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0 17:00:45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1篇

一、农业保险概念

农业生产具有固有的风险性,农业生产者需要面对诸如气象、病虫害、地质以及与市场相关的一系列风险,这些风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性,导致农户支付能力不足,生计无保障;其次,影响农业金融发展,农业生产的固有风险使得农民还贷能力具有不确定性,呆账坏账率较高,导致金融机构不愿意发放对农贷款,或通过抬高利息率来补偿贷款风险。

二、当前农作物保险模式和问题分析

(一)“联办共保”保险模式

当前农作物保险主要采取的是单体产量综合责任险,所谓单体产量综合责任险是指保险合同的标的物是农作物的产量,保险责任包括造成损失率达30%以上的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冰灾和造成损失率达70%以上的旱灾、病虫害,保险合同实行一户一保单,标的损失的鉴定和赔付以每户保单为单元的保险方式。保险品种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和油菜等,每亩最高保额为500元,保费费率为5%,保费由中央、省、区县三级财政和农户共同分摊,其中三级财政共承担75%,农户仅需承担25%。农作物保险的经营模式为“联办共保”,政府和保险公司按5:5比例分享保费并分担赔付责任。

(二)“联办共保”保险的存在问题

1.农户参保积极性不高

影响农户参保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农户风险意识淡薄,对农业保险政策的理解和认识不足,参保意识不强;二是最高赔付额较低,仅能涵盖农作物的基本种植成本。三是保险方案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种类农户的需求。四是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窄小的经营规模使农民产生较低的预期收益,因而不愿意付出保险成本。五是缺乏完整的农业风险管理链,农户单靠农业保险并不能实现旱涝保收。农业风险不仅有生产风险,而且还有市场风险,这两种风险共同形成了农业保险的短板效应,只要有其中一种风险发生,即便另外一种风险得到了很好的管理,农户同样会招受巨大的损失。当前农作物保险只是对农作物的生产风险进行管理,而农作物的市场风险则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

2.保险公司承保积极性不高

目前农作物保险主要以政策性为主,保险公司很难从商业的角度产生很高的积极性,这主要与农作物保险的低保额、低收费、低保障和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的特性有关。首先,可保风险是有条件的,其中之一是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标的同时遭受损失,即要求损失的发生具有分散性,而农业风险,如大的洪涝灾害,往往导致大片区域的农作物遭受损失。而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作物保险赔付率高。其次,当前农作物保险采取的是低保障运作的模式,亩均农作物保险保额、保费低。再次,农业保险管理成本高。一方面,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模式加大了农作物保险的营销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标的损失的鉴定和赔付以每户保单为单元,并且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加大了勘损、理赔成本。

3.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逆向选择是保险面临的一大难题,农作物保险尤其如此。由于农业保险采取自愿参与的原则,使得农业保险风险不是被分散而是被集中,导致保险公司的保费不能弥补所赔付的损失,以至于费率提高,进而导致更严重的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是指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农作物保险同样面临着严重的道德风险。一方面,农户在购买了农作物保险以后,当发生的被保风险造成的损失超出了免赔额时,农户的损失可以得到赔偿,这会导致农户在风险发生时不作为,甚至在风险发生导致的损失较小的情况下人为扩大损失,以获取保险赔偿。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农作物保险是产量险,保险的赔付依据的是被保风险造成的最终损失,农户在被保风险发生时,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灾害损失,其所能获得的赔付也将相应的减少,而采取措施的成本却得不到补偿。

4.政府补贴大,财政负担重

当前农作物保险采取的是政府与保险公司“联办共保”的经营模式。首先,财政对农户购买农作物保险的保费进行补贴,中央、省、区县三级财政共同补贴农户保费的75%。其次,对于由于被保风险发生的损失,政府和保险公司按5:5的比例承担赔付责任。再次,市、县财政按每年总保费的5%-10%配套巨灾风险准备金。

三、农作物保险发展方向

1.气象指数保险模式

气象指数保险是基于气象状况是影响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的理念,以气象指数为保险内容的一种保险模式。这里的气象指数是指气象变动情况的一种量化指标,如降雨量、气温等。与传统的农作物保险产品不同,气象指数保险并不对因气象原因造成的农作物品质下降或减产向投保农户支付赔偿,而是对气象指标本身变动情况超出了事先确定值域进行赔偿。

同传统农作物保险产品相比,气象指数保险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气象指数保险以客观的气象指数变动数据作为赔付预计,与农作物的实际产量无关,可以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的问题,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第二,气象指数保险不需要对单个农户进行监督,在发生灾害时,也不需要对损失进行勘查、评估,只需从气象监测站获取气象数据,对着事先确定的保险方案,即可确定赔偿,管理成本低;第三,天气指数保险合同的标准化高,适合在二级市场流通,而且根据国外的经验,政府很少对天气指数保险合同进行补贴,而是为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财政负担相应也减轻了。

气象指数保险业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存在着“基差风险”。 “基差风险”是指由于气象指数保险并以实际损失作为赔偿的依据所造成了接受赔偿的对象与遭受损失的对象不一致、赔偿的金额与损失的程度不匹配的现象,这种风险可以通过改善气象指数的设计和气象监测站点的布局予以减小。其次,由于气象条件具有区域同质性,造成局部风险不易分散。这个可以通过扩大气象指数保险统筹区域、国家对保险公司提供再担保以及融入国家保险市场予以解决。

2.“政府-保险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农作物经营规模小、产值低、效益差是制约农户投保积极性和保险公司承保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当前我国农村已经出现了一批以高效设施农业为代表的专业合作社,这些专业合作社由众多农户组合而成,在经营上形成一定的规模,经营投入大,产值高,遭受灾害时的损失也大,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也就得到了凸显。另一方面,合作社组织者的知识水平相对普通农户要高,风险管理意识更强,对农作物保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保险公司方面来看,合作社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可以增加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以合作社作为保险公司沟通农户的桥梁,方便了保险公司收取保费,营销成本和管理成本也相应减少了。

3.“保险-信贷”模式

将农作物保险同农业信贷结合起来是国外农业保险的一种普遍做法,比如在印度,农作物保险产品推广之初往往以因种植农作物而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农户为对象,保险的最高可保额以贷款额或者低于贷款额的150%,保费则通过事先从贷款额中扣留的方式收取,当农户因投保风险受灾损失时,保险公司的赔偿优先付给发放贷款的银行,用于偿还贷款,多余部分才支付给农户。

“保险-信贷”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通过将是否购买保险作为信贷审核的重要指标,或者对已购买保险的农户贷款实现优惠利率,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保险的参保率,方便保费的收取,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将“保险-信贷”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农业贷款难问题。农业贷款难的一大主要原因就是农户缺乏足够的信用抵押物,而农户所拥有的在产农作物因为属于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不足以作为抵押物,导致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及信贷成本过高,呆账坏账率高,金融机构不愿向农户发放贷款。但是,当农作物参加保险后,其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小金融机构信贷风险。

4.农作物风险链综合管理模式

传统的农作物保险只注重农作物的产量,仅仅试图规避与诸如气象、病虫害、地质等相关的生产风险,但是,在现实农作物经营过程中,谷贱伤农的现象并不少见,大量的丰收反而会因价格大幅下降而损失巨大,而歉收却会因价格的上涨而损失较少、甚至没有损失。可见,传统的农作物保险并不能使农户旱涝保收,农作物经营依然暴露在市场风险下,一种统筹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农作物风险链综合管理模式亟待建立起来。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2篇

[关键词] 农产品 产业链 问题 途径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036-01

1 引言

目前而言,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处于过渡阶段。所谓过渡阶段,是指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阶段,主要为市场提供初级的农业产品。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农业产业链仍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产业链非常简单,且发展布局非常不平衡,不具备长时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发展农业产业链条是毕竟之路,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农业产品产业链条的优化发展,能够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村的落后面貌,促进农村地区的风气改善。本文建议,应该积极推动农村地区产业链的现展,打破传统农业只能提供初级农产品的尴尬局面,实现农产品产业链条的优化发展。

2 当前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连接不紧密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仍停留在传统农业的阶段,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依然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业,很少有农村地区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群。种植和养殖是农业生产的的中心环节,但却长期被孤立的留在广大农村地区;而农产品的加工、存储、运输和销售等后续工作却集中在城镇地区。生产环节与后续环节的分离,造成了两方面的提出问题。一是广大农村地区仅仅占有农产品产业链的生产环节,利润十分有限;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一次性买断初级农产品,给农民收入的增加造成了阻碍。二是农产品产业链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连接不紧密,不利于农业产品新品种和种植新技术的推广,降低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2.2 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不平衡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阶段,除了各个产业环节联系不够紧密外,还存在着产业链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产业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我国幅员辽阔,农业发展表现为区域不平衡。东部地区农业发展较为迅速,现代化水平较高;而西北地区农业发展较为封闭,仍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阶段。初次之外,不平衡性还体现在具体的产业链发展不平衡,受到市场形式和产业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平衡的格局。以华北地区为例,此地区棉花种植十分广泛,崛起的产业链带有着很大的盲目性,具体表现为棉花加工企业数量过多;而在养殖业发展却长期滞后,很难形成规模,防疫工作跟不上,很多农户很难独自承担市场形势变化和动物疫病的双重风险。

3 农产品产业链发展的改进路径

3.1 延长农产品产业链

本文提出的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是指提高农产品产业链的迂回程度,具体表现为广大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程度。从延伸方向来看,可以分为农产品产业链的向前延伸、向后延伸以及增加中间环节等方法。目前而言,农产品产业链的延长多以向后延伸为主,即增加产业链的后续环节,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产业链在向后延伸的过程中,通常会追加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因素,通过加工来获取更高农产品附加值。

3.2 重视科技投入

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过程中,应该注重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加强农科联合,根据市场形势来调整农产品的具体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强科技创新,能够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共享了,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在产业链条的延伸过程中,应该重视市场开拓的重要作用,开拓本地市场、国内市场甚至是国外市场,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农产品的生产规模,重点生产和加工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产品。使得农产品的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紧密相连,不至于出现农产品的滞销现象。

3.3 提升农产品产业链

农产品产业链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知识、资本等因素的投入。这是产业链优化的重要方面,对提高农产品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十分重要。从根本上讲,农产品产业链的优化就是提高各个环节知识含量、技术含量、附加值水平。在提升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各个环节在技术层面存在的差距,需依靠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全面提升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

3.4 整合农产品产业链

应该农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资源的变化情况,合理配置资源,协调各个产业链时间的比例关系,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此外,也应该整合物流、信息、价值等产业链形态要素整合经营主体。本文建议,应该充分重视产业链中各因素之间的合作机制,加强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合作与衔接,通过产业链的整合而提高实际效率。

参考文献

[1]谢静,党华美,何腾兵.集成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促进农业清洁生产[J].生态经济评论,2014,00:159-174.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3篇

[关键词]农业;科技金融;现代化;城乡发展;贷款

农业一直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撑,只有开展高水准的农业建设,才能推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业发展不单单是依靠传统劳动力操作的方式就能实现的,也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科学技术强化使农业生产的先进性,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更多的力量,也能农村得到更高层面的建设,逐渐提升农民的幸福度。但是吉林省在开展农科金融发展中存在多项问题,如未能有效关注农科呈现的特殊性、农科金融供求不够匹配以及投入资本市场遇到障碍等问题。吉林省需根据发展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发展措施,促使农业得到更优质的科技以及金融支持,增加吉林省开展现代农业建设的力量。

1吉林省农业以及农科金融发展的现状

1.1农业现状

吉林省一直是国内进行粮食生产的重要省份,在农业生产上体现自然条件的优势,每年均会生产众多粮食。但是,农业要想实现更高层面的发展,不能仅是依靠传统劳动力操作实现的,需要获得科学技术的支撑。但是,由于吉林省在开展农业创新发展中遇到多种问题,如农科金融供求不够匹配,未能构建高水准的金融发展体系,导致现代的农业生产比较缓慢,也就制约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收益。农业科技要想实施优质的发展,需要解决最困难的发展问题是农科发展体现的不确定性,容易产生诸多发展风险,制约农科发展的进程。吉林省主要是以玉米生产为主,依据农业研究数据显示,每年会有66%左右的工业耕地用来进行玉米的种植,同时,每年约有71%左右的农民在耕地上种植玉米。通过对2012年至2017年吉林省每年粮食生产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省份粮食产量体现逐步增长的现象。

1.2农科金融的现状

吉林省一直是国内进行粮食生产的重要省份,并在最近几年获得更优质的发展。农业在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增加在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致使粮食产量实现逐年的增长。农业科技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只有开展高水准的科技研究,才能让农业实施更高层面的发展。科技发展需要获得金融体系的支撑,努力实施金融体制的创新以及改革,以此推动农业得到更高层面的发展。

1.3农科金融需求

吉林省各大金融机构不断增加在农业发展上的贷款,表现为逐渐增大给农业发展企业以及农户的金融贷款额度。从之前117亿元的贷款投放额增加到2017年的800亿元,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农村信用社,该金融机构更加深入农村,也考察各个乡村企业,在吉林省金融的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科技要想实现更高层面的发展,就需要获得金融以及各项资金的支持,需对这些发展现象进行正确的看待。通过对吉林省十多年的农科金融发展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虽然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一些贷款方便,但是农户主要是以存款为主,贷款数额比较少。农民贷款难是吉林省发展农业科技的主要问题,也是国内农业发展的普遍问题。针对全省的农业企业来讲,很难实现农业科技的普及,也不能得到高水准的技术支撑,缺少在金融支持上的保障。为此说,吉林省在农科发展上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建立高水准的金融支持制度,也不能满足农户对资金的需求。

2吉林省实施农科金融存在的多项发展问题

2.1未能有效关注农科呈现的特殊性

农业科技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只有开展高水准的科技研究,才能让农业实施更高层面的发展。为此,吉林省实施农科金融发展时,需要关注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运用多种手段努力提升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准,为省内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基础力量,促使农业实现更高层面的技术发展。科技发展需要获得金融体系的支撑,只有努力实施金融体制的创新以及改革,才能推动农业得到更高层面的发展。通过对《通过统计年鉴》各项资料进行分析得知,吉林省在实施农科金融创新发展时,存在多项发展问题,首先体现在未能有效关注农科呈现的特殊性。

2.2农科金融供求不够匹配

吉林省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农科和当前金融体系发展存在不匹配的问题,这样就严重制约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也不能为吉林省的农业生产出更多的推动力量。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农业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需求比较广。在进行资金运用的过程中,农户主要是通过定期或者是活期存款等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这样的资金运用方式占整体的83%左右。可以看出吉林省在进行农村金融供给的过程中,整体的体系存在单一的问题,农户不能将自己的资金更好地运用到科技研发中,这样就会影响农民对农业创新所提供的支持力量。同时,农业科技贷款的整体的利率比较高。第二,农科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供给主体比较少。这表现为最近几年对农科进行金融供给的主体正在呈现数量逐渐减少的问题,并且农科金融所呈现的活动性比较低。这样就不能满足企业在科技贷款中所呈现的额度需求,严重影响吉林省在科技发展中的力量。同时,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吉林省农科金融的覆盖率较少,便利服务能力较差,不能给农户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很多农户认为跟金融机构进行贷款申请是比较困难的,或者是金融资金不能满足其进行农科研发的资金使用需求。这些问题就导致吉林省在发展农科研发时存在农科金融供求不够匹配的问题,不能为农户以及农业企业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撑,影响整体农科金融发展的能力以及运行效果。

2.3投入资本市场遇到障碍

当前,吉林省在进行农村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存在投入资本市场遇到障碍的发展问题,必须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首先,农科企业在创新能力上存在缺乏的现象。农科企业要想在市场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力量,就必须要提升自身自主进行科技创造的能力,只有提升自身的核心技术才能满足当前市场对农科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所提出的需求。但是由于这些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存在能力比较差的问题,这样就导致企业很难入住资本市场。其次,农科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综合能力弱的问题。要想在市场发展中获得长远的进步,企业必须要保证自身的创新技术能力,也需要具备比较高的赢利能力。但是当前受到农业发展所呈现的影响,农科企业在技术研发上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这样就导致企业在参与市场运行中所呈现的赢利能力比较差。最后,农科企业在参与市场运行过程中内部治理存在混乱的问题。农科企业多以家族企业为主,在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人员管理上存在诸多欠缺,这样就不能让各项部门实现职能的科学划分,也很难实现生产经营目标。

3提升吉林省开展农科金融发展效果的对策

3.1积极关注关注农科呈现的特殊性

针对当前吉林省在进行农科金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提醒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引导农科企业开展更高层面的发展。针对当前吉林省未能关注农科创新的特殊性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要积极关注农科所呈现的特殊性,逐渐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为资金发展的能力。这需要开展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层面的工作是加大在农业科技研究上进行资金转化的投入力度。针对吉林省在进行农科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各项问题,必须要从政府层面进行科技力量的投入,努力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为资金发展的效率,这样才可以让农业科技实现更高层面的开展。第二个层面是积极让农业科技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吉林省可以通过示范基地的方式推动农业科技和当前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促使农科成果实现转化率的逐渐提升。此外在进行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经费的使用原则,实现专款专用的资金利用,推动农业科技实现更高层面的发展。

3.2科学改变农科贷款方式

吉林省要想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可以实现农科金融的高度建设,就需要科学改变农科贷款方式。首先,吉林省必须要积极转变借款的理念。在传统抵押理念影响下,吉林省很难为农科企业提供更优质的贷款工作。必须要积极转变贷款理念,更加重视在技术层面上的关注。这是因为技术是当前农科企业实现核心竞争力逐渐发展的基础,只有具有较强的技术发展能力,才可以让企业在市场运行中获得更高层面的发展,所以在对农科企业进行贷款的时候,金融行业必须要关注企业所呈现的技术创新能力,依照农科企业所呈现的技术发展潜力对其进行贷款额度的确定。其次,吉林省的需要开展农科金融市场间接融资工作。农业科技要想实现创新发展,不仅要开展直接融资,也需要通过间接融资的方式来提升农科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所以吉林省可以开展私募基金或者是产权交易的间接融资市场,让农科企业获得更高层面的融资能力。

3.3强化融资功能,更好融入资本市场的运作

吉林省在进行农业推广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在资本层面上的发展,逐渐提升农科企业的融资功能。吉林省需要开展以下几个层面的工作:第一,政府必须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扶持力度。可以通过建立专门政策的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企业进行政策帮扶,增加在农科层面上的资金投入。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贷款贴息或者是税收减免的方式,为农科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第二,农科企业必须要强化自身所呈现的竞争能力。企业要想在当前农业市场运行中获得更高层面的发展,就必须要主动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增加对各种类型风险进行抵抗和解决的能力。企业在进行行业发展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可以帮助农科企业实现管理以及技术发展的提升。

4结论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4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问题;对策;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9.014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于我国的国际地位有一定的影响,努力做好“三农”工作十分关键,国家也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所以做好农业发展的第一步要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及时得到解决。本文总结了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困难与解决对策,希望对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有所帮助。

1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当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只要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善于总结,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上下一心就能攻克难题。本文总结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二是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的科研力度投入不够;三是农业机械化发展装备结构有待调整。

1.1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业机械虽然在逐步应用和推广,但是目前农业机械的服务体系并不健全。农机的种类在不断增加,逐渐向农产品加工和畜牧类生产延伸,但是与之配套的服务却没有跟上,不能适应农机服务市场化和发展化的需求,这也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

1.2农业机械化科研投入力度不够

受农业经济发展的限制,农业科研经费投入远远达不到要求。我国农业机械的技术储备少,仪器和设备老化严重,研发工作又落后,这些都不能满足先进农业生产的要求。同时大中型农业机械数量少,使农机械化在整体上无法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1.3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失衡现象严重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装备也迅猛发展,农机设备数量和活动量不断加大,各种农业机械涌现在田间地头,给农民带来了便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与此同时,农机装备结构失衡现象严重,农机装备结构发展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型机械偏多,大型机械有时却不够用;二是动力机械过多,配套机械过少;三是种植类机械偏多,但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机械方面却刚刚起步。

2解决当前农机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健全机械化发展服务体系

针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要创新服务模式,发展市场资源配置,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鼓励农民共同使用农业机械,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促进农业机械销售、生产作业和维修等服务再上新台阶。

2.2加大政府支持和科研资金投入

政府扶持和科研资金投入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政府可以依据市场实际情况来制定和完善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并提供一定科研资金投入及加大补贴力度,以激励科研人员研制出更先进、更适合区域发展的农业机械设备。

2.3注重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要努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就要对当地情况进行了解,要充分进行调研,了解农户真正所需,平衡农机装备数量及类型,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同时各地要抓好农机购置补贴的机会,不能盲目购买。运用好农机购置补贴,购买适合自家的农业机械。同时农机装备也要向着多功能、复合型、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3结语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要想有新的突破首先就要努力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要想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就要健全农业机械化发展服务体系,壮大农机发展服务组织。政府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扶持。要注重优化农机装备的结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还需要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的努力,农业机械化工作者可以以身作则,兢兢业业,把努力做好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当成自己的光荣使命。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也需要社会各界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可以再上新台阶,农业发展有新的进展和突破。

参考文献

[1] 甘怀场.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04).

[2] 谢韵清.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必要性及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

[3] 石永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

[4] 骆健民.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评估与发展模式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6.

[5] 甘怀场.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9,(04).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5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工程;问题;对策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二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今后我国农业发展也必将受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农机工程的健康发展又关系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局,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尤其在农机工程迅猛发展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更要居安思危,及时总结和发现当前农机工程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并积极寻找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才能更好的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一、农机工程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和难题

作为一名合格的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应该心系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应该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迎难而上。笔者总结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农机工程发展所遇到的难题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农机工程的机械化水平较低,是制约农机工程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

1.农机工程的机械化水平较低,是制约农机工程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农机工程机械化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地区在实际开展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表现出,大中型农业机械数量不够,而小型农业机械数量又偏多的情况。这一情况在开展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会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率,大中型农业机械不够用,而小型农业机械又闲置下来,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存在相关机械的配套设备少的情况。还有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比较特殊的山区机械化发展问题。山区受到其地形和地貌的影响,再加上人们固有的老旧的思想,农业机械化水平普遍低于其他地区,农机工程发展也相对缓慢。

2.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地大物博,农业的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一直以来对农机工程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在农业专项的资金当中,农机发展所占的资金比例较少,有些地区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农机发展资金。再者,对于一些大型农机设备与机械化技术的研究中,国家也没有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使其研究力度与方向受到了影响与制约。

二、当前农机工程发展问题的具体措施

总结了当前农机工程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笔者总结解决当前农机工程发展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开展农机工程,普及农机使用常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农机工程的资金和政策倾斜,保证农机工程顺利开展。

1.因地制宜开展农机工程,普及农机使用常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为了避免因农机工程应用不利而影响农业生产,建议开展农机工程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地区要采取不同的发展方案。要对当地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分析当地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需求类型及数量,合理知道农户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才能避免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才能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针对比较特殊的山区要加大农机工程发展力度,普及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认识,提高人们思想水平,同样也是本着因地制宜的开展适合山区特殊地形地貌的农机工程。

2.加大农机工程的资金和政策倾斜,保证农机工程顺利开展

农机工程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近年来,我国农机工程成效显著,在促进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成绩显著,但是伴随着农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机工程开展显然要投入更大的力度,为了及时解决和满足这一需求,增加农机工程的资金投入是十分关键的。建议要应对农机工程的发展给予一定的财政支出,并设置出专项的财政Y金,使农机工程的薄弱环节得以完善与发展;应对农机设备与技术的研究予以政策支持,使农机化、机械化的水平得以提升。在农机工程发展的过程当中,还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政策,以满足农机工程健康发展为原则即可。

三、 结语

因此及时解决农机工程发展存在的难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农机工程的发展力度,使农机设备与技术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使我国农机工程得以全面协调的发展是当前我国农机工程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6篇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积极的发展农业经济始终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以保证农业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管理意识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最终的管理效果,也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此,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增强对农业经济的管理的重视程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以更好的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2 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管理信息化与人才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它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牵引和驱动作用。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积极的进行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但是,当前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时候,信息化建设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对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较少。同时,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还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既懂信息技术,又掌握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无法提高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2.2 农业经济管理不够全面

 

农业经济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也需要注重全面性。但是,在当前农业经济的管理过程中,存在十分明显的管理不够全面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农业实际生产等环节,相关的管理十分不到位。例如,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会侧重于对农业种植环节的管理,以尽可能的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但是,关于农业产成品后期加工的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应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但是,农产品后期加工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也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管理不够全面,缺少对部分农业经济环节的管理,也导致整体管理效果不佳,并影响到实际的农业经济发展。

 

2.3 管理体制与农业经济发展脱节

 

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采用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模式,并允许多种经济所有制并存发展。但是,我国的经济成分存在十分复杂的问题,在对不同经济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制度体系。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也缺乏对应的完善体系。这样一来,便导致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始终缺少与农业经济管理相匹配的管理体系,导致管理体制与农业经济发展脱节。于是,严重的管理制度缺陷下,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受到极大的不利影响。

 

3 农业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

 

在对农业经济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支综合水平较高、强有力的管理队伍显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通过上文的分析也发现,当前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十分明显的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以及认识水平相对较低、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为此,在对农业经济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做好宣传和引导以及培养工作。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引导,指导其不断提高对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水平。并加强自我学习与提高,以更好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胜任本职工作。其次,改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福利水平,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企业的优惠力度,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之中。另外,加强高校农业经济管理相关学科的建设。指导高等院校结合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经济管理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实际需求等,合理的进行学科设置、课程设置等。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农业经济管理队伍之中。

 

3.2 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模式

 

以往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时候,管理思维存在相对滞后的问题,大多是应用产量扩大策略。通过上文的分析也了解到,在当前农业经济的管理过程中,存在十分明显的管理不够全面的问题,对食品安全等的关注程度不足。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的环保意识以及食品安全意识等越来越强烈。

 

3.3 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和各种信息技术开始逐渐深入到社会不同领域之中,并发挥出极大的作用来。在发展农业经济以及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积极的进行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通过大力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不断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引导传统型农业经济不断向着知识型农业经济以及产业化农业方向进行转变。

 

4 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不难发现,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意识薄弱等不让忽视的问题。为此,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时候,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更好的提高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7篇

关键词:金融抑制;农村地区;金融环境

金融抑制指的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各种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在金融市场中严重存在金融管制、金融资产单调、理论性限制等现象。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金融市场虽然比一般的发展中国家较好,但是还是存在金融抑制,尤其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金融抑制的表现就更加的明显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我国要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经济增长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消除金融抑制。

一、当前农村金融抑制的表现

1、农村金融主体的缺失

在以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国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社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变,商业银行的金融组织形式已经与农村经济发展不适应,很多商业银行的仅仅限于粮棉贷款的发放,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一些商业银行逐渐将一些县级以下的金融服务机构兼并和撤销,对农村经济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削减。另外,对于农村经济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来说,由于其产权不明,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不严密,导致不良贷款发生率不断升高。

2、农村资金外流

从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来看,农村资金的外流导致了农村信贷业务的萎缩。第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四大银行在基层设立的金融单位将获得的资金上存,上层机构更愿意将资金贷款给商业活动。第二,从邮政储蓄来说,邮政储蓄金融体制中不仅存在资金上存,而且还有部分的只存不贷现象,这样邮政储蓄汇集的资金就大量的流入农村。第三,农村信用社在对存款管理中,因为考虑到贷款的收益,所以往往将吸收到的存款用到其他的行业中,将资金贷款给城市商业活动,导致农业资金减少。

3、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

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是我国农村经济长期缓慢发展的结果,农村金融发育不完善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第一,农村保险落后,由于农业生产中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较多,在生产中的风险比较大,所以很多保险公司都不愿意在农村开展保险业务。第二,农村金融机构在风险定价中没有可以参考的依据,很多金融机构都是按照自己的经营状况以及贷款单位的还贷能力做出判断。第三,农村金融市场中的金融工具比较单一,农村金融市场中使用的最多的就是贷款的储蓄,很多新的金融工具没有延伸到广大农村地区,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要。

二、当前农村金融抑制的解决途径

1、强化农业银行的功能

农业银行是政策性银行,要为农业的发展服务,但是当前农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办行的方向。要实现农业银行开办的初衷就需要强调农业银行的政策性银行功能,农业银行要在考虑当前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自己的金融服务范围进行扩展,新增一些农业项目及内容贷款,例如一些农村基础设施贷款乱,农村企业贷款等等。另外,在银行网点的设置中,农业银行应该本着方便农民的原则,合理设置营业网点。通过加强农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完善治理结构等措施,让农业银行能真正发挥政策性银行的功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2、建立完善的农村资金回流制度

针对农村资金外流的问题,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过程中要建立资金回流制度。第一,要求开展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必须可以办理贷款业务,防止存款的外流。第二,对基层金融机构的贷款审批权适当加强,在充分了解贷款对象情况和有保证金的情况下,基层金融机构可以办理一些贷款业务,有效缓解农村资金需求矛盾。第三,对农村存款资金的使用要监督,尤其是农村信用社中的资金要最大限度的使用到农村经济发展中去,对于各种农村信贷资金非农化现象进行有效的监督,保证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充足。

3、深化农业保险机制

农业保险是对农村经济进行有效补偿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农业保险成本高,效益差,可以组件专门的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为了有效扶持农业保险的开展国家可以利用财政、税收补贴的措施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支持,从而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一些涉农的保险,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机制。

4、完善农村金融市场

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是消除农村金融抑制的有效方式。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我国应该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围绕农村企业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和间接性的融资市场。针对当前农村金融利率存在的问题,国家应该积极推进利率的市场化,让各大商业银行根据农村贷款企业风险程度确定存贷款的利率。另外,对于金融市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构建诚信体系,为农村金融的良性发展创造好的环境。

结论:

因为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在当前农村金融抑制现象是非常普遍的,金融抑制现象的产生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我国应该对农村地区金融抑制问题有清楚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农村金融抑制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金融改革的重点进行明确,鼓励金融创新,积极建立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春梅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问题浅析[J] 时代经贸(理论版),2007(02

[2]李婷婷 基于供求视角的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3]宋乾坤 对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的思考[J] 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9)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8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机械化生产进入了现代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小康化的生活正向我们靠近。所以,“三农”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要想真正让广大农民过上小康生活,切实解决农村经济管理经营工作是关键。

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质

从本质上来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属于农村基本政策的贯彻落实,增加农民收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应当通过对农业生产、消费过程的调配来进行。

三、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三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课题,“新农村”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点在于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研究分析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就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前提。

(一)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现状

现阶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是重要工作内容,然而要贯彻落实涉农政策,则必须要广大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加大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力度。开展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效率、物质生产水平则是切实解决农村经济问题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包含:农民群体对市场竞争的认知程度不足、村级干部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农业政策存在滞后性等。

(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农业政策存在滞后性。正如前文所述,国家与社会都极为重视“三农问题”,相关的政策都开始倾向于农村经济发展。然而因为我国巨大的农村人口基数,各个乡村呈现为零星分布的形式,再加上各个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政府制定的涉农政策存在不匹配的情况。而现阶段,大多数涉农政策基本沿用财政补贴的方式,导致农村经济管理经营工作受到约束,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农村村级经济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当前,农村地区大部分村干部都是由当地的农民群众所担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由当地的农民群众担任村干部本身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其本身非常了解该地区现实情况,自然也清楚地区农业经济的优劣势;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过于了解,导致村干部在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偏见与偏差的现象,难以实现真正的公平。这就需要在村级干部队伍中融入新的血液,吸引一批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然而农村当前的工作环境与发展形式难以吸引人才的加入,现阶段的村级干部报酬普遍较低,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农民群体对市场竞争的认知程度不足。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市经济迅猛发展,相较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村地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导致广大农民群体本身对于市场竞争的认知程度不足,大部分农民群体仍然沿用传统的分散式经营,缺乏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与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营的范畴,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四、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质

(一)建立健全民主监督体系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要想实现面向群众、公正、公平、公开的目标,就必须要建立健全民主监督体系。从本质上来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目的在于服务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管理体系,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而通过民主监督体系的完善,能够使得广大农民群体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中来,切实调动他们的能动性。这就需要在原有的村民理财小组的基础上,通过尝试采用信息化的办公方式,充分发挥信息化办公的“跨区域、跨部分、跨行业”的优势,公开相应的政务内容,提升透明度,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此外,信息化办公方式可以实现先进经验的共享,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培养一批适应时展的村级干部队伍

构建一批符合时展特征、综合素质强、专业能力过硬的村级干部队伍是保障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村级干部属于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领头人,队伍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这就需要村级干部队伍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思想觉悟与专业素质,能够一丝不苟地对待工作。而农村干部队伍的专业素质不但包括良好的文化素养,同时还应当熟练掌握法律知识与经济知识,尤其是与农民、农村以及农业息息相关的内容。此外,村级干部队伍应当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必须要制定一套完善的人才流动方案,切实保障村级干部队伍的结构合理。

(三)制定完善的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是我国当前所实行的治国方案,农村地区是我国法治建设较为薄弱的区域。需要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法律体系的完善步伐,通过法治途径来解决“三农问题”。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强调农村法治建设,破解“法不下乡”的现状,文件当中指出“务必要提升农村农业法律体系的建设速度,促进城乡法治建设的共同发展”。文件指出必须要逐步完善我国农村产权的保护法律体系,高度重视农村改革决策与立法工作之间的衔接,农村地区所有的重大改革都必须要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因此,针对当前的“三农问题”,不仅要坚持以德治国,同时还必须要坚持依法治国,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从而有效保障广大农民群体的基本利益。当前,针对农业的法律主要包含《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农业法》以及《农村土地承包法》等。这就需要广大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人员熟练掌握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保障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又暴露出一些新的状况,比如,因为村干部报酬太低,确实难以维持他们的正常生活,导致一部分村干部,为了生计不得不放弃村干工作,进城打工或经商;虽然是国家不断加大各项农业政策性补贴力度,但是,仍有很多农民因现在的农业生产成本逐年攀升,而放弃农业生产去进城务工,致使很多农田被抛荒,从而造成大量农业资产资源的浪费。鉴于这种情况,我国应当尽快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来实施有效的控制,而当前暴露出来的各种经济问题则需要广大农村经营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客观、真实的反应,才能够让政府掌握农村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从而有效保障制度制定的及时性与合理性。

五、结语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9篇

【关键词】财政支农;新农村建设;意义所在

财政支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我国的实际国情来看,以财政支农的方式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当前,我国财政总体实力较为雄厚,因此具备了财政支出向农村偏重的必要条件。近些年来,我国农村财政支出量明显上升,在起到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同,也相应的将财政支农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为了促使财政支农科学化的、顺利的、健康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利的支持。有关部门应在明确财政支农意义的基础上针对问题予以解决,将财政支农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改善财政支农的效果。

一、财政支农的内涵

所谓的财政支农,简单的说就是政府以财政支出的方式,向农村经济建设提供资金、补助。在内容上主要包括这几方面:一是支持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支持农业科技;三是支持农村粮食生产及农业结构的调整;四是支持农村进行生态建设;五是支持农村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六是支持农村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二、当前财政支农中所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不够科学

当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存在不科学情况。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当前负责财政支农资金拨款的是财政部门,而提交项目预算的则是实际操作部门。而要想保证项目的顺利化完成,做好资金与项目的配比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当前一些项目的资金管理依然采用定额方式,这样的方式制约了项目资金的调节。无形中便将影响到项目的管理能否顺利的完成,这也是当前财政支农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2.管理部门的职能不规范

当前,我国进行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部门众多。经常会出现相同性质的资金拨付,却要由不同的两个职能部门来完成。该情况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在财政局的内部工作分工不同,但是该情况的存在无疑将加大后期监管的成本负担。同时,还极有可能会引发两部门之间对责任进行推诿。事实上,在当前的实际管理中也确实存在这些情况,这是财政支农工作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3.管理机制不够合理

受我国行政职能体制的影响,当前在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中,存在资金管理分散、无法集中管理的问题。在基层实际工作中,人为限制了资金的使用,严重影响了资金的效用。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源于管理机制不够合理,是当前财政支农工作中需要着手解决的一个问题。

4.管理效率低下

虽然,近些年人们于思想上加大了对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重视度。但是因为资金管理部门不同、来源渠道较多、资金量较大、较为分散等多方面的原因存在,致使资金管理成本过高、管理不规范、管理效率低等问题频频出现。更有甚者还出现了资金被张冠李戴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财政支农的效果,这是当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个主要的问题。

三、有效解决当前财政支农管理问题的具体方法

1.科学开展财政支农工作

针对当前财政支农管理不科学问题,有关部门应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可通过下发项目工作管理规范,来强化项目的资金管理。进而科学、合理的来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管理,以确保项目的进行拥有充足的资金,项目的有序化、顺利化完成。

2.规范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

有关部门应针对当前管理部门工作不规范情况,有针对性的来制定工作制度。以规范项目于基层中的进行、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合理的、合法的应用。规避管理部门因责任不清而相互推诿,影响到工作的顺利化进行。

3.完善财政支农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率

为了有效提升财政支农工作的工作效率,相关部门应建立项目库制度,确保资金的合理应用及安全性。同时,还应加强财政支农工作的监查与管理,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问题。从而来达到完善财政支农管理机制、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四、做好财政支农工作对建设新农村的意义

1.有效促进农业生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事项是做好现代化农业发展工作,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公民经济发展存在不对称情况。所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推进科技的发展、加大粮食产量、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财政支农工作,则为农业科研、农业设施建设等提供了有利的资金保证,对于提升我国的农业生产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意义。

2.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是建设新农村的另一个目的。财政支农工作则可通过相应的政策来对农业生产进行扶持,如减免税等政策的出台,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作用。就这一角度而言,做好财政支r工作,对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3.推动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部分,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农村事业的快速发展,表明农村全面的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生活上、精神上全方面得以提升,而财政支农政策,对改革当前农村二元经济机制有着促进性的作用,推动了城乡的统筹性发展。从而进一步的满足了农村人们的生活需求,提升了其的生活品质,于农村经济建设上、生活水平上、精神面貌上的改变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结语

由此可见,做好财政支农工作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于多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进行过程中,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财政支农工作中还存在不同的问题。因而,为了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化、有序化完成。有关部门,应针对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方法,从而将财政支农政策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高效的完成该项工作,为农村的经济建设、农民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提升奠定下坚实有利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