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0 17:00:46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第1篇

一、才与艺是语文教师追求语文教学特色化的基础

所谓才,即语文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语文教师比较特殊。人们对语文教师的“形象”要求似乎特别地高,言谈举止中表现出的气质风度不能平俗,讲课中表现出的文化底蕴不能单薄,语文教师得有“文人气”“文学气”“文化气”“学者气”。

所谓艺,即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简言之,语文老师要有一定的艺术功底。语言艺术、情感表达、肢体语言、人格品行等皆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二、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形成语文教学特色化的前提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开发智力,而且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发展特色和特长。所以,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是教育性教学,这是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作为人类文化最重要载体的语文,是体现人文知识、人文科学、人文精神最全面、最丰富、最鲜明的学科,那么,语文教师理所当然地应该承担起塑造“另一半人”的重任。

三、出路:语文教学要走“大语文”教学之路

只要稍加考察就会发现,语言文字表达出色的学生,他们除了在课堂上对语文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外,课外也定然是酷爱读书的。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搞好语文教学就要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关系,走课内外相结合的“大语文”教学之路。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时时有语文,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外学习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

“大语文”的内涵绝不仅仅指课内外形式上相结合,更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内容上能够超越课堂,超越教材,超越自我,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而向现实,视野开阔,收放自如,信息量容量大。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这样,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导向作用。

四、方法:语文阅读教学要锲而不舍地抓住“根本”

自从1903年汉语文学科独立到现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就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由此造成的严酷现实是整体“语文教学效率仍然普遍不高,语文教学质量仍然普遍不好。”众所周知的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感悟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文章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解读文本、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学生听话、说话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无不依赖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

汉语阅读教学的根本就是唐宋以来传统阅读教学中最讲究的熟读、背诵、深思和积累。

尽管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文化融汇的速度在加快,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但是,传统的汉语文注重“读”、积累、感悟的教学方法,即使在久远的未来,仍会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五、科学化与艺术化的融合是形成语文教学特色化的保证

吕叔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帅应该既是精明的科学家,又是高超的艺术家。”昌先生的话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走“大语文”教学之路在内容上还有一个“新”的问题。丰富而又新鲜,才能激发当代学生的好奇心。一是除了在广度上拓展外,还要在深度上开掘。讲他人之所未讲,发他人之所未发。二是联系现实,与生活接轨,使课堂始终吹拂着时代的清风、流淌着时代的活水、漂游着时代的云影、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采用灵活形式以求活,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起来,使学生的情绪“燃”起来。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多种形式来展示汉民族语言的无穷魅力和自己调动语言的技巧。有时,从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典故、一个观点中生发开去,说长道短、谈古论今,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有时,抓住课堂上稍纵即逝的机会,或类比,或夸张,或曲解,或引申,或自嘲,或自诩,或描摹再现,或杜撰表演,或张冠李戴,或仿词出新,或“小题大做”,或实话实说,或引而不发,或画龙点睛……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民主氛围;方法;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267-01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主要策略。所谓高效课堂,即在单位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减负增质、减时增效的目的。为此,作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寻求优质教学方法,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优质课堂的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氛围

不容否认,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对于教育教学还是相对排斥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顾虑,从而有助于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在能力得以表现出来,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乐学氛围。因此,教师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同时,积极创建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要想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要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自己被重视。因此,作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学生,充分地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对每一一个学生郜充满热情与期待,让学生感到你值得信赖,让学生相信你能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并且积极创设师生互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经常会参与到学生的竞争中。让学生感到从未有过的亲近,感受到老师与自己的平等,因此,学生们就会把课堂当成自己的课堂,就会更加用功的进行学习,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二、教学方法的合理指导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显得格外重要。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备课时,使用的各种教法都要和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以学法去促进教法、以教法指导学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双赢。学是教的基础,教的目的是教给学生会学,因此,应寓学法于教学过程中,以学法为目标改革教法,把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学习结果之中。我们强调衡量高效教学关键看学生,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取决于他们能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地学习,能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需要一定的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多的要教学法。教学方法有多种,它们各有千秋,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使各种教法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并通过学生自学、实践来完善和巩固。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从课前要预习入手,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有必要花大力气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让学生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其次,合理分配时间,这是必要的。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当然,并没有人能够从开始到最后都能够认真听讲,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最后,课堂笔记,要有的放矢。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教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学生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本节课重点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式的合理转变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第3篇

>> 探究初中阶段语文优质课堂的构建途径 探究当下初中阶段英语特色教育教学 探究当下优质语文高效课堂的合理构建 探究当前初中阶段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探究新时期初中阶段语文优质课堂的构建 探究小学阶段语文优质教学课堂的构建 探究初中阶段英语阅读特色教学合理构建 探究当下初中体育特色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特色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中语文特色教学课堂的构建 探究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对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 初中语文高效愉悦课堂的构建探究 探究当下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育教学 探究新时期初中阶段数学优质教学课堂的构建 探究新时期初中阶段优质课堂的构建 探究当前小学阶段特色课堂教学的开展 新时期初中阶段语文优质课堂的构建 初中阶段语文优质教学的合理构建 浅谈当下的语文教学课堂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探究当下初中阶段语文特色课堂的构建 探究当下初中阶段语文特色课堂的构建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孙小艳")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重视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同时,由于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同样也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因此,新时期,高效课堂的构建则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课堂;民主;备课;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94-01

众所周知,实施新课程是一项全新的课题,要取得课改的成功,关键是要及时更新观念。有了对新课程的正确认识,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改革的教育行为。但如果教师对新课程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则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学习,提高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能力,活跃课堂,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作为泗洪县兴洪中学的一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阶段语文特色课堂的构建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营造和谐民主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种研究,人们在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中,其记忆力是平时的三到五倍。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效的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并和学生打成一片,融入学生的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组织教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问题在于,组织教学不仅仅是维持秩序,维护老师尊严,更重要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组织教学应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使整堂课在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进行。但须知,无论什么方式,都必须依据学生特点,把握学生的思维流程,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始终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只有在学生充分地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还要积极地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构建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相互配合和尊重,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语言的组织也非常的重要,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用语,才能更加融入学生的生活,方能使得学生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一份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精心的备课,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

不言而喻,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学习的主战场。作为教师,战场的指挥者,需要具备大局意识,正如教师一样我们要合理精心的备课,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如果没有认真准备肯定不能上好课,更谈不上高效了。就如同种子萌发前没有充足的阳光与雨露一样,萌发出来的幼苗肯定不会茁壮。备课时不仅应当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确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法,更应当备学生。当然,备课时还要有教学预设,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要对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有一定的预设,学生学习时会出现什么问题,提前要有多种对策,以应对教学中的突况,彰显教学机智。同样,备课要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的目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有了明确的目标,课堂才有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课堂脉络,老师的教与讲、学生的学与练紧紧围绕目标去进行,保证课堂上的所有教学行为都是有用的、有效的、高效的。同时,教学设计也要精当。准确解读教材,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同时,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相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其实,优质的备课需要我们教师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这就给予我们教师很大的挑战,但是,我们不气馁,我们有决心,不断地努力,积极的、优质的备课,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本土文化 融合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融合的界定

初中语文教学从阶段上来划分,指的是七至九年级的语文教学;从内容上看,它包括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如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写作教学和综合学习教学等。而本文所要阐述的正是初中语文教学,如何与本土文化进行融合。所谓本土文化,指的是扎根本土、世代传承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它既有历史传统的沉淀,也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它是一代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如在我们新塍就有桥文化、墙门文化、弄堂文化、明清老房子文化;文人文化;还有许多本土文化活动,如闹元宵、三月半行香等。如巧妙地将这些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与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学生们定会认识到:“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的丰富内涵。

二、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融合的途径

将初中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融合,其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两条:一是直接融合;二是间接融合。

(一)、所谓直接性融合,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渗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凡做过语文教师的,都深感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正因为如此,有的搜肠刮肚,寻思课堂导入的切入点;有的频频翻书,查找课堂导入的切入点;有的祈求网络,搜寻课堂导入的切入点。但我觉得还是《诗经》说得好:“伐柯伐柯,其则不远”,用本土文化作为课堂导入的切入点,乃是一种便易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二)、间接融合,是指通过组织学生走访、参观、听讲座、印发地方教材等形式,使学生感悟本土文化特色,领略本土文化风味,透析本土文化与当地的自然、社会、历史及其百姓生活的关系。

新塍镇桃园小学钱宝云先生经过多年的走访、拍摄,编就了《桥韵》一书,所研究的是新塍镇范围内的形形式式的桥梁。因此,当我们要教八年级第三单元时,我邀请钱老师走进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向学生介绍新塍镇的桥文化,以增进学生对《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提供课程资源,并启发学生,让他们懂得学习与研究是共存的,“时时留意皆学问”的道理。同时,我还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我镇老宅、墙门等古老的民居文化。

三、教学内容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形式

1、图片融合。我镇历史文化积淀颇厚,特别是明清两代流传下来的老房子、老弄堂、古墙门,颇有特色。

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图片通过多媒体传达给学生,并提出如下问题:

为什么我镇老房子多建风火墙?

你知道圣堂弄的来历吗?

从墙门匾额“孝友传家”中你可以探究到这个丝绸商行的老板应该是怎样一个人?

为什么匾额题名为“鹿洞渊源”?它与宋代大文豪朱熹有联系吗?

我想这实在是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流――“到民间采风去”的极好素材,学生采风归来,定会产生教师引而不发,学生却滔滔不绝的课堂效应。如因势利导让学生进而写成作文,学生往往会落笔泉注。

2、语言融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推广普通话,另一方面不应忽视语言的地方色彩。当我们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时,常常会说:某某散文的语言富有地方特色,某某的小说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因此,当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有机的融合富有鲜明地域色彩的新塍方言,这哝哝的吴语一定会使你的课生色不少,情趣横生。

3、掌故融合。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掌故,而这些掌故正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鲜活的课程资源。这正如本镇盛同枝老先生所云:“一国家之文献、掌故,一国家之粹也;一乡之文献、掌故,一乡之粹也。粹如灵魂然,如精神血气然。”而我们新塍古镇,历史文化悠久,本土掌故犹如宝葫芦瓶里的圣水,取之不尽。

4、史实融合。新塍镇文化历史悠久,史实材料丰富,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加以有机融合,这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会增强学生对这片故土的深厚情感。我在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时,就融合本镇郑熙任顺义县令时的怒言:“此国家求贤之始,当凭文取士,且寒士苦况,我备尝之,夫岂可贪贿赂屈真才乎?”骨头之硬,刚正之烈,与闻一多先生宛若一人。他们所面对的事情虽不同,闻先生怒斥的是特务暗杀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郑熙怒斥的是顺义县衙内县试时富置榜首以索重礼的舞弊行为,但所伸张的都是正义。这两件事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受益匪浅,许多学生为本镇曾出过这样的县令而引以为豪。

四、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融合的意义

1、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融合 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生于斯又长于斯的初中学生,对于家乡的本土文化虽有所了解,但大都较为浅显、模糊。因而,他们对家乡的情感可能比较宽泛甚至于淡薄。如何增进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我想走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融合路子,将会比较有效。当学生得知在本镇历史上有毛太守的清廉、倪伯屏与沈廷文的好学、郑熙正义之举时,定会对他们深感钦佩而自豪,进而促进学生对家乡的挚爱之情。

2、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融合 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地方色彩

要使语文教学有特色,其方法是多方面的。其中,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大多来自于本乡本土的,他们对当地的文化略有所知,如果我们为师的善于挖掘本土的深层文化,结合课文,施教于生,那学生们定会情趣盎然。好知之,不如乐知之,快意的语文教学,其效率是不言而喻的。它将使语文教学更富有地方色彩,并能提高效率而富有特色。

3、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融合 可以更好地传承并发展地方特色文化

本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可以更好地传承并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如我们新塍镇为了传承并发展地方文化,每年都要举行闹元宵灯会,如果我们组织学生参与,定会学到不少东西,而它们一旦与我们语文教学相融合,学生会感知地方传统的独特意义。并将它扎根于学生心田,那么更好地传承并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便有了希望。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诗经》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第5篇

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三大基本理念。笔者认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指出了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后两者则是明确了实现该目标的具体途径。因而,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热学、爱学,必须以情为径,充分挖掘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情感素材,精心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情境,才能实现新课标培育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思想道德和审美情趣的基本理念。

一、创设内部情景,营造具象情感氛围

从教材、练习等课堂内部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具象的情感氛围,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参与“听、说、读、写”等语言练习活动的突破口,也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课堂的第一步。

1.新课导入要巧妙设计意境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都会有设定一个主题,例如初一上册第二单元的“金色年华”和第三单元的“民俗风情”,在学习前将主题呈现给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调动学生好奇心的作用,“什么样的年华是金色的?”、“异地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等等问题会在学生心理荡起涟漪,使之想从新课文的学习中寻找答案,此时就要在导入新课的时候紧紧抓住学生这种求知心理,否则一旦学生求知欲不能得到满足,则会因失望产生厌学情绪,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巧妙设计意境导入新课。

以苏教版初二上册第二单元《最后一课》为例,在新课导入时,可以节选同样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电影《羊脂球》的片段播放给学生,将普鲁士统治下的法国以具象的画面展现给学生,使之能够更加形象地感受普鲁士统治下法国人民的悲愤和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又如,在导入《美丽的西双版纳》新课时,可以利用PPT向学生展示西双版纳风景的图片,也可以播放展示西双版纳风俗民情的宣传记录片,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充分想象课文描绘的风景,再配以班得瑞《世外桃源》、《寂静山林》等轻音乐,可以让学生充分融入文字所编织的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角色扮演

开展师生互动活动,是课堂情境教学应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式,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情境表演使之更好地理解课文中蕴含的知识、情感和思想,通过合作探究使之掌握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增强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晏子使楚》的教学为例,在初读、精读两堂课的教学后增加一节情景活动课,课前为学生布置情景扮演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对课文中每个角色的对话加以练习,体会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在情景活动课时,教师先将精读课对文中主要人物楚王、晏子的语言特点和性格得出的结论作以总结,然后将学生分为三至四个“导演组”和一个评委组,展开角色扮演比赛:首先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赛,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特点为角色表演做准备,而后节选文中的小故事让各组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同学在角色扮演后回答“除了晏子的语言之外,还可以从什么地方展现晏子善辩的口才和过人的智慧”,进而引导各“导演组”的同学从角色表演中总结出文中晏子动作神态所流露出的智慧,例如“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严肃地回答”、“面不改色”等等。最后,由评委组分别对各“导演组”的表演进行评分,加上老师根据各组回答问题的评分,评选出冠军,累积三次冠军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表演和合作答题充分训练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使之更为深入地理解了课文描述的历史环境和人物特点,有助于学生以主人公为榜样发展智力、培养情感以及塑造高尚的人格。

二、活用外部环境,拓展学生活动空间

充分开展初中语文情景教育,既要注重挖掘课内的素材创设情景,又要扩大课堂的情景空间,灵活运用诸如组织演唱会、朗诵会和各类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语文学习和情景教育活动的空间。例如,在苏教版九年级《温泉》(碧野)的教学中,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周末带领学生去市周边的温泉亲身体验温泉的特点、作用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又如,在《故乡》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去龙凤湿地、铁人纪念馆、油田技术博物馆和大庆博物馆等承载家乡特色景观、核心产业、文化历史的地方进行参观,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故乡、建设故乡的情怀,从而推动学生孜孜不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成为合格的建设人才。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第6篇

英语口语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氛围和环境,初中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在练习口语时,往往因为怕说错,而不敢放开练习。基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种符合学生练习口语的环境,让学生融入这种环境,并且可以大胆的和同学进行对话交流。

1 “情景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从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来看,初中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掌握基本的英语基础,可以使用简单的英语口语。而情景教学,主要是在练习英语口语过程使用,通过模拟相应的情景,可以丰富学生的实际口语交流经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

2 情景教学法的定义

情景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把枯燥的语言现象在情景环境中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

3 情景教学的优势

3.1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对于新事物的认识和学习,主要还是习惯于直观的方法。遇到比较抽象的难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抗拒感。他们在这个年龄段,活泼好动,对于情景法教学,十分热爱,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相关情景。在合适的情景中,学生们可以发乎个人的特长,变现出自身的个性特点。

3.2符合教材特点

在改版后的初中英语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基础能力的教育,在综合素质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教材的变化,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一方面要强化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英语的学习,要从听说读写全方面进行,在情景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听力和口语。

4 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4.1根据教材内容,在课堂上创造贴近生活的英语语言情景对话

教师要把教材中,符合生活实际的应用对话,迁移到合适的情景中,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情景对话的内容要不断丰富,一些经典的英语课文、外国诗歌、音乐等,都可以模拟成不同的情景。例如,可以通过教学生英文歌曲,提高学生英语的发音水平,在口语对话练习过程中,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意义差别,提高学生英语实际交际能力,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纯英文电影,让学生在纯英文的故事片中,发现英语的真正魅力。

4.2利用游戏进行情景教学

初中学生还处在玩耍的时代,他们对游戏保持着童真的热爱,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练习一些英语游戏,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游戏中出现的英语词汇、对话,可以让学生牢牢记住。

例如,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情景,将学生放在真实情景中学习英语, 这也要求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表演才能。教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有关内容时,利用灵活多样的角色表演,让学生去感觉、理解、掌握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既逼真、又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运用英语进行说的能力,比枯燥地读一读、翻译解释,效果要好很多。

4.3运用情景对比,启发英语思维

英语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英美文化基础,汉语和英语在表达习惯和使用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情景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不用语言环境下的情景对比,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语言使用习惯,英语口语的练习内容,要和实际的事物相互联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记忆的更加深刻。在不同的情景模式下,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对于学生掌握英语口语的练习技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4运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表演是在使用英语新编教材时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使用的表演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要求“进入角色”,即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角色的心理变化。第二种表演是“扮演角色”,这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在学完教材内容之后,除了让学生按教材要求完成各项练习外,还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或英语兴趣小组等活动中表演所学内容,如“打电话”“问路”“借物”“购物”“看病”等日常交际活动。由于学生进入角色、表演角色,对课文中的角色就容易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强了内心体验。同时,表演的过程也是把所学英语知识转化为英语交际能力的过程,这一点正是英语教学课标所强调的。

5 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第7篇

关键词:美育 语文 教学

当今的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初中学生对美的发现、识别和体味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正确诱导。初中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作为媒介,依靠形象的力量,使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灵魂。语文课程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下面,试从美育新观念和形式美的角度来分析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若干问题,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美育任务的完成。

一、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是教学实施方式中一个基本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少讲,学生多动,但并不表示教师的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就有所下降,反而对教师语言的要求更高了。

心理学研究认为, 教学语言中的音强、音高、音色的不同变化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调动自身的情感来激发初中学生的情感反应,使他们听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而对于一位想成为教育艺术家的有理想的初中语文教师来说,还需要认识学生的语言特点和心理特征,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它在教学中达到美育的层次。

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认识活动与意向活动交融一体,而其中的情感更是一个重要因素。初中学生正处于情感比较幼稚的阶段,教师在语气、语调、停顿、节奏、速率等方面要充分表达出真诚、善良、同情等丰富细腻的教学情感。反过来,教师内心情感也会引起口头语言产生快慢、强弱、断续等变化。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语速快慢适中,语调高低有别,节奏板眼分明,语言疏密相间。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反映在教学语言上, 则要求教师的语言思想深刻,富于哲理性,具有令人豁然开朗的教育性与启迪性。教学语言内容的启发教育性表现在可以启发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态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和启发学生各种智力因素。我在教《长歌行・江乐府》这首古诗时, 首先问学生一年四季, 你喜欢哪个季节? 为什么? 学生一般都回答喜欢秋季, 因为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我再问: 我们就这样等着秋季的来临吗? 启迪性的教学语言简洁地使学生懂得“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的人生道理。

二、板书设计

“教学板书艺术,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高超精湛的教学板书艺术,是展现教学内容的‘屏幕’,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导游图’,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凝练和浓缩。”

1、板书应具有色彩美。不同的色彩能使人引起微妙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初中生偏爱一些具有较强刺激性的色彩,如红色、黄色、绿色等明亮色彩,即光谱上的“暖色”。这种偏爱会在青少年期持续一段时间, 对学生是一种吸引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据此来设计板书的色彩美。

2、板书应具有字型美。板书的字型美,表现在用笔和结构上。用笔分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疾缓等。字的结构,不仅包括字中连贯穿插的点画,也包括点画的空白部分,虚实相间,才是一个艺术品。达到字型美,要做到一笔而具八法,形成一字,一字就像一座建筑,有栋梁椽柱,有间架结构。

3、板书应具有布局美。板书的布局,类似于书法的章法,却又与它不尽相同。与章法相同的是两者都讲究“相管领”与“应接”。“相管领”好像一个乐曲的主题,贯穿着和团结着全曲于不散,同时表达出作者的基本乐思。“应接”就是在各个变化里相互照应,相互联系,与章法不同的是,板书具有间断性和随意性,并不是一气呵成。

4、板书应该具有启发美。板书内容要做到语精字妙,言简意赅,并且具有启发式美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自己的“味儿”来。

三、教学体态语的艺术

体态语又叫身势语、身体语或行为语。体态,作为美的直观形式,是教师的身体和动作相互协调的产物,是表明事物实体的一种空间存在外在形态具有鲜明的感性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需要传达一定的文本中的情感价值观。教师通过对自身表情、手势、体势等进行良好的控制、调节和表现,并配以有声语言,能发挥美育的效果。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手势语往往会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表扬学生,教师会竖起大拇指或与同学们按节拍鼓掌;示意学生“起立”,教师可以使用单、双手上抬;示意“不要出声”, 教师可以把食指放于嘴边; 示意“思索回忆”,教师可以用单手托下巴; 示意“请安静”,教师可以双手形成“丁”字手势; 示意齐声朗读, 教师可以用右手有力地上扬; 等等。总之,以手势助讲课,可以形成课堂教学的生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第8篇

一、在语段阅读中,渗透识字写字教学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字词是最基本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字词知识,才能克服阅读障碍,正确遣词造句,从而写出好的习作。可见,语文识字写字教学质量影响着语文学习质量,甚至影响着其他学科教学。同时,语文课标中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引导学生积累丰富语言,准确理解并运用所学语言,形成语感,提高识字写字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然而,毕竟初中教学与小学教学不同,倘若还是以机械式记忆为主组织识字教学,则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一方面,不符合初中生认知特点与心理特点,另一方面,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字词教学。一般而言,在字词教学中有动态与静态教学。其中,静态教学,即孤立讲解分析字词,学生也是机械、僵硬地记忆,效果不佳。而动态教学,即联系语段与语境加以理解,也就是将字词融入句子中进行理解与学习,如对于一些“贬义褒用”或者“褒义贬用”性字词,只有结合上下文,才能准确把握词义。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语段阅读教学中组织识字写字教学,将动态与静态教学有机整合。如教学《往事依依》时,教师可先要求学生听写文中字词,比如慷慨,停泊,徜徉等,以检测他们课前自主预习的效果。而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找所听写的字词,朗读其所在的语段或句子。另外,还可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一些重点词语进行连词写句。

二、在语段阅读中,强化写作训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重要内容之一,其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生活,学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创造性表达;学会运用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借助想象联想,充实文章内容,使文章更具感染性与吸引力;善于提炼文中信息,结合实际,展开缩写、仿写、改写或续写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强化训练,运用语段综合教学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为经典精彩的语段就好似压缩后的小短文,蕴含了丰富的写作知识。在语文学习中,当学生写好语段后,则可有助于促进写作水平、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将写作训练巧妙地融入语段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片段训练。

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要求学生积累本课的生字词,比如忍俊不禁,繁密等,既要理解字词含义,更要能活用到语文写作之中。同时,学习与感受本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语言描写方法;把握拟人、比喻等写作手法,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优美语句描写景物的方法。因此,在语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围绕具体写作目标,要求学生模仿文中的语段进行仿写训练。比如语段:“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教师可结合语段教学法,明确写作训练要求:借助想象联想,表达出更丰富的内容;善于多视角观察,学会捕捉事物特点,进行创意表达;内容安排合理,表达清晰。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训练要求,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片段训练。这样,通过模仿训练,可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中的写作技巧。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精彩语段比比皆是,教师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改写等,提高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第9篇

一、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可否认,初中语文中的很多阅读文本都偏离学生实际生活,单凭教师的口授很难让学生掌握教学重难点。而随着新课改理念在初中语文课堂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已经走进课堂教学,教师应适当选择多媒体课件实施辅助教学,用生动、形象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吸引并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从而在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本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如当教师在讲解课文《春》时,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先为学生播放一两首赞美春天的歌曲,并同步展示关于春天景色的图片,为学生创设直观的阅读情境。如此一来,初中生更容易进入课堂阅读教学情境,对课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当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一段内容时,可继续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直观展示重点的字、词、句,让学生顺利抓住景物去品读课文,不仅读出感受,更读出情感,体会作者朱自清是怎样触景生情的,从而逐渐将作者的感悟内化成学生自己独特的感悟。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有效培养了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对朱自清及其笔下的“春”的感悟与认知,教学效果良好。

二、有效整合阅读材料,拓展教材内容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以课程特点为依据,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拓展,将内容或形式相近的课文进行组合教学。新课标理念强调,阅读教学应当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开发与拓展,不断加深教材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理解和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济南的冬天》阅读教学为例:首先,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之上想象济南的冬天的美景,并将文章中诸如“温晴”“响晴”“设若”“水墨画”“贮蓄”“空灵”等优美词汇勾画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的印象,引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其次,通过教学可以发现,《济南的冬天》和《雪》一文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对比性,所以可将两篇文章放到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在《济南的冬天》一文教学结束之后,语文老师应当插入导语引导学生进入《雪》一文的学习,如:“同学们欣赏完济南的冬天的美景,想不想领略南方的景色呢?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等诗句,我们一起来背背。”在学生背诵完这些诗句之后,语文教师就可以引出《雪》的教学,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对《雪湖》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采用这种拓展式的方式,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效率。

三、合理选择阅读模式,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

从教育心理学来看,阅读在本质上属于自主思维过程,强调读者从材料文本获取有效信息,并不断陶冶情操,是一种主动性较强的行为。所以,语文教师既要抓住阅读材料的根本内容,也要注重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授课教师应当充分抓住初中生的这些特点,根据阅读材料类型,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将“静态阅读”转变为“动态阅读”,以增强阅读教学的感召力和对初中生的吸引力。例如,在诗歌体裁上的阅读教学,语文老师应当让全班同学融入情感进行大声的朗读和吟诵,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与真谛;对于故事性非常强的课文,可以采取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教学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舞台剧、话剧等形式,将文章内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活灵活现的呈现出来,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的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在散文或记叙文体裁的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和学校,在大自然中领略文章意境,领悟作者情感。同时,语文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现实景色与作者笔下景色之间的差异,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增强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领悟能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