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养生基本原则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30 16:31: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医学养生基本原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医学养生基本原则

第1篇

张:马教授,感谢您接受采访。作为养生专家,您关注中医养生几十年,一定对养生有十分深刻的认识。如果让您用一句话来表述,您认为什么是养生?

马:养生是博大精深的学问,我觉得如果用一句话来讲,那就是:养护生机,保养生命,颐养天年,健康长寿。

张:听您的表述,养生的关键是养,怎么养才能够健康长寿,各家有各家的说法。这可能是由于个体差异存在造成的。我想,您已年近耄耋,自身的健康就能说明问题。那么,您是怎么养生的呢?是一开始就懂得保养吗?

马:我年少时,身体不好,不光患有肺结核、胃溃疡,还有高血压,很严重的失眠,头昏脑涨,身体每况愈下。进入高中三年级,因为血压控制不好,无法正常读书,被迫休学。母亲领着我,东奔西走,四处求医,看了好多医生,吃过好多药,都没能让我恢复健康。后来,找到一个老中医,原本没寄托多大希望,因为看过的医生很多了,当然也不乏名医,就没觉得草根树皮能解决问题。让我印象很深的是,那位中医专家十分和蔼,详细了解我的病情,并让我放心。最让我高兴的是,几副药下去,我的病居然发生了神奇的转机,身体逐渐康复,我又可以回到学校上学了。更巧的是,教我语文的张老师也精通中医。老中医给开的方子是汉代医圣张仲景的名方,叫做酸枣仁汤,是治疗失眠的验方。此后,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要搞中医。1956年,我如愿考入成都中医学院,读《黄帝内经》,开头几篇大论,重点就是谈养生。又读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在序言中也是特别强调养生。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就是特别重视养生,从此也引起我对养生的兴趣,也就开始了我的养生之路。再后来,发现好多人只是重视病来了看病,对预防和保养不太关心,当然,原因有多方面,科普太少或者能够把高深学问变成深入浅出的文章不多,于是,我开始了科普文章的写作。这样,一方面给患病者治病,一方面教未患病者防病。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对养生的认识开始逐步深入。

张:那么,现在算来,您已经从事中医养生几十年了,听说您前些年还写过这样一首诗:“人生喜在结良缘,嫁给中医五十年,养生治病贵感悟,乐在其中笑开颜。”您觉得这养生怎么养才效果好,具体点说,养生的内容是否分先后,究竟都要养什么,怎么养?

马:我觉得,躯体健康只是健康的一个方面,一个人的健康不能单纯体现在肌体没病上。从事中医养生这么多年,我认为,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德。我们这些从医者,不仅要追求医术精湛,而且要医德佳良;不仅要尽力为病人治病,还要尽力指导民众养生防病。养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需要智慧的,想养生,要有智慧,要学会智慧养生。

张:您为什么倡导智慧养生?什么是智慧养生?怎样才能做到智慧养生?

马:要想达到健康长寿快乐的境界,就要靠智慧养生。注重养生,是一个人生存智慧的体现。倡导养生,首先要倡导“道”的层面,由养生之道来引导养生之术。这样的养生,才是明智的体现。

怎样才能做到智慧养生?首先是要从内心上渴求养生,其次就是要学好养生知识,再则就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长期坚持,务求实效,特别是要从中体验快乐。所以我主张两个养生,科学养生,快乐养生,这就是我送给《科学养生》众多读者的心里话!

张:看来您对养生是“一见钟情”啊。

马:说到这个词儿,我还要和你说一个人。

张:我能猜到。肯定是你的夫人徐亚华,你的成绩好多都离不开这位幕后英雄的。听说她帮你查资料,整理资料,出点子,甚至还帮你抄写了几百万字稿,就连你出门诊,她都当助手,称得上形影不离了。

马:确实,有这么一位贤内助管着,感觉真好。我们相识是在1955年的一次文娱表演,真是有缘,一见钟情。后来,我上中医学院,她读师范学校。她看出来我的人品好,才在1962年开始正式管理我的。此后,时时刻刻地影响着我。我经常有一种感恩的心情,这就是“一见钟情结良缘,一片爱心度晚年。”怕自己忘了,书房里,我特意放了一张她的大照片。跑题了,继续咱们的养生话题。

张:没跑题,这也是您养生中很重要的一环,祝愿您二老快乐相伴,幸福健康到永远。说完了您的养生理念,再打探一点儿隐私,说说您的生活习惯,也就是吃喝玩乐吧。看看您对柴米油盐的态度,对衣食住行的追求,对喜怒哀乐的处置,是否隐藏着很多人期望得到的长寿密码。

马:我认为,养生之本应本于太极、本于正气、本于平衡,要做到心胸有量、动静有度、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这“养生四有”是基本原则,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养生之道,适合自己最重要。就以饮食养生为例,我是回族人,我的饮食以素食为主,牛肉、鸡鸭鱼肉也吃,玉米、豌豆等粗粮也离不开。我还喜欢吃凉拌菜、水煮菜等。我的饮食习惯可以用这几句概括:“多醋少盐少吃糖,多吃蔬果少脂肪,烟熏烤炸少品尝,霉物切莫进胃肠。” 马有度和夫人在一起

在衣食住行方面,我从不挑剔,很容易满足。不去刻意地用服装包装自己,住的环境相对好一些就行,没有更高追求。在行上,我主要是走路,能走的情况下,基本不坐车。走路,强调快慢结合。慢时,就是散步,多在饭后,风雨无阻的。俗话说得好: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散步,不仅要散身,而且要散心。所以,我主张逍遥散步。除了慢走以外,还要锻炼快走,我在出门诊的空闲时间,在单位的空地上锻炼快走。郊游,也是我的爱好。像重庆的沙坪公园、鹅岭公园、佛图关公园等,我们夫妇都去过上千次。有人问我,您总在这些地方转,不觉得单调乏味吗?我不这么认为,你可能觉得就这么一个地方,东西还是那些东西。其实不然,只要改变一下视角,你就会发现时间在变,季节在变,逛公园的人也在变。所以每次逛公园,都能发现让人愉悦的新变化。

说到玩乐,我爱好多多都有乐。读书乐、品茶乐、交友乐、钓鱼乐、唱歌乐、养花乐、下棋乐,还有麻将乐。我有一首快乐麻将歌:

闲暇时间要消磨,麻将桌上寻欢乐。

桌上切忌搞赌博,大输大赢难共乐。

小小刺激打五角,你赢我赢都快乐。

筒条万子巧配合,花样翻新笑呵呵。

亲友邻居聚一聚,畅谈趣闻好快乐。

张:难得有这样一种心境啊,毕竟已年近耄耋,您还坚持养生科普工作,是什么支撑着您?创作的动力来自哪里?准备写到什么时候?

马:这主要来自一种信念吧。一种对养生的尊崇,一种对苍生的热爱,一种对后生的表率,这是巨大的动力,让我不能偷懒,要把我的全部精力和能量都贡献出来。不仅我自己养生,还要把这养生的信念传播开去,让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养生的魅力,尝到健康长寿的甜头,让生命活得更有质量、更精彩。只要我拿得动笔,就要一直写下去。

张:您对生命的期望值是多少?

马:谁都希望长命百岁,我也期望高寿,但长寿只有以健康为基础,生活质量高,活得健康,活得快乐,这才是长寿之福!

张:这也是您的长寿之福!最后问点轻松的问题:对于您,江湖人称小马哥,这小马哥的称谓是怎么来的?还准备当多久小马哥?

第2篇

中医养生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协调脏腑(以脏腑的生理为基础,以“藏”、“泻”有序为其特点)、畅通经络(包括活动筋骨以求气血通畅和开通任督二脉)、调息养气(从保养元气和调畅气机入手)、综合调养(顺四时、慎起居、调饮食、戒、调情志、动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持之以恒。

对于留学生来说,留学海外,身处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由于语言、气候、生活、饮食习惯、风俗、思维和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往往会出现不少涉及生理、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通过前几期的有关中医学养生保健基本知识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健康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本期针对某些具体健康问题,向大家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供留学生朋友们参考。

胃肠病

1.胃火偏盛: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腹胀、便秘等。往往是由于高蛋白饮食、高脂肪饮食、大量喝咖啡、饮食不规律,以及压力过大等所致。

饮食调理:饮食一定要有规律;适当控制饮食并调整饮食结构,中式饮食结构是较为合理的膳食结构,清淡饮食,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切忌暴饮暴食、酗酒;多摄入食物纤维,多吃蔬菜水果、燕麦片、加粗粮面包。

药物调理:适当辅以消导、泻火、通腑的中成药,如健胃消食片、麻仁润肠丸、三等。

穴位按摩:用手指按揉腹部上脘、中脘、天枢等穴位。

2.胃肠偏寒:表现为胃痛、腹痛、腹泻等。通常由于过量饮冷、食冷,饮食不规律导致。

饮食调理:生活规律,饮食调理,吃一些比较好消化的食物,比如热粥、热面汤等,忌饮冰水、直接食用冰箱里的食物,少喝汽水及酸度过大的果汁,尤其不要再喝冰啤酒,选用具有温里散寒的调料。

药物调理:香砂养胃丸、藿香正气丸(水)、附子理中丸等。

穴位按摩:用手指按揉腹部穴位、艾灸、拔罐;足三里、内关穴位的按摩及艾灸等。

注意:预防腹泻主要应注意饮食卫生,餐前仔细洗手。当出现上吐下泻不止或有发烧时应和医生联系。

睡眠障碍

1.时差:往往由于长途飞机旅行倒时差而出现的睡眠问题,患者会出现诸如乏力、困倦、头晕等表现。

对策:最好自行调节,比如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条件,放松心情,洗个热水澡,食用苹果、香蕉、橘、橙、梨等芳香味水果镇静安神;并适当辅以一些药物(褪黑素等)。

2.失眠:由于环境变化、精神紧张、压力较大,或者生活不规律、大量饮用咖啡、茶叶等因所致。

生活调理:保持情绪稳定,性格豁达开朗,克服睡眠心理障碍;适当增加体育锻炼;中午后不饮用咖啡、茶叶;睡前2小时减少紧张的学习工作,保持心情愉快,用热水泡脚,喝杯热牛奶;聆听舒缓而有节律的音乐或声响,例如大提琴奏出来的音乐、蟋蟀叫、滴水声等,这些声音可以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建立诱导睡眠的条件反射;改正睡前饱食、喝酒、看刺激书刊等影响睡眠的习惯,让自己的生物钟有规律地进行。

穴位按摩:用手指捏按安眠、百会、神门、涌泉、三阴交等穴位。

药物调理:适当服用中药、褪黑素等。

注意:睡前10分放松心情异常重要,应尽量做到:温水洗脚,足底按摩,每夜临睡前盘腿而坐,左手对右脚,右手对左脚,来回摩擦脚底,由轻到重,2分钟左右;舒展身体;尤其针对夜间伏案工作者,需要轻揉轻拍双肩及颈两侧。可采取俯卧位,轻揉两侧腰背部,手掌来回擦热为止。

感冒

一般是冬天或气候突然变冷、变热时,易发感冒。症状较轻的会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鼻燥热感等,症状严重的会有发烧、喉咙痛、咳嗽、肌肉酸痛、头痛等现象。

生活调理:根据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冬天里边不要穿太厚,准备厚外套;夏天进地铁或空调屋外边穿薄外套(如薄线衣、薄夹克等);适当增加体育锻炼,经常用凉水洗脸,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按揉穴位预防感冒;注意通风,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1个小时;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等,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到人多的地方最好戴口罩,注意卫生,勤洗手。

饮食调理:感冒初期多喝液体如果汁等;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多喝白开水,多吃水果,多服用维生素C。

药物调理:除了接种流感疫苗外,自备一些感冒药(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银翘片)。

穴位按摩:迎香、风池、太阳等穴位的反复按压,有助于缓解感冒初期症状。

注意:感冒若是持续几天不见好转或有发烧现象,则应和医生联络,以免转成其他疾病或引起并发症。

颈肩、腰背酸痛及颈椎病

长时间一个姿势,如在电脑前长时间工作,或局部受凉,容易导致颈肩腰腿痛的问题。

生活调理: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看书、写字、使用计算机、开汽车、烹调、打扫卫生等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工作50~60分钟后应起来活动活动;坐有靠背的椅子,颈背部挺直,臂部与膝部成90度;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经常活动颈、肩、腰部,如习练颈肩部的保健操、八段锦等;消除紧张情绪。

穴位按摩:指压、按摩、拍打穴位。可以经常按摩、揉擦大杼穴,沿着大杼穴上下拍打,每天抽时间做2~3次,每次10分钟,可以促进气血畅通。

注意:对于因长期使用电脑而导致的颈肩痛,还要选择可调整高度的桌椅,注意坐姿,打字时手腕应与前臂维持直线或稍微向上,且不要留长指甲。避免长期连续打键盘,经常活动手臂、指关节并培养运动的习惯。避免长时间注视屏幕,使用防幅射线板,并经常做眼部运动及看远处。若已发生问题,应及早向医师求诊,愈早治疗,效果愈好。

头痛

由于睡眠不足等原因或者本身的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等。

生活调理: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压力过大,防治亚健康状态等。

穴位按摩:用手指捏按头部及手部穴位;全头部的梳理或轻叩。

临界高血压病或轻度高血压病

生活调理:注意休息充足,避免情绪紧张激动;适度运动。

饮食调理:饮食应注意少吃盐,高盐饮食会令血压升高;尽量限制饮酒量,健康人每日饮酒量以女性不超过1杯、男性不超过2杯为宜;黄豆、番茄酱、菠菜、比目鱼和小扁豆等富含钾的食物,核桃、豆腐、大豆、菜子油等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的食物,麦片、糙米、杏仁、榛子、菠菜和牛奶等富含镁、钙的食物及菠菜、豆类、芦笋等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利于控制血压,降低血压。

穴位按摩:用手指揉按头部穴位,用手指捏按内关、合谷、三阴交等穴及足底按摩等。

注意:检测并密切关注血压变化,如果出现严重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就医。

情绪异常(抑郁、焦虑等)

由于环境改变,或者精神压力较大的缘故导致的情绪失常。

生活调理:积极主动地去改造环境,进行创造性适应,不能消极被动地去顺应环境;对挫折要有一定的抵抗力;调整心态,改变认知,梳理情绪,消除心理压力;适度运动、放松;与人沟通、倾诉;参加群体活动。

穴位按摩:安眠、内关、神门、三阴交、足三里等;背部穴位按摩。

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情绪的适当控制、合理疏泄、有效制约、适时转移等方法,尽量避免情绪异常的发生。但是当遇到无法处理的情绪问题时,要及时向医生求助。

疲劳

过度紧张或劳累往往会导致疲劳的出现。

生活调理:分清疲劳类型与疲劳的时间特征;根据不同的疲劳类型进行保健、治疗。可以尝试一下消除疲劳的方法:保持良好心态,稳定情绪,尽量减少心理压力;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平时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自我免疫力;合理用脑,充足睡眠,良好生活习惯,静养健身、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

穴位按摩:用手指捏按太阳、风池、天柱、足三里、涌泉等穴。

注意:疲劳作为机体发出的信号,说明此时需要休息。而且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疲劳(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心理疲劳)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痛经

由于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受寒冷或衣着过少而受凉等原因导致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严重的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甚至昏厥。

生活调理:保持身体暖和,避免涉水、淋雨、受凉,多喝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也可在腹部放置热敷垫或热水袋等,一次数分钟;月经来临前夕,可走路或从事其他适度的运动;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不要因为学习或工作而过度劳累。

饮食调理:饮食均衡,平时饮食应多样化,不可偏食,可常食用些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荠菜、香菜、胡萝卜、橘子、佛手、生姜等;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的人,可常吃补气、补血、补肝肾的食物,如鸡、鸭、鱼、鸡蛋、牛奶、动物肝肾、鱼类、豆类等,避免过甜或过咸的垃圾食物及生冷辛辣食物;在月经期间每晚临睡前喝1杯加蜂蜜的热牛奶,可减轻或消除经期的种种不适;无论在经前或经后,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尽可能多吃些香蕉、芹菜、白薯等;月经期间应避免咖啡因与酒;当经痛开始时,可和些许牛奶或食物一起服用1片阿司匹林,以免伤胃,并持续服用到经痛消失。

穴位按摩:用手指捏按下肢的血海、三阴交、太冲等穴;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外陵、大巨等穴;用拳头轻捶背腰部压痛处。

痤疮

俗称又叫青春痘、粉刺。往往因为生活不规律、饮食过于辛辣、睡眠不足、压力大等因素导致。

生活调理:精神、心理因素很重要,不要患了痤疮就悲观,要乐观自信,坚持积极、合理的治疗;活动性、炎症性痤疮(如丘疹、脓疮)患者要少晒太阳,避免风沙,太冷、太热、太潮湿的场所也对痤疮不利。

饮食调理:要注意“四少一多”,即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蒜等),少吃油腻食物(如动物油、植物油等),少吃甜食(如糖、巧克力等),少吃“发物”(如狗肉、羊肉等),适当吃凉性蔬菜、水果,也防过量后引起胃病;最好不吸烟,不喝酒及浓茶等。

穴位按摩:用手指按揉肾俞、足三里、天枢、中脘、关元等穴。

注意:保持生活规律,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排便、睡眠习惯,这些对于痤疮防治都非常重要。但治疗时也不宜急于求成,以防发生变证,对机体造成伤害。如有的人大量服用寒性偏大且易于伤及脾胃的食物或药品,出现剧烈腹泻的情况,甚则出现脱水,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服务与支付
发表咨询 润稿咨询 文秘咨询 购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