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小学生数字安全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1 17:01:26

中小学生数字安全教育

中小学生数字安全教育第1篇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本着“实用、好用、共建、共享”的原则,从课程资源、活动资源、专题资源等不同角度,充分利用好区域信息化硬件完善、机构人员齐整的便利条件,以及网络直播车等先进的硬件设备,通过自制、征集、购买等不同方式,打造满足师生不同需求的个性化资源管理平台,以便师生在教育教学中深度应用,实现学习模式的变革,助力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

一、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必要性

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是发挥和放大安全主题教育课效应的最好办法。现代安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化资源建设,数字化资源可以满足知识的泛化、碎片式学习。

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易于安全课程的重组和构建。安全课程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和师生互动。从教师的角度讲,通过资源建设便于知识积累,为将来备课、授课提供丰富的素材,而且可以提高安全教育成效,不局限于课堂。从学生的角度讲,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利用网络来观看教师提供的优质安全教育资源,了解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可以使学生结合自身认知情况掌握安全课程内容,以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通过数字化资源在线学习、考核,可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安全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预防危险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微课、慕课等数字化资源的使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救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更大作用。

但就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数字化资源对学生的作用而言,笔者发现:从学生角度出发,他们期待安全主题教育课堂上可以使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教学,并且认为数字化资源教学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笔者也认为,该数字化资源教学在安全主题教育课堂中的实施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针对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更能凸显数字化资源教学的优势。

二、课堂上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资源

在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怎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化资源的潜力呢?

一是微课点缀,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鉴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和对学习内容期待度的不同,教师在课前可以针对安全教育课中的知识点,制作相关内容的微视频,力求短小精悍,选取的知识点要形成一定的梯度和坡度,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期待。让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方式,在课前预习相关学习内容,形成自己的思考和感性认识,然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而在课堂上对自己存有困惑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的理性认识,完成个性化学习过程。这样不仅能让接受能力弱的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也能让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二是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数字化资源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激发,使其产生要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安全校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微动画、微视频把教学内容演示“活”了,让学生也学“活”了,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教授“放学路上自己走,我能安全回到家”一课时,笔者根据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数字化资源中现有的动画交通知识,设计游戏抢答环节,让学生根据画面中出现的情境猜出这是什么标志,说出它们具体表示什么含义。抢答题的答案被设计成果子,题目内容变成篮子,抢答题则变成了摘果子的游戏。对这些有趣的抢答,学生思维敏捷,精神集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伴着悦耳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三是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字化资源教学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等独特功能和综合优势,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

如在教授上述的“放学路上自己走,我能安全回到家”时,当出现一个交通标志后,教师就可以按下其中的一个键让动态画面停止,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然后让不太会的学生来回答。回答对了,动画视频中的交通警察就会说一句“你答对了”或“你太棒了”;说错了,动画视频中就会发出“你说错了,再试试看”的评价。这样,每位学生都跃跃欲试,渴望为自己赢得表扬,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是有效设问,提升学生的安全学习效率。《礼记・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数字化资源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数字化资源能否发挥有效作用,关键在于针对数字化资源的问题设计是否有效,即问题能否成为数字化资源与教学目标之间的桥梁;能否让学生的思维由感性上升为理性,从表象探寻到本质,由情境过渡到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呈现的资源,多追问几个问题,或增加几个“假如”式的问题,不仅可以增加所呈现的数字化资源信息量,还能增加学生对问题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若围绕一个核心目标,一路追问下去,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可以不用其他教学资源,也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而且,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与情感体验更为深刻和丰富。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所有数字化资源的选取、目标落实,都应指向教学目标(足见问题设计的重要性)。

另外,教学中多设计一些能让学生由他人推及自己的问题,是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数字化资源有效使用的关键点。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数字化资源离学生比较远,也可以通过设问由远及近地实现教学目标(但问题的设计必须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

中小学生数字安全教育第2篇

关键词: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校园网;网络;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3-0000-02

Discussion on the Primary&Secondary Digitalization Campus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blems

Yao Zhiyong

(Zhejiang Ruian City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Ruian 3252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um and development,in order to fully develop in th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ies and learning styles of diverse,more and more schools began to take digital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lead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the face of opportunities and work and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school education,to promote networking,information and personalization.However,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digital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in hardware,software,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In this,the author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digital campus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issues for the topics in-dept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Keywords:Primary&secondary schools;Digital Campus;Campus;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地发展进步,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进程在不断地推进。很多的中小学逐步重视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利用信息技术不仅使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也改善中小学学习的硬件与软件条件。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棘手的网络与信息技术安全方面的问题,从而影响校园网络的建设和发展进程。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进行了研究分析,从而保障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安全运行,创设良好的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学习平台。

一、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发展的现状

如今,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然而高效地管理和有效地使用校园网是关键之所在。中小学校园中很多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教学方式与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有限,使学生难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生成。很多的教师各自为政,缺乏交流沟通,很难开展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使教育教学水平不能得到根本性地提高和发展。学生出现了知识面比较窄和学习有效性不高的情况。很多的学校只注重教育资源的容量,知识的内容单一,信息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中大多数信息资源不能与教师的教学内容相统一,从而导致信息资源的不兼容,降低资源的有效地利用率,并且对信息的安全机制和安全管理不够充分地重视。校园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增强了学校从外部获得信息的途径和能力,也使得学校校园网的管理要面对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所带来的新挑战和新危险[1]。以上情况的存在对于如何发展和管理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提出了新的考量。

二、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不良信息的传播有进一步蔓延的趁势。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建设中,若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不够重视或者管理不当,容易在校园网络内出现传播不良的信息。例如,暴力游戏、色情、违道德言论等一些不良的信息容易泛滥,使正处于青少年期的中小学生容易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在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建设中,如果管理不当不仅给学校、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无孔不入。很多的计算机病毒不仅会造成计算机系统的瘫痪,而且会破坏计算机内信息和软件的功能和安全,从而使网络的运行处于低效状态,造成校园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不安全性。计算机系统的病毒入侵是破坏校园网络安全的重要的因素。例如,“QQ大盗”、“CIH病毒”、“木马”、“爱虫病毒”、“密码7005”等网络病毒对计算机网络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三)数字化校园网络的科学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很多中小学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校园网络的管理不够完善的问题。例如,校园中没有统一的资源获取途径,还没有完全普及和使用FTP服务器。并且也没有统一规范的安全应用管理程序,导致很多的资源不能共享与使用,从而使校园网络的使用率降低。很多学校的防火墙形同虚设,没有定期进行升级和管理,造成校园的网络中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严重影响影响了校园网络的正常和有效地运行,信息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

(四)非法接入(rogue access)。非法接入会造成一个后门(back door),从而对信息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很多的非法入侵者为了使个人得到某种非法的利益,进入校园网络中破坏一些信息或者泄露重要的学习资源,破坏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这些非法接入校园的网络内,不仅是校园内的一些人为的破坏,而且也有外部人员的入侵盗取校园的重要的信息和数据,从而造成校园网络的信息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和问题[2]。

(五)广大师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在中小学有很多师生在信息安全上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很多人根本不加以重视,这样势必造成了很多安全隐患。例如,个人电脑不安装防火墙;信息安全密码设置过于简单;不安装杀毒软件;非法下载软件等现象广泛存在。

三、确保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具体措施

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校园网络的硬件与软件方面的发展力度,促进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安全高效地运行,保证校园网络的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下面笔者就针对上述对校园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的剖析,进而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措施和几点建议。希望对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加强网络的边界保护,制定严格的管理机制,管理人员应严格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配置一台服务器(Proxy server),使之成为Internet和校园网络的中介,对服务器设置安全级别防护;也可以利用深信服上网行为来动态管理用户,及时了解用户上网浏览信息的具体情况。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阻止不良信息的传播,保证校园网络信息的安全。对教育教学的信息资源安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针对网络病毒对校园网络的入侵,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防护。例如,在校园网的主交换机、路由器设备中配置端口(Port)、TCP/IP协议过滤、ACL等控制功能。保证网络主干(Network Backbone)的安全运行将会对隔断病毒的大面积传播更加有效,从而保证校园的整个网络的安全性,保证校园的一些信息和数据的安全。然后在各个计算机安装正版杀毒软件,不仅使整个网络得到保护,而且使单台的计算机得到保护[3]。

(三)在对校园网络及信息的管理过程中,应保证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过硬,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力度。网络管理员借助VLAN技术对每个子网进行单独管理,根据特定需求来隔离其故障,阻止非法用户进行非法登录访问,防止网络病毒、木马、恶意程序等入侵。针对校园网络中出现的系统漏洞(Bug)要及时的下载补丁(Patch)升级和优化安全管理模块。

(四)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漏给非授权的用户,或供其利用。一般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信息不对称加密、ACL访问控制和防止网络监听(Network Monitor)等,从而保证校园网络和信息的安全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真实的身份登录访问,从而防止非法的人员入侵校园网络,从而破坏校园网络的安全性和信息的安全性[4]。尤其是用户个人基本信息和密码安全要加以重视,利用密码安全控件保护密码信息。

(五)广大师生要增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告知师生不要浏览一些非法的网站和不良的信息;不要随意地打开一些缺乏安全可靠性的邮件和文件;在校园局域网内在共享资源时,要设定其“只读”权限,对所共享资源起到保护作用;师生在使用移动硬盘和U盘之前要对其进行杀毒扫描,防止病毒的二次传播和漫延。

四、建设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机制的重要意义

在中小学校园内建设数字化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机制,网络与教育的有机地结合,促进学校教育走向网络化和信息化,有效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与使用。在中小学校园内建设数字化校园网络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进一步地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且也培养了广大师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能力,符合新课程发展目标对学生的发展要求。因此,建设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中小学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的信息化网络教与学的服务平台。

五、结束语

通过综合运用多项措施来加强管理,进一步地提高校园网络的安全防范能力。在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同时,也必须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采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和定期更换维护设备,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高效的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高其防护能力,保障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安全运行,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快捷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笔者通过对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广泛地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白兴瑞,范伟鹏.谈数字化校园信息网络安全发展策略[J].衡水学院学报,2009,4

[2]李维华.校园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和ARP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6

中小学生数字安全教育第3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网;建设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的发展是不可阻遏的,校园信息网络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建设数字化校园已成为面向21世纪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内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1.什么是“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为面向校园内外的一个超越时间、空间的虚拟学校。

数字化校园不但拓展了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而且可以达到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的目的。最终实现教育管理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基于构建主义的数字化教学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或人机界面,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和联想记忆特点按照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和信息库,为学习者创设并使之进入学习情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其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条件。利用个种技术手段建立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协商交流的畅通渠道,方便进行学习讨论和研究,鼓励学生学习和不断探索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知识的理想目标。

如果我们建立一个数字化的校园,就可以建立全新的教育体系,许多教育活动会变得十分灵活,改变过去定时定地点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将在网上进行,学生可以有很多时间在网上和教师交流,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界限也会被打破,每个老师可以把他最擅长的课程教到网上,学生可以自由地选学,甚至跨年级跨学科选课,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将能成功地面对各种新技术的挑战,因此,建立数字化校园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

数字化校园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校园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深化。北京大学的黄达武先生认为: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外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这是高等教育范畴中的数字化校园概念。

然而伴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信息技术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使教育思想、观念、模式、方法、手段等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学也将“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启动了“数字校园”计划。

但是由于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办学目标、任务、职责有很大的不同,中小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功能也必定与大学的“数字化校园”有很大的差异。

我认为在基础教育的范畴下,数字化校园是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开发,构建一个集管理、教学、沟通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合理配置,教育管理、教学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构建数字时代新的学校教育。数字化校园,首先指的是依托现实校园而存在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教育平台。其次,这一平台通过数字化环境支撑,实现了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辅助完成校园活动的全部过程。第三,也是更为重要的,它并不只是简单地把传统学校活动数字化照搬到网络上,而是在这一过程中重新整理、设计和构造学校活动,优化并提高学校工作质量,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3.数字化校园应用建设的规划

中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一项新的工程。它的建设除了依赖于网络基础建设、基本网络服务系统之外,更重要的是应用于基础平台之上的应用系统。按照其功能可分为数字化管理系统,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系统和数字化的信息交流系统。为了确保这些应用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首先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用户管理基础平台。

3.1 建设一个为全校提供服务的数据中心,包括主机托管、虚拟主机、应用服务、数据存储服务、数据备份服务、数据安全服务等。

3.2 提供网络基础服务。网络基础服务是数字化信息流动的基础,基础服务包括Web服务、电子邮件传输、文件传输、域名服务、身份认证以及目录服务等。网络基础服务还包括应用支撑系统,即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教学系统和数字化图书馆系统等,信息服务系统是校内用户的主要应用界面,为师生提供各种服务,如信息交流、信息查询等。

3.3 建立全校统一的电子身份认证体系,并使用统一的电子身份体系为各种网络应用系统服务,使全校用户在所有的网络应用系统中都使用唯一的电子身份。

3.4 建立严密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3.5 建设面向校内外的信息门户网站,及时学校各类信息,针对社会公众和校内师生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和进入相应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人口。

3.6 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包括管理规范、实施规范、维护规范等,这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

4.数字化校园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4.1 要从实际出发,理清建设思路。数字校园的建设既不能贪大求洋,造成资源浪费,也不能没有余量,缺乏眼光。要根据数字校园的层次来理清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确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要从学校全局的高度来分析,理清学校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之间的关系,界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要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和应用支撑平台,在此基础上集成、开发校内的应用系统,形成一个有机集成的系统,要分段实施建设项目,包括硬件基础设施、采用支撑系统、URP公共平台、URP应用和URP门户。其次还要实现数字校园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4.2 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同步。软件建设包括观念的更新和资源库的建设。软件建设是教育教学的行为体现,完成教学资源的调度,为学习者创设学习情景,提供学习服务,为教师提供方便的教学环境和引导环境,为管理者提供高效的管理环境适于不同的需求,软件建设应涵盖传统意义上的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教学系统等,如基于web的公共信息系统和电子公文流转系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开放资源管理系统、基于用户的网络和桌面管理系统、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等。硬件基础上去了,如果资源库建设跟不上,如数字图书馆建设,管理用基础数据库建设不完善,教学资源库中的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题库、案例库等若干个教学常用的数据库不丰富,则会造成“有路无车”的状况。那么再好的整体规划也无法落实。

4.3 要十分重视网络安全。不安全的网络不如没有网络。校园网络是数字校园的基础,各种针对网络安全的威胁都将影响到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必须切实做好网络的各项安全防护工作。做好关键设备的热备份和冷备份,防止数据丢失、破坏,确保数据安全。要加强安全审计,进行入侵监测,采用容灾系统,成立安全紧急问题处理小组。

4.4 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完善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包括对师生进行信息化技术运用强化培训,对教师积极进行课程信息化改革的鼓励措施,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的办法,以及用户合理使用网络信息资源,改善网络运行条件和环境的各项制度。

4.5 要有知识产权意识。在加强数字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做出侵权等危害社会的事情。

5.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展望

传统的教育模式正面临挑战,建设实施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建设的优劣是中学数字化校园发展的决定因素。对于目前已有的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从而使中学的数字化校园真正的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把家长、学校、社会紧紧的联系起来,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最优的教学环境。

5.1 加强家校互动功能。加强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5.2 数字化校园应用更加富有个性化、人性化。

5.3 充分利用数据信息,提高数字化校园的决策功能。

参考文献

[1] 魏焕军、刘振飞.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06)

[2] 万里鹏、陈雅、郑建明,数字化校园:21世纪大学的概念模型,情报科学 2002.2

[3] 朱懿心、曹育南、殷革兰,数字化校园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教育发展研究 2004.9

[4] 黄文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应用系统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5,(3)

中小学生数字安全教育第4篇

本刊讯3月8日至11日,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广西项目(以下简称为广西中英项目)接受考察评估,英国国际发展部驻华代表处发展参赞Chris Chalmers,独立评估专家Halsey Beamer,英国国际发展部总部官员Christian Wallace,中国教育部国际司欧洲处处长、国家中英项目办主任杨晓春,国家中英项目办副主任赵玉池等领导和专家参加了评估工作,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杨伟嘉出席并陪同考察。

评估组来到天等县基层学校,进入课堂,走访学生、家长,全面评估中英项目对整个项目地区的影响,实地考察项目实施情况,最终我区顺利通过了项目评估验收。

广西中英项目是至今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合作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国外教育援助项目,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基础教育接受的国际无偿资助力度最大、涉及金额和人数最多的一次。自2006年11月启动以来,广西中英项目已惠及我区都安、凤山、那坡、西林、天等、融水6个县共23.1万名学龄儿童(直接受资助的学生人数为58728)、1.66万名教师(直接接受培训的教师15278名)、932名校长和400余名培训机构教师及管理人员。

广西中英项目的实施,不仅加强了我区与英国等国家的教育文化交流,更为我区基础教育特别是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大量的、实实在在的帮助,在项目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促使项目县教育发展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区半数以上适龄儿童年底可接受三年学前教育

本刊讯今年我区将着力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截至今年年底我区学前三年、学前一年毛入园率将分别达到56%、75%,届时半数以上适龄儿童可接受三年学前教育。

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高枫说,今年我区组织开展“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促进年”活动,把学前教育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充分合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农村幼儿园(班)。

根据广西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未来十年我区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入园。高枫指出,做好学前教育是提高教育水平的一个标志。针对“城市入园贵、农村入园难”现象,教育部门应重视举办幼儿园工作,通过在每个乡镇建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在自治区层面建示范幼儿园,辐射、引领其他地区学前教育发展。

首批65万册“爱心字典”发放

本刊讯3月15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拨专款2000万购买的首批“爱心字典”发放仪式在来宾市忻城县举行,当日,为该县捐赠《新华字典》2.9万册。自治区教育厅巡视员林宁、来宾市委常委、忻城县委书记韦凤云出席发放仪式。

据统计,全区中小学缺《新华字典》的学生有3422385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55.72%。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拨2000万元专款用于购买《新华字典》。首批65万册“爱心字典”将优先发放给边境县、国家及自治区级贫困县、民族自治县在内的30个县(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5.22万名中小学生。第二批将在今年4月陆续到货,主要解决剩余的自治区级贫困县和人口密集、字典缺口较大的桂东南地区共31个县(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56.99万名中小学学生缺字典问题。通过这两批字典的发放,基本解决我区农村中小学校和边远少数民族地方、贫困地区小学生学习工具书的需求。

今年我区将建277所安全教育达标示范学校

中小学生数字安全教育第5篇

具体目标:

到2015年,江干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1.提高标准,加快数字校园建设步伐。按照教育超前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教育现代化、数字化发展方向,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继续实施名校(园)集团化战略,确保新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在功能布局上能满足现代化学校的办学需求。“十二五”期间,建设10所示范性数字校园,建设3~5所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1~2所创建为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

2.统筹发展,深化教育应用平台建设。建设标准统一、数据互通、资源丰富、功能齐全、高效安全、广泛应用的区校两级教育信息化平台体系,涵盖统一身份认证、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网络教研训、协同备课、自主学习、竞赛考试、课题管理、论文管理、网上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视频会议、直播交流、远程教学、家校互联、学生成长档案、班班通主页、个人微博、即时通讯、校园一卡通等各项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应用功能,到2015年,全面建成“数字江干”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

3.加强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要求,认真做好教育技术能力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岗位培训等多种手段,积极推进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考核工作。同时通过招聘现代教育技术专门人才,壮大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

主要工程

1.数字校园建设工程

数字校园是指利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与完备通用的技术规范,基于统一的信息标准整合、集成各种信息资源,构建安全、可靠、可扩展、易维护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为广大师生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

2.数字化教育应用平台体系建设工程

建立融基础教育、继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一体,以江干教育信息网门户网站为核心,实现与各学科子网站、各校园网门户网站无缝整合,面向公众的一网式教育信息服务系统。

以现有的办公业务系统为基础,整合全区教育电子政务应用与资源,建设江干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开发能满足一站式协同办公要求的教育业务管理应用功能,以明显提高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和无纸化、数字化办公能力。

建设功能完备的远程教学平台,一要能为学校和各级教育机构提供视频会议服务;二要能对优质课堂、各类活动进行网络直播;三要能对各类视频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提供合理便捷的上传、下载、分类、检索、点播功能;四要有良好的交互功能,满足因特网远程教学需要;五要能有效沟通其他业务平台,提供视频类资源支持服务。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社会为目标,建设江干教育数字图书馆。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程

制定全区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引进紧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稳定队伍,每年对网络管理人员、技术骨干进行培训至少48课时。

中小学生数字安全教育第6篇

【关键词】数字化改革;校车数字化;校园安全

目前建德市拥有专用校车55辆,有3500余名学生乘坐校车上下学,传统校车上下学期间进行学生点名可能会出现错点、漏点的现象;校车是否会经过安全隐患路段、不按原定路线行驶、校车司机是否存在危险驾驶行为等,存在学校管理的“真空期”。如何有效加强学生乘车期间管理,家长精准接送,排除安全隐患,保障学生上下学途中安全,根据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教育厅转发《公安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加快推动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浙公通字〔2020〕3号)[1],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第一批创新试点项目的通知》(浙教办函〔2021〕145号等文件精神。建德市教育局与建德华数数字电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德华数)探索“上下学服务”数字化场景,由建德华数实施学生上下学服务校车数字化管理(以下简称校车数字化管理)项目。

1项目主要内容

校车数字化管理实现建德市教育局、学校对校园物联设备设施的数据汇集分析、对校车进行数字化管控,推动校园安全、学生上下学服务的数字化管理,重塑管理制度。校车数字化管理项目主要包括物联网接入管控、巡查隐患管理、学生考勤管理、校园访客管理、校园测温预警、智慧校车管理等。1)智安校园总门户智安校园总门户展示学生上下学服务相关静态、动态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感知分析。2)智校车对校车进行数字化管理,校车联网管控,通过对校车的高清视频监控、一键报警、学生刷卡信息推送、司机驾驶行为分析等功能实现校车的数字化。3)智护学协同交警、家长、教师、保安等各方对学生上下校车进行管控,通过刷卡签到、隐患上报等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多跨协同;接入视频监控、访客模块、周界报警模块、人员进出管理模块、宿舍管理、电子巡更等应用进行综合管控,实现校园安全的一体化管理。4)智通知精准推送学生上下学信息至家长,避免家长焦虑,缓解学校校门通拥堵。5)智防疫建立验码测温一体化系统,师生进校入园时进行人脸识别,系统自动完成测温亮码,并在后台保存数据,同时对红黄码和体温超过37.2℃时自动报警。当同一时间段同一学校体温超过37.2℃的人数超过一定阈值时,系统将自动推送告警到市教育局,经教育局核验后的数据自动流转至卫生健康局,学校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学生不出校。完善校园请销假数据,对学生请销假数据进行数据归集,同一类型请销假数据超过阈值后一并由教育局审核后报送卫生健康局。防止校园出现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尤其是做好季节性的疫情预警预知。

2校车数字化管理设计

校车数字化管理系统由高清视频监控、健康管理、一键报警、学生刷卡、司机驾驶行为分析、司机清车等子系统组成。数据通过教育安防综合管理平台管理,学生刷卡以便后续统计学生人数,避免学生被遗忘在校车内等情况的发生;司机超速(车速超过平台设定的速度阈值所产生的告警)及危险驾驶行为预警,将校车安全隐患实时上报预警,防患于未然;校车司机驾驶校车熄火前、倒车后检查确认没有学生滞留车内后,才能触发清车按钮,熄火关闭车门,规范司机行为、提高责任意识,杜绝学生被遗忘在校车内事件的发生[2]。

2.1应用架构

校车数字化管理系统将校车管理、校车司机管理、乘车学生管理等影响校车安全的因素进行系统设计,通过综合管理平台进行统一集成与管理,建立一套高集成、高智能化的管理机制,满足统一的配置管理、数据共享、功能联动和业务优化等系统需求。校车业务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校车车载设备示意图如图2所示。

2.2实现校车数字化管控

通过前端的车载设备监控车辆的运行实况、车辆的位置、车辆的轨迹,可以将这些数据记录在平台,可以随时调取、查验,保证平台管理端能实时查看到校车的运行数据,同时做到事后随时调取、查验数据。具体包括:①车载视频;②地图定位按车牌号码模糊检索车辆节点,可筛选过滤在线离线车辆,支持资源树显示在线\离线车辆数);③车辆定位;④轨迹回放;⑤电子围栏;⑥驾驶主动安全管理;⑦司机人脸考勤;⑧司机动作分析(疲劳驾驶预警、未目视前方预警、抽烟预警、接打电话预警、未系安全带预警、离岗预警、挡摄像头预警);⑨驾驶行为预警(车道偏离预警、前向碰撞预警、行人碰撞预警、车距过近预警);⑩超速告警;1司机紧急求助;12语音对讲;13司机行为画像;14行驶里程统计。

2.3学生安全防护

①学生上下车刷卡(考勤)。IC卡刷卡通过RFID技术实现,RFID读卡器通过RS485接口连接到车载主机中。当学生上下车刷卡时,刷卡模块借助车载主机内置的5G/4G通讯功能,将信息上传至监控平台。同时在车载显示屏上司机和乘务员也可以实时查看到学生的上车考勤情况;②校车司机清车防滞留;③学生遗留告警;④学生上车刷卡推送。学生上车刷卡后,卡号和刷卡时间会自动上传到后台,后台再将数据整理成学生姓名+刷卡时间后通过消息的形式发送到家长手机上,家长手机上会弹出提醒。

2.4管理成效评估

可通过条件检索查看校车司机安全教育管理前后培训效果,观察报警数量变化趋势,支持校车司机安全教育管理成效数据导出。

3项目亮点

校车数字化管理系统运用“智慧广电+教育”的理念引领广电网络公司向智慧广电多方面转型升级[3],该项目是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的第一批创新试点项目,产生的数据同时接入“浙里办”App面向群众办事门户,同时对接到交通部门(交通、交警)“新安护航”平台,与大货车、营运车和游船等一并列入交通重点监管对象。4结语在当前教育系统全面“减负”的大背景下,学生上下学期间的安全监管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点。校车数字化管理通过数字化技术及管理制度重塑,服务好教育部门、家庭和学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广电网络公司需要借助网络数字化实现智慧广电建设,推动广电行业业务融合,拓宽广电媒体的发展渠道,以此提升市场竞争力[4]。

参考文献

[1]闻利剑.浅谈富阳华数智慧校园信息化项目的建设[J].中国有线电视,2019(4):373—376.

[2]戴全.有线电视运营商参与智慧校园建设:论中小学、幼儿园三位一体智慧防控体系[J].中国有线电视,2019(10):1100—1102.

[3]刘力宇.浙江华数校园电视台:“智慧广电+未来教育”新模式[J].中国有线电视,2020(3):288—292.

[4]李秀芝.论述融媒体时代智慧广电建设思路[J].中国有线电视,2022(3):37—39.

中小学生数字安全教育第7篇

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化已经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是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大力推进信息化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革命,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因此,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加快教育信息化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紧迫任务。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并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需要教育界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扎实推进,确保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为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本期《视界》栏目将为广大读者简述我国各省市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自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来,遵循教育部一系列工作部署,按照《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国各省市有力有序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将各省市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整理如下:

北京

全面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工程,扎实推进“北京数字学校”体制机制建设,录制2000节高中阶段名师课程,更新20%义务教育名师同步课程。整合网络、热线电话、电视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平台,打造首都教育信息化服务品牌。启动数字校园建设二期,完成30至40所市级数字校园实验校评选。推动家长委员会建设,继续办好“网上家长学校”。

天津

完成校园网升级换代和高校无线漫游示范项目,启动各类教育数字化校园示范建设项目,加快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步建成教育机构与学生基础数据库。加强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加快信息化管理机制体制改革。

河北

制定信息化相关政策制度,逐步建立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制定“三通”工程建设进度安排,加强督查和组织实施。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加强省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中小学覆盖率达到国家标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内蒙古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配备标准(试行)》,指导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启动自治区教育数据中心和自治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平台建设,整合学籍管理、学生资助、营养改善等信息系统,发挥综合作用,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开展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能力。积极构建全区教育网络系统,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完成全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任务。

辽宁

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初步实现80%农村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建立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启动实施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教师率先使用、职教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建设教育视频资源库,推进职教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评选50节中小学体育精品课、30节中小学艺术学科精品课;完成辽宁教育云库——辽宁教育数据中心(二期)10个系统特别是学生、教师、学校资产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好门户网站,加强教育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定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吉林

推进各类教育基础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与应用,完善省教育厅信息数据中心功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推动优质资源全省共建共享,逐步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校校通。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部门门户网站建设,加强网上政务信息公开,做好网上舆情研判及答复工作。

黑龙江

颁布《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年行动计划》。启动“龙学网”建设项目,实现“龙学网”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和省、市、县(区)、学校四级应用。依托“龙学网”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认真抓好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等试点工作。引入“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学校使用”的机制,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实现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加强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大力开展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加强教育装备和条件建设。

上海

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实施上海教育城域网提升工程,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推进上海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总结教育信息化重点示范项目建设经验,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绩效考核。继续开展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项目。推进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完善各类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索教育教学手段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江苏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三通工程”和“两大平台”建设。

浙江

全面建成省、市、县连通的浙江省教育计算机网,初步建成教育视频网络体系;加强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推出300门普通高中网络选修课;推进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学生电子学籍系统拓展应用功能,扩大应用范围。

安徽

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实施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建设,完成40%以上尚未接入宽带的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工作。启动安徽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为20万名中小学师生提供公共存储、计算能力及各种应用服务。制定教育信息化考核办法,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普遍应用,确保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覆盖60%以上的学校,46%的学科教师具备利用数字资源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

福建

完成全省2465个(不含厦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重点开发农村学校师资短缺课程数字化资源。建立健全全省学校、教师和学生信息数据库,加快建设完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管理系统等管理平台。制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2013-2017年)行动计划》。推进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江西

加强和统筹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制订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制订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推动教育信息化骨干示范校建设。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学科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继续推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组织实施省“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项目”。 启动教育系统网站评比工作。建设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搭建省级教育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启动教育省域网建设。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启动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大力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开发和共享,提升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山东

落实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方案,完成全省926个义务教育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启动建设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启动全省数字化校园试点工作。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推进社区教育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创建一批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立全省继续教育信息化资源联盟。

河南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以应用为导向,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推进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建立“竞争提供、评估准入、择优选用”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广泛共享。选择若干所高校和中职院校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试点。完成全省教科网智能光网络建设任务。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和教育管理人员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的培训力度。筹备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湖北

建设湖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规范教育统计,建立真实准确的基础教育学生学籍信息库。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启动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湖南

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教育信息化从技术主导型向应用主导型转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围绕“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教学环境建设,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动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快构建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

广东

制定关于加快本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推进省教育视频网建设和“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深入实施“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推进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加强教育信息化试点试验工作,启动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教育装备改革与创新。

广西

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启动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分年度建设广西教育数据中心和广西教育云平台。启动建设适合广西实际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库。启动高校数字化校园和信息化促进实践教学试点建设。实施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计划意见。继续办好教师信息化大赛。

海南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对4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1138所)扩容接入带宽到10M,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完成50%的农村中小学校园网、计算机网络教室及多媒体教室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推进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增加功能模块,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配合国家数字资源中心和教育管理信息平台的省级部署建设,实现所有教学点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全覆盖,实施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对555个教学点采取接收卫星IP广播资源和将国家及本地特色资源制作光盘配送等多种方式实现全覆盖;完成教学点教师的全员培训及1138所实现宽带接入学校70%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织开展“交互式多媒体设备应用年”活动,提升广大师生交互式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技能,推进交互式多媒体设备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重庆

制定完善教育信息建设标准及技术规范,推进“三通两平台”和“数字校园”建设,开展区域教育云建设试点,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信息化环境。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着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科研课题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川

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行动计划(2011-2020年)》,推进“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建立一批教育信息化师资人员培训培养基地,建成一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域及示范学校。全面完成“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等重点工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与共享,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务现代化水平。加强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

贵州

推动“三通”工程建设,构建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完成3404个教学点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完成4316所乡(镇)所在地以上中小学校光纤接入和4000所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确保5000个班级实施“班班通”。建设省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中心和省教育管理数据中心,集中力量开发音乐、美术、英语、科学等农村校点短缺数字教学课件,抓好使用和培训。建成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成学前教育、全省中小学生学籍、中职学生学籍和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

云南

积极推进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机制构建和管理信息示范应用试点模式探索试点工作,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加强优质教学资源信息化推广,大力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进一步改善全省教学点和农村学校的信息化能力和环境,全面建设数据中心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教育信息化专家咨询机制和督导机制。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建设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加强教育装备和条件建设,深入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能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陕西

开展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创建工作,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启动“班班通”建设项目,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做好教育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加快教育管理业务系统建设进程。加强电子学籍管理。建设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教育资源。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开展教育类网站前置审批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

甘肃

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建立与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相衔接、符合甘肃实际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实施“优质数字教育建设与共享行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等专项计划。建立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网络系统,组织“三通两平台”试点工作。建立甘肃省教师信息管理平台和全省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继续做好全省14个市州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工作,完善甘肃教育卫星传输网和地面传输网络。

青海

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教育信息化规划,统筹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共享。以实施“三通两平台”为重点,启动全省教育信息宽带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省级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加快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完成教学点资源全覆盖。加快教育管理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分步推进学生、教师、规划等五大类二十个业务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加大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效益。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装备条件。

宁夏

制订出台《宁夏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17)》、《宁夏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7)》,更新和完善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实现中小学“三通”目标,加快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形成高效、开放、共享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开展“两平台”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事业整体发展协调一致,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新疆

制订新疆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实施方案,统筹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全面覆盖农村中小学,80%的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班班通。争取社会支持,启动光纤入校园计划。建设自治区级教育数据中心,充实新疆教育信息网站群建设和功能服务,开通维文页面。推进四级专网与电子政务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积极推进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新疆兵团

研究制定《兵团教育信息化建设十年规划》。实施《兵团教育信息化建设两年重点工作方案(2012-2013年)》,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目标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启动兵团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学生信息、教师信息及办学条件、学校资产入库并与国家平台互通。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规划,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普及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成果。加强教育装备和条件建设。

大连

编制大连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扩大大连教育城域网带宽,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实施市教育局直属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开展城乡学校专递课堂建设试点,将城市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输到农村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启动“人人通”建设试点,使全市中小学教师拥有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推进大连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提升教育管理高效化。全面跟踪“班班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质量、应用水平和管理制度建设,确保政府投入效益最大化。加大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度,开展信息化专项比赛、评比和应用成果展示活动,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创建大连职业院校招生就业网。

青岛

继续抓好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为200所中小学新建、升级校园网。制定规划,启动教育云系统建设,探索“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开展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创建活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全面实施教育装备现代化项目,加强中小学新“班班通”配备和现代化实验室、专用教室和图书馆建设,抓好培训、管理和应用工作。

宁波

加大学前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出台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建设高清远程网络教学平台(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估。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完成80所标准化学校建设,建成比较完善的中高职网络学习平台。启动建设具有宁波特色的“学分银行”,推动开放大学建设,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加快构建覆盖全市、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深入开展数字资源库进社区、进企业推广服务工作。

中小学生数字安全教育第8篇

关键词 协同教育;数字化校园;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57-02

1 协同教育概述

“协同”,作为“协作”“共同”的同义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个体,协作一致完成某个目标的过程或能力。1965年伊戈尔・安素夫在《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协同的概念,德国的赫尔曼・哈肯(H.Haken)教授的《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对协同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协同及相关理论同教育的结合,实现了教育理论结构的整体创新,形成协同教育学,其哲学思想是和谐竞争、协同发展,科学思想是解放心灵、规范德行,以哲学、科学、实践三维一体作为实践方法,以培养协作应变、学习创新、诚信仁爱、负责感恩的世界精英为教育目标。

2 基础教育数字化校园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教育按学段划分为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包含小学、初中和高中三阶段,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时期,是其他阶段教育的基石。只有做好基础教育阶段的工作,才能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充分认识基础教育的重要地位,把握好教育时机,充分发挥基础教育的功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对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有着重大意义。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近年来,我国校园数字化进程得以不断提速,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可观的成就。但是数字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学校都投入大量金钱购置信息化设备,计算机与网络硬件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系统等多个部门都实施了信息化管理。这些系统为校园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各部门之间应用系统相互独立,缺乏统一的技术体系标准,造成数据无法实现实时同步,数据信息不统一。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涉及教育、管理和学校内外各组织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合作的问题;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所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信息化教育所带来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转变。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是将学校建设成为教育现代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科学化的新型学校,但目前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重视技术应用而忽视教育理念转变的现象。教师是信息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很多教师仍然缺乏信息技术技能,他们使用的信息技术处于初级阶段。学校对教师信息技术重视度不够,投入较少,导致教师对参加信息技术培训不积极,对教育信息技术的特性缺乏认识和了解,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能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导致多数校园网络处在闲置、没有充分利用的状态,增加了投资成本,降低了效益。网络的最大优势是实现资源共享,但有很多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校内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校外资源则未进行收集和整理。

3 基于协同教育理念的数字化校园构建策略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完善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 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和重点工作,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信息技术中心,制定并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做到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确保设备安全、信息畅通。制定校园化建设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教研、管理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控制,共享教学资源。对数字化校园平台进行升级,实现对学校工作数字管理的全覆盖,定期对数字化校园系统进行测试,及时解决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学校内组网级联较多、接入设备老化及下载速度慢的问题。建立全自动多媒体录播教室,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完善教学资源库和学校网站建设,让信息平台成为学校、教师、家长、企业都可以参与的系统平台,建立异地移动网络办公系统,使得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在异地或者家中就可使用校园网络;建设面向管理者、教育者、被教育者、家长及企业的客户服务平台,使得全社会都可以通过电子平台参与学生的教育,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借助网络提升自己 数字化校园建设对教师提出新要求,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是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决定了现代教学手段发挥的效力。为适应社会发展,应对数字化的挑战,教师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面对新时期、新特点、新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求,要在课余时间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致力于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了解教学改革的前沿动向,掌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化,投身课堂教学改革,主动探索和实践课堂教学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提升信息素养和业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搭建家长、学校互动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依托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通过手机、电话、互联网等手段将学生安全情况、成长情况及时地发送给家长,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密切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促进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全程对接。搭建师生之间、家校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创造家校、师生和生生广泛参与的氛围,学生或者家长对学校的各方面有疑问或者不同意见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流,畅通家长、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拓宽学校教育思路、教育渠道,突破时空限制,构建学校、家庭、教育的互动机制,拉近与家长间的距离,融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

网络的特殊功能,使得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在交流地位和话语权上更趋平等。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私下交流,可以通过悄悄话的方式,既实现了交流,又保障了相关人员的隐私。不仅如此,还为各班级提供了交流展示平台,各年级各班级同样可以从公开的网络日志上互相取长补短,改进班级管理,提高班级管理的时效性,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4 结语

当代是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信息化高科技产品已成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字生活已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数字化生活意味着自动化、高效、便捷、理性,对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数字化校园的构建较之传统的校园网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一个安全可靠、性能卓越、易于管理的校园网络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中小学生数字安全教育第9篇

关键词:数字故事  中小学德育教育  教学设计案例

        随着“校校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逐步推广,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将文字、图像、声音、音乐等多媒体素材的有机整合,讲述真实性、情感性、意外性的可视化故事,为学生提供一种高质量的学习体验。笔者认为,将数字故事与中小学德育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德育的教育质量和效益。

        一、数字故事的简介

        数字故事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达纳?温斯洛?阿奇利作为数字故事的首创者,用电脑把自己的老照片配合讲述制作成了一部自传体小电影,得到了好评[1]。后来,随着数字故事的成型和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数字故事的学习和制作中,并将这种方法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

        数字故事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确定主题、编写故事

        在制作数字故事的过程中,主题的选择非常重要。这个主题要源于生活,在真实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升华,再配合具有意外性的欧亨利式结尾,带给观众心灵的震撼,引起观众的共鸣。

        2.设计故事模板

        故事模板能够形象直观地显示出作品完成后的可视化效果,就像是一个可视化“地图”,指引故事创作者去组织故事开头至结尾所能看到和听到的素材,为编辑数字故事起指导作用,方便作者直观性地思考和安排各种素材[2]。

        3.收集、编辑、合成素材资源

        根据故事的结构安排和内容要求,选择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并用powerpoint、绘声绘影、move maker等软件将各类多媒体素材加以整合,形成完整的数字化故事。

        二、数字故事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结合点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本身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因此,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然而,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远离学生实际,针对性不强,“假、大、空、远”现象严重;德育途径单一,方法简单,存在“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明、硬办法不行”的无奈[3]。如何拓宽学校德育途径,改进学校德育方法,成为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数字故事让学生成为德育学习的主人

        中小学德育教育要求结合学生年龄小、思想单纯的特点,展开形式活泼、生动形象的德育活动,让学生理解深层次的思想教育内涵。此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总论)》中指出:“青少年思想品德必须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德育教育必须集合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内容的情境中。

        数字故事的制作特点恰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探究,并通过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方式来展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4]。数字故事通过确定主题、设计模板、搜集多媒体素材、制作作品等一系列的过程,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和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学生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将内容抽象、理论深奥的知识点转化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可视化故事,培养学生创意、表达、艺术、逻辑等综合素养。

        (三)数字故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

        数字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简洁的文字、契合主题的图片和声音,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和对生活的思考。如数字故事《逃生者》,讲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选择自杀性的跳楼方式;《我不愿当老师》告诉我们作为教师的辛酸以及他们甘愿为学生奉献的精神;《老师,我可以不爱吗?》带给我们一个孩子因为不想看到母亲在恶劣的天气下工作,向老师提出不爱秋天和冬天的故事。这些故事虽小,却具备极高的故事性、艺术性、技术性和创新性,深深感动着每一位观众。由此可见,制作符合德育教育主题的数字故事,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促进师生思想深度交流,将知识技能教育与情感态度教育相融合,使学生从数字故事的启迪中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设计案例

        本文以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马路不是游戏——遵守交通法规靠自觉》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来探索数字故事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运用模式。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环境:网络教室,要求每台计算机安装powerpoint等软件,并能链接互联网。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大家小时候一定都学过一句童谣:“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那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生:(自由回答)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正确,这句童谣就是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

        2.展示违反交通规则和交通事故的图片

        师:交通猛于虎,之所以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因为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下面大家来看一组图片,并告诉老师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观看图片并谈观后感)

        3.播放数字故事案例

        师: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此时此刻同学们又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生:(观看屏幕并交流感想)

        4.小组合作,制作数字故事

        师:大家都基本了解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意义,现在老师要把同学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个有关交通安全的数字故事。

        生:各小组确定主题、编写故事、设计故事模板、分配任务、搜集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技术指导,帮助学生高效率地完成多媒体素材的选择和编辑工作。

        四、总结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延伸,更体现了它的“综合性、跨学科性”[5]。数字故事与学科教学相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作一个好的数字故事,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和艺术审美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数字故事”教学软件制作能力和多媒体素材的编辑处理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信息素养,有意识地制作和推广数字故事,让数字故事真正成为中小学德育教育强有力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孙卫华、郑红艳:《数字故事在美国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2期。

[2] 李颂:《数字故事:一种新学习和表达方式——以“上海市女教师故事大赛”为例》,《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3月,第44-46页。

[3] 刘立华:《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问题和对策》,《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第22期,第163-165页。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