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网络规划流程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7 16:05:09

网络规划流程

网络规划流程第1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积极实施网络立社、项目强社、富农兴社、机制活社、品牌亮社战略,通过“整合、优化、提升”三大手段,完善和提升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四大流通网络建设,逐步建立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双向流通、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新乡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满足农民多层次、多元化生产生活需求,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和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遵循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各级政府要将“新网工程”纳入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和新乡村及小城镇建设规划,遵循经济规律,制定扶持政策,积极支持供销社发挥职能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市场化运作,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新网工程”建设。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级政府要指导供销社结合本地实际,按照相应的流通网络和区域特色,确定各自“新网工程”建设重点和方式方法,分类规划,分步实施。

(三)立足现实,循序渐进。充分考虑现有流通设施状况、经济实力、群众购买力和消费习惯,积极稳妥地突破制约因素影响,着眼长远,分阶段予以推进。

(四)企业带动,多元发展。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突出企业主导地位,以区域性网络龙头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小超市、大连锁”战略。坚持以改造和完善供销社传统经营网络为主,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走低成本扩张、联合发展之路。

三、发展目标

年,全市初步建成布局合理、业态先进、体系完善、竞争开放、服务“三农”新网工程”以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为重点的乡村现代流通网络全部贯通,乡村流通实现现代化。红满楼品牌店遍布省会城郊,县级农资配送中心、日用品配送中心、再生资源市场、农产品进城服务中心的网络体系骨干作用充分发挥。建成省会名优农产品展销中心,建设乡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300个,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建设1000平方米的日用品超市和农资分销站,建制镇建设300-500平方米的日用品超市和农资超市,一般乡村建设统一品牌和标准的农资综合服务站、乡村小超市或便利店。全市供销社系统培育商贸流通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9家,规范建设商品配送中心70个、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40个,建设再生资源分拣处理中心6个、集散交易中心34个、回收站(车)2400个,改造、新建标准化基层供销合作社150个、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3200个、村镇日用品超市2000个、农产品购销网点1200个,解决2万名乡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全市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500个,全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农合联管理,入社农户达到全市农户总数的20%以上。

四、建设重点

年-年,全市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四大流通网络建设总投资57.9亿元的9大类、386个项目,其中供销社投入19.4亿元,通过政府补贴和招商引资撬动社会资金投入38.5亿元。

(一)农资流通网络。以省重点项目和市“10+X重点物流项目—北方农资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为重点,整合农资市场资源,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按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组建经营化肥、农药、农膜、种子、饲料、农机具等的农资物流集团,加快推进区域农资配送中心、县域农资网、村镇农资店、农资综合服务站等建设。充分发挥华北重要商埠优势,逐步做大做强农资现代物流业,构建体制先进、设施现代、管理有序、统一开放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和科技服务体系,解决农民买真货难问题。

年,北方农资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全面启动建设。落实支持农资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发挥市、县(市)农资协会和农资市场管理办公室作用,规范建设县域农资物流配送中心11个、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2425个。深入开展“供销社放心农资下乡”活动,主要农资商品配送率达到70%以上,主要农资商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年,北方农资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组建北方农资物流配送有限公司,联合采购、统一配送,综合服务、安全经营,打造农资连锁品牌。规范建设县域农资物流配送中心6个,总数达到17个。鼓励各县(市)矿区龙头农资企业整合当地资源,建设区域性连锁网络,发展直营或加盟农资连锁店523个。主要农资商品配送率达到80%以上,主要农资商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5%以上。

年,北方农资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和全市农资流通资源整合任务基本完成。市级农资物流配送、科技信息、检测服务、储备调节中心作用有效发挥,构建自上而下的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全面开展农资物流、配送、信息、检测等综合服务。建成市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1个,新增配送仓储面积10万平方米,年储存化肥能力达到15万吨以上;发展直营或加盟农资连锁店252个。主要农资商品配送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资商品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农资连锁配送网点村镇覆盖率达到100%

(二)日用消费品网络。借力“万村千乡”工程,以城区供销社经营龙头和品牌为重点,大力实施“小超市、大连锁”和“小网点、大网络”发展战略,整合资源,高标准规划设计,改造升级现有网络,分步建设县域或区域日用品网络,培育有规模、有品牌、有竞争力、有知名度的日用消费品网络龙头。全市形成以优势日用品经营企业为龙头,以县域日用品配送中心为骨干,以遍布村镇的日用品超市为终端,以连锁经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为手段的日用消费品乡村现代经营网络体系。

年,完成投资2000万元以上。整合社会资源,改造县级供销社和基层供销社的村镇经营设施,改造升级现有大中型商场超市,推进强势日用消费品网络龙头与薄弱县(市)合作建设配送中心10个,新增仓储面积1万平方米。新建乡镇日用品骨干店8个,新建、规范村镇日用品超市1300个,新增营业面积1.5万平方米。日用消费品网络覆盖100%乡镇、30%行政村,商品配送率达到40%以上。

年,完成投资4000万元以上。培育有品牌、有带动力的日用消费品网络龙头1家,改造建设县域配送中心6个,新建、规范村镇超市508个,新增营业面积3万平方米。日用消费品网络覆盖50%行政村,商品配送率达到45%以上。

年,完成投资6000万元以上。建成有规模、有品牌、有带动力的日用消费品网络龙头2-3家,形成覆盖全市、带动乡村的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乡镇超市和较大的村级超市配备微机和销售终端,并与市供销社信息中心联网对接,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共享。建成县域配送中心16个,新建、规范村镇日用品超市192个,新增营业面积3万平方米。日用消费品网络覆盖70%行政村,商品配送率达到50%以上。

(三)农副产品购销服务网络。以北方农产品物流中心为平台,连接和带动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规范建设“六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有带动力的农产品经营龙头。建设省会红满楼名优农产品展销中心,发展农产品特色经营门店,合理布局农产品营销网点,真正使农户的农副产品能够收上来、加工好、销出去,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助农增收。

年,完成投资5500万元以上。北方农产品物流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谋划农副产品和绿色食品项目,整合资源,组建县域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5个,依托农合联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97个,有计划、有品牌、有规模地组织特色农副产品进城。积极发展农产品经营门店,依托基层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购销网点504个,培育农产品知名经营品牌5个,10%农副产品通过合作社网络进入市场销售,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8亿元,助农增收6000万元。

年,完成投资8000万元以上。北方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全面推进。以县级农产品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基地和村镇营销网点为主干,以当地农产品资源为基础,着力推进农产品购销局域网建设。以农合联、农产品协会、农产品专业社、农产品经纪人为载体,构建农产品产销服务网,使农产品在县域范围内实现有序流通和对外销售。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41个,依托基层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购销网点474个,培育农产品知名经营品牌10个,农产品网络销售率达到25%以上,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12亿元以上,助农增收1亿元。

年,完成投资1亿元以上。北方农产品物流中心建成投运,按《农产品市场建设规划方案》要求与各县(市)矿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基地、农产品合作社、农产品运销大户实现有效对接。发挥农合联和农产品协会作用,积极为农产品市场、基地、龙头、网络提供服务,初步构建布局合理、畅通高效、功能完善、组织有序、全市统一的农产品购销服务网,推进农产品进入超市、市场和社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62个,依托基层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购销网点222个,培育农产品知名经营品牌15个,农产品网络销售率达到35%以上,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20亿元以上,助农增收1.5亿元。

(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依据《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结合市区及小城镇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公室和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作用,高起点规划再生资源网络,高标准建设再生资源龙头企业和各类市场。加大再生资源市场的整顿、规范力度,推进以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为龙头,以再生资源交易市场、集散运转中心、分拣处理中心、信息调控中心、社区回收站、加工园区和深加工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再生资源实现产业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年,投资2500万元以上,建设再生资源分拣处理中心2个、集散交易中心15个、回收站(车)800个。

年,投资5000万元,建设再生资源分拣处理中心2个、集散交易中心10个、回收站车800个。建立县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10个,回收点延伸至各乡镇基层供销社。

年,投资8000万元,完善市再生资源信息调控服务网络,建设再生资源分拣处理中心2个、集散交易中心9个、回收站(车)800个。初步构建以市、县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和再生资源协会为平台,以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公司为龙头,以资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为目标的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型网络体系,全市80%以上的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80%以上的社区建立规范的回收站,7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市场交易,70%以上的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实现回收利用。

(五)基层供销社改造。结合小城镇建设规划,认真实施《基层供销社改造三年规划》通过老门店改造、闲置资产新建、招商合作组建、引导农民加盟、完善规范提高等措施,建设一批300-1000平方米的现代乡村超市。加快推进供销社基层组织创新,依托供销社场地和经营网络,整合资源,多方合作,大力发展村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共同推进文化、体育、农业科技、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延伸。

年,投资800万元,改造基层供销社19个,达到70个;依托基层供销社发展村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30个。

年,投资2000万元,改造基层供销社56个,依托基层供销社发展村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15个。

年,投资1200万元,改造基层供销社24个,依托基层供销社发展村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55个。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新网工程”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对健全乡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扩大乡村消费,规范农资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为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主管秘书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管领导为成员的市新乡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新网工程”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供销社,具体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市)矿区政府要把“新网工程”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多元发展,成立相应组织,统筹安排部署,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各级供销社要提高认识,抓住机遇,采取措施强力推进,确保“新网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网络规划流程第2篇

关键词:WLAN热点网络 规划 数据流量 基站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四网协同的发展策略是我国在“十二五”中网络覆盖工作的重点战略,目的是为了让用户的网络使用能够得到更满意的服务,为了用户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有避免因使用人数过多而出现信号繁忙的现象,急迫的需要性价比高的网络分流减负设备,而成熟的WLAN热点网络便具有此功能。WLAN热点网络需要和移动网络一同配套使用,使得移动网络过多的承载负荷也能够得到WLAN的分担,从而也能确保用户上网通畅保证网速,也避免了设备负载过大而出现损坏的现象,现今我国各运营商首要也是必要的任务便是有机结合WLAN和3G/4G于一体。

2 分析WLAN热点网络规划

2.1 分析规划的可行性 移动WLAN热点网络在我国深度覆盖的问题在WLAN 工程历经三年的建设后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所以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是如何将城区的覆盖面积和覆盖深度继续进行扩张,同时还要使用户在接受服务时能够有更舒适的体验,在城区覆盖工程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将眼光放长远,在规划过程中也要结合整体和现状来进行。

无线基站数据流量的WLAN热点网络必须以准备数据作为基础才能够进行合理的规划,而同时WLAN热点网络在城区的覆盖则需要使用到较为高级的统筹计算来进行规划。规划过程中也要先从小范围开始规划,同时利用的基础数据也需要从网管平台处取得。从而以此基础条件再进行合理的规划,而统计吞吐量应该选择城区中的高流量时间段进行采样,量化WLAN的热点数据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划分城区的区域,而对于覆盖的标准和深度也要根据网络的现状来制定,依据网络的现状,制定出合理的覆盖目标。

2.2 合理的规划步骤 如下介绍的规划方式是以基站的吞吐量为基础而进行的划分,使用的划分方式也突破了传统主观的方式,再将WLAN热点的数据通过数字表现出来,同时其运行过程中的繁忙程度也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具体规划过程中的流程如下图1所示:

①数据采样分析选取样本时应该注意选取不间断的数据流量作为样本进行分析,时间段的选择还应该选择数据流量最大的时间段来分析,应该根据数据流量的使用情况将基站编号准确找出,再将所有已知数据导入MapInfo系统中分析吞吐量,得出吞吐量的平均数值。②分析数据集中区信息,将得出的吞吐量数据放入到MapInfo软件中分析分布情况,根据分析结果以及分布区得到规划的基本信息。③对于数据集中区域的规划应该合理利用MapInfo软件的相应功能,再依据相应的采集数据和区域地图将地图进行等面积的划分,合并各个区域内先前已分析好的吞吐量,便能够得到详细的数据集中区分布图。

3 分析运行后的结果以及未来的发展道路

现今移动WLAN网络规划问题已经是当前各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各种解决方案也说明WLAN合理规划的重要性,首先能够让规划人员将自身负责的覆盖区域的信息完全掌握,网络建设也因规划人员拥有准确的信息和数据,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建设地点。协调四网进行总体发展是WLAN在后期建设的中心和指导,对于建设的顺序也应该对比现状,选择数据流量较大的地点开始建设,首先解决棘手的大负荷区域,而结果都是为了WLAN热点网络能够将全城都覆盖。

近期规划以及长远规划都比较适合选择此种规划方式,而对于城区的覆盖情况也都能够从经济和业务两个方面来考虑,选择出主覆盖区,城区在进一步建设过程中也能以此为重要依据,先前的建设模式也能够被完全取缔,再也不会有根据投诉来修补的现象出现。

参考文献:

[1]刘亚瑟.基于无线基站数据流量的WLAN热点网络规划[J].信息通信,2013(1):184-185.

[2]宋翊.无线局域网中流量控制协议研究[D].中南大学,2007.

[3]裴雪兵.新型无线网络的资源管理与负载均衡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网络规划流程第3篇

【关键词】 TD-LTE网络 估算 规划

工信部在2013年12月对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同时TD-LTE(LTE-TDD)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4G时代。LTE网络的规划是目前非常值得关注与探讨的问题。

一、LTE覆盖估算

1、覆盖规划流程。

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确定网络负荷;创建链路预算,估算出最大允许路径损耗;上、下行半径的较小值即为小区半径;然后计算单站覆盖面积;最后可用规划面积比上单站覆盖面积得到所需站点数。

2、链路预算。

分析信号在系统的传输途径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系统的覆盖能力进行估算,从而获得在保证呼叫质量前提下链路所允许的最大路径损耗。链路预算的关键步骤是计算出上行和下行的最大允许路径损耗(MAPL):

MAPL = 单RB发射功率 +增益-余量-单RB接收灵敏度-损耗。

MPAL的计算流程是:配置系统参数计算EIRP计算MRRSS计算其他损耗、增益、余量。

(1)系统参数配置。(2)计算等效全向发射功率(EIRP)。(3)计算最小信号接收强度要求(MRRSS)。(4)计算其他损耗、增益、余量。

二、LTE容量估算

1、容量规划流程

(1)话务模型分析及需求分析

针对客户的需求及话务模型进行分析,如目标用户数、业务次数、忙时激活率、平均回话持续时间、激活因子、业务速率等。话务模型指网络中所有用户的呼叫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平均统计特征。

(2)每用户吞吐量

通过话务模型进行计算。由以下因素决定:会话时长、会话任务比率、BLER/PER、承载速率、业务渗透率、BHSA、峰均比等。

(3)整网需求容量

网络整体容量需求,等于每用户吞吐量*用户数。

(4)网络配置分析

包括频率复用模式、带宽、站间距、MIMO模式等考虑因素。

(5)每基站容量

基于一定网络配置进行系统仿真,得出的平均每站点承载的容量。

三、LTE传输估算

LTE的无线侧采用扁平化的系统结构,eNB通过S1接口与EPC进行连接,通过X2接口实现和其他eNB实现互联,所以LTE无线侧的传输流量由两部分组成:S1接口流量 + X2接口流量。

1、S1用户面传输流量

S1用户面流量计算的主要输入有:单用户平均吞吐量、单站规划用户数、开销系数ER、峰均比。

S1用户面流量=单用户忙时平均吞吐率*基站规划用户数*ER*流量峰均比

2、S1控制面传输流量

S1控制面流量主要包括各种信令传输的流量,如要精确估算将非常复杂。为了简化计算,S1接口控制面的流量为S1用户面流量的一定比例,一般取值为2%。

3、X2接口流量

X2接口主要用于传输流量eNB之间的各种数据和信令,其流量受到eNB之间的切换次数、干扰协调等控制信息开销的影响,相对S1接口而言,流量较小,一般取S1接口流量的3%进行估算。

四、小结

在完成了TD-LTE无线网络的估算工作之后,再对未来的无线网络进行预规划,即进行系统仿真和确定相应的工程参数,最后再对无线网络小区进行规划(包括频率规划、TA规划、PCI规划、PRACH规划)就完成了对整个TD-LTE无线网络的规划。

参 考 文 献

[1] 《LTE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编委会. LTE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5-1

网络规划流程第4篇

关键词:TD-LTE 网络规划 规划流程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2-0040-01

1 引言

TD-LTE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主流制式之一,是3G通信系统长期演进的结果,是准4G的技术[1]。去年12月4日工信部发放“TD-LTE”商用牌照,标志着4G时代的到来。本文结合TD-LTE的技术特点详细分析了TD-LTE网络的规划特点和规划流程。

2 TD-LTE网络规划流程

与2G和3G的网络规划流程相类似,TD-LTE的网络规划一般需要经过:需求分析、网络规模估算、站址规划、无线网络仿真、无线参数设计这几个阶段。

2.1 需求分析

引入TD-LTE时,一般都是在原2G/3G网络的基础上进行覆盖,因此必须充分考虑拟建网络与现有网络的协同关系。需求分析就是对基站建设地点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为满足其高速、大流量网络需求,应考虑如下因素:

(1)在覆盖场景的选择上,规划者应当将室内和室外的热点区域综合考虑,优先考虑室内、室外的重叠区域。

(2)TD-LTE具有高速、高宽带及大容量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诸如高清视频下载、高清游戏、实时视频传送等在3G时代难以完成的业务得以实现,在规划网络时不但要考虑数据业务量与平均数据业务量比值,并且需要将数据业务量的绝对值纳入网络规划的范畴。

(3)为避免使用者使用时过多的系统间交互,应当保证一定区域范围内连续覆盖,即规划的TD-LTE网络覆盖区域不能太零散。

另外,在进行网络规划时还应考虑业务类型、用户规模、新KPI要求、互操作及终端等问题。

2.2 覆盖规划与链路预算

与2G/3G网络规划相比,LTE覆盖规划具有以下特点:

(1)对边缘用户的数据速率目标进行合理地确定是LTE覆盖规划的基础。

由于网络覆盖半径的不同是由于不同目标数据速率的解调门限不同而导致的,所以,要确定小区的有效覆盖范围,只有先确定小区边缘用户的最低保障速率要求,进而才能确定小区的有效覆盖范围。此外,LTE还需要进一步确定不同速度的业务在校区边缘区域占用的资源块数和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要求。

(2)LTE资源调度复杂,覆盖特性和资源分配紧密相关。

由于实际网络中的占用RB数量、MCS、SINR及用户速率之间的彼此影响,导致了TD-LTE网络资源的调度算法复杂化。因此,对RB资源和调制编码方式进行合理确定,使其与实际网络状况相匹配是网络覆盖规划中的难点之一。

(3)小区间干扰对TD-LTE覆盖性能的影响。

LTE系统中引入的OFDMA技术会导致不同用户间的子载波频率相正交,这种情况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忽略同一小区内的不同用户之间的干扰;但是,小区间的同频干扰会影响网络的覆盖性能。

2.3 容量规划与规模估算

容量规划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估计系统所需的信道数而反映出的实际的和将来的容量需求。TD-LTE系统容量是信道配置、参数配置、小区间干扰协调算法、调度算法、链路质量以及实际网络整体的信道环境等情况综合影响而确定的。

(1)单扇区频点带宽,规划时采用的宽带越大,网络资源会更多,系统容量就会越大。

(2)LTE规划时应比2G/3G系统更加关注网络结构。

(3)小区间干扰消除技术的效果将会影响系统整体容量及边缘用户效率。

(4)LTE整体容量性能和资源调度算法的好坏密切相关。

2.4 性能仿真

通过性能仿真对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并且可以很精确地预测网络的覆盖性能,根据预测的结果进行方案的调整,可以最大程度满足规划设计目标,降低成本。

LTE网络仿真流程与3G相比,区别在于具体的参数配置和功能模块中,这些参数除了承载参数配置、和多天线增益配置外,还包括无线资源调度和小区间干扰协调干扰消除功能等方面。

2.5 参数规划

TD-LTE无线网络参数规划有:邻区规划、频率规划和物理小区标识规划这三个部分。

(1)邻区规划,其目的是保证及时有效地小区边界的用户切换到信号最好的邻小区。

(2)频率规划,频率规划的目的是将有限的频段如何合理地分配和复用。TD-LTE的频率规划与固定带宽的3G网络频率规划不同,TD-LTE系统要解决小区间的干扰,首先就要确定系统工作带宽,这是因为较大的带宽对于OFDM的多用户频率选择调度性能的优化有辅助作用。

(3)物理小区标识规划,物理小区标识用于小区识别和信道同步,与TD-SCDMA和WCDMA的扰码规划相比,LTE的物理小区标识规划较容易。

3 结语

通信系统的网络规划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它既要有整体的覆盖,比如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还要充分考虑投资成本;既要考虑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要兼顾后期的扩容和升级的需要。评价一个网络规划的好与坏,不仅要看其短时间内能否满足网络需求和网络资源的节约,还要从其后期的升级、维护、安全性、投资等多方面来考虑。

参考文献

网络规划流程第5篇

1 建维一体概念与关键工作

目前,绝大部分本地网都分别建立建设、维护团队,流程、规范相对独立,建设项目实施简单、维护管理相对单纯,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基站标准化管理不到位,基站验收不及时、遗留问题解决不彻底等诸多问题。长久以来,制约了本地网的发展。

建维一体化:就是要将本地网的建设维护统一管理,组建一体化团队、制定一体化流程、规范一体化管理方法、明确统一的目标、计划和措施,实现本地网络规划、建设、维护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其核心工作就是要实现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的统一、建维交接和验收的扁平化实施、基站标准化的实施和管理。

1.1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的统一

网络规划工作的启动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市场需求,由市场决定规划方向;二是网络需求,通过规划解决网络缺陷,实现网络规模的发展。这就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现有网络运行现状的准确呈现与建设规划的有效对接,统一的流程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容量问题解决的规范流程,包括运行数据的呈现周期、规划设计的形成、扩容实施,需要进行统一要求;第二:对覆盖问题点的解决,需要统一的规范要求,形成问题点解决清单,明确从问题点呈现到规划形成的整个流程;第三:对于无法通过优化手段解决的质量问题,形成规划投资方案,提升整网能力。

另外,从本身性质上讲,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工作的统一更有利于网络长远的发展,有利于有效持续改善网络问题,解决网络短板,实现网络的良性发展。

1.2建维交接和验收的扁平化实施

建维交接和验收一直是建设和维护单位的重点工作,当然,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工作。涉及到验收的组织(人员安排、时间安排、车辆安排等烦琐细致的工作)、遗留问题的解决、事务性交接(业主方、政府管理单位、基站钥匙等)、文档资料交接等多方面的工作。其中,两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一直困扰和影响建维交接工作的开展:一是交验检查出的问题是否能按时100%解决;二是大规模的基站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保证验收工作的进行,而这也恰恰影响交维工作的持续推进。

建维交接和验收的扁平化就是要验收的日常化、区域化、整改的标准化,将验收交接与区域维护相结合,推进建设团队持续改进问题,具体讲,就是将交接纳入日常作业计划,按月(或者其他周期)持续循环进行,当月新建站点纳入下月作业计划,当月进行遗留问题解决的站点纳入下月作业计划,进行统一验收,部署,循环持续推进,最终推进新建站点的验收工作,从而解决了验收工作关键矛盾,推进了建设交维工作。

1.3基站标准化的实施和管理

基站标准化管理是维护管理工作的中心工作之一,但是在网运行基站涉及到日常维护进入、建设施工进入等问题,对标准化的管理形成了挑战。就现状而言,重点是把控工程建设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影响:一是新建设基站是否能够按照标准化基站的要求进行建设,是否能够按照标准化要求和其他相关基站管理的要求对施工进行管理;二是对没有达到要求的环节、问题点实施整改后是否能够及时检查和确认,或者进行再次标准化整改,这些环节都需要统一的流程和管理措施。

因此,当前呈现的标准化管理问题主要是规范有没有得到落实,问题有没有得到整改,是管理问题。因此关键是日常生产的各个环节之间要保障流程畅通、过程管控严格、环节到位,才能真正落实好标准化管理。而应对这一工作要求,建维一体化的标准化管理流程才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因此建维一体化能够有效推进基站标准化的实施和管理。

2 建维一体体系和流程的建立

建维一体化工作的推进同其他任何一项工作一样,涉及到体系建立、流程输理、工作落地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在标准、完善的体系建立基础上实现对建维工作的统一。

如何在规范基础上,实现对以上四统一体系的落实,就必须要保障调度的可靠,流程的顺畅,实现对网络问题、前端需求的及时可靠响应,体现体制的优越性,流程如图2。

统一的流程包含对网络问题的响应、分析定位、分解落实、效果反馈等关键环节,其核心是实现对各个环节的统一调度,从而使建设、维护成为真正的统一体,达到提效、高效的目的。

2.3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落实

建维一体化体系的实现重在日常管理工作落实,按照体系化的思考,落实日常工作,推进网络从建设到维护优化的全过程管理。对关键工作、重点工作实行项目制管理,按照PDCA工作循环的原理和要求,进行全过程管理,实现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在此不过多赘述。

3 建维一体体系与现有建维独立的优劣比较

从实际情况看,现有建设、维护相对独立的机制更有利于工程建设专业化管理;在基层维护力量薄弱的情况下,独立的维护调度更有利于网络质量的保障。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建维一体化存在很多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其更有利提升效能,便于资源共享:

一是在基础管理层面:更有利于减少流程交叉、消除班组界面影响;二是更有利于面向全程全网的网络管理,可以从规划、建设、维护、优化多纬度制定网络发展方案;三是从岗位管理方面,更加集中高效,有利于降本增效;四是能够简化建设交维流程、缩短交维时间,节约资源,同时更有利于基站标准化的管理。五是实现规划优化一体化,有利于网络的结构优化;六是在日常网络调度管理、故障处理、疑难(突发复杂问题)处理等方面,更能快速利用队伍专业性强,力量雄厚等特点,解决网络问题,缩短故障历时。

4 结束语

在电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当前,随着代维等维护模式出现和基础设施维护的专业化推进,运营商的建设维护工作将更加简单,网络的建设和维护将更加专业化、单纯化,因此建维一体将成为必然的选择,该体制也将成为推进电信体制改革、促进行业发展、提升网络效能的必然手段。

网络规划流程第6篇

在我国移动运营商已经基本得到普及,促进了通讯行业发展,使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及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但在实际移动运营商管理过程中,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运行还存在一些问题,给移动运营商的管理及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所以本文作者通过实例分析法,对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现状及优化对此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

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ODN;现状;优化对策

为进一步探索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本文选取某市区移动公司作为案例,简要分析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现状,然后基于现状分析并提出几点有效的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据了解该市区的移动公司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接通率等指标,与其他区域的移动运营商相比都较高,其移动通信业务份额在全市区域的86%,并且为基于手机通信业务基本饱和的前提下,开发社区接入、政企、集客等全业务市场,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就意味着该移动公司要不断优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1ODN等全业务网络现状分析

通过本文研究案例———某市移动公司的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业务等相关数据资料总结出ODN等全业务网络现状几方面。

2ODN等全业务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根据实例移动公司在2014年ODN网络建设进度慢、ODN网络没形成生产力等现状,归纳总结出ODN等全业务工程管理现状,具体如下:①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指导已经与固网建设思路及指导原则相背离,导致该移动公司的网络建设缺乏正确建设思路与指导方法;②对网络建设的重视还不够高,因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作人员出现一人兼多职的现象,导致网络建设进度缓慢,影响全业务工程项目的建设;③网络规划缺乏大局观念,进行网络建设时,并没有提前与其他移动运营商进行网络匹配,加之网络建设管理采用的是烟囱式管理模式,导致不同网络之间出现壁垒,影响网络的覆盖率,对于大型的移动运营商还会导致大量的光缆浪费;④移动运营商进行网络规划和施工,并没有及时与光交箱施工单位以及光缆施工单位进行交流与沟通,导致光交箱施工与光缆施工毫无沟通;⑤全业务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混乱,没有意识到网络建设的必要性,进而阻碍了全业务工程项目建设难以推进;⑥网络规划与建设没有进行工程总结与评估,导致全业务工程项目规划与建设出现盲目性,不利于市场份额的提高。

3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分析

结合前面通过某市移动公司的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并提出以下几点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具体如下:

3.1确定ODN网络建设目标并制定合理的实施流程

3.1.1建设目标

根据移动业务需求,结合现时代较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基于现有的网络基础上确定相应ODN网络建设目标。可以以树形ODN网络架构为主,通过一级或二级分光的方式,将ODN网络结构构建目标确定为三层结构。FP主干光节点的作用在于将多条配线光缆汇聚到光交接设施上(如网机房、光交接箱等);DP配线光节点的作用在于调配和收敛纤芯;AP用户光节点的作用在于将重要的基站业务接入。

3.1.2建设流程

①进行ODT区域分区,即将划分区域内的家庭客户、政企客户和基站客户的现状资料收集,然后预测出各种用户在期末能达到的网络应用数据,并对不同区域内的道路、河流和铁路等进行区域网络划分;②OLT节点规划,了解已规划化完区域内的机房情况,然后选择最适合的机房作为OLT节点;③主干光节点及光缆规划,先根据综合业务区的用户分布情况及路由情况,设置相应的主干光节点,然后再根据节点的位置、管道路由等确定主干光缆的物理路由;④用户光节点规划,基于以上步骤,对每一个用户都建立相应的光节点,并配置相应的光缆,以实现用户之间的相互联系。

3.2优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3.2.1提高对ODN等全业务网络建设的重视度

①移动运营商领导应该提高对ODN等网络建设的重视度,并将关于ODN网络建设的考核指标修正并完善;②完善与ODN网络建设相关的生产能力考核指标;③建立健全专业化、系统化的项目管理体系,以实现对ODN等全业务网络的高效建设与正常运维;④要加强全业务中心与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联系,以促进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与网络建设的协调性及统一性。

3.2.2做好前期的ODN项目建设及管理评估工作

①要对ODN网络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系统性评估和验收,以保证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性,促进移动运营商发展;②在梳理完成的基础上,根据移动运营商的总体ODN规划目标及相关建设流程,将不能完成的规划目标向后推进延续1个年份,即当年不能完成的全业务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可以推导第二年完成,但第二年实现规划目标时一定要根据第二年的实际情况对规划目标及相应的建流程进行合理化调整;③后续ODN规划与建设中,一定要遵守为用户提供最佳网络通讯服务原则,实现网络资源建设综合效益。

3.2.3做好管道资源的梳理工作

①要定期对ODN项目可研阶段的断头管道和断点管道进行全面梳理;②要在每一个管理阶段都进行目标确定,并将断头断点的管道运用到ODN网络建设中,以降低管道资源的浪费;③提高网络的厚薄覆盖率,要根据用户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将网络以厚覆盖、薄覆盖两种方式进行覆盖。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的实例分析了解到,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目前还存在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偏离固网建设思路与指导原则、网络规划缺乏大局观念、光交箱施工单位与光缆施工单位沟通不畅等问题,所以要从ODN网络建设目标及流程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等方面优化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作者:朱文宇 单位:长讯通信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裴春生.甘肃移动全业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

[2]蒋友文,杨刚.某地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与优化[J].广东通信技术,2016,36(3):47~50.

[3]徐叶芳.全业务新竞争态势下移动运营商营销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5X):40~41.

[4]周良.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项目管理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网络规划流程第7篇

【关键词】四网联合规划;网络定位;发展策略;数据流量

四网联合规划需考虑的关键因素有:一是发展环境,包括行业发展、业务再发展需求,移动数据流量等因素;二是技术发展,增强型2G网络技术的引入,TD-S、TD-L关键技术的引入及使用;三是场景分析,WLAN部署802.11n等;四是竞争环境,我国3G牌照发放将中国电信全业务竞争推入正轨,中国联通WCDMA在技术、终端、运营模式等方面均处于业内领先水平,中国移动行业竞争压力巨大,竞争运营商建设加强网络建设力度等。上述因素主要从网络定位、网络后续发展等方面给出较为明确的规划方向,例如,业务承载的轻重,技术对网络质量的提升策略,建设规模是否要匹敌竞争对手等。下面着重探讨四网联合规划的策略及方法。

一、四网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

(一)四网发展目标

GSM网络:规划期内仍为话音业务、低速数据业务的主要承载网络,应充分发挥覆盖的优势,规划期控制GSM无线利用率,保持网络质量优势。

TD-SCDMA网络:规划期内逐步成为承载移动数据业务的主要网络,并逐步分流传统话音业务,整体规模逐步上升,网络覆盖和网络质量逐步接近于2G网络;逐步提升TD网络利用率,缩减亏损。

TD-LTE:受技术、设备以及终端的成熟度影响,预计规划中期采用试点的方式引入,承载密集城区高速数据业务,进行数据业务热点覆盖。

WLAN:作为城区热点地区的补充,与GSM/TD协同,有效分流数据流量,提升数据业务竞争力。

(二)四网联合规划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二、四网发展策略及方法

(一)四网发展定位

网络覆盖策略应依据集团公司指导原则,结合本省移动网络现状。GSM网络发挥覆盖优势实现各类行政区域的广覆盖力争无缝覆盖;TD-SCDMA不再进行原有行政区域外的网络覆盖,针对无线环境变化进行网络优化和补热建设,提高网络承载厚度,同时依据市场需求适度进行网络补充;TD-LTE作为移动宽带数据业务的主要承载,规划期内主要已与TD-S站点共站部署的方式建设,主要覆盖TD数据业务热点区域,机场等交通枢纽、大中型酒店、写字楼、体育馆、会展中心是TD-LTE覆盖的重点;WLAN依据集团建设意见及本省市场发展策略,主要覆盖A类热点建设及扩容有需求。现网高数据流量区域内B类热点建设现网高数据流量区域C、D类热点建设,同时针对竞争对手所覆盖区域,同步网络覆盖。

(二)四网业务量分析

移动业务量在四网中的承载比例及分流直接影响后续网络建设规模及网络资源配置。移动业务量主要划分为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两大类,用户分类主要划分为手机客户和数据卡客户(根据现网分析,各类用户均可被GSM和TD网络承载)。考虑用户类型不同以及用户所使用业务的对应关系。

语音业务量在2G/TD-L/TD-LTE网络上均有承载,其中指需要关注2G对TD语音业务流量的分流,建议考虑依据手机用户话务行为相似,但单机话务模型不同的角度出发,考虑后续TD网络指标提升以及覆盖深度增强,逐步提升话务量的承载均衡,结合市场手段逐步提升TD网络对话务量的承载比例。

针对数据流量在各网络上的承载分类及相互关系,应着重考虑TD网络对2G数据业务量的分流,建议参考发达省份、先进运营商近期数据业务发展历程及数据业务(等效数据话务量)在总话务量中的占比变化请况,结合本省同期数据等小话务量占比变化情况,同时充分了解,资费变化情况适度提升TD网络对2G网络数据业务的分流比例。对于WLAN网络,主要针对WLAN热点分布区域,主要考虑对数据卡所产生数据业务的分流,建议进行校园调研;分析话务、数据两类业务承载及业务内相互关系,同时应充分考虑规划省份各城市不同区域业务承载现状,合理分析现有网络资源的优劣,结合实际地区业务发展情况,平衡数据、话务两类业务的发展目标和网络定位。

(三)四网业务量预测方法

计费时长法:通过计算忙时集中系数、忙日集中系数等集中系数,结合业务预测部门所提预测规划期计费时长,来计算忙时话务量。需注意基础数据采集中计费时长准确性。

趋势外推法:对比一次曲线、二次曲线、指数曲线三种趋势外推的方法,各类曲线均有自身特点,根据原始数据量的大小以及规划时间的远近进行匹配。

增长趋势法:增长趋势主要是根据要可生成计算结果的两个或多个相关数据的历史数值,推延其增长和变化的情况,来判断计算结果的增长变化率,建议配合计费时长法使用。

(四)四网资源配置原则

GSM:平衡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规划初期确保2G资源配置,保证话音质量,保持 网络领先优势;规划后期要考虑业务量下降后,GSM网络资源可能面临浪费的风险。GSM网络以承载话音为主,结合本省目前现状和集团公司要求(无线利用率、实装率等指标),进行合理资源配置。

TD-SCDMA:结合本省网络情况,尽快使TD网络具备业务量有效分流的能力,稳步提高TD-SCDMA无线利用率,对于频率资源紧缺地区分阶段引入A频段资源,室内分布热点区域根据未来业务需求分阶段引入E频段资源,同时,单基站载扇配置应结合覆盖区域类型分类配置。

TD-LTE:建议宏基站为三扇区,每扇区配置1载波(20MHz),室内分布配置单小区或者两扇区,每基站20MHz。

WLAN:应加大力度,重点考虑按2G/

3G+WLAN原则进行建设,找准热点、确保投入、精确建网,根据热点业务量及用户数等因素合理配置资源。

在针对该省各网络资源配置的同时,应着重分析现有网络问题,细化无线场景,结合网络优化部门、市场部门意见,最终综合的得出各类区域资源配置原则,以及针对特殊场景的新技术引入需求,实现网络资源合理分配及潮汐现象的应急能力。

(五)四网间的资源共享

主要应考虑,基础网络资源、传输资源、核心网、业务平台等资源的共用,在资源整合的同时,同时避免异系统间干扰,确保网络建设一步到位。

(六)四网网络建设规模及投资分析

建设规模测算:在上述步骤完成的前提下,以TD-SCDMA网络规模测算为例,如图2所示。

通过业务量测算输入利用率到达指标,推算规划期内载频总数,然后依据各类区域、各无线场景单基站资源配置原则,细分无线资源,最后结合市场部门、网络建设部门以及现有网络部分特殊区域的解决策略制定规划期内建设规模。

网络规划流程第8篇

1确定规划期网络建设要达到的目标

在进行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之前要开展广泛的市场调查,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运营商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次工程的总体目标。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要立足当前网络建设的现状,首先要充分了解现状,充分掌握相应的资料之后才可以进行相应的规划。以为为中心进行分析,使得移动通信网络更加具有人性化。对现有网络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总结相关的经验,从而有效地避免错误的发生,这是网络规划顺利进行的保证。从实际出发,从而提出规划期网络建设要达到的目标:第一,确定覆盖范围的目标,包括覆盖的人口、面积以及交通干线或者风景名胜等目标。第二,制定网络要达到的容量和质量目标。

2网络现状的分析

2.1人文资料分析

2.1.1人口、土地和经济隋况的统计分析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进行的活动,因此,要对施工地区的人口数目进行相应的统计,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此外还要了解该地区的占地面积,以及在这片区域内的人口分布情况,同时还要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分布情况,因为经济与人口往往是成正相关的。

2.1.2重要场所的室内覆芏|f青况调查话务量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在室内发生的,室内的覆盖要求由于数据使用率的提高而增加。要重点分析规划地区之内的餐饮、购物等人口密集的场所,掌握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以及流量。

2.1.3交通干线和旅游景点的覆盖情况进行调查移动通信的话务很多都是发生在交通工具之上,这就要求对规划区域内的主要交通干线的车流量进行调查。而对于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则要着重调查其位置、面积以及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同月份的客流量。

2.2网络技术资料分析

对规划地区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基站的分布以及数量都要清楚的进行掌握,仔细了解现有基站的相应的技术参数。一般来说,规划地区的原有网络覆盖J隋况很难进行量化统计,可以借助专门的软件进行相应的模拟,得到的数据作为规划的参考数据。

2.3网络运营资料分析

对规划地区原有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容量、掉话率以及实际话务量进行调查,统计时应该区分时与闲时分开统计,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单独分析运营过程中发生过的突然事件。对规划地区的原有网络可以通过实际测试的方法,从而对网络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比较直观准确的把握。主要包括对重要城市的普测以及在交通干线进行的路测两部分。对于一些城市不仅仅要进行信号测试,还要对其进行通话测试。对现有网络用户的投诉晴况进行相应的了解,从而知道原有网络存在的问题,在规划的时候应该避免同样错误的发生。

2.4其它已有网络的有关资料分析

在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过程中可以吸收和借鉴以往网络建设的相关经验,从而少走弯路,缩短规划的时间。全面收集现有网络的一些资料,主要包括现有网络基站的分布、话务分布情况以及用户分布。

3网络规划

网络规划是对网络的结构组织、网络规模等相关问题的规划设计。具体说来应该包括:覆盖规划、容量规划、频率规划。

3.1覆盖规划

网络覆盖包括覆盖的广度和覆盖的深度。移动通信经过十年的大发展,大中型城市基本实现了乡镇以上的全覆盖,小型城市也实现县城以上全覆盖和部分发达乡镇的全覆盖。广度覆盖方面主要是结合市场发展需求,集中解决交通干线、有话务需求的乡镇和旅游景点的覆盖问题。这一方面的改善应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单站效率的同时,进行新站点的合理规划,并结合直放站等其他辅助手段,进行覆盖的完善。覆盖的深度主要是指市区的室内覆盖。根据初步调查统计,约70%的话务是发生在室内的,室内覆盖的好坏直接影响网络的效果,如前所述,在掌握网络现状的前提下,结合当地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提出未来几年的室内覆盖目标和网络质量目标。.人口分布、流动和用户群的特点也是覆盖预测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密度和用户数并非成正比;不同的用户群有不同的通信特陛,繁华市区、商业区、机场、展览会、火车站、大会堂、写字楼和政府机关为高话务量地区,而郊区和一般居民区则为低话务量区域;不平衡的用户分布和移动性产生高话务量地区,并且不断改变区域;与国外的移动电话多在车上使用不同,国内的用户多在行走时或室内使用,在网络规划过程中应该全面考虑这些因素。

3.2容量规划

移动通信网络的容量规划是整个网络投资计划的基础,移动通信网络的投资在整个投资中占较大的比例,因此网络规划的合理陛直接影响到网络投资效益。网络容量受频率资源或信道资源限制,在网络容量不能满足需求时,会出现阻塞情况,产生接人失败或切换失败的问题。在网络容量远远超出用户需求时,又会造成网络资源的闲置和投资浪费。因此在充分分析现网配置、用户行为和网络性能基础上,结合业务预测,对未来网络容量做出较合理的规划。

3.3频率规划

网上载频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基站间距的不断减小,使得频率规划越来越难以满足同邻频干扰保护比的要求。大多数情况下,规划要做的事在得到载频数量后就结束了,随着今后网上频率的增加和用户对通信质量满意度的提高以及无线通信环境带来的外界干扰几率的增多,现有频率资源将越来越难以满足移动通信的要求,这种可能性也应该在规划中作出预测。频率规划也应该按照市区、郊区和边际网的思路分别考虑。频率规划通常与频率复用方式、频率复用度和C/I比结合起来考虑,目前常用的复用方式是MRP,频率复用度和C/I比的关系定量表示还需要在网络优化和工程设计中获得完善。

网络规划流程第9篇

物流规划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但是在我国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基本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科学的方法体系,不能为区域物流系统和物流园规划提供足够的决策支持和理论依据,导致我国物流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重复建设、设施雍余、服务瓶颈等等。为了提高我国物流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加快区域物流系统和物流园规划理论的研究,形成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决策方法是我国物流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当务之急和重点研究方向。

在对物流系统进行规划时,只有综合考虑各组成部分,合理配置,才能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功效。根据物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特点和相关性,可以将物流系统分为“基础设施系统”、“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 三大部分。物流系统的基础设施是物流系统高效运作的基本前提和条件。虽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但就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而言,各组成部分都具有不可或缺和相关性。物流作业系统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和流通加工等。其中,运输子系统在物流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物品的有效移动是物流系统最基本的职能。所以区域运输线路网络和网络节点(物流园、配送中心)的规划是物流作业系统优化的基本前提和设施保障,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1. 规划总体框架 在研究国外物流规划理论最新发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将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分为两大部分:区域物流网络规划和物流园规划。如下图1所示为物流规划理论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构成。

图1 物流规划理论与关键技术描述体系图

从图1可以看出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分为网络规划和节点规划两部分,其中网络规划沿用传统的运输规划程序(即“四阶段法”)的思想,节点规划则根据节点功能的不同划分为:生产型配送、消费型配送和运输转运三类中心进行选址和规模的研究和规划。物流园规划主要包括物流园功能预测、物流园用地规划、物流园交通影响分析和物流园微观仿真评价四个部分。图1中椭圆表示将区域物流系统及物流园规划的理论方法用软件工程

理论进行设计,用计算机语言实现,形成实用的物流规划设计软件。所以物流规划理论应该囊括区域物流网络、物流节点和物流园内部规划设计的方法的研究,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对构成区域物流系统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细致地论述和研究,才能使物流规划理论的研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为物流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下将分节对物流规划理论的主要部分进行阐述,和介绍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同时指出我国物流规划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今后研究主要方向。

2. 区域物流系统设计区域物流系统设计分为网络规划和网络节点规划两部分。

2.1 网络规划所谓物流网络是指实现物流系统各项功能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网络,包括物理层面上的网络和信息网络。本课题研究的范围为物理层面上的物流网络。

规划是指在一个确定的目标下选择的解决手段,广义的规划还包括目标的选定,即政策的拟定等。物流网络规划就是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物流活动,充分、合理地实现物流系统的各项功能,使物流网络在一定外部和内部条件下达到最优化,而对影响物流系统内部、外部各要素及其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权衡,确定物流网络的设施数量、容量和用地等。

物流网络长期规划主要是解决物流基础设施和大型物流设备的建设问题,按照物流需求制定建设方案、分析方案优劣,并对规划方案的实施进行指导,从而使物流网络的建设满足规划年的需求的过程。

和客运规划一样,在货运规划的发展中也曾引入了很多方法和模型。但是至今为止,学者和专家还是认为交通四阶段法是有效的,当然其中采用的模型有异于客运中采用的模型。货运规划和客运规划最大的区别在于货物运输决策者的多样化(货主、托运人、运输者等)、货物量度的多样化(有用吨、车、件等等度量单位描述的)和数据采集的困难(特别是非集计数据的采集),所以货运规划较之客运规划更复杂。交通四阶段法在货运规划中的应用和含义如下:

产生、吸引:对研究区域中各小区产生和吸引的货运量进行预测,单位一般为吨(t),也可能以货币作为单位。

分布:预测各小区之间的货物往来量,得到区域的货运OD量。

货运模式分担:预测不同运输方式所承担的货运量,得出不同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管道和联运方式等)所承担的不同种类货物的数量,即分货种分模式的货运OD量。

分配:在将货运量(吨)转换为运载工具辆之后,按照费用最小的原则将车辆分配到运输网络(道路、铁路等等)之上。

如图2所示为区域物流网络战略规划的流程图,其中右边是模型,左边是由模型输出的数据及数据流向。基本思想是:首先预测区域产生、吸引的货运量(包括进出货运量、区域内部的货运量),再对不同运输模型所承担货运量经常预测,得到分货种分模式的货运量OD,进而转换为不同种类货车的OD,最后分配到不同的运输网络上,以到达优化区域物流网络的目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基本思想沿用了传统的运输规划程序,但是由于物流概念的引入和货运本身的复杂性,所以除了传统的“四阶段法”采用的模型之外,规划框架中引入了一些客运规划所没有的转换模型,比如价值-重量模型、时间分布模型和货物-车辆模型。

图2 网络规划流程图

以下将对网络规划各步骤中所采用的模型、方法进行简单地介绍,包括国外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1) 宏观经济模型

主要用于预测规划期区域的经济指标和区域内各小区与研究区域外进行的不同货物的贸易量(单位一般为货币),其中预测的经济指标一般包括GDP、人口、行业就业人口等。预测小区的进出口贸易量的模型(以下称为货运贸易模型)是传统的“四阶段法”中很少采用的,模型所采用的形式一般为重力模型,变量为GDP、人口和小区对外交易的阻抗等,有时也采用Input/Output模型,输出为各小区对外贸易OD量(单位为货币),最终通过价值-重量模型转换为小区对外货运OD量(单位为吨)。

(2)

区域货运模型区域货运模型用于预测区域内各小区发生、吸引的货运量及在各小区之间的分布,即包括“四阶段法”中的产生、吸引和分布两个步骤的模型。货运需求取决于区域的经济活动,而经济活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区域货运模型的主要目的是预测在经济正常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经济和政策的变化在中长期对该区域货运需求的影响。因此区域货运模型关注的不是短期的需求,也不仅仅是对货运发生、吸引增长率的预测,而是在于描述未来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货运需求的关系。

区域货运发生、吸引量的预测方法一般有趋势法、系统动态模型、Input/Output模型和增长率模型等。趋势法有简单的增长率法和复杂的自回归法两种,经常选取的外部变量有GDP等,该方法由于需要的数据少、简单易行,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趋势法无法考虑政策因素对货运量的影响,所以一般只用于短期的预测。系统动态模型主要对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土地利用、环境与货运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同时可以对货运量的分布、货运模式分担进行预测,该方法不需要大量的数据,而且模型中可以考虑诸如土地利用和政策因素等,但是该方法很难对参数进行统计检验。Input/Output模型(同时可以预测货物的分布)是各国货运规划最常用的模型之一,可以考虑区域经济、政策因素等,但是需要Input-Output表(投入产出表)和严格的假设。从国外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来看,对区域货运发生、吸引量预测方法的研究并没有多大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对Input/Output模型的改造上和对原有模型标定方法的改进上。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在发表的刊物上常见的研究多集中在增长率法、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之上。

分布模型就是用于预测各小区之间的货运量。使用得最广泛的是重力模型,即两小区之间的货运量与小区的产生、吸引货运量成正比,与小区间的阻抗(比如小区间的运输费用等)成反比,关于重力模型应用的关键在于阻抗的确定,这点我们将在本文的其余部分进行介绍。

(3) 价值-重量模型

建立不同种类货物的重量和货物价格之间的关系,将贸易量(货币)转换为货运量(吨)。预测货物的价值是一件相当棘手的工作,到现在为止除了时间序列法之外还没有研究出更合理的模型或者方法。国外在货运规划中对货物价值-重量模型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如1983年的TPR模型、1994年的VTI模型等,而至今国内还没有关于这方面研究的报导。

(4) 时间分布模型

预测不同货种不同时段的产生、吸引量,输出分货种分时段的货运OD量(单位为t)。应用该模型的主要目的是求出区域在规划年间的货运高峰量,根据规划的需求可以是区域货运的季度高峰、月高峰、日高峰和小时高峰货运量等。随着划分的细化,模型也趋于复杂,所以至今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还没有研究人员就这一问题提出完备适用的研究成果。

(5) 模式分担模型

模式分担模型是运输规划中的关键模型之一,用于预测货运模式分担率,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管道和由不同运输方式组合而成的联运方式的分担率,输出分货种分模式的货运OD量,如果输入的是分货种分时段的货运OD量,则输出的是分货种分时段分模式的货运OD量。在货运规划中常用的模型有:弹性模型、集计分担模型、非集计模型、微观仿真模型和多模式网络模型等。弹性模型反应单一变量(比如运输费用)对模式分担的影响,主要用于粗略的预测或者在缺少数据的时候采用。集计分担模型主要有两项式和多项式logit模型,使用以小区为单位的集计数据,在实际的货运规划中使用最广泛。非集计模型一般有多项式logit和树状logit模型,它与集计模型的区别在于所使用的数据的不同,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非集计分担模型成为国外货运分担模型研究和应用主流。多模式网络模型同时进行模式分担预测和货运分配,典型的有美国的STAN软件包,其核心部分是运输成本函数。表1为常用的模式分担模型及特点。

表1.常用货运模式分担模型

模型名称

优点

缺点

弹性模型

快速简便、所需数据少

只考虑单一因素、不全面

集计分担模型

所需数据少

理论依据薄弱、难以考虑政策因素的影响

非集计模型

理论依据强、可以考虑不同的影响因素

需要非集计数据,货运调查实施复杂

多模式网络模型

理论依据强、所需数据少

难以考虑政策因素的影响、难以对参数进行统计检验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