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数字校园的建设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6 08:29:52

数字校园的建设

数字校园的建设第1篇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4-0000-00

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顾名思义,它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传统校园所有教学管理及生活技术等服务等等校园各方面信息的跟踪处理,充分实现数字资源的系统应用的一种包含不具有真实可接触这种特性的教育教学环境。

2、数字化校园的现状

我们知道,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水平高低则是教育信息化程度好坏的具体体现。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的基础上,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有了更为广泛和可以依赖的技术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数字化校园的迅速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十二五”中国教育规划纲要中,国家再次明确了新的一年中我们国家在教育方面要投资的总费用要实现达到占GDP总数的百分之四的目标,在大的教育政策背景下,这就给中国的教育化产业提供了一个长期并且相当稳定的机遇期。以数字网络技术和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的数字化校园在逐渐被越来越多大学甚至各大中专院校接受的同时,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所接受,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更加积极推进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尤其在目前的情况下,一说到教育信息化,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数字化校园这个名词。这种趋势为学校基层性建设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数字化校园建设已成为学校基本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看到,近期很多重点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211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其他一般学校也多方筹集人员资金技术等,准备开始或改进自己的建设,而且相当一部分院校在这方面的建设已颇有成效。在比较好的形势下,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难题,比如没有做好教育理念的转变,软件建设及应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忽视对现有校内或校外资源的借鉴应用,以及对教学系统的建设不完善等等。

3、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

数字化校园建设首先要实现校园内各个方面的真正“现代化”;其次要实现信息资源和各项服务的最好规范,保证对它们的最优分配和利用;最后还要确保资源和服务的科学安全性,以最终达到提高教学和管理过程系统上的质量和效益的目的,总体上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建设、重整“设备”、强调实际运用的指导思想。

(1)统一规范.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庞大项目,在整个的过程中,它会涉及到有关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为了解决好它所具有的投资高、建设难、周期长等重难点,在着手之前就必须站在学校的整体高度上,做好规划分析和设计工作,未雨绸缪,做好事前计划工作。(2)逐步建设.数字化校园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的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它会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很多内容,比如:需要对师生进行相关调研、具体确定选用哪个数字化平台的建设、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方案的运行反馈及改善改进等多个过程,因此为了保证整个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减少 运行失败的可能性,在整个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就必须坚持逐步建设的指导思想。(3)重整“设备”.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庞大繁琐的应用系统,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学校都多多少少进行过信息化方面的建设,这期间都购买、开发甚至改进了不少应用系统,有了一定信息资源的积淀,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不妨也采用下“拿来主义”,要充分考虑运用原有的东西、最大程度的利用校内校外已有的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在进一步的建设过程中,要不断的改革创新利用,充分发挥它们的“新”作用。(4)强调实际运用.我们要建设数字化校园,最终是为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最关键的就是要强调应用,使学校、教师、学生等每个部门组织都实现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实现上下级部门或平行部门之间既快又好的沟通,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交换,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时刻坚持以应用为主导、优先确保应用系统建设,加强应用、实现共享,以实用为真正的目的。

4、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校园建设应包括网络系统化安全建设,校园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建设,数据化中心建设,确定的身份鉴别建设,一卡通扩展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和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等主要内容。

(1)网络系统化安全建设:要尽量减少校园网系统的危险性,保证重要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非常”业务部门的无风险性,就必须建立基于整个校园的网络安全体系,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精确高效运行。(2)校园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建设:建设一个完整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基于校园管理的相对远程的的一体化的办公操作、教学培训、基本信息查询等提供更周到的硬件软件等技术方面的支持。(3)数据化中心建设:建设一个为全校服务的数据中心,要充分保证隐蔽数据或共享数据的实时性、即时性和高效性,并且还要保证它们的高度一致性,尤其要确保共享信息资源的即时可参考性。(4)确定的身份鉴别建设:建立非常确定唯一的身份鉴别中心,根据已搜集保存或可以预见的内容集中进行身份认证,提高数字化校园整个实际运用系统的高效安全。(5)一卡通扩展建设:改进一卡通的更多更好功能,实现整个校园内统一且唯一的教师或学生等的身份认证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整个校园的“危险”性。(6)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以有线或无线网络和精准文献信息资源为技术设备支持,逐步改善改进书刊文献资源检索,创建更高标准化的数字图书馆,最大程度的实现校园书库的信息资源共享基地,更好的为师生服务。(7)远程教育网络建设: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开展教育教学,实现网上上课、学习、培训、办公等的远程化。

参考文献

[1] 郭丽君,吴庆华.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探索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54-158.

[2]韩锡斌,杨娟,陈刚.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数学校园的概念.架构和策略.中国远程教育,2005,8.

数字校园的建设第2篇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从1994年Cermet成立开始,经历了数十年的努力,数字化校园建设有了长足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注重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和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库与应用系统支持平台建设,从最早期的“单机应用阶段”和“基础网络化阶段”,目前已进入到“应用普及阶段”和“数字化阶段”。校园教学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信息资源目录系统等逐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公共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不断增加,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已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存在盲目性,资金使用效果不佳

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需装备具有特殊性,一是品种层次多、设施设备投资数量大;二是要求特殊、专用电子类设备多;三是非定型、非标准的软件开发费用多;四是高技术类设施设备时效性强、采购的计划性较差。一些学校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了解并不深入、不全面,数字化建设方面盲目跟风,事先没有进行投资的成本效益分析,在缺少细致的研究论证条件下,就开始草率投资、采购等建设活动,等校园网建成了,却成了面子工程、献礼工程。虽然在形式上符合了高校教育的要求,达到了一定的数量标准,但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审计中暴露出了一些财政资金使用不合理的问题。

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在系统建设中存在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战,自行筹资,自行采购的问题。不同时期由不同人员开发的信息系统采用不同的软件技术,造成应用系统各自独立,缺乏统一规划下的访问接口。由于没有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格式各不相同,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换和互联互通。应用不集成,数据不共享,形成大量的“信息孤岛”,致使投入的资金效率不高。

(二)资产采购重视硬件投入,忽视软件投入与成本控制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软硬件相结合,建设中存在着“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应用”倾向,使得投入大,收益小。一些学校在硬件方面不遗余力,舍得投入,采购高档的设施设备,而在软件投入方面极其吝啬。另外,有些髙校政府采购观念淡薄,采购没有按计划和程序办事,采购到货的物质类资产价格高,质量差,难以投入使用。具有了先进的网络系统,拥有了数字化校园环境,但数字化校园的作用不能够充分发挥。如很多部门配备的计算机档次很高,但利用率却不高;一些系统硬件设施高配,但与之配套的软件和设施显得相对贫乏,不能彰显信息化带来的效率和益处。在资产投入方面存在重视硬件采购,轻视软件投入及应用现象;热衷立项开工铺摊子,忽视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

(三)资产采购周期长,手续繁琐,成本增加

高校设备采购一般流程较长,平均下来通常需要6个月以上,除了商品进销直接费用外,还有许多间接费用。釆购周期过长,容易造成学校急需的物品不能及时采购和供应,难以满足高校采购工作的需要。首先学校要有政府采购预算计划,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才能再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财政部门批准后,随后交政府采购中心具体实施。政府采购机构根据批准的采购项目计划确定招标相应程序,通常需要经过确定招标方式,在指定媒体上发布公告和招标文件。通过投标、开标及评标等程序后,才能在媒体上发布评标结果,发放中标通知书,中标人与学校需求方签订合同后,双方才能进入合同实施阶段。采购环节多,手续繁琐,势必使成本费用增加,采购成本增加。

(四)资产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准确性差

政府采购预算是政府采购计划执行的前提和依据。数字化校园所需的设施设备的类别和性能,随着技术升级和科技创新的变化,其技术含量、实效性及品种规格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这些特点本身就给采购预算的编制带来了不确定性。另外,高校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编制时间早、跨年度,在实践工作中就难以准确预见未来市场价格和需求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使得高校政府采购预算和实际执行情况出现较大的差距。加之高校釆购预算的编制本身就缺乏准确性,在实际执行采购计划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着随意更改采购用途,没按采购预算安排采购资金等问题,这些情况就会使预算执行脱离计划,造成采购成本难以准确控制的局面。

(五)政府采购价格与高校期望价格存在差距

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需的电子类设施设备和应用软件来说,政府采购的优势会打折扣。特别是根据实际需求专门开发的软件,其技术含量和成本价格的差别较大,尤其是软件开发的报价也很悬殊。政府采购往往选择信誉度好,规模大的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投标的一般都是代理商,其本身是以赢利为目的,实施政府采购后,也就意味着增加了中间商的环节和费用,价格自然就高了。一些有实力的小公司由于缺乏大公司的信誉和品牌,低价报价不被看好,很难取得中标的机会,大公司或垄断公司中标的机会较大。因而,政府采购到的一些资产价格与高校的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专用设备和软件类产品,供应商数量有限,采集到的价格信息不全,价格差异较大,给成本分析也带来困难。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缺少有效的保障机制。公立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的公共财政拨款、科研项目、社会捐赠等,从理论上讲,高校的所有采购都应当纳入政府采购预算范围内。但多年的自行采购方式,对部分高校来说其切身利益之根深蒂固,思想深处不十分接受政府采购的形式。一是有些学校不热心政府集中采购,片面地认为引入竞争机制,实施政府采购实际上是限制和削弱高校的自主权;担心政府集中采购会形成新的暗箱操作,由个人转向集体形成“新的集中腐败”;担心政府集中采购的价格不如自行采购理想,反而浪费了资金和时间;担心政府集中采购保证不了采购项目的需求,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影响了效率和质量,因而存在认识的偏差甚至存在有抵触情绪。二是一些部门政府采购观念淡薄,不按采购程序办事,有的想方设法将整个项目化整为零逃避集中采购,将应公开招标的不经审批变为擅自采购,或寻找理由尽量采用单一来源招标形式。由于认识的偏差和制度的缺失,在一些高校的自主招标过程中,缺少严格的信息发布方式和公平的交易程序,使得供应商有限,缺乏有效竞争,造成资产实际采购价格比市场价格高的多现象,在总体上使项目采购成本费用上升。

2.采购管理机构多样化,缺乏专业性人才。一些高校的采购管理机构大多是挂靠机构,附属于设备、教务、财务或后勤等部门,造成采购管理职责不清,关系不顺。采购人员往往身兼数职,顾此失彼,很难全面掌握高新技术、财务成本、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隔行如隔山”,采购部门和相关机构之间不能很好的沟通和配合,极易导致交易成本的大大增加。还有一些高校采购机构不熟悉采购成本的控制方法,不能定期对所需产品规格及结构成本进行调查分析,不开展对供应商信息及市场价格信息进行收集,对专用设备、高新技术产品的知识了解甚微,采购中难以避免随意性、盲目性、重复性、资金浪费的现象,使成本控制和资金管理的水平难以达到应用的标准。

(二)客观原因

1.《政府采购法》及配套的法律法规亟待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对政府集中采购工作起到巨大作用。由于政府采购的起步晚,采购的经验不多,加之我国《政府采购法》及相关行政法规规定,政府采购信息披露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仅为各级财政部门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这对于作为采购人的高校,其威慑力并不大,违法成本太低。另外,尽管现行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定了监督的范围及主要内容,但由于缺乏具体的程序规定和可行的监督标准,政府采购的监督工作无法有效进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缺乏依据,因此,采购实践的不断深入,有待于法律法规的配套与完善。

2.政府采购电子信息化的程度尚待进一步普及。由于政府采购信息化水平较低,缺少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平台和交易平台,极容易出现采购过程不透明,采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采购需求双方很难对各种商品价格数量作出合理的判断,很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诱导和欺骗。在政府采购交易信息披露监督薄弱的情况下,采购当事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倾向于人为制造失真的、虚假的采购信息。由于缺乏规范的信息交流平台,市场交易难以透明,结果导致部分潜在供应商不能入围,而使寻租的供应商极其轻易的获得合同,从而增加了交易风险和采购成本。

三、加强资产采购成本控制的对策及建议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采购已经不单是个成本的问题,它是当今高校打造核心竞争力,规范公共资金支出,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实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提出应对策略及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和完善采购管理制度

公立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必须强化政府采购观念,围绕国有资产采购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探索实践活动。一是应当按照政府采购要求,健全统一权威的采购机构,合理配备采购人员。在机构组建中,注重吸纳精通业务和法律知识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采购队伍,形成高层次、高水平的采购运作体系。二是建立完善采购管理制度,实行“管采分离”的管理体制。明确采购决策和执行人员的职责,严格落实采购决策和采购执行的责任制,用制度来保障资金支出管理措施的落实。三是细化和优化采购作业流程,在对采购价格、方式和检验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这样就有效的规避了暗箱操作的行业,从而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首先,要做好比价采购,按照合理的程序和标准采购,这是降低采购价格的有效手段;其次,进行周密的研判分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价格最低化采购,以低价格获取高质量的采购指标;再次,建立项目审计监督制度并加大项目检查力度,推行项目责任追究制度,在资产采购和工程服务全过程中实施“阳光工程”,用阳光的防腐剂抑制采购活动中的各种腐败行为,达到对采购成本进行科学控制的目的。

(二)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科学的投资决策控制机制

在高等教育竞争日渐激烈的大环境下,应当从顶层设计入手,开展对数字化校园总体框架的分析,从高层管理者层面做起,建立科学的项目投资决策机制,通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拟定建设目标,提出设计原则、制定设计路线,最终规划出技术路线。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机制运行,才能保证最终完成高水平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首先,应根据自身发展规划情况及政策要求,认真进行拟建项目技术和经济上的科学评估,保障项目在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资金限额控制投入;其次,无论是资产采购还是设施建设,都应当按照项目计划建设,保证项目不突破总定额,运用科学的投资决策来进行成本控制;最后,通过界定政府采购指标体系入手,分析高校政府采购绩效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对政府采购绩效评估的指标进行优化研究,确保建设资金的利用效果和效率。

(三)强化和细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严格控制采购成本

高校投资管理的核心是立项的合理性与使用的有效性,部门采购预算制定的科学、准确与否是关乎政府采购是否顺利进行的基础,强化和细化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的编制,则是高校顺利实现政府采购制度的关键药效之一。首先,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之初,髙校就应当加强资产采购预算编制和规范资金支出的管理程序,在编制资产采购预算计划过程中,要针对不同项目的不同资产,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研究制定详细的项目需求和完整的收支范围,做到专款专用。其次,在建设过程中,对确因项目需要追加资金的申请,需要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和保障措施,确保资金人员和工程的安全。再次,注重从加强高校政府采购的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入手,采购活动的失控极其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建立起全程监督的机制。通过严密的预防控制系统,强化资产采购的制度约束,才可能有效抑制采购活动中的各种不规范行为。

(四)灵活运用多种采购方式,减少采购环节和周期

在政府集中采购活动中,高校应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特点和要求,采用针对性强的,灵活多样的资产采购方式。除公开招标方式外,还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经财政部门同意后,采用邀标招标、竞争性机制、询价或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减少采购中间环节和一些不必要的费用,缩短由于过多程序而导致过长的时间,从而使资产的采购成本大大降低。对技术复杂的数髙,数量较小的固定资产,在取得财政部门同意后,也可申请由学校按照要求组织招标采购,既能缩短采购供应链,同时也能节约采购相关费用。这样能够比较好的解决采购周期与髙校所需货物类资产时间要求紧之间的矛盾。髙校还应当根据采购的实际情况,不断研究和利用降低采购成本的其它有效方法和手段。适度竞争对高校政府采购效益的提升至关重要,关键是如何在竞争中引入、调节和采取有力措施。比如:可以通过付款条款的不同方式选择来降低采购成本;充分把握价格变得的时机,利用货物类资产销售旺季和淡季间的价格波动变化来择机采购;条件具备时,几个学校可以结成同盟实施联合采购,以规模数量来争取更多的价格折扣;在众多供应商中选择信誉好的商家通过签订长期合同,除可得到质量保障和及时的售后服务外,还可得到其付款和价格的优惠,学会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降低采购过程的成本。

(五)积极推广和实施采购网络化的管理模式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的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管理交易一体化系统。通过建立政府采购价格和市场价格的联动机制,实现采购价格和采购质量的最优化。通过政府采购网络化,能够实现在接受采购委托、在线组织专家议标、评标,在线汇总评标结果,在线产生评标报告,在线审批采购文件。货物类资产采购的申报、审项、竞价、议价,履约主要实行网络化管理,可以改变以往手工操作的模式,用户可在办公室直接上网申请采购,供应商也可在网上采取背对背的方式竞价投标,职能部门也可在网络系统中进行审批,这样不仅能够缩短采购周期,节约采购费用,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髙采购的透明度和公信度。同时,网络化的采购留下的每笔交易痕迹,在采购平台上的操作留下的采购记录,也为日后的监管提供了原始资料和依据。

数字校园的建设第3篇

关键词:化校园,特征,原则

1.引言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是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近年来,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了高等学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其建设水平是高校整体办学水平、资源整合与共享能力、高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意义重大。

2.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这项计划以调查和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中的发展状况及促进大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目的,是迄今为止美国持续时间最长和规模最大的教育技术研究项目,被认为是数字化校园的雏形,是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最早出现[1]。

数字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作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这是我国高校普遍接受的对数字化校园的定义。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网络建设工程,而是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的过程,不光是教育设备、教育手段的数字化的过程,而且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制度、教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化的过程。“数字化校园是系统、数字化校园是工程、数字化校园是标准、数字化校园是文化”的思想已经被普遍认同。

3.数字化校园的特征

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的全面数字化,即从环境(教室、实验室、设备等)、资源(讲义、课件、图书等)到各类活动(教、学、科研教研、管理、服务等)的全面数字化,实现网上教学、网上办公、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推动高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形成一个先进的教育环境,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数字化校园会呈现各种各样的特征。仅从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的角度来看,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校园相比具有如下特征:(1)平台网络化:数字化校园以校园网为依托,直接或间接地与Internet相连,师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互动。(2)资源数字化:所有教学信息资源全面数字化,在数字化校园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可将他们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结果形成数字化作业和教案。(3)环境虚拟化:数字化校园最直接的成果就是虚拟大学。虚拟大学,通过Internet(CERNET)互联互通,开展网上学习和网上实验,实现资源共享,并且使得学员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学校的景色风貌、教育风格、学校管理等。(4)学习个性化:在网络上,学生完全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异步的交流与学习,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从而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教学。利用校园网或Internet上大量的个性化教育资源,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个性化是信息技术所取得的最伟大成就之一,而数字化校园又为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开辟了广阔空间。(5)教学智能化:智能化就是自动化,它是通过一系列智能技术,使信息获取和传播部分地具有人的智能,从而能够部分地代替或优化师生劳动,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灵活性[3]。

4.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其本质是将现代教育理念、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对高校现行的教育模式、管理模式及其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渐进性的重组,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和基本原则至关重要。

4.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创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和管理手段,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和数字化管理,以新的人才理论、教学理论和管理理论为指导,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4.2.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原则

为了避免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当中出现偏差和失误,在分析研究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难度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高校内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高校需树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科学发展观,从整体战略的高度,从自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求出发,按照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般规律和总体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既要从纵向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步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项工程,又要从横向上处理好校内各个部门之间以及高校和其它校外机构之间的协作,实现各项工程的有序建设和协调发展。

(2)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政策配套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全校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需要制订各种规范标准和政策法规,需要重组管理组织结构,需要人们观念的更新、素质的提高,而且可能会导致利益的再分配,这些将会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产生巨大的阻力。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以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理性、有序、健康地深入发展。为避免重复建设、发展不平衡等现象的出现,高校需从自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需求出发,而非个别部门的需求出发,统一领导数字化校园建设,并根据建设的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实施、管理各项工程,防止出现各自为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在高校中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还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包括使用收费政策、绩效奖励政策等,对于积极投入者,应该有较大力度的政策倾斜,政策配套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3)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的原则。规范的制定是数字化校园能否顺利建设的重要前提,这包括硬件的规范、软件的规范、用户的规范、应用的规范、信息的规范、管理的规范等。只有这些标准到位以后,信息化建设才能以比较理想的速度推进。在技术上按照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数据库、统一开发平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门户的要求,制定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和信息标准,构建学校数据平台,实现高校各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和学校统一制定的相关信息标准和技术标准进行开发,并能实现与应用平台的平滑对接。

(4)完善基础、强化应用、建用结合、以用促建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应重视网络、数据中心、公共应用平台等基础平台的建设,这些平台为高校各类应用的建设提供公共的支撑系统。同时,应用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心,数字化校园的意义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应用系统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成功的应用能够吸引领导决策层和师生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注,获得广泛的支持,从而强有力地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快速发展。

(5)突出重点、突出效益的原则。建设过程中,高校可以在短期内能实现的、与核心业务相关的应用系统为试点,组织力量重点突破,争取早日见效并带动全局。资源开发一定是数字化校园建设重点,在各个层次系统的建设中,始终贯穿着资源的数字化。资源数字化的程度反映了各个系统的应用水平,也代表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程度。因此需要建立起长期的数字资源集成的体制和机制,数字化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网络教学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等应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6)重视人才、加强培训的原则。。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人才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数字化校园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因此要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不但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还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和开展网上教学活动。要重视网络信息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人员的培训,他们不仅要熟悉信息技术,而且还要充分了解高校的管理业务,包括战略、管理流程、管理方式和高校各项管理业务的细节。他们不仅需要启发需求、了解需求、满足需求,而且还要持续改进、提供贴身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7)强调先进性、实用性、扩展性并举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需充分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推进先进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同时,也应从高校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做到够用、能用即可,切不可一味地追求大而全或盲目地追究技术的先进性。另外,信息技术和应用都是不断发展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保证建设过程中的可扩展、可兼容。

(8)注重安全性、可靠性、可管理的原则。数字化校园既要考虑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又要注意信息资源的保护和隔离,针对不同的应用和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保密;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系统管理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应该选择可管理性、可维护性较好的产品,方便今后对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

5.结束语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交流等带来了巨大变化,数字化校园必将对高校的结构、运作、管理等产生深远影响,数字化将最终带来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和教育环境。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对数字化校园的科学认识两方面。高校只有明确自身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遵循正确的建设原则,采取有效的建设策略,才能顺利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信息化社会中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布拉戈韦斯特.森多夫. 迈向数字化和通讯时代的全球智慧.教育展望,1998,(3)

[2]万里鹏 陈雅.数字化校园:21世纪大学的概念模型.情报科学,2004,(2)

数字校园的建设第4篇

关键词:高校;数字化;平台建设;反思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9-0092-02

1什么是数字化校园平台

数字化校园平台通俗点讲就是指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构建的以教学、科研管理为主要功能的信息化平台。与以往的传统校园不同的是,构建数字化校园平台的主要目的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传统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以及各种业务功能,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

2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功能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包含教务管理系统(包含教工授课任务、教学计划、调课安排、成绩录入、学生选课安排、成绩查询、信息修改等等)、教职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包含职工基本信息、离退休状态、五险一金缴费状况等等)、校园网系统(包含学校后勤集团校园网管理、校园安全监考网络管理等等)、科研管理系统(包含项目申报,项目结题、科研讲座、访问放学、学术会议等等)、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包含教室的申请、多媒体设备故障处理、人员管理、设备使用培训安排等等)、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包含教学信息的、教学事故的与处理,教风与学风情况通报与处理)等等。具体功能如下:

1)数据集中管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高校各二级学院与学校行政部门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实现无纸化办公,各部门通过校园数字化平台能迅速沟通,且能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办事效率。

2)教学活动管理:构建数据统一平台,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通过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务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

3)科研管理:构建科研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信息,包含各种项目申报指南、当地发展大计、国家及当地扶持政策、学术会议等等;同时提供项目申报平台,通过信息共享,申报人员可以相互学习项目申报经验;安排国内外专家学术专家开展学术讲座。从而培养教师们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师们的科研水平和创新水平。

4)后勤管理:构建后勤数字化管理平台,拓展各种数字化信息服务项目包括餐饮基本管理、看病在线预约,医药费在线报账,在线心理咨询、在线法律咨询等服务,从而形成智能型的后勤服务体系。

3数字化校园对高校的促进作用

1)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避免教师闭门造车,使教师有个平台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同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各种最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过程,培养和锻炼信息整合能力,从而更好地去教学。

2)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课堂需要对平台共享资源进行筛选和

加工。还可利用学校的自动录播系统全程录课,上传校园网,供人观摩探讨、分析得失。

3)促进师生间相互交流:师生间可通过在线交流、评论回复,讨论区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探讨。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的方面各教研室老师也可彼此探讨研究,共同进步。

4)促进学生创业创新:构建学生创业创新管理平台,适时国家及地区创新项目申报信息、奖励机制、经费管理、导师介绍、创新创业团队组建等等。通过平台中创业创新论坛可以彼此观摩学习,交流心得,避免闭门造车、避免项目重复申报。既促进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也鼓励学生申报相关项目,或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团队和项目中来,注重实践,努力创新,培养应用型的人才。

5)促进职能部门信息共享统一管理: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统一办公,避免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信息传递速度慢,处理事情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得各部门沟通方便快捷,也大大的减轻工作任务、精简庞大的办公机构。

4数字化校园反思

1)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规划不足

在数字化建O中,如果对规划认识不足,就会对学校的有限资源造成浪费。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硬件支撑,师资配备要达到合适的比例,尤其是贫穷落后的西部地区,硬件设施严重匮乏,在数字化建设中更应合理规划充分利用资源。

2)数字化校园平台功能定位不当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对于校园数字化的建设要有清醒的认识全面的把握,否则只会陷入被动或者走入片面。数字化校园平台要真正能做到全校各功能的集中管理,数据的集中处理,信息的共享等,要在教学、科研、教务、后勤管理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

3)教职工培训不够

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对于网络平台的使用,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掌握最新的知识与技术,充分体会校园数字化的优势,充分利用有效的校园资源,真正融入到校园数字化体验之中,让校园数字化平台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4)共享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高校内部业务部门众多,很难形成全校性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并且由于人事制度的变动,极容易形成“信息孤岛”,造成交流的数据质量不高,而且容易重复建设,严重浪费校内资源。

5小结与建议

目前各高校都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自己发展目标,如何因地制宜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教研、管理当中,全面实施数字化校园战略,是一件与时俱进、势在必行的大事。为减少弯路,不妨做以下措施:

1)建立数字化校园评价模型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发展有些年了,目前各高校都在根据自己的情况构建数字化校园。

但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如何,使用怎样,有哪些弊端,学者们很少研究,所以建设数字化校园评价模型有助于从科学的、客观的角度去评价校园数字化程度,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实现真正的校园数字化。

2)保持技术更新速度

新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要适时的运用适合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新技术。比如虚拟现实、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要及时应用到数字化校园中。同时要以人为本,技术的进步只是效率上的提高,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才是数字化校园的最终目标。

3)以区域个性化发展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

重视区域的差异性,西部地区高校既要学习沿海发达城市高校的数字化建设的经验,也要融入自己的地方特色进行高校数字化建设。

数字校园的建设第5篇

【摘要】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等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从而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管理效率更上一个台阶。为了顺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我校采用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模式逐步构建了数字化校园。从我校新校区的网络基础建设、网络应用系统建设等方面着手,浅谈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 校园网络; 一卡通

新世纪之初,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我们已步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也随之成为实现高校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信息化新兴产物之一的数字化校园得到了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成为国内各高校目前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热点。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借2007年我校乔迁新校区之机,我们采用了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建设模式,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逐步完成了新校园的数字化建设,以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本研究将就我校新校区的数字化建设予以浅谈。

1 数字化校园

1.1 什么是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得到延伸,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使这些信息资源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1]。其优点主要是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2],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资源共享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系统化。

1.2 数字化校园建设包含的内容

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基础服务建设、网络应用系统建设等几部分。其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网络的搭建以及工作在这些网络环境之上提供服务的服务器构架等。网络基础服务建设主要包括最常用的Internet服务和实现上层网络应用所依赖的基础服务。网络应用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部分,它包括校园“一卡通”、数字化图书馆、网上教学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资源库等。

2 我校数字化校园的网络基础建设

随着乔迁新校区,学校提出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口号,为此,我们构建了统一规划的、先进的、完善的新一代校园网络。

2.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在新校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在网络中心部署了三台处于国内前端的S8610BASE万兆核心交换机(支持十万兆),形成稳定冗余的核心环,把全校网络按照地理位置及信息点数量分成三大区域,在这三大区域部署了相应的大汇聚设备S575024SFP/12GT,网络管理策略通过在大汇聚设备上进行设置,统一进行管理与调整并对路由进行汇总,实现万兆骨干,千兆到楼层,百兆到桌面。建成的校园网络覆盖了全校的办公室、实验室、教室、图书馆等办公场所和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等地方,使所有教工、学生可以方便上网。目前校园网接入点数已达到15000多个,实际使用人数已达到6000多人,能够很好的满足未来网络用户数量的增长。新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如图1所示。

2.2 网络基础服务建设

在新校园的网络环境中,结合学校的发展方向及师生的实际需求,我们搭建了40多台hp服务器以提供如信息发布、网络资源共享、学术交流、网上教学、网上考试、视频点播、网上招生、网络杀毒、网络海量存储系统、邮件系统、网络认证系统等多种网络基础服务。

3 我校数字化校园的网络应用系统建设

3.1 校园“一卡通”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以IC卡为信息载体、适用于校园消费和管理的网络系统,在一张小小的IC卡上实现生活消费、学籍管理、身份认证、交学杂费等多种功能[3]。它不仅是数字化校园系统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点之一,也是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切入点。校园“一卡通”的推广使用可以方便学生、教工的生活,减轻他们携带各种证件的烦恼,体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同时,能使管理者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网络结构采用将终端设备通过一卡通网络服务器直接连接TCP/IP 主干网,各终端与一卡通网络服务器采用结构化布线技术,构造RS485星型拓扑结构,既有RS485传输距离远、成本低的优点,也有TCP/IP 网实时性的优点,解决了各终端连网的实时性、远距离等问题。此外,一卡通网络服务器具有智能管理黑、白名单的能力、智能管理子终端的能力、自动收集数据的能力,分担了大量上位机的工作量,提高了整个系统的通信效率及实时性[4]。

校园“一卡通” 系统的数据管理中心是整个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核心,采用Linux系统搭建Oracle数据库服务器、hp服务器和磁盘阵列存储,提供全校的数据存储服务,数据实时备份,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实时性、可靠性。校园“一卡通”系统的网络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转贴于

图1 新校园网络拓扑图(略)

图2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网络结构示意图(略)

通过一年多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运行、调试,现已实现如下功能。

① 综合消费:实现校内的各种日常消费管理,如医疗、商店、浴室、开水、购电、洗衣、食堂、班车、体育娱乐等消费管理;

② 综合管理:主要提供发卡、充值、挂失、补卡、换卡、退卡、帐务结算等管理功能,并对接入设备进行管理,对不同系统模块的管理员进行权限管理;

③ 银行转帐服务:持卡人将银行的存款通过圈存等方式充入校园“一卡通”,逐渐减少校内的现金流通;

④ 图书借阅:用校园一卡通代替传统的借阅卡,对图书进行系统、有效的管理,方便师生借阅、查询;

⑤ 门禁管理:可以在宿舍、校门等处使用门禁系统,以便掌握学生晚归的情况,还可以控制出入校园的人员,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同时,可以控制无关人员进入科研中心、网络中心等地,对资料、设备的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⑥ 身份认证和校园管理功能:实现上网、图书借阅、机房上机、校医院等各种身份认证,从而代替以前的各种证件,确保学校的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地为合法(理)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使校园管理更加规范;

⑦ 与校内原有信息系统的接口功能:系统实现了学校现有的教学、人事、图书馆等各部门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对接,持卡人可以共享身份数据库,与其它系统进行对接,查询本人的基本档案资料、成绩、消费明细等个人信息以及科研、教学情况、管理信息及统计分析等信息。学校管理部门也可以结合管理信息查询各种信息,统计、分析校内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数据,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3.2 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已逐步在先进的校园网络基础上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并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网络,联合各高校数字图书馆,建立实用而全面的数字化资源的知识网络体系,建立起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较完整的数字信息资源网络。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实现传统图书馆管理业务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包括图书馆采访、编目、流通、公共查询、资源预约的自动化管理,为读者提供在线公共访问目录、网上预约、续借等服务;采用引进和自建数据库的方式构建相当规模的数字化图书信息资源,包括电子书籍、视频、音频等数字化资料。

3.3 教务管理

教务部门基于数字化校园这个平台进行本校的教务管理,与校园“一卡通”系统联动实现学生信息的同步化。师生可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进行选课管理、排课管理、作业考试管理、网上考试报名管理、成绩查询管理、教师测评管理。目前已对学生试开通了网上选课功能,省却了人工操作的繁琐和集中报名带来的拥挤及走动的不便,效果反应良好。

3.4 规划实施中的网络应用系统建设

校园无线网、办公自动化系统(OA) 、远程教育平台、教育资源建设等也是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逐步完善和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我校的管理效率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4 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是数字时代学校的必然发展目标,是我国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它大大降低信息的制作成本和存储费用,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使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应用更方便。

我校在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校园网络基础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进一步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集中化、数据传输网络化、用户终端智能化。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数字化校园不但改变了我校师生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凌.以校园网络为基础,构建“校园一卡通”系统.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8:7~9.

2 杨述梅.浅谈如何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EB/OL]. xyxk.net/show.asp?id=657 ,2008516.

数字校园的建设第6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管理;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112―02

引言

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理论日趋成熟,软硬件建设均衡发展,重视管理、运行与服务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关于数字化校园软硬件的建设问题,很多高校都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而对于建设之后的运行和服务,却很少有系统的阐述。本文将结合本校及其他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高校数字化校园运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数字化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实践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经过10余年的发展研究,高校数字化校园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根据我国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2008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分析报告》统计,目前国内几所重点大学均实现了校园数字化,而近70%的高校在筹划或实施数字校园工程,其中少数院校已经完成了数字化校园的基本建设。随着部分高校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的完成,运行管理中也逐渐突显出来一些共性问题:

1 用户信息化热情不高,系统利用率低

人们很难摆脱传统的办公、教学模式,造成使用人员有限,系统功能利用率低,最后甚至成了摆设。大连民族学院自数字化校园启动两年来,门户网站日平均访问量约1400人次,应用系统除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辅助系统、邮件系统保持一定的访问数量外,其他系统登录使用者几乎很少。

2 提供服务粗糙,应用层次偏低

毫无疑问,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基于高质量的校园网络的,但仅靠传统的WWW、FTP、E-MAIL、BBS、电子教室等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短信平台、消息中心、招生就业数据仓库、知识库、校园视频播放等增值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却没有充分实现。

3 资源库建立容易,运转难

数字化校园需要大量数字化教育资源内容的支撑,学校对教育资源库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大。资源库建立容易运转难。由于权威数据缺乏,大量资源盲目堆积,针对性差,更新慢,海量信息不能有效组织和管理,造成用户普遍感到获取有用信息难。

4 网络要求高

数字化校园的启动对校园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行通畅、稳定可靠是数字化校园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但是随着用户范围的扩大,网络应用的增加和网络服务的增多,网络性能也受到极大影响:网络出口很宽,但关键应用带宽不够用;信息点多,出故障几率也随之加大;用户上网不良行为多,如:BT下载、在线视频等,占用带宽大,上网高峰时,网络负载重;未知数据多,用户计算机安全意识薄弱,网络安全隐患大;用户设备质量良莠不齐,系统各异,统一管理有难度。

5 技术力量明显不足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难题和工作任务需要技术人员来完成,技术人员也需要运用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工作人员没有增加,但工作强度和技术难度却加大,严重制约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 几点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数字化校园,真正发挥其在学校建设中优化管理、提高效率的作用,主要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 完善数字化校园运行服务体系

为了数字化校园的稳定运行,信息主管部门应做好用户服务、技术支持、应用管理和系统管理四个方面的工作。用户服务指直接为最终用户提供问题解答、操作指导、密码修改等服务;技术支持指为学校各部门提供软、硬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应用管理指为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而相应应用系统进行的安装、配置、优化、监视等运行维护工作;系统管理指设计、安装、配置、优化、监视网络、服务器及数据库等基础软件系统,以及电子邮件、Web主页、FTP等基本网络服务系统的运行维护。该运行服务体系的形成将会明确数字化校园管理者的工作方向。

2 继续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运行畅通、安全稳定、可控可管的“高可信”网络是现代高校校园网络的目标,也是数字化校园运行的有力保障。①推行校园网“三全机制”,即全网认证、全网监控、全网防毒,有效监管和记录网络用户的上网行为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用户管理策略;②建立校园网络应急预案,包括校园网络安全应急预案、重要服务器和核心设备故障应急预案、数据中心异常应急预案等,以应对数字化校园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状况;③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包括异地备份、双机备份、多介质备份等,以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④建立校园网络安全日志管理系统。

3 继续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

(1)多交流、巧下载、不断充实与更新是资源的生命力所在

资源库建设是个长期任务,应区分轻重缓急,择重建设,分级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源收集计划,并备案,既能保证资源质量又可避免重复建设。信息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资源共享,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个学院的学科专业优势,有力指导和组织专业教研室和教师参与资源库建设,同时也要通过购买和下载一些资源内容以达到资源的持续更新。

(2)科学组织、合理分类是资源库高效使用的关键

由于资源提供者不同,导致上传资源的形式不一、类别不一、质量不一。这就要求信息主管部门必须对海量的资源进行二次分类和组织,并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进行信息的整合,为用户浏览和使用提供方便的目录和搜索引擎。

4 加强教师的信息素质教育

教师是数字化校园的直接受益者,更是主要使用者,他们的信息素质直接决定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水平。信息主管部门应定期举办学校信息化建设讲座,向广大师生宣传数字化知识,使其了解数字化校园、最新信息化技术,提高对数字化建设的认识;定期组织网络教学竞赛,鼓励广大师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得教学成果:定期通过网站、会议、论坛等形式向用户告知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情况,使用户亲身体会数字化校园的成果;另外学校也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为校内网络精品课计算一定的科研积分、将网络资源建设作为教改课题立项等,更好的调动教师及相关技术人员参与学校数字化建设的积极性。

5 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自我研发能力

数字化校园的运行给信息主管部门提出了更多的技术挑战,除了常用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还应逐渐向更多的技术领域探入,如云网格技术、流媒体技术、数据挖掘、虚拟现实技术等,同时随着系统的深入使用,为了满足系统更个性化需要,也要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甚至是三次开发。这就意味着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和参加培训,不断积累和创新,力求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来解决问题,以提供更好的技术管理和技术支持。

三 结束语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深入探讨和不断实践,我们将会发现硬件加软件的校园信息化模式远不能发挥出校园网的优势,更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所要求的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对全新教育模式的建构。因此,数字化校园管理最终要实现通过对数字校园内的各种数据(环境、资源、活动)的挖掘,辅助以一定的统计分析,给予校园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的分析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沈培华,王映雪,蒋东兴,等.清华大学数字校园建设与思考[J].管理信息系统,2002,(2):18―19.

[2]稽兆君.发展高可信网络实现网络机制创新[J]中兴通讯技术,2006,(6):57―59.

[3]CERNET.2008年度CERNET信息技术专题[EB/OL].<http://省略/cernet fu wu 1325/index.shtml.>

[4]刘志强.浅谈及与GIS系统的虚拟现实技术[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3):87―89.

数字校园的建设第7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信息化建设

一、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及建设意义

数字化校园的理念始于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发起的“信息化校园计划”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和完善,目前,数字化校园主要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通过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高校的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整合,把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绝大部分业务工作纳入其中,让各项工作流程实现统一化、规范化管理,必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学改革。实现以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共享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将有力推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

1.网络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已普遍建成万兆以太网,建立了学院各级各类要闻、通知公告、工作动态等信息系统,建立了各级门户网站群、各类学科网站群,建立了邮件、FTP、即时通信、论坛等公共服务系统,建成了教学管理系统、教师职称考评系统、学籍管理系统、财务系统、资产登记与管理系统等多种业务管理系统,建有网络教学应用系统、数字图书馆、视频报告厅等教学信息资源库,基本实现了对各类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这不仅为广大的网络用户提供高效的网络服务,也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硬件和技术支撑。

2.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最重要、最基础的建设内容,是以统一数据为核心,整合梳理学院现有的资源及流程,通过统一的用户管理及授权控制,以统一门户的形式为不同的角色提供个性化服务,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进一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管理及服务过程的优化、协调,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3.应用支撑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教务、研究生、科研、设备、财务、后勤等一系列业务管理系统,使各种业务管理更加科学、高效、规范、合理。比如,通过建立教务管理系统,实现包括培养方案、学期执行计划和教学任务落实等方面的管理功能,能够对课程、实验、实践等进行统一的管理。从业务流程上教学任务由教学计划根据学期自动生成,通过网络向各部系、教研室下达任务,部系或教研室安排任课教员和教员所需教学资源,通过系统上传教务处。

4.个性化服务体系建设

在统一门户平台的支撑下,对校园网的使用将一改传统的门户网站简单模式,每个用户都会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用户“桌面”。一方面,从全局上按不同的用户分类(如:管理者、教师、学生)将各种应用系统和资源信息进行分组,让用户进入数字化校园后在自己“桌面”上能够方便的访问到自己所属分类角色的相应服务。另一方面,用户还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定制一些个并置于“桌面”上,便于个人的使用。最终为用户提供一个个性化服务的数字空间,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建设理念。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科学全面的整体解决方案是其成功的基石。校园数字化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规范严格的管理流程以及真实客观的数据不可避免地会冲击现有管理体制中一些不符合未来发展要求,但又沿袭已久的观念、作风和体系结构,因此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阻力。数字化校园建设成败的关键不在于技术实现,而是改变各级相关人员的传统观念,妥善解决由此对院校的规划、管理、机制等各方面工作所带来的变革及影响。因此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制定强效合理的规章措施,建立科学的保障机制是最终取得成功的重要内容。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时间长,工作量大,投资多,一次全面实施不容易,而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如果没有高起点、大规划,很有可能导致前期投资失败或者造成资金黑洞。在漫长的数字化建设征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初期经济效益不会明显,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切忌急功近利或资金不足导致前功尽弃。

作为系统工程,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应制定完善的人员培训机制。提供针对不同层面、不同对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相关培训,使各级人员逐步熟悉数字化的教学科研管理氛围,积极培育提升其信息化素养,使之成为我院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同时,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自身专业技术力量的培养,借助合作伙伴的技术实力,逐步培养出一支业务素质良好、技术过硬的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团队。

结束语

随着数字化校园在全国高校的普遍建设与发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了高校的各应用服务领域,“智慧校园”随之产生,也是当前国内一流高校的追求目标。它是建立在基于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平台和物联感知系统之上的新型校园模式,体现向智能和聪慧的方向拓展。

参考文献:

数字校园的建设第8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数据集成;数据交换中心;Web Service;XML

0 引言

在教育部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11工程”、“985工程”及“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有力倡导和推进下,高等教育界开始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目前国内高校基本完成了校园网的建设,在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多个业务系统。然而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许多高校面临着数据集成的共性问题。接下来以南京审计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现状为例进行分析。

南京审计学院校园网是一个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提供全方位服务,能够基本满足数字、语音、图形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传输和处理需要的综合数字网。学校校园网始建于1998年,到2006年,新校区网络的建成,实现了浦口新校区、浦口老校区和莫愁校区三校区核心交换机千兆双链路冗余互联,校园网分为主干网、区域网及用户网三级网络。目前全校各个楼宇均通过光缆互联接入校园网,全校信息点数达21 000个,终端连接100M到桌面。

学校校园网提供了网关服务、WWW网站服务、电子邮件服务、网络安全、FTP、BBS论坛等丰富的网络基础服务;“南审地带”是网络中心为校内用户创建的网站,提供了开放课程、百家讲坛等学习类资源以及各类软件、影视资源等下载服务,目前日均下载量已达到5000GB。校园网还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外网访问校园内网资源的VPN服务等。

学校信息化应用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各应用系统在校园网上运行良好。目前,在校园网上开展的主要应用有教务在线系统、毕博课程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各类专题学习网站、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数字图书资源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心理咨询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总务服务查询和管理系统、医疗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及其他Intranet公共信息应用系统等。学校基础数据形成一定程度的积累,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了优质丰富的信息资源。

然而,学校目前建立的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没有统一规划、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和集中管理,不便于充分利用和有效地配置资源,致使信息不能快捷流通和共享,形成了一些“信息孤岛”,不能发挥信息化的效力,对整个学校应用系统的效率和数据准确性都产生了影响。随着校园网上的应用和资源越来越多,维护难度变得越来越大,也存在了安全隐患,这些都会导致数据的丢失,给学校造成损失。

1 建设措施及实施方法过程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各个实施环节,力求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更应强调整体优化、全局合理,突出发挥资源整合的整体效益。根据建设规划,按照“共建共享、建用结合、以用促建、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展各项建设任务,杜绝重复建设。

1)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学校成立专门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按照先进的理念和明确的建设思路,履行对数字化校园进行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的职能。在相关管理机制完善后,学校的相关部门必须建立起明细的规章制度,明晰各部门在数字化建设中应当履行的义务及享有的权利,以此做到有章可循,切实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并具有成效。

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审定总体规划,根据学校建设现状以及各部门应用需求情况,制定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规划和整体解决方案,以及梳理管理流程,建立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各职能部门均应在学校整体规划指导下,具体规划本部门分管的信息子系统,提出详细的应用需求和管理需求,上报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

2)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

标准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标准直接影响着各部门信息系统的开发、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以及全校基本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等工作。

整个校园的数据表示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编码,方便学校内和行业之间数据的流通。在规划阶段就建立各类相关的规范标准,主要包含数字校园信息标准、网络建设和服务标准、软件工程标准、信息安全标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等。有些规范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国际、国内、行业标准,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步补充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规范标准。

3)数据交换中心的建设。

数据交换中心的建立可以保障数据的权威性、唯一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学校全面管理提供数据信息,实现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为学校的决策支持提供数据支撑。

改造网络基础设施,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建成满足发展需要的高带宽、高性能校园计算机网络环境;将现有及新建的系统硬件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一个易维护、易管理、易扩展、关键业务负载均衡的高性能应用平台;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安全体系,有效地保护网络资源和服务;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建设校级的基础数据库平台,开发接口标准,实现业务系统的对接以及数据的同步共享,完善基础数据。

4)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及门户中心。

信息资源应统一规划、共建共享、集中存储、统一出口,从而综合体现集成的数字教学体系、深层次的信息集成、可用率高的运行平台、现代教育教学支撑平台、协同作业的行政管理、高效的总务服务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架构、全方位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和一体化的信息服务。

采用网页的方式,集成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统一集成到一个平台上,并通过单点登录、统一权限控制、站点管理、内容管理、协同作业、个性化定制等功能,较好地解决学校的“信息孤岛”问题,方便访问者获取信息。

5)建立功能齐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在现有的校园网基础上,建立一个多任务、多功能、多角度的综合协同办公环境,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文档一体化、部门协作化和日常工作信息化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从而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公周期、降低办公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实现无纸化办公。

2 数据交换中心的设计

Web Service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它结合了面向组件方法和Web技术的优势,利用标准网络协议和XML数据格式进行通信,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灵活性,便于实现数据集成和数据交换。

因此,本文设计的数据交换中心采用XML作为数据交换标准,利用Web Service技术进行组件和应用系统的包装,将应用系统的数据需求看做一种服务,通过服务的请求和调用,实现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2.1数据交换总体结构

采用数据交换中心和数据交换节点的结构,来简化数字化校园应用的主体与主体之间、主体内部功能体之间所存在的复杂的相互关系,在数据交换节点上提供相应的服务来方便老应用系统的接入,并提供一致的访问行为和接口。以数字化校园的4个应用系统为例,数据交换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数据交换中心处于星型结构的中心位置,它是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的中心,通过标准化的WebService接口为每个数据交换节点提供服务。每个数据交换节点只需要与数据交换中心通过Web Service进行交互,并通过XML进行数据转换,就可以获取所需要的数据。整个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底层实现和存储机制对各应用节点是透明的。

数据交换代表业务应用系统主动参与数据交换事务。数据交换利用RDBMS-XML中间件来建立关系数据库与XML数据的双向映射,并在数据交换中心上注册自己的数据交换Web服务;提供本地的服务调用方法和访问接口,可供本地的应用系统和数据交换中心调用,实现与本地应用系统及数据交换中心的互操作;作为数据交换的终端节点,能主动向数据交换中心发出数据服务请求,也能自动响应数据交换中心发出的Web服务请求,并通过对服务请求的解析,实现数据的过滤和转换。

2.2数据交换中心的组成及体系架构

数据交换中心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模式作为松散耦合分布式应用架构的基础,由数据交换引擎、管理中心、Web Service接口、中心数据库、数据仓库五部分组成。数据交换中心的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

1)数据交换引擎。

数据交换引擎实现数据交换的核心功能,它主要包括数据格式映射、数据转换、路由规则管理、报文管理、元数据管理等模块。

数据格式映射和数据转换这两个模块基于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以XML为标准对数据进行映射,同时完成数据清洗、对比、整理、校验与转换工作,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共享。

路由规则管理模块实现数据在不同的数据交换节点之间和不同数据队列之间的路由。

报文管理模块是以报文为数据交换的单位,报文携带有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

元数据管理模块完成元数据的注册、更新和规则修改等工作,并以元数据为标准完成数据的标准转换,同时保证各种格式的数据均能够按学校的数据标准规范存入中心数据库。

2)管理中心。

管理中心包括Web服务管理、系统管理、安全管理等模块。

Web服务管理模块提供对Web服务的注册管理和功能。对于新的应用系统,以及已有的采用中间件的应用系统,通过Web服务管理模块,由所在的交换节点向数据交换中心注册Web服务,来展示自己所能提供的数据。在接到数据服务请求时,数据交换中心根据注册的信息进行Web服务的路由,主动调用Web服务,向数据交换节点传送数据或从数据交换节点获取数据。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对系统的配置管理和状态监控。通过系统管理模块配置数据交换中心各部分的运行参数,完成服务的启停控制,为所有数据交换应用提供监控服务,提供日志和错误提示服务。

安全管理模块借助于数字化校园的安全和信任服务平台,实现用户管理、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等服务,安全管理模块的安全中间层还提供安全的Web Service服务,管理Web服务会话,实现安全的数据交换。

3)Web Service接口。

Web Service接口向外部应用系统和数据交换节点展示数据交换的相关Web服务,数据交换客户端利用该接口实现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应用系统利用该接口实现在业务流程中集成数据交换服务。Web Service接口通过管理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块来实现跨平台、跨语言、可信的Web服务调用。

4)中心数据库。

采集和交换过程中的数据可以转存到中心数据库,并在转存过程中进行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校验,保证了数据权威性;中心数据库还提供了一个全局的关系数据共享视图,统一应用平台的普通用户可进行复杂关系数据的日常查询和数据管理。

另外,对于网络状况不好的一些应用,或者基于C/S结构的应用,改造成Web Service的成本会比较高,此时也可以通过中心数据库来实现数据共享。相关应用把可以在校园网范围内公开的数据更新到中心数据库,其他应用通过数据交换提出数据请求,然后从中心数据库中获取需要的数据。

5)数据仓库。

对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抽取、清理和有效集成,并按照主题进行重新组织,最终形成数据仓库。统一应用平台的高级用户通过数据仓库进行联机分析和数据挖掘,使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能够从多种角度对数据进行快速、一致、交互的分析,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出隐含在其中的有用知识,并以直观易懂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有利于作出有效的决策。

数字校园的建设第9篇

【 关键词 】 大数据;数字化校园;网络;设计

Based on Large Dat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Yao Wei

(Henan Local Taxation Cadres Management School HenanKaifeng 475004)

【 Abstract 】 In the process of university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the use of big data thoughts and data digging technology of university digital resources, analysis and finish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digital resources, regulating the behavior of digital applications, improve the level of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big data. Second, the analysis of big data applications of the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rd, combined with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design of university digital campus management system.

【 Keywords 】 big data; digital campus; internet; design

1 引言

自2012年以来,大数据一词被越来越频繁的提及,这也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作为科研、人才培养的最前沿,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应用大数据整合校园资源,建立高校数字化应用平台,规范高校数字化资源应用行为,提高个性化教学水平,让高校资源得以充分被利用是高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 大数据

2.1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是海量数据的统称,大数据来源多样化,其汇聚了来自方方面不同结构化或者半结构化的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专业化的处理和加工,实现数据增值。利用大数据整合资源,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的挖掘,可以提高洞察力、决策力。大数据是互联网发展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信息可利用特征,通过云计算技术,将信息的关联性连接起来,能够从中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人们更加准确、更加客观、更加真实的认知世界。

2.2 大数据特点

大数据具有量大、高速、多样、价值四大特点,被表述为4V,即Volume、Velocity、Variety和Value。

数据体量大Volume:大数据的信息量已经超过大型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其信息量可达PB级。在进行大数据运算时,需要数十台、数百台甚至数前台计算机分配工作才能完成计算。

处理速度快Velocity:在进行大数据的挖掘时,数据处理速度是大数据挖掘面临的巨大难题,在信息处理方面,不仅要求具有高性能的CPU、内存和数据库引擎,还需要具有合适的大数据处理架构,由此才能够实现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

数据类型多Variety:在大数据内容中,包含有各种类型的信息文件,其中包括:图片类信息文件、视频类信息文件、日志类信息文件、地理位置信息文件等,将不同类型的文件进行分类存储,建立关系型数据库,其对于数据库能力的要求非常的高。

价值密度低Value:大数据中的信息单元本身具有相对较低的管理性,但是将信息单元群组后就会发现,看似毫无关联的信息单元,在通过信息组合后,变得极具应用价值。因此,大数据的应用是需要对数据进行有效组合、准确分析,才能够得到由价值的回报。

3 大数据在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高校是信息和数据高产的场所,在高校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数据、科研数据、管理数据,学生的学习数据、生活数据等对于高校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将高校数据按照大数据进行划分,可分为高校教学数据、学生管理数据、图书信息数据、人事管理数据、财务数据等结构化数据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学校文体活动资源、学校公共设施资源等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在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个性化教学、教学质量评估、专业化水平、教学管理、学生生活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个性化教学中应用。在新教学大纲中,因材施教、终身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最高教学目标。如今学生个性化特征非常明显,因此,利用大数据挖掘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通过在线学习系统,让学生充分利用高校学习资源,培养专业化人才,并能够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进而实现终身教育的目的。

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应用。教学质量评估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利用大数据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准确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通过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校专业化中的应用。高校专业化水平是学生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基础。利用大数据对现有技术进行挖掘,提高高校科研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教学管理科学化中的应用。高校管理主要是对高校资源和高校人事的管理。针对于高校资源的管理,利用大数据挖掘高校潜在的物质资源、人文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加以利用,提高高校的综合教学能力。高校人事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了解到教师、学生的需求与问题,可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增强教学管理的人性化。

学生生活管理中的应用。学生在校园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可了解到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种种表现,以便于更好的对学生的校园生活进行管理。

4 数字化校园网络设计

数字化校园网络结构。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化校园网络采用三层网络架构,校园网络需要进行VLAN规划,针对校园各功能区,网络可分为教学楼VLAN1、行政楼VLAN2、宿舍楼VLAN3、实验室VLAN4四个网段。不同学校对应的IP号段不同,便于对网络数据包的分配和管理。

IP地址规划。IP地址规划是为了区分校园内的客户端机器,便于管理员对不同用户端进行管理。通常学校IP地址划分采用192.0.0.0-223.255.255.255,标谁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高校一个标准的IP号段无法满足应用需求,因此,可采用CIDR理论,建立多号段IP进行管理,譬如:192.168.10.0/24、192.168.20.0/24、192.168.30.0/24、192.168.40.0/24。

校园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校园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原则以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进行设计,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模块化,这样有利于进行维护和扩展。在设计原则方面,所选择的各种连接电缆、跳线、信息模块、线槽、线桥、暗管等都需要符合设计标准,以便于符合接入网络应用要求。并且便于日后的维护。校园网络布线可分为工作区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和楼间建筑群子系统。

工作区包括:教室、宿舍、办公室、实验室。在工作区的子系统连接网络时,可独立设置VLAN,连接支干交换机,不同的工作区在网络应用上进行不同网段的划分,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配线子系统是由配线设备与信息插座之间的配线电缆、配线设备和跳线所组成,配线子系统要保证所连接的客户端机器能够保证网络的稳定应用。

干线子系统主要是由设备之间的配线设备、跳线、连接电缆等组成,干线子系统连接主交换机与支干交换机,其功能可以对不同功能区的网络数据包进行分配管理。

楼间建筑群子系统是针对于建筑物群的网络进行综合布线系统,其包括各建筑间的线缆和配线设备,楼间建筑群子系统是保证学校外网接入的稳定性。

5 结束语

大数据的利用已经成为这个时展的重要手段,在校园数字化建设中,大数据技术能够为高校的管理提供有效、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为高校的教师及学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大数据必将成为未来高校校园网络的主体应用形式,校园网络功能也将从传统网络服务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未来高校将成为集教育、管理、商务、通讯、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场所,在高校数字化的发展进程中,网络的规划与组建是高校数字化发展的基石,因此,高校数字化网络规划与组建的方案要具有前瞻性、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

参考文献

[1] 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01).

[2] 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04)(12).

[3] 王运武.我国数字校园建设研究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04).

[4] 于长虹,王运武.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内容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

[5] 朱力纬,刘丽勤,王健.高校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