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4 16:50:13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第1篇

一、技术集成理论

(一)技术集成的基本概念

技术集成是一种普遍的、长期的、重要的技术管理和生产组织方式,是人类对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以及技术日益复杂的必然产物。美国哈佛商学院的Marco Iansiti教授认为,技术集成是对那些在研究阶段被开发出的、并将在开发阶段中被采用的一系列技术的研究、评价和精炼过程,是一种更有效的创新管理方法和规程。

现有对技术集成的研究大体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技术主线,即把技术集成看作是产品开发的技术路线,是对现有技术的整合过程,这方面的研究被称为技术集成在技术层次上的研究;另一条是管理主线,即把技术集成看作是一种技术管理和生产组织方式,通过研究管理变革以达到适应和促进集成开发方式的目的,这方面的研究被称为技术集成在管理层次上的研究。

上述两个层次构成了现有技术集成的理论体系。技术层次是基础,对技术集成的研究正是从这个层次开始的;管理层次随着对技术集成认识的深入而逐渐扩展到市场、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从而丰富了技术集成理论。与这两个层次相对应的分别是狭义和广义的技术集成。

(二)技术集成与系统论

技术集成是典型的系统集成,基于系统观的技术集成以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作为依据,将技术集成中涉及的知识分为三类:元件知识、建构知识、接口知识,而以知识为视角的技术集成创新理论正是技术集成研究的基础和特色。

技术集成的路径包含逻辑维和知识维两个维度。逻辑维表示技术集成由系统建构和系统集成两个阶段的工作组成,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先后关系,系统建构先于系统集成;知识维表示技术集成过程中不同阶段主要涉及到的知识,在系统建构阶段涉及到的知识主要是元件知识和建构知识,在系统集成阶段所用到的知识主要是接口知识。

由于系统是普遍存在的,而技术集成是典型的建立新系统的过程,因此包括知识划分和实现路径等在内的技术集成理论也具有普遍性。不论在哪个行业,不管是否意识到,运用技术集成理论都将实现系统性的创新,不同的只是所对应的具体知识内容有所不同。

二、建筑节能技术路线集成的必然趋势

(一)技术要素不断丰富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节能的技术要素也在不断地丰富。一方面,技术层次的实体要素不断取得创新和突破;另一方面,管理层次的软体要素也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同时,在过去大量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往往对技术层次的要素研究得比较多,而对管理层次的要素研究得比较少。对前者的研究主要是由建筑技术领域的科研人员完成,对后者的研究则主要是由政府管理部门和管理类研究人员完成,两个研究部分的衔接与整合也并不理想。即便是采用了较为综合的专业委员会形式,但在系统性整合方面也未取得理想的进展。因此,基于更精细化节能目标驱动下的技术路线集成就是技术要素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路线交叉不断密集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入,节能技术路线之间的交叉正在不断密集。面对日益复杂的建筑功能和日益庞大的能耗需求,单一的建筑节能技术路线难以有效控制建筑能耗,而只有依靠多种技术路线的紧密衔接与配合才能取得进一步的节能成效。以往我们对建筑节能技术系统的研究较多的是关注单个的、具体的技术途径,较少关注这些技术途径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结构关系,这限制了系统要素和的贡献的增加(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出现减少),而仅仅停留在了系统各个要素贡献的简单总和。

(三)应用导向不断增强

技术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发展,因此只有将建筑节能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建筑节能的技术研发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价值。同时,建筑节能的具体实践需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技术集成研究,建筑节能工作是在具体目标引领下的具体实践,这一实践也包含了大量的创新,离开了实际应用作为创新的导向,势必严重制约建筑节能的技术开发与管理发展。由于建筑节能所要面对的是一个极为庞大且又需要实际应用的技术系统。因此,建筑节能技术集成是实现以应用为导向的技术研发的必然途径。

三、建筑节能技术路线集成的基本模型

(一)要素组成

从要素组成(元件知识)来看,建筑节能技术系统包括单纯意义上(狭义)与节能相关的建筑设计技术(如朝向的选择、体形系数的控制、窗墙比的设定、采光与通风的考虑等)、建筑物理技术(保温、隔热等)、建筑构造技术(构造节点设计等)、建筑设备技术(机械通风、自动控制等)、建筑施工技术(材料选用、安装方法等)等技术层次要素,也包括广泛意义上(广义)与节能相关的节能标准、研发体系、法规保障、政策激励、市场监管、教育推广等管理层次要素。这里讨论的建筑节能技术路线的集成属于广义的技术集成研究,即在进行技术层次研究的基础上扩展到管理层次的综合性研究。

(二)结构关系

从结构关系(建构与接口)来看,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与组成部分之间、组成部分与系统之间、组成部分内在各子要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如良好的自然采光设计有利于减少照明能耗,但带来较多的辐射热能,从而增加空调能耗;还有方案设计与实际施工的衔接问题、审批管理与检测验收的对应问题以及政策激励与市场培育问题等等。因此,不同的结构方式使得系统的整体效能大不相同,科学合理的系统内在联系方式将使得系统的总体效能大于各个组成部分效能的简单相加。

(三)系统功能性

从系统的功能性来看,系统在与其外部环境进行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系统的性质、能力和目的,建筑节能技术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性(目的)是在不损失使用舒适度的前提下降低能耗和提高能效。例如,为了减少空调的能耗,曾经出现过整个建筑形态极为封闭的设计倾向,由于大幅减少了外窗的面积,因此有效控制了建筑空调的能耗。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建筑使用者中出现了大量的“空调综合症”,最终使得建筑节能技术系统的整体功能性受到了破坏。建筑是人类的空间艺术,节能技术不能以损失空间的基本使用和艺术享受为代价来减少能耗,这就如同不能以增加建筑能耗作为享受空间艺术的代价一样。

四、建筑节能技术路线集成的实现途径

(一)要素集成途径

1、加强技术层次研发平台的集成与创新

应通过搭建节能技术的科研平台和整合社会资源,加大科研投入和集成技术创新,结合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的研发,围绕建筑节能应用的技术难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试点示范,加快成熟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例如开展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适用技术集成、建筑高效用能设备智能和能效优化控制管理系统、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应用技术集成、建筑能耗统计分析研究与建筑能耗模拟计算及分析评估软件研究等。

2、加强管理层次法规保障与技术标准的完善

在法规保障方面,要在不断完善建筑节能相关国家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适合各区域特点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例如建立和完善建筑物能耗统计体系和方法,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等;在技术标准方面,要在深化建筑节能应用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合各区域气候特征、资源状况、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的建筑节能标准化体系,例如配套完善相应的设计标准、应用规范、节点图集、设计软件、检测评估、施工验收、产品标准、工程造价及配套定额等内容。

(二)结构集成途径

1、技术层次与技术层次之间的集成

注重优化建筑方案、改进护、改进空调通风、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其他节能技术路线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注重统筹技术施工、材料应用及设备安装、监理检测等节能环节之间相互配合,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密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领域之间的相互衔接。

2、技术层次与管理层次之间的集成

一是要加强技术研发与技术标准之间的紧密结合,例如对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适用技术集成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应尽快通过试点实践逐步完善成为相应的技术标准;二是加强技术标准与法律规范之间的紧密结合,例如在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标准制定的基础上,建立必要的基础数据平台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进而在法律层面制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管理的相关政策;三是加强技术应用与市场培育之间的紧密结合,如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和多渠道资金筹措方式,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

3、管理层次与管理层次之间的集成

管理层次本身也需要优化相互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之间的作用,即对法律法规、组织保障、政府引导、市场培育等方面进行有效集成。一方面应当加强法律法规与组织保障之间的紧密结合,通过建立健全网络化的工作构架,使得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在实施与执行过程中能够得到足够的机制条件和组织保障;另一方面加强政府引导与市场培育之间的紧密结合,通过研究制定建筑节能激励政策、培育发展建筑节能服务市场、配套完善财政资金支持、鼓励合同能源管理创新等措施,不断探索管理层次结构关系的再优化。

(三)功能性集成途径

1、强化系统运行的过程控制

系统运行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系统整体功能性的提升,就建筑节能技术路线的系统整体而言,加强节能技术路线系统运行过程的监督管理有利于建筑节能整体目标的增值实现和实施成本的相对降低。就具体工作而言,应当依据有关法规要求,依托建筑业项目管理流程,依法实施审查、监督与处置,构建多层次、多方位、属地化、网格化的建筑节能监管网络,加大建筑节能执法监管力度,使建筑节能推进形成依法管理的科学构架,确保建筑节能法规、标准、规划的全面实施。

2、优化系统外部的生态环境

建筑所处的基本外部环境是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优劣是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客观条件,很难想象在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生态系统濒临崩溃的条件下,建筑节能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以大型城市为例,大型城市建筑节能系统外部生态环境的关键问题是城市热岛效应,城区气温明显高于郊区,白天热岛效应强于夜间,无风条件下热岛效应强于有风条件。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不断优化城乡结构,控制城市规模,保持足够的城市区域蒸发面积,加强市区范围内自然通风的引导与控制,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并注重改善城市整体的水、气、声、光、热、绿化、能源等系统的生态运行状况,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在原有系统效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促进系统自身完善的可持续

相关的教育、培训与宣传等工作有利于系统自身完善的可持续,也是促进系统整体功能性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包括加强建筑节能知识宣传与普及,强调建筑节能与健康舒适相结合的社会导向,树立人均建筑能耗的观念;加强建筑节能专业技术的教育培训,可在学校范围内开设相关课程,还应在执业管理中强化节能技术要求,并注重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材料供应、设备安装、装饰工程、咨询服务等领域提倡节能产品和节能指导及节能服务,引导市场节能型消费;加强节能政策和法规的宣传与教育,同时不断促进符合各区域特征的新型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并开展有关节能标准的检测、评估、认定与标识工作。

五、展望

从时间维来看,分为新建建筑节能和既有建筑节能,与此对应的是增量控制和存量挖潜。由于节能改造涉及众多管理部门且相应投入的节能改造经费有限以及当前能源市场价格机制不合理等因素,因此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管理为主线的建筑节能技术集成研究。从类型维来看,分为居住建筑节能和公共建筑节能。公共建筑节能技术的集成应将重点放在转变能源消费方式、促进公共建筑转型等方面。同时,基于“部分时间、部分空间”的居住建筑能源消费方式和太阳能一体化技术路线也应在居住建筑节能技术的集成中予以重点研究和应用。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建筑节能技术路线的集成创新也必将成为绿色建筑发展和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有机组成和科学实现途径。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第2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措施建议加强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对发射台各项设备使用寿命的延长、对节目传播质量的提高、对广播电视台经济效益的增加等均有重要促进作用。最近几年,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使得广播电视台面临更高的发射台技术管理要求,加强技术管理势在必行。

1加强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发射台是巨大的、相当复杂的一个系统,主要由组织机构、设备仪器、信息收集反馈等部分组成[1]。在当今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广播电视技术也不断发展,使得广播电视成为大众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而要想充分发挥出该工具的功能,广播电视台就必须加强对发射台的技术管理,促使整个系统科学而有效地运行。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的实质就在于制定有效的规范与制度,依托人的智慧和力量有效开展技术管理工作,维护发射台设备仪器的正常运作,尽可能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最大限度发挥出广播电视发射台的功能。鉴于此,现阶段加强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显得至关重要,这不仅对发射台的正常运作意义重大,还对整个广播电视台的发展意义重大。

2加强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的措施建议

2.1建立管理规范,完善技术操作制度

完善的、科学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操作制度是加强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对技术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的规范尤为关键。技术管理制度涵盖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机房值班制度以及发射台设备的维护、测试、检修、使用与管理等制度,还涉及机房管理制度、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制度等,只有充分完善这一系列制度,才能规范发射台的各项技术管理工作,高效完成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技术管理任务,加速达成技术管理目标。但在开展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极易发生一些疏漏、失误,需要依托完善的技术操作制度有效降低在技术管理中发生失误与疏漏的几率。通过建立并严格执行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操作规程,包括设备安装步骤、设备操作步骤等内容,就能显著提升技术人员在工作时的严谨度,从而使他们更重视技术管理,尽快形成明确的、稳定的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工作模式。

2.2加强技术培训,打造技术管理队伍

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工作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尤其是在广播电视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广播电视发射台的工作人员更应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与技术技能,持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保证广播电视发射台高质量播出节目[2]。然而广播电视台尤其是县级广播电视台,专业技术人员老龄化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尽管技术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工作经验,但其接受新知识与新技术的难度较大,所以广播电视台要重视引进新鲜力量,持续充实技术管理队伍,通过技术培训打造素质过硬的团队。对此,广播电视台最有效的做法之一就是有针对地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专门由人事部门负责。一般情况下,广播电视台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日子里,如各大节日,需要发射台发送一些大型的广播电视节目,就需要技术管理人员在播出节目之前充分做好准备,由人事部门召集技术人员开讨论会议,做好事前准备。广播电视台还可多组织开展文艺活动,有机结合活动与技术管理,收获更好的教育效果、培训效果。广播电视台还可组织部分在技术管理上表现优异的发射台专业技术人员去同行业的其他优秀单位学习经验、学习技术,做到取长补短,并结合自身实际将经验与技术应用于发射台技术管理工作;召集技术管理人员一起讨论、学习,第一时间传达一些新的政策、方法。广播电视台还要定期组织发射台技术管理人员开研讨会,定期总结、讨论在发射台技术管理工作中的不足、积累的经验,提高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和素养,从而显著提高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

2.3重视设备管理,提高技术管理实效

为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观众能正常接收广播电视台所发射的信息,必须保证发射台设备的持续正常运行,这离不开对发射台设备的技术支持与维护,全面落实广播电视发射台设备技术管理工作,提高技术管理实效。一方面,技术管理人员要以预防为主做好对发射台设备的日检、月检、季检、年检工作,细致入微地观形察色、听声嗅味、触感温度,保证及时发现设备故障苗头,精心、果断地处置事故隐患,特别是在日检工作中要重视检查发射台各抽风机、吹风机、散热风扇的运行情况;构建发射台设备运行的优良环境,主要是落实对发射台设备的温度控制、防松动、防潮、防尘、防噪等工作。现代广播电视发射台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这使得其结构更加复杂、精密,体积趋于小型化、功能趋于智能化,作业的连续化与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积尘与高温就成为发射台设备发生故障的关键因素,技术管理人员加强对设备的防尘与机房环境的温度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做好广播电视发射台设备故障检修工作。作为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应做事业的有心人,尽快摸清楚各种设备的运行规律,持续充实技术资料,把基本功练好,迅速而正确地判断设备发生故障的部位;在处理设备故障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依据发射台设备技术要求选择更换的元器件,并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在设备故障的检修与处理上开拓创新,冷静对待疑难问题、科学分析,如果修改线路必须及时将具体情况记入设备检修档案。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人员还应采取结合设备的维修、改造、更新等技术管理方针,确保提高发射台的经济与社会效益[3]。原因在于设备长期修理、元器件老化等问题会降低设备性能、增加维修成本,加上更合理的、更先进的新设备不断涌现,终结发射台原有设备的技术寿命,及时改造、更新设备成为加强广播电视发射台设备技术管理的必由之路。

3结论

大众媒体在持续发展,使得人们获得更多娱乐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但广播电视依旧是大众娱乐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广播电视发射是广播电视台成功播放节目、传播信息的最后环节,具备重要把关作用。因此,广播电视台在实践中必须加强对发射台的技术管理,保证最后的工作环节的质量,促使广播电视台提高节目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从而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广民.浅谈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技术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9):28.

[2]张金福.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技术维护与管理[J].通讯世界,2016(15):113-114.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第3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技术;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节能定义

从建筑节能涉及的领域来看,建筑节能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建筑节能不仅涉及到建筑设计方案、能源、生活质量等问题,还考虑了整个建筑对资源、环境、气候、地理条件、维护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即考虑建筑物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能源流动情况,是将建筑物的节能作为了一个系统工程。对广义建筑节能的综合评价有经济评价法和系统评价法。狭义的建筑节能通常对建筑构部件的组合、加工、建造及建筑的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关注较多,尤其是建筑运转过程中的能耗,侧重于某个建筑物本身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对狭义建筑节能的评价一般采用能量评价法。

2建筑节能技术定义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指出,节能技术是指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对环境影响、遏制能源资源浪费的技术。节能技术包括了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技术,单项节能改造技术与节能技术的系统集成,节能型的生产工艺、高性能用能设备、可直接或间接减少能源消耗的新材料开发应用技术,以及节约能源、提高用能效率的管理技术等。建筑节能技术是一种以建筑节能科学为基础,同时需以不影响人们感觉舒适度为前提的包含了建筑、施工、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电器、建材、热工、能源、环境、检测、计算机应用、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技术。

杨西伟指出,目前我国建筑物的建筑节能技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建筑护结构节能技术、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及建筑设备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技术。其中建筑护结构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有:外墙保温隔热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屋面节能技术和地面、楼板及楼梯间隔墙技术、建筑遮阳技术等等;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和建筑设备节能主要内容有:热电冷联产技术、供热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空调蓄冷技术、空调系统变频控制技术、热回收技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技术主要内容有:太阳能(包括光热、光电)利用技术、浅层地源热泵(包括土壤源、地下水源、海水源、淡水源、污水源)和太阳能、热泵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

3建筑节能技术选择的相关理论

3.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资源环境日益受到严重危害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关注的是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就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有所危害的发展。发展问题的一个基本矛盾是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矛盾。

可持续性,主要是考察技术项目的实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23]。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建筑业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也是评价政策、技术实施的理论基础。我国建筑物的设计寿命是50——70年,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将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造成环境污染。只有从节能技术应用和政府政策管理两个方面入手,才能在保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不断提高室内舒适性,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在建筑节能技术评价和选择的过程中,首先要把节能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及环境效益相结合,不能只为追求经济效益而无视技术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负面效果,即在追求节能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要兼顾考虑节能技术对环境、社会和生态带来的正负效果,争取节能效益的最优化,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次构造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节能技术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正确评价建筑节能技术节能效果,选择出合适项目、投资主体节能目标的建筑节能技术;同时保证政府节能标准、激励政策制定的可持续性和公众参与的可持续性,也是保证建筑节能目标实现的两项重大措施。

3.2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又是一门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不能设想仅靠先进的节能技术就能推进建筑节能,减少建筑能源消耗,科学和严格的管理也是重要条件。因此,仅靠技术是不能达到建筑节能目标,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政策、经济等支持,依靠技术和政府管理来达到真正的节能。

循环经济的建筑节能不但把系统范围拓展到建筑生命周期,而且考虑了整个系统内能源、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其目标是使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在建筑节能技术选择与评价过程中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就是充分利用建筑物自身的功能保持热量并且减少能源消耗,大量开发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如在符合条件的地方采用太阳能、地热等技术,与常规能源配合使用,逐步达到零排放。避免能源的浪费和损失,用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获取代价,换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但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资源要求,又要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推动国家经济良性发展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人类发展历史上一种先进的经济模式,正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接受。

3.3生命周期评价理论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有时也称生命周期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产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有效的环境管理工具。其从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出发,是一种客观评价产品、过程或活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负荷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识别和量化所有物质和能量的使用以及环境排放,全面、科学评价这些消耗和排放造成的环境影响,评估和实现相应的改善环境表现的机会。

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大体上分为以下几个过程:①建材生产及供应;②施工建造;③使用运行;④维修更新;⑤拆除;⑥废弃物处置。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可分为建造能耗和使用能耗。

我们应用建筑节能技术不只是在项目建设过程考虑如何掌握和实现这一节能技术,节能技术可以节约多少能源,更重要的是考察和了解节能技术在项目使用阶段的节能效果,即综合评价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物寿命周期内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因此建筑节能技术的选择与评价应借鉴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将建筑节能技术作为产品来看待,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节能技术应用的各个环节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全面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对环境的影响。这些环节可能包括相关产品生产、产品包装和运输、现场施工、产品使用、维护更新、产品回收和废弃物处置等,具体内容需要根据节能技术的具体要求确定。

参考文献:

[1]吉琳娜、韩涛.建筑节能适用技术分析与评价研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第4篇

关键词: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技术支撑体系

作者简介:周海骄(1966-),男,浙江诸暨人,诸暨市供电局,高级技师。(浙江 诸暨 311800)

中图分类号:TK?????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127-02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经济的腾飞,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根据国外的一些经验,节能减排机制是根据市场机制来建立的。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既要解决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又要推进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节能减排机制为出发点,制定电力节能的核心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旨在解决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构架分析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进行节能减排十分必要。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是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有利于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包括三种: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来进行节能减排,要在技术、结构、制度上下功夫,综合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2.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竞争手段,充分配置市场资源,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机制的根本制度,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节能减排的一些外部问题,比如环保、节能等。节能减排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来进行补充,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须符合政治体制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3.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律手段并不能维护能源的耗费,因此必须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进行维护。

4.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节能减排的监管机构要对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技术是关键,因此应该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及时应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现象。

5.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节能减排工作的初始时期,制度和结构的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绝大部分,是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途径,在节能减排的后期工作中,主要是靠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得当,能对能源的耗费量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不当,则会造成浪费现象。因此,应强化管理体系的结构,制定一套完备的制度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

1.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

中国的电力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电权交易中,可以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高效的发电机组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发电,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发电模式的改变。

电源结构向低污染、高效率发展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变现有的发电模式,使节能发电调度与经济补偿机制分离。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化,在未来几年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要基本关停,转而采用新型的、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实现这种发电结构,既能够节省经济开支,又实现了科技、设备的现代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排污权交易是以环境保护制度为基础,依照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买卖排污权的方式来控制排污。自从这种方式实行以来,排污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主选择购买排污权,大大降低了污染。

在中国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每个地方都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制度,主要是通过电力企业的担保进行融资活动,合同能源的管理机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主的交易机制。

三、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1.促进电力节能的手段和方式

电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上进行制约来提高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具有的威慑力来对排污者进行规范。电力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把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地方政府上面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高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

第一,进一步强化深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差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的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建立节能减排的预警形势。加强节能电耗的工作。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联网,确保稳定达标。

第三,加强调度,督促各级调度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制科学调度。发电企业和有关部门调度信息,通过强化监管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3.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实施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以及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抓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制定一套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需管理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机制,制定出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机制。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模式

首先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统筹,形成良性的结构发展体系,加大对清洁能源方面的发展,其次应通过源头控制的方法,达到标准兼治的效果,特别要对能源消耗不合理的源头严加控制,坚持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目标步调一致;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力度;节能减排在发电、配输电以及用电的全过程实行;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民众在节能生产中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

四、建立节能减排的监管机制

在节能减排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各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从监管方面来要求各部门及企业组织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执行力度在企业内的良性完善。对企业各部门要进行有效的监管职能分化,确保各司其职,对环保、节能、资源要进行社会性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心,加强全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在能源利用高发期进行相关能源的限制。在进行监察管理的同时,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规划。

五、电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

1.首先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通过发展先进的手段,做好新工艺、新技术与材料设备方面的推广工作,有益的技术和先进的节能设备可以从根本上最大化的解决相关的节能减排问题。

2.节能发电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制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组合发电基础方案,完善实行发电环节的节能调度计划与电网阻塞方面的自动化发电调控及在线的校正控制,对电网做好良性评估;完善节能支持系统,实现对火力发电机组能耗、脱硫设施等相关运行参数方面的有效监测。

3.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认证与监测

包括年度调整系统、许可证跟踪系统和排污跟踪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可以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技术支持。

4.电力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以及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主要包括电网损耗、机组发电能耗、热电联产以及综合利用排污监测、机组、脱硫和控制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评价。

六、结语

通过对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的分析探究可以发现:在现代化的生产中,节能减排系统可以有效的达到对污染源等方面的预控,提高生产的节能效能,完善生产。本文提出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智能体系能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率,还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根本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尚金成.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6):31-35.

[2]王慧芳.国华电力节能减排技术探讨[J].神华科技,2011,9(3):88-92.

[3]张焱,高赐威,王磊,等.华东电力节能减排监管现状及措施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12(4):5-10.

[4]谭忠富,于超.节能减排目标下燃煤机组电量分配模糊优化模型[J].电网技 术,2012,36(1):219-223.

[5]王志轩,张晶杰.中国“十二五”电力节能减排展望[J].中国能源,2010,32(12):5-9.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第5篇

随着我国节能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节约型社会构建的需求为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针对现代节能住宅建筑项目的不断增加,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也开始加强了自身节能住宅施工管理能力的强化。针对现代节能住宅建筑工程施工需求,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节能住宅施工需求进行施工管理工作的开个与创新。以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需求为重点进行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以此保障节能住宅建筑施工质量、保障施工管理目标的实现。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在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需要针对其设计要点、施工管理要点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的运用。以节能建筑特点以及建筑节能施工技术为中心实现我国节约减排扎略脚步的加快。

1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分析

节能住宅建筑是利用现代节能保温材料以及科学的设计实现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节能目标的建筑。受其设计目标影响,节能住宅建筑的施工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及管理工作的难度。例如:结合光伏太阳能利用技术的节能住宅建筑其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有效控制,还需要对光伏技术应用基础进行管理。针对光伏技术运用中对建筑结构的需求进行强化控制,以此实现节能住宅建筑需求。在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施工企业必须针对其施工技术要点以及特点进行管理。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特点完善管理体系,实现管理工作目标。在对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特点的调研与分析中可以看出,节能住宅的施工中应用了更多的新型材料与新兴施工技术。同时,其节能设计也与传统建筑结构有着极大的区别。因此,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进行管理工作的改革,以此实现节能住宅建筑建设使用目标。

2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

2.1针对节能住宅建筑特点进行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节能住宅建筑的设计中更多的运用了节能技术与节能材料,因此其施工技术要点也与传统建筑施工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针对节能住宅建筑的特点以及技术要点,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中首先需要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控制管理体系。以具有针对性的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保障节能住宅施工质量。在这一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对节能住宅设计施工技术文件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同时注重对施工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的评测。通过技术文件探讨与分析了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要点以及特点、通过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评测改进企业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具有针对性的、及时改进与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规范节能住宅建筑的施工技术管理,进而实现技术管理目标。

2.2注重施工材料控制与管理,为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奠定基础。在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越来越多的节能材料以及建筑新材料得以应用。而新材料的应用中需要施工企业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保障材料采购、存储等环节的工作质量。作为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的基础,材料控制是施工技术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才工程中标即对施工材料进行分析。了解节能住宅建筑工程材料需求,以此为基础进行材料的招投标采购。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用材料技术需求对供应商进行评测,并针对施工材料特点进行管理制度的完善。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材料特点开展技术控制与管理,为保障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用材料质量、保障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开展材料管理工作。以材料控制与管理作为基础促进技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工作的开展。

2.3针对现代节能住宅建筑墙体保温需求开展技术管理工作。在现代节能住宅建筑设计施工中,墙体保温技术是最基本的节能住宅建筑设计方式。通过墙体保温材料以及保温技术的运用减少夏季空调用电、减少冬季供暖能源消耗,通过建筑内部温度的保持减少能源消耗。这一理论是现代节能住宅建筑设计的基础,因此在节能住宅简述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应针对墙体保温技术需求开展技术管理工作。在现代节能住宅建筑设计中主要以墙体内外保温层为重点实现墙体保温目的。墙体保温以聚氨酯泡沫塑料为重点,采用喷涂方式进行施工。另外也可卡采用轻骨料与水泥、石灰、石膏等交接了进行保温层的施工。在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应根据建筑结构设计需求进行保温层的施工。在轻骨料与结交料混合施工中注重各种物料的配合比与混合。以混合技术参数控制保障保温层材料能够满足施工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混合砂浆施工方式进行抹灰技术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温度与湿度,对于施工过程中环境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应进行相应的技术措施保障保温砂浆性能。自上而下进行保温砂浆的抹灰工作,注重基层清洁、修平、润湿以及不易沾基层材料的打毛。根据保温砂浆性能控制抹灰厚度,同时注重砂浆的保湿养护,以保温砂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为基础开展技术管理工作,实现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工作目标。聚氨酯泡沫塑料是现代节能住宅建筑中较为常用的保温技术,其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喷涂前基层的处理。以基层清洁、干燥、平整为基础为保温涂层的粘合力保障奠定基础。同时注意喷涂过程中保温层的均匀性与厚度控制。以喷涂距离、角度、速度以及流量等技术参数管理实现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性的施工质量。

3门窗安装施工技术控制探讨

在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门窗结构作为影响建筑节能的重点必须受到施工企业的重视。通过门窗安装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保障建筑结构保温材料运用目的、实现建筑结构节能目标。针对门窗安装对建筑工程密闭性、传热系数的影响,在塑钢门窗施工中应注重空气渗透性、雨水渗透性的控制。通过对门窗垂直度、缝隙与密封控制实现节能保温目的。在缝隙较大的门窗安装中应采用水泥保温材料灌浆方式进行施工,以此避免建筑结构使用中潮湿长毛、透气透风等情况的发生。同时注重密封膏与密封条使用中的基层处理,以接缝干燥、清洁为基础保障密封材料的粘合性,实现节能住宅建筑设计施工目标。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第6篇

关键词:直埋法;管材;施工技术;节能水利工程

注重直埋法管材施工技术在节能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有利于完善节能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的服务功能,消除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满足相关生产活动的实际需求,同时做到节能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因此,施工人员应根据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概况,加强直埋法管材施工技术的有效使用,确保竣工后的节能水利工程在使用中能达到预期效果。

一、沟槽开挖与管道埋设方面的应用

1.施工中的沟槽开挖

结合节能水利工程施工方案要求,需要在使用直埋法管材施工技术的过程中注重沟槽开挖的合理性。具体表现在:(1)沟槽开挖中应有效保护地下既有管线,必要时应及时调整,降低各类事故的发生率;(2)沟槽开挖中应注重有效使用某些小型机械,保持施工计划实施的高效性,利用人工方法开展护坡工作,沟槽开挖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可靠性;(3)在处理沟槽土层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其中的腐殖土、石块等。遇到松土层时,需要挖出并回填这些松土,实际操作中需要将回填土厚度控制在20cm左右。同时,需要严格把控开挖中沟槽中心与标高,避免偏位现象。

2.施工中的管道埋设

若节能水利工程施工中开展管道埋设作业计划时,需要注重直埋技术的合理运用。具体表现在:(1)明确行业技术规范中的管道埋设标准,合理设置埋设深度;(2)在绿化带下放埋设水利工程管道使,结合直埋技术的作用,应将最小灌顶覆土厚度保持在0.6m左右;(3)有效选择不同类型的管道,规范管道埋设操作行为,优化管道施工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节能水利工程的服务功能。

3.选用性能可靠的管材

为了发挥直埋法管材施工技术在节能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优势,需要选用性能可靠的管材,增强管件之间的连接效果。具体表现在:(1)各种管件安置到预先设置好沟槽的过程中,应合理运用小型移动门机、履带机等专业机械设备,确保管件初步到位。同时,管件对接的过程中应注重移动过程中速度的均匀性,避免损坏管件;(2)保持管道承插口的良好效果。为了提高管道的安装质量,需要注重整个承插口的清洁性,确保管件之间可以顺利对接。实际操作中若发现管件承插口存在异物,应及时清除,并用植物类油对承插口工作面进行,优化其工作性能;(3)安装橡胶密封圈的过程中,应注重其密封效果的综合评估。在安装橡胶密封圈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评估其密封效果,安装时运用植物类油的作用优化其性能,确保橡胶密封圈能够安装在指定的环凹槽中。同时,管件对接中应注重校正措施的合理使用,实时调整存在偏差的管件。在调整管道中心线的过程中,应使用经纬仪分析管件中心点偏差。管件对接中应结合千斤顶的作用,确保管件对接中能够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加快节能水利工程建设步伐。

二、提高管道安装质量方面的应用

节能水利工程中运用直埋法管材施工技术时,应注重各种举措的合理运用,提高管道安装质量。这些举措包括:(1)为了避免管道循环塑形现象的出现,安装中应注重三通和上弯分支井室设置;(2)合理设置水利系统阀门,确保管道内压力可以处于稳定的状态,优化管道的承压性能,延长节能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三、开展管道水压试验

当管道安装完成之后,需要开展必要的试验工作综合评估节能水利工程中的管道性能的可靠性,利用分段试压的方式施压不同长度的管道,加强了解管道内压力状况。施压中应确保操作流程的安全性,每次加压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影响管道薄弱位置的稳定性。试压总发现相关问题时,应及时处理。与此同时,在管道回填过程中,应注重整体的夯实效果:沙子的夯实层与管道顶端距离应控制在150mm的范围内,避免管道后期使用中出现移位现象,全面提高节能水利工程使用中的服务水平。

四、结语

通过分析直埋法管材施工技术在节能水利工程中实际应用效果,客观说明合理运用这种施工技术实现节能水平工程施工目标的重要性。因此,未来节能水利工程施工中应提高直面法管材施工技术的利用效率,增强工程施工质量的安全可靠性,实现对工程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降低现代化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能源消耗率。

参考文献:

[1]李乐.节能水利工程建设和施工管理问题的探讨[J].能源与节能,2013(11).

[2]陈本厚.基于水利工程的节能设计[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1).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第7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建设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实施绿色施工是促使建筑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提高建筑企业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显著的影响。全面实施绿色施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促进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城市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加快发展。但是纵观我国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着能源浪费问题,这一现象逐渐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而且成为现代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在现代城市高楼大厦建筑群的发展中,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但有效解决了行业内严重能源浪费问题,而且促进了建筑行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虽然国内建筑行业加强了对于节能施工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但是在国内现阶段的节能施工技术应用中,仍然普遍存在难以把握技术要点的问题,这也是阻碍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及时得到改善与处理。

一、施工企业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

施工企业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是一个系统的项目,其贯穿于施工的各具体环节,工程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都要积极参与其中。随着国内房屋建筑节能理念的深入推广,以及各类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的研发,都客观促进了国内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在房屋建筑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要建立在保证建筑基本性能和安全要求的基础上,而且要保证各项节能技术措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如今建筑行业的形成与发展中,节能施工技术理念最早提出于上世纪80年代,而且得到了政府、社会、各级建筑主管部门及建筑企业的高度重视。各级建筑主管部门适时加大了对于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而且逐步制定了一系列专项技术标注和工艺规范,为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界环境。另外,随着人民群众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房屋建筑的功能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也为房屋建筑中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由此可见,我国房屋建筑中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总体呈现出创新发展的态势,并且逐步构建了适合我国建筑行业节能技术理念和管理模式、体系。但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而言,国内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普遍存在要点不明的现象,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难以在施工中准确选择合适的技术类型,往往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能源浪费,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房屋建筑的整体施工效果和质量。另外,目前,国内房屋建筑中应用节能施工技术的成本仍然相对较高,进而造成商品房价格的不断攀升,这也是急需得到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制定和出台各类促进建筑节能材料研制的政策,鼓励建筑材料生产厂家加大对于节能材料的开发,并且尽量实现材料价格的降低,这对于节能施工技术在国内房屋建筑中的推广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房屋建筑中节能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在国内现阶段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节能施工技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是由于施工单位难以准确把握其要点,进而导致节能技术的应用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在国内今后的房屋建筑施工中,加强对于节能技术要点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

1、墙体节能施工技术要点 在房屋建筑墙体施工中,合理的应用节能施工技术可以达到显著的节约能源效果,而且是墙体保温系统建设的关键环节。房屋建筑的墙体保温可以分为:内墙保温和外墙保温两部分,其中内墙保温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较为简单,而且具有成熟的技术经验,但是外墙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则相对较难,不但要其基本的保温功能,而且要防止其出现开裂、脱落、渗水等质量问题,并且要加强对于施工造假的合理控制。在房屋建筑的墙体节能施工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进行外墙的基层处理时,要保证其平整、清洁和湿度适中,在混凝土墙、柱、梁等不易粘结的位置要进行打毛或刷粘结剂,以保证保温材料的粘结效果。(2)在房屋建筑的外墙保温施工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确定踢脚线、水平线及墙裙线,并且在建筑门、窗四周进行水泥浆涂抹,护角的宽度以50mm左右为宜。(3)在墙体保温材料的外层抹灰中,要严格控制其厚度,一般以10-12mm为宜,当底层韧凝且表面有一定强度时,才能进行下一层的抹灰操作。

2、门窗节能施工技术要点。在房屋建筑施工中,门窗是节能施工技术应用的重要部分,也是提升建筑整体节能效果的基础。在国内的房屋建筑门窗节能施工技术应用中,选择经济、实用的建筑材料是很重要的,现在较为常见用的是低辐射玻璃,其基本制作工艺及原理是在常规玻璃表面涂层一层半导体氧化物或锡氧化物薄膜,达到降低门窗玻璃反射率的效果。但是在国内现阶段的房屋建筑施工中,施工单位普遍忽视对于节能材料的检验环节,导致部分质量低劣的产品使用于施工中。另外,在房屋建筑门窗节能施工技术应用中,对于其传热系数和隔热效果的控制也是技术管理要点之一。我国建筑主管部门颁布的JGJ26-195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对于不同朝向的房屋建筑的窗墙、门墙比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节能施工技术管理中也要严格遵循标准中的具体规定,以窗墙比为例,北向、东向建筑均为≤20%,西向建筑为≤30%,南向建筑为≤35%。

3、建筑物顶面光照节能施工技术要点。在建筑物楼面的节能施工技术管理中,要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光照、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外界因素,而且要针对于不同的地区制定有所差别的施工技术方案。例如:在我国夏热冬冷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进行楼面节能施工技术应用时,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屋面同时具有优良的保温和隔热效果,通常可以需要在建筑屋面结构的上部或下部设置相应的通风隔热层,并且增加高效保温材料的应用。另外,在房屋建筑屋面节能施工技术要点管理中,加强对于节能材料的选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项目之一,其要同时具备较为理想的容重、导热、吸水、外观等性能,并且保证相关技术参数符合设计标准。在进行屋面施工时,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于工艺操作流程的监督,尽量选择在晴好天气进行施工。同时,根据房屋建筑的设计要求,要合理调整屋面的坡度和厚度,防止建筑屋面形成波浪层开裂而渗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房屋建筑的建设中,节能施工技术要点的合理把握和控制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效果,而且影响到建筑的节能系数和技术标准等,因此,在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应用中,相关部门和技术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于设计方案的审核,并且了解和熟悉相关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而才能保证节能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第8篇

关键词 现代高效节水农业;节水技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199-01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作为用水大户,近年来农业用水量约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62%,部分地区高达90%以上,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很大。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1]。该文阐述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节水农业进行展望。

1 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研究进展

传统的农业节水技术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现代节水高效农业技术是在传统节水技术上发展的。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高分子材料技术等技术的应用使现代节水技术更纯熟。

1.1 生物节水技术

生物节水技术种类繁多,包括利用生物技术培育节水抗旱作物及采用RDI调亏灌溉、ARDI分根区交替灌溉、PRD部分根干燥的以植物生理需水调控为基础的非充分灌溉技术等。这些节水技术既可明显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也可抗旱、杀虫防病,已在美国、加拿大、以色列、澳大利亚等推广应用,我国部分地区也有应用。这些技术在大量减少灌溉用水量、降低水分蒸腾时,并没有降低作物产量[2]。

1.2 农艺节水技术

农艺节水技术包括农田保水蓄水、合理节水耕作与栽培、适水种植、水肥耦合、抗旱作物品种选育、作物合理布局、培肥地力等技术,是利用耕作、覆盖措施和化学制剂进行调控,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3]。研究表明,采用合理耕作、水肥耦合、化学制剂调控等措施可节水30%。农艺节水技术具有保土保肥保温、调节田间小气候、灌水均匀、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等优点,可使作物增产20% 以上。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通过修建水库、池塘、水窖等水利工程,再结合深松深耕、以肥调水、合理控制作物群体种植密度等农艺措施,可确保作物的高产稳产,并保证作物的品质[3]。

1.3 工程节水技术

工程节水技术是结合了最新技术的一种节水技术,包括高分子技术、信息技术、现代高新科技等,以减少灌溉时出现的水量损失。工程节水技术就是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对传统技术和产品进行升级改造,创制出多功能、低能耗、智能化、环保化的节水灌溉系统,从而实现精量灌溉节水。为了减少农田输水系统水量损失,许多国家采用机械化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采用管网化的灌溉输水系统,将高分子材料应用于渠道防渗系统,研究出具有防渗、抗冻胀性能的复合衬砌的工程结构,开发出高性能、低成本的新型土壤固化剂和固化土复合材料,并利用工程技术对雨水、污水、咸水、大气水等非常规水的开发利用。

1.4 水管理节水技术

水管理节水技术就是利用3S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等,对作物进行水分监测与信息采集,对作物生长进行决策模拟,对农田信息实时采集,实现灌溉用水管理的现代化、高效化和自动化,满足对灌溉系统管理的灵活、精准和快捷的要求,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4]。利用水管理节水技术,在灌区采用多种水源进行灌溉,如利用经处理达标的工业废水灌溉、咸水淡化灌溉、收集雨水灌溉等,合理利用和配置灌区的土壤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最大限度地利用灌区的一切水资源,既满足作物对水的要求,也能达到节水的目的。

2 对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展望

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是传统节水技术与高新技术结合的产物,具有多学科交叉、多技术融合渗透的特点,如涉及作物学、生物学、水利工程学、土壤学、材料学、遗传学、数学和化学等学科,利用水利、农艺、高分子材料、信息、计算机、化工、生物工程技术等多,以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

在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研究中,借助土壤水动力学和植物生理学的理论、现代数学方法及计算模型等,通过对“土壤—植物—大气”中水分和养分转化过程的定量研究,制定符合农田情况的水肥调控机制,使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成为一门理论基础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严谨科学。

在今后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研究中,应对如作物高效用水与生理调控、作物需水信息采集与精准灌溉、农田水肥调控与作物高效节水栽培等前沿技术开展创新性研究,并继续重点研究如田间节水灌溉、灌溉系统监控与调配、农艺节水、新型节水材料与产品、水源开发与高效利用等现代高效节水农业关键技术,建立适合国情的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3 参考文献

[1] 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EB/OL].(2012-12-15)[2013-07-08].http:///main/hhmh/zwgk/rdzz/4_37918/Default.shtml.

[2] 吴普特,冯浩,牛文全,等.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趋势与未来研发重点[J].中国工程科学,2007,9(2):12-18.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第9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核心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是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优化建筑施工质量以及进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全面的进步。只有依托于施工技术管理,才能真正发挥技术应用成效。一方面,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整体优化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设计水平,为建筑工程后续环节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前提。建筑工程是复杂系统的综合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方案是重要的指导。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设计变更的出现,切实督促施工人员按照设计方案来科学开展施工作业,需要全面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另一方面,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还能够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进度控制以及成本管控。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的施工周期,施工企业以项目运营及拓展等为盈利方向,只有保障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及时将建筑工程交付使用,施工企业才得以投身于下一个施工项目中。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不断推动技术应用的更新换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施工效率,节约工程建设时间。与此同时,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中,全面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成本控制。建筑工程往往是投资规模大、施工周期长的综合性工程,包含着多元化的施工环节和工序,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较高的成本。基于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全面优化技术应用,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尽可能提升和优化建筑成本。

2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核心举措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过程中,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物质载体。整体优化施工技术的应用成效,科学提升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直接关系着建筑施工的质量以及安全。因此,有必要强化施工技术管理,多措并举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成效。

2.1积极实施施工图纸会审,充分明确技术负责人职责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图纸是重要的参考。施工人员只有充分明确施工图纸的意图,全面详细的分析与解读施工图纸,才能有效开展施工建设,也才能把握建筑工程项目的侧重点以及关键点。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加强施工图纸的会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整体保障建筑工程有序健康运行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全面加强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当设计单位制作完成施工图纸后,施工企业应该同专业人员来进行技术会审,及时发现与甄别施工图纸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者遗漏,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安全。与此同时,在施工图纸的会审过程中,应该积极回归实践,全面开展现场勘查以及测验,科学对比施工图纸与施工现场的匹配程度。施工人员作为建筑工程的建设主体,只有他们充分明确施工意图,充分理解设计方案,才能够保障整个建筑工程有序进行,同时也才能整体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施工图纸会审过程中,除行业专家、设计人员等外,还应该邀请施工人员代表来共同进行会审工作,全面研讨施工图纸的可行性程度以及相关标识、比例、尺寸等。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全面强化施工技术管理,还应该充分明确技术管理负责人。在实践过程中,技术负责人应该与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者与协调者全面审慎分析设计图纸的技术内容以及相关标准,将设计图纸的意思完全理解清晰后,进行科学的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作为施工技术的主要负责人,还应该在工作实践中重点检查与判断各类数据、值域等是否符合标准。当涉及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或者施工流程时,技术负责人应该予以精准把关,以此来整体提升技术应用以及管理成效。

2.2夯实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施工过程技术应用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中,整体优化施工技术管理成效,应该注重在施工过程中开展技术管理工作,整体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在建筑工程施工规模以及施工复杂程度不断增大的今天,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方向也在不断拓展。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涉及多元化的技术应用。只有强化这一阶段的技术管理,才能整体提升建筑工程的开展成效。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以及设计图纸等只有全面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才能推动建筑工程的快速开展。为提升技术交底的成效,可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建构信息化模型,以3D立体的效果开展技术交底工作,确保参与人员能够充分明确施工流程、施工重难点等。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还应该全面优化施工工艺的质量管控。在建筑工程的建设实践中,施工工艺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施工工艺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之中。如何优化施工工艺的应用成效,不断推动施工工艺与时俱进,这就需要加强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与此同时,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还应该加强施工原材料的管理,不断提升和优化原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此外,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强化技术管理工作,还应该科学优化施工进度以及成本的管理。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应该做好科学的技术处理工作,实现技术应用与成本管控的高效融合。在成本管理中,特别是在新技术的应用实践中,应该本着高效节约的科学原则,最大程度发挥施工技术的整体应用成效。

2.3创新施工技术管理理念,提升技术人员专业素养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整体优化技术管理成效,不断提升施工技术应用质量,必须创新施工技术管理理念,全面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一方面,在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应该积极创新技术管理理念,依据科学的管理方法,对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以及各项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决策,合理地组织与发挥,有效地控制与调节。另一方面,在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施工技术人员是主体。只有施工技术人员具备良好的技术素养,能够自觉将施工技术应用到建设实践中,才能真正提升技术应用成效。因此,在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还应该切实提升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全面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切实优化他们的作业能力以及技术素养。

3结语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向。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建设成效,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率以及建设质量,必须做好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全面加强施工图纸的技术会审,不断优化施工过程的技术管控,全面创新施工技术管理理念,整体提升技术人员素养。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