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科研进度安排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1 16:39:00

科研进度安排

科研进度安排第1篇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意识,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个性,创建学习型组织。

二、计划内容

包括指导思想、学情分析、全册教材分析、全册教学总目标、教学进度、评价工作安排、教研专题及研究措施、教研课安排、个人业务学习安排、学科实践活动安排等,其中,“指导思想、全册教材分析、全期教学总目标、教学进度、教研专题及研究措施”为“共性内容”。

“学情分析、评价工作安排,教研课安排、个人业务学习安排、学科实践活动安排等”为“个性内容”。

    “全册教学总目标”应区别于教学内容或教学要求,以学科课程为指南,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各年级段及各学科的教学特色;

     “全册教材分析”不仅指对教科书的分析,还应包括对必要的教辅资料进行简单介绍;

     “教研课”应汇报本期教研专题进行研究的进展或成果;

     “学科实践活动”可结合教材中的内容适当安排,一般每期以3-4次为宜。

三、撰写方法

1、以年级组为单位,对计划内容进行讨论,研究。

2、各年级组推选一位执笔教师,撰写年级组的“共性内容”,组内所有教师都认真撰写“个性内容” 。

3、校本课程和综合活动课的计划按原来的撰写。

四、基本要求

1、计划一式两份,除按时将其上交学校教研室之外,自留一份与教案同时使用,非执笔老师要将“共性内容”复印一份自留,以掌握教学进度。

2、格式:A4纸,大标题(3号字 黑体),小标题(4号,黑体字),正文(4号  仿宋),页码(居中 阿拉伯数字)

科研进度安排第2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在校研究生 时间统筹安排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071-02

研究生阶段与本科生阶段相比,有其诸多特点,不仅要搞好学习与知识储备,又要研究学术、搞科研,还要在压力中设法调剂好自己的生活,另外还有一些公差、杂务要办。如何调配好自己的时间安排,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把对时间的合理安排、经验问题量化,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确定衡量指标函数,判断时间安排是否统筹、科学、合理。

一、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为AHP法)是运用多因素分级处理来确定因素权重的方法,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托马斯•萨提(Thomas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AHP的基本思路是:评价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成相互关联的各个有序的层次,使各层次系统化、条理化,以便有效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计算,对每一层次两两不同元素间的相对重要性给以定量表示,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最后计算出所有相关元素的权重。AHP的特点是:能将人们对复杂系统的评价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相对定量化,便于人们做出较为科学、准确的判断。

AHP的基本计算步骤为:①对构成评价问题的目标(准则)及因素等要素建立多级递阶结构模型(指标体系);②在多级递阶结构模型中,对属同一级的要素,用上一级的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后,根据判断尺度确定其相对重要度,并据此建立判断矩阵;③计算单一层次下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④计算组合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二、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研究生时间统筹安排问题

1.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与本科阶段相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等特征都有很大变化,导师不再像从前的辅导员、班主任一样系统管理,学习、科研、生活、社会实践及公差、杂务等各项工作都将由自己统一调度处理。因此,时间的统筹安排问题对在校研究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尝试运用层次分析法把研究生阶段个人时间统筹安排问题进行量化处理,得出一个相对定量的评价指标。

如图1所示,可以把实现时间的统筹安排合理性的总体目标划分为4个评价指标。合理安排生活时间A1是指课外休息、娱乐、体育锻炼、社交及个人情感生活等所占用的时间是否科学、合理;合理安排学习时间A2是指个人在学习方面所占用的总体时间是否合理,所学的各门课程所占用的时间是否协调以及在学习时间内的效率高低等的综合评价指标;合理安排科研时间A3是科研所占用的时间以及科研各环节之间所占用时间是否协调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合理安排杂务时间A4是指在处理各项预见与不可预见的各项公差杂务上所占用的时间是否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这就建立了此问题的层次结构模型。

2.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所建模型的计算过程

(1)求成对比值:经向本院50名不同专业在校研究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的成对比值:

A1/A2=1/2;A1/A3=1/2;A1/A4=5/1;A2/A3=1/1;A2/A4=9/1(1)

(2)逆对称矩阵为:

(2)

(3)按照公式(3)的迭代法进行迭代计算,求4项评价指标所占的权重:

, , … ,

(n=1,2,3,…) (3)

迭代计算过程中,发现:

(4)

这时迭代过程中止,权系数w1=0.1959,w2=0.3814,w3=0.3814,w4=0.0413。

(4)一致性检验

λ max=4.0014,一致性指标: ,

随机一致性指标:RI=0.9,得一致性比率CR=CI/RI=0.00052<0.1,通过一致性检验。

(6)研究生阶段时间安排合理性评价公式

A=ω1A1+ω2A2+ω3A3+ω4A4(5)

=0.1959A1+0.3814A2+0.3814A3+0.0413 A4

(7)建立相应的直方图,如图2所示。

三、结束语

科研进度安排第3篇

关键词:统筹;本科;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68-02

一、引言

统筹,即统一筹划的意思,概括地说,就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统筹法是科学的工作方法,是用数学原理安排工作进程的方法,其目的是合理利用时间,优化各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该方法在各行各业均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显著的效果。本科毕业设计是高等理工科院校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学生在进入四年本科时间的最后半年时,由于找工作、考公务员、考研、实习等因素导致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效果不佳,工科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大都要求有实验数据,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科学研究方法、步骤和技巧进行了解和思考,只能跟随指导教师做一些辅工作,对试验的前因后果了解甚少,这样势必将毕业设计应付了事,达不到毕业设计的要求。为了使教师在这门实践教学中能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又能使学生从容地处理就业和答辩的压力,笔者根据实践经验认为将统筹安排引入本科毕业设计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统筹安排

1.方式与方法。先调查需要完成的任务要经过哪些步骤,需要什么物品,各个步骤之间的关系,调查各步所需要的时间,做到整个任务的整体把握。其次查出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最后进行总结,以便积累经验,不断改进,相互交流。

2.作用和意义。能够改变工作思路和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工作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愉悦身心,快乐地工作和生活。

三、在本科毕业设计中运用统筹安排的具体做法

1.指导教师在学生与选题之间的统筹安排。带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师的专业大都不同,大多数与学生的专业有一点相关,但不是完全一致,这时指导教师就需要将学生的选题进行统筹安排。例如我院的学生有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如果导师的专业是偏药物合成,若直接让学生进行合成,可能会由于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达不到导师的科研层面,导致学生做实验费劲,指导教师指导起来也不省力,这样导师必须将课题进行简化,以利于相应专业的学生进行自行的实验。

2.学生在本科毕业设计和找工作、复试时间上的统筹安排。在本科设计的时候,正好处于学生考研复试、找工作实习的阶段,很多学生为了找到好工作都要先去单位实习,提前进入工作状态,这样就耽误了很多毕业设计的时间,等到答辩前的半个多月回来匆匆的做一点实验来应付毕业答辩。而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不让学生出去找工作实习,学生会埋怨指导教师不近人情,但是如果都放学生出去实习,毕业设计根本保证不了。此时可以运用统筹安排进行处理,不考研的学生可以在大四上半学期进行实验,下半学期可以找工作实习,上半年考研的同学,在考完研的寒假期间将毕业设计的思路和方案拿出来,等到大四下半年回校后,抽出时间复试,剩下的时间进行本科设计,如果考研分数不达标需要找工作,那学生可以根据课题的时间安排来抽时间找工作,不能大段时间的进行实习。当然这点必须在学生对本科设计的路线比较清楚、能够预计自己的实验该如何进行为前提。

3.教师在所有学生之间的统筹安排。一般来说一个教师带本科毕业设计的学生在3~5人之间,那么这些学生的能力和特长教师应该有全面的了解,哪个同学较适合做哪个课题,应该做到统筹安排,不能所有的学生做一个课题,也不能每个学生的课题难度差别太大,每个学生课题需要的时间也应该做到合理安排。

4.学生对毕业设计以及今后工作方向的统筹安排。大四的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同时应该养成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应该与自己今后的工作方向相联系,应该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中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点对以后踏上工作岗位也是很有益处的。

5.毕业设计的质量与工作量的统筹安排。毕业设计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导师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要有准确定位,所以导师在安排毕业课题时应该做到学生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不能图快没有质量,更不能将很多的实验加到没有科研经历的本科生身上,这就需要教师将工作量和质量进行适当安排,如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的实验看起来像一个小科研项目,要有目的地做实验,实验完成后必须要得到一定的结论,这个结论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四、结语

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教师参与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某种程度上讲,毕业设计是其他各教学环节的继续和深化,它具有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它是检验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直接手段和途径。因此,每一位学生和指导教师都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毕业设计。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设计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经过几个学期的研究工作,我们发现充分地运用统筹安排,学生能够圆满地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设计模式,改变了传统毕业设计模式对学生的束缚,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毕业后学生很珍惜自己的这段毕业设计时光,他们认为,这段时间自己发挥自己的能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达到了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建议在本科毕业设计课程中应该充分地利用统筹安排的方法,以达到提高该课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林枫,查光明,朱河水,等.统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264-265.

[2]李朝武.略论统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阜阳师院学报(社科版),1994,(1):107-109.

[3]王文先,赵浩峰.本科生导师制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4):66-68.

[4]谢然.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5):40-42.

[5]方曼.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6):70-72.

[6]王成华,江爱华.对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1):103-105.

[7]陈婷婷.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162-163.

[8]高艳阳,郭艳丽.强化质量监控 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88-90.

科研进度安排第4篇

近几十年来,经济学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是,用现代经济学方法来分析制度安排及其变迁对人的行为和经济绩效的影响。这种试图说明“制度安排至关重要”的理论体系现在被广泛称为“新制度经济学”( new iflstltllt10n81 ec0floffi1cs)。以科斯(c0850, r0flsld h.)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不仅自身具有很强的理论魁力,而且对促进中国改革过程的理解有着很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新制度经济学从批判新古典理论的非现实性出发,将在新古典经济学那里被视为给定的或忽视的东西——制度,纳入新古典模型的框架,来探讨制度安排和权利配置对人们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影响。把现实制度下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和行为选择作为内生变量纳入分析,不仅说明了不同制度安排下的资源配置,而且解释了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的行为过程,从而建立了自己的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

本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这里的新制度经济学是指以科斯为代表的运用交易费用概念研究制度演变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尽管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都是从制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社会的演进及制度的变迁,但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新制度经济学希望从现实制度所赋予的约束条件角度出发来研究人的行为,使“经济学”成为本来就应该是的那种经济学。它提出经济发展理论的第四大支柱——制度,并把制度(包括正式的规则和非正式的规则)纳入新古典模型的框架,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经济行为,经济活动的约束条件,拓展了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基本假定。因此,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与新古典经济学密不可分。

第二部分是介绍本文的结构与安排。用年代以前,新制度经济学侧重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研究制度对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影响,分析人口、技术水平、产品和要素的相对价格和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如何给人们提供了新的获利的机会,进而提供了改变旧制度,创造新制度的动机。一旦创立和利用新的制度安排的预期净收益大于预期成本,人们就会要求这种制度安排的创新。

上述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认为,制度变迁是一个用效率较高的制度安排来替代效率较低的制度安排,只要简单地“替代”或“转变”就够了,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个常规过程,不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它在强调不同的制度安排对经济效率影响的同时,忽视了制度安排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不足。产权制度变迁的一些经验案例表明,促进资源有效使用和经济增长的制度变迁不是自发地发生,任何一项制度安排与制度变迁内所固有的分配冲突会阻碍或严重制约可能采取的制度,即使这一制度安排有重要的效率效应。因此,制度安排的变化不仅与经济效率有关,而且与收入分配格局密切相关。尤其对一个正在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转轨的中国经济来说,从制度角度对这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展开深入的研究,也是中国过渡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试图从制度、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相互关系的角度研究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这种研究基本上是按照先静态,后动态;先一般,后具体的次序来展开的。为了能够清楚地把制度、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显示出来,本文各章作如下安排:

第一意首先介绍了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新制度经济学是在批判地继承新古典方法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其次指出了本文的结构与安排。

为了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展开深入研究,就有必要弄清楚该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因此,第二章从经济效率角度一般地考察了制度安排的含义、构成以及制度环境、制度安排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然而,在所有的制度安排中,最基础、最主要的制度安排就是产权制度安排,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条件下,产权制度安排的界定与分配对资源的配置及使用效率有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在一般地考察了不同的制度安排对人们的交易行为及经济绩效产生的不同影响之后,第三章着重研究了产权制度安排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人们设计不同的产权制度或契约安排的本质在于如何使租值消耗或交易费用最小。然而产权制度安排通过对资源使用决策权的配置,不仅决定了在一个经济体系中谁是经济主体,也规定了社会中的财富分配几ibecap,g.d,1989)。不同的产权安排所规定的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同对社会需求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资源配置的结果。然而新制度经济学在重视交易费用为正的条件下,不同的制度安排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的同时,忽视了制度安排对收入分配,进而对效率影响的这个中间环节,即假定收入效应为零。

其实制度安排的不同与收入分配格局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是第四章的主要内容(制度安排与收入分配)。如果说前四章是静态地考察制度安排、经济效率与收入分配的关系,那么,第五章、第六章将动态地考察制度安排、效率与收入分配的相互关系即制度变迁、效率与收入分配的相互关系。第五章首先分析了影响制度变迁的市场力量,即人口、技术水平、相对价格和偏好的变化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接着,第六章将放松零收入效应的假定,深入研究在产权制度变迁中,除了市场因素以外,政治家的作用,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的政治力量对比与较量等政治方面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对产权制度的变迁起着重要作用。国家统治者的偏好及其效用最大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权制度变迁的方向和性质。对于产权变迁的讨价还价的结果不仅取决于相关的竞争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的政治力量对比,而且取决于在不同的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的财富(收入)分配以及现有的分配规则是否与他们的需要融合。由于产权变迁中存在众多的竞争团体与潜在的冲突,产权制度的变迁会出现时滞。

最后(第七章),在前面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制度经济学在总体上作一概括性的评价并指出它给我们的一点启示。首先评价它对西方经济学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其次在启示中,把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工具用于研究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所强调的主题,即制度如何影响收入分配的问题。并尝试勾勒出一个制度安排如何影响收入分配的理论框架,用这一框架分析解释马克思理论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前后收入分配格局及其变化。

第二章制度安排及其重要性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至关重要,它是决定一个社会经济绩效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人们的交易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进行的。不同的制度结构和组织安排,对人们的交易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从而对于经济的运行绩效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项制度安排能激励人们将资源和努力更有效地配置于生产性活动,而不是想方设法通过占别人的便宜来增进自己的利益,就能促进经济增长,一个社会的经济绩效也就较好。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实现经济增长,那就是因为该社会没有为经济方面的创新活动提供激励,没有为私人收益确定产权制度的保证。这样的制度安排将激励人们把资源和努力配置于非生产性活动,妨碍经济增长,一个社会的经济绩效也将不佳。

为了更好地理解制度安排与资源配置效率,有必要很好地理解有关制度安排及其变迁理论的基本概念。

本章首先介绍了经济学家从研究问题的不同角度对制度安排概念的理解;其次介绍了制度安排的内涵,以及制度安排、制度环境与制度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度安排是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规则、正式规则及其实施机制构成的。一个社会的制度环境对制度安排起着决定性作用,制度环境给出了形成各种制度安排的约束。而制度安排的不同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关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第三章产权制度安排与经济效率

如果说前面一章是讨论一般的制度安排与效率的关系,那么本章具体地讨论制度理论当中最基础的、最主要的制度安排——产权制度安排与效率问题。

以此为目标本章首先阐述了产权的含义、类型。产权是财产主体的一种行为性权利;产权是一组激励和约束人的行为的权利束,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产权是一组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产权可分为私有产权、社团产权、公共产权和国有产权等不同类型。

然后,以“科斯定理”为例分析了不同的产权安排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在交易费用不为零和信息不完全的世界里,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对资源配置及使用效率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具有竞争性利益的地方,人们签订排他性产权制度安排的动机就是为了减少共有产权经营的损失,并从中获得一份收益。

最后,通过对16一厂世纪法国和西班牙与英国和荷兰四个国家产权制度安排的更为详细的历史考察,进一步验证了在资源禀赋相同的社会中,产权制度安排的差异性对所观察到的经济行为绩效的变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有效率的经济组织(no,th and thomas, 1981)。如果一个社会没有经济增长,那是因为已有的经济组织缺乏能刺激个人动机的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也就是没有为从事经济创新活动的人提供激励,从而造成私人收益或成本与社会收益或成本之间的不一致。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安排应该是竞争性的或排他性的,为此必须对产权进行明确的界定,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确定性因素,使行为人在与他人交易中形成一个可以合理把握的预期,降低交易费用,推动经济增长。然而,对资源使用决策权的重新界定会引致收入分配和政治权力的变化,进而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经济效率。也就是说,不同的制度安排与收入分配格局有着密切关系。

第四章制度安排与收入分配

把制度因素与收入分配问题联系起来,并从制度角度去解释收入的功能性分配始创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smith, adam)和大卫·李嘉图

( xicardo, david)。

本章第一部分是分析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制度因素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古典经济学中,收入在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分配是以财产(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的所有权制度为基础的。土地所有者要索取地租因为他拥有土地的所有权,雇佣工人得到工资因为他拥有劳动力,资本家索取利润因为他拥有资本的所有权。资本家不仅提供雇佣劳动所需要的资本,而且组织生产和承担风险。因此他不仅是剩余的受益者,而且也是这个剩余的索取者c这种提供资本与组织生产、承担风险双重职能合为一体的古典制度结构影响着收入的分配关系。在这种制度结构下,除了工人以工资形式所拿走的部分之外,在经济活动中工人的全部年剩余产品,必须按照资本家在生产中使用资本的数量在个别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这个任务是由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来完成的。

但是,分配比例的变化会引起相对价格和社会商品价值的变化,这就难以确定工资变动如何影响利润了。后来斯拉法( sraffa, p,)对此做出了更深一步的贡献。在斯拉法的工人仅得到生存工资但整个经济体系具有剩余的模式中,一旦生存工资的数量给定,利润率和相对价格也就决定了。价格决定离不开分配条件。如果该分配条件是由制度因素决定的话,那么相对价格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所传递的是这种制度结构的信息。然而,古典经济学家这种制度影响收入分配的分析传统,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却失去了踪影。

第二部分阐述的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新古典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与古典学派不同。如果说古典经济学关心的是所有权结构与分配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新古典经济学家更注重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分配不再家古典经济学中那样成为一个独立的问题,而是从属于资源配置。在新古典这个理论框架中,古典经济学关于社会各阶级的所有权与相应的各阶级收入的分类,被各种生产要素及其服务的价格所取代。当价格机制使资源处于最佳配置状态时,按照技术和效率原则,收入分配关系也处于合理状态。也就是说,在要素的初始分配和服务的技术特征给定情况下,收入分配就取决于由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所决定的要素价格。制度因素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被市场供求力量的作用所取代。也就是说,价格机制重要,而制度并不重要。新古典经济学中价格机制的灵活和完美的作用首先受到新制度经济学家的质疑。科斯在这方面做了开拓性工作。

科研进度安排第5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外实习;教学进度

随着二十世纪末高校扩招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数量上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逐渐向普及化阶段迈进。在高校扩招的过程中,独立学院作为新生的重要力量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校外实习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一直备受关注,而独立学院作为新生的教学力量,与传统本科院校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独立学院校外实习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1][2][3]。在教学中,安排教学进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独立学院校外实习,研究教学进度的安排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1.独立学院学生进行校外实习的教学目标

独立学院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叶在我国高等教育出现的新兴教学力量。一般独立学院都是借助传统本科院校的教学力量,依托社会力量进行办学。在高等教育招生中,一般称为“三本”。其招生批次在传统本科院校“二本”之后,所以一般来说,独立学院的生源情况相对传统本科院校要差一个档次。这样的现实情况下,独立学院的办学就必须有别于传统本科院校。近年来,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壮大,逐渐解决独立学院生存的问题后,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逐渐成为独立学院关心的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大面积出现,使得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因此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思路逐渐成为共识。

所为应用型本科人才,主要是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服务。除了传统本科人才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外,相对传统学术性人才更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特别是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应用已有知识技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独立学院的重要任务。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在工程实践一线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组织学生在生产一线进行实习成为重要的手段。这一方面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能力的考核。所以,校外实习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既是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真实环境的模拟。从教学目标上看,就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为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进行训练及适应性学习。

2.现有独立学院校外实习教学进度安排存在的问题

显然,以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能力为目标来看现有的独立学院校外实习还需大量改进。这在教学进度安排上尤为明显。独立学院校外实习教学进度的安排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不够明确。校外实习与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不同,一般不存在特定的课本或参考书。现阶段一些传统本科院校有一些实习指导书,但是这些实习指导书没有充分考虑独立学院的学生情况和实习要求。所以相应的教学内容就不够明确,实习过程中分为几个环节,每个环节要求学生干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或者完全照搬传统本科学校的内容。这就是使得教学进度的安排出现各种问题,可能由于学生基础差相应教学内容难完成,可能由于教学内容少导致相应的训练要求没达到……所以,缺乏明确针对独立学院的校外实习教学内容是教学进度安排中的重要问题。

二是受校外实习条件限制多。由于各种原因,独立学院校外实习条件相对较差,企业愿意接受独立学院学生实习相对较少,这就使得独立学院的校外实习条件限制增多。比如,在生产旺季企业可能拒绝接受学生进场,这就导致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安排无法正常进行,如果提前可能由于相应理论课教育未完成而影响实习效果。所以校外实习条件限制也是教学进度安排中常见的问题。

三是教学进度灵活性不够,应变性不强。经过长期的建设,传统本科院校一般都有一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长期良好的合作,使得企业能够为学校提供足够的实习环境。那么当出现一些突况的时候,企业愿意也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些便利。所以,一些传统本科院校的校外实习安排并不强调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但是,独立学院一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按传统本科院校的习惯安排校外实习教学进度,就明显觉得灵活性不够,应变性不强。这也是独立学院校外实习教学进度安排存在的问题。

3. 独立学院安排校外实习教学进度值得注意的问题

显然,针对校外实习教学进度安排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不断改善教学进度安排,提高独立学院校外实习的质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发现以下几个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实习基地的建设。对于校外实习教学进度安排的问题,建设合作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是一个长期合作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进度安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情况。不能因为实习基地建设周期长,而武断的长期采用相同的教学进度安排,甚至因此影响到实习基地的建设。

其次,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实习指导教师是校外实习教学进度安排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进度安排中指导教师的作用要高度重视。在现阶段,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逐渐成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共识。那么校外实习教学进度的安排也要不断利用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在建设指导教师队伍的同时优化教学进度安排。

再次,实习资料的整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校外实习相对课堂理论教学缺乏规律性和系统性,所以相应资料的保存也不够。学生实习报告,实习指导书等等资料都是校外实习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资料,同时也是合理制定教学进度的依据。所以,独立学院校外实习教学进度的制定一定要在有效整理实习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这将极大的提高教学进度安排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宋殿辉, 孙广, 季晓依. 独立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认识和实践[J]. 物流科技, 2009(2):119-120.

[2] 李子彦. 独立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4):56-58.

[3] 刘殿金, 孟之知. 独立学院加强校外实习工作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 科教导刊, 2012(9):195-196.

基金项目:

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1JGB157)

科研进度安排第6篇

建立良好的幼儿学习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良好的氛围才可以方便幼儿更好地进行学习。所谓的学习环境是指幼儿在教室内部的学习氛围和幼儿在外部的运动环境。

1.教室内部的学习氛围

幼儿园是幼儿每天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其中很多活动都是在教室中进行的,因此幼儿园的教室环境能不能给幼儿安全感,能不能让幼儿遵守纪律,能不能增加幼儿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材料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园教学管理中亟需处理的问题。在教室里幼儿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有的活动需要和老师相互配合,也有幼儿随意选择的一些活动,为了更好地融合这两种活动,就需要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调整各个区域,而且还要提供一些切合实际的资料,在对幼儿教学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调整各个年龄阶段中教室的空间安排,还有各个区域的空间安排和资料供给。对上述几方面进行规定,其中有各个年龄阶段的班级教室,需要安排基础的学习范围,各自学习环境中需要什么样的资料。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状况,确定幼儿园所需要的实际操作材料。哪些实际操作资料需要老师进行安排,这些都需要各个班级的老师进行创作和思考。

2.幼儿在外部的运动环境

户外的活动场所能够更好地锻炼儿童的身体素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太小,十分好动,容易发生一些安全问题。因此,在带领幼儿在户外进行活动时,要考虑到进行什么样的运动和怎样安置那些器械设备,要避免因处置不当而引起对幼儿的伤害。

二、科学地安排休息时间

每天都要为幼儿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只有休息时间变得科学合理之后,幼儿才会更好地感受到秩序和安全的重要性。幼儿每天的休息时间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1.在时间编排方面,把相关的学习活动安排到一起

每天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多的内容,而且每个内容都有自己的特点,不是单独的个体,因此需要把这些相关的学习活动安排在一起。比如教室里面的一些学习活动项目,其中有老师组织的一些教学活动,还有老师组织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活动以及幼儿自己选择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不需要调整休息时间或是彼此进行转换的。

2.合理处理日常生活之间的过渡时间

过渡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整,不然会让幼儿感到手足无措。比如幼儿在吃完早餐后的过渡时间比较多,有的幼儿吃饭速度快,还有的幼儿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早餐,那么早餐之后就需要给迅速吃完早餐的幼儿安排适当的活动,例如可以让幼儿看漫画、图书等。上午的时候,可以在户外进行一些活动,当幼儿进行户外活动之后会感觉到疲惫,这时就要注重幼儿返回教室后的活动安排,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完善的活动安排,首先是要考虑到喝水方面的问题,再者就是考虑到让幼儿坐下休息,组织一些相关的调节活动,但是不能安排大声吵闹的活动,最后还要注意不能给幼儿安排难度较大的智力活动。因为这个时候,很多幼儿在运动过后都会感到饥饿,如果听一些轻音乐或是小故事,能够有效地放松幼儿的身心。

3.根据实际情况,对日常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

比如有的幼儿园的活动范围不够大,不能让所有的幼儿一起进行早操活动,而是让不同年龄阶层的班级分开进行早操,这样会耗损很多的时间,从而推后了早餐的时间。鉴于这种情况,幼儿园就要根据不同年龄阶层的班级进行课间操活动。还有的幼儿园,绿化工作不到位,绿化不充分,但是夏天的温度比较高,夏季在户外进行活动,阳光比较强,照射比较严重,这时就需要对户外活动的时间进行适当的安排,就要选在上午进行,但是这样又会把每天常规的安排给打乱,夏季就要适当地把下午的活动提前,这样就推迟了当天的活动,那么怎样合理地安排这些时间,就需要管理人员认真地了解各项实际情况之后,进行妥善处理。

三、不断加强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管理

在幼儿园中,教育科研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科研的质量和幼儿园的教学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不断地提升教育科研的质量,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幼儿园的教学水平。因此,幼儿园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加强教育科研方面的管理,通过科研质量的提升来强化教学水平,用这种方式促进师生彼此间的相互成长。

四、结语

科研进度安排第7篇

根据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关于转发〈关于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即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交通系统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重点要抓住学习培训、专题调研、“解放思想、四求先行”大讨论三个环节。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好理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总的要求是做到“三个结合”,即把学习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立足武夷交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在解放思想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把学习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认真梳理、查找影响交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深入调研促进深入思考,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把学习与典型教育结合起来,使典型教育的过程成为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理解的过程,真正把科学发展观学懂弄通。现就做好第一阶段工作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抓紧做好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安排。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学习实践活动正式开始前,交通系统各参学单位要扎实做好准备工作,及时传达学习上级关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及时组建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开展调研,确定实践载体和具体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二要迅速传达市委和局党委动员大会精神。各参学单位要迅速传达学习市委和局党委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精神,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要求,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广泛进行宣传发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在集中学习讨论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本单位的贯彻落实措施。三要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和第一阶段工作计划。各参学单位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同时要认真制定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安排。工作安排要立足实际,每个细项安排,活动内容要具体,完成时限要明确。上述两个文件请于*月*日前报局党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审核。

二、切实抓好学习培训工作。一要保证有足够的集体学习时间。参学单位要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要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集体学习。集体学习安排在白天有困难的,可以安排在晚上或其它业余时间进行,每个参学单位安排的集体学习时间应不少于20小时。要建立严格的集体学习考勤和请假制度。原则上,各参学单位集体学习期间,一般不再安排参学对象休假,各参学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除参加上级安排的会议、活动外,一般不安排其他外出活动。因事请假不能参加学习的,要如数补课。二要严格要求每位党员自学。参学人员要通读《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两本书。同时,要引导党员、干部学习上级有关精神和相关辅助教材。每位党员都要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认真撰写学习体会。领导干部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还要为基层党员上党课。各参学单位党组织和指导检查组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党员学习任务的落实。

三、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活动。一要充分做好调研前的准备工作。交通系统各领导班子成员都要从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和职能特点出发,结合工作分工,抓紧确定1个专题调研课题。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制定领导班子成员调研课题具体方案,明确带队领导、责任科室、参与人员、调研内容、调研方式、完成时限等。调研前,领导班子成员和参加调研的同志,要对调研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做到心中有数。二要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交通系统各参学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要亲自带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实地考察、入户走访、查阅资料等形式,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建议,认真查找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力求把困扰交通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深、研究透,并认真撰写调研课题报告。原则上,4月下旬要形成调研报告初稿;4月底左右调研课题报告定稿,并开展调研成果交流。要把深入调研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看到实效。

四、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四求先行”大讨论。要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四求先行”主题,扎实开展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服务民生、交通先行”为主要内容的大讨论,聚焦交通科学发展的瓶颈,共寻交通科学发展新路。原则上,各参学单位要安排2-3次解放思想专题讨论会,每次由1-2位同志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志补充发言。发言人要拟定发言提纲,确保问题找得准、理论有高度、发言有侧重。同时,要采取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和举办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活动等灵活多样形式开展大讨论,使大讨论既能扎实有效,又生活动活泼。开展“科学发展,服务民生,交通先行”意见征集活动,通过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广泛收集党员在大讨论中提出的新思路、好建议,并及时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具体行动。各单位的讨论情况和征求的意见及建议于4月24日前报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组织领导。

1.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全体党员要严格按照局党委的要求,以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搞好理论学习。各单位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学习动员,保证学习时间、质量和效果,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负责好学习培训计划的制定、指定学习教材的发放和相关学习资料的提供。

2.严格纪律,加强督查。各单位要认真完成“规定动作”,创新完成“自选动作”。党员集中学习原则上不能请假,切实落实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等学习保障制度。局党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加强对交通系统参学单位学习调研阶段各项活动开展情况的检查指导,对组织不力、方法不活、效果不好的党组织要加强督查指导、跟踪落实。

科研进度安排第8篇

(安徽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的排球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安徽新华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和安徽外国语学院4所院校的排球教师队伍、排球教学现状、大学生上排球课的学习态度、课外排球锻炼等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以期对提高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排球教学的效果和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安徽省;民办公共体育;排球教学;调查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42;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160-03

基金项目:2013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 项目名称: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排球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2013jyxm284)

1 前言

我国排球运动经历过辉煌也走过低谷,女排的五连冠深深的影响了我国排球运动.80年代后,我国排球运动开始在大中小城市普及,开始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现行的国家体育纲要规定高校应有公共体育课或专业体育课等,排球运动教学作为公共体育教学的一种,对我国体育事业具有一定的影响.[1]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本文以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排球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有关本研究的文献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多位体育教师共同研究并编制《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排球课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4名体育教师分别向安徽省4所民办本科院校随机抽取的400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率96.25%,有效率94.8%.另外又分别向四所高校的58位体育教师发放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84.48%.此次发放问卷的有效率分别是94.8%和84.48%,达到统计学要求.

2.2.3 访谈法

访谈了部分教师、学生,获得了真实宝贵的资料.

2.2.4 数理统计法

将问卷所得数据运用百分数计算法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排球课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3.1.1 排球课教学任务现状分析

排球课教学任务现状调查问卷采用多项填写,通过对58名体育教师的问卷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有74.24%的教师认为排球课的任务是提高学生对排球技术的掌握和理论知识的理解;有65.15%的教师认为排球课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和喜爱;有43.12%的教师认为排球课的任务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意识,同时认为排球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健身方法和培养学生课外锻炼习惯.以上数据可以证明,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体育教师认为排球课教学任务主要是提高技能与理论知识和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3.1.2 排球课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58名体育教师在排球课教学内容调查问卷中采用多项填写与选择,全部体育教师均选择了基本技战术和裁判规则;有55名教师选择组合技术,占到统计人数的94.83%;有50名教师选择排球游戏,占到统计人数的86.2%;排球运动概述与运动发展有56名教师选择,占到统计人数的96.55%;而在排球场地器材和排球运动中的规范与礼仪方面分别有4名和6名教师,即占统计人数的6.89%和10.34%.由此可以知道,安徽省民办本科体育教师在排球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集中在传统教学内容.

3.1.3 排球教学课时数现状分析

10名体育教师认为排球实践课教学课时数充足,占统计人数的17.24%;13名教师认为课时数不充足,占统计人数的22.41%;35名教师认为教学课时数基本充足,占统计人数的60.34%.以上数据可以证明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每学期36学时的排球课基本能够满足学生需求.另外研究发现排球理论课教学课时数严重不足,仅7名教师认为每学期能够上满4学时理论课,占统计人数的12.07%;42名教师认为一学期只开设2学时的理论课,占统计人数的72.41%,选择不开设理论课的教师有9人,占到统计人数的15.52%.

3.1.4 排球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从58名体育教师的问卷数据分析中可以发现,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组织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纠错.另外还分别采用其他的教学方法,有18名体育教师选择快乐式教学法,占统计人数的31.03%;有13名教师采用分层式教学法,占统计人数的22.41%;有10名教师选择合作式教学法,占统计人数的17.24%;有10名教师选择启发式教学法,占统计人数的17.24%;有2名体育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占统计人数的3.45%;还有5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了其他教学方法,占统计人数的8.62%.以上数据可证明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基于传统教学方法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3.1.5 排球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现状分析

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排球教师多媒体使用的调查数据显示: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有1人,占统计人数的1.72%;偶尔使用多媒体的教师有21人,占统计人数的36.21%;从来没有使用过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师有36人,占统计人数的62.07%.由此可以看出排球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的使用率较低.

3.1.6 排球课考核与评价现状分析

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排球课考核形式为期末技能考核(占总分的60%)和平时成绩(占总分的40%),而个别学校还有理论考核,三项考核内容占总分比例为50%(技能),30%(平时)和20%(理论).[2]在考核内容上,四所本科院校的平时和理论成绩的评分标准基本趋于相同,即根据学生平时出勤率和综合表现情况给出平时成绩,理论考核则以排球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健康科学的锻炼方法为考试内容.[3]各个学校在技能考核中有所区别,三联学院和文达学院的考试内容为传球与垫球,新华学院和安徽外国语学院则以发球和垫球为考核内容.这四所高校的58名体育教师都采用终结性评价,其中也有3名教师采用诊断性评价,占统计人数的5.17%;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教师有8人,占统计人数的13.79%.

3.2 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排球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分析

从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排球教师学历结构数据中可发现,有9名教师是本科学历,占统计人数的15.52%;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有49人,占统计人数的84.48%.4所民办本科院校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基本上不超过45岁,青年教师(22—30岁)有12人,青壮年教师(30—40岁)有42人,中年教师(40—45岁)有4人,分别占统计人数的20.69%,72.41%和6.90%.教师职称结构上,助教47人,讲师10人,副教授以上1人,分别占统计人数的81.03%,17.24%和1.73%.排球教师的科研能力结构上,任教期间发表1—4篇相关论文的教师有45人,发表5—9篇论文的教师有12人,发表10篇以上论文的教师有1人,分别占统计人数的77.59%,20.69%和1.72%.综上可知,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的排球教师主要为硕士学历的,助教职称的,缺乏科研能力的青壮年教师.

3.3 排球课中大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分析

3.3.1 大学生上排球课的意愿调查分析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排球课中愿意和感到一般的男、女生比例分别是85.57%和75.28%.男生愿意上排球课的人数比女生多,对排球课感到一般的学生中,男生要多于女生,而不愿意和讨厌排球课的学生中,女生人数多于男生.此结果证明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喜欢上排球课,学生上排球课的态度较端正和积极,而女生不喜欢排球课的人数比例高于男生,可能由于女生担心排球运动会造成手臂疼痛,因此不愿意去接触排球.

3.3.2 通过排球课的学习学生对排球运动兴趣的调查分析

通过排球课学习,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有所提升,总体而言男生比女生的学习兴趣高但是有一小部分同学对于排球运动不感兴趣.这就说明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的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排球课教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女生兴趣比例较男生低,可能由于女生在体能、体质方面逊于男生,造成女生对排球运动不感兴趣的比例增高.

3.4 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课外排球锻炼情况现状分析

通过对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的379名大学生关于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调查发现,有253名学生认为课外体育锻炼非常重要,占统计人数的66.8%;有79名学生认为课外体育锻炼重要,占统计人数的20.8%;有47名学生认为课外体育锻炼一般和不重要,占统计人数的12.4%.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可度很高,课外体育锻炼可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运动奠定基础.

4 对策

4.1 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师整体素质培养

国家教委规定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高校教师人数应达到40%,而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排球教师的学历结构与规定相比还有富足.但在职称和科研能力方面,与其他院校相比相差甚远.因此,民办本科院校排球教师应加强科研能力,提升自身专业与学术素养.

4.2 加大排球教学改革力度,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排球教学应加强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而在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上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4.3 强化现代教学方法,合理搭配排球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教学时数

实践课和理论课之间是相互支撑的,合理搭配排球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时数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技能习得.

4.4 完善排球课考核评价制度,创造良好的排球学习环境

学校应该完善考核评价制度,采用多种评价手段为学生营造健康快乐的学习与考试氛围;建设适合排球运动的专业场地,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以满足学生们的需要.

4.5 提升学生主动参加课外排球运动锻炼的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吸收、消化和实践课堂所学体育知识、技能,可以顺利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强化课外锻炼意识,提高参与身体锻炼的积极性,为学生从事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和身体方面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连军.安徽省高校软式排球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1692-1693.

科研进度安排第9篇

一、常规工作安排

1. 教务处巡课常态化。在上学期教务处巡课基础上,加大巡课力度,规范巡课制度。根据学校领导干部值班安排,将教务处所有人员合理分成4个巡课小组,每天对三个年级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巡查,从早读、上午和下午的正课一直到晚自习,将发现的问题如实记录,第二天整理好巡课记录在群里公示,指出发现的问题,规范课堂教学秩序。

2. 常规赛课活动按时完成。根据学期初教务处安排的本学期赛课计划,9月份骨干教师示范课,10月份新进教师展示课,11月份备课组赛课,12月份新进教师过关课。新进教师熟悉了课堂教学思路,部分年轻教师成长较快,已经基本胜任学科教学。

3. 集体备课稳步推进。教务处所有干部集思广益,总结了集体备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恰当的部署:确定了各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地点;备课组长每周末提报下周集体备课的主备人和课题;教务处每天巡课领导在巡视课堂过程中检查集体备课情况,核实集体备课老师是否人员齐、主备人及课题是否与上报的吻合,了解集体备课各位老师的参与情况。集体备课后要求备课组长及时上传集体备课的成果:包括制定好的学案、课件、习题等。每周教务干事高倩都整理公示各备课组长提交的成果,作为备课组长考核的依据,帮助备课组长养成积累教学成果的好习惯。

4. 教案、听评手册检查规范化。每个月末安排一次教案和听评手册的常规检查,为了更加公平合理,各科教务干事牵头,合理安排各备课组长共同参与,交叉检查其他学科。在检查过程中,备课组长了解了其他学科备课和听评课的情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案和听评课的常规检查,督促老师们好好备课,及时参与听课和评课,促进年轻老师较快成长。

5. 教学服务不断优化。本学期张倩倩负责教材的发放、存放保管、整理记录,保证了各科教学需要的教材的顺畅使用,为以后教材征订提供准确数据。学期初,教案、粉笔等教学用品提前准备,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确保老师们手头有充足的教辅资料,学校与邮政报刊书店签订合作协议,备课组长可以随意根据教学需要从书店给老师们拿教辅资料,教务处做好登记,服务于教学。需要集体征订的英语听力资料、俄语教辅资料,教务处积极协调代领商,给学生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既有效服务于教学,也避免了学校经济上的损失。刘菲菲主任负责学科网、北京四中网校等资源的服务,为老师们提供优质电子产品。

6. 青蓝工程有序进行。在主任的领导下,旨在帮助高一高二新进老师成长的青蓝工程按计划启动,在帮助年轻老师不断适应教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新进教师很多,有的学科一个师傅要带好几个徒弟,师傅的压力比较大。但新进教师的学习热情比较高,一个学期下来,大部分老师基本上能胜任本学科教学工作。

7. 大型考试安排有条不紊。在的指导下,主任迅速掌握了安排大型考试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期中考试安排有条不紊。期末考试高三市级统考的安排也比较顺利。期中考试监考任务重,老师人手不足,在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教务处刘菲菲主任合理调度,保证了期中期末考试的正常进行。

8. 督促教师业务提升。本学期为鼓励老师们研究高考真题,提升教科研能力,庆云校区与德州校区共同举办高考题说题大赛,安排老师们组队参赛。经过认真组织,庆云校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借此机会,我们教务处积极协调,为所有老师提供2020年各地高考真题,要求老师们积极做题,并于学期末组织了教师业务考试,考查老师们对高考真题的掌握情况,从考试成绩来看,大部分老师认真做了高考题。研究高考真题,有助于老师们把握高考方向,提升研究水平,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外语学科外出学习收获颇丰,俄语老师参加山东省组织的教研活动,许秀芹老师做了主题报告,展示了我校小语种教学的成就。

二、创新工作思路

在校长的指导和支持下,教务处本学期在常规教学管理工作之外,积极开拓创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1、语文、英语开始了大阅读的探讨。在校长的指导下,教务处积极组织高一高二语文、英语学科,开展“读书角”活动,为各班购买了多种语文、英语方面的期刊,利用边角时间,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拓展学生视野。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较快理解各科知识,对应各科学习都有促进。

2、语文、英语学科的演讲比赛等活动如火如荼。本学期在教务干事王国朋、高倩组织下,高一高二语文分别组织了“经典诵读”“辩论赛”等活动,反响很好;高一高二英语组织的“英语演讲”“单词大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3、综合评价招生开始探索。孙校长积极协调各种资源,由教务处徐晓磊主任牵头组织研究综合评价招生的探索,计划于今年寒假开始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为综合评价招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配合综合评价招生录取,为学生进入更理想的大学助力,刘菲菲主任认真研究综合评价系统填报,指导各年级做好综评填报工作。

三、问题与不足

1. 巡课活动效果良好,但是课堂上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老师学习目标每次都会书写到黑板上,但是目标未必实用;部分老师对学生关注度不够,管理方式简单粗暴。

2. 集体备课的成果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个别老师备课不精细,学案制作存在问题较多,集体备课没有把课件、学案彻底优化,导致在课堂上使用时需要修改。

3. 赛课活动中,部分老师听课不到位,评课不积极,存在应付现象。

4. 青蓝工程因为年轻老师太多,教务处监督力度不够,效果打折扣。

5. 网络阅卷管理存在技术不熟练问题,导致考试成绩部分失真。

6. 教案和听评课等常规检查需要进一步规范,作业批阅检查本学期未进行,使得部分老师忽视作业批改。

7. 四清工作检查监督薄弱,需要合理安排。

8. 关注常规检查较多,工作创新较少,教科研相对薄弱。

四、下学期工作措施

1. 进一步推动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集体备课加大对学习目标和当堂检测习题的研究力度,高一高二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备好一堂课”活动,以教师个人备课教案的质量作为教案考核的主要指标,由备课组长组织集体备课教研时确定主备人的备课课件、学案质量得分,督促每个老师备好课。

2. 进一步优化教务处巡课制度。开展“上好每一堂课”活动,把巡课与推门听课相结合,巡课过程中随时在课堂上听课,确定授课课堂是否为无效课堂或者低效课堂,督促老师们上好每一堂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