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28 16:10:07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第1篇

1.1课程定位

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建筑和房地产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作用是:在学习建筑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课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系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根据具体工作的需要,识别、选用、检测建筑材料,为学生继续建筑工程投标报价、工程招标、建筑施工及管理、工程预结算、工程造价管理等专业的学习,提供必备的建筑材料基础知识。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锻炼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环保意识、质量意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1.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2.1专业能力

①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等方面知识。②掌握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特性、应用和保管等方面知识。③能应用所学知识,正确合理地选择、使用和保管常用建筑材料。

1.2.2方法能力

①根据材料性质,对材料进行正确的选择和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的能力。②初步判别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的能力。③依据工程环境和特点正确选择水泥的品种,进行水泥的保管和验收的能力。④正确选择混凝土的各项基本组成材料,并进行混凝土基本性能检验和配合比设计的能力。⑤正确选择砂浆的各项基本组成材料,并进行砂浆基本性能检验和配合比设计的能力。⑥进行钢材基本性能检验和保管、验收的能力。⑦进行石油沥青及其沥青防水材料性能检验的能力,正确选择防水材料的能力。⑧进行砌筑块材基本性能的检验,正确选择砌筑块材的能力。

1.2.3社会能力

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并具有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③培养学生作为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

1.3课程体系

根据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围绕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造价员、施工员必备的材料基础知识及检验能力培养来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1.3.1教学内容选取原则

1.3.1.1针对建筑企业施工员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通过大量专业调研和企业的座谈,确定了建筑工程建设过程所需的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提炼出学生完成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一步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切实保证教学内容的选取具有针对性与适用性。

1.3.1.2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选取教学内容

学生在刚毕业的时候首次就业是从事施工员岗位群工作,但从长远来看,学生通过实际的工作经验积累,不断的学习可发展成建造师,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等。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知识、素质和能力准备。

1.3.2教学内容的选取

根据建筑材料类型不同,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选取与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设计顺序与材料种类一致,使教学过程与企业施工材料运用实际相一致。每个学习情境以建筑材料为导向,设计了以真实建筑材料为载体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型工作任务是一个完整的工作工程。我们以住宅施工中典型的建筑材料为载体,设计了八个并行的教学情境,直接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对接,每个情境按照“认识材料、材料进场验收、材料使用检测”的步骤实施教学,通过真实的材料验收与检测任务的驱动,让学生反复强化训练,不同的情境重复的是验收与检测的过程,不重复的是学习的内容,通过反复强化训练,专业能力逐渐上升。将上述设计思路具体化,可以将课程划分成“气硬性的胶凝材料保管和验收”、“水泥的保管、验收和选用”、“混凝土的配制和检验”、“砂浆的配制和检验”、“砌筑块材基本性能的检验,选用”、“钢材性能检验和保管、验收”、“防水材料性能检验,选用”和“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检验、应用”等8个学习情境,按照各个情境内容的多少分配相应的学习时间,从而达成课程的整体设计。

2微观学习情境设计

课程按照各施工阶段不同的工作任务又划分不同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型工作任务从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必备基础、教师必备基础、教学媒体、工具与材料和实施步骤等提出具体要求。

3结语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第2篇

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材料课是一门侧重于叙述性的课程,本课程知识量大,内容庞杂而分散,基本理论知识抽象,涉及的概念原理规律多[2],但是系统性不强,各材料间缺乏必要的关联。讲授时对材料作用原理、分类、结构、特性和应用叙述较多,分析、论证也较多,而逻辑推理和理论计算较少,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分析能力偏低,普遍感到该课程入门比较困难,难以联系实际,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

二、讲好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好绪论课,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整体认识,尤其是在绪论课中加入环境工程中的典型案例和新材料在环境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等,能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学习环境工程材料课程在本专业领域中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这种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这对今后学习本课程将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在讲授绪论课时,应强调“一个中心、两条线索”这条主线,即以材料的作用原理为中心,以分类、工程应用为一条线索,以材料制备为另一条线索。可以给学生理顺这样一条思路:污染控制类型—原理—控制材料—分类—材料结构特性—制备方法—应用。学习思路清楚,使学生在学习上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材料绪论课的讲授重点

(一)阐明生态环境与环境污染控制材料的辩证关系

从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出发,阐明生态环境与材料的辩证关系。生态环境指的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材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与能源、信息并列为现代高科技的三大支柱。从资源和环境的角度分析,在材料的采矿、提取、制备、生产加工、运输、使用和废弃的过程中,一方面推动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另一方面又消耗着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着人类生存的环境。因此,材料产业只有走与资源、能源和环境相协调的道路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环境材料学应运而生。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材料是指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或者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即指那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或功能,并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生态与环境污染小,有利于人类健康,再生利用率高或可降解循环利用,在制备、使用、废弃直至再生循环利用的整个过程中,都与环境协调共存的一大类材料。主要包括:(1)直接面临的与环境问题相关的材料技术,例如,生物可降解材料技术,CO2气体的固化技术,SOx、NOx催化转化技术,废弃物的再资源化技术,环境污染修复技术,材料制备加工中的洁净技术以及节省资源和能源的技术;(2)开发能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协调性材料,如仿生材料、环境保护材料、氟利昂与石棉等有害物质的替代材料、绿色新材料、生态建材等。今后生态环境材料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包括再生聚合物(塑料)的设计、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价的理论体系、降低材料环境负荷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未来的生态环境材料因为具有可循环再生性的特点,所以废弃材料的有效、合理利用也将成为材料发展的热门,而且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将会成为环境材料发展的一个方向。

(二)环境污染控制材料的研究类型和内容

(1)类型:环保功能材料、减少材料的环境负荷、材料的再生和环境循环。(2)内容:新型高效、无二次污染、低治理成本的水处理工程材料、大气处理工程材料、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材料、环境修复与环境替代材料[3]。

四、环境污染控制材料绪论课讲授的方法

(一)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材料包含的知识面广,内容较多,有些知识点较为零散,只有通过对课程体系全面而系统地梳理,做到对教材每个章节的知识框架和重点难点了如指掌,才能在绪论课上通过向学生详细介绍教材内容的框架结构及学时分配,串讲并构建分析教材基本知识体系,可以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有助于学生整体掌握教材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及其前后衔接,学生会更容易抓住学习重点,为进一步学习各章节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绪论课的备课应“与时俱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各种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教师应紧密追踪国内外有关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及时引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将环境污染控制材料课程与时展、科技进步紧密结合,为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先进,以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感到课程内容新颖、有现代气息,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及产生学习动机。

(三)以环境污染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在绪论课中引入一些典型案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环境污染控制材料课程枯燥乏味的感觉。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2010年七大触目惊心环境污染事件中,福建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事件继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匈牙利铝厂废水泄漏流入多瑙河事件后排在第三位。2010年7月3日下午,福建省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9100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导致汀江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网箱养鱼死亡。三大原因造成紫金矿业污染事故:企业防渗膜破损直接造成污水渗漏、人为非法打通6号集渗观察并排洪洞、检测设备损坏致使事故未被及时发现防治措施采用加石灰片碱中和处理、渗漏口拦截、外溢污水回抽等。大量的例子和数字可使学生对环境污染工程材料课程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全新认识,尤其是一些环境污染事故的深刻教训,虽然有设计方面、施工方面和材料质量方面的原因,但也有企业本身利益的考量等。学生听后深感今后工作责任的重大,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加深学生对本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

(四)以新型材料开发和运用激发学习的责任

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的恶化,环境修复材料在未来将遇到更大的机遇与挑战。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POPs污染等重大环境问题,无一不是依靠材料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才能够解决的。作为跨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以及生态科学等多学科的新型学科,环境材料技术在保持资源平衡、能源平衡和环境平衡,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修复材料的开发和运用。2010年大连新港输油管道发生爆炸,令大连受污染海域扩大到430平方公里,北京威业源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国内唯一具有生物修复功能的溢油分散剂“微普紧急泄漏处理液”防污,用细菌在大连近岸、海滩清污和清洗中发挥作用。植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环境友好的低成本的生物修复技术。所谓植物修复是指以利用植物忍耐、超量积累和转化某种或某些化学物质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吸收、降解、挥发、过滤、固定等作用,达到净化土壤、水体和大气中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和放射性元素的生物修复技术。与传统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等技术相比,其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首先,植物是“太阳能驱动的环境过滤系统”,节省能源,成本低廉。其次,植物的生物产量大,可对大量的土地进行修复。第三,植物修复范围广泛,可以对土壤、水和空气中的污染进行修复。第四,植物修复的效果还可以通过植物组织的成分来监测。另外,植物还可以美化环境,是一种真正的绿色技术[4]。利用表面活性剂改性的有机膨润土作为污染环境的修复剂。多孔陶瓷材料具有透过性好、相对密度低、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大、热导率低及耐高温、耐腐蚀、吸附性能好等优良特性,因此广泛地应用于冶金、化工、环保、能源、生物等领域,用作过滤、分离、扩散、隔热、吸声、填料、生物陶瓷、催化剂载体等元件材料。多孔陶瓷材料优良的物理和力学性能成为环境工程领域关注的热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生态环境材料,在环境治理和除污防毒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5]。微波加热与传统加热不同,微波加热具有选择性加热、速度快、效率高和便于控制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微波辐射在很短时间内能使污染物分解或降解,使活性炭再生;常压下用微波辐射含有有机污染物的土壤,可使有机污染物降解;微波技术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医疗垃圾的灭菌消毒处理、微波焚烧处理废印刷电路板(PCB)、回收贵金属、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方面的应用、建筑垃圾、包装废物、放射性有毒废物等的处理[6]。通过以上新型材料的具体应用,让每个学生有一种“我就是开发这些材料应用的技术人员”的感觉[7],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

(五)丰富现代教学方法

在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材料绪论课的教学中,可以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幻灯教学和电视教学,将大量环境污染录像、图片资料、实例、案例、实验视频等适时地插入到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缓解教学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矛盾,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拓宽专业知识面。很容易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产生渴求掌握环境污染控制材料知识的内在需要和浓厚兴趣,并对后续教学内容充满期待,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第3篇

一、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

当前材料正朝着复合型、精密型和功能型发展,材料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建筑材料行业要快速良好发展,急需同时具备坚实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和拥有一技之长的实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针对这种情况,山东建筑大学材料学院建筑材料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非常重视材料学基础课程教学,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注重加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保证专业课程的全面性、适应性及先进性。将专业课程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专业基础课,内容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测试技术及胶凝材料等理论基础课程。从本科教育角度,课程设置首先应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材料科学基础,为其进行材料专业的学习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具有材料科学与其它科学相互交叉所应掌握的知识,或者说是从事相关行业时所应具备的材料学知识。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材料学理论知识,掌握了先进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才具备良好的专业的学习能力和研究应用能力。二是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和工艺课程,内容为建筑材料的性能研究、生产应用原理等限定选修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研究、生产、应用、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专业限选课是建筑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形成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注重了教材选用的典型性和先进性,并且经常组织专业任课教师交流学习,对所教授课程内容进行提炼,对相关行业新内容进行补充,以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符合行业发展需求。三是专业内某一个技术方向上的课程定为任选课。任选课是专业课体系中设置最灵活的课程,但不应成为学生心目中”次要”的课程,课程设置要适应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及建材行业发展要求。例如,以目前国家建筑节能政策中推广的一些新型的节能材料和技术为主要内容,设立了建筑节能材料及在工程中的应用选修课程。随着建筑技术和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很多相关新材料和新技术不断发展起来并在工程实际应用广泛。但往往由于课时所限,这些知识在专业限选课中不能全面涉及,针对这样情况,分别开设了混凝土外加剂和高性能混凝土等专业任选课,使学生知识体系对社会的适应性有了提高,增强了社会竞争力,拓宽了就业面,使专业任选课成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亮点。

二、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我们在注意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返回“注重社会化应用”,重视工程教育[2]。中国也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教育部于2001年、2005年分别在《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意见》中都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见。建筑材料种类多,用途广,而且不同种类建材之间其性能、制备工艺、应用施工差异大,为了让学生更切实的对建材有直观且正确的认识,在培养方案中配合专业课程学习进度,设置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实习实践环节。在实习单位的选择方面,兼顾多样性、典型性和实用性,如:为了让学生对建材种类和市场有所了解,在认识实习环节,除参观相关工厂和工程外,还增加了建筑材料产品市场调研环节。为加深学生对不同材料的生产过程的认识,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建筑陶瓷、玻璃及水泥生产厂家进行实习的同时,也建立了新型化学建材实习基地。为加强学生对建筑材料理论与工程实践知识相结合,建立了混凝土搅拌站、建筑施工现场实习固定实习环节。各类型的实习环节共同保证了学生认识实践过程的系统性,对其将来的就业或继续深造有极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建筑材料实验环节,以实验周的形式开展,以适应水泥、砂浆及混凝土等试件制备需要一定养护周期及耐久性能测试需要试验周期的特点。实验模式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模式为主,“验证性”实验模式为辅,使学生从模仿式的被动状态,转入到创新性的主动状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性。精心科学设计实验内容,既要与理论课程相衔接,使学生能够用到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要能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如:建筑结构材料试验周,设置了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大流动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建筑砂浆配合比设计三个设计性实验,在设计性实验试件养护及性能测试过程期间穿插水泥、石膏、建筑砂石、建筑钢材和水泥外加剂等验证性实验。所有实验项目均要求学生掌握对建筑材料性能测试的标准方法及评定标准外,还对其设计能力有要求。如:大流动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建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要求学生自己对原材料进行选择,并进行配合比设计,实验试拌,混凝土(砂浆)工作性能测试,配合比调整,及后期的力学及耐久性能测试等。这样的实验周设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各种建筑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等方面知识的相关性有所体现,较之片段式的课程实验模式效果更好。

三、开展多种形式且具有专业特色的课外科技活动

除了课堂及实验实践环节教学外,组织专业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和参与创新的机会。经过几年的探索,在课外科技活动的模式及实施方面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方面,绝大多数的专业任课教师都参与进来,从所从事的科研工作中提炼适于本科生学生参与的课题,保证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效果,成为教与学的一个有机结合点,而不仅仅流于形式。这些课题或者可以使学生能够接触到较为前沿的学术思维,或者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我们采取了多种的组织形式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外科技活动。一是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如:“挑战杯”等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是建立课外兴趣小组,从大三上学期专业分方向开始,组织专业任课教师提供研究方向供学生选择,并自愿组成兴趣小组。学生在开展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并独立实施研究工作,教师在科技活动中起指导和协助作用。这是参与教师和学生人数最多的一种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科技活动中获得的一些思维可以带到课堂中来,在课堂中学习的一些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可以在课余实践中得到验证,甚至可以指导其动手实践。三是组织校内建筑材料类设计及试验操作技能等竞赛。如:校级混凝土设计大赛,通过竞赛组织不同专业学生参与混凝土设计大赛,使不同专业的学生获得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第4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教师上好课程的第一节课很重要,在绪论里面可以穿插讲解生活中与建筑材料有关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历史上有名“秦砖汉瓦”是华夏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秦汉两朝砖、瓦的统称,纪念和说明了秦汉朝装饰材料的辉煌和鼎盛;举世闻名的“赵州桥”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非常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陕北的窑洞利用黄土作建筑材料,冬暖夏凉、非常节能,是一种传统的绿色建筑;钢筋混凝土是法国人发明的,最早用来造船;还有个花匠用钢筋混凝土做放花盆用的隔板,之后发现钢筋和混凝土结合在一起还有这么好的使用性能,才慢慢地用在建筑上来。上海世博会期间,各个国家和地区为我们展示了新型环保材料,其中大部分为新型建筑材料,教学期间可邀请专家进行世博会建筑专题讲座。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新型建筑材料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砌体与混凝土建筑大国,以往的教学主要以砌体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房屋所需建筑材料为主,近年钢框架和轻刚结构厂房大量建造,钢结构用钢材和其他新型材料如H型钢、组合楼板、夹芯板新型屋面及墙体保温材料等在实际工程中已普遍应用,急需补充相关教学内容。为克服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应及时补充有关新材料教学内容。在有限的学时条件下,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使教学内容反映出当前建筑材料的新发展、新情况。钢材是一种轻质高强的绿色建筑材料,可循环使用,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钢结构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余料和废旧钢材经重新冶炼后可重复使用。西方国家钢结构建筑比较多,近年随着我国钢材的大量生产和国家政策的引导钢结构在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桥梁、煤炭及电力等方面发展迅速。我国大量建设的轻型门式刚架房屋梁柱都采用H型钢构件,这种材料在我国目前已可以生产;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压型钢板夹芯板等楼承板和屋面、墙面维护材料也已大量使用。2010上海世博会卢森堡展馆使用了一种英文名为“Cortensteel”的特殊钢材,中文为耐候钢,桥梁工程中因气候环境比较恶劣,钢结构防腐蚀要求很高,常使用耐候钢,我国上海宝钢、武汉武钢等都能生产。因此课堂内容除了讲解砌体与混凝土建筑用热轧带肋钢筋、光圆钢筋之外,应补充钢结构用钢材中的各种型钢(角钢、工字钢、槽钢)、H型钢、钢管、压型钢板等内容。在课堂上要能够反映出这些新内容,以便使我们的教学与时俱进,更好地反映新材料发展和实际工程应用之间的联系。随着绿色节能建筑的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的意识日益加强,在讲授传统建筑材料的基础上,引入新材料在工程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可以使学生耳目一新,大开眼界,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随着绿色建材的不断涌现,需要介绍给学生的新内容越来越多。为增加课堂的知识信息量,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及时向学生传授大量的新知识与信息。

3加强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的结合

课堂教学内容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讲授理论知识时,可结合实际工程应用进一步讲解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使用方法、使用效果以及使用中应注意的环节等,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墙体保温对节能减排有很重要的作用,保温材料中应用较普遍的是玻璃棉、岩棉、聚苯乙烯等。教师应结合实际工程讲解保温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例如目前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措施主要是在外墙粘贴聚苯乙烯板,但聚苯乙烯遇火很容易燃烧,施工时应注意防火。钢结构房屋外墙及屋面保温常采用岩棉夹芯板、矿棉夹芯板,这些材料耐火性很好,但教材没有提到这一知识,需要教师补充相关教学内容。防水材料分为卷材防水、涂料防水和涂膜防水等,屋面、地下室外墙常做卷材防水,管道较多的卫生间、厨房常做涂料、涂膜防水,通过蓄水试验检测防水效果。结合实际工程可以很好的讲解其各种防水材料的区别和适用范围。建筑装饰材料这一章内容较多,新型装饰材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教师无法面面俱到,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讲解,使学生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主要用途和发展动态。另外随着大量化学装饰材料应用于室内装修,随之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大城市新建住宅居室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装修污染索赔案时有发生,教师应扩充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对建筑装饰材料和健康室内环境的了解和认识。教学期间应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建材市场参观学习,通过对现场的了解,可以使学生对建筑材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借助工程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学用结合的快乐,将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还有利于加深记忆,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意识。

4加强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的结合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应该不断地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水平,不仅是基础理论知识,还在实践技能上要有更高的要求,由于建筑材料的品种、测试技术以及相关规范标准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相应的任课教师要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施工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在实验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建材实验室的作用,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帮助学生掌握现场相关的实验,如钢筋拉伸、冷弯、密度、可焊接性;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检测、型钢外形检测;水泥强度、安定性、标准稠度用水量实验;混凝土标准抗压强度、塌落度试验等测试手段和方法,以便为学生工作后尽快上手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民用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的实验基本由施工单位现场取样委托第三方即实验检测中心完成,要特别加强材料试样取样和试块制作的培养(如钢筋拉伸试样、冷弯试样、焊缝接头试样、水泥砂浆试块、混凝土试块等)。建筑施工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要经常验收钢材、水泥、混凝土、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等,看懂材料的出场检测报告和实验检测中心报告,对胜任施工现场的工作非常重要。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第5篇

关键词 环境材料概论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

1 环境材料概论的课程简介

环境材料的英文名称Ecomaterial,它是Environment Conscious Material的缩写,也就是说这种材料是具有环境意识、考虑环境、考虑生态学的材料。它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比较少,废弃后能够回收再生利用的可能性比较大,其从生产使用到回收的全过程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小。因而它可以称为“绿色材料”或者“生态材料”。环境材料是未来新材料的一个重要方向,更是人类保护生存环境、实现材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发既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又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且对生态环境无副作用的新材料及其制品已经成为现实的一种迫切需要。

环境材料概论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涉及材料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材料的生态设计与理论、材料的环境友好加工及制备、环境治理功能材料与技术等,是重要的专业先导课程。

2 课程教学特点

2.1 是环境科学与材料科学的交叉学科

该课程是90年代初才发展起来的新课程,内容广泛,涉及环境科学和材料科学,且发展迅速,文字叙述多,大部分是概念知识,计算内容偏少,从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到环境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再到各种环境材料的介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记忆的知识太多,且各种自成体系,学生会学起来抓不住重点,容易感到枯燥无趣,学习难度加大。

2.2 课程的专业要求不同

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重点要讲解材料的基本知识及材料的生态设计、生态功能材料等,而再生资源科学与工程则重点讲解环境材料治理技术及环境生物材料、复合材料的生态化等。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以提高教学实效。

2.3 与实际工程密切相关

环境材料是一种概念材料,且发展迅速。若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使用功能。所以需要教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引用工程实例,来获得材料的重要信息。

3 课程教学方法及模式

3.1 培养学生兴趣以提高教学成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成果。笔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在第一节课绪论里,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材料的重要性,借用一个20分钟的环境科教片来调动学生,不但让学生知道环境材料在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而且让学生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学生观看完之后,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课程讨论,彼此交流心得体会。可谓一举多得。再比如,在讲到生命周期评价时,利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来启发学生,在讲到生命周期评价时,“是一次性还是可重复使用型的婴儿尿布更符合环保要求”?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答案却是不一定。因为要根据地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曾经在美国的某个州,公众认为一次性的婴儿尿布浪费资源,且加重了垃圾填埋场的压力,所以州议会在公众压力下颁布禁止使用一次性婴儿尿布的法令。但是随后的事实证明,大量的使用可重复利用的婴儿尿布导致了用水量的急剧增加,而当地恰是美国最干旱的州之一,用水非常紧张。而当地幅员辽阔,垃圾填埋场不存在任何压力。所以当初的禁令是错误的,该州又恢复了一次性婴儿尿布。由此可见,在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时,对于选择系统边界时,对于环境问题的分析必须考虑到本地的实际情况,再做出正确的判断。

3.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环境材料概论课程中包含了众多工程知识,许多材料的性能难以用语言来描述,得通过试验来表达,而现实条件做很多试验又不可能。这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显得尤为重要,我学校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有多媒体可以利用,这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影像、动画等手段来描述材料特征及试验方法,不但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 充分且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遍及了在各个高校,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方便地使用互联网来工作学习,在环境材料概论课程教学中,利用互联网可以获取各种环境材料的新标准及新的试验方法,以弥补教学的局限性。

3.4 以教材为本,不断补充新内容

材料与科技的发展是互动的。科技发展带动了材料的发展,材料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的科技的进程,因此,教材必须保持一种动态状态,时常更新。就我国目前情况,时常更新教材有点困难,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以一本教材为基础不断补充,不断地扩展内容,再加上现在互联网的资源,完全可以实现不断获取环境材料新的知识。

3.5 考核内容多样化

目前,很多课程的考试,都是采取期末考试来评定。而这就造成了学生采取的策略都是考前突击和死记硬背,更有效客观的考核应该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综合评判。考试的卷面成绩不足以全面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综合掌握,应该再加上平时的表现,为此,对于环境材料概论,笔者采取总成绩=平时成绩(10%)+期末成绩(90%)来综合评定,会更为公正。

4 结语

在深入分析环境材料概论课程特点后,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深入,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新的环境材料的不断出现,教学将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再探讨。

参考文献

[1] 尹健,李益进.《建筑材料》教学改革实践[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9(5):47-49.

[2] 贾福根.《建筑材料》课的教学体会[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1):68-70.

[3] 安玲.对《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探讨[J].甘肃科技,2003.19(6):108-109.

[4] 康全礼,陆小华,熊光晶.CDIO 大纲与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4):15-18.

[5] 欧俭平,马爱纯,蒋绍坚.工程案例教学法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高教论坛,2006(5):131-132,135.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第6篇

关键词:提取学习;学习条件;延迟测试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052-02

一、引言

在传统的教育系统中,我们通常把测验和考试当成评估学生学会了什么的一个工具。尽管测验或考试确实是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评估的一个有效手段,但是它更大的价值在于能够能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长时的保持。当学生在学习一段材料的时候,加入提取回忆会比用同样时间重复学习更有效,更能提高知识的长时的保持。

二、提取学习研究的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Tulving开始了对提取学习的系统的经典研究,他让被试在三种实验条件下学习单词的词表。第一种是标准学习条件:学词表(study),回忆(test),再学,再回忆,即STST;第二种是重复学习条件,被试学习三次回忆一次,即SSST;第三种是重复测试,被试学习一次测试三次,即STTT。Tulving认为,如果对单词进行识记主要是在学习(S)情况下进行,提取(T)只是检验识记情况的话,那么这三种实验条件学习和提取的次数不同,应该是学习次数最多的(SSST)学习效果最好,学习次数最少的(STTT)学习效果最差。但实验结果却显示,三种实验条件在最终的回忆测试上,结果几乎是相同的。这也就是说,提取这个环节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相当于进行了学习。也就是说,提取对于所学材料是有重要意义的。

2006年Roediger和Karpicke等人对提取学习对于材料的识记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所用的实验材料是两段相似类型的单一题材的散文,每段散文的长度大约是256-275个单词。实验一分为重复学习(SS)和提取学习(ST)两种情况,延迟测试分为5分钟、2天和一周三个时间进行。最初的测试结果是平均回忆率为20.9个。但延迟测试(5分钟,2天,1周)的结果与最初的测试结果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延迟5分钟重复学习的回忆率是81%,提取学习的回忆率是75%;延迟2天重复学习的回忆率是54%,提取学习的回忆率是68%;延迟1周重复学习的回忆率是42%,提取学习的回忆率是56%。由此可以看出,在较短的时间内回忆(5分钟),重复学习的效果要好于提取学习。但是在长时的延迟测试(2天和1周)上,提取学习的回忆率明显高于重复学习。因此,他们得出结论认为,提取学习能增强所学材料的长时保持。Roediger及其同事为了进一步探索学习与提取之间如何分配才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又进一步进行的实验,实验的材料与实验一相同,延迟测试的时间分成5分钟之后和一周之后两个时间段,这次实验分成三种情况,对学习和提取进行了不同的搭配,第一种情况是重复学习四次,中间不加入任何的测试环节(SSSS);第二种情况是重复学习三次,提取一次(SSST);第三种情况是仅仅学习一次,反复的进行三次提取(STTT),以此来考察学习与测试之间的搭配对所学材料的长时保持的影响。实验的结果是,最初测试阶段,SSST回忆率是77%,STTT回忆率是70%;5分钟之后的延迟测试,SSSS回忆率是83%,SSST回忆率是78%,STTT回忆率是71%;1周之后的延迟测试,SSSS回忆率是40%,SSST回忆率是56%,STTT回忆率是61%。这个实验结果证明重复提取在1周之后的延迟保持效果是最好的,这也同样证明了先前实验的结论,提取增加了所学材料的长时保持。Roediger和他的同事的研究充分证明了,在学习一段散文材料的时候,在学习的过程中重复的提取使材料的长时保持的回忆效果更好。他们的研究掀开了研究提取学习的新篇章,之后提取学习又一次得到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

三、以往研究的总结

研究者从不同的方面对提取学习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从实验材料、实验条件、实验过程中的时间间隔、延迟测试时间等各种不同的方法对提取学习进行研究,证明了提取学习对所学知识的长时保持、迁移等不同方面的影响,证明了提取学习的积极效果。而且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提取学习的理论机制,在之后的不断研究与进展中这些相关理论得到不断的丰富。这些研究使我们认识到,提取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一个衡量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工具,还是一种提高记忆效果的手段。提取学习是一个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一段材料的时候,进行适当的提取安排有利于材料的保持。但是通过综述可以发现,从提取学习研究的发展脉络上来看,提取学习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便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提取学习的相关形式,更深入的研究它的理论解释,使之能够更好的应用于教育实践。

(一)提取学习在普通的学习环境中应用学生现实学习中所常用的材料是否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长时保持?以往研究大多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材料和实验环境与现实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很少用到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学习的材料。

(二)研究的条件不全面。对于提取学习在实验中的学习条件中,大多只是对学习和提取进行了集中条件下的不同搭配,没有全面的涉及到学习与提取之间的搭配关系。证明了提取学习这种方法确实对学习材料的长时保持是有效的,但是究竟学习与提取进行如何的搭配能够使这种积极影响达到最好还有待与我们进一步的完善。

(三)多大难度的提取对材料的保持效果能好?以往的研究证明了适当的增加提取的难度有利于材料的长时保持,有的研究认为增大学习与测试之间的间隔能够使回忆效果更好,有的研究认为学习与提取之间相等的间隔能够使回忆效果更好。究竟多大的间隔能够使回忆效果达到最好,是否能够得到一个这样的学习曲线,找到一个效果最好的点,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四、研究意义

提取学习比单纯的重复学习能够产生更大知识的长时记忆保持。我们以前普遍的把回忆测试当成考察学生学会了什么的工具,实验证明,适当的提取回忆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保持。这就提示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需要学生清楚识记的知识我们需要加入一些适当的提取,在学生了解知识后,进行相应的提取回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

提取学习对于学习的积极作用也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学生在自学一些固定的需要背诵的内容的时候,可以自己进行提取回忆,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提取,在回忆的过程中,如果有回忆不起来的部分,可以到原文中找到正确的答案,继续进行回忆任务。这样学生才能够更扎实的把握所学习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Henry L.Roediger,and Jeffrey D.Karpicke.The power of testing memory:basic research an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6,1(3):181-210.

[2]Susan J.Sara.Retrieval and Reconsolidation:Toward a Neurobiology of Remembering.Neuromodulation and Cognitive Process,2000,(7):73-84.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第7篇

2014年4月17日,笔者和一位同事分别上了一节市级公开课。课后,听课专家和老师就这两节课作了点评,并围绕如何上好复习课各抒己见,最后就复习课的课堂操作流程达成共识,即“出示考点――独立自学――交流展示――真题感悟――训练互批”等五步。按照这一流程组织课堂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促进,可以有效地提高复习课效率。

一、出示考点(大约2分钟)

复习课不同于新课的知识传授,因为复习课的知识点学生认为自己已经了解,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可以直奔主题,通过多媒体出示考点和考纲,然后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这样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独立自学(教师提供一个大的框架,学生根据这个框架来找具体的知识点。大约7分钟)

独立自学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大框架,对知识进行梳理,主动接收新知识。一位学者曾说过:“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在新的世纪,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提供一个大的框架,让学生根据这个框架来找具体的知识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三、交流展示(让学生去讲,教师随时指导。大约20分钟)

这个教学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展示,教师随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在复习时,要让学生用教材知识去分析、解读时政热点,使教材知识活起来。在复习时政热点时,要分析其体现或包含的教材观点和原理,将时政热点落实到教材中去。

四、真题感悟(选择典型试题,告诉学生答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大约7分钟)

这个教学环节对教师要求很高,因为教师要能从以往各省市的中考题中精选出例题。精选例题时要注意:1.材料中的问题要能体现出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即关注课堂上每位学生;2.例题要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3.例题要能体现复习的知识点,而且经得起推敲。如笔者选择的下面这道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面对十面“霾伏”,有网友调侃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北京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1)材料一中“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说明什么?

(2)为减少雾霾天气,使中国更美丽,我国实施了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3)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4)青少年能为更好地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做些什么?

教师要选择典型试题,根据试题告诉学生答题的方法,提高他们解题的能力。回答问题一般可按“五步”进行。(1)审设问。就是带着题目所给的问题去熟读材料,理解材料,找准关键词,有的放矢。(2)看材料。在读懂设问的基础上审材料、理解材料,有针对地筛选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这是找准知识点的基础。上述材料主要反映环境和资源问题。(3)想观点。即根据材料的内涵和设问找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上述材料主要说明环境问题的危害。(4)组答案。在找准知识点,确定答题思路后,要注意从不同角度组织答案。(5)层次化。所组答案知识点要全面,层次要分明,条理要清晰,结论要正确。

五、训练互批(选择一些符合中考考纲要求的题目,让学生先做,然后再让他们批改、讨论、组织答案。大约9分钟)

这个教学环节笔者选取了四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性试题。(题目略)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第8篇

一、结合现代科技发展,重视吸收新的知识

化学的发展除了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外,还与国民经济、人类生活及社会的进展有着非 常密切的关系。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衣着、环保、医疗、交 通等生产和生活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突出 的是化学与材料科学、能源、环保科学、生命科学、农业生产等的联系。所以化学教育要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就应该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把这些新的知识引进教材,纳入教学体系。

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新材料的发明和利用与技术进步的关系非常重大。如果没有半导体材 料的工业化生产就不可能有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没有现代化的高温、高强度结构材料就没有今天的宇航工业, 没有低损耗的光导纤维就没有当前正在快速发展的光通讯……凡此种种说明新材料是新兴技术的基础,是高新 技术的突破口。新教材用一定的篇幅以必学、选学、阅读或资料的形式编入了这方面的有关知识。如在“硅” (第二册第七章)中增加了“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向我们展示了高温结构陶瓷、半导体陶瓷、光导纤维等 材料的性能和它们在现代原子能工业、半导体工业、激光、电子、航天等科技领域里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以及今 后的研制方向。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金属材料已从传统的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及合金材料发展为包 括稀土金属、贮氢金属、金属结构材料等在内的金属材料体系。为使中师生了解这一发展,教材在“几种重要 的金属”(第二册第九章)中编入了“新型的金属材料”作为选学内容。原有教材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介绍只 限于传统的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三大类,而事实上高分子材料种类的增多和产量的增长远远超过无机材 料。所以对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进行适当介绍,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是很有必要的。教材在第二 册第十二章中选编了光敏性、导电性、生物活性等高分子材料。为体现化学学科特点,对这些功能高分子材料 的性能和用途的叙述主要突出了与化学的关系,如用感光树脂印刷制版来实现印刷工业的完全自动化,利用高 分子膜淡化海水等。

能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发展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需要 有充足的能源。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常规能源已无法满足需要,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是一方面要想方设法 提高常规能源的使用效率,另外要积极探索和开发新型能源。在开发新能源的过程中,化学学科发挥了巨大的 优势。教材在“烃”(第二册第十章)中编入了“新能源的开发和展望”简要介绍了太阳能、核能、生物能、 海洋能、氢能等几种新型能源的基本知识及其发展情况。配合“原电池及其应用”教材在阅读中介绍了几种新 型化学电池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主要用途。

在世界人口日益增长,生产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项 全球性的重大课题,保护和改善生产与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化学与环 境有着密切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造成的。教材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介绍中有机 地渗透了有关环境知识。如在氧族元素中增加了臭氧层的作用、臭氧层减少和恶化对人类、对环境的危害等内 容;结合硫的氧化物的性质,教材叙述了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在氮族元素中,分析了氮氧化物作为大气的主要 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其防治;在石油和煤一节中教材指出了燃煤造成的污染、“三废”对大气、土壤、水域 的污染方式,对生态的破坏和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在“环境保护”(第一册第四章)一节中,教材比较全 面地介绍了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碱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物、放射性、噪声等污 染及其防治的重要措施。以使学生了解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保护和 环境改造的迫切性和可能性,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此外,教材还充分挖掘当今科学前沿新研究项目所包含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使中师生逐步学会用已 经掌握的知识和概念去接近和理解前沿科学的新发现。如教材在叙述碳的同素异形体时引进了C[,60],教材还 在选学中编入了化学元素与人体的关系、8 千万年以前的琥珀化石中的空气成份与现代空气成分的区别等知识 ,以期使中师化学教材更具时代感。

二、适应培养现代人才 注意学科间的联系渗透

自然界本身是一个相互联系着的整体,我们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如能源、材料、生态环境等很难把它们绝对 归属于某一学科领域,因为它们都是综合性问题。各传统的分科课程,长期以来已形成了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 的严密性,有它们不少的优点。但由于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横向联系故不易使学生从知识整体与联系中来理解 和掌握知识,而易与现实脱节,不利于学生把学习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为适应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教材在叙述新增加的材料、能源。环境等知识时,注意了与其它学科的交 叉。在介绍半导体陶瓷、光导纤维、超导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时结合了一些

物理学知识,在彩色摄影中用到了加 色法成色原理和减色法成色原理;在石英晶体的重要用途中提到了压电效应等;在叙述呼吸作用、固氮、酶以 及三大营养物质时联系了有关生物学知识。

中师化学教材在保持自身的知识结构的相对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还注意了与初中化学和小学自然的 纵向联系。如初中化学是中师化学教学的基础,小学自然中的很多知识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溶液等都是 初中化学的内容。但仅靠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将来难以胜任小学自然的教学,特别困难的是不能独立完成有 关实验的教学任务。所以教材通过有关实验习题和选做实验与初中化学合理衔接。在系统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某 些章节中,通过选学、阅读、资料以及讨论题对小学自然的有关教学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使中师化学教学内 容和教学方法能适应小学自然教学改革的需要。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第9篇

人生短暂,岁月如梭,学校的生活转眼就结束了,完成学校的理论课学习后,由于工作,告别家人、老师、同学、朋友,千里迢迢来到这个陌生而又美丽的小城市威海谋生。来之前想到我以后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地方,内心很是激动。但可能是第一次真正的面对工作,第一次真正的独立,作出这个选择后心里还是有种顾虑。对自己的选择不是很自信,害怕自己为所放弃的机会后悔,也担心自己达不到公司对我的期望,担心自己不能适应这里的环境等等。然而,当我真正地来到这里,跟这里的人相处之后,我放下了之前的种种顾虑,一切由陌生而产生的神秘感都逐渐地消失,我也开始慢慢地熟悉、适应这里的环境。现在我在威高集团下属的一个企业威高骨科材料有限公司实习。公司给我安排了具体的实习计划,我对这里开始了真正的了解。

11月8日我开始在原材料仓库实习,按照实习计划,本周我主要是对材料一、二、四库中的生产用原材料有个了解,并且掌握各仓库进货检验程序,原材料出入库程序及K3软件的相关操作。根据实习内容,这几天我认真请教了各仓库保管,收获颇丰。在这里对她们说声谢谢。下面是我的实习总结。

来到仓库后,各师傅都很热情,在他们的带领下,我到材料一、二、四库对各种材料作了初步了解。材料一、四库由于鲁宁师傅保管,存放的都是植入物原材料。其中,材料一库存放的是各种棒材,主要有纯钛、钛合金、不锈钢三种材质。为了避免外观颜色相近而材质不同的材料相混淆,检验合格后的材料分类别被涂成白色、黄色、蓝色、绿色和铁红色五种颜色。除了金属材质的棒材外,还有一部分数量较少但价值很大的塑料棒材。其中有一种材料叫PEEK圆棒,该材料是从英国进口,据于师傅介绍它每米价格达到一万多元人民币。另外还有一种乳白色的长方条形棒材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棒,也是从国外进口,每根价格约600至1000元。材料四库存放的主要是板材类植入物材料,也主要有纯钛、钛合金、不锈钢三种材质。除了形状、具体用途与材料一库的棒材不同外,它的下料也较特别。因为板材面积较大且纯钛和钛合金材质在切割过程中容易粘刀,所以它的切割与棒材的切割不一样,需要用专业切割机来切割下料。材料二库由刘海燕师傅保管,存放的都是生产器械用材料,有各种棒材和板材。由于本库材料是生产器械,不生产植入物类产品,因此,本库的材料材质主要是钢材、铝材和铜材,还有一些塑料材质,价格跟材料一库和四库的价格相比相对便宜很多。

以上是我对各仓库材料的一些基本了解,对它们的具体用途我还需要去生产车间作更深入的了解。对各种原材料有些了解之后,我向于师傅和刘师傅请教了材料采购入库和出库的具体流程及K3软件的相关操作。由于材料一、二、四库都是生产用主要原材料,因此相关流程基本一样。下面就以材料一库为例进行相关流程的总结。

(1)材料采购入库流程

需要采购具体材料时,首先要填写材料需求计划表。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填写所需材料的需求计划数,传递给仓库保管填写该材料的实际库存数。然后由业务员领取采购计划表,让于经理签字确认后生效。这时就可以根据采购计划表上的采购数量进行采购。采购回来后,仓库保管根据发货清单或装箱单核对数量、规格等信息,无误后采购材料进入仓库所设的待检验区。接着仓库保管填写检验申请单,通知质检部门检验材料。质检在检验申请单上签字后表示接受检验任务。质检进行检验也需要按程序下料并办理出库手续。质检合格后,仓库保管根据检验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单,通知业务员在K3软件中作材料入库处理,仓库保管对业务员录入的入库信息进行审核后,把合格材料由待检验区转移到合格区,同时在查存卡上作好记录,完成全部采购入库程序。

(2)材料领用出库程序

车间生产工人为了不中断工作,在手头里的工作快完成之前就报告给班长,由班长向车间主任领取随工卡,根据随工卡领料并分配生产任务。车间统计员根据随工卡在K3中填制生产领料单即出库单。然后班长去仓库领料,在出具随工卡后仓库保管把它与K3生产领料单进行核对,核对一致后打印出生产领料单,再由生产车间负责人签字。最后,仓库保管发货。为了节约材料,避免浪费,仓库保管应根据生产产品的规格、数量和所必须的夹头(加工完产品后剩下的夹头就是料头)计算所要发出材料的长度,按照长度来下料,下料后称重发货。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出库流程。

在对原材料出库程序进行了解时,我第一次听说“料头”这个词。面对疑问,于师傅给我作了认真详细的讲解。原来,料头是实际数控切割加工中,不可避免而产生的余料。每根棒料在车削中心进行加工时,根据机器的不同都会产生200-250mm的料头。按200mm的料头计算,每发出10根棒料就会产生2000mm即2米的料头。日积月累,就会产生大量的余料。那么,对于产生的这些价值较大的料头,是如何回收和利用的呢?相关账务处理又是怎样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请教了于师傅,对公司料头的回收和利用有了一些了解。

料头主要是在车削中心加工产品时产生的,等每根棒料加工成产品时会留下一根料头。在产品完工时,每个工人都要把料头交给专人回收,回收人在随工卡上做好料头数量的记录。然后把料头交给仓库保管。保管根据随工卡上的记录核对料头数量,最后把回收的料头分规格放在专门的料头存放区,以后再加以利用。这些料头的数量规格等具体信息由保管做电子明细账,不入K3账。在以后领用材料的过程中,保管根据随工卡上的产品规格看是否可以利用料头。如果可以,保管先发料头。发料头时,保管先通知车间统计员告知其所发料头的重量,统计员做红字的其它出库单,并且再做一张正常的生产领料单,保管审核后发料。

在原材料仓库的这一周短暂的实习,我不仅按照实习要求认真了解了各仓库的材料和相关流程,而且还多认识了一些公司的员工,更加适应了公司的生活、工作环境。除了这些收获,我还对遇到的一些疑惑如复杂的物料编码规则等作了简单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仓库管理及其重要性在思想上有了新认识,但这都是些肤浅的认识。有关仓库管理的知识还很多,要把材料繁多的仓库管理的有条不紊又不出错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去深入思考和学习。

尉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