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8 17:24:08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第1篇

>> 金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长沙市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新常态下安徽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内涵及构建思考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唐山陶瓷产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四川旅游度假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江西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现状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城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构建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辽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加快廊坊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②李军鹏.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J].旅游学刊,2012(1):4-6.

③谢朝武,周沛.面向旅游者安全的公共服务体系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0-38.

④数位港湾城市智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解决方案.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第2篇

随着全域旅游的稳步推进和大众旅游新时代的到来,旅游正成为民众普遍的生活选项,这对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并把它作为推进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可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提升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增强旅游产业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用智慧化的手段进行信息和资源的整合,实现对公共服务的运营和管理,从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的智慧体验。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别指出要加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引导智慧旅游的创业发展。以智慧旅游为切入开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安徽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一)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统筹规划,技术资金支持有待加强

安徽省不断深化旅游改革,重视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出台了《安徽省旅游公共服务三年规划》、《安徽省智慧旅游建设顶层设计方案》、《安徽省智慧旅游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计划在2020年前实现“一核(安徽旅游大数据中心)集散,一台(安徽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供给,一网(安徽旅游网)联通,一机(皖游通)在手”。通过一系列总纲性规划和具体计划,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层面的保障。但智慧平台建设需要借助云计算、北斗卫星定位、4G、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支持,资金投入力度需要加大。

(二)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功能开发有待完善

安徽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和移动综合服务平台(“皖游通”)对外开放,综合服务平台包括智慧政务、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三大块,内容有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查询、旅游大卖场、数字体验馆等业务系统。可实现对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旅游线路、旅游商品、演艺项目等不同旅游信息数据的查询。但服务平台的信息传播方式创新性不够,旅游互动交流社区形式单一,游客对信息处理的能动性开发不足。

(三)依托大数据技术初步建成旅游产业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但平台互通互联性不够,行业监测力度不强

第一,平台对旅游企业、旅游市场、旅游项目和相关服务点信息进行标准化分类与采集,已经初步实现全省旅游经济运行总体情况、旅游客源市场情况、旅游项目建设情况、全部5A、部分4A景区的视频监控等信息数据的接入。但平台采集的数据更多集中在旅游行业企业内部,与相关单位如气象、环保、工商、保险等部门信息对接质量有待提高。同时省级和市县级旅游数据互联互通不畅,未能充分实现数据的综合统计、分析、展示和服务。第二,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评价体系不健全。对旅游市场和企业的监测主要体现在游客容量、景区环境等数据的采集和预警,对旅游业态运营的监督力度不够,对旅游市场的服务质量、游客满意度、旅游安全等评价体系指标的数据采集和预警有待加强。

(四)旅游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智慧交通开发力度不够

安徽省大力推进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旅游通达条件实现新改善,16个市中有13个市通上高铁;高速公路通达16个市,98%的县区半小时内可上高速;依托合肥、黄山两大机场,开通了50多条境内外航班。交通枢纽、交通干线到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的道路舒适度和便捷度提高。智慧旅游建设不完善已无法满足游客对旅游交通快速增长的需求,特别是自驾车旅居车旅游的兴起对智慧旅游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安徽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措施

(一)推进智慧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助力自驾车旅居车旅游新形态

智慧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可以从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交通信息监测系统和交通安全应急系统三方面抓起。第一,利用GPS定位、语音导航、云计算等技术采集和整理安徽省各旅游景区、饭店、购物点等旅游市场各要素的地理位置和信息数据,将其导入交通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向用户提供可视化的查询分析方法,使得在对电子地图进行信息查询的同时,同步显示图片、文字、视频和音频信息,增加距离量算和最短最优路径查询等功能,并根据用户的查询轨迹分析用户的行程安排,为用户提供多种交通行程规划和建议。第二,建设交通信息监控系统,为出行提供便利。以视频监控、车牌识别、泊位引导、无线传感、测速仪等监控设备实时监测旅游交通信息。例如各旅游交通主干道车流量信息、路况信息、停车场泊位信息、旅游景区游客容量信息等,实时与游客进行信息互动和交通路线变更建议,缩短旅游交通时间。第三,交通安全是旅游安全的重心环节。将交通部门、保险部门等与旅游发展相关的单位引入旅游交通体系中,对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进行有效处理的交通应急安全系统的建设,实现网上在线办公,能实时解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交通麻烦,解决后顾之忧,提高旅游愉悦度。

如今自驾旅游不断兴起,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形式已经成为当今旅游的一种时尚。2012年沪苏浙皖联合发展房车营地,根据《长三角房车旅游发展大纲》,安徽省计划建设40处房车营地,其中合肥15处、黄山10处、马鞍山5处、芜湖5处和亳州5处,芜湖龙山房车露营体验公园和黄山奇瑞房车体验公园已建成运营。利用智能交通服务系统移动平台提供自驾游线路导航、交通联系、安全救援和汽车维修保养等配套服务,为安徽省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二)推进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用户交互式体验

安徽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已初具规模,可以从平台功能、信息传播效果两方面来加强。第一,增加服务平台的功能。完善旅游公共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加强对旅游产业的运营监管,实现对旅游景区的门票预约和客流预警等。第二,提高服务体系信息传播的效果。新媒体在旅游行业的广泛应用拓宽了旅游信息传播的渠道和途径,但信息传播的效果还需优化。目前安徽省智慧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以文字和图片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内容,可以利用三维建模仿真、360实景照片或视频等技术将虚拟体验和角色扮演融入到信息传播方式中,增强用户的信息互动。例如,服务平台可以实时显示景区游客量、实时画面数据和宣传片展映。利用GPS定位技术直接进行语音导游导览;进入景区,电子验票即可进入免费 wifi 全覆盖,点击景区触摸查询屏,可显示附近景点、美食、购物、娱乐场所的实时画面,介绍旅游攻略计划;进入旅游商店,扫描商品二维码可以进入虚拟互动的艺术空间,感受商品的特色和氛围;进入智慧酒店,在取房卡机前自助取卡,以客房电视为人机互动的载体,宣传酒店信息和旅游咨讯,推荐明日旅游计划表等等。

(三)推进智慧旅游商务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旅游大卖场

围绕安徽省“美好安徽、迎客天下”的形象宣传,利用智慧服务平台为旅游交通企业、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商品等行业产品提供营销的环境。第一,服务平台搭建起旅游企业与游客之间的B2C平台,旅游企业与及其他相关企业的B2B平台,为旅游产品网络交易提供便利。第二,服务平台可整合旅游资源,展开联合营销。安徽省推出的以皖南旅游示范区为核心的“1+5行动方案”已全面展开,牵头发起中国山岳旅游联盟,沪皖蒙旅游区、鄂豫皖大别山红色旅游区、长三角旅游区的区域合作也取得新进展。借力区域合作,推动旅游产品的联合销售。第三,推动智慧“农家乐”,打造安徽特色品牌。安徽省计划创建1000家四星级以上农家罚培育发展10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服务平台将各“农家乐”的地理特色、交通路线、消费情况等信息和在线预订和支付结合起来,实现特色产品一体化营销。第四,推进智慧导游。导游员在服务平台上在线注册,游客自由选择导游,旅行社、导游员和游客通过服务平台实现工作互动。黄山市“棒导游”APP的率先启用为安徽省智慧导游的推进提供宝贵经验。第五,多种智慧商务系统结合,实现全方位、立体化营销。除了服务平台之外,结合移动服务平台、触摸屏、数字电视、12301旅游热线电话等设备,同时利用第三方旅游商务网站资源,共同推进旅游产品的营销。

(四)加强智慧监管和应急指挥体系建设,保障旅游质量与安全

将行业监管和应急指挥体系与智慧旅游相结合,可加快行业监管的时效性,提高安全应急处理效率,保障旅游各方的权益。第一,建设旅游行业监管平台,完善导游服务监管系统、旅游投诉处理系统、旅游质监执法系统、旅游企业审批系统、旅游诚信系统等。例如,旅游活动过程中采用电子接待计划书和电子旅游合同,利用手机移动终端动态采集旅游团的活动轨迹,与电子接待计划进行比对和数据分析,作为导游服务监管和处理游客投诉的依据。第二,建设旅游应急指挥平台。安徽省以山地、丘陵为主体,山岳型旅游景区较多,旅游安全事故救援难度大。应急指挥平台建立覆盖旅游目的地的实时数据和影像信息采集系统,做好客流预测预警,建立上下联动、横向贯通的旅游救援网络。通过智能播报向游客提醒警示,通过定位导航、摄像头等设备实现旅游活动的可视化,通过智能报警设备及时处理游客的求救,通过环境监测及时做出安全预警。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平台第一时间联动救援网络相关单位,建立远程控制,争取救援时间。

(五)加强旅游便民惠民服务的智慧化

智慧旅游便民惠民服务建设体现出旅游公共服务的公益属性。第一,在市民、游客主要活动区域提供无线网络的免费全覆盖。第二,在服务平台上开展门票折扣、旅游积分兑换、免费电子书报阅读等惠民活动。第三,构建虚拟旅游体验和互动交流社区。例如,滁州市可以利用市民对电视剧《琅琊榜》的追捧,在服务平台上打造“麒麟才子游琅琊山”的3D交流社区,并增设景观的3D体验模块,用户可在社区中自主发表合法言论,即对景区进行宣传,又不失为一项惠民的举措。

三、结语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第3篇

关键字:智慧旅游 研究现状 理论建设 试点建设

一、关于智慧旅游理论现状研究

2011 年7 月15 日,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正式提出, 旅游业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 走在我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的前沿, 争取用10 年时间, 在我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 提出我国旅游业已被提升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性产业, “智慧旅游”势不可挡。

1.基本概念及内涵。

“智慧旅游”是伴随“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产生, 其概念最早在2009 年5 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在我国, “智慧旅游”的实践在各大中城市已经开始, 但理论研究一直身处实践之后。

张凌云提出了CAA三层次智慧旅游构架体系,其所依赖的四大核心技术是物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盛海斌以旅游业的时展为背景,研究了智慧旅游发展内涵。他认为,“智慧旅游”应该是一个比较系统、有序并且充分服务于国家战略、体现市场发展的,而且以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发展为契机,并且与现代企业管理、人文科学、经济学等综合性学科相结合,平衡政府、企业、游客三者之间的产业链关系,促使生态、文化、社会和经济的综合价值最大化,重在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唐洪广研究了智慧旅游与信息化关系,他认为智慧旅游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的结论。他还认为智慧旅游应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层、基础设施三个层次。马勇、陈慧英提出了智慧旅游发展的四大核心价值:科技创新价值、产业支撑价值、经济贡献价值、社会拉动价值。

2.感知体系及管理平台构建。

刘军林对智慧旅游的框架体系的研究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一心、两端、三网”。姚国章探析了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指出智慧旅游主要有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智慧政务四个表现形式,其建设框架包括制度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信息资源体系、应用支撑体系、应用体系、服务体系、法规与标准化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与运维保障体系部分。朱珠、张欣探讨了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及管理平台构建问题,认为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可以为游客提供餐饮娱乐消费导引、远程资源预定、自导航、自导游、电子门票、服务信息即时推送等多种智慧旅游服务;为旅游企业提供服务资源管理、游客量控制、车辆调度、远程监控、自动收费等多种智慧经营管理服务;为管理部门提供环境监测、交通管理、资源调度、应急处理等多种政务管理服务。同时他们对该体系的具体构建目标进行了研究,该体系架构主要涉及了全面感知层、云平台构建层、应用服务层三个部分。

二、关于智慧旅游实践探索现状研究

在国内, “智慧旅游”的实践发展快于理论研究,各地已经纷纷开始规划“智慧旅游”建设方案, 并在信息系统、管理系统和运营机制上开始了摸索性实践。

1、试点城市智慧旅游研究

试点城市的智慧旅游研究开启于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开辟“感知镇江、智慧旅游”新时空。 接着南京、苏州、洛阳、杭州都相继开展智慧旅游建设。

试点城市基本以智慧旅游为背景,纷纷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卞俊、梅亮、吴林立、丁柏林对镇江的餐饮做了研究,认为需要网络和手机终端相结合,促进信息的传播。刘加凤在对常州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中指出,平台由硬件基础层、系统支持层、数据库层、中间件、应用层、表现层、用户层等六层架构和规范标准体系、系统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管理体系等三个体系组成。通过网络、手机客户端和旅游目的地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旅游的智慧性。

2、南京智慧旅游发展

金卫东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提到南京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数据服务中心。二是推出了“南京游客助手”手机客户端。利用智能手机的最新功能,整合集成了南京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方面的旅游资讯。三是开发了新型游客体验终端,该终端与我局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实现实时互动,第一时间播报旅游相关资讯、查询相关信息,为那些暂时还没有智能手机的游客提供全面、快捷的信息服务。对于南京智慧旅游的研究,邓贤峰、张晓海提出南京智慧旅游建设主要实现三大核心目标:一是为各类游客提供更加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二是为行业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三是促进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打造薪型旅游文化产品,放大资源效益,建成南京旅游文化云。同时他们认为,南京智慧旅游是各种信息激活、服务于政府公众的全新旅游形态。南京智慧旅游的总体架构主要分为前端的应用体系和后端的支撑体系两大层次,并统一在中央管理平台之下。

三、针对智慧旅游研究现状总体评述

笔者认为,智慧旅游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着一个城市的旅游畅行,试点建设的好坏关系着旅游城市的舒适度。 投资多,、项目多、科技含量高、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广、必须在考虑地方现实经济基础上, 加快信息化建设, 提高旅游智能化水平。对于智慧旅游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家对其定义、研究对象、体系、评价标准都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是基本认同是智慧旅游依靠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技术,是旅游产业的一个变革,围绕政府、游客和旅游目的地的智能化进行改革。

在研究文献中,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群体,那就是旅游者,智慧旅游的大规模建设和推广旅游者功不可没,所以我们开发智慧旅游,要面向整个社会公众。前面提到的智慧旅游建设特点也决定了其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发展工程, 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合作是成功的关键。普及智慧旅游,提高全社会对于智慧旅游的认识, 激发人们对于智慧旅游应用的兴趣, 最终为旅游者创造更好地旅游体验。政府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更要在进行建设时吸取广大社会群众的意见,毕竟他们才是智慧旅游的建设者、体验者和评判者。

参考文献:

[1]盛海斌.旅游智业时代的智慧旅游发展内涵.中国旅游报.2012年3月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第4篇

关键词:智慧旅游;智慧型旅游目的地;信息化;黄冈

一、引言

黄冈市在2007年获首届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称号,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作为后期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2014年,为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关于“智慧旅游年”的工作部署,湖北省旅游局决定在黄冈以及黄冈辖区内的罗田县等市县开展智慧旅游建设试点工作。在落实智慧旅游建设工作大背景下,与黄冈有相似情况的中小型城市占多数。因此,以黄冈市为例,选择智慧型旅游目的地构建工作为研究对象,以黄冈市及下辖各县区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为依托,探析中小型旅游目的地智慧旅游的落实与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黄冈及国内其它旅游目的地的智慧旅游落地建设提供基础的理论参考。

二、相关研究概况

(一)智慧旅游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指尖游客数量的增加、散客自助旅游方式的流行,智慧旅游日渐成为我国学者们的研究热点。迄今为止,我国对智慧旅游的研究方兴未艾,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相较于智慧城市概念阐述的深入与完整,体现了智慧旅游研究尚处于初级探讨阶段(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研究智慧旅游的学者视角依次由技术应用、管理变革、发展理念、运营方式到信息服务,关注的主体包含旅游管理者、旅游经营者以及游客。智慧旅游的核心应该在于能够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个性的、泛在化的信息服务。虽然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旅游产业尚处于相互融合发展阶段,但是当前智慧旅游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已经超越了传统“面对面”的服务方式。随着社会各界尤其是国家旅游局对“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成果的日益关注和重视,智慧旅游必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助力催化剂。

(二)智慧型旅游目的地

目前,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还是集中于智慧旅游的概念、应用价值与对象、建设与应用、发展的不足等方面。对于将智慧旅游落地到旅游目的地建设智慧型旅游目的地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国外的学者在探讨旅游目的地与智慧旅游之间的关系时,研究更多的是如何设计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应用信息技术描述旅游轨迹和进行预测的指标研究、以往旅游目的地经历对游客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为游客设计旅游决策推荐系统等,比较倾向于运用信息技术反馈的信息来研究旅游者的行为规律。由于旅游发达国家与我国智慧旅游发展起点在技术应用水平和旅游市场环境背景上的巨大差异,导致研究的重点内容各不相同。由于至今尚无智慧型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先例,笔者在参照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及对现实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智慧型旅游目的地是在“智慧地球”向“智慧城市”转型这一大背景下,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抓手和着眼点,通过运用新一代的信息通信技术(ICT)集成,开发智慧软件和网站,对城市中的旅游热点区域优先进行智慧旅游建设,为游客、运营者和旅游管理者提供便捷的、个性化的旅游信息化服务,实现旅游目的地环境、社会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 黄冈市智慧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自2011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用10年的时间实现我国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战略目标,黄冈市旅游局积极响应并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尤其是2014年湖北省旅游局在黄冈市及其管治下的罗田县开展智慧旅游建设试点工作的决定,将黄冈市智慧旅游建设落地工作推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虽然黄冈市有“掌上游”、“一票通”和“1133N”项目等实施内容,但是经过调查发现,某些下辖县还没有建立旅游局官网,其他网络营销方式匮乏,距离“一卡玩遍、一机玩转、一键敲定、一厅全看”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在黄冈市智慧型旅游目的地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也要看到还存在的不足和提升空间,如发展观念比较落后、建设主体比较单一、对游客需求缺乏了解、建设标准缺失等。

四、黄冈市智慧型旅游目的地建设应用研究

(一)提升构建主体观念

只有先进的发展观念,才能科学指导智慧型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国内外成功的建设经验表明,提升建设主体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观念是至关重要的。要改变智慧型旅游目的地建设等同于网络营销的落后观念,各县旅游主管部门必须多组织智慧型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经验交流、学习考察、讲座培训、论坛讨论等活动。思想观念是否跟上智慧旅游的发展步伐,直接关系到旅游目的地在未来信息时代旅游市场竞争中的角色和地位,也关系到旅游产业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发展,因此,提升观念是建设智慧型旅游目的地的思想基础和行动关键。

(二)调整建设主体结构

张凌云将智慧旅游的多利益主体模型的角色关系总结如下:政府与运营企业之间的关系(G2E)、政府与旅游者关系(G2T)、运营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E2T)、政府与区域居民与运营企业关系(G&R2E)[11]。首先,对政府而言,统筹协调本市“智慧旅游”项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其次,从企业层面而言,要将智慧旅游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和方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智慧型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进程中来。只有在全新的智慧旅游系统平台上,企业才能够充分展示形象和高效提品,加快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进一步放大对旅游综合效益。

(三)紧随消费市场需求

旅游者作为智慧旅游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和关键体验者,其在旅游地的个性化定制和多元化消费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以及他们在信息平台上的判断评价,是检验智慧型旅游目的地建设成果的根本标准。因此,智慧型旅游目的地建设必须以旅游者为中心,时刻关注其需求变化,以旅游路线、消费结构和消费偏好为线索,在总结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大胆预测其发展趋势,据此进行智慧旅游项目创新设计,建设智慧旅游终端系统、专业网站、手机软件、平板电脑软件、导航定位等服务系统,将交通部门、住宿部门、餐饮部门、景区景点、商场购物和娱乐康体等旅游目的地主要相关部门纳入到建设范围内,为游客提供个性、多元、便捷、安全、绿色的旅游信息服务项目,呈现给游客完美轻松的旅游体验。

(四)确定建设标准

尽管拟定智慧型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标准应用于建设实践之后,但是能够给建设过程以指导和建设成果以评判。可借鉴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信息化规范,尤其是参考研究比较系统的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如IBM智慧城市评估标准和要素、欧盟中等规模城市智慧排名评价指标、浦东新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南京市信息中心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智慧台湾绩效指标等;同时需要对智慧型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过程中引以参考的建设体制、团队治理方式和绩效考评体系进行定性和定量形式的规定。因此,标准体系不仅描绘了预期的建设蓝图,还应具备评判体系实际操作指导性。

五、结语

在信息化技术发展和旅游需求定制化的双重驱动下,智慧型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必将颠覆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带来产业的全面革新,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不断被应用到旅游领域,政府和旅游企业在智慧旅游建设中的主导力度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到智慧旅游的体验中来,智慧型旅游目的地建设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和抓手,更是智慧旅游落地建设的成果体现,标志着旅游企业盈利模式的变革、政府管理理念的创新和信息时代下旅游者消费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凌云,黎j,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66-73.

[2]付业勤,郑向敏.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13,(04):62-62.

[3]李云鹏,胡中州,黄超,段莉琼.旅游信息服务视阀下的智慧旅游概念探讨[J].旅游学刊,2014(05):106-115.

[4]黄思思.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02):97-101.

[5]Hong-Mei Chen, Pauline J. Sheldon. Destination Information Systems: Design Issues and Direction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997,14(02):151-176.

[6]Célia Ramos ,Fernando Perna.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ourism Activity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Indicators as an experience for Portugal[J].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 2009,9(04):277-289.

[7]Xinran Y. Lehto, Dae-Young Kim and Alastair M. Morrison. The effect of prior destination experience on online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ur[J].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 2006,6(02):160-178.

[8]Tobias Berka,Manuela Pl??nig. DESIGNING A TOURISM RECOMMENDER SYSTEM BASED ON LOCATION, MOBILE DEVICE AND USER FEATURES IN MUSEUM [J]. IJMIT,2012,4(02):13-21.

[9]张凌云.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66-73.

[10]邵琪伟.专访旅游局局长:让智慧旅游造福每一个人[EB/OL]. hltp://www.gov.c叫叫20ll―07/15/contemj907374.htIII,2011一07一15/2012一lO一06.

[11]张凌云.智慧旅游: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公共服务时代的来临[J].旅游学刊,2012(02):3―5

[12]金卫东.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旅游学刊,2012(02):5-6

[13]王思雪,郑磊.国内外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比较[J].电子政务,2013(01):92-100.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第5篇

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运营的一种新模式,是游客市场需求与现代信息技术驱动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和新趋势,既是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高旅游满意度的重要抓手,又是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化服务业的战略选择。因此,智慧旅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苏省是智慧旅游概念的发源地,全省旅游系统以及相关各方面对智慧旅游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

二、无锡市发展智慧旅游优势分析

1.科技与人才支撑强大

2015年江苏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69%,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2.5%,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国信息产业的四分之一以上,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科技发展研究评价中保持全国首位。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建设加快推进,无锡的“感知中国”中心和云计算中心在全国领先,为智慧旅游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江苏高校和科研单位众多,两院院士数量居全国第一,为智慧旅游提供了人才支撑。

2.旅游网络体系发达

江苏省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多语种旅游网站集群及手机网站,建立了导游管理、旅游统计等业务管理平台,建成了江苏12301旅游服务热线和旅游咨询中心网点。这些都为无锡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网络体系的支撑。同时,无锡旅游部门积极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通讯运营商开展合作,探索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业发展的新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无锡灵山景区与无锡移动签署4G智慧旅游合作协议。双方借助4G网络优势,围绕“吃、住、游、乐、管”等开展合作,打造数字化的灵山景区,提升景区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快无锡“智慧旅游”建设的进程。无锡移动长期致力于以高速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依托便携的智能终端,从视频监控、系统集成、呼叫中心、工作手机等各个应用层面,开发出导游通、旅游车辆配载系统和安全信息服务系统等应用,全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导游通系统可实现导游带队及审批的电子化管理、二维码签到和景区自助导游等功能;旅游车辆配载系统和安全信息服务系统,通过GPS定位、远程视频监控、音频监听和对讲,对旅游客运车辆的实时监测、调度指挥、人员车辆管理等,提高旅游车辆的安全系数。此外,无锡移动还为荡口古镇搭建景区管理系统集成平台和数据库,整合安防监控、客源分析、自动语音和人工广播、停车场管理等多项功能,为景区提供智能化的游客管理和停车管理,让景区的安全管理更加智能、高效。

3.旅游网络经营发展迅猛

据统计,无锡旅游企业中,已经自主建设网站或者在国内著名网站开设网页的达到一半以上。这些企业旅游的网站建设,开启了网络经营的步伐,这也使得无锡智慧旅游发展迈入而来一个新的台阶。

三、无锡市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无锡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一直走在江苏乃至全国的前面,近年来已取得不小的进展。近年来,无锡市智慧旅游建设驶入了快车道,先后建设了手机客户端、一站式服务平台、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平台、数据处理中心、客源分析系统、无锡旅游APP群、二维码投放以及百度城市百科等一系列项目,不少项目已经在智慧旅游的实际应用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无锡智慧旅游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智慧营销体系

(1)与专业网络媒体的合作

无锡市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与专业网络媒体开展合作。如与蚂蜂窝合作,进行休闲游记的征集制作与推广;与百度合作,对无锡旅游资讯进行全方位推广,推广智慧旅游的成果;与360合作,通过与360搜索引擎对无锡重点旅游休闲片区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增强了无锡重点旅游休闲片区的网络曝光度,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2)自媒体营销体系构建

在自媒体营销建设方面,无锡市重点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①官方微博运营。通过运营,打造以微博为新型社会化管理的宣传平台,进一步宣传无锡旅游的形象。②官方微信运营。先后建设“无锡市旅游局”微信订阅号和“微游无锡”微信服务号两个微信平台,取得了较好的宣传和推广效果。

2.智慧旅游数据处理平台建设

无锡市建成了旅游企业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无锡大数据中心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游客行为分析系统等工作,搭建了相对完善的智慧旅游数据处理平台。

3.手机智能导览分析系统建设

为更好地对外地游客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无锡市旅游局组织开发了手机智能导航分析系统。该系统把数据处理中心和游客相关的实用数据推送出去,为游客提供智能化的伴随旅游服务,为游客提供全面、准确和及时的旅游信息。

四、无锡市智慧旅游发展策略

1.积极推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智慧旅游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锡市旅游系统要抓紧时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造有利于智慧旅游信息资源整合的良好环境。发挥政府在建立智慧旅游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上的主导和示范作用,按照统一的信息资源分类的方法和元数据的规范,建立智慧旅游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为各级旅游政府部分的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和辅助决策提供信息交换和共享服务;在智慧旅游信息整合的实施过程中,避免简单的把传统的政务活动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要按照智慧旅游信息资源整合的要求,对现行的政府管理职能、组织以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提高政府旅游部分的依法行政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全面建设成新型的旅游电子政府创造条件。

2.充分发挥智慧旅游企业的示范效应

无锡应从多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智慧旅游试点企业的示范效应,为行业推广提供示范。一要推选无锡智慧旅游建设的先进企业作为示范,推广其发展经验,实现智慧旅游经验的有效共享;二是建立无锡智慧旅游发展培训基地,加强对企业各层人员,尤其是企业一把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智慧旅游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三是要加强无锡企业间信息化经验的交流,鼓励企业因地制宜,探索符合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与此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建立中小企业智慧旅游发展的帮扶机制。一要依托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旅游行业组织等多元投入,以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加快建设重点面向中下旅游企业的创新技术平台,从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给予中小旅游企业支持;二是在智慧旅游建设基金中设立中小企业智慧旅游创新基金,重点资助智慧旅游建设成绩突出的中小企业;三是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智慧旅游的发展引导,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专项资金支持;四是发挥智慧旅游先进企业的示范作用,建立企业间智慧旅游帮扶机制,有针对性的指导中小企业智慧旅游建设工作。

3.积极发挥智慧旅游在产业融合中的独特作用

坚持旅游、文化、生态和科技“四位一体”,充分发挥无锡的独特优势,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生态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利用智慧旅游的理念和技术开发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旅游项目,进一步增强无锡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不断提升无锡旅游的优势。

坚持依托资源创新、创意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科学开发旅游资源,深度谋划旅游项目,大力促进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与现代科技、动漫创意相结合,提升无锡旅游产品的文化表现力和创意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无锡旅游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发展力。

4.加强对智慧旅游建设的评价和考核

智慧旅游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如何正确把握科学的发展方向,确保应有的发展成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加强对无锡智慧旅游建设的评价和考核必然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根据国家以及江苏省旅游局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智慧旅游的发展实际,尽快研究拟定相关的评价和考核系统;二是建立起由来自政府部分、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旅游企业相关专业共同组成的评价考核小组,承担相应的评价和考核任务;三是建立智慧旅游工作目标责任制,将智慧旅游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旅游部门年度考核目标,引导科学的发展方向;四要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智慧旅游项目和成果进行投入、产出、综合效益、推广价值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估基础上不断加以提升改进。

5.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网络和信息安全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保障,对智慧旅游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二是强化信息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与应用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和同步发展;三是要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制定应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系统要普遍建立灾难备份体系,提高对信息安全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四要建设网络信任体系,在旅游智慧营销等业务中加强CA认证等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的运用。

6.加强对智慧旅游的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时促进智慧旅游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予以推进。第一,要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培养无锡智慧旅游人才,形成多方培养智慧旅游人才的良好局面;第二,要经常性的邀请国内外高等院校、著名软件企业与江苏省相关部分合作办学或建立职业培训机构,并加强对无锡智慧旅游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第三,要完善人才政策,大力引进人才,创建一个有利于智慧旅游人才发展和创业的良好环境,并在科研经费、科研设备、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和智慧旅游领域进行创业。

7.加强全省智慧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

智慧旅游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智慧旅游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各个要素进行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标准、高水平的实现各项目标。国家旅游局以及出台了《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江苏已经出台了《关于全省智慧旅游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江苏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了依据。江苏省旅游局应该以国家、省已经出台的相关文件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和细化顶层设计,为全省智慧旅游发展提供全面、系统和可靠的依据。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第6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 智慧旅游 构成 支撑体系

随着旅游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智慧城市引导下智慧旅游的蓬勃发展,智慧旅游已经成为目前旅游行业中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智慧旅游在我国起步的时间较晚,相关支撑体系尚不健全,一些概念与理论问题未能得到统一等,这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试探性的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对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看,智慧旅游是为了满足现阶段广大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游客提供全面的、优质的、高效的服务。通过应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充分的将社会资源与旅游资源结合,实现了二者的共享并依靠系统的管理,显著的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满足了现阶段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从狭义上来看,智慧旅游指的是一系列智能技术在旅游行业中进行充分的应用,进而达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创造优质、优美的旅游体验,同时在旅游的过程中,能够显著提升旅游管理有效性,优化旅游资源与社会资源,最终达到增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智慧旅游与传统的旅游信息化有着紧密联系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差异。传统旅游信息化仅仅是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开发旅游资源,然后将旅游资源共享于平台,吸引更多的游客加入旅游,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旅游信息化简单的说就是将一系列旅游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处理,转换成文字、数字、图形、声音与视频文件等,让游客能够直观的了解相关旅游信息,总的来说,传统旅游信息化过于片面的追求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缺乏对于市场、社会的了解。智慧旅游虽然利用信息技术对旅游信息进行处理并转换为文字、数字、图形、声音与视频文件等,但是充分与社会资源结合,显著的提升了旅游行业的影响力,也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智慧旅游的关键在于对市场的了解,立足于市场,再行开发旅游资源,进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智能旅游主要涉及到信息技术中空间定位技术、RFID技术、SOA技术、云计算技术、SaaS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3G移动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在旅游行业中的普及应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依靠这些技术的支撑,构成了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框架。

二、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的构成

智慧旅游的核心体现在旅游中应用的一系列技术均为现阶段的高新技术,依靠这些高新技术实现了旅游行业的信息化与数字化,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更为优良的旅游体验。智慧旅游需要立足于游客,游客的满意程度才是评价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的核心标准。其次,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企业日常管理与运行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通过较为统一的平台实现了旅游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共享,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智能旅游利用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确定用户移动客户端的具体地点,然后为用户提供当前位置相关的一系列信息服务,包括签到、游戏、搜索、信息推送以及周边餐饮、加油站、KTV、酒店等信息。

智慧旅游在景点、景区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识别、监测与定位三个方面,智能识别的主要功能在于检票、导航等方面,智能监测则是掌握旅客的一系列动态,智能定位则是确定旅客的实时位置,然后为游客提供当前位置的信息推送服务等。

三、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的支撑体系

智慧旅游主要由三个基本模块组成,即人才体系、旅游行业行政法规政策体系与智能虚拟技术体系。目前,我国诸多城市大力推动智慧旅游建设,虽然起到了较为可观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智慧旅游建设缺乏目的性、建设标准不统一、建设规划不足以致出现重复等情况,也有部分城市未能理解智慧旅游的真正意义,仍然沿用传统旅游信息化或在其基础上进行延伸,未能全面落实智慧旅游。

(一)人才支撑体系

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的竞争已经逐渐转移为人才的竞争。智慧旅游在现阶段而言,对于人才的需求非常高,因此,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需要立足于庞大的人才支撑体系,加大旅游行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使旅游行业人才能够充分适应现阶段智慧旅游背景下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另外,旅游企业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管理质量,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值得一提的是,高等院校也需要加强旅游行业人才的培养,以便为社会输入大量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旅游人才,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

(二)旅游行业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支撑体系

旅游行业需要对国家统一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及一系列政策体系进行规划,然后充分发挥内部管理的职能,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构建完善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支撑体系。其次还需要不断加强支撑体系的建设工作,以提升智慧旅游的技术指标为根本,完善支撑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形成较为统一、较为有效的支撑体系,保证智慧旅游的良好建设。

(三)高新技术支撑体系

智能旅游主要涉及到信息技术中空间定位技术、RFID技术、SOA技术、云计算技术、SaaS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3G移动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等,得益于这些智能虚拟技术支撑,使得智慧旅游建设得以良好的开展。退一步说,如果缺乏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作为支撑,那么智慧旅游的建设势必会成为空谈,无法彻底的落到实处。另外,现阶段智能旅游对于GIS技术、模糊识别技术、GPS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普及,对我国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智慧旅游作为现阶段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向,需要得到广大同行的充分重视,以智慧城市作为引导,以高新技术作为基础,以人才体系与政策法规为主体,推动智慧旅游的更好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现状,简单阐述了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着重分析智慧旅游发展的意义与其中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广大同行起到借鉴与参考的作用,以期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莉.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构成及支撑体系研究[J].中国商贸,2013,06

[2]杜鹏,杨蕾.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体系与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23

[3]张凌云,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第7篇

引言

为推动经济带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广东、广西经济一体化,探索我国跨省区流域经济合作发展新模式,2011年7月,国务院正式下达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为广西经济发展打开新的篇章。桂林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延伸区,更作为享誉全球的国际旅游胜地,肩负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重任,最好的经济增长点,就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旅游,打造全新的、智慧的旅游模式,推动珠江-西江旅游经济发展。

一、智慧旅游的界定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王辉、金涛等人(2012)定义:智慧旅游,即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讯等信通过互联网平台信息技术,借助智能终端设备,获取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让人们能够据此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等效果。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海量的旅游信息集中起来,通过云服务终端,为游客、管理者等提供旅游相关服务。因此,智慧旅游模式可概括为“一心、两端、三网”,即云计算中心;旅游信息服务端、使用端以及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讯网络。

国家旅游局将“智慧旅游”写入了“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并对“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进行部署。自2010年起,北京、南京、苏州等城市率先掀起了“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浪潮,开始建设“智慧旅游”项目。旅游产业信息化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促使旅游产业与信息产化高度融合,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优秀旅游城市加入到发展智慧旅游建设的队伍中。

(二)打造桂林智慧旅游城市

2013年8月,桂林市入选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正式启动“智慧城市”建设。根据《“智慧桂林”总体规划》要求,桂林市以智慧旅游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口,打造城市旅游智慧化发展的新模式,加快桂林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把桂林打造成广西首座智慧旅游城市,从而提高桂林作为国际旅游胜地的核心竞争力。

桂林作为国际旅游胜地,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逐年攀升,据《广西统计年鉴2011-2015》统计(表1),2010年至2014年间,桂林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数量逐年攀升,旅游收入有较大增长。

据桂林市假日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国庆黄金周,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0.87万人次,同比增长11.56%,实现旅游收入17.03亿元,同比增长15.69%。要想打造桂林旅游专属名片,首先要将“智慧旅游”摆在核心地位。这不仅要求将旅游在数量上进行提升,更要求在质量上突破成效,借助物联网与信息化平台,推进旅游智能化建设。

本文首先建立“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对桂林智慧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提高桂林旅游智慧化程度,打造新型智慧旅游城市。

二、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

(一)智慧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于传统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方面,丛艳国、冯志坚(2004)深圳塘朗山为例,用层次分析法对郊野公园的旅游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制订了由旅游资源、区域条件、区位特征3个方面组成的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对旅游资源的整治与开发提出建议。王丽(2014)从旅游城市竞争力的角度入手,建立了硬竞争力、软竞争力2个方面组成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

关于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张凌云(2012)提出了建立在资源配置层、数据采集层、业务应用层、客户感知层四层模型之上的智慧旅游评价体系。刘利宁(2013)从智慧旅游硬件支撑指标体系、智慧旅游综合应用系统指标体系、智慧旅游应用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三个角度出发、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涵盖面广的智慧旅游评价体系。王恩旭(2014)构建了以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硬件支撑、环境支撑五个方面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模型。

本文主要对张凌云及刘利宁提出的评价指标进行整合,提出从资源配置、旅游服务、客户感知三个方面入手,细分为七个指标进行分析,建立以下智慧旅游评价指标模型(表2)。

(二)指标解读与桂林智慧旅游现状分析

根据智慧旅游指标体系,对桂林智慧旅游现状分析如下。

1.旅游资源数字化:2014年为“桂林智慧旅游年”,以智慧旅游为主题,结合旅游业发展方向及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建立了旅游公共信息平台、

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等系列举措。通过传感器及通信技术,实现城市及景区全方位监测,具体的,全市旅游景区“天眼”系统全面启动,通过“天眼”,旅游管理部门可以实时监测景区的人流、车流,为游客提供及时准确的导游服务;为了推M景区智能化建设,发起了“壹旅游”项目,并于广西首个“智慧旅游”试点景区桂林王城・独秀峰景区进行四维航拍;对桂林象鼻山、阳朔西街等10个知名景区景点全面覆盖4G网络,并在中山路、两江四湖景区等区域铺设了超过1万个WIFI设备点,供游客免费试用。据统计,2016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来自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的旅游预订量占近80%,相比去年黄金周,手机客户端的预订人数增长数倍。

2.旅游交通智能化:桂林交通部门对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及设备进行升级,应用GPS、LBS等导航地图技术,对桂林市区及各大景点路段进行智能化监控,对车辆行驶信息进行追踪,为车辆提供导航服务,提供自驾安全保障;完善了智能公交系统,推出桂林移动掌上公交应用,全国无线城市用户,可通过无线城市客户端使用掌上公交业务查询桂林市公交车运行情况,获取市内公交到达各景区路线、实时位置,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推进城际交通一体化,随着衡柳高铁和贵广高铁相继建成,桂林实现“一城九站”格局,拥有桂林站、桂林西站、桂林北站等9个火车站,不少旅游景点与高铁车站直接衔接,并形成南宁、贵阳、广州、长沙等省会城市三小时城市圈。

3.旅游酒店智慧化:桂林已吸引了喜来登、香格里拉、维也纳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酒店入驻,以及Club Med、乐满地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度假世界,集养生、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为不同旅客带来不同的居住体验。 除连锁品牌精品酒店外,桂林民宿业发展迅速,信息化水平高,阳朔的酒店及民居旅馆网上预订功能基本实现全覆盖,一批个性化民居旅馆和特色精品酒店通过网络营销形成稳定客户群,为中国民宿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万达更是以240亿元投建桂林万达城,结合商业地产和旅游文化产业,涵盖了购物中心、主题公园、度假酒店等多元化项目,带动桂林旅游与文化、商业产业相融合,打造智慧桂林旅游新模式。

4.旅游管理智慧化:为了实现旅游管理规范化,完善管理体系,设立桂林市旅游公共服务管理处专门负责桂林智慧旅游工作的管理、组织与实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积极推动智慧旅游各项目的顺利开展,整合全市旅游行政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公共服务等公共资源,并与政府、旅行社合作开发线上导游服务平台;为提高桂林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统计工作能力,全面提升全市旅游统计数据质量,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活动,培养数据智能化处理人才,掌握旅游数据进行统筹;并对景点娱乐项目、票务部门进行规范,防止行业间恶意竞争,促进桂林旅游行业平稳有序的发展。

5.旅游信息智慧化:建立旅游公共信息平台、桂林旅游综合数据中心和桂林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智能终端体系,在全市推广运用旅游服务质量管理系统。各大景点均在互联网上设立了门户网站,并及时有效信息,便于游客了解景点实时动态,并推出“桂林旅游”微信平台和“桂林随身游”APP,加快推动了旅游线上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等服务。

6.旅游购物智慧化:桂林旅游发展改革委积极与阿里、携程等国内知名电商缔结战略合作关系,推出网上订票等服务,在景区内也可直接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餐饮、住宿等消费的支付。尤其是桂林旅游与阿里旅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借助阿里旅行强大的线上平台和品牌影响力,建立“淘宝网桂林旅游官方旗舰店”、“码上游”等桂林旅游应用系统,构建先游玩后付款的信用旅游体系,开创全新的旅游模式,并成为与阿里旅行开展“未来景区”城市战略合作的首个国内城市,将为桂林所有景区提供信用游、扫码支付、地图导览等“未来景区”全线产品,助推桂林“智慧旅游”升级。

7.景区体验个性化:在第五届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上,桂林市旅游局在旅博会展厅内设桂林智慧旅游馆,全面展示桂林旅游信息化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态势,到场市民及游客亲身体验各种智慧旅游项目。为了使更多游客拥有线上体验,在桂林火车站设置了“桂林旅游高铁服务站”,游客可在站内体验“网上游桂林”:通过运用先进的3D虚拟旅游展示、智能旅游终端等技术手段,提供吃、喝、玩、乐及风景名胜等实时、互动旅游资讯。并积极引导、支持旅游景区、酒店旅馆类旅游企业与携程网等知名旅游网站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合作,推出各类应季旅游、主题旅游和自助旅游产品,安排个性化旅程。

三、桂林智慧旅游存在的问题

在打造桂林智慧旅游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资源配置:桂林作为世界旅游胜地,流动人口多,相对陈旧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逐渐恶化的资源环境难以承受人口扩张和过度集中带来的压力,城市及景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较低,尤其市区通往阳朔的桂阳公路正在紧张施工阶段,造成交通拥堵,给市民游客带来极大不便。加上信息化水平的落后,新兴技术仍在探索与试行阶段,农村和偏远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普及率低,存在大量移动盲区,影响智慧城市进程。

2.旅游服务:由于信息技术水平有限,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运用领域仅限于个别先进企业,尤其在管理、医疗等部门间,试点少,普及率低,不能运用智慧设施与旅游相结合。除此之外,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大多由各部门自行建立,系统之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因此,对于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往往不够全面和准确,政府也无法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指挥各部门协作。

3.客户感知:虽然在现在的旅游活动中,线上交易已成为主流,但是,对于选择团队游的游客来说,旅游线路仍以低端观光游为主,无法满足每个游客的需要,用户体验较差;而对于选择自由行的游客来说,线上旅游信息、商品、服务过度泛滥,没有健全的体系约束,整体缺乏规范化与标准化。

四、桂林智慧旅游对策与建议

智慧旅游是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它的建成将惠及政府、企业、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居民等多个主体,针对桂林旅游发展现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合作机制:桂林旅游局应加强与城市实施部门的沟通协调,增加信息设备资金投入,升级基础设施系统,增加信息设施覆盖率,增强城市精准化运行管理;积极与企业合作,引导桂林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智慧旅游的专项技术研发,鼓励旅游企业和相关企业开展智慧旅游服务革新;为景区提供智能服务、数据能力、营销平台等整体方案,实现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借助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便利,加强与周边城市互联互动,实现跨省交通一卡通;旅游部门要与信息技术研发机构以及当地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智慧旅游体验基地,开展智慧旅游课题研究,进行智慧旅游技术研发,培养相关技术人才,推广智慧旅游理念。

2.旅游服务改革,加强协同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在政府统筹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产业,转变服务行业发展方式;加快物联网产业建设,结合新兴产业资源,提升物联网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云计算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将云计算用于旅游服务行业,扩大云计算的运用范围;加强大数据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数据挖掘分析为中心的商业智能新模式,推动大数据产业链协同发展;要打破行业壁垒,以智慧旅游为契机,实现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资源共享,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拓展各种形式的旅游业态。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第8篇

集中起来的主客体

宁波市旅游局党委副书记赵吉明表示,目前宁波市智慧旅游项目已陆续完成了智能手机导游、宁波旅游公共信息查询系统、宁波虚拟旅游、旅游行程智能DIY等项目的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旅游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旅游基础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平台,初步形成一批智慧旅游景区(点)、智慧旅游企业,构建比较完善的智慧旅游产品、营销、管理和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智慧旅游导游、导航、导购、导览四大功能。

“智慧旅游,带给游客的是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和无处不在的旅游服务,带给旅游管理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将是一场巨大的变革。简单地说,智慧旅游将引领宁波旅游业进入实时在线的触摸时代。”这是宁波市旅游局对宁波市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的总体描述。

宁波市针对智慧旅游项目搭建起了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应用对象是游客、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这三者几乎能够将服务平台所服务的主客体全部集中起来,同时这三类对象都是平台的受益者,又在平台中扮演不同角色。

宁波市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金涛介绍,宁波市旅游企业积极探索智慧旅游建设的商业模式,确保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都能切实从智慧旅游中获益。智慧旅游不仅给游客带来了便利,对旅游经营者来说,也意味着一场变革。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宁波智慧旅游建设将实现包括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等基本功能;从旅游经营者的角度出发,宁波智慧旅游建设主要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智慧”、“旅游管理的智慧”和“旅游营销的智慧”三大方面。目前,宁波市智慧旅行社、智慧景区和智慧酒店纷纷涌现,80%以上的旅游企业有自己独立的网站和查询预订系统,智慧化正在成为旅游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基本特征。据了解,宁波各A级景区内客房和餐饮预订火爆,黄金周前六天预订率已达到90%以上。宁波溪口、天宫庄园等景区通过智慧旅游系统及时播报景区游客饱和度及区内旅游交通情况,引导旅游者有序旅游。滕头景区建立无线宽带景区,游客可以随时上上网了解最新动态。

赵吉明解释,旅游的智慧化工作是当前富有挑战性、前瞻性的政务性工作。这项工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宁波旅游工作的发展。今后旅游业通过虚拟交易市场、网络营销将取代实体市场。因此,智慧旅游不仅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也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面对智慧旅游变革的浪潮,宁波市旅游管理部门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推动智慧旅游建设,积极构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方面整合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地综合网络,推进旅游信息化工程建设。另一方面新建全市范围内的公共交换平台,实现各网络平台互联和资源共享,推进相关领域信息化建设,重点扶持旅游产业的电子商务功能建设。目前已建成宁波旅游商务网络平台、以“阿拉旅行卡”为起点的宁波旅游支付体系,宁波旅游公众信息查询体系、行业管理系统、网络营销体系等一系列智慧旅游项目。建立了旅游信息中心、咨询中心、导游服务中心。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行前体验、行程设计、网络预订、自助查询、旅游咨询投诉、行程反馈等多个环节的一站式服务。

平台化管理的效应

目前,按照安全、便捷、舒适的指导性原则,宁波市旅游局通过打造“六大平台”,扎实推进智慧旅游建设,经过一年的努力,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金涛解释,搭建平台重要注重实用原则,以实用为主,而不是技术展示。在建设设计中要力争功能全面,针对游客的平台要能够满足海量的个人需求,让不同需求的游客能够各取所需。信息要全而新,为游客提供覆盖广并更新及时的信息。服务点要广,服务点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分配。流程要全而畅通,同时注意数据共享。为此,宁波在搭建平台之初首先建立了数据中心,在此基础上延伸,避免信息孤岛存在。

具体来说,六大平台功能及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

强化旅游网络应用平台。宁波市旅游局完成政府官方网站群的改版升级。政务版强化了互动交流功能。强化了在线访谈、在线咨询投诉、领导接待日等栏目,并根据旅游企业、游客、导游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办事服务,为政民互动架起了一座桥梁。商务版增强了实用性。在充分考虑网友需求的基础上,加强了商务版的实用性,新增用户点评、完善资料等功能,并对景点、酒店频道内容进行了完善,新增目的地地图定位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网民。

构建旅游网络营销平台。开通新浪、腾讯微博进行宁波旅游的整体推广,营销信息准确且更新及时,目前微博粉丝已经超过20万人。开发宁波旅游手机报系统,定期向全国范围的旅游行业人士、旅游爱好者发送宁波旅游业内资讯。

完善旅游投诉咨询平台。建设完整的门市咨询网络,开展宁波旅游呼叫热线的建设,开通各地的呼叫热线,并逐步融入宁波96118呼叫平台。

升级旅游自助自驾平台。构建了国内领先的宁波自助自驾游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旅游公共信息查询、自助行程设计、自驾车交通指引标识、投诉处理、应急处置、紧急救援、旅游意外保险等服务机制。提升了虚拟旅游中心用户体验。虚拟旅游中心完善自由行中心、旅游剧场、旅游电台、3D旅游中心、体验中心五部分组成,为网友提供全新的视听体验平台。

建设旅游触摸屏查询平台。在宁波大市范围内各大旅游景区、酒店、机场等人员集聚地铺设300余台宁波旅游公众信息查询终端向市民及游客提供宁波吃、住、行、游、购、乐等多方面信息和宁波旅游动态资讯。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第9篇

关键词:智慧旅游;松江;发展策略;物联网

1.智慧旅游的含义和外延

1.1智慧旅游的含义

智慧旅游是指通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整合资源、经济、活动和游客等旅游相关信息,促进旅游信息共享和游客服务部门的业务协同,提高旅游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1.2智慧旅游的外延

智慧旅游的建设离不开智慧城市的基础环境,它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旅游和智慧城市应协调联动,智慧旅游可以带动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可以产生科技旅游项目。智慧旅游本身强调智慧低碳,其为低碳旅游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以引导游客关注低碳,在建设时也要注意自身的低碳化。

2.松江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

2.1松江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建设便捷高效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上海都市旅游发展中的重要经验和特色。松江是上海之源,在松江开展智慧旅游,不仅符合上海市“智慧城市”的精神,同时也能够带动松江地区及周边的旅游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且智慧旅游模式的开展可以将很多原先分散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起到最大程度利用的作用。近年来,松江区也在积极筹备,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在优化松江区旅游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是旅游扶持政策兑现。其中包括2011年出台的《松江区加快旅游发展若干意见》和《旅游发展扶持奖励暂行办法》,以及2012年政府兑现奖励经费498万元。

二是景区服务水平实现较大幅度提升。近几年来,松江区多个景区评级得到上调,包括上海辰山植物园和上海醉白池公园,区内4A景区数量达到5家,位列全市郊区县之首。此外,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也是上海市唯一一家荣获国家林业局“中国森林公园发展三十周年――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称号的部级公园。

三是松江“会议谷”初具规模。纳入会务统计的18家酒店,全年接待住宿客人87万人,其中会务团队占接待人数的50.2%,为43.7万人数。

四是依托松江历史文化优势,松江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秀丽的山水生态环境,有上海唯一的部级旅游度假区和最早的历史遗址,是上海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区,十二五”期间,松江积极推进三大战略,努力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产业强区的跨越。2014年第一季度,中心城区与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分别接待游客123.97万人次和99.35万人次,占全区景区(点)游客接待量的51%和41%,大型旅游功能性项目欢乐谷、辰山植物园、城市景观泰晤士小镇及文化景区方塔园、醉白池等得到市民游客的青睐。

2.2存在问题

1) 信息资源共享度低、整合力度不强。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旅游信息资源共享还很困难;由于分散在各旅游企业、景点、商户的大量数据信息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收集与整理,从而产生信息壁垒,导致信息利用率下降,资源重复投入,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相关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缺乏系统接口标准,难以互通,产生了信息孤岛,限制了智慧旅游的发展。

2) 旅游公共信息供给途径少。对于散客和自驾游市场,需要拓宽旅游公共信息的供给途径,实现丰富、多样和便捷的公共旅游信息服务系统。不能仅仅依靠单一且单向沟通的指示牌、人员讲解和张贴海报,或者依靠传统、分散的途径,如服务热线、旅游咨询中心或者服务中心,而是应该充分利用物联网、触摸式旅游咨询机、移动客户端等高新技术,打造系统、高效、便捷的公共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3) 电子商务有待进一步发展。松江旅游网旅游产品的定制方面还有欠缺,尚未形成目的地营销体系。

4) 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松江的无线网络覆盖率还较低,这大大限制了智慧旅游的发展。其他一些在配套设施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

2.3松江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

1) 社会功能方面。发展智慧旅游,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福利水平、扩大就业。体现科学发展、创新城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升松江区品牌和知名度,有助于可持续性发展。

2) 经济方面。智慧旅游在带来社会价值的同时,还会带来经济价值,带动城市的景区、酒店、餐饮、购物、交通以及其他与旅游相关的服务行业的发展。并通过内需,推助当地经济稳步发展。

3) 民生方面。推动智慧旅游所带来的服务业提升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不仅仅会使当地的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更会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达到多赢的效果。

4) 生态环境方面。通过在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旅游承载力管控等方面综合应用多种智慧旅游的手段能够均衡游客的分布,降低游客对资源的破坏,有效确保游客的满意度,对缓解景区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5) 产业方面。通过智慧旅游的建设,将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行政部门的管理模式和游客的行为模式,实现旅游产业链上各个系统的协同运作,从而逐渐改变整个产业的运营模式。

3.发展智慧旅游的建议

3.1构建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1)整合有关松江旅游的旅游信息资源,完善松江旅游网,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智能服务,满足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基本信息、旅游产品信息、公共环境等相关信息服务的需要。完善在线或者电话咨询服务,使游客随时随地进行旅游咨询。建立评价体系,使游客在游完可以对景区、餐饮、酒店、交通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提供参考。

2)建立 3D 虚拟景区旅游平台。通过 3D 虚拟景区旅游平台,摆脱单一的门票经济,开拓绿色环保的网上在线旅游,同时,利用全新的三维全景技术,全面展现景区美丽景色和历史文化,吸引全球的游客到实地旅游,将推动松江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使得旅游信息的传播多元化。

3)建立旅游信息触摸屏,建立景区自助导游平台,为游客提供资料检索、触摸查询等服务。

4)提高无线宽带网覆盖率。

3.2完善物联网建设实现人性化智慧旅游

旅游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体,参与的客观因素受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的影响较大,变动性也大,而游客的心理、生理现象也呈多样化,使得整个旅游过程要多方位应对才能尽可能使活动服务完美。物联网的加入可从组合、监控、及时三个方面优化服务过程。组合旅游目的地优质接待旅游企业,通过平时物联网的监控,收集游客对各类旅游企业反馈,将旅游目的地优秀的旅行社、酒店、购物中心组合推荐给消费者;动态化监控整个旅游过程,跟踪整个行程,防患于未然,安排好旅游途中的每个环节,以防因为天气、交通变化等带来的消极影响;运用物联网信息流可及时有效处理旅游中的矛盾,维护旅游质量与市场秩序,使愉悦的气氛贯穿整个游程。

3.3 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是通过信息技术及时准确的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的转变,实现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

1)制定旅游信息标准,建立基于旅游信息标准的旅游云计算中心,按照统一的规则获取采集旅游信息,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集中存储、。通过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基础信息、 统一地理信息、统一交换接口、统一技术平台,使旅游信息的智慧化,让项目融合和跨平台合作成为可能。

2)建立综合管理平台,包括旅游安全保障、旅游数据监测分析、旅游品质保障、旅游诚信管理、旅游互动评价管理、游客消费行为数据收集分析的智慧旅游管理体系,以实现旅游行业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4.智慧旅游发展的保障体系

4.1政策支持

在发展智慧旅游的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针对本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出台和落实相关奖励和补贴等支持政策,引导并推动旅游景区、旅游服务商和科技企业等相关方积极参与智慧旅游的构建,不断提高旅游服务的智慧化水平,促进信息化在旅游行业的深度应用。

4.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在智慧旅游的建设中,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可采取“政府主导,企业特色,政府所有,企业经营,多方受益”的经营模式。确定政府独自投资、政府投资引导、政府与旅游企业联合投资、政府与旅游信息化企业联合投资以及企业独自投资五种模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全面开放智慧旅游市场的开发,积极引入各类资本,实现多方投入,多方盈利。

4.3优化环境,全面发展智慧旅游

发展智慧旅游,还要全面发展松江的旅游产业的外部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区容区貌等。借助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契机,加强旅游产业同其它产业、城市建设的融合发展;加强各级旅游局同相关部门的合作。除政府、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传统旅游服务环节外,要广泛组织各种力量共同参与松江智慧旅游的建设。推进智慧景区试点建设、智慧酒店试点建设、智慧旅游试点建设,为其他景区、酒店、旅游社做出示范引领作用。

5.总结

2012 年 12 月,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智慧旅游建设会上,提出争取在 10 年内初步实现“智慧旅游”的总体目标。智慧旅游的建设对于松江旅游业乃至上海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智慧旅游的理念融入到松江旅游产业发展中来,通过发展策略的研究,为松江智慧旅游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思考。在提升旅游服务、优化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等方面为旅游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进而推动松江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但智慧旅游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有其特定的发展规律,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详细的规划和计划,也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撑,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使松江的智慧旅游事业能沿着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为松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睿仙,乔晓梅,刘军.发展唐山智慧旅游的策略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04:44-47.

[2]金江军.智慧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2,11:22-23.

[3]陈胜容.智慧旅游体系下的旅游环线资源整合研究――以京东旅游环线为例[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02:142-144.

[4]廖维俊.基于物联网架构下的“智慧旅游”探究[J].生态经济,2013,07:98-101+104.

[5]张凌云.智慧旅游: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公共服务时代的来临[J].旅游学刊,2012,02:3-5.

[6]金卫东.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旅游学刊,2012,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