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4 16:04:15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第1篇

【关键词】舞蹈教育 音乐训练 联系 作用

舞蹈与音乐,自古就是相依相伴的姐妹艺术。没有音乐,舞蹈似乎无法表达出其韵味。而音乐也要有舞蹈作伴,才能显得生动。舞蹈与音乐的亲密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是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的美主要是通过声音来展现,通过旋律、乐器的音色和节奏等的组合,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舞蹈则是通过身体的动作、线条、姿态来展现美,如果失去音乐的伴奏,舞蹈也会失去其韵味与优美。只有两者的相互结合,才能更好的体现舞蹈的艺术。

正因舞蹈和音乐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在我们的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妥善处理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利用好音乐对舞蹈教育的良性作用,在音乐的辅助下进行舞蹈教学,并且对学生加强音乐方面的训练,便于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增进对舞蹈的理解,提高舞蹈的技巧。

一、音乐训练与舞蹈教育的关系

对学生的音乐训练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舞蹈教室的使命是指导语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除了对舞蹈动作的掌握,还要注重对学生舞感和乐感的培养。一些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舞蹈的时候,对舞蹈的基本知识没有透彻的理解,也没有较好的乐感,这些都给将来的舞蹈学习带来了阻碍。在舞蹈学习中,舞蹈的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包含着轻重、强弱、长短、顿挫、力量对比等方面,都是用来表达舞蹈情感的。如果学生掌握了音乐的节奏,那么他在学习舞蹈的时候也会感受到音乐的情感与力度,适度展现与此相对应的舞蹈,通过音乐与舞蹈两者美学的结合,达到最完美的舞蹈体现。

二、音乐训练对舞蹈教育的作用

(一)音乐训练在舞蹈教育中的辅助作用

舞蹈以节奏为中心,以动作为基础,在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离不开音乐的辅助。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有的音乐比较自然舒缓,如高山流水一般,给人以自然的享受;有的音乐比较雄壮威武,让人听了有斗志的感觉;有的音乐史欢快跳跃的,给人带来愉悦的精神感受,这些音乐给人的旋律、节奏、力度、气质的感觉,对人的情绪、感情都有着明显的影响,当音乐响起时,人们会希望用肢体来展现与音乐的共鸣。通过音乐训练队舞蹈教学的辅助,可以让学生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在优美的旋律中运动提来,展现与音乐相符的自然舒缓、威武雄壮、愉悦活泼的肢体语言,而从增进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对舞蹈教学有辅助的功能。

(二)音乐训练在舞蹈教育中的协调作用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音乐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协调自己的舞蹈动作。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产生了对美的感受,在舞蹈学习中充分感受到了音乐所带来的感情,使一些舞蹈动作变得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掌握。在没有音乐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可能对一些动作不太协调,分不清哪里该动哪里不该动,最后达不到想要的舞蹈动作,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舞蹈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对舞蹈产生厌烦的态度。而当伴着音乐的时候,学生就可以知道哪些地方该重、哪些地方该轻,哪些地方该用什么样的肢体语言表达感情,这样就会使学生协调音乐情感与舞蹈动作的关系,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舞蹈动作。

三、音乐训练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加强对学生音乐节奏的训练

很多学生掌握不好舞蹈动作的原因就是在于无法正确的掌握音乐的节奏,总是抓不住舞蹈动作应该对应到哪个音乐拍子上,在跳舞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漏拍、错拍、抢拍等现象。对于这些没有基本乐感和节奏感的学生,教师要在平日的舞蹈训练中加强对学生音乐节奏的把握和训练。在动作掌握了之后,要准确的将动作与音乐节拍相结合,并注重对速度和旋律的把握,经过长期的联系,相信会让学生逐渐掌握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二)培养学生分辨音乐节奏与舞蹈风格的关系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由于舞步、舞种的不同,所使用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也会不同,而让学生对不同的音乐节奏中舞蹈风格的不同进行分辨,多多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例如在教学刚开始的时候给学生听一段音乐,让学生数出音乐的牌子,感受音乐速度的变化,分析音乐所表达的内涵。然后,再让学生根据音乐选择适合的舞蹈类型和舞蹈内容,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即兴跟着音乐跳舞,表达音乐所蕴含的情感。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中舞蹈风格的特点和变化,加强对舞蹈类别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先听音乐再配合舞蹈的方式能大大增强学生对舞蹈的感受,防止机械的舞蹈教学给学生带来单调的舞蹈教学体验,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能动性。

(三)通过观赏成品舞蹈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优秀的舞蹈作品,一定是融合了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舞姿,在两者的完美配合下达到了人与音乐合二为一的境界,才能感动观众、感动舞者。对于这些优秀的成品舞蹈,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观看、模拟和学习,感受音乐与舞蹈交织在一起带给人们的美好体验和感受,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也明确音乐训练对学生自身舞蹈学习的重要性。优秀的舞蹈作品也可以陶冶学生的身心,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对于教师来说,组织这样的观赏教学也能够通过“静”的学习给学生的“动”的学习带来新的感官体验,促进学生提高舞蹈学习能力。

创造性的将舞蹈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是舞蹈艺术的最终追求,而音乐训练与舞蹈教育是紧密而不可分割的。作为舞蹈教师要合理安排音乐训练与舞蹈教学的关系,妥善处理学生的音乐训练和舞蹈学习的时间,最后使学生达到音乐韵味与魅力舞姿的和谐统一,在音乐中寻找舞蹈魅力,在舞蹈中寻找美的享受,在艺术与美的殿堂中不断的向上求索,共同追求艺术的真谛。

参考文献:

[1]苏静. 掌握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提高舞蹈教学水平.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7月

[2]史毅.试论音乐在中国古典舞蹈教学中的运用.科技咨询,2009年20期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第2篇

摘要:舞蹈离不开音乐,好的舞蹈可以生动的表达乐曲的内涵而音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舞蹈与音乐相互融合,互为基础。本文就结合笔者多年的舞蹈教学经验,从分析音乐与舞蹈的辩证关系为起点来谈一谈如何利用音乐激发学生舞感。

关键词: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乐感舞韵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0-0041-01

引言

舞蹈是一门具有特殊情感表现力的艺术,它利用人类的灵活的肢体动作来进行不同的情感表达。在当今这个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社会中,舞蹈既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喧嚣情绪、建立自信的一种渠道。因此,无论是抱以成才希望还是作为一种气质的熏陶,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到少年宫或者专业的舞蹈队来学习舞蹈。笔者作为少年宫的舞蹈教师不仅希望学生能在儿童时期形成良好的艺术气质更加期盼此时的舞蹈学习能为树立更多学生从事舞蹈事业坚定的心。下面笔者就以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为切入点来分析如何利用音乐呈现出舞蹈之美。

一、音乐与舞蹈之辩证关系与音乐启发性作用之分析

众所周知,舞蹈是通过形式丰富的肢体动作来塑造形象与表达情感的。一个拥有优秀生命力的舞者必定也是一位具有乐感的表演者。音乐中的旋律、节奏与和声不仅是在音乐领域内表达着人类情感更加可以通过肢体、身段与动作而结合的舞蹈来表达内在的感情。因此,在诸多的艺术门类中,舞蹈与音乐是最息息相关的也可以说是触类旁通的。笔者认为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一支没有音乐的舞蹈往往会略显生涩与枯燥,具有生动表现力的舞蹈应该是准确的音乐节奏与较为精准的肢体动作的结合引发的情感宣泄。因此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激发作用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二、如何在舞蹈教学用利用音乐增加“舞感”之途径解析

1、音乐贯穿于舞蹈教学始终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

对于少年宫的舞蹈学习班来说,舞蹈的教学除了要奠定扎实的肢体基本功外,还要注重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形成一种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没有音乐伴奏下的舞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表现出人类的情感,但这也需要多年的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持久训练。在初级舞蹈的教学中,将音乐贯穿与教学始终则更具有现实可行性。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舞蹈音乐单独作为授课的一个部分来进行讲解。比如说我在教授形体舞时,因为形体舞的动作通常具有一定的含义是舞蹈感觉与肢体语言的结合。我就结合着形体舞的综合性特点给学生辅助的播放芭蕾音乐、民族舞音乐和现代舞音乐,让不同的音乐给学生创造出不同的舞蹈环境,学生的形体塑造也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时而舒缓时而奔放,这就是肢体与舞蹈的配合。

2、借助音乐对舞蹈教学环境进行渲染升华学生舞蹈感知力

舞蹈的教学对环境因素的要求非常高。除了要有良好的硬件环境外舞蹈的音乐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旋律优美的音乐舞步更加平和与舒缓而旋律豪迈奔放的音乐则令舞步更加钢硬、坚实。因此,不同的音乐表现着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舞蹈也回应的不同的音乐。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一定要搭建一个音乐平台,一个音乐氛围。比如说我在教学中就将音乐大声的放出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自主的跳出不同的舞步,我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出一批机械的舞蹈家而是令学生更加自由的感受舞蹈。

3、舞蹈节奏与音乐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肢体表现力

不可否认,在舞蹈的学习中基本步伐与舞蹈动作的学习是什么的辛苦与枯燥的并且单靠教师示范一些基础动作也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将动作的教学与音乐节奏相结合则更避免学生失去对舞蹈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在训练学生“转”这个动作时,我就将该动作搭配音乐中的后十六音符来进行,后十六音符包括一个八分音符和两个十六分音符,重音、长音加短音的结合令动作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4、美感与乐感相结合提升学生舞蹈综合能力

美是一切艺术的本质,舞蹈更加强调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与姿态美的结合,良好的乐感可以帮助舞蹈美的激发。从训练学生舞蹈的舞韵的角度来说,动作的快慢、肢体用力的时间与火候、舞步的节奏乃至的呼吸、精细的举手头足都可以利用音乐中的节奏感进行训练。比如说名曲春江花月夜,无论是古筝还是琵琶的演奏都可以令听者感受到闻花、照影、鸟鸣与飞翔之感,利用这些来也可以提高我们舞蹈的美感。乐感与美感相结合才能成就一只有灵魂的舞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这个文化与艺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舞蹈的学习以不单单是锻炼和欣赏更是一种陶冶情操、进行自我修养的方式。在舞蹈的教育上现阶段也存在着例如重视舞蹈表演,轻视舞蹈内涵教育;重视舞蹈技巧教学,轻视文化理论学习等诸多的问。因此,作为舞蹈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提高整个中国舞蹈的教学水平,这也必将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需要师生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赵文波.现代化与舞蹈教学改革[J].美与时代, 2010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第3篇

关键词:舞蹈表演;教学;音乐

如果把舞蹈表演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输出和吸收的过程的话,那么,无论教师对学生的愿望有多美好,无论教师多么想把全部的知识奉献给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永远只有一半的权利,那就是输出的权利;教师的付出能否得到好的成效,所教的知识能否输入到学生的体内,能否被吸收,让知识成为孩子自己的财富,却是由不得教师的,因为输入和吸收的权利在学生一边。也正是因为这样,只有当学生自己愿意学习、需要学习并喜爱学习时,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舞蹈表演教育的真谛实际上在于激发学生对舞蹈的热情,要让学生有深刻的舞蹈肢体感受和体验。这个道理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不容易。

一、舞蹈表演教学的重点

舞蹈教学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形体气质,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身韵的舞姿、步伐、造型练习中发挥想象,加入信念、交流、感受等表演元素,从而使自己个性化的表演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一个训练有素的演员,在舞台上的举手投足都会让人感到美,同时也让人觉得总带着那么一种味儿,一种韵律。一般人都能感觉得到,但却不一定能说出所以然。其实这其中的奥秘就是“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

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不可否认,在舞蹈表演教学中,基本功的训练是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舞蹈表演教学又要求元素性动作的高度统一、谐调,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这就需要乐舞融合。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舞蹈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人们不断探索舞蹈表演教育教学方法,多年来,舞蹈表演教学也不尽相同。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的投入舞蹈表演,更好的把握肢体美,人们不断探索应试教学的实践之路。转变教学思路、明确目标、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肢体表现力成为现阶段舞蹈教学的重点。

二、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与教学实例

1.音乐激发学生的舞蹈表现意识

通过音乐渲染,可以激发学生的舞蹈表现意识。每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都有自己的特征,比如芭蕾的“外开”“伸展”和足尖技巧,印度舞变换多样的手势和眼神等。舞蹈表演中主要以演员在一定节奏中的形体动作指事造形、表情达意、展示情节。

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音乐伴奏调动舞蹈中的“即兴表演”来加以训练,使学生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要学会灵活地、综合有机地运用表演元素。在表演中,人物的举手投足、喜怒哀乐等形体动作的表现与生活中并无两样。在用舞蹈来进行艺术表现时,舞蹈中要模仿一些生活动作,这时学生可将自己对乐曲的想象与感受融入舞姿、步伐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音乐调动学生舞蹈表演的情感融入

舞蹈是形体动作的艺术,舞蹈教学是为了学生在学习后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进行舞蹈艺术表演。在舞台表演中人物的表情是难以控制的,舞蹈演员对如何能把握好情感,将之真实生动的运用在舞蹈中是相当难的一件事。于是对于舞蹈表演而言,音乐的融合就不仅仅是一种伴奏,也不仅仅是机械的节拍,而是在表现情感、表达艺术等更深层面上的和谐一致。中国大部分舞蹈表演的形式是边歌边舞,舞乐一体,这其中的作用就是使舞蹈表演者在舞台表演中能够更加深入地融入自己感情,使表演生动、肢体表现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舞蹈本体的视角来看,乐舞融合之后的“和谐”贯穿于舞蹈编创和舞蹈表演的始终。在教学练习时强调随乐声调整手、眼、身、法、步法的各种表情状态。可以专门设计不同音乐,来对身体不同部位进行练习,以提高身体的默契与表演的真实性。舞蹈演员必须深入音乐情感,通过自身情感变化来表现音乐的表情。在调动情感的方法上最重要的是去体验规定情境中的乐舞状态。

3.乐舞融合教学实例――芭蕾舞教学与天鹅湖舞曲伴奏

随着舞蹈教学的发展,钢琴伴奏在舞蹈表演课堂上越来越受关注。舞蹈动作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对舞蹈伴奏音乐的要求有所不同。芭蕾舞是一种优雅、舒缓的舞蹈,其中最为著名的音乐是天鹅湖钢琴伴奏舞曲。

在学生完成了芭蕾舞基本功课时后,老师可先安排学生观看天鹅湖舞曲录像,学习专业舞蹈演员的整台舞蹈表演,再对学生进行音乐舞蹈训练课,通过钢琴音乐伴奏,把基本动作有机连接,让学生体会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再现。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老师要抓住每一个细节培养学生对舞蹈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一旦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利用课余时间自己不断练习,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舞台上真正的舞蹈表演,不是舞蹈加音乐或是音乐伴舞蹈,而是“舞中有乐,乐中有舞,水融,浑然一体”。在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虽是不变的,而舞者却是鲜活的,舞蹈表演与音乐融合是富有弹性的。

三、小结

舞蹈表演教学离不开音乐,音乐表现是舞蹈创作的源泉。好的表演者能用舞蹈活化音乐,让观众观看时不但耳朵和眼睛得到享受到,内心也是一种享受。旋律是舞蹈的灵魂,节奏是舞蹈的骨骼,只有使音乐和舞者配合得更好,表演才能够更为完美。

参考文献:

[1]罗嘉.浅谈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性[J].湖北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2008(02):136.

[2]张芳.浅谈舞蹈钢琴伴奏教学中的二次创作[J].辽宁高

职学报,2008.(01):95-96.

[3]崔新琴,陈.感觉与敏锐――现代电影表演理论研究

(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415-428.

[4]史影.论钢琴伴奏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戏剧文

学,2006.(10).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第4篇

音乐与体育舞蹈的结合,是在空间上的穿透力将练习者感情表达出来,身心相互交融,从而产生共鸣。音乐作为体育舞蹈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以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多彩的风格使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更为动人。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完成A优美的动作,这不单是美的享受,也是精神上的陶冶,练习者能否将音乐所阐释的优美或者抒情表现出来,则是要看舞者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内在感情是否统一,从音乐的理解来发挥体育舞蹈的表现力,主要是通过音乐对练习者所产生的感觉,即练习者心理、生理影响。本文对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作出阐述。

一、 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1、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协调作用

音乐在体育舞蹈课堂教学中具有直接协调教学气氛、教学情绪和形体动作的作用。

(1)、音乐在体育舞蹈中教学的辅助作用

体育舞蹈以发展节奏为中心,以自然动作为基础,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离不开音乐的辅助,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所选用的的乐曲,有的像潺潺泉水自然大方、舒缓流畅;有的雄壮、华丽;有的跳跃起伏欢快;音乐的旋律感、节奏感、力度音色、结构特性和气质以及内在冲动和运动时对人体的情感变化、人与人体运动的影响,都直接对体育舞蹈教学有着极大的辅助和协调作用。当音乐的节奏响起,随着旋律和节奏的共鸣,会产生一种跳动的富有节拍的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优美的乐曲中动起来,进行舒展大方、刚劲柔和、活泼优美的形体运动,使身体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从而使教学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协调动作

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协调体育舞蹈的动作。优美的有节奏的旋律,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让学生在练习中充分体会音乐伴奏带来的愉快,使那些学起来较难掌握的技术动作变得和谐而有情趣。如动作不协调,该动的部位和不动的部位,一定要协调好,否则就会使原本非常优美的动作看起来别扭,练习者自己也感到不舒服,因此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而音乐的强弱节拍就可以让学生知道哪些动作在强拍上动,哪些动作在弱拍上动,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协调性,而且可以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发挥学生细腻的艺术感受力,增强信心。

2、音乐诱发练习者体育舞蹈时的灵感

在体育舞蹈中,练习者在舞蹈时的灵感来源于舞者对旋律及节奏的理解和想象,因为人的神经中枢对听觉刺激作出的心理反映是有规律的,不同的听觉刺激往往诱发不同的心理反应。而这种反应,既能引起人的联想,同时又能激起人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的抒发,使练习者在体育舞蹈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情景交融的心灵感应,激发出内心的情感与想象,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出深邃的舞蹈意境。体育舞蹈是“形动于外而情于内的一种舞蹈运动。在形与情之间有一个重要的中间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境,因此体育舞蹈的形象思维实际上是意与形结合的过程。

3、音乐对创编、设计体育舞蹈动作具有诱导作用

音乐可以使人产生联想,音乐节拍的强弱、节奏的轻重、音调旋律的和谐美、音乐的浑厚悦耳,会产生同动作和事物的联系。因此,根据音乐的这种特点,能激发对动作创造的灵感,激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灶之间产生多种形象联系,进而能更美、更好创造出与音乐相适应的体育舞蹈动作来。

4、音乐能起到加强动作记忆的作用

练习者在体育舞蹈练习过程中,会产生对舞蹈动作的运动形式、方向、速度等记忆,以及对身体各部分移动的位置和距离的记忆等。虽说提高运动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从某种角度来看,音乐旋律与节奏起到强化动作记忆的作用,有“重现”和“再认”的功能。因为认知神经中枢对听觉刺激作出的心理反应是有规律,它可使大脑皮层中形成一定的联系,并由此产生不同的情绪回忆。如果有的体育舞蹈好几个月不组织练习,想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编织出丰富多彩的图案来,学生几乎把所有动作和对形都忘光了,不能完整地连接,然而当听到音乐时,学生们立即想起了很多动作,那段舞曲自己所处的位置及动作等,是原本很难识记的动作,在音乐帮助和引导下,学生们迅速恢复记忆。

二、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影响

1、音乐对体育舞蹈表现力的影响

体育舞蹈的音乐之美有助于体育舞蹈意境的展现。体育舞蹈的音乐既可成为体育舞蹈者吐露情思的主线,又可感染观众共同投入到体育舞蹈表现的情境之中,尤其能够充分表达那些只能意会不会言传的微妙情感,恰到好处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利用音乐节拍的强、弱、急、缓,充分展现动作的艺术风格的能力,哪怕是一个小小动作也应要求到位。如果练习者能够做到把自己融入到音乐中去,就能进入境界,在通过动作表现出来,那一定是出色的。当然了动作的表现力也不一时就能表现出来,那需要长时间的刻苦训练,而需要用心去体会、去感觉更重要。

2、音乐节奏对体育舞蹈的影响

节奏是指不同长短时值等音符有组织的序列。它犹如人体骨骼作用于人体,能使乐曲体现出不同的情绪和风格,是音乐形象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在体育舞蹈中,练习者是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变化来表现其舞蹈内容和情绪的,而节奏是体现力度、情感的基础,练习者只有准确地把握住节奏,人体线条的流动和情感流动才能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各体育舞蹈动作才能在方向、力度、幅度、速度等方面显得更有性格、特点和意义。而在有些人看来,一种体育舞蹈动作什么音乐都能跳,就算是这样的音乐和体育舞蹈结合了,岂不知像机械的、牵强的凑合就像是一颗树上挂满五颜六色各种瓜果,尽管看上去还像那么回事,可是果与枝并无任何关系。

3、音乐旋律对体育舞蹈的影响

旋律是音乐最主要的要素与重要的表现手段,它表现特定的内容与情感。旋律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音乐的内容、体裁、风格、特点等主要由旋律体现出来,不同时代、国家、民族、地区的音乐往往可以从旋律区分出来。

总之音乐旋律对体育舞蹈的影响是深远的,如热烈奔放的旋律必有豪情;舒缓优雅的旋律中必有柔情;轻柔飘逸旋律中必有温情。没有情感,便没有体育舞蹈。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第5篇

论文关键词:音乐 舞蹈 作用 影响

论文摘 要:音乐可谓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舞蹈动作两者和谐统一,音乐可诱发舞者舞蹈时的灵感,还可以起到提示舞蹈动作的作用。舞蹈中舞者的形象是靠视觉和听觉和谐一致而引起美感的,离开了音乐的配合,舞蹈就失却了它的生命力。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者能有优美的动作是跟音乐分不开的。人的听觉在不同音乐的刺激下,通过中枢神经对听觉作出心理反应,这种反应能引起人的联想,如现代舞的音乐,有缠绵、浪漫、柔媚、抒情,让舞者在舞蹈中表现爱情的欲望,尽情地发挥。

舞蹈的编排以音乐开始,没有音乐便没有舞蹈。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是在空间上的穿透力将舞者感情表达出来,身心相互交融,从而产生共鸣。音乐作为舞蹈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以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多彩的风格使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更为动人。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完成优美的动作,这不单是美的享受,也是精神上的陶冶。舞者能否将音乐所阐释的优美或者抒情表现出来,则是要看舞者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内在感情是否统

一,从音乐的理解来发挥舞蹈的表现力,主要是通过音乐对舞者所产生的感觉,即舞者心理、生理影响。本文即

对音乐在舞蹈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影响做出阐释。

1. 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1.1 音乐诱发舞者舞蹈时的灵感

舞者在舞蹈时的灵感来源于舞者对旋律及节奏的理解和想象,因为人的神经中枢对听觉刺激作出的心理反映是有规律的,不同的听觉刺激往往诱发不同的心理反应。而这种反应,既能引起人的联想,同时又能激起人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的抒发,使舞者在舞蹈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情景交融的心灵感应,激发出内心的情感与想象,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出深邃的舞蹈意境,使整套动作产生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思路的深刻持久的艺术感染力。意境是一种“情与理”、“形与神”的统一,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以意蕴、情趣取胜。舞蹈是“形动于外而精于内”的表情艺术,作为舞蹈的表演者应了解音乐和舞蹈的深层含义,从而激发内心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出深遂的意境,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身体动作表现出深刻持久的艺术感染力。

在舞蹈中,舞者不仅要表现音乐节奏,更重要的是再现音乐内涵,如果音乐可以单独、完整地使观众领会到音乐的意境,那么舞蹈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必须将音乐与舞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听觉来显示激情,作用于人的感官,激发灵感和冲动;通过视觉来表达情感,体现风格、烘托气氛。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将客观与主观相熔铸。换言之,就是音乐的内涵与舞者的形体律动相结合,只有这样能才将自我与观众带进美妙的意境之中,对欣赏者产生深刻持久的感染力。

在舞蹈表演或比赛中,舞者只有准确、细致、深刻地领会音乐的内容、体裁、风格、特点等,在舞蹈时才能充分激发灵感,通过听觉来显示激情,通过视觉来表达感情,这样才能将自我和观众带入美妙的意境。如果一个舞者不能了解音乐的内涵,也就无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就没有舞蹈美。动而不抒,舞而无情,蹈而无感,充其量也不过是机器人的模拟而已,从根本上失去了舞蹈的意义。

1.2 音乐对创编、设计舞蹈动作具有诱导作用

音乐可以使人产生联想,音乐节拍的强弱、节奏的轻重、音调旋律的谐美、音乐的浑厚悦耳,会产生同动作和事物的联系。因此,根据音乐的这种特点,能激发对动作创造的灵感,激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灶之间产生多种形象联系,进而能更美、更好地创造出与音乐相适应的舞蹈动作来。

1.3 音乐能起到加强动作记忆的作用

舞者在舞蹈练习过程中,会产生对舞蹈动作的运动形式、方向、速度等记忆,以及对身体各部分移动的位置和距离的记忆等。虽说提高运动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从某种角度来看,音乐旋律与节奏能起到强化动作记忆的作用,有“重现”和“再认”的功能。因为认知神经中枢对听觉刺激作出的心理反映是有规律的,它可使大脑皮层中形成一定的联系,并由此产生不同的情绪回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为了表演和比赛我们编排了一个摩登团体舞(由8对选手组成,在约5分钟的时间里,将5种舞蹈在变幻莫测的队形变动中编织出丰富多彩的图案),表演任务结束后,因长时间没有组织练习(近6个月),当再次需要表演时,学生们几乎把所有动作和队形都忘了,仅记得零星的几个动作,不能完整地连接,然而当听到团体舞的音乐时,学生们立刻识记起很多动作,那段舞曲自己所处的位置及动作等,是原本很难识记起的动作,在音乐帮助和引导下,学生们迅速恢复起记忆。

1.4 音乐在舞蹈中教学的协调作用

音乐在舞蹈课堂教学中具有直接协调教学气氛、教学情绪和形体动作的作用。

1.4.1 音乐在舞蹈中教学的辅助作用

舞蹈以发展节奏为中心,以自然动作为基础,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离不开音乐的辅助。在教学中所选用的乐曲,有的轻歌漫舞,有的激昂热烈,有的华丽优雅,使高潮和低潮、紧张与舒缓相辅相成;音乐的旋律感、节奏感、力度音色、结构特性和气质以及内在冲动和运动时对人体的情感变化、人与人体运动的影响,都直接对舞蹈教学有着极大的启示,辅助和协调作用。

当音乐的前奏响起,随着旋律和节奏的共鸣,会产生一种跳动的富有节拍的氛围,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动起来,进行舒展大方、刚劲柔和、活泼优美的形体运动,使身体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从而使教学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转贴于

1.4.2 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协调动作

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协调体育舞蹈的动作。优美的有节奏的旋律,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让学生在练习中充分体会音乐伴奏带来的愉快,使那些学起来较难掌握的技术动作变得和谐而有情趣。如动作不协调,该动的部位不动,不该动的却动,就会使原本非常美的动作看起来别扭,舞者自己也感到不舒服,因此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而音乐的强弱节拍就可以让学生知道哪些动作在强拍上动,哪些动作在弱拍上动,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协调性,而且可以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力,发展学生细腻的艺术感受力,增强自信心。

2. 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影响

2.1 音乐对舞蹈表现力的影响

舞蹈的音乐之美有助于舞蹈意境的展现。舞蹈中的音乐既可成为舞蹈者吐露情思的主线,又可感染观众共同投入到舞蹈表现的意境之中,令人心驰神往、遐想万千,尤其能够充分表达那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微妙情感,恰到好处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利用音乐节拍的强、弱、急、缓,充分展现动作的艺术风格的能力,哪怕是一个小小动作也应要求到位。如果表演者能够做到把自己融入音乐之中,就是“入境”,再通过动作表现出来,那就一定是出色的。当然,动作的表现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刻苦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用心去体会、去感觉就更为重要。

2.2 音乐旋律对舞蹈的影响

旋律是音乐最主要的要素与重要的表现手段,它表现特定的内容与情感。旋律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音乐的内容、体裁、风格、特点等主要是由旋律体现出来,不同时代、国家、民族、地区的音乐往往可以从旋律区分出来。

总之,音乐旋律对舞蹈的影响是深远的。如热烈奔放的旋律中必有豪情;舒缓优雅的旋律中必有柔情;轻柔飘逸旋律中必有温情。没有情感,便没有舞蹈。

2.3 音乐节奏对舞蹈的影响

节奏是指不同长短时值等音符有组织的序列。它犹如人体骨骼作用于人体,能使乐曲体现出不同的情绪和风格,是音乐形象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舞者是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变化来表现其舞蹈内容和情绪的,而节奏是体现力度、情感的基础,舞者只有准确地把握住节奏,人体线条的流动和情感流动才能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各舞蹈动作才能在方向、力度、幅度、速度等方面显得更有性格、特点和意义。而在有些人看来,音乐的情调、情绪、情感都可以不管,不论是快节奏还是慢节奏,只要合上舞蹈动作的节奏就行,就是一种舞蹈动作什么音乐都能跳,就算是这样的音乐与舞蹈结合了,岂不知像这样机械的、牵强的凑合就像是一颗树上挂满五颜六色各种瓜果,尽管看上去还像那么回事,可是果与枝并无任何联系。如用极快和极慢的音乐节奏舞蹈都将会失去它的本来意义,太快显得其动作不是那么“井然有序”,太慢则感觉不到动作的完整性。

结论

音乐的作用不仅仅是给舞者对舞蹈更好的表现,也是对舞者各方面素质的一种提高,音乐在舞蹈中,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激昂的舞姿,更能给使舞者在舞蹈中培养节奏感、韵律和审美观,从而激发对舞蹈的理解能力,激发舞者的情感,使舞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给舞蹈注入新的活力、生命。

参考文献:

[1]何迈.审美遍论[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

[2]江柏安,姚军.大学音乐[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2.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第6篇

论文摘 要:音乐可谓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舞蹈动作两者和谐统一,音乐可诱发舞者舞蹈时的灵感,还可以起到提示舞蹈动作的作用。舞蹈中舞者的形象是靠视觉和听觉和谐一致而引起美感的,离开了音乐的配合,舞蹈就失却了它的生命力。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者能有优美的动作是跟音乐分不开的。人的听觉在不同音乐的刺激下,通过中枢神经对听觉作出心理反应,这种反应能引起人的联想,如现代舞的音乐,有缠绵、浪漫、柔媚、抒情,让舞者在舞蹈中表现爱情的欲望,尽情地发挥。 

舞蹈的编排以音乐开始,没有音乐便没有舞蹈。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是在空间上的穿透力将舞者感情表达出来,身心相互交融,从而产生共鸣。音乐作为舞蹈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以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多彩的风格使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更为动人。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完成优美的动作,这不单是美的享受,也是精神上的陶冶。舞者能否将音乐所阐释的优美或者抒情表现出来,则是要看舞者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内在感情是否统 

一,从音乐的理解来发挥舞蹈的表现力,主要是通过音乐对舞者所产生的感觉,即舞者心理、生理影响。本文即 

对音乐在舞蹈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影响做出阐释。 

 

1. 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1.1 音乐诱发舞者舞蹈时的灵感 

舞者在舞蹈时的灵感来源于舞者对旋律及节奏的理解和想象,因为人的神经中枢对听觉刺激作出的心理反映是有规律的,不同的听觉刺激往往诱发不同的心理反应。而这种反应,既能引起人的联想,同时又能激起人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的抒发,使舞者在舞蹈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情景交融的心灵感应,激发出内心的情感与想象,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出深邃的舞蹈意境,使整套动作产生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思路的深刻持久的艺术感染力。意境是一种“情与理”、“形与神”的统一,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以意蕴、情趣取胜。舞蹈是“形动于外而精于内”的表情艺术,作为舞蹈的表演者应了解音乐和舞蹈的深层含义,从而激发内心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出深遂的意境,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身体动作表现出深刻持久的艺术感染力。 

在舞蹈中,舞者不仅要表现音乐节奏,更重要的是再现音乐内涵,如果音乐可以单独、完整地使观众领会到音乐的意境,那么舞蹈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必须将音乐与舞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听觉来显示激情,作用于人的感官,激发灵感和冲动;通过视觉来表达情感,体现风格、烘托气氛。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将客观与主观相熔铸。换言之,就是音乐的内涵与舞者的形体律动相结合,只有这样能才将自我与观众带进美妙的意境之中,对欣赏者产生深刻持久的感染力。 

在舞蹈表演或比赛中,舞者只有准确、细致、深刻地领会音乐的内容、体裁、风格、特点等,在舞蹈时才能充分激发灵感,通过听觉来显示激情,通过视觉来表达感情,这样才能将自我和观众带入美妙的意境。如果一个舞者不能了解音乐的内涵,也就无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就没有舞蹈美。动而不抒,舞而无情,蹈而无感,充其量也不过是机器人的模拟而已,从根本上失去了舞蹈的意义。 

1.2 音乐对创编、设计舞蹈动作具有诱导作用 

音乐可以使人产生联想,音乐节拍的强弱、节奏的轻重、音调旋律的谐美、音乐的浑厚悦耳,会产生同动作和事物的联系。因此,根据音乐的这种特点,能激发对动作创造的灵感,激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灶之间产生多种形象联系,进而能更美、更好地创造出与音乐相适应的舞蹈动作来。 

1.3 音乐能起到加强动作记忆的作用 

舞者在舞蹈练习过程中,会产生对舞蹈动作的运动形式、方向、速度等记忆,以及对身体各部分移动的位置和距离的记忆等。虽说提高运动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从某种角度来看,音乐旋律与节奏能起到强化动作记忆的作用,有“重现”和“再认”的功能。因为认知神经中枢对听觉刺激作出的心理反映是有规律的,它可使大脑皮层中形成一定的联系,并由此产生不同的情绪回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为了表演和比赛我们编排了一个摩登团体舞(由8对选手组成,在约5分钟的时间里,将5种舞蹈在变幻莫测的队形变动中编织出丰富多彩的图案),表演任务结束后,因长时间没有组织练习(近6个月),当再次需要表演时,学生们几乎把所有动作和队形都忘了,仅记得零星的几个动作,不能完整地连接,然而当听到团体舞的音乐时,学生们立刻识记起很多动作,那段舞曲自己所处的位置及动作等,是原本很难识记起的动作,在音乐帮助和引导下,学生们迅速恢复起记忆。 

1.4 音乐在舞蹈中教学的协调作用 

音乐在舞蹈课堂教学中具有直接协调教学气氛、教学情绪和形体动作的作用。 

1.4.1 音乐在舞蹈中教学的辅助作用 

舞蹈以发展节奏为中心,以自然动作为基础,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离不开音乐的辅助。在教学中所选用的乐曲,有的轻歌漫舞,有的激昂热烈,有的华丽优雅,使高潮和低潮、紧张与舒缓相辅相成;音乐的旋律感、节奏感、力度音色、结构特性和气质以及内在冲动和运动时对人体的情感变化、人与人体运动的影响,都直接对舞蹈教学有着极大的启示,辅助和协调作用。 

当音乐的前奏响起,随着旋律和节奏的共鸣,会产生一种跳动的富有节拍的氛围,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动起来,进行舒展大方、刚劲柔和、活泼优美的形体运动,使身体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从而使教学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1.4.2 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协调动作 

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协调体育舞蹈的动作。优美的有节奏的旋律,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让学生在练习中充分体会音乐伴奏带来的愉快,使那些学起来较难掌握的技术动作变得和谐而有情趣。如动作不协调,该动的部位不动,不该动的却动,就会使原本非常美的动作看起来别扭,舞者自己也感到不舒服,因此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而音乐的强弱节拍就可以让学生知道哪些动作在强拍上动,哪些动作在弱拍上动,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协调性,而且可以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力,发展学生细腻的艺术感受力,增强自信心。 

 

2. 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影响 

 

2.1 音乐对舞蹈表现力的影响 

舞蹈的音乐之美有助于舞蹈意境的展现。舞蹈中的音乐既可成为舞蹈者吐露情思的主线,又可感染观众共同投入到舞蹈表现的意境之中,令人心驰神往、遐想万千,尤其能够充分表达那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微妙情感,恰到好处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利用音乐节拍的强、弱、急、缓,充分展现动作的艺术风格的能力,哪怕是一个小小动作也应要求到位。如果表演者能够做到把自己融入音乐之中,就是“入境”,再通过动作表现出来,那就一定是出色的。当然,动作的表现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刻苦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用心去体会、去感觉就更为重要。 

2.2 音乐旋律对舞蹈的影响 

旋律是音乐最主要的要素与重要的表现手段,它表现特定的内容与情感。旋律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音乐的内容、体裁、风格、特点等主要是由旋律体现出来,不同时代、国家、民族、地区的音乐往往可以从旋律区分出来。 

总之,音乐旋律对舞蹈的影响是深远的。如热烈奔放的旋律中必有豪情;舒缓优雅的旋律中必有柔情;轻柔飘逸旋律中必有温情。没有情感,便没有舞蹈。 

2.3 音乐节奏对舞蹈的影响 

节奏是指不同长短时值等音符有组织的序列。它犹如人体骨骼作用于人体,能使乐曲体现出不同的情绪和风格,是音乐形象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舞者是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变化来表现其舞蹈内容和情绪的,而节奏是体现力度、情感的基础,舞者只有准确地把握住节奏,人体线条的流动和情感流动才能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各舞蹈动作才能在方向、力度、幅度、速度等方面显得更有性格、特点和意义。而在有些人看来,音乐的情调、情绪、情感都可以不管,不论是快节奏还是慢节奏,只要合上舞蹈动作的节奏就行,就是一种舞蹈动作什么音乐都能跳,就算是这样的音乐与舞蹈结合了,岂不知像这样机械的、牵强的凑合就像是一颗树上挂满五颜六色各种瓜果,尽管看上去还像那么回事,可是果与枝并无任何联系。如用极快和极慢的音乐节奏舞蹈都将会失去它的本来意义,太快显得其动作不是那么“井然有序”,太慢则感觉不到动作的完整性。 

 

结论 

 

音乐的作用不仅仅是给舞者对舞蹈更好的表现,也是对舞者各方面素质的一种提高,音乐在舞蹈中,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激昂的舞姿,更能给使舞者在舞蹈中培养节奏感、韵律和审美观,从而激发对舞蹈的理解能力,激发舞者的情感,使舞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给舞蹈注入新的活力、生命。 

 

参考文献: 

[1]何迈.审美遍论[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 

[2]江柏安,姚军.大学音乐[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2.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第7篇

一、舞蹈教育自古就有

舜命夔做典乐官“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用以教育子弟。周代王室建立“大乐司”对其子弟进行舞蹈教育时规定“十有三年,享乐、诵歌、舞勺、成童舞象”,认为舞蹈作为乐舞、诗、道德修养三要素之一,同诗礼相融合,用以陶冶人的性情,形成自己的美学思想。朱载则说:“古有君子生而未尝不学舞者,燕而未尝不学舞者――噫,古人自天子至庶人,无有不能舞者。”

二、时代呼唤舞蹈普及教育

早在1989年,秦安强就有“舞蹈艺术函待普及”的呼声,只是其普及途径仅限于传播,欣赏、学习舞蹈只是间接地提到一点。而张肖虎先生则“建议在高中设艺术必选课程――学生应从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中选一门必选课,使高中学生的美育不致中断”。现在各个学校都需要舞蹈教师或有舞蹈特长的音乐教师。根据广东省内一项专题调查显示,现在的教育实践需要,有80%的学校在回答需要专业舞蹈毕业或音乐专业毕业具备舞蹈特长的教育人才做何用时,都说是为开设舞蹈课程,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可否认,时代需要舞蹈教育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个性及素质修养。

三、 舞蹈有自成体系的教育作用

1.舞蹈训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其自制、自持能力及意志品质。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好动,爱模仿,表现欲强,通过舞蹈课,能满足其以上特征外,表演性舞蹈的学习使学生出大力,流大汗,每个动作都要反复进行训练,付出辛勤的劳动,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使其意志品质得到锻炼。

2.增强集体荣誉感。少儿舞蹈一般都是以群舞为主,在排练演出是形成一定的集体。一个舞蹈节目排练演出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得到的,可以增强集体向心力,以集体成功为荣。按学习迁移规律,在舞蹈舞蹈排练中形成的集体荣誉感可以迁移班集体、校集体,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集体荣誉感上去。

3.使少儿性格得到良好的发展。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但同时引起了独生子女教育难的问题。一些独生子女性格孤僻、霸道,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都不是社会主义接班人良好的品质。通过舞蹈排练,其组织性,纪律性得到加强,因为集体舞内肯定要与人互相配合,平等互助,消除了学生的个别特殊化心理,就一目了然。所以学生得自始至终认真听讲,用心模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4.增强体质,改变不良姿态,使其动作协调优美。少儿身体处在迅速生长发育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体育当然有以上功效,但体育不免带有身体的侧重点:即身体某一部位得到强化,而另有一些地方却得不到明显的锻炼。

四、舞蹈与其他艺术美育互相关联,亲密配合,更能适合中小学生的要求

1.舞蹈与体育的关系。舞蹈和体操都是以人体动作和技巧为表现形式的,豆油强身健体之功效,体育中的自由体操、艺术体操更是酷似舞蹈,但体育不能替代舞蹈,因为舞蹈重在抒发感情,而体育则注重动作技巧,很少与个人感情挂钩,对身体锻炼的不同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再重复。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中,增加了舞蹈和韵律活动的教学内容,一是考虑了体育与艺术结构的趋势,二是考虑了体育不能替代舞蹈教学,第三表明了中小学教育对舞蹈的需求。

2.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及比较。明朱载说:“有乐而无舞似瞽者知音而不能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不能言。”近代则有“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之说,说明音乐对舞蹈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亦受到音乐的熏陶,在某种程度上说,舞蹈亦用来解释音乐,借用我国著名音乐家吴祖强的话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是反映与人的指挥的至美的艺术想象产物之一。”可见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之密切。

五、目前开设舞蹈课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开设舞蹈课,并不是空穴来风,各种理论书籍如教育学、心理学、美育学等等都提及舞蹈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那么为什么现在各学校对舞蹈要求是如此强烈,却不开设舞蹈课,而是仅仅以舞蹈兴趣小组了事呢?原因不外有以下几点:

1.以选拔淘汰为主的学科教育、应试教育仍在各学校内占据重要地位。虽然国家教委三令五申要废除应试教育,改向以发展优化受教育者素质为特征的素质教育改变,但应试教育已经深入人心,我国的教改、考改没有及时跟上在一定程度上,素质教育只是空口号,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加强素质教育的深化,真正使孩子们与素质教育结缘,不必终日为考试而烦恼。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第8篇

音乐和舞蹈虽然具有各自的特性与价值,但两者却同根同源,节奏和情感就是音乐与舞蹈的共同点。因此,音乐教学中的舞蹈律动将音乐与舞蹈融合起来用来辅助音乐教学,使音乐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实施。另外,舞蹈律动的教学与专业本文由收集整理舞蹈教学不同,它不以训练系统的、专业的舞蹈技能为目的,也不需要高超和高难度的舞蹈技巧,而是通过肢体语言向儿童传达特定的音乐信息,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内心的表现欲望;帮助儿童加强对音乐的感知、体验与理解;提高儿童对音乐的表现力。特别适用于小学生(6—12岁的儿童),可以贯穿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儿童的全面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符合儿童的天性,能培养儿童的性格,塑造儿童的人格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脱离了音乐的特性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很多音乐教师往往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只让儿童聆听音乐和学唱歌曲。其实在教学中会经常发现当儿童在音乐课堂上,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聆听音乐,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身体动作,这表明儿童天生就具有表现音乐的能力,随着聆听音乐进行身体律动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新课标分析小学阶段的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行为上好奇、好动、好模仿;情感上易兴奋、激动;对具体人和集体能够产生感情;意志品质较薄弱。此阶段的儿童可塑性比较强,在这一阶段通过舞蹈律动,动静结合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儿童的左右脑得到平衡发展,身心也能够得到协调性发展。教师与学生在舞蹈律动的合作互动中,会使儿童感受与他人合作的快乐,为自己能够独立创造舞蹈律动而感到骄傲,潜移默化地树立了儿童的自信心,也从中懂得配合与尊重他人。比如,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组织一堂节奏训练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讲台前的空地上划上4个大圆圈,每个圆圈里站一位儿童,此时的节奏为“哒、哒、哒、哒”,然后在一二三四的预备口令中四个儿童可以自己随意变化组合,坐在下边的儿童用“哒”读出所变化的节奏。如第二个圆圈里的儿童随着口令跑到第一个圆圈里,节奏就变成“哒哒、空、哒、哒”等,随着节奏熟练之后,可以增加儿童的数量,但是圆圈的数量不变,这样节奏就更为复杂丰富。这样台上儿童不停地创造节奏,台下儿童根据台上儿童的变化读出节奏,非常直观。结合儿童“爱玩”的天性,采用游戏的课堂教学比教师在讲台上讲解乐理知识能够更大地引起儿童的注意,也会很快地感知和理解复杂的节奏形式,还能够锻炼儿童的快速反应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集体合作精神。

二、能引起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兴趣是注意与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与倾向。兴趣是开启儿童注意力阀门的钥匙,而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能够刺激儿童多层次的感官感受、多维度地开拓儿童的审美视野。然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大多数儿童都表示他们很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音乐课,归根结底是因为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给儿童呈现的是枯燥的乐理知识、单调乏味的音乐欣赏。舞蹈律动的音乐课堂教学让儿童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动”起来,让他们随着身体的律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当中,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得到的感受往往比理性的讲解、仅靠聆听所得到的音乐印象深刻得多。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心情舒畅地体验音乐,不仅能足以引起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也会提高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儿童的音乐素质,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比如,小学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和戏剧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让儿

童想象和扮演作品中的任何一个角色,孩子们可以带上教师提前准备好的道具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如小英雄彼得、老爷爷、小鸟、鸭子、大灰狼、猎人等角色,并让儿童根据在生活中所理解各个角色的特点根据音乐进行律动。在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儿童结合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动物形象及戏剧性的角色扮演能够极大地引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的积极性。

三、能充分发挥儿童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第9篇

【关键词】改革作用;舞蹈律动;小学音乐

唱歌、欣赏、器乐、唱游、视唱听音与识谱知识是目前音乐教育实行的基本方式。但是仅仅完成以上的教育形式并不能满足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而是得通过这些行为方式引导来提高学生的鉴赏与感受音乐的能力,提高自身创造力与感触力,让其对音乐文化有浓厚广泛的兴趣,能体会在音乐里的乐趣。舞蹈律动这一教学方式,满足了大多数孩子的需求欲,赋予了孩子们对音乐浓厚的兴趣,给孩子们提供了富足的物质精神资源,小学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中舞蹈律动这一行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在娱乐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善良可爱、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等,是小学生固有的特点。而求知欲更是每个小学生身上都附有的一种优点,教师要想在学习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这一优点,就得充分的让他们好动的天性得到释放,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在娱乐中学习,在玩乐中学习,在动静中学习,跟随着音乐律动起来,加强他们对音乐的创造与想象力,让他们爱上音乐。对于学习,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教室的上下课铃都可以改为律动的节奏,上课时可以唤起学生对于音乐的乐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上课时学习兴趣的效果,在愉快的心情下开始课程。下课时的律动节奏,能给一节课的课程画上完美的句号,学生在这律动的音乐中感受着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通过音乐的律动与肢体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把知识的技能与传教的练习放在第一的是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但是在如今,把创造性贯彻在审美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是将审美作为核心的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学生用耳朵听音乐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加上一些他们喜欢的动作,这就说明了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与这种边唱边动或边听边做的教学形式相吻合,针对这一现象,学生有这样的举止的时候,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做法提出表扬,正确的引导与鼓励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自主的创编一些适合歌曲节奏与意义的律动,尽量创造一些具有特别意义的节奏律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自由的创造一些跟音乐有关的律动,让他们根据自己对所听音乐的理解编造一些适合的律动来表达他们的感情,这种方法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在自己的世界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得到开朗乐观的情绪体验,更能让他们在创造律动的同时,更好的发展了自身对音乐的见识和创造力,对学生的成长极为有利。

三、奠定学生学习舞蹈和表演艺术的基础,将表演、舞蹈、音乐相结合

不论是演唱还是欣赏,都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造出舞蹈律动进而表演出来,达到身心合一,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能力,让他们慢慢在舞蹈中积累,慢慢的发掘动作语言,从而爱上舞蹈,愉快的进行舞蹈练习。例如让学生们在学唱完《丢手绢》后,可以让学生们在班级的讲台上进行表演,大家一起论评,对需要修改的动作加以完善,更好的将自己舞蹈的一面展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活动,真正意识上让学生们在舞蹈律动中,热爱舞蹈这一门艺术,喜爱上舞蹈中的动作。

四、将教育和音乐相结合,展开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让学生喜爱上音乐的目的是教会他们怎样做一个好学生,舞蹈律动对于学生们性格形成,形象、思想品德的升华都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把握住良好的时机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的教育,利用舞蹈律动中一些小型的,寓意却很深刻的作品,通过一些简单的舞蹈律动,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对学生形成了思想品德教育。

五、适时减轻学生疲劳的状态,合理的调节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学习的时间长会让他们感到厌倦,对于这一现象,可以适当的在课间时间开展一下律动,在每节课的中间时段,利用剩余的几分钟,播放一段节奏欢乐、鲜明的音乐,让老师带着学生们一起开展律动练习,减轻学生因为学习而带来的疲倦,调节学生们的大脑,补充氧气,让学生们的精神状态恢复,这样不仅仅合理的调节了课堂的学习氛围,而且还让学生们的心情舒畅,可以更好的开展后期教学。

六、舞蹈律动对于小学音乐课改的意义所在

舞蹈律动对于小学音乐课改而言,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贯穿于小学音乐课改的理念之中,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被它所打破,让学生在自身学习的过程中,动静结合,发掘舞蹈律动的美,使自己的心情愉快,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它独特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育教学的目的在它的引导下得以更快更全面的实现,它对于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更好的实现了音乐课改的意义,音乐课改不能缺少舞蹈律动这个忠实的朋友。

参考文献:

[1]林立君.声乐教学艺术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