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5 17:29:28

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

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第1篇

【关键词】3级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护理措施;临床疗效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HT)与2型糖尿病的人群发生率也在逐步升高,而且同时罹患两种疾病的人群也在增加[1]。由于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有很多,其中糖尿病肾病(DN)是受到临床关注的一种并发症。已有研究证实HT和DN能互为诱发因素,同时罹患HT和DN患者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因此本研究通过给予3级HT合并DN患者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84例3级HT合并DN患者,其中男49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6.4±8.3)岁。入选标准:①符合ADA协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符合WHO/ISH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③临床表现具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蛋白尿、肾功能轻中度损害、双下肢水肿等。排除标准:①原发性肾病及其他原因致使肾病;②严重心、肺、脑、肝等脏器功能不全。

2临床疗效评估指标

记录3级HT合并DN患者入院时以及经过疗程治疗后的HbA1c值、24小时尿白蛋白、血肌酐、收缩压、平均压等临床指标,并比较。

出院后随访1年,记录并计算脑卒中、血液透析、猝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3针对性护理措施

3.1适宜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现代护理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而以往护理重点在患者躯体状态,而对患者的心理因素和所处社会环境关注较少。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性地促进患者主动参与并配合疾病的诊治活动中,加强对患者有关高血压及糖尿病的知识宣讲,让患者明白疾病的诊治过程,对预后有较为清晰的认知。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互动,消除消极心理,保持乐观精神,这样对减轻和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展有主要作用。积极和患者家属沟通,让患者周围人群具备更多的高血压及糖尿病相关知识。

3.2正确应用胰岛素DN的治疗及病情控制关键在于尽可能迅速纠正高血糖,使血糖水平达标,国内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

3.3维持血压及血糖达标确保血压及血糖水平长期达标是改善3级HT合并DN患者的预后保证,而血压及血糖水平受影响因素较多,因此需要正确、定期监测血压及血糖。掌握正确血压测量姿势是血压检测中极为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及家属充分指导。检测血糖方法大多采用末梢血检测方法,因此要指导患者采血时注意无菌原则,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加强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教育,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2]。

3.4出院正确生活方式指导正确生活方式不仅是高血压患者的要求,也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和患者及家属相配合,根据患者自身的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科学、个体化、能满足身体健康需求的饮食安排。由于过多摄入钠盐会增加血压和肾脏负荷,因此3级HT合并DN患者应严格限制摄入钠盐,控制在每日3g以内。增加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的摄入,注意体重控制,防止体重过快增加[3-4]。

4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过积极治疗以及有针对性护理措施,患者病情稳定,血压及血糖均控制良好,HbA1c值、24小时尿白蛋白、血肌酐、收缩压、平均压等临床指标显著改善(P

5讨论

临床已证实,糖尿病肾病(DN)由于会增加患者的循环容量,因此能上调血压水平,尤以舒张压为主;而高血压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会显著促进DN的发展,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DN与HT是互为因果的关系[5]。3级高血压病以及糖尿病肾病均是内科疾病中较为严重的状态,都有病程长,并发疾病多等特点,因此不仅要给予充分的临床治疗,而且也要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我院护理人员采取多种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适宜心理及社会支持、正确应用胰岛素、维持血压及血糖达标、出院正确生活方式指导等护理措施,可以使3级HT合并DN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预后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向红丁.糖尿病肾病的预防措施[J].临床内科杂志,2005,22(3):148-149.

[2]钱立荣.糖尿病临床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14-218.

[3]Chuahinm T,Khanna A,Kimball K.Cigarette smoking and increased urine albumin excretion are interrelated predictors of nephropothy progression in type 2 diabetes[J].Am J Kidney Dis,2003,41(1):13-21.

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第2篇

[关键词] 妇科疾病;糖尿病;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3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7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口肥胖率的也逐渐的增加,而糖尿病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到目前为止,我国糖尿病人数则已在3000万以上,成为心血管和肿瘤两大疾病之后的第三位“健康杀手”[1]。糖尿病是一种临床表现为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的长期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可以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继而对患者的健康以及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和影响。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能够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笔者现将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术后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妇科疾病的患者48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年龄在34-78岁,平均年龄为56.29±3.20岁。均合并糖尿病并实施手术治疗。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术后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手术方法以及血糖范围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饮食指导 糖尿病患者手术后进行血糖控制是关键手段,而正确的饮食治疗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指导患者正确的限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长期坚持能够降低体重,明显的减轻胰岛的负担,使机体降低对胰岛素的抵抗,有利于控制血糖正常水平。指导患者术后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少吃煎炸和腌制品并相应的根据患者的水肿程度限制钠的摄入,限制食盐量应不超过2g/d,注意体内离子钾和钙的补充,教会患者及家属制定适合患者治疗的食谱,注意总热量的控制的同时保证术后的营养。

1.2.2 血糖控制 血糖控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2],护士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关于糖尿病的健康宣传教育,并告知低血糖的有效处理方法。对于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指导患者能够正确的使用胰岛素的方法,并准确测量三餐前和睡前的末梢血糖仪血糖,将血糖值准确记录并告知医生进行调节胰岛素的用量。指导患者准确、及时地注射胰岛素,用量精确,注射后30min必须进餐,防止发生血糖反应现象,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乏力、心慌、周身大汗、脉速、昏迷等低血糖现象,最佳血糖控制范围是空腹血糖数值为6-10mmol/L,尿糖值为(±),尿酮为阴性[3]。

1.2.3 正确使用降糖药物 指导患者及家属按时医嘱服药,并根据患者的血压以及血糖监测的结果合理用药;降压药多为控制剂和缓释剂,注意定时、不可随意调节用量,切忌勿口嚼服药应该整片服用;控制血糖的药物,其磺脲类药物应在餐前30min’服用;α-糖酐酶抑制剂应在进餐第一口服用;双胍类是在餐后服用的。

1.2.4 心理护理对策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长期的疾病,在后术后由于血糖的控制会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治疗,而且一旦发生糖尿病合并症可遍及全身的重要脏器及器官[4],因此在护理患者中不仅注重患者的基本治疗和并发症的发生,更加注意的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针对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与疏通,向患者讲明关于糖尿病合并症的相关症状和预防措施,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疾病,告知患者避免出现情绪激动、焦虑、抑郁的心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治疗后3周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取平均值进行比较,并将切口愈合时间进行统计,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患者满意度。

1.4 数据统计 统计分析使用SPSS11.3软件包完成,P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血糖控制范围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 讨 论

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时两种病种会互相产生作用,能够加重病情。手术后机体应激作用可能诱发糖尿病,并可以使糖尿病病情加重,而且糖尿病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甚至出现切口感染的发生。因此,对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控制血糖,强病情观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鹤.内科护士对糖尿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2006.

[2] 栾秀香.个体化饮食教育对糖尿病病人的干预效应[J].护理杂志,2009,1(22):202.

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第3篇

[关键词] 循证护理;糖尿病;应用效果;儿童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2(b)-0142-03

小儿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终身代谢性疾病,该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病情重于成人[1]。 在有效诊治小儿糖尿病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以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和循证护理措施,探讨了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为1型糖尿病,均具有典型消瘦、口渴、恶心、疲乏无力、多尿、嗜睡、及食欲不振等症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为3~12岁,平均年龄为(6.31±1.15)岁,入院时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 h血糖值分别为(10.81±3.11)mmol/L和(16.02±3.76)mmol/L;观察组患者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为2~12岁,平均年龄为(6.56±1.05)岁,入院时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 h血糖值分别为(10.76±3.06)mmol/L和(16.13±3.51)mmol/L。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宣讲,尤其要注意提醒家长注意患者的饮食,向患者家属讲述胰岛素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及方法,定期对患者的血糖值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方法如下:

(1)循证问题。①患者及家属对血糖监测、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及药物治疗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②患者疾病发展需终生用药,但是患者年龄小,情绪和自控能力差,爱吃甜食,对患者进行干预性监测血糖及饮食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③患者及家长对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及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不足。

(2)护理干预。①健康知识宣教。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有关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让患者家属知道胰岛素使用的正确方法和血糖监测的方法。此外,还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运动效能及低血糖的预防,讲解机体感染的预防技巧及其危害性。②输液及用药护理。以血糖监测指标参数为依据,对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进行随时调整,并对胰岛素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掌握。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采用抚触与温柔式两种语言,舒缓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④低血糖的护理。当胰岛素注射后进食过少或注射过量可引起低血糖。胰岛素用量的用量应根据血糖结果进行调整,给予患者口服加糖果汁、浓糖水或加餐,对于情况严重者静推高渗糖溶液。⑤饮食护理。制订合理的饮食方案,饮食调整原则既要维持血糖稳定,又要满足小儿热量及营养需要。⑥ 运动疗法。机体控制血糖的重要捷径是运动疗法。患者运动时,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肌肉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强,对血糖控制有利。需要注意的是,不宜空腹运动,应根据患者的体力及年龄安排运动强度和种类,依据运动量调整胰岛素用量和饮食。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①护理满意度的评价。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满意度调查表为该院自拟,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②血糖控制疗效判定: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降低

1.4 统计方法

处理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采用χ2检验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覆盖率及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比较,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覆盖率的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2.86%和91.43%,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2.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和94.29%,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小儿糖尿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它是一种内分泌终身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向低龄化发展,发病递速率高,待病生存时间长[4]。疾病原因有遗传病史,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发现[5]。因此,小儿糖尿病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将可能导致低血糖、酮症酸中毒、昏迷及脱水的发生。在有效诊治小儿糖尿病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6-7]。循证护理是参照病人的愿望和价值,结合熟练的临床经验和知识,制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决策的过程。循证护理的核心是使传统护理模式向现代护理模式转变。针对小儿糖尿病患者,解决患者潜在的、现存的护理问题,制定出与患者意见相符的,最实用的、最有效的、最可靠的临床护理措施对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8]。

本研究以该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和循证护理措施,探讨了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2.86%和91.43%,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覆盖率分别为85.71%和100.00%,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覆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和94.29%,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一结果说明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覆盖率,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吕璐瑜.循证护理在小儿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5,19(17):184-185.

[2] Zhang X, Yan G, Zeng X.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nursing care of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foot ulcer[J].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2014,20(18):201-202.

[3] 梁群娣.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17(11):217-219.

[4] 南泉.循证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 2015,11(7):224.

[5] 卢纪红, 宋俊兰, 贾瑞霞.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3, 10(2):291-292.

[6] PENG Hong yan, DENG Ren kui, Wang L, et al.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Psychiatric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Nursing[J]. Medical Information, 2013,21(11):190-191.

[7] 崔静.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16(11):7-8.

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第4篇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高血压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导致的终身性疾病,需要合理的饮食调节;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最终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迄今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笔者现将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8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52例,女性36例,年龄在62-88岁,平均年龄68.33±4.39岁。其中Ⅰ型糖尿病23例,Ⅱ型糖尿病65例,高血压1级的患者20例,高血压2级的患者48例,3级高血压的患者2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程度、文化程度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饮食指导合理的饮食是治疗各种类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最基础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的饮食指导,掌握进食的规律性,每日定好进餐时间。减少烹调用盐,食盐量不超过6g/d为宜,因此限钠盐入量首先要减少烹调用调料,并减少食用腌制品。减少脂肪的摄入量,膳食中脂肪的控制量应在总热量的25%以下,主张少量多餐,每餐最少包含50%-60%的碳水化合物食物,餐中多增加高纤维食物,因高纤饮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2]。

1.2.2药物的护理对于患者口服降压及降糖药物时,护理人员要将药物的服用方法详细的讲解给患者和其家属,尤其对于老年记忆力减退的患者。主要讲解内容包括用药的剂量、服药的方法、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等;患者如果肾功出现减退,尽量避免服用刺激肾脏的降糖药物。注射时选择不常运动的部位,以免因运动使胰岛素吸收过快而发生低血糖[3];当血糖降至正常范围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相应的减少注射剂量。对于高血压严格正确的口服降压药物,并给予有效的临床检测血糖及血压。

1.2.3运动护理运动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控制血糖及血压的简单方法,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但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中、轻度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拖地、平地骑车等,注意老年人活动要适度,剧烈运动可致血糖降低。

1.2.4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①感染:针对患者的病情严格控制饮食治疗。加强口腔护理;对于有留置尿管以及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防止发生感染。日常护理要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按摩身体受压部位以免发生压疮;并随时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以及生命体征的情况,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准确的测量血糖并记录。定期检查尿酮体值。用药后注意观察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②糖尿病足:每日检查双足。观察足部皮肤的颜色、皮温情况、感觉功能,注意检查趾甲、趾间、足底部皮肤有无甲沟炎、皮癣、水泡、红肿、溃疡、坏死等,及时发现足部病变给予有效处理。指导患者保护足部,禁止穿拖鞋外出,禁止用足踢物,要穿纯棉质宽松的袜子,每日进行泡脚,保持足部卫生。修剪指甲时不要剪的过于短。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加重足部负重,学会按摩足部,保持足部血液循环通畅。③糖尿病眼病:对于糖尿病十年以上的患者要加强糖尿病眼病的预防,定期检查眼底及视力,以免出现急性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对于眼底出血的患者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尽量避免头部震动及低头,加强基础护理。

1.2.5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讲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告知并发症的危害,以及出现低血糖的自救方法。禁止患者吸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教会患者自行使用快速血糖仪测量血糖,帮助患者建立血糖记录本,为医生提供血糖值的记录,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指导患者随身携带少量糖果,在发生低血糖反应或运动时适量加餐。对于延迟就餐和有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应适当减少用药量或停药。出院后进行规律的血糖监测,定期到医院复诊,医生可以根据监测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1.2.6合理用药遵医嘱合理用药,进行定期监测血糖和血压的变化,严禁随意减药,漏服药、停药等现象。

1.3数据统计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

2结果

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血糖控制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而高血压人群认知率、控制率以及治疗率仅为30.2%、6.1%和24.7%,这些总结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4]。现今高血压已成为我国目前患病率最多、人群患病最为普遍的严重疾病之一。随着高血压患者的不断增多,随之出现的心、脑血管性疾病、肾功能不全以及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在本次的调查结果中表明,高血压的高危因素主要与高盐膳食、饮酒、缺乏锻炼,肥胖、吸烟,精神压力过大密切相关。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危险因素之一,又是一种人为可以改变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防治方法是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使社区高血压人群认识到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及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的作用,指导患者坚持有效的治疗,规律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点措施,而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合理适当的运动,让患者配合治疗,提高血压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宋玲.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09,21(3):1334.

[2]何彦珍.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7):198.

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第5篇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护理

1.前言

糖尿病是因为患者的集体受到不同方面致病因素的相互作用,造成患者胰岛功能出现减退等情况,继而引发水电解质、脂肪、蛋白质以及糖等出现代谢絮乱等情况[1]。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特征主要是以升高动脉压为主,患者会出现肾脏、脑、血管以及心脏等器质性改变[2]。患者发生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等疾病会造成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心脑血管病变等严重后果[3]。本文就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全面综述。

2.康复护理措施

(1)曹秀珍[4]等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疾病的康复护理中饮食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应该通过对患者的口味、喜好进行了解,给患者合理的搭配且控制饮食,确保患者能够按时定量的进餐。同时告知患者家属如何合理的搭配饮食。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得知,家属参与到饮食护理的工作中能够促进患者的护理、治疗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加快患者病情康复的速度[5]。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应该禁止摄入酒、咖啡等食物,尽可能的不要吸烟,对食盐摄入量应该给予限制,确保病人的体重能够得到合理的控制,将患者出现脂代谢絮乱、高血压、高血糖等症状全面改善。

(2)心理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解释高血压、糖尿病疾病等相关知识,让患者做好长时间服用药物的心理准备,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更换药物以及停药治疗等情况[6]。另外,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发现患者治疗时出现的心理情绪,尽可能以和蔼可亲、热情耐心的态度和患者进行全面的交流,确保患者治疗时的负面情绪得到减少,让患者建立战胜病魔的决心。医护人员还可以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将预后处理、控制标准、危害以及临床表现等内容向患者说明,确保患者面对疾病时有着积极的心态,促进恐惧心理得到减少[7]。

(3)运动护理措施。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疾病患者通过合理的运动量能够促进肌肉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得到增加,使患者的血糖得到降低。由于糖尿病患者中有较多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下肢、脑、心动脉硬化以及循环功能障碍等症状,因此,有着较为合理的运动方案能够帮助患者病情的痊愈[8]。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对患者身体状况、个人喜好以及病情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运动量以及运动方案。曾小丽[9]等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年龄控制运动强度,在进行运动之前应该合理的放松以及热身5~10min的时间,每个星期有3~4次的散步,每次散步应该不少于半个钟。

3.监测血压血糖与护理的相关措施

(1)由于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压有着较大的波动,通过分析姚超婵[10]等研究资料得知,造成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中收缩压单纯的升高是主要的原因。因为患者在病理改变的情况下,血压没有进行规律的波动,所以,医护人员应该全天检测患者的血压,一旦患者的血压出现规律的变化,则应该将给药时间合理的调整,并且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防止患者由于低血压等因素发生头晕摔倒等现象。

(2)刘薇[11]等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均是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对血糖进行测定,医护人员应该积极的宣传控制血糖对疾病痊愈的重要作用,让病人全面配合监测血糖等工作。对患者血糖情况进行监测时,还要对血红蛋白进行监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科学的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血糖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降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4.用药护理措施

因为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均是通过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因此,医护人员应该要查看患者服用药物的情况,防止患者出现没有及时服用药物导致血压血糖有着较大范围波动等情况,对患者的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12]。另外,还应该让病人家属以及病人全面掌握用药副作用、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以及用药名称内容。唐传芬[13]等研究资料表明,患者在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物的服用后会造成性低血压等症状,B受体阻滞剂药物的服用会造成患者心律变化、心率以及血压等出现异常的情况。患者在服用降血糖药物进行治疗后,会出现面色苍白、冒冷汗、头晕等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葡萄糖静脉注射或糖类物质进食。

5.结论

综上所述,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具有较多并发症、较长病程以及较为复杂病因等基本特点,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服用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用药护理等情况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进行全面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14]。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时,会出现干咳、下肢水肿等副作用,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将药量减少[15]。另外,医护人员应督促患者科学的服用药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运动等,对降低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疾病发生的概率有着非常的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使患者的医疗费用有所降低,社会负担明显减少[16]。

参考文献:

[1]张玉梅.糖尿病高血压的预防及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1(04):245-246.

[2]姚超婵.高血压糖尿病的社区护理与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0,1(28):688-689.

[3]董益民.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32例社区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2(34):178-179.

[4]曹秀珍,高凌云.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4(18):246-247.

[5]徐爱红,何晓红.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护理44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8(13):159-160.

[6]陈梅芳,谭志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社区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7(08):200-201.

[7]孙剑梅.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2,7(19):140-1410

[8]王景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指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8(10):301-302.

[9]曾小丽,张惠玲.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郧阳医学院学报,2010,1(01):248-249.

[10]姚超婵.高血压糖尿病的社区护理与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0,7(28):142-143.

[11]刘薇,周敏.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4(02):230-231.

[12]岳荔屹,王淑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干预[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7(02):206-207.

[13]唐传芬.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5(19):100-101.

[14]严增艳.65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8(17):644-645.

[15]张红.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2010,10(09):910-911.

[16]毛玉霞.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0,4(07):714-715.

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第6篇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并发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102-0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1]。具体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糖尿病对肾脏微血管的损伤有关。血液透析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但是透析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2]。笔者所在医院此次研究了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并发症的预防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6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男33例,女32例;年龄50~80岁,平均(66.8±7.2)岁。病程10~30年,平均(16.2±6.8)年。透析次数5~30次,平均(10±6)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透析情况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病房的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采取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提前干预措施:(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肾动脉硬化,引起高血压,加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造成血容量增加,易引起血压增高。应监督患者按时遵嘱服用有效降压药物,严格控制水、钠、钾的摄入量。(2)低血压: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幅度大,速度快,护士要仔细观察透析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异常的临床表现,应加强血压监测,调控好透析的速率。(3)低血糖:透析过程中血糖的波动也比较大,应指导患者在透析前,定量、优质进餐,了解患者胰岛素使用情况,备好糖等预防,仔细观察患者在整个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4)心律失常:透析过程中电解质紊乱,各种离子尤其是K+变化较大,影响心脏正常的传导功能,诱发心律失常。血透时,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心律及血清K+的变化,脱水应避免过快过量,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救助。(5)心衰:透析中的各种原因易导致心衰,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的临床不良反应,准备好吸氧、镇静剂等抢救措施,方便配合医生抢救,必要时立即停止透析治疗。(6)感染:在穿刺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护理措施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心律失常、心衰等心血管异常及感染等并发症。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7,P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一般是糖尿病终末期的一种并发疾病,肾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糖尿病患者合并肾病会严重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3]。目前,在肾移植治疗之前的有效方式就是透析[4]。透析是利用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是使体液内的成分通过半透膜排出体外的治疗方法,就是模仿肾脏在体内的功能,成为肾脏的替代疗法。但是毕竟透析是体外的一种人工代谢方法,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对于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这些并发症有时候是致命的,所以关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就非常重要[5-6]。

笔者所在医院此次研究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5.71%,明显低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7,P

综上所述,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淑艳,黄坚.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1):3973-3975.

[2]蔡淑兰,刘雨丰,郎友新,等.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9):46-47.

[3]唐嫦娥,杨慧芳.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0):1485-1487.

[4]陈春田.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5):231-232.

[5]邹颖红.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29):174-175.

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第7篇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b)-0183-02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病程和患病年龄有关,当病程在10年以上时,有近50%患者会合并该病变;30岁前罹患糖尿病者10年和30年后分别有约50%和90%的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但程度具有个体化差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致盲的重要原因,其失明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5倍左右。应及早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积极治疗和临床护理确诊患者,缓解其病情,融入正常社会活动中。

1 疾病的临床分期

按照疾病发展过程,该病一般分为3个临床时期:

1.1 背景型或单纯型视网膜病变

这是患者视网膜最早出现的病变:微血管出现舒张、出血点、微血管瘤、黄色硬性渗出物等病理变化。

1.2 前增殖型视网膜病变

该期视网膜出现灰色棉絮状斑点(软性渗出)、网膜血管狭窄与阻塞等病理改变。

1.3 末期增殖型视网膜病变

该期视网膜出现血管增生、纤维化与玻璃体出血,甚或视网膜剥离等病理改变。视网膜脱离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

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治疗进行降糖治疗并监测血糖,患者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心理应激可以促使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发生。所以,护士应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为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糖尿病和包括合并视网膜病变等在内的并发症知识,耐心讲解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的重要性和临床意义,使患者及其家属理解、配合和支持治疗和护理措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心态,坚持终身非药物和药物治疗,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2.2 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病情发展与血糖、血压等因素具有密切联系,避免和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与发展的措施之一便是控制血糖和血压在正常范围。因此,护士根据护理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糖尿病教育活动,使之了解和掌握糖尿病及其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切实掌握自我保健和早期识别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避免和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机会。一旦出现该并发症,能够采取积极的综合措施控制病情进展,努力避免失明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2.3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和护理是控制糖尿病的基础性和关键性措施。病人类型和病情差异不同,饮食治疗和护理措施亦不相同。所以,护士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体化的合理饮食方案,在护士和家属的有效监督下使之获得高质量的饮食治疗,维持患者血糖和体质量在正常范围内。

2.4 血糖监测

这是糖尿病及其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护理措施。通过餐前血糖水平的检测,能合理调整用药剂量控制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必要时测定餐后和睡前血糖。护士应严格遵医嘱发放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等护理活动,用药期间应遵医嘱严密监测血糖和/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为制定和修订综合治疗措施提供客观依据,切实控制患者病情。

2.5 眼科专科护理

为了解和掌握患者视网膜病变和机体功能是否出现异常变化,护士应遵医嘱协助患者做好眼科专门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以便采取适宜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为早期发现视网膜和其他部位病变,护士应遵医嘱协助患者定期做眼科专门检查。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视力、眼压测定,眼底检查,必要时做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指导干预措施的早期实施,避免病情发展和进一步恶化。要讲究用眼卫生。护士应告知糖尿病及其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得熬夜,近距离用眼时间不能过长,手脏不能揉眼,提倡一人一巾等关于眼科保健的基本措施。要戒烟。糖尿病患者吸烟会使体内血液循环中CO的含量提高,机体处于相对缺氧状态,血小板发生凝集改变后会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视网膜已经发生病变者,病情可进一步恶化。视网膜出血的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不得过于激烈,应尽可能减少头部活动,遵医嘱适当卧床休息,避免病情发展。眼科就诊适应症和频次。确诊5年内或具有眼部异常症状的糖尿病病人必须到眼科就诊,以后就诊频次为1次/年;单纯或严重视网膜病变者,就诊频次增加为1次/3~6月;应密切观察怀孕病人视网膜病变进程,观察时机和频次分别为孕前1次、孕后频次为1次/3个月,产后频次为1次/3~6个月。

3 糖尿病基础护理

3.1 热能摄入

应根据患者体质量、体力活动类型等实际条件,合理确定并控制糖尿病患者热能的摄入量,使患者体态匀称,保持理想体质量,这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3.2 三大营养素摄入

三大营养素摄入比例要适当。糖类应占总热能55%~65%,相当于主食250~400 g;为避免痛症酸中毒的发生,数量不可过多或过少;进餐应选择含糖指数较低的食物,油煎、油炸食品和脂类食品应禁食;限制饮酒。

3.3 其他营养素的摄入

为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应告知糖尿病患者多食用富含胡萝卜、VC、VE、VB1、VB2等维生素和钙、铬、锌、硒等矿物质的食物。为使患者具有饱腹感,并避免发生便秘,膳食纤维的供给应适量。

3.4 提倡少量多餐

糖尿病及其视网膜病变患者餐次应控制在3~6次/d,因人而异。主食可用豆制品、鸡蛋或乳制品替代,睡前加餐食物最好选择牛奶。

3.5 低血糖反应的护理

应教会患者及早识别低血糖反应。应告知患者携带一定含糖食物或饮料,以备发生低血糖反应时急用。必要时应及时就诊,遵医嘱静脉输注葡萄糖溶液。

3.6 适量有氧运动

应根据糖尿病及其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运动量、运动形式和运动强度。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游泳、骑自行车、划船等为常见有氧运动形式。

3.7 血压和情绪的控制

糖尿病患者及其情绪异常变化均可致血压升高,进而可使眼底细小动脉出现痉挛、破裂、出血等病理改变。所以,护士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患者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稳定患者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活动。

4 护理体会

4.1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护士要做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以此建立朋友式的护患关系。要举办疾病防治知识讲座,增强战胜疾病和治疗的信心和勇气,掌握自我保健技能,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要做好医务人员的糖尿病教育工作,建立良好的医际关系,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防治水平,使患者得到积极治疗和护理。

4.2 饮食护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基础

患者摄入能量要适宜,合理确定三大营养素的摄入比例和餐次,食物选择讲求多样化,饮食习惯要养成良好的规律。应积极控制超重和肥胖患者的体质量在适宜范围,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保证机体代谢平衡,控制疾病病情,避免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会。

4.3 强化药物护理

护士要根据患者病情、各种降糖药物和其他药物的特点,协助患者选择价廉、效果好且副作用小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要根据治疗涉及的药物,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用法剂量、注意事项及其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要发动家庭和社区资源,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患者要掌握低血糖的及早识别和预防处理措施,口袋里放置一定数量的含糖食物,切实避免药物性低血糖反应的频繁发生和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情。

4.4 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手术成功与否与术后头位和护理密切相关,早期正确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单纯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脱离区应处于最低位置;应将行玻璃体切割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网膜置于高位,利用礁油或气体浮力与表面张力,将裂孔堵塞,网膜下液挤出铺平皱缩并平整视网膜,面部朝下的头低位、坐位或半卧位和侧卧位分别适用于后极部裂孔、上方裂孔和两侧裂孔,应保持12~16 h治疗性。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表现之一,视力水平往往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渐下降。美国威斯康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表明,病程在15年以上,视网膜出现病变的1型糖尿病患者比例为97%,2型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为55%。所以,患者应采取积极措施控制糖尿病,不能忽视眼部出现的轻微异常变化,重视原发病治疗和早期眼科干预,避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东叶,王爱金,王瑛,等.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71-272.

[2] 戴彩云,周美英,彭沁波.社区护理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后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25-627.

[3] 陈典翠,李仪静.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检查及护理干预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198-199.

[4] 张宝华,张群.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36例临床护理体会[J].西部中医药,2011,24(10):97-98.

[5] 张玉枝,王丽,曹莎.持续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4):406-409.

[6] 蒋利慧,单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用玻璃体切除术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2):152.

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第8篇

[关键词] 糖尿病;冠心病;临床护理;护理效果;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3(a)-0170-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Diabete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Clinical Care Effect

WU Yan-ping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icheng Medical College, Baicheng, Jilin Province,13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Compare diabete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mental application routine care, diet, environment and other care whether the effec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Methods Choose to our hospital 80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in this stud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40 patien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 study group patients are also given psychological care, life care measures,, were observed in glycemic control and the number of occurrences of angina. 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fasting blood glucose testing value (9.18 ± 1.54) mmol / L,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testing is (15.21 ± 1.68) mmol / L, angina 8; studies in patients with fasting blood glucose detection value (6.19±1.08 ) mmol / L,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testing value (8.21 ± 1.35) mmol / L, angina twic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fasting blood glucose,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2h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umber of angin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linical care; Nursing effect; Clinical observation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全身性疾病,为危害人群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果高血糖的长期存在,可以伤害心、脑、肾等脏器,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1]。在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为此,该研究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措施,结果表明研究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措施。

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在40~81岁之间,平均(中位)年龄为58岁;糖尿病病程在2~32年之间,平均(中位)病程8年。研究组40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41~80岁之间,平均(中位)年龄为57岁;糖尿病病程在1~33年之间,平均(中位)病程为9年。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入院治疗时的血糖监测值、冠心病类型比例等影响研究结果因素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和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包括积极的营养饮食治疗、运动治疗,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情况合理选择降糖药物和抗冠心病药物,维持血糖在一定范围。

1.2.1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措施 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早处理;用药前向患者讲解降糖药物和康冠心病药物的具体药理作用、用药方法和不良反应等知识,使患者掌握基本的用药知识,严格遵医嘱用药。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出现的异常变化,有事起药物的毒副作用,观察是否遵医嘱治疗,制定合理的运动治疗方案和措施,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住院患者一般每周测2~5次血糖,测1~4次血压。要教会出院患者及其家属监测血糖、尿糖、测量血压、脉搏等检测指标的方法和技能。有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或每周2~3次随访或来院复查,询问病情,测量血压、脉搏、心电图等,定期不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等反映血糖变化的指标。

1.2.2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措施 ①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必须长期服用药物,患者易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护士应运用沟通技巧和艺术,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出现的不良心态,利用与患者建立的良好护患关系,针对其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护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遵医嘱进行综合治疗。②个性化生活护理: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量、身体状况和疾病病情情况,进行饮食护理和指导,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案,尤其应注意嘱咐患者定时定量饮食,多食高纤维、低脂食物,做到营养多样化,掌握食物互换的基本技能,这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基础性措施。③病房要定期、不定期使用紫外线进行照射;要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等对待患者,与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便于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mmol/L)的检测值,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次数,以此作为评价护理措施效果的评价指标。

1.4 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检测值采用(x±s)表示,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检测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用绝对数和相对数表示,应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频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运算应用SPSS19.0完成。

2 结果

观察表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检测值为(9.18±1.54)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值为(15.21±1.68)mmol/L,心绞痛发生8次;研究患者空腹血糖检测值为(6.19±1.08)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值为(8.21±1.35)mmol/L,心绞痛发生2次,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心绞痛发生次数的比较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心绞痛发生次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出现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因素三大营养素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所致的以高血糖症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若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机体出现脂代谢和凝血系统异常,内皮功能发生障碍,血管出现炎症性改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常会引发冠心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2]。所以,应重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使患者参与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较为常见。护士应通过护理评估询问和了解患者有关其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行为以及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向患者解释并讨论其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和治疗方案,同时应解释和讨论该治疗方案可能带来的益处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以及如何应对等基本知识,切实增强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和勇气,做到不气馁不泄气,积极面对疾病及其带来的各种影响。在选择治疗措施和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家庭经济条件,适时调整治疗策略和治疗方案,以免增加家庭负担。护士要加强对于营养学、行为医学、交流技巧等知识的学习,通过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和交流,使患者坚持终身治疗,取得全力合作,这是获得满意治疗护理效果的关键。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及时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问题评估,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要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临床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及时开展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3]。给予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措施,通过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积极有效疏导患者出现的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共同鼓励患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帮助患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实施个性化生活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量、身体和疾病病情进行饮食护理和指导,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案,嘱咐患者定时定量饮食,多食高纤维、低脂食物,合理搭配饮食,培养患者良好的饮食习惯,达到进一步控制血糖的作用;定期不定期使用紫外线照射病房,能够有效保持清新、整洁的病房环境,为病房创造干净、舒适的环境;护士要规范自己的行为,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等对待患者,赢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4]。

该研究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措施。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检测值为(9.18±1.54)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值为(15.21±1.68)mmol/L,心绞痛发生8次;研究患者空腹血糖检测值为(6.19±1.08)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值为(8.21±1.35)mmol/L,心绞痛发生2次,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心绞痛发生次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环境等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心绞痛发生次数,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倪菊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8):69.

[2] 张广芳.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3,26(8下旬刊):474-475.

[3] 姚菁.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5):22-23.

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第9篇

关键词: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抢救配合 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以严重高血糖、高酮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1]。据科学统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死率在3.5%左右[2]。随着糖尿病人群的不断增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2013.2-2014.10期间,我科收治了125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 月我科收治的12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男49 例,女76例; 年龄12 ~86(50 ± 2.5) 岁。糖尿病病程2 个月~ 21 年,平均( 5.6 ±1.3) 年。 实验室检查:测静脉血糖为16.6 ~ 57.2 ( 34.1 ±2.5) mmol /L,β-羟丁酸700-8000 umol / L, 尿糖(+++)~(++++),尿酮( + ~++++ ) ;pH值6.84~7.32,HCO3- 1.9~16.3mmol / L, 血Na+ 122~153mmol /L,血K+ 2.7~6.8mmol / L。 27 例患者血白细胞有不同程度增高; 尿蛋白( + ~ + + ) 。患者入院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症状:精神萎靡、神志恍惚,面色苍白或潮红,乏力、消瘦,口唇黏膜干燥,皮肤弹性差,呼吸深大、脉搏细速,四肢循环灌注异常等中重度的脱水和酸中毒表现。其中昏迷6例、嗜睡8例、烦躁12例;部分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 、腹痛、呼吸稍快,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1.2 诱因与转归

感染(常见有泌尿系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足部感染); 胰岛素治疗不当或中断治疗;饮食不当;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 。本组125 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 102 例在48 h 内血糖降至9.0 ~ 11.3mmol /L,血酮、尿酮、尿糖转阴,血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恢复正常,症状缓解; 18 例在第3 ~ 4天达到上述标准,120例酮体消失,未发生并发症,均在4-14天内痊愈出院,住院时间( 8 ± 4.5) d。3例入院时深昏迷,抢救无效死亡,2例转上级医院。

2抢救配合

2.1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入院后视病情立即予以多功能心电监测,上氧,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昏迷患者常规备吸引器,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遵医嘱抽血查血气,电解质,血糖、血酮等。

2.2 明确诊断与病因,询问患者或家属疾病史,症状。因不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表现为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排除消化道、心、脑等其他系统疾病。明确诊断后立即对症处理。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3]。

2.3 补液 立即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快速补液。患者因呕吐、厌食等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休克表现。末梢循环灌注不良状态下,胰岛素难以发挥最大治疗效果,抢救的第一步是使用氯化钠溶液补充患者的体液,改善末梢循环灌注条件[4]。快速输液是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首要的、极其关键的措施。

2.4 胰岛素治疗 静脉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是目前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常用方法[5]。胰岛素用量一般以0.1u/(kg.h)加入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滴注,另管输入,血糖下降速度以3.9~6.1mmol/h为宜,以防止下降速度过快引发低血糖或速度过慢影响降糖消酮疗效[6]。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改输5%葡萄糖液加入胰岛素(每3~4g葡糖糖加1u 胰岛素)。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做好床旁血糖监测,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3护理措施

3.1 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基础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血糖、血酮、电解质、尿酮体、血气结果。做好24h出入量记录,观察脱水症状改善情况。询问并查看患者有无乏力、腹胀、呼吸困难等低血钾的表现。患者呕吐剧烈时,护士在旁守护,防止坠床,安慰患者并做好面部及口腔清洁。昏迷患者留置导尿,做好会的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

3.2 输液过程的护理 使用留置针补液。静脉留置针输液既保护了血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保证了进液量,使酮症酸中毒能及时得到纠正[7],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合理安排液体滴注顺序,以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见尿补钾原则。根据患者体重、脱水程度、心功能、渗透压、血糖浓度、尿量、电解质、年龄等调整溶液剂量和补液速度。护理人员要鼓励清醒患者多饮水,减少输液量,减轻患者心脏负荷[8]。加强巡视,注意静脉输液侧肢体,避免补钾时药液渗漏至血管外引起组织坏死;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每1~2h查血糖1次,根据血糖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输入胰岛素的剂量,以达到血糖快速、平稳的下降,又不会发生低血糖反应的疗效。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状并予以相应处理。

3.3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慢性、长期反复发作性疾病,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情严重,变化快,常危及生命,患者常伴有紧张、恐惧、悲观甚至轻生等心理,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耐心和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其心理需求。患者病情好转后,护理人员告知疾病发生的原因、预后及防止反复的措施,疏导患者的心理障碍,消除恐惧心理,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安慰患者家属,避免其过分紧张,抢救过程中,要取得家属的密切配合,以赢得抢救时间。

3.4健康教育指导

医护人员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指导和培训,对降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报道大约50%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可以通过改善门诊治疗方案和患者坚持自我保健来避免的。 护士让患者知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可以预防的并发症,重点告知发生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及预防措施。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锻炼,遵医嘱按时用药,定期监测血糖,让患者知晓这些措施的意义及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4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及时有效的治疗抢救及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良好预后有重要的影响因素。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以病人为中心, 积极配合医生实施抢救,积极消除诱因,迅速纠正酮症酸中毒;密切病情观察,科学的输液、合理使用胰岛素, 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病情好转时予以精心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7.

[2]鞠淑梅,王淑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4,1(3):204-205

[3]翁立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与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74

[4]于晓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6(11):454-455

[5]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1

[6]潘义英,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9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3)77-7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