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行政领导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12 17:53:21

行政领导学论文

行政领导学论文第1篇

关键词:行政领导;困境;创新

所谓行政领导,就是政府公共行政过程中即国家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领导,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首长及其领导集体,为实现政府制定的各种目标,依法行使国家权利,组织和管理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而实施的决策,指挥,控制,协调,监督等行政活动及其过程的总称。我国行政领导研究从80年代就已经开始,可以说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的研究比较的完善。但是,从行政学角度对行政领导的研究并不是十分发达。尤其是近些年,对于行政领导相关专题研究好像走入了一个瓶颈,文章数量不少。但是,优秀的文章不多。

一、现阶段我国关于行政领导的研究主要方面

(一)关于行政领导者素质的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是注重,行政领导该具备哪些素质,如政治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素质,行政领导者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大都是要求行政领导者必须要具备相关的素质,才能更好的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二)关于行政领导者的能力的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注重,行政领导所必须有得能力,如科学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利益协调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危机处理能力。这类研究一般着重于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得出一个优秀或者合格或者不合格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在面对一系列纷繁复杂的案例时,是如何体现这种能力的。

(三)关于行政领导方法和艺术的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是探索一个行政领导如何处理好日常的公共事务,所谓艺术只被认为是一种方法的升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行政领导者的用权艺术,行政领导者的用人艺术,正副职领导艺术,行政领导者的处世艺术等等。应用的研究方法也大都为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来解析行政领导的方法和艺术。但是,这种行政领导方法的研究,往往缺乏相关理论的指导,只是一些行政领导方法的介绍。

(四)单纯的案例分析

主要是通过一个案例的研究,这个案例体现的内容是交互的,可以通过案例体现出行政领导的各个方面,从领导的素质,能力,到领导的方法艺术。综合来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而这种案例分析往往指针对特殊的案例,没有体现出这种分析结果的应用。同时,这种单纯的案例分析没有相应的类似案例的总结和相关类似案例的应用。可以说仅仅单纯的案例分析,没有体现出案例分析的意义。

(五)微观化的研究

这类研究也相对比较少,而且只针对一些在我国特殊存在的,非政府部门的组织,例如学校,幼儿园的行政管理。

二、行政领导研究所面临的困境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行政领导的研究确实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面临了比较大的困境。具体分析来说行政领导的研究面临着理论和现实两大困境。

(一)理论研究困境

1、理论应用滞后严重

可以说领导学得理论发展十分迅速,从三大传统的理论,已经发展到现今的魅力型,价值型领导理论,而通过上文的综合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关系行政领导的研究大都停留在上个世纪初的素质理论和行为--风格理论,从理论准备上来说,应用于我国行政领导的理论的发展可以说是十分不足的。

2、与其他学科交互性差

现今行政领导研究中面临的许多问题,可能都不是通过领导学单单一门学科可以解决的,可能还需要行政管理,社会学等等一系列的知识,而我并没有发现有这类交互性的研究。但是,于此相反的是,在其他的研究学科中,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恰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式。而与其他学科交互性差也恰恰证明了对于行政领导研究的不足。

3、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准备不足

可以说关于领导学得研究从权变理论开始就进入了一个通过系统论研究的时代,通过对系统内的运行研究和对系统外的生态的分析,来得出领导学得相关结论。而在行政领导方面,我们至今没有看到一个相关的的系统论的研究,更多的是一种单一性的,零散的研究,研究结果,也大多数以作者分析的结果。

(二)行政领导研究的现实困境

1、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

目前大部分的案例研究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无法适应当今的行政领导研究理论的需要,不能解决我国面临经济全球化时行政领导产生的新问题。

2、没有体现出我国政治改革的需要

可以说我国行政领导理论的研究完全体现不出现今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需求,没有与现今所面临的新形式和新问题紧密相连,在缺乏相对的理论创新的情况下,对实践的研究就更加的匮乏了。

3、没有特殊性的研究

大到一个国家政府的行政首脑,小到一个镇政府的主任科员,我们缺乏对行政领导的特殊性研究,没有特殊性的研究,也就难以总结出一些共性的东西。话句话说只有对大量的个性的案例进行研究,才能总结出共性的理论。同时,通过共性的理论来指导个性的实践,才能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从而使理论得到更加深刻的发展和完善。

4、缺乏对行政领去人格化的研究

可以说我国现阶段对行政领导的研究都是人格化的,而很少有人研究,是否存在一种程序或者说一种制度,可以很好的使一个领导做出科学合理的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上。也许更多的去人格化的研究,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三、未来行政领导研究方向的预测

从以上对于行政领导困境的分析入手 ,可以通过对行政领导研究困境的突破,得到未来对行政领导研究方向的预测。

(一)大量新理论的应用

可以说目前我国行政领导研究应用的理论主要是上个世纪初的理论,可能未来要从事行政领导的理论,我们需要大量新理论的指导,我们可以从权变理论入手,从而逐渐的去使用现今比较流行的魅力型,价值型等领导学的相关理论。

(二)方法论的创新

可以说方法论也需要创新,不单单应用简单的案例分析,主要还要用到系统论,行政生态学等等一系列的方法论,来进行行政领导研究。而对行政领导方法论的创新则更有助于行政领导理论研究的发展。

(三)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对于行政领导,我们目前应用的主要是应用领导学得理论,而我们今后的研究,可能更需要社会学,行政管理,心理学等等一系列学科的综合应用,这也应该是行政领导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更深入的实证研究

对案例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更多的是要通过实证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针对各种不同职位的领导,可以研究出很多不同的有价值的成果。同时也要研究出行政领导背后理论性的东西。

(五)更多地进行去人格化的研究

多进行一些程序上,的研究。通过程序的有效性,来保证行政领导者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而不是把行政领导者进行有效的行政寄托于,行政领导自身所具有的素质。

四、结语

以上就是我对目前行政领导的相关研究的一些看法。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我国对行政领导的研究还停留在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阶段。对未来行政领导研究的相关发展也缺乏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以上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想通过提出我个人的一些想法,通过提出的问题,试图寻找出一条可能是正确的研究方向。但是,相对于行政领导研究的之后和我国现实中对新的形势下,对行政领导研究的理论以及实践需求来说,这样的研究只是杯水车薪,希望有更多的人重视行政领导研究这个重要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丽慧.行政领导[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

[2]朱立言.行政领导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贺善侃.领导科学和现代行政[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4]苏保忠.领导科学与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行政领导学论文第2篇

自愿、市民社会、知识分子、阵地战分别是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理论基础、实施场所、组织者和夺权方式。增强教育和自觉的合力作用、坚持发展群众路线、发挥知识分子的模范作用、夯实廉政文化基础,是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我党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廉政文化;要素;对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飞跃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却面临着巨大的失败,同时也促使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学者活跃起来,葛兰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与传统意义上的文案研究学者不同,葛兰西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实践家,写下了叹为观止《狱中札记》,对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最为著名的就是文化领导权理论。葛兰西在文化领导权理论中提出无产阶级借助攻破意识形态的方式来获得文化方面的领导权,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党政自身建设,提升无产阶级神圣性以及合法性。作为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我国党政方面的建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关于党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四要素分析

(一)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前提

葛兰西在文化领导权理论中阐释,理论确立需要保证各个阶层都是自愿的接受统治者实际的领导地位以及思想理念,因此,自愿是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发展的重要前提。[1]国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大的重要前提是建立一致的世界观。葛兰西认为文化领导权与建立世界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不掌握文化领导权就无法建立世界观,这就需要广大民众给予认同,凝聚各阶级的力量,在意识形态方面获得主动权。葛兰西的共产主义相关理念过程中,将领导权划分为政治以及文化两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统治阶级在实际的统治过程中掌握政治以及文化方面的领导权,有效巩固通知地位,实现自身有效统治。此外,在文化领导权的控制过程中,还需要保证从属阶级在思想上的认同性,属于一种自愿,社会中大多数居民都是资源同意而组成的。

(二)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实施场所

关于市民社会理念,最早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应用于政治领域。由于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就使得社会对市民定义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实际上就是物质生活关系的综合,葛兰西则更加倾向于将市民社会划分在上层建筑领域,实际运行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国家支配,属于自主性非常强的社会团体,诸如,学校、教会等等。统治阶级在实际的阶级统治过程中,可以利用学校或者是教会等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宣传,广大民众能够认同世界观;市民社会为思想、言论交流等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提升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文化领导权作用,实现意识形态有效传播以及文化的有效巩固。

(三)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组织者

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不仅拥有知识,还对上层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分子代表了自身集团实际利益,充分发挥对国家发展的指导、管理以及传播等功能。作为上层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分子在政治生活之中能够充分发挥文化统治作用,有效维护阶级利益;知识分子作为新思想与新理念的传播者,承担着代表阶级意识形态的宣传以及传播作用,对启发无产阶级群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是文化领导权理论中的领导者以及组织者,对组织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在文化领导权理论中,知识分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统治阶级获得文化领导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夺取方式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中认为,阵地战对获取文化领导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产阶级为了能够获得胜利,就需要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获得领导权并且实现合法地位的有效巩固。阵地战实际上就是无产阶级瓦解资产阶级的意识阵地,逐渐攻破工会、学校等民间机构,实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消除,构建文化针对,提高思想觉悟,为无产阶级提供文化领导。实际上,文化领导是一个发展缓慢、理性化并且长期性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对资产阶级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瓦解。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能否获得社会大部分成员的赞同,是文化领导权的关键,阵地战则是夺取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方式。[2]

二、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党的廉政文化建设作用

(一)注重党政文化建设,构建廉政文化基础

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在进行市民社会领导权建设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自身建设。作为国家重要的领导力量,党需要获得人民拥护以及信任,不断提升自身建设。面对国内国外复杂的发展形势,党政建设刻不容缓。在进行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廉政的重要目的,充分利用文化这一发展载体,有效抵御党内的不良之风。从目前发展来看,我国需要更加注重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特别是需要注重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价值取向的廉洁性、正确性,实现有效的传导,同时还需要党员干部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党员干部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以及关于党政反腐倡廉相关理论,同时还需要注重权利、利益二者之间关系,有效抵制在金钱、个人等思想意识理念以及生活方式方面的侵蚀。此外,还需要更加注重优良传统文化方面的继承发展,坚持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以及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有效吸收世界各国关于反腐倡廉成功经验,有效巩固廉政文化。

(二)明确定位,注重教育、自觉二者之间的结合

作为文化领导权的夺取方式,阵地战能够有效瓦解关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无产阶级能够提升意识形态的同化力,获得民众更大的认同。在进行文化领导权实施过程中,无产阶级、社会成员之间教育,实现批判性自觉。[3]在进行党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党员干部教育,特别是以及法纪方面的学习,实现知识结构的有效扩展,提升丰富性。理论学习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保证先进文化发展方面。在进行群众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相关政策方面的宣传,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为群众、党之间的一致性提供保障。在进行大众化教育过程中,需要提升人民群众综合素质,树立群众主人翁意识,为廉政文化的有效开展创造更加有利外部环境。从党员干部角度来看,自觉主要知耻、自律两方面内容,为党员干部提供精神,提升党员思想道德修养,有效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有效遏制腐败。

(三)坚持发展群众路线,保证务实清廉

文化领导权需要坚持人民群众自愿性,坚持内心上的认同。无产阶级需要人民群众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认同,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循理论、实践相结合,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民众日常生活进行有效关联,尽可能获得民众的认同感以及依赖感。作为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群众路线则是党的发展生命线。民众需要坚持自愿的原则,能够从内心上认同,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维护以及巩固,不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坚持群众路线。党员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职责,代表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坚持群众为本的发展路线,为人民谋得更大的利益,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来自党的关怀。在进行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牢固群众发展基础,坚持党与人民的紧靠相依,实现党方针政策有效宣传,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有效渗透,让群众能够更加自觉、更加自愿的接受意识形态理念,支持党的领导。党组织还需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从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基本点,倾听群众的声音,吸收群众意见,获得群众更多拥护。

(四)坚持有效性,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

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对获得文化领导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导权中承担着指导、教育以及管理等作用。[4]从党廉政文化建设角度来看,知识分子发挥着组织以及传播作用,这就需要认识到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期性以及艰巨性,根据学科性质不同,注重廉政文化研究角度的针对性,形成更加有效的理论成果,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党员干部教育过程中,知识分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巩固党内发展基础以及群众发展基础,创新社会主义文化,提升党的发展凝聚力。

三、结语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效继承以及发展,文化领导权理论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于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发展作用的过分夸大,但是对形成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曾经反复强调党风廉政相关建设工作,强调反腐工作四要素的重要性,将廉政建设工作看做实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社会发展来看,利益驱动型以及消极腐败思想等较为严重,党内腐败现象严重,因此,党廉政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文化领导权进行合理化建设,注重党政建设,提升廉政文化建设有效性。

作者:范秋贵 单位:商丘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参考文献:

[1] 张安.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3(2):62.

[2] 邹英姿.用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简要评析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剑南文学,2013(6):304.

行政领导学论文第3篇

关键词:国家理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中图分类号:F239.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12012405

政府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以下简称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展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新领域。由于当前国家政治授权产生的问题与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是当前对权力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两个“暂行规定”和2006年修订通过的新审计法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由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制尚未建立起来,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特殊, 审计范围广泛, 不同层面的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范围、工作对象差距很大,因此,探索和规范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个人”的责任审计,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直接涉及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的是非功过,关系到党政领导干部的升黜,因此,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诸环节的核心与关键问题。本文拟在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基础上,构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整体框架,并扼要探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具体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为进一步出台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细则或经济责任审计准则的制订、规范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一、相关研究评述

界定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是构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的基础。2006年修订的新审计法第25 条规定: “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监督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这仅仅给出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总体内容,对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提供了指导意义。现实中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十分复杂,想用一把尺子来界定其审计内容是很难做到的。吉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1]在总结一些典型地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归纳了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他们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范围分为四个层面、三个范畴和二个系统。四个层面主要由省部级、地厅级、县(区)局级、乡、科级四个层面的干部。三个范畴主要包括块块领导干部、条条领导干部、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二个系统包括党委系统和行政系统。并提出采用一般分类与特别分类两种办法来探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认为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的一般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 审计党政领导干部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2) 审计党政领导干部在执政期间重大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益。(3)审计、评价党政领导干部在执政期间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最后根据行政区党委,行政区政府领导、政府部门领导界定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别内容。在审计署2007―2008年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9)中,以蔡春教授领衔的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2]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将党政领导和企事业负责人的目标经济责任的内容分为治理责任、管理舞弊控制责任、经济权力控制责任、效益或绩效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并根据各类目标经济责任,构建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将党政领导经济责任评价指标分为民主政治建设和绩效两个方面的评价。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权力范围、组织结构和问责体系、信息透明度、廉洁自律、申诉和执行机制、党风廉政内部监督制度落实、政务公开程度等指标;绩效方面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合法性、投入产出的“3E”、内部控制、资源利用等指标。青岛市审计局课题组[3]的《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将政府部门分为经济运行管理部门和社会事务管理部门,在确定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基础上,将部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为经济决策权指标、经济管理监督权指标、经济执行权指标和履行廉政职责情况指标四大类。刘世林和牛玉韬[4]认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应与评价对象、评价责任、任职目标、评价范围挂钩,并构建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给出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一级与二级指标为:(1)财政财务收支评价(主要包括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资金收入与支出、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等)。(2)资产管理与购建评价(主要包括资产综合情况、长期资产管理情况、流动资产管理情况、固定资产购建情况等)。(3)经营业务管理绩效评价(主要包括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环境情况、领导干部决策能力和水平等)。(4)个人及行政执法情况评价(主要包括组织性违法违纪情况、个体性违法违纪情况)。

以上研究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局限性:(1)审计内容界定和审计评价指标框架的构建多采用归纳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类,没有运用演绎法,将审计评价指标框架构建在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上。(2)各研究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构建审计评价指标框架,但由于主要采用的是归纳法,没能显示各类指标之间逻辑关系,同时各类指标也难免存在一定的重复交叉内容。本文拟以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中的国家理论为基础,着眼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整体框架的构建及具体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但本文并不涉及具体的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

二、以国家理论为基础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的构建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中的国家理论包括规范的国家理论和实证的国家理论。所谓规范的国家理论,主要是对国家行为的矛盾性质进行思考,它有三个基本内容:一是从国家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任何其它组织和个人所无法替代的角度论证国家行为的合效性;二是从信息的缺失和国家行为的个人性来论证国家行为所包含的违背经济效率原则的性质;三是界定国家经济行为的边界;而实证国家理论主要是探索国家行为根据的理论,主要是关于国家的本质和对国家“悖论”的解释。由于规范国家理论可以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这里是以规范的国家理论来构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根据规范国家理论,国家在产权界定、保障私人权利、提供公共物品等方面具有任何其它组织和个人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具有合效的性质;但由于国家行为的强制性(即非市场自由交易)和关于国家行为成本和收益的可靠信息的缺乏以及国家行为的个人性可能导致国家行为对帕累托效率的偏离,具有违反效率的性质。国家经济行为的边界是国家组织比其它任何组织和个人具有优势的经济领域。图1是从规范国家理论的角度,给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整体框架。

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六个审计评价模块可进行相应简化:(1)国家界定产权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具有很强的程序性,一般不能归结为党政领导的“个人责任”,因此,有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一般不作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与评价的内容。(2)权利范围模块并入日常行政与执法和重大经济决策两个模块中,但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现代国家大多偏离了古典经济学中的充当“守夜人”的国家模型,现代国家基本奉行凯恩斯的经济干预政策,不仅是公共物品的供应者,而且充当了私人物品的供应者和需求者,因此,重大经济决策审计评价不仅包括了提供公共物品经济决策,也包括了其它如大额非常规经济拨款、大额非日常采购等重大决策。总之,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可分为四个模块:(1)日常行政与执法,简称“日常行政”评价模块。(2)重大经济决策,简称“重大决策”评价模块。(3)遵纪守法与廉政建设,简称“遵纪廉政”评价模块。(4)工作业绩、经济目标完成情况与社会满意度等,简称“工作业绩”评价模块。

由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指标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党政部门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且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指标也是动态变化的,所以本文将着重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的构建(如表1所示)。

在以上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几个模块中,重点和难点是重大决策中的重大经济决策和工作业绩的评价。重大经济决策的特点是:(1)重大经济决策责任一般可以直接问责到负责人。(2)重大经济决策的效果复杂,往往涉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很多效果无法进行定量分析。(3)重大经济决策的效果往往具有时滞性,甚至有的项目的短期和长期效果是矛盾的,党政领导重大经济决策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按照决策―执行―结果的顺序,主要是对三个方面的评价:重大决策的合规性评价、执行过程评价和结果的效益性评价,效益性评价是对重大经济决策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境性评价,即通常说的“5E”评价。显然具体评价指标对于不同的重大经济决策也是不同的。由于公共投资项目是重大经济决策中最为复杂,审计评价最难的,所以这里给出公共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党政领导重大公共投资项目

决策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层次与具体指标

合规性立项程序合规性;可行性研究科学性;概预算合理性

决策执行过程项目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项目责任制、建设程序控制、现场控制);概预算执行情况;项目进度;项目质量指标;项目安全指标

效益性经济效益(常规的财务指标如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财务净现值,财税贡献等);环境效益(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等指标);社会效益(增加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公平等)

党政领导的工作业绩、经济目标完成情况和社会满意度的评价在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间的差异最大,变化最大,这方面的评价往往存在着指标设计争议大,数字不易获取,缺乏客观评价标准等困难,工作业绩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

表3中社会和谐度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恩格尔系数、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率、就业率、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等;社会满意度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基尼系数和发生率等;干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包括:中层以上干部群众评议合格率、中层以上干部群众投诉升降率和高级技术人才流失率。

三、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

下文笔者将在扼要分析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特点及各评价模块间的逻辑关系基础上,总结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但完整具体的评价指标不是本文研究内容。

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目标是对党政领导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包括对“经济履行过程”和“经济履行结果”的评价。“日常行政”模块是对党政领导日程行政执法的经济履行过程的评价,包括对财政财务收支、行政执法、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权力范围等内容的评价;“重大决策”模块是对重大经济决策程序合规性、决策执行管理与重大经济决策结果的效益性等三方面的评价;“遵纪廉政”是反映党政领导在日常行政和重大经济决策过程中的遵纪守法和廉政建设情况;“工作业绩”模块从履职结果上集中反映了以上三个模块的履职情况。由于不同类型、不同级别政府部门的工作业绩表现不同,所以该模块宜分不同类别、不同级别设置评价指标。各模块的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块的关系图

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国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相比,具有的特点主要有:(1)由于党政领导从事的社会宏观经济、社会事务和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其工作结果大多不能进行定量分析,所以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应涵盖党政领导履职过程与履职结果,而对国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偏重于负责人对企业最终经济业绩的影响。(2)动态性。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政治体制的改革,党政领导的职责与目标经济责任在不断发展,因此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应是动态发展的,这点在“遵纪廉政”和“工作业绩”两个评价模块中表现更为突出。(3)差异性。区域党委、区域政府、政府部门之间;经济管理政府部门与社会事务管理政府部门之间;不同级别政府之间,其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存在很大差别,因此,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点在“工作业绩”评价模块表现最为突出。

综上所述,我们可将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总结为:

(1)逻辑统一原则。各评价模块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保持逻辑一致,应避免指标间的重复、脱节和冲突的现象。(2)过程与结果并重原则。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要涵盖党政领导履行经济过程和履职结果。(3)动态发展原则。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在评价指标的框架内,做到动态调整和不断发展。(4)一般指标和特殊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正如上文所述,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工作业绩”评价模块上,为了设置简化科学的评价指标,对“日常行政”、“重大决策”与“遵纪廉政”三个评价模块,可设置通用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至少可设置通用的二级评价指标,而对“工作业绩”模块,可分不同类别、不同级别设置特别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 吉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谈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界定[J].审计月刊,2007,(4).

[2] 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R].审计署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7―2008),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3] 青岛市审计局课题组.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R].审计署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7―2008),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4] 刘世林,牛玉韬.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J].中国内部审计,2006,(12).

行政领导学论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领导权;市民社会;意识形态掌控;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039-04

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1891―1937)是著名的思想家、意大利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著作大多写于狱中,在二战后得到广泛的传播和研究,并获得广泛的评议。尤其是在著作《狱中札记》中,他通过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的研究,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生活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他的“市民社会”理论,并系统地阐述了“文化领导权”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极大地创新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是对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进一步思考,通过对“文化领导权”思想与国家意识形态工作内在一致性的研究,指出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并着重分析当下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现状及解决意识形态工作问题的相关举措。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实现人类解放的学说,在《共产主义宣言》发表后,尤其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之后,一些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理论家为了进一步探索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的相关因素,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社会要素做了深入研究,但是他们的视野多数聚集在对政治和经济要素的研究上。他们在坚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俄国十月革命实践的总结,普遍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唯一途径,认为无产阶级若要取代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暴力夺权是唯一的选择,因此他们在研究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较多地思考了如何“通过暴力革命夺取对政治和经济的领导权,进而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然而葛兰西在探索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政权这一问题时,独辟蹊径地把目光集中在对“文化领导权”的占领上。他在看到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的西欧部分国家,同样进行了暴力夺权的无产阶级革命然而却纷纷遭受了极大的挫折的现状后,开始思索为什么社会条件和革命条件更为成熟的欧洲国家却没有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于是葛兰西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现实进行了重点研究,对西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国家”“市民社会”“知识分子”等要素作了认真分析,指出由于资产阶级掌握了文化领导权,在舆论上控制了“市民社会”,因此从意识形态上获得了维护、巩固政权的合法基础。因此无产阶级要想取得革命的成功,必须首先夺取对文化的领导权,控制和改变资本主义的“市民社会”,进而占领和掌握意识形态阵地,从根基上动摇资产阶级的统治基础。因此他认为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在开展革命的过程中要首先获取对文化的领导权。

葛兰西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形成和高度发展,取得文化领导权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过程中的重要性要甚于夺取政治领导权,只有通过掌握文化领导权,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才能夯实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精神根基,进而摆脱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控制,从根基上动摇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同时葛兰西也清醒地认识到文化领导权的获得不是一个短暂的暴力过程,而是一个缓慢的理性化进程。因此他提出了自己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即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宣传、渗透自己的思想文化和政治主张,建立起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阶层,在开展革命的过程中,通过夺取文化领导权,控制和改造“市民社会”,占领意识形态阵地,进而夺取政治领导权。

深入思考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毫无疑问会引起我们的反思和惊醒:一个阶级如果掌握了文化领导权,控制了意识形态阵地,势必会壮大这个阶级在社会大众中的民众基础,打造出属于符合这个阶级意志的“市民社会”,这样势必或巩固、或动摇社会的统治基础,进而影响到社会政权的稳定性。因此在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路和无产阶级的阶级前提,来对待和处理有关文化领导权和意识形态问题,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尤其是抓好青年知识分子聚集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始终遵循“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1]。

一、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

“文化领导权”,又称“文化霸权”。其中“霸权”这个词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它才被用来表述为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进行的政治支配或控制。葛兰西在思考“文化霸权”问题时,赋予“霸权”一词以新的含义,他认为霸权是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支配关系,同时他觉得这种支配或者控制关系不只是直接的政治控制,而是试图成为更为普遍性的支配。通过对“霸权”一词的进一步阐释,葛兰西提出了自己的“文化领导权”(文化霸权)理论:即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政治、经济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资产阶级的统治方式已经由传统的通过暴力控制的政治领导,转为通过掌握文化领导权来进行文化控制,即通过对道德和精神等舆论方面的宣传,让公民自愿地接受代表资产阶级意志的法律制度、思想观念等意识形态符号,建立了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市民社会”,进而实现并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葛兰西在研究“文化领导权”理论时,首先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现实入手,对政治生活的两个中心:国家和市民社会,进行了科学分析和研究。他认为政治生活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国家和市民社会,在这里他将市民社会定义为一种相对于国家的社会关系,即由社会政党(非执政党)、行业公会、教会、学校等民间社会组织构成的,代表着社会舆论的社会关系的联合体。

在《狱中札记》他提到:“我们目前可以确定两个上层建筑的‘阶层’:一个可称作‘市民社会’,即通常称作‘私人的’组织的总和,另一个是‘政治社会’或‘国家’。”[2]因此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和国家都属于上层建筑,而现代国家则是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结合体。

葛兰西关于市民社会的理解既不同于黑格尔的具有伦理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也不同于马克思作为经济基础代表的“市民社会”理论。在黑格尔看来,市民社会是不同于家庭和国家的一种“单个人的联合体”,同业公会这样的私人团体便是其基本组织形式。他认为市民社会并不具备完善的伦理性,是社会生活中典型的私欲横流,利益冲突的领域,“市民社会是个人私利的战场,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3]。而对于国家,黑格尔则认为国家是伦理的完善实体,可以通过管理和统治来缓和市民社会的矛盾,来完善市民社会的伦理本质。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则认为市民社会代表着经济基础,是物质生活关系的总体,国家则是上层建筑,“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真正的构成部分,是意志所具有的现实的精神实在性,它们是国家存在的方式。家庭和市民社会本身把自己变成国家。它们才是原动力”[4],此后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进一步表明了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观点,他认为市民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着国家的性质,而国家的性质又对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

葛兰西关于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理论见解,虽然与黑格尔和马克思的理论研究有所不同,但却是对他们理论和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通过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概念及关系的研究,葛兰西毫不犹豫地将市民社会和国家(政治社会)都归类于上层建筑,他认为市民社会和国家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们都具有贯彻阶级意志的作用。其中国家政权作为代表统治阶级意志的暴力机关,是阶级的工具,通过军队、法庭、监狱等执行机构,来实现控制人民群众的目的,进而维护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而市民社会则具有舆论特征,它由政党(非执政党)、公会、教会、学校等民间社会组织构成,是代表着社会舆论的社会关系联合体,通过发表看法和提供建议的方式来对政权施加压力,影响国家政策,来实现本阶级的意志。葛兰西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现实的研究发现,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越是发达的国家政权,其政府机构却越精简,市民社会的发展反而更壮大,出现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现象,同时市民社会中的民间社团组织、舆论传媒等对政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样的发现让葛兰西认识到市民社会在国家政权中的重要性,并对市民社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葛兰西认为,构建稳定的市民社会群体对保证政权的稳定具有极大的意义。尤其是在当时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转变了原有的暴力统治方式,开始运用市民社会中的民间团体、组织,传播符合资产阶级意志的舆论,对民众进行广泛的意识形态灌输,使广大民众逐渐接受了其统治的合法性,进而完成了代表资产阶级意志的市民社会的构建,实现了资产阶级统治方式由政治领导权与文化领导权的结合。于是葛兰西在强调上层建筑中市民社会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时,结合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实际,提出了“文化领导权”的思想。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其实质在于:通过掌握文化的领导权,渗透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逐步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中的市民社会群体,进而影响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基础,从夺取文化领导权的角度来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这是与列宁夺取政治领导权不同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他的这一理论是基于对当时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现状的研究,也是对当时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困境指明的一条创造性的思路。葛兰西对文化领导权问题的阐述及分析,充分表明了掌握文化领导权、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在国家政权统治中的关键作用和重要意义,这一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我国当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建设提供了帮助。

二、“文化领导权”理论与意识形态掌控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包括理论、思想和文本,是一种多元的文化。同时意识形态只能是占据统治地位阶级的精神文化体系,但它在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却占据支配性地位。因此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对抗及融合,其核心归根结底仍然是意识形态问题,由此也可以看出掌握文化领导权的实质即是意识形态的掌控。因此不管是文化领导权的获取,还是更深层次的意识形态掌控,其根本都是统治阶级为了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和维护统治地位的一种手段,由此可见获取文化领导权与加强意识形态掌控在根本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葛兰西则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理论。在葛兰西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在艺术、法律、经济行为和所有的、个体的及集体的生活中含蓄地显露出来的世界观”。他认为,对国家政权而言,统治阶级对其政权的维系除了依靠暴力机器来维持社会的秩序之外,还必须运用好文化的领导权,牢牢掌控好意识形态,以使被统治者在心理观念上顺从和满足于现状。而意识形态的掌控,则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党,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治统治和阶级利益,必须牢牢掌握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权,确保符合其阶级意志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等在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可见葛兰西关于夺取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实质就是加强意识形态的掌控。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统治阶级利用手中的文化领导权,运用教育研究、新闻传媒、道德宣传和思想引领等多种方式,将符合自身阶级利益的观念和意识灌输给广大民众,实现对民众及整个社会的思想控制,进而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巩固自身的统治,于是就实现了文化领导权思想与意识形态掌控的有机结合。反过来,作为具有革命动机的被统治阶级,也同样可以通过获取文化领导权,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来动摇乃至摧毁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基础,继而现有政权。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研究探求的就是通过获取文化领导权,占领意识形态阵地,进而动摇资产阶级统治基础的方式来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同样他的这一理论对我们的目前政治生活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如何更加深入地理解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准确把握意识形态掌控的重要性,以更好地处理我们政治生活中面临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

三、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

(一)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工作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经济发展模式、科技理念、文化元素的同时,对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也进行着不断的渗透,试图通过动摇意识形态基础来影响我国的政治生活,意识形态现状日益严峻。

通过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当下中东国家的政治现实的观察及分析,我们会发现做好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是事关政党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意识形态建设是国家政治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如果意识形态领域内统一的指导思想动摇乃至丧失,国家便会出现意识形态的安全危机,整个社会必将陷入一盘散沙,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政权和政党衰败将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面对当下的意识形态现状,在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在讲话中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了精辟而又深刻的阐述,他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从而从党和国家的高度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宣传重要阵地之一的高校,其意识形态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好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把握住这一意识形态阵地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二)当下我国高校意识形态现状

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对于高校已毋庸置疑,然而通过现实调查发现,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却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

1.社会转型附带而来的多元社会价值观,影响着大学生“三观”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也随之带来了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造成当下我国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发展态势,进而影响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在青年大学生心中的地位,造成了“三观”形成阶段的青年大学生的迷茫和无所适从。

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快速转型,毫无疑问会伴随着困境和阵痛。就业愁、看病贵、养老难乃至社会阶层固化,都是无法避免的社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然而当这些无法逃避的社会问题被人为地过度渲染,当社会的阴暗面被不良媒体片面地夸大报道后,人们的价值观念毫无疑问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乃至冲击,这种思想的波及、意识的冲击过程,对青年大学生影响是首当其冲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认知和认同,削弱了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间接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三观”的健康形成。

2.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破坏着在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不良政治用意,西方个别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的图谋依然在偷偷进行着。他们利用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我国不同社会团体和成员进行着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意图通过破坏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扰乱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生活环境。

在校大学生仍处于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形成时期,对意识形态渗透的抵抗能力还相当薄弱,在西方意识形态侵蚀的过程中,容易因难以辨别是非,而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疑惑乃至动摇个人的信仰。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正是利用在校大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文学、影视、科技产品等多种媒介,不断向他们兜售、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力图从根本上动摇大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认同以及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影响青年知识分子阶层的思想观念,西方敌对势力针对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渗透,已经使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威胁。

3.以网络为主体的多样化宣传方式难以管控,破坏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性看待。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西方价值观传播的终端工具,而当下中国快速增长的网民数量,已经形成了空前的社会“网络力量”,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平台和渠道,成为越来越多民众尤其是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个人看法和意见的普遍途径。然而网络平台存在着不易管控的特性,充斥着各种未经证实的、被人故意扭曲消息报道和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社会思潮,其中多数信息不乏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背后操纵和刻意为之,这些垃圾乃至危险的信息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破坏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性看待。

这些严峻的挑战使我们不得不慎重思考该如何处理当下高校的意识形态问题。毫无疑问,作为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宣传的双重阵地的高校,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因此,高校党委和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和观念,是处理好当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问题的思想保障。

四、“文化领导权”理论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启示

通过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我们可以认识到夺取文化领导权,抢占意识形态阵地,是影响社会稳定乃至政权更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对待、处理文化领导权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问题时,尤其是当下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时,我们务必要提高警惕,谨慎对待,要始终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解决好当下中国高校面临的意识形态问题。

(一)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指引青年学生思想发展的正确导向

行政领导学论文第5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创新年”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廉政文化融入到反腐倡廉的思想教育、荣辱观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之中,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示范、熏陶、导向作用,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境界和拒腐防变能力,在全局范围内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为构建和谐*开放*,加快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步伐,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健康向上的精神支柱。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牢固树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观念,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核心问题,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践行党的先进性的各项要求,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使廉政文化建设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发挥强大的主导作用。

2.扩大廉政文化建设教育面。坚持先进性与大众性教育相结合,突出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面向广大干部职工。根据党员干部群众的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教育。要依靠群众,动员各方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既拓展教育覆盖面,又务求取得实效。

3.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既要重视开展优秀的历史文化,优良的传统文化教育,又要借鉴和吸收当今的优秀文化成果,赋予廉政文化新的时代气息,不断创新新时期反腐倡廉文化教育内容,大力倡导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公平公正、效率诚信和民主法制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新观念、新道德、新风尚,使廉政文化在继承和创新中发展。

4.注重廉政文化建设实效。坚持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加以推进。要注重采写和利用本单位本部门的廉政教育资源和好人好事,抓住重点,发挥优势,大力宣传弘扬,以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注意研究和改进工作方法,增强针对性和趣味性,使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深入人心,取得实效。

三、工作目标

20*年,市局和各县区局,要围绕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做宣传舆论工作,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一要配合各单位、各部门做好“六进”的宣传启动工作,二要结合实际做好本单位的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家庭的宣传教育工作。市局拟培养1至2个廉政文化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并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基本框架。同时研究制定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指导今后的工作,使廉政文化建设制度化、经常化。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以科学的廉政理论为统领,以丰富的廉政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健全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我市司法行政系统特色的廉政文化体系。

四、推进廉政文化“六进”工作的主要任务

1、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主题,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结合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活动,通过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学习反腐倡廉理论和法律法规,开展推荐征集廉政警句格言、发送廉政短信、实行廉政承诺、开展廉政宣誓、公示廉政守则、宣扬廉政典型及组织观看廉政教育片等活动,开展警示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营造机关廉政文化氛围。大力倡导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的思想理念,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廉洁从政意识,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强化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2、以“清廉勤俭,健康文明”为主题,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助廉互廉教育活动,把家庭助廉教育与家庭美德教育和创建“五好文明家庭”活动相结合,通过向领导干部家属发送倡廉信、组织领导干部到警示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和收看反腐倡廉电教片等活动,教育党员干部家属当好廉内助,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净化家庭环境,树立良好家风,共筑家庭拒腐防变防线。

3、各县区局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廉政文化工作规划,重点建设1-2个乡镇(街道办)司法所廉政文化示范点,通过示范点的带动作用,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市局机关和市公证处、市法援中心要发挥本部门本行业的特点和优势,统筹规划,组织开展有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深入发展。

4、深入学习《邓小平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纲要》和总书记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廉政文化建设。要重视加强廉政文化理论研究,适时组织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交流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努力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新对策、新举措,不断创新理论,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实践。

5、总结推广廉政文化建设经验,加强廉政文化教育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的典型示范作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要保持常态化。加强廉政文化教育制度建设,要着力建立廉政文化教育长效机制。每年要坚持开展反腐倡廉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各层面的廉政教育制度,逐步建立廉政文化教育制度体系,以制度来保证机关廉政文化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6、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的学习制度。每季度党组学习中心组要有学习安排,把党风廉政理论学习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列为各级领导班子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作为党员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抓好新任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培训工作。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坚持每年为党员干部上廉政党课,作反腐倡廉形势报告。各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育,组织观看廉政教育专题片。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廉政法规学习、考核制度,廉政诫勉谈话制度,推动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五、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工作

1、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廉政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局拟成立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这项活动的组织领导,认真履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职能,充分发挥各单位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形成合力,推进工作。

行政领导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国家理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政府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以下简称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展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新领域。由于当前国家政治授权产生的代理问题与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是当前对权力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两个“暂行规定”和2006年修订通过的新审计法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由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制尚未建立起来,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特殊, 审计范围广泛, 不同层面的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范围、工作对象差距很大,因此,探索和规范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个人”的责任审计,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直接涉及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的是非功过,关系到党政领导干部的升黜,因此,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诸环节的核心与关键问题。本文拟在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基础上,构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整体框架,并扼要探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具体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为进一步出台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细则或经济责任审计准则的制订、规范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一、相关研究评述

界定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是构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的基础。2006年修订的新审计法第25 条规定: “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监督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这仅仅给出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总体内容,对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提供了指导意义。现实中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十分复杂,想用一把尺子来界定其审计内容是很难做到的。吉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1]在总结一些典型地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归纳了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他们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范围分为四个层面、三个范畴和二个系统。四个层面主要由省部级、地厅级、县(区)局级、乡、科级四个层面的干部。三个范畴主要包括块块领导干部、条条领导干部、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二个系统包括党委系统和行政系统。并提出采用一般分类与特别分类两种办法来探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认为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的一般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 审计党政领导干部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2) 审计党政领导干部在执政期间重大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益。(3)审计、评价党政领导干部在执政期间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最后根据行政区党委,行政区政府领导、政府部门领导界定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别内容。在审计署2007—2008年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9)中,以蔡春教授领衔的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2]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将党政领导和企事业负责人的目标经济责任的内容分为治理责任、管理舞弊控制责任、经济权力控制责任、效益或绩效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并根据各类目标经济责任,构建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将党政领导经济责任评价指标分为民主政治建设和绩效两个方面的评价。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权力范围、组织结构和问责体系、信息透明度、廉洁自律、申诉和执行机制、党风廉政内部监督制度落实、政务公开程度等指标;绩效方面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合法性、投入产出的“3e”、内部控制、资源利用等指标。青岛市审计局课题组[3]的《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将政府部门分为经济运行管理部门和社会事务管理部门,在确定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基础上,将部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为经济决策权指标、经济管理监督权指标、经济执行权指标和履行廉政职责情况指标四大类。刘世林和牛玉韬[4]认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应与评价对象、评价责任、任职目标、评价范围挂钩,并构建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给出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一级与二级指标为:(1)财政财务收支评价(主要包括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资金收入与支出、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等)。(2)资产管理与购建评价(主要包括资产综合情况、长期资产管理情况、流动资产管理情况、固定资产购建情况等)。(3)经营业务管理绩效评价(主要包括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环境情况、领导干部决策能力和水平等)。(4)个人及行政执法情况评价(主要包括组织性违法违纪情况、个体性违法违纪情况)。?

以上研究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局限性:(1)审计内容界定和审计评价指标框架的构建多采用归纳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类,没有运用演绎法,将审计评价指标框架构建在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上。(2)各研究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构建审计评价指标框架,但由于主要采用的是归纳法,没能显示各类指标之间逻辑关系,同时各类指标也难免存在一定的重复交叉内容。本文拟以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中的国家理论为基础,着眼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整体框架的构建及具体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但本文并不涉及具体的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

二、以国家理论为基础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的构建?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中的国家理论包括规范的国家理论和实证的国家理论。所谓规范的国家理论,主要是对国家行为的矛盾性质进行思考,它有三个基本内容:一是从国家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任何其它组织和个人所无法替代的角度论证国家行为的合效性;二是从信息的缺失和国家行为的个人性来论证国家行为所包含的违背经济效率原则的性质;三是界定国家经济行为的边界;而实证国家理论主要是探索国家行为根据的理论,主要是关于国家的本质和对国家“悖论”的解释。由于规范国家理论可以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这里是以规范的国家理论来构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根据规范国家理论,国家在产权界定、保障私人权利、提供公共物品等方面具有任何其它组织和个人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具有合效的性质;但由于国家行为的强制性(即非市场自由交易)和关于国家行为成本和收益的可靠信息的缺乏以及国家行为的个人性可能导致国家行为对帕累托效率的偏离,具有违反效率的性质。国家经济行为的边界是国家组织比其它任何组织和个人具有优势的经济领域。图1是从规范国家理论的角度,给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整体框架。

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六个审计评价模块可进行相应简化:(1)国家界定产权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具有很强的程序性,一般不能归结为党政领导的“个人责任”,因此,有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一般不作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与评价的内容。(2)权利范围模块并入日常行政与执法和重大经济决策两个模块中,但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现代国家大多偏离了古典经济学中的充当“守夜人”的国家模型,现代国家基本奉行凯恩斯的经济干预政策,不仅是公共物品的供应者,而且充当了私人物品的供应者和需求者,因此,重大经济决策审计评价不仅包括了提供公共物品经济决策,也包括了其它如大额非常规经济拨款、大额非日常采购等重大决策。总之,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可分为四个模块:(1)日常行政与执法,简称“日常行政”评价模块。(2)重大经济决策,简称“重大决策”评价模块。(3)遵纪守法与廉政建设,简称“遵纪廉政”评价模块。(4)工作业绩、经济目标完成情况与社会满意度等,简称“工作业绩”评价模块。?

由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指标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党政部门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且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指标也是动态变化的,所以本文将着重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的构建(如表1所示)。?

在以上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几个模块中,重点和难点是重大决策中的重大经济决策和工作业绩的评价。重大经济决策的特点是:(1)重大经济决策责任一般可以直接问责到负责人。(2)重大经济决策的效果复杂,往往涉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很多效果无法进行定量分析。(3)重大经济决策的效果往往具有时滞性,甚至有的项目的短期和长期效果是矛盾的,党政领导重大经济决策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按照决策—执行—结果的顺序,主要是对三个方面的评价:重大决策的合规性评价、执行过程评价和结果的效益性评价,效益性评价是对重大经济决策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境性评价,即通常说的“5e”评价。显然具体评价指标对于不同的重大经济决策也是不同的。由于公共投资项目是重大经济决策中最为复杂,审计评价最难的,所以这里给出公共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党政领导重大公共投资项目?

决策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层次与具体指标

合规性立项程序合规性;可行性研究科学性;概预算合理性

决策执行过程项目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项目责任制、建设程序控制、现场控制);概预算执行情况;项目进度;项目质量指标;项目安全指标

效益性经济效益(常规的财务指标如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财务净现值,财税贡献等);环境效益(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等指标);社会效益(增加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公平等)?

党政领导的工作业绩、经济目标完成情况和社会满意度的评价在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间的差异最大,变化最大,这方面的评价往往存在着指标设计争议大,数字不易获取,缺乏客观评价标准等困难,工作业绩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

表3中社会和谐度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恩格尔系数、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率、就业率、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等;社会满意度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基尼系数和群体事件发生率等;干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包括:中层以上干部群众评议合格率、中层以上干部群众投诉升降率和高级技术人才流失率。?

三、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

下文笔者将在扼要分析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特点及各评价模块间的逻辑关系基础上,总结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但完整具体的评价指标不是本文研究内容。?

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目标是对党政领导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包括对“经济履行过程”和“经济履行结果”的评价。“日常行政”模块是对党政领导日程行政执法的经济履行过程的评价,包括对财政财务收支、行政执法、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权力范围等内容的评价;“重大决策”模块是对重大经济决策程序合规性、决策执行管理与重大经济决策结果的效益性等三方面的评价;“遵纪廉政”是反映党政领导在日常行政和重大经济决策过程中的遵纪守法和廉政建设情况;“工作业绩”模块从履职结果上集中反映了以上三个模块的履职情况。由于不同类型、不同级别政府部门的工作业绩表现不同,所以该模块宜分不同类别、不同级别设置评价指标。各模块的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

图2 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块的关系图?

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国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相比,具有的特点主要有:(1)由于党政领导从事的社会宏观经济、社会事务和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其工作结果大多不能进行定量分析,所以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应涵盖党政领导履职过程与履职结果,而对国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偏重于负责人对企业最终经济业绩的影响。(2)动态性。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政治体制的改革,党政领导的职责与目标经济责任在不断发展,因此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应是动态发展的,这点在“遵纪廉政”和“工作业绩”两个评价模块中表现更为突出。(3)差异性。区域党委、区域政府、政府部门之间;经济管理政府部门与社会事务管理政府部门之间;不同级别政府之间,其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存在很大差别,因此,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点在“工作业绩”评价模块表现最为突出。?

综上所述,我们可将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总结为:?

(1)逻辑统一原则。各评价模块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保持逻辑一致,应避免指标间的重复、脱节和冲突的现象。(2)过程与结果并重原则。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要涵盖党政领导履行经济过程和履职结果。(3)动态发展原则。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在评价指标的框架内,做到动态调整和不断发展。(4)一般指标和特殊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正如上文所述,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工作业绩”评价模块上,为了设置简化科学的评价指标,对“日常行政”、“重大决策”与“遵纪廉政”三个评价模块,可设置通用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至少可设置通用的二级评价指标,而对“工作业绩”模块,可分不同类别、不同级别设置特别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 吉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谈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界定[j].审计月刊,2007,(4).

[2] 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r].审计署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7—2008),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3] 青岛市审计局课题组.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r].审计署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7—2008),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4] 刘世林,牛玉韬.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j].中国内部审计,2006,(12).?

行政领导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国家理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政府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以下简称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展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新领域。由于当前国家政治授权产生的问题与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是当前对权力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两个“暂行规定”和2006年修订通过的新审计法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由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制尚未建立起来,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特殊,审计范围广泛,不同层面的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范围、工作对象差距很大,因此,探索和规范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个人”的责任审计,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直接涉及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的是非功过,关系到党政领导干部的升黜,因此,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诸环节的核心与关键问题。本文拟在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基础上,构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整体框架,并扼要探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具体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为进一步出台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细则或经济责任审计准则的制订、规范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一、相关研究评述

界定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是构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的基础。2006年修订的新审计法第25条规定:“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监督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这仅仅给出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总体内容,对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提供了指导意义。现实中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十分复杂,想用一把尺子来界定其审计内容是很难做到的。吉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1]在总结一些典型地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归纳了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他们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范围分为四个层面、三个范畴和二个系统。四个层面主要由省部级、地厅级、县(区)局级、乡、科级四个层面的干部。三个范畴主要包括块块领导干部、条条领导干部、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二个系统包括党委系统和行政系统。并提出采用一般分类与特别分类两种办法来探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认为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的一般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审计党政领导干部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2)审计党政领导干部在执政期间重大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益。(3)审计、评价党政领导干部在执政期间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最后根据行政区党委,行政区政府领导、政府部门领导界定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别内容。在审计署2007—2008年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9)中,以蔡春教授领衔的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2]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将党政领导和企事业负责人的目标经济责任的内容分为治理责任、管理舞弊控制责任、经济权力控制责任、效益或绩效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并根据各类目标经济责任,构建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将党政领导经济责任评价指标分为民主政治建设和绩效两个方面的评价。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权力范围、组织结构和问责体系、信息透明度、廉洁自律、申诉和执行机制、党风廉政内部监督制度落实、政务公开程度等指标;绩效方面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合法性、投入产出的“3E”、内部控制、资源利用等指标。青岛市审计局课题组[3]的《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将政府部门分为经济运行管理部门和社会事务管理部门,在确定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基础上,将部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为经济决策权指标、经济管理监督权指标、经济执行权指标和履行廉政职责情况指标四大类。刘世林和牛玉韬[4]认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应与评价对象、评价责任、任职目标、评价范围挂钩,并构建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给出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一级与二级指标为:(1)财政财务收支评价(主要包括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资金收入与支出、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等)。(2)资产管理与购建评价(主要包括资产综合情况、长期资产管理情况、流动资产管理情况、固定资产购建情况等)。(3)经营业务管理绩效评价(主要包括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环境情况、领导干部决策能力和水平等)。(4)个人及行政执法情况评价(主要包括组织性违法违纪情况、个体性违法违纪情况)。

以上研究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局限性:(1)审计内容界定和审计评价指标框架的构建多采用归纳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类,没有运用演绎法,将审计评价指标框架构建在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上。(2)各研究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构建审计评价指标框架,但由于主要采用的是归纳法,没能显示各类指标之间逻辑关系,同时各类指标也难免存在一定的重复交叉内容。本文拟以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中的国家理论为基础,着眼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整体框架的构建及具体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但本文并不涉及具体的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

二、以国家理论为基础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的构建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中的国家理论包括规范的国家理论和实证的国家理论。所谓规范的国家理论,主要是对国家行为的矛盾性质进行思考,它有三个基本内容:一是从国家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任何其它组织和个人所无法替代的角度论证国家行为的合效性;二是从信息的缺失和国家行为的个人性来论证国家行为所包含的违背经济效率原则的性质;三是界定国家经济行为的边界;而实证国家理论主要是探索国家行为根据的理论,主要是关于国家的本质和对国家“悖论”的解释。由于规范国家理论可以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这里是以规范的国家理论来构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根据规范国家理论,国家在产权界定、保障私人权利、提供公共物品等方面具有任何其它组织和个人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具有合效的性质;但由于国家行为的强制性(即非市场自由交易)和关于国家行为成本和收益的可靠信息的缺乏以及国家行为的个人性可能导致国家行为对帕累托效率的偏离,具有违反效率的性质。国家经济行为的边界是国家组织比其它任何组织和个人具有优势的经济领域。图1是从规范国家理论的角度,给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整体框架。

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六个审计评价模块可进行相应简化:(1)国家界定产权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具有很强的程序性,一般不能归结为党政领导的“个人责任”,因此,有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一般不作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与评价的内容。(2)权利范围模块并入日常行政与执法和重大经济决策两个模块中,但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现代国家大多偏离了古典经济学中的充当“守夜人”的国家模型,现代国家基本奉行凯恩斯的经济干预政策,不仅是公共物品的供应者,而且充当了私人物品的供应者和需求者,因此,重大经济决策审计评价不仅包括了提供公共物品经济决策,也包括了其它如大额非常规经济拨款、大额非日常采购等重大决策。总之,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可分为四个模块:(1)日常行政与执法,简称“日常行政”评价模块。(2)重大经济决策,简称“重大决策”评价模块。(3)遵纪守法与廉政建设,简称“遵纪廉政”评价模块。(4)工作业绩、经济目标完成情况与社会满意度等,简称“工作业绩”评价模块。

由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指标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党政部门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且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指标也是动态变化的,所以本文将着重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的构建(如表1所示)。

在以上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几个模块中,重点和难点是重大决策中的重大经济决策和工作业绩的评价。重大经济决策的特点是:(1)重大经济决策责任一般可以直接问责到负责人。(2)重大经济决策的效果复杂,往往涉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很多效果无法进行定量分析。(3)重大经济决策的效果往往具有时滞性,甚至有的项目的短期和长期效果是矛盾的,党政领导重大经济决策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按照决策—执行—结果的顺序,主要是对三个方面的评价:重大决策的合规性评价、执行过程评价和结果的效益性评价,效益性评价是对重大经济决策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境性评价,即通常说的“5E”评价。显然具体评价指标对于不同的重大经济决策也是不同的。由于公共投资项目是重大经济决策中最为复杂,审计评价最难的,所以这里给出公共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党政领导重大公共投资项目

决策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层次与具体指标

合规性立项程序合规性;可行性研究科学性;概预算合理性

决策执行过程项目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项目责任制、建设程序控制、现场控制);概预算执行情况;项目进度;项目质量指标;项目安全指标

效益性经济效益(常规的财务指标如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财务净现值,财税贡献等);环境效益(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等指标);社会效益(增加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公平等)

党政领导的工作业绩、经济目标完成情况和社会满意度的评价在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间的差异最大,变化最大,这方面的评价往往存在着指标设计争议大,数字不易获取,缺乏客观评价标准等困难,工作业绩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

表3中社会和谐度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恩格尔系数、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率、就业率、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等;社会满意度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基尼系数和发生率等;干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包括:中层以上干部群众评议合格率、中层以上干部群众投诉升降率和高级技术人才流失率。

三、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

下文笔者将在扼要分析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特点及各评价模块间的逻辑关系基础上,总结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但完整具体的评价指标不是本文研究内容。

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目标是对党政领导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包括对“经济履行过程”和“经济履行结果”的评价。“日常行政”模块是对党政领导日程行政执法的经济履行过程的评价,包括对财政财务收支、行政执法、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权力范围等内容的评价;“重大决策”模块是对重大经济决策程序合规性、决策执行管理与重大经济决策结果的效益性等三方面的评价;“遵纪廉政”是反映党政领导在日常行政和重大经济决策过程中的遵纪守法和廉政建设情况;“工作业绩”模块从履职结果上集中反映了以上三个模块的履职情况。由于不同类型、不同级别政府部门的工作业绩表现不同,所以该模块宜分不同类别、不同级别设置评价指标。各模块的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国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相比,具有的特点主要有:(1)由于党政领导从事的社会宏观经济、社会事务和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其工作结果大多不能进行定量分析,所以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应涵盖党政领导履职过程与履职结果,而对国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偏重于负责人对企业最终经济业绩的影响。(2)动态性。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政治体制的改革,党政领导的职责与目标经济责任在不断发展,因此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应是动态发展的,这点在“遵纪廉政”和“工作业绩”两个评价模块中表现更为突出。(3)差异性。区域党委、区域政府、政府部门之间;经济管理政府部门与社会事务管理政府部门之间;不同级别政府之间,其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存在很大差别,因此,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点在“工作业绩”评价模块表现最为突出。

(1)逻辑统一原则。各评价模块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保持逻辑一致,应避免指标间的重复、脱节和冲突的现象。(2)过程与结果并重原则。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要涵盖党政领导履行经济过程和履职结果。(3)动态发展原则。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在评价指标的框架内,做到动态调整和不断发展。(4)一般指标和特殊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正如上文所述,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工作业绩”评价模块上,为了设置简化科学的评价指标,对“日常行政”、“重大决策”与“遵纪廉政”三个评价模块,可设置通用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至少可设置通用的二级评价指标,而对“工作业绩”模块,可分不同类别、不同级别设置特别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吉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谈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界定[J].审计月刊,2007,(4).

[2]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R].审计署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7—2008),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3]青岛市审计局课题组.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R].审计署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7—2008),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4]刘世林,牛玉韬.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J].中国内部审计,2006,(12).

行政领导学论文第8篇

关键词:领导干部 读书活动 阅读倾向

一、领导干部读书活动的兴起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对干部的读书学习越来越重视,干部讲学习多读书已经渐成风气。早在 200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200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温家宝在商务印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与图书编辑和广大读者交流读书心得时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5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习近平的讲话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各地党政机关纷纷响应中央号召,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山东省委宣传部要求每个领导干部每年研读3-5本书,郑州市委组织部要求将领导干部将读书纳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考核指标等。

主政一方的各地领导干部频频向下属推荐图书,提倡领导干部读书的风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任重庆市委书记时,将《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作为“寒假作业”布置给官员,要求“多一点读书学习,少一点吃喝应酬”。曾任商务部部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向重庆官员推荐学习《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贸易》等五本书作为当地干部教材的“现代经济知识简明读本”。在2009年“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共广西区委书记郭声琨给全区领导干部推荐并赠送两本书,附信要求党政干部“减少应酬多读好书”。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则走进大学开讲国学,并在《中华读书报》写道“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味,也决定一个民族的素质,影响一个国家的走向”等。《南方周末》刊文认为“阅读已不仅是官员个人私趣,更是他们灌输理念,整饬官风的特殊工具。‘以书施政’,已成为时代赋予中国官员的更高要求”。

二、领导读书活动带动高端读物热销

习近平在讲话中重点强调领导干部普遍应当阅读三个方面的书:政治理论、领导工作必需的书籍和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为贯彻讲话精神,人民日报和国家行政学院等中央级出版社从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习近平提出的“领导干部普遍应当阅读三个方面的书”的要求,组织出版了提高领导干部业务水平和人文素质的10套高端读物。其中,“领导工作必需”的图书包括《大国策》、《领导干部决策大参考》、《论剑》、《中外行政体制比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战略研究》等,这些读物作者比较权威,多由国家行政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著名专家撰写。这几大系列图书的共同点是从培养领导干部的历史眼光、全球视野角度进行策划,致力于把社会科学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对帮助广大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提高科学决策、科学执政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参考价值。优秀传统文化图书包括《领导干部读经典》、《领导干部大讲堂》、《高端讲坛》、《领导干部精读》和《干部健康顾问》等,重点强调从中国五千年文明中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理政治国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提高领导干部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对于高端读物的推出,各地党员干部热烈响应,买高端读物、送高端读物、学高端读物蔚然成风。河北省委宣传部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端读物宣传展示活动,湖北省委将《领导干部决策大参考》系列图书列入省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海南省委宣传部将《领导干部读经典》等4套高端读物推荐为领导干部读书用书。河南、山西、江苏、江西、四川、河北、山东等省高端读物销售都达到数百万元。领导干部读书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三、“传统文化经典”、“人物传记”成为最受欢迎的书籍

2007年6月,《中国图书商报》和《瞭望东方周刊》在黑龙江、江苏、重庆、广东、陕西5省市进行了“百名党政干部阅读习惯”调查活动。在“党政干部印象深刻的书和最常阅读的书有哪些?”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党政干部印象深刻的图书品种比较丰富,有大众畅销书,也有文史哲类畅销书。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引进的《世界是平的》一书得到不少干部的青睐。除了畅销书,党政干部对一些中外领导人的传记及领导人所著的图书印象也比较深刻,如《毛泽东传》、《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学哲学用哲学》等。另外,许多干部对《西方经济学》、《学会正面思维》等经管类图书以及《中国近代思想史》、《万历十五年》等历史类图书的印象也比较深刻。调查发现,人物传记类、政治类和经济类图书最受党政干部欢迎。其中,阅读人物传记的干部比例最高,达到65.3%。另外,有40%左右的干部经常阅读文学艺术类和决策管理类图书。

 2009年6月,人民论坛杂志社为了解干部读书现状,在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四川、贵州、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浙江、江苏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组织了“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在“您喜欢哪类书籍”的调查中,选择“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受访者达29.2%,列第一位;选择“与业务相关的书籍”的达16.9%,列第二位;列第三、四、五位的依次为“各种经管类书籍”、“当前流行的畅销书”、“名人传记”。选择“理论著作”的为8.3%,列第六位。有的受访者表示,选择“理论著作”的比较少,一方面说明党政干部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对这些理论著作有所涉猎,大体内容知道,觉得读起来没有新鲜感;一方面是因为这方面的书在编排上常常有宣教味道,不注重贴近干部当前的工作实践,引不起阅读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采访的机关干部中,平时以报刊杂志为主的浅阅读占大多数,图书也大多以实用为主。另据广东省珠三角某市图书馆的调查,来图书馆借书的机关干部“大多是工作需要,查资料的多,快速阅读”。让读书成为大多数机关干部的一种生活常态,看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走。相对于“百名党政干部阅读习惯”调查结果而言,“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取代人物传记类书籍位列第一位,“与业务相关的书籍”取代其他畅销书位列第二位,这不能不说是领导读书活动导向的结果,从这一结果我们不难看出舆论导向对领导干部阅读倾向的影响。

行政领导学论文第9篇

县法制办公室主任 ***

二OO**年**月***日

一、不断强化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迫切要求。今年以来,我自觉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六中全会、自治区七次党代会、自治州八次党代会和县委**次党代会的精神,掌握其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学以致用,不断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一是加强党性锻炼,在政治思想上要求进步,始终不渝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及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增强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注重从讲政治的观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强化无产阶级世界观,深入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思想家的著作,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于抵制不良现象,勇于同邪教组织做斗争;全心全意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利,联系群众,自觉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三是注重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在生活工作中,我尊敬领导,团结同志,正直无私,乐于奉献,为人热情,办事公道,遵守社会公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努力发挥了表率作用,保持了“生活朴实、作风务实、干事求实、效果扎实”的“四实”作风,把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工作素质,努力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二、组织领导能力

我加强了对各种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学习,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阶梯,是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学习,提高素质,才能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基于这种认识,任职之后,我狠抓了自身学习建设。一是全面深入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六中全会、自治区七次党代会、自治州**次党代会和县委**次党代会的精神,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科技文化知识、现代金融知识、写作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不断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二是重点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作为法制工作的一名基层领导,拥有丰厚的法律知识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工作之余,我挤出时间进一步学习了《宪法》、《民法》、《刑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力促进了自己依法行政开展工作。三是学习方法灵活多样,除紧紧抓住上级和县上组织的外调专门培训机会以外,利用业余时间,我还积极开展了自学,虚心向领导学习,虚心向群众学习,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习;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学习书本知识与学习实际知识相结合,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同时,扬弃糟粕,在学习时力争学到要义和精髓。四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我坚持把学习到的各种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推动自己的工作顺利开展,通过不断学习和工作实践,我的政治理论水平,文字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依法行政意识都有了新的提高。五是工作中,我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坚决维护领导班子团结,虽然我办只有2个人,2人都是领导,我能够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工作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始终做到了恪尽职守、勤奋兢业。

三、工作实绩

根据政府办公室的工作分工,今年我分管的法制工作和协调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绩效:政府法制工作取得新进展,依法行政工作迈开了新步伐,协调服务助手工作有了新起色。

树立良好的勤政意识,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勤政”是对一个国家的根本要求,是个人履行好工作的职责,赢得信赖与拥护的首要前提。在勤政方面,我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摆正位子,团结领导和同志,兢兢业业负责做好业务工作,始终坚持了州法制办的工作指导,做到了法制工作置于县政府、政府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置于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常务副县长赵文纪是分管法制工作的县领导,法制办又隶属政府办公室管理,在这方面,我主要坚持做到了不占权,不越位,多向领导请示汇报提方案和工作建议,多给政府办领导汇报工作,征求听取批评意见,争取帮助和支持。在工作中,我办能够及时进行请示与咨询。对行政复议中遇到的不能把握的问题,能够及时向县政府、政府办领导、州法制办请示寻求帮助,主动听取县法律顾问团的建议与意见,作为行政复议的参考依据。始终做到脑勤,即勤于思考,正确领会领导意图,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嘴勤,即不懂就问,正确传达领导意图,反映群众心声;手勤,即经常动手作文字工作,做好工作与记录,为有效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腿勤,即不怕繁琐、劳累,搞好调查研究,创造性为领导搞好协调与服务。 (三)把好法律关口,确保政府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今年以来,我办共对政府拟发的**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审核,与此同时,对今年以来涉及的所有非公平竞争和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及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清理出的**个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即:《关于印发**县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转发***********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和印发****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印发《****水土开发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县公民义务植树绿化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按照法律法规程序的要求,以上4个规范性文件均已报州法制办备案,《*****县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正在审查之中。

(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根据2005年的工作情况,2006年5月份,我办协调县人民政府表彰了***个2005年度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并进行了物质奖励。按照全县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要求,9月7日-15日,我积极协调县有关领导组成了**个检查组,**名县级领导始终亲自带队参加,奔赴***个行政执法单位和***个农牧乡镇,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进行了督查检查。查摆出存在问题***多条,发放了***份整改通知书。在印发工作检查的通知中,明确了检查时间、检查依据、检查方式,提出了工作要求。经过督查检查,从一定程度上有力的推动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健康开展,打开了今年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良好局面。

(五)认真做好行政复议、行政执法文书的自查工作。在今年全州八县一市开展的行政执法行政复议文书评查工作中,我县的行政执法行政复议文书评查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我办自查为优秀,后来又被评为自治州评查行政复议文书优秀单位,有1名领导被评为先进个人。

(六)及时开展执法证件的更新换证工作。今年3月份以来,我县大范围调整提拔了领导干部,执法证件的补发换证工作十分紧迫,我办及时协调征求上级法制办的意见,先后**次到州法制办办理证件,共为***个行政执法单位的***名行政执法人员,办理了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

(七)积极协调安排我办人员参加自治区、自治州、县级组织的各类业务专门培训、会议和活动。今年以来,我办**人共**次分别到自治区、自治州参加了各类培训和会议,参加县级组织的专门培训**次。从宏观上,确保了我办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树立了正确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有力的提高了我办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

(八)任劳任怨,做好领导交待的其它工作,对上级和领导交办的工作,我办总是尽最大努力,一丝不苟的完成;对突发性事件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自己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向领导反映,当好县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今年五月份,我县发生了“****重大事故”。遵照县委、政府的安排指示,我办**人积极参加做好善后工作。我办及时同州法制办、法律顾问和阜康县法制办联系,借鉴经验,制定了相关法律文书,在县领导的带领下,我办**人多次到遗属家中,不厌其烦的协调遗属反复做思想工作,先后顺利的同5家遗属签定了安置补偿相关的法律文书,有力的消除了人民内部的矛盾,确保了全县社会大局的政治稳定。老百姓到我办咨询办事,我办都能热情接待,认真答复,决不红脸,努力让老百姓发愁而来满意而回,今年我办共解决答复群众来信来访***人次。我办**人累计参加常务副县长赵文纪召开的协调会议**次,参加县委、政府召开的协调会议次;联合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大检查**次;协调组织参加“玉石节展销会”、精神文明验收工作、各类党纪条规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的活动**次;参加犯人以案说法反面教育、义务修筑防渗渠劳动、治理商业贿赂板报展览、“献爱心捐款”等活动都受到了领导好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四、始终坚持廉洁奉公,不断增强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把清正廉洁作为自己从政的座佑铭,始终坚持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干事,老老实实为公。一是积极参与党组织与办公室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加强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自己明辩事非的能力。任职以来,我办的**名工作人员能够始终精诚团结,互助互进,模范坚持作息制度,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开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办公室人员工作作风的转变和效率的提高。二是经常收听收看有关反腐倡廉的书籍和影视作品,做到防微壮渐,警钟常鸣。三是牢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今年以来,我办的**名工作人员没有发生行贿受贿的事情,没有出现违犯党纪政纪条规的情况,坚持了公务活动接待从俭,下基层坚持工作用餐,做到了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践行艰苦朴素,务实求实的工作作风。四是坚持每月对自己思想、工作、生活的情况进行,及时发现问题,认真以解决,奠定自己廉洁从政的基础。

一年来,在工作中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自身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是:

(一)领导班子虽然注重理论学习,但对新理论、新知识把握的不够全面。

(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推行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对领导安排的工作,积极完成后,汇报的少。有些工作没能盯着干,咬着办。工作中按部就班的多,开拓创新意识不强;

(四)法制工作存在工作不到位,不检查、不督导的情况。法制宣传工作开展较少。

(五)由于事务性工作较多,我办下基层调查研究不够;

(六)在工作中安排部署的多,落实力度不是很大。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