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2 09:40:31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第1篇

关键词:

在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今天,广播电视已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手段而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为,广播电视具有广泛性、及时性等特点。在世界各国,广播电视仍是一种覆盖范围最广、传播速度最快的一种传播媒介。广播电视可以通过有线、无线、卫星传播方式把各类信息及时传送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可立即接收到各类信息内容。虽然近年发展起来的互联网也有这特点,但就目前而言,其覆盖范围远远低于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加之我国地形复杂、人口居住分散、农业人口众多的特点,互联网的覆盖范围是远远比不上广播电视。

因此,要建设一个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广播电视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改善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正确定位新农村建设中的广播电视作用

(一)宣传作用:发展好广播电视,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作用。让群众了解广播电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宣传重要性,因在新农村建设宣传过程中,务必将"建设新农村"的各项政策要落实到各个地方去。这一项政策宣传涉及范围面比较广,只有新闻媒体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挥好广播电视的宣传作用,才能对新农村建设政策做到认真把握、及时宣传、正确引导。在宣传的同时,不但要将党和政府的心声予以认真传达,还要将农民的心声予以及时的反映,听取民声,让各级政府根据民情做出及时的调整策略,使决策更具有科学性,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引导作用:新农村建设中的广播电视就是正确掌握宣传原则引导社会舆论。由于新农村建设战略任务不是短时期内完成,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所以,广播电视媒体在大众群体面前,务必遵守正确宣传的原则,正确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将宣传的力"度"落到实处,而许多地区没有正确把握住宣传的"度",在宣传典型与实际情况时相差甚远,学习发达地区并非去学思路、学精神,而是生搬硬套其先进的经验,对自己本地区的发展而言,毫无意义。所以要特别注意广播电视在建设新农村中的宣传引导作用。

(三)监督作用:在建设新农村中,对广播电视进行定位就是将自身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积极进行舆论监督工作。由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复杂,同时还是一项长远的战略目标。在此过程中,有来自于不同的资金投入,就会出现许多的资金问题。所以,我们要发挥好广播电视舆论监督工作。对各级各单位是否正确履行职责、是否存在失职行为、是否有腐败行为等情况进行监督。使广大人民群众知道,广播电视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传媒,在构建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肩负着重要责任。

二、正确看待广播电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宏伟工程,广播电视在这一历史长河中肩负着神圣使命。广播电视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必须从以下方面建设好广播电视:

(一)创建良好的对农播出节目平台。首先,中央台主导着我国广电系统应带头引导对农节目的创建,让其空间与资源更加充分。农村广播电视要从指导思想上树立起充分发挥宣传的引导,及时传达、准确解释、努力促进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农村落实。充分发挥沟通和协调作用,畅通渠道,解疑释惑,致力于促进诚信友爱的社会环境在农村形成。另外要创新办台理念,搞好节目定位。做到始终把服务对象面向市场、面向农村,选准报道的重点,寻求亟须突破的难点,找准报道的切入点,不断拓宽宣传领域和空间。让各级政府都来关心和支持对农播出节目,为对农播出节目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精心组织策划创办精品节目。一直以来, 记者在报道农村节目方面比较少, 节目质量通常显现的粗枝大叶。有的记者认为,对农播出的节目不需要过于讲究,事实上, 要想做好对农节目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一个好的农业节目,两个方面的因素很重要:一个是内容,即它记录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农民,是农民切实需要知道的,关心的政策问题。另一个是它的形式问题,即一定要采取通俗易懂的,甚至带有娱乐性的,把娱乐和政策的普及结合在一起,这样才有助于为大家所接受。现在,随着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农民角色的转换,在农村中最看重的节目还是主要集中在实用服务性的节目方面,因此,在栏目设置上要把着力点放在搞好政策服务、法律服务、科技服务、健康服务以及农业气象、市场信息服务等方面。将中央与各级政府在扶农、支农以及惠农政策方面予以大力的宣传,将各行各业对新农村的关心与支持准确的传达给老百姓。针对农村群众的收听收视热点,尽可能开办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对农栏目。

(三)努力打造专业的人才队伍。努力锻造出一支强有力的队伍,一定要注意内外结合。对内,努力培养与指导现有编辑记者。主要方法是:一方面通过开创一些培训班,主要培训的目标为思想正确、热爱农村的记者。另一方面,将有经验的对农报道老记者请过来予以指导,让他们帮助资质较浅的记者丰富他们的经验。最后,就是建立奖罚机制, 奖罚分明。奖励表现十分优秀的编辑记者以及优秀的作品,让他们感到报导农村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为多方面的培养人才以及精品节目的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外也就是在社会中选拔适合在电视台工作的人才。要求所选的人才要农业发展形势, 农业的经营管理,农村社会的主要矛盾与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等方面。由于现代农业复杂多变并日益趋于高科技化 ,所以他们应确保对农报道具有准确性与空间性。还可通过请教一些农业院校以及农业部门中资深的专家教授予以询问,并请其对广播的节目做出一定的指导。

三、正确采取广播电视对建设新农村的策略

我们务必将自身优势发挥出来,将广播电视所具有的优势得以充分运用,努力为建设新农村予以各类信息支援。

(一)根据"三贴近"、"三深入"的相关规定,以及我们的实际工作,对于各个方面予以大力的宣传报道。要结合新时期在建设农村过程中农民自身的主要特点,从建设新农村的自身实际出发,针对农民的发展情况全面开展宣传服务的工作。当下,我们广播电视工作进行报道时,全面将调整农业产业化、创建文明、培训劳动力、建设小城镇以及整治村容等惠农工作得以全方位的展现。将党推行的新农村政策,以及先进科学的经济理念以及文化理念予以大力宣传,这样,各级政府与全体人民群众都会对农业建设予以高度重视。让发展新农村建设、强农富民的策略在人们心中扎根。

(二)强化调查研究工作,从基层开始着手并深入进行研究,及时攫取鲜活的新闻资源,掌握建设新农村中农民的自身情况,在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采访,了解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的实际情况,倾听民声,掌握民意,积极进行上传下达工作。集中报道农民的焦点问题以及其重点关注的情况,如,农村较重的家庭教育负担;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农村不完善的小型基础设施;农民难于进行贷款的问题;农民缓慢的合作组织发展进度。通过我们对以上所反应的问题进行广播电视宣传,得到媒体以及大众对以上问题进行共同关注,这样就加快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速度,让农民朋友对广播电视技术更加欢迎与信赖。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第2篇

[关键词] 新农村 农村群众文化 重要性 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 G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002-01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乡土艺术汲取了民间代代沉淀的智慧,深刻烙上劳动人民淳朴的品格,是中华民族艺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主岭市因村制宜,按照不同村(社区)在人文历史、传统文化、文体竞技、乡土曲艺、民间技艺、民居风貌、民俗民风等方面特点,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文化“一村一品”活动。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公主岭市的“一村一品”活动正越来越发挥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力量,成为传承民俗文化、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响亮品牌。

1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性分析

1.1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对于城镇来说,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都是比较落后的,最近几年,在国家政策全面支撑之下,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农村各项事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在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中,传统为化已经很难和当前的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所以为了更要的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快对传统文化的改进,创作出全新的文化作品,从而更好的提升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1.2 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经济和文化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定力,而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可以显著带动文化的发展。最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农村经济水平显著提升,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认识到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对称性,需要我们配置与之相匹配的文化,这样不仅有利于加快农村地区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能够更好的促进农村社会和城镇社会更好的对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所以,就需要我们对农村群众文化提高重视,要强化对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创新,从而为农村经济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

1.3 是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农村事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要目标,这个目标在实现过程中,群众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在农村地区开展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显著提升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在愉悦精神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保证广大农民群众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深农民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并且在越来越丰富和多样的农村群众文化主导之下,我国的农村社会环境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农民群众不良生活习惯将会被大大减弱,农村纠纷和不和谐事件将会大大减小,这样才更有利于推动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2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思考

2.1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要有针对性

像抓新农村建设的几大“硬件”设施一样,抓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把文化“软件”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项目。首先,进村入户问群众所需。组织宣传部、文明办、文化、党校等部门干部深入农村第一线,和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掌握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第一手资料,找到了农村群众文化发展之“的”;其次,向专家能人问计。组织召开文化发展繁荣问计座谈会,了解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现状,倾听专家意见和建议,深入思考,理清思路,找到了群众文化发展之“矢”。

2.2 确保资金投入

市区镇应拨出乡村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有条件的村,把乡村文化活动开展起来。要坚持硬件建设与活动组织并重,“六个一批”抓阵地,多措并举抓活动,整合资源,因地制宜。采用抓住重建机遇新建一批、新农村建设整合资金打造一批、使用闲置学校操场规范一批、城市拓展规划建成一批、库区移民搬迁集中建设一批、因陋就简利用一批的“六个一批”方式,积极建设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了阵地。

2.3 发挥好各级文化馆的职能作用

文化馆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文化创新、文化传播和文化更新的重要场所,因此,市县镇等各级文化机构应该切实发挥好自身的职能作用,采取措施指导广大农村地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此外,镇村领导对本乡本土的传统文化要传承和发扬,对村民自发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要给予引导,支持村民把文化活动开展好。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催生下,公主岭市各类民间文化团体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群众文化实现了“送文化”到“种文化”的根本转变。

2.4 加强合作,强化管理

农家书屋应有专人管理,定时开放,方便村民借阅书刊。让村民在书屋里受益。条件好的村,应配置读报栏,把订阅的党报、川农报张贴出来,让村民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了解增加收入的信息、项目和技术。城市机关、企业、学校定点帮扶乡村文化,请进来走出去,共同繁荣城乡文化。同时,还要要充分挖掘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人文景观等农村特色文化,利用群众身边看得见、听得懂、记得牢的文化资源促进乡村文化建设,使乡村文化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3 结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逐渐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需要重点解决中课题。最近几年,特别是党的十胜利召开以来,高度关注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加强对农村事业的建设和支持,积极拓展呈现文化事业,发展村级农村书屋,极大的满足了农民群众多样性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武瑞青.农村群众文化之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2(03)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第3篇

关键词:农村 能源 建设

1、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农村能源建设现状

农村能源事业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农村能源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近年来我县重点抓好省柴灶、节能地炕、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技术和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目前,全县已累计建设沼气池0.187万户,推广省柴节煤炕灶15.53万户,太阳能热水器0.84万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农村能源结构,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小康建设进程。

1.2 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情况

我县农村除了一部分商品能源外,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也很多,主要有生物质能、人畜粪便、太阳能等。所以积极发展柴林薪草建设,退耕还林,合理使用林木资源,可以一边使用一边建设,扩大再生林建设,使林木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开发利用秸秆柴草、人畜粪便、太阳能、风能资源等可再生资源,即对环境没有什么污染,又能使身边的资源能为我所用。我县秸杆资源和人畜粪便比较丰富,农作物秸杆实物量有114万吨/年,人畜粪便理论量可达30多万吨/年;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也十分丰富。

1.3 农村能源的利用范围狭窄

据调查统计:全县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在农村也存在着农民财力不够、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而且退耕还林区域农村能源建设还很差,新能源几乎没有得到利用。农村能源利用范围狭窄。

1.4 开发与推广资金少

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在农村大力开发与推广使用沼气池,鼓励广大农户兴建沼气池,确定对新建沼气池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据市场调查:新建一口8-10立方米的沼气池,需投入资金2400元左右,我县属省级贫困县,农村经济薄弱,农户年收入低,2400多元对一户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节柴(煤)灶、节柴节煤炕建造改造也需要一定的资金。

1.5 科技支持体系不健全

农村可再生资源的发展,范围广、内容多、技术新,农村维护网点少、维修人员少,一旦出现故障,难以及时维修,从而影响农户修建的积极性。

2、改变农村能源建设的条件

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为指针,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营造梨树生态农业建设县为目的,实施“科技领先,节能优先;多元发展,合理布局;创新机制,改善环境”的发展战略,坚持突出重点,安全第一,实现梨树县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有效的能源保障,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对在退耕还林区内具备一定条件适宜建设沼气池的养殖户修建沼气池。(2)对以烧柴为主的农户,改普通柴灶为节柴(煤)灶。 (3)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改烧柴、烧煤灶炕为节柴省煤炕,以改善环境,节约薪柴资源。

3、改变农村能源建设的预测效果

项目的实施,覆盖退耕农户6302户,退耕农户覆盖率为100%。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完成实施后,将显著减少能源消耗,明显改善退耕农户农民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

3.1 经济效益

一个沼气池年节约柴草2吨,可生产沼气300立方米,生产优质有机肥20立方米,年可节约资金1,000元,建13600座沼气池年可节约柴草27200吨,年可节约资金1360万元;一个节柴(煤)灶年节约薪柴1吨,建设节柴(煤)灶5850个,年可节柴5850吨;按每吨薪柴200元计,年节约资金117万元;一铺节柴省煤炕年节约薪柴1吨,5850铺节柴省煤炕年可节约薪柴5850吨,按每吨薪柴200元计,年节约资金117万元;项目实施后,年节约能源资金1594万元;年节约薪柴38900吨,按每亩薪炭林年产薪柴800公斤计算,可护林48625亩。

3.2 生态效益

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按农村平均每户柴煤型灶年消耗薪柴3吨计算,全县0.6302万户退耕农户一年消耗薪柴约1.89万吨,相当于1.71万亩薪炭林一年的生长量;同时柴煤型用能结构农户平均每户一年向大气排放的烟尘为50公斤,二氧化硫10公斤,二氧化碳9公斤,还有其它许多有毒气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生态能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能有效保护森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土壤、水质、大气质量,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对梨树县的环保生态建设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第4篇

关键词:村庄规划;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

Abstract: Strengthening of village renovation and planning, to improv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the basic task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village planning layman discussion, and on this basis a number of precautions in the village planning in order to make a useful exploration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Keywords: village planning;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战略,对筹城乡区域发展,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就必须强调搞好规划,尤其是与广大农民息息相关的村庄规划[1]。总而言之,制定合法、合理与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村庄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08年颁布实施的《城乡规划法》,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为我国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供了规划依据[2]。笔者结合实际,重点阐述了村庄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实施村庄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1.1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乡差距日趋缩小。然而,原有规划管理制度是基于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之上的,规划时就乡村论乡村,规划缺乏合理引导,从而导致盲目建设和无序建设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土地和社会资源的极度浪费。这种传统的规划制定及实施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城乡统筹的实际需要,影响了我国城乡统筹的健康发展。为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需要,村庄规划时务必做到规划先行、全盘考虑和统筹协调,最大程度上避免盲目建设。在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重新研究并制定村庄规划细则,以期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无序建设、没有规划以及土地资源浪费等现象。

1.2 乡村规划制定及实施的管理制度化要求

当前,我国乡村规划制定及实施的管理相对滞后。乡村规划制定及实施过程缺乏充分合理的社会参与及专家论证,政府行政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许多乡镇规划、村庄规划普遍存在盲目模仿城市规划等问题[3]。由于未充分体现出农村的实际特点,从而难以从根本上满足广大农民的生产与生活需要,最终无法真正实施。这直接导致了许多地方政府(包括村委)随意变更规划乃至无视规划而进行建设。此外,我国农村建设量大,村庄规划的管理力量极为薄弱,致使实际过程中的村庄建设较为散乱,管理手段滞后,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农民住宅、公益设施及乡镇企业等建设的实际要求。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最近几年,各地明显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农民收入出现了较快增长,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然而,相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农民生活质量仍处于中下水平,乡村的各项设施建设依然落后。而改变当前我国农村现状最急需的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村庄规划。

1.4 缩小当前城乡差距的要求

众所周知,解决我国城市问题的根本在加强农村建设,只有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建设成让城里人都向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过上令城里人羡慕、让乡下人自豪的健康生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而这其中的关键之处就在于缩小城乡差距的方式,即并非把农村城市化,而是依据农村实际把农村规划好、建设好,使农村生活步入现代化,农民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

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实施村庄规划的注意事项

2.1 村庄规划应落实公示及公众参与制度

为保证村庄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编制人员在进行现状调查并取得相关基础资料后,应采取走访和座谈等不同方式,征求当地村民的意见。村庄规划要进行多方案比较并向村民进行公示[4]。村庄规划成果完成之后,务必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之后,方可由相关部门审批建设。

2.2充分考虑农民生产、生活及居住方式对规划的要求

制定并实施村庄规划,应当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基本目标,坚持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公益事业建设与管理,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引导,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合理确定乡和农村的发展目标,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2.3 因地制宜,坚持切实可行的原则

对村庄规划应依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因地制宜坚持切实可行的基本原则,确定应当制定村庄规划的区域。

2.4 解决资金问题

当前,应考虑以政府为主导,选择试点,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由政府出资,聘请有规划资质的设计单位和有关专家及有相应能力的非营利组织深入农村, 为基层服务,落实并完成新农村的新规划,参与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政府为农民谋求长远利益,建设城乡和谐小康社会的具体行动。

2.5 遵从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统一规划

乡村规划建设应切实遵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加强农业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

三、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通力配合。而我国的村庄规划也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而不断改进和与完善, 而如何编制科学合理、体现农民意愿并便于实施操作的村庄规划将是新农村建设工作今后长期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参考文献:

[1]钱阿进.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

[2]高宜程,高朝暄.北京市新农村村庄规划的实施调查[J].小城镇建设.2010(01).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第5篇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葫芦岛市的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农业就进入科技化发展轨道,推进农业机械化成为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同时,农业机械化还为葫芦岛市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1 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1.1 农业机械化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让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且为农民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降低农业成本。农业机械化是解放劳动力的具体体现,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进行农业机械设计,旨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1]。由于农业机械化会基于农业生产需求而实现技术创新,因此而使得农业生产环境不断改善。大量的农业生产由人力劳动转为机械化劳动,节省的劳动力,促使农民劳动力转向非农业产业以为城镇发展服务,由此而为统筹城乡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2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机械化是必经途径

农业要发展,科技是载体。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机械设备作为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已经贯穿于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而且,农业机械技术是动态发展的,会根据农业需要而不断地调整技术,以更好地位新农村建设服务。可见,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机械化具有重要的地位[2]。

2 新农村建设中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有效对策

2.1 将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构建起来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科技化、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促进农业机械推广,是将农业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可以对新农村建设中的科技普及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机遇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将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构建起来,包括农业机械管理、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使用、农业机械的维修以及定期地组织农业机械技术操作培训等等,都纳入到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中,以使农民对农业机械设备能够熟练地操作,并做好管理和维护工作,充分地发挥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价值,以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2.2 做好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中国国务院颁布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于2009年11月份开始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农业机械生产者检验农业机械要严格按照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内容操作,且要依法对农业机械以认证。农业机械销售者要将销售记录制度制定出来,并向购买者指导操作方法以及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农业机械设备维修者要有专业的维修技术人员实施维修,同时还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并在农业机械设备使用中,还要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可见,农业机械在使用的过程中,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确保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设备能够安全使用,就要强化农业机械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还有助于督促其自觉地遵守操作规范,不仅可以维护农业机械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合法权益,而且还确保而来农业机械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2.3 根据农业产业条件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设备

中国地域广泛,不同的地区其自然条件都会有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各异。因此,要根据地域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设备,还要考虑到当地常用的农业技术,要求农业机械设备要与农艺要求相符合。辽宁省葫芦岛市以农业产业为主,并在近年来不断地实现创新农业发展。农业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普及,而且还是应当地农业环境而创新技术,以使农业机械设备更有助于提升当地的农业收益[3]。比如,葫芦岛可以将农业机械设备示范基地构建起来,在基地中所种植的植物都采用农业机械化的方式,将示范成功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机械操作技术方法向农民推广,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获得更高农业经济效益。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第6篇

一、充分认识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社区是以农耕文明、自然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村落社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后来出现了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主要特征的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开展城市社区服务和城市社区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服务,满足城市居民需求,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现在,我们将社区建设的目光投向农村,从城区近郊的农村城市化的角度切人,通过对城区近郊农村面临的三农问题和存在的特殊问题的论述,阐述了社区进入城区农村的重要性,指出就地城市化是解决城区近郊农村“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而社区建设则是城区近郊农村就地城市化的实现形式和现实选择。

1、社区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模式,是积极促进农村、农业、农民工作实效性的最佳选择。农村社区建设将在一个新的层次上进行社会各种资源、力量的重新整合,构建崭新的社会管理方式,促进中国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和转型。要通过政府主导建设农村社区,加强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开展农村社区建设项目,完善农村社区自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进程。

2、构建和完善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有赖于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对新型农村社区建构“内源式”和“外推式”模式,把社区具体分为城中村社区、城郊村社区、集镇社区、中心村社区和移民社区、撤村改居型社区6种,在社区组织重构、社区文化融合、农民社区主体作用强化的基础上,新型农村社区必将会提供切实有效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早日完成。

3、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要求。

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点和平台。主要是通过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不断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生活需要,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以此建构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形成现代社会生活共同体,同时,农村社区建设也是进行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建构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上下贯通、城乡一体的新型的制度平台。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规划我镇农村社区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这是一项基础工作。目前对社区比较普遍的定义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的划分不同于城市社区划分。农村社区的划分必须考虑居住范围、民族差异,风俗习惯、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要因地制宜。按照“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全面建设小康好生”的发展思路,我们依托十大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逐步实现了“农村向社区集中,全镇向驻地集中”的目标。目前,十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已完成总投资4亿元,有近3000户村民入住社区成为社区居民。有6个社区入住率达到100%,4个社区的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天然气、蒸汽等配套设施完善,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在每个社区都建立了卫生服务站、警务室、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便民服务厅、便民超市等,服务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10月9日,顺利迎接了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现场观摩会,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对我镇的农村社区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样,整个社会的社区划分就比较合理,比较和谐。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布局社区工业园区

结合好生发展实际,我们规划建设了现代物流园、家具物流园和花卉高效生态示范园三大产业园,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现在各位领导看到的就是我镇投资1000余万元规划建设的好生花卉高效生态示范园。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开展“一村一品”工程,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花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逐步实现了从经营花卉流通到自主研发培育销售的转变。示范园共占地1450余亩,入驻花卉超市260余家,建成冬暖式花卉大棚280余个,高标准花卉苗木繁育基地600亩,现在园中有各类花卉苗木1500余万株,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8亿元,户均增收2400余元,新增就业岗位1200个。为推动花卉规模不断攀升,品种不断增加,我镇从实际出发,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扶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巾帼文明岗等创建活动,与县文明共建单位联合建立了党员示范基地。入住的花卉超市除享受农业开发优惠政策外,镇上还一次性奖励5000—10000元。镇妇联积极为花农协调贷款50万元,农技站在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为花农提供多方位服务,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我镇的支柱企业之一——通达纺织有限公司。该公司现有固定资产1.2亿元,总资产1.8亿元,共有员工230人。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3000万元。通达纺织有限公司在去年投资18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6000万元上了2万吨气流纺纱扩建项目,建设车间1.2万平方米,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气流纺纱机30多台套。预计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产各类棉纱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6000万元,是现有企业规模的两倍。

四、全力发展民营企业,夯实农村社区经济基础

2010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再接再厉永争一流,全面建设小康好生”的总体目标,大力弘扬“三敢”精神,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社区建设推进年、基层基础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全镇呈现出了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平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今年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995万元,同比增长35.7%和27%。新开工百万工程58个,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49个,投资500万元的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9亿元,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52.6亿元、利税15.2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5家。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9亿元,同比增长3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5亿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增加720元。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第7篇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275-01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如何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变革与创新来加强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并实现经济繁荣、文明和谐、环境优美且设施完备的最终目的,这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可有效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具有重要意义。群众文化是人们在职业以外,进行自我娱乐、自我参与、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而基层群众文化,主要是社区、村委会、街道级的群众文化工作与活动,对于实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加强群众与政府间的密切联系,还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在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如何提高综合竞争力以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这是各个国家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文化产品的越来越丰富多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获取效益的途径,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带来与深化,文化已不可能单独脱离而实现发展,而是摒弃传统抽象作用并与经济融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特经济魅力,为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任务,通过群众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增强新农村农民的各项技能与本领,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与思想认知,让他们自觉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因此,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以有效结合农业产业与市场经济来推动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推进农村“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通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以不断提高新农村农民的综合素质与科学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农民的生活品味与道德品质,让他们在有感情的人文关怀下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方式,养成勤俭爱国、尊老爱幼、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引导他们转变价值观念与思维模式,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不断加强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乡风文明”的实现。另外,农民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通过文化活动传递的法制教育与政策教育知识,农民丰富了对富民政策信息的认识与理解,更好地理解与认识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充分提高民主意识,懂得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切身利益,通过行使自己的民利来实现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进一步深化新农村农民的民主意识,有助于新农村“管理民主”的实现。

(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实现“村容整洁”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受益者是农民,而农民群众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创造者与参与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一大重要目的,通过具有较大吸引力的文化活动来激发农民群众的参与意识与创造意识,在实践参与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强了他们的精神文化建设,而且帮助农民群众更深一步了解与认识卫生常识、疾病传播及预防知识等相关的卫生知识,以及循环利用、科学种田等科普知识,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与科学素养,增强他们的环保观念,培养具有良好卫生意识的新型农民,实现真正的“村容整洁”。

二、如何加强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就是实现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进而促进新农村健康快速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来促进新农村生产发展与生活宽裕,并推进乡风文明与管理民主以及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途径,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大大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加强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相当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与发展的基础保障。对此,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建立专门的文化协调组织机构,通过加强领导来强化队伍建设,充分调动起文化活动举办的积极性,综合提高基层群众对于文化建设的认识,努力开创与构建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新格局,通过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宏观管理体制充分调动起所有可参与建设的团体、机构或个人,创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新格局。(2)在产业化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并培育新农村群众文化市场,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已有设施、设备与人才,有目的性地开展文化活动,将文化、科学、经济等通过创新方式结合起来,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业,综合提高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与水平。(3)提高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视度,加大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将文化设施建设通过区域中心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合理纳入城镇建设总规划范围内,利用合理布局并充分利用广播、文化中心及图书馆等建立农村文化网络,通过良好的互动关系来实现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与普及。另外党委政府要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的投入,将文化建设的支出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确保科学、合理的的文化活动能积极开展,进而才能起到良好地效果,综合提高新农村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与科学文化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活富裕的目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落实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推动农村基层民主与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还有效强化了村容整洁目的,实现农民文化素质的综合提高。总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的综合素质与科学文化素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文化建设方面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可以说,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相当重要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郑岩.群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华章,2009(16).

[2]冉江平.发展群众文化 促进新农村建设[J].新重庆,2006(07).

[3]陆敏.群众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作用探讨[J].才智,2009(29).

[4]李晓伟.论乡村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5).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第8篇

一、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

1.城市化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两倍,但是200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为36.1%,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比发达国家低38.9个百分点),比世界平均低10.9个百分点,而且比发展中国家还低3.9个百分点。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在同一工业工业化水平时的城镇化率,也低于目前在同一发展水平上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之后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工业化发展水平这种局面,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综合实力提高和国家竞争力增强的“巨大瓶颈”。城市化滞后不利于农村工业化的进程;削弱了城镇吸纳和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使农村非农产业市场需求狭小,制约了国内需求的持续增长;延缓了农村社会现代化的进程。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民工潮”正是农村城市化滞后导致农村发展落后综合症状的集中表现。如果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础上,使我国农业生产率接近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那么13亿人口每年所需的4.8亿吨粮食,最多需要4000万农业劳动人口。在这种情况下,转移和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

2.新农村建设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按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在预期收益高、城市劳动力需求充分的情况下,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导致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可以通过转移到城市得到解决的。但当前我国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新农村建设应该跳出农村农业找出路,而城市化也不能仅在城市找出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跳出“三农”来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建设新农村是城市化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没有农村的健康发展,城市化也无法持续健康的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积累起城镇化、城市化所需要的经济社会动能,而城市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高级形态和必然趋势。通过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可以增强城乡之间的互动,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朝城市转移。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巨大,随着新农村建设成果的不断丰富,农村富余劳动力会不断增加,不仅大中小城市需要不断发展以提高其承载力,而且还需要建设一些新城镇。因而新农村建设推动了我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步伐。另一方面,通过新农村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竞争力,使其能够在城市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农村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新农村建设还能够扩大内需,提高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对农村教育投入的重视有助于加快城市化的有序发展。新农村建设将带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兴起,促进城镇化发展。

二、协调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1.改革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我国的现有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直接影响城市化的进程,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必须对现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进行改革。要逐步取消现行户籍制度,建立和实行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从以身份管理为主向以职业管理为主转变,实行城乡就业的公平竞争、同工同酬、同等待遇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逐步取消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人为因素,增强城乡之间的互动,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成本,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向城市转移。只要进城农民有固定职业、固定收入和固定住所,都可以以市民身份进行登记。

2.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对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农民受教育程度、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直接影响到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高素质的农民一方面将极大地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另外也会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为城市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因此国家和社会应该继续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努力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

3.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提高城市化水平就是要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和城市,实现这个目标的制度保障就是要消除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种种结构和制度限制因素。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种种不合理的限制,加快建立和完善区域内、区域间城乡劳动力市场网络建设,打破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完善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实行城乡劳动者凭学历、技能自主择业。优化农村的就业环境,增强城乡之间的人才互动,为农村输送优秀的基层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第9篇

依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规划的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规划误区及其产生的影响。并结合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几点规划建议。得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纵向性规划和横向性建设的复杂综合系统,以此为新农村建设的决策者、制定者和研究者抛砖引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规划;困境;建议

Abstract:Analysis at this stage of China'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errors and their impact from a planning point of view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Combined the role of planning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raised a number of planning proposals o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Reveals a new rural development is a complex integrated system of a vertical planning 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makers and researchers initiate this decision-makers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Keyword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predicament; recommendations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农村发展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1]。科学的规划可以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全面的指导,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文将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规划建议。

1.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误区及影响

1.1 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误区

现阶段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一些误区,如一些干部和群众的规划意识不强,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差异较大,对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不重视等。其中比较突出的误区有以下几个:

(1)新农村建设规划缺乏科学性 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在编制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时不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使规划方案与农村的实际情况脱轨,严重影响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及有效执行。一些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理解认识不清楚,将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农村场地规划相混淆。此外,某些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这对规划的科学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视程度不足 首先,部分规划编制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对资金紧张,工作任务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性不高,重视程度不足。其次,我国社会主义规划建设进程中,长期重城市轻农村的观念也导致编制规划部门对农村建设规划的不重视。最后,规划人员的综合能力较弱,缺乏农村规划的工作经验,又很少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研,很大程度上影响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

(3)新农村建设规划脱离农村实际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的农村环境,方便农民的生产与生活。但是,许多地方官员把新农村建设看作政绩工程,以牺牲农民的实际利益为代价,大搞试点示范、样板工程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建设规划无视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及习俗,只关注形象,使农民很难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1.2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误区的影响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其规划的误区对新农村建设有很大的影响:不科学的农村建设规划不但不可以给农民带来实际利益,还会影响农民的正常生活,使其很难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这必然会打击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严重阻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影响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进程[2]。

2.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县级的城镇规划,即对乡级村镇规划提出战略性目标和发展的方向。二是乡级村镇规划,即结合当地村镇的实际情况,对村镇建设实行布局与安排。它是指导性与实践性最强的建设规划。三是村庄规划,它是对乡镇规划的具体实施。规划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如下:

首先,通过以上的各级规划的指导,可以使新农村建设立足于现实,此外,通过规划的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地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及偏差,在不改变建设总体规划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调整,以确保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其次,通过以上的各级规划,可以使新农村建设的最终获利者农民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保证农民的根本利益。在规划过程中,由于农民的参与,规划理念可以在农民中进行普遍推广,有效减少规划在实施规程中受到是阻力。此外,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应是保护农民利益的规划,对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3.改进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建议

3.1加强管理,科学规划

加强管理对搞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工作十分重要。一是要统筹县级及乡级的城镇规划,加强村庄规划的管理。二是要加大政府的扶持与资金的投入,以确保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的高品质顺利完成。三是规划工作应与其他部门协调并联合,以有效掌控未来的人口流动以及资源变化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保证规划的有效性。四是制定合理的新农村规划的技术流程及编制办法,使规划工作有章可循。五是加紧出台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管理监督制度,努力把新农村建设落实到实处。

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要重视科学性。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时要尊重自然规律,综合考虑建设的经济性与社会性,对农村进行全面的整体规划,不可以将新农村规划看作是以村为单位的简单规划。此外,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尽量聘请有资质的农村规划专家进行制定与论证。

3.2 结合地方实际,服务经济发展

不同地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及产业结构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地方的不同特点采取相符合的规划体系。科学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最终目标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在编制过程中应多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特点,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特色开展合适的规划工作。

3.3 提高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农民的参与程度

提高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农民的参与程度,坚持因地制宜地科学编制新农村规划,可以有效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被认可程度。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尊重他们的意愿。在每个规划方案形成成果后,首先要广泛征求农民的意见,在取得镇(乡)村的认可后,再以此为基础,邀请专家及有关领导参加规划方案的评审会,由专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后再修改,使规划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4]。

4、结束语

由上述分析可知,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纵向规划和横向建设相结合的综合系统。新农村建设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制定者、研究者及决策者应以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使规划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回良玉.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求是, 2009,(5).

[2] 黄陵东. 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困境及其应对[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3] 李佐军. 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94-211, 215-22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