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境外投资步骤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3 14:49:18

境外投资步骤

境外投资步骤第1篇

除了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政府所提倡的“藏汇于民”可能会有新的升级版本。前不久,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在列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间隙表示,今年将进一步扩大资本投资海外的渠道,产品范围可能放宽。

在回答记者“今年外汇局在资本的流出渠道问题上,会不会进一步扩大渠道”的提问时,胡晓炼说,去年个人购汇额度已经放宽到5万美元,“今年在这个基础上将进一步扩大(资本流出)投资渠道。”

胡晓炼表示,央行过去两年内已经出台了很多措施,包括个人购汇、企业境外投资限额的取消、QDII的推出等。“今年这些都会继续做,而且在QDII的事情上,产品的设计上会更符合投资者的需要,可能范围会更宽一些。”

专家表示,资本流出的渠道通常有两种:一是通过中介机构,如QDII;另一个则是直接在境外投资。

业内专家表示,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个人海外直接投资一旦放开能否有效达到“藏汇于民”、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效果还有待验证。但是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锋表示,从长远来看,个人海外直接投资的放开将有效增加个人投资的选择范围,也是放开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的一个步骤,选择时机推出应是适宜的。

作为缓解巨额外汇储备压力的一项举措,QDII已经在去年正式成行。但是从中国工商银行首单QDII产品去年7月份问世至今近一年的时间中,QDII的表现显然难尽如人意,无论是销售情况还是收益水平都难以达到预期。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去年11月曾表示,部分QDII产品的销售情况没有达到预期水平,主要原因是投资者对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预期所致。

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购买QDII产品获得的收益率小于人民币汇率的年升值幅度,那么便意味着在投资期满将外币换回到人民币之后将不但不能获利,反而会因为外汇的相对贬值而损失部分本金,从而抑制资金出海的积极性。

去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全年升值幅度为3.35%,市场普遍预期今年这一速度将有所加快。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指出,个人如果可以直接进行海外投资,那么必然将考虑其风险和收益,“如果投资的收益达不到5%,资金是不是愿意出去还是问题。”他认为,这一举措能否真正达到“藏汇于民”的实际效果还有待验证。

境外投资步骤第2篇

关键词:环境会计、环境管理、全成本评估、清洁生产

1 引言

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下,作为经济微观主体的企业开始重视其环境效益。一方面,由于消费与社会需求的绿色偏好提高,绿色生产将成为未来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若企业能生产出具有绿色特色的产品,便可创造产品差异性,从而可提高产品销量与利润,并提升企业价值。另一方面,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发展趋势使环境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日益增加,降低环境外部成本将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3]。因此,提升企业环境管理绩效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企业环境管理也成为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决策工具[1]。

鉴于早期注重末端治理技术的污染防治措施不具有成本有效性,目前环境管制越来越重视经济诱因的考虑,而逐渐转变为整合型环境管理措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生态效益及其真实储蓄已成为企业环境管理的重点,其中又以企业环境会计的建立及全成本评估最受重视[4]。通过环境会计的信息搜集与管理,一方面可与外部关系人充分沟通,避免邻避现象[2]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使企业进行最佳投资评价的选择,促进企业长期发展。而全成本评估作为一个全新的财务分析工具,已广泛应用于污染防治投资计划的评估。基此,本文将探讨环境会计在企业环境管理的角色与功能,并分析如何通过环境会计资料库系统进行清洁生产的全成本分析,以环境会计系统建立的企业清洁生产信息系统为基础,利用全成本分析系统帮助企业选择较优的清洁生产替代技术,促进企业生态效益的实现。

2 环境会计的意义及架构

环境会计是将会计学和环境保护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6][10]。环境会计的发展并非用来取代传统财务会计,而是要补充其不足之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环境会计已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信息来源。

环境会计主要以传统财务会计为基础,并结合企业活动对环境冲击的生命周期评估(LCA),寻求最佳清洁生产(CP)方式,并进行全成本评估(TCA),提升企业生态效益及企业真实储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5]。另外,对于企业编制环境会计的内涵,包括其意义、功能及性质说明如下(如表1):

表1 环境会计的内涵

环境会计特性 说 明

意义  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维持与小区互利关系

 追求有效率的环境保护活动

功能  内部功能:提高环境管理绩效,并支持企业投资决策参考

 外部功能:通过环境报告与外部关系人沟通,完善会计责任

性质  相关性:①公布的环境信息必须与企业环境管理有关②及时将社会最关注的环境议题纳入到企业环境管理体系之中

 正确性:①提供可以有效地说明分析相关环境议题的信息②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及方法的零误差

 可了解性:①具有可用性 ②可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与外部关系人的沟通效率及企业竞争优势

 可比较性:①比较不同期间及不同企业间的环境冲击效果,可作为评定企业环境管理绩效的依据②信息的一致性是信息可跨期比较的基础,但需考虑跨期与空间差异的特性

作为环境信息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一套完备的环境会计帐户应包括资料搜集、资料分类、资料记录、资料配置、资料分析和资料沟通等项目,而且应将环境会计纳入企业环境政策系统之中,其主要编制步骤包括目标界定、制定会计架构、建立资料清单、进行冲击评估、实施责任分配及拟定清洁生产政策以提升企业绩效(如表 2 所示)。

表2 环境会计实施步骤

步 骤 产 出

步骤一:目标界定

1. 界定目标  目标

步骤二:会计架构

2. 定义会计帐户  会计帐户

步骤三:建立清单

3. 记录资料

4. 汇总资料  资料表

 建立汇总清单

步骤四:冲击评估

5. 分类资料

6. 信息特色化

7. 信息评估  冲击分类

 建立指标

 生态平衡指数

步骤五:责任分配

8. 分配会计责任  建立详细区域划分与目标资料

步骤六:绩效提升

9. 整合信息

10. 解释结果

11. 执行与控制  建立环境管理系统

 界定环境管理弱势及改进策略

 生态效益提升

3环境会计与企业环境管理的关系

企业环境管理是具有价值的活动。企业实施环境友善的生产行为,一方面可以大幅降低资金成本及平均成本,实现环境管理的绿色红利[7],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环境风险,提高并延长股东价值增加期限。近十年来,国际著名环境管理标准制定机构(包括国际标准组织(ISO)及欧盟的环境管理及查核计划(EMAS)等)制定很多环境管理标准,对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的发展影响很大。通过共同环境管制标准的制定,利用与绩效相关的技术或程序,能持续改善企业环境管理绩效,提高企业环境管理的有效性。通过ISO与EMAS的环境管理措施比较[3](如表3所示),可以发现两者存在着很多共同点,而其差异在于 ISO 不需要对外部报告,而EMAS 需要向外部关系人提交环境报告书。

另外,无论是ISO或EMAS两套环境管理制度都具有高度绩效[3](如表4),平均环境管理费用回收期低于1.5年,环境管理的投资报酬率很高。进一步观察环境管理制度,可以发现环境管理工具是由传统管理工具演化而来的[3](如表5),且主要差异仅是关心的目标不同,由原来关心产品质量及财务绩效转变为追求企业绿色生产行为及生态效益的提升。一般而言,企业通过环境成本会计进行环境管理可提高企业价值,主要由于:(1)反映真实成本,让更多外部成本内部化;(2)内部化未来环境风险:可进行环境风险管理等活动,且最终以生态效益指标的提高作为衡量环境管理成效的依据[8]。

表3 ISO 与 EMAS 环境管理措施比较

ISO EMAS

 制定环境保护目标与政策

 建立有效率的环境会计(信息管理)

 评估环境绩效(决策支持)

 执行计划

 建立高效率组织  制定环境保护目标与政策

 建立有效率的环境会计(信息管理)

 评估环境绩效(决策支持)

 执行计划

 建立高效率组织

 与内外部关系人沟通

表4 ISO 与 EMAS 环境管理绩效比较

ISO(2003) EMAS(2003)

ISO曾经审查500 家实施ISO标准的企业,其中:

 超过 80% 具成本有效性

 60%投资回收期小于1年 调查约800家企业执行EMAS环境管理系统,平均成本100,000 美元

 1/3 企业每年可节省80,000 美元

 1/3 企业每年可节省320,000 美元

 平均环境保护投资的回收期为1.5元

表5 传统管理与环境管理工具的比较

传统管理工具 环境管理工具

计算与成本化 生命周期评估

财务会计 环境会计

查核 环境查核

财务报告 环境报告

总质量管理 总环境质量管理

控制 环境控制

4 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全成本评估架构

4.1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架构

环境会计制度建立涉及财务、会计、信息及环保人员,因此,编制之初应组成跨部门项目小组负责推动。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建立厂商环境成本会计科目、搜集与建立环境成本会计资料处理程序与文件、环境成本会计科目的定义及作业说明,并调整或增删现有会计制度(包括科目、流程及作业程序)、建立环境成本会计的作业手册等。另外,环境会计资料的登录应以企业所有经济活动为主轴,并衍生至其与周边与上下游的互动关系,而在金额确认上,则是以当期支出为原则,并以附加方式调整现有财务会计系统。有关我国目前推动中的环境会计原则如下[10]:

1. 环境会计成本及效益认定:原则上在其所发生的同一会计年度计算

2. 环境成本与效益计算:实际金额计算有困难时,可采取估算方式

3. 环境成本与效益金额过小时(低于总金额 1%),不应列入计算

4. 环境保护专属事业(如环保业),其本事业体营业项目及产生利润均不得列入环境会计

5. 收托性质工作所产生的环境成本与效益,计为委托方(负担费用者)的委托成本

6. 海外分企业以当地货币计算相关环境成本及利益

(一) 环境成本

所谓环境成本指执行环保相关活动所发生的总费用,包括环境保护等所有减少环境冲击的成本。其会计科目可分为设备投资、研发、人事、动力、维护检测、耗材、委托、教育、捐赠及其它等。有关环境成本确认原则如下[3]:

1. 专款用于环境保护及减少环境冲击的支出金额

2. 支出用于多项用途,然而环境用途金额可清楚分开

3. 支出用于多项用途,虽然环境用途无法清楚分开,然而其金额配比认定超过50%以上时。

(二) 环境效益

所谓环境效益指企业进行环境保护等所有减少环境冲击的活动所获得的收益,如污染防治费及罚金等减少,或因获得环保表彰提高企业形象而增加订单等收入增加。环境效益确原则[3]:

1. 能够精确计算的金额

2. 非因企业努力于环境保护所获得的效益不应确认

3. 产品研发效益已发生才确认

4. 效益延迟发生,原则上仅确认3年效益(一次确认)

5. 因纸张、能源、水、原料及废弃物等减少而节省的金额,应列出其个别效益

(三)环境财务信息编制

为方便与现行财务会计信息整合,环境成本会计信息一般采取多元方式,随企业型态及规模大小弹性调整。

4.2 全成本评估与清洁生产

全成本评估(TCA)是协助企业进行环境管理,针对各种可行清洁生产替代技术或方案,分析其生命周期冲击的环境总成本(或环境效益),并将其纳入到企业相关投资决策之中,以降低企业环境成本,提高其环境管理绩效及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4],其主要评估方法有:

1、成本最小化方法:计算各种清洁生产技术的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再加总该清洁生产技术的会计成本,获得总经济成本,选择其成本最小者。

2、收益成本比最大化方法:比较各种清洁生产替代技术与当前使用技术的生命周期的环境冲击,计算各种清洁生产替代技术的环境效益,再依据其会计成本,选择其中收益成本比最大者。

一般而言,全成本评估在清洁生产中的实施大致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利用生命周期评估(LCA) [9]确定企业各生产阶段的环境冲击效果,为后面的全成本评估提供基础资料和信息,下一步便是对各清洁生产替代方案进行评估,以寻求推动清洁生产的可能方案,最后是建立清洁生产的量化评估工具,利用TCA技术进行清洁生产各替代方案的经济效益分析,从而选择较优的清洁生产替代技术,其具体步骤如下:

(一)以LCA确定各生产阶段的环境冲击效果

其详细步骤如下(如表6):

表6 LCA选定企业各生产阶段环境冲击效果的步骤

步 骤 产 出

步骤1 进行案例厂商背景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背景资料包括:(1)营业状况及行业属性(2)产品类别、原物料耗用情况(3)环境现况与污染防治情况等  背景资料

步骤2. 界定生命周期评估作业的目标与范畴,包括:

(1)系统功能:对产品的功能规格(效能特性)的陈述

(2)功能单位:表示最终结果的标准化/一致性参数

(3)数据品质:说明数据的代表性/来源/涵盖范围等  系统功能

 功能单位

 数据品质

步骤3. 进行盘查资料收集与分析工作,包括:

(1) 盘查窗体的制作,确保系统界限内每一单位过程的数据均被搜集

(2) 清点案例厂商的产品与活动在各个生命周期阶段中所耗用的能源与资源及所排放污染物的数量。  能源与资源及所排放污染物的数量

步骤4.进行生命周期盘查结果计算,包括:

(1)确认数据盘查阶段:可分为摇篮到坟墓、摇篮到大门或大门到大门等三种特性来决定;

(2)定义分配原则:根据案例厂商的产品特性采用重量比或价值比等方式来分配;

(3)污染负荷的计算过程:将数据质量的精密度、完整性、代表性、一致性及重复性等列入考虑范围之内。  数据盘查阶段

 分配原则

步骤5. 根据生命周期盘查结果,进行环境冲击分析,包括:

(1) 分类:将盘查数据归入冲击类别

(2) 特征化:将冲击类别的盘查数据模式化;

(3) 拟定指标:分为地区性、区域性和全球性指标。

(4) 确定案例行业在分析过程中污染冲击的最大可能程度;  冲击类别

 类别指标

 冲击的最大可能程度

(二)评估清洁生产替代方案所有可能性

从 LCA 盘查结果鉴别推动清洁生产的可能性,为后期成本分析做准备。根据选定的最大可能冲击程度,进行清洁生产各替代方案的分析:

1、确认推动清洁生产的可能性:改进产品设计、改进管理方式、改进场内物料管理、取代毒性原料、修改程序及废弃物厂内再利用等;

2、从进料改变、技术改变、内部管理或原料处理等途径,寻求推动清洁生产的可能方案,以便于后面利用TCA技术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三)建立清洁生产的量化评估工具

根据LCA的结果,鉴别出污染冲击的最大可能程度,进而从进料改变、技术改变、内部管理或原料处理等途径,寻找推动清洁生产的可能方案。然后,利用TCA技术分析各项清洁生产替代方案的经济效益,经济分析将作为企业环保相关决策的依据。

(1) TCA技术

首先,搜集并分析TCA技术的资料。然后搜集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及了解产品的制造流程,并确定清洁生产的替代方案,搜集现有技术与清洁生产替代方案的相关成本资料(常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及回收年数,作为TCA的财务指标,但是全成本分析不包括外部成本的分析)。

其次,全成本分析的评估计算需案例厂商全力配合并提供相关财务成本资料及其经营决策与目标。最后对所做的决策予以定义,确认并了解各项成本(如直接与间接成本、意外、形象与关系成本),然后分析财务绩效,并做出决策,确定清洁生产替代方案的可行性。

(2) LCA与清洁生产替代技术的全成本分析

因企业的产业类别不同,产品性质与种类也不同,LCA只提出CP可能的方向。利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找出对环境冲击最大的产品制造流程或阶段,据此提出清洁生产技术可能的替代方案。实际操作中,具体的CP方案主要通过与企业成员沟通交流后才能确定可行的清洁生产替代方案,还要预测相关的技术与经济成本,且某些成本资料可能由经验法则或专家提供,其准确性较难掌握,其成本效益也难以量化。

就经济理论而言,技术与成本具有对偶关系,清洁生产替代技术的成本可以由相关信息估算。一般以避免环境损害发生作为推算环境改善效益的最佳代替值,然而环境损害的推算存在着较高的不确定性,不易获得其精确值。而环境会计分析作为一种衡量环境改善效益的替代方法,通过环境会计分析可以掌握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维护成本信息,了解各生产阶段的环境成本估计值,并以此作为衡量环境维护效益的替代变量值。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替代变量值通常低于实际环境效益值。

在了解生命周期分析的清洁生产替代技术的成本资料之后,再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从中得到各种清洁生产替代技术的择优排序,以选择最佳清洁生产替代技术。方法上,先看技术的可行性,收益成本比大于1者为可行。然而,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稳健作法是选取内部报酬率超过15%以上者作为清洁生产替代方案。

5 结束语

总之,企业的环境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坚持双赢的原则,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企业经济的发展。推动环境会计资料库系统的建立,创造企业环境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并通过环境会计资料库系统进行清洁生产的全成本分析,以帮助企业进行最佳投资评价,选择较优的清洁生产替代技术,将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企业生态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Atkinson G. Measuring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2000, 43 (2).

[2]Dunk A. S...Product quality,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and Quality Performance [J]. Accounting, Auditing & Accountability Journal.2002, (15).

[3]Jasch C...The Use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EMA) for Identifying Environmental Costs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3, (11).

[4]Kennedy M. L...Total Cost Assessment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s and Managers [J].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1998, (7).

[5]John Wiley & Sons, Inc. Milne M. J...On Sustainability; the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Accounting [J].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2004, (7).

[6]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Japan).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M].Concepts and Practice, Greenleaf Publishing.2002.

[7]Guidelines.Schaltegger S. and R... Burritt.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Issues [M]. Concepts and Practice, Green leaf Publishing. 2000.

[8]成金华,谢雄标.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模式探讨[J].江汉论坛.2004,(2).

[9]邓南圣,王小兵等.生命周期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

[10]乐菲菲,李丽华.对我国环境会计的初探[J].财会研究,2005,(5).

Study On Total Cost Assessment Mechanism Of Actualizing Clean Production

In Enterprises Based On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Zeng Youqi, Wang Jingfang, Yang Liguo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Xi’an 710072)

境外投资步骤第3篇

循环经济采用“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方式不同,它是一种闭环的价值运动形式。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包含着若干物质流和相应价值流的循环。物质流或价值流循环是指物质或价值从某项活动开始,经过若干环节,最后又部分逆向流回到初始环节的运动过程。分析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操作工具是物质流分析。物质流分析(substanceflowanalysis,简写为SFA)是一种理解和刻画特定物质(通常为元素、化合物或一类物质等)在某一特定系统内的流动状况的分析工具[5]。SFA遵循物质守恒定律,它通过量化某一物质或某一类物质流入、流出特定系统和在该系统内部的流动和贮存状况,建立该系统内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定量关系;物质流分析方法将企业物质流分为:基于产品或者原料供应关系的正向流,废弃产品流,基于废物循环利用的逆向流,最终废物的处理流,过程损耗而产生的向环境排放的流,贸易进出口流[6]。陆钟武曾针对工业产品中的某一元素M深入地研究了工业物质的循环流动,揭示了折旧再利用和加工废料的再利用所进行的大、中循环以及生命周期内的同一阶段内部的小循环的运行规律[7]。毛建素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把单位质量的元素M具有的价值定义为元素M的价位,建立了产品生命周期中物质循环流动下的价值流分析图[8](见图1)。根据他们的研究,资源价值流按照资源循环层次可以分为小循环价值流、中循环价值流以及大循环价值流。小循环价值流指物质在生命周期内的同一阶段内部进行的循环;中循环价值流主要指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回收利用所进行的循环;大循环价值流指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所进行的循环,是整个社会层面的资源价值流循环。图1中,Rk为天然资源投入量;Rz、Rj分别为折旧废物、加工废物的投入量;Pm为产品制造阶段生产原料的投入量,同时也是工业材料生产阶段的产出量;P为产品产量;W1、W2、W3分别为工业材料生产阶段、产品制造阶段以及产品使用报废后排放的废物和污染物的数量,W为元素M的排放总量,W=W1+W2+W3。深入分析循环经济下物质流和价值流的循环,掌握物质流和价值流运动的规律,有助于我们分析价值流运动与成本发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实施该经济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

2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系统创新的目标和设想

2.1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系统创新的目标

综合上述分析,循环经济模式下我国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系统创新应满足以下目标:第一,该系统能够从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物质流和价值流循环的特点出发,提供全面、准确的成本信息。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物质流和价值流的运动方式,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企业的物质流和价值流的运动方式不同,因此成本核算必须充分考虑其不同的特点。现行成本会计在流程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中是以各生产步骤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的,此种做法只看到了生产过程成本核算的表面,而未能深入到各生产步骤内部的物质流和价值流的层面,不利于全面分析价值运动的来龙去脉,也不利于正确核算成本。创新的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系统应从价值流循环的角度考虑成本的核算,不但要看到生产步骤的表面,而且也要深入分析生产步骤内部的物质流和价值流,全面掌握物质流和价值流的运动规律,从而准确核算产品成本,确保成本核算信息的质量。第二,该系统能够提供对外、对内两方面需要的成本信息,满足对外报告财务报表的需要和内部成本控制的需要。新的企业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系统所取得的成本核算信息能满足对外、对内两方面的需要。一方面,能计算出各价值流成本,并根据价值流成本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此产品成本核算信息能满足对外编报财务报表的需要。另一方面,能计算出各价值流内所生产的合格品成本和废弃物成本,利用单独核算的废弃物成本信息,能详细分析废弃物损失的情况,满足企业内部成本分析和控制对成本信息的需要。

2.2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系统创新的设想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充分考虑循环经济模式下价值流运动的规律及借鉴国内外成本会计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循环经济模式下我国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系统创新的具体实施设想。一个先进的成本会计系统提供的成本信息,既要能满足对外报告财务报表的需要,又要能满足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需要。德国的弹性边际成本会计系统(grenzplankostenrechnung,英文简称GPK)就是这样一种世界上最先进的成本会计系统,该成本系统融成本预算、核算、控制和责任考评于一体,由满足外部需要的实际成本核算系统和满足内部成本控制需要的成本核算系统组成[9]。我国企业成本会计系统的改革和创新应瞄准这一方向,新的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系统应提供满足对外和对内两方面需要的成本核算信息,我们设想将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资源价值流成本核算系统分为对外成本核算系统和对内成本核算系统两个子系统,其具体核算方法如下:(1)循环经济下对外成本核算系统。即根据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价值流的特点,以生产阶段各步骤价值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根据价值流内价值流入、流出情况,借鉴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将发生的各项资源费用按成本动因向各价值流分配,计算出价值流成本;在具体计算各价值流成本时,依据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的原理,循环经济中资源的减量使用及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企业的产品成本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将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及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在成本核算中得以体现;同时利用物质流分析技术可以确定在一个价值流循环中哪些费用应计入及哪些费用不应计入该价值流成本之中;在一个价值流循环中,原材料、能源投入的正向流中有效应部分形成合格产品,这部分支出应计入当期价值流成本中;废弃物再利用逆向流中的废弃物离开当前价值流进入下一个价值流循环中,应将废弃物再利用价值从当期价值流成本中予以扣减,废弃物处理流中所发生的废弃物处置的环保费用应计入当期价值流成本之中。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价值流成本计算公式:Ci=Cspi-1+Cai+Cei-Vri其中,Ci表示i流程的成本;Cspi-1表示i流程的上一流程所产半成品或在产品转入的成本;Cai表示i流程的作业成本,包括该流程发生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其他费用;Vri表示i流程的废弃物再利用价值;Cei表示i流程处理废弃物需要实际支付的环保等有关费用。通过上述计算方法先计算生产阶段首个步骤价值流成本,至于各流程之间成本如何结转以及最后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可按各步骤价值流的先后顺序将资源成本价值依次逐步结转,最后直至计算出“中循环价值流”成本;如果企业只生产单一产品且所投产产品期末全部完工,此“中循环价值流”成本即等于本期完工产品总成本,将完工产品总成本除以完工产品产量,即可得出完工产品的单位成本;如果期末企业所投产产品未全部完工,就需要将中循环价值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进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企业在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则应将计算出的各步骤价值流成本在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之间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并按照价值流的先后次序,将有关成本费用逐步分项结转,直至最后计算出各产品的成本,此方面的成本信息能满足企业编制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2)循环经济下对内成本核算系统。此成本核算系统核算的目的是计算各生产步骤价值流内合格产品成本和废弃物成本,提供对内成本分析与控制所需要的成本信息。我国企业可以将价值流所生产的合格产品和废弃物作为成本费用分配的对象,利用对外核算系统计算出的各价值流成本的数据,将各步骤价值流成本按成本动因向合格品和废弃物分配,即可计算出各步骤价值流所产合格产品成本和废弃物成本,从而达到单独计算废弃物成本的目的。废弃物成本可通过如下的计算公式计算:Ci=Cspi-1+Cai+Cei-Vri=Cpi+Cwi-Vri+CeiCpi=(Cspi-1+Cai)×Qpi/(Qpi+Qwi)Cwi=(Cspi-1+Cai)×Qwi/(Qpi+Qwi)其中,Ci表示i流程的成本;Cspi-1表示i流程的上一流程所产半成品转入的成本;Cai表示i流程的作业成本,包括该流程发生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其他费用;Vri表示i流程的废弃物再利用价值;Cei表示i流程处理废弃物需要实际支付的环保等有关费用。Cpi表示i流程所产合格品分摊的成本;Cwi表示i流程所产不合格品所分摊的成本,不合格品的成本并不全部等于废弃物成本,因为不合格品中有一部分还可循环利用,具有再利用价值,并非完全废弃;而不合格品成本减去再利用价值加上废弃物处置成本后即为废弃物的全部成本(Cwi-Vri+Cei);Qpi表示合格产品的产量;Qwi表示不合格品的产量。(3)创新的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方法的特点。①以各生产步骤价值流作为成本中心,改变了企业以往在成本控制中以组织机构(如分厂、车间或班组等)作为成本中心的做法,可以全面反映各生产步骤价值流内成本价值的形成情况,便于分清各成本中心成本控制的责任,避免以往以组织机构作为成本中心出现的职权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可以准确反映各价值流中心成本控制的业绩,满足企业内部实施成本控制对成本信息的需要。②在各价值流内,将计算出的价值流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向各产品和废弃物进行再次分配,并按照“逐步结转”方式依次计算,最后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可作为成本核算数据,满足对外编制财务报表的需要。③各价值流均计算本流程合格产品(或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和废弃物成本,便于反映废弃物所造成的损失情况及分析废弃物形成的原因,找到废弃物产生的源头,从而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促进废弃物循环再利用,降低废弃物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总之,创新的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系统提供的成本信息既可以满足对外编报财务报表的需要,又可以满足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需要,克服了现行成本会计系统所产生的成本信息对外和对内两者不能兼顾的缺陷,能达到前面我们设定的成本会计系统创新的目标。因此,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系统是对现行成本会计系统的创新和发展。

3结束语

境外投资步骤第4篇

【关键词】 MOOC 翻转课堂 工作过程系统化

1 MOOC与翻转课堂

1.1 MOOC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编写,意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这种在线教育模式实现了大规模学生同时在线的课程学习。MOOC资源集合了全球最优质的教学资源,任何在线学生一经注册都能实现自我学习,并且取得相应课程的成绩。这种学习的模式依赖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课程的运作平台,如EDX、Udacity、Course等,而我国也与2014年5月8日也首次开通了“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MOOC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一部分,是对传统学校的巨大挑战与革新。

1.2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将传统的上课方式进行反转的上课模式。传统的教学是课上老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课下布置作业。而翻转课堂是在课下进行理论知识的自学与习题练习,课上则进行学生的答疑及知识点的运用、任务操作等。在翻转课堂上,老师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翻转课堂增加了学生间的互动与教师与同学间的交流,使得课堂生动有趣,提高学习的效率。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对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真正实现了分层教学,每个学生都可以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可以掌握 更加有深度的知识内容,而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则可以进行反复的学习并寻求老师和学生的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1.3 基于MOOC模式的翻转课堂设计思路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高、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现状。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所有学习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这些学生虽然学习兴趣不高,但思维活跃,创新性较强,喜欢参与课外活动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因此枯燥的课堂无法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动力。

鉴于高职学生的以上特点,基于MOOC模式的翻转课堂旨在克服传统课堂一刀切的学情,实现可以让学生自我掌控的课下学习平台,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因此,这种模式是借助教学数字平台,构建区域型的校内教学资源网。在此平台上,构建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的理论知识、知识点讲解视频、习题库、案例库、拓展学习资料等。学生可在此平台上进行课下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而课堂的任务主要为答疑解惑、课程重难点分析及讨论、项目任务的实施等。

2 基于MOOC模式的翻转课堂在《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2.1 基于工作过程的《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系统化设计(见图1)

《房地产投资分析》以房地产投资分析流程(投资环境及市场分析―产品规划设计―投资估算―销售收入估算―财务分析―不确定性分析及风险分析)为主线,并基于投资分析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课程三个学习情境的设置:房地产项目静态投资分析、房地产动态投资分析、房地产项目综合投资分析。

情境一以简单房地产开发项目(单一物业类型、一期整体开发的项目)为载体,在项目的投资分析过程中,侧重于对该项目的投资估算、成本利润及静态指标分析,在此情境中不涉及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动态指标的计算,故称为“静态”投资分析。

情境二以稍复杂房地产开发项目(两种物业类型、两期开发项目)为载体,在项目的投资分析过程中,要进行项目进度计划的安排,侧重于项目的现金流量分析及相关动态指标计算,故称为“动态”投资分析。

情境三以商住综合项目为载体,其规模中等且多期开发,在此项目的投资分析过程中,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项目分析,故称为“综合”投资分析。

三个学习情境由简到难,由简入繁。

2.2 学习情境的实施

学习情境以房地产投资项目为载体,以房地产投资分析流程为主线进行情境任务的分解。在每个情境任务实施时遵循六个步骤(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资讯部分包括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的理论知识和项目资料两部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资讯的研读,明确任务的目标及任务操作流程,进行任务操作的理论知识准备和项目资料的预告。

计划及决策是在明确项目的任务目标后进行项目的讨论与分析,制定项目任务操作的时间安排,进行任务步骤的分解与数据准备。在制定计划后进行计划的讨论与改进,最后进行计划的最终决策。

实施与检查是在计划制定的基础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任务的操作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任务操作实施进度与内容进行检查,指导学生按计划进行或避免学生偏离正确的操作步骤以及检查项目任务成果的正确与否。

最后一个步骤为项目的评估,旨在考察学生四方面的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评估过程中可采用教师评估、学生评估、组内外互评的方式进行任务的综合评定。

2.3 《房地产投资分析》MOOC平台资源建设

《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的MOOC资源实质上是与六步法中的资讯部分是相呼应的。因此,该课程的MOOC资源包括两部分:课程理论知识和项目任务资料。

2.3.1 《房地产投资分析》理论部分资源建设

项目任务的正确操作依赖于扎实的理论功底。《房地产投资分析》MOOC理论部分包括了课程的理论知识点的讲解、知识点视频的录制以及习题库的建设以及拓展资料的阅读。在理论部分建设时,将微课的思想融入其中,即将理论知识点碎片化,视频单元、习题练习都与此单个知识点相对应,使得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条理化与清晰化。学生在进行知识点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习题的自测,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2.3.2 项目资料MOOC平台资源建设

由于课程是以项目为载体的,因此除了理论知识的资源准备外,还包括整套项目任务资料,包括学习指导书、项目任务模板、项目案例分析等。学习指导书是对项目任务目标的说明、任务解读及任务操作步骤的详细说明。任务的模板及相关资料则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任务及操作任务。

2.3.3 MOOC平台的运作模式(见图2)

2.4 翻转课堂模式

课堂的主要任务主要针对学生在MOOC平台上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答;针对各组讨论的任务操作计划进行检查、纠错及更正;对学生项目的任务操作过程进行检查及问题解决,根据学生任务操作的好坏进行过程评价,即课堂包括了六步法的后五个步骤:计划―决策―检查―实施―评估。

以情境一中的地块价值测算为例,学生在课下的MOOC平台进行了市场比较法理论知识的学习及习题检测,初步掌握了地块价值测算的基本方法,并通过阅读地块价值测算的案例分析和任务模板,对将要操作的任务目标及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回到课堂,老师首先针对MOOC平台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而后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任务实施计划的讨论,然后通过老师的任务计划检查来确定各小组任务实施的方案。在任务实施前,教师针对任务操作的一些关键点组织全班同学进行集中讨论,保证各组同学真正了解任务操作的方法。在任务计划进行决策后,各组进行小组分工开始任务的实施。在任务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小组的个性化指导,对各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3 存在的问题

3.1 自主学习约束力不足

MOOC平台的搭建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较差,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因此不能够主动进行MOOC资源的自主学习。在任务操作时,发现有部分同学对理论部分的学习掌握不够牢固,导致任务操作时举步维艰,难以下手。目前翻转课堂的实践缺乏较有效的约束力。

3.2 课程的过程评价难度较大

MOOC平台的学习效果能够进行系统自我数据统计进行评估。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不得而知或存在片面性。比如有的学生在网上进行习题自测时采取作弊手段而导致过关率的虚高。课堂上的过程评价虽然有一定的执行力,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的科学的评价。而在任务操作过程中还存在搭便车的现象,小组内有时只依靠一个同学去真正地实施任务,反而导致学习效果不如传统教学。

3.3 课业负担较重,学习压力较大

基于MOOC模式的翻转课堂采用的是学习双轨制。虽然能够实现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但繁重的课下学习和课上任务操作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抱怨心态。过多的时间投入到任务的自我学习中,而且任务的操作也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一旦没有掌握基础理论的学习,可能会导致任务操作的脱节。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抵抗情绪,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4 解决建议

4.1 进行学分机制改革

基于MOOC模式的翻转课堂应采用双轨制考核机制,课下的MOOC平台自学和课上的任务实施成绩分别应该获取相应的学分。此种做法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约束机制。此外,还应该进行课程课下和课上课时的合理分配,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任务操作的效率。

4.2 引入竞争淘汰机制,促进学习动力

在任务操作时,以小组为单元进行成绩的考评。同时,还要引入组内和组外互评机制。在组内互评时,每个组员都可进行匿名投票。对于平时表现较差、学习不够积极、得分较低的同学采取淘汰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危机感。另外,还要进行组外互评,加强组与组之间的互相监督,促进组内竞争,给课堂注入活力。

4.3 加强课堂管理,促进小组协作

课堂的管理采用教师管理和同学协助管理的模式进行。教师对小组实施整体管制,布置任务或命令时与组长进行直接的对接,而小组内的管理则由组长直接负责。组长根据教师的指示进行命令的传达与任务的布置,还负责任务的分工与问题的汇总及问题的反映,小组成员则服从于组长的管理。在进行考评时,组长对各个组员的打分占据较大的权重。这种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能够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课程管理的整体效率。

4.4 创新课堂组织模式,增进学习兴趣

境外投资步骤第5篇

关键词:浅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工程、创新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the construction phase characteristic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t the site of the specific content, management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main problems and the administra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ethod to discuss, hope in the construction stag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can make innov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Keywords: show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field engineering,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7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建设工程在施工阶段的特点

建设工程的施工阶段是指施工设计图被审查通过后,由施工单位根据图纸运用各种施工手段来完成工程的过程。它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投放的资金数额巨大:随着施工步骤的不断进行,所需要投放资金的地方越来越多,水泥土、打地基、钢板、机械设备等等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来完成项目的持续进行。每一个工序或是每一部分的工程,都需要资源的供应,所以说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中耗资最大的阶段,其他阶段的投放的资金都不足以与其相比。

问题严重暴露:虽然施工依照的设计图纸是根据施工的标准审核通过的,不应存在问题,但施工图上的每一个工序,每一个步骤在实际操作时,和图纸上的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因为图纸提供的是施工的进度和效果,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每个进度都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有些工序是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的,这就可能导致施工阶段在某一步骤被搁浅,使得整个的施工进度停滞不前。时间的耽搁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为施工带来经济损失和成本的增加。

二、现场工程管理的具体内容

现场工程主要从工程的投资、进度的控制和质量的检查着手进行管理活动,下面将就它们的具体内容进行介绍。

在工程的投资方面,上文已介绍,施工阶段的投资额是其整个施工进程中最大的,因此,如果在这一环节能够对投资额合理的计划,就会为施工节省成本,减少损失。在人手调配方面,要求对人员合理安排,明确各个人员的职能任务,多提醒施工人员对施工所需的资源进行有规划的采购,对已经采购的材料,不能随意使用,应由专门的材料保管员进行登记,这样就避免了材料的浪费。再者,由于施工进程中,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而,施工前买卖方签订的合同也有修改的必要,双方可就合同中的支付问题协商修改,就不会因合同的问题造成纠纷,带来法律矛盾。

在进度控制的方面,建设工程的施工进度由提交的施工计划开始,到施工实体的完成,各个过程都应受到严格的管理。在工程图被审核下发时,管理方就应对图上的目标分解,划分为各个不同的步骤,按这些步骤循序渐进的完成。不同的工序上安排不同的人员,随着工序的进行,进行人员的调配,同时,对施工的各个阶段都要有时间的限制,知道什么时间应完成什么步骤,各步骤中需要的材料都要提前准备齐全。对已完成的任务,要按时的编制总结表,从中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吸取教训,在下一个步骤中避免同一错误的出现。到施工完成后,应协助有关单位进行验收。

三、管理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施工过程中,对现场的控制管理相当重要,但实际上,工程的管理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难题,使施工无法顺利进展下去,甚至影响整个进度的进行。我们将最常出现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材料问题:施工工程的图纸一旦被批准,便要投入建设,工程的建设自然离不开材料的供应。建设所需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导致了在采购过程中品种的混乱,材料供应好后,由于数量的繁多,对材料的验收就会相对敷衍,不合格的材料被用到工程中,施工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就极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的伤亡。

人员的管理问题:每个工程的进行都需要大量的人员提供支持,施工队伍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建设工程需要的人员类别是不同的,有设计师、工程师、施工单位、管理单位等,不同的人都集中于同一工程的建设中,但他们各自的利益主体不同,很容易引起争论。试想,一个不团结的队伍,怎么可能会建设出高质量的工程。

施工的安全问题:施工过程中,工地上是极其危险的,所以,我们才会在施工建筑中常见到危险勿入的字眼。但施工人员却要身处险境,因此,他们的安全问题要引起关注。很多施工人员为方便起见或者是一时的疏忽大意,没有戴安全帽,对自己的安全造成隐患。工地上电线随处可见,人员繁多,很有可能会引起电线的接触使电线错搭。脚手架的架设不正,很容易引起施工人员的摔落,安全带的质量也对他们人身安全造成很大影响。因此,保障施工安全,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四、施工现场管理方法的改善和创新

施工水准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的成效,传统的施工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先进的施工技术,要想与时俱进,提高施工的效率及质量,只有摒弃过去管理中的不足,根据存在的问题调整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

在人员方面,首先,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加强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能重要性。对工人要在施工前进行安全教育,根据施工的每道工序的特点,将不同工序的危险因素尽量控制到最低,严格把关,对施工人员的安全负责。其次,要使他们团结一心,让每个人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建设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自己的努力会对工程的建设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工程的好坏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只有一支安全、团结的队伍,才能建设出安全、高质的工程。

在环境方面,要注意节能施工,保护周边的环境。正在施工阶段的工程,社会评价对其的影响不容小觑。在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使用环保的材料,禁止施工人员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在施工阶段,难以避免的会对周围居住的人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前就与周围的居民协商解决,及时的对周围环境进行规划,在施工进程中就可以避免与周围的人发生冲突,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这样的工程必然会得到群众的赞美,为其未来的发展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施工安全的现场管理是件十分复杂的工作,但它在施工环节中又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要做到妥善的规划,工程技术随着科技发展不断创新,现场的管理模式也应顺应潮流,不断进行改进,使其符合实际要求,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徐国华,赵平.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境外投资步骤第6篇

1.2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环境管理的意义

用作业成本法对企业进行环境管理会大大提高企业成本管理决策的有效性,进一步促使企业采取减少环境影响的决策,这在环境意识高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形势下极其重要。

1.2.1可以提供相对准确的环境成本

归集与分配信息在传统的环境成本核算方法中,环境成本只有企业发生的直接环境成本这一项成本。这可能造成环境成本数额被低估、染产品成本被低估,由此清洁产品成本被高估。这是由于传统核算方法中,环境支出作为制造费用按产品工时为分配基础计入各个产品成本,而事实上产品的生产工时多,并不意味着污染物排放的多。而作业成本法将会弥补上述缺陷,因为在作业成本法中,环境成本包括直接环境成本、间接的环境成本。环境成本的归集的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决策;而环境成本分配的是否正确,将会影响到产品成本的准确计算,也因此会影响污染产品和清洁产品的投资决策。

1.2.2有助于控制和管理环境成本作业成本法方法的应用,是把环境成本和环境作业联系起来,把重点放在环境成本管理的手段上,通过直接监控内在原因,来间接控制环境成本。正是由于作业成本法更加注重分析导致成本发生的原因,所以它更适用于企业管理和控制环境成本的支出,使企业污染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环境风险的前提之下,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优的水平,将环境成本降至相对较低,这样企业的效益也就越大。

1.2.3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环境投资决策环境信息的不准确必然会导致环境管理决策的片面性。企业对环保投资是企业一笔数目很大的投资成本,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结构、环境投资的决策。投资决策应多方面考虑:首先是直接的环境成本,这部分环境成本可以直接归集到成本计算的各个对象中;其次是间接环境成本,如车间的办公费、折旧等。这些成本常包含在企业总的制造费用中,作业成本法对这些间接成本按作业动因进行分配后再计入各个产品的成本,而传统成本法下却忽略了这一部分;再次,潜在成本和无形成本。这些成本经常难以或者根本无法识别、归集与分配,但这些成本将会影响投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环境成本的分配原则一般来说会影响投资决策的结果,在投资评价中是否能准确分配环境成本将会影响对具体的工艺过程进行投资经济可行性。

2作业成本法在环境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理论结合实际,所以,要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环境成本,但是要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环境成本,一方面要了解作业成本法对环境成本的核算程序;另一方面,在理解核算程序的基础上进行实例分析及评价。

2.1作业成本法对环境成本的核算程序

作业成本法认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消耗成本,但是从环境角度考虑,可以把作业成本法定义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的消耗影响环境,由此,可以将作业成本法对环境成本的核算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2.1.1环境成本认定和环境成本分配率的计算,这个阶段的成本计算工作可以分三个具体步骤进行。

(1)环境成本的认定环境成本计算的首要步骤就是对环境成本进行归集,也就是认定环境成本,而认定环境成本就是首先要判断发生的作业是否与环境有关;其次,环境成本是否符合可计量性,相关性,真实性,可靠性。根据以上两个标准就可以把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分别识别出来,并且对其加以认定,这样认定后,看上去很清晰明了。

(2)环境成本的分配在对环境成本进行认定之后,接下来的重要步骤就是对环境成本进行分配,如何进行分配,关键就是要确定环境成本所耗的作业,将间接成本中从中分离出来加以计量,利用作业动因,将环境成本分配给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分配的顺序如下:①分析各项环境耗费,确定环境耗费的作业,资源的消耗影响作业,如果环境成本可以直接归属于某个产品,则就应该直接计入该产品的成本,如果环境成本不能够直接归属于某个产品,则需通过分配计入到各个产品的成本。②确定环境成本的动因,环境成本动因是导致环境成本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它作为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产品环境成本中去的标准。确定的标准是成本动因应与环境成本的发生相关性。

(3)作业成本分配率的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的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成本库实际发生的环境成本和作业的实际产出,计算单位作业产出的实际环境成本,即实际环境作业成本分配率;另外一种是根据预算环境成本库的成本和预算作业产出或正常作业产出计算预算环境成本分配率或正常环境成本分配率。

2.1.2将作业成本库的环境成本追溯到各产品,然后计算产品成本对可以直接追溯到产品的原材料、直接人工等的直接成本,将其直接计入产品的成本。对于环境成本,是运用第一阶段计算出来的环境成本分配率和各产品所耗用的作业动因数量,将环境成本追溯到各产品。

(1)按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环境成本

(2)按预算(正常)环境成本分配率分配环境成本的过程稍微复杂一些,因为分配的结果不是实际成本,需要处理分配结果与实际环境成本之间的差额。

2.1.3将直接追溯到产品的直接成本和调整后的环境成本(即实际环境成本)加总,即可得出当期发生的成本费用。然后,再重新计算完工产品、在产品成本,以及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2.2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环境成本的应用举例

通过一系列的核算程序的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核算程序的三个步骤,下面,我们结合实例,来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1)资料:某工厂生产的A、B两种产品需要经过三个生产步骤。每经过一个生产步骤时都排放出废物,所有这些废物在厂区的一个焚化炉中集中处理。本例子主要说明焚化炉中的相关环境成本如何采用预算环境成本的分配率分配到产品上去。已知资料如下:

(2)分析及计算过程焚烧废物的直接成本是由于焚烧废物的作业产生的,而废物在六个生产步骤中产生,因此,采用作业成本法,首先要把这部分成本按成本动因分配到各个生产步骤中去,再分配到两个产品上,由于废物是在六个生产步骤中产生出来的,也占用了生产资源,先分配作业成本,再转到各个产品中。这样,按照作业成本法的预算环境成本的核算程序,可以确认A产品成本中心实际环境作业成本76800元(80000-3200),实际环境作业成本分别为208600元、247500元、304000元、78000元、306000元,A产品的实际环境作业的总成本为元,依次类推,B产品的实际环境总成本为920500元。如果按照传统的成本法计算方法,直接环境成本很容易确认,其分配往往根据各个成本中心的机器工时或直接人工进行,与各个成本中心的作业的动因无直接联系,而间接环境成本则往往与其他非环境成本一起进行分配,看不到其与各个动因产生的关系,从而使决策者不能客观的意识到环境成本在其生产中的实际构成因素,影响决策。

2.3分析及评价

作业成本法是核算环境成本的理想方法从以上例题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如果使用传统成本法进行分配,成本的发生与费用分配标准之间缺乏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计算得出的结果往往导致成本信息的扭曲,企业各个管理层次人员可能根据传统成本法下的扭曲信息做出错误的决策,这将使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面临的环境风险加大。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却是传统成本法扭曲成本信息这一缺点的补充,反而它能帮助企业了解与每种产品相关的经营活动过程,可以体现生产流程中哪里增加了价值,哪里减少了价值,从而使环境成本的信息更加准确更加真实,还能让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对各种产品的作业流程进行更进一步的跟踪记录,从而更好地进行产品定价、提高市场的占有率、产量计划等决策。作业成本法能反映成本动因的影响,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损害,所以它是核算环境成本的一种理想方法。

3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从我国企业实际情况来看,许多从制造环境和决策有用性看,都需要作业成本制的企业,由于使用犯人成本过高而不得不放弃使用,因此,也可以这样说,目前有很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存在,限制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范围,不可能全面推行,到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管理的层次进一步得到提高之后再推广使用作业成本法,这样的做法更加具有谨慎性。

3.1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环境管理的应用现状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由于诸多原因的存在,大多数企业应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法来核算环境成本,在观念和制度上还没有接受作业成本法。可能原因在于作业成本法需要处理大量的资料,这对计算机系统的配合也随之加大,再加上企业经营规模、企业的内部管理的等原因的存在,表明作业成本法在现阶段还没有被企业普遍接受,其核算和管理环境成本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3.2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尽管目前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环境成本并没有得到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但是不意味着该方法没有借鉴价值,更加不意味着其在我国没有应用前景可言。

3.2.1从企业所处的环境分析

我国企业的竞争从国内走向国际,同样都是为了求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采用和发展自动化生产技术,更要在各级管理层中和在企业的文化中树立新的管理观念,因而未来中国企业面临的制造环境正是适合作业成本法采用的环境。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成本下降,制造费用提高的现代企业制造系统。所以采用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必然趋势,只是采用时间早晚的问题,这都要要取决于中国企业普遍达到高级制造环境所需的时间。

3.2.2从环境成本管理的角度分析

从环境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作业成本法通过确立各个环境作业的中心,然后对各个中心的作业量进行计量,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各种环境作业的单位成本,从而对各作业中心进行考核,并且对作业成本进行管理,其应用范围就广泛多了。环境作业中心可以通过对作业活动和与其相关的作业成本进行控制,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作业成本法通过计算作业的成本,来确认并且据以评估包含环境成本的各个产品对环境以及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于此同时,通过作业价值分析,消除无附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因此,按作业计算成本过程和控制成本的原则,对各种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只是具有普遍的借鉴价值,但是并非每个企业都可以盲目的运用。

3.2.3从成本——效益角度分析

境外投资步骤第7篇

自1999年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指导意见》以来,文献中有关区域卫生规划的报道与讨论迅速增加[1-5],但现有的区域卫生规划在理念与操作两个层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偏向与不足。在理念上,现有规划缺少合理的框架与模型,从而导致卫生规划及资源的分配脱离居民的实际需要。在操作上,现有规划则缺少简便而有效的操作规程与技术,不能保证规划原则的贯彻执行,因而无法赢得利益相关者对规划目标的认同与支持,使规划流于形式。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在系统的文献复习基础上,提出了以“健康”和“健康危险因素”为导向的区域卫生规划理念;并以这一理念为指导,通过深入的软系统分析及反复的专家咨询,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且易操作的规划程序与技术工具。我们将陆续发表这些研究这些研究结果,本文介绍其中的第一部分: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操作程序。

1规划的基本导向

国家将宝贵的资源投入卫生事业,目的只能是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所以健康是卫生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目前还没有客观公认的测量方法,健康通常是以其对立面(疾病)来反映的,如患病率、死亡率等。许多疾病(特别是慢性病)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不可逆性”,这就决定着传统的单纯围绕疾病做规划卫生的做法具有严重的缺陷。我们主张将规划的焦点前移,即以导致疾病并进而损害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导向制定一个区域的卫生规划。这样做不仅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核心理念,实现事半功倍;同时也将大大缩短规划收效的时间以及规划效果的可观测性。

2规划的主要步骤

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即依据实际的需要确定合适的规划研究内容和采取合适的规划步骤。典型的区域卫生规划内容与过程可概括如图1所示,它包括规划的起动与准备、分析相关环境、诊断卫生问题、确定发展目标、开发卫生策略、分析资源需要、制定实施计划和实施监督与评价等几个基本过程。这些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虽然这些步骤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但又并非绝对需要按顺序执行,有时则要在各个步骤间往复或跳转。此外,科学的区域卫生规划需要充分调动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需要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因此应把它当作一个研究项目来实施,以保证规划工作收到而切实的效果。这其中,领导层是否重视并提供必要的支持,是否拥有负责任而又干练的规划管理与技术力量,是否占有充分而准确的相关信息,是否采用了恰当的方法与技术,以及是否得到所有成员的理解与配合等是决定规划研究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下面我们将分别扼要讨论每个环节的内涵与要点。

3规划的起动与准备

任何地区都应建立常规的卫生规划需要分析机制,以及时起动规划研究项目。首先是成立规划领导小组,由卫生局主要领导牵头,吸收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其次是选派3-4名熟悉规划工作且负责任的人员组成规划“预警”小组,专门负责收集相关信息,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向规划领导小组提供规划需要分析报告。第三是建立规划审议制度,讨论预警小组的分析报告,决定是否需要制定或修订当地的卫生规划。一旦决定实施规划项目,接着就要成立区域卫生规划“执行”小组,其职责包括:(1)做好规划项目设计,包括规划研究的步骤与过程、规模与资源投入、参与人员与参与方式等;(2)向领导小组汇报规划项目设计并争取审批;(3)按照规划项目设计的要求培训规划技术人员和宣传动员利益相关者参与规划活动。

4规划环境分析

只有完全符合当地实际的规划才有可能成为可行而有效的规划。环境分析的目的是全面而系统地收集与卫生规划有关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信息。卫生涉及错综复杂的因素系统,所以环境分析既要有合理的总体思维框架,以保证环境分析系统而有的放矢;又要有简便易行的操作规程(SOP),以保证环境分析按要求实施。环境分析的内容可概括为“HD-BECH-PEST”。其中的“HD”代表“健康”与“疾病”状况分析;“BECH”代表“行为”、“病原”、“保健”和“宿主”状况分析;而“PEST”则代表“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状况分析。在这里,““HD”健康与疾病是环境分析需关注的核心内容,“BECH”是影响健康与疾病的相对直接的因素,而“PEST”则主要是影响健康与疾病的间接因素。由于环境分析内容广泛,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定性与定量(尤其是定性)分析方法。

5诊断卫生问题

卫生问题是“理想”或“期望”的卫生状态与现实的卫生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诊断卫生问题是指通过系统的规划环境分析,发现并明确界定卫生问题。与上述环境分析相对应,一个地区的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也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重大疾病(如主要传染病、心脑血管病等);二是引起这些疾病的主要直接因素(如吸烟、吸毒等;三是导致疾病和直接危险因素的间接因素(如贫困、保健技术落后等)。问题诊断的要则是寻找对居民健康有“明确影响(确有证据)”的关键因素。例如,依据国内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结果及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全球卫生报告》等,上述“BECH”领域已经证实的险因素主要有:(1)卫生服务—不安全注射与侵入性诊疗过程、医源性生物与理化污染、假冒伪劣医学药物与用品及卫生服务技术与责任事故等;(2)机体因素—低体重、高血压、高血脂、BMI(身体质量指数)异常、营养不良(包括铁、锌、碘、维生素A缺乏)、出生缺陷等;(3)行为因素—营养(包括能量、蛋白、水果与蔬菜等)摄入不足、体力活动不足、不安全(如多性伴、避孕措施不足等)、物质(烟、酒、)成瘾、儿童虐待、不良个人卫生习惯等;(4)环境因素—不安全饮用水、城市空气污染、室内固体燃料烟、铅暴露、气候变化、工伤危险因素、有毒有害工作等。问题诊断还需关注“反应性(Reponsiveness)”、“公平性”及“效率”三个方面的问题。另外,卫生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主要卫生问题解决之后,下一个主要卫生问题就会产生[6]。

6确定发展目标

诊断出主要卫生问题之后,接着要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卫生发展目标。比如问题诊断发现“当地青少年吸烟率高达到30%”,则将其转化为“5年内将青少年吸烟率降低50%”。一般来说,由“问题清单”转化得出的“目标清单”会比较长,需要进一步精简。规划目标的遴选最好分三步走。首先是根据明确性、适宜性、可行性、期限性和可测性等原则,专家咨询或小组会议法等做一次初筛,把“长目标清单”变成“短清单”;然后依据健康影响、特殊性、成本效益、个体需求、成本负担、公平性、社会性、外延性、市场效率等[7]逐一评价每项目标,排出这些目标的轻重缓急(参见图2);最后按资源的可得性优先其中排序靠前的目标。#p#分页标题#e#

7开发卫生策略

经上述步骤形成的卫生发展目标可以通过不同组合的工作活动来实现,一系列逐步通向既定目标的活动组合在管理学中就称为“策略(Strategy)”。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发相应的卫生策略以保证既定卫生发展目标的实现。策略开发是整个区域卫生规划中最具挑战性的活动,它需要尽可能多的思路创新及多种措施、方法的巧妙组合。一般来说,策略开发需从特定目标开始,“自顶向下”逐层深入地开展,直至得出可操作的实施措施。关键成功因素(KeySuccessFactors,KSF)分析法是卫生策略开发的有效方法,源于信息系统开发规划方法,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卫生发展目标(即选择在上步骤中已经确立的某一目标作为研究对象);(2)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3)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4)针对每一关键因素开发可能的实现方法与措施;(5)运用多种定性、定量方法(如SWOT、成本效益等分析)优选出出最佳实施策略。需要指出的是,发掘策略这一过程应尽可能做得深入和全面,强调多多益善。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的策略与措施越多,从中选出有效方案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为达到这一要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调动全部利益相关人员积极参与策略发掘过程。这样做不仅可以利用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能够了解与目标有关的各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建议,使策略与措施的执行阻力降至最低。

8分析资源需要

通过上面的策略发掘过程,将得到一系列的实施策略,这其中的每一实施策略均需要一定的资源投入,而不同策略所需的资源数量和种类各不相同。资源分析就是指规划人员依据卫生策略开发阶段所设计的实施活动,测算潜在的卫生资源需求量,并对照区域内可得资源数据,制定“需要资源与可得资源对照表”。资源分析中需注意如下几点:(1)再贫困的地区都有尚待发掘利用的潜在资源;(2)调动当地社区领导和群众参与资源分析,他们的参与不仅能在社区可得资源方面提供许多有益信息,更重要的参与本身还是社区资源动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3)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时时想想能不能找到更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与方法;(4)把立足点放在社区本身可得资源之上,申请政府临时性的投入或各种形式的外部援助虽然有助于卫生卫生工作的开展,但这不能成为主要的资源利用策略,过分依赖政府的额外投入和外界捐赠的卫生是不可能持久的。

9制定实施计划

在确定了卫生规划的目标、策略、资源需要以及具体活动后,接着还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目的是保证区域卫生规划有步骤、高效率地开展。实施计划的关键是明确规定有时间限界(比如分季度或年度)和可以客观测量的预期目标,以及资源保障、责任单位与个人以及监督评价指标与办法等。

境外投资步骤第8篇

关键词对外投资项目资源型项目投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1风险管理及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管理

所谓项目风险管理是指人们的主观行为,使各行为主体通过对某一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要遇到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出适宜的防范控制措施,用合理的手段综合处理风险,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实施的既定目标的科学管理过程。

投资项目风险指的是项目投资建设运营过程中项目可能给项目投资者、项目债权人等相关利益群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等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投资项目面临着大量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对这方面的研究也颇多,一般来说主要分为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自然环境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政治文化风险等。每一大类风险因素又可划分为若干小类,这些风险因素对不同的项目,甚至是同一项目不同阶段的影响程度也都是不同的,但任何一种风险都有可能造成项目建设的失败。

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外资源型投资企业对勘探、开发、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该项目安全正常实施,达到预期收益,并保证本企业及国家的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科学管理过程。

2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与一般风险管理程序一样,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价、风险的决策和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这四个主要步骤。

风险的识别是整个风险管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包括调查投资项目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是否存在、分析产生风险的各种原因。识别风险应尽可能全面按照系统分析的方法,项目风险可分为筹融资风险、建设期风险、生产期风险和项目决策风险。

风险的评价是指对投资项目所面临的各种特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的范围与程度进行的测算和估计。它包括风险大小的定量估计与风险危害基准的设定等。

风险的决策是指针对投资项目所面临的各种特定风险及其大小,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分析,从而做出是否投资,何时投资以及如何投资等的决策过程。

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是指人们力求规避或改变那些可能引起或加重损失的因素,采取安全有效、积极合理的措施来对付各种风险。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要根据风险管理主体对风险的态度、风险承受能力、管理者的素质、风险的性质和影响程度等许多因素,运用各种相应的方法来进行处理。其中风险的防范主要偏重于对风险的事前、损前处理,风险的控制则是在投资项目运作过程中,随时监视项目的进展,注视风险的动态,一旦有新情况,马上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决策,并采取必要的行动。

风险管理的这四个步骤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通常下一步骤的进行是以前一步骤的结果为依据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风险尤其是经济风险的影响因素是瞬息万变的,旧的风险因素会不断改变,新的风险因素又会不断产生,因此必须定期、不定期地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不断修改和完善风险决策方案及风险控制方法。换句话说,风险管理活动的四个基本步骤是一个连续不断、循环往复的管理过程。

3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

3.1项目筹融资风险

这是指项目管理者在筹融资活动中改变筹资结构,使其偿债能力丧失和资金利润率降低的可能性。项目筹融资风险主要来源于生产经营、资金组织和外汇汇率变动。如果生产经营中项目亏损,就使得筹融资中借入的资金偿还需用自有资金支付;如果资金安排不合理,购货付款与偿债付款较集中,就会出现临时性的经营困难;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还主要面临着汇率升降所带来的风险。

3.2建设期风险

在对外投资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中,由于资金的不断投入,而项目还未获得任何收益,这就使得项目一旦因为某些因素造成建设成本超支,不能按期完工或无法完成,就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为此需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管理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一定的技术能力,否则导致项目的投资成本、完工质量及生产效率方面出现不确定性;原材料、燃料涨价,资金、人员和物资调配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建设成本增加、工程延期,投资回收期延长;土地、建筑材料及运输的可获得性出现困难,无法按计划开工,就会拖延工期;不可抗力风险自然灾害、战争、政局变动等都会影响工程开工,并对投资项目未来产品市场产生影响。

3.3生产期风险

项目建设完成,进入正常经营状态,通过产品的销售来偿还债务和回收投资,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时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生产、市场、金融政策、汇率变动、政治波动等方面。

生产方面,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局限,对生产计划安排和人、财、物的有机组合不能实现预期的生产控制和成本控制,生产人员工艺技术不熟练,次品率高于标准,都会影响项目效益的实现;市场方面,原材料、能源市场价格波动,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影响项目产品利润的实现;汇率方面,汇率的波动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政治方面,一旦政局变动,尤其是国际关系出现分裂,将使投资项目严重受挫。

4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投资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投资风险,在详细评价过程中将要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量化。考虑到风险因素是动态的、变化的,大多难以定量描述,而且表现出极大的模糊性,通过采用严谨的评估程序,将会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降低投资风险。因此,本文将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其中的各个因素进行量化,对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进行详细评价。

4.1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评价模糊集的建立

(1)设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评价的因素集为,U={U1,U2,……,Un},相应的权重集为,A={A1,A2,……,An}。

其中Ai表示因素Ui在U中的比重

0≤Ai≤1,■Ai=1。

Ui={Ui1,Ui2,……,Uin},i=1,2,……,n。ni根据构成第i个因素Ui的具体风险因素数量而定。相应的权重集为Ai={ai1,ai2,……,ain},其中aij是风险因素uij在因素Ui中的重要程度,j=1,2,……,nj。0≤aij≤1,■aij=1。

在本文中,笔者认为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资源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等。因此,确定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风险因素集为:

U={U1,U2,……,Un}={政治与国际关系,经济波动,资源因素,管理能力,经营水平}

U1={U11,U12,U13,U14,U15}={国家的政治波动,两国关系的变化,两国对外投资政策的变化,两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两国产业政策的变化}

U2={U21,U22,U23,U24,U25}={汇率的变动,银行利率的调整,两国经济增长的波动,国际经济增长的波动,国际贸易的波动}

U3={U31,U32,U33,U34,U35}={资源储量,资源质量与品味,资源开采与获取难度,资源生产、加工变数,资源市场容量}

U4={U41,U42,U43,U44,U45}={管理层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管理层远见和个人魅力,管理层奉献和敬业精神,管理层专业技术相互匹配,管理层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U5={U51,U52,U53,U54,U55}={经营目标及难度,经营队伍,产品市场去向,市场销量,经营理念与装备}

权重集的确定可采取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可聘请资深人士根据目标国投资环境和本国投资政策及产业性质给相关因素打分,从而可以确定因素权重及各具体风险因素在相应因素中的权重。

(2)模糊评语集为V,V={V1,V2,……,Vm},Vk表示评估的第k个等级,k=1,2,……,m。本文取m=5,根据评估准则的性质,可以代表{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等意义。

4.2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单因素风险评价

首先对每个因素做单因素评判,确定各因素对各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即给出从集合到的一个模糊映射:

?灼:UV。

对每个Ui,关系Ri,可由模糊矩阵表示:

Ri=(r■)■=r11,……,r1m……,……,……r■,……,r■

i=1,2,……,n

其中:rjk表示因素uij对于第k级评语Vk的隶属度。rjk的值也可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对于因素uij有s1个第v1级评语,……,sm个第vm级评语,则对于j=1,2,……,ni,有

rjk=Sk■S■

对于评语集v的隶属向量Bi,Bi=Ai×Ri=(bi1,bi2,……,bim)为对因素Ui做单因素模糊评判的结果,i=1,2,……,n。

4.3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投资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对各因素Ui,(i=1,2,……,n)做综合评判,由单因素评判的Bi构成模糊矩阵R。

R=B1……Bn=b11……b1m………………bn1…………

对R做模糊矩阵运算,既可得到因素集U对于评语级V的隶属向量B:

B=A×R=(b1,b2,……,bm)

当■bj≠1时,可经归一化处理,令

■j=bj■bj,得■=(■1,■2,……,■m)。

4.4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投资风险的评价结果

由模糊综合评判得■=(■1,■2,……,■m),■1,■2,……,■m表示因素集对于评语集V的隶属度。根据最大隶属原则,B中最大的隶属度bk所对应的风险评语Vk即为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风险等级。决策者可通过比较该项目风险是否高于其愿意承受的风险临界值来判断是否对该项目进行投资。

值得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资源及不同国家、地域的资源型投资项目,评估模型中的权重需要进行调整。如有的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增长势头迅猛,而资源储量不稳定,则就应该相应加大资源风险因素的权重。

4.5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投资风险的跟踪评价

投资方按照上述的评价方法对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价后,如果选择了该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要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跟踪评价。项目的风险跟踪评价所涉及的风险因素与以上评价体系中的风险因素相同。在进行项目的风险跟踪评价时,涉及的实际问题较多,有一些风险因素有可能是以上评价体系不包含的,所以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增加新指标和因素时,一方面要考虑所增加的指标和因素与其它指标和因素的相关程度;另一方面要考虑新指标和因素加入后,其他指标和因素将做何调整。

参考文献

1邱扬,曹俊虎.对强化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思考[J].青海科技,2000(6)

2卢家仪,卢有杰.项目融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黄训江,侯光明.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优先度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2)

4李哲,周建文.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及防范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0

5徐绪松,但朝阳.高技术项目投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1)

6毛荐其,霍保世.高新技术项目投资的风险评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8)

7汪克夷,董连胜.项目投资决策风险的分析与评价[J].中国软科学,2003(1)

境外投资步骤第9篇

关键词 对外投资项目 资源型项目 投资风险 模糊综合评价

1 风险管理及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管理

所谓项目风险管理是指人们的主观行为,使各行为主体通过对某一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要遇到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出适宜的防范控制措施,用合理的手段综合处理风险,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实施的既定目标的科学管理过程。

投资项目风险指的是项目投资建设运营过程中项目可能给项目投资者、项目债权人等相关利益群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等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投资项目面临着大量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对这方面的研究也颇多,一般来说主要分为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自然环境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政治文化风险等。每一大类风险因素又可划分为若干小类,这些风险因素对不同的项目,甚至是同一项目不同阶段的影响程度也都是不同的,但任何一种风险都有可能造成项目建设的失败。

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外资源型投资企业对勘探、开发、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该项目安全正常实施,达到预期收益,并保证本企业及国家的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科学管理过程。

2 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与一般风险管理程序一样,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价、风险的决策和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这四个主要步骤。

风险的识别是整个风险管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包括调查投资项目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是否存在、分析产生风险的各种原因。识别风险应尽可能全面按照系统分析的方法,项目风险可分为筹融资风险、建设期风险、生产期风险和项目决策风险。

风险的评价是指对投资项目所面临的各种特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的范围与程度进行的测算和估计。它包括风险大小的定量估计与风险危害基准的设定等。

风险的决策是指针对投资项目所面临的各种特定风险及其大小,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分析,从而做出是否投资,何时投资以及如何投资等的决策过程。

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是指人们力求规避或改变那些可能引起或加重损失的因素,采取安全有效、积极合理的措施来对付各种风险。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要根据风险管理主体对风险的态度、风险承受能力、管理者的素质、风险的性质和影响程度等许多因素,运用各种相应的方法来进行处理。其中风险的防范主要偏重于对风险的事前、损前处理,风险的控制则是在投资项目运作过程中,随时监视项目的进展,注视风险的动态,一旦有新情况,马上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决策,并采取必要的行动。

风险管理的这四个步骤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通常下一步骤的进行是以前一步骤的结果为依据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风险尤其是经济风险的影响因素是瞬息万变的,旧的风险因素会不断改变,新的风险因素又会不断产生,因此必须定期、不定期地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不断修改和完善风险决策方案及风险控制方法。换句话说,风险管理活动的四个基本步骤是一个连续不断、循环往复的管理过程。

3 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

3.1 项目筹融资风险

这是指项目管理者在筹融资活动中改变筹资结构,使其偿债能力丧失和资金利润率降低的可能性。项目筹融资风险主要来源于生产经营、资金组织和外汇汇率变动。如果生产经营中项目亏损,就使得筹融资中借入的资金偿还需用自有资金支付;如果资金安排不合理,购货付款与偿债付款较集中,就会出现临时性的经营困难;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还主要面临着汇率升降所带来的风险。

3.2 建设期风险

在对外投资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中,由于资金的不断投入,而项目还未获得任何收益,这就使得项目一旦因为某些因素造成建设成本超支,不能按期完工或无法完成,就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为此需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管理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一定的技术能力,否则导致项目的投资成本、完工质量及生产效率方面出现不确定性;原材料、燃料涨价,资金、人员和物资调配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建设成本增加、工程延期,投资回收期延长;土地、建筑材料及运输的可获得性出现困难,无法按计划开工,就会拖延工期;不可抗力风险自然灾害、战争、政局变动等都会影响工程开工,并对投资项目未来产品市场产生影响。

3.3 生产期风险

项目建设完成,进入正常经营状态,通过产品的销售来偿还债务和回收投资,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时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生产、市场、金融政策、汇率变动、政治波动等方面。

生产方面,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局限,对生产计划安排和人、财、物的有机组合不能实现预期的生产控制和成本控制,生产人员工艺技术不熟练,次品率高于标准,都会影响项目效益的实现;市场方面,原材料、能源市场价格波动,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影响项目产品利润的实现;汇率方面,汇率的波动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政治方面,一旦政局变动,尤其是国际关系出现分裂,将使投资项目严重受挫。

4 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投资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投资风险,在详细评价过程中将要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量化。考虑到风险因素是动态的、变化的,大多难以定量描述,而且表现出极大的模糊性,通过采用严谨的评估程序,将会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降低投资风险。因此,本文将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其中的各个因素进行量化,对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进行详细评价。

4.1 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评价模糊集的建立

(1)设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评价的因素集为,u={u1,u2,……,un},相应的权重集为,a={a1,a2,……,an}。

其中ai表示因素ui在u中的比重

0≤ai≤1,■ai=1。

ui={ui1,ui2,……,uin},i=1,2,……,n。ni根据构成第i个因素ui的具体风险因素数量而定。相应的权重集为ai={ai1,ai2,……,ain},其中aij是风险因素uij在因素ui中的重要程度,j=1,2,……,nj。0≤aij≤1,■aij=1。

在本文中,笔者认为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资源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等。因此,确定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风险因素集为:

u={u1,u2,……,un}={政治与国际关系,经济波动,资源因素,管理能力,经营水平}

u1={u11,u12,u13,u14,u15}={国家的政治波动,两国关系的变化,两国对外投资政策的变化,两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两国产业政策的变化}

u2={u21,u22,u23,u24,u25}={汇率的变动,银行利率的调整,两国经济增长的波动,国际经济增长的波动,国际贸易的波动}

u3={u31,u32,u33,u34,u35}={资源储量,资源质量与品味,资源开采与获取难度,资源生产、加工变数,资源市场容量}

u4={u41,u42,u43,u44,u45}={管理层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管理层远见和个人魅力,管理层奉献和敬业精神,管理层专业技术相互匹配,管理层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u5={u51,u52,u53,u54,u55}={经营目标及难度,经营队伍,产品市场去向,市场销量,经营理念与装备}

权重集的确定可采取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可聘请资深人士根据目标国投资环境和本国投资政策及产业性质给相关因素打分,从而可以确定因素权重及各具体风险因素在相应因素中的权重。

(2)模糊评语集为v,v={v1,v2,……,vm},vk表示评估的第k个等级,k=1,2,……,m。本文取m=5,根据评估准则的性质,可以代表{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等意义。

4.2 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单因素风险评价

首先对每个因素做单因素评判,确定各因素对各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即给出从集合到的一个模糊映射:

?灼:uv。

对每个ui,关系ri,可由模糊矩阵表示:

ri=(r■)■=r11, ……,r1m……,……,……r■, ……, r■

i=1,2,……,n

其中:rjk表示因素uij对于第k级评语vk的隶属度。rjk的值也可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对于因素uij有s1个第v1级评语,……,sm个第vm级评语,则对于j=1,2,……,ni,有

rjk=sk■s■

对于评语集v的隶属向量bi,bi=ai×ri=(bi1,bi2,……,bim)为对因素ui做单因素模糊评判的结果,i=1,2,……,n。

4.3 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投资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对各因素ui,(i=1,2,……,n)做综合评判,由单因素评判的bi构成模糊矩阵r。

r=b1……bn=b11 …… b1m…… …… ……bn1 …… ……

对r做模糊矩阵运算,既可得到因素集u对于评语级v的隶属向量b:

b=a×r=(b1,b2,……,bm)

当■bj≠1时,可经归一化处理,令

■j=bj■bj,得■=(■1,■2,……,■m)。

4.4 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投资风险的评价结果

由模糊综合评判得■=(■1,■2,……,■m),■1,■2,……,■m表示因素集对于评语集v的隶属度。根据最大隶属原则,b中最大的隶属度bk所对应的风险评语vk即为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风险等级。决策者可通过比较该项目风险是否高于其愿意承受的风险临界值来判断是否对该项目进行投资。

值得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资源及不同国家、地域的资源型投资项目,评估模型中的权重需要进行调整。如有的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增长势头迅猛,而资源储量不稳定,则就应该相应加大资源风险因素的权重。

4.5 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投资风险的跟踪评价

投资方按照上述的评价方法对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价后,如果选择了该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要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跟踪评价。项目的风险跟踪评价所涉及的风险因素与以上评价体系中的风险因素相同。在进行项目的风险跟踪评价时,涉及的实际问题较多,有一些风险因素有可能是以上评价体系不包含的,所以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增加新指标和因素时,一方面要考虑所增加的指标和因素与其它指标和因素的相关程度;另一方面要考虑新指标和因素加入后,其他指标和因素将做何调整。

参考文献

1 邱扬,曹俊虎.对强化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思考[j].青海科技,2000(6)

2 卢家仪,卢有杰.项目融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 黄训江,侯光明.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优先度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2)

4 李哲,周建文.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及防范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0

5 徐绪松,但朝阳.高技术项目投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1)

6 毛荐其,霍保世.高新技术项目投资的风险评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8)

7 汪克夷,董连胜.项目投资决策风险的分析与评价[j].中国软科学,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