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6 08:30:09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第1篇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搞清楚数学究竟是什么呢?研究的是什么东西呢?怎样进行教学呢?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得懂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数学研究的究竟是什么呢?有的科学家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既然数学是生活和生产中的科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所以,生活中也就缺不了数学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数学明确给出了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目的: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能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教师首先要对数学的教学目的有个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就得要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就我个人的教学经验,要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全身心学习的积极性。第一,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第二,以历史作为诱导,让学生对我国在数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第三,以现实材料为题材,教育学生要学会学已至用。第四,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实际需要选用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其次: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再次: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学习习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反复训练,让学生记忆深刻;教师要适当对学习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次来激励其他学生的学习。

二、狠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教育 探讨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当今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长期以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都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传授上,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改迫切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切实转变教学指导思想,创新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特征和必要性

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具有预期性、参与性、独特性等特征。所谓创新教育的预期性即创新教育要能对即将发生的事件作出预期性的判断、评估和评测,并采用有效手段促使其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所谓创新教育的参与性即创新教育离不开广大师生的热情参与,并且在参与过程中,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学生也要发挥积极作用,以获得一定的归属感。所谓创新教育的独特性,即创新教育中的每个链条、每个环节、每个个体都是与众不同的,如学生先天条件和后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每个学校创新教育的基础和实力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创新教育的主导者要坚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关注和尊重个体的独特性,为每个人的平等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新课改提出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初中生德育、智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创新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全国上下开始认识到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评价方式,尽可能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以培养出更多富有创造性的学生。

二、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根本原则

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属于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其发展和实现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那么,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原则有哪些呢?笔者在此做出了总结:1.基础性原则。初中数学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初中数学知识是理工科知识的基础阶段,因此,初中数学创新教育要以学生的数学基础性教学为主,注重学生基础性创新教育,然后再沿着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教育步骤不断前进。2.主体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创新教育中,初中数学教师不但要分清教、学主体,还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吸收和传授新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以实现数学教学目标。3.实践性原则。数学课程与其他科目一样,其知识积累和传授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一些知识后也必须通过实践应用才能巩固、内化知识,提高自身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互动性原则。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师生关系,双方必须在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加深认识和了解,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三、在初中数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摈弃传统教育理念,大胆实施创新教育。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以丰富自身知识,掌握更多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其次,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教学上大胆创新,运用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任务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变抽象的知识为具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欲望。

2.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传授创新学习技巧。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创新教育实施的前提和关键。学生学习和进步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初中数学创新教育中,教师不但要构建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还要给学生留出更多的交流和展示自己的时间,使课堂回归学生,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归纳比较、设想创新、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方法,发挥自身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3.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是创新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创新教育要求学校和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重视教学参与、教学创新的效果,强化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构建新型评估模式。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坚持课堂评估导向的同时,将评估重点转化到学生学习过程上来,用发展、创新的眼光去评估创新教育效果和学生进步情况,发现教学和学生存在的不足,努力修正和完善相关问题;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用科学性的考核方法全面评估数学创新教育成果,用激励性的措施鼓励学生进步。

参考文献

[1]张骥 从初中数学教学中谈创新思维的培养[J].才智,2010年,16期。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第3篇

数学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规范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价值性知识、模糊性知识等。陈述知识告诉你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公理、定理、定义、定律,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等。规范性知识是为什么的知识,其外部表现为技能;即从知识的层次梯度到能力的迁移。策略性知识是怎么做的知识;它是从能力―知识―能力的发生过程,探索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价值知识是如何选择最优化的问题。模糊知识是不确定的知识,包括交叉知识、边缘知识、矛盾知识等,是最有发展潜力的知识。

因为数学学习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都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原因。苏霍姆林斯基一再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所以,要想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欲望,就必须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并激发其创新意识与能力,这就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一、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老师和数学学科,就要创设最佳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加深对数学学科的感情。

我在教学中经常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述数学的发展史及美好前景。如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杨辉三角的应用比西方的帕斯卡三角形早四百多年等,以激发学生爱国爱数学的情感。如通过介绍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祖冲之的成就;华罗庚的故事等,激发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目的。

再如在学习《四边形》时,首先可通过观察墙壁、窗户等,抽象出《四边形》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从而创设出一种积极求知、勇于探索的情感状态。

二、善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探究某件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倾向,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数学教师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是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包括鼓励质疑,尊重学生、全面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等。

二是要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目标。数学是造福人数的伟大智力工程,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特点之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日月之繁,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力量之大、内涵之美,还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变成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

三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主要场所。如语言信息的载体,生动有趣的数学语言、妙语联珠的讲解、简明扼要的口诀等,都会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数学学习动机。

四是要善于设置悬念引发学生质疑。质疑极易引起定向反射,思维活动也就随之产生。设疑置悬要具有启发性,由易到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就会长期保持对数学的兴趣。

三、燃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经常发现: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踊跃发问,以至越来越喜欢数学与数学老师;而无兴趣的学生则精力分散、思考懈怠、勉强应付、作业抄袭,甚至与老师对抗。

首先要树立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如通过介绍华罗庚、苏步青等数学家刻苦求学的事迹;往届毕业生的成功经验、数学家吴文俊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等事例,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是注重数学语言训练。如学生易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说成“三角形的平分线”,我都及时纠正,常此以往,学生的数学语言都会达到精准的程度。

三是严防挫伤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要知道学懂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我刚教一年级几何时,让学生在“直线AB上画一点C”,许多学生画走了形,我就严厉地批评他们,热烈的课堂气氛一下就冷了下来。我通过冷静地思考,才明白学生发生错误是不清楚在几何中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责任应该是我把简单问题忽略了,是我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是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中教师绝对不能站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角度,忽视学生学懂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复杂过程的现实,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如我在讲解“绝对价值”时,该概念就是难点。为了不让学生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不是马上让学生处理这一难题,而是当堂补充了一个例题:

已知:??a?2?O=5 ?Ob+1?O=4, 求a+b的值

学生也就较容易学懂了这一概念,长此坚持也就燃起了学生习数学的热情。

四、构建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

数学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学科,创造是数学的核心。创造力包含敏锐的洞察力、高超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特的直觉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如牛顿对运动“瞬时”状态的洞察,创造了微积分;高斯的灵感带来了一种秒算;爱因斯坦的超人认识,重新描述了宇宙。

“学习规定的课本知识,无创造性可言”、“创造力与学业成绩正相关”、“只有上过大学的人才能创造”,这是现在社会上的普遍观念,也就成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思想障碍。对大部分人而言,创新并非要创造高不可攀的理论,只要出新不在大小,只要有新意图、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和新产品创造。

我们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把握四个层次:

第一知识教育是基础。数学是实践中的抽象,科学性是知识的第一属性,知识教育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这是数学的网络链条知识结构决定的,全面的知识将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教师与学生要明白这一道理。

第二技术教育是钥匙。技术教育必须坚持问题性原则,问题产生于现实的困惑和思考。数学教学中一是要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以利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二是要重视数学实践与操作,以利将来的发明;三是要重视数学技术应用,以利将来的发明商品化;四是具有独创性的技术推广。科学技术是直接或间接的生产力,如二进制的发现、汉字编码的成功,就开辟了计算机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我们对学生进行技术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将来技术发展的钥匙。

第三人性知识教育是支点。人性教育包含三个方面。既世界观和人生观知识、情感智商知识和智慧知识。做人和做事要诚实、客观、公正,才能被社会和他人接受,这是我们现在社会最欠缺的,也就是需要老师加强的。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第4篇

新课改之后,提出了许多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及将许多不太适合现在观念的传统规定作出了调整与修改,当然在改变的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会出现,很多老师不能够及时的适应新的教学任务与教学模式,面对社会、学生、家长、学校于是会出现一些分歧,例如在初中数学教育上原本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培养“三大能力”,但是在新课改后会加入“四大学习领域”的培养,教师本身对这些概念不太熟悉,所以也没有办法做到对学生的能力新的培养,下文就着重对初中数学的教育研究以及数学教育改革模式进行阐述,希望可以对初中数学教育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育;数学改革

初中教育是尤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初中的基础打好了才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带来更多的优势,舍生学习的不只是数学知识,更多的还应该是一种学习数学的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影响则还是主要由教师来引导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培养也尤为重要,此外MM教育实验时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改革中的重要产物,下文便对此教育模式以及数学教育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数学改革现状与问题

(一)数学改革的国内外的现状研究

1、国外数学教育现状与改革

对于国外的数学教学观,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绝对主义数学观,其二就是可误主义数学观。前者主要强调的是数学知识的真理性,是绝对正确的且没有异议的,而后者则较为灵活,认为数学知识是可以被的,不具有绝对正确的一方,可以是有错误存在,并接受在未来的某一时刻被更正。而对于国外的教师教育模式与教师数学观上的要求主要是被分为两种,其一是形式主义数学观,而另一种则为非形式数学观。而大多数的数学教师都更倾向于后者的数学观,且倾向于后者的数学教师在对于课程的认知上、教学过程上以及数学课上的结构模式上都会有更多的掌握与认知,在教学上就会有更好的效果。

2、国外内数学教育现状与改革

对于国内的数学观与数学的教育改革,有许多的研究者对此进行研究且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作品,可见数学初中教育在教育界的重要性。在数学界对于数学观的研究主要是依据欧内斯特的前任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增加与修改的,主要认为有4种形式:问题解决数学观,柏拉图数学观,工具主义数学观,文化主义数学观。其中最后一个是从国内的性质上进行添加的,其理论注重的是理性的数学思维模式,且需要重视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而对于数学改革前的教师的数学观,主要是柏拉图式的教育观念,但是这样的教育观念并不是最为理想的模式,甚至是不够符合当今教育发展的动向的,因为教师传授的观念就是———数学是准确、严谨且不可改的。而这一思路会使得学生出现创新与质疑的能力下降。

3、数学改革中数学观的价值

数学观看似是一种数学理论上的教育观念,但是对于初中数学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数学观可以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对学生的指导有更好的作用,且可以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数学影响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改革后的数学教育不仅仅是模式上的,更多的还有观念上的潜移默化。

(二)数学改革中的问题

1、教育区域性不平衡

在较为发达的地区,教育也会相对的更为优异且普遍,但是在较为贫穷的西部以及某些山区,教育是一种奢侈且不被重视的行为,因此全国来看,教育分布与接受程度并不均衡。

2、教育模式单一

数学教师往往会认为由于初中数学教育过于基础与简单,因此在教学上主要是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进行,且没有对学生的数学兴趣以及基础的数学观念进行培养,教育模式也非常单一且不符合当展,因此对于学生之后的学习没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育改革方式概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模式也应该随之改变,传统的黑板板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最新的教育模式,而多媒体以及各类的先进设备应用在教学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应该主动的学习多媒体设备,并进行有效的运用,在数学模型的动态图、影像资料以及各类知识百科上都可以有更多的渗透,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的兴趣。通过本文的简要叙述可以看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教师的引导方式,数学一直是一门较为重要且基础的学科,无论以后学生想要走哪个方向的路,都需要一定基础的数学能力,而数学思维又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教师的引导也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的数学素质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观,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导学生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才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学习数学的环境,且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改革后的新要求创新出适合教学的模式,将学生的基础教育打好,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蓝图。

作者:刘畅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188-0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行为准则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而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道德修养之"源"。

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绝不仅是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事,相反,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品质、化归的思想、耐心细致的习惯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三性"

针对性研究把握学生的思想的新特点及变化趋势,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前提,教师必须用政治家的敏感去接受新信息,观察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才能有的放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规范性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绝不能随心所欲,想讲什么讲什么,必须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对思想教育的要求,这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依据,必须长期贯彻,克服随意性,不搞运动式,使德育内容规范、完整。

计划性数学教学中要研究哪些内容跟思想教育联系紧,哪些内容能有机结合,要求数学教师要订出整体计划,形成相应序列,这样才能紧扣教材,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德育渗透,使德育目标融入教材。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2.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2.1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利用教师的言传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生群体师生关系的相互示范效应中,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最大。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从教师的具体和抽象的形象中,选择理想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对教师而言,自身的形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材料。很多内容是教师每届都在向学生讲授的,但教师在每次向学生讲授时,都应对所上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该学科的热爱。此外,教师应以自己文明的言语,端庄的仪表,从容的举止,遵纪守法的行为,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学生做出表率,注意以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

2.2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数学教材中,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比如在讲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刘徽的割圆术,以及祖冲之的用分数近似地表示圆周率等。教师通过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介绍,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2.3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第6篇

一、数学教学中蕴涵的德育因素

数学教学通过图片、幻灯、录像等使人能直接感受到德育的体验,其中的各种语言文字、数学符号、科普报告、学生活动等称为显性德育因素如通过介绍数学家研究某一数学问题的坎坷人生,培养学生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数学教学的大多数内容主要在于反映客观事实,并不带明显的德育色彩,但这些内容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仍然会默然地使人感受到其中所隐含的德育因素,这就是隐性德育因素.如数学教学提倡的合作学习方式不带明显的德育特征,但通过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二、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德育要求

教育部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将“情感与态度”列为数学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对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1、乐于接触社会环境巾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2、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4、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三、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殛功能

1、发展学生个性品质

(1)激发学习兴趣数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和数学表示中的美学修养既有利于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创造能力,从而电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如通过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与利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的热爱:

(2)培养理性精神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使得数学中的结论不会模棱两可,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

数学的公理化方法、数学模型方法、拓广方法等,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整体性、创造性、深刻性,养成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习惯

(3)磨练意志品质数学史是数学家的奋斗拼搏史,展示着数学家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希帕萨斯因发现无理数而葬身大海,阿基米德因醉心数学而被乱兵所杀在数学教学中,把定理、公式与数学家逸事联系起来介绍给学生,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毅力

2、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指导学生阅读《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等阅读教材后,学生会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第7篇

关键词: 初中教学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创新兴趣 思维习惯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才能改革落后教学方法,改变陈旧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教师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教师应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二)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

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等。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避免学生的思维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引导学生的创新兴趣。

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好奇心。如,正数与负数的引出,可以结合实例:“如何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时欧洲的商人在装好货物的箱子上画个‘+’号表示物重超过规定重量,画个‘-’来表示小于规定重量;在数学上最早采用‘+’‘-’的是德国数学家魏德曼,由于这两个符号简捷方便,后来就被广泛采用了,于是产生了带符号的数――正数与负数。”这样引出使学生感到很自然而又有趣味,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道理,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二)利用数学图形的结合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学教育中有大量的几何图形,生活中也有大量的几何图形,它们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或由几个几何图形的组合而成的,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如:矩形图形中,长宽比为1∶0.618是最合理和最美的,它的长和宽是根据黄金分割率组成的。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线条美和图案美,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我们带来的美,激发创造图形美的欲望,促使他们去创新。

(三)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等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法宝。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导入新课是起始点,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会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把学生的兴趣开始就牢牢抓住,使学生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中。学生一般喜欢听名人逸事,教学中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以及数学家成长的事迹历程,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等。这样可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学习思维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有意识地培养中形成,并在不断实践中得到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和职责,是指导学生后继行为的重要认知策略,也是学生智慧技能学习最重要的阶段。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观察、实验、模拟、推断、计算、交流等活动的综合过程,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些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代数第一册(人教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中的公式推导时就渗透了归纳思想方法,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分析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思维领域,还能使他们不只学到一道习题习惯的解法,更学到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总之,在新课改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德育教育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除了固有的知识性、工具性、客观性等特征以外,本身还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性、思想性和情感性。在此,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之中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以学问教人,还要以道德育人。“学高信为师,身正堪称范”。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通过他们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说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以高度抽象极其简洁的形式和思想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在美,在数量关系和图形之间,在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逻辑和解题技巧上都表现出简洁的美。它的美对于人们进行数学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思考,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由探索而生趣,让学生被动变主动,“苦学”变“乐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追求,使学生始终感到“学犹不足,唯恐失之”,从而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寻求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同时,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数学创造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对学生审美观的教育,使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情感升至追求人生美、世界美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拓宽其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好作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构建交流平台,开创民主的管理环境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要想做到这点,老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不管大小强弱,不管学生的学习优劣,教师都应该付出爱心,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也起到了陶冶学生的情操的作用。并且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向教师和同学表达自己获取的信息,自主发现有价值的头号题,并在不断的问题发现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顿悟,自觉建构数学模型。同时,还使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的习惯,乐于接受他人不同意见,形成与他人合作的品质,从而由点的结合到全面形成团结合作、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

(二)采取灵活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可用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和参与场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与技能,还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借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明河”的作用,培养学生具体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又要注意“暗河”的价值,培养学生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倾听、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等习惯,以达到数学似人生,人生如数学的精神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的探究行为,因势利导,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胡思乱想”,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把探究活动引向深入。除此之外,情境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德育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数学问题故事化、数学信息情景化和开展数学活动来进行。

(三)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奋进的品质。

现代教育观指出,不会与他人合作是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传统的教育使得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意识差,与集体合作的意识不够,易造成学生的自私心理。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既主张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索,更强调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新教材中某些问题靠学生个体是很难完成的,需要靠各小组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样的教学合作,对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品质有很大的帮助,为班级的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第9篇

关键词:新教育;初中数学;教育;兴趣;

G633.6

一、引言

什么是好的教育?有的人说“能让学生学的好的教育”,有人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还有人说“能够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成年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考虑的问题。我倒认为好的教育及时有意义的课本教育,又是有意思实践教育。新教育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掌握全新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与时俱进,培养出有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学生。如何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新课标》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较,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结构、还是内容安排都有较大的变化。在这种要求下,教师们就需要更加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为此进行积极的探索。

二、利用新媒体优势,打造趣味课堂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升级创新,初中数学课堂也深受其益,如何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资源为课本教育服务值得我们教师去探索。新媒体的发展,课堂教育方法的创新,比我在讲解几何体的章节时,针对性的提问那种几何稳定性最好?“正方形”,“L方形”,“三角形”,“圆形”…各种答案出现在课堂之上,这时我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把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的受力结构通过图像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具体的了解几何图形的受力变形情况,改变了以往的抽象的想象教育。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原来数学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和繁杂的空间想象,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1946年写了一本书《视听教学法》,其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其中关于新媒体等新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的发展进行的相关论述。他认为:学生积累了一些具体经验,并能够理解真实事物的抽象表现形式,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参加更加抽象的教学活动。在其“经验之塔”中,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由此可见,新媒体对于课堂的重要性所在,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把抽象的难懂的数学理论知识,通过新媒体的展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打造趣味课堂。

三、深刻把握新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做合格“领路人”。

新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师要转变主体模式,深化“双主”原则,即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的原则,改变以往课堂枯燥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作为数学教师,要全面领悟新课标要求下关于数学大纲的教育标准,构建以学生为主的初中数学教学体系,积极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遇到的问题数学化,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度。比如学生观察到自己坐扶手电梯时,跑着上去和逆电梯运行方向跑下去,看似相同的距离但是花费的时间却相差甚多,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个问题在于电梯的运行方向和跑步的方向,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到其中存在的差别在哪里,举一反三,通过电梯的案例,我让学生联想到了生活其他的案例,比如坐船时,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却别,走路时顺风和逆风的案例,通过不一样的案例情况分析,发现彼此之间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数学的模型化展示,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奥秘所在,结合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轻松的去学习数学。教师在其中的主动作用不言而喻。

教师在领悟新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信息资源优势,优化教案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摒弃传统教育中“标准件”的教育模式,在理论知识的讲授方面,注重课堂与课后并举,充分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对教学行为和教育效果要进行一个反思过程,通过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研判符合当今时代课堂发展的新教育,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育成果。

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看似一句玩笑的话,其中包含的是对教师作为领路人的重要作用,教师只有全面的提高自己的教育质量、综合素质,才能为学生呈现不一样的课堂,培养出有着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学生。

四、结语

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育方法对于初中数学教育尤其是基层学校尤为重要。笔者学校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研究。如2014年平秋民族中学数学教研组校际交流活动,与黄门中学一起交流教学模式,参与黄门中学课程讲学,面对面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总之,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应面面俱到,在新教育的指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出符合现实教育发展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 方艳溪.重视加强职前数学教师数学语言教学[J]. 教育与职业. 2011(23)

[2] 齐媛.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9

[3]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