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会计行业遇到的问题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1 16:39:18

会计行业遇到的问题

会计行业遇到的问题第1篇

关键词:转制院所 离退休人员 社会保障 政策建议

科研院所转制8年来,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形成了一批由技术创新带动的新兴产业,有效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科研院所转制作为我国深层次的科研体制改革,目前在政策和实践方面都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在诸多问题中,以科学家、工程师为主体的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是转制科研院所反响比较强烈的焦点性问题,成为影响转制科研院所发展和稳定的因素。解决不当或不能有效解决,将妨碍国家科研院所转制改革目标的实现,亦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中央、地方政府为了解决转制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出台了一些政策及具体措施,但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提解决办法具有较强的短视性和本位主义色彩。

解决转制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应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的精神,承认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的历史贡献;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和解除转制科研院所的管理压力;体现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者的关心。调整、完善转制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障政策的原则应该是:尊重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确保稳定、减少遗留问题、力求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一、解决基本养老金待遇问题的建议

(一)采用分段计算的“事业待遇+企业待遇”模式

即对事业工龄和企业工龄进行分段计算,来确定退休待遇。此模式比较合理,但要解决费用拨付问题(即事业待遇与企业待遇差的经费来源问题)。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事业和企业统一的社保制度,由企业社保基金来承担转制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享受“事业单位工龄待遇”,资金不足。需要各级财政按管辖原则统一拨付,特别是对无事业费拨付和差额事业费拨付单位的离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资金,应该统一纳入财政拨付范围,并由地方社保机构按属地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标准支付养老金。采用此模式的不足之处是财政拨付的时限难以评价。

(二)按工龄分类管理

即对转制前具有30年及以上工龄或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内(含 5年)的员工,享受事业单位退休待遇;转制前具有15年到29年工龄的员工,采取事业和企业分段计算;具有14年及以下工龄的员工实行企业基本养老金制度(由于我国科研院所上世纪80年代中期普遍实行合同制,到2000年科研院所转制基本是15年左右)。

此模式解决了转制后5年过渡期和过渡期后工龄长人员的退休待遇问题(我国绝大多数省市都制定了具有25~30年工龄的员工提前按事业单位退休的政策),对调整和解决中央转制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待遇问题有一定作用,财政拨付的时限可以评价,但同样存在采用分段计算模式的费用拨付问题。对新转制科研院所退休人员可采取依据事业工作年限进行补偿的方式。

(三)对事业工作年限进行补偿

即对转制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事业单位工龄进行补偿,补偿后进入企业社保。退休后一律执行企业社保待遇。

此模式操作简单,无遗留问题,但由于我国转制科研院所情况比较复杂,各个地区离退休人员待遇政策差异较大,很难进行甄别补偿。

此模式可作为新转制科研院所解决同类问题的有效办法。

二、解决医保及房补等问题的建议

享受事业单位退休的人员医疗待遇、住房补贴,参照转制前有正常事业费拨付单位的相关政策执行,经费由各级财政统一拨付。

对分段计算养老金待遇的员工,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前,按事业单位的工龄进行适当补偿,补偿经费由各级财政统一拨付;对中央转制科研院所退休人员的补偿标准,按属地化同类人员标准执行,由属地医保机构统一管理。

转制科研院所的住房补贴,执行同城市同类人员住房补贴政策。费用由各级财政统一拨付。

三、解决管理问题的建议

(一)尽早实现社会化管理

转制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日常管理和社会保障(退休金、养老金、医疗、房补等)要尽快实现属地社会化管理。尚未实现社会化管理之前,委托原单位管理。

离休人员的日常管理及待遇原则上执行同城市同类人员的管理政策,资金来源由各级财政统一拨付;退休人员养老金等社会保障待遇由属地社保机构统一管理,日常管理也要尽快实现社会化。

会计行业遇到的问题第2篇

一项从2012年底至2013年2月中旬结束的对2012届新生挂网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8106份。调查反映出女生与男生在校内更易碰到人际关系问题。在被调查的2012级新生中,遇到学习问题的比例男生占53%,女生占51%;遇到恋爱问题的男生占33%,女生占19%;遇到人际关系问题的男生占36%,女生占44%,遇到经济问题的男生占31%,女生占24%。而女生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与室友相处不融洽”(占47%)。

另一项对全国2011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状态的抽样调查,共收到答卷256万份。

■女生比例较高的专业

本科为学前教育、护理学、对外汉语、日语、传播学、英语、心理学、法语、朝鲜语、小学教育;高职高专为学前教育、护理、英语教育、文秘、应用韩语、商务英语、服装设计、商务日语、旅游英语、应用英语。

■女生就业比例较高的行业

本科生为幼儿园与学前教育机构、其他学院和培训机构、旅行与票务服务业、裁剪和服装制造业、服装零售业、会计审计与税务服务业;高职高专生为幼儿园与学前教育机构、中小学教育机构、裁剪和服装制造业、全科住院医院(包括门诊)、教育辅助服务业、其他学院和培训机构、会计审计与税务服务业。

■女生从事比例较高的职业

本科生为幼儿园教师、注册护士、翻译员、档案管理员、小学教师、文职人员、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收银员、其他从事媒体和交流工作的人、其他教师和讲员、人力资源助理、小学及中学教育管理人员、编辑;高职高专生为幼儿园教师、注册护士、文职人员、收银员、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会计、小学教师、人力资源助理、初级职业教育教师、统计员。

会计行业遇到的问题第3篇

读者:卢先生

答:读者您好!现就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职级及参公工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发〔2006〕9号)规定:“经批准实行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要认真执行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不实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事厅《关于把握公务员登记和工资套改的重要政策界限的通知》(桂人函〔2006〕811号)规定:“凡被批准为参公单位的,一律参照公务员工资制度执行”。在公务员分类管理相关政策出台以前,作为当事人(参公人员)应按本单位所确定的行政职务、工作年限和任职年限套改确定工资,而不是按照单位参公前的专业技术职务去对应行政职务确定工资。

由于在单位2008年参公时,您的行政职务为办事员,因此,按办事员确定工资待遇符合政策规定。

(二)关于退休时用科员职务计算待遇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28号)规定:“对于2014年10月1日前(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设立10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其中:老办法待遇计算标准=(2014年9月本人的基本工资标准×工作年限对应的老办法计发比例+2014年9月本人的职务职级等对应的退休补贴标准+按照〔2015〕3号文件规定相应增加的退休费标准)×(1+年度在岗职工工资增长率)。”

由于您2014年9月的职务为科员,故用老办法计算退休待遇时,应按科员职务来计算。

会计行业遇到的问题第4篇

按照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下发的《关于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社保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方案》要求和市人社局《关于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社保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方案》(***人社发〔***)文件精神,本着着力解决参保企业及失业人员关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我们失业保险办展开了专项整治工作。现将近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整治行动工作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部分大中型企业缴费困难及企业员工缺少基本技能及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1、困难企业经申请可暂缓缴失业保险费。在征缴扩面工作中,我们对拖欠失业保险费万元以上的企业进行了走访和调研,发现这部分企业大多数正常经营,多因资金周转等原因并非恶意欠缴失业保险费。经企业申请,并请示上级主管部门,从维护企业稳定角度考虑,同意这部分企业缓缴拖欠的失业保险费及由此产生的滞纳金,用于正常生产,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

2、稳定企业职工队伍,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员工实行免费就业培训。

对缴费较好的大中型的企业,为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性,针对员工因基本技能不足,无法转岗或胜任本岗位等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使这部分员工顺利进行转岗位及再就业。

3、针对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进行免费就业创业指导。

面对每年近千万的新生就业大军,失业保险改变以往只对失业人员进行培训的方式,以“促就业、防失业”为目标,针对本市户籍的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以“就业有未来”为口号,开展“就业选择”、“面试技巧”、“创业政策”、“电商开店”、“ 法律维权”及“薪酬待遇”等多个专业课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公益行动。

(二)审批时间短、信息核对不能网络传输的问题。

1、失业待遇审批时间将从每月1-18日延长两日,至每月20日。

我们认真了解并分析个别企业审批时限不够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企业是月初缴费而个别企业是中旬才缴费,但据经常送失业职工的企业介绍 ,即使有需补缴等情况,一般在一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同时我们对企业虽称审批日是截止至18日,但每月实际几乎都是在延后两日完成。所以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在业务科室及财务处理环节上,部分业务采取加班加点的方式减少两个工作日,来延长审批时间两个工作日。

2、金保工程启动后,可实现网络查询收缴计划。

由于目前失业老程序对参保单位的收缴计划、参保人数等信息不能统一导出,现只能提供纸质收缴计划查询及拷盘服务。待金保工程系统全面启动后,可以用电子表格的形式导出每月的收缴计划,届时我们将采用公用邮箱等形式在网络公布,企业可自行下载。

(三)部分业务办理程序复杂、审批要件多、办事效率低的问题。

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要件,同时制作了审批流程图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板,方便了企业及个人办理相关业务。

(四)缺少热情服务态度的问题。

采用征求意见箱、不定期征求意见表等方式,重点整治精神萎靡不振、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工作效率低下、作风漂浮,服务意识淡薄、态度生硬等问题。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目标,加强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和群众路线教育,在思想上增进群众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二、整治行动工作中受理群众来访并妥善解决的相关问题

(一)失业保险待遇期内人员因提前办理退休手续而少领取的失业金,可以申请补发。

以往失业保险待遇期内人员如办理退休手续,需按社保局规定,提前一个月办理申报手续,这使得这部分人员不得不提前将失业保险待遇终止,转出后才能续接养老保险。而在法定退休月份的次月享受养老待遇,这样该失业人员等于少领取两个月的失业金。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本着最大程度保障失业人员的利益的原则,在该失业人员办理好退休后,持相关手续可以申请补发少领取的失业金。

(二)对于现失业保险系统内参保人员有15位身份证号和18位身份证号分别参保的情况,参保信息及缴费无法合并的问题。

因失业保险与医疗保险现共用养老老程序进行人员变动,如参保单位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不单独做新增人员业务,企业会直接到医保办理调转,待次月后该人员的失业保险会自动新增到该单位。新单位用该人员18位身份证做了新参保,而没有将其原来的15位直接调入新单位,所以造成了该人员在医保和失业系统内这两个号码同时参保的情况。这样直接影响到其个人的缴费记录。

我们经过研究并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在其失业保险待遇审批时,会根据缴费属期不中断等实际情况会把该人员的两个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并从业务科和财务科做出书面说明,保证失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待使用金保工程系统后,所有参保人员必须都是18位身份证号,不会再出现上述情况。

(三)因失业人员的档案出生日期认定不清,经与养老保险及仲裁院等单位研究,为其补发了失业保险待遇,维护了失业职工的切身利益。

三、整治行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这次整治行动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现行社会保险都是国家强制保险,应该联动。例如企业参加其中任何一个险种其他险种都应强制其参保,反之参保人在享受任何一个险种的待遇时,其他险种必须不能欠缴。

其次,没有联网的险种之间应相互配合,防止重复领取待遇的情况发生。例如,符合特殊工种退休条件的享受失业待遇的人员,建议养老审批部门在其申报特殊工种退休时,书面通知失业保险停止发放这些人失业待遇,如其退休审批确未通过,凭相关手续失业待遇可以申请补发,这样可有效防止这些人在领取养老待遇的同时享受失业待遇。

四、整治行动工作近期工作打算及推进措施

(一)提高工作标准,

(二)健全完善制度。进一步完善学习各项制度,经常开展自查自纠,以制度化保证工作规范化。

会计行业遇到的问题第5篇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制度;养老金收入鸿沟;退休金双轨制;职业年金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083-02

在2010年3月份召开的两会中,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公平问题再一次成为代表们和群众关心的焦点。其中由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并存的“退休金双轨制”引起的“养老收入鸿沟”更是引起了多方的关注。

众所周知,养老保险制度在社会保障体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养老保险基本建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制度。随着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推进,一些新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按社会地位和身份特征,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无论是待遇水平还是计发办法,各种制度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必然会导致不同人群养老收入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在近年有着不断扩大的趋势。所以,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纠正这种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不仅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要求,也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本文探讨的主要是“退休金双轨制”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及解决意见。

“养老金收入鸿沟”的表现为:

“退休金双轨制”,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并存。由于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与企业职工的养老金之间的差距已形成了一道鸿沟,而且这道鸿沟有着不断加剧的趋势。据资料显示,1990年,企业、事业和政府机关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分别为134元/月,148元/月和143元/月,三类群体的退休待遇比是l:1.10:1.06。此时,收入差距仍处于比较合理的范围内,但是随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这一差距开始被拉大。2006年,企业、事业和政府机关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分别为954元/月,1616元/月和1739元/月,三类群体的退休待遇比是l:1.69:1.8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绝对数额还是养老金的比值,两个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扩大。

另外,从替代率看,1995年,企业、事业、机关三类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分别为72.1%、92.1%和94.3%,2000年,三者的替代率分别为66.8%.100.2%和94.4%,2005年,三者的替代率分别是47.8%、86.3%和84.6%。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从1995年到2005年,这十年之间,三者替代率的差距也大致呈扩大的趋势。

所以无论是从绝对数还是相对数的比较中,都可以发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养老待遇差距是不断被拉大的。

1 “养老金收入鸿沟”过大的危害

1.1 养老金收入鸿沟的过大不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而两种经济体制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人才流动的自由性。人才的自由合理流动是完善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是目前,由于“退休金双轨制”现象的存在,人才在选择变换工作的时候不得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机会成本问题,即养老金的待遇问题及养老关系的转移接续问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制度实行的是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度,工作人员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如若其转入企业工作,必然会面临个人账户部分的缺失,同时,若从企业进入公务员行列,其原先积累的个人账户部分如何处理也在制度上存在问题。这必然会扭曲劳动力市场的自由行和灵活性,损害国家经济发展的活力。

1.2 过大的养老待遇差距增加了社会不公平

由于历史及制度设计等方面的原因,公务员,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待遇普遍比较优厚,甚至远高于相同条件下的企业人员,这必然会增加社会成员的不公平感,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1.3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较高的退休金支出形成了严重的财政负担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制度并不是社会保险,而是一种“单位保险”或称为“国家保险”,其实行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工作人员的养老待遇支付由财政全额负担。随着公务员待遇的不断提高,以及公务员队伍的不断壮大,这一支出也在不断增长。有数据表明,1990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总费用是81.8亿元,到2005年增加到1827.7亿元,16年间增加了21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3.6%,1994年增长率则高达62.5%。并且由于工资和福利津贴本身具有的刚性,其待遇水平只能不断提高,很难下降,这必然会带来政府在这一方面支出的不断扩大。同时由于制度设计本身的不完善,调整机制的任意性,使得财政负担越来越重。

2 造成“养老金收入鸿沟”的原因

2.1 制度设计的原因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形式,并且已基本实现了社会化的管理和发放。相比之下,由于历史的沿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制度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位保险”,实行现收现付制,采用的是单位管理,单位发放的形式,并且离退休人员的生、老、病、死仍由原单位全权负责。这些都给机关事业单位带来了严重的财政负担。

2.2 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差异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用的是指数化的养老金激发方法,以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与本人在职时的缴费水平挂钩。在养老金待遇中,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各占60%和40%。而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制度采用的仍是国发〔1978〕104号文件,即计发基数以本人退休时的档案工资为基础。这一基数往往在公务人员退休时达到最大值,而由于计发的养老金是按工作年限长短来确定比例的,按规定一般都可达到75%--90%,而根据1980年10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和1982年4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离休人员的离休金按离休时工资的100%计发。这显然同企业职工的替代率形成了明显差距,同时由于企业职工养老金还要承担个人账户中基金的运营效率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两种制度之间的替代率的差距显得越发明显。

2.3 工资增长制度的差异

1985年国务院了《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了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必须依靠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同年开始试行企业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企业有了一定的自主分配权。而从1985年开始,机关事业单位开始实施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1993年国家机关试行职级工资制,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工资制度脱钩,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加津贴制度。除此之外,机关事业单位还分别建立了奖励制度和定期升级制度。从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企业职工的工资主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关,而从1989年开始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待遇进行了多次调整,使其待遇不断提高,由于工资福利刚性的存在,待遇水平只可能继续提高而不会降低。由于工资增长制度的差异,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也在逐渐拉开,而养老金的计发又与在职时的工资或社会平均工资存在一定的关联,所以在职时工资的差距也必然会反映在退休后所享受的养老待遇上。

3 解决“养老收入鸿沟”的建议

3.1 改革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

在填平“养老收入鸿沟”的过程中,有两个原则是必须坚持的:一是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中办法”的原则;二是坚持建立相对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

3.1.1 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中办法”的原则

1995年国务院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由此提出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国务院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从而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该文件中提出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中办法"。这一原则同样可以应用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制度的改革中。即在改革实施以前已退休的人员仍按原规定计发养老金;在改革实施以后参加工作的“新人”按新规定享受养老待遇;对于在改革实施前已经参加工作,但尚未退休的“中人”,应制定相应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制度,并保证其待遇水平不会下降。

3.1.2 坚持建立相对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

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存一个很明显的特征――“碎片化”,即不同的群体享受不同的养老保险模式,如前所述,目前大致可分为四种模式。这一局面的形成与我国的历史传统和政治结构以及“二元化”的社会结构是分不开的,但是由于制度划分过于细化,将会给人员的流动造成极大的不便,同时制度间的衔接成本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改革过程中,应将过于分散的制度尽量统一,但这并不是指要实行制度的绝对统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唯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而应注重制度设计的简便化和灵活性。

3.2 改革的具体建议和办法

3.2.1 改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的计发办法

公务员在退休时其在职工资一般都会达到最高值,以此为基数计发养老金不仅会拉大与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差距,也会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所以可以改变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如可以公务员的平均工资作为基数。

3.2.2 调整工资的增长制度

应在不降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完善企业职工待遇提高的方法,缩小两个群体之间的差距。

3.2.3 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制度完全依赖于DB(待遇确定)型的现收现付制度。这一制度的弊端已经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将DC(缴费确定)型的基金积累制度引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制度是必要的。建立自愿的职业年金制度,为公务员建立相应的个人账户,对于基金的管理和运行可以借鉴企业年金的相应模式。公务员的退休金同样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组成,这样不仅可以缓解财政的压力,同时可以弥补社会统筹部分退休金计发标准的改变造成的待遇下降的缺口,保证待遇的总体水平不下降,有利于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样同企业年金一样,在经济建设中,公务员的职业年金计划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综上,填平“养老收入鸿沟”是社会公平的要求,也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制度改革的重要动因之一。实践证明,单一的现收现付制的“单位保险”已经不能很好的履行其“养老保险”的职能,整合“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郑秉文,孙守纪,齐传君.公务员参加养老保险统一改革的思路――“混合型”统帐结舍制度下的测算[J].公共管理学报,2009,(1).

[2]郭阳.中国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养老待遇差距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8,(6).

会计行业遇到的问题第6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养老保险 制度 探讨

河北省岗南水库管理局,作为省直事业单位,自1986年开始为合同制职工缴纳养老保险,1995年12月开始为全体职工缴纳养老保险,期间经历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改革与发展。

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1.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当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缺乏由全国人大制定的综合性立法,导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依据的权威性不足,规范性和严肃性遭到利益群体的挑战。《宪法》中关于“社会保险”的条文又过于原则而可操作性不强,在实践中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因而需要一部立法层次较高、条款更细的综合性立法。

2.社会统筹层次低,抗风险能力差。当前绝大多数地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行的是市级统筹或县级统筹,统筹层次相对较低,导致了养老保险基金积累少,抗风险能力差。另外受编制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等因素的影响,退休人员相对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养老保险基金将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3.缴费与待遇脱节。事业单位职工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用,职工退休后,沿用事业单位退休办法计发待遇,所享受的待遇并不是按照缴费多少、缴费的年限累积计算的。当权利和义务不对等时,势必会影响参保人的积极性,造成部分参保人对缴费的多少不够重视,甚至希望缴费基数越少越好。缴费基数没有反映职工真正的工资水平,进而又影响退休待遇。

4.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分别计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空账是制度转变的内生效应,我国以前实行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模式,现改革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这就涉及到一个巨大的转制成本。由于老年人没有个人账户积累,中年人的账户积累不足,而经历过现收现付制的人员数量庞大,在没有外部资金注入的情况下,这部分账户就成为空账。目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基金的管理模式上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混合管理,使得个人账户成为名义上的空账。长此以往,社会统筹资金缺口问题将日益严峻,隐性债务将逐渐显现。

5.基金保值增值困难。政府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只能存入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银行按同期居民储蓄存款计息,并入基金,只可以用积累资金的一部分购买国家发行的债券等。由于缺乏有效的资金营运机制,原有的基金就难以保值甚至逐渐贬值,难以保证基金的长期平衡,势必会造成以后基金的缺口加大。

二、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建议

1.加快立法,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政策法规。养老保险法规是制定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指导和规范养老保险工作的理论和准则,必须通过国家立法,确保养老保险的统一性、强制性和社会性。因此需要制定《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条例》等专门性法规。

2.积极创造条件,尽快纳入省级统筹。社会保障遵循的是大数法则,统筹层次高,参加人数多,可以在较大范围调剂资金,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当局部养老保险基金预警时,在统筹范围内给予一定的转移支付,以体现社会共济和社会互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维护社会稳定,还可以为事业单位保险注入活力,达到改革的目的。

3.探索建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退休待遇计发办法。目前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待遇计发办法和缴费之间联系不紧密,不利于提高参保人的积极性,退休待遇也欠公平。所以要积极探索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享受与贡献相联系的退休待遇计发办法,使待遇水平与缴费年限、缴费水平和退休年龄更紧密相关。

4.探索个人账户实账化。个人账户实账化是解决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关键,也是一个难题。我们可以探索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分担转制成本的办法,如采取加大财政支付力度,控制替代率,调整个人账户收益率和完善制度等方法来填实空账,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会计行业遇到的问题第7篇

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不管是从硬件配置还是从模拟内容上来讲都是完整的,系统的。首先从手工模拟角度来说,我校实训楼的会计核算中心里配备了大量真实的账册、票据、报表以及会计用品,可以说在会计核算中心里从发票、借据、支票等原始票据的填制、各类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总账、明细账的登录以及各类财务报表、税务报表的编报都能够完成,学生在这里能够看到真实的会计。他们在模拟中使用的物品和会计工作中的完全一样,这样学生在这里进行模拟实训以后,到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另一方面从会计电算化角度来说,我校购买了目前最流行的用友公司的畅捷通T3软件,实现了与企业财务软件上的接轨。

实训室硬件的改进是任何一个学校投入足够的资金都能够做到的,但我们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在硬件投入的同时更看重的是软件的提高。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的会计综合模拟是从校本教材开始的,我校自行编写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程彻底改变了教科书的形式,取消了章节对知识融合的限制,是以时间的顺序将一个小型商业企业的创建和运营过程描述出来,里面没有说教也没有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简单的将每一天发生了什么记录了下来。这样的描述和企业里发生同类事情一样,没有人会告诉你这件事该由谁去解决,该怎么做。学生看到实训教程时和在未来工作岗位上遇到同类事件一样的手足无措,这时需要的是教师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明确这个事件发生后该由哪个岗位来解决,进而帮助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不管是在哪门课程里学的,只要此时此刻需要它,就都搬出来,放在一起讲,这个过程就体现了会计专业知识的融合,学生用融合过的知识来解决眼前的问题便会得心应手。这样学生在综合模拟实训过程中就能够将未来能够遇见到的各种问题很好的解决,即节约了在工作岗位上培训磨合的时间,又能够提高他们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胜任未来的工作。

会计综合模拟是会计知识的大融合,这个融合的过程是很困难的,但也是很实用的。单方面的知识在参加考试以外的领域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将各个单方面的知识融合起来才能转化为能力,才能解决具体的问题。比如说一个对于原始凭证填制方法及注意事项背得滚瓜烂熟的学生面对一张空白发票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但工作岗位需要的是把这张发票填好,我们综合模拟就是要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教会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我们实训教材里描述的是一个小型商业企业的创建和运营,学生们在模拟过程中如同亲身经历了一个企业的成立和发展,用亲身的经历来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就相当于他们拥有了实际的工作经验。在企业的筹备期由于经济业务较少,我就选择了手工会计模拟,在公司拟筹备期间,我给学生们介绍公司制度;在确定法人代表时,我给学生们讲法人、法人代表和法定代表人的区别;在招聘会计人员时,我给学生们讲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在办营业执照时,我给学生们讲营业执照的办理程序和过程;在刻制企业公章时,我给学生们讲企业所需哪些公章;在开立账户时,我给学生们讲基本存款账户和一般存款账户的区别等等,发生了经济业务后我教学生们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并将记账凭证登入丁字账,三个月筹备期结束后我又和学生一起进行了一次登丁字账并编制试算平衡表的大比武,通过筹备期的模拟操作,同学们对手工模拟知识进行一次大盘点,以前会的更强了,以前不会的都搞清楚了。企业进入正式运营期间,开始发生购销业务了,我就开始采用用友畅捷通T3软件进行电算化操作。

首先给每一个学生创建一个账套,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初始设置,然后将筹备期已经试算平衡的各账户的期末余额作为期初数据录入账套,这就又完成了由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转化的过程,这在学生以后的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然后就根据经济业务的发展进行日常账务处理,这时就将重点转移到电算化操作上来,由学生根据校本教材上对经济业务的描述进行制单、审核、过账处理,遇到采购商品就讲存货的管理模块,教学生在电脑上填制出库单、入库单,遇到发工资的日子就讲工资管理模块,讲工资的业务、三险一金的计提,当学生们看到自己亲手编制的工资发放表和工资表被打印出来时,那喜悦的笑容展现的是对会计事业的热爱和对未来工作的渴望。如果企业买固定资产了就讲固定资产模块,教学生填制固定资产卡片,折旧方法的选用及折旧的计提。总之,我们以校本教材为中心,按时间的推进进行会计模拟,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它,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企业半年的经济业务就处理完了,我和同学们一起将一个新创建的企业即沈阳融信商贸公司带入了正常运营阶段,我和学生们学到了很多。

会计行业遇到的问题第8篇

众所期盼中,酝酿了7年的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终于破局。

2014年12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时透露,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获通过。这意味着养老金双轨制将进行改革。

根据改革方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将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统一,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的办法,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专家表示,养老金双轨制改革方案会在2015年公布,方案将涉及一系列细节问题,如改革成本谁来埋单、国家财政如何支撑、如何补齐公务员此前“欠缴”的养老金账户、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标准怎样跟企业对接等。

这次改革养老金双轨制的方案,既回应了公众的长久关切,也显示了改革敢于向硬骨头开刀的魄力。在我国实行近20年的养老保险“双轨制”终将被破除,走向统一。

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为何延缓

早在2008年,国务院就推动五个省市的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但由于公平问题和技术问题,外界认为这一改革“陷入停滞”。对此,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在2013年表示,虽然在推进过程中遇到问题,也不能全盘否定2008年的改革试点工作。“它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全面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很有意义。”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由计划经济体制的“单轨制”转变为目前存在的“双轨制”的。改革前,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均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1991年,企业职工养老从“单位保障”迈向了“社会保障”:企业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但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仍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

改革的不同步,使得两种制度在筹资方式、待遇计发调整和管理方式上均不同,而且差距明显,社会矛盾加剧。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于2008年推出。当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通知》的文件,选择在山西、上海等五省市开展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统一改革,同时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但在业内专家看来,试点改革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而至今进展缓慢。对于进展缓慢的原因,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郑春荣表示,试点改革的阻力太大:职业年金个人不愿意出,出了就是待遇减少;单位不愿意出,没有拨款,没有动力出钱。“此外,整体责任不明,2008年国发10号文的法律效力也不太清楚,就没有人愿意先拿自己开刀。”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曾撰文指出,遇到的阻力问题之一在于公平问题。与公务员相比,事业单位养老金要稍低一些,但改革试点却明显没有将公务员包括进来,并且公务员改革没有预期,这使事业单位感到不公平,积极性不高。“试点改革进行不下去就是因为没有把机关加进来。”

此外,在郑秉文看来,试点改革未能成功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事业单位预期改革后养老金水平下降带来的阻力。据郑秉文测算,改革后事业单位的养老金的替代率(指退休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由80%-90%左右降低至50%。

而本次改革要求同步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表示,这样,不公平的改革将不存在。不过,改革可能面临着更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反对的压力。

除此之外,配套的工资改革机制缺乏也是重要原因。杨燕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退休政策研讨会上表示,“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已经很多年没有调整,需要一个调整机制,以形成一个合理的待遇调整升降机制。只有把这个建立好了,大家才会支持改革。”

万亿成本从何来?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据统计,我国在职公务员数量约700多万,各类事业单位126万个约3000万人。养老金并轨,意味着这3700万人将转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中。

而要实现数千万人的养老金并轨,需要一笔巨大的成本。“改革成本中仅补缴养老金账户这一项,就是一个数目可观的数字。”河南一中部城市发改系统公务员徐汇说。

社科院经济系博士研究生陆明涛2013年12月发表了《中国养老金双轨制并轨改革的成本测算》论文。经过测算,改革成本可能相当于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

陆明涛说,假定2010年及以前退休的人员仍然采用原有的退休金制度,2010年后的退休人员完全执行企业退休标准,则政府机关公务员补缴养老金约需3.9万亿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补缴约需5.2万亿元,共计约9.1万亿元。而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约8.31万亿元。

徐汇认为,如此高昂的改革成本,中央财力尚有压力,地方财力更无力负担,“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可以。可像我们这样的地区,地方财政很不富裕,补缴养老金账户肯定承担不了”。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说,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的思路很明确,“全国范围同步”意味着不会由地方财力负担全部改革成本,“如果由地方财力负担改革成本,那么极有可能导致一个结果,有钱执行,没钱就难以执行”。

苏海南强调,短期内改革可能会损害部分人的经济利益,但长远来看全民受益。3700万人的养老金改革成本虽然高昂,但放到几亿人的养老金大池子里,风险分担能力会增强。

郑秉文也表示,本次养老金双轨制改革是“顶层设计”全国一盘棋,“中央转移支付会解决改革成本问题”。

杨燕绥则认为,在养老保险制度逐步统一的过程中涉及到“三笔钱”的处理问题。

第一部分是过去已经退休的“老人”的养老金发放问题。以前机关发放的养老金主要来自财政预算,但事业单位既有自筹也有来自财政预算。改革后这一部分由社会发放,但并不能全都放入职工养老保险中去,这一部分还需财政出钱。

第二部分是“中人”的养老金问题。这部分职工工作了几十年,工作期间视同已经缴纳养老保险。“当年企业养老金改革就‘只点菜没埋单’,形成了‘空账’。但不论事业单位改革还是机关改革形成空账后,异地迁徙后视同缴费的账怎么算?”

第三部分是改革以后事业单位缴费20%从哪里列支。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单位、个人这几个主体之间各自如何承担上述三笔费用,将来必须有一个执行方案。”杨燕绥表示。

如何避免职业年金变“隐性双轨制”?

“公务员养老金的替代率很高,对基层公务员来说很有吸引力。”徐汇说。

以北京为例,2011年北京市职工的社会平均月工资为4672元,按现行的养老金缴费方式,如果按缴费30年计算,每月的养老金也只有1794元。而当年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的平均月退休金为4000元至5000元,约相当于退休前工资水平的80%。

但城镇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却一直下降。2012年数据显示,养老金替代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此后一直下降,2011年为50.3%。

徐汇担心“企业标准养老”后损失太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表明“就低”,新标准会向企业看齐。

从“五个同步”中,有人分析出涨工资“信号”,“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这应该就是要涨工资,这两天不少媒体也报道说,预计公务员要普涨工资,通过涨工资弥补改革带来的利益损失”。

“所谓的公务员普涨工资是误读,片面理解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思路。”苏海南说,近两年关于调整公务员工资的呼声很高,之所以公务员工资改革迟迟没有推行,就源于养老金双轨制这一影响公平的“病根”未除,“第一步是养老金制度改革,先实现‘退休公平’,接下来才是公务员工资改革”。

苏海南强调,改革后公务员的新养老标准,并不会低于原标准,“个人账户加上职业年金,新养老金标准的整体替代率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因为这样才能破除改革阻力,公务员群体乐于接受”。

有媒体发表评论,认为“一般企业不会给员工购买职业年金,而公务员不同,政府机关给公务员购买职业年金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一旦坐实企业年金,意味着公务员养老金和城镇职工并轨,实则形成新的隐性双轨制”。

徐汇注意到,2014年12月23日以来,不断出现对职业年金的质疑声,“网上这方面的讨论很集中,认为‘五个同步’中‘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是制造新的不平等”。他担心,此类讨论会影响到职业年金的制度设计。

短短两天之间,一些社区网站出现了“现就给公务员交职业年金,是在制造新的不公平”等“主题帖”,跟帖网友百余人。有网友表示,“如果不统一适用于劳动法,不统一并且真正落实包括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的实际替代率,就不能在制度和起点做到公平,其结果就可能是换汤不换药”。

“企业也有企业年金,从理论层面、制度层面来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在这方面是平等的。”郑秉文说,迄今为止,企业年金已经推行了20余年,但由于种种原因,普及度不太高,目前全国大约有7.5万家企业2200万名职工加入到企业年金。

苏海南认为,企业职工无需为职业年金忧心,“在养老金双轨制改革中,职业年金的制度设计至关重要,作为弥补公务员退休待遇落差的关键环节,某种程度上决定改革成败。企业职工应该看到,毕竟我国迈出了养老金并轨这一步。职业年金一方面可以弥补改革后公务员的待遇落差,使改革前后公务员的退休收入水平大致相当;另一方面也会同时‘抬高’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待遇标准”。

苏海南认为,企业职工无需为职业年金忧心,“在养老金双轨制改革中,职业年金的制度设计至关重要,作为弥补公务员退休待遇落差的关键环节,某种程度上决定改革成败。企业职工应该看到,毕竟我国迈出了养老金并轨这一步。职业年金一方面可以弥补改革后公务员的待遇落差,使改革前后公务员的退休收入水平大致相当;另一方面也会同时‘抬高’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待遇标准”。

重在权利平等

财经评论人谭浩俊撰文表示,一直以来,养老保险“双轨制”备受社会诟病,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权利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不仅表现在制度设计上,也表现在实际操作上,不仅表现在养老保险基金发放的待遇上,也表现在不同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上。不缴养老保险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以及缴纳基数较高的事业单位人员,无论从待遇还是地位来看,都远高于企业人员。特别是中小企业,这方面的差距更大。即便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因为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存在巨大差距,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

一段时间以来,针对如何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各种争论很多,大都是就待遇论待遇,就发放标准论发放标准。谭浩俊认为,实际上,对养老保险制度来说,把标准定得多高,也不可能找到一个令所有人满意的答案。真正的答案,在于能否建立一个能够让不同群体的人都感到权利平等的制度,让每个拿到养老金的人,都不认为自己比别人的低。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制定出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合理的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制定能够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游戏规则。而权利平等是这些制度、规则制定和设计的基础。

“五个同步”已经相当全面地涵盖了目前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提出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而“五个同步”的每一个方面,都建立在如何确保权利平等的基础之上,体现了社会公平与正义。因此,有关方面在制度设计和规则制定时,就应当围绕“五个同步”,按照权利平等的原则,制定出不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步骤,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措施,确保“五个同步”能够在实施过程中不出现权利不平等的问题。

这也意味着,下一步的改革将重点围绕“五个同步”,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向前推进,既要找到权利平等的切入点,又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节奏,同时还要掌握好时机,并与其他方面的改革能够协调推进,避免单兵出击带来与其他方面改革不协调的矛盾。譬如工资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针对已经形成的差距,通过制度的完善和规则的制定,逐步缩小差距,最终走向平等,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个过程既不能太长,也无法忽略。太长了,会给人以换汤不换药的感觉,太短了,就有可能引发新的矛盾。这个结合点怎么找,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

会计行业遇到的问题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求助;影响因素;性别;认知方式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0-0077-02

一、文献回顾

心理求助是指个人在遇到心理和情绪等方面的困难时,向他人寻求帮助以达到解决困惑的过程。心理求助对象包括两类人群:一类是专业人员,例如心理咨询师,另一类是非专业人员,例如家人和朋友。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压力之下,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关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同龄青年组常模,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心理问题发生率。发生在大学生中的恶性事件及自杀率有上升趋势[1]。相关研究表明,精神疾病及其他心理障碍已经成为大学生退学、休学等中断学业的重要原因,甚至直接导致自杀倾向的产生[2]。故笔者认为对大学生心理求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求助行为模式,如求助的一般倾向、求助行为的过程和探究个体寻求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3]。在研究心理求助的一般倾向时,研究者考察了一些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城市的学生比农村的学生对心理咨询抱有更积极的态度。男生更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女生求助于人的比例略高[4]。也有学者的研究与之相矛盾[5]。

前文中提到性别作为影响心理求助的因素,国内外的研究中仍存在矛盾,故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探讨。另外,笔者认为心理因素是影响心理求助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目前对其研究还不够具体,故笔者从人格特点入手,选取认知方式(场独立\场依存这一维度),调查研究其对大学生心理求助的影响。

二、对象及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全日制大学本科生120人,学生覆盖2006—2010级,院系包括基础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其中男生55人,女生65人。年龄在18~24周岁。受测者都是采用自愿和无记名方式参加。回收有效问卷110份,有效率91.7%。男生所占比例为44.5%,女生所占比例为55.5%。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并进行简单的访谈,目的在于对大学生心理求助的深层问题进行探究。有效问卷的受测者基本资料如下。

2.研究方法

在做测验前,向被试保证所有测验结果只供研究之用,绝对保密。记录被试的基本资料。然后开始测验,先让随机选取的被试作嵌图形测验这是目前研究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令被试在较复杂的图形中用笔勾画出镶嵌或隐蔽在其中的简单图形。测验中,在规定的时间(50秒)内能排除背景因素的干扰从复杂图形中迅速地、容易地知觉到指定的简单图形者(即能找出两个以上者)为场独立型;而完成该项任务较为困难者为场依存型。然后采用笔者自编调查表,对被试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时所采取的心理求助方式进行调查。

3.资料统计

对被试的认知方式进行统计。回收问卷后,进行数据处理,运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影响因素。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心理求助整体倾向

由整理的数据可知,总体来说,不论被试的认知方式、性别、专业,在遇到一般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就业问题时,都不会想到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只有在遇到一般的学业问题时,仅有0.9%的大学生才会想到专业的心理求助(心理咨询)。甚至遇到这些问题很严重时,也很少寻求专业心理帮助,遇到严重的家庭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概率最高,为10.9%。而大学生遇到各种严重问题去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平均概率仅为7.1%。这一结果反映出大学生的心理求助倾向与心理问题的严重性(性质)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出很少人会选择专业心理求助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仍是常规的方式:如找同学、朋友、家人倾诉;自我心理调适;运动发泄;找辅导员聊天;上网聊天,发帖子;睡觉等等。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一定的社会文化根源。在中国这种封闭的文化环境里,对心理疾病患者来说,心理医生是“外人”、“陌生人”,因此不习惯向心理医生袒露心扉。其结果致使许多人出现心理障碍时不愿意向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寻求帮助[6]。笔者认为,当出现心理问题,自己能解决固然是好的,但是有很多人是自己解决不了问题,这样却也不能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害的。

2.大学生心理求助与性别

前述结果显示,本研究的受测者在面临各种心理困难时,一般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而当问题变得比较严重,向专业人员求助的概率才稍有所增加(如表二所示)。这一发现与前人的研究完全一致。男女生比较而论,在生活问题、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上,男女生是否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有显著差异,男生更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而女生求助于人的比例稍高一些。这个结果跟多数前人的研究相一致。但这与国内梅锦荣等的发现相矛盾[5]。诸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日常观察经验,似乎也是女生寻求专业帮助的比例高于男生[7]。男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采取运动或娱乐和独处,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与我们社会所赞许的男性处理心理问题,表达情绪的方式有关系,女性可以比较随意地表达自己的不良情绪,寻求帮助,社会是认可这种方式的。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