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4 17:02:20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1篇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的不利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对地区矿产资源有较强依赖性,说明矿产资源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有了地区矿产资源的存在会有效加强地区经济发展的高效性,大大降低区域发展的难度,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便利。但是由于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比如使用浪费、开采不完全、技术不到位等导致对资源的使用不彻底,对矿产资源二次加工达不到预期目的,资源在发挥其价值程度上较低,这些问题导致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具有可持续性,那么区域经济的发展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停滞不前。由于区域的地理因素、环境因素,再加上对区域资源开发的管理问题,都可能对区域经济造成影响。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中,能否做好规划,计划能否有效实施,各部门之间能否做到相互联系各司其职,都影响着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中,妥善处理和解决冲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地区资源使用管理,将会使区域经济向良好方向发展。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矿产资源作为工业发展的必需品,对区域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社会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人们除了在常规地开采矿产资源以外,还在不断地在寻找更多获取能源的方式。目前来讲,矿产资源还是人们获取生产动力主要的能源提供方式,所以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彻底。矿产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有促进产业良性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稳定区域生产生活等。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一方面带动区域矿物资源开采业的发展,为采矿业带来工作任务,另一方面,矿产资源也带动区域发展经济投资和交通运输等,为人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不仅促进地方产业正常运作,同时有矿产资源充足的地区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发展对外进出口贸易,加强与外界合作,可以对周边地区发展产生连带影响。发展矿产资源出口可以缓解其他地区资源紧张,同时扩大地区经济效益,使地区发展加快,带动企业健康发展,增强地区产业的竞争力,为地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在为区域带来经济收入之后,区域就可以更快速发展各方面产业,将区域的矿产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区域快速发展作贡献。

三、提升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效性的建议

众所周知,对矿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也会给环境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影响人们健康等等。在我国许多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对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比如工业废品排入河水影响海洋生物生活,同时污染人们的水资源,影响人们用水健康。工业用资源排放有毒气体对空气也会造成严重污染。进行矿物开采和使用的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节省在过滤工业垃圾方面的费用,忽视矿物资源利用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不仅浪费了自然资源,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对区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控制工业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进而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一,为了提升区域矿产资源使用的有效性,要对区域的资源开发做好规划。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过度的开采和浪费矿产资源就是在破坏地球,破坏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规划,不仅能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同时也能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性。要以资源的实际需求量为依据,结合当地区域矿产资源的实际储量,对其进行定量开发,坚决杜绝过度开采情况的发生;要积极引进先进开采技术,在提升资源开采效率的同时,避免低质量矿产的产生;要做好开采计划,提高开采图纸设计质量,保证开采工作的有序进行。第二,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通过一系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办法的制定,来限制开采施工企业的行为;要加强政府对开采企业资质审核力度,对那些无证经营、无资质、乱开采的“小黑煤窑”进行严厉打击;政府要针对矿产资源的输出去向进行严密监察,一旦发现那些政府要求生产技术绿色整改的企业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依然采用传统烧煤的方式进行生产污染环境的行为要依照管理规定进行处罚;要制定奖励措施,鼓励那些通过技术创新对矿产资源进行绿色化应用的企业,以发挥其矿产资源有效利用的榜样作用。企业对于政府的政策必须严格遵守,政府除了在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之外,要加强监督审查力度,对违反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办法的企业要进行处罚和公示,严格把控企业对资源的使用形式和办法,重视矿产资源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各种影响。第三,优化本区域企业结构布局,使本区域产业结构更加符合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需要,积极开发污染小或是无污染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周边产业。在这方面,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主要还是需要依靠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协助,以通过产业结构布局促进本区域矿产资源经济优势作用的发挥,促进本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政府而言,要积极引进其他地区矿产资源经济发展的丰富经验,加大对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投资力度,通过与其他地区合作关系的建立,帮助本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产企业构建完整的生产、研发、销售体系,大力推进本区域矿产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对物产丰富的我国而言,矿产资源凭借其自身独有的特质,以及应用的广泛性,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以山西煤矿、迁安铁矿为例,其都凭借本区域丰富的资源优势在经济方面实现了巨大的发展。但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在看到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不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对当地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对其经济的阻碍作用。为此,必须针对当前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深入的研究与讨论,以提升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合理化、科学化,实现区域矿产资源经济优势的良好发挥。

作者:王磊 单位:秦皇岛市土地开发整理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杨荫凯,杨刚强,宋志强,张明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判断与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9,6

[2]张伟,张敬,孙砚祥.2008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综述[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2篇

关键词:地矿经济;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

一、 新疆地矿资源开发利用在社会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一)新疆矿产资源特征

1、成矿条件好,矿产种类多,资源配套齐全

新疆地区毗邻国家古地理、地球动力学成矿作用区,在32个成矿带中就有16个延入新疆境内,新疆是重要的成矿带,成矿条件得天独厚。目前,新疆已经发现的矿种资源约占全国的矿产资源的85%,是全国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省区之一,仅次于四川省,位居全国第二。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能源矿产种类齐全,资源量大,最重要的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丰富,钢铁工业所需要的铁矿、锰矿、铬矿、石灰石等矿产配套齐全,有色金属以及非金属矿产种类齐全,齐全配套的矿产资源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大

由于新疆矿产资源总量大,石油总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天然气总量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煤矿总量占全国的45%,新疆人均矿产拥有量约为全国人均水平的四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大。

3、 重要矿产质量好,富矿比例较高,拥有特色矿产

新疆矿产资源中的煤品种齐全,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煤居多;富铁矿比例达到25.7%,远远高于全国富铁矿比例水平;拥有全国少有的富铬矿产等等。新疆地区的特色矿产还有和田玉、皂石、蛋白士、钠硝石等等。

(二)新疆矿产资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新疆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进入WTO开始,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契机,在政策的支持下新疆矿产发展所需的资金、人力、技术等不断拓宽。我国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国际市场对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促进了新疆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动了新疆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矿产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强有力地推动作用,新疆地区第三大油田每年产值大约有30亿,新疆矿业生产总值占新疆工业生产总值的30%。目前,新疆地矿产业已经成为新疆地区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 新疆地矿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矿产资源市场化整体偏低

我国新疆地区矿产资源的市场化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相比与全国其他矿业整体市场化水平还是比较低,主要表现在采矿权的市场化水平较低。新疆对矿业权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整个新疆地区的矿业权二级市场发育不良。

(二)矿产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新疆地区有一些矿山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超标,造成严重的水土污染问题;不注重对环境破坏的治理工作;土地植被破坏严重;对应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不到位。

(三)矿产开发小型化趋势明显

新疆地区除了少数国有矿山企业外,其他矿山企业都是小型化的、家庭式的。小型矿山企业相对于国有矿山企业,在经营方式、工业技术、管理水平、应急安全措施等方面存在不足,不利于新疆地区矿产企业的优化整合。

(四)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荷兰病”问题

新疆地区许多矿产企业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在低级阶段,只是对资源的初级加工和生产,缺乏对资源的深度加工和二次加工,矿产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不利于矿业对风险的回旋余地,因此必须有效规避经济学上警言的“荷兰病”。

(五)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程度低

新疆地区大多数矿山对资源的开发程度低,对矿产资源的“家底”不清。已探明储量的部分大中型矿床,不仅勘探程度不足,而且开发研究滞后,一些重要矿产后备资源紧缺的矛盾亟待解决。矿产资源勘探所需的人才资源不足。

(六)缺乏矿产资源监管

新疆地区缺乏对矿业发展的监督体系,相关机关对矿业违法现象的执法力度不够,无证勘查开采等违法现象依旧存在。基层相关监督部门的监督管理力量不足,没有尽到监督管理的职责。

三、 促进新疆地矿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促进矿产资源的市场化

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矿产资源使用权划拨、出让的透明度,继续全面推行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完善鼓励矿产勘探风险投资制度。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扶持、企业投资”的模式,形成中央、地方、企业三方联动,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勘探合理分工、地质找矿与矿业权市场建设相互促进,勘探与开采紧密衔接、良性循环的新型市场机制拉动地勘大投入,争取找矿大突破。提高矿产资源科学合理开发的门槛,对矿产资源开发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建立矿山开采许可证实体制度和保证金制度,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征收标准,积极推进新疆重大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二)加强矿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和治理

要建立矿山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新建矿山的生态环境准入条件,从资源开发的源头上把好矿山环境保护关。优先抓好重点区域、重点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对废石、尾矿等进行减量化、资源化、再循环化处理,将景观设计等复绿生态重建新技术应用到环境恢复治理之中,实现国土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以市场为导向,多方筹措资金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老矿山,采取以矿山企业自筹为主,中央、自治区财政、地方财政补助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对新建矿山,采取由矿山企业自筹资金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方式。鼓励集体、个人直接投资于矿山生态建设和地质环境治理,调动多元经济成分投入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建立完善矿产开发的环境损害评价机构、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治理统一完善的费用征收机构和跨部门的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专门机构,建立生态补偿恢复治理资金渠道,实行资源开发保证金制度。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新疆地区矿产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

(三)推进矿山的整合

要强化矿产资源利用总体规划布局,建设集约化开发的生态型工业园区,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引导企业利用“四荒”等国有未利用土地和工矿废弃地、空闲低效利用土地进行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地缓解发展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符合新疆区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

(四)促进矿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调整,着眼于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疆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利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开发模式,加大环境整治工作,坚持发展绿色经济,坚持发展资源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加大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力度,科学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建立完善以规划控制为前提、以政策约束激励为导向、以监管考核为保障、以有偿使用和市场配置为基础的资源节约集约制度。

(五)提高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程度

在新疆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中,要坚持开源节流并举的方针,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矿产资源,着力推动“358”项目和“西煤东运”煤炭资源勘查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注重对地质资源的二次开发,依靠先进技术与创新不断提高现有地质成果的转化程度,组织地质勘查单位、矿山企业对库存地质资源进行开发研究,用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处理资源信息,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并节约资金和时间。积极坚持走出去战略,与国外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相结合,投资建立国外地质勘探基地,发展新疆地区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同时还要建立一支知识储备丰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地质勘探团队,完善新疆地区地质勘探人才的培养。

(六)建立地矿经济发展监督体系

必须强化矿产资源的统一管理监督,切实发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确保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扩内需、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进一步完善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加快编制自治区生态功能区主体规划,明确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适度开发、有序开发、限制开发和严禁开发的区域、范围和品种,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发挥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能力,要对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以及如何与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地区发展政策,相互配合进行深入研究,对如何通过矿产供应总量、布局、结构、时序,调节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促进社会事业建设等进行深入探索。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的统一监管调控,完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严禁政出多门,无序滥占乱采。

结语:新疆地区地矿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促进新疆地区地矿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需要不断促进新疆地区矿产资源的市场化,推进矿山的整合和优化,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程度,完善地矿经济发展监督体系,加强矿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不断促进新疆地区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新疆地矿局)

参考文献:

[1] 马海燕,熊英,贺国英. 转型升级背景下地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关联机制与路径[J]. 中国矿业,2011(10):95-98.

[2] 王腊生. 坚持走出去战略 实现可持续发展――江苏地矿国际经济发展的思考.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地矿经济理论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6.

[3] 张杰. 地矿文化建设助推经济发展之我见.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6.

[4] 廖莉萍. 产学研相结合 共谋地矿发展 第七届贵州省地质矿产发展战略研讨会暨贵州省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召开[J]. 贵州地质,2010(03):2.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3篇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上95%的能源和80%以上的工业原料都是来自矿产资源,因而矿产资源被人们称之为工业的粮食。矿产资撅种类很多,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例如:农业所需要的磷、钾、氮三大肥料及农药的生产,均需不同的矿石为原料;稀土元素在微量、高效化肥中得到应用,许多粘土矿在肥料、饲料添加剂工业中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中成效卓著。矿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能撅、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工业中占尤其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地矿工作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基础地位和先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根据现有资源,吐鲁番地区发展工业,以矿业为先导,是具有条件的,都善县的经济振兴.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为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矿业生产,今后地区在重视矿业开发的同时,应重视地勘工作,以便找到更多更好的矿源地,为今后选项目,投资开发减少风险,为指导矿业生产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我们要对已开采利用的矿产进行保护,合理规划,科学开采,节约利用.因为矿产资源不像其他自然资源,用一点,少一点,不可再生.各级领导一定要认清本辖区内的矿产资源形势,用法律规范我们的矿业行为,再不能乱批、乱挖、造成资源的浪费。要从思想上确立矿业活动在发展地方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二、变矿产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地委提出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力争工业实现五大突破。其中有依托石油、天然气资源,力争在石油化工产业上有新的突破;依托矿产资源,力争在矿业开发和冶金工业上有新的突破;依托盐化工业的良好基础,力争盐化工业的更新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上有新的突破。经过几年的努力,把我地区建成新疆的石油化工、冶金工业、盐化工业、棉纺和食品工业五大基地。不难看出,地委、行署建构我区工业发展的思路是依据我区资源优势,特别是矿产资源优势.我们要根据上述精神,加速吐鲁番地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

1、要积极支持地质勘查工作,为矿业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先后在吐鲁番地区投入5亿多元,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工作.过地矿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在我区找到和探明的矿种50多种,大小矿床超百处,矿点200多产为我们现在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基本保证了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不断提高,资源耗竭加快,如芒硝矿、石棉矿、铅锌矿等耗量很大,其中已探明的铅、锌矿已耗竭完,现已无矿可采。说明矿业高速发展,形成对矿产资源勘查的依赖,不少矿种急需后续矿源的补充.因此,对已找到和探明的矿产正在或有待开发利用的同时,急需寻找和评价新的矿源。特别是选择那些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的贵金属、有色金属和一些新型建材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的评价.这需要各级领导重视、支持地勘工作.首先依据地区发展融合经济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本区两个地质队作用,在良好的成矿远景区进行找矿探矿。在这方面我们要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要认清单一由国家投入找矿、探矿的体制已不复存在.今后除积沙、月州、支持地勘单位向国家立项外,我们要鼓励企业和有关单位自筹资金与地勘单位联合探矿、采矿,走自治区提出的“依靠行业主力,依托社会基础,统筹规划,共同发展”的正确办矿方针,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此同时,我们要扩大改革力度,欢迎区内外地勘单位自带资金来吐鲁番找矿、探矿.找到矿后,本着谁找矿,谁受益,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合作开发,共同办厂,走勘查—开发—销售一体化和探、采、工、贸一条龙多元化联合经营之路.对难采、难选、难冶矿床和建材、非金属矿,欢迎区内外和外商独资建矿办厂。其次是我们每年编制计划时,按地区发展经济的总体规划,向自治区编报地勘计划,争取自治区和地矿部在自治区设的拼盘地勘经费,完成一些急需项目的地勘任务。另外,我们在对地质勘查活动监督过程中,应及时解决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维护勘查秩序,为地勘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加强矿产资滚综合管理,大力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的勘查目的,就是为了开发利用,为经济建设服务。对有一定规模,市场需求旺盛的矿种,要优先开发利用,形成象都善铁矿那样的产业群.我地区发现的50多种矿产中有30多种探明了一定的储量.潜在价值比较大的主要是能源矿产,如石油、天然气、煤炭,其次是铁矿、黄金、锡矿、钻矿、石棉、膨润土及其盐类矿产等.以上矿种都已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且形成一定的经济优势。其中石油、夭然气年产百万吨,产值9亿元.其他矿产年产矿石量约25。万吨,产值1.5亿元左右.说明我区矿业生产已初具规模。

但由于受资金技术的制约,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少数金属矿和化工矿产开发程度较高,而非金属、建材矿,无论其开发规模,利用程度,都与丰富的储量不相适应.二是矿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不少矿山仍停留于出卖原矿或粗加工阶段,如石青、硫铁矿、石棉、芒硝、大理石等。很多矿如果搞精加工,其产品效益会成倍增长.三是由于法制意识淡薄,生产技术落后,非法采矿和乱采滥挖浪费资源现象仍很严重,直接影响矿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提如下建议:

1、首先是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和全民的执法意识.领导要带头学法、懂法、执法,不能搞以言代法,要依法规范矿业行为,严禁无证采矿、侵人合法矿区采矿和越界采矿.对于各种矿业纠纷,矿管部门要依法及时妥善查处。

2、要继续深化改革,促进矿业生产向统一规划,科学采矿的方向发展.矿山生产规模要以矿床规模为依据,通盘考虑,合理布署.要做到大矿大开,小矿小开,以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为原则.抑制分段、切块、小打小闹的作法,以免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效益的低下。要集中资金上规模、上等级、上效益,主要矿山的开发利用不仅要有短期计划,而且要有中长期规划,不断积累资金,滚动发展。另外,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近20亿吨,但电力不足是今后工农业高速发展的制约因索之一因此,引进资金建电厂,变煤能为电能,为经济高速发展创造条件。

3、继续发挥乡镇集体、个体办矿的优势,促进农村奔小康.要把埋藏浅、易采、易选的小矿就近分配各乡镇村民开采,走“农矿”结合之路,发挥其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特点.有的矿产还可搞乡镇集体加工企业,以提高附加值.各级政府和领导要本着“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依靠本地资源,依法发展乡镇矿山企业,促进农村奔小康.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4篇

[关键词]金融支持;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8-0122-04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江西省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批准号:11JJ22);江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产资源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批准号:JJ1203)

[作者简介]马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2011级博士生,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与管理;

邹晓明,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与管理;

王玲玲,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与管理。(江西抚州344000)

现代经济活动中,经济稳定发展与金融活动息息相关。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金融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制约着一国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在一定意义上说,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搞好产业金融支持与金融发展。1991年春,邓小平在视察上海时就敏锐地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活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在金融理论上,一些成熟的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如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等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金融抑制理论”,都强调了金融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金融业与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对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矿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形势十分严峻。随着矿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用的加强,其与金融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矿业产业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将成为矿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金融支持矿业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在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从功能金融观点来看,金融发展是因,经济发展是果,这是因为金融中介功能和规模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经济中资本的形成,同时刺激了全要素生产力的增长,并带来经济的长期发展。

从金融支持矿业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来看,金融支持表现为金融中介机构对矿业企业和矿产资源产业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保险服务方面的支持,以保证矿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要,从而促进地区矿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影响矿业经济发展的因素看,知识、技术、劳动、资本、储蓄、利率、自然资源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资本是储蓄、金融机构可贷资金和利率的函数,而且可贷资金是由储蓄转化而来的,且储蓄又要受到利率的影响。另外,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矿产资源是资本投入的函数。矿业经济增长(用矿业生产总值表示)可用模型表示为:

Y=F(A,T,L,K,M)

其中:K=K(D),D=D(s),s=s(I),M=M(K)

模型中,Y表示经济总量,A表示知识,T表示技术,L表示劳动,K表示投入的资本额,s表示储蓄,D表示金融机构可贷资金总额,I表示利率,M表示矿产资源量。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可知,利率与社会投资呈反向变动关系。即利率越低,社会进行储蓄的动机越弱,储蓄也就越少,那么从整个社会而言投资供给越大,社会资本投入也越高。资本投入就越多。对于矿产资源而言,由于资本投入增加带来的是矿产资源产量的增加,在不考虑经济外部性的情况下,矿产资源生产总值就越大,即能促进矿业经济的发展。

二、江西省矿业经济发展金融支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江西省矿业经济发展及金融支持现状

江西省地处华南成矿区中心地带,其成矿地质条件相对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尤以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稀有稀土金属矿产资源最为丰富,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在目前已知的187种矿产中,江西已发现各类固体矿产资源14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132种;矿产地500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80余处,中型矿床100余处。探明储量的矿产101种,其中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铜、银、钽、铷、滑石、粉石英等10种,钨、金、钪等9种居第二位。特别是铜、钨、铀、钽、稀土、金、银被誉为江西的“七朵金花”,其中铜、钨、铀钍、钽铌和稀土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7.91%、39.62%、30%、42.73%、72.07%。

1.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及矿业投资变化

3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江西省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江西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期,2001-2012年,全省GDP年均增长12.3%。截至2012年底,江西省生产总值达到12,948.88亿元。由图1可知,近年来江西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增长较快,江西省金融业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图1也可以看出,在江西省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江西省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只有略微的上涨,说明江西省矿业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急需资金之时,并没有大量资金的注入,金融支持力度不足,反而有更多的资本流向利润更高的行业,使得江西省矿业经济发展状况并不乐观。

2.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情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我国矿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融资方式逐渐形成。矿业企业的资金配置开始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不再单一地面向政府和银行,矿业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表1显示,近年来江西省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财政拨款绝对额虽然不断增加,但所占企业融资总额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自筹资金绝对额从2007年的439,131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2,495,923万元,投入自筹资金的比例也不断增加,国内借款绝对额保持了增加的趋势,但是国内贷款的比重持续下降。这说明江西矿业的发展更多的还是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积累,内部融资仍在江西矿业企业融资中占据主导性地位。

(二)存在的问题

首先,政府财政性投资不足。财政投入不足导致资本链断裂,我国矿产企业大多以现金模式运行,遵循“现金为王”的理念,这直接导致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表2可以看出,2007-2012年间,江西省用于采矿业的投资总额从650,952万元增加到2,637,713万元,但其占江西省财政投资总额的比例却没有明显增长。虽然江西省财政投入到采矿业的资金逐年增长,但仍远远低于同期固定资产投入同比增长20.3%的水平。根据经验,矿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其投资增长速度不应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江西省矿业财政投入相对不足。

其次,银行金融机构扶持力度不够。矿业是一个需要大规模投资的行业,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技术投入,矿业公司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矿业产业自身特点决定了其风险性较高,并且江西省大部分矿业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出于资金安全性考虑,商业银行对中小矿业公司发放贷款态度谨慎,往往会优先选择“国”字头为领头羊的上市矿业公司发放贷款,导致中小矿业公司更多的只能依靠自身的积累,信贷融资能力受到严重的制约。

再次,矿业资本市场不完善,制约了矿业企业直接融资。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江西省采矿业法人单位共计4,144个,然而,截至2012年9月,江西省上市公司为33家,其中矿业相关上市公司只有6家。由此可知,许多矿业企业并不具备上市条件,能上市融资的绝大多数为大型矿业公司,而小型矿业公司由于股票市场资金等门槛限制,在目前体制下采用直接融资特别是股票融资方式筹集资金非常困难。另据表1可知,2007-2012年江西省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于债券筹资的资金为零,显示出矿业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江西省矿业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有限,不利于矿业企业进行整体广泛筹资。

可见,从金融支持江西省矿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无论是对政府还是金融机构的投入分析,金融支持的力度都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矿业经济快速增长对资金的需求,导致矿产资源勘查力度不够,矿产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矿业产业竞争力不强;造成部分矿山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低,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较低,尤其是为数众多的中小民营矿山,机械化程度低,“三率”水平低,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厚弃薄、采近弃远等掠夺式开采现象较普遍,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同时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江西省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金融支持模式与政策

(一)推行政府引导、银行主导,多渠道、多方式的金融支持模式

建立矿业金融支持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在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建立一个高效的金融运作体系,实现最大限度筹集矿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资金,合理引导资金的投向,督促和监管资金的运作,评估资金支持效果等。金融支持矿业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推动产业内相关企业融资模式和融资结构的优化,其实现路径是政府引导、银行主导,多渠道、多方式筹资矿业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所谓政府主导性金融模式主要实现对资金导向的倡导与校正补充,其主要任务是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虽然不直接干预矿业企业的投融资活动,却可以通过制定一定的金融政策,特别是信贷政策,使其与产业政策相互协调,从而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为矿业企业的投资者创造低通胀、稳定增长的外部环境,使企业能够在良好的金融环境下,借助于完善的资金市场进行投资融资活动。在政府引导的前提下,必须实行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间接金融对矿业企业发展的支持,以及以资本市场为辅的直接金融对矿业企业发展的支持。只有实现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支持的有效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内生需求与外部供给的有效对接,最终完成金融支持矿业产业的功能(见图2)。

(二)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金融环境是金融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具体内容包括金融机构的种类和数量、金融业务范围和质量、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金融传统和人们的金融意识、有价证券的种类等等。据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一国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其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也就越高,相反亦成立。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可以通过发展金融市场来促进经济增长。事实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将金融发展作为促进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它们相对平稳的金融环境促进了矿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从前文已知,地区金融发展是地区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之一,即由于江西省金融业发展相对缓慢,导致其矿业经济增长速度较慢,即金融业对江西省矿业经济的增长产生的作用微弱。因此,为了使江西省矿业经济实现快速、可持续增长,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至关重要。首先,各级政府部门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依法执法意识、依法执政意识,按照金融规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对恶意逃债行为、金融违法违规行为等进行有力打击,维护稳定的社会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

(三)加强政府财税支持力度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附加值较高、技术装备先进的矿产开发以及深加工项目,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政府应优先协助此类企业或项目办理核准、备案和申报上级资金扶持。对于出口型矿业企业,政府部门应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外经济合作专项资金和资源类进口贴息资金,从而帮助企业扩大矿业品出口。对从事自主研发新技术、新工艺,购置环保设备、节能节水等方面专有设备以及从事环境保护的项目和企业,应加大税收扶持力度。

(四)加大银行对矿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主要是促进资金短缺部门与盈余部门之间高效的资金融通,并且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具体落实也正是依托资金实力雄厚的国有商业银行体系,通过间接金融方面的信贷资金扶持来实现的。在具体操作环节上,首先,应加大对矿产资源采冶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简化贷款手续,搞好跟踪服务。积极发展表外业务和直接融资业务,不断扩大支持矿业经济的融资总量。其次,对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矿业企业和一些重点项目,特别是对于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项目,银行业应该按照“绿色信贷”原则给予重点倾斜。最后,积极探索开发低碳金融创新产品,通过清洁发展机制预期抵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保理等方式切实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同时,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运营管理,进一步拓宽矿业企业的融资增信渠道,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积极推进“三押一推”工作,优先为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企业提供信贷担保。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5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矿业经济发展,一批矿产开发项目加快推进,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但目前看,我市矿业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与对财政的贡献率还不相适应,壮大矿业经济的任务十分紧迫。当前,__正处于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的重要时期,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矿业经济的指导思想是:实施“一个战略”,坚持“四个结合”,以“三大一延伸”为主攻方向,构建“一个产业体系”。即,坚定不移实施“矿业富市”战略,坚持统筹规划和重点布局相结合、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相结合、循环利用和科技创新相结合、优质服务与强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以“找大矿、选大商、做大规模、延伸产业链”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具有__特色的环境友好型矿业产业体系,提高矿业对经济发展带动力和财政增收贡献率,为全市经济跨越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力争从2013年到2015年,全市矿业总产值分别达到40亿元、67亿元和100亿元,年均增长50%。利税分别实现7.6亿元、10.4亿元和18.5亿元,年均增长45%。初步实现由资源型矿业经济向加工型矿业经济转变,形成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矿业经济的重大意义

矿业经济支撑力强、贡献率高、延展度大,发展矿业经济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举,是市委市政府着眼战略和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第一,发展矿业经济,是放大资源优势、增强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谁掌握了资源,就抢占了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动权。我市矿产勘查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截至目前,发现矿产地600多处,矿产种类95种,占全省的71.1%,探明储量37种,占全省的47.4%,潜在经济价值3万亿元左右。有16种矿产储量居全省首位,大多宝山铜矿为东北地区最大,翠宏山铁多金属矿为我省第二大铁矿。我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共划分出8个矿业经济区,其中我市境内有4个重点开采区。国家出台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中,多宝山地区被确定为铜矿找矿远景区,将在勘查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可以说,这样的资源优势在全省绝无仅有,是我市最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也是壮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托和强劲动力。第二,发展矿业经济,是增加财政收入、实现“矿业富市”战略的必经途径。从我市目前的财税收入结构上看,20__年,全市矿业经济产值29.6 亿元,利税6.3亿元,占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比重为18.5%,采矿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全市地方企业新增增加值超千万元的7户企业中矿业企业有4户,增加值4.5亿元,占全市的14.8%。利税增加超千万元的7户企业中矿业企业5户,实现利税6.2亿元,占全市的45%。我市推进的重点矿产开发项目中,多宝山铜多金属矿投产仅4个月,就实现产值5.3亿元、利税2.4亿元,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20__年,三道湾子岩金矿实现产值5.5亿元、利税4.5亿元,成为爱辉区的重要财源。近年来,嫩江、逊克和爱辉区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其中矿权出让价款分成收入和税费收入占了相当大比重,已经成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重要支撑。第三,发展矿业经济,是培育支柱产业、优化经济结构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市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46.2%、17%、36.8%,三次产业比重不合理,特别是工业经济总量小、层次低、链条短,成为增强经济总体实力的“短板”。20__年,我市根据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确定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发展“五大产业”,其中矿产支柱产业是见效最快、回报最高、潜力最大的产业,可以提升第二产业比重。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将矿业经济培育成我市的支柱产业,对促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矿产资源产品需求越来越大,优势矿产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发展矿业经济适逢其时。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抢抓机遇、加快推进、科学谋划、合理利用,努力创造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明确矿产开发主攻方向,促进矿业经济快发展大发展

加快矿业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我市矿产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找准影响和制约矿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目前看,我市矿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可以概括为“小、少、慢、短”。所谓“小”,就是矿产经济总量小,截至20__年底,与矿业开发相关的煤炭、建材和冶金3大行业,实现增加值14.7亿元,仅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企业规模小,除2家大型企业、4家中型企业外,其余均为小型企业。所谓“少”,就是探矿权转成采矿权的成果少。而且与我市富集的矿产资源相比,建成的矿产企业少,仅有煤矿29家、矿泉水7家、金矿2家、铁矿5家、铜矿3家,有些企业资源还面临枯竭。所谓“慢”,就是审批慢、推进慢,受体制机制影响,矿产开发项目管理严格、程序复杂、期限较长,而且一些企业圈而不探、探转采环节多,影响了矿产开发项目推进速度。有些部门、企业对于矿产项目前期审批程序不熟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推进速度。所谓“短”,就是产业链条短,上下游产业不配套,基本上是以出售原矿和初级矿产品为主,矿产综合利用程度低。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突出关键环节,为矿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要做大矿产经济总量,在矿产开发项目建设上实现突破。没有矿业经济总量,就谈不上提高矿业经济效益,更谈不上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做大矿产经济规模是当务之急。矿产勘探是矿产资源开发的前提。要加强与地勘部门合作,加大勘查详查力度,尽快拿出最新最准的翔实数据。抓住国家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契机,积极争取列入国家找矿试点,加快我市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步伐。同时,要积极与俄阿州、萨哈共和国合作,推进境外资源合作开发。要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快速扩充产业规模,积极发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龙头骨干企业。按照三年实施方案,到2015年,全市谋划矿产开发项目69个,总投资153.5亿元,总产值过百亿元。今年,纳入市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13个,总投资95.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亿元,预计今年建成投产5个,明年和后年投产8个,至少可增加产值40亿元、税金7.5亿元,不仅能够促进矿业经济规模扩张,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企业也会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要尽快推进多宝山铜矿二期、翠宏山铁多金属矿、争光岩金矿、东安岩金矿、宝发煤矿建设进度,完成金三角煤矿竣工验收,加快铜山、山探转采工 作,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加大选商力度,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实现突破。加强与具有先进技术和雄厚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对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矿产资源开发,是实现矿业经济快速扩张的根本途径。要树立开放意识,不能仅靠市域内现有企业,更不能坐在家里等商上门,要在扶持现有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招大商,引强企,上大项目。要加大对重点成矿带、紧缺矿种、潜力矿种的勘探力度,全面掌握优势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储量、品位及经济价值,充实完善招商项目库,为寻求战略合作者打下基础。要注重从招商向选商转变,在引进企业时,把好准入关,严格审查其投资实力、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真正引进有实力、有技术、有担当、重诚信的大型企业集团。要摸清国内外行业领先的矿产企业投资信息,多渠道了解企业投资意向,努力促成合作开发。要坚持“保大压小、总量控制”,引导和支持矿产骨干企业通过联合重组、上市融资、技术改造,整合优势资源,做大企业规模,尽快培植一批成长性好、核心竞争力强、规模效益突出的矿业经济“航母”。

(三)加快推进步伐,在矿产项目建设速度上实现突破。只有项目快推进、快建设,才能促进矿产资源快转化、快见效。各地各相关部门、矿产开发企业要认真研究掌握国家和省国土、林业、环保、煤管等部门的审批程序,精心准备各项报件,积极协调争取,加快审批速度,避免“走弯路”。同时,我市部分地方还存在行政区矿权与森工施业区林权、农垦土地所有权交叉问题,比如宋集屯煤矿,逊克县霍吉河金多金属矿、高松山岩金矿等项目,农场的林地、森工施业区的林木归农垦森工,办理前期还需要他们的支持。要有区域发展的胸怀和境界,舍得拿出优势资源,懂得让出眼前利益,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加强与辖区内农垦、森工的沟通联系,合理确定矿产收益分成比例,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共同招商,共同向上争取,实现多方联动,互利双赢。

(四)延长产业链条,在提高综合开发效益上实现突破。产业链条决定资源利用水平,影响综合开发效益。要通过研发和引进核心技术,在深度开发、综合利用上做文章,在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档次上下功夫,推动矿业经济向精细化、专业化、终端化发展。围绕化工、冶金、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挥骨干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新上一批矿产精深加工配套项目,将产业链条拉长,努力打造定位明确、关联度强、竞争有序的矿产经济板块。要打造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园区,坚持走集约发展之路。目前,我市年产铜精粉4万吨,铜山、山等铜矿建成后,产量可达8万吨以上,满足建设铜冶炼项目的政策要求,要超前谋划建设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园。依托三道湾子及争光、东安等项目,有效整合岩金资源,筹建系列岩金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要引导各类矿产开发企业综合开发资源,有效利用矿产组份,吃干榨净,增加综合开发效益。

三、突出抓好关键环节,保障矿业经济健康发展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6篇

(1)煤矿企业的经营缺乏科学规划。国内煤矿企业经营一直比较粗放。以山西省为例:在煤炭资源整合前,国内煤矿有许多的小煤矿企业,以乡镇集体所有制为主。这些小煤矿企业的经营处于采矿权人、经营者、投资人处于分离状态,存在着严重的责、权、利不统一的问题。受经营体制问题的影响,煤矿开采出现层层转包、掠夺式开采等严重问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导致了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在山西省内开办起了数量不少的煤矿企业。这些企业管理粗放,开采过程大多是采用的原始开采方式。导致国内市场上的煤炭供应量大于社会需求量,导致煤炭市场价格曾持续走低。

(2)国内煤炭市场在政府的主导下正在开展大规模的煤炭资源整合。面对国内混乱的煤矿开采市场,在政府的主导下关闭和淘汰了一批生产设备落后、管理落后的小煤矿企业。在此次资源整合过程,煤矿关率达到30%以上,将年产量9万吨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通过此次煤矿企业的调整,实现了煤炭资源回收率达到60%以上。仅山西省就有1000余座煤矿被关闭,近600座煤矿因无安全生产许可证而被吊销营业执照。到2010年,山西省内年产量30万吨以上煤炭产量占到全省总产量的90%以上。另一方面,国内煤矿企业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煤矿开采为主,在煤炭深加工方面发展才刚刚开始。煤炭全身是宝,如果能够深加工提炼,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大大提升。

(3)新环境要求煤矿企业发展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煤矿企业虽然是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企业,但煤炭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会破环矿区生态环境,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当前全球环境逐渐变暖,温室效应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了。另一方面,虽然国内经济发展迅速但国内的生态环境也被破环的非常严重。重视国内经济转型,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是当前国内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新环境下做好煤矿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转型是新时代对煤矿企业的新要求。

二、低碳经济视域下煤矿企业发展路径策略

(1)在煤矿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低碳经济发展理论指导下,需要对企业的经营建立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该指标体系可以对煤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做出评估。通过综合评估结果就可以及时掌握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或不完善的环节,并有针对性的开展项目改善和优化。因此,建立完善的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企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建立在完善的财务分析管理基础上的,通过企业成本分析、企业收益分析等财务管理措施,实现对企业运营管理的有效监控。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煤矿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明确各个环节的低碳经济指标。

(2)政府要重视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发展的政策扶持支持。煤炭企业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实践。但在企业发展实践中,大部分煤矿企业出于短期盈利的考虑,对节能减排的实践积极性并不高。另外,技术革新和设备革新是节能减排发展的关键。但技术革新和设备革新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但从目前国内煤矿企业的经营现状来看,许多的煤矿企业还处于经营亏损之中。因此,国内的煤矿企业在技术和设备革新方面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正是这个原因国内煤矿企业一直得不到有效发展。政府在国内经济宏观调控方面发展着重要作用。面对煤矿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政府必须积极出台扶持政策。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为煤矿企业提高金融贷款支持。对于节能减排项目的投资,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贷款财政补贴。通过金融政策解决煤矿企业转型创新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对煤矿企业的税收政策做适当的调整。通过税收杠杆协调作用,鼓励煤矿企业重视低碳经济发展。最后,低碳经济对企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要求比较高。

(3)重视资源整合,实现煤矿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过程。作为煤矿企业在做好传统产业地能耗发展的基础上,还需要重视资源整合的发展,利用个方面的资源优势实现煤矿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煤矿企业可以以矿产资源为依托开展与国外优势企业的合作,建立生产加工贸易企业等等,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服务国内企业。最后,做好专业人才的引入也是有必要的。在企业内部开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也是非常有效的。

三、结束语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7篇

是将地勘产业延长到采矿业以求得高额回报,促使地勘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佳途径.但法律规定探矿权人必须是出资人,而现在出资的门槛越来越高,由于地勘单位本身发展缺乏资本金投入,投资矿业开发资金筹集渠道来源有限,加上采矿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地方保护主义、矿业开发环境恶劣、安全质量监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地勘单位的市场竞争力较弱,导致各地勘单位探采一体化不能全面推广,形成较大的矿山企业规模。

2地矿经济理论的应用

2.1转变地矿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是进一步建立起适应地矿市场需求的体制机制建立适应地矿勘查市场需求的体制机制,促进地矿勘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私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在发展地矿经济时,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有效引导非公有制的发展。搭建合理公平的地矿勘查平台,使地矿产业在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下得到发展。再者,目前我国地矿产业中产权不够清晰、权责不明确、政企不分、管理不科学,要使地矿经济得到发展,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调整和升级地矿勘查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是推动地矿勘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因素之一。地矿勘查的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地矿产业得以良好发展的有效方法。在地矿经济建设中,要牢牢庄主地矿勘查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合理地进行产业调整,使地矿产业有一个良好的产业结构,使得产业在进步的过程中实现科技创新,提高地矿产业的竞争实力。要促进节能减排。地矿资源是我国不可再生资源,转变发展方式的本质就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尽最大限度保障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节能减排可以促进地矿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地矿产业的利益最大化。要改进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监督制度。目前我国关于地矿业的制约法规、对矿产资源保护有关条例不够健全,法律法规上存在很大漏洞,导致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地矿业秩序混乱。矿业开发监督管理工作不力。我国目前许多地方的地矿企业开发监督管理制度难以得到健全,矿业监督管理工作仅处于采矿登记发证、调处采矿纠纷的阶段,后期地矿企业的运行并没有得到有效监督,造成地矿资源难以得到有效保护。要使地矿产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就必须改进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2.2转变地矿勘查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增强地矿勘查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鼓励地矿勘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和政策,激发广大地质科技人员的创造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发展对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在地矿产业中,要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利用新型科技对地矿进行勘察,在高科技运用中减少资源损耗,提高地矿产业的收益。通过科技创新密切地矿勘查主体与市场的关系,优化生产力要素配置结构。地矿产业在市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就意味着,地矿产业有着强烈的市场需求。在地矿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向导,以保障地矿产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从而使地矿经济得到持久发展。这就意味着在地矿产业中进行科技创新时,必须考虑到市场需求,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结构。通过科技创新减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增强地勘单位的市场竞争优势。造成地矿产业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材料的损耗,要使地矿产业经济能够长远发展,就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减少材料损耗,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业收益。通过科技创新提高降低成本,可以使地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从而保障其经济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增加地质成果附加值,提高地矿勘查单位的市场增值力。地矿勘查单位的竞争实质上是寻找矿产成果的竞争,其本质是技术能力的竞争。通过鼓励人员进行科技创新,增加地质成果附加值,使地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经济得到持久发展。

2.3转变地矿勘查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劳动者素质让广大群众、干部树立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的正确观念,只有人们深刻认识到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单位和个人没有权力擅自开采矿产资源,这样矿产资源不会被人们乱开滥采,使得地矿业得到持续发展。增强人们的守法意识。目前地矿业秩序混乱、矿产资源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的原因之一是广大干部、群众以及探、采矿者的守法意识不强。在地矿业行政管理过程中,要增强人们的守法意识,自觉合法开采,并及时缴纳有关税、费,使地矿企业得以有序长远的发展。再者,在地矿勘查中要重视人才的利用,只有人才得到合理分配,才能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保障产业的持久发展。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8篇

【关键词】矿山安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经济效益

近几年来,我国煤矿事故频发,不仅给矿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威胁了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安全生产问题已经成为举国关注的重要问题,要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就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对矿山的标准化管理。但是这样一来,无疑会加重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企业而言,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彼此对立却又相互统一。企业只有真正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对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其经济效益才会得以实现。

一、矿山的安全生产及标准化管理

矿山的安全生产,顾名思义,指的是为了使矿山的生产过程能在遵守工作秩序条件下顺利进行,避免发生人身财产等安全事故,保障人身安全、矿山生产设施免受损坏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便直接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意见矿山生产的稳定,虽然现阶段我国矿山企业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企业对机电设备和科学技术的开拓与运用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受到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矿山企业在应用先进技术方面远远滞后于其他行业。另一方面,某些矿山企业对安全生产及标准化管理并不重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生产,这也是近年来我国矿山安全事故频发的最重要的原因。

为了实现矿山的安全生产就必须加强对矿山生产活动的标准化管理,所谓标准化管理就是管理者针对矿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进行规划与决策、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矿山生产的和谐与稳定以达到安全生产的最终目标。

二、矿山安全生产及标准化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矿山安全生产及标准化管理与矿山经济效益的关系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而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两者之间既相互制约又彼此促进。

效益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所在,更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矿山企业来说,追求经济效益是其进行生产活动的最根本目的,如果没有效益的存在,矿山企业也很难发展壮大起来。另一方面,安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尤其是危险程度极高的矿山企业进行管理时重中之重,也是其实现最终效益的前提与保障。

众所周知,矿山的效益最大的来源便是矿石的生产与开采,但是如果没有安全生产及标准化管理作为保障,这些生产活动就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从中获得经济效益。要知道如果没有安全作为前提,企业也将难以保证正常运转;此外,安全事故发生后,矿山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进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这必将会严重影响到其经济效益。于是在现实生活中,安全生产及管理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始终存在,而且看起来似乎很难调和。

但是,矛盾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科学合理的安全投入,完善并且有效的企业管理能减少甚至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矿山生产的平稳进行,从而间接地提高了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为企业良好形象的塑造开创了条件。所以,安全生产及标准化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又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

虽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企业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但是矿山企业不能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矿山的安全生产及标准化管理,因为这不仅仅是矿山企业应当肩负的责任,更是其发展壮大的垫脚石。所以,安全生产及标准化管理与实现经济增长二者的对立与统一是矿山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三、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及标准化管理,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矿山安全生产问题的关注,矿山企业也逐渐端正自身立场,其安全意识也有所增强,尤其是在矿山安全生产进入标准化化管理、细化管理的今时今日,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有了制度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因此,如何能够在保障矿山安全生产的基础之上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良好快速的发展是我国矿山企业亟待解答的关键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全面认识安全生产及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当代中国所提倡的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矿山企业不仅要承担起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更肩负着保障矿工生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的重担。所以,作为频繁发生安全事故的矿山企业来说,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及标准化管理首先要全面认识其重要性。负责任的企业会把矿工的人身安全、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当然,作为一个企业若只重视安全生产及标准化管理,不在乎经济效益也是不现实的。不得不说安全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必要前提,这一条件是绝对不能用经济效益来作为补赏的。尤其是在倡导以人为本的当代中国,安全生产在国家实现现代化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扮演着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有矿山企业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及标准化管理对矿工生命、对企业发展、对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才能获得矿工乃至社会的信任与支持,进而为减少安全事故、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从而最终实现矿山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

(二)加大对安全生产及标准化管理的经济投入,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

有些人认为要实现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及标准化管理就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投入,这造成企业经济成本的增加,进而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这种观点是及其片面的。

矿山企业对安全的经济投入不应该看做是企业的负担,因为它所产生的决不是经济学角度上的简单的成本增加,要知道这种投入的直接结果会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减少甚至避免,而这个结果正是企业顺利生产,保证正常的经济效益取得的必要条件。

所以,对于处在风口浪尖的当代矿山企业来说,进行安全生产,学会运用合理而有效的标准化管理手段,科学控制对安全的经济投入,在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矿山企业对安全的经济投入并非越多越好,因为合理的安全投入能够与企业最终经济效益成正比增长,所以如果对安全的经济投入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造成无谓的的浪费,甚至将不利于企业最终效益的实现。另外,矿山企业应当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加大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从而努力提高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能力以及安全管理水平。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9篇

“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地表或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这是根据我国《宪法》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的规定而设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国家具有管理权,包括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经过法定程序的许可,必须接受监督和管理。二是国家具有收益权,国家对矿产资源实行有偿使用。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这是法律赋予矿管干部的神圣使命和职责。作为矿管千部,不是代表某个地方政府、某个社会团体,更不是代表某个人在行使职权,而是在代表国家维护全民的利益。我们只有在思想认识上而不是在口头上真正坚持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才能理顺中央与地方,国家、集体、个人及其他方面的关系。因此,各级矿管干部都要牢固树立这一观念,并在工作中加以广泛宜传和实践。矿业实践中,由于矿产资源与土地密切相关,所以有些人错误地认为“长”在那块土地上的矿产资源就属于这块土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并以此为理由,干涉、阻挠正常的勘查、开发活动或者抢占资源,引起矿业权属纠纷;还有一些矿业权人.以为取得了矿业权使用权就取得了矿产资源的所有权,随意倒卖矿业权,并拒绝、渺视矿管干部的监督管理;甚至一些政府官员以发展地方经济为幌子,无视国家对矿产资源的统一规划和配置,为了局部利益.抢占资源.截留、娜用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业权使用费、价款。这些观念和做法都是与《宪法》和《矿产资派法》的规定相背的。所以说,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是矿管干部工作的核心和基本出发点。

二、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依法行政

《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管理新的法律制度,构筑了地矿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的新框架,概括起来有以下十个方面:勘查区块登记制度;采矿权登记管理制度;探、采矿权转让制度;地质勘查资料汇交制度;矿产储量登记制度;矿产资源规划分配制度;矿产开发监督管理制度;矿山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制度;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制度。新修改的《刑法》也增加了对非法开采和破坏性开采矿产资源的罪刑。这些制度,为广大矿管干部依法治矿、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保障。正确运用法津,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是各级矿管干部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查处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行为.敢于碰硬、敢于执法.切实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国家赋予我们的权力是有限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只有依法办事的义务,没有超越法律、法规之上为所欲为的权力。因此,矿管干部只有认真学精、学通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才能规范矿业经济行为,把矿业活动纳人法制轨道。

三、要熟悉专业知识,做矿管的“行家”

矿产资源管理的客体(对象)是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活动,这一活动的发生、发展及经济上、技术上的成果都是以地质科学为基础并与之紧密相关的,同时伴随着经济上的巨额风险。地质科学的发展、找矿方法、勘探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矿产资源勘查的深人;矿产资源勘查取得的成果为矿产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减少了投资者的盲目和风险。众所周知,矿产资源是在一定的地质构造环境,有一定的成矿地质条件,在某个特定的地质历史时期.经过一定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研究这一系列问题的科学就是地质学。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又衍生出工业意义上的采矿、选矿、冶炼等学科。正是这几门学科的相互促进.才推动了整个矿业经济的发展。只有熟悉和掌握地质科学及其相关专业知识,才能做到政策与业务的统一才能言之有物.有的放矢.才能全面分析和处理问题,提高矿管干部的威望和信任感.

四、要增强为矿山企业服务的意识

经济建设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矿管干部要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就要拓宽为矿业经济服务的新领域,寻找为矿业经济服务的新路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矿业法律体系为不同所有制的矿山企业提供了平等的法律地位,矿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而更趋加快,矿业经济的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作为矿管干部.要解放思想.研究市场,围绕本地区的矿业经济目标寻找矿管工作与矿业经济建设的结合点和切人点,自觉地把矿管工作融人矿业经济发展之中,自觉地服务于矿业经济建设。对矿山企业不摆架子,不出难题.真正做到“搞好行业管理,做好政府服务”。

五、要具有吃苦耐劳、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

矿管工作的实体是矿产资源,一般都分布在条件恶劣的山区。矿管干部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划定矿区范围、监督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活动、查处违法开采和调处矿权纠纷、指导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一系列工作大部分都要翻山越岭、趟沟过河,甚至一部分人要长期住在矿区.这就要求矿管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怕累,不怕苦,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工作中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扎实细致,不搞形式主义。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对符合政策的事积极地去支持.办好;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事要及时制止并做好宣传工作,要乐于奉献,以苦为荣。

六、要提离调查研究能力

矿管工作目前面临许多情况,随着矿业经济的发展,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处理得当就能维护国家所有权,实现矿业保障与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矿业收益在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公平分配,调动投资者积极性,繁荣矿业经济的发展;处理偏差就会损害国家利益,引起矿业权属纠纷,挫伤矿业投资者的积极性。因此,矿管干部要注意调查研究能力的提高,学会纵观全局,掌握第一手材料,全面地分析和处理每一起事,找准问题症结.“对症下药”。随着矿业改革的深入和加快.对新事物要有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要能预见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积极提出惫见和建议,为完善矿业法律体系和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