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债务危机的影响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4 16:30:19

债务危机的影响

债务危机的影响第1篇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近年来,伴随自由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各国经济普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应的,也将利益与风险捆绑在一起。最近发轫于希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之一。首先,介绍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基本情况及深刻原因,然后,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分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能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重点研究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债务危机;欧洲;中国经济;影响,外汇储备

中图分类号:F81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1.014

收稿日期:2015-04-08

1 绪论

近年来,伴随自由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全球化,各国经济普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应的,自由化和全球化将利益与风险捆绑在一起。最近发轫于希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之一。所谓主权债务,就是指某一主权国家以自己的国家信誉作担保,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向国际社会所借的债务。由于所借债务大多是以外币计值,因此,一旦债务国家的信用评级被调低,就会引发主权债务危机。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与GDP之比)和赤字率(赤字总额与GDP之比)来分析和评价政府债务风险。比如,欧盟在《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就规定,各成员国公共债务水平和财政赤字比例分别不得超同期GDP的60%和3%。

2009年10月,希腊政府宣布,2009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达到GDP的12.7%,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也预计达到113.4%。此消息一出,随即全球三大评级公司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率先爆发。这之后,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相继爆发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最终发展演变扩大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如今,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加剧蔓延,全球经济都面临全面陷入的危险。中国经济虽然发展迅速,面对不断扩散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必须高度重视,应及时做好应对措施,避免我国出现债务危机。

2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

2.1 对周期性较强产业过度依赖

希腊、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家过于依赖周期性产业,而这些产业受危机影响最为严重。以希腊为例,旅游业、造船业、文化业和农业是该国的主要产业,尤其是旅游业比重已超过20%。当金融危机爆发,希腊经济备受打击,2009年旅游业收入较之2008年,减额达到12亿欧元。西班牙的产业支柱是房地产和旅游业,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来袭,房地产市场遇冷,价格持续下跌,空置率也居高不下;它的旅游业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游客稀少,酒店入住率严重不足,普遍都在不足50%以下。在爱尔兰,其支柱产业——农业,也因为金融危机的原因,出口受阻、价格下跌。相应的,因危机财政收入锐减的背景下,各国为了应对危机,提振国内经济,纷纷采取大规模财政刺激手段,如此政策叠加,各国的财政赤字和政府负债水平普遍大幅上扬。

2.2 畸形的收入分配制度不断积累隐患

二战之后,欧洲国家相继建立起以高福利为标志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在工资水平上,欧洲国家一直以“高工资”著称。以希腊为例,它属于欧洲较贫困国家之列,虽然它的GDP增长速度始终徘徊在1%-2%,实际工资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增速超过5%,在2008年甚至达到8%,比欧盟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其次,在社会福利上,欧洲各国建立了包括儿童津贴、病假补助、失业救济、养老保险、殡葬补助、医疗、教育等各类完善的福利制度,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对失业人口提供的巨额补助,是拖累政府财政的重要原因。希腊的失业率常年在10%左右,这个比率在欧洲地区并不算最高,但是由于希腊综合国力薄弱,因此失业救济给政府增添了巨大的压力。

2.3 救济政策不力,市场投机盛行不断推波助澜

希腊等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既有其自身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也是欧元区体制上缺陷的集中体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为拯救本国经济,纷纷推出规模巨大的财政刺激计划和投资计划,以债治债,借债投资,造成许多经济体财政赤字攀升。虽然最终全球的大救市使得经济回暖,但是并未解决政府过分干预使得资源错配、低效的核心问题,最终以主权债务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其次,诸如美国高盛集团等投资机构为了谋取高额利益,打着“创新”的旗号,为希腊政府设计出系列投机大、风险高的金融衍生品对于危机的发生与蔓延不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3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3.1 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虽然欧洲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在我国贸易出口中仅占很小的份额,但是这些国家的债务危机波及到了整个欧盟地区,使得欧盟国家财政收入、社会投资、居民消费等方面发生紧缩。由此可见,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和蔓延会对世界其他地区造成不可小视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严重依赖欧洲市场的发展中国家。

3.2 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高达4亿美元,其中近70%都是美国资产。本着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方向,我国增持了更多的欧元资产。但是随后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对美元显著贬值,汇率从2009年22月26日的1.514下降至2013年12月31日的1.198,贬值幅度将近18%,而且存在进一步贬值的风险。这无疑加大了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为我国外汇储备多元化发展增添了新的难题。

4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4.1 谨慎对待和处理中国的主权债务问题

面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全球经济特别是给主权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醒各主权国家包括中国,应该对政府债务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谨慎对待处理。据我国财政部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我国中央政府债务占GDP的17%。债务水平远低于警戒水平,短期内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但是,这是排除地方政府债务之外的统计数据,2013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达107 174.91亿元,其中67 109.51亿元债务附有偿还责任,占比62.62%;其中23 369.74亿元附有担保责任,占比21.80%;另外16 695.66亿元附有救助责任,占比15.58%。如果将地方政府债务、大型国企债务等情况统计在内,2013年我国政府债务的总比重就达到惊人的82%。庞大的隐形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容忽视,面对如此高垒的债务水平,政府必须谨慎对待,加大财政监管力度,严控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切实降低地方债务违约率,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4.2 强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机构改革

首先,建立完善的银行业监管体系,尤其是对其合规性监管。加强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强化风险控制,严格控制政府负债规模。其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金融风险预警以及处理机制。再次,对金融机构应推行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另外,建立和完善市场的法律法规,强化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财政影响起到防范和缓解作用。

重新定位国有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不能继续充当国有银行的庇护神,切实增强银行的经营意识、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要对国有银行进行产权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必须重视吸收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推动筹集资金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引入境外投资者、发行基金证券和注资等。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盈利动机和风险规避意识,强化国有银行的防线内约机制,降低金融风险对国家财政的负面影响。

4.3 慎重用好财政刺激政策,把握好财政赤字的“尺度”和“亮度”

财政刺激政策是政府干预市场看得见的“手”。在我国,无论是基于根深蒂固的“GDP考核观”,还是经济下行时的有效提振经济措施,财政刺激政策都有可能多次伸出手,并且效果不错。但应该看到,财政刺激政策过大,也可能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容易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因此,应把握好财政刺激政策的“尺度”。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全球化,一个主权国家财政刺激政策必然会影响其他社会经济体的发展与决策。因此,主权国家的财政刺激政策的透明度问题将越来越多地被关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说明,我国应该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与国际接轨,增加中国财政的“亮度”。

4.4 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出口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

出口、消费、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出口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中,显示过分依赖出口拉动的发展方式极易受到外部冲击,也是不可长期维持的。从长远和健康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长期依赖出口导向型模式。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外需转到以内需为主。消费是比出口、投资更好、更长效的拉动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结构性转换的核心因素,倘若不主动转向内需为主,在面临危机时将处于被动的位置。同时,在出口地区与国家来看,应将主要向欧美国家出口逐步转向亚洲新兴国家、东盟、非洲国家等;出口产品也应全面转型升级,从单纯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高技术转变。

参考文献

1 原博.浅析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1(22)

2 韩晓琴.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J].桂海论丛,2011(6)

3 王军强.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J].现代商业,2012(2)

4李京阳.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思考[J].财经科学,2012(3)

5 Prospects for European Integration as the EU Deals with the Debt Crisis[J].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12(2)

6 沈国栋.试析欧债危机的成因、未来走向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中国外资,2012(6)

7 曾寅初,刘君逸,梁筱筱.欧债危机对中欧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2)

8 徐爱勤.浅析欧债危机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8)

9 董彦良.欧债危机对中国投资欧盟的战略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2(11)

债务危机的影响第2篇

关键词:美国债务危机 外汇储备金 多元化

美债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导致中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加快,特别是对我国外汇储备造成了严重影响。一方面使外汇储备面临“缩水”风险;并一方面,使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和投资方向处于急需调整的状态。本文针对美债危机对中国外汇储备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探析。

一、美债危机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66万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二用于投资和购买美元资产,且大部分是美国国债。截止2013年7月中国占美国公众持有债务比例接近11%(约合1.3万亿美元),加上约7000亿美元美国机构债(房利美和房地美),中国持有总额为两万亿美元的美国政府和准政府债券,并且中国将约60%左右的外储兑换成美国政府债券。危机当前,美国凭借其拥有美元霸权的地位,通过扩大货币发行和美元有序贬值等手段,稀释国内的巨额债务,达到转嫁危机的目的。大量的新印钞票流入市场,造成美元贬值,汇率的变化很大程度影响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净值。中国外汇储备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固定收益,但是美国肆意上调汇率和债务上限的做法导致了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的时间成本浪费,收益仅仅与汇率变动率平衡,甚至低于汇率变动,这导致了我国外汇投资的失败,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美国惯用大肆印制钞票的“软违约”方式让世界各国分担他的债务责任。比如,28年前日本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国为实现债务的自我救赎,逼迫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使美元对日元贬值了300%。如今,在中国加速购买美国国债的的情况下,美元又出现了对人民币大肆贬值的状态,从2005年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开始,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已超过20%,且有继续贬值的迹象。进入21世纪以来,美元一直处于下行趋势。如果美债违约的话,国债信用等级必定被下调,美债持有人都想尽快抛售,而有购买意愿者因美国信用度低等问题不敢轻易购买,导致美债持有人要想尽快卖出国债的话,只能喊出更低的价格,这将导致很大的损失。这也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一再敦促“美国政府和国会要从自身和全球利益出发,切实采取负责人的政策措施,妥善处理债务问题,保障美国国债市场安全运转,维护全球投资者信心”的原因。

然而,在目前美债出现危机的情势下,中国的外汇储备基本都是美债,让中国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一方面,难以抛售,另一方面,如果决心卖掉美国国债的话,必定会导致价格的急剧下降,造成更大损失。另外,从安全性和增值目的来看,目前中国还没能找到一种更为合适的投资方向。持续增长以美债形式为主的外汇储备,实质上是中国用海外低收益资产代替了国内高收益资产,中国以债券形式为美国提供了低息发展资本,而国内经济发展却出现了高息的代价,减小了国内居民的购买力。所以,在美债危机的阴影下,中国必须想方设法摆脱“美元控制”,呼吁新的外汇储备体系和投资方向的出现。

二、在美债危机背景下,中国外汇储备发展的新战略。

外汇储备是我国一直以来外貌开展的财富积累,是劳动人民的辛苦收益,应用来为我国人民创造更美好生活发挥作用。而现实中,以美债形式为主的中国外汇储备,却因美元的贬值而遭受巨额损失。为此,我们不得不在美债危机的大背景下,思索外汇储备新的投资方向。笔者认为,当前中国需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和规模,摆脱美元怪圈。

首先,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体系结构比较单一,需要多元化体系增加抗风险能力。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历程了由单一货币到多元化程度逐步提高的发展过程,比如,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外汇储备货币只有美元,改革开放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各国之间贸易来往更加频繁,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增加为美元、日元、英镑、欧元、韩元、瑞士法郎等,但仍然是以美元为主。虽然美国偿还债务能力不会丧失,但是任何投资都是存在风险的,这就相当于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外汇储备多元化符合中国的利益,这就相当于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规避风险。随着近年来美国为缓解与转嫁债务危机,多次导致美元贬值现象,这对中国外汇储备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迫使我们不得不走外汇储备币种多元化道路。将传统的以美元为主的单一储备形式分散化处理,以获得固定收益为目的的投资条件,将是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出路。受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各个国家的经济士气都不很旺盛,特别是陷入欧债危机的众多国家经济发展还没有出现复苏的迹象。所以,中国在选择投资方向时,不会将外债投资到欧洲那些无力偿还债务国家。对欧洲国家来说,他们当下的形式即使引起了外汇投资对经济发展也不会起拉动发展的作用,相反还可能出现衰退迹象,所以欧洲国家也不会随意引进投资。我们应该将目光投向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因为第三世界国家多为资源型国家,中国完全可以通过投资资源开发项目实现较大收益,并且此投资方向还可巩固我国资源采集基础,以供我国经济发展对大批量资源的需求。

所以,建立多层次、多目标的外汇储备体系是当下美债危机背景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的外汇储备内部结构单一,只要集中在购买美国及欧洲国家债券上,购买的原因是其安全性较高,但弊端是收益很低。以美债为例,我国大部门外汇储备都以美债的形式存在,收益率极地,甚至有时还低于汇率,出现了贬值的状况。吸取大批量持有美国债券的教训,我国应该实施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类型。其实,外汇储备结构的调整就是对长期国债、短期国债、企业债券、股票等资产比重进行重新配置。对我国而言,则主要是对美元资产的调整与重新分配问题。在外汇投资中,不仅要考虑安全性这一个因素,也要保障外汇储备较高的收益。为实现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由保值到增收目标的转变,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将中司作为主导,与引资方政府合作,广纳经济投资人才,成立委会投资基金研究中心,主要以基金投资形式持有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实现对公司的运营起掌控作用,达到取得收益的目的。

其次,抑制外汇储备规模过快增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不可否认庞大的外汇储备为我国抵制国际金融风险、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维护国家在国际上的信誉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美国债务危机的出现,也暴露出了许多新问题。截止2010年,我国人均外汇储备已经占据了GDP的二分之一,可见,外汇储备在国民财富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美国债务危机的影响,如此大数额的国民资产却出现了缩水状况,对我国来说是极大的损失。外汇储备的日益增长意味着更多数额的资产流失到国外,为控制货币供应总量,央行不得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也提高企业及个人贷款利息,导致我国国内经济发展资金的短缺,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必须适当控制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和规模。对外汇储备规模的控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调控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即增加进口。笔者就以“增加进口”为例分析其在控制外汇储备规模上的作用。

从商品与货币的对应关系来看,国家吸纳外汇而投放的这部分人民币其对应的商品已经出口到国外,如果国家从国外进口的商品价值少于出口商品价值,那就意味着这部分人民币有相当一部分(即进出口顺差部分)是凭空多出的,这样过多的人民币追逐较少的商品,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然会导致物价的上涨。进出口顺差越大,货币和商品的对应关系就越失衡,物价上涨的动力就越强,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难以抑制、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居高不下,这方面的原因不可忽视。所以,面对我国过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大量购买外国商品是一个减少外混储备金的最好选择。进口外国商品,可用储存实物的形式替代以往储存货币办法,不仅较少了外汇储备量,而且也减少了货币储存的风险性。比如,我国可以进口国外新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学习和研发使得国内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要集中国家资源让产品顺利地进入市场流通。在这方面,日本和其他NIES国家在培育幼稚产业方面给我们展示了很好的经验。再比如可以购买石油资源。作为石油消耗大国,却面临着石油晕含量的极度匮乏,再加上石油输出国和输入国之间的不断斗争,引起石油价格波动很大,一度攀升到80美元一桶的天价。过高的石油价格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负担,所以,我国可以趁石油价格回落时期大量购进,作为储备资源。在进口大宗商品问题上,依靠政府和行业力量比个别企业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更具有交涉能力,可以更低的团购价钱成交,节约不少资金。

总之,中国作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者,因为美债危机导致美元的连续贬值的问题,使中国的外汇储备蒙受巨大损失,为摆脱美债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国在外汇储备上应积极调整内部结构并适当减少储备金规模,实行多元化的外汇储备体系,提高其抗风险能力的基础上也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朱奎全. 美国债务危机的传导效应及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D]. 东北财经大学 2012

[2] 赵志君. 面临美国债务危机的中国战略[J]. 中国发展观察. 2011(08)

[3] 吴秀波. 美国债务危机的形成与影响分析――兼析中国应对策略[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1(07)

[4] 孟春,高伟,黑羽佳. 对美国债务危机的几点认识及对策建议[J]. 会计之友. 2011(34)

[5] 邓华光. 美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33)

[6] 王艳. 美国债务危机的演进、影响及前景展望[J]. 国际经济合作. 2011(10)

[7] 赵青松,张汉林. 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国债市场变化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 投资研究. 2009(09)

[8] 王石生. 关于美国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的讨论综述[J]. 经济研究参考. 2011(66)

债务危机的影响第3篇

关键词:债务危机;应对策略;中国

债务危机指的是一个国家政府不愿意或者无力继续履行直接或者间接债务的风险。欧美债务危机的爆发加深了人们对世界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增加了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加大了全球经济复苏的难度。

一、欧美债务危机的演进和成因

1、美国信用评级下调

美债就是以美国信用为担保而发生的借贷。2011年8月5日,“标普”将美国信用由“A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美爆发债务危机不是突发事件,是美国经济内在“痼疾”长期积累的结果。众所周知,“二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施高保障和高福利制度。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政府为保障高福利和高保障的实施,财政支出和压力也不断增大。高保障和高福利政策导致劳动力成本高和税负高,促使发达经济体的产业在上世纪80年代后不断流向新兴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进而导致其自身税基萎缩、政府收入减少,入不敷出;失业救济负担加大,从而举债维持。为刺激经济增长,政府实施一轮又一轮的“赤字”财政政策,导致政府债务规模越滚越大,造成恶性循环,犹如吸毒者。

2、欧债危机持续发酵

欧洲债务危机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2009年12月,全球三大信用评级公司惠誉、标准普尔与穆迪相继下调希腊信用评级,随后,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出台了许多协议和措施,危机反而愈来愈严重。欧债危机既有人口老龄化、世界发达经济缺乏内在经济增长动力等客观因素,也有高福利、欧元区货币和财政制度不协调等体制机制因素,还有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将私人债务转为债务,过度利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欧元区部分经济体过度升值等短期政策因素。

3、世界经济面临滞涨

欧美债务危机的集中爆发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和延续,这次危机冲击了资本市场,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急剧动荡,并进而冲击到国际贸易和各国实体经济部门。受其影响,欧美等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信心持续下滑、经济政策陷入两难境地,短期内难以出现强劲复苏的势头。欧美债务危机的暴发不仅加大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风险,而且加大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它给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踩了一次刹车,大大延缓了复苏的进程。联合国的《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发达经济体经济陷入泥潭,新兴经济体也无法独善其身,全球经济正在“二次衰退”的悬崖边上“蹒跚前行”。

二、欧美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1、外汇储备风险加剧

截至2011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已高达3.197万亿美元,其中约71%以美元资产的形式持有,并且大部分是美国国债。美国信用评级下调,让中国左右为难:如果大量抛售美国国债,美债会下跌,未抛售的美债损失更多;不抛售美国国债,美国政府可以多印美元来还债,以货币还债务,持有的美国债务仍然会贬值。不论减持还是继续持有美债都有风险。中国的外汇储备即使不持有美元国债,持有欧元风险也不小。从2009年12月到2011年10月16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由10.25欧元贬值到8.7651,贬值了近20%。何况,我国持有的欧债,流动性比美债还要差,风险性也更大。

2、出口和利用外资受阻

欧美债务危机的爆发,造成欧美经济增速减缓,随着美欧外需的急剧下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磨擦增加,中国出口贸易风险和隐患增加。同时,欧元、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快速下滑,不但进一步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还将提高外资进入成本。出口和利用外资受阻将严重制约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甚至恶化我国投资环境和内需市场,产生大量失业人口,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3、经济增长受到影响

由于中美贸易和中欧贸易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占有相当高的份额,欧美债务危机通过减弱中国外需,削弱中国对欧美的出口来降低中国的经济增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经济增长推动力。同时,美元贬值,中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和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等,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很多经济实体,给我国经济整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再者,债务危机引发国际原材料商品价格上涨,而消费市场萎缩,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很多企业可能会为逐利而将资金投入虚拟经济,推高资本价格,造成资产泡沫,为我国宏观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尽管如此,欧美债务危机未对我国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产生破坏性影响。从全局上看,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增强,投资和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外需在GDP占比中的份额呈下降势头,所以,目前欧美债务危机并不影响我国经济的基本面。

三、应对欧美债务危机的策略选择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客观上,欧美债务危机在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冲击的同时,也对我国结构调整形成了倒逼机制。欧美债务危机暴露了全球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显现出欧美各国三大需求结构比例不协调等深层次矛盾。对危机原因的反思使我们再次审视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以及结构平衡在经济稳定增长中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国走的是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中国将近1/3的GDP来自于外需贡献,所得收入70%~80%又以美元形式回到中央银行成为国家外汇储备。一旦国外市场发生变化或者国际金融动荡,都将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外汇储备水平产生较大影响。应对欧美债务危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要着力处理好投资、出口、消费之间的替代关系。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必须从外需导向型转向内需导向型,从依赖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发展经济,转为依赖国内消费和投资发展经济,尽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当前,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外需,大力稳定出口增长,形成一批新的出口增长点;改变现有的出口战略,引导出口大户细分市场需求,扩大与中东、非洲、拉美、东欧等市场的经贸交流合作;调整产品进口结构,利用人民币升值和国际市场疲软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关键设备、零部件和紧缺资源;培育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把积极利用外资与有效扩大投资需求结合起来,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另一方面要扩大内需,改善民生,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要鼓励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保持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的支持,从根本上拉动内需,这样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才能不“受制于人”,在国际金融冲击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2、注重实体经济发展

统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均衡发展与有机协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虚拟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实体经济中孕育出来的,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高于虚拟经济。长期以来,欧美发达国家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先进的技术优势,极大地促进了虚拟经济的发展,金融创新不断增强,金融衍生品不断增多。近年来,美欧等国产业空心化愈发严重,虚拟经济快速膨胀,矛盾累积演化为系统性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恰恰是那些片面强调发展虚拟经济的国家,而工业产业链完整、长期重视制造业发展的德国、日本,受到的冲击影响就很小。欧美债务危机使各国再次深刻认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再工业化”、回归实体经济成为许多国家调整经济发展模式、重建竞争优势的战略方针,发达国家政策关注点再次转移到制造业上,产业形态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调整,从过度服务业化向制造业回归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从大型企业化向发展中小企业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对欧美各国造成了严重冲击,但对我国的影响相对较小,且经济回升向好较快,这与我国长期重视实体经济有关。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弱化已出现明显的苗头,特别是中小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地方和企业出现了资本大量抽离实体经济的“去实业化”现象。我国经济要做到“稳中求进”,就必须高度关注实体经济,切不可走上发达国家曾走过的弯路。要拿出让“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智慧和决心,更多地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同时,受危机影响,欧美等国经济社会环境恶化、不稳定因素增多,政府会放松一些产业的转移限制,我国可以利用自身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等优势,更多地吸引欧美国家的高端产业、高级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国际市场需求收缩,我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提高,企业内外部成本压力加大。企业如果还继续生产附加值低的大路货,是难以为继的,这逼迫企业的产品走向高端,通过高附加值来摊销高成本。上升的劳动力成本一定要通过技术创新去消化,现在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最大的问题就是研发不足。以同是百年企业的上海家化和宝洁公司相比,宝洁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在20亿美元以上,上海家化每年的研发费用不足1亿元人民币。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我国的传统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要加快向技术密集型转型,沿海发达地区曾引以自豪的来料加工的模式已经不合时宜。生产成本的快速上涨,会逼着企业走创新的路子,扩大研发投入。经营规模的差距不可怕,关键是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研发是否存在差距,成功的研发成果能够迅速地缩短经营规模的差距,并有效抵消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欧美债务危机倒逼我国企业通过创新盈利模式来启动需求,拓展市场空间;通过“创造性破坏”建立新的技术和生产体系,以生产效率的提高抵消和对冲成本上升压力。

当前,我们既要密切关注欧美债务危机新动向和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更要借助科技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利用欧美债务危机以及中国经济成长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机遇期,吸引国际信息、生物和材料等新技术产业,提高中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要着眼于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可能出现的新变化,突破制约创新增长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在关乎未来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产业领域力争赢得更大的主动权。要着力培育和健全创新驱动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提升创新能力;搞好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推进关键技术突破,以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规避竞争冲击,抵御市场风险。

4、实施“走出去”战略

欧盟是中国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地之一,同时,也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热土。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0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为59.63亿美元,这一数字和欧盟对华投资65.89亿元已经相差不远,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7%,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地。当前,一些欧洲国家陷入债务危机,欧元区经济形势严峻。对中国企业而言,则蕴藏着投资机遇。中国企业对欧洲投资存在巨大潜力,要把握机遇,在收购问题国家国债的同时,尽快提升国际并购能力,抓紧时间积累合作经验。

“走出去”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争取国际市场份额以及提升企业技术的必然举措,是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企业日益壮大的标志。“走出去”使中国企业更贴近外部市场需求,能够获取和建立国际品牌,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竞争力。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企业对欧并购的数量和价值量都有明显增长,范围涵盖英、法、德等多个国家,并购对象以拥有良好技术的中小企业、品牌和战略资产为主。商务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的35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76亿美元,同比增长59.9%。

诚然,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不顺利,面临政治、市场、金融、法律、劳工、文化等多方面的风险。国家要出台相关扶持优惠政策,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加大境外收购兼并和投资合作,以技术先进和资源富足国家为重点,提升境外投资质量;适时国际贸易信息,建立风险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和国际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抵御未知风险。企业必须提高自身能力,了解相关国家的投资环境和法律制度,熟知西方国家的商业规则,构建全面的海外风险防范体系。

参考文献:

[1]贾根良.中国外向型经济需作战略大转型[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05)(《马克思主义文摘》全文转载.2010(03)).

债务危机的影响第4篇

关键词:美国债务危机,中美贸易失衡,外汇储备,影响和挑战

8月2日美国政府终于搭上了提高债务上限的末班车,从而避免了美国债务违约。但3天后,标准普尔历史上首次下调了美国国债信用等级从AAA降至AA+。就美国自身内源性的问题来分析此次美债信用危机,原因有两点。第一,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萎靡不振,政府实行了凯恩斯主义的手段来刺激经济,导致税收的减收以及大量的政府支出。数据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政府大举借债救市,财政赤字急剧攀升,2009~2011年分别达到1.42万亿美元、1.3万亿美元、1.6万亿美元。面对直线上升的政府债务,美国却反其道而行之,奥巴马新政扩大医保范围,给富人中产减税 8000多亿美元。第二,美国医疗及社保账户从盈余转变为净支出,社保、医保、医疗救助这“三大支出”持续快速的攀升,且大举的借债导致国债利息支付快速大幅攀升。分析美国财政支出结构,可分为三大块:法定支出占55.3%(社保、医保、医疗险、失业);政府自主支配支出占39%;净利息支出占比6%。美国财政法定支出占比膨胀速度最为惊人,从1967年的不足5%,膨胀为目前的13.2%,2021年进一步上升至14%,远远超过自主支配支出和利息支出之和,成为美国财政的头等难题。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估计数据,未来25年内,美国财政支出都将存在快速增加的压力,同时财政收入却增长乏力,故赤字逐年扩张难以逆转,2021年增加至1.32万亿美元,2035年增加至3.99万亿美元。

从内源性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此次美国债务危机的触发因素还会进一步在其国内存在及发酵,并长期影响美国经济。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次美国债务危机是必然会发生,现在美国的情形有些类似于特里芬两难境地。一方面,由于美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已经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可以轻易地举债发现货币或者一些货币政策,来转嫁自身的一些经济问题或不利因素给其他一些国家。当然,如果其他一些国家经济良好或者这些转嫁举措只是临时性,这不失为一个宏观调控的好办法。但现在美国政府已经沉溺于此道,不断的通过大量的货币宽松政策来使别国和其一起承担其自身经济问题,但这并不能根本解决国内内源性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美国需要外国来大量购买其国债,就必须保持其良好的政府收支和美元的稳定的内在价值。而这恰恰与其利用美元强势,大肆发行国债以解决国内经济问题相违背。由此可见,美国习惯性地利用经济霸主地位输出自身经济问题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与保持美元霸主地位是相对立的,必定会引发美国债务危机从而进一步丧失美元霸主地位。

现今,中国是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而且也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谈到中美贸易,不得不谈中美贸易的不平衡,甚至是畸形,而这种不平衡长期积累的过程,也给两个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摩根士丹利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从1996年到2003年,中美双边贸易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接近6000亿美元,并帮助美国企业降低成本和控制通胀,而在同一时期中国获得了2291.8亿美元的顺差。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给美国人带来巨大利益和实惠。当然,中国通过扩大出口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所需要的“原始积累”以及大量的外汇储备,但中国为此支付的廉价劳动力成本、资源和环境代价却异常高昂。

美国并没有抓住中美贸易给其创造巨大利益和实惠,进一步发展自己实体经济,反而陷入了债务危机。这对于拥有1.14万亿美国国债和3.2万亿美元的中国来说,短期可能会有巨大的账面损失,但这同时也为中国政府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如何更合理用外汇投资,如何抓住美元衰落时机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如何加快人民币离岸结算市场已经进一步发展金融行业人民币的衍生品。

近期来看,中国在面临现实压力时应在政策上采取谨慎应对战略。第一,要适当的调整外汇资产结构和资源配置的方向,虽然调整过程会面临各种制约,但仍然要做适时的调整,向非美国国债的资产配置方向发展。第二,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变,改变内外结构的比例模式,大力增加内需,减少对外部出口的依赖。第三,要特别注意国内的债务规划。当前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大,也表明各国债务是彼此联系的。中国的债务危机表面上不如欧美国家严峻,从静态指标来看,总共是17.51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为43%。但是有相当部分政府债务属于隐性状态,不在统计中,这部分的政府债将会成为最大的风险。

远期来看,中国应该去进一步调整投资分布、汇率结算制度以及大力开展人民币对外结算业务来获得经济政治上更有利的局面。第一,要继续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在经济平稳过渡中尽早实现汇率的市场化。只有汇率市场的放开,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以及人民币被迫超发。第二,加快人民币对外结算业务,使中国在进出口方面才会更少的依赖美元,并且可以缓解当前中国的高通胀压力。例如,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试点。

总的来说,此次美债危机发生是由于美国习惯性地通过经济霸主地位输出自身经济问题。对于中国既是挑战但更是机遇,应该去进一步调整投资分布以及大力开展人民币对外结算业务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影响。

参考文献

债务危机的影响第5篇

[关键词]美国次级债务危机 次级抵押贷款 资本市场 房地产市场

一、 美国次级债务危机的概念及成因分析

所谓次优级抵押贷款证券(次级债)是相对优先级抵押贷款证券而言的。抵押贷款证券按获得本金与利息支付的优先次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优先级证券信用等级高,收益稳定,可吸引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次优级证券风险较高,但是收益也相对于优先级证券高,较适合机构投资者。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纪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是面向信用较差或收入较低的借款人提供的抵押贷款,以实现居者有其屋。该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4年期间经历了快速发展,从1994年的350亿美元发展到2000年的1400亿美元,而如今可能高达8000亿美元。这一时期的繁荣得益于当时的政策环境、宽松的信贷环境,以及资产证券化盛行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次级贷款的发放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及低利率假设的基础上。大部分次级贷款基于浮动利率,即贷款利率随短期利率变动而变动。一旦房价回落利率上升,次级借款人将会面临无力还贷风险。从2004年中开始,美联储先后17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使得借款人还贷成本激增,远超出实际还贷能力。另一方面,近两年来美国住房市场逐步降温,使得房屋所有人的再融资变得更为困难。这最终导致了2006年以来次级抵押贷款拖欠、违约及停止抵押赎回权数量的攀升,并使美国包括新世纪抵押贷款公司在内许多贷款公司已撤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寻求破产保护或者被收购。同时,投资于次级贷款证券的基金与投资人也卷入到这场风波中并遭受巨额损失,使得危机影响出现向全球蔓延的迹象。总之,此次危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次级贷款市场制度上的缺陷。

二、 美国次级债务危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1.美国次级债务危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直接影响

通过美国财政部近日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底,中国机构购入的美国按揭债券总额为 1075 亿美元,占亚洲国家购入总量的47.6%。通常,次级按揭债券在整个按揭债券市场中的占比接近 15%。如果单纯按照该比例推算,中国机构购入的美国次级按揭债券接近160亿美元。中国的金融企业,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6家上市银行购买了美国次级按揭债券,但估计损失甚微。

这表明,受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严格的限制,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加之涉及次贷危机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各大银行的整体运营而言,影响非常轻微。通过香港股市影响内地股市,对内地市场产生估值压力香港是金融自由港,受国际金融市场影响是直接的。而香港市场又有大量两地发行的内地红筹股,香港股市上的红筹指数的变化通过比价效应影响到内地股市。经过港股市场的持续暴跌后,当前A股对H股的溢价率已逼近90%,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位。同时,在全球股市暴跌的冲击下,近期恒生指数已从高位急跌了超过15%,无疑将触发A股市场投资者的畏高情绪。当前A股投资者仍有惯性做多的观念,但随着市场对全球恶劣环境的认识逐渐深化,不排除会出现空头情绪集中爆发的可能。短期内大盘蓝筹股的上涨将受到制约,并影响指数的表现,A股的重估将更多地通过结构调整的方式展开。

那么,香港H 股市场波动到底会对国内股市产生多大影响?在市场分割的情况下,应该说这种影响是有限的。虽然国内居民投资H股的渠道即将被打通,但国内主要的机构投资者进入H股的渠道仍然不顺畅,仅靠个人投资者的力量较难改变目前市场分割的状态。

2.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间接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因素、热钱流向、管理层的判断、国内企业的效益和加息等方面。对投资者心理的影响次贷危机会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国际对冲基金大规模减持银行股的报道就动摇了银行股的持股信心。前期中行、工行本身没有技术性下跌整理的要求,但受银行股持股信心动摇的影响,明显有资金主动性杀跌。虽然中国股市相对独立,但经过今年几次“事件”的关联,已经在很多投资者心中建立起了比较强的联系。次贷危机会引发市场投资者信心低落,对风险类资产的偏好度降低。欧美股市大跌就是这种悲观情绪的集中体现。

同时,次贷危机会使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信心下滑、减息预期增加,导致美元汇率可能受到打击。因为市场预期美联储很有可能再度降低利率,减轻次级债各方压力,缓解危机升级。

3.对我国金融工具创新的影响

美国的次级贷款债券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金融衍生产品,但其作为一项金融创新产品,其价格运动以及收益水平的波动,都带有衍生品的某些性质。近年来,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上扬,住房抵押贷款和伴生的衍生品规模不断扩大。然而,这种高度合成的信用创造产品并没有经过风险的检验。随着2007年年初以来房地产市场日益低迷,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终于全面暴露。尽管相对于美国及全球金融市场而言,次级债规模并不大,但这些金融衍生品放大了这一危机。因此,对于金融创新,不仅应看到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应看到其蕴涵的风险。资本市场是一个信心市场、心理市场、预期市场,市场的负面预期具有海啸般越滚越大的放大效应。在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中,股指期货不但没能发挥稳定股市的作用,反而对股市下跌起到了放大预期和放大伤害的作用。这在目前中国正在加紧推出股指期货的关键时刻,需要加强风险意识,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4.中国出口企业受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影响

对于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中国经济来说,在内需的替代作用还没有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如果有美国经济衰退导致的世界经济危机发生,中国很难独善其身。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经济增长与国际市场早已紧密相连。如果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而拖累美国经济,那么就可能导致美国消费减少,进而给中国出口产品造成压力,最终影响境内上市公司业绩。

汇丰银行在2007 年年初发表的一份报告认为,目前中国的出口有60%是输出到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就占了28%,因此美国经济的放缓将使中国的出口增长受到压力。在最坏的情况下,次贷危机可能引发主要金融市场的崩溃和全球经济的严重衰退,从而导致中国出口增长的停滞和贸易顺差的消失,这将大幅度降低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从而迫使中国的中央银行转向降息和放松信贷控制的政策。在此背景下,由贸易顺差扩大推动的中国的资产重估过程将逐步结束,并转换到由银行主动创造信贷所驱动的资产重估过程。从现在的情况看,发生这种前景的可能性仍然相当小。加息空间或被进一步抑制解决次贷危机的措施之一是降低利率。一方面,降低利率可以直接拉动经济,恢复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降息也会压低按揭利率和违约率。如果美国降低利率,那么中国未来的加息空间无疑将继续缩小。统计显示,目前一年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3.5970%,美元一年期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5.2450%,二者之间的差距仅为1.6480%。可见,如果美国降息,那么中国的加息空间将继续呈缩小趋势。此外,还将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在降低利率、经济衰退等预期下,次贷危机很可能促使美元继续贬值。事实上,自2007 年6 月14 日起,美元指数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再破新低不是没有可能。如果美元贬值,则会相应促进人民币升值。

三、美国次级债务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美国的房地产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国房地产市场同样是在低利率、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形成泡沫,泡沫又在高利率和经济走软的情况下被挤破。前车之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可能让管理层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控制力度,避免形成恶性泡沫。

在中国,居民的住房按揭贷款一直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优质资产”。这样一个观念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大行其道几年了,而且即使到现在,除了银监会及央行这样的监管机构有所察觉之外,房地产市场、商业银行对此仍然无动于衷,“住房按揭贷款是优质资产”的神话仍然是房地产市场主流意见。但实际上,当美国打破这种神话时,居民按揭贷款的潜在风险就暴露无遗了。这种资产的优质性就会受到严重质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中国有很大警示。

第一,从住房按揭的对象来看,美国的次级债券的次级贷款人的信用还有等级之分,即“次级信用”,但是对于中国的按揭贷款者来说,估计其中的大部分人连“次级信用”都不及。这几年,凡是个人要申请住房按揭贷款的,没有谁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既然人人都能从银行获得住房按揭贷款,那么住房按揭贷款者基本上没有信用等级可分。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少人甚至利用假信用,大量地从银行套取贷款炒作房地产。尽管目前国内不少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信用不好,但是在房地产市场价格一直上涨时,这种没有信用的人就不会暴露出来,因为过高的房价会把这些潜在风险完全掩盖起来。但是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逆转,其潜在风险必然会暴露出来。

第二,美国次级信用贷款的风险尽管很高,但是这种风险基本是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分散了。中国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程度低,因此其不良信用贷款的风险基本聚集在银行体系内。如果房价出现向下逆转的趋势,这些聚集在银行的风险就可能爆发出来。

第三,目前国内银行基本上是国有银行或国有股份占主要比重的银行。这些银行为了其自身短期效益,往往采取对住房按揭盲目扩张的做法。它们不仅放宽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者市场进入条件,也不严格遵守银监会相关指引,甚至采取各种方式规避这种指引,而且以金融创新为名让这种房价上涨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无限放大,比如什么加按揭、转按揭等。

第四,从总量来看,美国的住房按揭市场发展50多年,其住房贷款余额也不过3万亿美元左右,而中国房地产市场刚发展不到10年,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就达到2.6万多亿元人民币(下同),加上公积金住房贷款4000多亿元,已经超过了3万亿元。这样高的住房按揭贷款,在房价上涨时,银行一定会把这些贷款看作是优质资产,但如果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逆转,住房按揭贷款的潜在风险将暴露出来。

在美国次级债危机后,中国的金融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对美国次级债危机认真研究并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该是全面检讨中国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的时候。不要让一些商业银行为了短期利益、为了一己之利而让国内银行体系的风险越积越大。

笔者认为,美国次级抵押债危机的根源在于这种金融产品设计本身,次级抵押债的机制从诞生的那一刻起,自身就孕育了危机的种子,但是,美国的货币政策还是应当为这次次级抵押债危机承担部分责任。更准确地说,格林斯潘的超低利率政策不仅导致了随后的全球性流动过剩,而且也为次级抵押债危机提供了合适的土壤。简单地回顾一下,在1994年时,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还只有350亿美元,2000年时增加到1400亿美元,而至今,次级抵押贷款余额至少达到了8000亿美元。到2000年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就开始不断降低联邦基金利率,这直接刺激了次级抵押贷款需求量的上升。次级抵押贷款的增加又促使了房地产市场的回升,这又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然而,自2004年6月格林斯潘加息后,连续17次地提高利率极大地增加了次级抵押借款者的偿还负担,他们成了名符其实的“房奴”。又由于是零首付,违约对借款者又不会造成实质性的经济损失。因此,归纳起来就是,为刺激经济复苏的低利率政策促使了次级抵押贷款的迅速增长,而为抑制经济过热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大幅度地提高利率的货币政策,又直接促使了次级抵押贷款偿付危机的爆发。

参考文献:

[1]钟伟.美国次级债市场的现状及其深远影响.中国发展观察,2007,10.

[2]虞立琪.美国次级房贷是局部微机.商务周刊,2007,17.

[3]张智.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对我国住房金融的警示.城市,2007,09.

债务危机的影响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民间借贷

一、引言

在我国,由于企业融资渠道的相对单一,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信贷资金的依赖很大,而银行的高额利息要求使大量企业融资无门只能寻求民间借贷。在宏观紧缩的货币政策调控下,银行信用大幅缩减,民间借贷空前活跃,利率水平更是一路飙升,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二、温州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

(一)金融监管不完善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较为严格的金融管制,金融市场化程度明显落后。金融监管当局一直在保护正规金融的垄断地位,官办金融机构垄断了大量的信贷资源,这些信贷资源主要是依据行政指令而非市场进行配置,导致大量的民营企业难以从主流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不得不寻求民间资金来源。根据全国工商联在17个省市的调研显示,90%以上的受访中小企业表示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这就为民间借贷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二)民间借贷活跃

虽然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它们一直处于资金紧张、难以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的尴尬境地。企业从银行贷不到款,便转向温州发达的民间借贷市场。辜胜阻在温州市的实际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等主流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比例只有10%左右,80%以上依靠民间借贷生存。温州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初始资金来自民间借贷,在发展扩张过程中主要依靠的也是民间借贷资本的支持。

(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僵化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主要倾向于支持国有经济的发展,长期处于资金供不应求状态的商业银行就没有建立一套适应民营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评价体系和信贷管理办法。

(四)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除过银行的因素以外,中小企业自身的素质不高也是其难以从主流金融机构借到资金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一是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生产经营稳定性不强,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和“审慎性”要求;二是不少中小企业经营不规范,企业信息不透明不真实,致使银行对其贷款的风险增大,使银行望而却步;三是不少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挫伤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五)风险投资偏爱大企业

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解决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初期资金需求缺口较大难以满足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风险投资的政策,一些地方政府还出资组建了风险投资公司。但从目前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大部分风险投资青睐成熟的高科技大企业,投向了很可能会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而大多数在创业初期急需风险资本投入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则无法得到风险资本的支持。风险投资公司事实上演变成了一般意义上的投资公司,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六)企业税负沉重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宏观税负沉重,已经达到35%甚至40%。除了上缴繁重的税收外,我国企业还必须承受大量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税费的沉重表明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欠佳,制约了企业的可支配资金,降低了借债企业的偿还能力。

三、温州债务危机对社会的影响

(一)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各大正规金融机构不再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及效益差企业进行贷款。得不到银行信贷支持后,这些企业通过支付高额利息的方式直接从社会上融通资金,使民间资金从非正常渠道流入到本该淘汰的企业中进行无效流动。由于民间借贷活动政府难以有效监管,这一方面使社会资金失去控制,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干扰了金融机构对国家利率政策、信贷政策的执行,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金融秩序。

(二)容易产生债务纠纷,危害社会安定

由于民间借贷手续简便、缺乏必要的监管和法律法规支持,带有盲目性、不规范性和不稳定性,极易产生借贷双方的纠纷;此外,民间借贷一般金额较小,参与人员广泛,且多发生于社会基层,一旦发生债务纠纷,不利于社会安定团结。民间借贷中一旦发生欠债不还或者无力偿还,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暴力催收借款的。此次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后,当地出现了不少为了追讨债务而发生的事件,债权人自己或者雇佣带有黑社会性质的讨债公司暴力收账过程中出现致人伤残、逼人自杀或者跑路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当事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这些问题的出现干扰了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政府部门敲响了警钟,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增大。

(三)导致借款人债务负担沉重

长期以来,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较高,相比银行同期贷款利率高3到4倍。受国家抑制通货膨胀、降低流动性的政策影响,温州民间借贷空前活跃,借贷利息一路疯涨。借贷利率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一般月息为3-6分,有的则高达1角,甚至1角5分,年利率高达180%,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借债企业的利息负担,使原本资金就紧张的中小企业承担过高的债务风险。

这场声势浩大的债务危机提醒我们,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制度及措施,同时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

债务危机的影响第7篇

摘 要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尚未完全平静,由希腊等欧洲国家的财政问题所引发的欧洲债务危机又开始肆虐全球。本文在分析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演进和起因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其对欧元区、全球金融市场、经济市场和其他国家的影响,对求助欧洲债务危机、治理欧洲国家财政问题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欧洲债务危机 成因 影响 对策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兴起与演进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兴起

欧洲债务危机是由债务国家信用评级被调低引起的。欧洲债务危机的发展实际上并不源于希腊问题,但其全面暴发却是自希腊问题开始。受到2007年美国次债危机和2008年冰岛危机的冲击,欧洲的债务问题逐渐显现,已经临近暴发的边缘。

(二)欧洲债务危机的演进

欧洲债务危机的发展实际上经历了三个阶段。A、是由冰岛问题引发的外向型债务危机。B、是中东欧债务问题引发的外来型债务危机。C、即由希腊引发,蔓延西班牙等国家的传统型债务危机。

二、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

美国次贷危机不仅欧洲的金融行业受到冲击,包括实体经济在内的众多国民经济部门也遭受了沉重打击。受此影响,欧盟地区各国纷纷出台国内救助计划,使欧元区国家普遍出现了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的状况。

(二)欧元区的经济稳定性欠佳

欧元区的许多国家从当初的生产性大国逐步向非生产性的第三产业大国转变,工农业等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降低。这种转变本身使整个国家经济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降低、产值增加、成本下降,但其也有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第三产业伸缩性和居民消费需求弹性较大,易受外界影响,经济发展欠缺稳定性。

(三)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二战后欧洲各国进入衰退期,政府却普遍采取了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措施,这些高福利措施包括:一是不断提高国内工资水平。二是不断改善国内的社会保障水平,为居民提供较高的福利待遇。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时期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的目标,但却从根本上拖垮了国家财政。

(四)单一货币制度的缺陷

欧元区的建立是以生产资料在整个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基础和条件的,这一理论又称为最优货币区。目前的欧盟各成员国之间还不能充分实现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条件,这就限制了统一货币的优势发挥,使得欧元区的货币体系存在缺陷。

(五)政府救助措施的失当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欧洲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以宽松的政策来抵御危机的影响。然而这些政策却使得原本就处于财政弱平衡状态的许多欧洲国家,无法通过财政政策来抵销其过度举债导致的债务问题。

三、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分析

(一)对欧元的影响

欧洲债务危机虽然自希腊债务问题开始暴发,但其影响范围已经逐渐扩展到全球,这与欧元作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以及欧盟国家拥有最重要的全球证券市场密切相关,应该说欧洲的债务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对全球金融市场以及经济市场的影响

欧洲债务危机的暴发已经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重挫,对全球经济的复苏也将带来不可预测的潜在威胁。自危机暴发后,全球股市不断下跌,汇率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在此次危机中,潜在风险最大的应当主要是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

(三)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欧元区国家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其经济总量与贡献对全球都有巨大影响,但影响的国家和行业却相对有限。首先对于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欧元区之外的发达国家来看,其国内实体经济受此次危机的影响可能不大。其次对于中国等对欧洲出口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国家来说,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可能较为严重。

四、欧洲债务危机的处置对策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救助措施

欧洲债务危机的演变,已经不仅仅是危机国家凭借自己的力量足以解决的问题了。依靠包括欧洲其他国家、欧盟及世界主要金融力量的救助,已经成为遏制金融危机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措施。

首先从欧洲具有救助能力的国家来看。德国作为前景乐观的欧洲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从目前的形势看,为了维持良好的区域环境,德国等国家如果能联手提出具体的救助计划,必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从欧洲及世界的主要金融力量来看,由于债务危机对世界金融业再次造成了严重危机的可能性,因此金融机构也必将联合起来共同救助,以避免全球金融危机的再次暴发。

(二)欧洲国家的财政治理

除了依靠外部救援,欧洲受到债务危机冲击的国家也必将开展广泛而深刻的内部财政制度改革,以从根本上消除危机的根源。措施可能包括:

一是大幅削减财政支出,将财政赤字严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保证其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性。

二是包括PIIGS五国在内的欧元区国家将进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三是进一步强化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使得生产要素在欧元区内能够充分的自由流动,实现最优配置,发挥统一货币的优势,并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管机制和危机应对机制,避免统一货币政策的时滞性。

欧洲债务危机起于希腊债务问题,并演变成为影响全世界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的国际重大事件,暴露出了欧洲统一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充分了解这一危机的成因与影响,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欧元区的经验教训也将为其他地区统一货币的努力提供足够的借鉴。

债务危机的影响第8篇

关键词:欧债危机;原因及影响;借鉴

一、欧债危机概况

欧债危机是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所谓的主权债务危机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不管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世界银行,还是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而当一个国家的债务比重不断增加,到不能偿付其主权债务时而发生的违约叫主权债务违约。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简称欧债危机,就是以希腊为代表的一些欧元区国家的主权债务违约所形成的危机。

2010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经济危机还没有过去,而肇始于希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又再一次将世界经济推向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早在2009年12月8日时,希腊政府宣布当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超过12%,远远高于欧盟设定的3%的上限,随后希腊的主权评级被全球三大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和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并称为世界三大评级机构)降低信用等级,而在2010年4月,希腊的信用等级被评为“垃圾级”。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序幕。在2015年,希腊的债务危机又再一次将欧债危机推向了顶峰,而且愈演愈烈。

二、欧债危机的原因

(一)“次贷危机“的影响和为应对经济危机而过度刺激经济

2008年发生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的衰退,也促使欧洲看似风平浪静的表明的巨大的债务风险逐渐的浮出水面。按照一般的经济规律而言,在经济繁荣时期,负债较多的是私人企业部门,但是危机发生后的救助主要是以国家财政或货币政策,国家为应对系统性风险而开支庞大,财政松弛,甚至主动采取赤字政策,使各国债务严重超过了负债标准。另外,长期以来,欧元区国家主要实行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一般的普通民众也能够轻易取得大量的贷款,以促使经济的快速增长,这种表面的快速增长掩盖了其实际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和高增长、高成本、低效益的实质,而这种问题在经济危机爆发后更加突出,典型的就是希腊和西班牙两国,已经很难按期偿还其承担的债务。

(二)实体经济缺少,产业结构不平衡

在最近几年的膨胀发展中,欧元区已经形成了典型的实体经济“空心”的状态,主要依托虚假的借贷过度刺激的经济增长,导致经济发展的极端脆弱,在这个借贷链条上希腊出现力不从心的问题时,也就瞬间波及了整个欧元区。以希腊为例,该国在欧洲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主要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经济支柱,资源配置及其不合理。2010年服务业在GDP中占比达到52.57%,其中旅游业约占20%,而工业占GDP的比重仅有14.62%,农业占GDP的比重更少为3.27%。希腊的支柱产业属于典型依靠外需拉动的产业,而这些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08年次贷危机和后续的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显得异常脆弱、一蹶不振。以建筑业、房地产业为主的西班牙、意大利和爱尔兰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三)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人口结构不平衡是欧元区国家面临的另一个短时期内难以调和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步伐的加速,以及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和年轻人自我意识的加强,使得近几年生育率大幅度下滑,“丁克”家庭频频出现,再加上长期低出生率和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生育潮人口大规模步入老龄化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使得人口老龄化结构问题凸显。据统计,1996-2010年欧盟国家人口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从76.1岁上升至79.4岁。美国联邦统计局预计到2050年欧盟国家人口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3.3岁,欧盟国家人口年龄结构从原来的“正金字塔”形正在逐步向“倒金字塔”形转变,人口年龄比例的峰值从1990年的25-29岁向上增加至2007年的40-44岁,并且老龄化问题还将进一步恶化。

三、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一)使得人民币被“升值”

欧债危机对中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民币升值。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下,避险资金纷纷转向美元,使得美元一路暴涨。随着美元的升值,人民币也在升值,从2012年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值达到15.9%;同期人民币对英镑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已经因欧洲债务危机而对主要非美货币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币升值虽然给进口带来了很大的利益,鼓励大量的留学和出境旅游,但对于主要依靠出口的中国来说,并非好事,使出口企业大面积受挫。虽然希腊和西班牙并非中国的主要出口合作伙伴,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出口产品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

(二)中国的外需均衡受到影响

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在面临巨大的债务危机的重压之下,使得欧洲诸国不得不调整政策计划,一方面实行强大的援助计划,同时还要勒紧裤腰带减少各自的财政赤字,减少了对中国的进口,也增加了非关税壁垒的名目,直接提高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进而也影响了中国的外需均衡,延缓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四、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启示

(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由虚拟到实体的过度

根据前述分析的结论可知,欧债危机内因所在是因为缺少可以承担风险的实体经济,人们追求效率的心态,追求快节奏的步伐使很多人只是把眼光集中在高高在上的膨胀经济,而忽略了其要有一个扎实的落脚点——实体经济产业。要走出经济危机,回复经济复苏,就要重点进行结构改革,较少失业率。丹麦等北欧国家积极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如它们的失业救助体系关注的是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既增加雇主用工的灵活性,又向劳动者提供一定保障和相关培训,而不是仅仅提供生活保障。

(二)加强监管,使债务“透明化”

当前,银行借贷规模收紧,使得很多企业的融资渠道中断,严重影响了很多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使得很多企业项目不得不终止,虽然央行一再降息,但在信誉和偿债能力的制约下,效果不甚明显。所以要政府和企业间共同努力加强对债务承担的监管,同时,还要建立常态的财政风险分散通道,使局部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系统风险进而导致的经济危机。

(三)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要关注外界环境的变化

随着世界经济高度的融合和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和世界接轨,对外贸易依存度也比较高。因此就要求我国发展经济要时刻关注外界环境的变化,同时加强国内经济的治理和改革,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不可小觑,凡事不要等着亡羊补牢。要随时清理债务,降低风险。长期以来,我国主要是依靠“三来一补”的贸易方式成为世界的加工工厂,因此对国外经济的以来程度较高,所以还是要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

债务危机的影响第9篇

[关键词] 欧洲债务危机 政策调整 汇率改革 经济增长模式

一、欧洲债务危机进程

开端

2009年12月15日,希腊发售20亿欧元国债。2009年12月16日,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2009年12月22日 穆迪09年12月22日宣布将希腊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

发展

随着希腊债务危机的发展,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2月4日,西班牙财政部指出,西班牙2010年整体公共预算赤字恐将占GDP的9.8%。除了希腊这个危机的主角之外,欧盟的其他国家都受到了债务危机的困扰。

蔓延

2010年初,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德国预计2010年预算赤字占GDP的5.5%。2月9日,欧元空头头寸创历史最高纪录,增至80亿美元。2月10日,巴克莱资本表示,美国银行业在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及西班牙的风险敞口达1760亿美元。

扩大

2010年4月23日,希腊正式向欧盟与IMF申请援助。2010年5月3日,德内阁批224亿欧元援希计划。希腊财政部长称,希腊在5月19日之前需要约90亿欧元资金以度过危机。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10日凌晨达成了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以避免危机蔓延,IMF也提出可能会提供2500亿欧元资金救助希腊。

二、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

消极影响

1.中国对欧洲的出口量向来占我国总出口量的20%,比美国市场占有量更大。然而自从欧洲债务危机以来,人民币对欧元的实际汇率已升值了15%以上。平均看来,中国出口商利润大概在10%左右,这样就意味着如果很多出口商无法成功涨价的话,他们的利润将会受到大大的损害。尤其是在面临需求不足的情况时,可以想象中国商品的涨价将会遇到欧盟内部怎样的阻碍。

2.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引起整个世界人们的避险情绪增长,各方资金纷纷向美元回流。除此之外,原本在全球各地的欧洲资金面对债务危机产生了回流欧洲救急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各方需求很可能会引起一部分资金从中国流出。

积极影响

1.长期以来,我国的国内压力在于经济复苏不稳和通货膨胀的矛盾。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市场的预期也出现了分化,似乎更是让政府难上加难。然而对于决策者来说,这种市场预期分化的局面,恰恰有助于实现理想的政策效果,会给我国政策调整带来灵活性。这场地区性的危机恰好给我国提供了内省的好机会──重视地方债务和银行信贷风险、反思地区不平衡背景下统一货币政策的危害等。

2.欧洲债务危机对于我国汇率改革来说正是一个可以转移全球的注意力的良机。2.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会使我国在国际会议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而暂时避免由于人民币汇率问题而饱受各方指责。再加上出口的减少将会引起顺差的逐步减小,这也将限制人民币升值幅度,使一次性大规模的升值可能性大大降低。除此之外,近期美元对欧元持续升值,预期美元仍将维持其强劲走势。由于人民币对欧元走强,在汇率改革之后,人币对美元的升值空间将会大大缩小。因此,欧洲债务危机的发生为人民币与美元僵硬挂钩的汇率政策和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机制提供了一个良好时机。

三、债务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1.我国长期以来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健康的,不利于经济的持久稳定发展。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模式对于一国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把经济发展模式转向依靠内需为主,中国经济就无法改变被出口引领的局面。,仅仅靠短期宏观政策并不能解决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结构的问题。对于中国而言,必须要有长期政策促使结构转变,并从结构转变的角度安排短期政策。

2.从这次危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时候,顺应周期经济形势而切断了发展和联系眼光的宏观经济政策也许会加深经济问题的严重性。在一国经济繁荣发展时,政府会认为这样的状态能够持续下去,于是往往大量举债。然而一旦经济陷入了周期性调整的时候,巨大的信用风险就会在此时暴露出来。因此政府在今后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应该运用长远的眼光,更加注重联系经济发展的前景,不能一味的追求高业绩和经济的急速扩张。

参考文献:

[1]曹理达 周慧兰 :《欧洲债务危机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