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校园文化德育建设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6 08:30:12

校园文化德育建设

校园文化德育建设第1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德育工作;优势

初中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共同的目的是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由此可知,要想促使初中德育教育顺利开展下去,相关教育工作者只有营造出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进而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下去。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的重要性

虽然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有不同的特点,但是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具有很强的一致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知,只有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两者结合是德育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融合的需要

校园文化的核心教学内容是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就是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德育工作其实就是将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并且德育也可以与校园其他教育工作的相切合,其主要就是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的教育方式,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的要求。

由此可看,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找到了彼此的切合点,从而做到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国初中德育教学质量,并且让德育工作变得更加具体,内容更加丰富。

2.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的结合是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需要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德育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初中德育。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思想过渡的阶段,所以,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重视初中德育工作。但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初中德育教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重视校园文化工作建设,建设出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特点且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环境,用环境促进德育教育的快速发展,从而逐渐将初中德育教育的过程变成学校精神和以校园为核心的校园环境,以此来实现德育教学的真正目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促使德育教育更好的发展下去,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如何让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德育教育

1.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健全并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系

为了使我国初中德育教育可以更好的发展下去,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围绕德育教学目标,健全并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度制订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弘扬人文精神,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与学生进行讨论,学校的规章制度应该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规章制度应该是面向全校师生,理应做到有章可循。第二,学校规章的内容必须要简单明了,坚决避免有否定性的词语出现在规章制度中。

三、规章制度必须要明确惩罚制度以及惩罚内容,要做到赏罚分明

通过用规章制度来约束教师与学生,既可以让师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还可以为初中德育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积极开展相关文化活动,用活动增强学生的素质

通过开展相关文化活动,丰富师生之间的活动,用活动增强学生的素质。譬如学校积极开展一些类似于感恩励志教育的演讲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并让学生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感恩身边的人。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禁烟教育活动以及防止打架斗殴的宣传教育,以此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全面加快校园文化的建设。

五、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养成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

众所周知,良好的校园风气既可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又可以变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更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能够让学生明白德育教育对自身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同时,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班级组织建设以及班风班纪,一定要把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综上所述,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可以为初中德育教学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一定要把德育教育落实到校园环境中,只有将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可以为学生构建出一个民主平等的,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校园文化德育建设第2篇

中学校园文化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也对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引领作用。本文主要从中学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来探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中学;校园文化;德育;引领

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为中学生的身心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也能引领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的熏陶。因此,如何进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实现德育功能,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中学校园文化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三个方面,本文对校园文化建设对德育工作的引领作用进行探讨。

一、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实现德育功能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外层部分,也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包括学校中的各种硬件设施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物质文化能有意、无意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并且物质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持续的,比教师灌输式的德育教育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学校要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以引领德育工作的发展,实现德育功能。主要可分为两点:首先,要合理布置硬件设施,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硬件设施的布置要集实用性和审美性于一体,既能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有舒适感,又能让学生受到持续的熏陶。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的位置都要精心研究,烘托出知识性、艺术性和教育性的校园环境。例如要把校园公共区域进行责任划分,保持校园的整洁、干净,在显眼的校园文化墙上要张贴出学校的文化或规章制度,而在校门口可以用大理石突出学校的校训等,通过硬件设施的合理布置来对学生进行品德的熏陶,实现德育功能。其次,要有意识的利用硬件设施为德育提供服务。学校的有些硬件设施本身就包含德育功能,如图书馆、校史馆等,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些设施实现德育功能。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有意识的利用硬件设施为德育工作服务。例如学校建立文化长廊,宣扬国内外优秀人物和事迹,也展示学校内优秀学生的事迹,鼓励和引导学生提高思想品德。同时,可以在教学楼、宿舍楼和图书室的走廊上张贴国内外杰出人物肖像和简介。除此之外,可以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因为学校是由一个个班级组成的,因此可以为每个班级制作一个班牌,里面的内容包括班级概况、班风等,以良好的班级舆论引导学生。

二、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实现德育功能

制度文化是学校教育理念、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对于德育功能的实现有重大的影响。要通过校园制度文化实现德育功能,首先必须要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度的制定要以人为本,要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出系统的规章制度体系。其次,要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并促进制度的落实,实现制度文化对德育工作的引领作用。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实现德育功能的基础,然而若不能保证制度的落实,必然会大大削弱德育的效果,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有的中学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体系,然而教师却不能认识到严格执行制度的意义,在学生违反制度后不能按制度进行惩处,在学生的行为应该受到奖励时也是一带而过,长此以往就造成学生对制度的忽视,认为制度可有可无,制度中规定的内容也无需重视,这样制度文化的德育功能就被破坏。例如学校制度规定要按时上课,对迟到的学生要给予批评,但很多教师在学生迟到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按照制度规定办事。这样,学生就认为迟到不是什么大事,就很可能养成不守时的不良品质。因此,制度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制度的落实,保证制度执行的公平性。最后,校园制度中要突出育人的功能。通过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其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因此规章制度要凸显出育人的功能,既能让学生认识到制度的权威性,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制度内容的正确性,主动遵守制度。例如在制定班级制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对制度的认可度,并结合班级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定出实用的班级制度,实现德育功能。

三、通过精神文化建设实现德育功能

精神文化是指学校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等精神层面的内容,它是校园文化的最里层,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对学生的影响是具有持续性的。因此,要重视精神文化建设,以实现德育功能。首先,要加强校风建设,弘扬校园精神。要通过集体大会、班级会议等方式向学校师生宣扬校园精神,使学校师生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增强中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使师生紧密团结起来。其次,要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利用校园主题活动来进行精神文化建设,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德育功能。可以通过雷锋月、爱心捐献日等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品德,也可以开展司法报告、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来引导学生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最后,要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中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很容易去模仿教师的言行。若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不好的表现,就会为学生提供错误的示范,不利于德育功能的实现。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学生提供正面的示范。同时,对学生中品德突出的事例进行宣传,并可以邀请一些品德高尚的成功人士来为学生讲课,通过模范的作用来促进学生提高自身品德。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社会上各种思潮已经影响到中学校园。因此,中学生德育教育在这一时期就变得异常重要,学校要积极进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发挥校园文化对德育工作的引领作用,促进德育功能的实现,提高中学生的整体品德。

作者:殷会玲 李目坤 单位:金乡县化雨中学

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德育建设第3篇

关键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德育内容创新 价值取向

校园文化在高校德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课堂之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当前,人们越来越关注校园文化建设,把它作为高校德育新的着力点。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的内在关系

1.校园文化是德育的载体。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主要依靠德育,校园文化建设德育的重要载体通过校园文化实现德育目标,不但要积极营造健康生动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广泛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涵盖学术、科技、文体等方面的活动,还要强化管理,鼓励教师悉心指导学生组织,帮助学生远离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抵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

2.高校德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智育和德育是人的成长和发展的两个方面,解决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问题主要依靠智育,解决思想品德、行为方式的问题主要依靠德育,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现阶段,校园文化建设以德育为核心,不但要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教育,还要重视人文素质的提高,鼓励他们探索科学,形成优良学风,求真务实。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内容的互渗。

校园文化高度体现德育内容,德育内容不仅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而且起着主导作用,规定着校园文化的性质,制约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校园文化若要朝着正确、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将德育内容全面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校园文化内容的主导地位。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应有价值取向

1.全面培养知识智力、创造能力、理想人格。

知识和智力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智力除了包括书本知识外,还包括社会经验。当代大学生虽然接受了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培训,但社会经验少,他们更需要接受德育和校园文化的熏陶,学会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应用到实践中,活学活用,适应社会。

人的创造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尺度,主要通过后天培养。在提高大学生创造能力方面,高校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基础和智慧源泉。在具体实践中,大学生接受的专业知识越系统越丰富,就越能触类旁通,充满智慧,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进而越能展现出较强的创造能力。

2.共同推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的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尊重客观事实和科学规律,二是大胆求证,不断探索并追求真理。高校校园文化应当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作为提高和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任务。通过高校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推动我国各项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快速提高国民科学技术素质,尽快适应国际国内科技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发展。

人文精神是指人们对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等问题的关注。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不动摇,同时还必须坚持把人文精神教育作为基础不断夯实,继续发挥“两课”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依托人文精神教育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推动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的协调发展。

3.不懈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求“真”,对于校园文化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一种求实精神执著于科学研究,不断探索自然规律。高校德育拓展了德育的范围,把传统意义上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的伦理关怀,逐步延伸至自然界,人们不仅要对周围的人与整个社会承担责任,更要对其他的生命形式承担责任。

对大学生的品行教育和熏陶濡染产生深远影响的是高校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价值取向中的“善”就是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通过“善”的教育,可以净化大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自觉抵制消极、落后保守乃至腐朽的观念、意识,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奉献思想,善待他人。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内容创新的实践途径

1.大学生文化素质、大学教师文化素质、校园文化理念三者合一的协调教育。

(1)强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集中地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必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人才质量是衡量学校水平最根本的标准。实践表明,强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立足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对我国转变传统的高等教育思想进行教育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助于实现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系统化和整体化。

(2)提高广大教师和管理者的文化素养。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育,准确理解教育。当前某些教师只重视认知过程,完全忽视情感体验和行为训练,常常认为:“我是教专业的,课堂以外不归我管”,结果将德育变成辅导员、德育教师的事,育人效果极差。其次,教师要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但是这一桶水不能仅仅是陈水和死水,而应不断更新,注入活水,才有活力。教师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形成开放完善的知识结构。最后,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师的世界观、口才、生活、态度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严于律己,关心学生,尊重科学,治学严谨,敢于拼搏,不断创新。

(3)强化校园文化理念。笔者认为,应对当前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中国高校校园文化理念必须着力体现学生的独立精神、创新精神及开拓精神。

校园文化理念的核心即独立精神。高校作为研究进阶科学的学术机构,其学术特性在本质上必然是自由独立的,不能拥有独立自由氛围的学术,就不配称得上为学术。学术有很强的自主性,如果学术沦为了政治的工具、文化的附属,或者沉沦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彻底变成了被动的产物,那么就不再是纯粹的学术了。因为真正的学术是独立精神和人类文明高度的集中展示,它不依赖于任何事物,是完全独立发展的。

创新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理念的灵魂,是一种综合能力体现,高校校园文化理念构成中应当有支持、鼓励、提高师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力的部分,还必须将着力点放在怎样引导和激发师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放在怎样根据每个不同个体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将他们的创造性潜能挖掘出来上。

2.课堂教育、课外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理念中的德育建设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课堂教育、课外教育和社会教育。课堂教育是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途径;课外教育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辅助达到思想道德建设要求;社会教育即走出校门,与社会各方面合作,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在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完成对大学生的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课堂教育、课外教育、社会教育作为高校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三位一体,相辅相成,共同形成当代高校德育建设体系。

3.党团组织、公寓文化、网络媒体三效合一的强化教育。

加强党团组织的领导,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中的重要性,才能把握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中的作用,才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使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党团组织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高度。因此,高校党团组织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寓作为大学生学习、娱乐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建设程度极大地影响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发展,也直接影响高校德育工作效果。在公寓社会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以先进的文化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辨析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强化自觉抵制腐朽、反动与消极文化的能力。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网络背景下,规范网络媒体的道德教育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这不但能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更能通过网络的影响力帮助大学生成长。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网络媒体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改善网络环境,促进校园文化发展,达到高校德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冀学锋.当代高校德育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2]黄济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美]柯尔柏格.道德教育的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4]齐志明.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J].中国职业教育,2002(11).

校园文化德育建设第4篇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通过特定人文环境的熏陶,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校园物质文化为学校德育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空间。高校德育要想顺利进行、取得实效,就必须与学生的实际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而学生的实际活动必须在一定的大环境中才能进行。

1.1校园制度文化为学校德育营造出具有规范性的育人氛围

它对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校规、校纪是学校制度文化的重要内容,对高校学生的不良行为起约束作用。校风建设要从“以德育人”的校园环境入手,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学校和谐统一的制度体系的建立,意味着从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鼓励与校园文化相一致的行为,抑制与校园文化相背离的思想行为,从而使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变成大学生可感、可见、现实性的因素,时时优化着大学生的心灵,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1.2校园精神文化为德育提供文化氛围

校园精神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一批又一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产生更高层次的发展要求,使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作用。使学生在它既是学校保持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迫切需要,更是学校办出水平和特色的动力和源泉。

2、高校德育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大学生,他们的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校园文化的质量和层次。大学期间的德育将对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以及以此为基础而表现出的道德品质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2.1高校德育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导向功能

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社会环境,他们的素质培育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德育对大学生的政治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追求格调品位高、思想性强、艺术高雅的文化内容和形式;追求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实践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民族品德,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四有新人,使校园文化更加健康、充满活力而富有时代性。

2.2高校德育对净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范围

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内部的心理环境,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这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高校德育教育,引导形成的互助互爱的同学关系、融洽的上下级关系,再加上浓厚的教学、科研、学术气氛,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及对崇高理想的不断追求,增加了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净化校园育人环境。

2.3高校德育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校园文化德育建设第5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里主要谈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3.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应以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为载体。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4.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的时间生活在校园里,他们时刻受着学校各项制度的约束。校园文化建设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首先是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静化校园的天空,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其次是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中职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界负面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入歧路。

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功能在于:

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交通道路,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

第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这种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反过来,一个充满理想、团结友好的集体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个人要服从集体、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校园文化德育建设第6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 德育工作 建设 联系 对策

前言

随着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道德水平与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德育作为提高当代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已经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是校园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更是促进当代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想使校园的进步与社会的进步同步,就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德育,以当代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来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因此,笔者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德育工作思路为题进行研究,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

1、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的关系

利用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行校园德育工作的进行,是因为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开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我们就来对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的关系进行分析:

1.1 德育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校园是育人的重要场所,而育人的重要前提就是进行德育。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规范的重要手段。德育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需要以德育为中心建设。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之时,校园文化的制度以及精神活动建设的关键点在于教育学生,这也就使得德育成为校园文化中具有主导性作用的因子。德育功能的发挥需要校园文化氛围的烘托,校园文化中的德育内容更使得校园文化具有管理作用。

1.2 校园文化是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凭借

校园文化进行教育工作者与校园管理者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德育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特色性的文化,对于学生的学习为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也可以使学生找到校园精神,校园文化可以与学校的教学文化进行结合,共同满足当代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校园文化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观念产生潜移转化的影响,更会以学生的个性与性格产生作用,使其得到积极地塑造。将德育教育与校园文化进行结合,可以使德育工作开展地更加自然,使学生更愿意接受。

2、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德育工作思路的对策分析

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使二者得到良好的结合。下面,我们就来对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德育工作思路的方法进行分析;

2.1 从实际出发,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每一个校园都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应当是以本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为基础的。因此,要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德育工作思路,就要对学校的办学宗旨与教学目换进行深入分析,开发具有自已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推动作用,更可以将德育工作进行整合,调动学生的德育学习积极性。学校可以开展多种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加之教师的配合,使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得到推广,从而可以广泛且深入地作用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另外,校园文化的建设会使学校具有一个十分积极向上的自然课堂,学校可以将校园文化影响下的校园作为一个大的教室,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与实践,使学生将良好的思想品德进行发扬。

2.2 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是精神层次思想行为规则的建设,学校更要注意学校内外环境的建设,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从学校的自然环境来讲,学校管理者要注重自然环境的打造,利用植树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健康校园文化的打造当中来。从学校的文化环境来讲,学校可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添加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雕塑或者是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长廊,使学生找到不思进取的精神动力。从学校的宣传工作上来讲,校园可以利用学校广播,对具有正能量的社会事件与校园事件进行报导。教学环境也是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要通过教学楼设施的改革,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要优化教学软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体会到与时俱进的优势。只有这样,校园文化建设才能使学生对进步进行更多的思考,将思考成果转换为现实,进行自我提高,促进德育工作成果的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从校园文化建设与拓宽德育工作思路的关系出发,对利用校园文化进行校园德育工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来提高校园管理者与教育工作者对于德育的重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德育工作成果的增多,促进当代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滕辉.论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建设[J].教育科学论坛

[2]巨虹.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德育效果[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校园文化德育建设第7篇

一、校园文化和道德教育的联系

1.本质相同校园文化和德育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校园文化是为了能够给学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身心在校园中都可以得到健康的成长,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学生的健康思想之上。因此德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又是最本质的部分,从校园文化的角度进行道德教育,能够让形式丰富,影响更加深刻。

2.对象相同校园文化和德育的对象是相同的,建设校园文化的主力军是学生,德育的对象也主要是学生。学生是整个校园的主体,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不论他们是主动也好,还是被动也好,都在里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德育虽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榜样的带动,但是同样主要受到影响的人还是学生。

3.形式相似校园文化和德育对学生的影响都是从心理方面反映到行为之上的,所以它们的形式是相似的。校园文化是高中校园的灵魂和精神,是学生通过日常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力量”。不论在校园的哪个角落,不论在谁的身上,都表现出了这样的精神力量。德育更是对学生精神的教育,是通过是非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来帮助学生修正自己的行为,是一种不可视的精神力量。

二、道德教育如何在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渗透

道德教育和校园文化的相似之处,决定了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好的道德教育能够培养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又可以带动道德教育。两者的共荣和相互辅助,让学生可以在一个健康的氛围中和心理下,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1.德育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在校园文化中进行德育渗透,就要重视以德育为主题的文化建设,比如设立相关的口号,充分发挥宣传栏、黑板报、广播台和阅览室以及教室、宿舍、墙壁等各个角落。因为文化建设就是有这样无声无息的功能,只要我们愿意,可以让文化分散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和细节,做到“每个角落能悟人,每个角落能育人”,让校园成为一个无声无息的道德教育的传播地。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可以让德育无声无息地渗透到学生的生活细节当中,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良好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的措施可以表现在校园活动上面,如开展各种融合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校园活动,以积极健康的思想状况为主题,使全校师生可以积极参与,精神境界得到提高,思想感情得到熏陶,境界得到升华。

2.用校园文化中的社团力量进行渗透社团是一种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而且灵活可变,是非常好的一种宣传和教育方式。德育的渗透也可以借助社团活动进行,能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经常性地举办“校园剧、课本剧”的活动,体现德育主题,让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观看者还是表演者,都能从中学到点什么,领悟到点什么。社团是高中一个无形的力量,它是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地方,也是他们放松自己的空间。在这个环境中,他们更容易接受一些德育的传播,教育效果要更好。而且校园文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社团,他们的良好氛围是聚集成灵魂的个体,从而得到升华和提高。

3.用创新将两者联系起来创新性是我们教育的一大原则,而在新时期的道德教育过程中,以创新为出发点,巧妙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会起到良好的效果。校园文化的构建需要以创新作为动力,不断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习过程也变得轻松简单,或者可以从挑战中学习到什么。用创新将文化建设和道德教育联系起来,在文化建设中采用创新性的德育元素,在德育过程中又渗透到文化建设当中。比如,征集学生的好点子,然后举办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写自己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所得,再进行交流思考。用创新将校园文化和德育联系起来,不会让学生的思想“故步自封”,而是不断接受新的观念,又能保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校园文化德育建设第8篇

【关 键 词】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德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1-0116-03

一、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也亦学校文化,是校园中学生、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文化。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1]

二、中小学德育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学校德育,具体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和小学学校德育。

小学生具有易变性和可塑性,由于认知等方面的局限,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还不是很强,他们的道德观念、行为与道德判断比较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小学德育中,更多的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亲身示范,以在小学校园中点燃正能量。

初中生则具有矛盾性,处于叛逆期的他们想要独立,又具有依赖性,他们已有了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不再像小学时那样以成人是非为是非,并且能够身体力行。所以,中学阶段的德育,更多的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以帮助中学生把握大方向,而不是为其制定一系列的条条框框,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的关系

道德教育是时代的当务之急,是一个千古难解之题,也是一个需要智慧与艺术的教育之域。同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一样,德育也离不开学校德育。但如果说学校德育在整个德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话,那么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德育中绝不是配角。

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一种密切的辩证关系,可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好的德育是校园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不同的校园文化则可成为各个学校德育的突出特色。两者有一致的目的,那就是都为了育人,为了学生、教师及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拥有健康、幸福和完满的在校生活。学校德育的文化建设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在构建校园文化的整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可以说德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校园文化对学校德育而言,既是土壤,又是果实,尤其是对中小学德育。在快乐、和谐并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中学生、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才能够真正接受和实施德育。

四、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良德育现象及成因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良德育现象主要表现在“三重三轻”,即重分数、轻修养,重学生、轻教师,重显性、轻隐性。

(一)重分数轻修养

重分数是中小学一种普遍的倾向:“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打打打老妈的绝招”。学生比分数,老师凭分数,家长要分数。特别是重分数、轻修养,没有把道德修养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更谈不上以修养为先。形成今天这种局面既有历史方面又有现实方面的原因:

1. 重分数一直以来都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传统。虽然小学升入初中考试取消,但家长重分数的思想丝毫没有减弱,老师也要所谓的看得见的成绩,校领导更是急功近利,认为唯有分数才能说明问题。在这种重分数的文化背景下,道德修养受到了“排挤”。

2. 片面追求升学率。小升初考试取消了,可中考还在,考得好才能进入重点高中,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进而考上名牌大学,有一个美好未来。正是抱着这样的理念、这样的心态,才会压缩德育课程,偏重语、数、外等文化课程。德育课程本来就少,还经常被这些所谓的主科占用。

(二)重学生轻教师

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是个好现象,但似乎又将学生的地位置于过高,以致过分重视学生,轻视教师。更有甚者,老师被学生打的住院不再是个别例子,不是学生敬老师,而是老师“让”学生。导致这种现象或趋势的主要原因如下:

1. 来自家长的压力。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集全家宠爱于一身,但凡孩子在学校遇到点事,受到点“委屈”,家长就会找学校、找老师“兴师问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从自身分析原因,就怪老师教得不好,都是老师的问题。孩子跟别的同学打架了,就怨老师没保护好自己的孩子,没管好别人的孩子。总之,出了事就是学校的责任,就是老师的责任。家长给学校施压,学校就会给老师加压,所以最终承担压力的主要还是教师。

2. 教师地位相对不高。教师地位相对不高,主要是指与其自身劳动付出所得和其他职业人员相比较而言的。这在经济上体现的很明显,虽然一再强调提高教师待遇,但中小学教师工资不高的事实,一时是很难改观的。随着网络的普及,中小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开放与多元,所以现在教师的职业权威也面临着挑战,不再是只有老师的问题难倒全班,而是“博学”的孩子们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使老师措手不及。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代言人的垄断地位正逐渐受到冲击,教师作为知识传人和德行养成的传统威信正在弱化,处于退隐状态。[2]

(三)重显性轻隐性

在受功力主义文化影响的今天,不少学校德育也走上了功力的道路。越来越追求看得见的、立竿见影的德育途径,而将那些看不见的、不能立竿见影的,却有积极影响的德育方式置之不理。重视显性德育,忽视隐性德育似乎在中小学校成为“时尚”,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德育主要依赖课程教学。在德育方面,学校领导和教师比较重视课程教学,认为思想品德课、政治课这类“看得见”的道德教育才是德育的首选和主要途径。他们往往忽视学校中潜在的、具有巨大渗透性的校园文化对德育的积极影响,即使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初衷也不是为了德育,而是为了学校的形象。

2. 照规章制度宣科。学生违纪,按班规校规处罚无可厚非,但是许多老师动不动就拿规章制度压学生,甚至不去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年龄特征和事情的背后原因,缺乏人性化。这样的德育效果甚微,并且往往会适得其反。尤其对于处在叛逆期的初中学生而言。

五、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良德育现象的应对策略

从前文分析中不难看出,校园文化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如何发挥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是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针对上述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良的德育现象,现提出四种应对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观

观念决定行动,既然发现校园文化中存在不良德育影响,那么,要想克服这些负面影响,首先就要更新观念。新世纪的人才应是德才兼备的,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与时俱进,必须要更新观念。[3]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观,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便要求更新德育观念,不仅要重视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将德育置于其应有的重要位置,而且要更新德育评价观念。德育评价标准就像是指挥棒、风向标,指引着德育实施的方向。就评选“三好学生”来说,“三好”:德、智、体,不能以一好代替三好。成绩只是其中一个衡量标准,而非决定性标准,如果仅以智育来衡量,那么就会形成一种为分数是高的局面,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畸形人才,如高分低能、高智商罪犯等。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就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而言,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重视对教师的德育。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实施的主体,同时也是学校德育的对象之一。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想取得对中小学生德育的成功,就必须首先重视对教师进行道德教育,即要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德育者,先受德育。若只将学生视为学校德育对象,将教师视为德育实施者,那么,这种德育是畸形的德育,是无法取得德育的最大效果的,其结果只会使德育偏离主线越来越远。二是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师是教育中教的主体,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当然在德育工作中也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教师是德育实施的主体,也是德育评价的主体。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能够影响到学生,他们可将学生引向德育的正轨,也能将学生带入德育的误区,所以要克服不良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

(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隐性德育

最高形态的道德教育应当是一种“无教之教”。[4]直接的、教条式的德育有时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德育效果,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而隐性的德育却常常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校园文化中,隐性德育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校园文化中不是缺少德育,而是缺少发现德育的眼睛。所以,学校中的领导、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都应当重视隐性的德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强大德育功能。

(四)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

由于现代教学媒体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正确运用它,可以更为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美丑,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5]一部有意义的、生动形象的道德教育影片给中小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无疑要大于老师们苦口婆心的说教。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做到模拟现场,再现画面,图文声像,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易于接受,德育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当然,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良德育现象的应对策略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观,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隐性德育和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外,还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中小学德育的积极影响。

校园文化和中小学德育就像一颗合欢树的两枝,一枝不完整,独枝难参天。它们拥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人更好的发展,更幸福的生活,不仅可以使人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也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校园文化对德育的影响也是如此,不良或消极的德育影响既然无法避免,就只有使其最小化。所以,在中小学德育中,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应该是最大化地发挥其积极影响,使其消极或不良影响最小化。当然这需要在校的所有师生及其他工作人员的齐心协力,唯有如此,才能共建美好校园文化,共享优良德育成果。

参考文献:

[1]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5).

[2]李孝川.学校生活中教师权威的隐退及其重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5).

[3]张国民.抓好德育工作,深化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3(1).

[4]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校园文化德育建设第9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 德育工作

实效 成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61-02

学校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反映时代气息和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校园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对学校师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行为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它能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心智得到改善,品位得到提升。因此,各级各类的学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打造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近几年来,我校逐渐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重要性,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笔者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清晰的办学目标是成长的引领

办学目标是学校发展前景的形象设计,是学校未来要达到的质量水平标准。办学目标一旦确定,就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我校依据惠州市博罗县2015年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聘请北京师范大学张含东教授亲临学校指导校园文化发展规划,惠州市博罗县教育局局长、副局长,德育指导中心主任等人多次亲临我校指导工作,并结合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教师及社会知名人士的意见,制定了园洲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图,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更具总体性、目标性。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并遵循有关专家领导的指引后,我校确定了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成长”。成长是每一所学校的追求,是教育的本质目标,而在园洲中学,“成长”是最热门的词汇,全体园中人对“成长”有着很强的认同感,它既是我们的理想,又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更执着追寻这一目标。

在此基础上,我校确立了“把园洲中学办成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的办学理想,确立了“抓品质,育特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办学目标,确立了“正气在园,才学越洲”的校训,校训嵌入“园洲”这一地域名词,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一身正气、才艺双馨的人,让莘莘学子走出园洲,走向世界。我们赋予了成长的内涵,即“平安、健康、个性、优质、幸福成长”。

二、优越的育人环境是成长的保障

育人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是学校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基础,更是一所学校校风、学风的外在体现。我校为每间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有实验室、电脑室、声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40余间,建设了校园局域网、校园演播系统。目前学校规划设计并准备搭建师生艺术展示厅、校友聚会活动室、两大主题公园(正气园和才学园)、成长大道、圣贤堂、百善廊及两条文化长廊(“学会做人”文化长廊和“激励成长”文化长廊)。各种场室齐全,符合现代、规范、优质的办学要求,成为惠州市规模最大、设施一流的初级中学。结合近几年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实践,我校围绕“抓品质,育特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这一办学目标,扎实有序地完善了校园绿化、美化等建设,学校设施设备日趋完善,各种道路文化、雕塑文化、石头文化、橱窗文化等也都紧紧围绕“成长”这一主题得以逐步完善。

在全体园洲人的努力下,我校被评为惠州市一级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部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校、惠州市书香校园、惠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惠州市安全文明学校、博罗县名校。在教育改革浪潮中,我校已成为博罗基础教育一颗璀璨的明珠,优越的育人环境成为师生成长的保障。

三、书香校园的创建是成长的抓手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学校应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走内涵发展之路,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2011年,我校被评为惠州市书香校园,是博罗县内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乡镇初级中学。而早在2007年,我校便着力开展书香校园创建工作。首先,我校加强书香校园外在环境的建设。汇才路、海容路、书香路等校道错落有致,孔子像伫立在综合楼大堂,廊柱上悬挂着反映传统文化的格言警句,橱窗里展示着学生的书法、绘画、文学作品,名人塑像分立在成长大道两旁,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浓郁的书香。其次,我校建设了开放书吧,学校图书馆对学生开放,各班建有图书角。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读书征文比赛、“书香班级”评选活动、班级文化评选活动等。“好读书,读好书”蔚然成风。再次,学校语文科组2007年开展“引导学生走进名著,丰富学养,完善品格”的课题研究,其研究成果在2014年10月被评为惠州市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最后,各班都有自己的班级文化名片、奋斗的口号,借以凝聚班集体力量。通过书香校园创建,学生陶醉在文学的王国,变得灵秀文静、好学上进,校园书香日渐浓郁。阅读,为学生的成长增添力量。

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成长的载体

校园活动是建设学校精神和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使他们在参与活动时体验到校园文化的精神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水平。学校要努力打造校园活动精品,做到推陈出新,常抓常新,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引领学生成长。我校举办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艺术节,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社会实践,每天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为师生成长搭建平台。素质教育捷报频传,舞蹈《夏日里的滴滴调》荣获惠州市二等奖,合唱《在太行山上》荣获惠州市三等奖,器乐《步步高》荣获惠州市三等奖,男子、女子篮球队分别荣获惠州市青少年篮球锦标赛第五、六名。张金阳同学荣获“广东省规范汉字书写大赛”软笔二等奖,李芷游同学荣获博罗县“明日之星”才艺大赛舞蹈组第一名,杨文勇、何洁、陈淑芳三位同学勇夺博罗县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

五、生成长档案是成长的印记

57年栉风沐雨,57年上下求索,57年成长之梦,57年一路凯歌!57年的办学历程,师生成长档案记录着园洲中学师生成长的印记。我校每学期完善教师成长档案、学生成长档案,每学期更新大堂的成长印记宣传栏。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的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全面地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同时,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也有力地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实践、总结、反思、创新和完善。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园洲中学将继续前行,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