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颈椎病的防治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3 16:35:53

颈椎病的防治

颈椎病的防治第1篇

1 颈椎病的病因病理

颈椎病是如何发生?这个问题首先要从颈椎的局部解剖说起,正常人有7个颈椎骨,颈椎的上方支撑着人的颅骨,全身的活动都要牵动到颈椎,颈椎5、6、7节活动量较大,容易发生劳损,造成骨质增生形成骨赘(俗称骨刺),医学上称为“退行性改变”。另外,在两个椎体之间有一块软骨样组织,医学上称为“椎间盘”。椎间盘的周围为纤维环,纤维环中夹有一块富有弹性的组织,称为髓核。椎间盘有缓解椎体间的磨擦、缓冲头部振荡和协调颈部平衡的作用。人到中老年后髓核呈脱水状态,逐步为纤维组织和软骨细胞所代替。如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外突出,压迫和刺激了邻近的神经和血管,就可产生颈椎病的症状。同时,椎体骨质增生使椎管容积小,压迫脊髓也能出现颈椎病的症状。此外,颈部的冷刺激可以引起肌肉和血管的痉挛,导致椎管内压增高,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2 颈椎病的临床分型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病,发病缓慢。开始时仅感颈项部酸疼、不适,疲劳后症状加重。随着时间推延,可出现多种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5型。

2.1 神经根型

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约占病人总数的50%以上。开始时病人仅感颈部酸疼,逐渐加重,并向肩背部放射。一侧上肢疼痛、麻木,提物无力。当头部或上肢变换体位时,患肢可出现触电般锐痛。医生检查时能触及颈项肌肉痉挛、压痛。病程久者,可出现肩及上肢肌肉萎缩。做“牵拉实验”和“压头实验”时,病人会出现疼痛。

2.2 椎动脉型颈椎病

病人除颈肩部酸疼外,还有头昏、眩晕、发作性头疼、突发性弱视、复视等症状,甚至恶心、呕吐。当改变体位时症状加重,个别病人出现猝倒,这是因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

2.3 交感神经颈椎病

病人头昏、头晕、耳鸣、心慌、失眠、多梦、烦躁、自汗、听视觉减退、肢体发凉和发木或出现腹胀、便秘等。

2.4 脊髓型颈椎病

较为少见,病人四肢无力、麻木、肌力减退,胸部或腰部有紧束感。随着病情加重,出现自上而下的肢体瘫痪,大小便失控。

2.5 复合型颈椎病

同时有两种或多种类型的症状同时出现。

3 颈椎病的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非手术治疗包括推拿、牵引、药枕、理疗、针灸、药物等多种方法。多数病人可以采取非手术方法治疗,只有少数人需要手术治疗。

转贴于

3.1 推拿

推拿是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具有温经通脉、解痉止痛、松解粘连、纠正错位、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治疗时,病人取坐位,医生站在病人背后,拇指和其他手指放在病人的颈椎两侧,从发际(即头发根部)自上到下做多指揉捏,连续5分钟。随后医生用两指或手掌根在病人的脖根和背部做“推滚”理筋手法,共5分钟。通过推拿能明显改善颈椎病人的症状。

3.2 颈椎牵引

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首选方法,因为这种治疗方法可以使肌肉和韧带放松,椎间隙增宽,血流通畅,并且能使粘带的神经根松懈。牵引方法以坐位为宜。每天牵引2次,每次1小时。牵引重量根据病人体重计算,如病人体重是50千克,牵引重量为3.5千克。体重每增加10千克,牵引重量增加0.5千克,依次类推。牵引治疗可以在医院或病人家中进行。

3.3 药枕

药枕是用名贵中药磨成粉末制作而成的,呈半圆形,高度8~10厘米,符合人体颈椎生理弧度,使用时起到自动牵引的作用。中药气味芳香,渗透性强,有活血止痛、祛风活络的作用。对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均有较好的治疗。

3.4 药物

颈椎病可以出现多种症状,症状较轻者可服用颈复康;手臂疼痛、麻木者可服用大活络丹或小活络丹;有头晕、头痛、眩晕症状者可服用天麻杜仲丸;伴发心慌、自汗者,可服用补中益气丸。症状重者必须到医院诊治。

3.5 中药穴位注射

取中药黄芪10ml、当归4ml、Vit B12 0.5ml混合液,选取风池、天柱、百劳、天宗、外关、合谷等穴位,每个穴位注射混合液0.2~0.3ml,隔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通过这种方法使颈部气血通畅,达到消肿止疼活血化瘀,使颈部不适等症状得到改善。

3.6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为:①颈椎病患者经系统的非手术治疗无效者;②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症状渐进性加重或反复发作,影响工作与生活者;③症状突然发作,确诊为颈椎病并经短期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4 颈椎病的预防保健

4.1 睡姿正确,枕头合适。一般以仰卧、侧卧为宜,枕头不能太高,以8~10厘米为宜。

4.2 纠正不良的姿势和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适当控制看电视和的娱乐时间,以减少颈椎疲劳和诱发颈椎病要经常更换体位,坚持做颈椎操。

颈椎病的防治第2篇

近10多年来,颈椎病和腰肌劳损的临床发病率很高。尤其是长期伏案或坐位工作的人,容易患颈椎病和腰肌劳损症。过去,颈椎病的病因说法是由颈椎骨骼退行性改变而形成的。退行性改变是人体老化的结果,病人的年龄至少在50岁以上。而现在的颈椎病患者多在30岁左右、20岁左右甚至10几岁的都有。因此,以往的病理理论已经不能解释现在情况了。

笔者从事中医按摩临床20余年,接诊治疗病人无数。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就颈椎病和腰肌劳损谈谈自己的心得。

笔者认为,颈椎病和腰肌劳损是由于颈、肩、背腰部的肌肉、韧带长期疲劳损伤后出现挛缩、钙化,从而牵拉椎体,使椎体间的应力增加,进而压迫有关神经、血管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颈椎病的颈部僵硬、肩背酸困、疼痛、头疼、头晕、失眠、健忘、末梢神经感觉异常、心律不齐等;腰肌劳损的腰部发硬、酸困、甚至疼痛难忍,以及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的腿部症状。X片显示颈椎、腰椎骨质增生,其实就是肌肉韧带与骨骼连接点因长期疲劳造成的钙化而形成的。多数所谓的增生是可逆的。就是通过治疗可以恢复成为正常组织,从而在影像中消失。通常轻微的颈椎病和腰肌劳损经过3~5个疗程的专业推拿治疗都会痊愈。但是.复发率却比较高。

经过长期跟踪了解,笔者认为,多数颈椎病的根源是在于患者不良的生活或工作习惯。大家都知道,人体对于疲劳的承受是有极限的。当疲劳超过了生理承受极限,就会对相应疲劳的肌肉、韧带造成破坏性的损伤。长期、反复地损伤肌肉、韧带,就会使这些组织产生挛缩、钙化的改变.进而形成颈椎病和腰肌劳损。长期伏案工作或坐位工作的人群,工作时颈、肩、背、腰部肌肉、韧带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时间久了。就会使这些肌肉、韧带的疲劳超过生理承受极限,形成疲劳损伤。这种疲劳损伤是累积性损伤,长期反复的损伤就会使肌肉韧带发生病理性的改变。如肌肉僵硬、韧带、筋膜的增厚。由于与骨骼连接处的应力最大,所以这些部位往往损伤最为严重,久而久之会形成钙化点,就是影像学中的骨质增生。因此。就会引起颈椎病和腰肌劳损的临床症状了。

颈椎病的防治第3篇

第一节 按摩百会穴:将食指(或中指)按在头顶正中的百会穴上,然后由轻到重地按揉此穴位,可连续按揉20~30下。此节操具有健脑宁神、益气固脱的功效。

第二节 对按头部:将双手的拇指分别放在头部两侧的太阳穴上。将两手的其余四指微微分开,对称地放在头部的两侧,然后双手同时用力按揉,可连续按揉20~30下。此节操具有清脑明目、振奋精神的功效。

第三节 按揉风池穴:将两手的拇指分别按在颈后两侧的风池穴(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上,将其余手指叉开后自然地放在头的两侧,然后用双手的拇指由轻到重地按揉此穴位,可连续按揉20~30下。此节操具有疏风散寒、开窍镇痛的功效。

第四节 拿捏颈肌:用双手拿捏颈后的肌肉,可沿着风池穴向下一直拿捏到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应连续拿捏20~30下。此节操具有解痉止痛、调和气血的功效。

第五节 按揉翳风穴和缺盆穴:将左手除拇指外的四根手指并拢后放在右耳下的翳风穴(耳垂后下方的凹陷处)上,然后沿胸锁乳突肌的方向向下按揉,一直按揉到右侧的缺盆穴(锁骨上缘中点的凹陷处),可连续按揉10~20下。然后照此方法用右手按揉左侧的翳风穴和缺盆穴。按揉时要注意动作不要过快和过重。此节操具有通经活络、解痉止痛的功效。

第六节 按压肩井穴:用左手中指的指腹由轻到重地按压右侧的肩井穴(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可连续按压10~20下,然后照此方法用右手按压左侧的肩井穴。此节操具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的功效。

第七节 摩擦大椎穴:将左手(或右手)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拢后放于背部的大椎穴上,然后反复、用力地摩擦大椎穴,可连续摩擦20~30下,直至大椎穴处有发热感为止。此节操具有疏风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

第八节 对按内关穴和外关穴:将左手拇指的指尖放在右手的内关穴(手腕内侧横纹中点的上2寸处)上,将左手的中指放在右手的外关穴(腕背横纹中点的上2寸处)上,两指同时用力地按揉1分钟左右,然后照此方法用右手按揉左手的内关穴和外关穴。此节操具有宁心通络、宽胸行气的功效。

第九节 掐揉合谷穴: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稍稍用力地掐揉右手的合谷穴(即虎口处),可连续掐揉10~20下,然后照此方法用右手掐揉左手的合谷穴。此节操具有疏风解表、开窍醒神的功效。

颈椎病的防治第4篇

关键词 治未病 青少年颈椎病 防治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的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受压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症状和症候多种多样,上自头颅,下至腿足,浅始皮肤,深至某些内脏均可有异常表现[1]。通过近年来文献报道和门诊颈椎病患者的就诊情况分析,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出现低龄化趋势[2]。据调查显示:青少年颈椎病患者占颈椎病患病人群10%~20%,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3]。已引起全社会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就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做一综述。

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发病因素主要有颈椎的退行性变,慢性劳损,先天性椎管狭窄,50%以上发病与外伤有关[1]。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颈部的酸、痛、胀,肩臂疼痛、麻木,眩晕。并伴有颈部肌肉的拘紧,压痛,颈部活动受限,皮肤感觉减弱,肌力下降,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颈试验阳性相关体征。X线片检查可见颈椎生理前突消失或反曲,椎间隙狭窄,双侧钩突增生等病理性改变[2]。

“治未病”思想的核心内容

唐代医家孙思邈则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阶段,并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事之前”。并倡导“发宜常梳、齿宜常叩、耳宜常鸣、腹宜常摩”的养生保健大法。明代名医张景岳对哮喘证治论述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既发时以攻邪气为主”,以后就有“发时治肺,平时之肾”之说,至今指导着临床实践。“治未病”思想作为中医防治疾病的理论核心,其科学内涵就是: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就是对疾病预防学和养生学的总体概括,是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状况进行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机制。

防治措施

未病先防:针对青少年颈椎病发病的特点。首先,要纠正不良。长期低头伏案学习者,家长要纠正小孩的不正确坐姿,不能驼背、弯腰、低头或偏头长期看书,坚持做到适当休息、劳逸结合。入睡前要调整睡枕,长时间不良的睡眠必然引起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所以睡觉时应选择合适的枕头,一般以6cm左右高度为宜[3]。这样可以使椎间隙内压恢复,避免椎间隙内压持续升高,使后侧韧带松弛、张力降低,与前侧韧带不平衡导致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其次,要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无任何颈椎病的症状者,可以每日早、晚各数次进行缓慢屈伸。左右侧屈及旋转颈部的运动,使颈部肌肉、韧带、软组织得到充分的牵拉放松,使紊乱颈椎小关节以及内在平衡得以调整。最后,要避免头颈部外伤。青少年在体育锻炼时,要充分做好预备活动,避免头颈部外伤。注意保暖。夏季避免长时间受空调或风扇的冷风刺激,冬季注意颈肩部保暖。

已病早治:①手法治疗:让患者靠坐在靠背椅上,术者站于身后,运用拿、捏、揉、按、点等手法使患者局部肌肉放松,在颈部肌肉起始处查找“压痛治疗点,确定治疗部位[4]。一手固定患者头部,一手用拇指指腹点压治疗点,指下有明显团块,按压有酸困沉感且有明显的舒服感,松手后症状明显减轻,每次30分钟,1次/日,10天为1个疗程。②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有肩井、后溪、悬钟、阿是穴等。风寒侵袭者加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腧;肩痛者加外关、肩;背痛者加天宗。施平补平泻手法,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1次/日,10天为1个疗程。③中药治疗:治宜疏风解表,散寒通络,常用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由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芍药、大枣组成,以葛根汤为基础组方,药用:葛根18g,白芍18g,桂枝9g,麻黄9g,赤芍12g,蜈蚣3条,汉防己15g,生姜5片,大枣1O枚,甘草5g。偏颈肩部疼痛,颈部僵板的颈型以原方治疗;偏头痛头晕,欲呕或呕吐,加天麻12g,半夏12g,藁本12g。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30天为1个疗程。中药外治疗法以行气散瘀、温经散寒、舒筋活络为主,如常用的敷贴药、喷剂等。

既病防变:青少年颈椎病早期可出现头痛、项僵、肢体麻木,如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是不可避免的。会使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头晕、四肢无力、步履不稳,影像学方面由早期的颈椎弧度变直发展为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甚至脊髓变性等,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工作生活。因此抓住颈椎病的发展的主要矛盾,即各种原因造成的颈椎间盘的退变,是指导防治颈椎病的核心理念,而消除矛盾,则成为防治颈椎病的技术关键。

讨 论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如果能在诊治过程中多做些青少年颈椎病预防教育宣传,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定会降低。目前西医科学大力提倡预防医学,而祖国传统医学已早在《黄帝内经》中充分论述了预防远远胜于治疗的重要性,所以笔者认为传统医学“治未病”思想的核心理念即:预防,是具有科学性、远见性的预防医学。

参考文献

1 裴的善,汪公才.颈椎病的全身表现[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5):536-538.

2 顾千里,潘子毅.枕颌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11(1):44-46.

颈椎病的防治第5篇

关键词:导引功法;颈腰椎病;治未病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7-0093-03

颈腰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腰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使颈腰椎脊髓、神经根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随着电子商品的普及,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模式发生显著改变,颈腰椎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我国颈椎病平均发病率为13.76%[2],部分地区可达17.53%[3],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国内发病率为 5%~10%[4]。器质性病变一旦形成想要根治则很难,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身心创伤及经济压力。因此,探寻一种简单、经济、方便、实用的方式来预防和治疗颈腰椎病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导引功法锻炼的角度来探讨如何防治颈腰椎病。

1导引功法的起源及运用

“导引”一词始见于《庄子・刻意》,“吹楹粑,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杨上善在《补注黄帝内经太素》中说:“导引,谓熊经鸟伸、五禽戏等,近愈痿辟万病,远取长生久视也”。王冰说:“导引,谓摇动筋骨,动肢节”……。导引是以肢体运动为主配合呼吸吐纳的一种运动方式,长期练习可以养脏腑、练筋骨、通气血、盈精神。人类通过导引功法防治疾病的历史悠久、功种繁多,如《淮南子》中的 “六禽戏”、华佗编创的“五禽戏”、《诸病源候论》中的“脊柱导引法”、明代少林寺所珍藏“八段锦”等均为古人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典型代表。

2导引功法防治颈腰椎病的特点

导引功法锻炼可使颈、腰椎相应关节、韧带及肌肉得到舒缩、伸展,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力,起到“柔筋健骨、正脊调曲”的作用,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颈腰椎病。其次,导引功法锻炼对场地的要求较低,如公园、小区花园、球场等可供选择,甚至在办公室或居室内都可以进行,其可控性强,不需要专业的运动器材,使更多的室内人群在闲暇之余随地进行导引功法锻炼成为了可能。最后,该法防治兼备、经济简便、不良反应少,练习者可根据病情有针对性的练习某一个动作或某一种功法,逐步增加次数及强度,贵在持之以恒!

3常用的几种导引功法

3.1八段锦八段锦是我国古代传统健身方法之一,其歌诀如下: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双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通过习练八段锦可充分活动颈椎、腰椎关节活动范围,拉开椎间隙,同时增强肌肉力量,从而加强脊柱的稳定性。程林江等[5]对18名亚健康态颈部疲劳的在校大学生进行30天的八段锦导引法干预锻炼,结果示干预周期内受试者的颈部疲劳量表及NDI量表评分均呈递减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徐浩等[6]对治疗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配合八段锦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患者,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和6个月后,治疗组与单纯采取常规保守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在VAS评分和JOA评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2五禽戏五禽戏是以模仿虎、鹿、猿、熊、鹤5种动物的形态和神态,来达到舒展筋骨、畅通经脉为目的的一种仿生功,由后汉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思想指导下,总结前人健身活动经验所创。该法通过前俯、后仰、侧屈、拧转、折叠、提落、开合、缩放等各种不同的姿势,对颈椎、腰椎等部位进行有效的锻炼,达到畅通经络、调和气血、活动筋骨、滑利关节的作用。如通过鹿戏练习,能补肾壮腰、舒筋活络、滑利关节;虎戏练习能疏通经脉、行气活血、强筋健骨等。方磊等[7]用五禽戏治疗中老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结果表明五禽戏可显著减轻中老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腰背疼痛症状,与常规腰腹康复体操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张鹏程等[8]采用五禽戏练习配合口服颈复康颗粒治疗中老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结果提示:五禽戏对中老年颈椎病的康复以及预防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够有效减缓颈椎病的发病率。

3.3易筋经易筋经是一种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养生健身功法,具有“伸筋拔骨,以形引气,意随形走,柔和流畅”的特点[9]。通过练习易筋经可以放松颈、腰椎部的劳损肌群与韧带,同时锻炼平时较少活动的肌肉,改善椎间盘的受力状态,减少其发生病变的可能性。如通过练习掌托天门势、九鬼拔马刀势、工尾势等能很好的锻炼颈、腰部肌筋,改善关节的活动功能,加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曲线。朱毅等[10]对腰椎间盘突出源性急性下腰痛患者进行2周的易筋经锻炼,结果提示易筋经组在MRMQ功能障碍记分显著低于骨盆牵引组(P

3.4练功十八法练功十八法是在继承和发掘我国古代的医学遗产,如“导引图”、“五禽戏”、“易筋经”等,依据推拿治疗的临床经验以及按照现代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理论编写而成的[11]。该法具有动作针对性强、动作幅度大、动作缓慢而有劲的特点,是防治颈腰腿痛等病的一套保健医疗体操。如练习颈项争力、左右开弓等可以有效防治颈椎病;练习双手托天、转腰推掌、叉腰旋转等可以防治腰椎病。王琼等[12]将练功十八法联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结果示2周后及中期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在颈椎活动度及NPRS、NDI水平均优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的对照组(P

4小结

导引功法锻炼能有效防治颈腰椎病,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实现社会、医院、患者的共赢,是一种值得推广和普及的有效锻炼方式。其锻炼应始终贯穿于颈腰椎病的预防、治疗与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在未病之时,积极、坚持练习导引功法培补正气,提高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防止疾病发生;发病后及时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并同时配合导引功法舒筋活血,促进气血流通,加强及巩固治疗效果,尽早康复;病愈之后,通过习练导引功法培补元气,防止疾病复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提出要将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病相结合。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故在防治颈腰椎病的3个阶段中,以“未病先防”最为重要,这是导引功法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特色所在。

参考文献:

[1]任文琪,王锐.从“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谈颈腰椎病的预防[J].江西中医药,2015,03:16-17+27.

[2]田伟,吕艳伟,刘亚军,等.北京市18岁以上居民颈椎病现况调查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8):707-713.

[3]吴德升,芮永,林研,等.陆家嘴地区金融从业人员颈椎病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对策的研究[J].脊柱外科杂志,2006,4(3):150-154.

[4]于杰,朱立国,高景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3):54-58.

[5]程林江,任树军.中医“八段锦”对亚健康态颈部疲劳人群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1:84-85.

[6]徐浩,方姝晨,晋存,等.八段锦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治疗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杂志,2015,08:65-67.

[7]方磊,严隽陶,曹彦俊,等.五禽戏对中老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腰腹核心肌群力学性能及疼痛影响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09:49-53.

[8]张鹏程,兰崴,唐巍.五禽戏对中老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简化McGill疼痛询问表疼痛指数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0:2763-2764.

[9]张宗豪.易筋经功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9,03:451-452.

[10]朱毅,李凝,金宏柱.易筋经锻炼和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源性急性下腰痛疗效观察[J].中国运动医学志,2010,03:288-290.

[11]韦俊文,夏双喜.练功十八法简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3,03:62-69.

颈椎病的防治第6篇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 (2010) 02-064-2

近年成年人身上常见的颈椎病在儿童发病率越来越高,并有明显低龄化趋势,其发病率成倍增加。据文献统计,青少年发病率达10%左右甚至更多,年龄多在12~16岁[1],其中,中小学生颈椎病发病率急速上升,笔者所见最低年龄为6岁。

颈椎病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2],是中老年的“专利”,儿童是否存在颈椎病一直有争议,但目前越来越多资料证明:儿童颈椎病确实存在,而且不在少数[3]。因此,不容忽视对儿童颈椎病的认识,并切实加于防治。

造成本病发生的原因与成人有明显差别,主要是随着学生学习紧张,过早长时间(笔者了解目前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均大于10小时)伏案读书、写字、绘画、弹琴、用电脑、看电视,加上坐姿、睡姿不正确,学校桌椅高度比例与儿童生长不相配等多种因素,导致颈部肌肉劳损、颈椎变形所致[4]。

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颈肩部酸痛,伴有头晕头痛,甚至眩晕、恶心呕吐,咽喉异物感;心悸、胸闷;记忆力下降、失眠耳聋、全身乏力,视力下降,反复落枕等,部分患儿可出现有类似多动症现象[1]。年龄较小者常由于症状不典型或自我表达不清,而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内耳眩晕症,副鼻窦炎,癫痫,外伤性头痛等。最长误诊时间达1年[4]。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后枕部风府、风池穴处有局限性压痛,偶及结节性物,但无局部红肿,神经系统无病理征。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胸片正常。颈椎X线片检查多数无异常发现,部分生理曲度变直、反弓,棘突迹线偏歪,椎体间轻度滑移伴间隙变窄,后突角加大,偶见椎间盘钙化。头颅CT无异常。脑电图检查部分有轻度的背影波异常。

发病机理主要归纳为:⑴长期颈部过曲或侧弯致颈椎曲度异常而产生颈肩痛;⑵颈部外伤引起为成人颈椎病的潜在成因;⑶少年椎体软组织疏松、柔软异常,椎间盘含水量高,颈椎周围炎症易波及颈椎及韧带,而引起颈椎曲度异常引起颈肩痛;⑷椎体发育畸形易产生颈肩痛[1]。

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当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符合时,颈椎病的诊断成立;有典型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应在排除其它疾病的情况下,方可诊断为颈椎病;对无颈椎病临床表现或影像学上不明显时不要轻易诊断为颈椎病。作者认为[4]附合下列条件可做出诊断:⑴可有外伤及劳损史。⑵枕部顽固性疼痛、头晕和麻木等症状。⑶有椎动脉受压症状,如眩晕头痛、视力障碍、耳鸣、恶心、呕吐等发作性症状。⑷颈椎X线片侧位片偶见生理曲度变直、反弓,棘突迹线偏歪,椎体间轻度滑移伴间隙变窄,后突角加大、环椎间隙后缘狭窄等。⑸排除其它疾病。

治疗和预防:目前主要采用按摩、针灸、红外线 照射等物理疗法。我院以理疗为主,方法:患儿采用俯卧位,头呈前屈,推拿点在枕外隆突、第二颈椎棘突及枕骨乳突等处。常及明显压痛点,在敏感点先行较为轻柔一指禅推法,每次约5分钟,推拿手法力求柔和、渗透,不致于造成患儿过度疼痛。手法:患儿平卧于床,去枕,双手固定头部,右手食指桡侧于第二颈椎右侧,患儿头略向右侧轻移,此时右手指向患儿鼻尖方向发力,一般可感觉轻微“喀嚓”声,左侧与右侧呈相反操作,术毕平卧3分钟,患儿不要随意转动头部,平卧时项下垫于薄枕,保持头部中立位。其间的操作手法一般由较丰富经验医生操作,切忌用力过猛,不必强调颈部弹响声,以免造成损伤和后果。经以上数次治疗,多在短时间康复,且长期随访预后良好,临床观察药物治疗作用不大。当然合理的护理与康复训炼不可缺少。需要指出:教育儿童保持良好坐、睡姿,加强户外活动,有利于消除发病因素,预防症状复发,指导患儿进行颈椎功能的训炼,有利于活动颈椎关节,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缓解症状及预防本病发生有重要意义。有人[1]归纳了以下预防措施:⑴不能让孩子长时间伏案,及时纠正不良姿势;⑵孩子书包一般不超过3000~4000g,以多种姿势背书包,以减轻局部负荷;⑶要保持良好睡眠姿势,枕高

预后:对于成人颈椎病而言,一般预后并不乐观,需要长期的功能训炼和治疗。而患儿的预后良好,从而进一步表明为儿童颈椎病并非颈椎退变因素,属于颈部肌肉的痉挛疲劳所致,因此只要及时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患儿采用合适的坐、睡姿,配合必须的功能训炼和康复治疗,其预后良好[4]。

参考文献

[1] 刘希良,张建华,秦黎红.不同年龄阶段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0):53.

[2] 吴在德.外科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63-966.

颈椎病的防治第7篇

随着高科技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减轻了体力劳动,因此,直接改变了人体自身的正常生理曲线。当颈椎柱内力和外力的平衡失调,颈椎会因为力学代偿而发生增生,因而产生症状,发生本病。本病应以预防为主,结合中医传统按摩治疗,有解除肌肉痉挛,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液循环作用,对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均有显著疗效。

1病因

颈椎病的形成主要出现在长期,长时间打电脑、打字、绘图、财务等低头伏案的工作人群中。孩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或好或坏的可塑性强,有的玩游戏机,对着荧光屏一呆就几小时,直接影响孩童的骨骼正常形成。以上各种行为是颈椎受力不匀而变形,椎间盘压迫使椎体周围神经组织紧张受损。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上各种各样的压力加重,失眠的人群逐年迅猛增多,在“高枕无忧”睡大觉的误导下,有意识将枕头垫得很高,认为这样就能睡好觉,本来经过一天的劳累,到了晚上又得不到放松和充分的休息,使颈椎长期处于紧张和疲惫的状态,这也是诱发颈椎病的因素。

2临床症状

颈椎病是多发性常见的颈椎病变综合症状的总称。一般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四种。因为颈椎间盘蜕变,颈椎增生,颈椎管狭窄直接或间接压迫刺激椎动脉、神经筋、交感神经、脊髓,可出现系列症状。

①压迫椎动脉,使脑部供血不足,缺氧,出现头晕、头痛、目眩、视物不清、耳鸣、耳聋,肢体出现麻木,感觉异常,持物落地,恶心呕吐或突然晕倒,头部改变方向时,症状可明显好转或消失。多见有血压升高和心血管异常表现。

②压迫神经根,疼痛由颈肩向手臂及手指放射,出现酸、麻,涨、痹感。颈部及上肢活动受阻,有僵硬的症状。

③压迫交感神经,出现视物模糊、流泪、心痛、头晕、头痛,转动头部与症状无明显关系。

④压迫脊髓,此类是最重的一种。除出现上述多种症状外,伴有恍惚轻浮,行走不稳,腱反射亢进,肌力减弱,肢体感觉障碍,严重者可致瘫痪。

同时患有以上两种或多种症状者为颈椎综合征。凡患有颈椎病的,多数其腰椎同时出现问题,只不过是症状轻重的程度不同,反之患有腰椎病的也相应有颈椎病出现。在急性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中,即中医指“中风”。95%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原来中老年人才有的颈椎病现在趋向年轻化了,年龄最少的竞在八岁的儿童身上出现。这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要认真作为一个重大的课题来探讨和研究,提高防范意识,杜绝颈椎病过早在年轻人身上出现。

一、令患者取俯卧位。在颈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以滚法及掌根揉,反复做3-5次。用拿法和揉法从肩部向手臂到手掌3-5次,使紧张的肌肉放松,从而加强气血运行,令气血畅通。

二、用掌根揉胁部经络,由附分穴至章门穴、大包穴止反复3次。用拇指揉从大椎穴至气海穴从上至下反复3次,用拇指反复按压、拨、点天柱穴、风池穴、肝俞穴约两分钟。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捏,压颈椎两侧肌肉组织,贴紧颈椎两边施以重揉,提拿肩井穴,左右交替进行。拇指推项韧带的变性区域,有时可听到韧带钙化及肌纤维病变“沙沙”的声音,此时用指揉法和指拨法交替操作。拇指顺椎体两侧用拨法,推法至长强穴,时间掌握在3分钟左右。

三、患者侧卧,术者用拇指顺颈椎至腰椎两侧施以拨、揉,按肾俞、至室穴,左右交替进行。

四、患者仰卧,在了解患者血压正常和没有心脏病的情况下按摩头部。手法选开印堂,点阳白,后用指腹抹法从睛明至太阳穴3~5次,用拇指点揉印堂神庭,头维、上星,擦百会穴。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捏风池穴约1分钟。双手合掌轻轻敲打患者额头部。

五、令患者坐凳,术者立于其侧,一手扶患者前额,―手按枕部翳风穴、颈部至肩中穴、肩贞穴处。用揉、拿、搓法。用拇指拨揉颈椎两侧直至肝俞穴处止,重点按压风池、风府穴。揉拿整个肩部及手臂内外两侧,反复5~6次。给患者做被动运动,术者握住患者手腕轻轻摇摆、回旋数次,双手握住患者手掌抖肩,以疏通经络。用颈椎拔伸法,术者一手托枕部,一手托下颌,轻轻向上提数次以达到牵引放松的目的。用一指禅拇指平推或侧平推和捏提拿肩部交替进行。再以擦法治疗颈椎,胸椎两侧,以透热为度。手法结束,可配合颈部热敷。每日1次,每次治疗20分钟,以10次为1个疗程。

注意:慢性期手法要较重,急性发作期手法宜较轻。通过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颈部、头部、肩部血养的供应,激发沉积在椎体内多余的钙,磷再吸收,从而达到化解骨质增生的形成,令患者恢复健康。本人在20多年按摩工作实践中治疗颈椎病患者1205例,其中神经根型疗效最快,每次治疗后即感觉轻松,舒适,1个疗程后手麻症状明显消减,2~3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痊愈。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患者每次按摩治疗后,均有头脑清醒感,治疗期间效果明显,但不持久,也不稳定,一般需4~5个疗程才有显效,治疗后要配合运动及注意日常作息以巩固疗效。其中316患者通过门诊,电话咨询的方式进行随访,观察四个月至半年,平均5个月,疗效稳定。

颈椎病的预防:高质量的生活必须有健康的身心,事业的成功,更要有强健的体魄。早在多年前已有专家指出,在多年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中国人70%处于亚健康,即医学上称为“第三状态”。因此人们必须要有科学的生存意识,健康需要适当的运动,保持人体生理曲线受力的平衡。祖国医学早就有“必治既病,治未病”,“防范于未然”。也就是说:病了要积极从早从快治疗,加强预防为主的卫生常识。所以一旦颈部周围出现不适,应立即到正规的医院治疗。注意睡姿。调整枕头的高低,以自己握拳的最宽处的高度作为枕头的高度。用枕最好选用前高后低为宜,高处用于枕颈部,低处用于枕头部,务求调到自身觉舒适为止。长期、长时低头工作者需经常做转动颈部,抬头观天、耸肩等运动。已经患有颈椎病的人经常做平伸双手,将颈左右转动至酸痛处停约两分钟后,又放松慢慢转回正常,反复做数次便能使颈部周围组织得到放松。颈椎是人体关节中转动频率最高,损伤发病率最多的地方,所以受损和老化比其他骨关节要提前和过早地出现。因此,平常必须要有适当的体育运动,打羽毛球、篮球、排球,单双杠和引体向上的活动项目为最佳选择。方法非常简单,取得效果的关键是贵在坚持,做上述运动可以达到防病和治病的双赢效果。

典型病例

颈椎病的防治第8篇

【关键词】 青少年  颈椎病  X线表现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椎关节急慢性损伤等引起的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刺激和压迫颈部的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以中老年为多,近年来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其病程长,易反复发病,临床症状表现不一,轻则颈后、肩背、上肢酸痛、麻木不适、头晕头痛,重则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正常工作,已成为一社会问题[1]。因此,早期准确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虽然CT、MRI技术对颈椎病变的诊断日益明确,但常规的X线检查仍是经济、直观、方便有效且首选的检查手段,在基层医院仍为诊断颈椎病的主要方法[2]。影像学检查是颈椎病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其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本文回顾我院2004年至2009年青少年颈椎病患者120例,对其X线平片及CT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其X线表现,提出了颈部软组织劳损及颈椎退行性变是颈椎病的发病基础,颈椎生现曲度异常是青少年颈椎病最早出现的主要影像学表现。其影像学改变与中老年颈椎间盘变性引起的颈椎病影像学表现有所不同。现将其X线表现特点做一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临床诊断为颈椎病且影像学有异常的37岁以下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最大37岁,最小10岁,平均26岁。经颈椎牵引、按摩、理疗及对症等综合治疗,大部分患者冶愈或好转。

        1.2 方法 收集其平片(其中48例有颈椎左右斜位,15例有颈椎开口位,21例有过伸过屈位)、CT、MR资料。120例中,有35例做了CT检查,11例做了 MR检查。颈椎侧位片以上齿列处于水平时为颈椎中间位侧位片。判断颈椎曲度变直及反曲的测量方法是以C2椎体前上缘和C7椎体前下缘为A、B两点,将A、 B两点间相连成a线,然后连接各椎体前缘成弧线c,再由c线的最突出点做c线到a线的垂线,所得值即为颈椎生理曲度值。影像检查中X线平片测量颈椎管矢状径的大小,现在一致接受颈椎管狭窄的标准是椎管绝对矢状径<11mm,由于存在个体差异,用颈椎管矢状径来判断颈椎管狭窄有时不甚准确,于是有人提出用椎管与椎体比值的方法来消除摄片所造成放大作用的影响,国内目前常用椎管及椎体矢径的比值<0.75,作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

        2、结果

        120 例青少年颈椎病平片X线表现统计结果如下,生理曲度异常117例(97.5%),其中包括颈椎曲度变直68例,反弓状35例,侧弯14例,一般侧弯及同时伴有侧位颈椎曲度的改变、椎体旋转29例(24.1%),棘突偏歪11例(9.1%);椎体滑移13例(10.8%),一般在1~3mm之间,以1mm最多见,椎间隙狭窄6例(5%),钩椎关节增生8例(6.6%),椎体前或后缘骨刺12例(10%),椎间孔狭窄9例(7.5%),椎管狭窄3例(5.0%);35例经CT检查的患者有9例显示颈椎间盘膨出,其中C5~6间盘8个,C6~7间盘6个,C4~5间盘4个;其余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MR检查11例,发现共7个间盘突出,但对脊髓(硬膜囊)的压迫较轻,分布于C4~5、C5~6、C6~7。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诊断颈椎病的X线征象之一,正常人颈椎生理曲度平均值7.6mm~12.2mm(男性7.4mm~12.2mm,女性7.6mm~10.1mm)[3]。本文将小于7mm定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对临床治疗有可靠指导意义。

        3、讨论

        一般认为,颈椎病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而颈椎间盘退变在花季20岁以后才开始[4],颈椎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而40岁以下年轻人患颈椎病者则较少见。近年来笔者发现青少年颈椎病并不少见,且有增加的趋势,和所见报道相同。

根据颈椎病临床症状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和食管压迫型等6型[5]。本组病例可看见颈型83例,神经根型19例,椎动脉型 11例,其中包括混合型7例;其他型未见。 颈型颈椎病 在青少年颈椎病中最多见,表现以颈部酸胀、疼痛不适为主,常在晨起后、劳累或受凉时加重,经常落枕,临床症状局限于颈部。经热敷、按摩后可好转;本组83例。神经根型  临床表现为颈、肩、臂部疼痛,以手指麻木为主,有时疼痛剧烈,呈放射性。特点是自颈部开始,逐渐按肩、臂、肘、手顺序发展。症状可因受凉及劳累诱发;本组19例。椎动脉型  表现为头晕眼花、昏睡或伴有视力下降、耳鸣耳聋、记忆力减退等。头晕常在转颈时加重,甚至晕厥。做颈椎后仰旋转检查能诱发眩晕、恶心呕吐等;本组11例。 而根据本组患者统计结果及影像表现,发现它的影像学特点与老年人颈椎病表现有所不同,老年人颈椎病患者多为退行性病变,如:增生,椎体滑脱,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等,多为骨软骨性改变,而青年人多以非骨软骨性改变,如生理曲度的改变在本组病例中达97.5%,而骨质改变仅占12例。

        3.1 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

        其形成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发育因素:如椎管狭窄,颈椎小关节失稳等。②损伤因素:如有颈部损伤史,长期低头姿势,而造成颈肌劳损,使韧带松弛,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等压迫刺激椎动脉、硬膜囊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年龄,就如机器一样,使用时间越长,磨损必然越重;还有先天畸形及颈椎管狭窄、颈部外伤、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其中后者更是不容忽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户外活动时间的减少,一些所谓的“现代文明病”随之而来。陪亲友通宵达旦玩麻将,青年人沉迷于电脑前玩游戏,家庭主妇长期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肥皂剧,驾驶员局限在驾驶室里长途疲劳驾驶,有些职业如会计,长期使用电脑者,长期伏案工作者,及一些要求长期低头及偏头工作的职业,甚至还有喜欢“高枕无忧”的人,当颈椎长期处于固定不动的位置,颈椎周围的肌肉及软组织发生痉挛性改变,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长久以往,颈椎发生代偿改变,如颈椎韧带增厚,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弹性减退,甚至突出,椎间隙变窄,严重时压迫脊髓及神经根,进而导致颈椎病。与文献报道相似[6,7]。

        3.2 影像学特点

        青少年的X线主要表现在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棘突偏歪,椎体旋转双边双突征,颈椎失稳,椎体及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及椎间孔改变,特别是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在本组病例中达97.5%,可见青少年颈椎病患者这种不同于中老年人颈椎病的X线征象特点的形成,可能与颈椎病发生过程中生物力学因素及青年人的生理特性有关[8],颈椎生理曲度的消失或向反向隆凸,往往提示有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等急性损伤或是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尤其是急性期)[9]。说明颈椎曲度的异常是颈椎病早期的重要影像学征象之一。提高对此征象的认识,可以早期对颈椎病予以诊断,正确的治疗和预防,减少本病对人类的困扰[10]。X线平片是基层医院诊断颈椎病的首选及常规方法,特别是骨质增生、间隙变窄、钩突增生、椎间孔变小变形、生理弓度改变与韧带钙化以及颈椎滑脱等具有肯定的诊断意义。简捷直观,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虽然CT和MRI逐渐广泛应用于颈椎病检查,其价值昂贵,应作为X线平片的补充。

        防治对策  青少年型颈椎病X线特点是颈椎生理弯曲异常,经颈椎牵引、按摩等非手术治疗,纠正异常弯曲,大多患者均能收到很好效果,愈后佳。青年人处于生长发育期,除采取积极合适的治疗方法外,预防外伤、纠正生活中不良姿势、选用合适高度的枕头、长期从事低头工作者要做工间操及自我颈部按摩进行保健治疗,对于巩固和提高疗效是必不可少的。

参 考 文 献

[1]王金红,欧阳甲,韩伟等.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1).

[2] 王武,张雪哲等.颈椎病变的影像学诊断[J].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7):439-441.

[3]王成林.颈椎生理曲度的X线测量[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1,25(2).

[4] 白人驹,马大庆等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第2版 758.

[5] 孙宇,陈琪.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

[6] 李晶.不良姿势与颈椎病的发病及康复治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10(4):184.

[7] 赵定麟.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85,23(1):57.

[8] 姜宏,施杞,王以进.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9,9(5):257-259.

颈椎病的防治第9篇

【关键词】 青少年 颈椎病 X线表现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椎关节急慢性损伤等引起的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刺激和压迫颈部的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以中老年为多,近年来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其病程长,易反复发病,临床症状表现不一,轻则颈后、肩背、上肢酸痛、麻木不适、头晕头痛,重则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正常工作,已成为一社会问题[1]。因此,早期准确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虽然CT、MRI技术对颈椎病变的诊断日益明确,但常规的X线检查仍是经济、直观、方便有效且首选的检查手段,在基层医院仍为诊断颈椎病的主要方法[2]。影像学检查是颈椎病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其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本文回顾我院2004年至2009年青少年颈椎病患者120例,对其X线平片及CT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其X线表现,提出了颈部软组织劳损及颈椎退行性变是颈椎病的发病基础,颈椎生现曲度异常是青少年颈椎病最早出现的主要影像学表现。其影像学改变与中老年颈椎间盘变性引起的颈椎病影像学表现有所不同。现将其X线表现特点做一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临床诊断为颈椎病且影像学有异常的37岁以下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最大37岁,最小10岁,平均26岁。经颈椎牵引、按摩、理疗及对症等综合治疗,大部分患者冶愈或好转。

1.2 方法 收集其平片(其中48例有颈椎左右斜位,15例有颈椎开口位,21例有过伸过屈位)、CT、MR资料。120例中,有35例做了CT检查,11例做了MR检查。颈椎侧位片以上齿列处于水平时为颈椎中间位侧位片。判断颈椎曲度变直及反曲的测量方法是以C2椎体前上缘和C7椎体前下缘为A、B两点,将A、B两点间相连成a线,然后连接各椎体前缘成弧线c,再由c线的最突出点做c线到a线的垂线,所得值即为颈椎生理曲度值。影像检查中X线平片测量颈椎管矢状径的大小,现在一致接受颈椎管狭窄的标准是椎管绝对矢状径

2、结果

120例青少年颈椎病平片X线表现统计结果如下,生理曲度异常117例(97.5%),其中包括颈椎曲度变直68例,反弓状35例,侧弯14例,一般侧弯及同时伴有侧位颈椎曲度的改变、椎体旋转29例(24.1%),棘突偏歪11例(9.1%);椎体滑移13例(10.8%),一般在1~3mm之间,以1mm最多见,椎间隙狭窄6例(5%),钩椎关节增生8例(6.6%),椎体前或后缘骨刺12例(10%),椎间孔狭窄9例(7.5%),椎管狭窄3例(5.0%);35例经CT检查的患者有9例显示颈椎间盘膨出,其中C5~6间盘8个,C6~7间盘6个,C4~5间盘4个;其余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MR检查11例,发现共7个间盘突出,但对脊髓(硬膜囊)的压迫较轻,分布于C4~5、C5~6、C6~7。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诊断颈椎病的X线征象之一,正常人颈椎生理曲度平均值7.6mm~12.2mm(男性7.4mm~12.2mm,女性7.6mm~10.1mm)[3]。本文将小于7mm定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对临床治疗有可靠指导意义。

3、讨论

一般认为,颈椎病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而颈椎间盘退变在花季20岁以后才开始[4],颈椎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而40岁以下年轻人患颈椎病者则较少见。近年来笔者发现青少年颈椎病并不少见,且有增加的趋势,和所见报道相同。 根据颈椎病临床症状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和食管压迫型等6型[5]。本组病例可看见颈型83例,神经根型19例,椎动脉型11例,其中包括混合型7例;其他型未见。 颈型颈椎病 在青少年颈椎病中最多见,表现以颈部酸胀、疼痛不适为主,常在晨起后、劳累或受凉时加重,经常落枕,临床症状局限于颈部。经热敷、按摩后可好转;本组83例。神经根型 临床表现为颈、肩、臂部疼痛,以手指麻木为主,有时疼痛剧烈,呈放射性。特点是自颈部开始,逐渐按肩、臂、肘、手顺序发展。症状可因受凉及劳累诱发;本组19例。椎动脉型 表现为头晕眼花、昏睡或伴有视力下降、耳鸣耳聋、记忆力减退等。头晕常在转颈时加重,甚至晕厥。做颈椎后仰旋转检查能诱发眩晕、恶心呕吐等;本组11例。 而根据本组患者统计结果及影像表现,发现它的影像学特点与老年人颈椎病表现有所不同,老年人颈椎病患者多为退行性病变,如:增生,椎体滑脱,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等,多为骨软骨性改变,而青年人多以非骨软骨性改变,如生理曲度的改变在本组病例中达97.5%,而骨质改变仅占12例。

3.1 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

其形成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发育因素:如椎管狭窄,颈椎小关节失稳等。②损伤因素:如有颈部损伤史,长期低头姿势,而造成颈肌劳损,使韧带松弛,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等压迫刺激椎动脉、硬膜囊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年龄,就如机器一样,使用时间越长,磨损必然越重;还有先天畸形及颈椎管狭窄、颈部外伤、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其中后者更是不容忽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户外活动时间的减少,一些所谓的“现代文明病”随之而来。陪亲友通宵达旦玩麻将,青年人沉迷于电脑前玩游戏,家庭主妇长期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肥皂剧,驾驶员局限在驾驶室里长途疲劳驾驶,有些职业如会计,长期使用电脑者,长期伏案工作者,及一些要求长期低头及偏头工作的职业,甚至还有喜欢“高枕无忧”的人,当颈椎长期处于固定不动的位置,颈椎周围的肌肉及软组织发生痉挛性改变,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长久以往,颈椎发生代偿改变,如颈椎韧带增厚,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弹性减退,甚至突出,椎间隙变窄,严重时压迫脊髓及神经根,进而导致颈椎病。与文献报道相似[6,7]。

3.2 影像学特点

青少年的X线主要表现在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棘突偏歪,椎体旋转双边双突征,颈椎失稳,椎体及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及椎间孔改变,特别是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在本组病例中达97.5%,可见青少年颈椎病患者这种不同于中老年人颈椎病的X线征象特点的形成,可能与颈椎病发生过程中生物力学因素及青年人的生理特性有关[8],颈椎生理曲度的消失或向反向隆凸,往往提示有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等急性损伤或是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尤其是急性期)[9]。说明颈椎曲度的异常是颈椎病早期的重要影像学征象之一。提高对此征象的认识,可以早期对颈椎病予以诊断,正确的治疗和预防,减少本病对人类的困扰[10]。X线平片是基层医院诊断颈椎病的首选及常规方法,特别是骨质增生、间隙变窄、钩突增生、椎间孔变小变形、生理弓度改变与韧带钙化以及颈椎滑脱等具有肯定的诊断意义。简捷直观,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虽然CT和MRI逐渐广泛应用于颈椎病检查,其价值昂贵,应作为X线平片的补充。

防治对策 青少年型颈椎病X线特点是颈椎生理弯曲异常,经颈椎牵引、按摩等非手术治疗,纠正异常弯曲,大多患者均能收到很好效果,愈后佳。青年人处于生长发育期,除采取积极合适的治疗方法外,预防外伤、纠正生活中不良姿势、选用合适高度的枕头、长期从事低头工作者要做工间操及自我颈部按摩进行保健治疗,对于巩固和提高疗效是必不可少的。

参 考 文 献

[1]王金红,欧阳甲,韩伟等.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1).

[2] 王武,张雪哲等.颈椎病变的影像学诊断[J].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7):439-441.

[3]王成林.颈椎生理曲度的X线测量[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1,25(2).

[4] 白人驹,马大庆等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第2版 758.

[5] 孙宇,陈琪.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

[6] 李晶.不良姿势与颈椎病的发病及康复治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10(4):184.

[7] 赵定麟.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85,23(1):57.

[8] 姜宏,施杞,王以进.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9,9(5):25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