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影像艺术专业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31 16:50:32

影像艺术专业

影像艺术专业第1篇

惠普z820图形工作站 近年来,国内数字影像行业发展迅猛,这不仅仅表现为影视行业如火如荼、摄影摄像周边设备的性价比不断提升,同时也表现为大批高校(包括民办高校)开设了与影像艺术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与之相关的名称有很多,例如多媒体、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数码影像、影视编导、传媒、广告、摄影摄像、影视后期制作等等。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文件中,上述与影像艺术相关的专业主要被归为三大类:戏剧与影视学类、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

一、民办高校影像艺术类专业的现状

1.目前民办高校影像艺术类专业的教学计划的总体情况

在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是重点。表现在教学计划中即:专业课程的数量较少,理论课程比重小,实践类课程比重较大。后者主要为三类:第一类是影像获取技能的学习,例如摄影课程和摄像课程,第二类是软件的学习(以电脑技术为主),第三类是综合创作类课程。

2.民办高校影像艺术类专业师资和学生的现状

(1)师资力量较为缺乏,教学内容有一定随意性

影像艺术从影视的专业应用到今天的“全民影像”仅仅是短短数十年的时间,该学科师资力量的储备和整体水平都有待提高。民办高校中影像艺术类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有很大比例来自于外聘,其稳定性难以得到有力的保障,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2) 教师的管理不够科学

许多民办高校内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量大,收入相对较低。反观国外影像类专业的教师,多数在高校教授课程的同时也保持在行业一线从事影像创作,这样不仅能保障课程与社会实践同步更新,还能从一定程度上保障教师的收入。

(3) 学生对专业不够投入,学习效率较低,积极性较差

较大比例的学生对于学习有畏难情绪,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抱着“学多少算多少”的心态,依赖亲友解决就业的心理较为严重,学习兴趣不高。

(4)学生的思维活跃,可塑性强

虽然民办高校的学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他们也有一些优势,例如思维非常活跃,理解力和创造力都比较好,拥有较丰富的社会资源。如果他们在合理引导下能将活跃的思维和良好的创造力用在影像创作上,其爆发的能量是惊人的。例如,在北京城市学院开展的“城市新星计划”中,多名影像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影像作品的创作和影像设备的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3.民办高校影像艺术类专业教学硬件水平现状

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和积累,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的办学条件尤其是教学硬件水平上的差距越来越小,已经能够基本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今后,民办高校在教学硬件方面需要向专业化、规范化看齐。例如以摄影和摄像为首的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场地、前期摄影摄像设备以及相关的灯光等辅助设备要求比较高;对高清影像素材的后期处理、复杂场景的三维动画渲染等都需要工作站的支撑才能完成。

·影视教育蔡明:浅析民办高校影像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思路二、民办高校影像艺术类专业教学思路的几点体会和建议1.专业教学中,时刻保障理论联系实际

影像艺术类专业的特质之一即实践性非常强。国外影视专业教育也非常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理论以”填鸭式“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就了事,而必须与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摄影课程中,EV值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但如果将EV值与相机上的快门、光圈的数值结合起来并进行简单的曝光组合的计算,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2.摆正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注重提高技术含量,认真研究软件课

高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之初就要将艺术和技术两方面的内容进行融合并在教学过程中以恰当方式教授给学生,在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而前者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关键素质。因此,如何上好软件课是影像艺术类专业必须解决好的问题。首先,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更新软件使用平台,如安排有影视后期软件课程的电脑的windows系统的版本都必须是64bit旗舰版。第二,教师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前都要考虑几个问题:这个知识点是否一定要讲?如何引入这个知识点?如果使用案例,案例是否是最恰当的?如何考查这个知识点学生是否掌握等等。总的来说,一定要让学生在轻松易学的气氛中掌握枯燥的电脑软件应用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

3.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鼓励影像艺术专业类的教师投入专业创作一线,积累第一手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在保持旺盛的创作力的同时也能提升个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聘请社会行业精英作为校外导师,参与学校课程管理;合理招聘和引进专业师资,逐步建立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影像艺术专业第2篇

关键词:美术;观念;条件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H07-0125(2014)03-0239-02

生存在艺术专业领域内,创作而出的作品希望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是每一个艺术家都梦寐以求的结果。同时,艺术作品的欣赏性和批判性也是在艺术作品出现之时便衍生出来,所以如何做到自己的艺术作品得到现实大众和同行们的欣赏和广泛评价,我们就必须要讨论作品产生的必要性和时代的需求性问题。

新媒体影像艺术是21世纪下衍生的新型艺术类型,定位在传统美术专业和传媒专业之间,是两者融合之下艺术产物,同时也是时代造就下的艺术门类,它借助于时展下媒介的迅速发展和工业电子器械制造高度创新。这样的新型艺术表达需要创作艺术者怎样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观念,这类型艺术作品需要那些重要因素,我们有待于急于去探讨。

一、本专业培养对象

大学本科阶段学习此专业进行学习的对口学生必须是以高考美术类考生,基础的美术功底对于学习新媒体影像艺术专业是敲门砖,美术知识就是在这个专业前行过程中的主干,从根到头是必须贯穿始终,创作者的思想、观念才能最佳状态发散,合之形成枝繁叶茂的大树,从而形成一位有新媒体影像专业思维的专业性人才。

(一)学习对象特点

与文史理工类学生相比较,艺术类学生最突出的区别就在于思维的方式和考虑事情的逻辑顺序。高中阶段培养使得美术专业学生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相对缺乏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和思维严谨度,导致其思维方式活跃值较高,逻辑推理能力应用不全面。正是因为美术类学生这样的特点,对应影像艺术创作需要这样思维方式的创作主体,以促使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有创作者情感起伏,引起对应受众群体共鸣,同时灵感来源的面更加的广泛,赋予作品内容和题材的广度。

(二)美术基本功主干功效

美术类学生在高中阶段对于美术基本知识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强化学习,在以纸作为媒介的基础绘画都有相当扎实的掌握,美术类别、表现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熟悉。以传统绘画的种类来说,可以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等基础门类,各种门类之间所存在的构图关系、比例、色彩、画面效果控制等方面都是作为美术学习者必须要掌握的。承载方式以电子屏幕为主的影像艺术作品实质就是在媒介上发生了变化,但作品能够深刻表达创作者内心的观念仍须在遵循传统绘画中所需要的绘画语言为基础。创作的静态摄影与动态影像是新媒体影像艺术主要的作品形式,作品强调观念性和思想性的同时整个过程不能打破基础的绘画语言,反之将会使创作作品没有观者欣赏认知和落为不伦不类,此道理在电影和电视剧两个表现形式的对比中是突出、直观的,电影注重画面构图和内容表达的集中性,电视剧则生活化,平白的构图,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影像艺术作品需要集中体现作品观念和美感,则一定要在扎实的绘画语言基础上创作和稳构。

二、课程培养模式

创作者艺术修养提升过程是人生阅历、艺术经验和理论知识三者结合和磨合的过程,使得创作者在艺术素养方面趋于成熟,适应现实环境对于专业发展需要。艺术作品当中融合了创作者独立的人格和深邃的思想。本科期间进入到专业方向学习,课程培养模式下掌握理论和实战经验为创作提升艺术素养的融合,为影像艺术作品的成形创造了条件。

(一)新媒体影像艺术的准备定位

具体的存在方式决定影像艺术和传媒类专业中的编导与新闻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新媒体在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为新闻传播、电视创意作品的传播提供了太多的便利,诸如网络文学、在线音乐、在线视频、客户端等,一切内容形式的制作过程需要新媒体技术的融合。所以,影像艺术和新闻、编导专业成果表达方式一样,都是在借助新型媒体的发展为平台。

课程的培养模式下,影像艺术和传媒都会从最基础的写本开始、到编制为脚本、台本、分镜头,最终具体到内容的具体存在方式和拍摄方式。同时后期编辑学习阶段,仍会学习相类似的视音频的编辑软件,二者基础课程都需要做这样的安排,为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形式奠定坚实的基础。不同的是理论课程的安排区别相差甚大,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反问为什么美术方向下才能开设新媒体影像艺术专业,而传媒类无法进行此艺术形态的创作。毋庸置疑在质问自己专业学习的定位之后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将制作栏目的理念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利用媒体的手段推介出去是传媒专业的主要任务。将自己的艺术修养融合观念,并和社会的认可度结合起来,秉承优秀艺术家的基础绘画语言,欣赏理解和学会批判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基础上,利用新媒介创造出的作品便是新媒体艺术作品,它承载了热点、思想深度、审美情趣,其合格品要求偏向美术功底者。从作品传达的内容上,我们看出了本质的区别,新媒体影像艺术开设使得美术专业学生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得到了当代的转换,实现了承载方式和思想传达方式的转变。

(二)发散思维与夯实脚步

优秀的新媒体影像作品制作者并不是一个人前进,这是团体,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核心力量的引导和组员表决权的整合,一部优秀的影像作品绝对是团队在专业领域激烈的争执和配合默契下应用而成。核心观念的推向与团队思想的广度融合是必须要进行的过程,要想在这个齐头并进、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得到认可,必须要思想广度,迎合大众接受度。激烈角逐的进程中,使用美术创作思维进行充分的发散使自己思想观念整合到恰如其缝,并且制作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从本的撰写到镜头画面的最终成形。整个过程就是观念产生到观念务实到镜头画面的过程,过程的夯实决定了思想性传达的准确性。

灵感思维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也是重要的一笔财富,生活感悟和经历会让我们思维灵光闪现。作为影像艺术的创作者学会记录下生活中闪现的灵感,将这种易于消失特征的形态去具体化、深入细化会为创作者提供更多作品源。体会生活节奏、培养和提高自身艺术素养、思维广度和切入点是创作者必须把握的基本素养,使产生的灵感得到实现,在影像艺术拍摄执行到成品的过程中实现。发散的思维和夯实理论指导相结合,影像艺术是思维培养的过程,做一位体验生活、领悟生活的创作者,在影像艺术创作的道路将会走的越来越宽。

影像媒体艺术在确定具体的拍摄方案之后,就必须成立自己创作团队,表达思想指导我们从写本到最终的成品都必须做清晰的安排。一部完整的影像作品绝对是会印证“众人拾柴火焰高”。观念提出,因为有团队的共同商讨添加进作品的元素会更全面,这与传统绘画独立创作者传达自己思想有绝对不一样之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体是新媒体影像作品成形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环环扣锁。这个团体中的成员,找准定位,在撰写文案、绘制分镜头、取景拍摄、表演技能、后期合成、录音音效方面等诸多可考虑因素要整体性融会贯通,而且分管并擅长其中一项,这是团队成员必备素质,也是团队协作精神的最高要领。

(三)理论课程提升性

归类在美术专业范围的新媒体影像艺术,在课程的培养上注重世界影像历史进程知识传达和传统绘画艺术史的灌输。开设的《影像艺术史》,了解影像开创性和发展性,技术的演进和时代进程促使思维方式转变,让学生深入的了解到影像在时代前进中的演进和思维承载技术的发展,形成的理论和相关影像拍摄流派。“读史使人明智”一部影像历史的分析让前进在影像艺术探索中的学者们更加理性分析自己的作品,镜头语言运用、观念融合是否能够得到欣赏者认同,自身团队在前进过程中应该做出的调整和具体方案实行提供了前车之鉴。影像拍摄技术、后期编辑技术的进展历史的认知拓宽编辑和审查能力,多元化、选择性、准确性的利用当下的影像编辑和制作软件。除了动态影像历史发展历程的学习,《摄影思想史》也是必修课程,由摄影开端到发展逐步完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经典摄影作品,凝视的瞬间是对于一个时代的定格,背后承载的有珍贵历史探索价值,更有对于人性思维历来的探索。传统绘画历史探讨和鉴赏主要集中在《中国美术史》和《西方美术史》这两本主修课程上,通读体会亦是艺术发展历史进程,艺术溯源的过程反应时代背景下艺术家内心思想的宣泄,是人们精神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最初的原始古人建筑、兽骨饰品、洞壁画等到如今细分的中国画、油画、水彩等具体门类,由理解性抽象刻画到绘画技法的多样,并前进到新媒体承载作品形式的今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具体形态表现,艺术作品形式演进过程是最好表达。

艺术产生、发展的历程也是人类学研究探讨的主要问题。自人类诞生的那天,为了生活所需和种族繁衍,他们就在为自己的生活不断的演进和进化,人口流动过程中将丰富的人类生存经验不断传承,在高度发达的鼎盛时期就进化成一种固定形态和特殊民俗文化保存了下来,“艺术”二字无论从西方词汇的解释,还是中国最初的象形文字阐述,都显示产生在农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发展到今天的艺术是鼎盛化时期的细分阶段,由此细分成为了美术类、音乐类、舞蹈类、传媒类等多种艺术形态。《艺术人类学》课程为我们更清楚了解自己专业的溯源,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人类文化、风俗习惯的来源。影像艺术的创作在《艺术人类学》的指导下将有了更清楚的方向。灵感方向都是生活的具体写照的反应,做一个爱生活、感悟生活的人,关注自身群体才会有更多优秀的影像作品的出现。

三、专业综合性素质

艺术专业学习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作品为观者提供了鉴赏与批评的平台。一件作品的产生总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对待喜欢的不需要骄傲,在秉承和发展中吸取和成长。对待指出批评的创作者更需感到弥足珍贵,因为有他们将更明白前进的方向。和其他美术艺术形式相同,新媒体影像艺术也许这样,行走前进的过程中,学会艺术作品鉴赏和批评的能力,应用在自身作为观者,也作为主体创造者的身上。

美术类作品的具体形态展现创作主体者思想的承载,因为思想的广泛性将会在创作中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所以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作为创作灵感的来源和具体的承载方式是创作者需要更加广泛的去开拓的。

影像艺术专业第3篇

关键词:艺术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1艺术与科技的统一性

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翼。现代科学发源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古希腊的艺术、哲学和科学技术没有严格意义的区分。比如著有《形而上学》《诗学》《物理学》《气象学》《尼可马亥伦理学》《政治学》等著作的亚里斯多德,就被喻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漫长的中世纪,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没有长足的进步。到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和艺术在一些大家身上还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比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光学、工程机械,乃至解剖学、植物学等领域都有不俗的成就,他应用几何学、透视学原理,创作了不少著名的美术作品。

后来随着科学实证主义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带来的标准化、通用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科学技术和艺术逐渐有了的不同的思维特点、表述方式、社会功能和从业人员。但是科学技术和艺术就像一对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相互影响,互为促进。因为自然界和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人及其情感本身是相通和相融的。科学追求的真理和艺术追求的情感共鸣都需要符合美学的规律,比如协调、奇异、重复、节奏、流畅、简约等,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既然科学技术和艺术在本质上是相通和相融的,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就要真正进行文理工及艺术融合性的教育。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课程中融入艺术思维的教育,在艺术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融入科学技术规律和方法的教育。一个人既有较高的科学技术素养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这种和谐的智能结构是一种均衡互补的优化结构,是现代高素质人才的典型特征。[1]对于普通教育有这样的要求,对于综合性艺术院校中为艺术服务的艺术科技类专业来讲,培养艺术和技术相结合,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艺术科技人才,就可以说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和目标了。

2社会背景和改革目标

当前,文化经济以其协调、绿色、高效等优势逐步取代工业经济的核心地位,成为各国各地区竞相发展的重点。随着我国粗放型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升级,文化产业或说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产值占比逐年上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英明地做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浙江省早在1999年即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并于2000年底,形成《浙江省文化发展规划(2001―2020年)》,对文化大省建设做出全面部署。2005年,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做出《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全面实施“八项工程”、“三大体系”、“四个强省”计划。2008年,省委出台《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2010年,省委成立以赵洪祝书记为组长的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编制并实施《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在全省掀起了新一轮全面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高潮。2011年11月省委做出《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浙江的文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近10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大批剧场的兴建,电影行业的复苏和振兴,演出、影视等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各类企事业单位对舞台技术、电影放映及管理、多媒体制作、摄影摄像等复合型艺术科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培养合格的艺术科技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我们开展了艺术科技相关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以提高本院艺术科技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浙江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也希望为国内其他高校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3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探索和实践

3.1原有艺术科技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根据行业发展形势并经专业指导委员会讨论,对原有两个专业――舞台影视技术、电子声像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完善和修订,调整了一些课程的教学顺序和课时安排。课程调整的基本原则是遵循教学规律,突出专业核心能力,适当增加艺术类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比重,对于教学效果差,大部分学生没兴趣学习的纯工科课程予以取消。音乐欣赏作为必修课排入教学计划,艺术类的选修课有美术欣赏、舞台美术基础、戏剧欣赏、色彩与构图等。上述艺术类必修课和选修课整合和应用了学院美术、音乐、戏剧等方面的师资、实训设备等艺术教育资源。在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的课程,如摄影与摄像、音响技术、灯光技术、舞台机械、电影技术、多媒体技术、影视编辑等课程中要求教师加强相关艺术知识的讲授。

3.2新专业的论证、培养方案的制定及专业建设情况

经市场调研、专家论证,增设了影视多媒技术、摄影摄像技术两个新专业。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网页制作、电化教学等行业和岗位,培养从事影视拍摄、编辑、后期特效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中,艺术类课程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占比很大,必修课有:艺术概论、绘画基础、角色设计、影视美术基础、中外影视作品分析、影视脚本创作等,选修课中有美术欣赏、戏剧欣赏、视听语言、广告创意与设计等,艺术类课程占总课程数的43%,在技术类课程:数字图像处理、网页设计制作与网络传播、摄影与摄像、影视编辑、虚拟数字影视素材制作等课程中,无一不融入了艺术思维、艺术感觉的培养和融会,都是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课程。

实训条件方面,建设了摄影摄像实训室、后期制作实训室、影视编辑实训室、多媒体制作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等。并先后引进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历年轻教师6人。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也是一个技术和艺术紧密结合的专业,学习重点与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有所不同。

3.3校企合作,与行业接轨

上述艺术科技类专业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校企合作项目,并各有多个校外实践基地,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兼职教师,使得学校教学与行业实际应用能做到无缝对接。比如舞台影视技术专业与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的合作,除了师资,双方还共同建设了系列教材,在学生实习和就业、教师实践锻炼等方面都有良好和持久的合作关系。电子声像技术专业与浙江时代院线和广州金逸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了现代影城技术与管理方向的订单式合作办学。

3.4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技术和艺术类学生的相互合作和共同创造

在学院每年的综合展演季中,本系各个专业的学生积极承担戏剧系、音乐系、舞蹈系、附中毕业汇报演出中的舞台技术、摄影摄像和视频编辑等工作,与艺术类学生紧密合作,共同创作了一台又一台精彩纷呈的剧目。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毕业生与表演艺术类学生合作共同创作毕业影视作品,以广告片、风光片、公益片、微电影等形式展现在师生面前,以其较高的艺术水准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放映了毕业生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3.5积极参加相关比赛并开展对外技术服务活动

艺术科技类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加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在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中,共获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在2009年举办的浙江省高等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维修比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活动。多名学生参加钱江浪花艺术团的送戏下乡活动,负责摄影摄像、音响操控、灯光操控等工作。在老师的带领下,电子声像技术专业学生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为县里制作旅游宣传片等,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4小结

我院复合型艺术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各个专业分别制定并完善了一套操作性强,有一定借鉴意义的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艺术科技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实践,提高了我院艺术科技类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了毕业生的素质和技能。舞台影视技术、电子声像技术专业在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逐步成为学院的品牌专业;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虽然办学历史很短,也已经体现出了艺术与科技紧密结合的特点以及自身广阔的发展前景;最新建设的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也顺应了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社会发展形势,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各个专业毕业生的首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

复合型艺术科技人才的培养满足了我省文化大省、强省建设背景下社会对艺术科技人才的紧迫需求。在全国各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各省市对舞台技术人才、现代影城技术及管理人才、影视多媒体技术等人才的需求都非常旺盛,这几个专业的很多毕业生已经走出浙江,服务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福建等地的相关企事业单位,为当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着他们的力量。2008年开始我院上述专业的招生范围扩大到了广东、江苏和内蒙等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培养艺术科技人才取得突破性进展,我院的艺术科技人才培养有望为国家的文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影像艺术专业第4篇

为何毕业后没有从事摄影专业?如今高校的摄影、影像专业,出路在何方?不妨听听业内人士的说法。

摄影系是否还该存在

“压垮高校摄影教育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摄影专业招生考试归入美术类统考。”这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策展人林路的“危言耸听”。

不管摄影专业未来会如何,林路还是为本次爱普生影展做了序。林路写道:“从十多年前的摄影专科教育到如今10届本科摄影专业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在专业教师一如既往的敬业精神指导下,坚持多元的发展空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林路对上海工技大摄影专业的正面评价。

林路之所以发出“摄影专业行将就木”的危言,他所担心的,无非高校摄影教育已经走到了歧途陌路。

且看数据说话。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13年11月所推出的《国内美术学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第二稿)所言,目前全国设有美术学专业的院校共349所,设有绘画专业的院校共164所,设有雕塑专业的院校共64所,设有摄影专业的院校共89所,设有书法学专业的院校40所,设有中国画专业的院校共15所。“从专业设置的整体情况来看,基本专业中,美术学专业设置的院校最多,雕塑专业和摄影专业的设置相对较少。”林路说,“因为我国摄影教育起步很晚,摄影专业大多隶属在以绘画为主的美术统辖之下,所以绘画的学院派风格一直影响甚至制约着摄影教育的发展,或者说,摄影自身的媒介特性,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空间。”而如今,摄影专业的招生,将再次归入美术类统考,按快门的手将先勾素描,未来是否摄影系索性归并到美术系呢?

而实际上,即使没有这次摄影专业归入美术类事件的发生,高校摄影教育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毕竟,在数码影像大行其道,特别是多媒体艺术初露端倪之时,再抱残守缺于银盐胶片、暗房技术等等,相当于抱定南墙往上撞!然而,可悲的是,目前许多高校仍在传授这些已被丢弃的技术。

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的陈贤浩教授对我说:“电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摄影冲击很大。”陈贤浩透露,现在许多商家的宣传册,其中的商品都是电脑三维做的,不需要像既往那样拍摄照片。从前摄影系所教学的东西,早就不实用了。

“新闻与纪实摄影的佼佼者奋战在各大传统和新兴媒体,以其敏锐的视觉目光捕捉瞬间即逝的故事,传递突发事件和日常人生的诸多悲欢离合;广告与商业摄影的创意人殚精竭虑在华丽的灯光下,将灵感的微光转瞬迸发出迷人的信息画面,引人入胜导向消费者的天堂。”这是林路对本次影展作品的评价。而未来,他们的学弟学妹们,或许更多人将会像从事环保行业的齐晓东、从事拍卖行业的钱天玛等人一样,将摄影变作自身的一个爱好而已。高校摄影系是否还将存在,这个问题也将不再是问题,而全新的视觉艺术系必将取而代之。

大艺术教育只传授观念

“有一个说法:美术,艺术门类之一。近数十年来欧美各国已不大使用‘美术’一词,往往以‘艺术’一词统摄之。”林路说,“即使‘美术’作为一个大的概念,摄影也应该是和绘画并置的,而不应该从属于绘画――那么,摄影专业为什么却盲目选择了专业考试的素描和色彩?”

据了解,在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是将绘画与摄影并置的。比如法国,巴黎第学是法国一所国立综合性高等院校,以文科著称。该大学摄影及多媒体影像系是一个年轻而富有特色的系,它1970年从电影系分离出来,1986年成为能够培养本科生、硕士生的成熟系科,并在1996年确定传统银盐影像和多媒体数字影像齐头并重。它也是全欧洲少有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内设置的摄影系。这所学校的入学考试和绘画无关!而本科生最后的毕业创作和论文写作,则是跨学科的研究和实践。

再比如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理工学院,这是一所摄影门类十分齐全的综合类学校,分别设有本科和硕士学位的课程。学校的摄影教育隶属于影像艺术与科学学院,学院下设摄影艺术与科学系,共有六个本科专业方向和一个硕士点。这六个本科专业方向分别是:广告摄影、艺术摄影、新闻摄影、视觉媒体、医学影像以及成像与摄影技术。学校还设有影像艺术学硕士。关键是,他们是从更大的范畴考量摄影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于是,他们的入学考试,也多方向地权衡,尤其是他们的毕业生因为专业的设置还可能获得理学士学位!

“我觉得,国内的艺术摄影有个由来已久的问题――拍照片的人艺术素养较差!”陈贤浩教授对我说,“高校摄影系教学,大多传授技术,而对人的思维方式、艺术素养等方面的锤炼,几乎很少。”陈贤浩认为,大艺术教育只是传授一种观念而已。而凡是艺术上创新求变的时代,都会诞生横空出世的大艺术家。陈贤浩以梵高举例,认为他的“小笔触”,创造了一种观念。“艺术是什么?它就是创造一种观念,有了新的观念才会有新的艺术。”

何处是归程

以上海工技大摄影系近年毕业生为例,我粗略梳理,感到摄影系毕业生毕业后未必从事摄影专业。何处是归程?有时候,以业余摄影的身份,反而去除了“著书全为稻粱谋”的浮躁。比如毕业于1995年的齐晓东,已经退出照相器材行业多年,他现在的工作单位是――伟翔环保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1991年毕业于上海工技大应用摄影美术专业的邵雪林,目前就职于上海服装集团联合服饰有限公司,任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2001年毕业的王华,开了家文化传播公司,自任总裁,同时还做农业,任上海正源农业专业合作社总裁。

影像艺术专业第5篇

关键词 广告学专业 影视制作 教学研究 实践

Abstract In the past days, people always faced dual confusions about teaching and studying on making of film and television. Given this, our department boldly reforms old methods, and innovates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on the course of making of film&television, thus we have accumulated abundant experience and made great progress.

Key words the advertising specialty making of film and televisionresearch of teaching practice

一、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教与学的双重困惑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影视创作还属于影视艺术的专业领域,被媒介长久垄断, 90年代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使得数码摄像器材和非线性编辑设备的性能不断提高,而且出现大幅度降价,稍具规模的广告公司都有能力配备精良的数字摄录编系统,他们不再依赖专业电影公司和电视台的专业人士进行电视广告或宣传片的制作,在招聘员工时将目光投向那些不仅具有广告学专业背景,同时具有影视创作能力的求职者,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员工不仅能进行电视广告创意写出文案,还要求他们能根据文案写出分镜头脚本,绘制故事版,有些公司将拍摄交给影视公司进行,后期制作则由员工完成,而有些公司前后期制作完全由本公司员工完成。再如电视台在招收新闻记者时,除考虑相关的专业背景外,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需要进行角色的转换,要能采、能写、能编甚至能播。

面对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电视学院、广告学院均开设有与影视创作相关的短期培训班,面向社会招收学员,学员中除在电视台、影视广告公司工作的从业人员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即将踏入社会和刚踏入社会的具有广告学、新闻学、艺术设计、文学专业背景的大学生。于是开设有以上专业的各院校也针对人才市场的需求相继开出了与影视制作相关的课程,我校广告学专业于2002年开始进行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非影视艺术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带来的教与学的双重困惑,教师方面,面对毫无影视艺术基础的学生,在课程目标、内容、侧重和深度上就很难把握;学生方面,一部分文科背景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他们渴望多学些文化理论,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理论分析能力,一部分理科背景的学生则抱着艺术专业的理想,甚至简单地与专业性院校的影视艺术类专业相比,希望通过开设影视制作课程迅速掌握影视艺术作品创作的能力,对影视制作课程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二、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主要经验

我院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经过了5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通过厘清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特点,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进而规范课堂教学的内容,开展教学实践。

1.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

我们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不仅具有一定的影视艺术修养,还要具有一定的影视制作能力的电视广告创作、各类宣传片创作的专门人才,为广告学专业服务。

2.厘清课程设置的特点

影视艺术类专业从整个影视学科的整体出发,培养通晓影视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全面人才;体例上,以整个影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和基本技能为主体,包括影视理论、影视历史、影视摄像、视听语言、影视剪辑、影视编导、影视照明、影视造型、影视美学、影视声音等。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从师资、学生的来源、教学条件都不全面和专业,因此不能要求学生能达到影视艺术准专业的程度,但能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画面感,即能将文学的作品视觉化,写出分镜头脚本,同时使学生具有一般镜头叙事能力,完成影视作品的前后期创作。

3.规范课程教学的内容

我院广告学专业开设有《电视摄像与编辑》、《电视广告制作》这两门和影视制作相关的课程,在课程体系上,《电视摄像与编辑》是《电视广告制作》的先修课程,《电视摄像与编辑》教授的是影视制作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理论教学着重讲授不同镜头的艺术特性、画面造型的元素以及艺术特性、画面构图、固定画面及运动摄像的特点及影视剪辑学的相关理论,和理论同步开出的是电视摄像技术实验和非线性编辑实验;《电视广告制作》课程是《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的后续课程,理论教学具体涉及到的是电视广告的分类及特点、电视广告创作的原则、电视广告创意的原则、电视广告视听语言的风格等等,和理论同步开出的是AFTER EFFECT影视特效合成软件的学习,主要通过该软件让学生掌握电脑合成技术在电视广告中的应用,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题化的电视广告创作实验。

4.教学实践

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让学生进入到影视创作的学习状态,迅速培养学生的画面感并能较好的运用镜头叙事成为课程教学的关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和理论同步开出的是电视摄像技术实验和非线性编辑实验,每一个实验项目都和理论部分相结合,如理论课讲授的内容是不同镜头的艺术特性,紧接着的实验项目就是摄像机的光学镜头,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光学镜头训练时能迅速领悟到理论课讲述的如广角镜头景深范围大、透视感强、强化纵深方向运动物体的速度、适合抢拍、抓拍等艺术特性。再如当理论课讲授的内容是电视剪辑中动作的分解与组合,紧接着的非线性编辑实验就利用不同机位拍摄的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镜头素材进行动作的分解与组合,这样一个环节下来,学生明白了电影之所以好看是因为通过后期剪辑将前期不同机位拍摄的镜头进行分解与组合,通过画面完成一段情节的完整表达,使观众的视点得到的解放。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得到了统一。

前后期制作相结合。在课程的设置中,我们将电视摄像与编辑结合在一门课程中,而影视艺术专业将电视摄像与编辑作为《电视摄像》和《电视编辑》两门课开出,影视艺术学院之所以分得细是因为已开设有电影电视剪辑学、视听语言、影视编导等等影视理论方面的课程来指导实践性较强的电视摄像与编辑,但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不可能象影视艺术专业一样分得很细,过程拉得很长,我们要求能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的学习迅速培养学生的画面感和镜头叙事的能力;另外电视摄像与编辑本身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前期拍摄是为后期编辑作准备,而后期编辑也是为了完成前期创作的思维和理念。如果分为两门课,电视摄像使学生虽然掌握了电视摄像的艺术和技术,但不明白拍摄的镜头将作何用,不适合培养学生镜头叙事的能力,而电视剪辑部分讲授的内容大多是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对电视剪辑的理论和技法涉及较少,软件只是工具,关键在于如何教导学生运用电视剪辑相关的理论知识来进行作品的剪辑,培养学生剪辑的思维,如果要求学生将自己前期拍摄的素材剪辑成片,就会发现前期拍摄的不少问题,如画面的构图不美,景别不够规范,拍摄的角度和机位应该调整等等,不仅培养了他们的画面感,同时对镜头叙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由此我院将电视摄像与编辑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出,配备了一位具有影视制作综合能力的师资,既能进行电视摄像的教学也能进行电视剪辑的教学,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分组进行电视小短片的前期制作,包括剧本的拟定、分镜头的撰写及拍摄,然后要求学生将拍摄的素材剪辑成片,并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同时让制作小组的学生发言谈创作的体会,让同学们对各组的作品互相作出评价,这一过程下来同学们很快对影视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有了一个把握,同时对怎样用镜头叙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文字表达与视听语言的表达相结合。影视作品其实就是文学作品的视觉化,除了在实题化作品上培养学生的画面感和镜头叙事的能力外,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规定的主题即兴用一段文字表达与主题相关的一段情节,然后将这段文字视觉化,利用分镜头表达出来,这一训练在《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及《电视广告制作》课程中均被采用,在《电视摄像与编辑》中会以约会、离别、感动等主题由学生先进行文字表达再将这段文字用分镜头表达出来,在《电视广告制作》课程中,要求学生将课前布置的30秒的电视商品广告的文案创意表达出来,并将其视觉化,同时请其他学生提出意见并进行修改。学生们在这个环节有着较高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能写能说,但画面感不强,通过这个训练可以培养他们的画面感以及镜头叙事的能力。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在影视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而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不可能如同影视艺术专业般在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上给学生全面细致的培养,作为任课教师要推荐一些与影视艺术相关的书籍给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另一方面任课老师还要推荐一些好的影片给学生加强读解影片的能力,将影片中的创作手法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如在《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中,任课老师布置学生课外观摩经典影片,在课内针对其中精彩的段落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蒙太奇的思维、时空的转换、时空的压缩与延长,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的运用等等,课外布置读解电视广告,在《电视广告制作》课程教学中播放一则广告马上让同学们说出共有多少个镜头,背景音乐在什么时候响起的,里面时空压缩与延长的段有哪些等等,利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由提高学生读解影片的能力,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画面感。

三、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效果

经过近五年的教学实践,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教与学的双重困惑得到初步解决,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广告学专业特色的影视制作课程教学之路,学生们可以自由组成一个团队进行影视作品的创作。

在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中,我院的影视广告作品在湖南省分赛区取得了影视类作品的一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在全国的评比中又获得两个三等奖,影视作品的获奖等级在湖南省处领先水平。

从2004年开始我院陆续有学生考入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导演系研究生。另外从事与影视创作相关工作的广告学专业毕业生正逐年增多,有的在影视广告公司从事影视广告文案创意及分镜头和故事版的制作,有的在影视广告公司从事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有的在电视台从事摄像记者,有的在电视台从事后期编辑,有的利用学到的影视创作知识为单位创作企业形象宣传片或是情景式的培训短片。如在深圳某外资公司工作的三个2007届毕业生联合为该公司创作了一部企业形象宣传片,该片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将该形象宣传片作为东南亚地区的形象推广片,并向我院寄来感谢信,信中说到“名校出名师”“名师出高徒”。这无疑是对我院广告学专业影视制作课程教学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张晓冬.影视艺术手段与教学[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2)

[2] 宋红岩.谈如何培养学生对影视语言的读解能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3)

影像艺术专业第6篇

论文摘要:以往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面临教与学的双重困惑,有鉴于此,我院大胆改革,创新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一、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教与学的双重困惑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影视创作还属于影视艺术的专业领域,被媒介长久羊断,90年代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仪使得数码摄像器材和非线性编辑设备的性能不断提高,而且出现大幅度降价,稍具规模的广告公司都有能力配备精良的数字摄录编系统,他们不再依赖专业电影公司和电视台的专业人士进行电视广告或宣传片的制作,在招聘员下时将日光投向那此不仪具有广告学专业背景,同时具有影视创作能力的求职者,在实际下作中要求员工不仅能进行电视广告创意写出文案,还要求他们能根抓文案写出分镜头脚本,绘制故事版,有此公司将拍摄交给影视公司进行,后期制作则由员工完成,而有此公司前后期制作完全由本公司员工完成。再如电视台在招收新闻记者时,除考虑相关的专业背景外,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根抓需要进行角色的转换,要能采、能写、能编甚至能播。

而对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电视学院、广告学院均开设有与影视创作相关的短期培训班,而向社会招收学员,学员中除在电视台、影视广告公司下作的从业人员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即将踏入社会和刚踏入社会的具有广告学、新闻学、艺术设计、文学专业背景的大学生。wWW.133229.cOm于是开设有以上专业的各院校也针对人才市场的需求相继开出了与影视制作相关的课程,我校广告学专业于2002年开始进行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非影视艺术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带来的教与学的双重困惑,教师方面,而对毫无影视艺术基础的学生,在课程目标、内容、侧重和深度上就很难把握;学生方面,一部分文科背景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他们渴望多学此文化理论,增强自己的人文索养和理论分析能力,一部分理科背景的学生则抱着艺术专业的理想甚至简单地与专业性院校的影视艺术类专业相比,希望通过开设影视制作课程迅速掌握影视艺术作品创作的能力,对影视制作课程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二、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主要经验

我院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经过了5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通过厘清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特点,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进而规范课堂教学的内容,开展教学实践

1.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

我们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不仅具有一定的影视艺术修养,还要具有一定的影视制作能力的电视广告创作、各类宣传片创作的专业人才,为广告学专业服务

2.厘清课程设置的特点

影视艺术类专业从整个影视学科的整体出发,培养通晓影视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全面人才;体例上,以整个影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和基本技能为主体,包括影视理论、影视历史、影视摄像、视听语言、影视剪辑、影视编导、影视照明、影视造型、影视美学、影视声音等。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从师资、学生的来源、教学条件都不全面和专业,因此不能要求学生能达到影视艺术准专业的程度,但能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画而感,即能将文学的作品视觉化,写出分镜头脚本,同时使学生具有一般镜头叙事能力,完成影视作品的前后期创作。

3.规范课程教学的内容

我院广告学专业开设有《电视摄像与编辑》、《电视广告制作》这两门和影视制作相关的课程,在课程体系上,《电视摄像与编辑》是《电视广告制作》的先修课程,《电视摄像与编辑》教授的是影视制作的基木理论与基木技能,理论教学着重讲授不同镜头的艺术特性、画而造型的元索以及艺术特性、画而构图、固定画而及运动摄像的特点及影视剪辑学的相关理论,和理论同步开出的是电视摄像技术实验和非线性编辑实验;《电视广告制作》课程是《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的后续课程,理论教学具体涉及到的是电视广告的分类及特点、电视广告创作的原则、电视广告创意的原则、电视广告视听语言的风格等等,和理论同步开出的是aftereffect影视特效合成软件的学习,主要通过该软件让学生掌握电脑合成技术在电视广告中的应用,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题化的电视广告创作实验

4.教学实践

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让学生进入到影视创作的学习状态,迅速培养学生的画而感并能较好的运用镜头叙事成为课程教学的关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和理论同步开出的是电视摄像技术实验和非线性编辑实验,每一个实验项目都和理论部分相结合,如理论课讲授的内容是不同镜头的艺术特性,紧接着的实验项目就是摄像机的光学镜头,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光学镜头训练时能迅速领悟到理论课讲述的如广角镜头景深范围大、透视感强、强化纵深方向运动物体的速度、适合抢拍、抓拍等艺术特性。再如当理论课讲授的内容是电视剪辑中动作的分解与组合,紧接着的非线性编辑实验就利用不同机位拍摄的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镜头索材进行动作的分解与组合,这样一个环节下来,学生明自了电影之所以好看是因为通过后期剪辑将前期不同机位拍摄的镜头进行分解与组合,通过画面完成一段情竹的完整表达,使观众的视点得到的解放。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得到了统一。

前后期制作相结合。在课程的设置中,我们将电视摄像与编辑结合在一门课程中,而影视艺术专业将电视摄像与编辑作为《电视摄像》和《电视编辑》两门课开出,影视艺术学院之所以分得细是因为已开设有电影电视剪辑学、视听语言、影视编导等等影视理论方而的课程来指导实践性较强的电视摄像与编辑但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不可能象影视艺术专业一样分得很细,过程拉得很长,我们要求能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的学习迅速培养学生的画而感和镜头叙事的能力;另外电视摄像与编辑木身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前期拍摄是为后期编辑作准备,而后期编辑也是为了完成前期创作的思维和理念。如果分为两门课,电视摄像使学生虽然掌握了电视摄像的艺术和技术,但不明自拍摄的镜头将作何用,不适合培养学生镜头叙事的能力,而电视剪辑部分讲授的内容大多是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对电视剪辑的理论和技法涉及较少,软件只是工具,关键在于如何教导学生运用电视剪辑相关的理论知识来进行作品的剪辑,培养学生剪辑的思维,如果要求学生将自己前期拍摄的索材剪辑成片,就会发现前期拍摄的不少问题,如画而的构图不美,景别不够规范,拍摄的角度和机位应该调整等等,不仅培养了他们的画而感,同时对镜头叙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由此我院将电视摄像与编辑作为一门的一独的课程开出,配备了一位具有影视制作综合能力的师资,既能进行电视摄像的教学也能进行电视剪辑的教学,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分组进行电视小短片的前期制作,包括剧木的拟定、分镜头的撰写及拍摄,然后要求学生将拍摄的索材剪辑成片,并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同时让制作小组的学生发言谈创作的体会,让同学们对各组的作品互相作出评价,这一过程下来同学们很快对影视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有了一个把握,同时对怎样用镜头叙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文字表达与视听语言的表达相结合。影视作品其实就是文学作品的视觉化除了在实题化作品上培养学生的画而感和镜头叙事的能力外,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抓教师规定的主题即兴用一段文字表达与主题相关的一段情节,然后将这段文字视觉化,利用分镜头表达出来,这一训练在《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及《电视广告制作》课程中均被采用,在《电视摄像与编辑》中会以约会、离别、感动等主题由学生先进行文字表达再将这段文字用分镜头表达出来,在《电视广告制作》课程中,要求学生将课前布置的30秒的电视商品广告的文案创意表达出来,少将其视觉化,同时请其他学生提出意见井进行修改。学生们在这个环节有着较高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能写能说,但画面感不强,通过这个训练可以培养他们的画面感以及镜头叙事的能力。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在影视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而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不可能如同影视艺术专业般在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上给学生全而细致的培养,作为任课教师要推荐一此与影视艺术相关的书籍给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另一方面任课老师还要推荐一此好的影片给学生加强读解影片的能力,将影片中的创作手法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如在《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中,仃课老师布置学生课外观摩经典影片,在课内针对其中精彩的段落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蒙太奇的思维、时空的转换、时空的压缩与延长,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的运用等等,课外布置读解电视广’告,在《电视广告制作》课程教学中播放一则广告马上让同学们说出共有多少个镜头,背景音乐在什么时候响起的,里而时空压缩与延长的段有哪此等等,利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由提高学生读解影片的能力,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画而感、

三、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效果

经过近五年的教学实践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教与学的双重困惑得到初步解决,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广告学专业特色的影视制作课程教学之路,学生们可以自由组成一个团队进行影视作品的创作。

在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中,我院的影视广告作品在湖南省分赛区取得了影视类作品的一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在全国的评比中又获得两个三等奖,影视作品的获奖等级在湖南省处领先水平。

从2004年开始我院陆续有学生考入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导演系研究生。另外从事与影视创作相关下作的广告学专业毕业生正逐年增多,有的在影视广告公司从事影视广告文案创意及分镜头和故事版的制作,有的在影视广告公司从事前期拍摄和后期有的在电视台从事摄像记者,有的在电视台从事后期编辑,有的利用学到的影视创作知识为单位创作企业形象宣传片或是情景式的培训短片。如在深圳某外资公司下作的三个2007届毕业生联合为该公司创作了一部企业形象宣传片,该片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将该形象宣传片作为东南亚地区的形象推广片,并向我院寄来感谢信,信中说到“名校出名师”“名师出高徒”。这无疑是对我院广告学专业影视制作课程教学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张晓冬.影视艺术手段与教学[[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2)

[2]宋红岩.谈如何培养学生对影视语击的读解能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3)

影像艺术专业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技术;艺术;职业;结合

0 引言

职业院校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是培养具备一定的平面、立体、色彩构成和设计规范等与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主要培养面向图文设计,摄影摄像,电商美工,广告设计,三维装修效果图制作,网页设计,影视动画制作,UI设计等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互联网+的时代电商美工、网页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已成为IT市场上最为紧俏的职业,近几年来备受青睐,就业前景广阔。

1 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现状分析

在互联网+的时代随着商业环境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同行企业间的竞争渐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企业形象策划、品牌建设及产品宣传等方面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在互联网化、移动化及智能化广告宣传方面的资金投入也呈多面发展格局,这势必会为广告业及相关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分院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已经形成了以影像、动画、图形等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媒介为载体,内容涵盖信息、传播、广告、影视、娱乐、远程教育、出版等多个领域,涉及计算机、影视、传媒、教育等多行业的产业集合针对市场对图形图像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将网络、影视等艺术和技术的元素融为一体,是社会急需人才。

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广告公司、室内装潢设计公司、新闻媒介广告部门、网络科技公司、企事业单位等进行广告创意策划设计制作、室内装修效果图设计制作、平面宣传广告设计制作、二维三维动画制作、网页设计制作等工作岗位,本专业近三年的就业率均为100%,专业对口率更是高达72%。

1.2 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2.1 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前瞻性

一个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便是专业特色,而专业特色最终就体现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上,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总体实施蓝图和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依据,它集中体现了一所高职院校的育人思想和办学宗旨。高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和准确的市场人才需求预测,不断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来体现自己的专业特色。而我们的专业教师由于受传统人才培养思维的束缚和自身能力的限制及对专业发展前瞻性预测能力的不足,使得本专业制定出的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很好的体现出完整性和科学性。

1.2.2 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很好的衔接

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的衔接问题:在我国很多中高职院校中,担任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的教师大部分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从事过相关岗位,因此对于本专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就业动态、任职要求等等都不了解,基于此,教师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相关就业知识,使学生在毕业时依旧对本专业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1],当然以这样的老师为主制定出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很难与岗位很好衔接。

专业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课程衔接是专业课程组织的一部分,是连接各种不同的课程内容或学习经验使它们之间相互发挥累积的最大效果以达成课程目标[2]。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课程体系设置是一个系统工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教学衔接”[3]。我院各专业课课程标准的制定者及各课程实施者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导致课程与课程之间各自为阵,相互的关联性不强。

专业课程与教材之间的衔接问题:教材是课程教学活动的媒介和教学内容的载体,它确定了课程的知识点,界定了知识点讲授的切入点与切入方式,决定了学生所需了解与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着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影响着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4]。高职教育专业教材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如缺乏职业教育特色、项目或案例不能很好的体现岗位技能、知识点重汀⒔滩哪谌萦胫耙底矢裣谓硬簧系任侍狻

1.2.3 师生均缺乏较高的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状况水平。在纵向方面它包括:对优秀艺术设计作品的阅读和品评能力,对不同艺术的理解、认知和感悟能力,较强的计算机绘图造型能力,对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核心技能的掌控能力等;在横向方面它包括:掌握最起码的常识,具备敏锐的感知美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中外经典艺术作品有基本的赏鉴能力等[5]。而我院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的教师大多数都是从计算机应用专业、软件专业转过来的,学生也是文理兼收,师生均缺乏较高的艺术素养。

2 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技术、艺术和职业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之路

2.1 根据岗位专业技术要求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立足浙江,辐射长三角地区,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为立足点,组建以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程开发团队,我院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架构了“一条主线、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融入到企业真实项目中,专业课程好玩易学,通过“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技能实习专业项目综合实战岗位技能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程的逐步推进,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逐步提高和项目开发能力的快速提高。

我院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根据广告策划创意设计制作、室内装饰设计、装修效果图设计制作、平面宣传设计、二维三维动画制作、网页设计制作、网页美工等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按照从岗人员岗位资格和标准来培养学生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和技术技能的专业性,培养出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岗位竞争力和拓展力。

同时我院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还开展以学生掌握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改革,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入手,归纳行动领域的职业岗位任务并将其转换为学习领域,构建学习领域体系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学习情景设计,在工学结合的思想指导下整合教学内容[6],与本地区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强化真实环境下的项目实践,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极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虚结合,互动参与,合作竞争的实践氛围。

2.2 根据岗位艺术素养需求优化课程体系

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后最直接的职业上升通道是由简单的数码修片、美工到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 Computer Graphics Design ,CGD,现在被人们习惯称为数字艺术设计 Digital Art )将传统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结合起来的一种复合艺术设计形式,它以计算机为平台,将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要素组成一种全新的静态的、动态的或动态交互的,再现现实或虚拟现实的视觉艺术。

我院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在改革之前主要在学习三大构成、Photoshop平面图像处理、Illustrator图形设计、网页制作、版式设计、广告设计、二维动画制作、影视编辑、CorelDraw、AutoCAD、3DMAX等课程的基础上,整合全校资源,将原艺术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如:素描、色彩、书法、音乐欣赏、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中外画论概要、古文字学与古代汉语、书画鉴定概论、美术与摄影基础等课程做为选修课加入到图形图像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美术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在原来具有较扎实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相关学科的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系统的艺术设计能力、逻辑思辩能力、综合分析研究能力、理论表达能力均有显著提高,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视觉艺术创作和设计,并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直接带来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增强,尤其是毕业生就职后的职场竞争力较改革之前有明显提升。

2.3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课程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应重视每门课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一改以往老师演讲,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而是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设计创意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岗位适应性,锻炼设计思想可视化图纸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先对成功案例进行赏欣、分析其实现技能,演示其操作要点,然后让学生对其进行临摹,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再让学生顶岗实习,接手企业实际项目来进行操作。通过这样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赏、析、教、临、创、展、评”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在“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技能实习”、“岗位技能综合实习”这三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模式进行校企合作的方案,“企业参观+讲座+调研报告”的《专业认识实习》,初步认识了专业未来的就业岗位、明确了自己接下来的学习目标,“校内教师教学+企业师傅带徒”的《课程技能实习》,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掌握了岗位操作技能,“学生自主选择+学院统一安排”的《岗位技能综合实习》,磨练了社会生存能力、学会了同事精诚合作小技巧[7]。

3 结论

通过对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结合程度已日益加深,职业院校传统的以实操技术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虽然极大的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但也同时限制了毕业生就职以后的发展空间。而我院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探索将技术、艺术和职业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在提高毕业生就业以后的职场竞争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宛明珠.谈中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对接中存在的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31):127-128.

[2]胡春光.课程衔接:含义分析、学理基础及主要问题[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4):57-62.

[3]陈丽娜,洪淑月,端木春江.高校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衔接”问题[J].计算机教育,2013(10):52-55.

[4]陈习东,刘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6(3):61-63.

[5]肖斌,陈琳琳.关于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艺术素养缺失现象的分析[J].职教论坛,2012(23):69-71.

影像艺术专业第8篇

5月12日和13日,随着北京诚轩、中国嘉德春季大拍的落幕,北京的春季大拍暂时进入了一个短暂的休整期。从两家公司拍卖的情况看,最受关注者非影像艺术莫属。北京诚轩由37件拍品组成的“中国摄影”专场以成交34件结束,成交率91.67%,成交额254.6万元,13件拍品成交价超过5万元,21件拍品成交价在5元以下?。洪磊的《中国风景》以57.2万元成交,成为专场之魁首。中国嘉德的“中国影像艺术”专场以66%的成交率略输北京诚轩,94组拍品流拍29组,成交额536万元,王劲松《气血图像》以44.8万元为全场之冠。

单以拍卖结果而论,北京诚轩和中国嘉德的两个影像专场的成绩均超过去年北京华辰首拍245.597万元的成交额和63.64%的成交率。业内人士认为,“这两个专场的拍卖成功,似乎可以说影像艺术的收藏与拍卖已经开始得到了国内藏家的认可,市场已初步形成,平均超过60%的成交率,为未来这一门类艺术品的市场前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前的3月21日,纽约苏富比今年已经推出了相当数量的中国当代影像艺术作品。该公司“中国当代艺术”专场的装置、雕塑和摄影部分上拍的50件摄影拍品成交35件。但据当时在场的买家介绍,“参与此场拍卖的买家大部分是西方人,中国的买家较少。尽管成交35件,达到了70%的成交率,但是行情与去年的火爆相比,已经明显有下滑的表现,呈现出了理性的态势。”成交的35件中,张晓刚2005年创作的《描述:手写的回忆》以130.032万元(16.8万美元)夺得最高价。王庆松的3件拍品成交2件,2001年的作品《过去 现在 未来》三联照片以92.88万元(12万美元)成交,2000年创作的《老栗夜宴图》以74.304万元(9.6万美元)成交。林天苗2004年的《焦距43号》以44.58万元(5.76万美元)成交。崔岫闻2005年的作品《2004的某一天:2号》、《2004的某一天:3号》皆以32.51万元成交。

4月7日,香港苏富比春拍上拍8件影像拍品,成交6件。王庆松2003年的《跟随我》(3/20,尺寸59.5×149.5厘米)以47.52万元成交。马六明1993年的《芬・马六明系列之一》以15.44万元成交。洪浩2004年的《潘家园长征A》以14.25万元成交。

然而遗憾的是,今春中国市场的影像艺术品拍卖均未出现打破去年影像拍卖前10名的作品,最高成交价是洪磊的《中国风景》,仅57.2万元。而在2006年里,中国影像艺术品拍卖成交前10名中,第1名王庆松的《跟我学》以263.32万元成交,就是第10名的成交价也在66.144万元,即张洹的《汉堡种子》。

6月、7月里,中国市场将迎来今年春季大拍的第三轮高潮,影像艺术拍卖方面,最值得期待的仍将是老牌公司北京华辰6月下旬的“影像艺术”专场。从华辰4月19日在京举办影像艺术市场研讨会所显示的拍品情况来看,今春影像艺术专场的拍品结构和规模较上年迈上了新台阶,而且还将在国内首次上拍一系列国外著名摄影大师的代表作品。该公司自去年首场影像拍卖开始,就致力于对中国摄影进行一次学术性的梳理,聘请业内专家,以学术理论作为中国影像艺术拍卖的方向指引。首场“影像艺术”的拍卖图录,更像是一本影像艺术的通俗入门读物。北京华辰的有力推动,让收藏者、投资者和投资机构盯上了这一块“新鲜的肥肉”。

早期传统摄影:量少价低

涉足摄影收藏,区分摄影家和作品属于什么样的类型很重要,不同谱系的摄影家作品评价价值的标准不一样,价格也由此千差万别。有专家认为,中国的摄影收藏,大致可分为两个阵营:一是属于纪录性,包括反映历史遗留下来的纪录社会生活的老照片,也叫纪实性摄影,这也是人们常说的“老照片”,以及新闻摄影作品;另一个阵营是艺术性摄影,是指把摄影作为一种技法和媒介,运用摄影进行艺术创作的摄影。

艺术性摄影大致分两大类。一类是传统艺术摄影,在业内人士眼里,早期传统摄影主要是指20世纪里40年代以前的作品(但是实质上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因为当下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仍然在延续着这种艺术取向,进行摄影活动)。20世纪里,中国早期摄影崛起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一直延续发展到抗日战争爆发。这一段时期是中国摄影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从事于摄影的大部分是知识分子,“他们的创作和社会影响对中国摄影从萌芽状态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段时期的摄影大致有两种艺术取向,一种是以郎静山为代表的“画意派”艺术摄影家,另一种是反对摄影追求类似中国画的水墨趣味,崇尚自然真实的写实一派,比如刘半农、陈传林、卢施福、刘旭沧、沙飞、石少华等等早期摄影家。另一类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探索性摄影,通称先锋摄影。有专家认为,这一类摄影囊括了很多派别,比如观念摄影、行为艺术摄影等等。

去年试水拍卖的北京华辰与今年跟进的北京诚轩、中国嘉德所举行过的3个影像拍卖专场,都凸现出早期传统摄影作品的稀缺性,拍卖的价格也低于先锋摄影。

早期传统摄影中,除了像郎静山这样的个别摄影家外,早期摄影家的作品普遍价位较低。但是今年春拍,北京诚轩推出的陈传林、卢施福、刘旭沧的作品略微走高,这一单元11件作品全部成交,成交价最高的是郎静山《狮子望太平》,18.7万元。其他3位摄影家的作品成交价分别打破了各自的拍卖纪录,陈传林的《秋江夕照》以8.8万元成交, 刘旭沧的《祈祷》和卢施福的《鸬鹚》也以分别以6.6万元成交。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早期摄影家作品的价格不高的原因,与中国摄影收藏起步较晚有关,市场化的进程在价格的走向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郎静山作品进入市场的时间较早,已经有了自己的市场价位。另外一个是与之相关的中国摄影史学术研究的缺失――我们尚没有一部完整的中国摄影史,对于早期一些非常重要的摄影家,学术研究缺失,这样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多早期摄影大家的影响仅仅局限于摄影圈内,社会的收藏者知之甚少,这些因素造成了很多他们的作品价值和价格被严重低估。

纪实摄影:刚刚浮出水面

2006年11月,随着解海龙的《大眼睛》以30.8万元在北京华辰成交,纪实摄影的收藏价值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而北京华辰的首场“影像艺术”专拍,正是建立在纪实摄影基础之上的,全场近半数的拍品属于纪实摄影作品。从收藏群体的基数看,纪实摄影作品也是最受收藏者认可的。北京创立较早的百年印象摄影画廊,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纪实摄影为主营项目。去年现身的蓝堡影天国际艺廊也以纪实摄影作品为经营主项。

有收藏家认为,纪实摄影作品受欢迎主要体现在中年收藏家群体上,这其中一个很大原因是纪实摄影的普及性较强,很多作品都曾经是生活中所熟知的,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收藏家收藏这些作品蕴含着一种怀旧的情结。如北京华辰去年秋拍影像艺术专场首张作品――《东方红》,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作品:2006年10月底,为纪念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一家图片网上传了近500幅被广泛认同的优秀作品,5万多影友参与评出了“我心中的影像”,《东方红》名列第四。陈长芬评论这件作品:“以摄影的方式把当时中国的现状、政治、艺术做了一个高度的概括。运用的摄影语言既符合民众的心态,又符合宣传的要求。”在此次评选中,陈正青的《开国大典》名列第一,吕厚民的《欢迎志愿军归国》第二,张峻的《的好战士――雷峰》第三,李晓斌的《上访者》、解海龙的《我要上学》分列第六、第七。

有专家认为,纪实摄影“继承了摄影最朴素的含义,追求一种类似直击、记录、证据和文献的品格。20世纪初,中国的摄影先驱已开始纪实摄影的实践。一般认为,直到1976年,通过对‘四五运动’的拍摄,新时期的纪实摄影才得以发轫。”吴鹏《团结直来到明天》、《血书》为标志性作品。但是,“”时期已产生了大量的纪实作品,如翁乃强的《回放系列》,李振盛的《虔诚者》。到80年代,贺延光的《小平您好》、鲍昆等人的《国魂》,90年代的《我要上学》、袁冬平的《穷人》、王征的《西海固》、于全兴的《贫困母亲》、曾璜的《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吴家林的《云南山里人》等等优秀作品,都在纪实摄影方面取得了极大的突破,这些作品也是当前摄影拍卖方面的热点所在。

但因目前市场较热,出现了重新洗印、放大制作这类作品的现象,其价值和价格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质疑。5月13日,著名当代摄影家王庆松在中国嘉德“中国影像艺术”拍卖现场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市场对早期一些摄影作品存在价值判断的误区,如上拍的“”时期作品很多都不是当时留下来的,大部分属后来重新制作,从收藏的价值看,这一类作品已经没有了历史意义,原则上说价值是远低于当时留下来的具有文物价值的作品,价格不应过高。

观念摄影:国际化的市场格局价格趋高

与早期摄影和纪实摄影作品相比,观念摄影作品处在市场的高端。这与观念摄影入市较早,市场国际化不无关联。2000年观念摄影作品开始少量进入内地油画拍卖专场。2001年始,香港和欧美市场开始拍卖中国当代观念摄影作品。一级市场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港台和欧美的画廊和艺术机构即已经开始收藏和经营中国的观念摄影作品。

拍卖市场上,观念摄影作品数量骤增始于2005年秋拍,随着油画和当代艺术的高价成交,观念艺术为市场所接受。当年成交价最高的一件拍品是张洹1998年创作的15张一组的《泡沫》,以57.2万元成交。荣荣40张一组的《荣荣的东村》以31.8万元在香港苏富比成交,该公司的同场拍卖中,洪磊1997年创作两张一组的《紫禁城的秋天》以22.896万元成交。

2006年,观念摄影潮涌,纽约市场大量拍卖中国观念摄影,宣告中国观念摄影艺术的国际化市场已经形成。9月20日,纽约苏富比上拍相当数量的拍品,其中王庆松的《跟我学》以263.32万元(31.84万美元)成交,是迄今为止成交价最高的中国摄影作品。

到今年1月至5月,观念摄影已经成为了影像艺术拍卖的主体。3月份纽约苏富比的拍卖和5月13日中国嘉德的专场,观念摄影甚至占到了80%以上,而北京诚轩专场中,观念摄影所占亦近半。3场拍卖成交价排在前位的都为观念艺术夺得,即纽约苏富比张晓刚的《描述:手写的回忆》、北京诚轩洪磊的《中国风景》和中国嘉德王劲松的《气血图像》。

尽管观念摄影的拍卖价格趋高,且观念艺术的概念之争存在着不同的解读和界定。但是,毫无疑问,无论承认与否,观念摄影自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一种新的媒介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以来,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运用摄影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极力否认自己的摄影家身份,否认自己的作品属于摄影,而应该归属为当代艺术的范畴。著名摄影家王庆松认为,“纯粹的摄影作品价格是应该远低于艺术摄影作品的,在西方也是一样的,前者准确来说仅是摄影作品,而艺术摄影作品是一件艺术品,创造者都是艺术家,这两者之间的价差通常是在10倍左右,西方市场一直保持着这个状态。”

相对观念艺术而言,行为艺术摄影的行情并不尽如人意。中国市场2000年以后才开始上拍行为艺术摄影作品,2005年开始数量增多,马六明、苍鑫等著名行为艺术家的作品最早走上拍场。

今春北京诚轩上拍的3件行为艺术摄影作品2件流拍――高氏兄弟的《方舟2号》、苍鑫的《交流系列4・长城》。中国嘉德上拍的数量亦较少,著名摄影家、策展人徐勇与俞娜合作的《解决方案b4》、《解决方案b2》分别以8.064万元和17.92万元成交。徐勇在拍卖现场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对该场中拍卖的两张作品成交情况基本满意,成交的价格也在估计范围之内。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北京5月份的两场摄影拍卖结果基本反映了国内观念摄影作品的行情。对于藏家而言,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正确解读艺术品的内涵及对市场行情的准确把握方面是关键。

市场环境:仍需要专业精神

进入5月,北京地区与影像艺术相关的展会和拍卖会接踵而至,如2007年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2007北京798艺术节相继举办。以往年不同的是,在这两场艺术活动中,影像艺术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年的798艺术节整个活动由主题展、独立单元展、同盟展和艺术论坛四个部分组成,主题展之外,由影像单元、国际装置艺术展、舞蹈、戏剧和摇滚乐等媒介的先锋艺术的展示组成独立单元展,成了活动的另外一个重点所在。影像单元推出了先锋摄影展――“龙的变身”,反映了“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彻底的社会和经济变革,从景观、内心和艺术观都在发生深层次的变化,中国当代摄影的图像充满了场所和人群的流动,骚动不安的情绪,愈演愈烈的消费主义、重新认同的历史和传统意识、以及史无前例的宏观变化。展览全面展示了目前中国先锋摄影的创作状况,不仅有艾未未等著名艺术家,也有许多年轻一代艺术家。”

活动期间,798艺术区经营摄影的画廊都举办了摄影展,时态空间推出了徐勇和俞娜合作的“解决方案”摄影展,百年印象画廊举办了系列影展。

5月3日开幕的2007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影像作品的数量比去年明显增多,涉足影像作品经营的画廊超过20家,仅专业从事摄影作品经营的画廊就近10家,如百年印象、影天国际艺廊、启雅视觉、时代画廊、LA FABRICA GALERIA、十号赞善里画廊、霍华德・格林勃格等等。

从两次活动可以看出,去年二级市场影像艺术拍卖的大热,对影像艺术的一级市场产生了催化作用,许多画廊经营人士开始转向影像艺术。但对于刚刚起步的影像艺术市场而言,无论是二级市场的拍卖公司,还是一级市场的画廊和经纪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影像艺术专业第9篇

一、影像数字化的摄影者界定

摄影设备的数字化发展使得摄影设备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数码后期的冲印技术越来越成熟和完善。摄影设备技术水平越高,对于设备操作使用的技术要求就越低。现实社会中许多人都能够使用智能化的相机拍摄出质量较高、艺术水平较好的照片。而随着传统摄影设备智能化向数字摄影设备的发展,我们可以在拍摄活动中实时拍摄、浏览和取舍。同时,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可以对获得的数字影像进行便捷、可视化的品质和特殊效果处理。显然,摄影技术能力要求的降低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摄影活动中。摄影者的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根据摄影的目的可以将摄影者分为四类:艺术摄影创作人员、专业摄影创作人员、业余摄影爱好者和普通的摄影消费者。艺术摄影创作人员是运用摄影进行艺术创作,并以其影像产品为生存手段。这类人员基本都具有艺术教育背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能力相对较强。专业摄影创作人员也是将摄影作为谋生的手段,一般从事商业摄影、新闻摄影、测绘摄影、医疗摄影等社会实用摄影门类。这类人员的身份比较复杂、专业背景也各不相同。业余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是一个广大的群体,他们都有各自相应的职业和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差异较大,都是因兴趣而在业余时间进行摄影创作,对摄影有着唯美的追求。一般的摄影消费者是最大的摄影群体,他们只是将摄影作为一种消遣手段,常满足于旅游与家庭合影的拍摄,对于摄影的要求往往是随着社会的时尚与潮流而不断改变。

二、影像数字化与摄影者

影像的数字化使得摄影者在摄影中考虑的技术问题发生了变化。对于传统摄影来说,摄影者需要考虑胶片的感光性能、曝光的控制、景深的调整等技术问题;而影像数字化使得这些问题通过照相机和计算机的精确运算来解决,从而使得摄影者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拍摄本身中去,关注艺术化的表现手法。数字化的介入要求摄影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这成为摄影者需要考虑的新的技术问题。

从整体上看,数字技术介入摄影使得摄影操作由繁复变得简单、快捷,技术对摄影者的限制相对降低。这使得专业摄影师与业余爱好者之间技术上的差距在缩小,从而打破了技术对于摄影创作活动的禁锢。摄影者的范围得到了扩大,数字化消解了传统摄影时代摄影家对器材使用所拥有的特权。随着这种使用特权的消解,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能够利用摄影这一工具来呈现自己的所观所想,表达自身对于生活的感受与体验。

在我国摄影的数字化进程中,对于组成成分不同的摄影者群体,影像载体的数字化又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艺术摄影创作人员中大部分人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追求摄影作品的艺术美,数字影像对他们的影响相对较弱。即使运用数字影像往往也需要计算机技术人员的支持,这样数字影像技术就成为限制他们创作的枷锁。而他们创作使用的传统相机都是智能化的,拍摄中的曝光以及后期制作都由计算机程序控制,因而成为他们创作的主要工具。但有少数艺术摄影创作人员则充分利用数字影像新的创作空间创作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影像作品。

对于广大业余摄影爱好者来说,这些人数量很大,往往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但知识结构差异较大,对于计算机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对数字技术的掌握程度成为获得高品质影像的要求,而业余爱好者往往在影像上追求完美,这与他们的数字技术专业知识的缺乏形成了很大的矛盾。因此,数字影像对业余爱好者产生的影响类似于艺术摄影创作人员,他们往往宁愿使用智能化的传统相机,而不愿使用数字影像进行创作活动。

专业摄影创作人员的组成比较复杂,一般从属于特定的机构。从事新闻报道的摄影人员多数教育背景是新闻专业及相关专业,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又由于新闻报道对时效性的要求较高,加上摄影设备都由国家投资,因而他们成为我国最早大量使用数字影像的摄影人员。时至今日,新闻报道摄影中数字影像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

商业摄影一直遵循着商业活动的规则和商业利益的要求发展,从事商业摄影的人员大都有一定的艺术或摄影教育背景。在数字技术进入实用领域的初期,由于其发展迅速,数字影像的获取、处理和输出设备淘汰较快,因而数字影像的商业应用发展比较缓慢。在2000年以后,数字技术的完善和成熟使得数字影像相对于传统影像的优越性不断体现出来,因而商业摄影不得不引入数字影像来进行拍摄,商业摄影创作人员为了生存不得不运用数字影像进行创作。在数字影像引入商业摄影后,其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在商业人像摄影中,广泛运用数字技术,将拍摄得到的数字影像中的人物进行修整,去除被摄人物的缺陷,以及用软件制作特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