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病毒预防小知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3 09:17:21

病毒预防小知识

病毒预防小知识第1篇

关键词:吸毒人群 健康教育 预防 艾滋病 干预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06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16-01

吸毒人群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共用注射针具可造成血液传播,吸毒后不安全可造成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可造成母婴传播。为防止艾滋病的蔓延,在吸毒人群中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1]。本研究调查了某强制戒毒所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针对上述问题对其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取得了满意的干预效果。本文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某强制戒毒所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吸毒人员126例纳入本研究,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5.85±7.46)岁;体重40~62kg,平均体重(50.36±6.74)kg;吸毒史0.5~10年,平均吸毒史(4.73±1.23)年;其中男性101例,女性25例;吸毒方式包括口吸23例、静脉注射55例、口吸合并静脉注射48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5例、大专11例、高中32例、初中50例、小学15例、文盲13例。

1.2 问卷调查。对研究对象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包括10项内容。①感染艾滋病病毒后能否从外表看出来;②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③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是否会感染艾滋病;④艾滋病是否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染;⑤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拥抱、握手是否会传染艾滋病;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生下的婴儿是否有可能得艾滋病;⑦正确使用是否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⑧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共用注射器是否会感染艾滋病;⑨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是否会得艾滋病;⑩目前有无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上述问题每题计10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越好[2]。

1.3 干预方法。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在戒毒所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专题讲座,普及艾滋病的感染途径、临床表现等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发放宣传单、宣传册,针对吸毒人员的高危险进行重点宣传。定期组织吸毒人员进行小组讨论、知识竞答,以加深其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

将戒毒、性教育、艾滋病防治等工作相结合,通过宣传栏挂图、展板、放映教育片等将吸毒、艾滋病的危害直观表现给吸毒人员,以真实案例的视觉刺激去唤醒吸毒人员的良知,引起其恐惧感,加深其对吸毒、艾滋病危害性的重视。指导吸毒人员纠正其危险行为,不与人共用注射器,正确使用安全套,以增强吸毒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艾滋病感染的危险[4]。

分别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文盲者可由工作人员解读,由患者口述答案。

1.4 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与干预前对比,我们发现干预后吸毒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表1 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吸毒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得分比较(X±S)

注:与干预前比较,*代表P

3 讨论

艾滋病是一种传播迅速、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有调查发现艾滋病传播途径以吸毒传播较常见,吸毒现象的泛滥已成为艾滋病流行的根源,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定。

目前临床尚无特效防治艾滋病的疫苗和药物,健康教育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一级预防措施,可帮助改变高危行为,在控制艾滋病流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吸毒人群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共用注射器是其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本次研究以强制戒毒所收戒的吸毒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系统健康教育干预。通过讲座、宣传材料、讨论、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使吸毒人员充分了解吸毒、艾滋病的严重后果,使其从心理上深刻认识到危害性,态度发生转变,许多患者表达出了摆脱的强烈愿望。在掌握更多正确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后,吸毒人员倾向于自觉改变以往不良的行为方式,从而避免和减少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的危险。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吸毒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得分由干预前的(64.35±12.52)分提高至(95.28±3.14)分,提示对吸毒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其知晓率,有利于规避危险行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吸毒人群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对其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十分必要,今后应在强制戒毒所中定期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丽荣,王学良,沈洁,等.强制戒毒所吸毒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14~115

[2] 鱼小红.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及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4):2693~2694

病毒预防小知识第2篇

【幼儿园预防禽流感教育活动方案一】

设计意图:一天中午小孩的午餐食谱是栗子炒鸡丁,李镜夹起一块鸡,还没入口就说了起来:高老师,现在不能吃鸡了,有禽流感。话一出口,孩子们便打开了话匣纷纷围绕禽流感说了起来,鉴于孩子对禽流感直接的感受和兴趣,也为了帮助孩子对禽流感有一个正确认识,我们与孩子共同制定本生成活动。

认知活动:什么是禽流感

活动目标:

1、结合现状初步了解什么是禽流感。

2、培养幼儿对H7N9病毒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有关禽流感的图片,H7N9型病毒的图片,禽流感预防的VCD。

活动过程:

一、 教师引出预防禽流感的主题:

现在世界各地都在预防一种病毒,叫什么?(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

概念:有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感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子等身上,是一种从呼吸病到严重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

特点:传播快,危害大

二、 鸡鸭鹅是如何传染人的?

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人类直接接触受H7N9型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7N9型病毒都会受到感染。

三、 观看H7N9型病毒的图片及工作人员如何加强卫生工作的。

四、 看预防禽流感VCD

1、 高度重视禽流感

2、 科学认识禽流感

3、 积极预防禽流感

五、 鼓励幼儿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禽流感。

【幼儿园预防禽流感教育活动方案二】

目标:1、 初步了解(流感)病毒,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2、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预防禽流感的方法。

准备:新闻视频、图片、健康小卫士粘贴标志(幼儿人数相等)。

过程:

一、播放视频(儿童医院门诊及有关禽流感的报道)

刚才你在电视里看到了什么?有的人他们生了什么病?你知道这些病的危害吗?

二、播放有关禽流感病毒资料,了解有关禽流感知识。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 H7N2、 H7N3、 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征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之后,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血痰,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者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三、了解预防禽流感的方法。

禽流感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做?病毒并不可怕,科学能战胜病毒。

科学家本领真大,发现了这么多抵抗病毒的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做?

不许禽流感病毒进入我们身体内、多锻炼、开窗、不到疫区、打预防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来预防禽流感的传播,其他的人还不道,你想用什么办法来告诉他们。

预防禽流感的方法

1、不去疫区旅游。

2、不与活禽接触。

3、重视疾病预防。

4、重视高温消毒。

病毒预防小知识第3篇

【摘要】 目的 了解流浪儿童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为在流浪儿童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面对面访谈方式,于2006年在郑州和成都对53例13~15岁儿童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 结果 在被调查的53名流浪儿童中,分别有60.4 %(32/53)、54.7 %(29/53)、35.8 %(19/53)和47.2 %(25/53)的儿童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与他人共用针头或注射器静脉吸毒、异性间性交行为、同性间性交行为和母婴途径传播。分别有41.5 %(22/53)、35.8 %(19/53)、26.4 %(14/53)的儿童知道艾滋病病毒并不通过拥抱、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和共餐传播。有13.2 %(7/53)的流浪儿童回答有过性交行为;7.5 %(4/53)回答第1次性交行为是不情愿的。67.3 %(35/52)的流浪儿童想了解预防AIDS知识。 结论 流浪儿童缺少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要重视在流浪儿童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并通过受教育的儿童向其他儿童和同伴传播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 流浪儿童;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of AIDS prevention among the street children, 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Methods Fifty-three street children aged 13-15 years were interviewed face-to-face by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in Zhengzhou and Chengdu in 2006. Results Of these street children, 60.4 %, 54.7 %, 35.8 % and 47.2 % knew that HIV can be transmitted by sharing needle or syringe, heterosexual intercourse, homosexual intercourse, and pregnant mother with HIV to the baby respectively, 41.5 %, 35.8 % and 26.4 % of children knew that HIV can not be transmitted by hug, attending class m the same classroom, and having dinner together. The knowledge of the street children was mainly from mass media (56.6 %), such as TV, book/journal/newspaper, broadcast, and internet. Thirteen point two percent of the children reported that they had sexual intercourse, and 7.5 % answered that their 1st sexual intercourse was unwanted. Sixty-seven point three percent of street children hope to learn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Conclusion Street children lacked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Th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in street children, and to expand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by the educated street children to other children or their peers.

【Key words】 Street children;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Knowledge; Health education

流浪儿童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目前我国约有15万人次的流浪儿童,大部分是文盲或小学文化程度[1]。流浪儿童离开家庭,在街头流浪,缺少家庭的保护。为了解流浪儿童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和相关危险行为,我们在成都和郑州对13~15岁流浪儿童进行了调查,以便为在流浪儿童中更好地开展预防性暴力伤害及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调查对象为偶遇方便样本。于2006年5月~8月期间,在郑州、成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及郑州全天候救助点,总计访谈了57名13~15岁流浪儿童,合格例数53人,占93 %(53/57)。

二、方法

1.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指标、受暴力伤害状况、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以及预防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预防艾滋病知识题目主要来自以往对在校学生的调查研究问卷17个题目[2,3]。

2.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与流浪儿童进行面对面访谈。本调查为自愿参与,在访谈过程中儿童可随时退出访谈。本研究方案得到北京大学医学部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3.统计学处理:用Epidata 3.0对数据进行双录入。用SPSS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种指标的频数及比例,对流浪儿童预防艾滋病知识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一、被访儿童一般人口学特征

在被访谈的53名流浪儿童中,男性儿童占92.5 %(49/53),女性儿童占7.5 %(4/53)。平均年龄为(14.2±0.9)岁。被调查儿童文化程度,有3.8 %(2/53)没有上过学,9.4 %(5/53)只上过小学一二年级,24.5 %(13/53)上到小学三四年级,24.5 %(13/53)上到小学五六年级,35.8 %(19/53)上到初中1~3年级,1.9 %(1/53)上到高中一年级。在被访流浪儿童中,来自农村的占84.9 %(45/53),来自县城或城乡结合地区的占9.4 %(5 /53),来自城市的占3.8 %(2/53),有1名儿童对自己的来源地不清楚,占1.9 %(1/53)。父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占47.2 %(25/53),初中占20.8 %(11/53),高中占9.4 %(5/53)。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41.5 %(22/53 ),初中占24.5 %(13/53),高中占3.8 %(2/53)。分别有22.6 %(12/53)和30.2 %(16/53)的儿童对自己父亲和母亲的文化程度不清楚。

二、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94.3 %(50/53)听说过艾滋病。对艾滋病性质、艾滋病传播和不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回答正确情况,见表1。表1 流浪儿童正确回答下列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人数及百分比注:答案*为正确;**为错误 三、流浪儿童预防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

39.6 %(21/53)回答在学校课程中教师曾讲过艾滋病知识。56.6 %(30/53)的儿童回答老师没有教过,3.8 %(2/53)的儿童回答不知道老师是否讲过。将艾滋病基本知识计分,答对1题计1分,得分范围为0~17分。比较教师讲过与没有讲过2组儿童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其均值分别为8.7和6.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961,P=0.056)。

有关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根据儿童回答各种来源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54.7 %(29 / 53)、学校教师32.1 %(17/53)、书报杂志26.4 %(14/53)、广播11.3 %(6/53)、医生护士11.3 %(6/53)、家长9.4 %(5/53)、学校同学9.4 %(5/53)、互联网7.5 %(4/53)。总的看来,流浪儿童预防AIDS知识主要来自电视、书报杂志、广播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为56.6 %(30/53)。还有30.2 %(16/53)的儿童回答几乎没有预防AIDS方面的知识。有67.3 %(35/52)的儿童回答想了解有关预防AIDS方面的知识。

四、性行为及性暴力伤害经历

13.2 %(7/53)的人回答有过性交行为。7.5 %(4/53)的人回答第1次性交行为是非情愿的。有41.1 %(2/49)名男孩在流浪期间曾被迫与陌生男性发生男-男性交行为。

五、接触毒品情况

在被调查的流浪儿童中,18.9 %(10/53)的儿童回答曾有人给过或卖给他们毒品(如大麻、冰毒、摇头丸、鸦片、海洛因等)。5.7 %(3/53)回答曾吸食过毒品。

讨论

一、流浪儿童严重缺少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本调查研究显示,在被调查的53名流浪儿童中,尽管有94.3 %听说过艾滋病,但却分别只有60.4 %、54.7 %、35.8 %和47.2 %的儿童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共用针头或注射器吸毒、男女之间性交行为、男男之间性交行为、以及母婴途径等传播。有关不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分别只有41.5 %、35.8 %、34.0 %和26.4 %的儿童知道艾滋病病毒不通过拥抱、同在一个教室上课、蚊虫叮咬、共餐这些途径传播。有关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道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预防艾滋病感染或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的只有41.5 %;34.0 %知道从外表不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致使流浪儿童预防艾滋病知识严重缺乏的可能原因有:一是流浪儿童过早地离开学校,使得在学校接受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机会减少。教育部2003年2月20日印发的《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中,只规定了初中和高中教育内容,而没有小学教育内容。流浪儿童只有少数接受过中学教育[1]。二是流浪儿童多来自农村,而有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农村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不足。据2005年在北京某大学746名入学新生预防艾滋病教育需求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农村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明显落后于城市学校,而且学校教育内容多偏重于艾滋病生物学知识的讲授,很少涉及正确使用避孕套方法、性病预防、如何抵御不正确的压力、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等技能。在被调查的233名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中,分别只有3.9 %、8.6 %、10.3 %和8.6 %的学生回答学校教师曾讲过上述内容[4]。在中国西部甘肃省甘谷县对250名农村初二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完全了解艾滋病3条基本传播途径的为74.6 % 。知道正确预防方法的有62.7 %,对于日常生活中不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完全答对的仅占18.9 %[5]。2006年对东北某农村中学392名初中生调查显示,分别有43.4 %、36.2 %、36.5 %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与他人共用针头或注射器静脉吸毒、性交行为和母婴途径传播。分别有25.0 %、19.6 %、16.8 %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并不通过拥抱、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和共餐传播[6]。目前在农村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不够,农村学生缺少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二、流浪儿童容易受到性暴力伤害和接触到毒品,使其感染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的危险增加

有关流浪儿童中受性暴力伤害情况,Deepti Pagare等[7]在印度新德里曾对189名6~18岁男性儿童进行过调查研究。其结果显示,38.1 %的流浪儿童经历过包括非性交在内的如触摸性器官等的性侵犯,有16.9 %报告被强迫发生性交行为。受害者中以8~10岁儿童占多数(42.9 %)。侵犯者以陌生人为主,几乎都是男性(1人除外)。受害儿童中,14.0 %有生殖器损伤,25.0 %有性传播疾病症状。这与性虐待多数使用暴力、而且是男男性交方式有关。在本项调查研究中,有13.2 %回答有过性交行为,有7.5 %回答第1次性交行为是非情愿的。有2位男性儿童披露了在外流浪期间发生非情愿的、被陌生男性进行男男性交行为的侵害经历。本研究不排除因为性问题的敏感性,儿童不愿披露,使得本次调查儿童受到性暴力伤害的比例低于实际发生情况的可能性。性交行为是艾滋病传播途径之一。因为男男性交(生殖器与肛门)方式易导致粘膜的破损,使得受害儿童更容易感染性病和艾滋病。

有关毒品使用情况。Liticia等[8]在巴西 Porto Alegre街上对105名6~18岁儿童进行了调查。这些儿童中有25.0 %与家庭成员一起生活,也上学;46.0 %的儿童与家庭成员一起生活,但不上学;还有29.0 %的儿童即不与家人一起生活,也没有上学,我们称这部分儿童为流浪儿童。调查显示,40.0 %的流浪儿童经常滥用吸入剂。26.0 %的流浪儿童使用过大麻,而与家庭成员一起生活并上学的儿童大麻的使用率仅为4.0 %。结果显示,流浪儿童使用毒品的比例明显高于有家庭并上学的儿童。本研究显示,有近20.0 %的流浪儿童报告曾有人给过或卖给他们毒品,近6%的流浪儿童报告曾吸食过毒品。1998年对沈阳2 014名高中一年级学生调查显示,分别有0.7 %、0.4 %和0.5 %的学生报告曾尝试过大麻、可卡因或海洛因或鸦片、吗啡[9]。与在校学生比较,流浪儿童吸食毒品的比例有偏高的趋势。提示我们应重视在流浪儿童中进行禁毒教育,远离毒品伤害,远离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三、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采用的是保密程度较低的面对面访谈方式,而性交、吸毒以及性暴力伤害等问题都是极其敏感的问题。与自填式不记名问卷调查相比,其保密程度要低,不排除其结果比实际情况有偏低的可能性。

本研究样本量偏小。由于流浪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接近的困难性,使得对这一群体健康需求方面的了解极少,本研究也受到了这一问题的局限。因此,在调查结果的解释上不能推论总体,仅限于被调查的这53例流浪儿童。

本研究尽管有上述不足,但其结果仍然得到了非常重要的提示,流浪儿童缺少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更容易受到性暴力伤害,比一般儿童更容易感染艾滋病。急需在流浪儿童中进行预防艾滋病、预防性暴力伤害、远离毒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致谢:本研究由驻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资助,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协调。向所有参与本调查的儿童,以及对这项调查工作给予热情支持和帮助的郑州和成都流浪儿童救助中心的教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张明亮,主编.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论文集[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5, 114.

2陈晶琦,叶广俊,孔艳秋.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性态度及性行为调查研究 [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1996, 2(3):120-122.

3陈晶琦,李祥虹,王兴文. 高中学生2062名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评价 [J]. 中国学校卫生,2003,24(4):374-375.

4陈晶琦,马玉霞,易英,等. 学校教师讲授预防艾滋病知识与大学新生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关联 [J]. 中国校医,2007,21(2):123-126.

5马迎华,李农, 王超,等. 对甘谷县250例农村中学生艾滋病教育需求调查 [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 9(1): 39-41.

6陈晶琦,何舒青,王粉燕,等. 关注农村地区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392名农村初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调查研究报告 [J]. 中国性科学,2007,16(12):3-6,14.

7Deepti Pagare, G S Meena, R C Jiloha et al. Sexual Abuse of Street Children Brought to an Observation Home [J]. INDIAN PEDIATRICS, 2005, 42: 134-139.

病毒预防小知识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落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全面推进我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二、目标

(一)总目标

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意识,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最大程度地减少通过母婴传播的儿童艾滋病感染,降低艾滋病对妇女、儿童的影响,提高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二)具体目标

1.建立和完善适合全县实际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

2.规范全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3.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2009年达到85%以上;2010年达到90%以上。

4.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人员培训率、合格率分别达到98%以上。

5.对婚前保健人群、孕产妇开展由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pitc);婚前保健人群免费咨询检测率2009年达到90%以上,2010年达到95%以上;孕产妇孕24周前免费咨询检测率2009年达到85%以上,2010年达到90%以上。阳性告知率达98%以上。

6.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抗体快速检测点,2009年县级医疗保健机构条件认证率达100%,乡(镇)卫生院达80%,2010年乡(镇)卫生院达90%以上。

7.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实施母婴传播阻断措施,2009年达97%以上,2010年达到98%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应用率达到95%以上。其中妊娠28周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三联用药方案使用达90%以上。

8.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人工喂养率达95%以上。

9.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的保健管理率2010年达95%以上。

10.对随访管理的12月龄或18月龄儿童艾滋病病毒抗体免费检测率达到95%以上。

11.通过母婴传播的儿童艾滋病感染率下降50%。

12.为阳性孕产妇及满18月龄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提供转介服务,转介率达98%以上

三、策略与措施

(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1.提高认识,强化政府领导,密切部门配合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是艾滋病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纳入我县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规划及防治艾滋病工作责任目标中,明确目标、任务、各部门分工与职责,严格考核,协调管理。认真履行职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确保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督促到位,真抓实干、注重实效,共同推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2.加强组织建设,明确分工,履行职责

(1)成立由县卫生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机关相关科室及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指导组。

①领导小组

组长:彭映春(县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彭玲艳(县卫生局副局长)

成员:李国燕(县卫生局疾基妇股股长)

俸光兰(县卫生局规财股股长)

俸志刚(县卫生局医政股股长)

张昌华(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所长)

李发祥(县人民医院院长)

王玉(县妇幼保健院院长)

秦玉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职责:负责全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

②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彭玲艳(县卫生局副局长)

副主任:王学良(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

成员:李国燕(县卫生局疾基妇股股长)

宋云江(县防艾办干部)

刀艳(县妇幼保健院医师)

职责: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制定全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负责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工作经费分配与监督使用;协调医疗保健机构解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县级监督指导评估和经验交流推广;负责审核、上报全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物资采购与分配计划。

③专家技术指导组

组长:王玉(县妇幼保健院院长)

副组长:王学良(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

成员:刀艳(县妇幼保健院医师)

董凌玉(县妇幼保健院医师)

陈灿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

铁文东(县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科长)

职责: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为全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参与培训与监督指导评估等工作,参与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科学研究。

(2)明确分工,履行职责

①县卫生局相关科(股)室职责

——疾基妇股负责我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管理和协调,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对工作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核物资采购与分配计划,组织监督指导评估和经验交流推广;指定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机构为县妇幼保健院,组织开展服务机构的人员培训,对培训合格人员颁发“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培训合格证”。

——防艾办负责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和协调,分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任务,安排工作经费。

——医政股及卫生监督所负责协调或监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工作的开展。

——规划财务股负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经费的统筹安排,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监督管理经费的使用。

②县妇幼保健院职责

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履行以下职责:

——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纳入常规妇幼保健工作,充分发挥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的作用,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服务模式,规范开展各项工作。

——负责完成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监督指导与评估。

——负责完成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12月龄或18月龄的艾滋病病毒抗体免费检测。

——负责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保健随访管理工作(附件4);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加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告知随访工作的通知》(云卫发〔2007〕716号)要求,督促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进行cd4+检测;为阳性孕产妇及满18月龄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提供转介服务。

——负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管理工作,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信息资料,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决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负责制定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检测试剂、药品及防护用品等相关物资的计划并进行管理,协助卫生局进行全县物资的调配及合理使用。

——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科学研究。

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责

——负责指导婚前保健人群、孕产妇及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12月龄或18月龄儿童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检测,承担确证检测工作。

——负责为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免费cd4+检测。

——在卫生局的组织下,完成医疗保健机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抗体快速检测点的条件认证。

——协助做好婚前保健人群、孕产妇及18月龄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告知及随访工作。

——及时评估和处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④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助产机构(医疗及保健机构)职责

——在生殖保健服务中开展规范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

——开展由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pitc)。为孕产妇提供一次(必要时两次)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并将检测日期标注于《孕产期保健手册》上。

——负责将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阳性的孕产妇和婚前保健人群血清标本及时送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不得交由孕产妇或家人送检。

——负责发现的婚前保健人群和孕产妇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告知和转介。

——做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检测试剂、药品及相关物资使用登记,密切注意其有效期,调剂使用,避免出现浪费。

——按要求向县妇幼保健院报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数据信息。

3.广泛社会动员,营造良好环境

(1)积极开展广泛的社会动员,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家庭提供关爱和支持。

(2)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根据城乡群众文化程度,选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结合孕产期保健、婚前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在妇产科门诊、孕妇学校、病房、婚前保健门诊摆放健康教育材料,供群众阅读;也可利用各种传媒、学校课程、讲座及咨询热线等形式,对婚前保健人群、孕产妇、儿童家长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宣传。

(3)在妇女中普及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使广大育龄妇女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自己不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如何选择正确的避孕措施,防止非意愿妊娠。

(二)在生殖保健服务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

医疗保健机构的医务人员在生殖健康医疗保健服务中,要关注妇女艾滋病感染的可能途径和感染状况,将预防育龄妇女艾滋病感染以及减少艾滋病感染妇女非意愿妊娠与生殖健康服务密切结合。

1.提供艾滋病预防信息及服务,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在生殖保健服务的过程中,结合婚前保健、妇女病查治、性传播疾病/生殖道感染防治、计划生育等医疗服务,主动为服务对象提供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妇女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避免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增强防护意识;对有高危行为者进行危险行为评估,动员其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和进一步的咨询,预防配偶/感染,最大程度地减少育龄妇女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机会。

2.提供避孕咨询指导,减少非意愿妊娠

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育龄妇女及其家人提供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和预防的信息、相应的避孕咨询及服务、医疗保健及转介服务,帮助选择安全的方式,制定适宜的家庭生育计划,为意外妊娠的妇女提供安全的终止妊娠服务,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的非意愿妊娠。

(三)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纳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提供规范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服务

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妇幼保健网络为平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与常规妇幼保健和生殖健康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模式;逐步建立以妇女、儿童和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关爱和支持体系,为感染孕产妇和所生儿童提供高质量保健服务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服务。

1.咨询与检测服务

(1)对婚前保健人群、孕产妇开展由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pitc)。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可行的咨询检测流程。咨询内容包括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信息;帮助评估危险行为;解释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意义和预防措施等。在充分咨询、知情同意和保密的原则下,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不再签署“艾滋病病毒抗体咨询检测知情同意检测书”;经过反复咨询后仍拒绝检测者,签署“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知情拒绝检测书”(附件3),如本人拒绝签署,须由咨询者在“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知情拒绝书”上进行书面说明,并由包括咨询者在内的两名医务人员签名。

(2)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要求,为婚前保健人群、孕产妇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服务,检测流程见附件1,强调孕期尽早检测,尽快明确感染状况。

(3)重视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者的检测后咨询,强调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使这部分人群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感染艾滋病病毒;对本人及(或)配偶(性伴)有高危行为者,进行进一步的咨询,提供有关艾滋病感染“窗口期”的信息,支持鼓励配偶(性伴)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本人三个月后复检。

(4)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孕产妇,在充分咨询的前提下,自愿选择妊娠结局,签署《选择妊娠结局知情同意书》(附件3),为其提供规范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服务。

2.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的综合服务

(1)建立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保健随访管理服务流程。

(2)为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孕妇提供终止妊娠服务,进行预防性病、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进行避孕指导,预防非意愿性妊娠,鼓励配偶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提供心理支持和转介服务。

(3)为自愿选择继续妊娠的孕产妇提供高质量的产前、产时及产后保健和艾滋病母婴阻断服务。包括:

①孕产期保健,营养支持,铁和叶酸的补充,分娩计划,出生准备,安全的指导,提倡使用并提供安全套,梅毒筛查和性传播疾病的管理。

②艾滋病临床评估。包括临床分期,免疫状态评估(cd4+检测),为有治疗指征的孕产妇及时提供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无治疗指征的孕产妇在产前、产时和产后各期提供抗逆转录病毒预防用药。

③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保健随访管理、喂养方式咨询,提倡和支持人工喂养。

(4)应用预防性抗病毒药物

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免费提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密切监测艾滋病相关症状和体征,进行cd4+检测。根据孕产妇的疾病发展程度、免疫状况及抗病毒治疗情况,兼顾孕产妇自身健康和预防母婴传播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抗病毒药物方案(附件2)。对有治疗指征的孕产妇及时转介到当地抗病毒治疗点接受治疗,对无抗病毒治疗指征的孕产妇提供预防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用药前应填写“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药物服用及采取相关措施知情同意书(保密)”(附件3),同意者采取后续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措施。

提供抗病毒药物应用的咨询指导及相关监测,确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及时、全程、规范用药。在开始应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应充分告知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其家人抗病毒药物应用的重要性及相关信息,提高用药依从性;在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定期监测孕产妇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免疫状况等,密切关注耐药性和药物副作用并及时处理。

(5)提供适宜的安全的助产服务

动员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住院分娩,提供安全的助产服务;尽量避免损伤性操作,减少在分娩过程中儿童的感染机率。

3.婴儿喂养与儿童保健

(1)为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提供出生后第一年的免费奶粉支持,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对人工喂养的可接受性、可行性、可负担性、可持续性、安全性等进行评价,并进行婴儿喂养的科学指导与随访,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过喂养导致的艾滋病母婴传播及婴儿早期死亡。

(2)开展高质量的儿童保健,监测生长发育,预防营养不良。

(3)按照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的计划免疫要求,给予预防接种。可按正常计划免疫程序接种灭活疫苗,暂缓接种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在未完成疫苗接种程序时,应注意避免与结核、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病人接触,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儿童排除艾滋病病毒感染后,应尽快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补种。

(4)按要求对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12月龄或18月龄儿童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附件1)。为最大限度地避免筛查出现假阴性结果,建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筛查。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同时开展婴儿早期诊断检测,以便尽早提供相应服务。

4.提供关怀与支持

医疗保健机构组织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及家庭提供精神、心理、服药依从性及安全的饮用水等的综合关爱和支持,降低艾滋病对妇女、儿童及家庭的影响,减少歧视,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

(四)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机构能力建设

所有提供孕产期保健及助产服务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要求及服务流程提供服务。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管理、技术及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服务能力。

(1)人员培训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和复训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对所有开展孕产期保健及提供助产服务的相关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知识、技能培训和复训。对象包括卫生局分管妇幼卫生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领导、防艾办工作人员、医疗保健机构负责人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2)规范实验室检测

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应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和《××省卫生厅关于规范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快速检测工作的通知》(云卫发〔2006〕598)的要求,完善检测制度,建立适合我县实际的、有效可行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检测流程,尽快通过艾滋病病毒抗体快速检测点的认证验收,人员持证上岗,规范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2.预防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

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要认真遵守普遍性防护原则及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消毒隔离制度,建立职业暴露应急预案,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

3.物品分发及管理

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机构,要根据《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物资分发、转运及使用追踪管理要求》(附件5),对药品、试剂等物资进行管理。

四、信息管理

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管理方案(修订)》要求,明确各级职责,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工作台帐或登记本,按时上报信息,深入开展信息分析,定期进行质量控制。

五、监督指导与评估

建立监督指导评估体系,按照《××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监督指导评估方案(修订)》要求,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抽查和监督指导。督导中应认真总结经验和亮点,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跟踪落实监督指导评估发现突出问题的改进情况。

附件: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流程

2.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应用方案

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情同意(拒绝)书

4.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保健管理工作要求

5.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物资分发、转运及使用追踪管理要求

6.转介通知单

附件1

孕产期保健艾滋病检测和服务流程

产时保健艾滋病检测和服务流程

(适用于未能及时获得确认试验结果者)

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婴幼儿随访和检测服务流程

为最大限度地避免筛查出现假阴性结果,建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筛查。

附件2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应用方案

一、没有抗病毒治疗指征、既往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

(一)建议方案

孕期:自妊娠28周(或妊娠28周后发现感染尽早)开始口服齐多夫定(azt)300mg,每日2次,至临产;

临产后:立即口服齐多夫定(azt)300mg,奈韦拉平(nvp)200mg以及拉米夫定(3tc)150mg;之后每3小时服用azt300mg,每12小时服用3tc150mg,直至分娩结束;若择期剖宫产,应在手术前2小时服用nvp200mg。

分娩后:产妇继续口服azt300mg及3tc150mg,每日2次,连续服用1周。

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分娩新生儿:

出生后尽早(6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8小时)单剂量口服nvp2mg/kg(或混悬液0.2ml/kg),最多不超过6mg(或混悬液0.6ml);同时口服azt4mg/kg(或混悬液0.4ml/kg),每12小时1次,连续应用1周。如果母亲服用azt的时间不足4周,新生儿需连续应用azt4周。

对于孕期未发现、临产后才发现感染的产妇,也应及时按照建议方案,自临产后的药物方案开始应用抗病毒药物。

对于分娩后才发现感染的产妇,产妇本人可以暂不应用抗病毒药物,分娩婴儿则应尽早(6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8小时)开始应用单剂量nvp以及4周azt,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同建议方案。

(二)最低限度方案

产妇临产后:立即口服奈韦拉平(nvp)200mg,一次;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分娩新生儿:出生后尽早(6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8小时)单剂量口服nvp2mg/kg(或混悬液0.2ml/kg),最多不超过6mg(或混悬液0.6ml)。

二、具有抗病毒治疗指征或既往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抗病毒药物应用参见《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2007版)》相关内容。

分娩新生儿:出生后开始服用azt4mg/kg(或混悬液0.4ml/kg),每12小时1次,连续应用1周。如果母亲用药不足4周,婴儿用药需持续4周。

附件3

艾滋病病毒抗体咨询检测知情拒绝检测书

本人已经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咨询,已了解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意义和利弊。现选择拒绝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本人签名(或按手印):

医生签名:

日期:

备注:反复咨询后本人拒绝签署“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知情拒绝书”,须由咨询者在此进行书面说明,并由包括咨询者在内的两名医务人员签名。

医生签名:日期:

选择妊娠结局知情同意书

本人及家属经过咨询已经了解了艾滋病病毒对母亲及婴儿的危害,现自愿选择妊娠结局:

自愿终止妊娠。希望继续妊娠,愿意承担后果。

本人签字:本人签字:

医生签字:医生签字:

家属签字:家属签字:

日期:日期: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药物服用及采取相关措施

知情同意书(保密)

为了预防艾滋病母婴间的传播,最大限度地降低婴幼儿感染艾滋病的机会,本人同意:

1.本人及婴儿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包括在已临产情况下,经两种快速试剂检测出现过阳性反应,或两种快速检测试剂检测出现一阴一阳反应,不能及时得到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认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该药的长期安全性资料尚未获得,本人及家属理解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包括治疗失败),配合并真实提供服药后的各种情况。

2.不采取母乳喂养婴儿。

本人签字:

医生签字:

家属签字:

日期:

附件4

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保健

管理要求

一、技术要求

(一)孕产妇的保健要求

1.对选择终止妊娠者

(1)到提供助产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接受终止妊娠服务。(2)宣传预防性病、生殖道感染的相关知识。

(3)预防非意愿性妊娠,进行避孕指导。

(4)鼓励配偶/性伴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

(5)提供心理支持和转介服务。

2.对选择继续妊娠者

(1)提前检查、营养指导、高危筛查和管理、护理、分娩方式及分娩地点的选择、产褥期保健等孕产期保健服务。

(2)提供艾滋病母婴阻断综合服务。

①产前保健要求

——告知孕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和阻断措施、开始服药的最佳孕周,提醒孕妇到产前检查或准备分娩的医疗机构服用抗病毒药物。有治疗指征者及时转介进行抗病毒治疗。

——督促进行cd4+检测。

——服用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前和用药期间,检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

——提倡使用并提供安全套。

——讨论婴儿的喂养方式,建议人工喂养,杜绝混合喂养。

——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识别机会性感染的相关体征,如体重减轻、慢性腹泻持续1月以上、长期发热1月以上等。

②产后保健要求

——产妇

·根据孕期用药方案,指导产妇继续服用抗病毒药物。

·教会产妇及其家人安全处理被血液污染的卫生巾、被褥和其他物品等方法(如焚烧、含氯消毒液浸泡等)。

·心理支持与关怀服务,包括服药依从性的支持。

·提供转介服务。

·识别机会性感染的相关体征,如体重减轻、慢性腹泻持续1月以上、长期发热1月以上等。

——新生儿

·指导并督促家长给新生儿服用抗病毒药物,解决在服药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对家长进行人工喂养咨询与指导,杜绝混合喂养。

·提供新生儿保健服务。

·对新生儿护理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粘膜的操作。

(二)婴幼儿保健要求

1.对12月龄或18月龄的婴幼儿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检测结果以书面形式正式报告(附检验报告单)。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同时开展婴儿早期诊断检测,以便尽早提供相应服务。

2.提供生长发育监测、喂养指导、预防接种、常见多发病的防治等保健服务。

(1)利用生长发育监测图评估生长发育水平,及时发现在两次随访间隔期间有无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和生长迟缓。

(2)喂养指导。了解喂养方式,在喂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了解24小时进食情况、辅食添加情况、饮食习惯、饮食卫生状况等。

(3)营养评估。

通过询问喂养史和有无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影响儿童进食的消化道症状,评估营养摄入情况。

常规测量体重、身高和体格检查(如眼睑和手掌的苍白程度等)进行初步评估,必要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根据营养状况及评估结果进行科学喂养指导。

(4)注意观察婴幼儿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相关症状。

3.免疫接种情况

督促家长按艾滋病感染产妇所生儿童的计划免疫程序,让婴幼儿接受免疫接种。

4.提供转介服务和心理支持与关怀服务。

二、管理要求

(一)孕产妇随访

1.时间:与常规孕产期保健次数相同,如有需要,可适当增加访视次数。

2.方式:与孕产妇商量后,双方共同确定。建议最好在医疗保健机构进行随访,以便开展相关检查。产后随访与新生儿随访同步进行。

3.作好随访工作记录

4.提供转介服务:转介卡内容应包含母婴阻断服务中孕期、产时用药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二)婴幼儿随访

1.时间:满1月、3月、6月、9月、12月和18月时进行随访,共6次,有异常情况酌情增加随访次数。

2.方式:医务人员与儿童家长双方商量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如家访、到医院随访等。如有异常情况发生,要求一定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随访。

(三)注意事项

1.注意保密、尊重对方隐私。

2.从事儿童随访的专业人员要求具有儿童保健、儿科专业知识并经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专业培训。

(四)资料收集与管理

1.认真填写有关表、卡、册,妥善保管所有检查报告单,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有关信息。

2.结案后,将所有资料及时归档

附件5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物资分发、转运及使用

追踪管理要求

为规范全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所需物资的分发、转运及使用追踪管理,充分发挥物资效益,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管理原则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物资,不得挪作他用,免费发放的物资不得收费。

二、物资实行分级管理、专人负责

(一)县卫生局对物资的分发、转运及使用进行监督。

(二)县妇幼保健院负责辖区内物资的接收、转运及使用追踪管理,并向县卫生局及市妇幼保健院报告物资的使用管理情况。

1.建立物资验收、分发、转运登记制度,完成物资验收、分发、转运登记工作,及时归档。

2.严格按照各类物资的存放要求,在到货之前作好房屋、水、电等必要设施的准备工作。

3.根据我县年度计划的孕产妇和婚前保健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工作任务数量,做出分配计划,安排物资转运下发至各医疗保健机构。

(4)严格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物资验收表》(附表1)的各项要求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表。需要抽检的物资,按要求抽样送检。如发生与采购计划所列物资不符合的情况,应暂停接收,并进行核查。对抽检不合格的物资,应立即通知全县停止使用,并按要求与程序及时处理。各医疗保健机构验收物资结束后,及时将填好的验收表签字盖章并在收货一周内上报到县妇幼保健院。

5.各医疗保健助产机构要建立物资接收及下发登记本,对下发物资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其正常运转。

6.使用单位在物资到位后,指定专人对各种物资建立出入库登记本,单独建立完整的档案。入库须填写《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物资入库登记表》(附表2),出库须填写《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物资出库登记表》(附表3)。

7.对库存物资,应定期进行核查,同时填写《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物资定期库存检查表》(附表4)以保证物资的正常使用,出库应遵循临近有效期优先出库的原则。

8.根据物资储存条件要求进行储存。

三、物资使用的监督管理

病毒预防小知识第5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 宣传; 预防; 手足口病; 传播

[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173-0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有一定传染性的疾病[1],多发生5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该病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2]。2008年,该病在本市有小范围内出现局部流行,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所以加强该病的健康教育意义重大。为此我们医院在2008年以来,一直重视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在对我院医务人员强化教育基础上,并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组织医院专家组成员走出院门把健康教育宣传到社区、幼儿园、小学校,将健康教育融入到防治手足口病工作中,有效遏制该病的进一步流行,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健康教育体会介绍如下。

1 教育目的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疱疹破溃液、粪便中排出病毒,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疱疹液中的病毒污染水源后可经水传播;另外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污染手、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也可引起间接传播。人群特别是婴幼儿和儿童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由于不同型号的病原感染后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可反复感染本病[3]。所以掌握手足口病预防措施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健康教育又是落实手足口病预防措施的关键。为此,我们教育医务人员将健康教育贯穿在整个治疗护理工作中,特别是根据人群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性格等,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意识,主动采取预防和个人防护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使病人和家属主动参与到防治工作中,并掌握在患病期间卫生消毒措施及大小便、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等预防知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防止交叉感染;从而有效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2 教育方式

根据人群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等,采取一般教育与重点教育、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语言、讲座、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折页、张贴画、宣传栏等方式,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

2.1 对医务人员健康教育方式2009年至今,由于流行季节,到医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者数量大幅增加,医院领导非常重视,始终把预防放在首位,要求相关部门强化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院长在全体医务人员大会上,结合全国形势作了专题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教育动员;医务处、护理部、感染管理科根据医务人员包括工勤人员工作岗位和性质不同,编写教材,制成幻灯片,分时段、分批次开展手足口病专题讲座,因人施教分层次对全院职工开展规范化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分别对儿科门诊、儿科病房、口腔科门诊、感染性疾病科、手足口病门诊等工作人员、消毒员、保洁人员等分层次进行讲解,上卫生课,并亲临指导。及时编印下发各种防治手足口病宣传资料和信息,从互联网下载国家有关法规和工作指导原则,及时指导防治工作。通过全方位的培训和健康教育,普遍增强了全员对防治手足口病的认识,提高了防病治病知识水平和能力,为防止手足口病在医院内感染打下了坚实基础。

2.2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方式几年来,我院一直设有感染性疾病科和手足口病门诊,接诊疑似手足口病病人。并且在医院门口、门诊大厅和门诊走廊开辟宣传栏、宣传展报等图片及文字解说。在门诊预检分诊处,工作人员发放印有手足口病的注意事项和消毒预防知识折页,尽量使宣传内容通俗易懂。导医护士引导有口腔溃疡或发热出疹患者到手足口病门诊就诊,诊室有墙贴,医护人员在给患者诊治过程中,通过语言讲解示范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使患者及家属对手足口病的防治有全面的认识。

2.3 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方式在病人入院时首先做好入院宣教,感染性疾病科把健康教育计划内容打印成册,发给住院的手足口病患者及家属。并采用语言教育、文字教育、形象教育等健康教育方法,在病房大厅、走廊设有宣传栏、宣传展报和墙贴,通过图片和文字解说通俗易懂的教育内容。在给病人积极治疗的同时,医生护士深入到床边讲解示范,使健康教育指导贯穿于每日24小时的护理及生活方式中,每周召开一次公休座谈会;护理人员亲自示范,逐一教患者及家属卫生洗手方法,示范各种排泄物、分泌物消毒处理方法,这样手把手使家属掌握了一定的消毒知识,让患者及家属出院时能掌握或基本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定期随访和患者复查时继续进行健康教育,补充和完善健康教育内容,让更多的医学知识真正渗透到日常的家庭生活中。

2.4 普通人群健康教育方式走出院门把健康教育宣传到学校和社区,手足口病极易在幼儿园和托儿所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病集聚现象。所以,讲究卫生特别是饮食卫生、消化道隔离、加强锻炼、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为此,我们医院组织防控人员经常到社区、学校、幼儿园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发放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处方,加强晨间体检工作;发挥专家的特长,到电视台对普通大众进行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宣传教育,指导与帮助他们预防感染手足口病;提高公众防病意识,受到公众的好评。

3 教育内容

3.1针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内容①由专家组人员给我院医务人员讲解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流行特点、预防和治疗、医院感染控制、疫情监测、消毒隔离、职业防护、医疗废物管理、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等。②加强预检分诊制度落实,对轻症病例以门诊治疗为主,但需指导患者及家长对病人进行护理和隔离,并对患者所用物品及排泄物每天进行消毒。对重症病例应收住入院,重点救治。③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教育门诊、科室、病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断粪-口传播途径,讲解指导环境、各种物品的消毒方法及防护用品的使用。④加强工勤人员的示范指导,工勤人员工作范围广,接触患者污染的机会多,我们将洗手知识、各类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锐器伤的预防和处理及个人防护等基本知识作为培训的基本内容,必要时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加强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勤打扫、勤日晒、保持洁具清洁、防止交叉感染的知识。

3.2 针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告知他们是与病人密切接触的、是被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并且非终身免疫,可多次感染[4]。所以我们循序渐进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病因、传播特点、症状、治疗过程及预后、消毒隔离措施的必要性等。讲明执行入住隔离病房、执行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措施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告诉患者及家属不要随处吐痰,吐痰用专用器皿,并且要及时倾倒和消毒,房间内要定时开窗通风,餐具用具要洗刷干净后用开水煮沸消毒。给患儿勤换衣服,保持皮肤、口腔清洁,不共用玩具,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到社会中、促进邻里与社区间相互交流,对全社区预防和控制本病都很有益处[5]。

3.3 针对社区等公众人群的健康教育内容在托幼机构、中小学、社区等场所进健行康知识普及教育。开展饭前便后洗手、房间多通风、晾晒衣物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倡导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会他们洗手、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掩遮口鼻、对孩子晨检、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调理的方法;建议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的机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4 教育效果

4.1 健康教育调动了公众防病主动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大家都能认识到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防治中的重要性,对疾病的预防越来越重视,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其防治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提高了公众的预防意识,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能主动参与到防病治病中来,起到了医务人员难以起到的作用,健康教育使公众、病人等人员预防疾病变成为自觉行为。

4.2 健康教育规范了医务人员相关行为医务人员在不断接受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的同时,还承担为患者及家属等人员做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所以必须先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医务人员在给病人进行诊治操作时均能执行标准预防和手卫生原则,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防护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2008年以来,我院没有发生一例手足口病医院感染,从而有效遏制了该病的进一步流行。

4.3 健康教育密切了医患关系做好健康教育可以密切医患关系。在疾病诊治过程中,有的患者及家属出现抵触情绪,如:有的患者对我们的消毒隔离工作不配合,有的认为得了传染病而害怕恐惧明显,有的认为是区区小病不值得一提。我们理解他们,在和他们接触时态度和谐、热情,循序渐进地做健康教育,工作热情、周到,以真情感动他们,所以也渐渐被一些患者及家属所理解,医患关系得到了加强,并能积极配合,参与一些预防工作。

5 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保健措施,是促使人们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6]。手足口病至今尚无特异性预防疫苗,但是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目的明确,内容针对性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确实起到了显著效果。

由于家庭和托幼机构是造成本病传播的主要场所;医院聚集的患者对各种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并且还携带着各种细菌和病原体,通过相互接触或间接接触,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针对这一特点,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思想准备、行动积极、消毒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教育自己的家人及邻居积极参与到防病治病中来,这对加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做好疫情检测报告、控制院内交叉感染、防止疫情扩散蔓延起了极大的作用。实践证明: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预防手足口病最有效的“疫苗”。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05.

[2] 花志祥,林桦.手足口病129例[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4):461.

[3] 徐令兰.儿童需防手足口病[J].健康,2007,(5):28.

[4] 穆俊.手足口病98例护理体会[J].现代医学卫生,2007,23(23):3602.

病毒预防小知识第6篇

【关键词】中学生;农村;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Concerns about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among students in rural areas:A survey among 392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HEN Jingqi,HE Shuqing,WANG Fenyan,WANG Yonghong,ZHANG Haoran

Institute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100083,China

【Abstract】Objectives:To investigate on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rural areas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Methods:Three hundred and ninety-two students in grade 7 to grade 9 from a junior middle school in rural area of Liaoning province were surveyed anonymously by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Results: Of these students,43.4%,36.2% and 36.5% knew that HIV can be transmitted by sharing needle or syringe,sexual intercourse,and pregnant HIV mother to the baby respectively. 25.0%,19.6% and 16.8% knew that HIV can not be transmitted by hug,by sharing the same classroom and by sharing the dinner table respectively. The AIDS knowledge of the students was mainly acquired from mass media (54.6%),such as TV,book/journal/newspaper,radio broadcast,and internet. About 76.9 percent of students hope to learn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Conclusion: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we should attach more importance on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in the rural schools,so that students can spread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to their family members and their peers.

【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Rural area;AIDS prevention;Health education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11月报告,世界范围内艾滋病(AIDS)流行仍在增长。2006年11月报告中的数字显示,估计活着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有3950万人。2006年有430万人成为新的HIV感染者,290万人死于AIDS相关的疾病[1]。有些国家,在所有的HIV新感染者中,有60%发生在15~24岁的年轻人身上[2]。卫生部2006年11月22日的通报显示,我国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人数增加。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例183733人,其中AIDS病人40667例;死亡12464例。2006年1~10月报告的且已开展个案流调的感染者中,吸毒和性传播是主要途径,分别占37.0%和28.0%[3]。中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新发生的感染以注射吸毒和性传播为主;发病和死亡仍然严重;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存在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4]。在目前仍无有效疫苗,也无治愈方法的情况下,在全社会中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是阻止艾滋病在我国迅速蔓延的一项重要措施。学校是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场所。我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 有关中学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目标是,到2002年普通初级中学要将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学校开课率为100%,县(市)或以上学校的开课率为85%以上,乡(镇)或以下学校的开课率为70%以上。目前,有关青少年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状况调查多为城市学校的学生。农村学校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很少有调查研究报导。为此,我们于2006年9月对辽宁某农村地区392名初中学生进行了有关艾滋病知识调查,期望为农村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以辽宁某农村地区一所中学初中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总计调查435名初中生,有效问卷392份,占被调查学生的90.1%,占调查班级注册人数(450人)的87.1%。在被调查的392名初中生中,男生192人,占49 %;女生200 人,占51 %。初一学生146人,占37.2 %,初二学生116人,占29.6%,初三学生130人,占33.2%。父亲文化程度为高中的占11.3%,初中占65.4%,小学及以下占23.3%;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占9.0%,初中占67.9%,小学及以下的占23.1%。

1.2 方 法

问卷内容。有关预防艾滋病(AIDS)知识,主要包括:AIDS的传播途径、日常生活中不传播AIDS的活动、AIDS防治知识等。此外,还询问了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学习预防艾滋病知识愿望等。

调查方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组织学生调查。问卷当堂发放,答完后当堂收回。整个调查过程充分考虑保护学生的隐私,学生以考试距离坐好,调查是匿名的,自愿参与。

数据录入与分析。用Epidata 3. 0 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双录入。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种指标的频数及比例,对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识来源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χ2检验、t 检验和方差分析,计算不同人口学指标间学生预防AIDS知识得分的差异。

2 研究结果

2.1 预防艾滋病知识

在被调查的392名学生中,有336人(85.7%)的学生回答听说过艾滋病。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题目回答正确情况见表1。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66.6%),艾滋病可以导致人死亡(66.3%)。有43.4%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通过共用针头传播,36.2%知道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行为传播,36.5%知道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母婴途径传播。知道艾滋病病毒并不通过拥抱、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共餐、蚊虫叮咬这些途径而传播的学生比例分别有25.0%、19.6%、16.8%和15.8% 。只有27.0%的学生知道从外表不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将预防艾滋病知识分成4类,即AIDS传播途径(4个题目)、不传播AIDS的途径(5个题目)、AIDS防治(4个题目)和AIDS的性质(2个题目)。将AIDS知识各题目计分,回答正确计“1”分,不正确或不知道为“0”分。将各类别知识题目得分相加,再除以题目数,得各类知识的均分(分值范围0~1)。比较各类知识均分,由高到低排列,AIDS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它可导致死亡等艾滋病性质均分最高,为0.66。其次是AIDS传播途径知识均分,为0.38。再其次是AIDS防治知识均分,为0.22。以AIDS不传播途径知识均分最低,只有0.19。

2.2 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社会人口学特点

性别差异。关于艾滋病可通过共用注射器吸毒、共用针头刺破皮肤和母婴途径传播,以及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和艾滋病可导致人死亡等知识题目,女生回答正确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P

男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为4.33,女生为4.94分,男女生知识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83) 。参见表2。

父母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的差异。分别根据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将学生分组,比较父母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初中、小学及以下三组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得分。单向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三组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5,P=0.264)。参见表2。

年级差别。初一、初二、初三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得分分别为3.60、3.91、6.46,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初三学生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初一和初二学生(P0.05)。参见表2。

2.3 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

32.0%的学生明确回答老师在学校课程中讲过艾滋病知识,43.9%的学生回答老师没有教过,24.0%的学生回答不知道老师是否讲过。比较各年级学生教师讲过的比例,以初三学生为最多,为50%,初一和初二学生回答教师讲过的比例分别为22.4%和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19,P=0.000)。回答教师讲过的比例,男女生分别为27.9%和36.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947,P=0.086)。

在被调查的392名学生中,有关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根据学生回答各种来源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44.4%)、学校教师(27.6%)、报刊/杂志/书(24.2%)、广播 (15.3%)、家长 (13.5%) 、互联网 (12. 2 %)、医生/护士(11.2%)、学校同学(5.6%)。总的看来,学生预防AIDS知识主要来自电视、报刊/杂志/书、广播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54.6%)。还有18.4%的学生回答几乎没有预防AIDS基本知识。

有76.9%的学生回答想了解有关预防AIDS方面的知识。

2.4 教师讲授与学生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是否讲过艾滋病方面知识,比较初三学生讲过组与没有讲过组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总得分,讲过组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得分为7.03,没讲过组知识得分为6.23,没有明显差异(t=1.167,P=0.246)。

2.5 学生

有13名学生回答有过行为,占回答这一问题人数(368)的3.5%。男女学生行为发生率(分别为2.8%和4.2%)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急需对我国农村初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需求进行评价,推动农村地区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工作

我国地域广大,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人口流动性大。艾滋病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向公众普及艾滋病基本知识是预防艾滋病在一般人群中迅速蔓延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促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育部办公厅于2003年2月20日印发了《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中小学生预防专题教育大纲》、《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的通知(教基厅[2003]3号)。在《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中指出,初中的教育内容(1)什么是艾滋病病毒。(2)什么是艾滋病。(3)HIV/AIDS的传播途径、不传播途径。(4)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与措施。并要求学校从初一开始,每学年2课时学习预防艾滋病知识。然而,本研究,即使是初三学生,能够正确回答艾滋病可通过共用针头或注射器静脉吸毒、行为、母婴途径传播的也仍然很低,分别只有60.8%、53.1%、48.5%。对于日常生活接触并不传播AIDS知识的更少,分别只有46.9%、35.4%、32.3%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并不通过拥抱、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共餐传播。大众传媒电视、报刊/杂志/书、广播和互联网等大众传播(71.5%)仍然是初三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80.5%的初3学生想了解有关预防AIDS知识。学生缺少基本的预防AIDS知识。

在我国,有关农村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如何的报导极少。在中国西部甘肃省甘谷县曾对250名农村初二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完全了解艾滋病三条基本传播途径的为74.56% 。知道正确预防方法的有62.72 %,对于日常生活中不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完全答对的仅占18.86%[5]。总的看来,尽管其结果好于本调查研究结果,但学生的基本知识仍然很低,需要提高。

本研究人群仅限于1所普通农村中学,不能推论其他农村学校学生的情况。但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如此低,提示我们急需对农村初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情况进行调查,以推动我国艾滋病教育的普及工作。

3.2 重视农村地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师资培训

本调查显示,只有50%的初三学生回答学校教师曾讲过艾滋病知识。但初三学生回答教师讲过与没有讲过的二组比较,艾滋病基本知识水平并没有明显的差别。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讲课教师的讲课效果如何?讲课教师是否得到过培训?教师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直接影响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技能的传播。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不只是生物学知识的讲授,更重要的是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的培养。注重发展和促进与预防艾滋病相关的技能及态度,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决定,如何抵御吸毒和来自同伴方面的压力等;反对偏见/歧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要表现出关心、宽容、富有同情心;反对药物滥用、多个性伴、待等。要达到这些教育目标,单凭传统式的教学方式课堂讲授难以实现,尤其是正确态度、技能的学习,需要参与式教学,需要通过摹拟生活中可导致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情景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学习,效果会更好。为达到上述教育目标,在学校成功地实施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师是关键的因素。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掌握基本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有相关研究显示,培训能提高学校教师预防艾滋病教育知识水平、促使不歧视态度的形成,以及对讲授一些敏感问题(如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式、使用、推迟、对AIDS患者的宽容等等)的自信程度增加[6]。

本研究提示我们要重视农村地区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真正让农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掌握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技能,不只是在现在,也在将来,能保持避免感染艾滋病的健康行为。

3.3 重视全面的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教育

本调查结果显示,与AIDS传播途径知识相比,学生尤其缺少日常生活中不传播AIDS途径的知识。这与笔者以往对学生的一些调查结果相似[7,8,9],与在甘肃省甘谷县对250名农村初二学生的调查结果也相似[5]。提示我们,学校在预防AIDS教育中,要注意知识传授的全面性,加强对不传播艾滋病途径知识的教育,这对减少学生对艾滋病不必要的恐惧、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 2007年7月26日.

2 http://who.int/school_youth_health/facts/en/ 2007年7月26日.

3 http://省略.cn/zhq/ShowContent.asp?lm=所有栏目&sn=4020. 2007年7月26日.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 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R],2006.

5 马迎华,李农,王超,等. 对甘谷县250例农村中学生艾滋病教育需求调查[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9(1):39-41.

6 陈晶琦,王佳,崔爽.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培训对健康教育教师及卫生人员知识态度的影响[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增刊,第一届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大会论文集,2001.

7 陈晶琦,王嘉,孙江平. 北京市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1,22(1):46-47.

8 陈晶琦,叶广俊,孔艳秋. 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性态度及调查研究[J].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杂志,1996,2(3):120-122.

病毒预防小知识第7篇

【关键词】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2.197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好发于夏秋季节, 以5 岁以下儿童为主, 尤以3 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大多数为轻症患儿, 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表现, 少数患者病情进展快, 导致心肌炎、肺水肿、急性弛缓性麻痹等严重并发症, 发生死亡[2]。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传播, 也可经接触患儿皮肤、黏膜疱疹液或公共用品而传播, 青少年或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 但能够传播病毒[3]。手足口病没有特效的疫苗, 只有有效的健康教育才能减少手足口病的感染率。因此, 从2008年7月~2013年5月, 对到门诊就诊患儿的家长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调查及健康教育, 并进行了效果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 抽取到门诊(包括青岛第一疗养院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患儿家长(包括患儿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1000人作为调查对象。

1. 2 方法

1. 2. 1 调查方法 参考相关课题资料,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统一培训调查员, 在患儿家长自愿的前提下, 采用直接询问的方法对患儿家长进行调查, 在问卷上如实记录, 重点记录患儿家长对预防手足口的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的表现, 记录调查结果。

1. 2. 2 干预方法 通过向患儿家长发放有关手足口病知识的文字资料、医生现场咨询、播放视频、举行知识讲座、建立宣传栏、推荐科普网站、开通微信、微博等形式, 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重点是对手足口病的知识了解、态度、预防行为进行干预。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干预前后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常识知晓率比较 干预后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的概念、传播途径、病程时限等知识的知晓率较前明显提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干预前后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各种防治措施的掌握 干预后患儿家长对各项手足口病防控措施的掌握情况比干预前普遍提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干预后, 家长更加重视儿童饭前、便后、外出回来后要洗手, 不和别人共用毛巾, 教育孩子形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以切断传播途径, 减少感染机会。家长喜欢带孩子参加朋友婚宴聚会, 部分老人喜欢带孩子逛超市, 小孩喜欢到游乐园等小朋友多的地方游玩, 很多家长忽视这是一个重要的传播渠道, 进行干预后, 92%的家长表示重视这方面, 减少到公共场所活动。干预后, 95%小儿家长尤其是老人表示, 在给小孩更换尿布、收拾大便后会重视消毒, 并且在了解到成人也可携带病毒后, 在接触患病儿童后会重视洗手、消毒后再接触未患病儿童。90%的家长能做到对包括儿童玩耍的物品、书籍、就餐时用的碗筷加强消毒, 做到分餐, 减少儿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到肠道病毒。95%的家长在干预后认识到手足口病是可以防治的, 但仍有重症病例, 因此发现后要及时就诊、隔离, 不能随意吃药或打针。94%的家长通过教育, 认识到即使症状消失, 患儿仍有传染性, 因此避免接触患儿, 自己孩子患病后或症状刚好转, 不应继续接触其他健康儿童, 以免传染。大部分的家长(85%)表示学习了正确的防控知识后, 会积极向亲戚朋友邻居宣传防治手足口病的知识, 分享教育儿童的心得, 共同预防手足口病, 避免手足口病在社区、幼儿园等机构中暴发和流行。而“每日检查手足”成了家长每日必须做的功课, 有很高的执行率, 这体现了人们不断增加的文化水平和卫生防病意识。

3 讨论

手足口病于1957年由新西兰首次报道, 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1969 年分离出EV71。大部分为轻型, 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甚至死亡[4]。2007年以来, 我国部分省市暴发疫情, 为规范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管理, 国家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列为丙类传染病进行网络直报[5]。从历年疫情资料看, 我国手足口病常于3~4月开始增多, 6~8月达到高峰, 9月以后开始减少, 可见流行期很长,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呼吸道传播, 亦可经接触患儿皮肤、黏膜泡疹液而感染, 患儿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床上用品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 但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 但会传播病毒[6]。可发生幼儿园集体感染和家庭、社区聚集发病现象,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幼儿园的卫生教育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但本病的高危人群是儿童, 因为儿童不成熟、依赖性强、好奇心强、喜欢聚集玩耍, 易受外界和他人影响, 无法自觉做好各项防范措施, 而家长则是在生活中与小儿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人, 因此, 家长们对本病的认识程度以及为小儿所做的防治措施是控制疫情发展的关键。调查结果显示, 通过多种形式对患儿家长广泛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后, 家长对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知晓率大大提高, 并且, 患儿家长对执行手足口病多种防控措施的认可性在干预后也有很明显的提高,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次健康教育干预, 使患儿家长科学地了解手足口病, 消除对手足口病的恐惧感, 提高了他们防治手足口病的水平, 增强了防治传染病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降低手足口病的感染率及危重病例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民, 刘闯.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 24(7):591-594.

[2] 孙军玲, 张静.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30(9):973-976.

[3] 陈瑞金. 2010-2013年荔湾区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 2015(2):163-164, 166.

[4] Robinson CR, Doanc FW, Rhodes AJ. Report ofan outbreak offe- brille illness With pharyngeal lesion and exanthem: Toronto, 1957, Isolation of group A Coxsackie Virus. Canad Med Assoe J, 1958, 79(3):615-621.

[5] 张琰琰. 2009 年孟津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华南预防医学, 2010, 36(4):45-46.

病毒预防小知识第8篇

12月1号是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是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首要环节,只有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宣传力度,才能进一步扩大预防艾滋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世界艾滋病日预防宣传活动工作总结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2020预防艾滋病活动总结1为了搞好艾滋病防治宣传周活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禁毒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健康教育工作

对于我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制定了防治艾滋病工作方案和计划,成立了遏制与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小组,校领导亲自挂帅,明确职责,协调各方面力量,狠抓落实,做到领导到位、投入到位、保障到位、措施到位,扎扎实实地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活动真正做到了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

二、内容及方法

1、开展全校师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2、举办预防艾滋病板报展览活动;

三、主要工作

1、为了有目的、有教育意义、科学地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按照上级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全校19个教学班,由政教处配合教务处统一安排课程,先由健康教育教师对班主任进行培训,然后讲明班主任本学年需要完成健康教育的部分。

每周安排0.5课时为健康教育课。

2、为了提高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水平,增强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共进行2次有关知识讲座,内容包括:

(1)艾滋病流行态势及对人类危害的普遍性、长期性及毁灭性。

(2)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着重介绍了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与hiv感染者区别;艾滋病临床表现;艾滋病毒的体外消毒方法。

(3)艾滋病预防原则:洁身自爱、拒绝毒品,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4)同情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告知同学们目前全人类的敌人是艾滋病,而不是艾滋病人和感染者;我们要关心他们,如果歧视,只会加速艾滋病的传播。

3、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利用广播、板报、展览、讲座和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为学生们提供青春期性教育,预防吸毒和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并教会他们一些学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如何倾听,促进同学们交流过程,尊重别人,学会如何与人亲密相处,学会如何拒绝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不良诱惑,提高自尊,将其学到知识融入预防艾滋病中去。为了使学生有深刻的认识,学校组织放映有关录像、片子有《艾滋病基本知识》、《逼近中国人的艾滋病》、《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等。

2020预防艾滋病活动总结2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艾滋病预防的教育,端正思想,第三中学按照县教育局妇委会的要求,在全校内多渠道、全方位开展了一系列有关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精心部署,强化责任。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中,成立了预防艾滋病领导小组,校长亲自任组长,召开了全校预防艾滋病宣传动员大会,校长在会议上对今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细化了责任,为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形式多样,广泛宣传。

我校将宣传工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人发展和学校合格人才的培养,中学生是个人身心发生飞快性变化的关键年龄阶段,教师、家长的正确领导,可以帮助学生摆脱青春期的困惑,摆脱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为此学校专门印发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单,有计划地安排健康教育课,在课上,进行了预防艾滋病的专题讲座,讲座围绕“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哪些不同”、“如何预防艾滋病”。通过微机课,让每个学生从网上查找艾滋病的危害性,充分认识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画宣传画。同时,利用校广播、黑板报,宣传挂图、主题班会等不同渠道和措施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教育,通过大量的数据、事例、深入浅出地向全体同学介绍了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流行特点极其与预防措施全面详细的灌输给学生,号召学生将艾滋病预防常识介绍给家长,建立家校共同创建和谐健康的绿色通道。

此项活动的开展,使全校师生都受到了教育,大大加强了教师、学生、家长对艾滋病的了解,在帮助师生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方面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今后我校将此项活动长期开展下去,在活动的内容、形式上不断改进,让学生认清未来,让家长参与活动,让所有人都充分认识到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拒绝艾滋,拥有美丽健康的人生!

2020预防艾滋病活动总结3忘记了是从那一天起,艾滋病这个略带西方色彩的字眼闯如了我们的生活。它惊醒了沉睡中的我们。让我们认识了爱滋,了解了爱滋,惧怕了爱滋,远离了艾滋病人。

人性就在这时体现了。普存忻这个我不太熟知,但是他是有名的艾滋病大使。也许我连他的名字都不会写,可是我从心里崇拜他,因为他有一颗剔透的心,高尚的灵魂。其实我心里也知道,艾滋病是靠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的。可是就是人性的自私,我也保护我自己,如果有一个人他站在我面前说要和我握手,而且告诉我他是艾滋病人,恐怕我也会胆怯,我也会踌躇。可是他呢!毅然的和他们握手,吃饭,交流。也许这些在正常人与正常人之间太微不足道了。可是如果是一个正常人和一个艾滋病人之间,那么是多么的崇高的一种气节。是多么的伟大。他们做到了,可是今天的我真的做不到。

人之初,性本善。也许是自私抹杀了我的善良。也许是自己保护的意识让我收起了善良。今天我只能在这里高唱凯歌,百般称赞那些能做到和艾滋病人平等的人,对不起,今天的我依然做不到~

艾滋病是一种有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入侵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全球艾滋病20年来造成2800万人死亡,目前还有4300万患者,并且每天新增病人1.4万人。我国现有65万艾滋病感染者,去年每天新增192人。

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性接触传播;二是血液传播;三是母婴传播。

目前,艾滋病仍然是不治之症。它威胁着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1、洁身自爱。

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2、使用_。正确使用_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3、治疗性病。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艾滋病的感染。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服务咨询,必要时可借助当地性病、艾滋病服务热线进行咨询。4、远离毒品。避免共享针头,禁止吸毒,减少血液接触。处理伤口时,一定要注意避免皮肤、眼睛、口腔接触到别人的血液。5、防止交叉传染。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使用没有严格消毒的不安全拔牙和美容等,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只要按照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去做就不会感染到这种病。就可以不让自己的生命白白浪费掉。

2020预防艾滋病活动总结4在“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英格堡乡计划生育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艾滋病防治条例》和《通知》精神,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旨在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全面实现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服务普遍可及的目标,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防治工作,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庭,消除歧视。

一、领导重视

20_年11月下旬,英格堡乡领导安排部署了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要求把艾滋病防治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积极参与,认真开展防治工作;按照防艾委办公室下发的世界艾滋病日活动通知要求,结合实际,认真搞好宣传活动。

二、形式多样

12月7日上午,利用当地的集市日,我计生办办公室人员和红十字会、合管办、司法所及乡政府宣传干事共同在路边悬挂“遏制艾滋、履行承诺”、“防治艾滋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等宣传标语口号6幅,开展了宣传活动,宣传采取发放宣传材料、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并摆放各种宣传材料为路人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共发放艾滋病宣传册50多册,宣传单300余份。

三、效果良好

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更多的人获得了艾滋病防治信息和防治知识。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认识艾滋病,了解到防治艾滋病与远离毒品和洁身自爱的关系,做好自我防护,同时也使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不再歧视、不害怕,更加关爱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从而进一步推动我乡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2020预防艾滋病活动总结5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为提升大学生防范艾滋病的意识,发挥大学生健康传播的主动性,我校开展了一系列艾滋病主题宣传活动。活动总结如下:

本次由校团委、健康与康复系主办、学生社团承办、学校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系列宣传活动共持续20余天。面对当前艾滋病感染人群年轻化、高校发病蔓延化的特点,校团委精心组织了面向全校学生的“文明校园相互关艾”主题海报设计活动、最美笑脸征集活动,校保健科联合兰山区疾控中心开展了有奖征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艾滋病防范宣传的积极性。

在教学楼前的宣传幕布上,60张印有美丽、热情笑脸和防艾宣传标语的照片,组成了巨大的心形,展现了我校师生“从我做起、认识艾滋病、宣传防艾知识和拒绝歧视”的良好风貌。在艾滋病日当天,学生社团的志愿者们组织了校园横幅签名活动,现场发放了艾滋病宣传手册及红丝带纪念品,并由传染病专业老师为同学们解答了艾滋病相关的问题。

校团委和各系团总支也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形式,向同学们推送艾滋病知识的文章。社团的同学们还义务到我市后园社区和小区向居民宣传艾滋病相关知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病毒预防小知识第9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方法;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不断完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法制管理、监督监测、医疗救治及免费咨询服务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深入开展防治艾滋病工作,努力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一)完善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机制。

(二)广泛、深入和持久地开展全民预防艾滋病、性病和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宣传,使全民预防艾滋病、性病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高危行为人群达到90%以上。

(三)高危行为人群中安全套使用率达到50%以上。

(四)从事艾滋病、性病预防保健、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等专业人员上岗培训率达100%。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艾滋病防治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作为实践“*”重要思想、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要把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以及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明确艾滋病防治工作职责,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

区政府统一领导本区艾滋病防治工作。成立*区公共卫生联席会议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年度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定期对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区公共卫生联席会议报告,确保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

各镇(街道)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负责、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落实有关政策,解决突出问题。要把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建设健康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区、构建和谐社会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区环境。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积极做好本部门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组协调下,配合做好相关工作。要根据工作计划定期开展自查、抽查和监督检查,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组报告。

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特殊作用,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好对目标人群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做好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关怀以及其它艾滋病防治工作。

(二)坚持预防为主,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农村、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经常性与突击性相结合、一般人群与重点人群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防治和科普知识等宣传教育活动,使公众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知识和办法,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消除对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歧视。

区卫生局要制定全区防治艾滋病、性病的培训和知识宣传计划,编印、发放宣传资料,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作为重要内容列入“亿万农民健康教育行动”之中,要结合健康城区创建,向广大市民提供科学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并为有关部门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技术支撑。

区委宣传部负责制定艾滋病防治宣传报道计划,监督和检查有关媒体对艾滋病宣传报道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新闻单位要将艾滋病预防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列入宣传重点,*电台、电视台要保证有一定时段播放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广告,*报等报刊杂志要保证有一定版面刊登有关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广告或专题文章。

区教育局要把预防艾滋病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在本区中、小学进行适时、适度地预防艾滋病及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增强学生自*保护意识。

区人口计生委要结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将艾滋病防治纳入日常宣传和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在社区居民中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

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等部门所属的监管场所要对干警和管理人员进行艾滋病、性病预防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的了解和认同,要对被羁押嫌疑人以及被收教对象开展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增强自*保护意识。

区农委要充分利用“三下乡”等形式,在农村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工作。积极配合卫生等有关部门编写、印发适合农村地区的宣传材料。

区卫生局、商旅委、公安分局、司法局、工商分局等部门要加强对宾馆、酒店、发廊、美容美发沐浴等服务场所的艾滋病防治的日常管理,对从业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

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等社团组织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充分发挥群众工作系统和工作网络的优势,在不同人群中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依法加强监管,落实干预措施

区卫生局和血站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血液管理,坚持自愿无偿献血制度,大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提高无偿献血率。血站必须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艾滋病、梅毒等病原学检测,检测呈阳性的,严禁使用,以杜绝艾滋病经血液途径传播。区卫生局要依法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消毒和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经常性监督检查,特别要加强对社会办医、个体医疗机构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活动。

医疗机构要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节约、安全地使用血液资源,严格执行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临床用血,提高成分用血比例,推广和倡导自身输血。同时,要加强血库管理,建立严格的血库管理工作制度,要将临床用血安全的有关指标列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考核的内容。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管理制度,做好介入性诊断、治疗器械和实验室用具消毒工作。要严格执行《*市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管理暂行办法》,切实做好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用后毁形、消毒和回收工作,防止艾滋病医源性传播。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要做好治疗艾滋病药品、生物制品、血液制品、诊断试剂、生物材料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审查和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一次性输液(输血、注射)器等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制造行为。

区公安分局要加大对吸毒贩毒、、非法采供血行为的查处力度,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对宾馆饭店、咖啡馆、酒吧茶座、歌舞娱乐、美容美发、桑拿浴室、按摩足浴、游泳场(馆)等公共场所相关人员的行为干预工作。

区人口计生委和区卫生局要利用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预防保健三级网络,推广正确使用安全套策略,在镇(街道)、社区、娱乐场所等地设立安全套自动售货机。

区卫生局、区妇联和区人口计生委等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的作用,在加强孕产妇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和产后保健及婴儿保健的基础上,建立综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检测、治疗及关怀服务体系,探索符合实际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模式,有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各医疗卫生单位和有关部门要对医疗卫生人员和有关职业暴露人员进行培训,对有关职业易感环节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医疗卫生人员及有关职业暴露人员因不规范操作、管理不善而感染艾滋病。要实行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发生职业暴露后,必须迅速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四)加强疫情监测,规范疫情报告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艾滋病疫情的监测,开展高危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力求准确掌握*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量、疫情变化、阶段性情况和流行趋势。区卫生局、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等部门要联合开展全区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基线调查,开展主动监测,对监管场所内的吸毒、、人员和性病患者实施HIV检测;卫生部门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配置自愿咨询检测点,实施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各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要做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发现工作。

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准确上报本辖区艾滋病疫情。对于隐瞒、缓报、谎报疫情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加强病人和感染者管理,落实减免政策

根据卫生部《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的通知》要求,采取医疗服务、社区服务、社会与家庭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实行轻症病人分散随诊、上门服务,重症病人入住定点医院治疗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实施对感染者和病人咨询、医学访视、就医指导、医疗服务和家庭护理等工作,医疗机构负责做好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医学随访工作。属被拘留、劳改、劳教和羁押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应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实行相对集中管理。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四免一关怀”(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免费抗病毒治疗、免费阻断母婴传播、艾滋孤儿免费上学,关怀救助艾滋病家庭)政策,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成员实施社会关爱,消除歧视和社会恐慌,营造良好氛围。同时,要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对恶意传播艾滋病的感染者或病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防治能力

要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推动性病门诊规范化建设和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建设,改善防治工作条件,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能力建设,提高防治技术水平。

区卫生局作为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主导意识,积极为政府当好助手和参谋,加强队伍建设,把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热爱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充实到防治队伍中来,积极开展培养、培训工作,在全区建立起一支集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检验检测和临床医护为一体的专业防治队伍,切实提高*区在艾滋病预防控制、检验检测和医疗救治等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