如此,技术含量决定着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运行的年限。在隧道维护中,如果没有专业化的技术力量做保障,养护工作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完成。在隧道养护检测技术上,据调查显示,对隧道土建结构以及各种型号的机电设备的技术状况的了解是当下最大的问题;在决策技术上,最大问题是如何根据隧道的实际情况以及经济基础,制定出合理的技术状况评定等级,并完成科学的养护计划;在维修技术上,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更有效地发现病害的根本原因,在有限的时间和环境因素下,及时、有效地进行维修。

(三)养护管理技术

隧道养护工作的执行状况与养护管理技术有一定关系,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养护管理技术能够促进隧道养护工作更有效地开展,为公路运营做好基础,在一定程度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养护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意识养护管理体制,要求共组人员对养护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化分配,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二是在管理理念上,要求普及隧道预防性管理理念;三是在管理手段上,要求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及时、有效地确保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隧道养护管理应贯彻“ 预防为主、安全至上”的原则,建立科学、完善的养护与管理体系以及安全保障系统,通过养护管理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手段创新,全面提升高速公路隧道的养护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兴亮,孙承吉.桥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J].中国公路,2012,01:118-119.

公路养护方针第4篇

基层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性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赘述,这种重要性也决定了当前的基层公路养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因为我国基层公路的数量是极为庞大的,所以具体的养护工作也是较为繁杂的,而因为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危险,而这种危险对于养护工作来说也是存在的,这也就表明加强基层公路养护工作的安全生产管理极为重要。但是就当前我国的基层公路养护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而言,其中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比如:首先,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没有意识到基层公路养护工作的危险性,进而侥幸心理较为严重,而对于一线的养护工人来说,因为其基本文化素质都不高,所以也不会意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在实际的养护工作中,不存在独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尤其是对于专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划分不明确,进而为安全事故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最后,养护施工技术的操作过程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也会影响到养护的安全性。

2加强基层公路养护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2.1强化安全生产理念

针对当前基层公路养护单位中普遍存在的安全意识不足问题,在今后的养护工作中,相关单位必须加强对于生产安全性的意识培养,在每一个养护工作人员心中树立起明确的安全生产理念,并且落实到具体的基层公路养护过程中,具体而言,对于统筹规划的基层公路养护单位的管理层来说,自身必须首先明确基层公路的养护工作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的,并且这种危险性极有可能会导致养护人员的伤亡,进而自上而下的树立起安全生产的理念;对于一线的养护工人来说,虽然其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但是并不妨碍其树立起安全生产的意识,对于这一点,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或者是安全教育的方式来使其明确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和自身的安全密切联系起来,结合当前常发的一些安全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并且在今后的一线工作中注意这些安全隐患。

2.2加强对于安全生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针对当前基层公路养护单位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和不足,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要具体到安全生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要加强对于责任制的完善,针对具体的养护工作进行详细的规划,明确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针对这些安全隐患对照着养护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

2.3加强安全生产的检查

在具体的基层公路养护过程中,养护人员不可避免的还会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这正是当前大多数安全事故问题发生的根源,针对这一问题来说,其最为主要的措施就是应该加强检查的力度,针对养护工作中涉及到的所有人员和所有场所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当然,因为基层公路的数量众多,养护工作也比较复杂,所以如果进行全面的$时时刻刻的检查也是不现实的,为了减少安全管理人员的负担,并且同时保障检查的效率,可以采取自行检查$同级互检和管理人员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重点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进行严厉查处,最大程度的保障基层公路养护工作的安全性。

2.4加强对于养护工作的技术管理

对于具体的基层公路养护工作而言,针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其具体的施工操作的密切程度来说,加强养护工作的技术管理极为必要,尤其是要加强规范性管理,避免养护操作中的一些不规范为题影响到安全生产,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因为当前的养护都是采用机械设备操作完成的,而机械设备的使用必然存在一定的危险,这种危险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因此,加强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性是首要问题;其次,要合理的配置养护人员,充足的养护人员配备也是加强养护安全的重要举措;最后,还要确保养护人员能够清楚区分各种道路标志,这也是保障养护工作安全性的重要前提。

3结束语

公路养护方针第5篇

关键词:公共政策;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要点

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国家公共财政投入较为集中的建设区域[1]。基于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性,除了要在公共财政投入中加大农村公路投资资金比重外,还应重点围绕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这一主线,对制约影响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使用及管理的因素加以分析,并着重解决养护资金短缺等问题。

一、公共政策视阈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改革形势

三农问题一直备受国家重视,为促进农业发展、稳定农村发展局面、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在2009年推行实施了公共财政资金,即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及国债资金多方投入的资金使用及管理措施,以更好地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而我国政府在2008年实施的交通税费改革举措,使公路养护资金在筹集、拨付来源上得以拓展,原先以养路费为主要养护资金来源的资金征收及拨付方式改为以燃油税征收为主。而在公路养护资金的审批上也实现了单一的由省级交通部门负责到省级交通部门与省级财政部门协同审批的转变。随着各地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入,在公路养护管理中,各地区逐渐采取了“县道县管、村道村管”、“养护管理承包”等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指明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筹措及补充方向,其实践效果较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趋于规范。

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首先,县市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重视不足。近年来,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热度的增强,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出现注重公路建设,忽视公路养护的问题,一方面导致农村公路寿命周期受损,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后续养护的难度。其次,农村公路养护的责任主体较为模糊。具体到农村公路养护实践,存在县市政府、县级交通管理部门、公路管理部门交叉管理的现象,引发农村公路养护主体不明确及重叠问题。第三,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较为狭窄,资金较为短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在筹集上更多地依赖于财政转移支付及公共财政资金划拨,各地区受限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地方财政资金投入较为有限,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自筹渠道主要依靠农民、社会企业的分散资金投入及捐助,来源不够稳定。

三、公共政策视阈下强化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水平的相关要点

(一)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提高区域政府财权和事权的匹配性

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范畴,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应将其纳入到公共财政体系中,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做好农村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需求的资金保障[2]。农村公路在属性上带有极强的公共性,当其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形式存在时,需要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通过公共财政体系的保障,提高政府部门财权和事权的匹配性,增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使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能够得到基本保障,最终发挥农村公路这一公共产品及服务的价值作用。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

在构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时,要针对前期养护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养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的现象,在遵循“统一规划,区域负责”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管理机制,从而使县级政府、乡镇政府、村级基层管理部门各司其责。作为区域交通管理部门,要围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设置专门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监督机构,辅助乡道养护管理专职人员及村道养护管理机构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的保障下,各地政府可以针对农村公路养护,设置相应的养护基金管理项目,将日常积累的养护资金加以收集汇聚,用于短期内的养护工程资金投入[3]。

(三)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渠道,强化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监督管理

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公共财政支出范围更加广泛,如单纯依靠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不利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的稳定供给。因此,在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的同时,地方政府部门应致力于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渠道,通过建立并完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机制,形成政府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乡镇基层组织资金自筹、社会资金捐助入股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模式。具体地说,省级相关部门应借助省级财政、公路养路费,燃油税征收等方式划拨专门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县级地方财政应以农村公路养护费收取及县级财政拨付提供养护经费保障;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乡村道的养护经费筹集。以北京通州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及管理实践为例,通州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渠道涉及到市级财政,、地方区域政府财政、基层乡镇政府财政等多个环节。其中,针对乡级公路,市财政采取4500元/公里年作为养护资金补助标准,地方区域政府补助标准为2060.5元/公里年,基层乡镇政府则为2060.5元/公里年。针对村级公路,相关补助资金依次为3500元/公里年、1760.5元/公里年、1760.5元/公里年。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监督管理中,通过设置财政专户的方式,落实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不被侵占及挪用。

四、结语

在公共财政体制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愈发凸显其重要性。针对公路养护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应注重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在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构建、公路养护资金筹措、监督管理等方面加以完善,实现养护职责分明,资金高效利用,确保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协调发展。

作者:赵素琴 单位:丹阳市公路管理处财务科

参考文献:

[1]张彦娜.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的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2):362.

公路养护方针第6篇

关键词:公共政策;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要点

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国家公共财政投入较为集中的建设区域[1]。基于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性,除了要在公共财政投入中加大农村公路投资资金比重外,还应重点围绕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这一主线,对制约影响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使用及管理的因素加以分析,并着重解决养护资金短缺等问题。

一、公共政策视阈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改革形势

三农问题一直备受国家重视,为促进农业发展、稳定农村发展局面、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在2009年推行实施了公共财政资金,即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及国债资金多方投入的资金使用及管理措施,以更好地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而我国政府在2008年实施的交通税费改革举措,使公路养护资金在筹集、拨付来源上得以拓展,原先以养路费为主要养护资金来源的资金征收及拨付方式改为以燃油税征收为主。而在公路养护资金的审批上也实现了单一的由省级交通部门负责到省级交通部门与省级财政部门协同审批的转变。随着各地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入,在公路养护管理中,各地区逐渐采取了“县道县管、村道村管”、“养护管理承包”等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指明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筹措及补充方向,其实践效果较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趋于规范。

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首先,县市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重视不足。近年来,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热度的增强,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出现注重公路建设,忽视公路养护的问题,一方面导致农村公路寿命周期受损,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后续养护的难度。其次,农村公路养护的责任主体较为模糊。具体到农村公路养护实践,存在县市政府、县级交通管理部门、公路管理部门交叉管理的现象,引发农村公路养护主体不明确及重叠问题。第三,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较为狭窄,资金较为短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在筹集上更多地依赖于财政转移支付及公共财政资金划拨,各地区受限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地方财政资金投入较为有限,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自筹渠道主要依靠农民、社会企业的分散资金投入及捐助,来源不够稳定。

三、公共政策视阈下强化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水平的相关要点

(一)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提高区域政府财权和事权的匹配性

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范畴,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应将其纳入到公共财政体系中,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做好农村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需求的资金保障[2]。农村公路在属性上带有极强的公共性,当其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形式存在时,需要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通过公共财政体系的保障,提高政府部门财权和事权的匹配性,增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使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能够得到基本保障,最终发挥农村公路这一公共产品及服务的价值作用。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

在构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时,要针对前期养护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养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的现象,在遵循“统一规划,区域负责”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管理机制,从而使县级政府、乡镇政府、村级基层管理部门各司其责。作为区域交通管理部门,要围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设置专门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监督机构,辅助乡道养护管理专职人员及村道养护管理机构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的保障下,各地政府可以针对农村公路养护,设置相应的养护基金管理项目,将日常积累的养护资金加以收集汇聚,用于短期内的养护工程资金投入[3]。

(三)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渠道,强化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监督管理

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公共财政支出范围更加广泛,如单纯依靠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不利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的稳定供给。因此,在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的同时,地方政府部门应致力于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渠道,通过建立并完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机制,形成政府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乡镇基层组织资金自筹、社会资金捐助入股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模式。具体地说,省级相关部门应借助省级财政、公路养路费,燃油税征收等方式划拨专门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县级地方财政应以农村公路养护费收取及县级财政拨付提供养护经费保障;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乡村道的养护经费筹集。以北京通州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及管理实践为例,通州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渠道涉及到市级财政,、地方区域政府财政、基层乡镇政府财政等多个环节。其中,针对乡级公路,市财政采取4500元/公里年作为养护资金补助标准,地方区域政府补助标准为2060.5元/公里年,基层乡镇政府则为2060.5元/公里年。针对村级公路,相关补助资金依次为3500元/公里年、1760.5元/公里年、1760.5元/公里年。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监督管理中,通过设置财政专户的方式,落实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不被侵占及挪用。

四、结语

在公共财政体制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愈发凸显其重要性。针对公路养护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应注重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在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构建、公路养护资金筹措、监督管理等方面加以完善,实现养护职责分明,资金高效利用,确保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彦娜.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的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2):362.

[2]田楠楠,肖紫薇.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的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5,(8):131.

公路养护方针第7篇

【关键词】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

引 言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显得愈发重要。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但是,在养护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公路不仅会受到一些自然环境方面的影响,还有很多人为性的损坏,例如由于管理不到位而受到超重运输车辆的碾压、没有及时补损而导致公路大面积破坏等,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才能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一、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普通公路经过长期的使用,在漫长的过程中经过风吹雨打等自然环境的侵蚀,公路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我国的普通公路在养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养护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我国的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主要采用传统的事业型管理体制,公路的养护管理经费主要是靠上级部门和政府拨付资金,其资金支付通常是采用拨款的方式进行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公路养护管理事业的发展,影响了公路养护技术的更新换代,影响了养护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严重制约着公路养护水平的提高。二是公路养护运行机制跟不上时代步伐,没有正确地认识养护管理带来的效益,片面的认为养护工作只能带来社会效益,没有想到公路的养护管理与经济效益紧密相关,因此养护资金的投入不够,而公路养护队伍虽然在扩大,在消耗大量的资金经费的同时,却并没有发挥出养护管理效果。三是缺少统一的养护定额。针对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方面,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养护定额,因此在支出公路养护经费时,往往随意性比较大,缺乏有效的管控标准,在公路养护质量考核上,仍然是沿用以前的陈旧指标,缺乏管理创新。四是公路养护机械不完备,养护管理方面的科技含量非常低,养护工作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手工式作业,还没有形成全面机械化的公路养护机制,由于对养护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因此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新工艺和新材料没有得到很好地推广应用。

二、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特点

我国的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存在如下特点,一是实施养护管理作业的强制性,我国在公路养护方面有国家立法,在我国的公路法中规定,公路管理机构要按国家规定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来开展公路养护工作,使公路能够经常处于一种良好的使用状态。二是广泛的保护对象,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主要包括了普通道路的维修,其中包括对公路路基、路面、绿化等很多方面,也包括了交通线内的其他设施。三是在工作措施方面有针对性的养护,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维修道路要求有及时性,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维护,同时要加强日常预防性的维修工作,公路养护操作规程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实施,在从事养护作业时要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四是公路养护管理的专业化,要采取先进的公路养护技术,注重加强养护管理方式的创新,只有采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及时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才能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公路交通事业的需求。五是我国幅员辽阔,公路四通八达里程总量较大,用于养护公路的资金投入也必然很大。要想做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就需要一定的技术,需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这些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来支撑。

三、我国公路养护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公路养护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的公路养护制度方面,主要存在着政企不分的问题,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对公路养护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很多工作人员缺乏养护管理工作热情。目前我国的公路养护管理已经不再全部由国家负责,逐步形成了由政府和企业、市场等多方参与的管理模式。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往往出现一些投资虽然很高,但是生产效率并不高的现象,公路养护管理效果不理想,很多工种人员都没有工作的激情,也普遍缺乏竞争意识和上进意识,因此导致工作不积极。很多公路养护企业和工作人员都在体制之内,但是却缺乏工作的主动性,不能很好地完成公路养护管理任务,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公路养护管理事业的发展。

2.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不规范

截至目前,国家在公路的养护定额等方面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公路养护费用的管理和使用方面,还缺少严格的准则和要求,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在使用公路养护费时,往往比较随意,没有太多的限制。当前,有关部门对公路的评价和考核仍然停留在已经不合时宜的标准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的标准早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公路养护实际情况了。

3.缺少有针对性的公路养护措施

近年来,我国的公路建设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公路交通事业日益繁荣,很多公路工程在我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起,全国每年的公路建设里程已经超过了六万公里。在公路建设方面发展迅速,但是,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备的公路养护体系。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对于不同的路面,需要采取不同的养护措施。在沥青路面上的养护措施与普通水泥公路路面的养护措施就不能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节约养护费用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公路养护公路效率和效果。

四、针对公路养护与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探讨

1.公路的养护步骤

在公路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公路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养护工作,确保公路的路面不受损坏。在公路养护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公路路面出现的破损要及时进行处理,要注意保养或者更换养护设备,冬天需要对路面进行除冰,夏季要注意做好排水防涝工作,对于破损的路面要及进行修补,另外要及时清理路面上的异物。

2.健全公路养护管理制度

要对公路的养护工作进行定期性的检查和考核。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国家的做法,他们在对公路路面进行检查的时候,会检查它的性能,如损坏率、路面的平坦度等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再针对这些特点来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公路养护对策。

3.促进公路养护管理发展

我国原来的公路养护体制已经与现在的经济发展不协调,因此对公路养护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方面,就要构建科学的制度,完善之前的滞后的体制,取消原有的不合理的公路养护制度,使公路养护的体制更加专业化、管理化,从而提高公路养护管理的质量。

4.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公路养护管理也要需要使用前沿的养护技术,确保公路能够被正常运用,通过合理的、科学的、高效的公路养护管理可以增强公路的服务价值。这都应该建立在运用前沿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的公路养护的机械设备来检查公路的质量状况,并且给公路的养护带来了方便,更有利于公路养护的管理。

公路养护方针第8篇

关键词 沥青路面;养护;水毁;治理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2-0083-02

我国近几十年间,公路工程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公路交通基础。公路养护工作作为保障公路设施完好、保障公路交通畅通的关键工作,对我国公路工程的发展、公路交通经济、地域经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水毁是目前公路养护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其病害发生后将引起路面起壳、翻浆,严重时还会造成路基冲断、路基沉降,最终导致车辆不能通行。针对水毁病害对公路交通的影响,现代公路养护企业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以疏、防、病害治理的综合方式提高养护效果。

1 引起沥青路面水毁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我国水毁公路研究文献以及国外相关研究资料的调查发现,沥青路面水毁病害一方面是由于路面表层裂缝使得地表水下渗,导致路基沉降而引发。另一方面路堤路肩排水设施设施不畅也会导致对路基的影响,最终引发路面破损,影响公路交通的通畅。另外,对于山区或多河流域的洪涝灾害、山体滑坡等也会引发路面的水毁。了解引起沥青路面水毁的因素,才能够针对其因素进行治理。以此避免单纯的路面破损维修治理造成的病害复发。

2 沥青路面养护中水毁的治理

2.1 将预防性养护理念应用于沥青路面的水毁治理中

在沥青路面病害的治理中,公路养护企业应针对引起沥青路面水毁的因素进行预防性养护工作,以此避免水毁病害的发生,达到病害的根治。通过以预防为主、清除水毁隐患的方式避免沥青路面水毁对公路交通的影响。根据这一理论,除加强现代公路施工中对造成水毁因素预防外,在进行沥青路面的日常养护中注重路面裂缝的治理。同归对沥青路面大小裂缝的及时治理避免地表水对路基的侵蚀,预防沥青路面水毁病害的发生。另外,公路养护企业还要针对路堤路肩进行及时的养护,并加强路面排水设施的疏通,有效避免排水不畅造成路面水毁。

2.2 沥青路面水毁的治理

2.2.1 水毁路面的修复原则

根据近年来公路养护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出沥青路面公路水毁的修复的基本原则。其应遵守突出重点、先急后缓、清理通畅为主,治理兼顾的方式进行。

2.2.2 山区公路水毁的治理

由于山区公路所建地理位置的因素使得山区塌方、滑坡、泥石流等极易引发山区公路水毁病害。在发生山区公路水毁后,公路养护企业应首先进行公路交通的管制,以警示标志等方式保障公路交通的安全。然后对公路进行清理,以此发现水毁对公路结构的损毁,并对其进行治理。

另外对于山体塌方与滑坡应采用设置截水、排水沟等方式防止地表水流入滑体。根据公路上方土体的地形特点设置截水沟、引导地表水流入,减少地表水对滑体的影响。同时还要设置构造物以保持土体的平衡,并以边坡的稳定。利用挡土墙等方式保障土体的平衡,并在边坡上进行草皮种植、岩石风化边坡进行表面喷浆,以此实现山区公路水毁的治理。

2.2.3 沥青路面的水毁治理

沥青路面发生水毁造成路面松散、坑槽或脱皮的,应在病害发生路段的水退后,及时进行干燥与面层挖除。并使用沥青混合料对其进行修补。如果基层受到损坏,还应采用泥灰结碎石或级配碎石稳粒料等进行基层的修补,然后使用沥青混合料修补表层,以此达到沥青路面水毁的治理。如果在进行治理过程中,条件限制不能使用沥青混合料进行及时修补的,可以使用水泥混凝土对路面进行修复。

如果,水毁路面发生沉陷或翻浆。公路养护企业应及时进行松散料的挖除,从上至下进行逐层的清理,直至出现坚实的路基后方可进行逐层的修复。

如果水毁路面发生龟裂或网裂,可以采用沥青混合料罩面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病害较轻的也可以采用油料照面方式进行修补。对于大面积的水毁路面,养护企业应针对病害的实际情况,采用挖出损坏路面、路基并进行基层补强处理的方式进行修复,以此确保公路的畅通。

3 对于路基受损引发沥青路面水毁病害的治理

在现代沥青路面的养护中,常会遇到由于路基受损造成的路面水毁病害。如果单纯对路面进行修补,很难长期保障路面的完好。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发生路面水毁后,养护企业应通过对病害的调查以及实际勘探,制定治理方案,确保水毁治理效果。如果水毁发生后、路基收到冲断,公路养护企业应在重新填筑的过程中,注重对路基的加固。以天然砾石的良好透水性保障路基的稳定。在此基础上进行路面的重新铺筑,保障公路的通畅与使用寿命。如果水毁病害仅是路基缺口造成路面坍塌,可以通过及时填补粘土或砾石,并夯实的方式修不好缺损的路基,在此基础上进行路面的修复。如果,路基缺口较大时,应采用水泥砼桩护脚、袋装砂石填筑的方式进行修复,然后逐层进行路面铺筑。

路基的坍塌、沉陷常会造成路面坍塌、沉陷、翻浆等情况,单纯依靠路面的修复不能保障路面的使用寿命。因此,应采用坍塌路基清除、重新回填并进行路面重新铺筑的方式进行治理。而沉陷路段应采用深挖的方式清除软土层及原有填料,进行重新回填夯实后进行路面的铺筑。通过对路及稳定性的保障,实现沥青路面水毁的治理。

4 结论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作为我国公路中多数路面采用的结构方式,其水毁的治理研究对提高我国公路交通运输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公路养护企业应通过自身技术力量的加强以及对常见水毁病害治理的研究,提高自身的养护水平与能力,保障所辖路段的通畅。对于轻微水毁病害,养护企业还要加强快速处理能力的培养,以此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大,实现所辖路段通车能力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陆伟.关于山区水毁路面的防治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9,6.

[2]王力鹏.强化养护企业水毁治理技术研究,促进公路养护工作的开展[J].路桥科技,2009,7.

公路养护方针第9篇

【关键词】公路施工;公路养护;路基养护;计划管理

1.引言

根据公路建设工作总方针的要求,公路养护工作的方针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此,应根据积累的技术经济资料进行科学分析,预作防范,消除导致公路损毁的因素,增强设施的耐久性,提高抗御灾害的能力。针对上述提出的关于公路养护方针,相应的公路养护技术政策主要可归纳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选用当地天然材料和工业废渣,充分利用原有工程材料和原有工程设施,以降低养护成本;同时养护手段应当应用和推广先进的养护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改善养护生产手段,提高养护技术水平。现再进一步地对公路养护及其管理中应采取的策进行深入探讨。

2.公路施工养护管理

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养护应当结合施工来采取预防性的养护工作,加大公路养护工程实施力度。因此在公路工程实施中,强化健康监测和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对结构状况和养护运营进行抽检。加强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养护、巡查、检测和隐患排查等工作,并及时采取现场监管和交通管制等措施,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公路施工中对养护采取建立和健全技术责任制,建立健全技术责任制,实行岗位责任制,是保证各级组织和各种技术岗位都有技术负责人,各司其职,做到有职有权有责,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通过审查设计图纸及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有无矛盾,采用的新技术及特殊工程和复杂设备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重点工程和一般工程的施工方法是否妥当,概预算是否合理。对公路改善及大中修工程一般均采用一阶段设计,设计单位应对设计质量负责。设计文件一经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批准,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随意修改和变更。如在施工中确需变更设计时必须按规定办理变更设计手续。

对公路工程的养护工程项目原则上采用一阶段竣工验收。对公路养护施工的竣工验收参照现行《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执行,检验评定标准按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执行。验收委员会(组)对整个工程质量应作出评价,按优良、合格、不合格评定工程质量等级,并对验收合格的工程应提出竣工验收鉴定书,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对于改善、大中修工程一律实行保养制度,保修期为2年,以工程竣工验收接养之日起算。在保修期内凡因施工造成的破损一律由原施工单位无偿修复。对小修保养工程的养护和施工,要建立实地检查、中间检查和上下工序交接制度。每项保养作业和小修工程项目完成后,应分别由县段(站)或地区总段(处)进行验收。

3.公路工程完工后的养护管理

为有效地加强对公路养护工作的管理,确保完成公路养护所规定的任务,建立健全、完善的公路养护管理的组织机构是十分重要的。

3.1 公路养护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作为公路养护管理主要部分,对公路养护管理中的技术管理严格贯彻国家有关公路建设、养护的技术政策、标准规范、办法和相应的操作规程,同时依靠科学养护实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推广应用评价管理系统等管理手段,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公路养护的技术管理水平,确保公路养护质量,使公路的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不断地得到改善和提高。

(1)公路养护质量管理。对于公路工程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所管辖的公路管理机构要加强日常养护小修工程的质量管理。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要成立质量程查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质且检查奖惩办法,按月、分项考核各项工程和日常养护质量。对公路完后的路基养护要以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和原路设计标准为依据进行质量管理。通过对路基各部门的日常巡视和定期检查,发现病害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维修或加固,消除病害根源。路基各断面宽度、坡度应符合技术要求,并按照GBM工程和文明样板路标准提高养护质量。使其经常保持路基坚实、边坡稳定、边沟畅通,公路线形顺适。对公路完工后的路面养护必须采取预防性、经常性的保养和修理措施,以保证路面的平整完好,横坡适度,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抗滑性能。路面修补要根据破损情况进行处理,路基破坏必须重做基础。面层修补要按有关技术规范选好材料,搞好级配,选择合理的油石比,进行必要的材料实验。施工过程中,各工序之间要做到良好的衔接。路面修补质量要保证使用2-3年不出现病害。路面封面、桥梁和沿线设施维修及绿化等,按照各工程项目有关技术标准要进行质量管理。

另外结合路况实际达到以上质量要求的程度,将公路养护质量分为优、良、次、差四个等级,并以优、良等级路况里程之和占养护里程的百分比即“好路率”作为衡量养护质量的主要指标,要求减少次等路,消灭差等路,逐步提高“好路率”。为了综合衡量各单位公路养护质量包括优等路与差等路的增减变化,便于单位之间评比,除统计“好路率”指标外,还可采用加权平均方法确定的“养护质量综合值”指标表示。

(2)对于公路工程的养护小修工程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施工管理。小修工程项目都要实行养护部门内部竞争承包办法,竞争对象为养护中心和内部养护工程队,不得转包和个人承包。养护小修工程在资金管理上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的办法。养护工程不得降低技术标淮。养护小修工程管理要做好下列工作内容:编制维修方案和工程预算,进行竞争承包事项,安排施工计划,搞好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整理竣工资料,进行竣工验收等。各项资料要报市级交通主管部门所辖的公路管理机构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