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0 14:47:55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共享

1当代大数据概念

在现代,大数据被广泛运用在很多行业的统计、分析中。大数据,也就是巨量资料,是在采用新处理模式之后产生的具有深入洞察力、决策力和流程优化力的庞大信息资产,特征包括海量、多样化和高速的增长率等。大数据分析处理方法主要体现以下特点,即大量、多样、价值、高速。在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中,大数据因互联网时代而生,为各行各业而用,广泛应用在多样化的行业分析、客户群体分析、资源分析和利用等方面,成为数据采集者、分析者的重要辅助手段,具有创新的意义。

2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影响

2.1实现对施工成本的控制

大部分的建筑项目在成本核算时,因为建筑周期长、建筑面积大、施工人员多、前期投入大等特征,会综合考虑建筑项目的各类影响因素并进行评估,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因为项目的突况或因忽略部分影响因素而低估成本投入。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数据挖掘来管理建筑工程项目,实现对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具体实施中,采用数据录入的方式将建筑工程中的成本水平、消耗数量等纳入建筑工程的大数据库中,然后在专员数据分析团队下进行成本对比、分析。通过结合数据分析和工程实际情况推出施工成本预算,为建筑工程的成本提供可靠、合理的参考依据,实现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和投入产出控制。2.2实现对建筑工程的投资控制在建筑工程中,开发商和投资商关注的是建筑工程的投资回报率,因此建筑单位肩负重任,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成本和进度直接负责,全权管理。采用大数据分析,可帮助开发商、投资商在投资建筑工程时充分分析建筑工程的投资回报率和其他数据比例,对建筑工程掌握大致的成本控制。此外,也可以帮助建筑单位清晰掌握成本,更好地筛选供应商,在供应商招标、报价阶段可以运用大数据原理拆分成本细节,合理预算,避免工程造价不明,降低工程质量。

2.3实现对企业定额编制的促进

在大数据背景下,所有的数据渐趋透明化、公正化,各项建筑成本细节都透明披露,有利于实现对企业定额编制的促进。在没有大数据分析的时代,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报价不清晰,施工企业或者偷工减料、虚报高价的行为无法得到控制和管理。大数据敞开之后,能够促进施工企业通过提高自身竞争力,加强管理水平和技术,结合大数据提高、控制成本核算能力,促进企业结合每项建筑工程的施工实际形成企业定额,提升建筑企业的报价竞争水平。

2.4提高对造价信息化的管理

在大数据分析尚未出现的时候,大部分的建筑工程报价都是建筑商根据工程建筑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经验进行评估,缺乏数据验证,也无法纳入数据库作为数据修整和数据参考的标准。我国目前建筑工程的造价信息化管理较为薄弱,数据投入少,容易出现累赘数据分析、重复劳动、数据丢失、成本造价分析不合理、数据来源不准确等问题。随着建筑材料市场的价格波动,数据成本也无法与市场现状完全匹配,出现数据更新不及时、价格信息不够透明化等现象。在大数据背景下,采用大数据来提高对造价信息化的管理,灵活运用大数据分析,综合考虑市场因素、价值材料成本因素、从业人员经验、以往工程造价数据等实现对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有效掌握工程质量。

3大数据背景下造价信息资源共享方式

3.1加大造价数据标准的共享制定

大数据对于工程造价信息管理而言,可以控制工程造价成本,实现对工程造价的质量管理,形成工程造价数据库,体现资源共享的价值。现代工程造价管理应从经验管理法逐步转向高端数据分析管理,即大数据管理。确定造价数据标准,提升数据质量。任何数据的收集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在工程造价上,可以严格参考国家规定的标准,在较大范围上建立相对合理、公正有效的计价体系和数据标准,这样可以为工程造价树立统一的参考标准,也能够实现对工程造价信息的统一管理,更加方便在同等参考标准下的工程造价分析、对比和处理。不仅在对工程造价的计价和数据进行设立标准,还应该对工程造价涉及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的信息数据进行统一管理,设定标准。只有充分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数据信息标准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数据质量,减少后期数据处理的复杂度。

3.2加大共享数据的利用,建立海量的数据库

确定数据收集的标准和格式之后,应该针对造价工程建立数据库,实现造价数据管控。大数据阶段,为了实现对工程造价大数据的进一步管理和控制,应该建立造价数据库,并且安排专业分析人员针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定期分析,造价变化、价格趋势、价格指标等信息,为造价工程、管理方和相关利益方提供透明化的造价信息参考,进而提高项目投资决策和工程质量管控,实现造价工程间的公平竞争,减少报价商的暗箱操作行为。此外,造价工程企业可以建立自身的数据库,分析企业内部工程成本变化和工程管理效果,进而实现对企业投入产出的有效控制。

3.3加大资源共享,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互联网技术正不断更新迭代,大数据的运用也要注重与时俱进。通过加强人才培养,训练专业人才的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团队的素质。人才是合理运用大数据的关键,只有促进人才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型人才转变,才能够充分培养与现代化信息管理匹配的团队,促进人才观念革新、技术革新、知识革新,让大数据更好服务于工程管理项目。

4结束语

目前国内工程造价受限于经验报价、人员专业素质尚待提升、大数据积累薄弱的阶段,合理运用现代化大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建立大数据库,严格控制数据录入、数据分析、数据参考和数据使用,为造价管理工程提供可靠、保障的参考体系,也实现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成本控制、质量管控,推动国内工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玲,谢瑞芳.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共享研究[J].建筑经济,2016,(1):49-51.

[2]徐晓日,李思聪.大数据背景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研究[J].长白学刊,2015,(6):57-61.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第2篇

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是建筑学(古建修缮与保护)专业的基础课,建筑尤其是中国的古建筑自古与园林环境联系紧密,因此,该课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建筑保护的内涵和外延。对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设计题目等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完善地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设计,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究、体会、继承和发展中国的古典园林文化。

关键词:

建筑学(古建修缮与保护)专业;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建筑自古以来就与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的园林与建筑是并行发展的,上自帝王的宫殿与苑囿,下至官僚富豪、文人名士的住宅与私园,建筑与园林在建造的过程中都是统一考虑的,尤其是中国的古建筑,蕴含着先人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因此,古建修缮与保护方向的学生非常有必要学习和掌握园林景观尤其是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但该专业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只有建筑学外部空间设计的理论知识,缺乏园林设计的基本知识。学生如何在短短的课时内掌握并且能够运用园林设计方法和要素设计传统园林景观,是古典园林设计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的

教师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知识和流程,掌握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并能够进行中小规模的古典园林设计。此外,教师要求学生在设计的同时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准确地将调研、分析语言转化为图面语言,二是如何将现代景观的设计语言用传统园林的要素表达出来,三是如何在满足现代园林空间功能的同时体现传统园林文化的意境和内涵。

(二)教学内容

理论课程首先讲授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要素与方法、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其次讲授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图和意境。实践课程主要安排两个作业,第一个是场地调研,第二个是具体设计,这可以加深学生对古典园林设计及表达方法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希望通过作业使学生能够将现场调研和设计构思很好地转化为设计语言,并且能够将现代园林空间功能与传统园林设计要素相结合,扩大建筑设计的视野、宽度和深度。

(三)教学方式和流程

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各12个课时。理论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和作用、造景与意境营造、构思要点。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个课时,以三或四人一组进行调研,讲解对场地的理解和感悟,随后由全班学生与教师一起分析和点评;第二阶段4个课时,个人对场地进行深入构思并绘制平面草图,以调研现状为基础,深入绘制平面草图;第三阶段4个课时,深化草图,完成设计图纸。

二、实践课程题目设计

(一)题目设定

设计题目对场地、面积及设计背景进行限定,设计成果统一为A3大小的装订文本。设计基地主要选择南阳市白河的小岛——月亮岛,四周临水,要求学生在基地内部自行选择1~2hm2的用地设计汉代背景的古典园林。该处是南阳市公园用地,既要满足现代公园的空间功能需求,又要体现园林的历史背景和人文背景。

(二)设计成果要求

总体设计要求学生利用该基址使之形成一处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恬淡雅致的意境的古典园林式休闲空间,运用古典园林设计方法组织建筑、绿化、道路、山水元素,创造美景宜人的游赏环境,营造独具匠心的园林意境。设计成果要求包括总平面图(比例自定)、设计分析图、总体剖面图、整体鸟瞰图、局部透视图若干及各项设计说明。

三、教学成果分析

(一)学生加深了对调研分析语言与设计语言的转化能力的理解

对于场地的调研分析是整个古典园林设计的基础工作,也是整个场地设计构思的关键。对于场地的现状、历史背景以及人文背景等的分析,学生能够从场地的背景出发进行园林空间布局。比如,一个学生的场地调研从现状要素的分析出发,确定场地的出入口以及场地的基本空间结构,从而确定场地的构思和基本布局。

(二)学生加强了对现代景观的空间功能与古典园林设计要素的转换能力的理解

学生设计的场地不同于传统的私家园林,学生在设计中要体现现代公园的基本功能需求,同时体现传统园林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在有限的空间里,综合运用了多种设计手法,完美地完成了由物质空间的拓展到意境空间的联想升华,这些设计手法看似传统,实则与当代环境心理学、现代设计基本原理等并不相悖。因此,在整个古典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用传统园林的设计要素表达现代园林的空间功能。

(三)学生对古典园林与诗词书画等关系的理解和感悟提升

古典园林与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同时与当时的诗词书画相互影响。诗文题咏与某些景象相结合,被组织到景象之中,点出景象的精粹所在,阐明景象的思想、情趣,促使景象升华到精神的高度,从而成为园林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通过设计,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悟古典园林与诗词书画等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许多学生用题词或者景点题名来深化意境,比如,清音阁、正凝堂、致远斋、经畲书屋、珠箔舫等。

(四)学生加深了对古典园林空间造景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古典园林景观要素种类丰富,排列多样,看似表现出自由随意的风格,但实际上古典园林空间逻辑清晰,体现出有序的空间脉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设计加深对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模型感知、剖面表现等体会所设计的园林空间布局和竖向空间表现,同时进一步通过细部空间的设计和表现,学生掌握了园林空间从大到小的转化和设计,进一步掌握了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的运用和相互组织的方式。

四、结语

在古典园林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也在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设计中对古典园林设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但是在教学中也出现很多问题,如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现状场地条件,对于场地内部的建筑、道路等尺度把握不准,在设计中暴露出对该课程知识储备明显不足等。结合课程中的具体问题,笔者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以期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更加完善地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设计,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究、体会、继承和发展中国的古典园林文化。

作者:赵瑞 王婷婷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应用型人才;数学教学

一、前言

中职学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校,其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来说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现阶段大部分中职学校都是以就业为目标和导向来进行相关课程的设置和安排的,在课程的设置方面比较强调实用性,从而帮助学生真正通过中职阶段的学习实现就业.

二、建筑专业中职数学教学现状概述

1.数学教材与建筑专业联系不够紧密

现阶段大部分中职学校建筑专业所采用的数学教材仍旧跟普通高中差不多,是以理论说明、讲解为主的内容,与建筑专业学生学习背景、学习需求联系都不够紧密,并且缺少相关应用实例.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数学课程学习时容易产生数学学习“无用论”,教师也往往忽略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背景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对于建筑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

2.数学课程安排合理性有待提高

现阶段中职学校数学课程安排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这种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课程内容先后顺序安排不够合理,第二是数学课时的安排不够合理.尽管近年来专家们编写教材的难度降低了一些,对传统内容进行了精选,在知识的实践和应用方面进行了增补,尽可能考虑了各大类专业的通用性要求.然而由于中职专业门类的多样化,各专业对数学知识需求的侧重点并不相同,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往往在课程安排时都忽略了学生专业背景的需要,而按部就班地进行,导致了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在衔接上存在一定的矛盾.

3.数学教师对于学生专业课程了解程度有限

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对于自己授课班级的专业课程开设情况的了解程度都十分有限.通常数学教师就是依据中职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课程的安排、准备、讲解,并未认识到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因此无法及时有效地将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程背景知识进行穿插讲解,从而使得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所需知识产生脱节,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学习热情不高.

三、数学教学对于建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建筑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也正在朝着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对于从事建筑事业的企业而言,对于未来建筑从业者能力要求更加全面和综合,尤其是建筑类应用型人才更是备受青睐.作为培养建筑类应用型人才的中职学校,如何提升建筑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综合能力、职业技能是恒久不变的主体.而要保证建筑类学生对于专业课程有效吸收和掌握,数学课程的学习成为一个基础.

四、如何在中职建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升数学教学成效

1.提升数学教师相关专业背景知识

由于中职学校教育仍旧会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因此中职建筑学校的数学教师应当重视自身在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测量、建筑力学、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等相关专业背景知识方面的积累.如果数学教师在相关专业背景知识方面缺乏了解就会使得数学课程的内容十分淡薄,不利于建筑类专业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无法真正地实现通过数学课程辅助专业课程的作用.学校可以加强数学教师与建筑类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彼此理解双方所学的知识、背景,互帮互助,最终实现数学课程助力专业课程学习的目的.

2.明确数学教学目标是服务于建筑专业课程

中职学校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内容方面的安排时,首先应当明确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目标是需要服务于专业课程的.例如“锐角三角函数”虽然是初中数学知识,但是它却与建筑专业中的建筑力学、建筑测量等多门基础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我们的中职生数学基础薄弱,在初中的时候对该知识不能很好地掌握,如果不增加课时进行巩固与复习,不但影响到专业课程的学习,还影响到后续“任意角三角函数”章节的学习.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应当以符合建筑专业课程所需为主,重点讲解与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的内容、实用性内容、工具性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且联系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此外在进行教学目标设定时,教师还应当考虑到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学生的基础、学习特点、学习需求等方面,针对建筑类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做适当的调整和增删,有目的地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如在建筑专业多门课程学习中,学生需要大量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的,因此在数学课程对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培养中应设定“能熟练使用科学型计算器进行运算”为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教学大纲要求的“能正确使用”.

3.教学案例分析为主、理论推导为辅

为了进一步符合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真正做到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中职阶段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考虑到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对一些基本的要求要精讲多练,严格要求同学熟记公式,学会应用;对于不符合学生特点或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应当予以改进,同时要注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不能过分强调系统性和严密性.因此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应当以案例分析为主来进行相关数学概念的讲解,并且结合建筑类专业背景来进行讲解,相关数学理论推导过程能省则省.大部分的学生在对于概念的理解上都是存在较大困难的.数学教师必须在做到了解建筑类专业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来进行数学概念的普及,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也使得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数学知识来分析专业课中遇到的问题.在案例分析方面,最好能从建筑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教学内容中选择相应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学生练习.例如,结合“基础、实用、够用”原则的运用,在与建筑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的“任意角三角函数”和“立体几何”这两章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大量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应用性案例和练习,例如楼梯板钢筋计算、建筑物的方向和高度、建筑物的表面积、基坑土方出土量的计算、楼梯混凝土工程量的计算等方面,而对理论部分则进行删减,从而改变了过往中职数学课堂以传授单一的知识为主,缺少与专业相结合的应用性内容的教学现状,使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在未来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性,认识到数学知识与专业课学习和运用的关系是不容忽视的.

4.通过实地教学和建模比赛提高教学成效

在建筑类专业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带领学生离开传统的课室到专业实训场地进行实地教学.例如案例“楼梯板钢筋计算”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施工现场观察,结合楼梯板钢筋构造图,学会计算楼梯楼板钢筋总长度和楼梯楼板各条支座负筋的长度.实地教学可以让学生知道该数学知识学了有什么用,用在哪里,怎么用,通过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觉性,让学生从生活、未来工作环境中体会和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成效.此外还可以进行小组数学建模比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进一步改进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

5.创新数学教学成绩考核方式

由于中职学校建筑类专业学生都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因此在对于数学课程学生成绩考核方面,应当考虑到这一影响因素,不能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的核心,而是以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程度为核心.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学生成绩考核时,需要创新考核方式,除了常规专门的数学考试外,还可以结合当学期与数学比较紧密的专业课程一起进行考核.例如第一学期数学课程中的“立体几何”和“任意角三角函数”知识与本学期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这两门专业课程有密切联系,则本学期的数学期末成绩可以按如图所示比例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不但从中可以体现到学生对综合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程度,也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

五、总结

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数学知识和理论模块,另一方面也是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的.在培养建筑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数学课程是不可或缺的,其对于建筑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必须的,并且能帮助学生未来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蒋正梅.中职建筑专业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J].科技信息中等职业教育,2011(11):46-54.

[2]王琨.高职建筑专业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43-44.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第4篇

关键词:景观偏好;在甬大学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今年来大学生成为外出旅游的一个特殊群体。宁波拥有众多旅游资源,如溪口雪窦山、天一阁等。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选取在宁波读书的大学生成为研究的样本,通过调查分析找到在甬大学生对宁波地区旅游景观的偏好。

一、景观偏好

在景观偏好的研究方面,不论是从专家模式、体验模式、心理物理模式以及认知模式等不同评估角度探讨景观偏好,基本上仍是以景观知觉为基础理论,讨论景观、人及二者间的交互作用关系的结果。景观偏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偏好形成的过程是首先是由景观知觉,其次是景观感知、景观认知、景观评价,最后产生景观偏好。

二、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在调查问卷方面共设计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在甬大学生社会学人口统计信息,如性别、受教育程度、专业背景、生活地背景个人信息的调查;第二部分是对选取的5种类型旅游景观偏好的调查,每种类型的旅游景观分别对应喜欢程度、引起喜欢的视觉原因、引起喜欢的心理原因及引起喜欢心理满足感原因这4个问题;第三部分是调查在甬大学生对旅游景观的总体评价。

(二)问卷调查的方法和过程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方式是直接到宁波地区高校校园内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调查发生在2012年9月到2012年12月内。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12份,共回收问卷398份,回收率为96.6%。其中有效问卷387份,有效率为93.92%。

三、结果分析

(一)不同人口学特征在甬大学生旅游景观偏好

本研究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统计因素中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对所采集数据进行P值为0.05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将所得到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看出性别对景观偏好的影响表现在不同性别对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景观、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及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景观偏好没有显著的影响;受教育程度对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景观、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及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景观没有显著性影响;专业特征对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景观、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及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景观这些景观都有显著的影响;生活背景经历对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景观、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及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景观的偏好有显著影响。

(二)旅游景观因素影响旅游景观偏好分析

通过对所采集数据进行P值为0.05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将所得到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可以看出,形态、结构、色彩和总体特征这四项旅游景观基本因素对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景观、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及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的景观偏好都具有显著影响;旅游景观整体因素中的视觉上的美感对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景观、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及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的景观偏好都具有显著影响;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对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景观、生物景观和遗址遗迹及建筑与设施景观偏好有显著影响;历史文化感对遗址遗迹及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的景观偏好有显著影响;心情愉悦感对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景观和生物景观的景观偏好有显著影响;旅游景观隐藏因素中的心理满足感对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景观和生物景观的景观偏好有显著影响;生命的感悟对遗址遗迹及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的景观偏好有显著影响;放松身心对地文景观和水域风光景观的景观偏好有显著影响;其他项对这五处景观的景观偏好都没有显著影响。

(三)不同人口学特征因素对景观总体评价的影响

从对所采集数据进行P值为0.05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将所得到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可以看出,不同人口学特征中性别、受教育程度、专业背景及生活经历都对景观总体评价的影响不显著。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调查研究不难发现,社会学人口统计因素对在甬大学生对宁波地区旅游景观偏好存在影响,不同性别对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景观、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及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景观偏好没有显著的影响;受教育程度对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景观、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及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景观没有显著性影响;专业特征对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景观、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及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景观这些景观都有显著的影响;生活背景经历对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景观、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及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景观的偏好有显著影响。旅游景观自身的因素同样在甬大学生对宁波地区旅游景观偏好存在影响,旅游景观整体因素中的视觉上的美感对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景观、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及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的景观偏好都具有显著影响;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对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景观、生物景观和遗址遗迹及建筑与设施景观偏好有显著影响;历史文化感对遗址遗迹及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的景观偏好有显著影响;心情愉悦感对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景观和生物景观景观偏好有显著影响;旅游景观隐藏因素中的心理满足感对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景观和生物景观的景观偏好有显著影响;生命的感悟对遗址遗迹及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的景观偏好有显著影响;放松身心对地文景观和水域风光景观的景观偏好有显著影响;其他项对这五处景观的景观偏好都没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吴翠艳.区域旅游景观偏好研究――以沈阳为研究区域[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7,2-4.

[2]方海川.景观及旅游景观特征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3):103-104.

[3]代琦.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概念及方法初探[D].重庆师范大学,2004,12-13.

[4]秦瑞英.基于旅游景观认知结构的城市旅游区景观空间配置研究――以西安旅游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8,1(99):88-91.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建筑;经济效益;效益分析

一、建筑绿色理念的必要性分析

1.建筑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并计划到2050年将中国的城市化率,从目前的36%提高到70%以上。这要求中国需要每年将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到2050年,中国城市规模应该在目前的基础上翻一番,这使得建设量和资源消耗变得非常大,但是通过绿色建筑的不断发展能够有效降低城市建设和城市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能耗,促进建筑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过量能源物质的消耗,环境问题变得非常严重。为了确保我们的后代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持续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二、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基本情况

1.相关的技术支持以及激励政策不足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在绿色建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座绿色建筑,也是一位直接设计师和一座混凝土建筑。当然,维护人员在绿色建筑材料和相关技术方面也与公司直接相关。中国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相对较晚。因此,市场接受度较高,这是中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重要挑战。

2.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尚需完善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了有效实现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国家和政府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应该有一系列相匹配的制度和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施促进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具体方案,在一定政策的支持下,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也将迅速增加。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

1.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成本分析

在传统的投资理念中,投资者更加关注早期的成本效益和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效益,通常对后期运营的成本效益不重视。绿色建筑的经济成本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建筑决策成本,建筑成本,建筑使用成本和建筑回收成本,在整个过程中,不仅需要衡量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还需要对整个施工工程进行评估和预算,对前期的来源及未来方向、资源消耗等,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改善也减少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建筑。环境使客厅的健康和舒适非常好。

2.政府部门加强引导

中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及相关部门有关。绿色经济能够带动健康事业的发展,并且促进事业持续上升。经济的发展与政府宏观调控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对法律法规进行全面完善,并且制定一套完善的配套流程,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操作,使施工企业有一定的制约因素,使绿色的相关设计,技术和理念得以实现。建筑物真的可以走进所有的建筑公司。当然,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因此,政府部门必须更加重视中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不仅要加强市场引导,还要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3.注重行业创新

绿色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工业技术的有效创新。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创新,才能突破中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瓶颈,确保中国绿色建筑真正实现,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保护。旨在,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果他们想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就必须追求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中的绿色建筑是必然趋势,低谷。低碳背景下的绿色建筑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

4.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评价标准

对于世界而言,绿色建筑经济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在中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必须具有权威,可靠,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只有符合某些标准,人们才能有实施的方向。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力度,建立一套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绿色建筑科学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使这些标准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能够引导和规范和监督绿色相关单位。建设相关业务。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第6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土木工程;发展

引言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建筑行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建筑物的功能、规模以及建筑材料都有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现代建筑行业走向,同时也影响着土木工程的发展。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因此,土木工程专业需要抓住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发展的优势,开创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

一、知识经济概述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

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知识和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的时代,借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正在不断提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已然是发生了变化。21世纪是知识创造价值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现代社会中,现有的竞争主要是对于知识和信息的竞争,这些信息和知识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转化力,实现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升级。由于现在市场环境变化较快,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种类也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研发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体对于知识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对于企业的竞争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竞争优势的获取。

(二)知识经济的特征

一方面,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形态。从人类诞生之初,知识就存在与人们的脑海中,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地以实体或者是非实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尤其是二战以后,知识已然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进一步缩短,其原因是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对于知识经济带来的影响的需求不断改变。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世界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个企业之间不仅面临着国内的竞争,还面临着来自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大,这些有促进了各个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取优势,不断进行知识创新实现企业的发展。

二、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土木工程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建筑行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随着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建筑物的功能、规模以及造型和建筑材料的要求也是不断在更新,建筑物的复杂性程度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物的节能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的应用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物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一致性要求也是随之增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土木工程需要不断进行更新才能实现社会、时代的要求。

三、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土木工程的发展方向

(一)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新和普及速度不断提升,借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工程技术与科学交叉发展的可能性逐步成为现实。在这样情况下,土木工程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更多学科的软件进行相关设计、规划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的效率,并实现精准化的操作。这些都是在利用知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软件来加以实现,推动了土木过程学科的发展。

(二)可视化程度不断提高

土木工程技术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各种数据之间还存在着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关系,需要工程师通过现代化的软件进行可视化,实现操作的简便性和准确性。所谓可视化,是一个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以图形或者是图像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个技术、理论和方法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在可视化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数据进行预测。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有关的数据进行未来化运作,就可以呈现出未来发展图形,能够有效帮助工程师做出正确的决策。举例来说,工程师利用内力图来表示建筑物内部内力情况,对于各个点的受力状态则用单元受力图来表示,利用可视化技术能够实现三维立体效果,在对于建筑物的受力分析中具有较为清晰的特点。

(三)利用仿真技术降低操作成本

所谓仿真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系统模拟的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其中涉及到了控制论、相似原理、系统论和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实现系统仿真。土木工程利用仿真技术可以降低在研制过程中的系统成本,提高系统实验、调试以及训练过程中的可靠性、安全性。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的降低土木工程系统研制的成本,还能够有效实现系统研制的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四)土木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新的材料、新的建筑结构以及新的建筑技术不断出现,土木工程利用新的施工方法不断实现建筑物规模的扩大,尤其在现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刷新纪录。另外,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优质水泥、纤维以及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玻璃纤维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现有土木工程建筑物的结构。碳纤维的应用研究,促进了土木工程实现了新的发展,既能够从数量上建造高层建筑,又能够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综上,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的土木工程行业也是不断进步。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高新技术对于土木工程这一传统行业的改造速度也是不断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土木工程学科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研发新的工艺、新的技术,以及新型材料。

参考文献:

[1]任秋荣,叶龙,李向召.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J].制造业自动化,2011,(12):150-152.

[2]李青柱.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浅析[J].民营科技,2012,(6):181.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第7篇

Abstract: The article firstly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mechanics course, then analyzed teaching difficu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hortcourse period. Finally teaching reform of construction mechanics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hortcourse period was given from six aspects.

关键词: 短学时;建筑力学;教学改革

Key words: shortcourse;construction mechanics course;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205-02

1 建筑力学课程特点

建筑力学是为建筑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涵盖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部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静力学分析的基础知识,杆件计算的相关知识以及求解超静定结构的方法。该课程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2 建筑力学教学面临的困难

2.1 讲授内容多,课程学时少 建筑力学包含了理论力学中的静力学分析部分,材料力学中的杆件内力计算和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部分,结构力学中的力法、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求解超静定结构部分。目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相关专业建筑力学只有60课时左右,要想在这么短的学时内,仅凭学生以前的物理和力学基础跨越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内容具有一定难度。

2.2 学生基础差、学习难度大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相关专业学生来源包括对口单招、单独招生和普通招生,学生之间差距较大,有的学生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几乎为零,加之建筑力学本身的难度,所以对此类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更大。另外高等数学也是学好建筑力学的重要基础,而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高等数学也是其薄弱环节,增加了学习建筑力学的难度。

2.3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学习兴趣 建筑力学一般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互动,无法调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上课过程中昏昏欲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得不到好的反馈,讲授课堂内容时缺乏动力,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教学效果无法保障。

2.4 理论推导多,工程应用少 建筑力学中含有大量的计算公式,且每个公式均具有严密的推导过程,牵扯到复杂的理论知识。加之目前建筑力学教师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实际工程经验,不能很好的把工程实际中运用到的力学知识贯穿于授课过程之中,使得教学效果较差。

3 建筑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传统建筑力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要想让学生达到课程的学习要求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为达到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的,需进行教学改革。下面结合本校建筑力学教学实际情况,对短学时背景下建筑力学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3.1 多定性分析,少定量计算 目前,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实用性人才,对建筑力学来说,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对以后遇到的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因此在短学时背景下讲授建筑力学,重点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多进行问题的定性分析,弱化定量计算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分析具体问题时,要多从定性角度分析,避免很多学生进入学习误区,认为只有把问题的答案求解完全正确才算正确了。这样就会形成本末倒置,使得学生一味地追求一个具体的数字,而忽略了分析问题的方法。

3.2 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单纯的讲授理论知识会显得比较枯燥乏味,若结合工程实际问题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拉应力验算时,可以以工地上常见的吊车起吊重物为例,吊车能起吊的最大重量就需要通过拉应力来进行计算,如果起吊重量超过了最大重量,钢丝绳就有可能发生断裂,此处如果引入吊车的实例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效果。

3.3 坚持够用、适用的原则,删除难度大的内容 目前,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时未考虑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大部分专业采用的教材基本相同,所采用的建筑力学教材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简单删减,从而使得教材不适宜高职学生的学习。高职的建筑力学授课内容不能只是本科教学内容的删减版,要紧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对难度大、实用性少的内容要尽量少讲、不讲。例如对超静定结构的求解问题,由于其牵扯到的内容较多,对此部分内容如果花费较多的时间讲解,不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在授课前教师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精选讲授内容。

3.4 改变传统考核模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一般是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按照一定的加权平均求得,并且期末考试所占比重较大,这种方式容易忽略学生中间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只注重最后的考试,达不到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要改变这种考核方式。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工程中常见的力学问题,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教师根据分析结果对学生进行考核,另外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制作模型,通过模型的质量给出相应的分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重视平时的学习而不是仅仅把精力放在最后的考试上,才能真正的学到知识。

3.5 基于学生基础,进行分类教学 根据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相关专业学生的来源进行分班,如普招学生可以放在一起,对口单招学生放在一起,单独招生学生放在一起,对于普通招生学生,由于其数学、物理知识相对较好,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知识点,对于对口单招和单独招生的学生,可以根据其特点补充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更加注重基本概念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上,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有的放矢,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3.6 改变授课方式,积极开发学生思维 以前授课方式大多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章节顺序逐个知识点讲解,这种方式对于短学时的建筑力学显然不能适应,一方面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授课的话不能把所有知识点讲完,另外一方面采用这种满堂灌的方式授课,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可以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工程中的遇到各种力学问题,引入相应的力学概念及基本分析方法,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如网络、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等,利用课下时间巩固所学知识点,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上课时分享学习心得。

4 结语

建筑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建筑相关专业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左右,在短学时背景下,只有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使学生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常丽.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4(2):25-29.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第8篇

关键词: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正在不断的增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达到增强增长内需的目的。因而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工程施工将变得更加系统而又复杂,也给现代建筑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并不完善,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在今后的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加强技术管理工作,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因而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者力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同时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才能在竞争曰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本文主要是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出合理的提出以下几点分析与看法。

一、浅论新时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必须满足时展的焉要。基于此.笔者结台自身工作实践.分别从建筑工程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砼施工技术就新时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就桩基础施工基础来看.主要采用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主要有沉管灌注桩、挖孔桩、大直径钢管桩、CFG桩复合地基技术、桩检测技术;就探基坑支护技术来看.主要采用土钉墙、地下连续墙、内支撑技术以及逆作法施工工艺:就砼施工技术来看,主要采用预拌砼技术、砼泵送技术、高强高性能砼技术、大体积砼浇筑技术、钢筋技术等。但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采用何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必须结台工程实际,尽可能的降低施工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所建设的建筑工程节能高效,为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新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逐渐增加,新时期建筑工程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当前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新时期施工技术准备工作不完善

新时期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前的技术培训,图纸审核等等工作,在图纸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施工技术的难度和可行性。由于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不完善,导致众多的技术问题难以得到很好地解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二)新时期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

新时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技术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大多数施工单位仅仅是将技术管理纳入施工管理中,并没有设立单独的技术管理部门,或者是安排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技术管理工作中缺少完善的责任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由于缺少制度的规范,在实际的工作中缺少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严重影响了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水平,导致施工中经常会出现由于技术问题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和建设进度。

(三)新时期技术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

新时期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当前大多数施工人员都是缺少专业技术的农民工人员,建筑施工管理单位为了节省建设成本忽视了对这些农民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安全隐患。

(四)新时期技术管理监督不完善

在新时期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大多数施工管理单位缺少对技术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中的技术隐患。新时期建筑工程项目对于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一些单位并没有意识到对施工技术进行监督,施工管理单位并没有专门的技术监督部门,也没有专业的技术监督人员,忽视了建设过程中的技术监督工作,仅仅是在最后的竣工审核中对施工项目进行审核,但是这时候工程项目已经竣工,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符合设计的项目,影响施工质量。

二、关于如何加强新时期的麓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浅见

在新时期背景下的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在着力提高建筑工程旆工技术水平的同时加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以下笔者就建筑工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以及安全四个方面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进行分析。

1.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工程进度管理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四大要点之一,因而作为新时期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就整个工程项目制定行之有效的进度计划目标,并尽可能的确保进度计划的预见性.充分考虑各个对建筑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就工程进度计划进行实施,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必须处理和协调各工种之间的交叉施工.准备好施工原材料.有计划、有目的的完成各项施工任务,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加快工程进度.全面提高工程质量。

2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分析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施工企业,首先必须从原材料入手,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所用的原材料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必须货比三家.井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经施工方检测之后的原材料应变由施工监理方和设计方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测台格之后方能进入施工现场,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必须加强保管.同时备齐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以及易损耗配件.从原材料方面确保工程质量;其次是加强与旌工设计方的沟通和交流,明确设计意图,并加强施工技术交底与施工人员培训.着力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从施工技术上确保工程质量:再次是加强与施工各方的协调,对每完成的一道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必须进行遥一检查。只有上一道工序质量达标之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并对每一道工序实行三检制。直到工程竣工:最后是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力度,将各种影响质量与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全方位、多视角的为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3.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分析

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根本。因而作为新时期的建筑施工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首先确立成本控制目标.确定成本控制负责人,通常将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其次是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节约成本,采用先进管理理念和模式以及现代技术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再次是认真编制建筑工程项目预结算办法,确定成本控制主体,并将各项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最后是从人机物等方面加大管控力度.加强各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全面提高工程成本管理水平,在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施工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4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分析

新时期下项目安全管理要做到责任制.企业法人代表作为公司生产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项目领导作为项目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分别对安全生产工作担任责任。在公司、经理、部门间达成安全生产责任书.一旦发生安全生产故障,相对应的负责人要担负起经济责任.安全生产贯彻落实彻底。在保护安全的机械设备方面.投入的资金不能减少.因为安全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及恶劣影响远远大干安全设备的投入。项目部在进行工程承包时.为合同承诺的实现起到了重大作用。这种责任制可以使项目领导的责任更加明确,根据总工程目标细分阶段性的目标.对于安全生产控制做到层层负责。落实每个环节的完成。

三、结束语

总之.探讨新时期下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当前新时期的背景下审时度势.紧跟时展的需要.针对性的选取高效节能环保化的施工技术,站在高度和长远发展的眼光,着力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加强建筑工程进度,质量、成本以及安全四个方面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在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前提下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断提高建筑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粱笑娴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7).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第9篇

>>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建筑学专业中的效果保障研究 BIM技术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必要性 “超整理术”在建筑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案例分析法在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建筑学专业结构选型课中运用模型教学的思考 现代技术在建筑学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小议图底关系理论在建筑学教学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学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筑学专业教学中艺术素养的培养 PBL教学模式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景观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析 景观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流体力学在建筑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地质学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德国实践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或“.html”保存文件;而具有交互式的功能页面,可以应用Vbscript、javascript、DHTML进行动态网页的制作,用JSP、ASP、PHP动态编程技术,数据库可以使用SQL、Microsoft Access完成,形成动态网页文件,完成动态连接。

(二)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

网络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在网络环境下,建立起较为通畅的教学氛围。 “利用基于各种数字特性的功能特性和资源,结合利用能适应开放、灵活的分布性学习环境的其他形式学习材料,面向处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人,实现精心设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交互性、促进性的学习”方式。

(三)应用定位

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主要应用于建筑学专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建筑摄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等强调“体验性”的专业课堂情景教学。课程针对性和相对封闭性是该系统与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专业教室辅导的最大区别。为课堂教学提供情景体验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体验性评价是该系统的主要职能。

二、网络多媒体技术在专业项目学习中的实践

(一)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完成与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进行学习,是一种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分析

1.课程分析

“居住建筑设计”为建筑学专业教学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对居住建筑设计原理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住宅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特点和设计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构思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创建虚拟的建筑情景体验项目学习的学生主要是来自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大二学生,这些学生具备一定建筑设计基础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对于虚拟空间情景体验学习充满兴趣。

2.应用软件

我们主要应用中国·数字大学城基于云计算技术设计的开放式、社交化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准备了最先进的网络辅助教学工具,并无缝的与SNS、微博、百科等Web 2.0应用进行了融合,让教师可以轻松愉悦的享受到网络带来的全新教学乐趣。居住建筑设计网络多媒体课件能够方便地与多款媒体设计软件相互支持,营造出真实的空间和建筑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中的空间情景体验环境。在3D MAX建模中,直接将图形文件导入到场景中,应用准确的建模方法,制作体量模型。

3.教学目的

为课堂教学营造真实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为完成逼真的各类项目任务,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实施

1.实施步骤

(1)背景教学。确定项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居住建筑各种类型与设计方法、设计流程以及中西人文与历史环境知识是教学重点,教师提供相关学习背景资料和网络学习资源供学生开展课外学习。

(2)活动探研。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任务书要求学生们组成各自的兴趣小组,初步了解了教学任务之后,进一步收集有关学习的信息和资源,进入各级图书馆资源网站,或者检索项目学习内容,进行分类研究。

(3)情景体验。学生在课堂上进入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在观赏动画演示的同时亲身体验任务书中描述的场地环境,通过点击相关案例作品及三维场景内容了解大师作品,以专业建筑师角色接受的项目任务。同时教师根据项目特点在系统中设置考核指标,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效果进行评价。

(4)案例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系统评价结果,并截取具有代表性的情景体验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讲评和案例剖析,通过分析典型错误发现教学中的认知难点。

(5)教学反思。教师利用保存的模型和设计草图电子文件对学生的失误进行统计分析,改进授课方法和侧重点并将每个学生的情景体验中的作品上传至校园网络平台供学生下载,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查找知识欠缺。

(6)归纳总结。学生将反思结果汇总,撰写课程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含对大师作品分析、典型设计方法的认识以及重要设计语言的把握,通过撰写课程总结报告深化对课程的认识。

2.实施个案

居住建筑设计运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项目教学是一个渐进过程。下面我们以居住建筑设计中第一单元“别墅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背景教学。“别墅设计”是居住建筑设计中的一课,掌握基本建筑与场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居住建筑功能分析及基本的人体尺度知识。背景教学环节教师主要在课堂牢固树立建筑为人服务的意识,对人的尺度、人的行为、人的感受高度重视。结合其他课程,初步综合学习并运用建筑的结构、构造等知识。

(2)活动探研。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使他们协作、商讨,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更好地建构所学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超级链接进入专门制作的学习资源库,学习资源库里有老师准备好的大量分类学习资源,如电子教案、参考资料、多媒体资料、学习内容搜索工具软件、优秀论文,包括超级链接到Internet上的相关资料等供学生使用。

(3)情景体验

步骤一:评价设置

首先对各个因素分配具体的分值。对分值进行具体的量化要求,如选择五分制、十分制或者百分制等;分别对不同住宅设计方案的的因素给出具体的分值,老师可以对每组方案设计的优劣给我客观、具体的分值。

步骤二:情景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进入居住建筑设计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了解项目任务书,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对每个问题在交流平台上进行公开的分析和解答。然后,学生在理解了任务之后,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创建虚拟的模型空间,以使用者的视角观察空间,以亲身体验完成整个设计过程。通过网络对话与指导教师对建筑方案进行商榷,对于每个方案给出指导意见和提供个性化的分析方案。

(4)案例分析。

教师选取因整个内部结构不严密紧凑、空间穿插无序、围护体各界面要素的虚实构成关系不明确和室内陈设不符合建筑风格的整体性要求,细部装饰没有结合整体(天、地、墙面)考虑的原则的案例设计进行剖析。通过剖析案例重新归纳空间设计法则和通过经典案例分析的方法介绍如何合理借鉴某种设计风格的方法,并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对话工具选取学生与交互对话进行详细讲解。

(5)教学反思。教师将每个学生的电子文件在校园学习平台,学生通过观看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巩固所学知识。有的学生还将整个的设计过程运用Flash软件制作成视频在校园网站上。教师通过观看学生情景体验视频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重新定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改进教学方法。

(6)归纳总结。学生根据模拟完成设计任务心得和对课程的掌握与理解,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不同角度撰写诸如别墅建筑设计调研报告、别墅建筑设计心得等总结性文章并到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学习平台和其他公共网站。

3.学习成果

为了了解与掌握改革后的多媒体教学效果,对建筑学专业的2010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对改革后的多媒体教学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04).

[2]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08).

[5]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韩建华(1978-),男,吉林舒兰人,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学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与教育技术研究。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