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校网络教育培训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1 17:26:03

高校网络教育培训

高校网络教育培训第1篇

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台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应用

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对校园网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大,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已经基本形成规模。人们开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索如何应用技术来促进教学改革。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能尽快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高校教师迅速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新时期的教育变革中去。当前,各高校的教育技术培训都在自行探索,培训的方式各有不同,培训质量与效果也参差不齐,并在培训的实践中遇到了不少问题。笔者根据高校教师的特点,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一、高校教师的特点

在教育技术层面上,高校教师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一)年龄结构和教育技术学习能力差异较大。高校教师在年龄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是具有几十年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而有的则是刚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从技术学习的角度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学习难度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较容易接受计算机技术,掌握也更快,而年龄较大的则在技术学习方面相对较慢,特别是有些老教师,由于思维定型,很难接受新技术的思维方式,学习起来更加困难。

(二)普遍重视科研和学历进修,对教育技术接触不多。高校教师的工作包括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两大部分。高学历、高职称始终是教师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成就的象征,因此,教师们自我支配的时间多用于做科研、修学历、评职称,而接受培训的时间和机会就很少,不知道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到平时的教学中。

(三)教育技术能力基础参差不齐。基于知识背景和任教学科的不同,高校教师应该可以分为两大类别:第一类是高等学校普通专业教师,即非教育技术专业出身,只具有很少的教育技术相关理论、技术和实践经验,几乎没有参加过教育技术类培训的教师。第二类是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相关领域教师,他们具有学科教学经验和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愿意从事教育软件设计和网络课程设计等工作。

如前所述,由于高校教师自身情况的不同,对于教育技术的培训的需求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异。要平衡这些差异,不仅需要灵活多样的培训内容和形式,而且需要在培训方式上有所创新。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一种真正适合高校教师培训的有效方案。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采用网络化方式,不仅适合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而且有利于适应当代信息资源的快速更新,充分有效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笔者选择了南京易学教育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作为示范。

二、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与优势

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web的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在线交互、测试与考试等为一体的网络教学系统,包含了管理、资源、交流、答疑、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对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网络教学平台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一)强大的课程管理功能实现课程内容的模块化,受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指导教师可将培训的课程根据受训教师的需求进行有机的设置,按照需求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具有独立完整的教学内容、交流平台和评价体系等。受训教师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层次的培训内容,并与自己相同层次需求的教师交流学习,通过该层次的测试与考试等内容进行评价。

(二)完整的用户管理功能实现对指导教师、受训教师的网络管理。就指导教师而言,该平台的一门课程中设置一名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可以添加若干名课程的辅助教师共同担任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多名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培训课程中不同的内容的管理与支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络教学的质量。对于受训教师的管理,指导教师可根据受训教师按照学习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组,每一组受训教师的情况趋于相似,这样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受训教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指导。

(三)多样的交流版块为指导教师和受训教师搭建交互平台。该平台中开设了五种交流版块,分别是:讨论版块,该版块中的讨论分为师生讨论和生生讨论两种;Blog版块,指导教师和受训教师均可以在自己的博客进行学习心得和体会的展示与讨论;聊天版块,这是一种同步交流的版块,实现师生、生生同步互动;邮件版块,参加课程学习的教师与学生在系统中都拥有一个平台内的邮箱,可以通过邮件的形式进行互动;答疑版块,学生提出问题,指导教师进行回复,可实现同步和异步答疑。

(四)完善的任务功能,实现指导教师在线布置作业与测试等。受训教师在线完成作业和测试,并能及时查看自己的成绩,实现对培训学习的评价。

网络教学平台以其强大的功能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带来了传统培训无法超越的优势:首先,它是基于web的表现形式,受训教师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等的约束,可以在自己空闲的时间随时参与学习。其次,受训教师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而且可以反复进行学习,直到掌握所学内容。最后,强大的交流平台为指导教师和受训教师、受训教师之间创建了学习与交流的环境,受训教师不仅可以向指导教师提出问题,还可以与其他受训教师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习效率。

三、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育技术培训

(一)开设指导课。指导课是网络培训开始前的准备工作,指导教师集中受训教师,面对面地对如何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学习进行详细讲解并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受训教师进行注册,使受训教师能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顺利进行学习。

(二)设置培训课程内容。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依据培训对象对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及综合能力等需求来分类的课程,包括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学系统设计、网络教学与知识管理、课程论与教学评价、网络课程开发等内容;选修课是针对受训教师的个人需求而开设的课程,包括:Spss软件使用、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图像的采集与制作、教学视频的采集与制作、教学管理信息化、教育技术前沿讲座等。由于受训教师的需求多种多样,在培训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不断与受训教师交流沟通,了解其需求后,不断更新调整选修课的内容,以满足所有受训教师的要求,达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

(三)实现对受训教师的在线管理。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受训教师登录并进入培训课程后,其信息将被记录进平台数据库,可以由指导教师在线对这些受训教师进行管理,并可根据受训教师所选课程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在同一组的受训教师所学课程内容、完成作业、讨论话题、答疑指导等都是一样的。这样,不仅方便受训教师讨论同一话题,互相交流学习心得,而且方便指导教师对课程和学员进行评价。

(四)搭建交流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中拥有几种交流的平台,如前文提到的是讨论、Blog、聊天室、邮箱、答疑等。这些交流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聊天室除外)。交流的内容由指导教师或受训教师提出,再由受训教师交流或指导教师解答,这样不仅能使受训教师间协作交流,而且能让在线或离线指导教师完成辅导工作。

(五)通过任务完成对学习的评价。网络教学平台不仅可以使指导教师根据课程需要布置课后异步作业或测试,还可以布置同步测试,并且指导教师可以对这些作业或测试进行在线批改,生成成绩供受训教师查看。同时指导教师也可提供标准答案,设置作业或测试为自评,这样受训教师在完成作业或测试后将自动生成成绩,完成自我评价。

(六)设置多名指导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的培训课程中可以设置多个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培训工作,这些指导教师按照不同的课程版块进行同步教学指导或异步辅导答疑。

四、结语

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作为网络培训和网络学习的工具,为受训教师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大大地提高了培训成效。当然,任何一种工具都不是万能的,应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具有诸多优点的同时,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对指导教师的要求较高,指导教师不仅在构成上要求多元化,在素质上也有很高的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沟通技巧,这对于很多培训而言是成功的保障,当然也是很难满足的条件。再者如对培训环境的要求较高,创建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环境,对培训组织单位的要求比较高。当某些条件受到限制的时候,培训的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些问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加以改进和克服。

参考文献:

[1]纪爱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书育人,2006,(12).

[2]李玉环,陈庚,金以娟.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状况分析与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7,(2).

高校网络教育培训第2篇

高校党校 教育模式 创新

近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党员队伍数量急剧增多,随着高校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传统的党校课堂教育模式受到挑战。实践表明,传统的党校教育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当前党校教育的需要,迫切要求高校改革创新党校教育模式,探索党校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一、高校党校在教育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1.日益活跃的学生思维与固守传统教学内容的矛盾使得培训缺乏实效性。现在的党校教育培训通常是涉及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一系列的内容,党校工作人员在设计教育培训内容时更多的是侧重如何传授基本理论,而难以结合形势的发展设计回答和解释社会现实问题,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切合大学生思想特点,紧跟形势发展。陈旧的教育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真正吸引学员。这些问题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高校党校教育培训效果最优化的实现。

2.日益增长的培训人数与培训条件制约的矛盾使得教育培训组织难度加大。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高校连年扩招,带来学生基数快速增长,参加党校学习培训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数目剧增,举办一期常规的教育培训需要花费的精力相当大。同时,因为千人大课堂需要在统一时间内、统一地点上课,而很多年级、专业在不同的时段都会有课程安排和活动安排,这样常常会出现组织党校教学上的时间安排与常规的教学、实践相冲突。因此,党校教学培训一般多考虑和选择不同专业学生的时间“空档”,容易造成教学时间跨度大,教学工作缺乏连贯性,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也给党校培训带来了不良的声誉。

3.日益匮乏的兼职师资与急需高水平主讲教师的矛盾使得培训缺乏吸引力从党校培训师资来源分析,各高校党校的培训教师多为本校的学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学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专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中的领导学员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因为受所担任工作性质的限制,不一定都适合主讲党校培训课程,只是因为职务和资历的优势而勉强应对,所以其讲课并不受学生欢迎;而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专职教师,虽然是科班出身,但因为参加培训的学生都曾经听过他们上课,对其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非常了解,也因此难以有新鲜感和吸引力。党校的固有观念都是请职称高和职务高的“双高”老教师讲课。但学生却并不都欢迎,而一些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思维独到活跃,受学生欢迎的新教师因其资历浅又无资格上课。所以,近几年高校党校主讲教师匮乏也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

二、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积极探索高校党校教育新模式

网络信息技术的成熟为网上党校的出现创造了客观条件。在硬件方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绝大部分的高校搭建起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网络互联,课室、学生宿舍也具备了上网条件。高校党校完全能够利用现有的高校网络信息硬件平台,搭建网上党员教育的平台。

建立网上党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改变单向灌输、有限互动为全面的双向互动,改变抽象的理论教育为丰富生动的理论与实例结合的教育,使党校教育突破单纯文本、声音和面对面直观教育的线性模式,形成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信息有机融合的,能够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智能化互动平台。与传统形式的高校党校教育相比,网上党校具有三点明显优势。

1.覆盖面大及时间空间上的灵活性

网上党校教育突破时空限制,从时间安排和内容选择上为教育对象提供了充分的选择空间,教学方式灵活;而且由于不受教师、教室等条件的限制,党校教育网络化极大扩大了教育的覆盖面。与传统党校教育模式相比,网上党校实现了“主动学、随时学”的转变,即由于时间空间的灵活性,教育对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于学习时间空间的自主性,教育对象变固定时间学习为随时随地学习和交流,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针对性和有效性。

2.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

网络具有信息整合、资料共享、即时传递等特点和功能,通过网上党校,党校教育的内容被极大丰富。在网上,不仅可以随时查阅信息和资料,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一些教育内容可以随时更新。例如,上级党委的重要工作部署以及最新出台的政策措施等都可以在网上及时找到;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可借助网络得到及时有效的讨论,进而对广大党员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及时疏通、合理引导。网上党校教育内容丰富生动、形式多样充分调动了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育目标和手段的针对性

通过网上课堂,参加培训的党员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需要,选择不同的内容加以学习,自行安排学习进度,及时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对集中培训的需求建议汇总到党校。在集中培训时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增强党员教育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三、高校利用网上党校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正确处理好网络学习与其他培训形式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问题。高校党员网络学习从学习形式上看仍属于一种个体形式的自我学习,在研讨交流、教学互动、学习氛围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集中培训在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教师与学员的双向互动、学习气氛的创造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学员培训方式。网络学习还不能完全替代集中培训。在具体的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不同培训形式的相互衔接和补充,保证学员教育培训效益的提高。

高校网络教育培训第3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校本培训;专业行为;绩效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2-0011-04

引言

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中明确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尽快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广大教师的研修与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工作,英国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升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竞争力的当务之急,并于2002年专门颁发了在职教师发展和训练标准,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美国以有效的激励机制,灵活多样适合教师职业特点的进修方式、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强化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工作上已取得重大进展,已经广泛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脱产研修培训、新教师培训、校长培训、班主任培训、信息技术高级培训、校本培训、学历提高培训等,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学校间差异较大,培训资源匮乏、学习方式单一、交流互动困难等局限性已成为教师研训的瓶颈。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能充分发挥其迅捷、实时、合作、交互、实践、运用、经济、灵活等特点,实现经验的即时交流,问题的交互反馈,资源的广泛共享,将培训学习与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学以致用,减轻了教师和学校脱产培训的差旅费、培训费用等负担,对教育经费紧张的学校和收入不高的教师,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淮安市处于苏北腹地,总面积10072平方公里,总人口524.06万,是经济欠发达、农业占GDP比重较大、劳动力输出较多的人口大市、教育大市,大力发展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对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目标与内容、模式与组织、绩效与评价六个维度,对淮安市五年来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对教师专业行为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扬长避短,探索更加优化的培训模式、反馈交互方式以及评价手段,以提高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绩效,促进校本培训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研究的依据和研究方法

以建构主义、教师专业发展、终身教育和远程教育理论为指导,从目标与内容、模式与组织、绩效与评价六个维度,对淮安市五年来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绩效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1.问卷设计

本问卷是由淮安市电教馆、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共同设计完成。内容设计参照了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研究成果,以淮安市中小学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校本培训对教师专业化行为影响为调查目标,从教师基本信息、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作用、学习动机提升和激活、自主学习的参与意识、网络课程内容设计等方面设计了十六个问题。

2.样本的选取

对淮安市五年来参加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的近五千名中小学教师,按年龄、学历、城乡、学科不同,分层抽取六百名教师参加调查,于2012年4月份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问卷调研。

3.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由淮安市电教馆和各县区电教中心根据样本,采用(问卷星)发放和回收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584份,为后续研究提供充实的数据依据。

(2)访谈法:在问卷调查后,从各县区抽取乡村小学2所,乡镇初中2所,城区小学2所,城区初中、高中各1所,并从每个学校随机抽取20名参加过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的学科教师进行集中访谈,并调阅了这部分教师的业务档案。

二、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对中小学教师专业行为影响现状分析

1.参与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教师基本状况

淮安市参与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教师来源于市区(含市直)和县城学校的占67%,十五年以下教龄占78%,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3%(图1)。这些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高,教师都有自己的电脑,能够接受新型的培训和研修方式,接受新知识快,不断学习和提升专业化修养的意识较高。而许多老教师、乡村教师在长期的传统教学实践中,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重新以“小学生”的身份面对网络培训,往往感到茫然,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工作存在盲点,动机不足。

2.网络条件和数字化资源匮乏弱化教师学习动机

有63%的教师认为,网络教育资源不够丰富和多样化,学校的软硬件更新太慢,自己家庭条件不足,导致参加学校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后,虽然感觉效果不错,但难以后续参与,使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主研修的行为,难以持续推动。46%的教师感觉虽然网络上资源丰富,但可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太少,对公司企业提供的教学资源缺乏检索和鉴别能力,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通过访谈,78%的教师建议,网络培训环境应该能够自动生成和积累数字化教学资源,将优秀的传统教学资源数字化并共享,应鼓励中小学教师自主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师后续参与的积极性。

3.管理模式与组织方式影响教师的后续参与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打破了传统的教研模式,但对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直接控制产生严重挑战。[1] 由于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在教师、管理等方面的习惯定势,使教师大量的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之外的事务性工作,严重影响教师的后续参与。如有些学校要求教师的教案必须是手抄版,不允许直接从网上打印相关资料,严重阻碍了教师利用网络进行自主研修的积极性(表1);在调查的78所学校中,只有13%的学校制定了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研修的奖励政策,只有18%的学校同意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学时可以作为继续教育学时。学校的常规研训活动,如定期听课、教学研讨会、优质课比赛等活动不能有效融入到网络化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去,网上、网下研训活动重复叠加也影响教师的后续参与。[2]

4.活动主题宽泛和互动不够深入影响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效果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中在线研讨反映出的“关键事件”的“关键问题”,可以激发受训教师深层次的自我反思和深入讨论,体现了培训的“校本”特色。但是,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应紧密联系教学实践,切合教师的教学体验,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即使是关于教育观点、理念的研讨,也应该从实践出发,以实践问题作为研讨的切入点。[3] 问卷调查发现,虽然有更多的参与讨论的机会、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更灵活的参与时间、更能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全新的培训模式期望较高的因素,但活动主题宽泛和互动不够深入也影响了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效果,淮安市五年来历次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为了能及时响应教师提问,也安排了多位学科专家在线交互,但由于是集中培训,在参与人数较多、发帖量较大、更新很快的时候,并不利于线上互动;研讨主题过于宽泛的时候,容易导致讨论话题过于分散,不够深入。

三、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持续改善中小学教师专业行为的对策

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关键目的,是开展教师自主学习,持续改善中小学教师专业行为,提高教师“自主”意识,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参与意识。因此,如何在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中持续改善中小学教师专业行为,提高培训绩效,是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亟待解决的问题。

1.构建校本学习群体,实现高效沟通

生态良好的教师学习群体,应该是有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能协同学习和情感交流的教师结合体,有良好价值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个体的自我发展,而且应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中的教师专业发展,要通过群体文化的共同构建,在教师的学习精神、态度、方法和行为等要素方面的合作,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共同发展,高效沟通。[4] 采取适当的组织策略和研修模式,能实现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有效运作,使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更具人文性,如通过校内、区域内优秀教师构成引领团队,发挥线下教研组的团体作用,由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号召力的教师作为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带头人组织线上、线下的教学研讨活动。

2.增强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情感体验

从情感上增强教师对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意义的认知,并在职称评定、年度评优、绩效考核等方面采取加分制,能使教师不断地强化专业发展意识,提高其对网络培训的接受力,能使教师调动和激发利用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进行自我研修的积极性,在传统教研活动基础上主动、独立、合作地接受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有意识地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把握专业发展进程,积极主动寻求构建新知识,转变教学思想、教育方式,培养具有超越性、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决策能力以及独立行动的能力等教师专业行为的新型教师。

3.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资源实现结构化,网站服务体现主动性

对于参与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教师来说,困扰他们的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无序导致的信息迷失,无序、多元、海量的教育资源,使教师变得无所适从。[5]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强化数字资源的关联程度实现资源的聚合,使其为有组织的结构化状态,如个人资源和网站导航资源的结构化,帮助教师实现资源与链接分类管理,建立教师个人电子书包,用来收集、记录、整理所需的教育教学资源,以便快速、准确地获取和运用,引入基于泛在资源的服务――网站自主推送与教师主动收集相结合。当然网络平台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只是一个基础,需要网络化培训与教师的教学实践问题紧密结合,并在培训网络服务器端记录教师个人的访问行为,分析其访问习惯,建立主动服务机制,能提高教师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师的学习效率及效果。[6]

高校网络教育培训第4篇

关键词: 网络环境 中小学教师 校本培训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整个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管理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一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给教师充电,校本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常规校本培训的周期长、形式相对集中,使得教师的培训工作和个人生活难以合理安排,并且校内有限的培训资源无法满足教师的需求。

一、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优势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是指学校以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依托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平台,创造性地利用网上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的在职培训活动。其中,学校是进行校本培训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培训学习的主体,而网络则是校本培训的载体。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提高学校校本培训的实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主要有以下优势。

(一)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的自主学习

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教师寒暑假还要承担一部分农活,长期的面授式培训会耽误很多时间,而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则给教师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师可以白天干活,晚上在网络上进行学习,从而工作生活两不误。因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不受时空限制,只要能够连接到网络,每个人就可以随时随地登录网站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不再受面授式培训所带来的诸如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方面的种种限制。

(二)网络的互动性有助于丰富教师培训的方式

在传统的培训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很少有参与互动交流的机会。网络创造了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教师在网络环境中不仅可以接受培训,而且可以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更可以向培训教师请求指导,提出问题,发表看法。

(三)网络的快捷性有助于提高教师培训的管理水平

传统的校本培训管理者无从获知教师是否真正参与了学习,效果到底如何,培训容易流于形式。网络平台提供的强大的数据库系统,可以准确记录每位教师的学习情况,如登录时间、次数、发表文章篇数等,有利于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整体培训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增强针对性,从而提高培训实效。

二、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策略

(一)支架式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策略主要围绕“概念框架”的自主学习,其设计要求在自主性学习设计时,围绕需要自主学习的主题,建立相应的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对学习主题的学习,因此需要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以便将学习者的学习逐步引向深入。

(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策略

1.创建校本培训专题学习网站。

专题学习网站是指那些针对特定的人群,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教科研主题、学习素材类事物主题,完成特定信息的搜索和提供、组织与,或者提供互动学习平台的教育网站。它是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主题探究、协作式学习系统,充分发挥了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超媒体、大容量等优势,不同于针对某一知识(内容)的课件,或某一门课程(章节)的网上教材,也不同于一个学科的专业网站。即学校建立专题学习网站,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登录专题学习网站的子模块进行学习。

2.专家引领,教师联合备课,集体教学研讨。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的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教师不仅承担教学重任,还要积极参加科研,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提出以专家引领、教师联合备课、集体教学研讨、动态跟踪为依托的教学质量保证和教师专业能力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了有效的以教带研、以研促教,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良性协同发展。

教师联合备课、集体教学研讨可以发挥教师的合作精神、集体智慧,使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流,形成更新的多元化思想,实现资源共享,全面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互相交流教育教学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借鉴教学思想。在教师个人备完教案后,通过集体讨论,能够形成有质量的修改意见,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弥补主备教师的不足。通过讨论、交流,每个教师都将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别人,又从别人那里学到许多优点,形成一个交流合作的共同体,实现教师群体的资源共享和互补。

教师联合备课、集体教学研讨,从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内驱力出发,解决部分教研组活动中存在的空洞化问题,以合作为途径,提高教研组的教研质量,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改变单一的教师分散教研方式,探索教师专业能力协同发展的教研机制。实践证明,专家引领、教师联合备课、集体教学研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师素养、开阔教师教学思路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随着国家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网络培训已经成为学校选择校本培训的最佳平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已经成为教师培训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应该转变传统教师培训的思维方式,发挥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优势,让其为学校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戴建浜.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8(11).

高校网络教育培训第5篇

本文以介绍网络培训在教育教学背景下的发展为切入点,首先介绍了网络培训的内涵和外延,其次阐述了网络培训对高校信息化改革的影响,最后在总结网络培训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网络培训在现实发展中的劣势与不足,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网络培训;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影响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1]伴随着信息革命的席卷而来,人类亘古以来的历史正处于一个极速发展的阶段,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需要人们拥有更新、更全的知识体系,更快、更准地把握这瞬息万变的时代变迁。但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无法跟上知识流动性的更替与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因此教育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培训这一新兴、快速、高效、全面的教育教学方式脱颖而出,并逐步被社会各界所认可与运用。

一、网络培训的内涵和外延

什么是网络培训呢?字面解释意思非常简单,通过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的方法,[2]并被人们冠以一个特别贴切的名字“e-learning”,其深层次的含义不仅仅要表述网络这一培训方式,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电子化的学习、有效率的学习、探索的学习、经验的学习、拓展的学习、延伸的学习、易使用的学习、增强的学习。

既然网络培训是如此多种学习的代名词,那么其适用程度在哪里最高呢?毋庸置疑是学校,尤其对高等院校来说,学习不再仅仅是填鸭式教学的一种,更多的是利用优势资源,自学积累知识的过程,因此网络培训一经出现,便深入人心,其运用深度与广度不言而喻,更令人可喜的是,网络培训也已经由原先辅助教学的地位逐渐转换为如今独立教学的环节,这是信息化教育发展必经的阶段。

面对这样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不由赞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完美的结合不仅缩短了教师交流学习的距离,丰富了教师进修方式,更是推动了教学改革的现代化趋势,让教育“终身化”变为现实。求贤似渴的引进名师不再需要慕名而来三顾茅庐,对知识的探索也不再需要忐忑不安的程门立雪,只需要打开电脑,轻轻点一点鼠标,这信息的天然载体便会通过其在教育领域特有的功能来解答所有的疑惑与问题。

既然网络培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渐独挡一面,那么其对高校信息化改革的影响到底有哪些,下面我们详细探究。

二、网络培训对高校信息化改革的影响

1、网络培训丰富常规教学,把名师请回家不再是梦想

网络培训现在已经广泛运用到各大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去,许多知名院校还开设了网络教育学院具体开拓网络教育的新途径,所服务的对象也不再是单一的群体,而是面向整个社会,教育不再是某些人特有的资产,名师也不再是一所学校特有的王牌,通过网络的传播,教育教学变得更为便捷,知识体系变得更为丰满,在此借用一句网路流行语来形容——“网络培训,让知识再飞一会”。当新的载体与途径被人们广泛接受之时,这样的教育教学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正如网络培训这样,利用视频系统开展教学活动,使更多、更广范围的学生能够聆听优秀教师的授课。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却跨越了时空与地域。教育资源的共享圆了许多人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网络教育学院做到足不出户便能使人们享受知识的盛宴,利用闲暇时间及时给大脑充电,日积月累的自学过程同时也完成了学历的提升,这对整个国家国民素质与教育理念的提高都是里程碑式改革。特别是在高等院校,许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几十年的老教师虽然经验丰富,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的特殊性,他们中很多人学历层次仍停留在本科甚至专科阶段,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师资力量,对教师个人的职称评审、福利待遇等方面也是不利的,但网络培训这样一种继续教育方式提供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学历层次,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此外,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不仅仅是促进部分教师学历的提升,更是加强了全体教师自主自愿的学习,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自我修养与知识体系是亟需完善与更新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随着几轮授课下来早已与时展相脱节,有时我们教师迫切需要去吸收先进的经验与理念,却“张不开口,低不下头”、“有了家庭,没了时间”,面对这些困难,网络培训让一切变得更为简单,教师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按照自己学习的速度与方式进行有选择的进修学习,不仅避免了内心求人的尴尬,更是把这集千万名师精华于一体的同行请回家,这样的继续教育提升的教师自身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也是高校网络培训的初衷所在。

2、视频学术会议与交流缩短距离,拒绝长途跋涉的旅行

在高等院校里,由于发展程度与特色专业的不同,每个学校都有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学习的特色与理念,教育原本就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所以“请进来,走出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许多研讨会与学术交流会的举办都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地域辽阔,高等院校分布又相对不均匀,办会地点的局限性对大多数学校来说都有着空间的距离,甚至许多时候正值学校工作繁忙之际,这样千载难逢的学习交流机会如若又不想放弃,那么视频学术会议与交流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划地域为单位,采取就近原则,多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做到使每一个学校能够花最少的钱,走最短的路参加各种重要会议。由此可以看出利用远程网络培训系统不但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能够随时随地的反复及时的进行探讨和交流。同时,远程网络培训系统提供的强大的数据功能还为跨区域的交流活动搭建了一个多人共享的工作平台。通过文档共享、文件传送等功能,参会者可以将各种需要交流的数据、图形、报表、文字等信息同步显示给所有相关人员,在进行充分的视频、语音交流的同时能够让大家对内容进行共同操作和修改,完成工作交流讨论[3]。

高校网络教育培训第6篇

一、 加强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指导

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引导信息技术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学习需要为前提,做好教学设计,改变单纯的技术操作教学模式,把技术操作与学科知识整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造坚实的基础。深入学校听课,规范常规教学,指导引领教学,随机检查学生学习效果。4月,组织信息技信息技术教师到省教学学院和白山市教师研修院听课学习,培养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教学能力。

二、 举办远程建立网络空间技术培训

为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在3月20日举办了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远程建立网络空间技术培训班。培训的主要技术规范是:依托**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 ,注册个人空间、管理个人空间、在空间发布信息、建立并管理学校圈子(博客群组)、在**省教育论坛发布主题信息等网络技术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远程网络技术能力,为各校开展网络研修提供技术支持。

三、 以教育科研课题指导教师网络研修

基于**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结合我校确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研修促进教师研修能力提高”子课题研究。开展**省教育资源库试点——信息技术课教研(**市)工作,上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500多课时。全面规划**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技术框架,组建**教育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模块,规划43个学校或教研圈子,架设**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论坛板块。注重网络研修的技术管理,组织9名信息技术教师申报**省教育信息网信息员,对**省教育社区网站进行全面的技术管理,在技术上保障我市各校深入开展网络研修工作,为课题结题做好材料收集与过程管理工作。

四、 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基地和学校网站建设

加强机房日常管理工作,保持室内及设备的清洁,注意防火,及时关闭电源。加强学校计算机系统维护和网络安全工作,并入职业高中20m因特网带宽接口,改变了我校计算机网络网速较慢的情况。保障学校机房及部室计算机网络正常使用,指导教研员和培训教师在解决使用计算机网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教学研究网络环境和学校网络办公环境。

依托**省教育信息网加强**市教师进修学校网站建设,合理规划栏目,丰富模块内容,集成教育新闻资讯、教师网络研修、教师研修论坛、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建设为一体,及时发布学校公开的教育教学信息,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市教师进修学校”相关信息已被百度、谷哥、雅虎等搜索网站收录,全面推介我市教育教学成果。

高校网络教育培训第7篇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权威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种学习模式的出现,教师的角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学习者,教育工作的研究者和自身工作的反思者。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教师自身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对教育实践不断反思和建构的过程。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在学习时也只是被动机械接受,不能和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学习,学习效果不明显。采用大规模的集中培训的方式,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势必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工学矛盾突出。 要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想到了利用网络,突出校本。

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优势日趋凸现。利用网络开展教师培训,至少具有以下三大优势:(1)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自主学习,减少工学矛盾。(2)网络的快捷性有助于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3)网络的互动性有助于丰富教师教育的方式。因此,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校为本是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的一个教育理念,走向以校为本正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校本发展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三句话:“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学校中进行”。校本培训正是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学习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达到共同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目的。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进行了《开展基于网络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课题研究,以求克服诸多矛盾,更大程度地发挥网络优势,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彰显“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的功能和效果。通过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三种培训模式。

模式一:集中培训模式

一、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我们根据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学习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把教师分为中年组和青年组,实施分层、分阶段培训,提高教师应用能力。对于中年教师,我们从基础知识开始教起,如电脑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powerpoint、Excel等软件的使用,网上资料的搜索、下载等,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必要的多媒体教学。对有―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青年教师,我们提高培训内容的难度,以制作课件的软件应用和上网浏览、收集、处理信息为主。如运用powerpoint、Authorware、Frontpage、flash等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建立博客和发表BBS,电子邮件的收发、网络操作等。此外,我们还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求教师们尽快掌握信息技术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提升自身的素质。

二、专家引领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学校经常邀请一些专家名师到校做报告。河师大吴忠良教授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业培训,市教育局局长谷朝众同志为教师做《做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打造特色学校而努力》的报告。我们还邀请了市职业技术学院马春元教授、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季华老师、鹤翔小学白志江副校长等到校做报告。我们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定期组织教师通过网络观看教育名家的教育报告和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三、培训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我们主要采用了教研和培训相结合的“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的方法,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具体采用了以下方法:

(1)学科培训学习。每两周学习一次,分语文、数学、技能等几个小组。每次学习之前确定一个主题,教师围绕主题上网查找资料。等到教研活动时,大家共同分享收集的资料,畅谈学习的体会。每个小组在学习活动中都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每次集中学习后,要求教师撰写“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

(2)研究课堂教学。以说课、讲课、评课的方式进行。学校规定每周由一位教师作公开课,轮流进行,每节公开课结束后马上举行评课活动。听课教师要围绕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教学媒体的使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等几个方面进行评课。实践证明,“听评课活动”是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方式。

(3)集体备课,共同提高。由教研组长,根据年级进度和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确立备课内容,安排一位教师重点备课。教研活动时,这位教师要重点发言,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教学过程、运用到的教学理论等。其他教师听后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交流。所指定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再进行整改,重新设计。

模式二:以网络为依托的自主研修模式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是教师在拥有计算机、可以上网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持续发展的过程。

教师平时工作紧张、精力有限,很难拿出整块的时间参加正规的面对面学习。网络具有时间、空间上的灵活性,使学习变得随时、随意,更能适应教师的实际情况。此外,网上教学资源丰富。使用百度、Google 等搜索引擎能够很方便地找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所以我们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进行自主研修,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这样,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时间。例如,有的老师家里有电脑,并且能够上网,他就可以把学习安排在家里进行。

一、建立教育博客,开展网上教育叙事研究

博客为教师的反思性学习提供了更简易的平台。教师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体会、教案、课件等上传发表到博客上,既可以对日常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总结,还可以通过浏览其他教师的博客实现交流学习的目的。

每位教师都在学校的网站上建立了个人博客,教师们利用博客或反思课堂教学,或叙写教学随想,或记录学习心得,或抒发人生感悟。通过在博客上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大大拓宽了教师进行新课改的思路,为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通过论坛,与全国各地的老师、教育名家交流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极大地方便教师的交流。网络交流主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交互自由的环境。参与讨论者可以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有利于促进教学研究的积极开展。二是网络交流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它不受时空限制,教师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参与网络讨论,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可以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可以向他们请教教学中的难题,还可以了解到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教师通过K12教育论坛、小学数学教学网论坛、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小学音乐教学论坛、中国教育教学论坛,与全国各地的老师切磋教法,研讨课例,与名师对话。

模式三:以专题网站为载体的培训模式

一、建设学校专题网站

为了引导教师积极参加网络培训,在网络学习研究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网站为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的校本培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起到了为教师培训导航、鼓劲、解惑、铺轨的作用。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外出学习后必须将带回的学习资料、学习汇报通过网络与全校教师交流;教师参加各级公开课、优质课后,要将说课材料、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教后反思上传到学校网站上,作为学校的教学资源。网站上自己的教学资源毕竟有限,为了给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使教师充分利用外界的资源进行学习,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我们在主页上建立了与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市基础教育资源网的链接。教师只要轻点鼠标就能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课件、教学设计或者案例,极大地方便了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为教师提供了学习的平台。

二、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网上培训学习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发了10个门类800多门网上课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组织教师参加网络继续教育学习,享用这些优质的学习资源。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培训学制为两年,240学时,实行学分制。

教师首先利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进行学习,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完成网上辅导老师安排布置的练习和作业,而后把练习和作业到继续教育网站,辅导老师再对这些练习和作业进行评判,并把每个教师的得分保存在数据库中,教师通过查看系统保存的得分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上学习,教师还要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组织的网上继续教育考试,考试合格颁发继续教育合格证书。我校教师全员参与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网上继续教育学习。学校机房向教师开放,教师可以利用没有课的时候到机房自主选择课程学习,目前学员已全部通过考试,圆满完成网上继续教育学习任务。

三、参加北京大学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课堂教育技术培训

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解决教师工学矛盾,在市教育局师训科精心组织安排下,2009年3月23日,北京大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鹤壁班开班,我市共选拔了50名优秀教师参加学习,其中我校就有10名教师。此次学习采取网上远程培训的方式,学习时间为一个月,培训分为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分析、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下载加工等八个模块的内容。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学习,我校10名教师全部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习任务。8名教师成绩为优秀,2名教师为良好,成绩排在前10名的学员中,我校教师占了6名。

4月27日,北京大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淇滨小学班正式开班。淇滨小学剩余69名教师全部参加了网上教育技术培训。

这次培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许多教师利用没课的时间到计算机网络教室学习,他们认真看学习材料,完成网上测验。根据学习内容与本组同学发贴展开交流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不仅进行理论学习,还理论实际相结合,分析学习者特征,填写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用EXCEI分析统计学生成绩。

高校网络教育培训第8篇

【关键词】网络视频 同步课堂 集中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47-02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高校教师培训机构,主要利用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通过遍布全国各省市的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省级分中心和城市分中心,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中心先后承担教育部“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教育部、财政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系统项目”建设任务,通过建立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系统和运作体系[1、2],组织开展以国家精品课程为主要内容的高校教师培训,促进质量工程各项建设成果的广泛应用和共享。

目前,在全国设有55个网培分中心。截止2012年,共开设了600余门培训课程,600余位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登上网培讲堂,17万名高校教师参加培训。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以服务教师为己任,创新高校教师培训模式,传播优秀教育教学成果,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服务高校教师终身学习,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集中培训采用网络同步课堂班培训模式,常规上在非节假日周末同时开设2门课程。主讲教师在主播教室通过网络视频同步授课并组织互动交流,集中培训的时间为3天。

1.网络视频课堂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设置直播主会场,分别在各个省设置分中心的形式,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组织参训。由教育部认定的分中心必须具备在线视频播放的条件,满足带宽的要求、视频设备、语音设备、监控设备,保证在主会场可以监控到各个分中心的参加学习情况。

2011年,网培中心在186所高校设置了224分会场。全年培训注册教师4000余人,并直接使大约20000名系统注册外的老师受益。2012年河南工业大学作为河南省网培分中心担任全省的网络培训计划。

1.1开设的课程

2012年下半年河南省在郑州第二分中心(河南工业大学教学点)开设的课程有:专题:新入职教师教学实践技能培训、专题:硕士生导师研修(文、理)、病理学、应用写作、大学生学习指导、专题:高校教学秘书的职业能力发展、现代控制工程、艺术概论、大学生安全教育、经济法、公共关系学;在郑州分中心开设的课程:英汉口译、专题:硕士生导师研修(理工)、专题:教与学的理解及运用――高校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生产运作管理、西方音乐史、专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普通生物学、设计概论、物联网概论、泛函分析、量子物理。

从整个下半年全国网络培训一共开设22门课,课程涵盖专题、工科、文科等课题,一共参加培训教师近600多人,取得“高等院校骨干教师培训”证书500人次。从参加课程培训的人数上看,一般专题性课题参加的人数比较多,比如:参加专题:新入职教师教学实践技能培训教师有157人、参加专题:硕士生导师研修(文、理)182人,专业性比较强的课题参加的人员较少,比如:泛函分析、量子物理基本上没人参加,不能开课。

1.2参加网培的高校

2012年下半年河南省高校参加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的学校有:河南高校有: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周口师范学院、许昌学院、洛阳师范学院、河南职工医学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设会场三十多场,受益老师上千人。

从参加的学校来看,有的学校参加的人次比较多,比如:许昌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基本上能开设2次分会场,但是有的学校基本上不参加培训,这就是和各个省教育厅的政策以及各个学校的政策有关,政策引导教师的自身发展。也说明高校教师自我提高的意识不强。

1.3主讲专家

2012年全国网络培训中心开设34门课程,14个专题,近200名教授专家参加,参加现场直播的老师大部分都是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部级精品课程的负责人、部级名师,都是全国范围内通过课题招标,专家推荐,网培中心出面邀请到的知名教授,通过这些专家教授把该行业的精髓、课程的精华部分通过网络传递到全国各个地区,对全国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对促进教师资源的长足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参加的主讲教师来看,尽管这些资深的教授有一定的影响力,作为青年教师还是希望能听到一些院士、大师的专题,比如:清华大学数字电子技术的北斗阎石老先生、王越院士的讲座或者专题,这还需要网培中心进一步的做工作,使网培的层次更高、更广、更强。

2.文字、语音交流互动

在网络视频课堂中间,主讲教师在讲课的同时,参加培训的教师如果有问题,可以通过视频课堂的文字交流对话框可以和主讲教师间接交流,培训教师如果有问题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和现场的工作人员联系,工作人员在教师休息的时间转达给授课教师,然后再课师生互动的时间可以通过语音一一做解答,另外,在师生互动的时间,培训教师也可以通过麦克和主讲教师直接对话。

该环节通过文字、语音的方式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完全可以达到接近于面对面的交流,通过整个培训过程,发现各个培训中心的教师非常踊跃的发言,主讲教授也能满足各个分中心的要求,但是由于涉及的培训范围比较大,主讲教师只能对部分有代表性的问题给与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改进。

3.班级讨论总结

一般情况每一期的培训都要安排一次4个学时的班级讨论,每一期学员都会选出一个班长,由分中心的班长组织学员讨论,内容涉及该专题教师在讲课的过程的体会与感受,也可以分享该门课程在自己学校的教学改革等,内容不限,论题自由。然后由班长作总结,形成文字,提交给网培中心和主讲教授,网培训中心和主讲教授根据反馈的意见,可以进一步的改进教学的效果。

4.作业与证书

参加的学员通过视频培训之外,保证一定的出勤率,要完成主讲教授布置的作业,通过在线提交,主讲教授通过批改之后达到要求之后,可以颁发由教育部网培中心颁发的“全国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进修培训证书”。

参加的学员要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选择参加网络培训,不能为了拿到资格证书而参加网络培训,网培中心也不能只追求利益,而蛮发证书,让参加培训,达到要求的学员拿到应该拿到的证书,要有一定的要求,有一定的通过率,提高培训证的含金量。从这几年培训证书的发放来看,并不是所有参加的学员,都能毕业,该证书已经作为高校教师晋升、评职称的重要资本,深受广大教师重视。

5.结论

加强教师培训,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环节和途径。网培中心依托高等教育出版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各地分中心和有关高校相互支持配合,面向高校教学需求和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大胆探索,扎实工作,培训成效明显[3、4]。5年来,共有17万人次高校教师参加培训,覆盖全国92%的本科院校和80%的高职院校,得到广大高校教师和各地的普遍好评。教师网络培训的开展,有效地推广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项目建设成果,在高教战线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对以后的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把握需求,提高质量,走培训专业化发展之路;紧扣核心,完善体系,促进教师素质全面提高;创新模式,优化机制,开创培训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邹应贵、叶惠文、杜炫杰,运用网络培训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9年4期

[2]陈可,网络培训平台设计构想与实践方案,科技风-2012年15期

高校网络教育培训第9篇

2010年7月29日,教育部正式颁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纲要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

通过网络培训,参与网络教研是大面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缩小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工作坊网络研修将成为教师培训的主流培训模式

我国网络教育早期称为远程教育,最早为电视教育,源于上世纪80年代。电视大学的诞生,开放大学圆了众多莘莘学子的大学梦,连农民都可上大学。1999年以后,中国网络教育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教育部先后批准67所高校试点开展网络教育,注册学员数百万人。《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工程启动,基于互联网网络研修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日益为人瞩目。2012年教育部启动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包括三个项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幼儿园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县级培训机构培训者远程培训。2013年启动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工作坊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培养300名“种子”教师作为名师候选人,依托“种子”教师组建100个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坊,培训30000名市县骨干教师,以探索骨干教师常态化培训模式。今年,除继续支持2014年的30个教师工作坊外,新增100个工作坊,共设134个教师工作坊,培训402名教师工作坊主持人、40200名区县骨干教师教研员。目前,134个教师工作坊培训学科主要是小学、初中、高中语数英三个主科,仅有四个其它学科工作坊,初中历史、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有9600位骨干教师参与网络培训,占培训总人数的23.88%[1 ]。

近年来,名师工作室作为一种优秀教师群体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各省教育部门重视,各省市纷纷命名了一批名师工作室,选择优秀教师代表为领衔人,希望以此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头和引领作用,组建优秀教师群体,发挥团队协作优势,提高高层次教师的整体水平。多年实践表明,名师工作室是一种很好的教师共同体培养模式。互联网+教育是当今最具活力的教育发展模式,名师工作室+互联网――教师工作坊应运而生。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启动将极大地发挥网技术应用,大幅提升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现场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创新。根据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布局,集中培训与大规模网络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是今后的主流培训模式。

二、影响网络研修效果的主要因素

笔者2000年承办北京师范大学首批高校试点网络教育福建教育学院班多个本科专业的管理培养工作,开始参与网络远程教育实践探索;2004年开始将网络研修运用于福建省中学化学学科带头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带头人培训班(两年)、南安市场小学骨干校长和教研室主任等多个培训班,取得很好的网络培训效果,开发了基于任务驱动、适合网络研修学习的课程,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网络研修平台建设、管理与有效指导经验。由于丰富的网络培训实践经验获得2015国培计划――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2400名骨干教师(教研员)培训任务奠定了基础,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高层次、大规模网络培训管理与指导工作。多年的网络培训实践探索,笔者深深感到,要达成网络研修有效目标并非易事,有四方面因素制约着网络培训效果。

1.学习动力是影响网络研修有效性的前提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