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专项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区别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2 09:06:59

专项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区别

专项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区别第1篇

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大多数时候难以、也没有去区分开展的审计业务类型,比如开展财政财务审计时,审计人员会自然延展到绩效审计内容;开展绩效审计,也会关注真实性和违法违规问题。但如果要审计人员具体说清各种类型的审计业务有什么差异,审计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估计很少有审计人员能够说清楚。为何审计人员没有严格区分财政财务审计、绩效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也不能说清各种审计业务之间的差异,仍然能够将各类审计业务开展起来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类审计业务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遵循一致的规律,审计人员在实践中不知不觉运用了这些规律。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这些规律、让审计人员自觉地运用这些规律,就可以减少审计人员的盲目性,不至于面对不同类型审计业务时,纠缠于概念,却不知该如何实际操作。本文以审计“免疫系统”理论为基础,提出用“比较”这一核心概念,将开展各类审计业务的模式统一起来,便于审计人员理解、掌握和运用。

一、“比较”的审计模式的提出

(一)审计“免疫系统”理论。

刘家义审计长在2008年召开的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系统地阐述了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这一创新理论。刘审计长认为:“国家审计从促进广泛的社会受托责任履行、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秩序的角度,发挥着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的免疫系统功能”。在医学上,“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构成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分是淋巴细胞,它使免疫系统具备识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免疫系统具有以下功能:一、保护:使人体免于病毒、细菌、污染物质及疾病的攻击。二、清除:新陈代谢后的废物及免疫细胞与敌人打仗时遗留下来的病毒死伤尸体,都必须藉由免疫细胞加以清除。三、修补:免疫细胞能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正是由于审计发挥着与机体中免疫系统类似的防护、纠错和改进功能,刘家义审计长才提出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

(二)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是“比较”。

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基础是淋巴细胞,它使免疫系统具有识别能力,能够发现非己物质,及时调动巨噬细胞吞噬外来入侵,从而使免疫系统发挥预防、纠错和改进的功能。国家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是什么呢?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又是如何得以实现呢?归纳起来,可以用“比较”一词来概括。

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具有高度的辨别力,能精确识别自己和非己物质,以维持机体的相对稳定性;同时还能接受、传递、扩大、储存和记忆有关免疫的信息,针对免疫信息发生正和负的应答并不断调整其应答性”。与其相似,国家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首先必须能够发现或者察觉审计事项的实际情况偏离预先确定的目标、标准或者指标的异常现象,进而察觉风险、揭示问题、找出原因、提出建议,促使利害关系方及早采取预防、纠错或者改进措施。审计事项的实际状况与预先确定的目标、标准或者指标的偏离,我们将其定义为“差异”(Difference)。差异包括有利偏差和不利偏差即“异常”(Anomaly)或者问题(Finding),而发现“差异”或者“异常”的关键就是将审计事项的实际状况与预定目标、标准或者指标进行比较,因此可以说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是“比较”。

(三)“比较”的审计模式。

根据上面的分析,发挥审计功能的基础是“比较”。更进一步,我们可以用“比较”这一核心概念,将各种审计业务统一起来,形成“比较”的审计模式。不同类型的审计业务,从审计过程看,没有太大的差异,都可以用一种类似于逻辑学中思维形式结构的方式来表示(见图1):审计事项A,比较(可以视为一种运算符),审计评价标准B(即预先确定的目标、标准或者指标),A与B相比较的结果C.在获得比较结果的基础上,作出审计评价;寻找问题(不利偏差)成因,提出审计建议。

在“比较”的审计模式下,各类审计业务的思维模式、审计过程相同,差异主要体现在审计评价标准、审计事项的选取,比较结果及其后续应用等几个方面。下面简要说明审计评价(比较)标准、审计事项、比较结果是如何在划分审计业务类型中发挥作用的。

1.审计评价(比较)标准和比较结果是区分财政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重要标志。财政财务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报告的财政财务收支、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源使用是否符合公认标准做出独立评价和合理保证的一种审计业务。财政财务审计的公认标准主要是指公认会计原则或者除公认会计原则外的其他会计制度和财经法规。而绩效审计则是对照相关标准,对审计项目(可以是政府机构、组织、具体项目、某项业务活动或者某项职能)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作出独立评价,并找出影响项目经济性、效率和效果的因素,为信息使用者提高绩效、改善经营、降低成本、合理决策提供有用信息。财政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主要差别,一是评价(对照)标准存在差异。财政财务审计的评价标准相对固定,主要是公认会计原则或者其他特定会计制度,以及相关财经法规。而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千差万别,既可以是预定目标、行业指标或者国家标准,也可以是管理原则、良好实务或者商业惯例。二是比较的结果不同。财政财务审计对照会计原则或者会计制度,评判被审计单位对经济活动的记录和反映是否遵守公认原则,比较的结果是“遵守”或者“未遵守”,是“对”或者“错”。而绩效审计对照有关标准,评判的主要不是对和错,而是实现既定目标的程度,与预订标准的差异程度,从而说明审计项目是否具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可见,审计评价(比较)标准和比较结果的差异,是财政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2.审计事项是区分专项审计调查与绩效审计的重要标志。专项审计调查与绩效审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审计事项的差异上。很多时候,专项审计调查被视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绩效审计,其与绩效审计的区别主要是,专项审计调查的特定事项,通常涉及一个或多个行业、地方、多个部门或者单位,由于其审计事项涉及的面较广,因而专项审计调查反映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宏观性、采取的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绩效审计选取的审计事项涉及的单位较少,一般仅针对被审计单位或者项目。

3.审计结果是区分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调查)的主要标志。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计业务类型,目的是通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地区、部门、单位或者企业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行审计监督,揭示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清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责任,准确把握和正确评价领导干部所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为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行业主管及其他相关部门监督、评价、考核和任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可见,财政财务审计、绩效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经济责任审计实质上是对财政财务审计、绩效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的再利用,是在财政财务审计、绩效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的基础上,建立财政财务审计、绩效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结果与被审计领导干部责任之间的直接、间接联系。而财政财务审计、绩效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尽管也要分析问题成因并查找责任人,但问题责任人并不针对某个预先确定的领导干部。

二、“比较”的审计模式在审计中的运用

(一)“比较”模式下的审计过程。

在“比较”模式下,各种类型的审计业务方法大体相同,在审计方法上不用去严格区分究竟开展的何种类型的审计业务,只需根据审计目标,选取适当的审计评价(比较)标准和审计事项,并在比较基础上,分析比较结果成因、分清责任、提出建议。具体讲,“比较”模式下的审计过程可以描述为:分解、细化项目总体审计目标,形成审计具体目标;找到可以反映具体审计目标的审计评价标准和能够为具体审计目标是否实现提供审计证据的审计事项;审查审计事项,获取有关审计事项实际状况的证明材料;将审计事项的实际状况与审计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得出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查找差异成因和分清责任;作出审计评价和提出审计建议。

对于上述审计过程,可以用两个图形表示,一个是审计目标的分解和审计事项的选取(见图2);一个是审计“比较”过程(见图1)图2和图1的结合,就构成了适用于各类审计业务的完整审计过程。

(二)“比较”的审计模式应用举例。

专项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区别第2篇

关键词:比较;审计模式;审计业务

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大多数时候难以、也没有去区分开展的审计业务类型,比如开展财政财务审计时,审计人员会自然延展到绩效审计内容;开展绩效审计,也会关注真实性和违法违规问题。但如果要审计人员具体说清各种类型的审计业务有什么差异,审计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估计很少有审计人员能够说清楚。为何审计人员没有严格区分财政财务审计、绩效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也不能说清各种审计业务之间的差异,仍然能够将各类审计业务开展起来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类审计业务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遵循一致的规律,审计人员在实践中不知不觉运用了这些规律。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这些规律、让审计人员自觉地运用这些规律,就可以减少审计人员的盲目性,不至于面对不同类型审计业务时,纠缠于概念,却不知该如何实际操作。本文以审计“免疫系统”理论为基础,提出用“比较”这一核心概念,将开展各类审计业务的模式统一起来,便于审计人员理解、掌握和运用。

一、“比较”的审计模式的提出

(一)审计“免疫系统”理论。

刘家义审计长在2008年召开的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系统地阐述了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这一创新理论。刘审计长认为:“国家审计从促进广泛的社会受托责任履行、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秩序的角度,发挥着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的免疫系统功能”。在医学上,“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构成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分是淋巴细胞,它使免疫系统具备识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免疫系统具有以下功能:一、保护:使人体免于病毒、细菌、污染物质及疾病的攻击。二、清除:新陈代谢后的废物及免疫细胞与敌人打仗时遗留下来的病毒死伤尸体,都必须藉由免疫细胞加以清除。三、修补:免疫细胞能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正是由于审计发挥着与机体中免疫系统类似的防护、纠错和改进功能,刘家义审计长才提出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

(二)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是“比较”。

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基础是淋巴细胞,它使免疫系统具有识别能力,能够发现非己物质,及时调动巨噬细胞吞噬外来入侵,从而使免疫系统发挥预防、纠错和改进的功能。国家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是什么呢?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又是如何得以实现呢?归纳起来,可以用“比较”一词来概括。

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具有高度的辨别力,能精确识别自己和非己物质,以维持机体的相对稳定性;同时还能接受、传递、扩大、储存和记忆有关免疫的信息,针对免疫信息发生正和负的应答并不断调整其应答性”。与其相似,国家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首先必须能够发现或者察觉审计事项的实际情况偏离预先确定的目标、标准或者指标的异常现象,进而察觉风险、揭示问题、找出原因、提出建议,促使利害关系方及早采取预防、纠错或者改进措施。审计事项的实际状况与预先确定的目标、标准或者指标的偏离,我们将其定义为“差异”(Difference)。差异包括有利偏差和不利偏差即“异常”(Anomaly)或者问题(Finding),而发现“差异”或者“异常”的关键就是将审计事项的实际状况与预定目标、标准或者指标进行比较,因此可以说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是“比较”。

(三)“比较”的审计模式。

根据上面的分析,发挥审计功能的基础是“比较”。更进一步,我们可以用“比较”这一核心概念,将各种审计业务统一起来,形成“比较”的审计模式。不同类型的审计业务,从审计过程看,没有太大的差异,都可以用一种类似于逻辑学中思维形式结构的方式来表示(见图1):审计事项A,比较(可以视为一种运算符),审计评价标准B(即预先确定的目标、标准或者指标),A与B相比较的结果C.在获得比较结果的基础上,作出审计评价;寻找问题(不利偏差)成因,提出审计建议。

在“比较”的审计模式下,各类审计业务的思维模式、审计过程相同,差异主要体现在审计评价标准、审计事项的选取,比较结果及其后续应用等几个方面。下面简要说明审计评价(比较)标准、审计事项、比较结果是如何在划分审计业务类型中发挥作用的。

1.审计评价(比较)标准和比较结果是区分财政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重要标志。财政财务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报告的财政财务收支、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源使用是否符合公认标准做出独立评价和合理保证的一种审计业务。财政财务审计的公认标准主要是指公认会计原则或者除公认会计原则外的其他会计制度和财经法规。而绩效审计则是对照相关标准,对审计项目(可以是政府机构、组织、具体项目、某项业务活动或者某项职能)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作出独立评价,并找出影响项目经济性、效率和效果的因素,为信息使用者提高绩效、改善经营、降低成本、合理决策提供有用信息。财政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主要差别,一是评价(对照)标准存在差异。财政财务审计的评价标准相对固定,主要是公认会计原则或者其他特定会计制度,以及相关财经法规。而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千差万别,既可以是预定目标、行业指标或者国家标准,也可以是管理原则、良好实务或者商业惯例。二是比较的结果不同。财政财务审计对照会计原则或者会计制度,评判被审计单位对经济活动的记录和反映是否遵守公认原则,比较的结果是“遵守”或者“未遵守”,是“对”或者“错”。而绩效审计对照有关标准,评判的主要不是对和错,而是实现既定目标的程度,与预订标准的差异程度,从而说明审计项目是否具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可见,审计评价(比较)标准和比较结果的差异,是财政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2.审计事项是区分专项审计调查与绩效审计的重要标志。专项审计调查与绩效审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审计事项的差异上。很多时候,专项审计调查被视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绩效审计,其与绩效审计的区别主要是,专项审计调查的特定事项,通常涉及一个或多个行业、地方、多个部门或者单位,由于其审计事项涉及的面较广,因而专项审计调查反映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宏观性、采取的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绩效审计选取的审计事项涉及的单位较少,一般仅针对被审计单位或者项目。

3.审计结果是区分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调查)的主要标志。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计业务类型,目的是通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地区、部门、单位或者企业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行审计监督,揭示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清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责任,准确把握和正确评价领导干部所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为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行业主管及其他相关部门监督、评价、考核和任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可见,财政财务审计、绩效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经济责任审计实质上是对财政财务审计、绩效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的再利用,是在财政财务审计、绩效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的基础上,建立财政财务审计、绩效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结果与被审计领导干部责任之间的直接、间接联系。而财政财务审计、绩效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尽管也要分析问题成因并查找责任人,但问题责任人并不针对某个预先确定的领导干部。

二、“比较”的审计模式在审计中的运用

(一)“比较”模式下的审计过程。

在“比较”模式下,各种类型的审计业务方法大体相同,在审计方法上不用去严格区分究竟开展的何种类型的审计业务,只需根据审计目标,选取适当的审计评价(比较)标准和审计事项,并在比较基础上,分析比较结果成因、分清责任、提出建议。具体讲,“比较”模式下的审计过程可以描述为:分解、细化项目总体审计目标,形成审计具体目标;找到可以反映具体审计目标的审计评价标准和能够为具体审计目标是否实现提供审计证据的审计事项;审查审计事项,获取有关审计事项实际状况的证明材料;将审计事项的实际状况与审计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得出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查找差异成因和分清责任;作出审计评价和提出审计建议。

对于上述审计过程,可以用两个图形表示,一个是审计目标的分解和审计事项的选取(见图2);一个是审计“比较”过程(见图1)图2和图1的结合,就构成了适用于各类审计业务的完整审计过程。

(二)“比较”的审计模式应用举例。

以收费公路专项审计调查为例,比如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审计调查,发现并揭露收费公路投资管理和运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检查、评估收费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收费政策、决策管理的完善和规范。上述总体目标可以细分为3个具体审计目标:第一,收费公路投资管理是否合法、合规,具有绩效;第二,收费公路运营管理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具有绩效;第三,公路收费政策目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实现。对于具体审计目标,又可以继续细分,直至找到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能够为评价标准提供审计证据的审计事项。比如,对于收费公路运营管理方面的具体审计目标,又可以细分为收费公路可行性研究是否科学,立项、审批是否合法、合规,建设管理是否合法、合规、科学,建设资金筹集、使用是否合法、合规和具有绩效等更为具体的审计目标。这些具体审计目标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有关部门或者行业的技术经济标准。而为评价标准提供审计证据的审计事项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立项、审批、建设程序和建设单位的财务收支等事项。具体审计时,通过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等方法审查审计事项,获取反映审计事项实际状况的数据、指标和情况,将审计事项的实际状况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比如将建设单位实际的建设程序与相关法规对建设程序的规定进行对照,将项目建设时间与预定建设时间进行比较,出现不利偏差即为问题,比如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招标,或者因建设项目设计不合理,临时更改设计造成建设时间延迟,建设资金闲置和建设成本增加等。前者属于违规问题,后者属于绩效问题。其他审计目标的实现方式与此类似。

从上例可以看出,无论是合规性审查,还是绩效审查,采用的方式相同。对于不同的审计业务类型也是如此。例如,收费公路专项审计调查,既包括财政财务审计的内容,比如对某个收费公路项目财务收支进行审查;也包括绩效审计的内容,比如对收费政策效益和某条收费公路经济效益的审查;甚至包括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比如发现收费公路存在挪用资金的问题,而挪用资金的责任人是交通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这项审计内容实际又属于交通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的范畴。

三、结论

在“比较”的审计模式下,所有的审计业务变为根据审计目标和分解后的具体审计目标,选取审计事项和审计评价标准(指标),将审计事项实际状况与审计评价标准比较,发现不利偏差,追溯偏差成因及确定问题责任人,提出审计建议的过程。在“比较”模式下,审计人员可以不再纠缠于究竟开展的是何种审计业务,需要考虑的,一是如何根据审计目标和分解后的审计具体目标,选取审计评价标准和审计事项。二是采取何种方法审查审计事项,从而获取反映审计事项实际状况的数据、指标、情况,并形成审计证据。审查审计事项的方法可以是我们熟悉的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分析等基本方法,也可以是在审计基本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问卷调查、内容分析、结构性访谈、案例研究、前瞻性评价综合等其他方法。三是针对发现的不利偏差,追溯问题成因,提出审计建议。(陈磊)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大胜主编。 2005. 中国政府审计(第二版)[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彭华彰。 2006. 政府效益审计论[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专项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区别第3篇

摘要:财政专项资金具有涉及项目种类繁杂、金额巨大、使用范围广等特点,因此,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也一直是国家审计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财政专项资金涉及的项目往往需要多个单位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相关的项目资金也会分配到各有关部门,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必须与各项目用款单位进行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审计。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消耗审计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具有较高的审计难度和审计风险。本文以A市“新农村”项目为例,阐述审计人员在面对涉及项目单位众多、资金投向分散、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把握审计要点并取得具有实效性的审计成果。

关键词:财政资金 风险评估 审计重点

一、风险评估在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中的重要作用

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在2003年提出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认为审计风险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对应公式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这一公式中的重大错报风险针对的是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在未经审计的情况下存在的错报风险,造成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包括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造成控制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控制环境散漫以及管理层的。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失误而导致的未发现财务报告的错漏。然而在专项资金的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的关注重点通常集中在专项资金收支的真实性以及使用过程的合法和效益性上,一般不涉及被审计单位的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此外,由于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涉及单位众多,审计人员所面对的审计对象并非明确单一的审计报告。虽然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范围和对象与一般财务收支审计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其原理一致,仍可使用上述的审计风险模型。

在确定被审计对象重大错报风险时,审计人员首先应当对整个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审计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作为专门规范风险评估的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充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在对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审计的过程中,由于财政资金数额巨大,涉及部门众多,且用款名目纷繁复杂,审计人员难以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有的相关部门使用的每一笔专项资金进行核查,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对项目整体实施风险评估。通过实施风险评估可以达到确定审计项目中的高风险点的目的,并以此划定检查范围和审计重点,明确审计程序和步骤,采取切实可行的审计手段,有针对性地对审计事项进行审计。然而,与注册会计师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经营与财务活动实施的风险评估不同,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实施评估时并无明确单一的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必须从项目总体高度出发,对项目的整个实施流程有一个全面的框架性认识,对涉及项目的各有关单位及其分工深入了解,化整为零,做到审计工作有的放矢。

二、对A市“新农村”项目实施风险评估

(一)A市“新农村”项目基本情况。为改善A市所属的4县3城区辖内的农村基础设施情况,A市政府决定2015年开启A市“新农村”项目,该项目持续5年,分两个阶段,计划总投资20个亿,打造A市生态新农村。为推进“新农村”项目的进行,A市抽调各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临时机构“农村办”,由农村办对该项目进行全面的统筹协调工作。“新农村”第一阶段为“三化”行动,即农村的“道路硬化、农村绿化和水源净化”。该项目由财政全额拨款完成,所有资金由市一级财政拨付,根据各县城区财政部门填写的预算申报表,市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后将资金下拨至县(区)财政部门。由于市一级的农林、水利等相关部门需要对工作的开展进行协调配合,因此市财政同时也向相关部门拨付适当的专项工作经费。

(二)对“新农村”项目展开风险评估,确定审计重点。实施风险评估具体包括三个步骤:(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指的是查找被审计对象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以及其他重要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对产生风险的原因进行逐一剖析。(2)风险分析。审计人员需要对已经辨识的潜在风险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定义,分析和描述该定义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该风险发生时可能承担的损失后果。(3)风险评价。审计人员需要评估风险对该专项项目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在对“新农村”项目实施风险评估时首先应当确定重点单位和部门。所有的专项资金都经过市财政部门下拨,因此财政部门必然是专项资金审计的重点。其次,由于接受拨款的各单位存在分工差异,拨付的专项资金数量各有不同。在此情况下,审计人员可以借鉴注册会计师对集团财务报表的审计模式,对于拨款金额较大且承担责任较大的单位实施重点审计,对拨款金额较小的单位在财政部门的层面上实施审计即可。据此,除市财政局外,审计人员在各分工单位中筛选了市交通局、林业局、水利局作为重点审计部门。由于“新农村”专项活动内容主要涉及财和物,审计人员应当把握这两条主线展开审计工作。

1.对资金的流动及其使用情况开展审计。一般情况下,专项资金是由国家财政投入资金、各级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和项目建设或使用单位配套资金几块组成,任何专项资金的使用都会由财政部门连同相关主管部门做出明确的规定。专项资金审计,首先审计的就是“资金”。资金渠道的畅通是资金得以使用的前提条件,而这一审计内容主要集中在财政部门。在这一环节中,审计人员需要关注专项资金是否已及时拨付,是否存在资金的截留、挤占和挪用。在实践工作中,由于部分工程工期存在周期长或质保金等问题,上级财政部门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资金的安全及使用效益,在拨付的过程中往往具有滞后性。因此,在对各级财政部门,尤其是县(区)级财政部门进行专项资金审计时,往往会发现专项资金拨入总数大于拨出总数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审计人员需要对造成差额资金的原因进行审计分析。而资金的具体使用及发票的报销则基本集中在乡镇一级的财政所以及协调配合的各有关部门上。为确保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审计人员必须深入基层财政部门及使用资金的各有关单位,对专项资金的报销凭证进行抽查核对,关注是否存在超范围使用专项资金等情况。

2.对采购物资和工程实施审计。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通常伴随着大量的物资采购以及项目工程的建设。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对由专项资金购入的物资及建设的工程进行审查。在实践工作中,物资的采购和存储往往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数量的毁损,因此审计人员对物资的实际盘点数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采购清单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审计人员需要对这一差异预先设定可容忍的偏差率,对差异数量超过偏差率的盘点物资要进行深入追查。对于非政府采购的物资,审计人员需要关注是否存在采购物资价格高于其当期公允价值的现象,避免专项资金落入私人口袋。对于工程项目的审计,审计人员需要关注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的选择是否履行了招投标手续;工程款的拨付是否与工程款的完成进度相一致;最后工程竣工结算的总价款与最先经过评审中心确认的总金额是否一致,对严重的超支情况要追查到底。

三、以A市“新农村”项目为例,实施专项资金审计

(一)对专项资金开展审计。经审计人员初步了解,市财政的专项资金流向主要有两条:(1)市一级配合开展工作的各有关部门。(2)县(区)财政部门。据此,审计组兵分两路,对市本级相关部门和县(区)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展开审计。

在对市一级相关部门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调取了专项资金使用计划表(已经过市一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抽取了计划表中大额开支的费用并对其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经过筛选和审核,审计认定经费实际开支的内容与计划所列基本一致。然而在审阅各单位资金计划使用表时审计人员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财政部门在对各相关部门的资金计划审核过程中缺乏统一标准。例如同是申请办公耗材,有些单位获批而部分单位未予批准。二是各单位在所列的资金计划表中均列示了宣传费,即各单位自行印刷“新农村”海报及宣传手册发放给各村村民,直接导致了各单位印刷费用差异较大且部分宣传手册重复发放等情况。针对问题一,审计人员向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详细了解,造成财政部门审批标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审批权限分别散落在财政部门的各科室,而财政部门内部尚未制定统一的核减标准,各科室审批的宽严程度存在差异。针对问题二,审计人员向农村办提出建议,由农村办对宣传资料及手册进行统一印制,对各单位划定责任片区,交由各部门对责任片区内的村民进行发放,避免重复发放的浪费行为。

在对县(区)财政部门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发现专项资金已从县(区)财政全额下拨给各财政所,资金的实际使用均不在县(区)本级财政部门。为此,审计人员抽取了获得财政拨款资金规模较大的财政所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调取了专项资金的财务数据并抽取了部分会计凭证,对其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翻阅。根据财务软件中的数据显示,大量的专项资金被用于发放加班人员补贴,例如城管下乡检查等。而根据“新农村”专项资金使用规定,专项资金不允许以任何补贴形式向公职人员发放。为此,审计人员对发放的个人加班费总额进行了统计并责令相关人员退回。

(二)对实物开展实地盘点工作。截至审计实施日,“新农村”专项资金的主要投向包括农村的道路硬化、农村绿化和水源净化。由于道路硬化及水源净化均需要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部门进行审核鉴定,因此审计部门主要审查农村的绿化情况。农村绿化,指的是A市辖区范围内的村镇绿色苗木种植覆盖率要达到规定比例。A市计划实施绿化项目的村屯共计490个,总投入1.07亿元。绿化植物包括经济农作物及观赏性植物。由于涉及巨额专项资金,审计组决定抽取种植规模较大的村屯进行实地考察。

根据筛选,审计组首先选定了某县下辖的横平村,苗木绿化主要是由当地林业站负责。上级财政专项拨款下达至镇财政所后,由林业站向镇政府报告申请经费拨款,拨款达到林业站后由林业站负责苗木的购买并组织人力进行种植。根据市“农村办”提供的计划落实表,横平村计划总拨款88万元,绿化面积30亩,种植树木3 552株,种植品种涵盖茶花、大红花、茉莉等。由于种植规模庞大,审计人员无法对3 552棵苗木进行一一核对,因此挑选了种植品种中较为昂贵的茶花进行实地盘点。然而盘点结果显示,该品种实际数量与采购数量存在11.5%的偏差。由于偏差率较大,且无合理原因,为保持审计的谨慎性,审计人员对剩余品种逐一盘点,平均偏差率在8%左右。当地林业站工作人员无法对这一明显的异常差异做出合理解释。为此,审计人员与当地林业站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并对林业站的会计账目进行了仔细查阅,最终了解到,由于当地林业站办公经费紧张,林业站决定对种植苗木的专项经费进行“适当调整”。由于该地种植面积大且种植数量多,林业站认为即使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也不容易被察觉,因此减少了计划栽种的苗木数量,并将剩余的专项资金用于填补自身办公经费及人员福利。由于绿化项目共涉及村屯490个,审计人员无法对各村屯种植苗木逐一进行盘点,且无法判断该林业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是否普遍存在。为此,审计组开会研究决定,将该情况通报市林业局,由市林业局统一协调,组织各县(区)林业局对所辖村屯计划种植的苗木进行大规模实地抽样盘点,对偏差率较高的村屯进行深入调查,对存在挤占挪用苗木专项资金的有关单位进行查处。

专项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区别第4篇

xx市审计局 2004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2004年,审计工作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贯彻审计工作“二十字”方针,进一步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大审计调查力度,按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搞好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积极探索效益审计路子,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在各项审计工作中,一方面要继续强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审计,着力揭露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防止国家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效益审计路子。注意揭露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2004年,审计项目计划安排要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分类指导、有保有压,打破专业分工,形成审计合力”的原则。各地除完成市局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任务外,可结合本地实际自行安排一些自定审计项目,但要给党政交办、审计业务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留出一定的余地。 一、财政审计 1、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市局及各县(市区)审计局对本级财政、地税、地方金库进行审计。市局已转省厅统一授权对地税部门的机关经费进行审计。 预算执行审计要紧紧围绕增收节支工作,加大监督力度,揭露问题,规范管理,推进改革,探索新路子。促进财政部门分配行为公平、透明和规范,推动部门预算的逐步完善,增强预算的约束性,重点揭露在预算执行中随意变动预算,有无预算拨款,收支数据不真实等问题;积极探索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的路子。同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从标本兼治的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促进改革、完善制度。对税务部门的审计要加大征管工作监督力度,促进依法制税,挖掘增收潜力。 2004年5月底完成。(省定) 2、 财政决算审计 以依法规范地方财政分配行为,市局安排对xx县人民政府2002至2003年度财政决算进行审计。重点检查有无严重铺张浪费和搞“形象工程”的问题;上级补助地方专款是否按预算执行,有无挤占挪用和虚报冒领问题;在处理上下级财政关系中,有无挤占上级收入以及财政收支不真实的问题。同时,注意了解地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质量情况,进一步推动下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县级财力调查工作,自行安排。 2004年11月上旬完成。(市定) 二、专项资金审计 3、检察院系统专项审计 根据省审计厅安排,按照省审计厅、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省法院、省司法厅川审发(2003)92号文件精神,在全市检察院系统开展专项审计。 通过审计摸清各级检察院的财务管理状况和罚没款物、暂扣款的管理使用情况,重点揭露和查处在罚没款物、暂扣款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促进检察院系统规范执法行为,依法履行职责。 2004年7月底完成。(省定) 4、国土资金审计 根据省审计厅的安排,市局直接对xx县本级2002至2003年地方政府征收、管理、使用国土资金的情况进行审计。 注意摸清对各类开发区、小集镇等征用、出让土地和各级财政、国土、开发区、小集镇建设单位的征收、管理、上缴及使用的各种国土资金情况。重点审计新增建设用地和土地出让金的征收、管理及使用情况,各类建设用地是否全面纳入政府集中统一管理、经营性用地是否全面实行招标挂牌出让、出让的土地是否充分利用等问题。 2004年9月底完成。(省定) 5、民政专项资金审计 根据省厅安排市局和xx县审计局对民政专项资金进行审计,重点审计优抚安置、救灾救济、社会福利等民政专项资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使用的合规合法性,以及有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 2004年5月底完成。(省定) 6、社会保障资金审计 市局对xx县人民政府2003年度社会保障资金进行审计。其余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审计目的是促进社会保障险基金的预算安排、征缴、管理、使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发现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审计范围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社保局、就业局、医疗保险中心、民政局和残联等。 重点审计应由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社会保障险基金是否足额列入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社保经办机构财务管理是否规范,管理的社会保障险基金支出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有无挤占挪用,社会保障险基金是否及时足额征集。民政部门管理的各项民政专项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有无挤占挪用等。市局对xx县人民政府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实行计算机辅助审计。 2004年11月底完成。(市定) 7、第二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审计 根据省审计厅的安排,全市开展第二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项目审计,该项目由省厅统一组织、统一工作方案。审计范围是2003年底已完成的且未经审计的县(市区)。 通过审计,监督建设资金到位及管理使用,促进项目法人合法有效地使用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审计重点是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在概算管理、收费管理、工程管理、工程结算、财务核算中有无不真实、不合规问题,监督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堵塞漏洞,加强管理。市局任择一区、县开展效益审计。 2004年6月底完成。(省定) 8、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 市局对xx县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进行审计。重点是审计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是否规范,是否足额拨付到位,是否用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规定的项目上,有无挤占挪用和违法违规等问题,以促进加强农发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以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 2004年11月底完成。(市定) 9、重点建设项目审计 市局对滨江大道工程;市政府一、二、三号楼工程;市政府前区广场和市政新区广场、道路;环都大道;市粮食局办公大楼;市体育场;市大剧院;(国土局)东西干道;绕城高速;建盐路等重点工程进行竣工决算审计。 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摸清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资金的使用情况,工程结算情况。检查建设单位及相关单位执行招投标、监理、质量管理、材料组织供应等法律法规情况。揭露和分析决策不当、管理不严造成的损失浪费问题,依法处理违法违规问题。 2004年11 月底完成。(市定) 三、财务收支审计 10、行政事业单位(项目)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审计(16个) 市局对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工程、市委党校、xx市中心医院、人防办、市畜牧局、水利局、xx市公路桥梁车辆通行收费站、xx收费站、xx收费站、xx财贸校、粮食局、建设局、规划局单位(项目)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水利局、粮食局、建设局同时搞预算执行审计。 在审计中要注意查处行政事业单位的违法违规问题,对违法违规问题要查清原因,要从制度上、管理上深入剖析,特别是严重违法违纪问题,一定要深查严究,以切实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对xx市中心医院的审计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市局各科在实施在财务收支审计项目或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各择一个写出审计分析报告。 2004年11月底完成(自定) 11、企业财务收支审计 市局对xx集团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在审计中,要紧紧围绕“摸家底、揭隐患、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重点是有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揭示企业在改革发展中的变化情况,审计评价会计信息和资产质量状况以及损益的真实性,积极探索效益审计。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企业进行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2004年10月底完成。(市定) 四、金融外资审计 12、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 根据审计署的授权,市局对xx县2002年、2003年外国政府贷援款项目,xx农业综合开发项目、xx扶贫项目、基本卫生服务项目、xx高速公路进行审计。 在审计中,要以提高外资利用质量,降低政府偿债风险,促进有关部门履行外资管理职责为目标。重点是有无挤占挪用外债资金和严重损失浪费、效益低下、偿债风险大的问题,督促项目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法规和项目协议,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对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重点解剖,从管理机制上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建议。 各项目完成的时间按专业会的时间执行。(署定) 五、经济责任审计 13、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市局安排对市民政局长唐平、计生委xx、扶贫办xx、粮食局xx、文化局xx、环保局xx、外事侨办xx、人事局xx等12个县级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按照《四川省、市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的要求,继续搞好对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决算审计结合、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与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合的探索。 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加强经济监督和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发现大要案线索,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作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管理, 各县(市区)审计局按不超过去年实际完成项目数量与有关部门协调确定计划任务。 2004年11月底完成。(市定) 六、审计调查 14、开展县级财力状况专项调查 根据省厅的安排,市局将在xx县、xx区人民政府2002至2003年度财政决算审计中根据省厅要求选择两县(区)开展县级财力状况调查。以摸清县级财力真实情况、揭露带规律性的问题和现象为目的,为政府指导县级财政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2004年10月底完成。(省定) 15、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审计调查。 根据省人民政府的授权和省厅安排,市局对xx;xx区审计局对本级农村信用社2003年度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审计调查。由省厅统一组织,统一方案,各市县区具体实施。 通过审计摸清贷款规模、贷款结构、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提出加强信贷业务管理、提高信贷质量、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的建议和措施。 2004年10月底完成。(省定) 16、退耕还林工程资金效益审计调查 根据省厅的安排,市局对xx区、xx县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资金效益审计调查。 重点调查1999年至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的县区任务完成、造林成活率、退耕户粮钱兑现、生活是否得到保障、退耕户林权证发放、农业税减免及财政减收等情况。 2004年8月底完成。(省定) 17、乡镇债权债务偿还情况审计调查。 市局安排9县(市区)审计局,结合乡镇财务收支审计进行乡镇债权债务偿还情况审计调查。 审计调查的重点是以2002年“乡村债权债务清理的最后确认数”为准,摸清乡镇债权收回、债务偿还情况,县(市区)府和乡镇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现在有无新增债务,如有新增债务表现在哪些方面,数额多大,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与此同时,还要弄清乡镇近三年财务收支情况,特别是支出主要是在哪些方面,其中哪些是必须支出的,招待费差旅费有多少,白条支付多少,租车费多少,“培训费”有多少,是否用于真正的培训,县(市区)财政对乡镇财务管理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效果怎样?招待费、差旅费等资金来源于哪里? 各县(市区)审计局在安排审计调查对象时一定要具有代表性,经济条件好的、较好的、中等的、差的各选其一。在审计调查中一定要注意发掘典型事例、典型经验,从政策上、制度上、机制上、法规上深入剖析,并提出科学合法合理、操作性强的审计建议。 2004年7月底完成。(市定) 18、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情况专题调查 根据省厅安排,市局、xx县开展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资金安排、筹融资等方面权力制约办法、措施的建立、贯彻落实情况,有无严重违规行为和损失浪费等问题的专项审计调查。 2004年11月底完成。(省定)

xx市审计局2004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项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区别第5篇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本市20*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情况。

一、审计工作组织实施情况

根据《审计法》和《*市预算监督条例》的规定,市审计局于20*年7月至20*年6月,对本市20*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对部分财政收支追溯到以前年度。

为了不断深化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使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监督形成合力,市政府要求市审计局在开展重点审计的同时,继续组织未纳入审计范围的151个部门开展自查。通过采取审计与自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市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促进预算执行和预决算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健全规范,为保证部门决算真实完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51个部门通过自查反映出部分财政资金使用率不高,资金闲置,预算、财务、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各相关部门已经进行了整改,并将通过进一步完善管理,加强制度建设防范再度发生。

在具体组织实施审计中,市审计局注重整体把握和评价市级预算执行情况,不断加大对基层预算单位和项目资金具体使用单位的监督力度。安排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主要涉及了市财政局具体组织市本级预算执行、市级预算资金分配、涉农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等方面。审计涉及市级预算管理和资金分配部门53个,区县有关业务主管部门176个,基层预算单位和财政资金使用单位218个,涉及建设和施工等单位1097个。

在不断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同时,市审计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将审计工作与奥运筹办工作全面融合,积极开展奥运工程审计。“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市审计局迅速反应,精心组织,积极开展了抗震救灾捐赠款物审计,在工作中一手抓抗震救灾审计,一手抓奥运工程审计,较好地完成了相关阶段的各项审计任务。

二、奥运工程和抗震救灾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一)奥运工程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审计署部署及市政府的要求,市审计局集中市、区两级审计力量,从2006年起,对奥运工程进行了跟踪审计。审计中,切实贯彻审计署“服务奥运、保障奥运”的总体指导思想,对于审计发现的管理不规范问题,采取边审计边纠正的做法,及时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建议,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促进了奥运工程建设项目规范管理。从目前的审计结果看,奥运工程建设总体进展顺利,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奥运工程审计结束后,有关审计结果将根据国务院总体部署,由审计署向社会公告。

(二)抗震救灾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市审计局开展了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的审计工作。经初步审计核实,截至6月30日,市区两级红十字会、救灾捐赠事务管理中心、慈善协会以及*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接收捐赠款物13.6亿元,其中:捐款10.51亿元、物资3.09亿元。从审计结果看,上述机构在捐赠款物的接收过程中,注重对捐赠款物的管理,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告制度,有关部门及时明确了捐赠款物的接收单位,提出了管理使用和监督检查的要求。到目前为止,除管理不规范问题外,审计尚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

三、20*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

20*年,全市各部门、单位认真执行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着力改善民生,积极推进奥运筹办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市人代会确定的各项预算收支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从审计结果看,20*年市级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市级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资金安排体现了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改革全面推进,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财政收支平衡,市级收支预算圆满完成。但是,在财政资金分配和具体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市级预算管理审计情况。

1.审计了市财政局具体组织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20*年,市财政局认真贯彻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继续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扩大非税收入收缴改革试点规模,进一步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和预算执行绩效考评力度,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积极推行市级部门集中财务管理试点,逐步清理消化财政性结余资金,加强了预算和财政财务管理,较好地组织了市本级预算执行。但是,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和财政资金分配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一些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国库集中支付操作不够规范。一些部门编制的项目支出预算不能落实到基层预算单位,在国库集中支付时,无法将资金直接支付给收款人或供应商,造成国库集中支付具体操作中出现不规范的现象,不利于加强财政资金支付的管理与监督,不利于健全和完善部门预算管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二是市级部门预算中一些资金分配不够合理。主要是市财政局超过定额标准给部分部门和单位安排了公用经费。批复有关部门专项经费时,没有充分考虑历年预算执行和专项结余情况,对一些部门的经常性专项经费没有界定具体支出项目和内容,不利于节约行政经费。

2.对2006年度市对区县补助资金分配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调查涉及通过部门预算参与市级财政资金分配的32个市级部门和接受市拨涉农专项资金补助的8个区县。从资金分配过程和结果看,有关部门能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落实各项事业发展规划,逐步建立健全资金分配制度,促进资金分配过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资金安排保障了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党和政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但是,调查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是市对区县补助资金分配管理权相对分散,不利于完善和规范市对区县转移支付制度。调查发现,除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直接安排市对区县补助资金外,全市还有32个市级部门在其部门预算中安排了区县对口单位专项补助资金,且资金数额较大,个别专款还存在多头下拨现象。同时,这部分资金在分配下拨时,也未通知区县财政部门,脱离了预算监督。

二是涉农资金分配管理有待完善。由于一些参与市对区县涉农补助资金分配和管理的部门在项目立项审批和审核环节沟通协调不够,造成一些部门安排的项目存在交叉重叠现象,资金投向也比较分散。基层单位也借机重复申报项目,调查发现,有6个区县的38个项目重复报领了资金7974万元。

三是市对区县补助资金在使用中缺乏监管。从调查情况看,32个市级部门中,除6个部门对专项补助使用情况进行过抽查外,其余部门对分配下拨的专项补助没有进行后续监督,再加之区县财政部门不掌握专项补助的分配拨付情况,也无法实施有效监督,造成部分专项补助未按规定用途使用或形成闲置。调查4个区县的63个资金使用单位发现,有27个单位未按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补助,共涉及资金502万元。还有39个单位累计结余闲置市级部门拨入的专项补助资金1365万元,占市级拨入资金的10%。5个区县实施的12个涉农项目中,有14*万元资金没有按规定的用途使用。

(二)市级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情况。

对12个市级部门20*年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进行了审计。从审计结果看,各部门逐步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预算申报基本符合规定程序,预算编制逐步规范,资金分配和拨付比较及时,预决算管理水平和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有了明显提高。各部门围绕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组织各项预算收支,资金总体使用情况较好,促进了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与奥运筹办有关的项目进展较为顺利,为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和残奥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根据市财政局统一安排,各部门开展了财政性结余资金清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一些部门项目资金结余规模仍呈增长趋势,部分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12个部门20*年度决算报表反映,有7个部门行政事业性项目结余和基本建设项目结余资金仍呈增长趋势,至20*年末,7个部门和所属基层预算单位累计项目结余比上年同期增长59%,最多的增长达163%。

对12个部门648个重点项目效益情况延伸审计调查发现,10个部门预算中安排的221个项目存在资金和设备闲置问题,涉及金额15.57亿元,占延伸审计重点项目预算资金总额的14%。其中:资金闲置10.69亿元,占69%,设备、设施闲置和使用效率不高4.88亿元,占31%。

2.一些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虚报支出进度,项目支出决算不实。7个部门所属的20个基层预算单位存在这类问题,涉及问题金额3.87亿元,其中:12个基层预算单位采取虚列支出,或不如实编报项目支出决算报表等方式少报项目结余资金2.61亿元;8个基层预算单位为了完成账面支出进度,提前将货款1.26亿元支付给供应商留存。这种做法,使资金脱离了财政监管,不能如实反映预算执行状况,不利于市财政统筹安排调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一些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被改变了用途。3个部门及37个基层预算单位和项目执行单位存在这类问题,涉及问题金额3324万元,其中:自行在项目间调剂使用2942万元;弥补基本经费开支382万元,主要用于人员经费、设备购置、办公费、差旅费等支出。

4.一些部门预算和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不够规范。5个部门及15个基层预算单位存在这类问题,涉及问题金额8.18亿元。其中:收支管理核算不规范3.79亿元,往来款项长期不清理2.43亿元,决算报表填报不规范1.21亿元、预算编制不细化4600万元,固定资产账实不符1810万元,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使用不规范1113万元。

(三)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审计情况。

对2006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涉及市、区两级20个行政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审计结果表明,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认真落实各项社保政策,不断建立和健全内控制度,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基金较为安全完整,未发现挤占挪用问题。但是,仍存在一些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1.养老保险基金发放管理有漏洞。养老保险金发放过程中,出现了个别参保人员死亡后,其养老保险金仍被继续领取的现象。

2.部分社保经办机构代收代缴社会保险费管理不够规范。8个区县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代收代缴社会保险费产生的利息2*万元,未及时上缴,有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对代收代缴的社会保险费,未单独设立专户进行核算,导致社会保险费产生的利息无法准确计算。

四、20*年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初步整改情况

本次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中查出的问题,市审计局已区别不同情况,依法进行了处理。针对市级预算资金分配管理方式需要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市审计局向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级财政资金分配机制,不断推动和深化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的建议。针对预算、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市审计局从完善预算管理、资金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的角度,分别向有关部门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各部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夯实基础工作。针对虚列支出,挪用资金等问题,市审计局下达了审计决定,限期予以纠正。

市政府要求各部门结合本部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分析,对违法违规问题,要严肃处理,追究责任;对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问题,要不断研究、深化和创新管理模式;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理顺各项改革的关系,促进各项改革协调发展。同时,要求各部门对掌管财政资金的干部队伍加强培训,提高干部队伍业务素质。目前,各部门的整改工作已陆续开展。

针对市对区县补助资金分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市财政局进一步完善《市对区县专项补助管理办法》。在梳理事权财权的基础上,逐步整合市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补助资金,将经常性、固定性和普遍性的专项补助进一步下划区县,增加区县直接可支配财力。从编制2009年预算开始,原则上市级部门预算中不再安排区县对口单位专项补助资金。确需支持的,纳入市对区县统一的专项转移支付体系,实施项目库管理,严格论证、申报、审批程序,强化监督管理。一些参与市级资金分配的部门也进一步完善项目申报、评审、监督检查办法,将部门项目申报系统与市财政局项目库系统对接,简化项目申报审批程序,避免项目的交叉重复,研究建立项目管理协调机制,逐步加强项目的管理工作。

针对部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市财政局将进一步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将考评结果作为下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促进单位增强支出责任意识。加大财政监管力度,完善预算动态监控体系,建立预算、执行和决算的信息化监控体系,对财政资金使用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针对市级部门预决算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市财政局将严格项目分类,把好预算项目审核关,切实做到对不细化、不经科学论证的项目不安排,确保预算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基层预算单位。进一步完善国库动态监控系统,将所有改革单位的全部存款账户纳入预警监控范围,严格按规范程序操作。进一步加强银行管理,建立考核机制,严禁银行违规向单位账户划转资金。各预算执行部门针对审计中查出的问题,也在认真分析并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修订和完善各项内控制度,狠抓基础管理工作。

专项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区别第6篇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财政支出是确保区委、区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有效保障,审计是对财政支出的合理投向和使用绩效的监督,三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承,融为一体。今天,我们把财政、税收、审计三个会议合并召开,并且把乡镇、街道、区级各部门的一把手都召集起来专题研究财税审计工作,充分说明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刚才,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国税分局、区地税分局都作了很好的发言,分析了1—2月份形势,对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和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提出了有针对性、操作性的举措。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找准差距,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新区组建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财税审计工作,每年都召开一次一把手参加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区财政、国税、地税、审计部门始终紧贴中心,服务大局,克服人手少、任务重、压力大等困难,在组织财政收入、保证重点支出、深化财政改革、加强日常监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主要体现“四个更加”:一是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组织收入的措施更加扎实。20*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实现14.2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2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和28.17%。20*年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0.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提高了对地方可用财力的贡献率。可以说,过去的一年,发展成果进一步体现,税收创新高;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本领得到提高;依法治税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二是公共财政职能进一步强化,成效更加明显。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科学安排、统筹兼顾、有保有压,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城乡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村庄整治、困难弱势群体救助等民生支出的保障力度,20*年全部新增财力80.9%用于民生支出。特别是在区级财力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支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科学合理地制定了新一轮区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乡镇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办事重点更加突出、加快发展的成效更加明显。牢固树立艰苦创业、过紧日子的思想,通过对区级部门和街道实行综合预算,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理财积极性逐年提高,“想办事、能办事、能办成事”的积极性逐步迸发。三是理财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更加规范。始终坚持财政管理改革以“金财工程”建设为载体,不断向纵深推进,信息化建设初显成效。在全面实行部门综合预算,街道全面纳入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实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基础上,从20*年9月1日起,对中心城包括所有初中、小学在内的共23个教育预算单位全面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这是在全省范围内将新型国库管理制度应用于义务教育领域的首次成功尝试,对于提高财政资金的透明度和使用效益,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都具有重要作用。四是审计工作不断强化,监督更加有力。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务发展大局,认真履行职责,牢牢抓住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资金,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面对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创新办法、破解难题,通过在全省公开招标,招聘了全省5家甲级中介审计单位、5家乙级中介审计单位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协助审计,使审计监督更为有力,进一步促进了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思想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创新的举措还不够多。客观上乡镇未将财税审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观上乡镇主要领导对财税工作业务不够熟悉,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分析得少,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还不多。如部分乡镇在新办企业登记入户、外来建筑税收征管、社会化征管等方面举措还不够有力。一些部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不强,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等、靠、要”思想,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二是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面对周边县区激烈的竞争态势压力很大。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平衡难度进一步加大。建区以来,我区财政收入虽然保持了高位增长,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巨大。四是监管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从监管制度建设来看,财政、税收、审计等监管制度还不够健全,制度的执行情况还有差距,监管的面还不够广,成效还不够明显。

二、立足全局,扎实工作,努力开创财税审计工作的新局面

要做好今年的财税审计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开源与节流并重、改革与服务并行、管理与监督并举”。

(一)开源与节流并重,凝心聚力抓增收。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支撑,是各级机关依法履职、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杠杆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必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集中精力组织收入,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今年财政税收工作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牢牢锁定一个目标,就是确保财政总收入增长25%,增幅列三县两区第三。二是要实现二个突破,在土地使用税、矿产运输营业税征收上取得重点突破。三是要实现三个稳定增长,确保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三个税种收入稳定增长。四是要在四个方面挖潜增收,国地税部门在征管工作中要抓大不放小,在抓好主税种和重点企业征管的同时,广开税源,在童装产业、房地产、建筑行业、总部经济与分支机构税收四个方面挖潜增收。五是要建立五个机制。即:上下联动税收征管机制。区国地税部门要将依法治税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认真开展纳税评估、矿山机组税收征管、个人所得税申报及土地使用税、所得税等基础税源调查,加大征管力度,健全完善内外并重、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应收尽收。各乡镇要关注辖区内新办企业及老企业的纳税登记情况,对辖区内的税源要“摸清家底、心中有数”,特别是要加强对新引进项目的全程跟踪服务管理,确保新办企业税务登记入户吴兴,确保财政又好又快增长。每月动态分析机制。区委、区政府建立财政税收每月动态分析制度,每月在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例会上将各乡镇财政税收情况进行通报。服务基层工作机制。区财政、国地税部门要经常性下基层对接工作,与乡镇一起深入分析收入增减变化情况,努力查找征管工作的薄弱环节,落实有力工作举措。考核激励机制。区委、区政府建立乡镇经济重点工作季度量化考核制度,把财政税收纳入重要考核内容,每季度进行考核排名。财政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坚决依法严肃打击偷税漏税等违法违规行为,在处罚上要就高不就低、就重不就轻,让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维护正常的征管秩序。

(二)改革与服务并行,科学谋划抓保障。一是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规范财政供给范围,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教育文化卫生、困难弱势群体救助、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着力解决好事关民生、事关发展、事关稳定的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要严格执行财政预算,从严控制支出。区级部门和街道继续实行零基预算,严格实行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财力可能进行编制,保障区级部门和街道的正常运转。各乡镇、街道和区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发扬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作风,严格执行财政预算,加强和规范支出管理,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坚决有效遏止铺张浪费,确保今年区级机关节能10%、公用经费下降10%,为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作出表率。三是要创新管理方式,完善提升“金财工程”。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以完善提升“金财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方式改革,也就是财政投入的钱要有明确的用途、投入的过程要讲求规范、使用结果要进行绩效评价,实现“一个笼子管收入、一个盘子编预算、一个口子管支出”的管理模式。要建立健全财政监督管理的各项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专项资金管理以及强化重大项目财政支出监管等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建立全方位的财政性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绩效性。要在去年全面实行中心城学校经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上,今年要将村级财务全部纳入统一监管体系。四是要积极化解政府债务,防范风险。政府性债务是一把“双刃剑”,适度举债、规范管理对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如果过度负债、监管不力就会产生很大的风险,带来严重的后果。要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的管理,完善政府性债务项目化、动态化管理机制,对举债的必要性、还债的可能性进行充分论证,举债筹措的资金用途、投向必须明确,严格控制举债规模,规范举债程序,加强偿债资金准备,落实举债资金监管制度,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确保安全。

(三)管理与监督并举,强化审计抓监管。加强管理监督是规范权力运作、提高行政效能、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保障,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审计部门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认真履行审计职责,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既要在服务中加强监督,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使有限的财政性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的效益,促进经济的加快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又要在监督中加强服务,推动政府依法行政,使政府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吴兴发展的实际,更能为老百姓所认同,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好功夫:一是要在依法审计上下功夫。这是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牢牢抓住预算执行审计、资金绩效审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四个重点,以重点突破推动整体工作。在强化预算执行审计上,要按照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加大对公共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的制约和监督,既要强化预算内资金的审计,也要强化预算外资金的审计。重点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全部政府性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提高财政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在强化资金绩效审计上,要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的审计,重点关注专项资金安排的科学性、管理的规范性、使用的效益性,真正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在强化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上,要重点围绕东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关注项目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针对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大对工程建设、施工、设计、监理、采购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对违规招投标、高估冒算、损失浪费等行为必须坚决依法查处,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支出降低到最低限度。在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上,要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制度建设,防范于源头,监管于全程,促进领导干部依法依规履职到位。二是要在提高审计实效上下功夫。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成果的应用与审计质量有着密切联系,有了质量,才能用好成果,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审计部门不仅要揭露个别项目的具体问题,更要对多个项目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举一反三,从制度和管理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不仅要揭露经济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更要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增强政府部门财政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真正使审计工作在建立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廉政监管机制中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被审计单位在思想上要树立自觉接受审计监督的意识,在行动中要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对审计出的问题,不管大小,都要高度重视,严格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认真研究措施,整改落实到位,确保审计实效。三是要在创新审计方法上下功夫。在当前审计机关任务重、要求高、人员少的情况下,更要创新办法、科学管理,通过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加强审计计划管理、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目标管理、成本管理,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四是要在注重审计成果运用上下功夫。审计部门要把查问题、提建议、抓整改、促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审计成果应用,推进体制机制建设,为党委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要加强领导,增强执行力。在经济社会转型期,财税审计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涉及面越来越广,面临的新情况越来越多,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各乡镇、街道、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财税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决克服与己无关、被动应付的思想,从全局的高度、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自觉地把财税审计工作置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来谋划、部署和落实,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要全力支持,增强工作合力。财税审计部门长期处在执法监督领域,容易得罪人,工作压力比较大。各乡镇、街道、部门要牢固树立依法理财、依法治税和依法接受审计监督的观念,积极支持、全力配合财税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履行职责,特别是当他们遇到阻力时,要站出来为他们讲话,给他们撑腰。各乡镇、街道和区级各部门既要加强对本单位制度、人员等方面的建设、确保职责明确、精力到位;又要加强对本区域、本部门管理职责范围财税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积极支持财税部门依法理财治税,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审计部门反映的问题和揭露的矛盾,不管大小,都要高度重视,要敢于正视,认真对待,既不要护短,也不要怕揭丑,不仅要及时把存在的问题纠正过来,还要认真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健全和完善制度,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专项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区别第7篇

一、五年来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狠抓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监督

一是紧跟经济形势,以监督促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全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常委会组织各工委对全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及41个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工作开展了全面调研。在听取和审议区政府《东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后,根据部分主要指标和任务在“十一五”后期完成压力较大的现状以及适应重大宏观政策调整的需要,常委会同意区政府对部分指标进行调整,使全区的“十一五”规划得到进一步完善,更加符合我区发展的实际情况。

(二)狠抓了审计工作支持监督

一是预算审查工作。结合监督法的实施,我们根据区内公共财政建设的实际制定出台了《武汉市东西湖区预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实施后,区财政局按暂行办法的规定,每月向区人大常委会报送有关预算收支情况的报表,并按季度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同时关于预算调整情况、预算超收收入使用情况、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区长预备费使用情况也主动向区人大常委会进行了汇报,从而使得我区财政预决算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换届以来,常委会坚持提前介入预算编制工作,促进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区人大各工委在每年部门预算编制的时候,分别走访相关对口联系部门,收集各单位对部门预算、专项资金预算、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区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主任会议,将各工委收集的意见归为发展类、调整类、支持类、民生类四类,汇总后交财政部门编制预算时参考,督促区政府依法足额安排教育、农业、科技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本区本级预算调整的审查和监督。对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提请审查和批准调整预算的情况,按照《预算法》和《预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区人大常委会授权财经工委进行预先审查,形成审查报告并向主任会议汇报,然后由常委会会议进行审查批准,以保证人代会批准的预算和重点支出落实到位。如,因拉动内需安排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和今年因中央政策规定要求将土地出让金及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引起预算调整,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会对区政府提请常委会审查批准的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进行了预先审查,将审查情况向主任会议作了汇报,并在常委会上作了审查报告,常委会会议同意了财经工委提出的审查意见,审查批准了预算调整方案,形成了常委会审议意见并交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落实,较好地规范了预算行为。三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促进预算严格执行。区人大常委会督促区政府审计部门依法对区本级预算执行、部门决算、政府采购等情况,以及预算外资金、重大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依法对审计中发现问题进行处理、处罚。同时,区人大常委会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和处理工作情况依法实施监督,跟踪了解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适时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督促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有效地促进了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如,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根据《关于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和处理情况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先后两次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对审计中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工作报告,针对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向区政府发出督办函,要求区政府及审计、教育、财政、监察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纠正问题,完善制度。在整改工作中,常委会进行了跟踪,重点对教育部门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进行了督办,督促对涉嫌犯罪的当事人进行了法律追究,使整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审查查出问题较好地促进了政府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工作。通过近年来在预算监督上的努力,我区财政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都发生了可喜变化。如预算编制范围进一步扩大,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预算刚性逐步增强,财政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等。四是加大审计整改工作力度。以来,区审计部门认真履行审计职能,对问题单位进行了客观真实的披露。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审计成果,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区教育局审计及整改情况的工作报告。报告反映了区教育局财务管理不规范,核算不真实,专项资金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化区教育局对于审计查出的问题的整改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向区政府发出督办函,要求区政府将落实情况在60日内回告区人大常委会,同时向区政府财政部门、教育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要求审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重点部门和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严格部门预算和支出管理。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按督办函的要求,积极对教育局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理顺了教育局的财务体制,并追究了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又如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审计工作报告,对于报告中所反映的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收效甚微等问题十分重视,专门发出审议意见书,督促区政府进行整改。会后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整改工作,多次召集专门会议落实整改事宜。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加强整改工作,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狠抓了重大项目的监督

国有投资建设项目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内容,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因此,科学合理的建设国有投资项目,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将这项工作作为经济监督工作的重点,每年年初听取和审议全区重大项目编制情况的报告,并批准该年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年中组织一次项目建设情况的视察活动,年底听取和审议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从而使项目从立项到竣工整个过程都处于人大的监督之中。例如年初常委会在作出批准区重点投资项目的决定的同时,要求区政府合理调配资金、加强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年中,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对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的规定,对全区17个新审批项目以及16个续建和结转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并适时召开常委会审议了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向政府发出了审议意见书。区政府高度重视常委会对《关于区国有投资建设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书,下发了《关于加大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督办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和协办单位以及项目推进的时间。从下半年开始,区政府每月召开一次重大项目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广大群众特别关注的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项目加快了建设步伐。2008以来,国际金融危机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我区大批中小企业都遇到了融资困难的问题。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搭建一个更大的担保平台,为全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持续稳定的担保服务,区中小企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拟增加注册资本2,000万元,按比例代表区政府投资的区城司需追加投入334万元。根据《东西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对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的规定,由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立项、区财政单项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经济项目须报区人大常委会审议。5月31日,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区人民政府关于增加区城司在东西湖区中小企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中注册资本的报告》,同意区财政增资,从而使区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四)狠抓了调研工作

围绕全区重点经济工作开展调研,积极向区委政府献计献策。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要求,为了深入了解全区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督促政府部门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区人大财经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黄良华的带领下,相继走访了区财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等职能部门,实地查看了亚东水泥、海德龙仪表、煜昌化工、孚特电池、森六汽配、飘飘食品等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情况,并先后在慈惠街道、中小企业城组织相关中小企业进行座谈。在调研过程中,财经工委收集了一系列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如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土地房产办证手续多、时间长的问题;企业周边道路破旧、出行困难的问题;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不好的问题等,并以东西湖人大的形式积极向区委和政府反映,得到了区委和政府的重视。同时,财经工委特别是上半年还开展了我区财源结构分析、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全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两型社会”及循环经济建设等调研工作。,财经工委已在《东西湖人大》上发表了《加快落实“企业服务年”相关措施的建议》、《我区财源结构分析》、《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建议》等5篇文章。二是深入开展预算执行情况调研,认真开展常委会审议。开展对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专题调研;听取财税部门对重要情况的汇报;根据区政府按月报送的预算收支情况报表和有关经济、财政、金融、税务等综合性统计报告等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把握财政经济运行状况和基本走势;跟踪了解国家财政政策变化对区本级预算的影响。在每年第三季度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区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提出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壮大财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并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落实。

(五)狠抓了法律监督和执法检查调研工作

一是支持深化部门预算及其配套改革。督促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支、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实行部门预算是预算制度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加强预算审查监督的重点。区人大常委会提前介入预算编制过程,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联系,支持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编制内容,规范预算编制程序,推进阶段工作安排和预算编制时间的有效衔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重点推进专项资金特别是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细化工作,督促财政部门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支持加强预算基础信息库、项目库体系建设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等配套改革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二是加大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力度。主要是加强对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的跟踪检查。近年来,常委会通过听取情况介绍、核对财务凭证、查看相关文件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教育、农业、科技、社会保障、水务、城管、建设、土地等部门的预算和区本级基本建设支出、国有土地出让金等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针对项目支出不够细化、部分项目资金安排比较分散,重点不够突出,有些项目没有进行评审认定,项目经费预算流于形式,个别部门和单位财务收支不够规范,预算执行与预算脱节,预算执行中随意调整预算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严格预算执行和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三是加强预算草案的预审工作。每年第三季度,在财政部门预算正式编制之前,常委会要求各工作机构征求对口联系部门对部门预算的意见,确保教育、农业、科技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预算资金的落实。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在年度预算草案编制完成后,抓住“两上两下”环节对预算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并在人代会召开前向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报告,根据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提出的修改意见形成初审意见书交区政府财政部门办理落实。在人代会期间组织落实好预算审查会议,起草好审查报告及其决议草案,为人代会审查预算做好服务工作。四是深入开展预算执行情况调研,认真开展常委会审议。组织有关人员听取关于财经方面的专题汇报,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向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报告;开展对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专题调研;听取财税部门对重要情况的汇报;根据区政府按月报送的预算收支情况报表和有关经济、财政、金融、税务等综合性统计报告等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把握财政经济运行状况和基本走势;跟踪了解国家财政政策变化对区本级预算的影响。在每年第三季度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区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提出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壮大财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并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落实。

(六)狠抓了自身建设

五年来,财经工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组织委员们和工作人员,不断加强人大制度和人大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认真学习、领会党委、政府有关重大的财经方针和政策,联系我区的实际,抓住人大财经工作的重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同时财经工委还要求委员们和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对财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了提高财经工委对预算审查监督的业务水平,财经工委工作人员参加了全市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培训班。通过培训,大家学习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思想和加强预算审查监督的主要办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及部门预算改革的进展情况》、《<审计法>的修订情况和预算执行审计的基本知识》等专题报告,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七)狠抓了制度建设

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区工作大局,为了解决在改革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制定了与经济监督密切相关的工作制度。先后通过了《东西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对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东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和处理情况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武汉市东西湖区预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区人大常委会的经济监督工作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对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的监督是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政府重大公共投资行为,确保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但是在《东西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对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制定以前,对这项工作的监督在我区处于空白状态。政府在这项工作中存在立项不够严谨、建设速度缓慢、建设资金超预算等问题,自从该制度实施后,这些状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一系列规范经济监督工作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大大推进了我区预算编制和管理的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使预算支出的方向更加符合中央的大政方针,更加贴近我区经济发展的实际。

二、取得的成效和体会

(一)主要成效

五年来财经工委,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有了新提高;在对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监督、预决算工作监督、审计工作支持监督、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监督,围绕全区重点经济工作开展调研、监督,协助市区人大开展法律监督、执法检查调研、对口议案和重点建议督办、工委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效,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几点体会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实践证明,要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握正确的工作思路,创新人大财经工作,依法搞好履职,就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只有加强学习,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对工作充满热情、激情和感情,才有更加充足的工作动力和奋发有为的创新精神;只有加强学习,增长本领,提高依法履职能力,才能不断开创人大财经工作新局面。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工作方式,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重要保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建设既是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中心,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中心,人大财经委的一切工作和活动只有围绕中心,贴近中心,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中心,全力促进发展,才能在工作大局中找准工作位置和着力点;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使人大财经工作与经济建设同频共振,充满活力。三是正确处理监督与支持的关系,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关键。人大与政府虽然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总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人大监督的目的就是支持和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促进发展。只有在监督中体现支持,在支持中加强监督,才能形成促进发展的共识和合力,才能使监督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四是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综合分析,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基本方法。调查研究既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基本功,也是体察民情、听取民声、集中民意的重要渠道。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才能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到群众的呼声,摸到实情,提出符合人民群众意愿的建议,人大财经委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只有注重调查情况的综合分析、研究,才能提出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人大财经监督的实效。

三、存在主要不足

五年来,财经工委按照认真按照市委、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解放思想、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与《宪法》、《地方组织法》、《监督法》等法律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期望还有不小差距。如: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监督的实效性需不断提高;对政府一些重要经济决策活动参与和监督的程度不够;调研工作还需更全面和深入;监督工作一般只选择某些重点工作去开展,未能顾及面上很多工作;对政府一些重要经济决策活动参与和监督的程度不够等。

四、今后工作设想

(一)加强财经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进一步加强委内自身建设,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重视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进一步发挥财政经济委员会兼职委员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及早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为审查计划、预算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和服务工作。

(二)想方设法,进一步完善计划和预算的审查制度,强化监督措施

完善计划和预算的审查制度,细化审查程序,使预算全过程都纳入依法监督运行的轨道上来,仍是今后人大财经工作努力的方向。需继续探索审查监督计划、预算工作的程序、内容和方法,强化监督措施。

(三)加强调查研究,把握重点

继续围绕立法和监督两方面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及时向有关单位通报情况,加强协调,以提高法规初审质量。建议结合计划预算的审查监督工作,围绕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国有资产管理、经济结构调整、财政体制改革、社会保障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专项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区别第8篇

作者:pigaudit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区第*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汇报我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的情况,请予审议。

《审计法》是经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于====年=今年是《审计法》颁布实施第十一年,区审计局认真深入贯彻执行《审计法》,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年以,我区审计工作在区委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省、市审计机关的安排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审计法》,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紧紧围绕推进我区经济建设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把全部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定位在“领导决策的参谋者、市场经济的维护者、廉政建设的捍卫者”“三者”之上,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大对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积极探索效益审计路子。在促进宏观调控,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年以来共开展对××个单位和项目的审计,查出各类违纪违规资金××*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万元,审计处理收缴财政××万元。审计档案管理工作受到市上的表彰,区审计局连续被省审计厅评为先进集体,====年还被市上确定为“全国优秀公务员先进集体”参评单位,审计局干部××*====年、====年分别被评为“全省审计机关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审计机关先进工作者”。近年来,我们在贯彻执行《审计法》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继续深入学习《审计法》,切实加强《审计法》宣传

(一)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干部学法、用法、依法行政能力

审计机关要正确履行审计职责,必须认真学好《审计法》,才能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审计局一直把学习贯彻《审计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审计署“人、法、技”建设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干部的培训。审计部门通过开展自学、集中学习、专家辅导、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全体干部学习领会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学习宪法、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学习与审计行政执法相关的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学习与审计业务工作相关的会计法、预算法、税收征管法等,做到学用结合,实现由增强法律意识到提高法律素质的根本转变,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审计干部队伍。为全面贯彻实施《审计法》提供了法制保障。近几年来的审计项目,没有发生一起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

(二)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审计法》的宣传

为了加强《审计法》的宣传工作,使社会各界和有关单位了解《审计法》、支持审计工作、主动接受审计。审计局采取多种渠道宣传《审计法》。一是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通过编写审计简报、撰写新闻稿件和理论文章等*篇(次),及时在有关报刊、电视上宣传《审计法》及审计工作情况。二是广泛向社会各界宣传。利用“==.=”全国法制日、五四青年节等有关节日,上街摆放展板、散发资料、悬挂横幅标语、解答群众咨询等形式进行《审计法》宣传活动。近三年来,制作宣传展板*块、散发宣传资料××份、解答群众咨询××人(次)。三是向被审计单位宣传。在实施审计项目中,向被审计单位领导、财会人员直接宣传《审计法》,审计人员把《审计法》宣传资料亲自送到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座谈中,结合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宣传讲解《审计法》。四是把法制宣传工作纳入审计机关年度目标管理内容之中,做到有布置,有检查。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进一步增强了我区有关单位及广大财会人员自觉遵守和执行《审计法》的自觉性,为我区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二、认真贯彻落实执法责任制,全面规范审计行政执法行为

审计部门从完善内部法规制度、规范审计行政执法行为入手,把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区审计局先后建立健全了《××*审计局目标责任奖惩办法》、《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办法》、《审计复核工作办法》、《审计业务会议制度》等*项制度办法,健全了审计复核机构,完善了三级复核机制。对审计执法的各个环节,全面加强控制约束,从制度上、程序上预防以审谋私、讲人情、放弃原则等问题的发生。同时,为确保廉洁从审,审计部门从自身实际出发,完善五项配套制度,实施“五个一”措施。五项制度是:《审计人员廉政情况公开监督制度》、《廉洁自律情况报告制度》、《审计回访制度》、《廉政档案制度》、《考核奖惩制度》。“五个一”措施是:发放回收一个卡“廉政监督卡”、填好一张表“廉政登记表”、记好一台帐“廉政台帐”、抓好每一次审计人员廉政情况回访、签订一份责任书《党风廉政目标管理责任书》。强有力的工作举措,构成了系统、完备、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体系,在强化质量管理、提高审计执法水平、全面规范审计行政行为等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近年来未发生一起以审谋私、违法乱纪的行为。

三、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积极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为了切实履行《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监督职责,审计局进一步加大审计执法力度,认真开展各项审计工作。

(一)继续强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了认真落实《审计法》,审计部门以“摸清财政家底、揭露纠正问题、促进财税管理、提高资金效益”为目标,坚持全面审计财政部门预算分配情况、地税部门收入征管情况、其他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在审计工作中坚持财政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相结合、财政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选准审计重点进行突破,有效地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水平。

====年在对我区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除了重点审计区财政、国资、金库外,还对十五个行政事业单位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他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对三个乡镇财政决算进行了审计。审计中,一是牢固树立预算执行审计是国家审计永恒主题的思想,坚持以财政部门审计为主,以完善预算分配和加强管理为重点,在搞好一级预算单位审计的基础上,围绕增收节支,实行行业连片审计,加强了对所属二三级预算单位的延伸审计,进而推动预算执行工作的不断规范。二是在审计方法上,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重点建设资金审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乡镇财政决算审计紧密结合起来,查深查透。扩大预算执行审计的覆盖面,确保国家财政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促进了财政预算收入的顺利完成。三是加强了对管理使用财政性资金较多的单位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资金收支情况的审计,严格查处偷漏税、“小金库”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维护财经法规和纪律的严肃性。

通过审计,将审计中掌握的国有资产管理、预算外资金管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财政集中收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反映,并提出改进建议,引起了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区政府印发了《××市××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县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办法》等,审计为完善我区财政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强化了投资项目审计,审计资金和核减额有了新的突破。近年来,区审计局紧紧围绕重点建设项目和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基本建设项目,采取三大措施,打造基建审计的新亮点。一是规范政府资金建设项目审计秩序,针对我区目前重点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秩序还比较混乱的现状,区政府出台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凡投资在*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必须实行竣工决算审计制度,所有工程的结算必须以审计结论为准。二是全面实行基建审计项目审前告知制度,加强对基建投资项目审计法律法规的宣传,使有关单位、基建项目建设方、投资方明确了国家投资项目应主动接受审计监督以及须报送的材料。三是合理配置审计力量,整合审计资源。集中力量对我区近几年来重点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在弄清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办法和措施加强监督,初步建立起由国家审计机关把关,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的基建审计模式,同时把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审计,大胆揭露、制止、纠正投资建设中的高估冒算、高套费用以及资金使用不当和违纪违规等问题,不断规范了我区基建运作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年来审计局共完成了区医院综合楼工程决算审计、交警队办公楼决算审计、城市建设项目及资金审计、*/*路项目审计等重点投资项目审计*,审计资金*万元,核减工程造价*万元,其中仅区医院综合楼工程决算中核减工程造价*万元。节约了大笔财政支出,审计成果受到了上级审计机关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三)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区审计局严格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年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规范了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和步骤。审计过程中拓展审计内容、改进审计方法、完善各项制度、不断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的新路子。一是调整补充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联席会议制度;二是落实了审前调查和公示制度。在审计进场前三天将审计公告张贴,充分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审计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审计程序,提高了审计工作透明度;三是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要情报告制度。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四是整合审计资源,建立了联合办案制度。明确了责任分工,提高了工作效率;五是进一步规范违法违纪案件移交手续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了同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交流和协调配合;六是建立了跟踪落实审计决定和审计回访制度。提高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力,促进了审计决定的落实;七是建立了审计结果运用制度。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把执行审计决定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年度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区委组织部定期听取区审计局关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汇报,把审计结果存入干部考察档案,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八是实行了一体化审计。审计部门在开展正常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同时,按照计划一并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以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审计成果的充分利用。

====年以来我区审计局共完成组织部门委托的对*个单位*名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同时,查处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加大,共查出违纪违规和管理不规范资金*万元,处理收缴财政*万元。经济责任审计对于促进领导干部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廉政意识、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了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以依法规范农业专项资金和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减少资金损失浪费为目标。====年以来,先后对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救灾等专项资金进行了审计。此外,还对科教经费、失业保险、养老保险进行了审计调查。审计中紧紧抓住资金流程主线,重点揭露有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通过审计或调查,从体制、政策、法规、管理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为我区加强宏观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积极完成交办任务。审计工作积极为党政领导排忧解难和宏观决策服务,====年以来先后完成了区委、区政府等领导交办的任务审计项目*个,如国有粮食企业财务挂账清理审计中,严格按照政策,明确政策界限,区分经营性亏损与政策性亏损,审计结果受到上级部门的好评。乡镇企业局基金会审计工作中,审计组本着摸清底子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的原则,从细从严审计。××*粮站原主任××的离任审计项目,因其任职时间长,下属门店多,财务往来频繁,财务管理人员多次更换,加之有些财务人员早已不在单位上班。审计组克服重重困难,制定审计方案、研究确定审计重点,深入一线进行调查。通过深入细致的查证,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改进意见

在认真贯彻执行《审计法》中,区审计局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区委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审计队伍的业务素质与工作发展的要求不尽适应,特别是现代审计技术方法的推广应用仍然滞后。审计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今后应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专项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区别第9篇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严格资金审批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中央、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专项资金是指除正常经费以外,由本级财政安排、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拨入以及各职能部门批准按规定渠道收取的具有指定用途、必须专款专用的各项资金。具体包括:生产建设性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资金、土地出让收入等。

第三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原则

(一)量入为出,统筹安排的原则。合理安排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突出重点、集中使用。

(二)明确职责,严格审批的原则。严格按照权限,按照程序审批专项资金,不越权超范围审批,没有明确资金来源的不予以审批。

(三)项目管理,规范运作的原则。建立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对项目资金实施专项管理。

(四)民主理财,公开透明的原则。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自觉接受监督检查。

(五)依法行政,严格监管的原则。严格按照用途、范围和程序使用财政专项资金。

第二章项目管理

第四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规定,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实行项目库管理。项目由主管部门负责申报,区相关部门筛选、初审,区财政部门审核,经区政府分管区长审定后,报区长审批或区政府常务会审批。

第五条项目实行法人责任制、投资评审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施工合同制和廉政建设责任制。凡符合招投标要求的项目,要严格按规定实行招投标。

第六条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项目实施单位必须按要求向区财政部门分期分批上报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包括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等。项目主管部门、区财政部门必须定期和不定期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检查和督促。项目工程按批准的建设期竣工后,区财政部门必须进行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查,并出具审查批复;项目业主持区财政部门出具的审查批复办理项目结算和进行固定资产产权登记。

第三章审批程序

第七条财政专项资金由用款单位提出申请,并说明工作和经费概算,区财政局对其申请进行核实,并提出财政专项资金安排建议,报区政府分管区长和区长审批。

第八条项目主管部门(单位)申拨财政专项资金时,应认真编报项目预算(包括资金来源和支出预算),资金来源应含各种不同渠道的资金,项目支出预算应严格按照各类专项资金使用原则提出。

第九条区本级预算内安排的财政专项资金,由区财政局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拟订资金分配方案,经区政府分管区长审核,报区长或区政府常务会审定。区财政局与部门(单位)联合发文,明确专项资金项目及管理要求;区财政局按照项目计划的实施要求逐步调度资金。

第十条预算外财政性专项资金支出,由区财政局根据部门(单位)的用款申请,提出拟办意见,报区政府分管区长审核,报区长或区政府常务会审批后拨付资金。

第十一条中央、省、市补助的专项资金,由区财政局根据上级下达的支出指标安排支出计划。省、市两个以上部门联合下文的专项资金,由区财政局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提出资金分配方案,报区政府分管区长和区长签批后安排支出计划。

第十二条凡向上级部门申报建设项目须本级配套资金的,一律先由项目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区财政局审核并综合平衡,报经区人民政府审批后,由各部门分别上报。

第十三条区财政局要建立严格规范的专项资金报表制度,项目单位要及时向区财政部门提供报表,经区财政部门汇总后,定期向区人民政府报送专项资金报表。区领导签批的专项支出报告必须有相应的资金来源。

第四章资金拨付

第十四条财政专项资金要严格按照资金拨付程序、年度项目计划、支出预算和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计划下达后,按照资金跟随项目走的原则,实行预拨报帐制度,采取分期、分批拨款方式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

第十五条财政专项资金拨付程序。财政专项资金计划一经下达,由项目实施单位提出拨款申请(包括项目启动时间、竣工时间、资金支出计划等)分别报经区财政局、项目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审核,并提出拨款建议,同时拨付相应项目启动资金。项目启动后的拨款,由区财政局、项目主管部门分别对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后提出意见,根据资金调度和工程进度情况予以拨款。

第十六条财政专项资金拨付方式。财政专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由区财政局根据区人民政府审定的项目计划、项目进度,结合财政资金调度情况拨付资金。专项资金支出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必须按政府采购管理程序办理,其中基本建设项目达到一定规模的,必须进行招投标和竣工决算审计,由区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项目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商帐户,对建设性专项资金应按规定预留10%的工程质量保证金,待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再全额清算到位。其它类型财政专项资金具体拨付为直接支付不低于50%。

第十七条区财政局要建立科学的资金调度机制,以确保专项资金的及时拨付到位。

第五章监督与处罚

第十八条实行跟踪监督。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区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财政性专项资金跟踪监督检查制度,实行全程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项目业主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定期向区财政局报送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监督。对不按规定使用资金的,区财政局将视情节缓拨或收回所拨资金,并取消下一年度专项资金申请资格。

第二十条区财政局对项目资金的安排、实施以及完成结果要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包括项目事前绩效审核、项目事中绩效跟踪、项目事后绩效检查。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