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13 18:33:52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第1篇

2018年农村土地整治扶贫专项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我局抢抓精准扶贫机遇,用好用活国土政策,强化目标导向、责任担当、问题意识,推动扶贫领域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认真组织实施,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确保如期完成专项扶贫目标任务。现将我局涉及的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扶贫项目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紧扣脱贫“这一主题”精准项目规划布局

在达州市国土资源局的正确领导和现场督导、指导下,我局始终把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放在脱贫攻坚的大局中统筹谋划、统筹推进,坚持与扶贫规划、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相互衔接,项目优先落实到贫困村和边远、边角、边界“三边村”。

一是紧扣脱贫攻坚精准项目布局。按照脱贫攻坚规划,我局在全县建档立卡XXX个贫困村中实施扶贫专项土地整治项目1个,即省投省投资xx县长田乡庙子岭村盘石村岩门子村土地整理项目(其中庙子岭村、盘石村为贫困村)。建设规模11686.65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0562.61亩,预计新增耕地777.51亩。项目区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贫困人口1XXX人。

二是围绕产业发展精细项目规划。根据项目区基础条件、田块布局、产业优势等,做细项目规划,在以高标准建设农业为导向的区域重点规划路网设施;在以水旱轮作为导向的区域重点规划渠系设施;在以粮食生产为导向的区域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等设施,全面提高土地整治的适应性。

三是倾听群众心声精深项目设计。项目规划设计深入实地调查摸底,并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村组干群的意见建议,了解项目区内现有规划布局及乡村振兴的构想,在田块布局、渠系规划和路网的定位上,让村民充分体验项目建设给他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明确目标,注重实效

结合我县财政实际情况,积极向省市争取项目,实现国土项目建设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产业培育布局在哪里。

坚持项目拼盘打基础。叠加易地扶贫、土地整治项目政策,融合易地扶贫搬迁、通组道路等涉农工程,优先覆盖水、路成片推进扶贫工程,建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形成整体规模,产生集聚效应。通过项目实施,共建设完成整治(配套)渠道16083米;整治山平塘8口;新建蓄水池20口;整治C30砼田间道路3.0米宽10723米;整治(配套)生产路1.0米宽2178米、整治(配套)生产路2.0米宽5755米。从根本上改善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项目实施期间,鼓励施工企业利用当地贫困户劳动力80余人/次,使贫困户实际累计增收16.0余万元,初步改善了项目区贫困户生活条件。同时,通过格田整理、田间道路等配套设施的完善、投入使用,支撑了当地产业的发展,如长田乡庙子岭村流转稻田600余亩用于大闸蟹养殖(稻田+建设),建成牛蛙养殖基地一个(约30亩);岩门子村流转500余亩土地用于养殖、果树种植;盘石村流转土地100余亩用于花椒种植基地;同时,根据盘石村产业结构发展需要,我局正在投入XXX万余元建设高效节水提灌站一个。通过项目的实施,将极大的改善贫困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提高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促进当地产业发展,能初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达到助推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和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

三、健全机构,明确责任

我局就项目的建设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以局长朱诚同志、长田乡党委书记为组长,长田乡分管领导、xx县国土资源局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局相关股室、项目区村委书记、村主任为成员的xx县2018年度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扶贫项目工作协调小组。由局分管领导和项目区分管副乡长具体负责组织项目实施、监管,xx县土地整理中心、监理单位、局派驻项目区国土资源所、所涉村委会具体负责项目工程建设质量、资金拨付、进度和安全生产等管理、监督。项目实施以来,市、县局领导多次莅临项目区督导工程进度、质量等。

四、提前谋划,经费落实到位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X个扶贫专项2018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委厅〔2018〕3号)和《xx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编制22+1个扶贫专项2018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xx脱贫办〔2018〕9号)等文件相关要求,

2018年度,我局积极向上争取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扶贫1个项目,即省投资xx县长田乡庙子岭村盘石村岩门子村土地整理项目。项目预算总投资1XX.X万元。财评后到位资金:

1XX.X万元。目前施工费按合同约定拨付至XX%。

五、狠抓纪律,强化巡查督导

一年来,我局全面开展国土系统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狠抓项目实施及资金管理过程中的作风监管,坚决杜绝“四风”问题。一是进一步严格把控项目实施程序,强化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二是健全督查机制,由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不定期就项目的建设及管理到项目区实地督导,成立了xx县2018年度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扶贫项目工作协调小组,以局领导局长朱诚同志、分管领导石小勇亲自抓落实。

六、存在问题

(一)因受工程调整(高效节水工程)的影响没能按实施方案完成。

(二)缺少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七、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与省、市、县各级部门的沟通衔接,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完成。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第2篇

姜大明指出,要准确把握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和定点扶贫的部署要求。党的十以来,党中央把扶贫开发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在扶贫上倾注的心血和精力最多,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国土资源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精准的举措,扎实做好赣南四县定点扶贫工作。

姜大明强调,要用非常之策落实非常之举,全力助推赣南四县如期脱贫。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围绕江西省委、省政府和赣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把定点扶贫作为分内职责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怀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扎实做好四县定点扶贫工作。要充分发挥国土资源部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优势,切实做到四县脱贫项目优先安排、脱贫资金优先保障、脱贫工作优先对接、脱贫措施优先落实。要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扶贫工作体制,充分尊重地方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要找准需求、精准发力,因地制宜、因县施策,宜地则地、宜矿则矿,着力提高定点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姜大明提出,要以新发展理念高标准推进定点扶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自觉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创新扶贫举措,扎实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坚持创新扶贫,以国土资源改革创新激发贫困县内生发展动力,国土资源改革创新举措在符合条件的定点扶贫县先行先试,特别是着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改革,让贫困地区的土地、矿产资源等资产要素活起来。四县要加快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发挥好对贫困群众财产权的保护功能。坚持协调扶贫,用好用活土地、矿产政策,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配置城乡资源要素,积极培育当地特色产业,推动贫困农村加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绿色扶贫,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合理有序开发矿产资源,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农村土地整治等工作,用好土地政策支持当地发展旅游,使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实现在绿色中发展、在美丽中脱贫。坚持开放扶贫,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多方面资源助力定点扶贫,形成全社会都来支持定点扶贫的工作合力。坚持共享扶贫,坚持依靠当地群众,共建共创共享,通过扶贫真正造福当地群众,注重及时总结推广定点扶贫成功经验,助推各地加快脱贫。

姜大明特别强调,要以超常规举措大力度推进定点扶贫。实现四县如期脱贫的硬目标,必须针对四县脱贫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制定“含金量”高的超常规举措。部和省厅经过认真研究,就四县需要部解决的事项制定了13条支持政策。主要举措是:保障定点扶贫用地需求,创新定点扶贫土地政策,倾斜安排土地整治项目,支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支持科学开发矿产资源,实行土地资产收益扶持。同时,要完善扶贫工作机制,确保扶贫政策落地。要加强定点扶贫工作组织领导,健全定点扶贫工作机制,上下联动抓好政策落实。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第3篇

在具体工作中,国土资源部每年会印发扶贫工作安排和任务分工,明确全年工作任务,逐项分解到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同时,在出台政策、开展国土资源改革试点等工作中,对贫困地区给予重点倾斜,促进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服务保障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加大政策倾斜 支持资源开发

国土资源部结合国家扶贫开发有关规划,在建设用地计划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等方面给予贫困地区倾斜,并要求各地充分考虑农村扶贫开发实际需求,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在编制下达2013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时,适当增加了贫困地区用地计划指标,并要求各地统筹安排好城乡建设用地,按照城镇化发展总体部署,控制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防止大城市过度扩张,合理安排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用地,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在调剂追加计划指标时,对部联系的乌蒙山片区、赣南革命老区、河北省阜平县、湖南省新田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等国家贫困县分别适当安排计划指标支持。

二是在编制下达2013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时,根据农村扶贫开发实际、土地整治潜力等情况,适当增加有关省份的增减挂钩指标,支持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三是加强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指导,部署开展了江西钨矿和稀土、甘肃钨钼、云南锡钨、贵州遵义锰矿、安徽金寨沙坪沟钼矿等一批重点矿区和重点矿种的专项规划,统筹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区域发展,着力推进找矿突破,优化矿产开发利用布局,延伸产业链,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贫困地区民生改善。

四是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绿色矿山建设等方面给予贫困地区倾斜政策,推进建设“江西赣州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江西赣南钨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等一批示范基地,支持矿山企业运用新技术、采用新工艺,提高资源开发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

推进土地整治 提高耕地质量

2013年6月,国土资源部印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落实有关推进贫困地区土地整治工作的函》,积极组织指导和督促各有关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土地整治在扶贫工作的特殊作用,发挥土地整治的扶贫功能,把土地整治作为支持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贫困地区的土地整治。

按照“变输血为造血”的扶贫工作方式,遵循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统筹安排的原则,以提高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比重为目标,坚持基本农田整治与中低产农田的改造建设相结合,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贫困地区大力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开展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工程。2013年,在全国贫困地区安排土地整治项目1735个,建设规模2109万亩,投入资金333亿元,大幅提高了贫困地区耕地质量,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贫困农户收入。

防治地质灾害 保障财产安全

为加大贫困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力度,积极主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部依据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重要政策措施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方案》。针对贫困地区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治,重点实施调查评价工程、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搬迁避让与治理工程,实施范围包括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三地州592个县(旗、市)。

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2-2015年)》,将六盘山区等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分别纳入13个突发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并部署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2013年,国土资源部针对重点防护区加大防治力度,在年度切块资金中予以重点支持。当年2月,组织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趋势研判工作,分析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地质灾害形势,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指导。4月,部下发通知,对防治工作提出总体要求,部署巡查排查、监测预警等重点任务,召开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部署安排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积极部署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情况的自查和检查工作,部负责同志和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先后30多次赴重点地区调研指导工作。针对重大隐患点开展应急演练,全国共组织开展演练4668次,参加人数达54.8万人。针对分布于农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组织受威胁群众开展简易实用的演练。针对1月11日云南镇雄滑坡灾害、3月29日自治区墨竹工卡县滑坡灾害、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7月10日都江堰山体滑坡、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地震等重大地质灾害,国土资源部均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指导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7月18日,部下发《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原有部署和工作基础上,从即日起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工作。

国土资源部积极研究部署,推进地质灾害易发区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的防治体系建设。在牵头联系的乌蒙山片区,重点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和找水打井。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按因素法切块部分向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州省倾斜,其中为进一步帮助云南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国务院同意,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从2013年起连续8年每年安排10亿元,云南省每年匹配10亿元,用于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组织编制了《乌蒙山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3―2015年)》,计划利用3年时间,在乌蒙山片区完成38个图幅的1:5万水文地质调查1.7万平方千米,在严重缺水地区打井152眼,建设地下河提水工程6处,实施表层岩溶水开发工程18处,开展12个重点县域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预计可解决100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预计每年拨付项目资金4000万元,三年共计1.2亿元。

为支持四川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部下发了《关于实行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支持政策措施的通知》,包括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加快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保障灾后重建用地需求、启动用地审批快速通道、加大土地整治支持力度、加大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降低用地成本等7个方面。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第4篇

一、2020年工作总结

1.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公益岗位。作为今年生态建设扶贫内容之一,我局落实12个地质灾害监测公益性岗位,及时将有监测能力的贫困人口充实进来,使获得该公益岗位的贫困人口增加收入3600元。目前已完成主汛期的监测工作,待各乡镇统一申请拨付监测经费。2.深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开展以来,我局按照《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规划(2018-2020年)》,积极申报增减挂钩项目。通过结余指标垮区域交易获得收益,助力脱贫攻坚。今年,上级已批复项目12个,其中7个项目已完成招投标正在施工中,其余5个正在开展招投标前期工作。

二、2014年以来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完善用地审批手续,全力做好要素保障。一是为全市299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及时办理建房用地审批手续。其中:2016审批67户、2017年审批84户、2018年审批148户。二是为需要重建的11个贫困村活动室,及时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其中:2017年审批5个贫困村、2018年审批6个贫困村。2.加强地灾调查评估,着力开展科学选址。为全市299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调查评估,以确保安全科学选址。其中:2016年评估67户、2017年评估84户、2018年评估148户。共投入资金14.95万元。3.实施地灾避险搬迁,倾力支持民生工程。通过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程,使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贫困户,通过享受一定补助,能够搬出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区域建房居住。2014年涉及贫困户3户、2015年涉及贫困户1户、2016年涉及贫困户2户、2017年涉及贫困户8户、2018年涉及贫困户10户。共对24户贫困户实施地灾避险搬迁,共补助资金91.5万元。4.调整充实监测岗位,努力拓宽收入渠道。根据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能力建设,结合脱贫攻坚工作,调整充实地质灾害监测点监测公益性岗位。2017年涉及贫困人口7人、2018年涉及贫困人口2人,使获得该公益性岗位的贫困人员每年增加收入3600元。5.实施地灾工程治理,大力消除安全隐患。结合年度资金落实情况,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围绕贫困村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2014年涉及1个贫困村,投入资金210.9万元;2015年涉及4个贫困村,投入资金477.8万元;2016年涉及3个贫困村,投入资金652.2万元;2018年涉及1个生态扶贫建设项目,投资47.5万元。共投入资金1388.4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我局作为扶贫专项部门之一,牵头负责农村土地整治扶贫专项,虽然大力争取项目,但一直无农村土地整治扶贫项目,我局只能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助力脱贫攻坚。2.我局负责指导做好易地搬迁户原宅基地的复垦工作。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加强与乡镇对接,涉及复垦的,做好指导、督促、验收。由于“一方水土不能养育一方人”,重建住房与旧房距离较远不便于耕种,同时折东片区主要处于高山河谷地带,根据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总体部署,加快对迁出区25度以上坡耕地实施退耕;折西片区主要以高寒牧区为主,加之复垦验收标准较高,因此,我市易地搬迁户旧房拆除后均是生态修复(复绿)。3.增减挂钩政策出台时间较晚,同时受气候原因有效施工期短、折东片区地块零星、折西片区文化等各种因素影响,2020年虽是收官之年,但部分项目仍需在2021年实施。

三、2021年工作思路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第5篇

2015年8月,国土资源部定点扶贫地区由之前的9个县调减为赣县、兴国、于都、宁都4县。数量减少并非意味任务减轻,而是对精准谋划、精准施策、精准脱贫提出了更高要求,定点扶贫任务更为艰巨。按照姜大明部长“翻箱倒柜,倾囊相助”的要求,国土资源部各司局结合自身职能,在政策、项目、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尤其注重创新完善定点扶贫工作机制。建立对口联系机制,由四个司局对口联系四个定点扶贫县。形成以“改革试点、订单式、四级联动、三方评估”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机制,充分尊重地方政府扶贫主体地位,出实招、见实效,力促扶贫政策落地。

改革试点。在国土资源改革推进过程中,国土资源部将定点扶贫地区作为改革试点,改革措施在这里先行先试,先期分享改革红利。批准赣州率先实施稀土和钨枯竭矿山资源接续、稀土开发利用综合试点、稀土矿产地储备试点等三项试点政策。自2012年以来,每年都出台支持赣州的国土资源扶贫政策。这些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并持续发挥撬动效应,对加快赣南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振兴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订单式。定点扶贫地区地方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攻坚工作需要,组织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国土资源政策需求和请求解决事项,向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申报。省级部门“上接天线,下连地线,拾遗补缺,添砖加瓦”,在审核把关基础上,能在省域范围内支持解决的直接落实,需要国土资源部协调解决的转报部支持解决。国土资源部针对省级部门所报需求,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力求“对症下药”,精准出台政策。同时,注重多策并施,将土地规划、用地指标、土地整治等土地政策,地质勘查、矿产开发、矿业权转让、和谐矿区建设、地灾防治、地质环境治理等矿管政策,建立扶贫干部双向挂职交流机制等人才政策配套组合使用。

四级联动。为提升定点扶贫效能,建立了国土资源部、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赣州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四级联动运作机制。部、省、市、县四级协调联动、紧密衔接,防止政策落实“中梗阻”,既撬开了政策出台的“最先一公里”,又疏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国土资源部层面,对已经出台的支持政策开辟绿色通道,涉及赣州的项目特事特办,加快审批速度,年底前考察评估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层面,构建起组织协调、服务保障、考核评估三项机制,保障部支持政策的落实;对部出台的系列政策措施逐项研究、逐条细化、逐层分解,全程跟踪推进。市政府层面,协调、汇总、筛选、申报需要支持的国土资源政策。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层面,负责抓好政策项目的具体实施。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第6篇

一、联镇包村基本情况

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国土系统140名干部包扶全县15个村250户802人。作为第一包扶单位在____镇共有6个村。分别为:局机关52人包扶重点贫困村____村58户178人;不动产登记中心、地环站15人包扶重点贫困村____村15户62人;交易中心、局机关、监察大队48人包扶重点贫困村____村58户171人;统征办10人包扶____村21户73人;____所2人包扶____村4户12人;县工商银行和镇村干部包扶____71户222人。

作为参扶单位的有9个村。分别为:监察大队参扶________村(重点贫困村,第一包扶单位县政协办);____3人参扶____镇____村6户16人(重点贫困村,第一包扶单位县中药局);____所5人参扶____镇____村10户36人(重点贫困村,第一包扶单位县职教中心);____所3人参扶____镇____村4户14人(重点贫困村,第一包扶单位县妇联);____所3人参扶____镇____村11户35人(非贫困村,第一包扶单位县市场监管局);____所10人参扶____街道办____村27户79人(非贫困村,第一包扶单位县文广局);____所5人参扶____镇____村21户71人(非贫困村,第一包扶单位县邮政局);____所4人参扶____镇____村7户31人(非贫困村,第一包扶单位县统计局);____所3人参扶____镇____村8户24人。(非贫困村,第一包扶单位县工商联)。

二、工作开展情况

1、成立机构,落实责任。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总体安排和时间要求,在县政协组织领导下,我局第一时间召开全系统脱贫攻坚动员大会,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机构,抽调2名实干能力强的干部组成局联镇包村扶贫专职办公室,择优下派3名干部到重点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并委派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明确了领导包抓责任和局机关及事业单位对口帮扶责任。先后印发了《全面推进联镇包村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了《国土系统干部联镇包村结对帮扶责任清单》,制定了《脱贫攻坚工作制度》《驻村工作队管理制度》《第一书记驻村管理制度》,建立了脱贫工作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为推动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奠定了组织和制度基础。

2、立足实际,突出保障。一是突出移民搬迁用地服务保障。积极参与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规划前期工作,配合协助用地选址;在村民分散建房审批上,用地指标优先考虑受灾户、贫困户。二是突出脱贫攻坚项目用地保障服务。对涉及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项目,我们主动介入,及早研究谋划。三是突出设施农用地服务保障。及时受理审查,加快实地核查,为农户及合作社发展种植、养殖提供场地。四是突出国土项目争取向贫困村倾斜。在编制项目可研和申报土地复垦整理开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中优先考虑重点贫困村。

3、编制规划,抓好落实。一是科学编制脱贫攻坚基础设施规划。国土系统包扶13个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11大类22个小项,共计划投资18024.7万元。二是积极联系有关行业部门,争取配套落实基础设施和指导农业生产。先后联系水利、

交通、扶贫等部门,衔接争取包扶重点贫困村道路、桥梁、路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合县人社局对____村科技种植、养殖与管理技术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会同村上对贫困户免费发放玉米良种、肥料,解决春播困难。三是协调落实政策保障和引导协助发展。联系教育部门落实贫困家庭学生上学补贴;对有劳动力的进行就业引导;对地处偏远,发展严重受制约的贫困户落实异地搬迁;对发展农业和其他产业项目的协助办理相关手续;会同镇村干部到勉县考察大樱桃种植项目。四是积极解决资金困难。我局向____镇____、____2个重点贫困村给予资金支持共23万元,解决了两个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五是细化干部帮扶措施。要求国土系统干部每周和包扶对象通一次电话,每月登门入户一次,和他们拉家常,出谋划策,帮助他们树立度过难关,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并号召大家开展了向____村大病贫困户李明珍等两户捐款和“双节”前自费购买粮油、月饼等礼品对其帮扶对象进行慰问等活动。六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开花。____、____、____三个集中安置点项目已放线施工,____3条村组道路拓宽改造项目11.3公里已招标,各村环境整治、文化广场、卫生室改造等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根据县委、县政府联镇包村调整方案,我局新增包扶重点贫困村____村133户369人,我们迅速确定了干部包扶方案,派送了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开展了重新入户调查和照相等工作,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还没有完全对接;二是我局包扶的13个村规划项目22项,除____村人饮工程1处即将竣工以外,其他项目因种种原因,工作进展缓慢;三是产业发展乏力,农民自主发展的种植业或养殖业规模小,未形成专业管理合作模式和完整的产业链。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第7篇

今天,我们在*市*县召开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共商水利定点扶贫大计。这次座谈会是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水利定点扶贫规划实施进入最后攻坚阶段的背景下召开的,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研究分析水利定点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0年)实施收尾阶段的水利定点扶贫工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完善对口帮扶机制,确保如期完成水利定点扶贫任务。上午,我们考察了*县的水利定点扶贫项目。刚才,*市委常委、副市长马正其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同志对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水利部扶贫办主任黄凯同志作了全面汇报,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组组长杨燕山同志汇报了工作组的有关工作情况,*市水利局、湖北省水利厅及定点扶贫7个县的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发了言,水利部有关司局、流域机构和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表了态,讲的都很好。下面,我结合会前实地考察调研了解的一些情况,就水利定点扶贫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新形势

水利定点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水利部对*库区进行对口支援,在*6县和湖北房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连续选派干部挂职蹲点,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加大项目扶持力度,从各个方面努力为定点扶贫地区水利发展与改革服好务。进入新世纪,在认真总结15年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新时期定点扶贫工作的新要求,编制了水利部定点扶贫规划(20*2*0年),明确了定点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形成了以行业优势为依托,以“五水加科教”为主要内容,以项目扶持、对口帮扶和智力支持为主要措施的水利定点扶贫总体思路。在*市和湖北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水利、扶贫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水利定点扶贫规划顺利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回顾这几年的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有以下四个明显特点:

第一,帮扶机制逐步完善。健全工作保障体系,形成了扶贫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成员单位对口帮扶,两省、市7县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市和湖北省各级党政领导把扶贫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真抓实干,亲历亲为,保障了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部机关司局、直属单位、流域机构完善对口帮扶机制,组成7个帮扶小组,分别对口帮扶7个县。各组由一个业务司局作为组长单位牵头负责,重点发挥其行政优势;一个主要业务单位作为副组长单位,重点发挥其业务和经济优势;各组分别配备技术优势单位、经济优势单位,形成综合帮扶优势。各帮扶小组分别与对口县签署了帮扶协议和实施方案,各帮扶单位带着深厚的感情扶贫,发挥各自的优势扶贫,为贫困县办了许多实事和好事。

第二,项目扶持进展顺利。累计完成各类水利投资近60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4.23亿元。*6县完成中央水利投资20.26亿元,占同期*中央水利投资总额的26.5%。去年,7县完成各类水利投资10.03亿元,创历史新高。在专项资金的倾斜扶持下,第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大型水库—开县鲤鱼塘水库基本建成并发挥效益,房县*电站、*接龙水库、**引水、*污水处理厂和蒋家沟水库、云阳梅峰水库以及开县水位调节坝等骨干工程开工建设,*中部、*、*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实施。目前,定点扶贫7县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4490处,累计解决109.4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83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水利工程蓄引提水总量达到13.2亿立方米,比*年增加7.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4万亩,比*年增加28万亩;建成堤防近30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78平方公里,水电装机达到75万千瓦。

第三,水利改革明显加快。定点扶贫7县着力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基本实现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水管体制改革、基层水利站建设、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农村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小型和微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等深入推进。7县水利部门自身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水利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第四,智力扶贫深入开展。积极开展“送科技、送知识、送温暖”活动,举办23期各类培训班,培训基层水利干部1600多人次,组织13名基层水利业务骨干到部机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工作锻炼,协调清华大学在*县开办远程教育扶贫示范站,帮助云阳县双江镇节水灌溉工程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示范项目,向定点扶贫县捐款捐物63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850余名,援建水利希望小学1所,向1300多个特困户送去了慰问金。

水利定点扶贫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7个定点扶贫县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11.9万人下降为55.25万人,下降了74%;贫困村总数从1320个减少到740个,减少了44%;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538元增加到3032元,增长了97%;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保持稳定,并增长1.44%,粮食亩产平均增加188斤,农村人均粮食生产能力达到879斤;gdp从129.6亿元增加到300.6亿元,增长132%;财政收入从6.4亿元增加到15.82亿元,增长147.14%。

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力支持,得益于*、湖北两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精心组织,得益于水利、扶贫等部门的团结协作,得益于部机关各司局、各流域机构、各直属单位及挂职扶贫干部的辛勤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继上世纪九十年代水利部连续派出九批65位扶贫干部之后,新世纪以来又陆续选调32位优秀干部分五批奔赴扶贫第一线。这些同志肩负部党组的重托,带着深厚的感情,克服困难、尽职尽责、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为落实定点扶贫任务,加快贫困县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在扶贫工作实践中经受了磨练和考验,增强了本领和才干。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水利定点扶贫干部表示诚挚的慰问!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各级领导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国家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战略目标,并实施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今年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这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去年11月25日,*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未来12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要高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平均水平”的要求。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对*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也对*市扶贫开发和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水利定点扶贫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水利定点扶贫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定点扶贫任务艰巨。定点扶贫7县的贫困面还比较广。20*年,7县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55.25万人,占当地农村总人口的12%;贫困村740个,占总村数的33%;财政收入合计15.8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32元,均低于全国和当地的平均水平。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与调整后的定点扶贫规划目标相比,饮水不安全人口还有70.31万人;规划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5万亩,目前仅完成20万亩;房县龙洞口、城口北屏、三合、开县天白、*刘家沟等5座水库尚未开工建设,10座小一型病险水库还没有整治;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因缺乏资金渠道大多尚未实施。二是扶贫攻坚难度增加。经过多年扶贫开发,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剩余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有些地方甚至不具备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是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三是定点扶贫时限紧迫。现在离消除绝对贫困目标的时间只有12年,离全面完成扶贫规划纲要任务的时间不到两年。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建设任务,解决众多人口贫困问题,任务异常艰巨,时间极其紧迫。对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感。

另一方面,水利定点扶贫工作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改善民生和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改善民生,水利事业发展和水利扶贫工作迎来了难得的机遇。这是我们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有利条件。二是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对水利扶贫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化,定点扶贫的对策措施更为明确,各项帮扶机制更为完善,组织工作更为协调有力,工作运转更为高效有序。这是我们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重要基础。三是定点扶贫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水利工作更加重视,定点扶贫工作得到更为广泛的支持,定点扶贫地区培养和锻炼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的基层水利干部队伍,为我们做好水利扶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新形势,既要对水利扶贫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有足够的估计,又要坚持如期实现定点扶贫目标不动摇,充分发挥行业扶贫的优势,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有效的工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坚决打好定点扶贫攻坚战,全力完成水利定点扶贫任务,促进定点扶贫7县早日脱贫致富。

二、扎实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

定点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要扶贫方针,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发展民生水利的重要内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水利行业的特点和优势,加快建设涉及民生的水利基础设施,加快培养水利人才队伍,全面打牢定点扶贫地区水利发展基础,努力为定点扶贫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根据贫困地区自然经济条件和水利发展实际,近期要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加大帮扶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提前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以集中供水为主要措施,把城镇供水延伸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结合起来,整乡成片规划,集中连片实施,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到2*1年底,*6县要提前2年在全市率先解决规划内66.3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湖北房县2009年要解决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实现规划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目标。

——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6县要在2009年底提前一年完成51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湖北房县要在2*0年底前全面完成谭家湾中型病险水库及现有41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有效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大力推进*中部、*、*3个大型灌区和*东风、*民主、房县中部平坝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末级渠系建设,分两批把7个定点扶贫县列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力争2009年把湖北房县、*城口等5个县列为重点县,努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进一步改善灌溉条件,保障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

——建立健全骨干水利工程体系。要进一步加快*蒋家沟、云阳梅峰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城口北平、三合、*刘家沟、开县天白、房县方家畈等骨干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加大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力度,在中央财政中小河流治理资金中重点给予倾斜,加快7县的县城防洪达标和重要集镇防洪安全建设。

——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继续实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尽快启动*库区及周边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0平方公里,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加强农村水能资源开发和管理,启动实施10个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项目,改善山区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全力完成“三个确保”贫困村水利帮扶任务。以六个“三个确保贫困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业灌溉工程建设为重点,结合饮水安全、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和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规划,积极拓展投资渠道;完善水利部直属单位对口帮扶机制,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确保2*0年底前取得实效。

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必须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水利扶贫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把水利扶贫规划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把水利建设重点同当地发展目标和中心任务结合起来,把夯实水利基础同解决扶贫重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提高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解决当前矛盾与促进长远发展的关系。要着力解决好贫困地区群众当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全力打好水利扶贫攻坚战,同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项目安排、工程建设等要充分考虑贫困地区未来发展需要,超前谋划部署,点面统筹兼顾,大中小微并举,逐步构建贫困地区水利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贫困地区大多处于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好坏直接关系到贫困地区能否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水利扶贫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要大力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积极探索贫困地区人水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四是中央扶持帮助与地方自力更生的关系。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合力推进。国家的帮扶是推进扶贫工作的外部力量,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障。在充分利用国家扶贫资源的同时,*市和湖北省要进一步加大对定点扶贫县的倾斜力度,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动员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兴修水利、脱贫致富奔小康。

五是资金项目支持与人才智力支持的关系。水利扶贫工作要坚持做到见钱见物又见人,既要加大资金项目支持力度,又要重视当地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同步推进。通过干部双向交流、人才培训、科技扶贫等多种手段,建设一支适应当地发展需求、符合水利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贫困地区水利干部的政治素质、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着力落实各项工作保障措施

水利定点扶贫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水利扶贫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扶贫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水利部扶贫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扶贫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工作难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定点扶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承担的定点扶贫工作任务纳入本司局、本单位的主要工作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为开展扶贫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市水利局和湖北省水利厅要对定点扶贫县的水利工作给予重点倾斜,在项目和资金的安排上予以大力支持,用于7个定点扶贫县的中央水利投资要高于全省、市平均水平的30%以上,用于7个定点扶贫县的地方水利投资水平要高于全省、市平均水平20%以上。定点扶贫县要抓住机遇,充分运用水利扶贫机制,扎实做好本地区的水利发展与改革工作。部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及时了解定点扶贫进展情况,加强沟通与协调,推动定点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要继续加大帮扶力度。各对口帮扶单位要在资金帮扶、项目帮扶、技术帮扶、管理帮扶、人才帮扶、产业帮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在能力帮扶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各帮扶小组的牵头司局要切实负起责任,抓好牵头组织和对口帮扶协调工作。副组长单位是对口帮扶工作的主要承担单位,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还要协调好其他成员单位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其他各帮扶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全力支持对口帮扶。各帮扶小组与对口县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调,按照共同签署的合作文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紧开展工作。水利部有关司局和单位要认真分析7县主要负责同志发言中反映的突出困难和问题,逐一研究落实7县提出的建议和要求。要继续加强智力帮扶,积极开展水利人才培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水利技术。要进一步发挥下派扶贫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去年水利部对定点扶贫干部选派机制进行了调整,增派了司局级组长,新一届工作组的人员和力量得到了加强。希望有关地方党委、政府多对他们提要求、压担子、交任务,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工作组的同志们要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依托工作组的整体优势,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各项工作,为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扶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干部派出单位要大力支持挂职干部的工作,关心挂职干部的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水利扶贫工作中去。

三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水利部有关司局和单位要发挥好水利扶贫项目年度计划会商机制的作用,积极落实水利扶贫建设项目投资。要严格遵守水利基本建设程序,全面推行“三项制度”,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进度,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要加大对水利扶贫项目的监督、检查和稽查,下达到县的水利定点扶贫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截留、挤占、挪用。要加强廉政建设,健全规章制度,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生产安全。

四要积极推进水利改革。定点扶贫地区要把加强水利建设与推进水利改革结合起来,把项目扶持与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要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水务管理体制,强化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要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确保重点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建设投资的稳定增长。要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两定”和“两费”,切实做到建管并重,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要深化农村水利改革,积极开展集工程建设、产权制度、水价机制和科学管理四位一体的农村水利综合改革试点,构建农村水利长效发展机制。

五要认真开展监测评估。国家扶贫纲要实施已进入收尾阶段,要针对水利定点扶贫规划的实施情况开展评估,通过对项目落实、工程建设和工程效益等情况的监测,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规划的完成情况及其效果,分析规划实施对改善贫困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总结成功经验,指导今后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同时,对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要深入查找原因。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结合中央水利投资政策,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组织编制下一阶段水利定点扶贫规划,认真谋划好今后的水利定点扶贫工作。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第8篇

“扶贫就首先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从而过上好日子。”巴中市委书记冯键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为了改善当地贫困人口的住房条件,从2011年开始,巴中市就计划投入高达700亿元实施“巴山新居”工程,希望用易地扶贫搬迁促进贫困人口的脱贫。

“巴中市因病致贫的大概占到了67%,我对为什么因病致贫的在这里占到了这么大的比例进行了深入调研。这里居民的土坯房低矮潮湿、不通风,还有当地不露财气的风俗习惯导致家家户户窗子开得非常小。”冯键解释说,由于环境原因,风湿病、关节炎、心脏病成为了主要的疾病。“另外,从前饮用水不安全,厕所卫生环境较差,生活习惯不好,引发了一系列的心肺疾病。”

解决住房问题、改善卫生条件才能从源头减少因病致贫。“首先让农民住上好房子,才能让他过上好日子。我们从2011年就开展了覆盖全市的‘巴山新居’建设工程。今年以来,利用财政专项资金、社会资本和银行贷款等多方资本,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冯键说。

如今几年过去,同样是曾以贫困出名的枇杷村,早已变了模样。一幢幢联排新居掩映在绿树丛中,水泥路直通农家小院。房前屋后丝瓜满架、葱青茄紫,山野田间药材森森、果树葱茏。“而住进这上下两层的新居,我们每户老百姓只花了5万元。”村支书杨斌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据杨斌介绍,在当地一套新房加装修一般在15万元左右,而这对贫困群众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很多群众即使有政府解决部分补助资金也无力建新房。但“巴山新居”工程给农户一般可提供10万元左右拆旧补助,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户建房资金压力。很多群众在兑现拆旧奖补政策后只需再交5-6万元就能住上已装修好的一楼一底的新居,少数农户甚至在将旧房换新居后政府还要倒给补助。

要完成这样的“巴山新居”,对于财政收入窘迫的巴中市来说,已不仅是用“基础差、底子薄、问题多”能够概括。

据巴中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的人员介绍,2015年巴中市的公共财政收入仅39亿元,但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有18.2万人需要移民搬迁,加上与贫困户1:1的随迁户,搬迁总人数将高达30多万人。而政策要求异地扶贫搬迁的贫困人口人均贷款不得超过1万元。

解决新居建设的资金问题,始终是巴中易地扶贫搬迁的关键。

释放政策红利

2016年3月1日,一场谈判在成都高新国际广场拉开序幕,作为交易双方巴中市与成都高新区就4500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达成协议,最终双方确定每亩交易价格为29.5万元。总金额达13.28亿元,成为全国第一起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结余挂钩指标的案例。

“这笔钱除了部分将用于复垦贫困村长期闲置、低效利用的农村宅基地外,将全部投入巴山新居工程建设,为此我们已经制定了土地增减挂钩奖补政策,对拆旧的房屋及附属设施、院坝都确定了较高的补助标准,其他地上附着物参照征收土地补偿标准给予补助。”巴中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纪检组长张孝宗向《财经国家周刊》介绍:“我们还将利用巴山新居这一平台支持当地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扩大‘巴山新居+特色农业产业+生态乡村旅游’的大农业格局,提速巴中老区脱贫攻坚。”

以指标流转换取资金,财政紧张的巴中市通过下活土地这盘棋,找到了一条“开源”的渠道。

其实早在2005年,国土资源部就出台了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简单说,就是将农村建设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直接挂钩,若农村整理复垦建设用地增加了耕地,城镇可对应增加相应面积建设用地。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让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为此,2006年4月,山东、天津、江苏、湖北、四川五省市被国土资源部列为第一批试点地区。

伴随着该政策的逐步应用,国土资源部也注意到这项政策在统筹城乡发展、支持城乡联动扶贫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土地计划处工作人员向《财经国家周刊》介绍:“异地扶贫搬迁首先要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农村闲置的土地资源缺乏显化其价值的途径,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联动,能够显化农村土地的价值,将土地变成资金,返还农村以支持农村建设,对扶贫来说是很有效的手段。”

“也正是在这一政策基础上,使我们有了进一步挖掘其背后扶贫‘含金量’的想法。”冯键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为此我们专门组织相关部门的人员,对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学透吃透,并找到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针对这项政策进行沟通、交流,以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

经过近一年的酝酿,2014年9月,国土资源部针对巴中市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印发了《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四川省巴中市扶贫攻坚意见的函》,制定了“可在省内跨县、市开展增减挂钩”等6条特殊支持政策。

而巴中市也紧紧抓住这一“窗口期”,将增减挂钩政策与当地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紧密融合,落到实处。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巴中市结合巴山新居工程申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73个,申请挂钩周转指标3061.95公顷。目前省国土资源厅已批准立项17个项目区,批复挂钩周转指标规模718.54公顷,累计投资36280.17万元,建成22个村民集中居住区、1579套安置房,复垦还耕1971.9亩。

“在实施增减挂钩中我们特别注意搞好拆旧群众的安置,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巴中市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伏曙光介绍,根据群众意愿灵活采取集中安置和货币化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对自愿提前拆旧复垦的群众在搬进新居前发放过渡费进行补贴。从严掌握货币化安置,对在外创业经济条件较好、自愿申请货币化安置的群众根据奖补政策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同时在农村集中居住区按货币化安置人数人均预留50平方米的建设用地作为他们的安居保障。

在拆旧农户安置中,巴中市也探索宅基地退出机制,根据节约的宅基地面积(含房屋、院坝、畜禽养殖圈合、房屋周围林盘地)一般按50元/平方米给予奖励。

巴中市虽然不是第一个享受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优惠政策的地区,但却是首批能够落实该政策,将闲置政策资源转化为扶贫资金的地区。这也得益于巴中市政府对政策内涵的深入研究,准确找到了土地政策与扶贫工作的对接点以及结合自身情况的大胆创新和灵活运用。

严守政策红线

随着巴中市相关工作的不断落定,国土资源部也在2016年2月出台了《国土资源部关于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正式明确了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均可将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

而在随后的土地政策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培训班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强调:“在执行国土资源扶贫政策时要确保办好事、不出事,经得起群众、历史的检验。”他还警示:“如果出现严重偏差,就会导致对政策的负面舆论,甚至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土地一直是个极为敏感的话题。每项政策在实际落地过程中都具有利弊的两面性。

因此,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范围扩大虽然极具推广价值,但在实施前还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实际差异,需结合自身情况,实行“一地一策”,以提高措施在本地的操作性和有效性。

以巴中为例,从管理方面来看,巴中市在交易过程中只负责拆旧复耕,而成都市也只管建新。双方都不能做到全面监管,这就需要四川省严格落实统筹监管的责任。另外,各地政府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有关政策的研究,培养对新政策的敏感性、前瞻意识以及创新、灵活运用政策的能力。

“在推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区域流转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的活用政策,不可盲目照搬成功经验。”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土地计划处的相关工作人员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表示,因为增减挂钩指标跨区域流转对政策运行环境要求较高,不仅需要省政府和地方政府有很强的统筹规划能力和监督监管能力,还需要清楚认识到增减挂钩指标跨区域流转所带来的收益因指标流动范围的情况不同而各异。

对此,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土地计划处相关工作人员认为,―方面国土资源部将进一步研究制定总的政策实施细则和落实方法,同时省一级政府也要根据自身情况就土地新政出台符合本省实际的操作细则。指标交易的关键点是复耕能否到位,国土资源部针对耕地整理复垦有一系列标准,复耕的土地要经过县、市、省分别验收合格并在全省建立统一台账进行管理。

在推广优惠政策时,应逐步增加节余指标跨区域流转政策的应用对象、拓展流转范围,先试点完善政策运行的法律环境,加强对试点的监管力度,确保政策按规定严格落实。根据试点的落实情况及时调整政策,查缺补漏,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逐步扩大实施范围,放宽政策应用条件,稳健向全国的贫困地区推广。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第9篇

一、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一)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牵头单位:环林局责任单位:环林局)

1.目标任务。11个贫困村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总面积115142.2亩,按每亩14.75元,总投资169.83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385.13亩,按每亩155元,总投资36.96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385.13亩,按每亩155元,总投资36.96万元。

2.序时进度。1-12为常规管护,12月底完成资金兑现工作。10月前完成农户考核;11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全面完成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完成率100%。

3.完成情况。已于9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的方式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超前完成兑现工作。

(二)草原生态保护(牵头单位:环林局责任单位:农牧科技局)

1.目标任务。11个贫困村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其中享受禁牧补助2.5799万亩,按每亩7.5元,总投资19.34万元;草畜平衡奖励9.5265万亩,按每亩2.5元,总投资23.81万元。

2.序时进度。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和退牧还草工程。1-3月,收集年度补奖基础数据资料;4-6月,完成年度草补实施方案的编制报批;7-9月,开展草原巡查、生态监测,启动牧户考核;10-12月,完成牧户考核,将2017年度草原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补奖资金兑现到户,完成率100%。

3.完成情况。已于10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超前完成兑现工作。

(三)地质灾害治理(牵头单位:环境保护和林业局,责任单位:国土资源局)

1.目标任务。

2.序时进度。

3.完成情况。已于10月底全面完工,超前完成。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积极上下对接到位。为确保2017生态扶贫专项目标任务尽早实施,个各相关单位理清扶贫工作发展思路,认真梳理扶贫建设项目,积极主动地与州级主管部门就2017年度生态扶贫工作进行了多次衔接,与县发改、县扶贫、县财政等生态建设扶贫专项责任部门积极联系和沟通,并组织工作人员就生态扶贫专项工作与各乡镇逐一、逐项对接,确认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需求,核实生态扶贫项目清单,明确工作责任主体。在充分对接的基础上制定了目标任务,梳理出工作计划和资金投入情况,明确了时序进度和工作责任主体。

(二)制定方案,层层细化落实到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定了《生态建设扶贫专项2017年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生态建设扶贫的年度目标任务,成立了生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了工作措施,制定了时序进度,落实专人专班负责工作推进,并重强调了年度重点工作和对工作进度作了详细安排,确保生态扶贫项目落到实处。

(三)积极筹措,确保项目资金到位。2017年,退耕还林工程落实资金754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7.9万亩,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面积2.9万亩,(其中涉及2017年“摘帽”贫困村16个、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面积3426.53万亩,9月底通过“一折通”兑现资金53.11万元);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落实资金2120.2万元,继续依法有效管护全县集体公益林143.73万亩(其涉及16个“摘帽”贫困村4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管护集体公益44212.70亩。9月底将兑现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65.21万元);落实11个贫困村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资金19.34万元,草畜平衡奖励资金23.81万元,已于10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落实梭坡乡共布村1处排位除险工程资金46.13万元,并于10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四)强化保障措施

1.加强生态用地用途管制。根据我县自然资源差异、现有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重点保护的生态功能,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生态红线管理办法,严格生态资源监管,坚决打击破坏生态红线行为。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本县实际,科学制定生态用地项目禁限目录,控制城乡建设使用生态用地,限制工矿开发占用生态用地,确保全县生态资源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2.加大生态治理投入。根据我县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实际,谋划一批生态保护与建设重大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州财政的支持,加大地方公共财政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投入我县生态治理,积极落实各级财政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维护补助制度,确保生态项目的落地实施。

3.增加农牧民生态收入。以《农牧民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和管护暂行办法》为指导,制定出台全县支持农牧民直接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的地方性政策,鼓励农牧民组建管护队、造林队、防治队,参与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增加农牧民生态建设管护收入。鼓励农牧民有偿转让生态景观资源使用权,参与旅游企业经营等,增加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收入。

4.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和禁牧休牧巡查制度,加快推进农牧区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庄园式生态牧场或联户经营模式,鼓励支持发展庭院经济;深入推进以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经济林木(果)权证、村级农民互助担保合作社为主的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盘活森林资源资产。

5.构建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以生态扶贫工作为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各类技术人员;加大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机构,按工作需求配备人员和设施设备。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加强优良林(草)种快繁、森林高效培育。加强林业、草原科技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林业、草原科技标准体系。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利用、提升我县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利用水平和效益。

6.建立健全生态扶贫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生态扶贫考核评价制度,将生态扶贫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增减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始终坚持贯彻环保“三同时”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建立和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严肃追责。

三、下一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