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渔业发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2 09:40:39

渔业发展

渔业发展第1篇

十年间,渔业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养殖、捕捞、加工流通、休闲渔业全面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有效推动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第三产业产值增长快于第二产业,日益成为渔业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传统捕捞业历经调整和改造

从2002年开始,各地稳步推进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十年累计淘汰报废老旧渔船近3万艘。船网工具指标管理进一步加强,研发建设了全国海洋渔船动态管理系统,整合了渔政、渔港监督和渔船船检管理数据,初步实现了船网工具指标、渔船检验、渔船登记、捕捞许可证发放等管理环节的相互衔接,为建立全国统一的渔船管理数据库奠定了基础。严格实施海洋捕捞渔船双控制度,有效控制了捕捞渔船盲目增长的势头。渔船装备得到改善,2011年生产机动渔船平均单船功率数为29.50千瓦,是2002年的2.06倍。海洋捕捞生产结构不断调整,拖网、帆张网等对资源影响较大的作业方式不断减少,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合理有序进行。捕捞业执法监督力度加大,组织开展打击非法生产、非法造船、清理整顿“三无”船舶和船名船号整治等执法行动,维护了捕捞生产和渔船渔港管理秩序。十年来,我国国内捕捞年产量基本稳定在1500万吨左右。

水产健康养殖全面推进

十年来,我国坚持“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依靠科技进步,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力推进生态健康养殖,促进了水产养殖的标准化、集约化。目前已经形成湖泊水库、稻田河沟、浅海滩涂等多种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池塘养殖、稻田养殖、大水面养殖、集约化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并存的多元化发展态势。截至2011年底,创建了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区)1700多个,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等集约化养殖方式迅速发展;以“两带一区”为代表的优势水产品养殖区域布局基本形成。水产养殖面积实现了大幅增加,养捕比例由2002年63∶37提高到2011年的72∶28,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国内水产品总产量和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均达到了70%。

远洋渔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远洋渔业实现了从单一拖网到拖、钓、围等多种形式转变,从小型渔船向大型现代化船队转变;大洋性渔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其所占比重增加到58%。积极引进金枪鱼围网等渔船,大型渔船数量迅速增加,船舶类型更加齐全。公海作业海域进一步拓展,东南太平洋渔场得到了开发,南极磷虾开发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捕捞对象从传统底层鱼类资源拓展到鲣鱼、竹荚鱼等三大洋10多个重要远洋渔业种类。作业海域分布进一步扩展,分布在37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公海和南极海域。2011年,获得远洋渔业资格的企业共116家,经批准作业渔船2227艘,总产量、总产值分别为114.80万吨、125.90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20.86%和一倍,对公海渔业资源的占有份额提高到了10%。

水产加工业快速发展

在市场需求拉动下,尤其是在出口贸易的带动下,依靠引进生产线和技术,造就了一大批集生产、加工、运销、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水产龙头企业,大幅提升了水产加工能力,增强了渔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加了渔民收入。我国水产品加工呈现出综合性、高值化、多品种的态势,形成了以小包装、便利化、冷冻冷藏为主,调味休闲食品、鱼糜制品、生物材料、功能保健食品、海洋药物和工艺品等十多个门类为辅的水产品加工生产体系。现有各类水产加工企业近9600家,年加工能力达到2400万吨以上,水产品加工率比2002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形成了以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为主的水产品加工基地。

渔业发展第2篇

1、发展成就。我县地处湘资尾闾,南洞庭湖滨,水域广阔,资源丰富。垸内有鹤龙湖、酬塘湖、泊湖、黄土湖、洋沙湖等十余个1000亩以上的湖泊。洞庭湖有70万亩水面在**境内,自然水产资源种类繁多,达112种,盛产四大家鱼和虾、鳜鱼、中华鳖、乌龟等名特优品种。

我县养鱼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是全国商品鱼基地县,全国渔业百强县,湖南省高效渔业先进县,湖南省名特优水产养殖示范县。河蟹人工放流、甲鱼人工繁育、珍珠养殖、鳜鱼繁育等开省内先河。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大市场、大产业、大效益理念谋划渔业,把渔业放在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高度加以扶持,推动渔业迅猛发展。目前,全县水产养殖面积23.2万亩,2006年水产品总产量11.8万吨,连续九年保持全省第一,实现渔业总产值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5%。渔民人平纯收入6400元。预计今年全县水产品产量可达13万吨,渔业总产值可达13亿元以上。全县建有4个国有渔场,162个乡村基地渔场,建有1000吨级水产冷冻加工厂1个,1000吨级水产品加工厂1个,水产供销企业1个,渔业饲料厂2个,国有苗种繁育场1个,并建有三井头、建新、桥头三个水产品交易市场,全县已形成以国有渔场、基地渔场为龙头,以养殖大户为主体,以青鱼、河蟹、甲鱼、珍珠、湘云鲫(鲤)、斑点叉尾鮰等优质品种为主导产品,从苗种繁育到技术推广,从规模养殖到加工销售,从鱼网加工到鱼饲料生产一条龙的现代渔业新格局。渔业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

2、基本经验

(1)创新工作责任机制。县委、县政府对渔业的发展建立了县级领导、部门负责人、乡镇负责人联基地、联大户、联协会的“三联”责任制,按照“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责任制要求,明确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管副职牵头,农办、水产局主管副职专抓,“两办”督查室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全县上下形成了县级领导带头抓,部门领导配合抓,乡镇领导具体抓的责任机制。

(2)创新政策激励机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水产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县水域滩涂养殖发展规划》、《**县青鱼产业化发展五年规划》、《**县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实施办法》和《关于开展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的通告》等专门文件,对渔业特别是名特优水产的发展,在水面转让开发、税收、招商引资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助措施,县政府在农业切块资金中安排了2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青鱼产业化,各级党政领导共帮助水产养殖大户在农村信用社解决贷款资金500多万元。

(3)创新科技服务机制。技术服务方面,县、乡镇水产技术推广站60多名水产技术人员,长期进村入户,为渔农提供全方位服务。苗种服务方面,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培育和推广高效苗种。美国斑点叉尾鮰、三峡红鮰、南美白对虾、七彩龟、丁鱼岁等优质品种先后游入**。今年上半年,县水产工作站组织技术力量,引进培育青鱼苗种6000万尾,斑点叉尾鮰苗种850万尾,以优惠价供应给全县养殖户。技术培训方面,由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朱桂华带队,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渔农提供高新高效实用养殖技术。元至6月,已举办培训班13期,发放技术资料2600份,实实在在地帮助养殖户增加收入。

3、存在问题

我县渔业无论是养殖规模、养殖产量还是渔业总产值在全省都名列前茅,渔业可以说是**县的一张十分重要的“名片”,但与上级对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相比,确确实实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缺少在全省有影响力的、上规模的名特优品种。我县虽然是全省甲鱼、河蟹、珍珠养殖的发源地,但发展到今天,甲鱼养殖名气比不上汉寿、河蟹养殖名气比不上云溪,珍珠、湘云鲫(鲤)养殖名气比不上常德,缺少有影响力、上规模的拳头产品。

二是渔业招商引资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是省会长沙的后花园,近几年,我县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渔业招商引资进展不大。

三是苗种问题。我县现有的13个苗种场普遍存在亲本老化、品种单一、设备简陋、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苗种生产质量和数量逐年下降,青鱼、草鱼等常规品种已经开始从外调进。如今年青鱼全县需要量约1.5亿尾,县内生产不足1亿尾,从华容、浏阳等地引进6000万尾。

二、**渔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水产食品作为优质蛋白源具有独特优势:一是高蛋白、低脂肪。鱼类蛋白含量一般在15~20%,远高于猪、牛等陆养动物,而且蛋白质转化率远好于畜禽。二是高度的安全性。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较大相异性,使得鱼体病毒与人类不会交叉传染,食物安全性好。三是丰富的“脑黄金”,鱼体中含有陆生物所没有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DHA对人类智力发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渔业发展方兴未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提出,“要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水产养殖要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新的发展形势,使我们面临新的发展课题。

1、如何加快发展现代渔业问题

从长远看,我县的养殖水面是有限的,每亩水面的单产量也是有限的,如何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如何确保养殖户增加收入,这就需要我们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用现代产业体系去提升,用现代科学技术去改造,用现展理念去引领。

2、如何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与营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水产品”成为当今消费者的消费潮流和生产单位面临的新课题。从国际市场看,我国是渔业大国,水产品总产量居世界第一,淡水鱼养殖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在国际市场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来,我国水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26%左右,占农产品出口首位。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国外市场对我国水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制订了系统的防治水产品危害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我国水产品的出口必须提地的环境质量报告和产品质量报告,整个水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必须符合HACCP规则等。从国内市场看,由于近年国内相继发生了“非典”和禽流感等高危传染病,人们的环保意识、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日益增强。目前,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已相继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要想抢占市场必须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我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与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滞后,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产病害越来越多且呈暴发趋势。据不完成统计,全县每年因病害而造成的损失超过500万元。因此,如何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将是我们水产职能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3、如何加强外江外湖水产资源保护问题

近几年来,**外江外湖电鱼、炸鱼特别是私禁湖场现象十分严重,对水生野生动物资源造成了毁灭性破坏。同时,因私禁湖场引发的群体性斗殴、伤人流血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是水产资源保护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治安隐患,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必须下大力气加强整顿治理工作,切实保护好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维护好捕捞生产秩序。

三、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战略措施

1、大力推进渔业区域化。

推进渔业区域化,是建设现代渔业、提高水产品竞争力和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必须大力推进,抓出实效。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湖南省名特优水产养殖示范县建设,优势水产产业带建设进展明显。从今年起,要进一步加大优势水产品区域布局的实施力度。以河蟹、甲鱼、鳝鱼、珍珠等名特水产养殖和青鱼、黄颡、斑点叉尾鮰等优质鱼养殖为重点,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建设为手段,大力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一条鱼一个产业”工程,培育并形成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养殖小区。着力构建6个主要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即以柳潭、南湖为龙头的珍珠养殖带,以岭北新泉为龙头的青鱼养殖带,以南阳为龙头的网箱鳝鱼养殖带,以鹤龙湖为龙头的河蟹、甲鱼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带,以白泥湖为龙头的财鱼养殖带,以鹅公湖为龙头的斑点叉尾鮰养殖带。重点扶持城西镇名特优水产养殖、垂钓休闲渔业基地和界头铺湘长公路沿线休闲渔业建设,以及南阳白乌、白泥湖许家台等23个水产养殖小区建设。培育名牌产品,突出区域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满足市场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尽快形成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2、大力推进渔业标准化。

从总体上看,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畜禽产品要高。但是,养殖和加工过程中的药残、重金属污染以及水域环境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渔业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严格按照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要求,全面推进渔业标准化养殖,水产工作站要从重点环节入手抓标准化的实施。产前抓投入品、产地环境的标准化,产中抓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管理规范的标准化,产后抓储运、加工、贸易的标准化。国有渔场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加快推进渔业标准化。同时,力争在上半年建好**县水生动物防疫监督站,尽快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疫检测制度、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市场检验检测,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大力推进渔业科技化。

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县渔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必须着力增强渔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改造传统渔业,加快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渔业增长的贡献率。一是要健全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我县名特优水产发展不快,其主要原因是苗种缺乏。扭转这一局面,必须要加强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名特优水产苗种供给能力。二是要组织推广关键渔业技术。要围绕优势产业带建设和青鱼产业化发展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和重大养殖技术推广行动,切实加强对优新种苗、高效养殖模式、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的攻关,促进规模化养殖、无公害养殖、集约化养殖、标准化健康养殖、水产品加工等现代渔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三是要加强对养殖渔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渔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应用水平。

4、大力推进渔业法制化。

要高度重视渔业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渔、依法兴渔。一是要大力加强对《渔业法》等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广大渔业从业人员的遵法守法意识。二是要严格渔政执法监督。切实加强春禁期间的渔政执法,确保禁渔期制度的顺利实施,要采取综合措施,严厉打击电鱼、炸鱼和私禁湖场等违法行为。三是要坚持抓好渔业安全生产。加强对节假日及禁渔期等渔船密集期的渔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渔业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提高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四是要加强渔政队伍建设,强化渔政队伍素质教育,开展文明执法,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素质优良、渔民群众信得过的渔政执法队伍。

渔业发展第3篇

科技创新对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科技创新对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科技创新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推动科技进步,突破资源和环境约束,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对我国来说尤其重要。对我国渔业发展而言,科技创新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建设现代渔业,促进渔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须走低耗、节约、集约经营的道路,而利用科技创新可以使等量资源投入产出更多的产品组合,满足了现代渔业发展的需求。因此,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科技创新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可持续发展问题日显重要。现代渔业已成为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密集应用的行业,渔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使其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二者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可持续发展对科技创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科技创新也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渔业发展第4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要求,推进渔业经济转型升级,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推进我省生态渔业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生态渔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浙江渔业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渔业跨越式发展路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省渔业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近五年来,我省渔业围绕“产业强基础、发展上水平”战略,坚持统筹兼顾、重点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保障市场安全有效供给、增加渔农民收入、促进渔区和谐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渔业发展正面临着空间资源日益紧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资源日渐衰退等压力和经营体制机制滞后、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不足等问题的双重挑战,亟待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推广应用新型生态渔业发展模式,逐步构建生态合理性、经济高效性、功能良性循环的现代渔业体系,实现渔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既是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举措,也是实现生态环境修复、推进渔业生态安全的重要抓手,更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渔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历史经验和实践证明,只有大力发展生态高效、优质安全的渔业(即生态渔业),实现渔业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浙江渔业才能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子。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生态渔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渔业建设。

二、生态渔业的发展方向、建设内容和工作重点

(一)发展方向。

以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通过应用现代科技、设施装备和合理的生产模式,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体单位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具体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修复保护为重点,强化渔业在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促进生态安全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实现渔业和环境的和谐。

二是以“百万亩生态型水产养殖塘标准化建设工程”为主要载体,全面推行水产健康养殖,推进渔业向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渔业方向发展,实现生态和高效的协调。

三是大力引导传统渔业向休闲渔业、景观渔业方向发展,积极拓展产业业态,实现渔业空间的拓展。

(二)建设目标。

依据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今后五年,在我省构建沿海生态高效渔业发展区、内陆设施渔业示范区、山区生态渔业建设区、大水面洁水渔业开发区等几大渔业块状经济区,基本形成自然环境和谐、基础设施优良、渔业结构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科学技术先进、运营机制新颖的现代生态渔业发展格局,促进渔民收入稳定增长和渔区社会繁荣进步。

到2012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10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出达到1860亿元,年均增长8%;渔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200元,年均增长5%。

(三)主要模式。

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结合我省实际,重点推行下列七种模式:

1、池塘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以配合饲料为基础,以安全、高效的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有效减少药物使用,降低对水体的氮、磷排放,并通过构建一定比例的人工湿地、生态氧化塘或利用生态沟渠、稻田、藕田等进行养殖排放水处理或实现养殖水体的重复使用。

2、湖泊水库洁水型渔业开发模式。洁水型渔业开发,又可称“保水型渔业”,以保护水环境为目的,选择以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进行人工放养,利用生物食物链原理,消耗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从而达到保障生态平衡,保护水环境,充分利用水体渔产力,提高广大库区农民致富能力的目的。

3、文化传承和创新型生态养殖模式。利用稻田、山溪等丰富的浅水资源,辅之以现代科技手段,传承和创新具有悠久历史的稻鱼(虾、蟹)共生和山溪以草养鱼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既种稻(草)又养鱼,把植物和动物、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物质和能量良性循环转化,实现“稳粮丰鱼增收”的目的。

4、大水面鱼、虾、贝、藻立体增(养)殖模式。在大江大河和浅海海域,选择适合该类水域生长繁殖、经济价值高、宜于人工苗种培育以及放牧饲养的鱼、虾、贝、藻等水生生物,利用生物间不同的栖息特性和食物链关系,实施规模化立体型增(养)殖,构建水域的生态平衡,改善水体环境,修复渔业资源,实现水生生物多样性。

5、工程化渔业养殖模式。采用高效水处理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功能性饲料等,有效控制净化养殖污水等自身污染,减轻对环境与资源的破坏,大幅度提高养殖单产和经济效益。工程化养殖包括集约化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具有高密度、集约化、高效益、少污染等特点。

6、休闲生态渔业技术模式。利用渔村设备和空间、渔业生产场地、渔具渔法、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等,经规划设计,充分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集渔业、科普、旅游、观光、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使渔业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7、“负责任”水产捕捞模式。逐步减少渔船数量,探索和推行限额捕捞制度;推广渔船节能,改进渔具渔法,禁止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作业;压缩底拖网、定置张网、桁杆拖虾网等作业,鼓励发展选择性较好的流刺网、钓具和笼壶作业,促进捕捞产业发展与渔业资源再生能力相匹配,实现永续利用。

(四)工作重点。

主要是实施“生态渔业建设三大行动计划”。

1、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修复行动计划。以涵养资源、修复生态、改善环境为目标,以我省水系和重要渔业水域为重点,实施渔业资源增殖和生态环境修复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在我省钱塘江、瓯江、曹娥江、甬江等重点水系有序开展规模性增殖放流工作,完善和加强执法管理,推进增殖保护区和资源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重要渔业水域划型和保护,推行“负责任”捕捞模式,强化许可管理和伏季休渔制度,控制捕捞强度,使主要渔业水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到较合理水平,捕捞水域渔业资源稳中有升,使我省渔业资源衰退和水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起,计划先在钱塘江流域举行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

2、生态强渔富民行动计划。在加快渔业三大重点工程建设(标准渔港、标准鱼塘、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基础上,坚持“生态立渔、生态强渔”的发展理念,以生态、安全、高效渔业建设为目标,以做大水产养殖主导产业、发展设施渔业和培育休闲观赏渔业为重点,实施生态强渔富民行动计划。加快标准鱼塘建设改造,实施符合“四个一”(一个优势品种、一个知名品牌、一个健康养殖模式、一套完善的经济运行机制)要求的现代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推行池塘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大力发展山区新型稻鱼共生养殖,开发浅海鱼贝藻类立体养殖,实施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工程,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培育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提高养殖综合效益,增加渔农民收入。加强主导品种良种选育和推广,推进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加快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主导产业。深化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创新现代生态渔业发展模式,推进工程化设施渔业建设,大力培育发展休闲观赏渔业,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3、渔业洁水保水行动计划。以洁水与渔业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水库等大中型水面为重点,实施“以鱼养水”“以鱼洁水”的渔业洁水保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渔业在改善水质、保护水环境和打造生态品牌等方面的突出作用。通过放养滤食性鱼类,增殖放流土著鱼类,大力推行发展水库有机鱼生产,积极发展促进水质改善的洁水渔业,打造生态渔业品牌,引导、推动全省洁水渔业建设。

三、发展生态渔业的主要措施

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生态渔业的跨越,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贯彻落实“两创”总战略,推进“生态渔业建设三大行动计划”,着重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着力完善渔业经营体制机制。

进一步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推进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合法合理流转,加强规范管理和服务,努力构建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渔业经营体制。

积极培育现代渔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力争到2012年在全省培育、扶持和认定100家有一定规模、运营规范、效益明显的省级规范性渔业合作组织,构建起以渔(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各类产业(行业)协会为辅助的渔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积极鼓励工商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发展水产养殖主导产业、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流通业,大力扶持发展渔业龙头企业。

推进捕捞渔船法人制公司化改革,探索海洋渔业资源产权化改革,建立和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制度框架,逐步实施产出配额管理,统筹渔业资源保护、渔民权益维护和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推进渔业科技创新推广。

1、建设新型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深入实施以首席专家、渔技指导员、责任渔技员为主要形式的新型渔技推广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四结合”(推广、科研、教学、生产相结合)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五有站”(有机构人员,有工作场所,有试验示范基地,有信息和交通服务手段,有经费保障)建设,着力增强渔技推广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普及性,全面提高渔业科技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2、创新生态渔业发展模式。提高渔业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对生态渔业发展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加强水产养殖容量、微生态平衡控制、水域生态调控功能等基础理论研究。围绕主导品种,加强良种选育、高质量配合饲料研发、病害防治等工作。以推广的七种生态渔业发展模式为重点,加快循环利用、高效生态的集约式健康养殖技术及其配套水质净化和废水处理技术研究,不断总结、开发适合大面积推广的高效生态渔业模式。

3、加强渔民技术培训。提高广大渔农民素质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加大渔业实用技术、渔业职业工种技能、转产转业渔民再就业等培训工作力度;深入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组织科技下乡活动,积极培育扶持科技示范户,切实提高广大渔民的从业技能和素质。

(三)努力加大生态渔业建设的投入。

1、切实推进“生态渔业建设三大行动计划”。各地要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制订积极的产业引导政策,全力推进“生态渔业建设三大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基础研究和后续管理;深入实施标准鱼塘建设工程,积极开展现代化高标准鱼塘建设;加快推进渔业生产标准化,加强水产原良种选育、引种、提纯复壮和优质种苗繁育推广;积极培育发展休闲观赏渔业,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主导产业;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强化手段,提升能力。

2、实施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工程。省里将积极筹措资金,围绕稻鱼共生、浅海贝藻鱼虾、池塘高效生态和工程设施渔业等生态渔业发展模式,扶持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基础设施完备、模式生态健康、经营体制机制健全、生产管理规范科学的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引导和推动全省生态渔业建设工作。

3、不断创新投入机制。采取政策性奖励、财政贴息等多种措施,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投入、参与生态渔业建设,建立“业主主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事业发展。妥善解决水产养殖业用电参照农业用电问题。

(四)切实加强生态渔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要充分认识生态渔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加强调查研究,创新破难,扎实推进工作的开展;要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切实抓实抓好。

渔业发展第5篇

荥阳国家现代渔业示范区现代渔业体系科学发展

一、荥阳国家现代渔业示范区的建设现状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渔业发展能力增强。渔业发展从粗放型养殖,向企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养殖转变,已初步形成鱼饲料运销―水产养殖―渔药销售鱼病防治―鲜鱼运输销售――观赏鱼养殖--休闲垂钓的产业链条。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无公害淡水鱼养殖基地,全国最大的黄河鲤鱼连片养殖基地。

(二)科技服务力度加大,渔业发展质量提高。形成了以市、镇技术指导员为纽带,养殖大户和示范户为核心,广泛连接周边养殖户的技术传播网络,努力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使广大水产养殖户得到便捷的技术服务。围绕标准化生产和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开展了养殖投入品的管理和积极创建名牌水产品工作,在水产资源增殖放流、现代渔业示范区内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多年来,在部、省厅、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和荥阳农产品检测中心的抽检中,合格率达100%。

(三)渔业基础建设加强,渔民生产条件改善。截止2014年底,示范区内共新修道路56公里,新修翻修进排水渠道55公里,新增变压器23台,新建高低压线路1.5万米,修复引黄提水站一座、新打机井及配套122眼,种植绿化行道树2万余棵,新修过路桥涵131座,安装太阳能路灯128套,新建企业水产品质量安全自检室3个,使示范区良种覆盖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示范区内还推广了渔业互助保险,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渔业潜在的自然风险,深得渔民欢迎。

二、制约荥阳国家现代渔业示范区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渔业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不高。市场上鲜鱼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上下波动。近年来,由于受南方水产品北进冲击、水产养殖规模扩大等因素影响,水产品价格连年低迷。我市示范区渔业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加,渔业劳动生产率偏低,加之饲料价格及人力资源费用不断上涨,导致水产养殖业利润空间变小。

(二)渔业经营方式分散,现代化水平不高。我市渔业经营体制多以专业合作社为主、公司型经营为辅,但其经营方式较为分散,在资源管理、安全管理和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难度较大。加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推广范围小,渔民整体素质不高,导致我市现代渔业示范区养殖标准化程度不高。另外,良种覆盖率、鱼病防疫相对滞后,智能增氧设备、捕捞台网等现代化水产业养殖机械使用率较低,物联网技术应用不高,渔业科技创新程度偏低,渔技推广体系仍落后于养殖生产发展等因素,也阻碍了我市现代渔业示范区现代化发展水平。

(三)渔业增值空间小,产业链条有待进一步拉长。近年来,随着郑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近效游、休闲游呈现快速发展势头。而我市渔业还处于以养殖为主、休闲垂钓为辅的初级阶段,企业、养殖户仅把目光盯在提高养殖产量、面积等方面,在参与型渔业、游览型渔业、水产深加工业等方面尚处于空白。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面,缺乏旅游开发型、加工型龙头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效果不明显,渔业增值空间小。

三、加快荥阳国家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科技为支撑,提高现代渔业科技含量。一是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完善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及职能,形成以市站、镇站为主体的多层次、覆盖面广和服务功能强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落实推广经费、实验基地和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水产管理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善和正常运转。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加快特色水产养殖人才的培养。二是大力推广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和引进名特优品种,加大鱼苗繁殖基地和病害防治体系建设。重点围绕水产主导品种培育、重大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养殖模式、水生生物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节能减排等,开展技术推广和产学研合作,切实解决渔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三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推进无公害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生产环节监管和水域监测,用标准指导生产、加工、管理、营销,严格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我市水产品持续健康发展。四是提高现代装备应用能力。加大信息化应用和网络技术培训和宣传,运用物联网、信息化、渔业养殖自动化智能设备等新装备,进一步提高现代渔业的科技含量。

渔业发展第6篇

今年是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的一年,尤其是14号“云娜”台风和“11.9”特大暴雨洪灾均对我市的渔业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但在市委市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抓紧抓好各项应对措施的落实,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和灾后复产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了全年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村发展。今年全市实现渔业总产值10.80亿元,渔民人均年纯收入6241元,同比增长20%。其中,水产品全年总产量86474吨,产值9.61亿元;海水养殖63347吨,产值7.63亿元;淡水产品5307吨,产值9796万元;海洋捕捞17820吨,产值9990万元;水产苗种产值1.19亿元。

一年来,我局职能范围内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渔业增效为目标,大力发展效益渔业。

(一)进一步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向区域化布局要效益。

从各乡镇资源优势出发,按照“一镇一品”的发展思路,以形成区域特色水产品为重点,加强区域渔业特色产业的规划和引导,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渔业结构调整,现已形成七大各具地方特色、优势明显的优势产业区。一是*、翁垟海水人工育苗产业区,其中由市东港水产育苗有限公司牵头筹建的金蚶工程泥蚶人工育苗基地正在顺利建设中;二是湖雾、雁荡高位池对虾精养产业区;三是清江牡蛎养殖产业区;四是沿海环*湾西岸涉及11个乡镇的泥蚶养殖产业区;五是蒲岐鲨鱼加工产业区;六是内陆淡水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区;七是山区水库淡水鱼养殖产业区。

其中,泥蚶产业已成为我市水产养殖业的支柱产业,我市现拥有泥蚶育苗厂家94家,养殖面积达4.3万亩,年产量达2.0万吨,养殖及苗种产业总产值达6.1亿元,各项指标均位居我省第一,在国内也是名列前茅,是国内最大的泥蚶苗种生产基地和商品蚶集散地,泥蚶养殖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我市现已成为全国的泥蚶产业中心;我市蒲岐镇有100多年的鲨鱼加工历史,国内鲨鱼90%流经蒲岐镇,形成了全国鲨鱼加工与综合利用中心。全镇共有鲨鱼加工企业21家,从事鲨鱼加工行业的达1000多人,年加工能力达7000吨,鲨鱼加工量在4000吨左右,加工产值达2.5亿元,加工品种涉及9大类100多个品种。在传统的鱼翅加工基础上,现已逐步向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产品转化,开发了鲨鱼软骨胶囊、鲨鱼软骨口服液、鲨鱼脑饮料、鱼肝油等海洋保健或药物产品,产品远销到缅甸、泰国、美国、日本等地,一个全新的鲨鱼产业正在*湾兴起;牡蛎为*湾三大贝类之一,近10年来,我市的牡蛎养殖技术突飞猛进,以延绳垂下式养殖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棚架、筏架式养殖,成功开发并推广了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等新品种的养殖、三倍体育苗技术以及冷藏加工技术,建立了牡蛎自然产卵场和附苗保种基地,并开发了太平洋牡蛎的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清江镇年养殖规模从2500亩发展到5000余亩,其中延绳垂下式养殖亩产量可达到1800公斤,总产量1095万吨,总产值3505万元,从业人员人均净收入2.42万元。延绳式养殖模式在全国独树一帜,牡蛎肉冷藏加工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牡蛎产业化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为了充分发挥我市的海洋与渔业资源优势,打造海洋渔业品牌,提高产业知名度,在市委市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年初由我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开展了“中国泥蚶之乡”、“中国鲨鱼加工基地”和“中国牡蛎之乡”的申报工作,经过精心筹备和共同努力,已于11月15日通过了国家地区开发促进会组织的专家评审和现场验收,胜利夺得了这三张国字号金名片,实现了我市农业产业部级金名片零的突破。

(二)大力扶持和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向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要效益。

为了提高区域特色产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升级,以更好地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我局积极开展渔业区域结构调整,按照“渔业设施化、布局区域化、技术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生产高效化”的示范园区及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建设标准,已创建了雁荡扑头大弹涂鱼围网养殖、邺岙黄鳝网箱养殖等5个特色水产养殖基地。

一是加快建设国字号海水苗种基地。今年我局充分发挥*湾“贝类摇篮”的苗种自然资源优势,加强规划和保护,缢蛏、泥螺等贝类自然苗种又获丰收,其中,蛏苗产量达3000吨,泥螺苗种产量达2500吨,苗种北上销往江苏、山东、辽宁,南下福建;同时,我们以*省级泥蚶良种场为龙头,合理优化、有效整合*、翁垟现有苗种生产资源,加快建设国字号泥蚶及其他海水贝类苗种基地。今年全市主导育苗品种泥蚶苗种的价格比去年同比增长30%,全市从事泥蚶育苗生产的厂家达75家,同比增长21%,苗种产量达15000公斤,泥蚶苗种产值达3500万元;从事青蛤人工育苗生产20家,苗种产量达8000公斤,苗种市场从去年的大部分销往江苏等外省转为本地消化,青蛤苗种产业对本地青蛤养殖业的拉动作用日臻凸显。

二是稳步建设围塘精养殖基地。近年来,全市围塘改造力度明显加大,全市20*年改造围塘4500亩,占全市围塘养殖总面积的11.5%,其中按对虾出口基地标准改造1200亩。如*市龙的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对虾原料出口基地改造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0%,已有300亩投入生产运作,作为对虾加工出口企业的原料基地,这将大大缓解我市加工出口企业对虾原料的紧缺问题。另外,南美白对虾高位池精养塘改造工作也在稳步开展,今年因受“云娜”台风和“11.9”洪灾袭击,高位池养殖损失惨重,但广大养民仍从前期的养殖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这种养殖新技术模式的推广前景,改造投入和养殖的热情依然不减。随着围塘改造工作的全面铺开,同时通过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养殖,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围塘养殖模式从原先的粗放混养型逐步向精养型转变,养殖效益逐年递增,养殖产品质量也逐年提高,同时,围塘养殖引种试验也明显增多,望潮(真蛸)、鲎、河豚鱼等品种也已跻身围塘养殖品种行列,养殖前景较为广阔。

三是夯实滩涂贝类养殖基地的产业基础。滩涂贝类养殖产业历来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养殖面积达8.8万亩,产值近3.5亿元,近年来在狠抓标准塘内围塘养殖产业的同时,我局按照*市委关于建设*湾滩涂贝类养殖产业带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滩涂开发力度,泥蚶苗、青蛤苗、缢蛏苗等中苗暂养效益稳中有升,彩虹明樱蛤、革囊星虫养成等项目效益突出,并已全面推广,滩涂养殖业的基础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稳固。

四是积极稳妥地发展浅海深水网箱养殖。继2003年*市盛丰水产养殖场率先在*东山东港海区开发浮绳式深水网箱15口(计40000m3)之后,20*年*市宏宇农渔开发有限公司开发65口浮绳式深水网箱投入生产,*市繁荣深水网箱养殖有限公司共开发规格13×13×18m浮绳式深水网箱280口,整个深水网箱养殖呈平稳发展态势,但由于受14号“云娜”台风正面袭击,深水网箱及养殖物近80%遭受损失。台风过后,我局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灾后生产自救指导工作,并积极配合财政局研究落实补助资金,现*市盛丰水产养殖场15口深水网箱已完成恢复生产,养殖的美国红鱼长势良好,平均规格已达500克,最大达750克,市场前景较为乐观。有了台风损失的前车之鉴,我局科技人员指导盛丰水产养殖场和宏宇农渔开发公司开展深水网箱抗风浪设施的研究和规划工作,这将对提高全市深水网箱养殖业的自我保障能力起到重要示范作用。另外,传统养殖品种牡蛎延绳式和筏架式养殖,紫菜等海藻类养殖规模基本与上年持平,梭子蟹笼养规模略有下调,养殖总量为30.5万只。

五是实施渔业“走出去”战略。积极鼓励水产养殖龙头企业、养殖大户“走出去”,通过资金、人才、技术、产品向沿海各地的辐射,在域外建立了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性渔业产业基地,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我市渔业发展空间,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渔业“走出去”2037户,域外养殖面积达18.3万亩,产值12.4亿元,全市的渔业经济总量得到有效放大。另外,在近年来压缩近海捕捞的基础上,大力扶持和开发远洋捕捞业。全市现有木质渔船34条,钢质渔轮8对,鉴于渔业资源衰退,近海捕捞业效益低下的现状,我局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做好渔船拆解报废补助申报工作,今年已拆解木质渔船10条并落实了补助资金。在压缩近海捕捞的同时,引导和扶持渔民发展外向型大洋性渔业,市天祥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赴印尼拉弗拉海域开展远洋捕捞,已发展渔轮4对,经济效益良好。

(三)大力推广应用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向科技创新要效益。

一是“科技兴海”战略稳步实施。为了进一步增强我局公益职能,加强水产适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我局积极开展了以下工作:①加强技术培训。今年举办或协办各类渔业技术和相关知识培训班16期,受训人数达1130人次,其中获得农业部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110人,获得农民技术职称资格或者晋升的达47人。②科技下乡为渔民排忧解难。积极配合科技局、科协部门做好科技下乡工作,共到7个乡镇举办培训班,开展专题授课和现场咨询,得到了渔民的热烈欢迎,提供技术咨询和下乡现场技术指导138人次,参与水产事故调查13次,提供检测部门检验样品40多份,为养民挽回损失近40万元。③加强水产科技推广网络建设。今年开展了全市水产技术推广人员的普查工作,对各乡镇水产技术推广人员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登记在册,为乡镇基层推广站的机构改革打下了基础。同时,以此为契机,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召开了全市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座谈交流会,集思广益,讨论研究今后水产技术推广的工作计划和网络建设思路。④编辑发行《*水产》。今年发行2期,发行量达450份,使之成为全省渔业系统内部较有影响力的交流刊物。同时向省、市各级专业网站的科技动态和技术信息等栏目送稿15篇,极大地提高了我市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知名度。⑤做好病害测报工作。设立了3个省级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点,并完成月测报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向*市、推广站和省推广总站上传。⑥完成了省海洋与渔业局下达的“海蛰围塘养殖技术研究”、“南美白对虾高位池精养技术研究”、“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及“大弹涂鱼围网养殖技术开发”等项目,获得市人民政府年度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

二是加大水产加工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扶持和精深加工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力度。为了树立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水产加工龙头,以拉动全市水产加工业的蓬勃发展,今年我局重点对以下几个项目进行补助扶持:市金龙水产有限公司的“*市泥蚶净化中心”项目进展顺利,年底可投入生产;*海美鲜集团的鲨鱼脑饮料、鲨鱼软骨胶囊已开发成功,现正处于试销阶段,该产品系列的开发成功将进一步提高鲨鱼加工的产品附加值,并已成为我市水产加工业的一个新亮点;*市海中宝水产有限公司完成了500平方米鲨鱼加工车间改建工程,现已投入生产;*市*有限公司3000平方米厂房扩建工程正加紧进行,预计翌年年初可投入使用;*市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的500平方米标准化加工生产车间改造工程也已完成;*市佐佩水产加工厂的养殖大黄鱼脱脂加工技术开发成功,并完成了年生产能力达50吨的加工生产线的建设工作;清江水产冷冻有限公司与杭州商学院合作的牡蛎低温保鲜技术也取得较大进展。

(四)实施名牌精品战略,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向市场营销要效益。一是以申报“中国泥蚶之乡”国字号金名片为契机,积极打造*泥蚶品牌,注册了“*牌”水产品地方商标,以实现全市泥蚶产品质量的统一管理。二是积极建设“中国泥蚶网”,接轨国际网络,开设网上交易对接平台,引入泥蚶电子商务,加强泥蚶产业相关企业信息资源的分析和共享,增强其时效性。三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多形式鼓励和支持外向拓销活动。今年认真组织我市水产企业参加了*·中国农业博览会、浙江省农博会(杭州)等展览活动,做大做强做精做响我市的水产品品牌。

(五)强化引导和服务,向行业组织化要效益。大力培育渔业行业中介组织,积极扶持和完善各类渔业专业合作社,提高行业自律能力和组织化程度,提高渔业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如市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召开了两次理事会,对鱼鲞加工业的整治作了专题研究,并加强了行业自律工作;为了加强泥蚶等产业内部的沟通协作,由我局牵头成立了全市泥蚶产业协会,于本年度11月29日召开了第一届会员大会,该协会的成立有助于整合区域优势,构建泥蚶产业对话平台,提供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服务,极大地提高泥蚶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市大弹涂鱼合作社还因业绩突出被评为*市先进专业合作组织。

(六)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向海洋第三产业要效益。滨海旅游业和休闲渔业作为我市新兴渔业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已成为我市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湾海上休闲渔业平均日接待游客50人次,今年已发展至6条休闲渔船,经济效益突出。今年全市计划投入海上休闲渔业项目建设4家,已上报待批1家。休闲渔业从原来单一的垂钓型、餐饮型逐渐向综合休闲型发展,规模档次逐步提高,如翁垟地盐村地中海休闲渔业中心已成为全市休闲渔业项目的发展样板。

(七)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向优质安全要效益。

继续加大资金投入,示范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全面推行实施省级《无公害泥蚶》标准,积极制订和完善鲨鱼系列加工产品的企业标准,并积极组织有关企业申报浙江省无公害基地认证和无公害产品认定工作,其中,5家企业已获得省无公害养殖基地认证证书,3个水产品已通过质量指标检测。

二是建立质量监督检测体系。继续加强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水产品质量检验监督中心和职能,规范泥蚶、对虾、青蟹、梭子蟹等主导水产品的市场质量安全认证程序,注册了*牌水产品产地标识,积极筹备开展放心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试点工作,以健全水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测网络,为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

三是建立质量跟踪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泥蚶等主导水产品的苗种、养殖、加工、运输、包装、储存、销售等环节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完善质量跟踪管理体系,防止餐桌污染,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食用健康。

二、以确保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1、加强宣传,提高市民的海洋国土、海洋经济和海洋环保意识。今年,我们抓住《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和下乡执法的有利时机,组织人员到各相关单位、沿海乡镇200多个沿海村庄,采取电视流动式标语、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广播流动宣传车、分发资料、自行车环城宣传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组织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的宣传活动,出动宣传车30天次,人员160多人次,悬挂骑街横幅200条,标语150张,通告300张,分发法律书籍、宣传图画600余套,受宣传人数在100万人次以上。此外,还邀请*文化界知名人士发表了一批有分量的海洋文化作品,扩大了影响。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海洋国土、环保、经济、法制意识,形成了良好的海域综合管理氛围,为海洋行政执法打下了坚实基础,减轻了海洋行政执法的难度。

2、敢于碰硬,海洋执法工作出成效。今年,我局下属*市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以海洋行政执法为工作重点,尤其针对当前违法填海造船行为,执法大队排除阻挠,顶住压力,取于碰硬,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使我市的违法使用海域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进一步促进了海洋综合管理,维护了国家海洋权益。一是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在执法调研、摸清实际的基础上,我局通过各种渠道,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海洋经济开发工作情况、反映违法填海问题严重性,无证用海造船危害性,提出依法打击违法填海,进行专项整治意见,得到了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于9月9日召开专题会议,决定组建了*市打击整治违法填海造船指挥部,由市长挂帅,我局倪孟乐局长具体操作,下设联合整治违法填海造船办公室,并抽调了有关部门(海洋、水利、公安、国土资源、港口、航管、经贸、环保、规划)和乡镇的23名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镇,我局全局动员,参与指挥部开展了5次大行动,共有670人次干部下乡执法。同时配合整治办分4个调查组,分头对违法填海造船情况进行摸底,现已摸清20*年4月22日联合通告后进行违法填海的26家单位、村和个人,查清分布在*、*、*、*、*、*、*等7个镇的违法填海单位、村和个人共68家,违法填海面积73.5万㎡(不包括20*年以前的60万㎡),并建立档案,移交有关部门或整治办共同处理(现已移交公安部门立案6件),严厉打击了违法填海顶风作案者,有效地遏制了违法填海势头。二是顶住压力严格执法。由于我市造船业规划滞后,导致造船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个别群众从个人利益出发,曲解政府的行业政策,故意断章取义,制造舆论,混淆视听,认为打击违法填海行为就是打击造船业,沿海部分群众一度对海洋执法抱有对立情绪。执法大队于8月20日和8月25日在*镇岐头白马嘴依法制止违法填海行为时,两次遭到长林西村和岐头四村村民围攻,后一次执法人员被殴打,执法证件被撕烂,执法现场取证的摄像机(价值1.2万元)被抢夺,同时局机关于8月30日受到岐头四村上访村民70余人的冲击,持续时间达3小时,严重干扰了正常办公秩序。对此,我局执法大队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共立案68件,罚款人民币410万余元。执法中还暂扣运输车辆37辆,钻岩机2台,推土机1台,拆除违章建筑简易房23间,拆除打桩机3台,拆除已浇好的船坦1处2700平方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纪律,规范操作,使每个案子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使用法律准确,经得起复议和诉讼,同时,也提高了海监人员的执法水平。

3、严格执行海域使用“三项基本制度”,加强海域使用管理。一是完成了33本《海域使用权证书》的年检工作,使《海域使用权证书》的核发和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二是抓住我市重点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有关规定,以市政府发通告的形式,了《关于收回*镇盐城闭合区海域使用权的通告》,扭转了村民认为滩涂属集体所有的错误观念,明确了滩涂属国家所有,为依法维护海域国家所有权,实行海域使用许可制度奠定了基础。三是支持重点工程建设,为浙能*电厂临时堆场用海、稳压层试验用海两次核发了临时用海海域使用权证。四是对*年批准实施的《*市海洋功能区划报告》进行修编,已完成前期现场踏勘、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工作,现正在具体修编之中。同时严格依据《*市海洋功能区划报告》,今年对1家新建涉海项目进行了功能区划许可审查,并参与涉海项目的论证工作,同时还完成了4家涉海工程项目的前期审查工作。五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浙江省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为依据,积极组织力量依法向用海单位征收海域使用金,今年共上缴财政海域使用金314.9多万元。

4、加强渔业管理。积极开展滩涂水域养殖规划建设及养殖证发放工作。做好养殖水域规划前期摸底、调研工作,和养殖证发放前期调研工作。同时,继续开展苗种许可证的年检和执法检查工作,在检查中没有发现无证生产现象,持证率达100%。

5、加强渔政管理和伏季休渔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渔政执法力度,扩大渔政管理范围,从海洋到内陆,从捕捞到养殖,从水生资源保护到渔业环境保护,不断促进和完善管理办法。据统计,今年渔政管理下乡检查60次,海上渔政管理检查13次,参检人员320人次,年审渔船69艘,收取海洋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74572元,无线电管理费3500元。二是切实抓好伏季休渔工作。为确保我市伏季休渔和年审收费工作顺利进行,我局印发了伏季休渔资料在各大小渔港张贴,使所有渔船在6月16日前真正做到“船进港,人上岸,网入库,证集中”。在整个伏休期间,还组织全体渔政检查员到各港口、码头巡查,并对市场、冷库进行不定期检查,使所有渔船坚持到9月16日伏休结束的最后一刻才开船,确保了伏休工作的万无一失。三是认真做好20*年渔船年审收费工作。渔船年审、收费工作历来是一项硬任务,今年,我们根据渔船生产普遍不景气,船只数量少的特点,结合我市渔船生产的实际情况,认真及时研究部署有关工作,按时完成了省局下达的征收任务。

6、理顺挂靠渔船的关系。由于前几年我市大部分渔民均完成了转产转业,因而留下许多捕捞许可证,为了解决兄弟县市捕捞单位马力指标的不足,我市共借调给苍南许可证13本,瑞安11本,洞头4本,玉环3本。由于挂靠渔船锚地远,人员复杂,给渔政管理特别是安全生产和伏季休渔管理带来许多困难。今年经局领导同意,已将上述所有挂靠渔船转办当地证书,消除了我市渔业生产安全隐患。

7、加强渔监船检管理。一是加强安全宣传工作,增强渔民安全生产意识。今年我们多次召开了沿海乡镇水产员、渔村干部会议和渔民座谈会,并印发了200多份宣传资料,在沿海各港口张贴标语,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基层。二是进一步加大对“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清理整顿的宣传力度,坚持开展港口检查,确保渔业生产安全。今年共进行了12次港口检查,出动人员45多人次,被查渔船65艘次,查处违章渔船13艘,并都及时或限期予以纠正,确保渔业生产的安全。三是认真做好渔船的登记、发证和检验工作,今年共登记或变更登记渔船12艘,注销登记12艘,检验渔船42艘。四是严格把好渔船进出港签证,共签证渔船2*艘次。五是认真做好海事调查处理工作。今年我市渔船海损事故三起,其中触礁一起,14号台风打散渔船一艘,碰撞事故一起,合计经济损失17.2万元,在我们的努力下现已基本结案。六是继续做好船东互保工作,投保人数181人,理赔金额2000元。七是认真做好职务船员培训工作。今年我们利用休渔期举办了四等职务船员审证和四小证培训各1期,经*渔监处考试合格,培训人员都已取得了相关的证书。八是做好渔船抗台防台工作。今年台风对我市影响频繁,一有台风消息,我们就密切注意台风的动向,一旦向温台靠近,立即起动抗台防台预案,在台风靠近我市时,加强24小时值班制度,全体人员下到基层,做好渔船避风抗台工作,在今年的14号台风中,由于我们通知及时,措施有力,全市没有造成渔民伤亡。

8、加强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加强海洋环保工作。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海洋生态环境的修补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市雁荡镇西门岛海域设立了海洋特别保护区,在去年《科学考察报告》的基础上,又委托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编制《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发展规划》,并于7月6日在省海洋与渔业局主持下,邀请了国家海洋局、浙江省发改委、省环保局、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二十五个单位的专家和领导进行了评审,并获得高度评价。同时,还编制了《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现已以*市政府的名义上报到了省政府,拟对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进行立项,以进一步加强对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力度。通过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使海洋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得到保护。

9、做好海洋环境跟踪监测工作,为渔业生产提供科学的环境依据。一是完成了2003年*市海洋环境质量报告。二是对我市近岸的大荆、西门岛、清江、*、翁垟、*六个点分别于8月、11月进行了海水取样工作,并编写了海水水质监测报告。三是做好了*市海洋环境质量报告前期准备工作。

10、积极开展海域勘界工作。随着海洋开发与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海域边界矛盾日趋严重,不仅影响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了我市与周边地区的社会稳定。为此,我们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勘定省县两级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及《浙江省海域行政区域勘界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开展了全市海域勘界工作。今年,我们积极开展了县际间的现场踏勘和调查等资料收集,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以勤政、廉洁、务实、高效为目标,积极推进效能革命和机关作风建设。

(一)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①加强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以文明机关创建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局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凝聚力量,增强干劲。局中心组每月集中学习一次,主要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府的有关工作布置,通过学习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

②加强机关学习夜学习。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契机,充分利用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一晚上学习夜的时间,将文明机关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列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了宗旨意识、党员先进性、党性党纪、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活动,并通过典型宣传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有针对性、有说服力地向全局干部职工宣传相关理论和中央精神,真正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

③不断充实干部职工的业务知识。充分利用各种途径,给广大干部职工创造业务培训学习的机会,本年度共有8人参加专业研究生班学习,10人参加大专以上函授教育,4人参加省海洋执法总队举办的执法证培训,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并提高了业务水平。

④反腐倡廉教育形式多样。党组书记、局长倪孟乐同志亲自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讲授反腐倡廉的专题党课,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加强廉洁从政的思想意识。另外还组织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局机关中层干部到*看守所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并向看守所赠送了3000多元的书籍。通过这些活动,给广大干部敲响了反腐倡廉的警钟,取得了很好的廉政警示效果。

(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①规范政务公开内容。我局紧紧围绕文明机关创建的有关要求,对各项规章制度及政务公开内容进行规范,并沿系统向下延伸,直到行政窗口及各职能科室。一是规范审批内容。为接受监督,方便群众,局机关及各下属单位全部设立了投诉电话和投诉箱,公开科室领导的联系电话,局机关设立了局长为民解难电话,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二是规范财务收支公开,明确财务管理是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局政务公开栏上定期公开接待费开支、车辆用油、考勤、报销等费用情况,杜绝公务腐败。三是公开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处理情况。提高局机关工作透明度,做到政策公开、结果公开、处理公开,群众对这些事项的满意程度普遍提高。四是规范收费公开内容,全面公开收费依据、标准。

②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开设局办事服务窗口,将审批、审核的事项全部放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统一办理,同时,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质量和效率;办事窗口直接面对群众、面向基层服务,倾听群众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使我们的服务水平不断上新水平。截止目前止,共收件311件,办结311件,从根源上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吃、拿、卡、要”现象。

③严格执行机关考勤制度。实行机关工作人员岗位分工上墙,不断强化考勤制度。我局对考勤工作确定了专人负责,并制作了工作人员去向表,做到上班有签到、请假有手续、公差明去向。局领导对考勤情况随时进行检查并通报,局办公室按月对考勤情况进行统计并公布,年终将考勤与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紧密结合,有效地控制了个别机关工作人员存在的迟到、早退现象。

④抓好机关各项制度建设。制度规范是效能建设的基础和根本保证。为建立办事效能、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管理体系,从我局基本工作职能和具体业务事项出发,建立健全了岗位目标责任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否定报备制、错案追究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公示制等,同时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修订、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这样,使岗位职责划分更加合理、岗位权限更加明确具体、履行职责程序更具有可操作性,不断实现以制度管事管人。

⑤积极争取,为渔民解决资金难题。今年我市遭受了14号“云娜”台风和“11.9”洪灾的双重袭击,渔业生产损失惨重,在我局的极力争取下,今年省、市财政下达水产救灾资金320万元、第一期农村水产补助费64.5万元、第二期农村水产补助费113.7万元、渔船报废转产专项资金29.75万元,为渔民解决资金困难,同时还为渔民提供信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支持。

(三)推进机关廉政建设。

为了进一步规范从政行为,我局从监督各中层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权力运作入手,建立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严把中层干部入口关、教育关、管理关,确保中层干部的执政素质;同时通过民主测评、征求意见、公布监督电话等形式对执法部门的权力运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消除了因权力不受监督的自由主义,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存在问题

1、海洋经济规划滞后,海洋功能区划亟待调整完善。

我市早在*年制订了海洋开发规划,随着近年来海洋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沿海产业布局已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相对滞后,必须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与时俱进地进行修编完善;另外,海洋功能区划也暴露出一些与当前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必须适时地调整海洋功能区划的部分功能定位,以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要求。

2、海洋无序开发现象严重,违法填海现象屡禁不止,全市船舶制造业规划亟待出台。

近年来,造船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受高额利益的驱使,加上群众对造船业政策的认识偏差,我市违法填造船现象形势逼人,全市违法填海执法管理形势十分严峻。违法填海造船行为严重破坏了我市深水岸线及港口资源,干扰了船舶制造基地规划建设,并严重危及标准海堤安全。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市至今仍未实施船舶制造业全局规划,海洋执法和海洋岸线开发面临严峻挑战。

3、《海域使用法》处罚力度偏小,实施细则尚未出台,法律威慑力不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虽已颁布实施,但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对违法行为的确认特别是违法量的确认还不明确,在具体行政处罚案件上可操作性还不够强。

4、渔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社会化组织程度低。我市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虽起步较早,但产业结构和产业链与市场需求还不相适应。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外向型渔业比较薄弱,支撑性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经营规模小,积累和投入能力低,社会化组织程度、自我保护、防范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的能力不高,直接影响渔业发展后劲。

5、渔业比较利益下降,渔民增收难度增大。近年来,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水产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一直处于低价位,水产品加工科技含量低,综合利用程度不高,流通环节手段落后,加上渔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渔业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渔民增收难度加大。

6、资金短缺,投入结构不尽合理。渔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产业。目前,渔业发展所需的金融支持体系尚未形成,大量资金都依靠生产者自我积累,自我投入,极大地制约了渔业发展的后劲。同时,科技投入、人才投入也严重不足。

7、可持续发展观念淡薄,资源和生态环境出现失衡。经济主体、经济行为之间仍然存在着利益关系的矛盾和冲突,渔业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还未得到根本改善。目前我市近岸海域已基本无二类海水,我市乃是全国海水中氮磷含量最高海域之一,呈高度富营养化状况,水域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渔业发展第7篇

一、美国休闲渔业发展的现状美国休闲渔业发展历史悠久。最初发展方式以垂钓俱乐部等为主,后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休闲时间延长,休闲渔业得以迅速发展。目前,休闲渔业在美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产值约为常规渔业的3倍以上,同时还带动了旅游、餐饮、宾馆、娱乐、车船、交通、渔具、运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

(一)美国休闲渔业规模大美国是一个滨临三大洋的国家,东临大西洋,西滨太平洋,北部阿拉斯加州临北冰洋,海岸线总长22680km。内陆有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等庞大的水系,发展休闲渔业条件得天独厚。在美国,由于商业渔业的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远不如休闲渔业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休闲渔业特别重视,休闲渔业发展快、规模大,现已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产业,在美国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据资料显示,美国每年约有3520万成年(16岁以上)钓客,在休闲渔业上的花费达378亿美元。若把休闲渔业当成一个企业,其创造的收入比一些全球闻名的大企业,如德士古石油公司和杜邦化学公司还高,可在美国《财富》杂志500强中排名第13位。

(二)美国休闲渔业参与人数多20世纪初,美国休闲渔业的形式单一,主要有一些当地的垂钓爱好者或垂钓俱乐部组织的垂钓活动。至20世纪50年代,战后的美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富足,劳动周时缩短,休闲假日时间延长,催生了休闲渔业发展。美国人素有度假休闲的习惯,休假日一般都会外出旅游或到郊外度假,休闲渔业成为美国人普遍选择。随着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私家船艇大量涌现,加快了美国休闲渔业的高速发展。据估计,美国全国专供游钓的游艇(船)已达1800多万艘,年收入超过380亿美元,其中私家船艇数量为1700万艘,成为水上垂钓等休闲渔业活动的主力军。

(三)联邦政府对休闲渔业十分重视美国政府非常重视休闲渔业发展。前总统克林顿于1995年6月7日签署了第12962号行政命令(ExecutiveOrder12962)。该行政命令声明休闲渔业对国家社会、文化与经济方面的重要,要求联邦政府改善美国水产资源的数量、机能、可持续产量及分配,以增加休闲渔业的机会。政府对休闲渔业的实际资助也很大。联邦政府对各州用于恢复和增进休闲渔业的资助曾达1.8亿美元。政府海洋渔业局(NMFS)设有海洋休闲渔业统计计划小组,向政府、科学家和社会大众提供重要的海洋休闲渔业资料。政府每年开展全国海洋休闲渔业统计调查(MRFSS)工作,以评估休闲渔业对海洋资源的冲击。(四)形成了休闲渔业的产业链休闲渔业发展,促进了上下游的产业延伸,带动了美国休闲渔业产业链的发展。在美国,与休闲渔业相关产业主要有渔具、饵料、车船、旅游、食宿、养殖、租赁、修理、水上体育、办理钓鱼执照、许可证等,成为特色经济的品牌之一。2001年,美国休闲渔业的总消费已达415亿美元,远高于渔获物价值,是常规渔业产值的3倍。近几年来,由于美国汽车、卡车、公共汽车的全年销售量增长了40%,用于钓鱼用船的贷款也增加了39%,休闲渔业呈不断扩展之势。

(五)休闲渔业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美国沿海地区风景优美,又以盛产各种名贵鱼种而闻名,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墨西哥湾沿岸的德克萨斯州,拥有丰富的高级鲈鱼资源,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钓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阿拉斯加州大鳞大麻哈鱼闻名世界,佛罗里达州的红鹳科鱼也深得钓客的喜爱,都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据美国休闲渔业协会资料显示,2001年休闲渔业吸引外地游客(非本州居民)人数超过1000万,其总支出达到72.6亿美元,主要休闲垂钓旅行目的地是佛罗里达州、加利福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和纽约州,成为特色旅游的重头戏。

二、美国休闲渔业的发展经验

战后,美国休闲渔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科学的管理,协调的运作体系,为长三角地区休闲渔业发展留下了有益的思考。(一)完善休闲渔业法规体系美国建立有完善的法规用于休闲渔业的管理。管理法规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保持渔业发展与环境、资源、生态相互协调,确保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保护渔业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些法律法规内容广泛,包括游钓许可证制度、渔具总可捕量限制、休闲渔业配额、特殊鱼类配额和渔获物的规定等。另外,联邦政府渔业局及五大区域办公室、州政府、海岸防卫队、地方法院构成了严格的执法体系,确保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由于从联邦到各州都制定了各种强制性的渔业法律法规,在休闲渔业的管理和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约束与指导作用,实现了休闲渔业的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美国对休闲渔业的管理分为两类:一是包括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行政管理,二是包括专门从事休闲渔业事务的行业管理,两者互为支撑,相辅相成。行政管理包括联邦管理与各州的管理。联邦的行政管理机构是国家海洋渔业局和内政部鱼类与野生生物局,分别管理海洋休闲渔业和淡水游钓业,主要负责全国休闲渔业的管理、研究和规划等。而各州的休闲渔业管理机构则负责本州管辖水域内的休闲渔业。行业管理即由美国各种行业协会自发地参与休闲渔业的管理,如美国钓鱼协会(SFI)等,其主要职能是为科研机构组织专门调查、制定鱼类资源保护计划并促进其实施、推动游钓活动发展、为游钓爱好者服务等。

(三)重视渔业资源的保护美国极为重视渔业资源的保护。为了保护海洋资源,根据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规定,在公共水域垂钓的人,每年都要向政府渔业管理部门申请购买钓鱼许可证,渔警不定期检查钓鱼证,如发现无证,罚款金额可高达2.5万美元。在美国,受法律保护的鱼种,一律禁止捕捞和垂钓。美国在全国还设置有海洋补助金的大学及有关咨询机构,开展对鱼类资源生物学、生态学及休闲渔业的管理等方面的研究。除此之外,美国对一些优质品种鱼类资源进行增殖研究,成效显著。如美国长期在西海岸进行鲑鱼人工孵化放流,在内陆则以人工繁殖条鲈和虹鳟鱼苗向湖内放流,以适应内陆休闲渔业的发展。

(四)建立政府与民间组织良好合作互动为了加强对休闲渔业的管理,更好地保护渔业资源,保持休闲渔业良性发展,美国重视建立政府与民间组织的良好合作。例如,为增加休闲渔业机会及建立共同支付的计划,政府与民间组织进行长期双边和多边合作,实行双轮互动管理。在执行合作计划上,美国海洋渔业局支持不同阶层和不同属性组织开展钓鱼锦标赛,与州际海洋渔业委员会合作,建立、使用和增加共同支付的教育计划,参加与其他联邦政府机构及州政府的综合努力,致力于恢复与增加历史上重要的休闲溯河产卵鱼种路线等,实现了休闲渔业的协同发展。

三、美国经验对长三角休闲渔业发展的启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沿江临海,具有发展休闲渔业优越的条件及广阔的前景。为促进长三角地区休闲渔业健康发展,可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结合长三角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休闲渔业发展策略。

(一)高起点做好长三角地区休闲渔业规划长三角地区濒临黄海与东海,拥有我国最大的舟山渔场及吕四渔场等重要渔场,有长江、钱塘江、太湖等陆上淡水水系,渔业资源丰富,海岸与海岛风光绮丽,区域经济发达,发展休闲渔业得天独厚。应借鉴美国经验,高起点制定长三角地区休闲渔业的发展规划,并要与所属省、市发展规划协调起来,形成统一的规划体系。规划要结合长三角区域资源特色和可进入性等因素,充分发挥市场需求的调节功能,进行多元性、选择性、有序性开发,避免同质化、低水平恶性竞争;休闲渔业发展规划要与区域旅游规划相接轨,结合地区服务业的发展,科学合理布局,形成集聚效应,实现规模开发;规划要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既要适应当前实际,也要考虑未来发展,努力使休闲渔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发展休闲渔业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为休闲渔业的发展与管理提供法律支撑,也是保护渔业资源、制止野蛮开发的有力保障。美国休闲渔业法规体系完善性值得我们学习,应加强建立健全长三角地区休闲渔业法律法规体系,使休闲渔业发展与管理法制化。首先,要与国际接轨,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渔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休闲渔业法制法规,构建全方位的法制保障平台。法律条文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增加诸如休闲渔业配额、个人渔获配额(ICQ)、机动游船数量、入渔人数等量化指标,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其次,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休闲渔业法制法规宣传,强化全社会资源保护意识,遏制非法猎获资源,污染水域环境等各种违法活动,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营造良好的发展休闲渔业法律法规环境。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休闲渔业管理体系长三角地区现有休闲渔业发展多停留在地方政府各显神通,地方企业加盟,管理职责不明确的层次,缺少像美国休闲渔业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的协调机制。为改变休闲渔业管理混乱的局面,长三角地区省、市政府要明确行使休闲渔业管理职能的主管部门、立法部门和执法部门,明确其权责,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狠抓监督落实。政府在制定政策与宏观指导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对休闲渔业的投资方式、税收、征地、饮食卫生管理、审批手续和安全管理、优惠政策等各个方面提供科学有效服务,激发地方发展休闲渔业的积极性,引导当地休闲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渔业发展第8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休闲渔业概念及我省的休闲渔业资源状况,分析了我省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休闲渔业,在发达国家早已形成了一种产业,在我国渔业发达省份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在我省只有七、八年的历史,是新兴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休闲、娱乐、健身逐渐发展到旅游、观光、餐饮等行业与渔业结合,实现了渔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它既充实渔业的内容、扩大渔业发展空间,又能为渔业创造更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1休闲渔业的概念

休闲渔业(LeisureFishing)一词20世纪80年代首先出现在中国台湾,而后在中国大陆得到了普遍认可,现已成为当前国内各地渔业旅游发展的代名词。它是指人们劳逸结合的渔业活动方式。它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自然环境以及渔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人们对渔村与渔业的了解,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

2我省的休闲渔业资源状况

我省是一个内陆省份。内陆水域面积约232万亩,其中:河流170万亩(季节性河流未统计在内),水库40.50万亩,湖泊17.80万亩,池塘4万亩。其中主要河流总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73.20%;湖泊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7.70%;水库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17.40%,池塘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1.70%。常见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有26种。江河、湖泊、水库地处风景秀丽的旅游区为发展内陆休闲渔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3我省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资金短缺,投入不足

资金短缺问题一直是制约休闲渔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休闲渔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资金不足是制约高标准、高品质项目建设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我省渔业投入资金较少,基础设施的建设远远不足。在当前转产转业的政策背景下,资金问题更为突出,资金不足,缺口较大现象更加严重。

3.2劳动者素质问题

劳动者因素是休闲渔业发展中人的因素,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休闲渔业的发展需要有大批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目前,从事休闲渔业的劳动者多是一些专业渔民,他们从传统的捕捞业转移而来,接受文化教育程度偏低,缺乏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服务意识,严重影响了休闲渔业的质量水平。

3.3思想观念保守,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从事渔业的生产者多是世代相传的渔民。让他们从生产性的捕捞业转入到休闲性渔业,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存在一定的难度。对自身的天然资源优势看不到其潜在的经济效益,不能很好地把握时机,思想不够解放,缺乏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创新的精神。

3.4缺乏统一规划,经营类型单一

休闲渔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健全的市场服务体系。当前休闲渔业市场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市场体系和市场管理机制不完善,在监督管理方面做的也不够,致使休闲渔业市场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另外,目前休闲渔业的类型仍然以休闲垂钓型和生产经营型为主。综合开发水资源的观光疗养型和集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展示教育型休闲渔业现在还很缺乏,集观赏、垂钓(捕捞)、住宿、餐饮、娱乐、度假、疗养于一体的大规模休闲场所建设目前还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规模。

4我省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休闲渔业的兴起给渔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为当前渔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以上情况表明,目前休闲渔业的发展之路仍然是艰难的,休闲渔业的深入发展需要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在发展休闲渔业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市场管理机制,形成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提高执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渔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增加渔民收入为目的,加强渔业管理,改善渔业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休闲渔业健康持续的发展。针对以上思路,在发展休闲渔业的过程中,要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4.1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形成品牌

休闲渔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在经营上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域界限,冲破传统、陈旧的体系,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创建品牌。各个地区的资源状况是不同的,各地应该提高认识,合理利用资源,开发资源,因地制宜的建设休闲渔业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渔民收入。如在城市周边的旅游风景区利用现有水面资源建成游览、垂钓、休闲、餐饮、住宿、疗养为一体的休闲景区;在离城市较远的水库库区,开展网箱垂钓、驾船、划艇、渔家乐等项目。通过几个高标准、高品位项目的带动,使休闲渔业向着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选择渔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按长、中、短期规划设计上档次、上规模的项目,形成几个集养殖、观赏、垂钓、餐饮、旅游、住宿、疗养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娱乐场所。

4.2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增加渔业资金投入

在宏观、微观经济政策方面,政府要将渔业部门的建议置于我省整个经济中去考虑,做好财政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鼓励发展休闲渔业的发展基金、专项基金、补助基金。目前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渔民转移到休闲渔业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凭借渔民自己的积蓄是远远不够的,省财政要对从事休闲渔业的养殖场、渔民给与一定补助,鼓励发展休闲渔业,这将有利于渔民休闲渔业发展。第二,重点扶持几个休闲渔业企业,起示范带头作用。有条件的渔区已经从事休闲渔业,但都感觉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应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4.3提高渔业劳动者素质,加强技术培训

休闲渔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也是一种新的旅游资源,同其他任何产业一样,休闲渔业需要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较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对休闲渔业从业人员要进行渔业知识、法律常识、卫生知识、旅游知识、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对休闲渔业有更多的了解。要推进休闲渔业的发展,保证休闲渔业的质量,就要加强宣传教育,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加大其技能培训。

4.4解放思想,锐意创新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方式越来越显露出不足。休闲渔业必须形成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要在更大范围内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组合,实行优势互补,以现有的天然资源优势为载体,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在新模式上,既有一般的生产养殖种类,也有一些特殊的养殖种类及一些观赏鱼类,栽培一些水生植物,如莲藕等,让人们既可观赏,又可以垂钓、买鱼,也可提供一些设施,让大家品尝或者自己动手烹调可口的佳肴,在休闲的过程中体会多种乐趣。

4.5坚持环境保护与休闲渔业开发协调发展

休闲渔业是以生态环境为依托的产业。在开发中必须依托生态环境进行,坚持生态平衡、环境的保护与休闲渔业开发协调一致的原则,把生态文化、生态养鱼、生态捕捞等融入休闲渔业开发的全过程,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掠夺性地开发渔业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从业者及游客要有环保意识,使休闲渔业持续性永久健康地发展。

4.6完善管理机制,健全休闲渔业保障体系

休闲渔业的发展涉及到众多管理方面的工作,例如游客的人身安全管理、饮食卫生管理、船舶审批手续的管理和船舶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加强休闲渔业的管理,首先要明确行使休闲渔业管理职能的主管部门,落实管理职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监督管理。同时,对在渔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加以总结、引导、推广。各地方发展不平衡,渔业主管部门应会同旅游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有关的规定,或参照现有的相关条例,行使管理职能,共同把渔业经济和旅游经济带动起来。

总之,休闲渔业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这项新产业,有利于解决我省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培育渔业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带动全行业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渔业改革,推进渔业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市场多元化、全方位的开发。通过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必将增强我省渔业实力,提高经济活力,增加渔民财力,使之成为培植我省渔业经济的增长点。

渔业发展第9篇

为了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的意见》(陕政发〔〕25号),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促进渔业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保障水产品食用安全。结合我市渔业发展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渔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渔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成效较快的特色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我市渔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水产品产量和渔业产值分别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增长了42倍和400倍,在繁荣农村经济、稳定市场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养护资源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渔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较低、装备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薄弱等已成为阻碍我市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加快渔业发展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把加强渔业监管体系建设作为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把推动渔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努力开创我市渔业发展新局面。

二、加快渔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理念,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渔业发展后劲,逐步形成渔工贸配套、产加销完整的产业体系,促进全市渔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南部、中部、北部三大区域渔业资源条件,实施分类指导,充分挖掘资源优势。

2、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坚持质量安全第一的原则。切实加强各级水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及监测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水产品食用安全。

4、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加强渔业科技创新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力度,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业发展能力。

5、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与水产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快渔业产业化进程。

(三)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渔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提质、扩量、增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以渭河、泾河沿岸为主线,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区、名优产品开发区、生态渔业养殖区、多功能休闲渔业区,逐步形成“区域特色突出、产业结构合理”的现代渔业发展格局。到2015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4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1.2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3亿元。2020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1.6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亿元。

三、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

结合渭河、泾河治理工程,进一步加大宜渔滩地资源开发力度,建设5000亩标准化现代渔业养殖基地。秦都、渭城两区要充分发挥地热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工厂化热带鱼养殖基地;淳化、旬邑等北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海拔较高、气温水温较低、水质清新无污染等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微流水冷水鱼养殖基地;乾县、礼泉等面积较大的水库,在开展大水面生态养殖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网箱集约化养殖。积极推进水产良种场、苗种场建设,为全市渔业发展提供可靠的良种保障;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养殖;以水库、人工湖、山区河流为重点,加强水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积极发展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大力发展集垂钓、餐饮、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建成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定位准确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渔业基地。

四、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产业升级

鼓励龙头企业、养殖产销大户领办、联办渔业合作社、协会、中介组织,形成一批组织健全、运行规范、功能完善的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围绕优良品种繁育、标准化健康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水库网箱养殖、微流水集约化养殖、水产重大疫情防控、水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整合渔业科技资源,加快现代渔业建设步伐。以渔业基地、无公害养殖基地、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为载体,以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水产品和有机水产品认证为手段,以名优水产品种养殖为重点,努力提高渔业整体经济效益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现代渔业生产格局。

五、加强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加快市、县两级水产品质量检测、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及渔政执法体系建设步伐,重点是完善机构、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努力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市级水产良种场以及县水产苗种场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以省级水产原种场、市级水产良种场、县级水产苗种场为骨干的多层次良种繁育体系。三是加强渔业资源开发保护体系建设。科学评价水面承载能力,合理搭配养殖品种,严格控制放养密度,强化渔业水域污染防治和监测,有计划地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探索“以鱼养水,以鱼活水”的生态渔业模式。四是加强市场信息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渔业信息服务和资源共享,完善水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对生产流通环节的引导作用,构建立足全省、辐射西北、面向全国的互联网市场信息平台。

六、明确建设重点,加大扶持力度

建立健全“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政策扶持”的渔业投入新机制,逐步加大对渔业监督管理、水产品质量监测、水生动物检疫、水产苗种繁育等公益性渔业基础设施及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投入,省、市财政从年起将加大投入力度,用于支持渔业发展。各县市区政府要把渔业纳入农民增收规划,在新增财力中安排渔业发展专项资金。各有关部门在安排农田水利、水保生态、防汛抗旱、城乡供水、水资源管理、移民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环境建设、绿色通道、“菜篮子”工程和国土资源整治等项目时,要统筹考虑安排渔业建设项目。强化政策性金融对渔业开发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加大对渔民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的扶持力度,开展渔业政策性保险,建立健全渔业风险保障机制。切实加强老旧池塘标准化改造,进一步完善水、电、路、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渔业机械普及率,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分类发展的原则,将符合惠农政策的渔业建设纳入各级农业补贴范围。对渔业苗种生产、新品种养殖试验和良种引进给予财政补贴;将新建渔业基地、池塘标准化改造以及在新开发的荒滩、荒水、湿地上从事水产养殖的,纳入国土资源治理项目给予扶持;对渔业生产用水、用电,按照农业生产标准收费;对利用弃水和在水库等大水面从事渔业开发的给予支持;新建水库、水电站、拦河工程,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规定,进行渔业资源评估和论证,一并列入工程预算;对新建、扩建水产良种场和苗种场用地,继续按农业用地安排;渔业苗种生产水面、国家投资建设的商品鱼基地水面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予以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因国家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征用的,应以同等数量和质量的水面及设施予以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