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3 09:17:22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第1篇

关键词:阿拉尔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

基金项目:兵团社科一般项目:“新疆跨域式发展背景下南疆贫困地区反贫困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YB19);兵团社科青年项目:“南疆流动人口对民族关系影响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3QN16)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月6日

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做出的主观评价,是衡量人们生活的重要参数,是个体对自己生活的综合判断。现在,随着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较比以前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面对着这样的现状人们感觉到满意了吗?面对着这些疑问针对笔者生活的城市阿拉尔进行了调查,希望从中找到其中的不足并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一、数据来源

此次主要以阿拉尔市的居民为调查对象,对阿拉尔市2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随机调查。此次调查主要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阿拉尔居民的居住条件、业余生活、生活压力、社会交往关系、城市综合条件和工作满意度六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共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了189份,回收率为94.5%,有效率为89%。

二、阿拉尔市居民总体生活质量满意度统计分析

(一)调查人口的基本情况满意度分析。不同职业的满意度比较,事业单位的满意度最高为40.73%,企业单位满意度30.15%,个体满意度34.07%位居其次,其他职业的从事者的满意度为18.60%是最低的。可能的原因是,事业单位的薪酬和休假等都和国家规定的相贴近,并且工作环境相对而言也比较舒服,企业从业人员都有相对比较稳定的工作收入和工作环境,自由职业者四处奔波而且工作环境一般较差、工作强度较大,所以相对而言其他职业的从事者满意度较差。

收入差异满意度分析,调查数据显示收入的高低与生活满意度不成比例,收入在3,000~5,000的满意度值要高一些。收入水平低的不能满足正常生活的需求所以满意度偏低,而收入水平高的人虽然物质收入高但是其所面对的工作难度也更大,其虽然客观的满意度达到了,但是主观的满意度却并不高。

(二)不同领域生活质量满意度分析

3、对生活压力满意度分析。阿拉尔市有32.76%的人感觉自己的压力很大或者比较大,有54.24%的人感觉压力一般,有12.99%的人感觉有一点压力或者完全没有压力。压力的来源主要表现在工作、家庭、孩子教育、住房问题和经济原因。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阿拉尔市的居民有很大的生活压力,并且从工作、家庭、孩子教育、住房和经济等各个方面均得到困扰。

通过以上6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阿拉尔市建设的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阿拉尔在全国属于小城市,其房价在其他城市的房价中算低的,但是近年来随着房价的直线上涨,阿拉尔的房价也在直线攀涨,使得不少工薪阶层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此表示很无奈;阿拉尔娱乐设施严重不足,娱乐设施就只有小型的KTV和饭店,没有什么大型体育馆也没什么大型的娱乐场所,人们想要娱乐就只有去吃吃饭、唱唱歌或者做做运动,娱乐活动比较单调;由于阿拉尔市的风沙比较大比较干燥,而且相对于其他地方的水质等自然条件要差上一些,再加上人们不注意周围的环境,乱扔果皮纸屑让环境更是“雪上加霜”,由此可见,在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上有待提高,以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社会压力也在增加,只有身体好了才有足够的精力去干其他的事情,好的医疗条件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阿拉尔的医疗水平,药品价格和医疗人员的服务态度却总不让人满意,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重视住院难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阿拉尔的人普遍感觉收入太低而物价太高,新疆调查总队调查结果显示新疆物价涨幅在全国排名第二位,且在新疆,阿拉尔物价的排名又很靠前。

四、提高阿拉尔市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娱乐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业余活动。政府应该大量引进投资,建设一些娱乐中心,并且开发周边的沙漠和胡杨林等将其开发为旅游景点。这样不仅能使阿拉尔的娱乐得到发展,还能促进阿拉尔的经济发展。同时阿拉尔还应该经常举办活动调动居民的参加娱乐活动的积极性;可以经常举办一些关于文化和娱乐的活动,不但提高人们的积极性还能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同时增进人们在一个群里的认同感,使人们对住宅产生归属感、亲密感和安全感。

(二)重视生态、社会环境,加强管理。阿拉尔由于处在沙漠的边缘,无论是政府还是作为市民的我们都应该为阿拉尔的建设做份贡献,多植树造林多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使阿拉尔的生态环境在我们长期的努力中的到改善。同时,阿拉尔市的居民对社会环境也很不满意,在大街的街道或者是沙漠等各个地方均可见到随处乱扔的果皮纸屑,这些不仅影响了阿拉尔市的环境同时还影响了阿拉尔市的整体形象,作为政府就应该多做些社会标示,同时做宣传让人们爱惜自己居住的环境。作为阿拉尔市居民,我们应爱惜自己的家园,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第2篇

[关键词]社区休闲满意度;影响因素;小河直街历史街区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1)06-0067-06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杭州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保护和重修历史街区,尤其是运河沿岸,政府投入巨资改造滨水历史街区,使之成为运河沿岸休闲产业发展的文化符号。杭州休闲产业取得了很多成就,并于2010年11月获得了“最美休闲城市”称号,然而,休闲产业的打造并非一日之功,休闲氛围的培育也需要长期的努力,以小河直街为例,应将休闲产业发展和原住民的休闲生活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对居民休闲满意度的个案研究,旨在探讨居民社区休闲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居民休闲满意度,更好地营造社区的休闲氛围,促进杭州休闲旅游发展。

目前,已有学者做了前期的相关研究。首先是对相关概念的定义。较有代表性的有:马惠娣认为休闲是在具体环境中构造出来的,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样性,休闲不等同于休息,有恢复体能的功能,其本质在于思想的纯洁与宁静。李九全、张中华对于社区休闲的定义是,社区居民在闲暇时间内,运用社区的景观及环境设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放松身心、追求精神上的愉悦与充实,从事具有娱乐性、健康性、自发性而不是竞技性、营利性目的的社区活动总称。关于休闲满意度的定义,伯德和瑞赫博(Beard&Ragheb)认为是个体在参与或选择休闲活动时所形成、引发、获得的一种正向感受结果,是个体对一般休闲经验或情境感觉到满足的程度。

除了进行概念探讨外,还有很多关于休闲满意度与其他因素关系的探讨,主要有两类视角。一类视角是探讨休闲满意度对居民生活满意度、休闲参与度等方面的影响。如基恩(Guinn)指出休闲满意是生活满意的重要相关变量,休闲参与积极性与高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瑞赫博认为,休闲满意对休闲参与的影响力要明显高于休闲态度、收入、年龄、就业模式、婚姻时长等变量。受教育年限和性别对休闲参与程度有特别影响力。休闲满意是影响休闲态度的唯一变量。瑞赫博和格里菲(Ragheb&Griffith)指出休闲满意对生活满意起着重大影响。休闲参与越多,休闲满意度越高,生活满意度越高。休闲满意度的六大变量与生活满意度全部正相关。《休闲与生活满意度》的第一章提出,休闲能够促进生活满意度的提高,且是预测社会满意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另一类视角是关于休闲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探讨。如瑞赫博发现,休闲参与越多,休闲满意越高。影响休闲满意度的因素,按强弱分别为兴趣爱好、文化背景、体育行为、社交行为、大众媒体行为。弗兰肯和瑞吉(Francken&Raaij)认为,低收入群体更多属于低满意度群体,中产阶层也有很低的休闲满意度,而高社会地位的人群有着最高的休闲满意度。本文将在调研中部分验证这些理论,并提出新的休闲满意度的影响变量。

此外,本文根据现实情况,有选择性地采用伯德和瑞赫博制订的“休闲满意度量表”,以分析居民休闲满意度的动机因素。此量表是目前休闲满意度研究者最常使用的量表,全表按因素分析法分为6个层面59个子问题,分别为:教育层面(educationalcomponent),指心智的刺激及自我了解与成长;心理层面(psychological component),指自由选择与体验;社交层面(social component),指与人共享与发展友谊;放松层面(relaxation component),指压力与紧张的松弛与解除;生理层面(physiological component),指身体健康的获得与保持;美学层面(aestheticcomponent),指美的欣赏、观感与提升。

2 研究对象介绍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杭州市北部,地处小河、余杭塘河和京杭大运河三河交汇处,占地面积约1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15万平方米,包括重点保护区、风貌协调区和商贸旅游区3个区域。调研范围是重点保护区,包括小河直街和小河东河下,由管委会管辖,但小河直街属于小河社区,小河东河下属于拱宸桥社区。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完成后,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原住民共回迁了113户。笔者随机走访了其中55户原住民,共77人,对他们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民的个人基本情况、休闲活动、休闲意愿、休闲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同时走访了社区所在的管委会和居委会,考察了社区周边的休闲场所。

笔者对小河直街历史街区进行过两次随机调研,分别是2010年1月和2010年11月,两次走访得到了类似的人口特征数据。首先,居民多为中老年人,且居住时间长。被调查的77位居民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居民共有45位,占58.44%,24岁以下的居民占12.99%。这些原住民在当地的居住时间达20年以上的占79.22%。其次,文化程度偏低,工作简单,收入低。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70.13%,大学以上学历者占11.69%。目前无工作者较多,离退休、下岗及家庭主妇占46.75%。工人和服务人员占27.27%。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占75%。

3 小河直街社区居民的休闲满意度分析

3.1居民休闲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社区居民对目前休闲生活感到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占56.36%;觉得一般的,占30.91%;认为比较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占12.73%。究其原因,有如下影响因素:

(1)分割的行政区划导致居民休闲满意度下降

调研显示:小河直街居民对休闲生活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小河东河下的居民。小河直街居民对休闲生活现状表示比较不满意的,占6.45%;认为一般的,占22.58%;感到比较满意或很满意的,占70.97%。但小河东河下的居民,表示很不满意的,占17.39%;认为一般的,占43.48%;感到比较满意或很满意的,只有39.13%。其原因与分割的行政区划有关。小河东河下属于拱宸桥社区,小河社区的活动并不通知他们,这使他们有较为强烈的被抛弃感,从而产生不满意情绪。

(2)休闲活动参与度高的居民有较高的休闲满意度

调研显示:住在小河直街主街上的居民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居民。住在主街上的居民对休闲生活感到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比例高达90%,远高于普遍的满意度水平70.97%。这可能与他们对社区活动的信息捕捉更为灵敏、参与度更高有关。一般社区活动如果是小范围参加,多以电话通知,如果是大范围,多在小河直街上以公告栏的形式告知,所以,主街上的居民更容易获得这些信息。参与较多的居民,对小河直街社区会有更强的认同感,也会有更高的满意度。这也验证了瑞赫博和格里菲的观点,即休闲参与越多,休闲满意度越高。

(3)收入对居民休闲满意度有部分的正面影响

首先,低收入并不一定带来低休闲满意度,但是高收入可能带来高休闲满意度。弗兰肯和瑞吉认为,低收入群体更多属于低满意度群体,中产阶层也有很低的休闲满意度,而高社会地位的人群有着最高的休闲满意度。此次调研部分证实了该论点,略有分歧。本研究以月收入1000元和2000元为界,划分居民收入区间。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居民多为待业者,没有收入或靠低保生活。该区间没有休闲满意度很高的居民,休闲满意度较高的居民在该群体中的比例为58.33%。这些居民较低的收入使他们的休闲生活相对单调,这导致他们没有很高的休闲满意度。但由于生活仍然较有保障,休闲满意度总体上偏高。月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的居民,休闲满意度比例为51.72%。这个收入区间的居民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在职工人,一部分是退休工人。大部分居民的退休工资为每月1800元左右,没有达到2000元。这两类居民的休闲满意度存在差异,下文有详细分析。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居民,休闲满意度比例为61.54%。总的来说,收入对休闲满意度的影响是正面的。

其次,低收入者也可以有较高的休闲满意度,这取决于收入与支出的平衡。如果将小河直街居民的收入放在杭州市社会大背景下考虑,由于大量退休职工及低学历劳动力的存在,当地居民的收入普遍不高,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占75.00%,但低收入者也可以有较高的休闲满意度,这取决于收入与支出的平衡。小河直街居民总体收入偏低,但休闲满意度相对较高,其重要原因是:居民的休闲支出在其收入承受范围内,因而,休闲消费金额对休闲满意度影响不大。以数据为证:每月休闲消费在50元以下的居民中,休闲满意度较高或很高的居民在该群体中的比例为56.25%;每月休闲消费在50~100元之间的居民中,休闲满意度比例为53.33%;每月休闲消费在100~300元之间的居民中,休闲满意度比例为60%;每月休闲消费在300元以上的居民中,休闲满意度比例为57.14%。可见,居民的休闲支出水平不同,却有类似且偏高的休闲满意度。有如下几点原因:

原因一,居民偏好相对简单舒缓的休闲活动。由于居民多为中老年人,所以,他们日常休闲以在家看电视为主(占67.53%),或者在家喝茶打牌(占68.83%),或者串门聊天(占33.77%),这些活动几乎不需要任何花费。

原因二,居民大多有节俭的习惯,倾向于不需要花费或者少花费的休闲活动。问卷显示,居民每月的休闲消费普遍较低。每月休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居民占51.95%,其中还有6.49%的居民每月的休闲消费为零。每月休闲消费在100~300元之间的居民占20.78%,超过500元的仅占9.09%。居民较常去的休闲消费场所为街道、商场、超市或夜市,占32.89%,尤其是去菜市场,这是相对廉价的日用购物场所。近在咫尺的商贸旅游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休闲消费群体,而当地居民的反应普遍一致,即基本不去茶馆和咖啡馆、接待客人时去餐饮场所。据调研,餐饮场所中最受欢迎的是新腾飞,人均消费约40元(据大众点评网,2011年1月),其次是河上轩,人均消费31元(据杭州口碑网,2011年1月),但总体上居民的消费频率不高。居民消费频率较高的是两家面馆:长爱面馆和老桥头面馆。这两家面馆都遵循价廉物美原则。长爱面馆早餐提供3元/份的面条,其他时间面条价位在5~22元间。老桥头面馆消费最低5元,最贵12元。

原因三,居民的生活环境优美,不需要任何花费就可以享受别人需要付费的休闲生活。居民在家里或家门口喝茶可以享受到同样优美的环境,这也是居民不愿意去商贸区茶馆喝茶的重要原因。当然,他们也希望居委会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非常便宜的喝茶、打牌、下棋、搓麻将的公共社交场所。政府提供的大量免费的公共休闲场所也减少了他们的休闲消费支出。调研显示,有40.79%的居民会去公园、广场绿地等,这些场所在杭州都是免费的。

(4)居民的职业会影响休闲满意度

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原住民中,比例最大的两个群体是工人和离退休职工。对两个群体的分析可以看出,居民的休闲满意度受到职业的影响。

工人的休闲满意度相对较低。休闲满意度较高或很高的居民在该群体中的比例仅为41.67%,比总体的比例水平少29.30%。这可能与这部分居民生活压力大、休闲时间少有关。这些居民处于中青年阶段,家庭负担重,但收入低(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居民占该群体的91.67%)。在这部分居民中,没有人认为自己的休闲时间很多,只有16.67%的居民认为自己的休闲时间较多,远低于总体的比例水平41.56%。66.67%的居民认为自己的休闲时间一般。

离退休居民的休闲满意度相对较高。自认为休闲满意度较高或很高的居民占所在群体的79.95%,略高于整体水平。休闲满意度较高的原因是:绝大多数居民有退休工资,大多接近每月2000元,生活比较有保障,生活压力较小,休闲时间充裕。他们中认为自己休闲时间较多或很多的占73.3%。

职业影响居民休闲满意度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的职业状态会带来不同的休闲时间分配以及不同的生活压力。充裕的休闲时间有助于提升休闲满意度。适度的生活压力可以带来相对舒适的生活状态,以及相对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进而提升休闲满意度。

(5)居民的休闲满意度受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较大

基恩认为休闲满意是生活满意的重要相关变量,相应地,生活满意也是休闲满意的重要变量。调研显示,居民对自身生活状况比较满意的,休闲满意度较高;对自身生活不满的,休闲满意度较低。两者成正相关关系。具体而言,根据访谈的内容,低生活满意度可能带来低休闲满意度的原因包括:①生活压力大,休闲时间少;②收入低,无力承担休闲消费支出,休闲活动单调;③家庭生活不和谐,影响到休闲的心情;④家里有病人,生活支出高,缺乏足够的休闲时间和可支配收入。反之,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可能带来较高的休闲满意度的原因包括:①空闲时间多,生活轻松悠闲;②有足够的收入保障,可以有较为丰富的休闲生活;③拥有良好的生活心态;④稳定和谐的家庭生活;⑤家庭成员身体健康,没有严重的疾病。

休闲本身构成生活的一部分,两者密不可分,因而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休闲满意度。在政府的大量投入下,小河直街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非常大的改善,由杭州城北的贫民窟转变为杭州重要的历史街区。因而,很多居民对于目前的生活感到比较满意,这使他们对休闲满意度评价相对较高。也有部分居民提出,如果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设施,如装上管道煤气,他们的休闲生活满意度会更高。可见,解决原住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问题,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休闲满意度,反之,则可能会随时引发矛盾,带来不和谐因素。

以上分析可见,居民生活的各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到他们的休闲满意度,而且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交织,或互相叠加,或互相抵消,最终影响到每位居民对休闲满意度的定性判断。

3.2居民休闲满意度及其动机因素分析

对社区居民休闲满意度评价的衡量,主要借鉴伯德和瑞赫博制订的“休闲满意度量表”进行分析,按满意度高低依次为:居民平均的放松满意度为4.40;美感满意度为3.69;社会满意度为3.51;教育满意度为3.42;身体满意度为3.37;心理满意度为3.27。当地居民的总体满意度为3.61,属于中等偏上程度,其中“放松满意度”层面的平均数远高于其他层面的平均数。具体的居民休闲满意度平均数、标准差及平均数排序如表1所示。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知,带来社区居民休闲满意度最主要的5个因素依次是:心情愉悦、放松自己、维持身心健康、休闲场所环境清新干净、和别人接触互动。从居民休闲满意度的标准差可以看出,居民对前4个因素有较大共识。以上结果与居民的特征有很大关联,尤其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居民的休闲满意度多来自“放松”的需求,也比较看重“维持身心健康”。他们并不倾向于“挑战体能”这样相对剧烈的休闲活动,也不愿意在休闲活动中使用技巧与能力。居民多是中老年人,且是相对缺乏学习能力的简单劳动者,所以,他们的休闲也倾向于从简单、轻松的活动中获得快乐。

居民在休闲活动中,对于“更了解自己”的动机处于中等状态。原因在于,他们中多为中老年人,认为对自己已经比较了解,不是特别热衷于从休闲中了解自己。居民对于“了解别人”,总体上也不热衷,45.83%的居民对于了解别人没有太大兴趣,但内部存在一些差异。相应地,居民比较喜欢“和别人接触互动”,占69.44%,但是内部分歧相对较大。综合来看,50%的居民既希望和别人接触互动,又希望在接触中了解别人;19.44%的居民想和别人接触互动,但不愿意更了解别人,而是保持相对的独立性;26.39%的居民相对封闭,更喜欢独处,也不想了解别人。原住民的这个特征可以为社区组织活动提供一些思路指导。

总体上,基于休闲满意度量表分析得出的居民休闲满意度与居民的主观评价比较吻合。

4 关于提升居民社区休闲满意度的建议

4.1为居民提供更多群体休闲的机会

居民的社区休闲满意度较高,且多倾向于群体休闲。群体休闲是相对于个体休闲而言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一起进行的休闲活动,并在休闲过程中产生行为、感情的互动,并获得身体上、心理上的满足。调研显示,希望多人一起进行休闲活动的,占46.75%;希望两人一起休闲的,占12.99%,一般指的是与老伴;持无所谓态度的,占24.68%;希望一个人进行休闲的占15.58%。走访得知,虽然有少部分居民表现出较为封闭的倾向,但是大部分居民喜欢热闹,喜欢社区活动。不少居民表示,只要社区通知的活动,他们都很愿意参加。也有部分居民表现出被社区遗忘的不满甚至愤怒。可见,大多数居民希望有较多的群体休闲机会。

4.2创造更多的公共空间

根据对小河直街社区周边的考察,小河直街的公共空间极少。露天的公共空间拓展余地较小,室内的公共空间尚未有效利用。据管委会介绍,目前小河直街上还有很多公建房,其中酱园、3号暂借管委会使用。酱园里面展示着一些旧式的生产工具,用于公共活动,如唱越剧等。酱园一年中大约有1/3的时间开放。鉴于其他公建房不能挪作公用,酱园是最有可能被有效利用的公共空间。作为小河直街不多的历史遗迹,酱园用于单位办公场所并不合适;仅仅用于文化展示,无法充分物尽其用;被动地为一些活动提供场所,也非长远之计。所以,建议将酱园长期开放,为小河直街社区的居民提供一个长期的传统文化交流平台,其他周边社区居民可以参与,具体活动由管委会来操作。①作为各种文化展示的舞台,如越剧角活动、其他文艺汇演活动等;②作为社区居民定期的活动场所,如定期举办邻居感情联络会等;③为各种节庆活动提供筹备场所;④成为小河直街历史街区居民的信息交流中心。总之,充分利用酱园这一平台,不仅把它作为历史遗迹展示,更要让它融入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居民沟通的媒介。

4.3为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休闲娱乐设施

目前小河直街的公共休闲设施极少。为了维持小河直街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古朴风貌,社区没有设置休闲运动设施。但77.92%的居民希望能够增加休闲设施,特别是健身方面的设施。考虑到普通的运动器械可能会影响小河直街社区的历史风貌,可以分散设置在相对偏僻的位置。由于居民多倾向于静态休闲方式,可以在运河沿岸增设一些公共休憩设施,如木椅等,供居民散步时休息。也可以在运河码头附近设置一些简便的不影响视觉效果的娱乐设施,如秋千椅等。

4.4较大范围较多次数地组织免费社区活动

居民缺乏自行组织的能力和动力,所以,需要依靠社区根据居民特色有计划地成立一些特色民间组织,并定期组织活动,且扩大活动的波及面。可将举办过的比较成功的社区活动固定下来,形成传统,并逐步改善细节,以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如纳凉晚会,很受欢迎,就可以保留下来,甚至根据居民需要增减举办次数。公布电影节目表,让居民选择电影内容。每次活动结束之后,向居民征询反馈意见,以利于下次改进。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第3篇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农村居住环境是体现农村建设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志,农村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可以协调农村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有效改善农村容貌和农民生活,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推进。居住环境满意度评价的是居民的实际居住环境与期望居住环境的差距[1]。而长期以来,学者对我国人居环境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对城市区域[2],对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新农村建设理论,构建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测评模型,以南京市浦口区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居住满意度进行测评,并分析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原因,为发展南京浦口区农村居住环境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与问卷调查 

2.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使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该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萨蒂(T L Saaty)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一般包括五个步骤:建立低阶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评价体系的目标层为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中间层为准则层(或指标层)为“经济建设”、“社会面貌”、“生态环境”;方案层针对准则层三个因素分别作细分,共包含22个指标。 

2.2综合研究结构的分析 

四分图模型,又称重要因素推导模型,是一种偏向于定性研究的诊断模型[3]。本研将四分图模型应用于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研究,横轴表示村民对村里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得分的高低情况,等于指标各个等级所占总人数百分比的线性加权和,用P表示;纵轴表示村民对各项居住满意度指标的重视得分情况,即指标权重,用I表示。根据各项指标的的重要度和满意度得分情况,将各指标归于四个区域内。A区为优势区,B区为修补区,C区为机会区,D区为维持区。四分图模型见图1: 

图1四分图模型 

2.3问卷调查与样本数据 

本文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打分。第一部分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为三个方面:个体特征、经济特征和社会特征。第二部分采用里克特式量表法将满意度打分分为5个等级: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较不满意,很不满意,分数依次表示为5,4,3,2,1。同时“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指标体系”采用三个层次对满意度进行定性描述,第一层为目标层即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第二层为准则层即经济建设、社会面貌和生态环境,第三层为方案层即准则层细分下的22个判定指标。 

本文选择南京市浦口区作为研究区域,随机选择一共选择400份问卷,浦口区4个镇:永宁镇,乌江镇,星甸镇,石桥镇,每个镇发放100份问卷,考虑到调查对象分布较广,所以分卷发放采用随机发放原则,一共涉及20个村庄左右。最后有效收回388份,问卷有效率为97%。 

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后得到的统计数值,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男性39.5%,女性50.3%,男女比例适当。年龄构成上,多数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比72.9%,反映出留守农村的中老年人居多。多数家庭的年收入在4.5万元以下,占比79.6%,反映出浦口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低。52.32%调查对象的房屋建于2000年以前,房屋老旧。调查所涉及农村附近均建有工厂,对农村环境产生影响,其中以噪声污染最为显著(占比21.1%)。 

3.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综合研究 

3.1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本研究在通过问卷调查征询了十位相关学者的意见,将所得数据平均计算,得出判断矩阵,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满意指标权重。 

根据四分图,经济建设指标处于优势区,表示当地村民认为经济建设的权重较大,并看好当地目前的经济形式,农村经济建设应在维持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社会面貌和生态环境处于机会区,表示社会面貌和生态环境在村民心中的权重和满意度均较低,目前对农村居民影响较小。由此可见,浦口区农村的经济建设优于社会面貌和生态环境建设,而这两个指标也是农村建设中容易被忽略,却较能影响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的因素。 

5.总结与建议 

本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为指导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根据实际调查结果,建立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评价体系,对浦口区农村居民居住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满意度为2.8512分,处于一般偏下水平,综合四分图模型的最终结果显示:经济建设处在优势区,表明村名看重这一块的发展且看好目前的经济建设,应该继续发扬。社会面貌和生态环境均在机会区,表示社会面貌和生态环境这两个指标在村民心中的权重和满意度均较低,目前对农村居民的影响较小。 

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对提高南京地区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和促进南京地区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第4篇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城乡居民;河北省

2010年,在春节团拜会上,温总理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在2011年2月27日,温总理和网友在线交流时提出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城乡居民高达13.47亿,所以居民感觉幸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问题的提出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的研究起因是寻找一种能够衡量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指标体系。在后GDP时代,研究国民主观幸福感问题,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来看,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标体系的设置与评价问题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并且学科交叉性很强。研究和分析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将有助有落实国民幸福指数发展理念对策和建议,从而对实现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价值;从现实意义来看,正如两会期间,“幸福指数”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GDP减速,幸福提速”在中国已成燎原之势,在各地已经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幸福”处处可见。

所以,关注“主观幸福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情绪感受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

(一)城乡居民生活有趣程度分析

(三)城乡居民情绪起伏程度分析

调查中发现,认为“中等强度”及以上的居民占整体居民的31.99%,表明情绪起伏程度不大。在比较中,县城居民中选择“中等程度”和“有一些”的人数比重明显比乡村居民多,这表明县城居民情绪有一定的起伏,但起伏程度不大,而乡村居民的情绪更稳定。由此可推导,县城居民的文化层次更高一些,因此居民对生活更敏感,导致幸福感的下降。因此,可通过增加县城居民释放压力的方式,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

三、生活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

(一)城乡居民现实生活与理想生活差异程度分析

调查中发现,认为“不接近”及以下的居民占整体居民的24.92%,表明现实生活大体上为其理想生活。在比较中,乡村居民在“比较接近”的选项上超过了县城居民18%,表明乡村居民认为现实生活更理想一些。由此可见,县城居民对理想生活的标准更高一些,与居民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层次有关。

(二)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分析

调查中发现,共有67.34%的人表示不同程度的满意,总体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对生活还是满意的。其中乡村居民认为生活满意的占73.91%,而县城居民占64.39%,表明乡村居民对生活更满意。可见近阶段,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的较多,基本上满足居民的需求。

图5 城乡居民满意度比较图(数据来源:作者调查)

(三)城乡居民实现梦想程度分析

调查中发现,认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占被访者的50.50%,总体显示我国城乡居民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重要的东西。其中乡村和县城居民中认为自己得到想要的重要东西的比例分别为55.43%和48.29%,表明乡村居民的生活比县城居民更理想。可见乡村居民对愿望的地位较低,实现的可能性更高,因此主观幸福感较高。

四、政策建议

(一)加快城乡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解决城乡问题,离不开城乡经济的发展。村办、集体企业是城乡地区建设的重要经济基础,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手段。目前可选择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为突破口。发达国家一般都有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但我国村办、集体企业中农产品深加工占比很小,60%以上农产品加工在城市完成,这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降低了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因此,农产品加工业应成为今后城乡企业发展的主要内容。经济水平上去了,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指数也就有了相应提升。

(二)加大城乡地区教育事业力度,提高城乡居民文化层次

对于城乡教育问题,首先要提高思想意识,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应取消“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教师工资直接由省级政府发放,这样,教师工资受县乡经济发展水平的束缚程度减少。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文化层次,才能从主观的方面对居民幸福感进行认识与提升。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第5篇

关键词:旅游开发 居民满意度 差异 北海

一、引言

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是指,旅游地居民将其对本地旅游开发的期望与实际感受相比较所产生的愉悦或者失望的心理状态。[1]当前,研究旅游地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对我国旅游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一些旅游地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当地居民与开发商互相对峙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地居民作为旅游地旅游开发的影响者、参与者及受益者,是旅游开发的核心利益主要相关者之一,其对旅游地旅游开发的态度及满意度是旅游地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国内外已有的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研究主要集中在满意度测评,如吴忠军、唐晓云 (2006)对居民旅游满意度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模型构建,如陈晓艳 (2008)以南京江心洲为例,对农业旅游目的地居民满意度及其影响的研究;汪侠(2010)对阳朔旅游开发的居民满意度驱动因素的研究,以及满意度与他们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之间的关系(Allen,et al.,1988; Perdue,et al.,1990; Ko,Stewart,2002;刘静艳,等,2006)等方面,对旅游地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的差异涉及较少,本文拟通过因子分析与方差分析探讨旅游目的地旅游开发的居民满意度的差异性,旨在为旅游地科学规划、开发与管理,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二、研究设计及数据采集

本文研究采用实地问卷调查法,采用5分制来定量测定(表1)。分别用1代表很低、很不同意,2代表低、不同意,3代表一般,4代表高、同意,5代表很高、很同意。调查区域主要是北海银滩附近的社区居民及周边的社区居民,一共发放了120份问卷,一共收回100份问卷,回收率是83.3%。采用SPSS 16. 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缺失的数值采用列表删除法进行了处理。

表1 居民满意度问卷的量表设计

注:此量表是在汪侠、张洪等人设计的居民满意度问卷量表的基础上改动得到的。

三、实证数据分析与研究

1、总体特征分析

本文采用Alpha分析模型中的Cronbach一致性系数a值来进行信度分析。本文的可靠性系数是0.502,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调查居民样本的基本情况:性别方面:男性占51%,女性占49%;在年龄方面,18岁以下占3%,18-25岁占27%,26-35岁占32%,36-50岁占30%,大于50岁占8%;在教育程度方面,初中以下占22%,高中或中专占21%,大专占21%,本科占30%,硕士占6%。在出生地方面,本地出生人口占55%,非本地出生人口占45%;在居住时间方面,时间小于1年占1%,1-5年占16%,5-10年占17%,10-20年占17%,20年以上占49%;在家中是否有旅游从业人员方面,有从业人员占12%,无从业人员占88%;月收入方面,≤1000元占6%,1001-2000元占5%,2001-3000元占22%,3001-5000占40%,5001-10000元占21%,≥10000 元占6%;在是否旅游从业人员方面,是从业人员占16%,不是的占84%。

从满意度的整体调查情况来看,北海旅游开发居民正面旅游影响感知的均值为2.8056;负面旅游影响感知的均值为3.3733,居民整体满意度的均值为2.6367,表明北海市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满意度比较低。

2、居民满意度的显著性差异分析

根据变量的数据类型,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得到12个指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当地知名度、有利于历史遗迹的保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快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期望、生活成本的增加、交通更加拥挤、犯罪率的提高、城市污染加重)是与居民满意度的关系大于0.6,与居民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把这12项相关指标组成因子、采用主成分萃取法提取公因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新提取2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5.54% 。表明这两个公因子是影响北海市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其中,第一个公因子中包含6个指标有: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当地知名度、有利于历史遗迹的保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加快城市建设,称为“满意度正面影响因子”, 特征值为7.519,方差贡献率为62.656% 。第二个公因子中包含5个指标有:促进经济发展的期望、生活成本的增加、交通更加拥挤、犯罪率的提高、城市污染加重,称为“满意度负面影响因子”,其特征值是1.546,方差贡献率为12.885%。对这两个公因子与被调查对象的8个人口学特征进行差异性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满意度正面因子在不同年龄群体间存在差异

对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满意度正面影响因子进行方差分析,满意度评价均值为3.33,属于基本满意。其结果显示,其显著性为0.04小于0.05,表明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满意度影响因子存在差异。从其均值来看,18 ~ 25岁年龄段的居民对满意度正面影响因子的评价最高,其次依次是≤18、≥50、36 ~ 50 和26 ~ 35年龄段的居民。

(2)满意度正面因子在是否是旅游从业人员群体存在差异

根据被调查居民是否是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分组,对两组居民的满意度正面影响因子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其显著性为0.05,表明是否是旅游从业的居民对满意度正面影响因子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是旅游从业人员和不是旅游从业人员对满意度正面影响因子评价的均值分别是3.64和2.98。说明从事旅游业工作的当地居民对满意度正面影响因子的评价高。

四、提高北海居民旅游开发满意度的建议及对策

1、社区居民利益的实现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要确保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存在及开发的优先受惠权,是协调自然资源存在及开发与当地居民权益关系的基础。旅游开发必须将当地居民纳入发展主体,使之在旅游发展中的角色由配角发展到主角,拥有对旅游发展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提高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满意度,从而使旅游开发能够顺利的进行,保证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扩宽居民的参与途径

调查显示,在北海旅游开发中并没有给居民带来更多的收入,他们除了能共享旅游开发给居民带来一定便利之外,没有获得其他的收益,使得他们对旅游开发产生不满的情绪。要充分发挥当地居民的积极性,旅游开发商应该设计更多的适合当地居民的工作岗位,招聘当地的居民作为旅游开发的工作人员,从而提高居民的参与度,提高当地的就业机会,减少当地的失业率,从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是提高居民的满意度的有效方法。

3、提高当地中老年居民的出游率

调查数据显示,北海中老年居民对满意度正面影响因子的评价低,因此,旅游业各部门可以通过开发一些对中老年居民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鼓励他们积极的参加旅游活动,使得他们对满意度正面影响因子的评价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他们对旅游开发的满意度。

4、减少居民满意度负面影响因子的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负面旅游影响感知因素也是影响北海居民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减少这些负面因子的影响:

(1)合理规划旅游景区景点

旅游开发商在进行旅游开发之前要做好实地调查,合理规划景区景点的开发,保证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使得游客能顺利的进旅游活动,同时也不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交通的不便利,合理控制游客的数量,确保景区资源不被破坏。

(2)加强城市的基础建设

加强北海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共交通方面,需要有花大力气进行改进。另外,要按照景区总体规划的布置要求,进行招商引资,完善景区内旅游基础设施和提高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以及景区环境保护和绿化工程建设。重点解决景区内的交通、通信、饮水、厕所及能源等问题,引导和培育群众的环保意识,积极创建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

(3)做好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宣传工作

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文化保护的宣传。在各景区内明显的地方设计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的标语,时时刻刻提醒游客要保护环境和保护历史遗迹,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社区内也要设计环境保护的标语,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5、要加强社会治安的管理

加强对法制知识的宣传,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对于那些犯罪分子要严格处置,从而达到降低居民犯罪率,为居民提高一个安全可靠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汪侠.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差异及其成因[J].旅游科学,2011,(3):45-56

[2]唐晓云,吴忠军.农村社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居民满意度及其影响———以广西桂林龙脊平安寨为例[J].经济地理, 2006( 5):161-165

[3]陈晓艳.农业旅游目的地居民满意度及其影响研究———以南京江心洲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第6篇

关键词:基础设施;满意度;拆迁安置社区

基金项目:嘉兴学院重点SRT资助项目(851715004)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8月25日

一、嘉兴市拆迁安置社区居民对基础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和目的

1、调查对象。嘉兴,是浙江省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的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嘉兴市有城市社区(居委会)187个,在城镇化加速的经济时代,人们对社区公共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拆迁安置群体的涌入,社区更应该革新原有管理方式及对基础设施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结合后的新型居民使用需求,提高居民对社区整体的满意度。本文以社区拆迁安置群体为主要对象,研究其对社区内公共基础设施的满意程度。为了呈现更加详细真实的数据,笔者通过在社区的实地调研和分发问卷的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社区拆迁安置群体的面对面交流直观地了解到此类群体的现状,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详实的调查基础。此外,笔者为了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也向社区相关管理部门进行了仔细访谈,了解其在整个社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更完整地了解社区基础设施使用满意度的现状。

2、调查目的。此次调查的目的有两个:(1)通过社区实地调研分发问卷,了解拆迁安置群体的现状及其对社区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满意度情况;(2)在以解社区拆迁安置群体及其满意度情况的基础上,找出出现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与之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分析

1、调查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进行广泛阅读,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理论动态打好理论基础;(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初步整理出嘉兴市城市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利用的现状,通过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为论文提供可靠的依据;(3)访谈法。与社区管理负责人员进行面对面的真诚交流,听取并记录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2、样本分析。此次调查主要是利用周末的时间,对嘉兴市多个社区进行实地走访,共发出120份问卷,面对面回收120份,有效问卷109份,有效率达90.83%。在这次调查中,按年龄分类,20岁以下11人,占比10.09%,20~50岁62人,占比56.88%,50岁以上36人,占比33.03%;按居住年限分,1~5年的51人,占比46.79%,6~10年的35人,占比32.11%,11~15年的19人,占比17.43%,15年以上的4人,占比3.67%;按性别分类,男性48人,占比44.04%,女性61人,占比55.96%。

(三)调查数据分析

1、设施数量和层次与居民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随着国家大规模拆迁活动的广泛开展,拆迁户居民数量大幅增长,大多数安置在社区内,以社区为集合进行活动。但因此群体的大量涌入而引起社区内原有设施数量供不应求、过度使用,导致在较短时间内损坏,降低了设施使用率和居民对其满意度。(表1)

如表1所示,社区内不同年龄层次对社区的需求不尽相同,大多集中于20~50岁年龄段。其次,所有被调查者中,只有19人表示对基础设施满意,仅占调查样本的17.76%,剩下82.24%的居民多数表示设施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其中尤以20~50岁年龄段的居民为多。作为社区的现生主力军,此年龄段居民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对于基础设施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愈加明显。多数居民表示现代化的社区应该配有篮球场、网球场等新型基础设施,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如幼儿运动场所、老年活动中心等,都应有较为全面的覆盖,以满足日趋多层次、高标准的居民需求,提高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

2、设施不合理利用情况普遍。(表2)如表2所示,多数居民认为设施损坏应归因于人为的不合理利用,占调查样本的41.48%,且以社区不同居住年限居民为主要研究对象,这部分居民对于社区的了解使数据更具有说服力,有力地佐证了上述观点。其次,在笔者走访社区的过程中发现,存在恶意破坏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将设施挪为他用的情况,如部分居民用社区绿化带种植蔬菜,占用健身器材晒被子,在车库中养家禽等行为。经深入调查得知,多数居民为拆迁户安置在此,此群体多数受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对社区的认识存在较大缺陷,导致其与城市中的社区生活理念大相径庭,在社区生活中格格不入。另外,长年小聚居的生活状态使其在日常生活习惯上存在停滞性,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从而带进社区的日常生活中,并在与社区的碰撞中持续发酵,产生了现居社区的普遍矛盾。

综上所述,文化水平和长年习惯导致居民对设施的不合理利用,一方面降低了设施的使用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居民对设施的满意程度。

3、管理部门对拆迁安置群体的引导存在不足。据调查,拆迁安置群体在社区中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两者间存在一定的排斥性,如何让此群体尽快融入社区生活成为社区管理部门的重中之重。但是,据笔者走访调查发现,多数社区不经常举办社区活动,如社区文化节、志愿者活动等,大多数居民表示几乎没有参与过社区活动,也很少在社区活动中心活动。经深入了解发现,多数社区配套的群众文化场所少之又少,有的小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把楼距加密,几乎没有留出群众活动的空间。缺少文化活动场所就不可能很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居民之间的联系,尤其不利于拆迁安置群体的融入,进一步增加了社区引导工作的困难;另一方面,社区对于拆迁安置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充分深入了解社区现状,从而没能及时调整应对方案加强社区建设。多数居民表示,社区对拆迁安置群体并没有进行较为具体全面的安置工作,例如对此群体进行集会,与社区其他群体进行对接安排等。此群体多数居民对社区的生活认识都是来源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学习,部分居民表示甚至到现在都对社区一无所知。由此可见社区安置工作的不足之处,社区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二、提高嘉兴市拆迁安置社区居民对基础设施满意度的对策

(一)拆迁安置社区基础设施精细化

1、数量配置。随着人口的迁移和增长以及拆迁户的安置,对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产生新的需求。相关部门人口数据显示,2015年嘉兴市常住人口总量为45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279.23万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9%。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总量增加了39.15万人,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7.57个百分点。另外,全国约有6,430万家庭在最近一波城镇化过程中被拆迁,大量的拆迁安置户涌入城市社区。但是,与之相伴的是大幅的人口增长以及其所带来的社区基础设施压力,人均基础设施的占有量急剧下降,人口与基础设施的不对称导致设施的过度使用。因此,社区应该积极征询居民意见并咨询相关专家,将民主与科学切实贯彻,适当增加社区内基础设施,以满足多数人的数量需求,提高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

2、多元化需求配置。长期以来,公共服务设施被认为具有强烈的非排他性、公益性和垄断性。这常导致设施建设是“复制”型,不存在需求差异。但事实是,由于社区居民的类型不同,对基础设施的需求类型也是不同的。面对居民日益增长的高层次需求,社区应对不同居民类型,如拆迁安置户,详细征询其意见建议,并在社区内进行民主讨论,综合专家意见,对社区基础设施进行适当调整。如,增加社区内亭台楼阁的数量或面积、开辟社区专门种植地、增加新型基础设施的投入等。

(二)管理部门加强对社区拆迁安置居民的引导

1、定期开展居民集会活动。管理部门应把倾听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所思、所虑、所盼、所需的角度处理问题。如定期开展居民集会活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以会议为主要形式,、网络和电话等为辅,开辟多种途径,加强对社区的了解并实时跟进。

2、定期组织社区学习活动。拆迁安置居民对于社区生活存在一定排斥性,定期组织社区学习,如开展如何正确使用基础设施、社区公共基础设施理论等课程可以帮助此群体正确使用基础设施,提高其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指导居民合理使用基础设施,提高居民对基础设施的满意度,且加强居民之间的联系,引导拆迁安置居民加快融入社区生活中。

3、加强专业化建设。现今,随着拆迁的大规模活动,我国的拆迁安置群体愈加庞大,但对于社区等基层建设的拆迁安置引导尚未普及。因此,社区应自主加强在拆迁安置方面的专业化建设,如咨询专家,定期开展拆迁安置理论的研究学习,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社区的拆迁安置工作提供专业化指导,加强科学化建设。

三、结论

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是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但同时土地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征收土地导致被拆迁者感到恐慌。所以,拆迁安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拆迁安置社区的建设更事关被拆迁者基本利益。要平稳做好拆迁安置工作,达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土地资源保护的和谐统一,关键是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协调和平衡各方利益关系。笔者这次对社区的拆迁安置群体进行集中调查研究,旨在发现社区发展中拆迁安置群体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以寻求多种解决渠道为拆迁安置工作排忧解难,同时加强居民对社区基础设施的满意度,更好地建设现代化社区。

主要参考文献:

[1]陶青云,朱海伦.嘉兴市社区基础设施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6.

[2]姬端阳,朱海伦.拆迁户安置社区基础设施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嘉兴市拆迁安置社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8.

[3]邢雪刚,宁碧波,丁玲,田伟利.嘉兴市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及优化设计方向研究[J].管理学家,2014.8.

[4]赵玉婷,宁碧波,田伟利,宁利中,杨佳梦.嘉兴市社区文化生活现状及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J].浙江建筑,2016.33.1.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第7篇

Abstract: Through distributing questionnaires in around downtown of Shangluo, we get the original data, and carry on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for the data by using SPSS software package, and conduct simplification for the original twelve indicators, calculate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respondents by taking th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as weights. Combined with variance, we analyze the average satisfaction of each index, and find that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different gender, age, occupation and other groups have a certain gap from the composite score, as well as analyze the reasons that led to these gaps combined with local residents' living situation.

关键词: 商洛市;生活满意度;因子分析

Key words: Shangluo city;life satisfaction;facto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138-02

0 引言

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人依照自己选择的标准对自己大部分时间或持续一定时期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评估,它是衡量某一社会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1]。国内不少学者对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进行研究,比较具体的研究主要是以各省市为例,用调查问卷采集样本,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虽然评价的指标体系不统一,但涉及到影响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大部分都包含了城市情况、闲暇、工作、收入、住区环境、受教育程度、享受的医疗保险、医疗条件、婚姻等方面的情况。评价的体系,测量的路径也不尽一致,应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也较多样[2]。

商洛市是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山区的一个地级市,经济比较落后,但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扶持下,近几年有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居民对目前的生活是否满意,影响居民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本文对照其它省市的情况,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商洛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旨在深入分析商洛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影响因素。

1 商洛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情况及指标体系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想了解生活在商洛市商州区城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调查对象就集中于当地居民及长期的外来务工人员,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不同收人、不同职业的人群,调查结果的详细情况见表1、2、3。方法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有收率93%。

1.2 指标体系 为了研究商洛市居民生活满意度,按照评价指标和数据的科学性、代表性及可比性等原则,借鉴其它省市的研究情况,筛选出影响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指标,主要包括健康状况、家庭和谐程度、人际关系、社会福利状况、交通状况、社会治安、医疗状况、城市自然环境等方面。[3-4]本次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以及筛选的十二项和居民满意度相关的评价指标,依次为:X1:城市发展潜力;X2:公共政策(含扶贫,失业保障,公共卫生等);X3:目前家庭收入;X4:住房条件、环境;X5:社会保障和福利;X6:个人职业状况和前景;X7:社会稳定和治安;X8:目前的看病就医、医疗服务;X9:对子女教育、政府对教育的关注、投入程度和师资状况;X10:家庭与社会的关系;X11:娱乐与休闲场所;X12:个人的婚姻状况。指标的量化采用李克特5分制,依序由5分到1分代表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

2 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

2.1 满意度因子分析 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及EXCEL作为分析工具,为保证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KMO统计量分析和巴特勒球型检验[5-6]。结果如表4。说明问卷中的数据各公因子内部一致性较高,进行因子分析效果较好。

采用主成分萃取法对十二项指标提取公因子,并进行正交旋转,对原来的十二项指标进行化简,归结为八个公因子,它们互不相关,用这八个公因子来分析商洛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7.818%,能较全面的反映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见表5。

得到的八个公共因子中,F1可命名为社会福利及职业前景因子,F2可命名为社会关系因子,F3命名为政策及收入因子,F4命名为教育因子,其余四个因子仍按各指标的含义命名。第一个公因子的特征值为3.257,贡献率为31.802%,说明该因子对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影响较大,居民对社会福利和自己的职业前景比较重视。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其余各因子。

计算各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均值按照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为:X8、X10、X11、X2、X9、X6、X3、X5、X7、X12、X4、X1,其中方差大于1的是X4、X10,可以看出X10的均值排第二,但方差较大,说明调查对象总体上虽然对家庭与社会关系较满意,但内部差异较大。另外X4的均值在所有指标中较小,方差却超过1,说明调查对象对目前的住房条件和环境不是很满意,调查对象内部的意见分歧也较大。

2.2 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及分析 由因子分析的结果,以方差贡献率为权系数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F=0.214f1+0.175f2+0.149f3+0.105f4+0.092f5+0.113f6+0.109f7+0.116f8

F值越大说明调查对象的综合满意度越高。计算F值并进行排序,从结果来看,总体上男性的满意度高于女性,年龄稍大的居民的满意度高于年轻人,学历较低的居民的满意度高于高学历人群,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高于自由职业者(农民工及其它职业者)。

3 结论

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不同人群对“生活”的理解,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根据调查对象对商洛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资料的分析,对变量的平均值和方差情况来看,调查对象对商洛市的看病就医及医疗服务较满意,调查对象的认识也较一致,这主要原因是商洛市作为地级市,人口不是很稠密,居民看病就医的难度没有大城市表现的那么突出。另外像现代人关心的个人婚姻状况在商洛市被调查对象中表现的不很突出,其平均值虽然位于十二个变量中的第十位,但其值也有2.924,处于满意和不满意之间,而且大家认识上的差异也不大。

从用因子分析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的综合满意值来看,调查对象的综合满意度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收入上有差异。女性的生活满意度略低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在工作、生活的许多方面与男性相比存在一定的劣势有关;年轻人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年龄较大者,这个应该是目前一个普遍的现象,年轻人工作难,工资低,而年龄较大者经过多年的积累,工作稳定,收入也高,对生活也就越满意;下岗职工、自由职业者、农民工与工作稳定者、离退休人员相比,其生活满意度明显较低;文化程度高的人群比文化程度较低人群的满意度略低,这可能主要是个人的期望不同造成的,现在高学历人群越来越多,而大部分只拥有高深的知识,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愿意做体力活,一时找不到合乎自己工资标准的工作,就怨天尤人。而作为文化层次较低的人,他们不挑工作,只要能挣钱就行,反而容易满足。从个人收入来看,低收入者生活满意度明显较低,但中等收入与高收入者之间生活满意度的差异不很明显。

整体上来看,大部分调查对象对商洛市的社会福利状况、交通状况、社会治安、医疗状况、城市自然环境等各方面还较满意,对个人的婚姻,家庭状况等也都较满意,这与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自2010年以来有所回调相一致。[7]主要原因可能和商洛市居民长期以来的生活态度有关,商洛市作为一个小城市,山清水秀,人们的生活比较安逸,生活节奏较慢。在一些一线城市居民的眼中,商洛市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盂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66-74.

[2]胡荣华,陈琰.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研究,2012,29(5):79-83.

[3]胡荣华,陈琰.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统计分析—以江苏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2(1):80-91.

[4]赵娜,杜莹,胡风兰等.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2):1460-1462.

[5]张尧庭,方开泰.多元统计分析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第8篇

关键词:养老保险;生活满意度;新农保

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对本人的生活质量所做出的主观评价,是衡量主观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主观福利的一个主要体现。对生活满意度的探讨与研究,大多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社会指标”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生活满意度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了福利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且农村人口比例仍然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以研究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自2009年9月起,国务院开启了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引起了学者们对新农保实施效果的研究,主要涉及新农保对储蓄、消费、劳动供给和养老模式等的影响(岳爱等,2013;陈华帅、曾毅,2013;马光荣、周广肃,2014;张川川、陈斌开,2014;程杰,2014)。另一方面,在关于生活满意度研究的诸多领域中,社会保险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我国实施的新农保试点恰好为此项研究提供了一个自然实验。因此本文主要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的数据来探究新农保对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分情况讨论了参加新农保缴费以及领取新农保养老金两种情形下的影响因素,并且采用工具变量方法解决了内生性问题。

一、 文献综述

国外学术界针对生活满意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颇多。早期研究主要聚焦于生活满意度的概念、测度和范畴等方面。之后关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逐渐成为重点,涉及到收入、就业、家庭、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本文所论及的社会保险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国内对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则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曾经有过较大规模的针对客观生活质量所进行的经验研究,之后开始逐渐转向明显具备主观特性的生活满意度上,并且主要是关于不同性质群体(青少年、老年人或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国内外关于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文献并不多见,已有文献当中,首先从研究对象来看,主要是针对农民工、失地农民的生活满意度进行研究(吕斐宜,2006;叶继红,2007)。其次从研究范围来看,大部分是研究某一个或某几个地区的农民的生活满意度状态(袁庆等,2009;胡荣华、陈琰,2012)。最后从研究内容来看,另有部分文献研究了生计资本、收入差距等特定因素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赵雪雁,2011;彭代彦、吴宝新,2008)。因此,综上所述,关于养老保险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还尚未被关注,这也是本文的主要贡献所在。

二、 数据与实证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和2012年两轮调查形成的面板数据。根据新农保的相关规定,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可以直接领取养老金,而60岁以下的则需要按年缴费。所以我们将样本限定为CFPS全国代表性样本中16岁以上的农村户籍居民,同时剔除了学生和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其中主要的被解释变量为生活满意度,对于60岁以下的样本,关键解释变量为两个:一个是代表是否参加新农保缴费的二值虚拟变量,另一个是新农保年缴费额的对数值。对于60岁以上的样本,关键解释变量为是否领取新农保养老金的二值虚拟变量。除此之外,控制变量还有家庭人均收入的对数值、健康水平、年龄及平方项、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家庭规模、是否有儿子等相关变量。

CFPS的问卷中对生活满意度的打分是1分~5分五个档次,这种数据结构适合使用Ordered 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由于新农保试点是在县级层面展开,为了解决可能存在的相关性问题,在检验时使用县(区)层面聚类标准误。此外,虽然国家制订了新农保试点县的名单并且规定了试点的时间,但是是否参加新农保以及缴费的级别均是由个人自主决定的。因此,作为家庭自愿做出的参保决定,可能与对生活满意程度一起,均是由某些遗漏变量来决定或影响的。同时,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可能会反过来影响参保行为,产生反向因果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关键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家庭所在县(区)是否在调查时点开展了新农保试点的虚拟变量作为工具变量。

三、 实证分析

1. 参加新农保缴费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首先,我们考察了参加新农保缴费对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所考察的对象为60岁及以下(2010年58岁及以下)的样本,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1)列~(2)列为全样本的回归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参加新农保以及新农保缴费数额均对生活满意度有着正向影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新农保是我国第一次在广大农村建立起的如此庞大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数众多,覆盖面广,这意味着农民的养老问题可以在初级层面上得到解决和保障,所以相应提高了生活满意度。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人们的养老保障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的收入水平。因此表1的(3)列~(8)列按照样本2012年的人均家庭收入水平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组,分别考察新农保对这三类人群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我们对比研究发现,新农保对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正向作用主要来源于中等收入人群。这主要是由于,新农保的保障水平还不高,未来能够领取的养老金也比较有限,这对于高收入居民来说数额极其微小,所以难以改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而对于低收入居民来说,生活中面临较大的经济困难,参保缴费难以改变当前现状,因此对其生活满意度的作用也不大。

就其他控制变量而言,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健康程度、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均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年龄与生活满意度呈现U型关系,这一关系的底点大概在40岁左右。以上控制变量的结果,均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

2. 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接下来我们考察了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考察对象为60岁以上(2010年58岁以上)的样本,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第(1)列为全样本的回归结果,(2)列~(4)列同样为低、中、高三类收入水平的分样本回归结果。从中可以看出,领取新农保养老金也对生活满意度有着正向影响,并且这种正向的促进作用主要来源于中等收入的样本。通过表2第(3)列与表1第(5)列结果的对比不难发现,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作用远远大于参加新农保缴费的正向作用。主要原因在于,新农保的缴费额和预期收益均比较低,根据张华初和吴钟键(2013)的计算,新农保的养老金替代率仅有10%左右,因此新农保对60岁以下样本的作用相对较小。而对于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来说,可以直接领取660元的养老金,这占其收入的22.4%,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消费水平,改善其养老状况和生活状态,从而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其生活满意程度。

就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而言,大部分与60岁及以下的样本一致,如仍能发现收入、健康和教育程度对生活满意度显著的正向影响。唯一不同的是,有儿子对于60岁以上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一方面在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仍然深入人心,儿子对于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有儿子意味着家族的传承和延续,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程度。

3. 内生性问题的处理。正如前文所述,新农保参保变量可能会因遗漏变量和反向因果等问题而产生内生性问题。对此我们利用一个县(区)是否实施新农保试点的二值虚拟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它所具有的两个特性决定了其是一个较为合适的工具变量:一是相关性,即一个县是否开展新农保试点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户参加新农保的可能性;二是外生性,即一个县是否开展新农保试点是由国家确定的,不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生活满意程度。同时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控制个体和时间两个维度的固定效应,来进一步探究新农保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因果性。回归的结果这里限于篇幅不予列出。我们发现,即使处理内生性问题之后,参加新农保缴费和领取新农保养老金仍然可以显著的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并且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对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的作用,仍然远远大于参加新农保缴费对60岁及以下人群的作用。

四、 结论与建议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和201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新农保对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未满60周岁的居民参加新农保缴费,还是60周岁以上的居民领取新农保养老金,都会显著提高其生活满意度,这种正向作用主要来源于中等收入居民,并且领取养老金对生活满意度的促进作用更大。

这些结果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说明新农保不仅起到了解决农村居民养老后顾之忧的作用,还极大的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程度,这对于农村居民的主观福利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和谐程度的改善均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新农保的保障水平还较低,应该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和补贴力度,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从而提高新农保的参与程度。此外,由于新农保主要对中等收入阶层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收入水平最低的阶层作用并不明显,所以在未来新农保政策改进实施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低收入弱势群体的倾斜程度。

参考文献:

[1] 岳爱,杨矗,常芳,田新,史耀疆,罗仁福,易红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日常费用支出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3,(8):101-108.

[2] 陈华帅,曾毅.“新农保”使谁受益:老人还是子女[J].经济研究,2013,(8):55-67.

[3] 马光荣,周广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J].经济研究,2014,(11):116-129.

[4] 张川川,陈斌开.“社会养老”能否替代“家庭养老”?――来自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4,(11):102-115.

[5] 程杰.养老保障的劳动供给效应[J].经济研究,2014,(10):60-73.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第9篇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019

[作者简介]王茜茜(1988—),女,回族,宁夏石嘴山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与房地产开发。

1 获得数据和调查方法

1.1获得数据

本文以银川市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三个主城区的居民社区为调查范围,按照社区人口密度分布,运用社会拦截、等距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等方法,并结合2017年4月28日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西部(银川)房·车博览会”展开了银川市常住居民的问卷调查,共获取调查问卷800份,其中有效问卷750份,有效率93.8%,如表1所示。

1.2调查方法

在问卷中要求居民对每项指标做出不同档次的选项,并赋予不同分值,分别将不同档次的选项记为n1、n2、n3、n4、n5、n6,计算出各级指标分值,即按公式1:

Sti=(n1×100+n2×80+n3×60+n4×30+n5×0)/(n1+ n2+ n3+ n4+ n5)

计算。其中“Sti”为各指标得分。

2 不同视角下的居民对宜居银川主观满意度差异性分析

2.1不同年龄的居民对宜居银川满意度分析

结合每个被访问者对问卷所涉及每道问题的选项,得出了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对宜居银川评价指标满意度存在差异,见图1。

由图1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对宜居银川的主观满意度存在较显著特征:30~39岁的青年人对银川市生活方便性的主观满意度评价最显著;30~39岁的青年人为银川市居住舒适性也较为满意,得分较显著,其次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而50~59岁的人群对银川市居住舒适性和居住安全性的满意程度降低;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对本市环境健康性满意程度最不显著,得分最低。这说明银川市在城市环境建设过程中还是不能够满足居民们对健康环境的需求。

2.2不同阶层居民对宜居银川满意度评价

结合上述公式1,得出不同阶层市民对宜居银川的现状得分,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白领阶层和自由职业者对宜居银川现状最满意。工薪阶层的市民对本市宜居现状的主观满意度略高。这类人群有相对稳定的工作,收入普遍较高,同时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城市社会优势地位。低收入的打工族对银川市宜居性评价最低,他们处在城市社会中的底层,与白领阶层的居民形成了强烈反差,造成对宜居银川现状的满意度最低。

2.3不同性别市民对宜居银川的主观满意度评价

银川市不同性别的市民对本市宜居性的主观满意度,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女性居民对宜居银川的主观满意度普遍低于男性居民。这是由于女性和男性的性格特征存在差异,相比女性而言,男性安全感较强一些,因此,男性居民对本市居住安全性的主观满意度高于女性。而在生活方便性方面,男性对本市生活便利设施最满意,得分最高。

2.4不同收入水平市民对宜居银川的主观满意度评价

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对宜居银川的主观满意度评价,如图3所示。

收入水平在8000~9999元的银川市居民对本市的环境健康性和居住安全性两个方面变化波动最大,相对其他指标的得分满意度达到最低,因此银川的健康环境和居住安全环境需要进一步提高,以促进银川市宜居整体现状的发展。

2.5不同学历的市民对宜居银川主观满意性评价

不同学历人群对银川宜居度满意性评价变化十分显著,如表3所示。

银川市不同学历对本市宜居性满意程度得分存在变化特征: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中专<大学及大专<硕士及以上。其中在生活方便性方面,不同学历层次的市民对其最满意,但对环境健康性不太满意。这反映出多年以来银川市在生活设施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如医疗设施、中小学教育设施等,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银川市的环境健康状况。

3 讨论与结论

本文结合问卷调查法,对银川常住居民的城市宜居性进行了调研,并分析了不同视角下的居民对宜居银川的主观满意度差异进行评价,可以得出结论。

银川市常住居民对本市宜居性的总体主观满意度评价达到了较好的水平,满意度最高的两个指标是居住舒适性和生活方便性,特别是反映在邻里关系和周边河湖景观两个方面,但银川市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应不断地减少这两个方面的污染,加强本市的环境健康性。在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方面,银川市的居民们相对满意,而市民们对本市居住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建立健全防灾机制、加强城市应急火灾的能力和提高市民的防灾素质。

不同视角下的银川市居民对宜居银川的现状满意度不同。收入水平越高、学历越高的人对宜居银川的整体现状满意度越高,尤其在生活方便性方面,这部分人群满意度最高,但他们对本市的环境健康方面还存在观望态度。而30~39岁和40~49岁的居民特别关注银川的宜居水平,因为他们希望良好的城市建设能够为这组居民获得更多的效益。

因此,根据不同居民对宜居银川的不同需求,需要从多方面提升城市的宜居性:一是发展便利公共交通为首位,由于青年人和中年人对工作和学习等出行便利性的条件需求量比较大,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基础;二是提升宜居城市舒适性,为广大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锻炼身体、休憩提供健康的环境,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三是银川需要为居民创建安全的宜居社区,宜居银川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安全,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意外的事故,为了避免一些多频率的突发事件发生,如交通意外、火灾、紧急状况等,这些都需要尽量挽救居民的生命,减少市民的财产损失,因此提出建设安全社区和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和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浮,陈海燕.城市人居环境与满意度评价研究[J].城市规划,2000,15(4):20-24.

[2]董晓峰,郭成利,刘星光,等.基于统计数据的中国城市宜居性[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5):47-5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