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护理基础护理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2 16:33:59

护理基础护理学

护理基础护理学第1篇

第一章

XX职业技术学院卫生系基础护理教研室

授课章节

第一章

绪论

授课时数

2学时

理论课

授课地点

示教室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护理学的形成及护理学的理论范畴和发展概况

2、掌握护理学的任务、目标及实践范畴

3、熟练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护理工作方式

德育目标

帮助学生确立护理工作的专业理念,树立对人、健康、护理的正确看法。

1、掌握护理学的任务、目标及实践范畴

2、熟练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护理工作方式

熟练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护理工作方式

课程内容及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讲解新课】

第一节

护理学发展史

一、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南丁格尔对现代护理学的贡献

三、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四、我国护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

一、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

二、护理工作的任务

三、护理目标

第三节

护理学的内容与范畴

一、护理学的理论范畴

二、护理学的实践范畴

三、护理工作的方法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第一章

护理是关爱生命,照顾人的健康的专业,是对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的照护。《护理学基础》是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为学生提供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情感的主干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课程和进行临床实习的基础,也是为满足个体、家庭、社区基本需要所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护理学基础是对各专科和各系统疾病的病人及健康人的具有共性的生活护理和技术护理服务。学好护理学基础是对学生日后进行专科护理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本章将介绍护理学的发展史、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以及内容与范畴,还将重点介绍护理工作方式以及对于护士的素质要求。

第一节

护理学发展史

一、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以自我护理、家庭护理为主),人类为谋求生存,在狩猎、械斗及自然灾害抗争的活动中发生疾病、创伤,人们以自我保护式、互助式、经验式、家庭式等爱抚手段与疾病和死亡作斗争。

中世纪(以宗教护理、医院护理为主)。

文艺复兴时期,其间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大学、医学院校,出现了一批医学科学家。护理走向独立职业。

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护理学理论才逐步形成和发展。国际上称这个时期为“南丁格尔时代”。这是护理工作的转折点,也是护理真正走向专业化的开始。

二、南丁格尔对现代护理学的贡献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出生于英国名门富有的家庭,受过高等教育,熟悉英、法、德、意等国语言。她从小就立志从事救死扶伤的护理工作,在随家人到世界各国旅游时,她专注于参观、考察各地孤儿院、医院和慈善组织等。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克服重重困难,前往战地救护伤员。半年后,使病死率由50%下降到2.2%。被战士们称为“提灯女神”和“克里米亚天使”。

1860年,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的护士学校,为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

1907年,获英国政府颁发的最高国民荣誉勋章。

1912年国际护士会决定将5月12日(南丁格尔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1920年,国际红十字会首次颁发南丁格尔奖章。

三、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护理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护理研究广泛开展,护理实践的复杂性增加,护理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扩展,推动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

它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

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1860年至20世纪40年代)

受纯生物医学模式影响,一切医疗护理工作围绕疾病进行。医学的主导思想是“有病就是不健康,健康就是没病”,因此护理的特点就是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是医生的助手,护理只是针对于疾病的治疗,护理工作以执行医嘱为主,且形成一套规范的工作程序。护理过程重视局部疾病护理,轻视对人的全面照顾。此时的护理教育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2.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观,标志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医学的指导思想为“以病人为中心”,护士与医生的关系转变为合作性的伙伴关系,护理从单纯执行医嘱的被动方式转变为主动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身心整体的护理满足病人各方面的需要,如生理、心理,而不单纯的是疾病的治疗。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正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护理现状。此时,护理学已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脱离了类同医学教育课程设置。

3.

以人的健康为护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护理从附属于医疗的技术性职业转变为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成为护理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护理的范围、对象和内容都将有很大的扩展。护理的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病人,扩展到健康、亚健康的人,扩展到生命全过程的护理,也从个体护理扩展到群体的护理,工作场所从医院扩展到家庭和社区,扩展到有人的地区,护理教育趋于完善。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是我国护理发展的方向。

四、我国护理学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医学与护理

早期的医、药、护一直保持着不分的状态,“三分治,七分养”就是对医学与护理学的关系所作出的高度概括。在祖国医学中有关护理理论的技术记载就颇为丰富了。如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强调了疾病与饮食调节,心理因素、环境和气候改变的关系。隋朝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凡衣服、巾、栉、枕、镜不宜与人同之”的预防、隔离观点。

(二)中国护理事业发展概况

鸦片战争前后,由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外国人可自由出入中国。护理工作就是随着各国的军队、宗教和医学进入中国而开始的。

1835年,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开设了第一所西医院。

1888年,美国人约翰逊女士在福州开办第一所护士学校。

1909年,在江西牯岭成立了中华护士会。会长均由外籍护士承担。

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和几所大学合办高等护士学校,学制4~5年,5年制的毕业生可获学士学位。此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开端。1934年教育部成立护士教育专门委员会,将护士教育改为高级护士职业教育,学制为3~4年,护士教育遂被纳入国家正式教育系统。直至1950年停办。

1922年,国际红十字会在日内瓦开会,正式接纳中国护士会为第十一名会员国。

1924年,由中国护士伍哲英担任中华护士会理事长;1936年改名为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名为中华护理学会。

1941~1942年,中华护士学会在延安成立分会。毛泽东为大会题词:“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和“尊重护士,爱护护士”。延安分会的成立推动了护理学术和护理质量的提高,促进了中国当代护理学的发展。至1949年,全国共建立护士学校183所,有护士32800人。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护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国家卫生工作总方针指引下,我国护理工作有了迅速的发展。

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护理教育被列为中等专业教育之一,并纳入正规教育系统。

1976年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护理专业再一次获得新生。

1977年以来,中华护理学会和各地分会先后恢复。

1978年后,开展了护理国际交流。

1979年,为护理工作转折点,国家卫生部颁发了两个文件“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护理教育工作的意见”。

1980年,由南京医学院及南京军区总院联合开办了“文革”后第一个高级护理进修班,学制3年,获大专学历。同年开始进行了护理技术职称评定。

1983年天津医学院率先开办了5年制护理本科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其后,相继有11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护理本科专业,学制5年。

1992年、1993年分别批准了北京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为护理硕士学位授予点。

1982年卫生部正式成立了护理处,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了护理中心,以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取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的支持。

第二节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

一、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

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即:人、环境、健康、护理。

1.人

1)

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

2)

人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多层次的需要。

3)

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4)

人有权利和责任拥有适当的健康状态。

2.环境

1)

人与环境相互依存。

2)

环境影响人的健康。

3.健康

1)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提出的健康定义。健康是指不但是没有躯体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

人的健康受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4.护理

美国护士协会(ANA)1980年提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二、护理工作的任务

n

帮助患者

恢复健康

n

帮助健康的人 促进健康

三、护理目标

n

促进健康

n

预防疾病

n

恢复健康

n

减轻痛苦

第三节

护理学的内容与范畴

一、护理学的理论范畴

护理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这个定义明确了护理学与医学的关系,即护理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护理学的研究目标是人类健康,不仅是患者,也包括健康人;研究内容是维护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包括促进正常人的健康,减轻患者痛苦、恢复健康、保护危重者生命及慰藉垂危患者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也包括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同时也体现了护理人员天使的内涵。

二、护理学的实践范畴

1.

临床护理

指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是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来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是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

2.

护理管理

是应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人员、技术、设备、信息、财务等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的系统管理,以确保护理工作场所能提供正确、及时、安全、有效、完善的护理服务。

3.

护理教育

护理教育一般分为基础护理学教育、毕业后护理学教育和继续护理学教育。

4.

社区保健及重点人群护理

护士的工作对象不仅是医院的病人,已扩展到社区及重点人群。

5.

护理科研

包括护理理论的研讨,护理技术的提高和改进,运用可靠的科学根据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推动护理学的发展。

第四节

护理工作的方法

一、个案护理

由专人负责实施整体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病人。适用于抢救病人或某些特殊病人,也有助于临床教学。

二、功能制护理

采取的是工业上大规模流水作业方法。是依据生物学医学模式将护理工作内容进行分工,如生活护理护士、治疗护士、办公室护士等,是以完成各项临床和常规的基础护理为主要工作内容。

三、小组护理

将病人分成20人左右一组,护士分成5~8名一组,由小组长制定护理计划措施,安排小组成员去完成任务及实现确定目标。这种方式特点是:病人数量减少,护士相对固定,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提高。

四、责任制护理

其特点是以病人为中心,每个病人有一名责任护士负责,提供从入院到出院有计划、有目标的身心整体护理。责任护士以护理程序为基本工作方法,对病人及其家庭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全面评估,与病人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对病人实施24

h的负责制护理,同时还要对护理结果进行评价,并给病人提供出院指导。

五、系统化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的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适合病人需要的最佳护理。它是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思想影响下出现的护理观点与护理方式。这是一种病人满意度高的护理方式。但是也要有足够的护理人员,才能名符其实。

第五节

护士的基本素质

一、素质的含义

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二、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

(一)政治思想素质

热爱祖国,热爱护理事业,勇于创新进取。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自尊、自爱、自制的思想品质。

(二)文化科学素质

多元化的护士角色除了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具备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并不断更新,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及网络技术等。

(三)职业素质

1.

对病人要有同情心、责任心、耐心、细心。

2.

工作认真负责,忠诚老实,思想境界达到“慎独”。

3.

工作勤奋,思维敏捷,有较强观察力、逻辑思维及判断能力。

4.

工作作风是紧张明快,秩序井然,有始有终,按时完成工作。

5.

技术精湛,善于总结,勇于创新,有强烈的进取精神。

6.

严于律己,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注重病人的隐私权及知情权。

7.

团结协作,具有牺牲精神,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

8、对病人一视同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基础护理学第2篇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 《护理学基础》 学前教育 教学方式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在护理学生的护士资格证考试、就业及工作中有着较大的影响。然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护理学基础》课程内容繁杂,加之由于现在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低、学习习惯较差等原因,学生往往会觉得《护理学基础》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兴趣。通过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讨论,与学生私下交流,笔者反复改进教学方法,现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

一、特殊的学前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现在的中职生多数是由于初中成绩较差或中考失利而进入到中职学校学习,很多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是太了解,同时由于学习基础差而缺乏学习信心。针对学生的特点,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笔者并不着急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安排了几次特殊的教学内容。

1.做好学前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

向学生介绍护理专业内容所涉及的具体工作内容、今后就业的方向、就业前景。只有让学生知道自己今后要“干什么”,明确了学习目的,他们才知道现在需要“做什么”。

2.播放护理界先进人物事迹的视频,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

护理界先进人物事迹的视频播放,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护理是一门高尚的职业。如播放“非典”时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事迹、“5.12”地震中护理人员奋力抢救灾区受伤民众的视频。

通过几次特殊的学前教育,学生对《护理学基础》有了一定的了解,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二、新兴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前充分了解学生,找出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

中职学生是15―18岁的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身为90后的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方式多。结合当今学生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加“小组讨论法”来教学是学生较感兴趣的方式。在学习新课程之前,精选出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案例,并留下问题,让学生分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到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收集相关内容,并进行总结。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学会了团结协作。

2.课中充分调动学生,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通过课前的准备,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各小组学生选出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则负责总结、补充。这样的课堂不再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而是老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互相促进。

3.课后布置作业,巩固学习知识

中职学生大多学习自觉性不高,想要巩固学习知识,布置课后作业是不错的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重点布置作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写作业,既重温了学习内容,又促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鼓励学生动手,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促进操作能力提升

《护理学基础》课程,除了理论知识以外,实践操作也是重点之一。

1.示教方法多元化,加深学生印象

在一般的示教中,教师的示教方法较单一,常常示教结束后让学生自行练习。由于教师示教时间短,有些细节学生在练习中不易掌握。经总结,在操作课时,教师先示教一遍,到学生练习时,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做一遍,这时,学生手中有练习的用物,跟着教师做,边看边动手,这样操作中的细节学生较为容易掌握。

2.练习方法多元化,促进学习兴趣

学生在刚开始练习操作时较有兴趣,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操作课枯燥、累,慢慢就失去了兴趣。喜欢“玩”是学生的天性,怎样让学生既能“玩”又能“学”呢?把“角色扮演法 ”运用到实践练习中,是个将“玩”与“学”结合在一起的好办法。具体做法是,在练习一段时间后,根据操作内容排练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将操作内容融入情景剧中,这样学生在“玩”中既学到了知识、技能,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四、适当安排见习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护理基础护理学第3篇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常包括以下三个方法:一方面为重视医疗体系中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即为专业护理人员礼仪的培养,此外,培养学生主观判断能力同样至关重要。在培养护理人员人文精神时的方法如下:①教导学生在患者角度出发,理解患者的需求,并对患者持有尊重的态度,学会支持、宽容患者。②使学生主动学习专业护理技能,旨在,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以此达到满意的护理效果。③教导学生在护理过程中注重观察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对其抱有责任心、同情心与事业心等,增强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④教职人员在考察学生技能方面时,同时需考验护理人员的情感目标,从内在情感培养与外在技能培养两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成为患者可以信赖的人。护理人员的礼仪规范是护理过程中的一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表现了个人的职业道德,也从侧面体现出了该医院的服务质量。培养护理人员礼仪的方法如下:①教职人员需在教学过程中,教导学生注重护理人员的礼仪规范要求,对其礼仪行为进行训练,端正以往的不良行为。②教导学生在面试或实习期间需注重礼仪规范,做到:面容与服饰得体、语言交流与行为举止适宜,以为个人及医院赢得良好口碑。另外,学生的主观判断力同样作为基础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可帮助护理人员主动判断病情所需,缩短治疗进程,培养学生主观判断力的方法如下:①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将教学中较为简单的项目作为学生自学内容,并给予反馈或教职人员对其进行小测试。②除课堂基础内容教学外,适当开展拓展教学,鼓励学生独自思考问题,总结课堂重点。③针对个体病例进行分析,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提高其思维活动度。④在实践教学中,鼓励学生与患者多进行沟通或对模拟人进行操作,并回答相关问题或写出经验总结。⑤模拟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鼓励学生独自对其进行判断并采取相关手段进行解决等。

2提高教职人员素质

随着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教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样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职人员可在以往的教育观念基础上,加强并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以适应当今需求。主要方法如下:①每位教职人员需在授课之间组织定期定时的集体备课,互相交流经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寻求帮助。②各教职人员需配合时代需要,将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在教授书本上的内容之外,结合护理事件实例,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定期举办临床实践。③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或技能操作比赛,以此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促使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教学工作不断革新与发展。④教职人员需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真正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⑤在教学过程中需摆脱以往传统教学方式,使课堂富有创意,激发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

3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仅重视了书本教学,而忽略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导致部分高职护理学生缺少临床操作经验,从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改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几点主张如下:①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案取代传统的书本教育,主要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录像、模型等进行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②因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许多内容已被更新或删除,教职人员在每次课堂教学前,需确诊所讲内容是否准确,去掉交叉重叠的知识,以扩展教学容量,增加新知识,包括卫生部分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或器械使用方法,药物剂量调整等,以扩展学生视野。③将临床实践融入到课堂中要求教职人员与学生共同扮演院内真实护理情况,如入院护理或出院随访等,进行分工合作,加强学生之间配合的同时激发学生独自完成护理工作的能力。④技能测试作为新型教学方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高职护理学生可较好的使用护理器械、设备,严格遵守操作程序等。教职人员应将护理技能测试的成绩计入期末综合测评中,测试内容包括:仪器与设备的操作,药品的基本使用方法,护患之间的沟通能力等。

4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护理基础护理学第4篇

(1)语言表述中的问题。如在试验青霉素是否过敏的过程中,询问患者以前有无过敏情况,对青霉素的解释及应该注意事项的表述,很多护生都能通过文字表达,但在具体向病人解释时就会出现着急和紧张的现象,表述过程中完全不关注病人的反应,忽略病者的理解。

(2)应变实际交流用语中产生问题。护生习惯于教师平时演练的用语,思维方式单一,不能对不同情况作出反应,无法用有差异变换的语言方式进行解释。

2.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护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途径

2.1老师课堂训练与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受教师的影响很大,尤其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崇拜老师,对老师讲课时的一言一行和着装情况都进行模仿和学习。因此,教师的语言等行为要从自身做起,具备较高的语言行为,用语不仅要通俗易懂,而且要用实际肢体、神态辅助语言表述,在平时课堂中感染学生和影响学生,把课堂语言有效融入学生实际学习中。

2.1.1要注重基本语言的能力培养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利用课堂进行演讲、日常环境用语等语言练习,并从中探讨与病员沟通进行回答的实际情况,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发言过程中的音调、语速及措辞等表达情况,最后使表达的语言能力达到需要的效果。对护生交流用语的要求如下:

(1)用语要温和,语调要带有感情,使病人感觉到其爱心、真诚。

(2)通俗易懂且准确,表述用语要尽量与病人相同。

(3)表述不宜太快或太慢,要恰当合适。

(4)措辞要得当、表达意思明白。

2.1.2注重护理方面常用语的练习

2.1.2.1用语要礼貌。语言表述要有礼貌,这样使医护和病人之间气氛和谐,体现医护的良好素质,在训练过程别重视礼貌用语。如工作前要微笑,您好、请稍等这样的礼貌性用语要经常使用,要求病人支持工作多使用“请”,对做出配合后要说“感谢您的配合”。在此基础教学上医护人员要对不同性质的病人选择合适的称谓,杜绝“喂”、“床号”等直呼病人的情况,训练以后可培养文明礼貌、温和微笑的护生。

2.1.2.2对病人用安慰性语言。病人因为经过疾病的折磨,十分脆弱,特别希望护士和其他人的同情、安慰。所以要训练医护在和病人交流时多用一些语言进行安慰。如早晨见面可以很体贴地说“您今天气色比昨天更好了”,通过这样的语言进行安慰,病人愉快且增强信心。如遇到排斥治疗的病人,护生要有耐心,用支持鼓励的方式引导治疗。

2.1.3注重护理方面解释语的加强与训练护理操作训练过程中的解释用语可分为:操作前的解释用语、操作中的指导用语和操作后的嘱咐用语。这部分内容在基础教学学中是为了提高护生在交流过程中的用语能力。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模拟角色的训练过程,把相关用语都用在实际训练当中,根据几个不同病例进行训练,要求病人、护生轮流互换来反复训练。把所学礼貌用语、指导用语、安慰用语和各种肢体语言相结合,并应用到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的语言练习中,在实际练习中有不恰当的地方再进行共同讨论和修改。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护生不仅用语表述流畅,而且能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用语,防止用语教条化,使解释语在使用过程中不僵硬。

2.2学生主动进行交流讨论有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或者鼓励学生在课外主动交流。例如:对重症病人的相关护理内容,在讲课之后可以让学生提出一个重症病人的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病例情况,在课堂上或课后进行分组讨论,充分利用学生主动思考与讨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小组为单位,最后把发言和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护理感想,实现学生自学为主的目标。

3.结语

护理基础护理学第5篇

【关键词】护理学教学方法探讨

护理学是一门集理论性、技术性为一体的临床应用学科,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作为护理专业课教师,应有效地利用教学条件,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积极思考并探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新路子。

一理论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科学施教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至今为止最能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学生系统的学习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知己知彼,科学施教。现代教育思想是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并举,注重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和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承担某科课后,首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素质状态,取得第一首资料;再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和授课计划。其次,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做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在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目标,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及内容,并注重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

2.深入浅出,解疑惑。象压疮的预防护理、吸痰法、导尿术等课题复杂、枯燥、抽象,可选用图片、模型、课件、电教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复杂、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直观和宏观,使枯燥的内容变成生动的印象烙印在脑海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掌握好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是编导。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风格和对教学投入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备课要认真、充分、注重细节,备课中要鸟瞰全局、统领各章,精心设计每个课题的授课方法;上课提前进入教室、进入角色。教学过程中要围绕主线,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切入主题和要害,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难点;不同类型的课题用不同的方法讲授,如灌肠、注射、消毒灭菌法等课题用列表比较法进行区分,可加强理解和记忆;乙醇应用的浓度、鼻饲法等选用横向联系方法(鼻饲法时联想洗胃、胃肠减压术),做到举一反三;给药、注射、无菌等操作原则要用分析归纳法来记忆;……等不同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可大大提升教学效果。课堂小结应重点突出,使学生多次接触某一重点信息,强化记忆。课后作业尽量出病例等思考题——既能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培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矫正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弊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授之以渔,适应发展。古人云:“授之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

”教师在传道、授业之时更应给予学生“捕鱼”的本领。所以,理论讲授应有重点,基本概念、原则要准确讲解,一般内容先拟提纲,引导学生自学或采取提问、启发式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如一页的注射原则先讲解,在和同学一起归纳为“无菌、无痛、无差错”七个字、三个词来记忆,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对信息获取、判断、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最终达到在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其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尽情猎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营养,勇于创新与实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二加强护理技术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创造实践的机会。增设实验室(现有10个模拟实验室),完善模拟病房体系;设计不同病例场景,增加实验课时数,课间开放实验室等措施来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反复强化。复杂的、难度大的技术操作分解练习。如臀大肌注射法就从药物抽吸法、臀大肌定位方法、病人的安置、进针手法等基础步骤做起,分步强化训练,同时调整学生‘怕’的心理状态,最后在模型人或模拟病人上进行综合操作和测评。

3.模拟情景,培养学生的应战实力。设置各种急、危症病例情景,营造实战氛围;学生分组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在教师指导下按护理程序的步骤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这种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既可熟练各种操作技术,强化整体护理观念,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适应临床工作的良好心理素质。

三考核评价

考核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操作技能考核既能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又能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考核制度。考核成绩分理论和实验两种,平时成绩和终结成绩两部分。所占比例是:平时占30%,学科结束占70%;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大大减少考核中可能出现的偶然,且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比较全面。

2.考核内容。将各项技能考核内容细化,分以下几部分:操作态度占20%(包括仪表、着装,服务态度,用物准备等);技术操作过程占60%;含相关知识在内的综合评价占20%。

3.统一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学生每人一册,使学生学有标准、有目标,也增加了考核的透明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四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到护理教学的始终

护理基础护理学第6篇

【关键词】舒适护理理论 护理学基础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0-0041-02

身体健康是每个人最大的愿望。传统的身体健康仅仅指生理上的身体健康,而新时代定义的身体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和谐三部分。对一个病人而言,在医院中可以享受到舒适的护理,将有利于病人尽早达到身体健康的状态。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能够让学生学习了解护理学的概念,初步培养他们在日后护理工作中的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引入舒适护理理念,有利于帮助护理专业的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理想,为日后实践、掌握扎实的护理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病人在住院以后的舒适程度往往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速度。所以,将舒适护理理论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 舒适护理理论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加强舒适护理理论的教学,使其贯穿于护理工作中的所有环节,通过护理工作者准确的护理方式,不仅能够在生理上帮助病人尽快康复,更能体现出护理工作者的人性化服务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是一项神圣、有意义的工作,从而获得职业认同感。传统观念通常认为,护士与医生的地位并不平等,往往认为护士的地位比医生低,只是医生的助手而已。但在舒适护理理论的概念中,医生一般只负责病人的生理疾病诊断及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法,而护士是治疗方法的具体实施者。而且,护士并不仅仅承担着生理疾病的治疗工作,还包括心理层面的抚慰工作、日常生活中的照料工作等等。所以,护士的工作模式及对病人的关切程度通常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康复速度。

2.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引入舒适护理理论,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了解护理学基础的实践内容,还能了解舒适护理理论中有关病人心理、日常生活、个人感受等各个层面的状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舒适护理的特殊需求,学生不仅要学习有关护理学基础的内容及知识,还应该对心理学、人体构造理论、人体舒适理论等课程进行一定的学习和了解,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还可以培养主动学习、互相沟通交流、协作学习等优良习惯。综上所述,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引入舒适护理理论,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符合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发展需求

身体健康是个人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及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卫生事业的创新与发展依靠的还是从事该行业的人才。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护理人才的责任,需将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使命,培养出造福社会、真正在卫生事业中发挥实效的应用型人才,为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与技术支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卫生事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强大的技术手段可以医治百病,更希望自己拥有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病人在患病医治过程中个人的心理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可能导致病人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而乐观积极的心理则可以使病人尽快康复。医院在诊治病人生理疾病的同时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情况,这是当下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发展需求。

二 舒适护理理论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鼓励学生用评判性思维学习

舒适护理理论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需要鼓励学生用评判性思维学习。当下,护士角色的定位问题、护士工作的独立性问题、护士体制不成熟等都是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舒适护理理论强调的是病人作为主体,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住院需要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照顾,而且在心理、入院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应得到照顾。所以,将病人舒适作为护理的最终目标是当下护理学基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明确了这个目标,对传统的护理工作也是一项极大的挑战。比如,护理工作并不应该止步于传统的护理工作目标,而应该将病人舒适程度作为更高目标,通过客观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工作。把病人的舒适护理理论运用于护理学基础的方方面面。比如,在进行肌肉注射工作时,传统的注射(侧卧、上腿伸直、下腿弯曲)与改良之后的(侧卧、上腿弯曲、下腿伸直)进行舒适程度测评,发现两者在肌肉疼痛度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但从病人的舒适程度来说,后者明显提高。

2.强化舒适护理的概念教学

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强化舒适护理的概念教学,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对舒适护理概念的认知并将其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践中的各个环节,是当下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病人往往是因为生理方面的疾病住院,但在住院之后又因为角色转换、生活环境很难适应等问题产生心理上的问题,会比较敏感。在进行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舒适护理的概念教学,强调护士应该热情地对待病人,详细地为病人介绍个人病情、医院情况、病房情况、规章制度等,从而帮助病人尽快地融入新环境,适应自身病人的身份。主动地递一杯开水、亲切地问候一声、真诚地面对病人都会让他们减少紧张感,缩短护理工作者与病人之间的距离。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多倾听病人的意见及建议,尽量让病人感觉舒适。

3.用实训课促进舒适护理教学

实训课是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开始接触护理学基础实践课的基础课程,通过实训课能够初步了解与学习护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实训课也是改变学生护理工作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吸痰术是实训课中的经典课程之一。在这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讲授吸痰术主要学习内容及操作方式的基础上,强调如何尽可能地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恐惧及不安,能够熟练运用护理手法进行吸痰术工作的同时让病人感觉到舒适。此外,教师授课时还应该充分利用视频、见习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吸痰术工作的重点部分,了解吸痰术会刺激到病人的呼吸道,在一定程度上会给病人带来痛苦。所以,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除了需要规范自己的操作步骤之外,还应该在操作之前清晰地为病人解释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及其原因,并重点强调病人需要配合协作的要点,尽可能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最后再进行吸痰术操作。

4.突出专业素质培养,提高护理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中的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是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重点与难点工作之一。护理学专业的教育管理者与教师要积极与医院合作进行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工作,根据当下医院实际岗位的任职情况和任职要求,进行课程的开发与修订。这要求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拓宽教学范围,使学生分别体会到照顾病人的工作者、病情咨询者、病患管理者、关系协调者、病人利益维护者、护理专业课程开发研究者等多重角色。

综上所述,护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当护理工作者真正进入社会工作以后,自然就承担着上述中的一种或多种角色,但是角色的多重性并不代表其工作的变化,应该对多而不精的情况加以防范。减轻病人痛楚、维护病人权益、维持病人健康是护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突出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其护理质量。

从鼓励学生用评判性思维学习、强化舒适护理的概念教学、用实训课促进舒适护理教学、突出专业素质培养和提高护理质量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舒适护理理论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敏、马青华.舒适护理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2(34)

护理基础护理学第7篇

认识一:教师尽量多参与临床实践并自己制作案例,因为这样教师在撰写或制作案例过程中,教师会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案例中,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融合、统一。如果想让学生的课堂讨论更加活跃,教师最佳做法是把案例以文本的形式打印并发给各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对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信息资源的查找并进行系统思考,为课堂开展讨论奠定基础。

认识二:课堂上教师可以不同的案例展示形式,如文本展示、多媒体播放、分角色扮演等形式。教师导语要简洁扼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认识三:讨论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要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一般以6到8位同学为一组,在教师的主导下,由浅到深、层层深入,发现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在围绕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认真倾听,并适时启发诱导、调控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人人参与的开放式课堂。对于每一个案例可能每个学生都会挖掘不同的意义,有的只找到了深层次的信息,有的自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使学生的思考或评价是错误的也不要忙于制止,教师可以把讨论引导到解决问题上来。

二、案例教学法为课堂教学带来实效的新认识

第一,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陈述抽象的理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的积极发言,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案例教学的特点是知识的呈现形象生动,并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对深刻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他人提供护理关怀,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临床案例所涉及到的护理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快熟悉以后的护理环境。

第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案例教学不仅能为学生传授知识,还能使其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各个方面的锻炼,从而开发学生心智,增长智慧,提高学生吸取和探索新知的能力,这样就使学生在无限的知识海洋和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找到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受益终身。

三、总结

护理基础护理学第8篇

关键词:护理实践教学 护理美学 教学评估

随着中国医疗及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教学中的人文教学逐渐受到广大的师生关注。护理美学的教学领域包括护理中的审美规律与美学现象,通过美学教学提升护生的人文素养[1]。由此,本研究分析基础护理实践教学中融合护理美学的效果,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资料从本学院13级护生中选取122名学生作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61例,男女比例31:30,年龄18-20岁,平均(18.24±1.13)岁;对照组61例,男女比例28:33,年龄17-20岁,平均(19.17±1.26)岁。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实践教学,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后,依照课本内容安排学生进行实践。研究组在传统护理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加入护理美学教学:首先,护生的着装及仪表要求整洁、端正,使其端正对护理工作的态度,时刻注重保持庄重、美好的护理工作者形象。其次,要求护生行为得体,举止优雅,如核查床尾卡时蹲姿需端正,治疗本、病历夹应正确握持,提升患者信任感。再次,实践操作需熟练,娴熟的实践操作不仅能够提升患者安全感与信任感,还能够增加操作优美性;最后,锻炼护生交流能力,创设情境让护生组织语言完成任务,提高护生与患者及医生的交流能力。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学生的期末理论(70分制)、实践考试(30分制)成绩及总成绩;采用学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学生以匿名方式对量表中的项目用“是”、“中立”或“否”评估[2]。

4.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PSS 18.0软件包统计分析,一般资料以(x±s)完成表示,计量资料以t完成检验,计数资料以X2完成检验,P

二、结果

1.两组护生的期末成绩对比

研究组总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

2.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评估对比

研究组教学评估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护理美学是护理类院校开展人文及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目的是通过将美学原理、观点、现象与护理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护理工作为基础探究其蕴含的人体美与行为美,从而充分展现护理工作的美好形象。本研究从13级护生中选取122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1例。

观察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可得研究组的期末总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融合护理美学,对提高学生护理科目成绩的效果更好。该结果的原因是护理美学通过提高对护生的护理行为与技术操作的美感要求,促使护生增加相关实践活动的娴熟度,利于护生不断巩固和联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从而提高考试成绩。观察两组护生对教学方式的效果评估,可得研究组的教学效果评估显著优于对照组,原因在于护理美学教学通过将审美观念融入护理实践,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观念灌输的弊端,使得护生自主端正学习态度、规范自身行为、增加操作娴熟度、提高沟通交流水平,有效提升了其护理能力、水平及人文素养,提高了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基础护理实践教学中融合护理美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成绩与能力,在护理教学中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护理基础护理学第9篇

【关键词】辩证护理 应用 教学 护理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37-01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护理教学的内容不断的完善,在新时代的引领之下将循证护理运用到护理基础教学中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循证护理是遵循了正确的科研结果,充分将临床经验及患者的需求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完善了护理教学的内容。在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我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护理专业的本科及专科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循证护理教学的实践活动,为我院总结出了一条符合我院发展的一套新型的循证护理教学模式,其结果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效,本文主要通过对循证护理运用到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研究,来探讨其结果,并进行分析,其主要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08、2009、2010届护理本科班的学生,并在2008、2009、2010届护理专科班中随机抽取个别班级的全日制在校的护理专业学生共760人,其平均年龄均在19~23岁;其中男护生有30名,女护生有730名;大专护生的人数为220名,本科护生为540名。在我院及相关的科研处的大力支持之下,我院的学生积极签署相关的同意书,并且在2009年2月~2010年12月开展了循证护理教学实践的相关研究,通过比较实验的结果,对实施教学前后的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1.2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方面:研究小组主要是从相关的《护理学基础》本科教材及《常用护理基本技术》的大专教材这两本教材中提取出相关的循证护理教学内容,并进行有效的评估,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有:对便秘患者的护理,对大便不禁患者的护理,对尿频、尿急、尿不尽等患者的护理及相关的高热患者的护理和常规的口腔护理及口腔护理漱口液的选择等,在人体的静脉注射方面也有相关的叙述,如无痛注射、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和相关的压疮的预防护理等多达十几项的实践操作,完善了循证护理教学的内容,并能明确的显示出实施教学前后的效果,对其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

教学方法方面:首先,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对相关的知识讲解前,必须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循证护理的概念及学习方法的介绍,让护理专业的学生对自己将要学习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发放教学大纲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让其主动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护生根据实际的要求自主地寻找有关循证教学的相关检索相文献。该文献可也通过在图书馆或是多媒体行查询,其检索的数据库资源主要包括:①相关的科技期刊;②本校院内的图书馆或是医学情报所发表的议论文、科技报告等其他内部刊物;③Cochrane图书馆。在收集完相关的资料后,这些护生可以通过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将所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发放并开始讨论,其讨论的内容主要可以从课题的研究设计、护理的新方法等方面进行有关的探究,从而判断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检验调查结果是否具有的可靠性等,最后进行相关的评估与筛选。最后,选择最佳的方案。通过上述的步骤最后筛选出最佳的方案,并将相关的临床的护理措施整理出来,每组护生需将调查得出的结果通过分析整理后制作成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如这里以“大便不禁患者的护理”为例,可以将循证护理教学的过程设为:首先选定好相关的研究对象,并对该研究对象进行评估,通过学会进行测验,可以知道护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程度,将 “大便不禁”这一问题作为循证护理研究的内容,并向护生介绍相关的循证护理概念及循证护理相关的知识,为学生讲解检索相关文献的具体的方法,切实的将循证护理理念应用于治疗大便不禁患者的护理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通过分组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对“大便不禁”的国内外相关的护理研究有了相应的了解,将所获的大便不禁患者的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合理的评审得出结果,并将结果做成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每组可分别派出代表,对大便不禁患者的循证护理结果进行汇报,护生要认真做好相关的记录,并将所听到的循证护理知识补充到课本内容中,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项护理方法,最后进行考核检验,评价大便不禁患者运用循证护理治疗的应用效果。

评价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制订调查问卷,以开放式问答的形式对该校的护生在循证教学前、后进行学习效果进行相关的评价。数据收集时间为2009年12月~2010年12月,调查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考试试卷回收率及有效率为100%。并对实施循证护理教学的前后护生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研究显示对比前后的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P

2.结果

通过研究分析可知,相关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实施教学后相较于教学前,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且能自主解决相关的问题,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有所提升,通过对各项的结果进行比较,P

3.讨论

学校运用循证护理教学,不仅能够促进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将循证护理教学运用到了护理基础教学之中,为大学教材补充了很多缺失的理论知识及相关的临床实践资料,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临床实践时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了实用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新方法。

通过实践学习,相关的护生可以发现课本知识是有限的,无法跟上临床护理知识发展的脚步,通过实践护生可以体会到临床护理内容的特点,实用且丰富,让护生进一步认识到临床护理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对循证护理教学的学习,有利于培养护生积极探索实证的精神,使护生对基础护理观念产生新的看法,学习循证护理教学能够帮助护生转变思想观念,运用批判性眼光来看待现实的事物,而不是以经验和直觉决定护理行为。在运用循证护理教学过程中,护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地加强。这有利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补充自身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技能,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来帮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蒋志娟,周琦,周琪范等.《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循证护理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3):1171-117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