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笔记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3 14:49:1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笔记第1篇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之一,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笔者作为语文教师,仅就语文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一、利用教材中的美文,无声潜入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政论文章都集结于此,所以,它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教材,也是美育、德育的好教材,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素材。如学习王家新《在山的那边》时,可以赋予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学习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时,可以使学生领悟生活中应如何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学习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时,可以进行讲诚实反撒谎的完整人格教育……使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净化自己的心灵,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通过指导写作,为心理保健筑起“预防线”,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广阔的空间

众所周知,“心理疾患”是因心中堆积的情感不能及时排泄,心中淤积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而形成的心理问题。而语文课外练笔包括日记、随笔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因而鼓励学生勤写日记或随笔之类的文章是必要的。语文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及话题作文的方法使之排泄不良情绪,并通过它们了解学生思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预防线”。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写心理作文呢?

本人认为作文写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在作文指导时老师要引导学生从自然界着眼,在感悟自然中体悟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提升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第二,作为语文教师,一定既要给学生营造理想的人文世界,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懂得如何正确地对待其中的阴暗面,让学生既有理想又懂得社会,绝不能让学生生活在童话世界当中。第三,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可以适当拟一些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题目。第四,通过作文与日记修改强化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学会面对挫折,体会成功与失败之间的辩证关系。总之,写作教学是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极佳途径,一定要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三、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生活多姿多彩,是学生展现自我、发挥才干的舞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常常会有许多接触,难免会有摩擦,由此产生的误会也就不足为奇了。语文教师如能就事情发生的起因、本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调解,并借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就能使语文教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前哨了吗?如:针对某些同学经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肝火的心态,让学生办关于《退一步海阔天高》《小事见风度》等的墙报,让学生明辨是非曲直,培养健康的心理。语文活动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起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这就能使一些细微的不健康的心理“疾病”消失在萌芽时期。

四、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笔记第2篇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老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和游戏活动,学生可以说出心里话,倾听别人的心声。

2、及时做好笔记、谈话记录。

二、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完成是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才是主要的。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多提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小学生知道它的重要性及基本常识,知道心理若有疑问怎样才能获得帮助。

四、从实用出发,教会学生一些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常用方法:

1、学会放松。要使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阅读等方法调节放松。

2、与人谈心。使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找老师、长辈、亲友谈心,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3、喜欢写小练笔和日记,小学生要学会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没得到本人的允许,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4、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更好地培养多样的兴趣和爱好。

5、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6、那些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小学生应当在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笔记第3篇

1.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21世纪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被父母、祖父母过分溺爱,什么要求都会被满足,自私、任性,这种坏习惯也被带到学校与老师、学生的交往中,另外,小学生年龄小、没有接触社会,难以适应复杂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以笔者多年的教育经验来看,小学生心理问题事件层出不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解决目前小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是贯彻落实新课标改革,适应时展的需求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现阶段,小学生犯罪、自杀事件层出不穷,其中主要的原因便是小学生的承受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帮助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具有人文性、独特性、工具性,其学习内容与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内心感受、个人情感相关联,将这些人文因素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自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意调节学生对待学习的心理状态,促进全面发展。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要想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营造快乐、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倡导陶行知提出的“民主教育”,在课堂上民主教学,尊重每一位学生。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微笑;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紧张或者错误时,老师要鼓励学生,而不是责备、训斥,以减轻每个学生因为学习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第二,塑造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活跃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写学生喜爱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教学内容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始终保持美好的心境,快乐、轻松、上进等健康的心理就渐渐被培养了。

2.挖掘教材,寻找融入点,并有效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找到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点,可以直接根据教学内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如,笔者在讲解《小马过河》时,让学生仔细、多遍读小马和老牛、小马和松鼠、小马和妈妈的对话。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点。这个点找到了,就需要有效地方法进行渗透,笔者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马,体会过河时不同的心态,或者夏天时带领学生在学校附近很浅的小河沟模拟过河场景。让他们亲身体会小马的感悟:面对困难时要学会独立思考、勇敢探索,不能过分依赖任何人,成功教导他们树立自立、自强意识,有利于降低小学生过分依赖父母、老师、朋友的心理。

3.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上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该被巩固,让学生牢记,开展课外活动便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第一,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因为好的语文课外实践集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活动性于一身,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在活动中,可以融入思想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抗压能力,这种渗透,针对性较强,并且潜移默化。我带领学生开展过“我的独家技能”活动,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引导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遇到挫折永不言败的精神。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集体意识、合作能力。

第二,开展针对性的演讲比赛。这种实践主要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我组织开展过一次“我是一个快乐的人”主题演讲比赛。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去准备演讲材料,准备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己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快乐就是一种心态。笔者比较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道理,去感受快乐!

三、结束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笔记第4篇

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一二年级品德教材加强了对学生行为规范、文明礼貌的教育部分,三到五年级增加了关乎帮助灾区的人民和贫困家庭的教育,加强关爱他人。在品德教材中的行为内容和教学要求还加入了“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老师交流意见”“不自卑,要自信”等内容。在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中,有很多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仔细钻研教材,找好准确的切入点,一步一步的对孩子耐心教育,就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作用。

虽然小学品德的课程有相对的开放性,但是其实也是有教材的,也有教学的核心内容,所以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要围绕着教材。举个例子,在对交通规则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站在司机、行人和交警的角度思考,并说出自己会怎么做,同时希望别人怎么做。同理,不乱扔垃圾也可以站在清洁阿姨的角度去思考。

笔者曾经给学生上过这样一堂课。首先,笔者给他们布置了角色扮演的任务,让一批同学选择充满正能量的人物,而另一批同学就按照平时所见到的、自己认为不符合道德标准的情景去表现,然后再呼唤角色表演。笔者就在教室最后面看着他们表演,然后让他们谈一谈自己对两种身份的看法和见解,帮助他们去分析问题。他们的回答超出了笔者的预想,都对自己扮演的反面角色充满了厌恶和排斥,对自己所扮演的正面角色,充满了自豪感,感觉到做一个正能量的人非常幸福。这么做原来会有出乎预料的效果。这说明只要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小学品德教学也会充满情趣。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带动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认为,教学是否成功关键要看教师的课程是否受学生欢迎,能否践行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探索、实践、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老师如能在第一节品德课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会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品德课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笔者需要非常重视、并且认真的上好第一课,尽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每一名学生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产生很多无法排解的苦恼,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处理这些困难,引导学生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举个例子,有的孩子并不是自己不想学,是周遭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太大了,如父母吵架,小伙伴闹矛盾等等,教师就要发挥作用了,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走进他们的世界,和他们来一个心灵的交谈。在交谈时,教师记住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走出心里的阴霾。在生活中,教师要做到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互樱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对学生内心真正的了解,也才能真正的走近学生的心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亦师亦友。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品德就是把心理健康理论具体化,对这个问题深究的话就会发现,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所以,在谈到渗透的时候只需要做到将两者联系起来就行了。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可以将品德的内容带进去,让学生可以更具体、更明确的理解相关的知识。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把正直规划到心理健康类,而品德就是告诉学生如何算正直,不骗、不偷、不抢,帮助他人不求回报。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培育孩子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笔者在品德课教学中,格外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其次是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上,笔者会给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的机会,利用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理解和掌握知识;带他们去春游,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将课堂带进生活。通过学到的知识,并运用知识不断的解决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和发现问题,有利于保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笔记第5篇

据有关资料作过不完全统计,各类学校的病残弱生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有个别学校,长期病残弱生约占全校总人数的10%,短期病残生高达20%。有时一堂室外体育课竟有10多位同学因伤、病、残、弱请假要求见习,面对如此庞大的“见军”,我们教者往往熟视无睹,放任自流,或者在组织措施上显得“苍白无力”,仅仅让他们在一边呆看,记记听课笔记,就算完成了体育教学任务?

一、有感于“见习生”健康教育的困惑

健康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它帮助和鼓励学生树立增进健康的愿望,促进学生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创建健康的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尽管上层“健康第一”,喊得震天响,争论不休,但底层目前尚无一套较为完整的健康教育理论体系,来指导教学实践,让体育教师感到举步维艰,无所适从。在平时体育教学中只针对“优等生”片面追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而对那些小部分“弱势群体”的健康教育只是图于形式,而流于失败。

二、有感于“见习生”健康教育的实践

为全面完成学校体育工作任务,真正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那些病残弱学生的身心健康,承待加强对“见习生”的教学和管理,把“见习生”的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我们每一个称职的体育教师,都应注重钻研健康理论知识,成为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熟练掌握身体练习的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综合性特征,对“见习生”的练习时间、频率、速度、力量、节奏都立本着具体、科学、合理、创新的原则,坚决渗透执行“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突破体育教育的“阶段”框架,从备课到课前准备、到上课组织,都要心系“见习生”,从早安排,科学安排,且措施得当,把那些亟需人们关心的“弱势群体”放在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上。

2. 对“见习生”因材施教,适当进行专门性身体练习(体育疗法)。对病残弱学生除学习保健知识外,还要辅以一些有针对性的一般身体练习。从个别对待这一体育教学重要原则出发,运动生理医学对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有针对性,要遵循个别对待原则,合理适宜的简易身体练习,不但完善了课堂教学,将“见习生”的任务落实到了实处,而且有助于他们早日康复,使得那部分学生早日回到正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都知道各类身体练习对身体的影响和学生的康复并不相同。如,耐力练习对心肺的影响较为深刻,力量性练习却对运动器官锻炼更大,所以,教者应根据“见习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一些有益的身体练习内容,且强调针对性,笔者仅以慢性病为例,其常见的练习内容参见下表:(就是体育疗法)

上表中的练习内容,既合理又有针对性,我们如果以此为依据,选择一定的练习内容,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合理练习,对“见习生”的早日康复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在平时实施过程中,要兼顾到体育疗法的诸多禁忌症,如急性病;38.5℃以上的高热,脏器、咯血的出血症;开放性、闭合性的骨裂、骨折等,如出现此种情况应立即停止身体练习。

3. 增设专职的保健体育教师,促进分层教学的实施。中国是最早应用体育疗法的国家,像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导引术、吐纳术等。但是学校体育教育那种过分重视身体技术教育,忽视身心健康教育的教学思路,曾经误了一代人。不能再犹豫了,要赶快站到健康教育的行列中来。新一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更加关注课程在健康性、实用性、可持续性和个体需求等方面的价值体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增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及“见习生”的健康,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是体育课程无法回避的问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笔记第6篇

摘 要: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时刻牵动着教师和家长的心,因此,在小学基础教育教学阶段,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由于语文写作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并且占有的课时也较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可行也十分有效。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三大主修科目的其中之一,具有课时长、基础性强、涵盖面广等特点,更因为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比重,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显得行之有效。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具体的实践策略,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一、从写作方法教学中找寻心理教育突破点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组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部分之一。而写作教学中又以指导学生写作方法为主要内容,写作方法包括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变换各种表达方式以及尝试各种表现手法等,常见的表达方式指导包括: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而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的指导包括:比喻、借代、夸张、拟人、排比等,表现手法的指导就更加具体和深化了,一般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作为知晓性知识传递给小学生,而不作为详细要求。写作方法的指导在写作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可以从这一实践中找寻突破点。

比如,在教导学生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先举一个例子,如“路边的花儿,红得像一团燃烧的火焰”,这句话中,将盛开的花比作了燃烧的火焰。然后,教师再让小学生举例,如果自己举不出,可以和周边的同学探讨,如此,小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既能学到写作方法的妙用之处,又能体会到小组合作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结交许多好朋友,有利于小学生朝着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

二、从写作内容教学中找寻心理教育突破点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写作内容的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开展写作内容的指导教学,其目的是让小学生真正有材料可写。因为在实践中,笔者时常听部分小学生抱怨,“老师,我不知道写什么?”造成这一实践困境的原因,其一是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历不太丰富,因此在写作时往往不能写出真情实感。其二,就是小学生平时阅读量较少,如果学生平时注意阅读积累,那么心中自然有料可用。因此,为了解决这一实践困境,教师应当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拓展小学生的见识,这样不仅可以使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更精彩,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比如,教师带领小学生去周边的旅游景区,参观我国各种名胜古迹,让小学生在游玩中放松心情,暂时将繁重的课业负担放下,开阔自己的视野,这对于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具有重要的帮助。邻近乡村的学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田野踏青、放风筝、做游戏等,让小学生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花花草草,爱护一草一木,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还可以让小学生在之后的写作中写出更多真情实感。

三、从写作习惯教学中找寻心理教育突破点

写作是一个注重长期坚持的培养过程,要想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并不是一日两日就能_到的,因此,教师除了需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注重运用写作技巧外,还应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写作习惯,让小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进而在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中提高写作能力。日记是培养小学生写作习惯的首选,并且通过批改小学生的日记,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心理教育的突破点,比如,实践中有的小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今天的心情糟透了,因为,我最好的一位朋友不理我了,我不知道是我哪里做错了!”这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意志消沉,这样的情绪如果持续下去,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让小学生的心情“雨过天晴”,比如在批改中写道“老师的心情也糟透了,老师最喜欢的一位同学因为被朋友抛弃而伤心了,老师希望这位同学走出情感的低谷,奔向新的阳光”,如此,可以让小学生顿时心中暖暖,从而重新拾起学习的兴趣,交朋友的勇气,向着阳光快乐的方向茁壮成长。

总之,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在写作教学中开展各种教学尝试,比如从写作方法教学、写作内容教学以及写作习惯教学等角度入手,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写作教学中,让小学生在阳光、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笔记第7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生物教学 行为习惯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对健康愈加重视,健康教育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研究表明,健康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初中时期是人的智力和体格发育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生活方式大都没有定型,是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大好时机。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实施大打折扣。生物学这个与生命有直接联系的学科便肩负着艰巨的使命,尤其是中学生物教学。那么生物学教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健康教育呢?就此问题,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的一些体会。

1.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笔者先使学生明确营养的概念,然后通过一些实例或图片告诉学生合理营养能促进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增进机体免疫力,提高学习和进行各种活动的能力;反之,则会妨碍人体健康,甚至缩短人的寿命。

在教学中,针对肥胖人日益增多和节食减肥的现象,笔者向学生宣传合理的膳食结构。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每日应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动物性食物,如肉、禽、鱼、蛋等100―150g,牛奶100―250g,尽量多吃些黄豆制品,500g左右的蔬菜,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为了保持身体健康,青少年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课前,笔者让学生查阅有关“营养不良”和“食物中毒”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介绍,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于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的意识。

2.呼吸系统

笔者列举了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及成因,展示了吸烟者中出现肺癌机率的数据资料及图片,强调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避免中学生染上吸烟的不良嗜好;并向学生介绍异物进入呼吸道或溺水的应急处理办法,增强了学生的自救和救人能力。

在教学《空气质量与健康》一节时,笔者结合大气污染和装修污染等对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的实例进行教学,使学生理解了新鲜空气对人们健康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眼球和耳朵的结构

笔者以生活实例为依据设计活动,让学生体会失去眼睛或耳朵的感受,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于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爱护眼睛和耳朵的意识。笔者讲解近视眼成因时,针对现在近视青少年人数增多的现象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习惯会促进近视眼的形成?笔者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相关行为,以摒弃不良习惯,培养爱护眼睛的好习惯。在耳朵的结构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声音,让学生选择出噪音,讲述听到噪音的心理感受,并把愉悦的声音放大,由此引出噪音的概念,以及噪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的影响,使学生理解愉悦的声音一旦超过一定限度就会成为噪音,在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制造噪音。

4.细菌和真菌

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时,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采集细菌和真菌的环境,这些环境均为学生经常身处或接触的环境,例如:教室内,家中,公交车,出租车等。最后笔者记录、对比实验结果,将各种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结果用相机拍下并作标记。

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中,笔者展示了上述探究实验的结果,就此结果进一步提出问题: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什么样的习惯以促进自身健康呢?培养学生养成经常开门、开窗通风,接触过钱币和外出回家应先洗手,经常洗澡勤换衣和睡前刷牙洗脸等好习惯。

5.艾滋病

在社会大力宣传下,学生对艾滋病已有一定了解,但是学生对于艾滋病病毒(HIV)的相关知识还比较陌生。因此,笔者在讲述艾滋病时播放艾滋病的视频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艾滋病的症状,传播途径,以及艾滋病病毒的相关知识,并明确艾滋病虽然可怕,但完全可以通过有效措施预防。学生已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详细分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如:注射,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艾滋病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医疗器械等,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很多学生都有“谈艾滋色变”的心理,可通过展示“主席到北京地坛医院看望艾滋病人,并与其握手”的新闻,告诉学生与艾滋病人的正常接触不会传染,使学生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做到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和鼓励他们。

社会的健康教育尽管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乃至因特网来加以宣传,但往往不如教育最宝贵的园地――学校来得直接和有效。因此,教师借助生物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范文娟.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健康教育[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09,(1).

[2]吴庆友.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健康教育[J].新课程研究,2008.12(13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笔记第8篇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全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心理学专家提出: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应是发展个性的辅导;心理辅导的方向和根本目的是帮助一个人去发展所有的潜力,有快乐的人生。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冶疗;也不等同于心理咨询,而是面向每个学生,并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学校普通教师来组织和实施的,必须最大程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不健全和成熟,需要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心理学家指出:学校教育应致力于为儿童创造有利于心理发展的环境,促使他们更好地健康地成长。笔者认为,首先广大教师要有较高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认识;其次是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其三是学习、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其四是敢于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边学边干,形成一支由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相结合的心育氛围浓厚的师资队伍。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体现小学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和普及性是小学教育的两个基本特点。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应是为儿童的健康发展选择适合儿童教育方法。使小学生在认知、情感等领域里得到帮助和培养,让儿童从小学会认识自己、接纳他人,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以科学、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儿童从小学养成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成为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诚实和积极进取的小学生。因此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花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一小部分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应及时地进行疏导使小学生心理向着健康的方面发展。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生活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宁静的小学校园也越来越热闹,现在小学生实际上要比他们的父辈承担多得多的心理压力。依据我们的观察,认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物质丰裕导致刺激或变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颗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也比较重视家长和老师的表扬。现在小康之家衣食丰裕,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属于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鼓励、表扬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2、父母推托工作忙,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小学生的家长恰好是年轻力壮干事业的好时光,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相对而言,贵州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特别是毕节地区,就拿笔者任教的黔西县仁和小学来说,多出现父母外出打工,而子女多由祖辈照顾的情况。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耐挫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3、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小学生放学后在家里和电视、电脑为伴,没有交往的小伙伴。由于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小事,不懂得互相帮助。

    4、家长对孩子希望过高。现代社会高学历的影响使得一些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99分回家得不到表扬,家长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就是得100分回家也同样要接受教训,关照不要骄傲呀,不要自满呀,要努力呀,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一进家门就做作业,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发泄放纵。

    5、小学生能力普遍较强,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过强。父母文化程度提高和社会教育媒体的影响,当代小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比较高,但是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他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甚至闹到无法上课,他真正的目的不是要跟老师捣乱,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

    6、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素质存在问题的负面影响。不可否认,小学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最突出的是过分强调了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的教育。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时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更加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心理辅导室的名称可以童趣化。3、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化。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笔记第9篇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全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心理学专家提出: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应是发展个性的辅导;心理辅导的方向和根本目的是帮助一个人去发展所有的潜力,有快乐的人生。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冶疗;也不等同于心理咨询,而是面向每个学生,并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学校普通教师来组织和实施的,必须最大程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不健全和成熟,需要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心理学家指出:学校教育应致力于为儿童创造有利于心理发展的环境,促使他们更好地健康地成长。笔者认为,首先广大教师要有较高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认识;其次是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其三是学习、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其四是敢于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边学边干,形成一支由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相结合的心育氛围浓厚的师资队伍。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体现小学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和普及性是小学教育的两个基本特点。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应是为儿童的健康发展选择适合儿童教育方法。使小学生在认知、情感等领域里得到帮助和培养,让儿童从小学会认识自己、接纳他人,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以科学、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儿童从小学养成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成为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诚实和积极进取的小学生。因此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花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一小部分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应及时地进行疏导使小学生心理向着健康的方面发展。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生活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宁静的小学校园也越来越热闹,现在小学生实际上要比他们的父辈承担多得多的心理压力。依据我们的观察,认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物质丰裕导致刺激或变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颗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也比较重视家长和老师的表扬。现在小康之家衣食丰裕,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属于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鼓励、表扬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2、父母推托工作忙,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小学生的家长恰好是年轻力壮干事业的好时光,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相对而言,贵州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特别是毕节地区,就拿笔者任教的黔西县仁和小学来说,多出现父母外出打工,而子女多由祖辈照顾的情况。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耐挫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3、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小学生放学后在家里和电视、电脑为伴,没有交往的小伙伴。由于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小事,不懂得互相帮助。

4、家长对孩子希望过高。现代社会高学历的影响使得一些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99分回家得不到表扬,家长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就是得100分回家也同样要接受教训,关照不要骄傲呀,不要自满呀,要努力呀,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一进家门就做作业,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发泄放纵。

5、小学生能力普遍较强,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过强。父母文化程度提高和社会教育媒体的影响,当代小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比较高,但是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他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甚至闹到无法上课,他真正的目的不是要跟老师捣乱,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

6、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素质存在问题的负面影响。不可否认,小学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最突出的是过分强调了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的教育。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时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更加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心理辅导室的名称可以童趣化。3、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化。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