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4 15:54:27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第1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支撑技术;管理水平

1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1.1节省工程管理的物质损耗

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需要,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类别越来越繁杂,建设整体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项目在设计规划环节就需要统筹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施工周期长同时难度系数加大,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为支撑。而信息技术在这类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打破了现有管理的僵局,凭借自身独特优势受到业内广泛青睐。整体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融入,促进各个组成统筹规划。例如在设计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广大管理者更深入的了解建设实际,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水文地质因素,人文因素等,保障项目从前期规划环节开始就是合理可行的。方案阶段的持续消耗有效节约。施工环节运用信息化技术,计算分析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从众多施工方式中选择出最适合的是关键,对施工环节有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做好提前应对,总之水利工程建设在信息技术的支持帮助下,各方面的资源都得到了高效节约。

1.2促进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

信息技术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切实提升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平。特别是一些规模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地点往往较偏僻,在野外或郊区。这样的环节想要实现人力无障碍施工几乎不可能,同时考虑到巨大的工程面积,单纯的依赖人工完成管理,难度系数过大。而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打破了僵局,对水利建设工程实现实时动态化的监测,将其中收集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系统中,完成后期的详细分析,诊断水利工程当前建设环节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使得广大管理者轻松有效的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管理者借助反馈的数据信息高效应对和处理,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率。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其中的应用,推动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朝着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

1.3水利工程管理本身的功能性得到不断优化

信息化支撑技术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使得管理本身的功能性进一步优化。水利工程兴建的目的就是实现水资源更加高效的利用。信息化支撑技术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熔化热,对水利工程本身的效用高效评估,统计分析,再经过后期的深思熟虑,分析调研,数据修正工作也越来越完善,这样水利工程管理的功能性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水利工程自身的功能也在不断优化和提升。

2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的主要支撑技术

2.1地理信息系统在其中的应用

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管理工作涉及的数据量惊人,正是由于庞大的信息数量为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地理信息系统在其中的应用,使得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以及管理更加系统化,同时记录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将真实情况反映给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河道变化情况实现动态化的监测。为水利规划工作,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撑,取得的经济效益也算是可观的。

2.2网络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应用越来越管理系统广泛。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推动了行业朝着高科技化,高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例如水文测报,河道管理,流量监测,闸门管理等。对这些信息统筹收集,然后经过一定的处理转化为可以阅读,可以使用的信息。以较快的速度传达给管理者,为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提供保障。因此,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一定要注重网络系统的建设,收集的信息需要符合建设管理需要。决策及反馈执行情况更需要了解到位。网络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类别相对丰富。例如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化构成,信息的收集,加工与传播。水利工程管理方利用所收集到的信息传达到服务器,发挥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分析,处理功能,实现合理判断,结合计算处理之后的成果,完成方案的制定,对执行工作也有相对全面的反馈。网络系统产生的信息成果借助网络向主管机构。网络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带来的社会效益惊人。

2.3数据库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数据库技术也是一项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信息化支撑技术。数据结构决定了软件的开发模式。这也直接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了支撑。例如建设规划管理系统,进度仿真分析系统,质量管理系统,材料管理系统,档案信息系统等,与工程数据之间的关系密切。因此,信息化建设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实现数据库结构的优化设计,

2.4中间件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中间件技术也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支撑技术。适用于复杂程度高,同时分布式的大规模软件集成形成的支撑软件开发技术,发展迅猛,应用的广度及深度都在不断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和中间件技术的高效整合,将水利信息高效利用起来,吸纳交叉学科的研究净化,实现水利信息化应用领域的创新及发展,考虑到水利行业的特征,促进面向水利信息化水利的提升,实现创新式,跨越式的发展。建立一个面向水利信息化中间件的服务平台。水利系统中间件在水利工程管理系统中按照实际功能划分,分为数据库及集成平台,管理平台,水利信息门户集成系统。对水库预报调度的中间件应用支撑平台。中间件将底层操作系统的复杂性屏蔽了,实现不同阶段,不同操作系统开发的应用软件集成起来,相互协调工作,借助网络连接,实现数据的高效集成,统一部署,集成,运行,管理水库洪水调度系统。

3总结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未来发展动态针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第2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a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s an exampl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actual effect of informationization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Further explains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V5

引言: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传播速度的加快。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建立了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水利工程监控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视频监控和远程控制等现代化技术,对我国的水情和工情进行信息的实时监控与采集,初步实现了水利工程建筑物的自动控制和办公自动化等。

1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发展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一段时期内,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基本上是处在人工管理模式的水平,是根据相关人员在长期工作中所总结的实践经验,或借助于常规的工具、一般的通信手段和机电设备,采用手工操动、人工观测的工作模式,对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等进行一定的掌控,及时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包括各类表格的绘制,图像、文字等的编辑,控制各类工程建筑物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与要求,相关的管理模式与体制也要不断改革,由最初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初步应用,作为一般的辅助工具,变为以其为主的管理模式,做到文字编辑、通讯联络、编程计算等的全方位应用与普及,充分发挥其技术特性和系统的效益。

2 信息化系统管理的技术特点

2.1实时性

信息系统中数据传输系统和图文交换系统,可以通过双向全双工的自动拨号或者手动拨号来实现实时的通信功能。信息系统还可以进行水情信息的实时自动采集、水利工程信息的实时传送和实时动态显示。它可以对信息进行实时的分类、计算、打印、查询、显示、存贮等处理。

2.2智能性

信息化系统可根据计算机系统进行人工智能程序模拟,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智能分类和判断,并对系统进行自动控制,真正实现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同时,信息化系统还可自动控制水情、工情的动态监视方式。

2.3资源共享性

信息化系统是基于网络的系统模式,它可以在权限范围内实现资源网络共享,使各种水利信息在相关管理单位和管理人员中得到高效共享。

3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一般模式

以某一水利工程为例谈一下关于水利工程系统模式的建设情况:水利工程建设枢纽化管理系统由通信传输、计算机、视频监控管理等三个子系统组成,计算机网络和视频监控子系统的拓扑结构。

通信传输子系统由程控交换、无线通信和综合布线等部分组成,主要为工程建设管理通信和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子系统提供专用传输链路。计算机网络子系统在局域网络建设的基础上,集数据库管理、邮件、多媒体通信和网络互联等技术于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该枢纽工地在网计算机及各类网端设备已达40多台套,与常规文档同步建立的电子文档已成档1000M。视频监控管理子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传输设备、控制设备和显示记录设备等四个部分组成。

3.1前端设备:作为图像和数据信号采集处理设备,由安装在现场的高分辨率的彩色摄像机、全方位云台、可变镜头、室外专业防护设备等组成。系统根据工程施工、管理范围的特点,分别在立交地涵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角和工程建设处院内各设置一套WV-CP430高分辨率彩色全方位摄像机,通过配置H16Z7516AMS型全方位16倍两可变镜头和AD1240型或PIH-301型全方位多功能室外云台等设备,其视觉范围基本可以覆盖地涵全部,以及该枢纽全线施工范围,工程建设院内的前端设备在无遮挡的情况下,则可实现对半径300M范围内进行监视。前端设备至工程建设处监控中心的最远直线距离达3KM。

3.2 传输设备:作为图像和数据信号传输媒体,即:前端设备与集中控制设备汇联专用传输链路。系统除工程建设处院内前端设备采用有线同轴电缆传输方式外,其余四个监控点则通过无线通信设备进行传输。

3.3 集中控制设备:作为前端设备旋转方位、角度、焦距调谐和视频切换,以及图像检索、处理等专用控制设备。前端设备中全方位云台、两可变自动光圈镜头的控制信号通过YA100-PTM云台镜头解码器的RS-485总线传输。系统监控中心则根据该枢纽视频实际需求,另配置图像控制主机、YA100-AVSU视频切换矩阵、画面分割器和长延时录像机1台,主要用于视像信号的控制管理和画面切换、图像存储、多画面分割的控制等。

3.4 显示记录设备:作为视讯显示、存储设备,主要包括:监视器、显示器、投影大屏幕和录像机、存储器、刻录机等。系统通过配置数台监视器构成电视屏幕墙,使值班人员能够在监控中心同时监视五个前端控制点的任意几路或画面分割的图像。另外,在建设处三楼作为系统的图像管理中心,配置34英寸彩色电视机和图像服务器1台,用于视频监控图像的显示、处理、检索、存储、控制和管理。

系统监控中心由一个主控中心和两个分控中心构成,其中主控中心具有最高权限,既能对所有前端设备的云台、镜头进行操作控制,也能对系统管理参数进行修改配置,主控中心在操作控制过程中心不能作任何操作。分控中心则根据管理职权设置不同权限。

4 现代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发展

4.13 S技术的应用。3S技术是遥感技术(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 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 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随着3S 技术的不断发展, 3 S一体化技术在水利数字信息化中越来越显现出其至关重要的地位。

4.2运用3S技术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可行性

随着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高效的信息采集、科学的分析决策是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必然趋势, 这是3S技术在水利建设管理中能充分发挥优势的前提条件。计算机技术的飞速进步, 为3S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上的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具有时效性强、信息量大, 多为动态监测、过程监测的特点。同时, 对工程建设信息数据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为管理层提供科学的计算结果和决策依据。而实时的三维3S 系统就能满足这些需求, 并且更为直观。

4.3利用3S技术测绘手段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处理

由于GPS定位系统具有定位精度高,实时定位速度快,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 ,全天候作业及全球地面连续覆盖等特点,在测绘上首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时动态(RTK)技术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 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RTK测量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 便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测定图根控制点、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生成电子地图。同时, 也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成果快速的进行施工放样。正是因为这些新技术的运用淘汰了常规的导线控制测量的方式、施工放样的高程测量方法, 同时也为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奠定了数据信息采集的基础。3S技术的结合, 取长补短,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信息采集、处理的框架。将地形原始数据输入到GIS系统, 经过数据过滤后转化为三维矢量数据, 进而生成三维地面模型DTM(利用内插手段, 可以生成更高精度的DTM)。通过生成的数字地形模型, 与虚拟技术形成的建筑物叠加整合, 可以实现整个工程布置的动态可视化。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第3篇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管理自动化 信息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信息网络建设已经将全世界联系在一起,作为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水利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管理、管理机制等领域,管理自动化与信息现代化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信息现代化建设必将在项目管理、工程建设、防汛抗旱、水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水利管理从传统治水模式向科学治水模式迈进。

1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信息现代化的应用情况分析

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中,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信息现代化对提高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1)实际应用现状: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信息现代化在实际中的应用日渐增加,信息化平台建设与管理自动化模式日益成熟。当前,这方面在国外的应用更为广泛,其操作系统也更加优异。我国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信息现代化建设处于逐渐升级换代中。

(2)自动化管理系统软件:不可否认,我国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与使用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管理自动化与信息现代化缺乏系统性。相信随着水利信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信息系统软件的不断升级和优化,一定会逐渐增强对水利工程管理的促进作用。

(3)水利工程信息现代化管理系统尚不健全,无法有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工程管理方面缺乏高效有序性,在防汛、水土保持、水质监测、农村水利管理等方面,不能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4)传统水利工程管理思想模式落后,科技应用水平比较落后,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比如: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信息现代化建设与日常实际工作衔接不到位的问题;把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信息现代化建设等同于水利规划决策;混淆施工中的量化标准与现代化建设概念。

2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信息现代化建设刻不容缓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尽快更新观念,加快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转变,实现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信息现代化建设。

2.1运用IT 科学技术,提升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信息现代化程度

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信息现代化建设的内容包括:信息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技术现代化等。应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搜集开发信息资源,加强水利信息化的实际应用性,实现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建设。是实现水利管理自动化与信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途径。以信息化带动自动化,以自动化带动现代化,从而增强水利工程的科技含量,减少资源消耗,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2.2建设信息共享体系,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信息现代化建设,可以实现各方信息数据的快速实时汇总。及时分析水利工程的各类信息,完成信息数据自动处理,为决策层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从而促进工程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建设全国水利系统信息网络,建设水利工程数据库,实现信息现代化,建立安全体系框架,提供时效性的信息服务。实现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信息现代化,可以实现国家防总、全国水利政务、国家水质监测、国家水资源管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农村水利等系统和部门的数据信息共享,从而有效地实现全国水利系统化管理与监控。

2.3分析处理信息资源,实现水利工程的科学化管理

若要实现科学的管理,就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分析与处理。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可以实现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兼顾水土流失、移民安排等工作。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工程管理人员运用科技手段收集信息,进而掌握工程进度、资源调配、质量管理等各方面的实时情况,并依此对其进行调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治理方面,因为实现了资源共享,可以更好地兼顾水资源分配、水源地保护等工作,还可以有效地引发各部门增强责任心,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2.4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时代的发展规律要求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更新。在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信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具有进步性的科技事物,加强自身学习,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实现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信息现代化建设,进而促进水利事业大发展。

3结论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在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建设中,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充分重视信息技术,详尽分析我国水利建设的特点,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规划蓝图,合理利用资源,实施有效地管理监控,让国家水利事业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参考文献

[1] 王建武,陈永华.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管理 ;信息化; 网络

中图分类号:TV6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245-01

引言: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充分地利用现代科学信息化技术、水利开发与信息化资源,带动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促进了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新途径。水利工程信息采集、传送、储存、处理以及利用,可提高水利信息的应用技术水平与共享范围,最终可提高设施的应用效果。水利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水利工程开发重点规划管理技术,现已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当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水利工程招标投标机制不完善

借多家资质进行不公平的竞标、隐蔽转包、对入库后的评标专家疏于监管、评标不够科学和统一等诸多问题。

1.2 设计任务繁重,设计服务滞后

由于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工程投资建设,工程项目成倍增加,设计单位的设计任务也极其繁重,导致施工图纸供应不及时、服务滞后,甚至部分项目还存在根据初设图纸进行施工的现象,导致设计变更增多,甚至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与进度。

1.3 足额资金到位率低

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建设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导致部分工程无法按照计划工期实施。

1.4 重视建设,疏于管理

过去“重建轻管”的意识现在仍然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把主要精力放在争取项目上而轻于管理,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在建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

1.5 建设管理制度不健全,建设管理中缺乏科学管理手段

目前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尚未健全,建设管理过程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基本建设程序未能真正落实到位,部分工程项目尚未具备开工条件就因为各种原因开始动工。

1.6 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建管、施工、监理各方不同程度存在安全生产人员配备不到位,甚至还有无证上岗等现象,另外施工中不戴安全帽,对施工安全隐患处理不及时,工地内施工安全警示牌较少,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于各工程项目中。

2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水利工程由多个单项工程组成,因此在相关系统的上,需要具有系统性及综合性。水利工程管理与经济问题有着相关性,在整个水利工程布局时,需要注意两者的协调。且水利事业隶属于国家公益事业,需社会上各行各界的人士及各地政府来扶持和帮助。因此在对工程进行管理时,需要承担起较其他管理更为复杂的任务与责任。水利工程的消费市场不表现为经济价值,若具有经济性价值将很难确保其生态友好,不同水利工程的目标有多种指标、参照及约束。虽然实际生活中存在矛盾,会造成本质上的变化,但是继而可开辟出新的项目。

3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不足

目前对国内所推广的有关水利信息化工程管理报告分析,得出缺少国家各层面信息化特点及共同点等材料。对于水利工程信息的采集及信息化工程管理方模式的业务无出查阅。分析报告可知,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不足表现为发展规划与纲要系统不完整。且水利信息化工程管理对今后发展的趋势和目标还未明确,如果没有一个可行的计划和战略,将导致管理信息化停滞,水利工程有关管理部门未落实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的基础资料数据及行业内的规范标注。

4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支撑技术

水利工程管理所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巨大信息量,因此,有效地收集、处理和分析工程建设审批状况、工程进度、工程材料、工程质量管理等信息,才可以更好的提高建设工程管理的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对工程建设的情况进行实时记录,使工程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对工程变化采取措施,做好预测和监控以及工程规划等系列工作。地理信息系统、网络通信、数据库及中间件等有关技术是比较常见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技术,笔者对以上信息化技术如何应用于水利工程管理中做出了深入的探讨。

4.1 地理信息系统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是一项信息量极大的工作,涉及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审查审批状况、投资计划情况、建设进度动态管理、工程质量、位置地图检索、项目简介、照片、图纸等一系列材料的存储、管理和分析,利用GIS技术可以把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系统化,把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实时记录,使工程动态变化能够及时反映给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还可以对河道变化进行动态监测,预测河道发展趋势,可为水利规划、航道开发以及防灾减灾等提供依据,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4.2 网络技术

水利系统依托于水利信息网络将相关信息进行和收集,已实现将种类繁多、信息量大并且地理分散的水利信息相互连接,以保证数据、图像等信息能够安全的、准确的进行传输和交换。随着信息化在水利行业的应用,通过改造和扩建水利信息网,可以实现水利行业各级"各部门的全国水利信息网建设,初步形成覆盖全国水利地市级业务部门以上的水利信息网*另外,还可以建设与国家政务网相衔接的水利政务内网体系,实现中央通达地市级节点的宽带连接,实现数据交换、视频信息传输和语音通信等信息传输。

4.3 数据库技术

数据结构决定软件开发模式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普遍共识,诸如工程建设规划管理系统、工程进度仿真分析系统、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工程合同管理系统、工程概预算管理系统、工程材料管理系统、工程移民管理系统、工程档案信息系统、工程信息系统等等。这些专业化管理均与工程数据紧密相关。因此,信息化建设首先应按照“数据统一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再组织各类专业信息系统开发。

4.4 中间件技术

水利管理系统中间件是整个系统正常有序运行的关键,其设计开发的合理与否之间关系到分布式异构信息系统能够得到足够的技术支撑。按照功能不同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进行划分,可将水利工程管理系统中间件分为DBS和数据库集成平台、管理业务平台、水利信息门户集成平台。通过中间件,系统能够克服传统指挥管理系统存在的弊端,有效的在传统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系统与基础设施的联系。中间件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5 结语

水利信息化工程是技术含量高、跨学科、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与实现得到了革命性的发展,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张胜利,郗明,于学. 天津市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研究[J]. 海河水利,2010,04:64-66+70.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第5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管理;建设探析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水利工程的信息管理也在不断地寻求发展,在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水情信息以及试验检测方面,都可以应用合理的、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就是将计算机、交换控制设备、遥测遥控设备等硬件设备,与相应的软件程序相互配置,使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形成一系列连接系统,以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尽管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工程信息化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工程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水利水电企业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探讨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

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管理早已成为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趋势,新时期新背景下,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探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体来讲,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体制不完善。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部门过于注重水利水电工生产,而对于信息管理体制建设上则是存在问题,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进行。第二,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资金不足。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是建立在一定的资金的基础上的,但是由于国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的忽视吗,导致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第三,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维护体系不健全。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对于后期管理维护的要求很高,但是由于水利水电企业在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维护体系方面建设不健全,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进展。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对策探讨

1、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

信息化管理人才是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和重点,因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是信息管理人才,他们的素质水平与能力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质量与效益。因此,加强对于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管理与培训,对于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质量以及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水利工程企业应该加强对于那些高素质水平与能力的人才的招聘。引进那些高素质人才,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努力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竞争力。其次,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人才培训体系,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明确信息化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让信息化管理人员掌握新技术,新材料,保证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加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信息资源是目前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资源,是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无形资产,对于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水利水电的核心任务是合理开发以及全面利用信息资源,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为此,水利水电工程应该建立完善的以及标准的实施规范以及标准,进而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为此,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系统建设,例如,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应该抓好防汛抗旱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强化对于水土保持以及水资源的管理,对于大型或者中型的水库以及灌溉区域进行全面信息化覆盖,进而做好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全面化。

3、建立优良的信息化系统机制

信息化系统机制是水利水电工程进行信息化维护以及管理的主要约束以及管理体制,加强对于信息化系统机制的开发、研究以及利用,对于加快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进展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除了要进行信息化系统机制的开发、研究以及利用外,水利水电工程企业还应该加强自身信息化管理组织能力,建立完善的水利信息化管理有效机构,加强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机构的有效职能发挥。同时,水利信息化管理有效机构还应该充分的发挥技术优势以及业务职能,提高他们对于水利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尽量避免一些资源分散、重复建设、重复立项以及其他问题的出现,使得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系统机制的维护以及运行做到全面到位。

4、加强对工程信息化系统资金的投入力度

工程信息化系统的养护以及维持是建立在一定的资金基础上的,雄厚的资金是做好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维护的重要基础。为此,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维护部门应该建设工程信息化系统长效发展机制,同时注意工程信息化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持续性,使得建设工程信息化系统发挥长效的作用。如果水利水电工程资金充足,则要尽可能的引用一些先进的工程信息化系统软件,如果水利水电工程资金不充足,则应该努力使用那些其他水利水电工程早已开发而且相当成熟的信息化管理软件,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成本费用,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效益,将剩余的资金用于工程信息化系统后期的维护以及运营,努力保证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系统发挥长效的作用。

总结:

随着水利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对工程建设的管理也开始向信息化管理方向慢慢转变。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时,要对非工程性措施的建设投入相当的关注度,同时开始使用各种现代技术,将信息采集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先后建立起来。水利工程的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进行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工程信息化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工程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企业盈利以及扩大化再生产。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应该深入研究自身工程信息化管理现状,创新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立磊,赵佩资.浅谈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J]. 价值工程. 2011(25)

[2] 王振华.浅谈WDS9002系统在水情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 新疆水利. 2010(06)

[3] 吴祥,张坤,陈欣,刘波.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10)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第6篇

水利工程的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规模大、技术条件复杂,关乎国计民生,从工程规划、勘察设计、工程实施、竣工验收到运营管理整个生命周期中,需要协调征地、移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诸多环节。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庞杂的信息,对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支撑技术要求更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包括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水利工程信息化满足了工程参与各方的资源共享要求,整合、优化了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各方的信息资源与实体资源配置。借助于水利工程管理系统,能够实时汇总、分析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并且根据统一的信息格式与标准,生成数据报表,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信息接收方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及时高效决策,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长期以来,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并不是由需求驱动,主要靠技术革新来推动。传统的信息化模式主要从特定的技术方案出发,未能充分考虑信息技术与组织业务的匹配程度,同时忽略了工程参与者的真实需求和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应当以信息技术与业务组织的匹配关系为重点,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模型,以实现业务通用性。

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与特点

2.1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不仅仅指信息技术本身的应用,它是与组织需求密切相关的一项系统工程。信息化的目标应该是,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对现有的业务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和改进,然后开发和利用计算机系统。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不仅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同时也是组织架构与沟通机制、信息共享与知识创新模式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涉及不同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不同工程之间以及工程与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等一系列问题。

水利工程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参与方,面临不同的管理问题,相应的信息化需求也不相同。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管理信息化主要以规划为主,这一阶段的需求是设计的可视化和工程所产生效应的预测。主要包含工程投资计划情况、工程预期效益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在工程建设阶段,参与的协作单位较多,信息系统需要支持跨地域、跨组织、跨时段的协作。工程建设阶段的管理信息化以施工为主,实现施工现场的精细化、自动化控制。由于施工现场劳动密集,人员流动大,物料控制要求高,需要将现场信息及时传达至控制方,对工期、成本和风险加强控制。水利工程的运营期具有长期性,管理信息化主要以监控、维护为主,通过信息化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确保工程的健康合理运行,以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

水利工程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相对独立,不同阶段的管理组织形式和管理重点不相同,信息化的需求也不相同,所以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不同阶段采用的技术平台也不相同。还应当建立与技术平台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工程案例知识积累与创新机制。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可以归纳为运营管理、伙伴协作、公众服务和集成创新[2]。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应当包括整个生命周期,涵盖组织管理、组织沟通、资源调配、产品生成等方面,其内涵可以归纳为:公众服务、建设管理和集成创新(见图1)。

2.1.1公众服务

水利工程项目关乎国计民生,是公益性工程项目。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会影响公众居住环境、移民安置,在信息时代,社会公众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工程项目建设的信息透明度有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公众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水利工程项目享有知情权,需要了解工程项目的概况、工程项目建设的必然性、施工期和运行期可能产生的影响问题等洞时,社会公众需要一定的渠道向主管部门、项目建设方等提出意见与要求。由于社会公众的信息诉求,需要建立工程项目信息平台,通过项目信息门户,将项目信息及时向社会公众传达,特别是一些热点工程项目。同时,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信息门户与项目建设方交流、互动,提出要求与看法。建立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平台不仅可以保证社会公众对项目的知悉权,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透明度,为社会公众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进行监督提供了渠道,保证社会公众的利益,也可以集思广益,发动社会公众为项目建设谏言献策,使项目更加顺利地实施。

2.1.2 建设管理

建设管理是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建设管理不仅是指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管理,还包括水利工程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及运营管理阶段。水利工程决策阶段主要是论证工程的可行性,得出评估报告。对水利工程而言,生态环境影响及移民等是最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水利工程设计阶段主要是实地勘察,绘制工程图纸。施工阶段工程参与方众多,涉及面广,在过程上,它包括了工程前期准备阶段、主体工程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的全过程管理。在专业分工上,则体现为对工程招投标、工程概预算、工程进度、工程合同、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物资材料移民安置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化管理。

2.1.3集成创新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技术、工艺复杂,相关或类似工程建设知识的积累与创新,能够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水平,降低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吸收类似工程的技术工艺、管理方法等。同样,该工程所积累的知识也可以为其他工程吸收、利用和再创新。不同工程之间通过知识集成创新的方式,构建工程管理知识库、管理案例库等,最终实现对水利工程管理的决策支持和智能化。

2.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1)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不仅限于单纯的项目信息系统规划。信息化以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效益最优为原则,而不是阶段最优,尤其不是建设阶段最优。目前,大多数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在建设前都没有明确的建设目标、远近期规划,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大盲目性,导致信息化建设成为办公自动化的一部分,而不具有全局性。系统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标准,导致基础设施、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等难以整合,造成资源浪费。此外,信息化建设中没有考虑建设的可持续性,将信息化作为一次性项目完成,缺乏后期的维护,使得系统跟不上业务发展,最终导致系统不可用。

(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全生命期的信息化。整个生命周期应当执行统一的、分层次的信息化规划。目前的信息化建设集中于工程运营期,工程建设的规划决策期即工程前期和建设期的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工程运营期的管理工作较为常态化,信息化建设体制、信息化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体系最为成熟。管理前期即管理的规划期,由于涉及管理的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决策等业务工作,对于信息智能化支持要求较高,所以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的建设期涉及参与方最多,信息交换及共享较为复杂。其信息化的程度与水平较低。在管理的生命周期当中,运营期的业务流程清晰,管理常态化,信息化的程度高,而其他时期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在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由于信息化的水平差距较大,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问题亟待解决。

3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领域模型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信息资源。信息源可分为资源、施工活动、产品、项目管理组织及外部管理组织5种,这些信息源可称为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本要素G简称“要素”。基于这些要素进行抽象,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领域模型。其中,要素包括与工程建设及运营相关的各类组织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及人员领域模型描述的是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主要包括组织构成模型、资源构成模型和业务构成模型。

3.1组织构成模型

组织构成模型包括项目参与方的管理组织形式和项目的管理模式。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参与方,因而会产生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管理组织的构成也就有所不同。管理模式主要由项目的管理组织、管理活动及管理对象构成I信息的流动方式与效率依赖于管理组织的结构。一般而言,工程项目参建方主要包括业主、施工总承包商、分包商、监理方以及供应商等。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地域分散,每个工程项目包含的信息庞大。各类水利工程项目需要统筹规划,需要实时掌握工程项目的建设信息,以保证资源调配合理、投资分配均衡。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涉及与工程相关的多个组织和社会公众,是典型的跨组织信息系统应用工程。特别是大中型水利工程,具有实体设施投资巨大、技术标准复杂、建设及运营周期长等特点,例如三峡工程。此外,大中型水利工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民生及国民经济等都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对水利工程管理中利益相关者及参与者的分析,可以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架构中所涉及的各类组织及人群划分为建设组织、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

3.2资源构成模型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消耗资源和周转资源两类。周转资源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和人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分为管理人员和工人;消耗资源主要包括构件原材料和混合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此外,水利工程管理中还包括征地移民、生态效应等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水利工程项目消耗各种资源多,需要多专业的联合作业,项目建设技术、工艺复杂,有效地利用公共资源,可以降低工程建设风险,实现异构组织的资源共享。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借鉴相似工程的方法和教训,也可以作为案例,为其他工程所借鉴和利用。

3.3业务构成模型

业务是由具体的管理活动组成的。水利工程管理的业务包括造价管理、财务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文档管理、材料设备管理等。业主、政府主管部门、施工总承包商、分包商、监理方以及供应商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角色,例如政府部门主要承担监管与审批职能,施工承包商以工程建设为主。管理中涉及的业务也不同,其业务构成模型也具有独特性。

4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实施架构

组织构成模型中存在建设组织、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三大类实体。组织构成模型与业务构成模型、资源构成模型协作与整合,进行信息、资源交流,产生出与组织管理模式相匹配的业务系统。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中,各组织现有的信息系统是为适应本组织特定的需要,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引入的。由于技术周期性更新,不同阶段技术发展水平不同,考虑到组织成本与收益的平衡,信息系统逐步引入和更新,在客观上造成了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各组织的信息系统大都以孤立的方式运作,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通过建立集成式的信息化协同工作平台,可以在充分保证现有业务系统流畅运行的情况下,形成较为合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包含公众服务、建设管理和集成创新三方面的内容。依据组织构成模型、资源构成模型和业务构成模型的实体要素,对水利工程管理的不同参与方、不同类型的工程、不同工作内容进行信息化管理,形成不依赖于特定技术平台,能够提供跨组织、跨地域的,为整个生命周期提供信息化指导的信息化架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架构为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业务应用层、服务层(见图2)。

4.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信息化架构的其他层面提供统一的支持,为系统提供运行环境。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公共设备和网络设备,为上层流程及业务系统提供共享的物理平台。基础设施层的网络部分包括有线、无线及其他特殊网络的园区网络。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一般位于偏远地区,无线网络覆盖性较差,多使用有线网络。使用虚拟网络将园区网络与外部网络整合,保证了网络的逻辑独立性,在图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实施架构理集中的同时,也具备较好的安全性。基础设施层的公共设备包括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服务器、数据采集装置设备等,为水利信息采集、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资源的传输与共享服务。在基础设施层面,依托网络整合,达到了设施共用。

4.2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层主要功能是统一存储和管理系统的数据资源,以数据管理系统为依托,以数据交换系统为保障,为各主要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并协调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关系,提供一致的数据查询、管理和维护,实现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共享。基础设施层的数据库硬件及网络资源进行物理集中,数据资源层的数据库资源进行逻辑集中,两者结合形成独立的数据资源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备份与灾难恢复机制。数据资源层包括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水利项目数据库、基础业务数据库,以及与之相关的存储备份、灾难恢复机制、数据安全机制、数据接口标准等。

4.3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是一系列应用系统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面向用户的具体应用,提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协同工作平台。根据具体的业务需要,动态配置与升级应用系统。业务系统之间大多为异构平台,其数据交互与信息共享通过数据资源层实现。具体而言,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业务应用层,主要是实现监理、施工、勘察设计等水利相关企业对本单位多个水利项目建设进程的掌控,包括进度控制、质量监督、竣工验收、信息查询、动态跟踪管理等。

4.4服务层

服务层向用户提供系统界面,同时也是信息门户和交流渠道。服务层的主要功能是各应用系统身份验证部分的剥离和重构,实现用户的单点登录和多种应用。同时,对信息集成,向组织与合作伙伴信息,提供系统远程应用。办公自动化和工程案例知识管理等功能都可以基于此平台实现。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代化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水利工作的重点内容,良好的管理方式和工作秩序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工程内部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从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管理,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实践,并不断地实现信息化队伍建设与培养,从而来从根本上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以此来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共享,保证工程管理的科学性。

1信息技术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性

1.1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效率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比较系统化、全面化、专业化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历来成为了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内容主要包括各类工程信息的调取、收集、传输、储存、整理、等,从而有效地协调不同水利部门以及不同管理者之间任务的交接,更好地促进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各类的应用软件、信息库等来对资料和信息进行共享,从而实现对水文资料的归纳和整合,减少了资料收集的时间,这对于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1.2标志着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形成

信息技术成为了现代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工具。随着产业融合号角的吹响,信息技术在很多领域和行业都有着极为广泛地运用。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来说,工程管理、人员管理、资料收集等各方面都需要管理者进行统一地指挥和管理。在这种条件下,如果能够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通过网络化的方式来对水利工程的方方面面进行协调和指挥,必然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工作效率,加速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形成。

2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观念

缺乏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理念,是目前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管理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在很多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相关的领导者及管理人员缺乏起码的信息化管理观念,忽视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更有甚者,不少的水利工程领导者由于不熟知信息技术,会想当然地认为信息技术就是为了偷懒,不如传统管理方式更加有效。这种极其错误的思想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对于水利工程发展与建设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2.2信息化水利工程建设形式化严重

信息化水利工程建设形式化较为严重,缺乏实质性地对于信息手段的使用,从而严重降低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的提升。尽管不少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已经开始使用专业化的软件,或者开辟网络化的管理平台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人为的管理取代了信息化管理,在某些简单的项目中,为了取得较快的进展,相关的管理者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判断和估量,忽视了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

2.3缺乏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

缺乏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是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水利工程管理者的信息技术素质不够高。很多管理者由于技术性不够,对于信息化管理方式很不适应。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更习惯传统管理方法的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信息技术是水利工程中的实践。第二,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往往需要用到各类的专业勘测软件,但是由于很多员工并不是专业出身,他们在进行具体操作的时候往往力不容心,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技术成本的浪费。此外,一项专业化的软件技术开发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如果难以做到物尽其用,就很难从根本上提升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脚步。

3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运用

3.1树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意识

树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意识,促进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实践与运用。第一,必须要认清目前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对信息技术手段有更加清晰地认识。从信息处理、资料整合、信息传递的角度来加深对其认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第二,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来说,应该积极地与时代信息化管理主流保持一致,及时地实现新技术的推广,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做到最好。总之,树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意识十分重要,是实现优质管理的基本前提。

3.2开发水利工程管理专业应用软件

及时地开发水利工程管理专业应用软件,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顺利实现。首先,国家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大水利工程管理专业软件的开发,比如通过政策支持、资金鼓励等方式来实现。要求综合水利工程和信息化管理双重优势进行软件开发,提升软件的专业性和特色化,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推广和宣传,扩大使用效率。其次,实现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的结合,用水利工程项目来带动软件开发,从而让软件的功能更加丰富、运用范围更加广泛,以此来不断地提升专业化软件的开发效果,凸显其实用价值。

3.3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设计模式的开发

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设计模式的开发,是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改革的一大重点。就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来说,管理模式较为复杂、管理任务繁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利工程管理质量和管理效果。相比之下,有必要来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设计模式的开发,比如GIS技术和遥感技术就是很好的证明。在这种设计模式中,相关的管理人员不需要通过现场的勘察就可以掌握一手、准确的资料,这种操作方式和管理方式就变得非常简单。总之,对于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来说,必须要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设计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开发,从而最大化地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的提高,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现提供基础。

3.4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

不断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增进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成为推进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重要举措。第一,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整个水利工程团队进行信息化培养,要求他们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并学会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将这些与最后的考核结合起来。第二,对水利工程团队中的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特别是对于先进软件的使用、管理模式的开发等,应该积极地排除人员外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从而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4结语

加快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善于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运用到水利工程中去,从而来不断地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具体到实践中去,应该树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意识、开发水利工程管理专业应用软件、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设计模式的开发、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等,从而来实现人才、技术、模式等各个方面的提升,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顺利实现创造条件。总之,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要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庆林.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07∶8-10.

[2]全?芳.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5,31∶72-73.

[3]于田龙.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2∶206.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第8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和主要内容

1、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全国水利系统已实现了从水情、雨情信息的采集、传输、接收、处理、监视到联机洪水预报的重大进步,这使得水利部门在历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中逐步发挥了作用。

2、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水利部门建立了全国水利文献信息交流网络。一是1995年开始建设的全国水情计算机广域网,已连接全国重点防洪省、直辖市和流域机构的水文部门;二是开通了以水利部信息研究所为中心,联结六大委及太湖流域管理局的多个国内外联机检索系统。

3、开发建设了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如《中国水利期刊文献数据库》、《长江资源数据库》等文献信息数据库。水利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成《国家水文信息数据库》,能够对外提供初步的查询服务;还有一批数据库如《水利空间数据库》、《中国防洪工程数据库》等也已经启动。

4、项目信息管理控制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水平的迅速发展,水利工程逐步进入数字化管理模式,相应的管理系统陆续出台,为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良好的先决条件。项目信息管理主要工程项目包括:工程质量的控制、工程成本的控制、工期的控制及安全生产的管理、施工技术的管理、数据信息的管理、工程合同的管理、材料设备管理等,严格控制施工期间的投入,合理规划管理制度。项目信息管理控制必须围绕人性化管理,因为水利工程施工具有特殊性,一旦项目信息管理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将会阻碍水利工程的正常实施,促使工程的施工期限延长,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5、施工过程的监控

我国多数工程建设的过程监控采用传感器采集信息,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全程控制。实施工程控制主要依赖施工现场的电视监控,但是电视监控存在一些隐患问题,无法准确记录施工过程的监控,因此,部分施工单位利用GIS技术,针对现场的施工情况,实施可视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率,第一时间接收现场施工情况,并且为现场的施工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

6、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优化

优化整个施工过程中,给予实施工程足够的时间,确保工程能够在有效期间,提高施工的质量,合理控制施工的成本问题,实现施工企业的效益最大化。规划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能够有效推动数字化施工管理及工艺控制软件的实施,进一步优化整个施工过程。首先,施工单位应该充分结合本次工程施工的情况分析,根据有效的数据,规划工程设计方案。其次,对于项目工程的预算、人力、材料、工程技术、施工进度、工程成本等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实现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方案。

7、项目工艺控制

水利工程建设应该大力推广应用自动控制管理技术。实施工程中,可以充分应用相关管理技术,提升工程施工的质量,例如:预拌混凝土上料的自动控制、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工程材料的检测机数据采集等,利用项目施工的自动化技术,实现工程施工的自动化管理目标。

8、网络化统一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链接工程项目于总部的局域网,进行数据的共享与远程信息的服务,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实现工程信息统一管理。

二、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在我国工业水平较低的时候被提出来的、相对较晚,所以基础比较薄弱。针对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双重困难,对我国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七五”开始对水情的汇总,80年底开始对信息源的处理,90年开始向计算机转型,到目前为止虽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一些基础的信息提取和应用还是存在明显的不足。

2、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力不够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由于接触较晚,缺乏技术经验,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文件,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但效果并不是很好,缺乏良好的经验交流机制,使得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3、缺乏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共享机制

在信息资源开发方面由于缺乏良好的开发技术,以致无法进行创新;再者就是缺少一个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平台,传播受到种种阻碍,使得信息资源无法被广泛吸收和采纳,给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4、资金控制不到位

在工程建设中,资金是保障工程项目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支持,就会造成项目施工瘫痪。在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管理当中,由于相关资金难以得到落实,使得资金的投入不能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在工程建设中,由于资金流入的渠道不能固定,在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投入运营后期相关的工程维护难以得到解决,从而让工程施工受到限制。

5、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信息化建设总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较快,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发展较慢,这就在无形中拉开了差距。还有就是在十大重点业务系统中存在的不平衡,由于各个系统起步时间不同,研究水平也不同,导致他们的发展速度大不相同。

6、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运行创新系统滞后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管理难免要交给相应的政管部门,一些地区的水利信息和网络资源较为分散,不利于两者结合的平衡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本就具有科研性质,那么就会存在一些地方在项目上走报项、审查、立项的老路运作,等到真的立项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就无人问津了,使得建设单位陷入危机。另外一个方面,如果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被当成科研项目就会导致大量的重复,缺乏创新,延缓发展水平。

7、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缓慢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在国内起步较晚,相关的技术和经验还很缺乏,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专业人员来进行指导,国内也急需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来接受后续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1、加强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的重视

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要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工作的重点,建设出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的长期发展机制。要充分的重视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及及维护,要使已经建立的系统机制得到足够的维护,已到达其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目的。相关部门要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充分的利用好资源,在建设中敢于创新,要能够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来。在管理中要能够找到重点,节约相应的成本,并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这样才能够使得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管理变得更加的轻松和有效。

2、对水利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是信息化产业的重要组成条件。对相关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是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无形的资产,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水利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是我国当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首要任务。我们要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对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规划,并且将其制度化、规划化。相关的部门要在各信息部门之间形成信息资源的整体体系,要能够使得资源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得到共享,发挥信息的时效性。在对资源进行充分开发的同时,要抓好各个水利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不断的健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体制。

3、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

3.1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是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正常进行的有力保障。相关的水利部门要迅速解决其维护体制的问题,要加快其建设的进程。水利部门要在同一的规划中发挥水利部门的职能,要对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完善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得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更加的便捷与高效。

3.2在水利工程管理迈入信息化阶段的过程中,一些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要明确信息化管理体系,对常规信息进行采集的同时,还应该结合水利工程的监控设施建设,利用GPS和RS系统实施信息的自动采集和传输,逐步实现信息的综合采集,使信息技术向着高科技高水平发展,从不同层次对施工建设进行协助,确保施工的快速进行,避免人工采集形成的数据误差,全面保障施工质量。

3.3通过对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确保过程中责任明确,对一些管理不善的人员实施责任追究,保证管理职能的切实发挥。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对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查,使每一项工作都能够执行到位,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效果。还可以使用GIS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对一些管网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导入,将其保存在数据库方便管理人员查阅。

4、完善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

为确保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资金充足,能够使得信息化系统稳定运行,可采用成本控制的方法对资金进行管理。在工程施工中对设备进行合理购置,施工所用的材料应该合理采购,在施工项目的运行中,施工单位需要按照工程规划的动态原则对施工项目进行科学组建,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人力,也可以减少工程的施工成本,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转。也可以运用管理类软件进行工程管理,减少施工人员工资的开支,从而达到节约工程成本的目的。可以将节省的资金用于工程的后期维修阶段,能更好的促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5、重视专业人员的培养

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论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上都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重视信息系统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才能够保障水利工程信息化的正常进行。在培养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水利部门只有不断完善人才的引进机制,吸收具有较强技能的专业人员,并积极地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不断的更新人才的专业知识,将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保持在先进的水平。不断的创造机会来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得整个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周期长、技术条件复杂、规模大等特点,勘探设计、工程实施和验收等方面管理过程也非常复杂。由于不同项目建设的条件不同,设计变更多,需要协调的关系复杂如移民、征地、环境保护等,因此,水利工程管理难度大、问题较多,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要求非常高。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实现提供了可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是指使用信息技术,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包括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存储、利用和处理等,大大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应用水平,全面提高了水利建设的效益,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祥,张坤,陈欣,等.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0).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第9篇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的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很重要的,他可以为水利工程的建设采集大量的信息,让决策者更好的决策,让工程建设者更好的建设,让管理中进行有效的管理。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主要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运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水利信息进行统计计算研究的一项系统工程。

1、水利信息建设的目标

我国对水利信息化建设时非常重视的,针对先进的水利工程的发展需要,依据中国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很多明确的目标,沿着这些目标,中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的发展。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水土监测和管理系统,要充分运用3S技术,构建完善的科学的水土信息化的监测系统,全面的一体化的对全国范围内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其次,是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利用建立好的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和地理信息的数据库,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定位系统。第三,建立部级的防洪救灾的指挥系统,做好监测预报工作、灾情勘测工作、天气预测工作、旱情汛情洪水预报工作等,建设好防洪调度系统,灾情处理系统。第四,建设全国范围的水利工程的管理信息系统。第五,将强建设完善的水利工程的政务监督和惩处系统。第六,要建立服务社会的全方位的服务系统。第七,做好水利工程的统筹规划。第八,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保证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第九,建设好农村乡镇的水利信息一体化。

2、水利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薄弱,力度不够

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进行的,由于我国的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水平较低,所以水利信息化建设就起步较晚,导致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很薄弱,我国在水利工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建设中,在80年,90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我国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很多小型的地方的水利工程,迟迟得不到建设,仅仅依赖国家的大型水利工程队伍,工程的建设后的维护和管理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水利信息化建设是很发展技术含量要求很高的工程,但是有些部门缺乏统一的管理统筹规划,出现水利工程的重复建设和投资和现象,导致水利资源的浪费,地方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够,信息化得不到应用。

2.2 发展不平衡,资源不均匀

目前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不平衡,没有进行资源的共同的开发利用,没有做到资源的共享。水利信息化建设不平衡首先体现在地区上的不平衡,工业水平高的地区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就快就好,而工业水平不发达甚至没有工业水平的地区发展就严重的落后,这是我国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普遍问题。其次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专业水平上出现不平衡,由于我国在水利防洪救灾方面投入很多,所以水利防洪等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而其他的部门的信息化专业水平发展就存在不足。我国对国家重点的发展对象,如经济开发区、直辖市等的投入很大,导致了很多地区的信息化发展跟不上这些地区的脚步,导致系统的不平衡。这些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整体信息化的建设的实现。另外,我国水利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共同开发和共享,由于我国地区的差异性,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我国信息化资源应用受阻,服务对象不同,各个地区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数据量级,各个地方的数据信息不统一,没有办法建设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导致信息化建设的延缓。

2.3 创新滞后,人才稀缺

目前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管理运行老套,人才稀缺的问题。水利信息化建设分为很多部门,这些部门不好好进行配合,各自为政,导致信息化建设资源和网络资源分散,严重影响了水利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有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是科研项目,在管理运行方面,仍然是按照以前的程序进行运作,在报奖后,这些课题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就搁置一边,没有真正的运用到水利信息化建设上。另一方面,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人才很缺乏,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很多的技术人员都不是科班出身,导致水利信息化建设技术水平的落后,导致水利信息建设没有创新和新的管理模式。

3、水利信息化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加强基础,加大力度

虽然我国的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水平较低,导致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很薄弱,但是我国在水利工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建设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很多成就,这就说明我国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有一定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发挥好这些基础,进步不加强,建立专业的信息化队伍,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得到有效的保障。要建立完善的统一的管理统筹规划,避免水利工程的重复建设和投资现象,加强地方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地方水利信息化的应用。

3.2 平衡发展,资源共享

工业水平高的地区要帮助工业水平低的地区进行信息化建设,国家要为信息化专业水平低的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国家要实现水利信息化的平衡重视投入。另外,要实现我国水利资源有效的共同开发和共享,消除这些差异性,克服地理环境的不同,统一各个地区的标准和数据量级,建设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

3.3 加强创新,培养人才

水利信息化的各个系统部门好好进行配合,团结一致,实现共享,促进水利信息化的和谐发展,要加强对科研性质的水利信息化的监督管理,做好完成后的应用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培养,聘用科班出身的人才,国家重点建设相关专业的教育,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进行创新。

4、结束语

水利工程利国利民,要想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必须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加大建设的力度,实现水利信息化的平衡发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强水利信息化的创新管理,培养专业化人才,实现真正水利信息化,让水利工程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