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8 16:42:59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第1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产生背景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体系,进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的有效监督机制,在制度建设方面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而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将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有效机制.2012年11月29日,国家财政部正式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正式施行.该规范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框架和内容提供了清晰、全面的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合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有效地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进而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主要有财政预决算管理、财务日常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和经济合同管理等.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基本包涵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因此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防范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必须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现状

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为«单位内控规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来,行政事业单位都在积极推进内部控制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也存在部分单位不够重视、制度建设不健全、发展水平不平衡等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保障行政单位权力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行政事业单位预防腐败的长效保障机制.为调查«单位内控规范»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施情况,国家会计学院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所和用友软件公司联合了«2014中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情况调研报告».就目前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种.

2.1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虽然从2014年1月1日起就开始实施«单位内控规范»,但是仍然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意识依然很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控制度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部分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够重视,以至于上至领导,下至基层员工对内部控制都了解甚少,忽视了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所起的作用.

2.2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制度不健全,内控规范执行不力

一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本身可能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书面文件制度约束,管理不够严格.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更新缓慢,特别是最近几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直处于改革期,从国库单一账户到公务卡使用的规定,再到2015年10月23日财政部颁布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改革措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可能会存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严重滞后,新旧财务制度衔接不畅,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出现混乱的局面.特别是«单位内控规范»颁布以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将«单位内控规范»的要求落实到本单位的制度建设中,或者已经落实在制度建设中,但仅仅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但是忽视了内部控制的执行和执行效果的评价,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情形.

2.3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系统不够完善

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和有力执行,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支撑.信息化系统一方面可以固化流程,对于超预算报销和不符合流程的报销等,即使领导签字了,信息化系统可以有效地阻止,这对于讲究人情的行政事业单位是很好的防控机制,能有效地加强财务管理.另一方面信息化系统也能严格控制现金报销比例,对于不符合财务制度的报销设置预警机制,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方面还非常落后,大部分单位只是做到了简单的账务处理,并没有完善的信息化系统.

3完善内部控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3.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创造“人人学内控,处处讲内控”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单位负责人.只有“一把手”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强势推进内部控制,通过组织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培训学习,使单位全员树立起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落实到个人实施并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单位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同时,在单位内部广泛宣传内部控制的知识,聘请专家对内控相关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举行内控知识竞赛和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内控专题学习等活动,普及内控知识,形成“人人学内控,处处讲内控”的内部控制环境.

3.2建立健全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梳理内部控制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费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以完善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以«单位内控规范»为指引,在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全面梳理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主要控制单位预决算、收支业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关键环节,分析各个关键点的风险隐患.同时对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财政预决算管理、财务日常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和经济合同管理等采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务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以及信息内部公开等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进而全面建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对已经建立并实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应提高执行力,完善监督措施,确保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3.3建立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内控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良好的评价与监督机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好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后,还需通过开展内控实施的评价和监督检查,查找内控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管理的漏洞以及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建议,并督促落实整改方案,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而这一系列的工作可由内部审计部门完成.虽然财政部门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对预算外资金和“八项收入”采用了收支两条线管理,也编制了部门预决算,但是仍不能忽视内部审计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应在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按照«单位内控规范»的要求,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有效性进行评价和监督,更有效地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3.4充分利用外部审计、财政、税务和纪检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做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

在内部审计部门监督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接受外部审计、财政、税务和纪检等部门的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要将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财政、税务和纪检等部门的监督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外部各部门的重要作用,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全面的对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的颁布后,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不断加强,在扩大审计覆盖面的同时,加强了重点部门、重点单位领导干部、重点资金和重点项目的审计,对“八项规定”的落实情况也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除经济责任审计之外,审计部门也开展专项经费审计、离任审计和绩效审计等多审计方式监督预算单位.财政部门也开展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对财政预算资金和各种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反馈,掌握预算资金和专项资金的流向,监督好财政资金的使用.八项规定后纪检部门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日益显现,上级纪委直接派驻纪检部门在各单位开展纪律检查工作,这也有效地监督了内部控制的执行.在审计、财政、税务、纪检等部门的共同监督检查下,全面推进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有效执行,做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与此同时,还可以积极探索建立注册会计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制度.

3.5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系统,建立内部控制报告制度,促进内部控制信息公开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最终的落地实施依赖于信息化系统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还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系统,如财政部门建立的国库单一账户财政平台,包含账务核算系统、预算系统、决算系统、支付管理系统和专项资金系统等模块;单位内部报销可以建立资金管理系统,规范报销程序,严格审批制度等.根据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实际情况,可以在将单位部门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中增加内部控制评价情况进行报告.同时通过单位的门户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公开内部控制信息,规定主动公开的信息内容,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内部控制公开机制,在内部控制的建设中发挥好信息公开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明娟.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J].新经界,2012,(11).

[2]臧晓冬.探究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对策[J].新经济,2014,(2).

[3]沈丽峰.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11,(2).

[4]吴先成.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0).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第2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行政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活动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尤其在决策、执行以及监督等环节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通过内部控制能够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管控,有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高质量发展,而且内部控制是可持续发展和保障财政资金安全的“高压线”。第一,通过内部控制可以对行为进行控制,主要目的就是让其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不想腐败,利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让经办人、领导按规章制度办事,最终达到预防单位人员出现失职渎职、公权私用的情况,进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促进单位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第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借助于成熟的内控体系对单位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科学梳理,找出风险的核心环节,并对其进行量化评估,从而制定防范措施,最终提升各项决策、流程及财务管理活动的科学性,提升管理水平,强化风险控制与防范水平。第三,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事业单位的各项数据直接关系到民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因此必须要对决算进行公开,通过决算公开既可以提高政府的透明度,也可以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内部控制能够使各项财务会计活动符合规则,确保形成的财务数据真实可靠,避免因为财务会计舞弊行为带来虚假的财务信息[1]。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可行性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比较稳定,在组织架构方面与企业差异不大,都具有多样化的部门以及财务活动,通过内部控制能够对组织架构进行科学管理。其次,目标十分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应用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为提升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高质量的服务,在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最后,是风险评估的互通性,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风险,而且风险都能够通过内部控制进行适当的分散规避,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风险防范上也需要通过内部控制的应用来达到目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现状

(一)内控环境基础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离不开基础环境,内控环境基础通常指的是各项基础制度以及流程是否标准化,这些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工作能否顺利贯彻落实;另外单位组织架构也关系到内部控制基础。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颁布后,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一把手”能够意识到内部控制是单位的重要工作,然而在具体工作当中并没有将其贯彻落实,甚至其他职工根本不了解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贯彻落实需要单位各个部门、全体职工的参与,但是目前部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大多数没有主动牵头落实内部控制工作,使得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部分负责人虽然牵头落实了内部控制工作,但单位的其他职工在配合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重大事项决策的议事决策机制的建立并不成熟,仍然存在主观判断的现象;另外则是单位监督部门在岗位设置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无法将职能进行充分发挥。正是这些现状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安全隐患。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编制名额存在较大的限制,在许多岗位上存在兼任情况,并没有严格地落实岗位不相容分离机制,或者是各部门临时抽调人员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这些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经验,然而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专业知识作为支撑,使得内部控制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同时财务岗位责任制度没有落实,不利于将内部控制责任落到实处。

(二)内部控制风险意识欠缺,应对措施不力

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在性质上与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风险控制上行政事业单位比较欠缺风险意识,没有严格落实风险应对措施。甚至多数单位都没有形成成熟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于单位内部业务活动无法进行定期的系统性梳理,导致部分风险点容易被忽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产生隐患。即便例行审计或者上级部门检查,也只是在财务数据方面进行检查,针对风险的检查比较少。因此,不易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隐患。部分单位也许会从廉政风险防控方面下功夫,从廉政角度出发对单位的风险隐患进行一定梳理,从而制定出防范廉政风险的具体措施。然而,廉政风险与内部控制风险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差异,内部控制风险的覆盖面远远超过廉政风险,若仅仅只是依靠廉政风险的应对措施,根本无法实现对整个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防控。另外,很多单位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岗位责任制,通常只是由一个业务科室的人负责本科室的工作,并不会将具体的权力与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与人员上,在权责模糊的前提条件下,一旦发生风险问题就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全面,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存在脱节

某些规模小、业务量少的预算单位在制度方面的建设并不够全面,甚至已经投入应用的制度也只是要求性、原则性或规定上的文字表述,在具体操作上没有进行对照,制度的编制有些敷衍了事。某些单位的制度虽然比较繁杂,但是并不成系统,其可操作性不强。现在大多数预算单位的会计处于会计核算中心,单位因此缺乏主体责任,忽视了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资产管理方面,预算单位只重视实物管理,会计核算中心重视账务处理,而年度资产预算的申请是根据账面资产来申请。最终导致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的脱节,使得制定的内控制度仅仅流于形式[2]。

(四)业务软件独立,信息化不健全

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实现离不开软件和大数据的应用。通过将制度应用在信息系统当中,自动实时地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控制,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推动制度规范性落地。然而,当下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并不健全,无法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而且多数业务软件都是独立运营的,没有形成共享系统,使得内部控制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五)缺乏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内控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不仅需要内控人员的自觉,还需要监督管理机制来进行保障。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忽视了监督管理机

制的重要性,没有将监督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导致内控管理制度的执行效率偏低,影响了内控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另外,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严格落实岗位不相容分离机制,使许多监督管理岗位成为摆设,没有严格根据内控要求落实各项监督工作。甚至监督管理工作责任制度都是文件形式,主要目的就是应付上级单位的审查,制约了内控监督体系的应用发展。此外,内部审计机制没有发挥监督作用,制约了监督管理效果。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监督管理工作中没有充分利用外部监督机构的优势,往往只借助于外部审计机构评估事业单位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并没有涉及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优化等内容,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监督管理工作缺少足够的外部动力。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化措施研究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强化内控管理意识内部控制环境的良好程度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效果能否充分发挥,首先就是需要单位领导人的重视和支持,内部控制各项工作的落实将会事半功倍。各单位需要积极成立内部控制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其他人员作为成员,成立内部控制建设牵头部门,积极落实各项内部控制工作。具体负责的部门通过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和职能,梳理内控的操作规程,并对其进行反复研究、层层把关,将单位层面、业务层面的风险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总结,使内控理念深入人心,真正让内控制度在业务实践中充分发挥规范管理、厘清责任、防范风险等实际作用。同时要对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综合素质培养,重视岗位人员的道德素养以及业务水平,为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奠定重要的人才队伍基础。加大内部控制专业人才的引进,以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3]。

(二)建立岗位责任,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完善各岗位的责任制度,将相关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就可以将责任落到实处,从而增强单位全体职工的风险意识,从而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合法合规性。预算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风险点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积极构建信息化风险防控机制。同时定期分析评估本单位的风险,构建属于单位自身的风险库,并及时更新有变化的风险,优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三)构建内部控制框架,健全业务制度流程

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内部控制框架通常涵盖风险评估、单位层面、业务层面以及监督等环节。结合该主体框架的需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充分落实各项制度,才能够发挥出内部控制框架的具体效果。另外,就是优化业务制度流程,通过制定系统的框架引导各项流程的具体落实。此外,业务制度流程还需要进行持续优化,以确保内控工作可以有依据地进行落实。业务制度流程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各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因此需要通过健全业务制度流程这种措施来优化内部控制框架[4]。

(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内控与信息化联动到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办公将会愈加普遍,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提升单位的办公效率,结合预算一体化系统建设,将内部控制理念、控制流程与系统建设进行有机结合,为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甚至也需要将各个业务活动纳入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当中,通过该系统实现各部门间业务信息的传递与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确保信息的时效性与精确性,针对管理环节中发现的风险与漏洞进行及时优化,最终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高效管理。

(五)积极构建并完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首先要认识到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内部和外部的监督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可以结合内控工作的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实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规范权力职责范围,以便提高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并充分运用动态化监督思维方式,发挥监督管理机制对内部控制体系的促进和辅助作用,进而提高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效率,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全面落实内控体系的建设工作,可以将其纳入各个部门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健全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绩效考核标准,实现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提高各个部门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以此来促进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5]。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事业单位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流程、运用措施等形式,针对单位日常经济活动中也许会形成的各类风险进行预防控制,从而实现具体的控制目标。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够提升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是实现廉政风险防控的最佳途径,能够充分挖掘单位全体职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单位的社会效益。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深化,内部控制的地位不断提升,更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内部控制管理当中还存在一定的纰漏和不足。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正确看待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积极地深入研究,优化综合信息的系统功能及安全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提升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如此才能够确保行政事业单位高效地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希望本文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提供丰富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柳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8):18-19.

[2]潘秀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探析[J].中国农业会计,2020(6):15-17.

[3]牛亚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33):44-45.

[4]魏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能的思考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116-117.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第3篇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171-02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就是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因此,社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关注度有了明显提升,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在注重自身形象的同时更要加强单位的内部建设和管理。特别是加强财务方面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对保护各类资产的安全性和行政事业单位在公众中的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会计内部控制存在误解,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模糊认识,通常观念严重,不理解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意义。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只落实在嘴边和文字上,疏于管理和防范,导致各种舞弊和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行政事业单位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人员没有注意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认为自己只是单位中的一个部门,财务方面的事情主要由领导安排,自己只是简单的做好预算、按规定领取资金、使用资金,没有严格的按照财经制度履行自身职责,资金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对现有制度执行不严格,缺乏有效管理

我国《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都对内部控制作了具体规定,并且突出建立风险控制系统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每项业务的控制条款中都增加了相应的防范风险的要求。但是,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还普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记账凭证填制方面。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混编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并且不注明所附原始凭证张数。稽核、制证、记账、出纳等项目一人担,存在出纳兼保管等现象。

2.票据管理方面。票据管理比较混乱。因为票据主要来自财政部门的票据,也有单位自购或自印的票据,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票据主要是用于非税收入的收取,也有用于往来方面的收款收据,所以,在票据管理中存在普通性的混乱现象。主要表现在票据认购、票据领用、票据核销上存在监督的漏洞,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给国家资产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3.会计核算方面。在所调查的单位中普遍存在着会计核算不规范,甚至失真现象。如有些单位正常经费与专项拨款不分开进行明细核算,使得单位正常经费和专项拨款来源不清晰,去向不明白,给自己和他人用账带来不便;再如,有些行政单位虚列专款严重,造成单位年终结余账户的虚增或虚减。

4.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 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固定资产明细账种类或品名不全、不细、不实,有的只登记金额,不登记数量,有的根本就没有固定资产明细账。定期的资产盘点工作没有按规定执行,时常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混乱状态。

5.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化,该设内审机构的不设,该配备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的不配置。即使有了机构、人员也没有按时进行审计,形同虚设。

(三)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体系还不完备

目前,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的法律监督机制还存在盲区,各职能部门之间监督还不够协调。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制度,没有发挥有效作用。单位的外部监督主要由行业主管部门实施, 而行业主管部门往往从本部门利益出发, 对所属单位采取保护主义, 不能进行有效监督。财政、审计部门往往把重点放在预算内的资金使用上, 不可能对所有单位进行经常性监督。财政、审计监督把监督重点放在对资金使用的事后监督上,对事前、事中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经常出现。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与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转变观念,加强管理

在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提高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与管理的重视程度。多学习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知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要多重视和支持会计工作。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根据我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 》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收支管理办法、岗位责任制度、专项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办法、内部审计制度、资产管理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抓好落实发挥其作用。

(二)培养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提高现有人员素质

由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具有相对稳定性,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不足,提高现有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显得尤为突出。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会计定期培训制度,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会计专业在职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严格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准入制度,对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上岗,否则不得上岗,并作为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硬性指标,加以严格控制。

(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1.要遵纪守法,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反对铺张浪费、损公肥私、虚报冒领等违法乱纪现象。要“从我做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人生价值观上提倡奉献精神,反对拜金主义。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第4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1-0145-02

1 行政事业单位特点

企业单位是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为社会提品与服务,创造社会财富与价值。

行政单位是国家依法而设立并享有行政权力、担负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家权力机构。事业单位是指以公益服务和政府职能为主要宗旨的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并参与社会事物的管理。

由以上定义可看出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公司相比,其主要不同点在于:

首先,社会存在目的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责在于服务社会大众和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而公司企业的目的在于通过立足市场,以提供服务与商品为工具而获得高额利润,实现价值最大化。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中,可以分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差额拨款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它们重点考虑的在于资金的安全性、专项资金能否顺利到位和预算制度的执行等情况,而对于资金使用效益与使用成本则思虑不周。

最后,组织架构不同。行政事业单位有一套非常严格组织架构,大体分为行政部门、纪检监察、党务部门等,而公司一般则由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等部门构成。

综上可以得出,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公司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和较为显著的差别,所以在财务内部控制的完善与管理中,生搬硬套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相关机制是行不通的,应该依据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情形合理规划与安排。

2 行政事业单位执行财务内部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单位领导认为财务部门是“自家银行”,会计人员只不过是自家的“看钱人员”,致使财务会计监督付于形式,对单位业务开展及重大事件无决策话语权,对单位的决策过程和结果无“参政议政”。其结果就是财政部门预算控制变成单位内控,认为只需要做好部门预算就无需财政内部管理。出现这样重大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单位某些领导对建立健全监督执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到位,监管部门不给力,部分工作人员态度认识肤浅,抱着走过场的侥幸心理。

2.2 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制订的制度形同虚设,一些内审机制根本无法发挥监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岗位设置不合理。许多岗位由同一或几个人兼管,兼岗现象频现。而在我国出台的《会计法》中有明文规定: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离。然而现实中,受低成本、编制名额、人才短缺等原因的影响,单位会允许一些不相容职务的人员兼岗,违反相关规定,为工作开展埋下隐患,甚至还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第二,权限不明,授权审批制度不完善。不正规审批制度的存在,认为“一支笔”审批满足财务控制要求,领导话语最当家,其不知这种用经验代替内部控制的做法使单位部分人员职责尚失,财务管控懈怠,造成腐败。第三,财务内控流程体系不

规范。

2.3 基础工作薄弱

有效地财务内部控制需要拥有健全的机制、高素质的员工和坚实的基础。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从这三个方面来看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还较为薄弱。第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无单独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大都依据往年惯例,随意性较大。第二,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不扎实。例如:年季月等预算资金的使用规划性不强或无规划性,收支管理、财务管理和印鉴保管松懈。第三,会计核算不规范。一些固定资产的管理混乱,应该记账的未出现,而没有发生会计事项的却出现。另外对某些原始凭证的管理同样存在着不科学、不严谨。例如在发票管理上,有的只有单位领导签字,而没有验收人署名。财务账务核算的处理方式不规范性也很多,还有一些掩盖收益的记账手段存在,使得总核算中单位的财务状况反映不准确。

3 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

3.1 明确责任,增强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若都有较高的素质,就可保证内部控制的有序实施。因此,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上,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的质量。工作人员除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之外,还需要非常高的职业道德,所以,有必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再造。单位领导在单位内部控制中处于主导地位,“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要明确,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带头执行,这也是《会计法》与《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所要求的。此外,全体工作人员需要明白,实施内控是财务部门的责任,但其业务需要各个部门协调与配合,是有效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前提。

3.2 完善内部审计

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实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制,在相互牵制与监督的原则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首先,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突破传统观念,最大程度地提高审计效率。会计工作中最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谨慎性原则。然而谨慎不同于保守、固步自封,而是要和业务部门密切协调与配合,推动工作顺利开展,以风险防范与提高效率为出发点,勇于打破旧有的规章,使内控制度成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发展的动力之一。其次,建立考评体系,明确考评标准,奖罚有根有据。一项制度的推行如果无考核考评、奖励与惩罚作为导向,其设立与推广也就无意义,财务内部控制也同样如此。所以需要加强对内控制度体系的各构成部门间进行纵横向比较,客观公正地给予工作上的考核评价、奖励与惩罚,只有做到客观标准才能有效鼓励参与推行内控制度的有关部门和员工。

3.3 增强基础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好与差是由会计基础工作的强弱所决定的,所以有必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系统的控制效应。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增强基础会计工作的前提,是会计操作中的根据,同时也可预防随意性管理的发生;会计基础工作必须规范,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作为其辅助,这不仅会使得会计工作朝规范化方向前进,还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这是因为它可以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精确地进行会计预算;还可以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如建立一个在岗位间能相互监督、牵制和制约的会计岗位,这样可有效地预防错误,使会计控制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艳颖,李秋霞.浅谈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J].集体经济,2001,1(22).

[2] 左莲梅.积极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不足[J].政府法制,2011,(21).

[3] 财政部会计司.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S].2011,11(10).

[4] 张庆龙.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要素框架的构建[J].中国内部审计,2012,(4).

[5] 金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的建议[J].科学之友,2008,12.

[6] 曾尚玉.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08,5.

[7] 罗公明.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J].齐鲁珠坛,2002,4.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第5篇

一、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控制

制订并下发《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强化各科室资产管理意识,不断完善科室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各科室购置、使用管理、处置资产等管理行为。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建立资产台账,摸清家底

建立、完善了资产台账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能够做到定期、不定期对资产进行清理核实。加大力度研究研究闲置资产改造方案及可行性,对闲置资产进行有计划地改造。

三、开展资产清理活动,堵塞资产流失漏洞

组织各科室对资产进行清理,以帐对物,以帐查物,见物就点,见帐就清,不重不漏,做到帐物相符,建立详实资产台账。从制度和源头上杜绝私自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堵塞资产流失漏洞。

四、确保资产安全良好,防止掠夺式经营

督促各科室计提维修费用,将固定资产维修费用纳入企业年度预算,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并制定固定资产维修保养计划,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做好维护保养台帐,确保固定资产技术状况处于良好水平,性质稳定状况。

预算业务内控制度

一、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有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二、单位的预算编制应当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

(一)单位应当正确把握预算编制有关政策,确保预算编制有关人员及时全面掌握有关规定。

(二)单位应当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及相关业务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按照规定进行项目评审,确保预算编制人员及时取得和有效运用与预算编制有关的信息,根据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三、单位应当根据内设机构的职责和分工,对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进行合理分解,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管控作用。

四、单位应当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定期通报预算执行情况,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五、单位应当加强决算管理,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加强决算分析工作,强化决算分析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单位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

六、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收支业务内控制度

一、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有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二、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业务部门应当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

三、涉及非税收入收缴的单位,应当依法组织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

四、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登记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不得拆本使用,做好废旧票据管理。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单位不得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发票等票据,不得擅自扩大票据适用范围。

五、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有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六、单位应当按照支出业务的类型,明确内部审批、审核、支付、核算和归档等支出各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应当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一)加强支出审批控制。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有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

(二)加强支出审核控制。全面审核各类单据。重点审核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支出凭证应当附有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确保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

(三)加强支付控制。明确报销业务流程,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签发的支付凭证应当进行登记。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应当按照公务卡使用和管理有关规定办理业务。

(四)加强支出的核算和归档控制。由财会部门根据支出凭证及时准确登记账簿;与支出业务有关的合同等材料应当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内控制度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货物购置、工程(含维修)和服务项目,应当按照规定实行政府采购。

二、采购机构进行政府采购活动,应当符合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采购效率更高、采购质量优良和服务良好的要求。

三、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机构及其他工作人员在政府采购工作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1、擅自提高政府采购标准:

2、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

3、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与投标人进行协商谈判;

4、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不与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5、与供应商恶意串通:

6、在采购过程中接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7、开标前泄露标底:

8、隐匿、销毁应当保存的采购文件,或者伪造、变造采购文件;

9、其他违反政府采购规定的行为。

资产管理内控制度

一、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控制

强化资产管理意识,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购置、使用管理、处置资产等管理行为。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建立资产台账,摸清家底

建立、完善了资产台账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能够做到定期、不定期对资产进行清理核实。

三、开展资产清理活动,堵塞资产流失漏洞

对资产进行清理,以帐对物,以帐查物,见物就点,见帐就清,不重不漏,做到帐物相符,建立详实资产台账。从制度和源头上杜绝私自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堵塞资产流失漏洞。

四、确保资产安全良好

计提维修费用,将固定资产维修费用纳入年度预算,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并做好维护台帐,确保固定资产技术状况处于良好水平,性质稳定状况。

建设项目管理内控制度

一、严格按照概算投资

二、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

三、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

四、不得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

五、对存在工程变更的,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完善工程变更手续

六、严格按照程序及建设内容对已完工的项目进行验收与决算

七、严格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一、合同必须归口管理

二、必须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

三、严格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

四、必须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重大事项决策制度

为了认真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提高党委政府政府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推动党委政府决策向科学化迈进,根据有关法律、方针、政策,特制定本制度。

一、议事决策的重大事项范围

1、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乡发展规划等;

2、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涉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项目;

3、社会保障、就业、稳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社会公共事项;

4、重要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和废除;

5、乡机关机构设置、调整、人员编制及干部任免事项;

6、村、社区的干部任免事项;

7、乡属资产产权交易、租赁等有关事项;

8、大额资金的支出;

9、大型会议(党代会、人代会、经济工作会议等)的筹备;

10、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研究处理;

11、需乡党委政府集体研究决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二、重大事项决策程序

1、拟提请集体讨论的重大决策建议,必须先由承办单位报乡分管领导审核,由书记与乡长审定后按程序提交会议讨论决定,无特殊情况不得临时动议。

2、对事关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关单位应在提请集体讨论决策前,必须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提出较成熟的方案。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重大决策课题,应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

3、方案形成以后,应按决策事项涉及的范围进行公示,征求村、社区、企业、基层组织和群众的意见;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应根据需要通过召开民情恳谈会、座谈会等形式,直接听取群众、专家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予以修改完善。

4、须经党政领导会议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应出席人员到会方可举行,其中分管该项工作的领导必须到会,如分管领导因故无法到会,除特别紧急事项须立即进行决策外,该事项应留待下次会议决定。

5、重大事项决策的有关会议由乡长召集并主持。在决策时,先由有关领导或责任部门对重大事项的背景、必要性、可行性、主要内容和各方意见进行说明,然后进行充分讨论,会议主持人应在听取其他与会人员的意见后再表明自己的意见,未到会人员的意见,可用书面形式在会上表达。

7、议题经充分讨论后,应按照民主集中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采取口头、举手或者投票表决的方式表决通过。

8、对重大紧急事项、突发性重大事件,书记、乡长或经授权的分管领导可根据需要简化决策程序,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9、决策的过程要以会议原始记录的形式记录并保存,最终决议要形成《会议纪要》印发有关部门和与会人员,并统一立卷归档。

10、决策形成后,对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应及时通过政府公告、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并向乡人大通报;涉及乡人大法定程序的,要提请人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遇有特殊重大事项逐级上报。

11、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加强督导和调度,并及时将工作进展和最终结果向乡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府报告。同时,必须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开项目实施结果。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第6篇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已经开始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策略,确保能够创新内部控制管理方式,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系,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策略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自身职责,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发挥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积极作用,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新形势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意义

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可以使其符合时展要求,并且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进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首先,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可以使其符合时展要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领域对内部控制管理问题都较为关注,行政事业单位也是如此,如果不能解决当前的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就会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防范工作中的错误,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同时,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以及效率的要求较高,内部控制管理人员采取科学手段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满足时展需求,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其次,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除了要履行自身职责之外,还要参与一些社会经济活动,但是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制度尚未完善,导致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甚至会发生违法乱纪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可以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无法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不能合理地制定管理制度,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1.人为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人为问题的出现,主要因为部分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认为会计工作较为简单,没有必要设置较高的要求,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混乱。如果聘用一些思考能力与分辨能力较差的会计人员,就会出现只听从领导安排的现象,导致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认识,只能开展简单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导致出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混乱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形同虚设。

2.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

经过实际调查可以得知,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只是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贴在墙上,无法将其充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能发挥内部控制管理机构的作用与优势,此类问题主要因为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缺乏合理的岗位设计体系,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不合理的兼职现象,而我国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明确指出:要明确并且分离不相容的工作职务。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常出现一个人兼任多个职务的现象,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带来较大阻碍。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权限不明确,不能制定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严格的制度被经验式的工作方式所取代,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出现一系列问题。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还没有明确自身责任与职务,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审批工作现象。最后,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规范内部控制事项的审批流程,无法有效提高控制效率,只关注结构而忽略过程,导致在出现经济事故的时候,无法明确事故责任,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造成损害。

3.缺乏良好的基础性工作

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基础性工作较为薄弱。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基础性工作难以达到合格标准,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不能根据实际需求实施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无法提高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另一反面,缺乏规范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无法按照相关规定提高财务管理严谨性,例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管理以及印鉴保管较为混乱,再加上一些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认为没有必要实施记账工作,对其经济安全性造成较大隐患。

三、新形势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策略

在新形势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必须要重视各类制度的制定,进而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具体内部控制管理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1.提高内部控制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为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首先,在招聘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时候,必须要严格考核其专业素质,确保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效率。其次,在聘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之后,要对其进行阶段性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能够掌握先进的工作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体系,提高其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进而达到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效果。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提高自身综合素养,重视工作职责。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还要重视提高财务会计专业素养,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业务效率。

2.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责任意识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由负责人实施管理工作的,因此负责人必须要重视内部控制预测工作,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支出,保证每项支出都能符合相关标准。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将成本预算与现场方案整合在一起,并且分为几个责任区域,要求每个负责人都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进而提高管理效率。

3.完善经济活动制度

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各类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分析成本控制特点,避免出现影响成本控制效率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部门要每个月召开一次经济活动会议,然后根据工程数量实际情况以及材料消耗情况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控制,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成本控制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成本控制体系,以便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质量。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建立成本控制考核制度,每个月都要在成本控制中心对账目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成本控制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处罚。

4.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关口”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关口”,进而优化相关管理体系。首先,要把好各类工程质量关口,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增强其经济效益,避免出现影响其发展的问题。其次,要把好物资设备关口,主要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各类项目的实际情况引进相关物资,进而优化管理体系,例如,在采购材料的时候,要制定完善的采购计划,确保能够提高材料质量。最后,要把好安全关,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安全性进行控制,确保不会出现安全问题,避免影响行政单位的经济效益,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重视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确保能够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开展相关工作,避免出现影响长远发展的问题。同时,还要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而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艳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有关问题探析.现代经济信息,2015(5).

2.刘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分析.经营者,2014(11).

3.崔柏霞.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

4.李琳琳.新形势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策略.中国经贸,2016(13).

5.吴秀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存在问题探析.中国市场,2015(51).

6.周剑.基于单位层面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企业导报,2014(20).

7.陈建萍.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当代经济,2015(17).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第7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管理

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财务会计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如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根据单位内外部环境及单位实际情况,科学、和的规划落实内部控制管理,使内部控制的作用在单位内得以充分发挥,控制资金,保障资产安全,支持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经营项目,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良好的发展。因此,基于当前市场形势及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深入了解会计内部控制情况,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之所以说,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主要是诸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在思想上秉持着老传统、老观念,对于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没有看清、看透,相应的单位领导也就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及必要性,在具体推进各个经营项目的过程中依旧按照以往的方式来进行,长此以往行政事业单位必然会与市场经济环境脱轨,导致单位停滞不前,甚至是步步后退。除此之外,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则错误的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建章立制,其是一种约束管理者及管理工作的一种手段,如此错误的理解内部控制,必然会导致内部控制定位偏差,使其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动态监督单位的经营项目。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

行政事业单位施行内部控制,需要制定健全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条款涉及到单位的各个业务环节及工作人员,使内部控制规范、合理的落实。但目前诸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或缺陷,不成书文,那么内部控制制度将无法有效的、全面的约束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将缺乏统一的标准,必然会影响内部控制执行效果。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程度低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加强预算控制,尽量规避资金流失、资金浪费等现象。但遗憾的是目前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都比较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简单、粗糙,只是根据当年财政状况、收支实绩、业务情况等方面进行大体编制,既没细化也没核定,导致预算方案的应用价值较低;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并没有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及业务情况,科学、合理的规划预算方案,并且业务经营的过程中不断追加预算,使预算控制效果不佳。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措施

基于以上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的了解,确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持续健康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全面加强财务会计管理整治,尤是内部控制方面。处于解决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全面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考虑,单位领导应当组织财务相关部门优秀员工,共同建立临时小组,负责财务会计管理体制的建立,也就是积极学习和了解国家财务改革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本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实际情况;深入的分析和考虑单位财政框架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等,进而科学合理的制定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监管制度、奖励机制等,以便在财务会计管理体系下财务管理各项工作能够规范合理、稳扎稳打的落实。

(二)编制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要确保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所有经济业务都能够按照正常的进度进行和完成,就要制定一些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条例。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做好内部控制制度编制工作,构建健全的、完善的、适用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其在单位内充分发挥作用。当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当将预防控制放在首位,结合财务会计管理内容来编制内部控制制度条款,保证各项条款有效且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其次是根据单位业务,合理编制内部控制程序相关约束条款,使之可以在内部控制工作执行的过程中予以约束,保证内部控制规范化、合理化落实。

(三)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和考核

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使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注意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与考核。也就是明确单位的所有需要审计项目,根据审计标准及相关要求,合理的规划审计监督和考核的内容、标准、时间等方面,以便定期进行严格的内部审计监督与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为提高各项财务会计管理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目前,国内诸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仅影响财务会计管理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单位发展。基于此,应当通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制、编制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等手段来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使其管理水平提高,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良好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战喜中.稳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电算会计内部控制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2):140-141,142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第8篇

一、当前形势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现状

首先是没有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还存在着很大问题,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到位,最重要的是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在管理上很随意。有些单位还没有规定明确的岗位责任制,财务人员对自己的职权范围不清楚,使得整个单位的财务管理混乱失控。‘

其次是财务内部控制的意识比较薄弱。财务管理的关健性内容就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可以促进财务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也是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的重要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甚至财务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都缺乏理解。

还有就是在财务资产管理上的随意性。财务管理的核算工作以及各种出库、入库工作都没有录入账簿,相关的款项的来龙去脉无从了解。一般情况下会出现管账不管物或者是管物不管账,不能做到两者的产效结合。

最后则是财务管理预算上没有科学的方法。作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心环节的预算工作,必须要有严格的系统程序。而且有些事业单位随着项目的增加,财务的预算越来越随意,最后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失控。

二、立足内部控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基于内部控制角度,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保障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财务管理。因此,我们要根据法律的规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准则,在财务的管理上接受内部控制监督,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工作作 ,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所以,要严格按照国家财务制度管理规定,不断地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财务的开支上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培养财务人员的大局意识。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有扎实的会计基础以及相关的法律常识,财会人员在财务的管理工作上有着重要的责任。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注重财务人员的资格审查和专业培训。首先是对财务人员的从来资格进行审核,财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资格证,同时,还得要求从事财务工作的经验。然后就是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一方面提高其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对财务人员的人格修养也有一定的提升。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科学理财,树立新的理财理念,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着很多矛盾,要处理好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转变观念,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财务管理。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强调的是整体意识和大局意识,要体现出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性。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将财务的集中管理和专项管理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由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了统一的核算之后,再实行相应的管理办法。

强化财务管理责任人的控制意识和责任意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人员要对单位的财务工作和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并做出系统完善的信息登记。单位可以实施奖罚分明的制度,鼓励员式人人参与,从而更好地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财务管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明确有关责任人。有关单位要给出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使得有关人员以及全体员工都可以按照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尽心尽力。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得以顺利进行,进行为企业实现信息化系统管理提供重要条件。

总结: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我国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国内的经济有了全新的面貌。但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上仍需要加强,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上的控制和监督,这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然而,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发展的决定性条件,确保单位的经济运营情况,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奠定了基础。所以说,我们要注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加强单位的内部控制,完善财务管理体发,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曹.基于内部控制角度探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国经济研究学院.2010(2).

[2]丁彬.基于内部控制角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浅析.中国人民经济研究学院经济论从.2011(5).

[3]张艺.从内部控制角度探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2010(12).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第9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管理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切实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效果,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并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体现了行政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信息披露的内容及程度日益受到社会民众的关注,为切实提升其公共服务的执行效率,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加快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能力并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自2014年1月1日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接受了一场全新的内部控制洗礼。良好的内部控制不仅是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的必要前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行政事业单位形象的定位,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加强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意义十分重大。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运营效率、效果的必要举措,也是行政事业单位有效承担公共受托责任的途径之一。然而,鉴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及有关的实践发展时间较短,其在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较为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员工普遍存在错误的运营观念,他们误认为行政事业单位是零风险运营,所有风险均由国家最后承担,往往忽略了自身在提供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作效率较为低下,缺乏竞争意识且故步自封,不甚明确的职责分工及繁杂的审批程序给社会民众带来了较大的困扰。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有待规范,会计信息质量低下,造成了民众的不信任,助长了贪腐之风。部分单位大搞面子工程,耗时耗力,浪费了社会有效的资源,单位领导层综合素养有待提升,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公信力。

(二)内部控制活动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率低下效果不佳的原因往往是其未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中内部牵制之职能,内部控制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仅靠口头传达而未形成成文的内控制度,各岗位监督未落到实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大额资金审批存在领导“一支笔”情况,在“三重一大”事项上未经有效认证及联合审批,仅凭领导一人签字即可通过,形式主义较为严重;有的单位财务与审计部门相互混淆,权责不清,内控监督不力。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不相容岗位不相分离的情况,存在较为明显的内部控制风险。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无效利用国家拨款,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公款私用,国有资产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失。

(三)信息沟通渠道有待拓宽,技术有待提升

内部控制良好实施的基本前提是信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顺畅沟通,信息能够公开顺畅地在单位流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单位所面临的风险水平。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沟通方面做得还不甚到位,如有的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低下,财务混乱,重形式而轻实质,信息质量无法满足管理层及领导层的决策需要。即使有的员工发现了单位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合理化建议,却因为缺少与领导层沟通的途径使得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至有关领导层,有的领导也存在害怕员工提意见的情况,使得领导层在不了解单位真实运营情况及存在的风险的基础上,往往做出不正确的决策。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间无法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沟通不积极不及时,由于存在可能的利益冲突而无法真正携手共同应对单位难题,无法发挥内部控制的实际作用。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未设置信息安全维护人员,不利于保证单位信息的安全性,内部控制的防御功能有所减弱,信息沟通技术有待提升。

(四)内控监督力度有待加强

作为受托人,行政事业单位在公众赋予的职能下提供社会服务,这是与企业存在的根本差别之处,也就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无法完全比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来制定并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监督方面动力不足,各岗位权责利关系不明确不对等,由于缺少内控监督再加上信息不对称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很容易产生自身利益至上的不当思想。究其原因,还是单位领导层对内部审计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整个单位对内部监督的不重视,有的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不具备最基本的独立性,一方面内审部门要改造监督职责,另一方面又要受制于行政统一调配,权威性和独立性严重缺失,未能发挥监督实效。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纪检监察部门官僚思想严重,重人情而轻监察,其监察效果可想而知。还有的单位仅依靠频率较低的上级单位检查或审计局抽查来进行监督,这很难保证内控监督的及时有效性。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一般性

无论是在环境、单位管理、组织结构还是在角色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都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这也就决定了两者在内部控制管理上也有着较大的共性,内部控制不仅是提升企业运营与发展效率效果的有效手段,也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所用,是实现单位组织目标的必经途径。具体而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可以在以下方面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策略。

第一,积极创造优良的内部控制环境。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前提是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而对企业员工的控制则是内控环境建设的核心部分,对员工的控制主要体现在能力的培训、道德观及价值观的树立以及诚信力的培养等。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工作作风较为散漫等现象,其内部控制环境亟待完善,COSO法案更是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员工的要求方面,这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意义即在于实现公众利益的最大化,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信赖于单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等,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环境建设的意义尤为重大。

第二,合理设定内控风险评估的目标,评估已具备的内控风险管理措施所能达到的结果与评估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来分析风险的危害程度,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切实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促进社会秩序的进一步公平公正。及时采取相应的内控风险控制措施,妥善解决风险识别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与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应做到与时俱进,改善内部控制不应拘泥于现实状况,要更多地考虑未来单位发展及社会发展的有关现实要求。再以业务授权审批为例,为切实提升部门运营效率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实践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分权集权审批等内控活动,防范权力过于集中。

第四,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信息沟通机制,提升单位各部门间及与外部之间信息沟通的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的首要一步是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机制,提升信息化水平,信息的完备性与可获得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单位经济决策的有效性,单位各部门也均要通过对信息的有效处理来实施控制活动。为了让各部门员工都能够及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各部门之间加强信息沟通与协作,可以对既定的信息做出不同的分析与应用,积极争取实现内控管理目标的最优途径。可依据COSO法案,完善内控有关系统、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外部沟通、创新信息战略体系、提升信息技术水平等,充分提升单位对信息的把控能力,使信息能够在单位内外部得到最有效的流通。

第五,强化内控监督,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组成、单位组织结构、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等的变化均有可能影响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和单位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因而有必要对单位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持续有效的监督,全力防止内控失效现象,监督不仅体现为领导层对各项内控事项的持续关注及观察测试,也有赖于内部审计部门的有效监督。许多发达国家将COSO内部控制理论框架也应用到行政事业单位中并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COSO内控框架理论的指引下,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切实建设好内部控制理论,并将理论用于实践指导,更好地管理好单位内部控制。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