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规划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5 16:19:34

规划分析

规划分析第1篇

关键词: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关系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交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虽然,我国的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已经给城市中生活的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福利,但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城市交通规划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对于城市交通规划工作中的要点进行分析、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就对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一、城市交通学科特点

城市交通学科特点复杂,有工程科学的成分,也有自然科学的成分,更有行为科学的成分。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交通参与者的数量和出行方式也越多,其行为科学的色彩就越为浓烈。实践证明,在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直接照搬国外先进城市的先进经验,所起到的效果越来越有限,必须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才有可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在解决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交通问题的过程中,不了解国情的境外交通咨询公司已经很难在贡献有效的建议,更多的需要本土的研究单位,根据当地的体制、民情、地形、气候等特性,量身定做,制定适合城市的个通措施。城市交通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交通规划的定位应随城市规模的

变化而变化。

二、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新形势

1、城市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水平突飞猛进的新时代形势下,我国的城市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人口激增,迫使城市的规模成倍的扩大。大多数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都会选择从空间上进行结构调整,内部进行调整,进行扩张,与此同时,城市的产业结构也进行了不断的优化升级,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的局面,城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而且第三产业的比例逐年提高。发生变化后的产业结构还以区域化经济发展为特点。以上种种城市的新特征都是城市发展进步的成果,但是,这些新特征、新特点却为我国城市的交通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2、居民出行特征变化显著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出行需求大幅增长,大中小城市普遍出现了交通紧张局面,居民出行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居民出行次数有一定上升,出行距离有较大增长,通勤出行比重有较大下降,机动化出行比重不断提高,小汽车出行势头增长强劲,出行方式选择日益多样化。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原先的多人多次出行可能转变为一次相关的“出行链”出行,出行行为的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人口阶层分化明显,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交通需求差异显著,人们对于出行的舒适度和私密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3、关于城市交通本质的认识

根据城市特征的变化以及居民出行特征的变化可以看出,交通对于人类的发展来讲是多么的重要。很多国家和相关部门也从根本上认识到了交通的本质,即交通是实现人和物高效移动的本质。然而,城市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乃至世界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和物的高效移动。因此,新时代的我国,要想发展,就必须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但是,在我国,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还受到土地、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的城市交通规划工作中,必须将人、土地、环境作为城市交通规划中的要点来进行综合考量。

三、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

用地是城市交通产生的“源”,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强度、开发水平等对城市交通需求的空间分布、交通方式需求结构、交通网络布局、交通运输系统效率等均起决定性约束作用;城市空间结构的四要素为:地理特征,相对可达性,建设控制和动态作用,其中后三个与城市交通密切相关。城市交通深刻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的可达性、指向性和增值性,是城市产业区位选择、城市经济布局调整以及城市人口集聚方向的重要影响因素。

1、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方法

传统的城市规划属于建筑学的分支,其很多方法都源自建筑学。城市空间的视觉形象是传统城市规划所关注的焦点。由于城市迅速发展,城市问题日趋复杂,城市规划开始作为一门综合型学科独立出来。同时城市规划逐渐成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政府职能。城市规划方法论的哲学传统经由唯理主义到实证主义,进而转向证伪主义和人本主义,不断吸纳人文科学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伴随人本主义思想与现性不断结合,直觉经验与主观的规划方法将进一步融入理性的逻辑思考,使得城市规划日益科学化、精确化。目前在城市规划中,确定城市规划要素以主观判断、定性分析为主,对城市要素系统规划多从构图和平面形式上进行研究,欠缺定量化的影响分析。所以,由于城市规划师和交通规划师规划方法与侧重角度不同等原因,城市规划中的交通规划对于交通需求及交通网络方案合理性、可行性分析缺乏严谨论证,从而导致交通规划无法形成城市规划的有效反馈。交通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交通规划是由于缺乏对城市规划的认识,过分强调交通功能,以交通论交通,忽视与城市规划的充分协调。

2、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规划体系

《城乡规划法》规定我国城乡规划体系包括三方面内容:法规体系、行政体系、工作体系。《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总规同步审批与实施。城市规划的编制分两个阶段(总体规划阶段和详细规划阶段)、五个层次(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而城市交通规划只有三个层次(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城市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和城市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从规划编制上难以完成对接。虽然城市规划各阶段均含有交通规划的内容,但基于交通规划法定地位、规划体系与城市规划没有对接,交通规划往往滞后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一般以城市规划为前提进行编制,使得城市交通与城市用地规划方案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互动关系。

四、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促进作用

1、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促进分析

城市交通规划的实际操作影响着城市未来发展规模与空间结构,决定着城市的土地应用状况、城市的文化与商业占地、城市的经济。城市交通规划还为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城市的空间结构提供前提条件。

2、促进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

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城市的住宅不会出现郊区化的现象,一座城市未来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现代交通系统对市中心人口及其就业的转移。城市交通系统使城市组织及空间更为合理,使土地资源的利用更为有效,使土地布局更为合理。城市交通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调整了产业结构、改善了市民的生活、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及未来可持续的发展。

3、促进城市历程的发展

现代化的交通方式使人们出行的速度、方便、舒适等需求得到满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座城市的未来规划于现代的交通运输业是一个整体。城市的规划是城市交通未来规划的前提条件,而城市的交通规划反过来又促进了城市的整体规划,决定了城市未来的动脉、形态及布局。

结束语

城市交通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小到关系着城市的交通便利,大到关系着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面临着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新形势,我国相关部门必须针对这些新形势对城市交通规划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岳振中.关于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促进分析[J].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11).

规划分析第2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建设生态环境,就要对它的建设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逐渐改掉现在城市中的不良习惯。对于环境要进行治理,更要加强城市中一些工厂的监管,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还有城市中的垃圾也要进行监管和清理。生态城市的建设,在小的方面就是对提供给人们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对于我们

国家生态的一个建设。我们必须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来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乐园。

1 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

生态城市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分为不同层次,要对环境的自然属性进行很好的分析,对城市的区位和地形及气候情况要进行很好的掌握,同时对人们的活动情况也要进行掌握,这样能够更好的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还要对社会功能属性进行分析,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和城市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部分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属性也要进行重视,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城市的历史进行传承,同时也能更好的加强人们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掌握。在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时候,在规划意识方面要进行提高,这样能够更好的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同时也能更好的确保规划计划能够顺利的按期实施。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对区域经济进行很好的分析,同时对资源要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生产力和功能方面的互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城市规模和城市的环境容量也要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科学的建设城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更好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人口的数量与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抑制部分区域过猛的人口再生产,以减轻环境负荷;土地利用类型与强度要与区域环境条件相适应,并符合生态法则。

2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会带来很大问题。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水平低、城市建设方式不科学和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效益过分重视,这样就导致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污染非常严重的情况,同时在生态环境方面也出现了破坏非常严重的情况。城市在发展的时候对周边的环境也带来了影响,水资源的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对城市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同时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影响。

3 城市规划中规划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3.1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在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时候,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编制城市规划的时候要非常的科学,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在新的时代,城市规划发展也要与时俱进,现在,人们对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视,因此,在城市规划方面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重视。生态城市建设不仅仅能够在经济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在生态经济方面也能够获得更好效果。在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改善都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3.2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目标,同时,对不同的城市进行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时候都有不同特点。在进行基本设计的时候,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要实现建筑和园林共同发展,可以将街道建筑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进行有力的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江河湖泊进行保护,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能更好的对生态环境和城市文化进行更好的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更好的结合。对生态示范园区建设也要进行重视,可以以高科技产业作为主导,建设循环经济,同时在旅游、教育、医疗和文化建设方面也要进行重视,建立生态产品开发,同时也能对产业格局进行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能够提高生态经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比重,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要进行环境信用评级,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

3.3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大江大河是我们城市的集中地带,对我们建立生态型城市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任何人工建造的都不可能比它更好,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还有在保护的基础之上,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只有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城市,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的发展。

3.4 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

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包括城市内外环境的设计。在城市层面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城市的发展边界和缓冲区、保护城市内外联系的生态廊道,具体到更小尺度上应涵盖控制地块的绿色容积率,绿色容积率是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生态量度。近些年,规划设计者已经认识到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的将绿色生态概念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城市的绿色容积率,即综合绿化面积,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3.5 积极推广绿色运动

目前一段时间,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地掀起了所谓的“绿色运动”,同时总结出了一套特别具有新意的环保理论。其中的要点有下列这些:合理的利用绿色能源。运用地热能、太阳能、温差能、风能、生物能、水能以及潮夕能等不具有污染或只有很轻污染的能源。

而且这些能源是可再生的,运用这些能源代替那些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没有再生可能的能源,例如用于燃烧的煤炭和石油等等;同时在工业生产当中积极开展绿色工艺的推行,生产的产品尽量以绿色产品为主,并将各个城市的废弃污染物加以处理以及进行再生利用;运用绿色的交通系统,使用有轨电车、地铁、公共汽车、太阳能和电动汽车各种交通工具的行为进行鼓励。对绿色建筑加以积极推行,绿色建筑不仅可以节能防噪以及减少污染,还能在建筑中运用隔音和隔热等方法。

4 结束语

近年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水平非常快,而且,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人们对生态规划是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在进行城市发展的时候要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进行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护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也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这样能够促进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作臣.浅析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科技,2010(02).

规划分析第3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和谐社区;规划要点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1世纪的今天,和谐成为我们共同的生活追求。其实早在遥远的古代,安邦治国的思想中就已经富含了和谐的理念。和谐是一种均和的社会状态,包含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城市规划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点,城市规划是一把双刃剑,城市规划可以营造出宜居的绿色空间,也可以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和谐规划是社会的良心发展之路,不和谐的规划是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究竟怎样的城市规划才能称之为和谐呢?归纳起来,和谐规划的本质就在于通过适当的调节机制,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源,综合考虑地方的社会价值体系,寻求满足多元主体利益的平衡点。与传统城市规划相区别的是,其更加尊重人性,提倡人文关怀,更多地将注意力关注在了一些普通收入阶层关心的社会问题上。

1和谐社区规划的必要性分析

社区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指的是一定地域空间内形成的人与人相互依存的网络架构。随着时代的进步,社区这一理念被越来越多应用,社区开始成为城市社会的基层细胞,社区的和谐对整个社会的和谐贡献了重要的力量。在我国,社区作为汇集居住、工作、休闲等城市功能交织的基层单元,也是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矛盾突出的地方。在这里,社会的压力、矛盾和冲突可以得到消减,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和谐社区还肩负统辖区域发展,监督专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指导社区建设、平衡社会保障、维护安全稳定、营造良好环境、促进邻里友爱等多重职能。社区意识早已深入人心,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规划和谐社区都被积极重视起来,社区规划强调寻找各方利益均衡策略,因此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2从城市规划学角度看和谐社区规划的理念拓展

构建和谐社区,不可避免地要依赖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首先设计人员要从狭隘的住宅规划理念中走出来,转变思想,扩展思路,积极关注与住在社区有关的各个领域,在全面审视当前住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同时,全面把握和谐居住社区的内涵,实现理念的拓展。

2.1从孤立的生活片断到连续的住居生活

快速的生活节奏,加大了每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人们越来越少的休闲娱乐,繁忙工作一天后,回到“封闭”的住宅。当前的住宅区大多数都脱离了城市的整体功能,住宅是孤立封闭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越来越少。本该在住宅区解决的社会矛盾被无情地抛给了城市,同时又无视城市的外部功能配套。在处理住宅环境时,很多住宅设计的卖点都是清净安宁,忽视了日常生活的完整和连续性。居民社区是为了解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而建立的,居民生活需求应该被完整地加以考虑,而不是经过切片式的处理。居住社区的规划必须要做到回归生活、回归主题,以完整的提倡生活为线索,确定社区的功能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分区、空间布局,让社区从单一的功能中走出来,先自上而下的分析生活、分析功能,再自下而上的创造功能、创造生活,有了便利性、连续性,才可能有舒适性、宜居性。

2.2从单一的物质空间规划到物质空间社会文化统一体

城市规划学理论明确指出住区规划分为物质与非物质两个部分,但是据调查研究表明,在社区规划中,物质空间规划被列为主要的考虑对象,非物质空间规划常常被较少考虑甚至被忽略。目前社区规划的主要问题就是孤立设计,往往关注的是使用者个体行为,忽视了群体间的互动,造成了住区规划“见物不见人”的普遍现象。另外,随着房价的上涨,住宅作为高门槛的市场消费品,这使得居民很难顾及到本该有的人文精神和文化需求,这样的需求导向进一步使得社区规划过程过分看重物质空间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居民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社区不单单是居民的居住地,更应该成为居民的精神家园。

人类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栖息地,更要求满足心理、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需求。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我们需要与家庭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交流感情,这样才能良性发展。综上,社区的规划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统筹兼顾物质与精神两种属性,社会规划必须走出原本狭隘的物质空间领域,走向物质空间社会文化的统一体。

2.3从封闭的内部结构到开放的球形结构

城市规划应该着眼于大局,和谐社区最终是要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当前和谐社区的规划就缺乏大局意识,开发商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封闭区域打造风格迥异的住宅区,城市的统一管理面对这样的格局总是显得苍白无力。城市规划理论告诉我们,规划区域要充分考虑其规模、区位、形态与周边城区、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道路、绿化景观都需要参考周边环境的风格。

三、和谐社区规划要点分析

3.1“集约高效、资源共享”的紧缩型布局结构

和谐社区的规划要考虑到城市整体和长远发展,紧缩性的布局结构为宜,规划要注重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和社区资源的共享。规划分区一直是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既要反对简单的几何功能分区,又要综合考虑各功能的有机联系和资源共享,从而形成一个理性、有秩序的紧缩型布局结构。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社区规划要加强开发强度,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社区管理开放化,资源共享可以在更大的社区空间实现。

3. 2“邻里同质、社区复合”的居住区空间格局

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上涨很快,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异也在逐渐拉大,不同收入层的人居住环境差异也越来越明显,有距离要防范,有防范就必然产生隔离的鸿沟。另一方面,当今以社会分异(主要为经济地位)为基础的择居行为是导致了城市居住的分化的直接

成因,因为一定范围内居民的同质性是促进邻里交往、强化社会认同和促进地区稳定的重要保障。因此和谐社区在主张多元阶层混居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尽量使内部的组团或邻里的社会阶层适当同质化。

3. 3住房的多样化与场所的包容性

和谐社区规划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的精神、物质需求,倡导住房的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群入住从而达到人口的融合目的。不仅住宅种类要多样,包含商品住宅、廉租公寓以及老年公寓等,套型设计也应各有不同,并应在土地拍卖合同明确规定中、小套型比例,以满足低收人家庭需要。但户型多样化是对整个社区范围而言,而在单栋楼或单个组团内差别不要太大。公共空间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包容性,避免过于功利,要人性化,要努力使得各个收录阶层的人都满意,并存有改造余地以适应未来生活方式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高文博.小议城市和谐社区公共设施的规划[J].山西建筑.2007(27)

[2]林道友.构建现代文明的居住社区――浅谈温州市中心区杨府山居住区规划理念[J].小城镇建设.2006(04)

[3]谢静.居住社区公共设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学报.2007(04)

规划分析第4篇

【关键词】生态规划、城市规划、价值分析

1、生态规划

生态规划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城市规划原理相结合为指导的,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然后结合国家经济的发展计划,生态规划的目的是通过针对性的规划,合理高效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满足社会的增长需求,合理的运用保证自然的可持续健康的再生能力。

1.1生态规划的概念

生态规划的概念主要是通过生态的辨识和系统的规划。然后再运用生态学的原理,生态学的方法系统科学的手段去认识和计划生态系统的内部各种生态关系,从而达到改善系统的生态功能,从而达到资源开发的保护以及利用最大化和整个生态的适宜度。促进人类与整个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其中的本质是一种系统的认识和重新合理安排城市与环境的生态规划。

1.2规划的实施

制定与城市相对应的生态规划,应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生态建设,以确保本地城市的自然资源、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以及污染状况得到一定的控制。一切开发利用不超过该地区所拥有的资源潜力。在使用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不发生强大的破坏性的变动。生态建设建设性指标包括划分城市和乡村所使用的合理比例,划分出所在城市内所占用的面积,以及这么面积中道路,城市内工厂和住宅区的比例划分,然后根据划分面积以及资源容量,确定出所在区域的合理人口容量,资源的使用分布,经济的发展规模和相应的生活设施数量指标。

2.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城市规划的存在是为了处理城市以及邻近区域的合理布局,以及对未来更好发展的科学预测,主要涉及了城市中的工程建设、市场经济、土地利用布局等。城市规划偏重于城市物质形态的的建设,涉及的范围也很广阔,主要涉及了城市中产业的布局,建筑的区域布局,道路建设规划的布局等相关市政建设。主要的内容有城市空间规划建设,道路的交通规划建设,以及绿化植物的建设等内容。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未来管理的依据,是一座城市的根基命脉之所在。

城市规划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出规划期内所在城市人口的用地和规模,以及辖区内所有城镇体系的布局,根据功能和用途划分合理的区域。综合合理安排规划,前期确立大型公共建筑物,从而确定城市中心区的位置。根据位置的不同以及特殊性,因地制宜的提出水利设施、电力设施、通讯设施以及公共交通设施等各级工程规划。制定出旧城区的改造,制定出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化覆盖率,规划郊区用地等。结合城市建设规模,制定未来远景长景发展计划。

城市规划是带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在生态化现代城市的规划理论中,都有着明显的价值观痕迹。价值观的体现便成了城市规划理论的核心线索。

3.生态城市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生态学的发展对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提出了新的挑战。生态学通过环境的关系来衡量理解生物个体的发展,从而以一个特殊的视角去帮助人们建造一个舒适且合理的生态城市。构建一座现代化的传统都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城市规划是必不可少的,两者相结合除了改变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空间结构,整个城市的生态化要求在传统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规划改造方法也应该随之发生改变,不在能够复制以往的经典成功案例。对于城市生态规划而言,不仅意味着城市规划不能够仅仅只是一个生态学专家的专业领域。整个规划还必须提倡导性的建议规划,所得出的规划成果不仅仅是技术性的结论,而是一个具有各方利益的妥协。通过城市的规划,生态化城市建设将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规划融合在同一个理论的框架之下,无论对于城市的规划,还是对城市的生态规划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指导意义。

相对于城市而言,随着新的利益主体的加入,对于生态的规划与城市的规划的融入,整个城市体系就需要重新思考,整个城市的功能就需要加以调整,城市生态除了传统的设置之外,还需要增加一定的生态服务功能,当然在城市规划的建设中也应该遵守生态的建设原则。

3.1着重生态建设优先

在城市建设中,着重生态优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以人为本,相对于城市中的日益凸显的生态环境问题,城市生态应该把空气质量、饮水资源、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调节城市的环境等生态功能放在首位上,从而满足人体尺度,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类提供方便。强调人的居住环境,体现出以人为本,人和自然的互相协调。

3.2整体系统化

整个生态的规划和城市规划结合下,科学的配置,不断完善的城市生态类型以及布局,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布局,已达到整体的系统化,在大范围中的城市建设中得以复制。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统生态总量,发挥彰显城市生态环境的最大效益,充分体现出整个生态化城市的总体功能,保证整体的系统化。

总结:对于生态规划和城市规划而言,两者规划的融合意味着城市的生态规划不仅能够改变城市规划中的一个特殊规划。从根本上的意义来说,把城市生态的规划区别于其它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为了更加凸显出前者存在重要性和地位,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模式的规划能够很好的融入到传统城市规划体系中去,生态规划和城市规划两种模式的优点不仅仅是将城市建造为生态城市,两者的融合还能够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更好的优化城市。

参考文献

[1]赵莉莉.城市规划生态化探讨――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J].赤子(上中旬),2014,19:239.

规划分析第5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影响因素;规划思想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个城市既是居民居住,也是生产、消费、服务的一个有机整体,其建设结合了传统文化以及先进技术。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中,即面对着大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发展的问题,也面对中、小城市不断扩大规模的问题,还面对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问题。所以城市规划一定要从长远角度出发,考虑经济、文化、科技、资源、环境、人口等,然后再做出科学合理得规划,所以城市规划一定要解决长期目标以及现实需要的矛盾,防止以后需要做出重大调整以适应城市的发展。

一、 影响城市规划的因素

城市不是简单得建筑堆积,而是具有各种功能,在政治、经济上可以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一个整体,既体现了权利,也体现了文化。

(一) 基地方面的因素

基地体现了地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由气候、土地、水文、植物、地形等多种因素构成,非常得复杂。如果没有合理利用这些因素就会影响一个城市的生活和交通,甚至造成无法挽救的结果。比如,美国的洛杉矶因为没有对其山谷的特殊地理条件进行充分考虑,导致汽车尾气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如果合理利用这些因素,就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便利,促使城市更加美丽,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 政治方面的因素

因为受到政治的影响,城市规划并不能顾及所有人的利益,往往是有利于一些人,忽略了一些人,所以城市规划也是对政治地选择。如果选择正确就会促进城市的发展,比如“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和创新。

(三) 经济方面的因素

城市经济对国家经济地影响很大,城市经济得发展是动态的,优化升级了产业结构、不断扩大经济的规划、不断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的吸引和引进外资。所以城市规划和建设受到经济地影响最大。首先,城市规划需要资金,经济从资金方面为其提供了基础,当前我国的各种城市建设项目不断得发展,可是他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忽略了公共利益。此外,城市规划的目标就是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城市规划也是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所以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是一致的。

(四) 文化方面的因素

城市具有各种建筑,也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形象,所以一个地区具有特色的建筑等,体现了当地的物质文化和历史文化,也属于城市规划。而一个地区的文化特点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目前,城市特色体现了先前的城市规划,各个时期的文化对城市风格产生影响,所以一个城市的不断发展和规划就是对历史的延续。而历史文化可以体现在建筑形式、建筑物的色彩等。可是因为各个区域文化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色彩偏好。回族人民喜欢代表生命活力的绿色、日本人喜欢代表太阳升起的橙色等。

(五) 周边地域的因素

一个城市不是单独发展的,它的发展还受到周边地域的影响。无论是周边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不是短期内产生的,而是通过历史的发展逐渐产生的,周边地域可能同化这个城市的某一方面,可能产生很小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一个城市和周边地域地联系更加紧密,人员地流动等频发,人员之间的交流增多。

二、 城市规划的思想

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发展也不断成熟。很多城市规划思想不断的创新和改进,进而形成了一定的思想体系,比如,儒家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等。

(一)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重视的礼节,崇尚的是孝道和文治,因为重视礼节,所以建筑物也受到礼节的限制,比如说宫殿、府宅等,其建筑具有对称性和整齐性,是四方形的。因为重视孝道,所以建设的宅院都是二合院、三合院,供大家族住。

(二) 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就是“方位自天”、“礼旭从人”、“天人感应”。我国古代选取建筑方位的依据就是“四象”,我国的合院的正位一般是东、南、西、北,其中尊位是坐北朝南。

(三) 风水思想

风水思想就是崇拜地景,这种思想赋予自然环境一定的象征意义,促使建筑物和环境形成一个整体。比如说,风水思想注重曲径通幽等,这就体现出了风水思想对城市规划的重要影响。

(四)“反规划”思想

“反规划”指的就是保护绿地、农田生态、森林系统以及自然保护区,这些都是城市的生态基础,在城市规划的时候一定不能破坏这些生态基础,也就是首先对城市的生态基础进行规划,然后再对城市建设进行规划。这种规划重视保护环境,适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五)“非确定”思想

传统的规划思想是在预测了将来的人口、城市的格局以及发展等以后才规划城市。这种思想忽略了将来的不确定性、开放性以及复杂性。这种思想是确定性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它对城市系统的不确定性没有否定,而是通过这种思想将城市规划的效果做好。

(六)和谐思想

当前注重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在城市规划中也引入了和谐思想,也就是建立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的生态观、经营关、区域观、调控观、安全观、发展观、社会观等思维观念体系,然后在城市规划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这个理念。这个理念重视人与精神的和谐,重视人们的城市交往过程中的行为、心理、文化等。这样促使人们的城市中物质和精神同时得到满足。

(七)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城市规划中不断的应用现代科技,因为产生了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所以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这两点,这是从科技角度描述的城市规划,这可以促使人们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科技文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三、 结束语

当前城市规划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产生着很重要的作用,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基础,也决定了其经济发展的格局和方向,所以城市规划的相关部门一定要对这个问题进行仔细的研究和讨论,通过对影响城市规划的因素进行分析,对城市规划的思想体系进行研究,然后得出一个更适合城市发展的城市规划,为人们提供便利,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秦红岭.理想主义与人本主义: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价值诉求 [J]. 现代城市研究,2009(11).

[2] 姜峰,杨光伟.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探究 [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8).

[3] 张文辉,张琳.现代性转向――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转变的哲学背景 [J]. 城市规划,2008(02).

规划分析第6篇

[关键词]电网规划 负荷预测 网架结构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395-01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要,电网在规划过程要采用先进理论和技术方法,实现电网结构的优化,做好加强电网建设工作。提高电网的运行水平,对更好地发挥国民经济,促进社会稳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电网规划的原则和流程

1.1 规划原则

电网规划在满足国家及行业对安全供电和电能质量的要求时要做到安全可靠,分层分区和简化网络接线。坚持以市场为指导,新建与改造同步,根据现状问题为着眼点,先缓急、后发展,远近结合,逐年分步实施,留有裕度。此外还要做到电源规划、一次规划和二次规划相协调,区域、全省、地市电网规划相协调,力求实现最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以国家、地方及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导则、规程和规范为基础,坚持与规划区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相协调,与城乡总体规划相结合,深入推进电网与其它基础设施协调发展。

1.2 规划流程

规划流程要按照明确规划目的和规划依据、基础资料收集 、电网现状分析、负荷预测、电源规划和电力电量平衡等步骤依次进行。设计规划要依据电网规划技术导则和电网安全标准,加强电网规划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的互动,发挥电网规划对电网建设投资的指导作用,实现电网在现有基础和水平上有目标、有计划、有效率地健康发展。历史及现状基础资料,是做好现状分析及后续规划的基础,原始数据资料,有利于全面了解规划区电力需求增长情况、电网设备和资产现状,有助于客观分析评价现状电网运行情况和深入挖掘电网存在的问题。电网现状分析主要剖析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现状分析是电网规划的关键环节,后续的规划工作都是针对现状问题,结合当地经济及负荷发展情况开展的。负荷预测包括总量、分区预测和空间负荷预测。一般综合多种方法进行预测,给出高中低预测方案,并提出一个推荐方案作为电网规划的基础。 电源规划是电力平衡以及输变电工程的主要基础。在政府制定的电力发展规划指导下,结合电源现状分析、电力分布及输送情况对规划及远景年的电源进行规划。电力电量平衡是对电源建设方案的复核,更重要的是分析量化各区域、电压等级间的电力电量流向,为开展电网规划设计提供基础。

2 负荷预测

2.1 趋势增长法

趋势增长法是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拟合出和已有数据一致的,能代表数据变化趋势的函数,实现对未知时间和区域负荷的估计。根据拟合函数的性质可以分为比例系数负荷预测法、指数函数负荷预测法和二次多项式负荷预测法。前提是负荷的增长速度是由规律的,从而才能依据这段数据进行相邻时间间隔内负荷的外推预测。在实际的拟合过程中,首先利用原始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检验,进行误差分析和修正,最后取修正后的结果作为负荷预测的结果。

2.2 时间序列法

利用时间序列法预测负荷的结果具有很好的延续性,计算速度快。但是由于存在负荷的稳定假设,必须在较长的时间区域内保持稳定性,模拟的函数才有效。另外,时间序列法缺乏对对环境等因素的充分考虑。该类模型的建模必须在平稳随机性的前提条件下进行,因此,在实际负荷中,首先要将一般序列转化成平稳随机序列,对平稳时间序列均值、自相关和偏相关函数,从而确定模型的类型的相关分析。最后进行模型辨识,利用序列有关的样本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时间序列法是在过去的负荷变化规律会一直延续或者循环到将来的假设下进行的,寻找过去的负荷统计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拟合出负荷数据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进而预测未来负荷数值的方法。

2.3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法

当年最大负荷预测值为规划水平年需求电量与最大负荷利用小时的比值,一般根据已有数据和对地区用电结构的变化趋势加以大致的分析判断。负荷与电量增长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的年均增长速度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年最大负荷是全年中负荷最大的工作班内消耗电能最大的半小时的平均功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假设电力负荷按年最大负荷持续运行,所消耗的电能等于该电力负荷全年消耗的电能,改时间段就是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2.4 其他方法

分部门法是分别预测生活用电和各个产业用电,进而相加得到总需电量的预测。该方法对数据要求比较高,后者预测精度不高。人均电量指标转换法人均电量指标换算法是基于地区经济结构,工业结构以及用电结构等指标与国内外其他相似地区做比较,由已知地区的个人用电指标得到预测区域的人均电量预测值,再综合人口规模和增长趋势得到总用电量。

3 网架结构优化

3.1 主网网架优化

新建110kV 变电站要优先考虑 T 接方式组网,对不适宜以 T 接构网的区域采用便于向其过渡的双回辐射、双 T 接线模式,逐步向目标网架过渡,分阶段实现远景“T 接”目标网架。对于现状 110kV 变电站,对不适宜改造为线变组接线的变电站,维持链式接线。在不影响正常供电的前提下,伴随附近的新扩建工程逐步进行电网的 T 接改造。

3.2 架空网网架优化

负荷发展初期的密度较低,供电可靠性总体要求不高,变电站布点较为分散,宜采用架空单联络接线模式为主,单辐射接线为辅,二者结合的方法,在建设时要预留未来发展所需的电力通道和通信通道。负荷发展到一定阶段如平均每回线路负载率接近 40%时,必须构筑多分段两联络接线,重新采用架空单联络接线再次循环发展,而不能在多分段两联络接线基础上再增加线路。主干线路分段开关应选用体积小、容量大、可靠性高、操作简单的免维护设备,并留有配网自动化接口。对于改造现有电网时,遵循便于向单联络、多分段两联络接线模式过渡的原则。每条 10kV 主干线路应设置 2-3 个分段开关,每条 10kV 线路配变装接容量不得超过 10MVA。

3.3 电缆网网架优化

负荷发展初期宜采用电缆“2-1”单环网接线模式。当平均每回线路负载率接近 40%时,要新建第三回线路。环网单元应优先考虑室内开闭所,对于特殊用户可采用户外环网柜或环网型高配室。环网单元每段母线配变装接容量应控制在 3MVA 左右。对于新发展的区域,且负荷比较集中的区域宜用“N 供一备”接线模式;对于供电距离较长分段较多,且负荷比较分散的区域建议采用“3-1”环网接线模式。对于改造现有电网时,应遵循便于过渡的原则,向“2-1”单环网、“3-1”环网、“N 供一备”接线模式过渡。当 3 回线路平均负载率接近 55%时,应考虑新建第四回线路构筑“3 供一备”;当负荷进一步发展时,应重新采用电缆“2-1”单环网接线再次循环发展。

4 结语

负荷预测和网架结构设计是电网规划的关键,在规划设计时要综合利用各个环节不同模式特点和适用范围,因地制宜,在保证正常安全使用前提下降低电网建设成本。

参考文献

[1] 娄欣.中国特高压与超高压输电方式的技术经济分析及方案设想[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规划分析第7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关系研究

引 言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土地资源的利用也变得越来越紧张。城市的交通规划与土地的利用间出现了一系列诸如城市规模扩大使得资源紧张、交通不顺畅、交通业跟不上城市的发展等问题。而城市交通规划对市规划又有促进作用,城市交通规划促进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促进城市历程的发展。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有如此重大的作用,那么如何在使土地资源能够得到良好的开发与运用的前提下,发挥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促进作用是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

1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关系研究

所谓城市用地布局就是指城市的大小和形态,各类用地规模、性质、以及空间的分布,也包括了开发建设的时序、密度和强度,其决定了城市中的人与物的空间分布状况。其中,城市交通指的就是城市中的人与物的空间流动,其是城市内部的一切活动联系的载体。二者一动一静、相互联系、制约。

城市和交通可是称为是相伴而生,在最初是由于交通便利而导致人们的聚集产生城市,其后因为城市的发展壮大而进一步使得交通发展。因此,城市和交通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例如,图1即为城市的用地布局模式与交通运输设施做形成的一个闭环的系统。

2 城市规划对城市交通起决定性的作用

2.1 城市用地布局决定城市交通结构

不同城市的用地布局也是大不相同的,这也就导致了城市的形态以及规模的迥异,即城市内部各中用地之间的组合是相异的。因此,必然会导致城市内的空间流动各不相同,而决定城市交通分布的形态的正是流动量,这也就导致了城市的交通结构出现差异。

2.1.1 从整体的布局形态上划分

从整体的布局形态上进行划分,可以将城市分为单中心城市模式、多中心城市模式以及“带形城市”模式。

(1)单中心城市模式

单中心城市模式多存在于中、小城市中,一般人口在20万左右,也可以称为“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通常情况下,这种模式的城市其市中心会有过多的零售业、企业以及工业,导致人口和就业岗位十分集中,使得中心市区的交通需求量十分大,而远离市中心的交通需求量又十分小,呈现为从市中心向外的放射状递减的现象。因此,针对此类城市,应在市中心区发展大运量、快捷的交通方式,并在中心区的边缘设置环路,从而形成“输配环”的交通系统,见图2。当前,我国的大多数城市(包含一些大、中城市)都采用的此类交通系统。

(2)多中心城市模式

多中心城市是我国当前的城市发展主流模式,其主要可以分为中心+副中心形式中心+组团形式中心+卫星城镇等多个形式的组织方法,但是总的来说,城市的人口与就业岗位的分布特征基本是相似的。通常情况下,此类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的分布都是比较均匀的,集中点十分明确。值得注意的是,必须要使中心和副中心(或者是组团、卫星城镇)的交通联系便利、快捷,建立起一个“点对点”式的快速交通。因此,此类城市宜在市中心和副中心(或者是组团)之间发展以运速高、运量大的交通方式为主,而其余地区以分散、自由为主的“网络”城市交通结构。

(3)“带形城市”模式

“带形城市”主要指的是城市的用地受到自然条件(例如:河流、高山以及峡谷等)的限制,使得城市只能沿着河岸活着谷地的方向延伸,从而形成了一个带状的布局。此类城市的交通方向性十分强,其交通主要分布于沿城市发展方向的道路系统上,并且空间距离十分大,因此适合发展轨道交通或者是大运量的公共交通为主的“轴向”城市交通结构。

2.1.2 从整体布局的强度划分

从整体布局的强度上进行划分,可畏级将城市的布局分成低密度的分散模式和高密度的集中模式。

(1)低密度分散模式

低密度的分散模式指的是城市中的土地利用用途较为单一,开发的密度较低,使得城市的布局呈现为一种分散的用地布局模式。一般为低密度的分散模式的城市都具有多个中心,城市内部的工作区域、住宅区域、购物区域以及学校等地都是相互分离的,整个城市从中心向郊区蔓延,用地较为分散、土地的浪费现象严重。

此类城市,单位土地面积上所产生的交通需求量比较小并且十分分散,不容易组织公共交通,宜发展运量较小且自由分散的私人交通,例如小汽车交通等。在美国,大多数的城市都是此种类型。

(2)高密度集中模式

高密度的集中模式主要指的是城市土地利用多元化、综合化、密度高,城市布局较为集中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此类城市通常拥有一个集中且活力十足的市中心。同时,除了少数的商业中心区、高级住宅区以及工业区,城市的土地都具有多用途层叠的特征。这样的土地利用模式能够大幅度地节约土地,缩短工作与住宅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城市的无限蔓延。

但是,此种土地利用模式必然会产生大量并且集中分布的交通需求,因此必须要有具备高运载能力的交通模式与其相适应。我国的城市发展基本采用的都是这种模式。

2.1.3 内部用地规模的差别

对于同一种的城市布局,若是其内部的各种用地的规模以及组合方式具有较大的差异,也会导致城市交通结构的不同。例如,城市内部各种用地的相互位置关系、地块大小都对城市的交通系统及分布产生较大的影响。

2.2 城市用地布局影响城市交通发展

(1)靠山临海的城市布局会对城市的对外交通出入口产生较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城市的用地布局都是靠山或是临海的,那么山脉以及海洋就限制了城市交通出入口的朝向。

(2)城市道路的两侧用地性质和道路的性质不相符合,从而会影响到道路的通行能力。城市的道路从使用性质上能够划分为“交通性”的道路以及“生活性”的道路。若是在“交通性”的道路两侧开发建设交通吸引量或是交通发生量较大的项目,必然会导致交通量的大幅度提升,从而影响到道路的通行能力。

(3)道路两侧的用地布局的密度过高或是建设的强度过大,其产生的交通量大于道路的交通容量,就会产生交通拥堵,甚至对整个城市的交通发展产生影响,最终使得城市必须要拓宽与之相平行的道路,从而分担其交通量。

3 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促进作用分析

城市交通规划的实际操作影响着城市未来发展规模与空间结构,决定着城市的土地应用状况、城市的文化与商业占地、城市的经济。城市交通规划还为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城市的空间结构提供前提条件。

3.1 促进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

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城市的住宅不会出现郊区化的现象,一座城市未来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现代交通系统对市中心人口及其就业的转移。城市交通系统使城市组织及空间更为合理,使土地资源的利用更为有效,使土地布局更为合理。城市交通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调整了产业结构、改善了市民的生活、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及未来可持续的发展。

3.2 促进城市历程的发展

现代化的交通方式使人们出行的速度、方便、舒适等需求得到满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座城市的未来规划于现代的交通运输业是一个整体。城市的规划是城市交通未来规划的前提条件,而城市的交通规划反过来又促进了城市的整体规划,决定了城市未来的动脉、形态及布局。

4 结 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都有其重要性,寻找城市规划同城市交通规划共同发展的契合点。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关系密切,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是城市交通规划的根本,城市交通规划促进城市历程的发展及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因此,通过城市的规划布局与城市的发展模式研究出城市交通规划的框架,有利于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童.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促进――以交通枢纽为例[J].科技资讯,2011(17):16~17.

规划分析第8篇

关键词:电力规划非技术因素不确定因素

电力规划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复杂性突出地表现在其具有规模大、不确定和不精细因素多和涉及部门和专业领域广的特点。电力规划工作不仅需要大量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还需对现状网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亦要对社会未来发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如今以计算机作为工具,采用新技术,仍然要特别强调人在规划中的主导作用,认识到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人在规划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处理非技术因素和不确定因素造成的问题,以及降低数学算法的计算复杂性。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力规划工作

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用电情况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缓和,有些地区甚至供远大于求,电力市场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但同时电力市场开发的潜力还很大。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我国的电力工业即将步入商业化运营,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力规划工作,意义重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应以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所有的决策投资都应充分考虑投资的回报收益率,避免武断决策、盲目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电力规划工作,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应该说难度更大,对规划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划工作者应当加强电力市场调查研究工作,分析经济结构优化、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市场开拓等对电力需求的影响,收集各行各业发展的信息,充分研究本地区用电量和负荷的历史数据和发展趋势,做好宏观经济预测分析,对各种有效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考虑资源开发利用、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协调发展,对规划方案从多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分析,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切实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确定符合电力企业实际的电力发展目标。

2电力需求预测

需求预测是电力规划的主要依据,它为电力规划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其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规划工作的优劣。如果预测的需求滞后于实际需求,将会导致供电负荷紧张,甚至造成拉闸限电。但如果预测的需求过度超前于实际需求,则系统利用率太低,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可见,科学、准确的电力需求预测不仅对于电力企业有经济效益,而且与社会经济发展也有密切关系。电力需求预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的这项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连贯性,以致电力规划、建设难于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电力需求预测工作迫切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真正达到先行一步。要高度重视原始数据及相关信息的收集、组织、检索与再开发,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目前的数据采集技术,总结出规律提供给规划人员参考。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需求预测方法。

2.1电力弹性系数法

电力弹性系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电量需求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的宏观指标。其计算式为:

b=α/β

式中b--电力弹性系数

α--电力消费年平均增长率

β--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应该来说,电力弹性系数反映市场需求情况,体现市场需求变化,对电力的规划和发展有一定的意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电力弹性系数必须大于1,"电力要先行","电力要超前发展",电力工业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这种看法的背景是当时国内严重缺电,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电力需求的缓和,这种看法有一定的偏颇性,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从弹性系数的定义可以看出,计算弹性系数的电量需求和经济增长速度两个因素是相对数量,存在着变化的随机性,而电力弹性系数是两个数值的比值,同样存在着变化的随机性,电力弹性系数会因此产生不稳定,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波动较大地区的年度之间差别很大。从实际情况看,很多地方的电力弹性系数呈现出无规律的显著变化,不宜再作为电力需求预测的主要方法。实际上,弹性系数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用一个简单的数字来描述复杂的经济关系是远远不够的。从我市的情况来看,电力弹性系数多年来低于1,而国民经济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近年来电力供求趋于缓和,已经出现最高负荷增长率大大高于用电量增长率的现象,用电力弹性系数法预测的用电量误差很大。因此本人根据多年的规划工作经验认为,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力需求预测应当淡化电力弹性系数法而采用电力需求综合模型进行多方案预测,寻求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电力发展的科学指标。

2.2产值单耗法

产值单耗法是电量预测的主要方法,适用于三大产业用电量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的预测。此方法分析各年度产值单耗变化率,充分考虑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变化、技术进步、电气化水平、节电潜力,参考国内外先进产值单耗,预测各产业产值单耗,计算高、中、低经济水平时相应的需电量。

经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历史上各产业的产值单耗及人均用电量为已知,记第i年第j产业的产值单耗为Qi(j),第i年的人均生活用电量为Ki。可以分别分析这些数据的变化规律,采用外推手段预测未来年份的值。

当已知第j产业(j=1,2,3)在未来第i年的产值为Gi(j)时,该产业在第i年的用电量由下式计算:

Ei(j)=Gi(j)×Qi(j)(j=1,2,3)

同理,当已知第i年的总人口预测值为Pi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由下式计算:

Ei=Pi×Ki

此方法要求首先对三大产业的产值及城乡总人口作出预测。

2.3GNP综合电耗法

GNP综合电耗反映了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电量,是一个综合的能耗指标。在一定时期内,GNP综合电耗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当已知历史上各年的GNP综合电耗G1,G2,…,Gn时,可以首先按Gi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运用回归技术、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灰色系统法等手段,预测未来年份的GNP综合电耗Gi(i>n)。然后,以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值GNPi(i>n)为基础,按下式预测未来的用电量:

Ei=GNPi×Gi(i>n)

此方法要求首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预测。

2.4人均用电量法

根据本国、本地区规划期内人口及人均国民(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预测相应的人均用电水平。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预测人均生活用电水平。人均用电量法一般与横向比较法结合进行。

与2.3方法类似,当已知历史上各年的人均用电量Q1,Q2,…,Qn时,可以首先按Qi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运用回归技术、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灰色系统法等手段,预测未来年份的人均用电量Qi(i>n)。然后,以总人口的预测值Pi(i>n)为基础,按下式预测未来的用电量:

Ei=Pi×Qi(i>n)

此方法要求首先对总人口作出预测。

2.5横向比较法

通过分析与本国、本地区国民(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工业产品结构、人口、面积、气象条件等相似的国内外地区情况,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用电相应值来预测将来值。

2.6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是考虑到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间综合平衡的电量预测方法,着重分析和研究各部门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根据相应的投入产出表做预测。但本法因有关统计部门难以经常编制投入产出表,数据积累不全,实际工作中很少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

2.7分部门预测法

在长期规划中,可按第一、二、三产业用电和生活用电四个部门结合2.1~2.6方法进行。在中期和近期规划中,第一、二、三产业中还应分若干行业,按分类分别测算其未来年度需求电量。

3实现方法

规划分析第9篇

关键词:城市电网;电网规划;电力企业;电力系统;电能供应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0-012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0.059

电网规划是供电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规划的目标是能够使电网发展和适应、满足并适度超前于供电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要求,并能发挥其对电网建设、运行和供电保障的先导和决定作用。由于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越来越重视城市电网工程的建设。城市消耗的电能占是整个电力系统产电总值的绝大部分,并且城市电网也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城市电网规划的是否合理得当不仅会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情况,而且还会对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有效提高城市供电的稳定性,则务必要做好城市电网的规划工作。

1 我国城市电网规划的状况

城市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心,城市电网规划对整个电网的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十年来,虽然在城市电网规划和设计方面,我国已经开始向国外学习先进的城市电网规划技术,但是,由于我国电力部门对电网规划的认识不够,还是沿袭过去的重视产电,而不重视电能的输送。过去我们一直以为,只要电能资源充分,那么就能够保证电能的供应和输送顺利实现,但是,却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不科学、不合理的电网规划和设计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宝贵的电力资源的浪费,这也就导致了目前供电系统发展的不科学、不合理。虽然电力部门慢慢认识到了这样的现象,并且开始进行规划来改变这种浪费电力资源的现状,努力让电网的规划和建设越来越合理、越来越科学,但是由于我国在电网规划这方面起步比较晚,所以目前整个电力系统仍然还是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农村乡镇的电网规划建设,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的经济发展,减少因为不科学的电网规划而造成的电能浪费,一定要对城市电网规划问题进行认真地研究和分析,找到城市电网规划中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寻求科学的解决办法,从而为科学地实施城市电网规划铺平道路。

2 城市电网规划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

电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近几年来城市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工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张,使得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电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城市电网的建设。并且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电能的需求,电力企业也加快了城市电网建设的速度,而且现在的城市电网系统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城市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多,一旦电网发生故障,则会对工厂和居民的正常用电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电力部门务必做好城市电网建设和规划的设计工作。

然而,在城市工厂的生产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输电线路的混搭及乱搭的现象就屡见不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当前我国的城市电网主要是以能够更好的满足未来城市用电需求为出发点来进行规划和设计的,在此基础上来合理的设定城市电网输电线路的数量和位置。在具体的电网规划设计过程中,其主要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六点:(1)在进行城市电网规划的各项工作之前,务必要提前做好当前城市电网的各方面的分析工作,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规划区域内的实际电网现实情况,包括地区内所需的电量总数以及负载分布等相关情况;(2)要明确城市电网规划结构,并且科学地制定城市电网规划的各级目标和要求,保证标准化的供电设施得到完美的发挥;(3)确保城市电力输送的平衡和稳定,同时对城市电网的电源点的分布情况做出合理设计和规划;(4)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对城市输电线路铺设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置,确定变电站建设站址,并且明确城市电网规划工程的建设工期,保证按时完成施工任务;(5)明确城市电网的改造以及电网建设工程在自动化上的要求;(6)编写相应的城市电网规划的说明,并绘制出规划图纸。

我国进行城市电网规划的工作有利于电网供电系统和配电系统的优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城市电力系统的效益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并且还降低了电网运行中的不可避免的线损、变损等各类损耗,提高了城市电网在发展过程中运营利益,同时配电系统配置的合理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供电过程安全性能。另外,为了能够使城市电网能够降低发生事故的危险,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输电线路的检修和维护工作,科学对城市电网进行规划,加强城市电网的规划质量,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城市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3 城市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电网建设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然而城市电网的规划和建设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电网安全稳定地运行。但是一直以来,由于电力部门过于重视电能的开发,而忽视了电力系统基础配电网的建设,导致我国的城市电网建设一直都存在一些问题:

3.1 城市电网规划同城市规划格局不协调

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变更过快。目前,城市的飞速发展和大量人口的涌入导致了城市建设的格局一直都在变化,例如新房的建设、老房的拆迁、工厂的新建和转移以及城市郊区的扩建,这些都使得城市的规划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些原因就导致了城市电网规划不得不相应地随着城市的格局变化而频繁地做出变更,由于电网规划是由电力企业进行制定和设计的,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电网规划和建设工作,导致了对城市电网规划和建设的工作无法按预期进行,无法与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情况有效地结合。

3.2 电网规划的监管力度不够

由于城市的飞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而城市电网的规划和建设相对城市发展速度而言还相对较弱,这就影响了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用电的需求,当电力部门又不能及时解决时,为了能够满足正常的用电需求,一些居民冒险搭接线路,破坏电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电网系统的负担,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再加之当前人们对电网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因此在电网规划过程中的监管较为薄弱,这也导致当前乱搭接线路的行为较为常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电网的发展。

3.3 电网规划中缺乏基础数据

配电网能否良好地运作取决于电网的规划和建设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因此,在进行城市电网规划之前,务必要做好对配电网规划基础数据的统计。城市电网在进行建设之前,需要收集所在城市整个区域内的一系列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和分析,然而由于目前电网信息化平台的发展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城市电网的规划就难以得到准确的基础数据支持,且现代城市电网发展迅速导致基础数据不断更新,新数据没有及时得到统计,那么就容易出现问题,相对来说运用基础数据进行计算的结果效率和准确性都要大打折扣。并且在这整个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大量工作,这些都务必要在城市电网进行规划和设计之前做好,但是这些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难以实施,因此这也就阻碍了城市电网规划的进程。

4 城市电网规划问题的解决办法

4.1 协调电网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的关系

如何来处理好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电网规划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关键,城市电网规划不能脱离城市发展的规划而独立进行。进行城市整体规划是为了能够合理地促进城市经济科学的发展,电网规划主要也是服务于城市的发展,所以两者之间要结合起来。两者规划对象基本类似,因而两者间必须建立起良好的融合关系,在规划说明编制阶段开始协调,在各方面、各领域避免出现相互之间的制约影响。

4.2 加强城市电网规划的管理

在我国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许多乱搭接线路的现象,就是因为电网规划的不合理以及相关电力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为了确保城市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在城市电网规划的过程中,城市电网规划的企业就务必要加强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同政府一起制定相关措施,来加强城市电网规划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确保城市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来促进城市的发展。

4.3 实现现代化的电网规划和建设

城市电网规划和建设需要详细而又缜密的方案,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应当善于借用一些先进科技手段来实现现代化的电网规划和建设,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建立一个完善的电力信息处理系统,形成一个城市电网规划的数据库,虽然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但是一旦建立起这样的数据库,从信息的收集、统计和处理,能够全面实现信息化,并且对城市电网线路出现的变动,只需要在数据库更新数据就能完成信息的处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管理的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样就方便了城市电网规划和设计。

4.4 加强对电力系统人才的培养工作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越来越激烈,但这种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对人才与科学技术的竞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技术型人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我国城市电网规划过程中,就更加需要对人才给予足够的重视,更好地将技术型人才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电力企业部门务必要加大对城市电网规划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城市电网规划技术型人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来保证城市电网规划和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5 结语

城市电网规划作为城市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当前我国城市电网规划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城市电网的建设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因此较大地限制了城市的发展,所以一定要重视城市电网规划工作,更好地将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效的协调起来,为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伟.YF地区城市电网规划存在问题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 高宝.城市电网规划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