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简述财务分析的局限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5 16:09:57

简述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简述财务分析的局限性第1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报告 撰写 局限性 应对措施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要求能够简单明确地反映出企业财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让报告使用者和决策层能够准确领会和了解报告资料和数据,以便为企业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然而要撰写出有深度、有高度、有实际应用的财务分析报告却并不容易,明确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编撰的局限性,并采取应对措施,写出能够真正概括并反映出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和资金运作等问题的财务分析报告,为企业经营和发展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一、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编撰的局限性

(一)财务分析报告不能及时反映问题

通常来说,财务分析报告分为月度、季度和年度报告,应该在每个月、每个季度和每年末的下一月10号之前将财务分析报告交至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一般为管理者),以便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但是在我国各企业实际财务工作中,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财会人员信息收集局限、财务信息反馈不及时、财务活动突变等原因,财务分析报告的真正提交时间往往拖延至中旬甚至月底,这大大降低了财务分析报告的时效性,使得其披露的相关信息可能变得毫无价值,无法为企业决策层、管理者、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参考服务。

(二)财务分析报告的针对性较差,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整体结构及经营方式的不断复杂深化,企业决策层、管理者及众多投资者将逐渐占据市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要地位,依据财务分析报告做出的经济决策也变得相应复杂,这种大环境对企业财务信息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来说,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的决策提供更多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凸显。简单来说,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有效实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针对性不强,不能透彻地揭示出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更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使企业管理者和财会人员将财务分析报告看作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他们总是有这样的感觉,财务分析报告往往撰写花费的时间长、提及的数据和内容多,但是真正有用的信息或者是决策者真正需要的数据资料太少,使得财务分析报告成为一纸空文。

二、应对措施

(一)确定财务分析报告的主体和范围

阅读财务分析报告的对象有很多,应该根据信息接受对象的不同来确定出不同的报告主体和范围。比如,如果企业财务部门领导需要阅读的财务分析报告,就要尽可能地写的专业一些;而如果是提供给其它部门的领导,就要尽量简单易懂、深入浅出。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阅读对象,分析人员在撰写报告时也要准确掌握好整体的分析层次和框架结构,以便满足不同层次阅读者的需求。再者,要根据报告分析范围的不同来控制分析的详略,比如,分析的范围如果是二级公司或某一部门,就要细化、具体地进行分析;如果是从整个企业或者是集团公司来分析,就要力求简洁精练,不能细数所有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抓住重点问题进行重点分析。

(二)有针对性地提炼报告内容

专业的财务分析报告往往会有很多的内容,篇幅也会很长,但是对于很多企业决策者来说,他们需要使用的会计信息并不是罗列出来的全部内容,那么此时如果报告内容过多则显得无益。财务部门的人员在写财务分析报告前尽可能与领导沟通交谈,了解和提炼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进而采取有针对性地撰写方法,使得财务分析报告最大程度地发挥决策参考作用。

(三)要理出明晰的分析线条和整体框架

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线条和整体框架一般为:目录——总论——重要提示——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改进措施。其中报告的“目录”简明报告分析内容及页码;报告的“总论”是将本月或者本年度的重要指标进行总体概括,该部分的语言一定要凝练、简明,力求点到为止;“重要提示”就是针对报告中需着重关注的问题或新增内容进行的简单说明,目的是能够引起阅读者的重视。以上三部分是非常必要的,目的主要在于让阅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对财务报告的整体认知和重大事项的准确了解,其中 “重要提示”必须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的页码,以便阅读者进行快速查找。“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改进措施”在对上期报告执行情况进行追忆总结的同时,对本期报告中的问题进行集中阐述,将散碎的问题集中提炼进行处理。“具体分析”是财务分析报告的中心内容,是对提出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具体、重点分析,该部分的质量,将直接决定整个报告的档次和质量。

(四)采用有效的分析手法

有效的财务报告分析手法或者分析原则有三种,下面进行简单分析:

分析要从问题——原因——改进措施为原则入手。因为财务分析报告的真正作用不在揭示反映问题上,而在于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真正做好“财务参谋”的重要工作。

分析具体问题时要在重要性原则和交集原则相结合的方法下披露问题。重要性原则就是选取一定的对象进行重点分析的原则。交集原则就是在有多重分析指标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些指标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名,取排名前几的指标构成一个或几个集合,将其作为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然而仅仅依靠交集原则并不能准确揭示出全部分析指标,所以此时还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在运用交集原则的同时,时刻保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而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也要有交集原则的思路。

问题集中点法。该种分析手法的理念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散分析,提炼出一系列的问题点,这些问题点好像是一张映射表,右边是问题,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每—个分析角度就可能映射出某个或多个费用项目或部门。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该种方法时,财务分析人员要着重培养自己快速准确判断本月可能出现相关重点的意识,还要培养从零散分析中提炼一至两个重点问题的能力。

(五)报告撰写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好的财务分析报告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财务人员除了搞好核算和数据分析外,还应全面了解企业的整体运作和发展,要准确把握企业的方针政策尤其是近期内企业重大的方针政策,在坚决贯彻企业政策精神的基础上,在报告分析中还要站在现阶段的角度,向未来方向迈进,使得财务分析报告充分发挥“向导”的作用;还要尽可能多地企业所处的市场背景,也就是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要有敏锐的同行业竞争对手信息捕捉能力;所有的结论都要做到有理有据,切勿轻易下结论。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带有结论性质的话语对报告信息使用者的影响非常大,不可轻易草率下结论,以免对企业决策者产生误导;报告分析的语言要尽量通顺、流畅、凝练、简明,避免罗嗦重复和口语化。

三、结束语

总之,虽然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编撰还存在不能及时反映问题、针对性较差,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局限性,但是只要确定财务分析报告的主体和范围,有针对性地提炼报告内容,构架明晰的分析线条和整体框架,采用有效的分析手法,并注意报告撰写过程中的一些其它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就一定能够提高财务分析报告质量,使其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服务。目前,笔者了解到有些大型企业已经就上述问题采取一些措施,以提高财务分析的可利用性,如开展周分析,每月初月度快报等等,都是对财务分析报告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庄芝茗.浅谈如何提高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J].中国经贸.2009

简述财务分析的局限性第2篇

财务报表是揭示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载体,构成财务报告中心。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展,财务信息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企业需要以财务报表为指导,发现企业经营中的问题,促进企业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应用过程中,财务报表分析的不足日益显露,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给企业决策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一、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

在企业现象的财务报表制度中,虽然在成本计价上比较科学可信,但是总体上仍然缺乏关联性。比如,现行财务报表中,没有对物价变化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忽视了这个因素的重要影响,以致最终反映出来的企业资产或者负债缺乏真实性和时效性。除了物价水平的影响之外,还有货币币值的变化影响,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企业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和企业的历史成本都有比较重要的影响。一旦财务报表没有及时反映出币值的变化,对财务信息的反映也就缺乏真实性,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分析结果和经营决策。

(二)财务指标分析的局限性

1.财务指标分析的主观局限性。不同能力的财务人员对会计信息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他们自身积累工作经验的多少都会影响对财务分析结果的判断。另外,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谋取利润,人为的篡改、隐瞒会计信息,严重影响财务指标的真实性。

2.财务指标分析的客观局限性。(1)流动比率,在流动资产中所有的现金和存款不是都具有偿债能力的,流动资产中还有一些项目是不能变现的,同时对于流动负债的确认会存在讨价还价的现象。所以,高流动比率和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不一定完全成正比的。(2)速动比率,它是一个静态指标,速动资产中包含流动性很差的资产以及变现能力很差的各种预付款项及预付费,速动比率反应的信息并不全面,不能完全对等与企业现时的支付能力。同时,速动比率使用范围受企业规模和资产结构的影响。

(三)财务报表分析手段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1.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探讨。比率分析法指的是企业将同时期的各类财务报表的数据信息做同步比较研究,并基于比率的形式做报表分析判断的一类分析手段。其作为一种事后的财务报表研究措施,相应存在研究时仅注重某一个具体的比率值,而忽视企业的实际财务信息与经营状况等问题。而且前文所提到的企业财务报表自身存在的问题缺陷,也会相应影响其报表数据信息的精确性与可靠性,而基于此类数据所做出的比率运算与研究也就存在分析偏差问题。

2.比较分析法的问题研究。比较分析法指的是经由对多组财务报表会计数据的比对分析以求出实际结果的研究手段,其分析措施相应要求所进行分析比对的数据信息之间必须存在可比性。但在实践进程中所比较的数据信息往往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限制,比如所比较、运算数据的单位,比较运算的形式等,以此影响数据的实际比对与分析结果。往往在实际比较分析法运用进程中,对其比对数据要求其存在企业经营手段上的类似性、企业经济条件的相似性、企业从事业务范围的相似性等方面的限制,进而影响比较分析法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广度。

二、财务报表分析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优化财务报表流程

加强企业财务报表失真的治理,首当其冲地应该对企业财务报表自身进行改革和完善。企业在设置财务报表流程和体制时,应该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基本依据,另外,要根据企业发展实际状况为基础,建立与企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财务会计体制。一般来说,财务报表要遵循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相关税法、公司法、经济法等,在此基础上按照企业发展状况改进企业财务报表。通常而言,财务报表改进的方向有两种,一种是进行财务报表的简化,另一种是进行财务报表的详细化。前者可以将财务信息和数据简单化,提供简化的年度报告,使数据都简单明了;后者是对财务报表的内容进行丰富化,明确各种账目关系,增加报告内容与事项。在企业现代化进程中,后者的财务报表改革是一种整体趋势,符合企业全面发展潮流。

(二)改进财务指标

当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报表都只是简单的将财务信息放到报表中,进而交给企业决策者来查看,但是这种财务报表在制定企业发展目标和战略决策时却无法取得足够的作用。针对于此,企业财务人员在制定财务报表时,要同时关注企业财务信息的反应状况和相关信息状况,相关信息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人力资源和企业业务状况等,从而为企业领导人的决策提供更多的依据。当前我国财务指标的内容相对较少,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竞争局势变得特别复杂,需要更多的信息来为决策提供依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改进当前的财务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强非财务类指标。与此同时,还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来提高企业产品的创新力指标、市?稣加新手副辍⑸?产效率指标以及风险指标,尤其是企业风险指标,通过风险指标的制定,企业领导人可以很好地观察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变化,从而对企业未来潜在的财务危机进行分析)在制定财务风险指标时,可以制定现金债务比例和收益质量等指标。

(三)针对财务报表分析手段问题的解决措施

比较分析法与比率分析法之间虽然各自存在一定的问题局限性,但彼此是存在相互联系可以进行优势互补的关系。因此企业分析人员可基于两类分析手段单个运用存在一定问题的特点,在财务报表分析上进行二者的结合使用,让分析人员既能基于企业的财务数据比率做经营状况的比对分析。相应掌握企业在类似经营业务上的财务状况,经由两类分析手段的优势互补,实现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结果的优化目标。

(四)加强对行业背景了解及报表附注完善

1.加强对行业背景信息的了解。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与行业背景密切相关。通过分析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发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及劣势,从而使决策科学化、投资标准化。

2.完善财务报表附注。附注是在财务报表中必不可少的,它便于报表使用者综合分析财务报表信息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决策。单一的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全面,必须结合会计报表附注进行解释。例如,对同一笔业务因会计政策的变更会存在不同的处理,这就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我们可以通过对重大事项、或有事项、重要会计政策等事项的披露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简述财务分析的局限性第3篇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财政方面的事务不断增加,财政处理的任务日益增多,这些过于繁重的任务已无法单纯依靠传统手工与低端的办公软件来进行处理,所以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信息的管理与已成为最迫切的问题。财政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借鉴其他的财政信息化管理技术,在管理先进理念的经验上总结工作实践,并根据目标进行信息管理,这一系统需要通过功能代码与软件测试来实现。

二、财政局预算管理系统概述

1、财政局预算管理系统具体内容

财政局的预算管理系统是面向财政用户通过网络平台为客户提供选择的服务系统。这一系统实现了业务层、控制层与表示层的分离,使系统更加易于维护,具有扩展与安全的特性。财政局预算管理系统最终是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服务以实现预算的功能,它可以根据权限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分配,灵活地录入、管理、查看数据。财政局预算管理系统主要以预算数据的管理为核心,包括前台管理、后台管理与系统帮助三个主要的模块。数据管理的功能根据用户权限的功能实行相应的管理,这样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查询。既可以参看本年度的财政数据表,又可以参看往年的数据。后台的管理功能主要是为了维护系统管理的日常,包括用户的管理与数据库的恢复与备份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系统的运行。系统在业务上要实现财政预算的管理与查询,使预算管理的各项功能能够实现,这包括财政数据的编制与执行、预算的调整与决算的操作等内容。这样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权限进行预算数据,进行录入与修改,根据权限来进行操作,这些预算产品可以建立相应的数据结构并根据规范进行存储。使用先进的系统构架,通过可移植性的系统语言进行开发,将业务与显示技术相分离,将业务存储到集中的地方,根据每次的执行进行预算数据的高效管理。在安全方面要实现财政保障,根据数据设计的问题从物理连接与网络平台进行安全防护,同时也不能忽视客户端与人员管理的问题。将安全技术方面的先进技术进行流程保护,才能够保证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2、财政局预算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系统需求是根据总体规划与目标,从客户应用出发并对系统进行抽样化的期望,它是根据系统的规格与性能总结出来的,它需要调研与分析,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缺少足够的客户参与,由于需求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客户最初会抱有热情,与开发人员积极互动,共同交流业务。但过不了多久,客户就不愿再讨论了,特别是在重复的时候,客户会表现出厌烦情绪。其次,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会获取较多的对象,不同部门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所以从需求规格说明到最终开发产品都会与客户提出的问题相冲突,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再次,软件开发人员也是一个重要的困难点,转件开发人员经常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力图增加自认为水平高的功能,但这些功能往往是客户并未提及而且也不需要的,所以无法获得客户的认可,增加了开发成本。所以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法进行解决。第一种方法是会议议论法,开发人员在与用户讨论的过程中要彻底弄清项目的需求,如果开发人员对用户的技术不了解,那么可采取开会的方式进行直接需求的获取。在召开会议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通过向用户提交整理后的软件,使用户可以通过阅读提出意见,经过讨论进行确定,这样可以增加新的内容,使双方进行签字确认。第二种方式是界面原型法,开发商可以根据对客户需求的了解,画出应用系统最终的界面效果与用户沟通,通过这一载体可以达到双方共同获取的方法,采用原型法快速开发,给用户最直观的感受,使用户可以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

3、财政局预算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

财政局预算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包含系统操作的执行流程,即用户在系统登录后进入许可范围操作页面,进行操作。用户在进行系统登录操作时首先要进行IP验证,通过对账号的验证对相关用户的信息加以确定,使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权限进行相应的操作。用户在登录时根据系统所给予的权限进入相应的操作界面,这种界面分为五种,针对不同的权限进行跳转。硬件组件在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中,对输入进行基本的处理与跳转。在对用户相关信息进行管理时,可以进行增加与删除的操作,也可以对用户进行修改与权限的禁止。

三、财政局预算管理系统设计

1、财政局预算管理系统架构原则

财政局预算管理系统要具有灵活性与可拓展性的原则,财政局的预算可以根据业务的不同进行灵活的配置,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系统的整体根据业务种类与用户数量进行拓展,在具有系统拓展的地方要提高系统扩展的能力与可行性。根据系统的技术保障能力进行平滑升级,采用开放式接口以方便二次开发。财政局预算管理系统要具有合理性与先进行的原则,财政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采取高性价比配置,利用国际先进成熟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提供最优性价比,以保证通过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财政局预算管理系统要具有友好性与可操作性原则,系统的界面语言要采用中文,提示信息要设置的通俗易懂,系统对于多页界面要提供滚动条与滚动显示的功能,在插叙计算结果时,提供打印文档的功能,要确保使用界面操作简单,系统响应迅速。财政局预算管理系统要具有易维护性原则,要根据财政管理系统将逻辑分层,使每层具有相对性,在业务发生变化时要对前端显示与后台业务作出改动,要使这种变动程度达到最小化。系统应该按照可维护性原则进行设置,集中对系统日志进行管理,并对其进行追踪。财政局预算管理系统要具有安全性的特点,系统在开发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安全机制,加强操作权限的设置,由于系统会干涉到政府的数据,所以要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系统的安全性。对口令与权限要采取严格有效的安全措施,将操作权限设置到底层菜单,对容量大的数据完善备份,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财政局预算管理系统要具有备份与可恢复性的特点,系统要采用灵活的支持存储系统,定期进行恢复与存储,系统管理员要灵活地设置系统数据存储软件。

2、财政局预算管理系统架构模式分析

用户的界面要完全通过浏览器来实现,将一部分事物逻辑在前段实现,形成典型的用户与应用数据系统,结构框架包括模型、视图与控制器。模型就是应用程序的核心,封装了应用程序的数据结构与逻辑,集中体现了应用程序的状态,能够处理事物逻辑与数据结构,可以与文件系统进行交互,承担维护应用的责任。视图实现了模块的外观,它可以访问模型的数据,当模型有所变动,视图就会得到通知,虽然可以访问数据,但不能改变数据。控制器是基于预算管理的设计与实现的组建部分,承担了协调工作,它可以将模型与视图相联系,创建模块并且设置模块,根据客户端的请求通知给视图。通过分析可知,这种设计具有很多优点。第一,设计清晰。用模型的方法操控数据域状态,使控制模块的行为易于理解,当设计应用时,这种方法会使程序易于执行与维护。第二,模块具有有效性。如果有需要,组件可以在模块中换进换出,防止视图、控制器与模型程序受到影响,这样可以使不同的组件开发能够同时运行。第三,代码与设计要具有复用性。可以广泛的采用可复用的组件,降低新项目的开发,通过对设计的复用,使开发能够易于沟通,设计能够易于理解。第四,易于维护。控制器与视图可以随着模型的拓展进行拓展,只要保持公共接口,控制器与视图的旧版本就可以使用。第五,拥有功能强大的用户界面。用户界面可以通过模型的方法进行调用与组合,通过单个客户的行为触发模型的标准命令,使程序可以清晰友好。第六,允许多种用户界面扩展。如果想要增加新类型用户界面,只要改动相应的视图与控制器,无需触发模型。

3、财政局预算管理系统具体架构方法

系统按照统一的软件与语言进行建模,系统功能详细地设计了包括静态属性在内的设计。静态属性设计通过类图进行描述,动态功能通过时序图进行描述。静态结构图主要描述系统实体间的静态关系,由于类图表示的是静态系统,所以核心类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系统的详细设计时,比较难发现系统中的核心类型与种类间的关系,在统一建模的过程中,将语言作为分析与设计的工具,通过与制品之间的继承性在不同的周期中逐步精细化领域模型。通过对子系统的设计中,分别对计算的项目与方法进行维护与操作,利用数据访问对象模式对数据库进行访问,根据对数据对象进行操作,对计算项进行增加、修改与删除。根据系统的核心数据分析每一类的关系,充分理清每一类的属性。用户要进行预算的系统操作,首先要登录系统,按照权限进行使用,通过对用例建模与用例分析,可以形成用户登录的核心业务逻辑图。动态结构图是描述事物间动态关系,通过动态模型描述系统跟随对时间变化的过程,通过在静态视图中抽取系统瞬间值变化进行描述,在动态瞬间值变化的过程中,采用活动图与顺序图进行描述。用户在登录财政局的预算管理系统后,查看维护个人的基本信息,按照系统分配限度进行操作,按照时间顺序安排对象的交互。管理员在登录系统后要选择系统维护功能,进入系统维护功能后,通过用户管理、系统设置与权限分配进行系统维护,在系统维护之后推出预算管理系统。

四、结语

简述财务分析的局限性第4篇

关键词:财务指标 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 货币时间价值

财务分析主要针对企业财务报表,借助于一系列的财务分析指标,将原始的财务报表数据转换成易于理解的可读性信息,帮助投资人、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总结、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与发展趋势,企业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分配等各方面有价值的信息。总体而言,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由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四个重要方面构成。我国的财务指标体系发展到现在,虽然有很大改进,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及对企业整体评价分析的要求,但在财务指标计算方法方面仍存在较大局限性。

一、文献综述

(一)现有文献的研究现状分析

针对目前财务指标体系及具体指标分析中存在的缺陷,学者们已经提出了大量的改进建议,比较有代表性的大致有以下几点:

1.陈俊等学者提出:传统财务指标体系对反映现金流量的指标使用较少。传统指标大都是运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计算得来,无法完整地反映企业实际现金运用情况,导致指标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偿债能力及收益质量,从而掩盖了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

2.王彦忠等学者认为:传统指标无法客观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收益质量。偿债能力指标用到的流动资产包含大量应收账款等债权资产以及变现能力较弱的存货,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盈利能力指标中存在诸如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成本计算法和会计估计等大量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反映企业真实的盈利水平及收益质量。

3.肖斌等学者指出:第一,一些指标的分子分母计算口径不一致。例如“总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的分母是平均资产总额,包括了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等,但分子仅是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因此该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企业间缺乏可比性。第二,一些指标缺乏时间上的相关性。不同时点上资产价值有所不同,而很多指标计算时没有考虑期初期末不同时点货币时间价值。第三,缺乏对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考虑。因为财务数据的形成受到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财务指标分析不能局限于财务数据的分析,而要考虑到企业自身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

4.部分学者认为传统财务分析体系使用财务报表上的数量性资料,很少考虑非货币计量因素。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企业间的竞争多表现为人才、技术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竞争,而这些非货币性信息在现行财务报表中缺乏充分的反映。

(二)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

通过查阅近期资料,笔者发现对于传统财务指标分析体系的局限性,财务管理学研究做出了改进。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财务管理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财务管理学》两书中有关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就有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为:第一,指标体系包含了现金流量比率、现金债务比率、资产现金流量回报率等,大大提高了现金流量指标的比重;第二,计算“有形净值债务率”时把无形资产从股东权益中剔除,尽量保证了分子分母计算口径的一致性;第三,增加了现金营运指数、净利润现金含量和主营业务收入现金含量等指标,从而保证了对企业收益质量的分析;第四,增加了对企业短期、长期偿债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更加注重企业的内外环境;第五,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可以通过结合平衡积分卡,增加市场占有率、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等非财务分析指标,使得企业更加关注技术、知识、人才等无形资本,并且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时更加关注企业的非财务性指标,如市场价值、品牌价值、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等。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传统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改进方案及策略。但是,它们基本上都停留在指标元素界定和指标体系完善的层面上,而对各个具体指标在计算方法上却无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当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时,一些缺乏时间相关性指标的计算方法会发生改变。因此,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缺乏时间相关性指标的计算方法,运用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和动态平均法,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计算出客观反映企业实际状况的财务指标,并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对现有财务指标计算方法的改进构想

(一)现有财务指标计算方法的局限性

在财务指标的计算中,尤其是反映企业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指标,要用到“平均”的概念。例如: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这些指标的计算有很大相似之处,即分母都是根据“(期初+期末)÷2”计算的简单算术平均值。笔者认为这种简单的计算方法存在三点不足:第一,仅用期初和期末数据,忽略了当年其他月份的实际情况,容易偏离实际。特别当企业的销售存在季节性时,期初期末数据就不具备代表性;第二,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之一,它揭示了不同时点上资金之间的换算关系,这些指标忽略了货币时间价值显然是不合适的;第三,当企业处在特殊时期时,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期,期初和期末数据更不具有代表性,甚至2008年全年的数据都不具代表性。因为每个企业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各不相同,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所以特殊时期的数据不能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状况。

(二)对现有财务指标计算方法的改进构想

鉴于现行指标的计算方法过于简单,容易导致得出的指标偏离实际,本文以“应收账款周转率”为例(其他指标计算过程类似),针对不同情况,分别给出如下建议:

1.当期初数和期末数具有代表性时,采用期初期末加权平均法

当企业运行正常时,企业的生产销售在各个时期较为稳定,“应收账款”的期初期末数能够代表企业的正常水平。但是,由于期初数和期末数对企业当年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对掌握的不同时期的信息资料不能一视同仁,实际上近期信息资料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必然大于远期信息资料。所以期初数和期末数的地位不同,不可直接简单算术平均。为了客观地反映该问题,我们对期初和期末资料进行不同处理,即对期末信息资料给予较大的权数W2,以增大其对指标的影响程度,而对期初信息资料则给予较小的权数W1,以减小其对指标的影响程度,最后计算期初期末的加权平均值。具体W1、W2的值由“德尔菲法”确定,此法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此处不再赘述。

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加权平均余额=期初余额×W1 +期末余额×W2

(1)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加权平均余额

(2)

2.当期初数和期末数不具代表性时,对全年数据进行加权平均

①不同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不同。如:企业一年中前10个月的“应收账款”余额都比较大,但企业制度规定年末必须把“应收账款”全部或大部分收回。在这种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母较小,造成应收账款周转率虚高的假象。②当企业的销售存在季节性时,“应收账款”余额在一年中分布不均匀,导致期初数与期末数都不具有代表性,从而无法反映企业本年度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

针对上述两种情况,以下是笔者的建议:

①只在期末计算当年12个月(或按季度)的应收账款余额的加权平均数(权数大小由信息资料的远近期分别赋值,远期权数小,近期权数大,采用德尔菲法),然后再计算期末应收账款周转率,使得周转率计算值更贴近企业实际情况。

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加权平均余额= (3)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加权平均余额 (4)

(其中,X1,X2,...,X12分别代表第1月到第12月的应收账款余额,W1, W2,..., W12分别代表每个月对应的权数)

②在当年每个月末(或每个季度末),滚动计算应收账款加权平均数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保证了企业能及时得到应收账款周转情况信息,加强事中管理,掌握主动权,而不是在年末计算一次,仅仅事后评价。此法下计算公式类似于(3)和(4)。

3.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而年初余额与年末余额是不同时间点上的货币数值,因此它们不可直接相加减,特别当年初余额较大时,它一年期的时间价值无法忽略。笔者的建议是:

①如果“应收账款”期初期末数据具有代表性,则先把期初余额折算为一年期的终值,再计算这个终值与年末余额的简单算术平均数,然后再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从而保证期初数和期末数在同一个时点上,才具有可比性。

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期初余额×(F/P,i,1) +期末余额]÷2

(5)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6)

(其中(F/P,i,1)表示年利率为i,期数为1的复利终值系数)

②如果“应收账款”期初期末数不具有代表性,例如企业的销售存在季节性时,先计算每个月(或每个季度)余额的终值,再求简单算术平均数作为分母,用来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此法下公式类似于(5)和(6)。

4.对处于特殊时期的企业,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期,仅仅利用2008年的年初年末数据不足以代表企业正常条件下的应收账款水平。此时可以参考历年的应收账款余额,比如2005年、2006年、2007年,然后根据时间远近分别赋予它们权数W1、W2、W3、W4, 其中W1

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加权平均余额= X2005×W1+X2006×W2+X2007×W3+X2008×W4 (7)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加权平均余额 (8)

(其中,X2005、X2006、X2007、X2008分别代表2005年至2008年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

5.在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中,如果企业销售收入在当年12个月里分布不均匀,存在季节性销售,比如第一季度销售收入多,后面三季度的销售收入很少,当分母考虑的货币的时间价值时,分子也应该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应该计算每个月或每个季度的销售收入的终值,再求和,即为全年的销售收入,从而保证了分子分母的一致性。

三、小结

本文归纳总结了学者对财务指标分析系统及具体指标当中存在的局限性的改进策略,虽然这些局限性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针对指标计算方法的缺陷却无系统的研究。本文提出了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和动态平均法计算财务指标。新的计算方法克服了传统财务指标在时间上的差异和忽略特殊情况的偏差,同时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使得这些指标更贴近企业的实际,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更具有参考价值,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利于决策的依据。同时,按照滚动平均法计算的指标也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服务,加强企业的事中控制的主动权,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俊.企业现行财务指标分析的改进构想[J].会计之友,2006(8):28-29.

[2]王彦忠.浅析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J].中国总会计师,2008(9):70-71.

[3]肖斌,欧晓晖.财务指标分析的局限性及其修正[J].财会月刊,2006(5):17-18.

[4]王文华,章毓育,钱静芳,安宁.财务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03-239.

简述财务分析的局限性第5篇

关键词:Altman-Z模型;财务困境;预测;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2-0118-03

一、研究背景

全球经济在2008年开始的金融海啸中受到重大打击,一蹶不振的大小企业不在少数,投资者更是蒙受重大损失。如何利用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做好公司财务困境的事前预警工作,构建相对安全的投资组合成为人们关注的又一热点。美国学者Altman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多元线性函数公式Altman-Z模型又开始频频被各大投行分析师所引用。Altman-Z模型旨在运用多个财务比率的加权综合得分(即Z得分)来判别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由于其客观准确、简单易懂、计算简便,所有数据均可根据财务报表得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广泛地被机构及个人投资者乃至企业管理层作为决策工具。

由于Ahman-Z模型是在针对美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构建的,多年来我国学者也针对国情对其进行了修正和研究,本文分析了这些研究的基本思路,认为其中的一些“中国特色”是以牺牲模型本身的优势为代价的。从而提出从新的角度对Altman-Z模型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应用进行研究。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财务困境预警模型的文献回顾 国外证券市场历史较长,对财务失败的预警研究也有一定的积累。Beaver(1966)提出了单变量判定模型,他首先使用了5个财务比率作为变量,分别对相等数量的财务失败及财务不失败的公司比照进行单变量判定预测,发现债务保障比率(现金流量与负债总额的比率)在判定公司财务状况上表现最优,其次是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他还发现,离经营失败日越近,这些财务比率的预测准确度就越强。

在单变量预警模型的基础上,美国学者Altman(1968)将若干财务比率合并入一个函数方程,创建了Altman-Z多变量判定模型以克服单变量模型以不同财务比率预测同一公司,出现不同结果的现象。Altman的实证结果表明,在破产前一年的预测准确性较Beaver有较大提高。1977年Altmant构建了包含7个财务比率的二次判别分析模型,即Zeta模型。另辟蹊径的是以累积概率函数为基础的多元条件概率模型,主要包括Logit和Prohibit两种统计方法。1977年Martint首次使用Logit方法预测银行的财务危机,1980年Ohlson用同样的方法对财务失败的预测进行研究。

由于统计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Durra et al.于1992提出将神经网络方法用于预测公司破产。这种方法没有数据的分布、结构等方面的要求,但其所涉及的拓扑定义、网络架构决定、学习参数以及转换公式的选择都过于复杂和难以确定,导致应用成本较高。

(二)Altman-Z模型概述

虽然学术界不断研究探讨更精准的各种企业财务困境预警模型,但z模型的其特点和优势依然很明显:客观准确,简单易懂,计算简便,所有数据均可根据财务报表得到,可操作性强。因此Altman-Z模型不仅被用于企业管理当局进行财务分析,促进其改进财务管理,也被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广泛应用于对企业的评价,并作为其投资决策依据。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发银行调查部选择了东京证券交易所31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与Altman相同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利用经营指标进行企业风险评价的破产模型”,获得很高评价。许多其他国家和企业也纷纷比照此模型设计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分析模型。

Airman在1968年是利用1946~1965年间资产规模在100-2500万美元之间66家制造业公司(33家破产公司、33家非破产公司)的数据为基础,使用多元判别分析法,产生了一个总的判别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程度的概率值,称之为z值。该模型的函数式如下:Z=1.2X1+1.4X2+3.3X3+0.6X4+X5。X1-X5分别表示资产营运资本率、资产留存收益率、资产报酬率、债务权益市价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Z值的判别的标准为:Z>3时企业从财务数据来判断是安全的;1.8

(三)国内学术界对Ahman-Z模型的研究综述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较短,有关财务困境预警的研究起步也较西方国晚。其中较为主要的是陈静(1999)对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所做的实证研究。她分别借鉴了Beaver的单变量分析以及Ahman的z模型对1998年的27家ST公司与27家非ST公司进行比照研究,对其1995~1997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结论是两者各有优势,前者更为简单有效,后者则是一种方法上的突破、技术上的改革,将多个财务比率揉合在一起,避免了使用财务比率进行财务分析时瞎子摸象的现象。张玲(2000)以12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用其中60家来推断线性判别模型,另外60家用以检验模型,发现模型具有超前4年的预测结果。陈文俊(2005)依托Altman的Z模型,对模型的预测变量和预测方法进行修正。他选取41家财务危机公司和41家非财务危机公司进行比照研究,建立两种财务危机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检验。

四、我国对Z模型研究的误区与局限性

(一)常见研究思路

我国的研究通常以ST公司作为财务失败公司,同时选用数量相等,行业和规模相仿的非ST公司作为控制样本,以某一统一时点前溯一定年数进行财务数据的收集。样本内不同公司被选取的财务数据是来自同一时间段的。同时各研究者基本都对Altman-Z模型的变量进行了修正然后遵从fisher准则,利用统计软件以所选财务数据计算出判别函数的系数完成模型构建。其中最常见的是对X4:债务权益市价率(即:股东权益市价/债务总额×100%)的修正。

我国证券市场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是上市公司的股票分为

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两大类,为了计算总的股东权益,我们不得不分开来计算:以收盘价计算流通股股东价值,而以每股净资产计算非流通股股东价值。按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X4应当说总体偏低。因此许多学者考虑修正甚至弃用这一指标,典型的例如陈静(1999)认为债务权益市价率与流动比率的相关性高达0.905,因此在她的模型中起用流动比率,剔除债务权益市价率;陈文俊(2005)用所有者权益代替权益市价。

(二)研究的误区

1 对X4的修正是否合理

由于我国的国情,使得照搬原有模型统计出来的z得分预测准确度有失偏颇,研究者才考虑去除Altman-Z模型中原采用的X4。采用市价的形式,能够更真实的反应包括市场偏好在内的各种状况。公司的经营状况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如成本控制、管理水平、行业风险及市场竞争力等等,这一切很难从一个简单的年报数据,比如说股东权益账面值来表现,但是可以通过市场对其未来发展情况的评价,即股票价格来体现。当然,市价信息意味着该模型对股市的完善程度以及投资者的素质要求比较高,而且正是因为股票是非常敏感的,它可能会受公司本身以外的因素影响,比如收入水平、政策法规、突发事件、国际形势等等,这些都会对z模型的使用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但是财务数据一个缺点就是面向过去,采用市价信息使得z模型在很大程度上更加客观地描述了公司的实际情况。如果只是简单地剔除,或是用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来代替,那利用公开信息所做的财务预测永远都跳不出历史成本的局限性,新的模型在某种程度上说反倒是一个退步。 2 所取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鉴于几乎所有的实证研究都取了sT和非sT两组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因此这个标题也可以简单表述为sT公司是否就是财务失败公司的代表,而非sT公司能否成为财务健康公司的代表?

Ahman(1993)综合了学界对财务困境的定义,将财务困境分为四种情形:1)失败。典型代表是商业统计公司采用的“经营失败”概念,指公司经营因为破产而停止,或者处置抵押品后仍对债权人造成损失、无法按期偿付债务、由于法律纠纷被接管重组等情况。2)无偿付能力。包括技术上的无力偿付和破产意义上的无力偿付。前者指企业缺乏流动性,不能偿付到期债务,主要用净现金流是否能满足流动负债的支付需要作为判别技术上是否无偿付能力的标准;而后者指企业资不抵债,净资产为负等情况。3)违约。违约可以是技术上的或法律上的,前者是指债务人违反合同规定并可能招致法律纠纷,后者则指债务人到期无法还债。4)破产。指企业提交破产申请后被接管清算。

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行特殊处理(sT)政策,针对的对象是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所谓“财务状况异常”是指以下几种情况:1)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为负值。2)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其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3)注册会计师对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产报告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4)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股东权益扣除注册会计师、有关部门不予确认的部分,低于注册资本。5)最近一份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对上年度利润进行调整,导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6)经交易所或中国证监会认定为财务状况异常的。另一种“其他状况异常”是指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导致生产经营活动基本中止,公司涉及可能赔偿金额超过公司净资产的诉讼等情况。

显然,前后两者并不是完全吻合。首先,有财务失败隐患的公司未必会被实行ST。譬如说企业的流动性缺乏并没有反映在任何一个实行特殊处理的情况之中,但我们知道流动性缺乏恰恰是许多企业在本次经济危机中节节溃败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些真正意义上存在财务困境的公司却被列人了财务健康的行列进行研究,其价值自然会被大大削弱。其次,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并不成熟,许多ST公司甚至依靠其重组概念拥有虚高的市值,使得权益市价/负债总额虚高,从而影响Altrnan-Z得分的准确性。

截止2009年4月,沪深两市共有1602家上市公司,剔除25家金融类公司因报表项目表述不同不具备可比性,28家上市公司因2008年下半年新上市或在统计期间停盘,市值信息不全,利用其余1549个公司2008年度中期及2008年度三季度的财务数据计算其Altman-Z得分可得:2008年中期Altman-Z得分大于1.8的sT公司共有40家,市值与负债总额之比平均为234.54%,2008年三季度Altman-Z得分大于1.8的ST公司共有34家,市值与负债总额之比平均为193.12%。

3 所取财务数据的时间区间是否会误导研究结果

我国已有的对Ahman-Z模型的研究多数是对样本在同一个时间区间内的财务数据进行统计。譬如陈静(1999)正是取了1998年的27家ST公司与27家非ST公司在1995~1997年间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Altman-Z模型的建立是旨在对财务失败进行预警。随着我国实行ST制度的时间逐渐变长,各家sT公司被实行特殊处理的时间是不一致的。若都以同一时间段的财务数据进行统计,那么一定会有部分sT公司在这段时间之前已经亏损连连或者危机四伏,并不存在警示作用。根据WIND数据库对截止2009年8月的ST公司进行统计:2004年及以前有28家,2005年9家,2006年39家,2007年38家,2008年22家,2009年29家,合计共有165家ST公司(数据来源:wind资讯)。

截止2009年8月依然在被实行特殊处理的165家上市公司,其中有28家是在五年以前被实行特殊处理的,70家是在三年以前被特殊处理的。若就所有165家公司同一时间段的财务数据来验证Ahman-Z模型对财务失败的预警作用,其意义必然不大。

四、进一步研究的构想

(一)保留权益市价负债率,增加决策约束条件

跟随我国全流通的步伐以及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相信给X4带来干扰的“特殊国情”会逐渐消失,而我国的证券市场也将更加国际化。因此我们不必急于给Altman-Z模型加入“中国特色”。相反,我们可以对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比重逐渐减少对Altman-Z模型预测的准确度影响做进一步的研究。一来可以依此结果对Altman-Z得分进行修正,二来也可以对我国非流通股的影响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但由于我国确实仍存在非流通股,所以在应用Altman-Z模型时首先应该考虑X4/Altman-Z这一比率,对此比率超出正常范围的公司采用额外的约束条件(例如市净率等)辅助决策。

(二)取样时设置条件限制

简单选取ST和非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不一定真正反映财务失败或财务健康公司的情况,因此在取样时应该再细分一些,譬如在ST公司中剔除权益市值超过一定规模的,或在非ST公司中设置流动性等其他比率的限制来进一步筛选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

(三)针对实行ST时间的不同,选取不同年度的财务数据

对各ST公司,可分别取其被实行ST前N年度财务数据来检验Altman-Z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但要注意首先被实行ST的时间不宜相差太久,而研究的跨度N也不适宜太长。因为不同时期的政策法规,市场条件,宏观经济环境等都相差甚远,财务数据自然也不可比。可以分别选取几组在同一年被实行ST的公司在实行ST之前的若干年财务数据进行比较。这样还可以研究公司本身以外的因素对Altman-Z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影响。

简述财务分析的局限性第6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局限性 解决方法

一、引言

财务报表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同时将企业财务信息展示出来。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经济竞争也日益激烈起来。在这种形势下,很多企业选择通过创新制度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与此同时,企业财务报表也越来越重要。借助于企业财务报表,可以直观地发现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同时根据其中反映的问题采取措施加快企业发展。然而在财务报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因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财务报表无法发挥出实际作用。针对于此,本次研究探讨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局限性,同时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局限性问题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存在局限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分析人员的局限性

一般来说,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同,分析能力也各不相同。每一个分析人员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都会使用自己擅长的分析方法,而不同分析人员之间专业能力的差异也会导致他们对于财务报表分析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出现差别,继而会影响他们对财务报表的分析结果。有些企业领导人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只关注企业的利润表,他们对于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额是非常关注的,因为企业的盈利越高,也就证明企业领导人的管理能力越强,因此他们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时特别重视利润报表。然而企业财务报表并不是单一的,不同财务报表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关联,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一般来说,利润报表可以清楚地展现企业运营的成本、费用以及企业收入,从而为人们展示企业获得的盈利,然而利润报表很容易被会计方法所影响,继而导致虚假企业利润出现,最终影响企业领导人的正确决策。相比之下,企业现金流量表可以清晰地展示出企业资金的去向,然而却不能将企业的资金负债状况体现出来。另外,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过程很容易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们可以修改所分析的各项指标。再加上使用不同分析方法所得出的分析指标也不一样,这些都会为某些居心不良的人用于做假账,继而掩盖企业真实运营状况[2]。

(二)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最终目的在于向企业领导人提供决策依据,主要通过分析企业财务指标来得出企业实际运营状况。然而企业财务报表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财务报表反应企业财务信息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进而导致财务报表的分析过程不够完整和具体。不仅如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当前有些企业财务报表的指标不够全面,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同时也没有包含一些企业经营重要指标,例如人力资源指标和潜在能力指标等等。虽然这些指标很难进行核算,然而却是分析企业运营状况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备了这些指标,才可以全面的反映出企业实际运营状况,继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3]。

(三)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当前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有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这几种分析方法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趋势分析法是通过纵向比较上一年度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果也是参照上一年度的。这种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在于过去结果的偏差导致当前分析结果出现偏差;比率分析法是通过对比两个相联系的项目来进行分析,如果只比较两个项目,那么分析过程往往会不够全面、不够系统;比较分析法是通过企业和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这样在分析过程中所分析的数据很容易缺乏可比性。在进行比较分析时往往会使用很多参照标准,其中有企业历史数据、同行业数据以及计划数据等。在进行横向比较时要根据同行业标准来进行,同行业标准的指导性有限,并不是特别科学、合理。这时最好的方法是选取一组更具代表性的企业来求平均数,以平均数为标准,新计算出的标准往往比行业标准更具有指导意义。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了竞争对手数据分析,然而某些企业是通过多元化方式来经营的,他们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行业归属,同行业比较十分困难[4]。

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当前我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局限性问题,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法来加以解决。

(一)改进财务指标

当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报表都只是简单的将财务信息放到报表中,进而交给企业决策者来查看,但是这种财务报表在制定企业发展目标和战略决策时却无法取得足够的作用。针对于此,企业财务人员在制定财务报表时,要同时关注企业财务信息的反应状况和相关信息状况,相关信息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人力资源和企业业务状况等,从而为企业领导人的决策提供更多的依据。当前我国财务指标的内容相对较少,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竞争局势变得特别复杂,需要更多的信息来为决策提供依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改进当前的财务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强非财务类指标。与此同时,还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来提高企业产品的创新力指标、市场占有率指标、生产效率指标以及风险指标。尤其是企业风险指标,通过风险指标的制定,企业领导人可以很好地观察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变化,从而对企业未来潜在的财务危机进行分析。在制定财务风险指标时,可以制定现金债务比例和收益质量等指标[5]。

(二)综合利用财务分析方法

为了更好地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企业财务状况,企业财务人员在分析财务指标时要综合利用各种分析方法,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其中定性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说明企业各类财务指标的变动,主要包括会议分析法、专家判断法以及类比分析法。相比之下,定量分析法则是借助于数学模型,在数量上进行比较推算,从而更好地确定企业财务指标的变动数额,同时对企业财务指标因素变动进行分析。在财务分析过程中,要综合使用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总结的分析方法,提高改进企业财务分析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此外,在应用财务分析方法时,还要综合应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例如在分析企业外部因素对企业运营的影响时,要使用定性分析法,而分析企业内部因素对企业运营的影响时,要使用定量分析法。不仅如此,企业还要结合使用动态分析法和静态分析法。企业运营过程属于动态过程,除了要分析静态的资料,还要在动态基础上预测企业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从而使财务报表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三)提升财务分析人员专业能力

企业财务分析人员是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因素,如果财务分析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所得出的财务分析报表也就不够科学。针对于此,企业必须要提升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定期聘请专家讲座的方式来提高财务人员的财会知识,同时也可以定期安排企业财会人员分享经验,让有经验的财会人员教授经验相对不足的财会人员。此外,还要培养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从而使其正确应对工作中存在的歪风邪气,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四、结束语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当前我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着分析人员的局限性、分析指标的局限性以及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等问题,针对于此,本文提出了改进财务指标、综合利用财务分析方法以及提升财务分析人员专业能力等解决方法。未来随着我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不断改进,相信我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也将做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王静.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中的运用[J].经营管理者.2016(21):34-35.

[2]王冬梅.财务报表分析教学创新:团队式实践教学法[J].财会月刊.2016(21):57-58.

[3]邹新颖.PBL模式在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中的研究――基于ARCS动机模型[J].现代商贸工业.2016(12):29-30.

[4]丹.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8):48-49.

简述财务分析的局限性第7篇

(一)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资产负债表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编制,报表左边罗列企业的资产,右边罗列的项目是企业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产状况,分析企业资产的规模和分布状况,了解企业的资产结构是否合理。反映企业该时期内的负债规模及构成,分析企业的偿债压力。还可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状况,了解投资者在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整体了解企业的资产规模和构成及债务情况和所有者权益的分配,以此来评价企业的整体实力。 

(二)对利润表的分析 

利润表主要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经营成果,通过对利润表的分析可以反映和解释经营成果的来源和构成,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通过对获利能力的分析,则可以推出企业的偿债能力,这也是债权人参考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利润表的分析可以反映销售状况,评价销售部门的业绩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同时也为接下来的生产计划提供参考的标准。利润表的编制过程中涵盖了收入、成本、费用、税款等项目因素,通过这些因素还可以分析毛利率、成本利润率、净利率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更加全面的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这也正是投资者所关心的内容。 

(三)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反映企业销售的变现能力,以及企业能否有足够的现金偿还相关债务和应付日常的开支,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将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结合起来分析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盈利的质量,因为在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中可能存在一定规模的应收账款,通过现金流量则可以了解到销售的变现状况。现金流量表反映资产变现能力的同时,也为合理使用资金提供参考。 

(四)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 

财务报表各个表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在进行报表分析时必须将这几张表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将资产状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诸多能力的分析纳入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准确、完整的数据,为相关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一)对内,查漏补缺,完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财务报表每张表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变现能力,只有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为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从日常经营活动中获取的,无论是月度报表还是季度和年度财务报表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经营状况,通过对报表和相关指标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资金支出是否超出预算,成本控制是否符合相关指标,资产负债率是否超出一定范围,应收账款和坏账的规模等。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日常运营当中存在的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反映出来。报表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及时查找原因,根据企业实际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潜在的问题及时遏制,可以使企业在问题发现和出现的早期采取应对措施,避免问题扩大化,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长期可持续发展。只有定时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才能及时做到查漏补缺,避免潜在风险,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对外,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 

债权人和投资者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对他们而言,企业财务报表是其获得企业财务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要定期向社会公布经过审计部门审计的财务报告供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参考。债权人向企业提供贷款的目的是在及时收回本金的前提下获取一定的收益,投资者向企业投资是为了在企业经营效益良好的状况下获取分红或者股利。但是,至于是否向某企业进行投资或者提供贷款以及投资和贷款的规模是多大,都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只有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盈利能力和质量较高,偿债能力较好,信誉资质优良,投资者和债权人才愿意向企业贷款和投资。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外部的信息适用者要通过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才能了解。 

(三)对国家而言,有利于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 

经济管理部门通过对国内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以及相关数据的统计、整合,了解一定时期内国内企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对企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发现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国家的各项法规、经济政策、经济制度在实际中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执行的效果如何。根据相关数据的反馈,经济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出台或调整相关经济政策和制度,推动企业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保障宏观经济健康、稳定运行。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自身存在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并不是一手的原始数据,而是对相关数据的搜集、整合、分析而得出的结果,列述在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栏中。既然是经过加工而获取的数据,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见的局限性就是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问题。首先,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问题。虽然,财务报表是财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和相关财经法规编制的,但是在实际的编制过程中由于计量方法和报告内容规定的不够具体,财务人员在编制的过程中受自身素质和经验的影响,得出的数据也就不一致,这样在比较时就会出现口径不一致的问题。再加上,我国目前的会计制度和法规还不尽完善,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以及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在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经常出现虚假数据,导致报表信息失真,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很难保证。例如:某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提高股价,虚构营业收入、购销合同、虚列资产、伪造出口报关单,构造巨额利润9.8亿元,不明真相的广大股东受报表信息的影响,以每股市价40元购入该企业大量股票,媒体披露该企业财务报表造假后,企业股票暴跌,给广大股民带来严重损失。实际中的一些案例都反应出财务报表在真实性方面的局限性。二是,财务报表的完整性。财务报表有固定的格式,凡是能用货币来衡量的项目都可以在报表中列述。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很多财务信息是不能通过货币来反映的,例如:企业员工的素质、企业的生产流程、设备的生产效率、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研发等都无法用货币来衡量,自然也就无法在报表中列述,但是这对企业和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直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此外,财务报表对一些复杂的经营理财活动会进行概括和简化,但是简化后会影响财务报表的清晰性,使财务信息不完整。例如:资产负债表上月显示有500万的应收账款,期末有显示有300万的应收账款,我们从中并不能直接推断出收回200万货款,因为坏账准备在期初与期末进行,必须通过了解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是报表在完整性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首先是分析过程的局限性,实际中采用定量财务报表的比较多,使用定性分析的较少,但是这两种分析方法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来说各有利弊。应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侧重方向选择合适的分析法。其次是分析理论、指标的局限性。实际中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通常是一个人,受利益的驱使,财务报表有失公允,此外,采用比率分析法缺乏可比性,对财务状况的预测缺乏可靠性。 

简述财务分析的局限性第8篇

财务报表分析是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考察、评价、判断企业财务状况优劣、经济效益好坏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进行财务分析的分析者及所使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使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受到极大的限制。

一、对财务报表自身的改革

对现行财务报表的改进可以沿着两条路径进行:一条是充分披露方向;另一条是简化披露方向。沿着前一方向的改进:一方面报表附注越来越丰富,已进入“附注时代”;另一方面其他财务报告的内容和品种也越来越多,可能涉及的有管理当局的 讨论与分析、中期报告、简化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增值报告、人力资源报告、财务预测报告、分部信息报告、物价变动影响报告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等。这都是为了弥补财务报表的局限所作的努力和尝试,受到了信息使用者的欢迎。因此,这种改进成为改革财务报表的主流,可以预见这一改革方向不会改变,只是对现有改革成果的完善与丰富(应是有增有减),并对报告方式进行创新。然而,一味地朝充分披露方向改进,有可能滑入信息过量的泥潭,反而导致信息有用性的降低。为了防止信息过量化,财务报表改进的另一方向――简化披露应运而生,目前的成果主要是提供简化的年度报告。在不减少年度报告信息量的前提下,另外提供一份简化的年度报告,是否真的能降低披露成本和防止信息过量呢?除非使用者只需阅读简化的年度报告,而且企业也只提供简化的年度报告。由此可见,这一方向的改革仅是伴随充分披露进行的,作为对信息过量倾向的矫正手段而已,难以成为改革的主流。也许正因为如此,简化的年度报告也融入了其他财务报告中,与充分披露方向合流了。

二、财务报表分析主体的改善

一是多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减少由于分析人员主观的偏好而发生的财务报表分析失真现象;二是可以采用分析人员外部化,即请系统外部人员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以减少主观性;三是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素质要求。

三、分析指标的改进

(一)从发展及实务的角度来看,现金流量分析指标应加入到现行财务报表指标体系中。这是因为,企业经营获取的现金及其等价物较之会计利润,从理论上去讲,更具客观性和稳健性;从实务上讲,分析现金流量,有助于投资者客观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及其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正确评估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进而测度企业经营安全程度。具体而言,在目前的分析指标体系中,可加入若干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以补充前述盈利能力指标,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营业利润),全部活动现金流量(净利润),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这四项指标能从总体上反映出在企业利润中现金支持的比例有多大,从而帮助使用者判断利润)的保障程度。

(二)完善偿债能力的指标,如现金比率,现金利息保障倍数,这两项指标能有效地反映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到期债务的保障程度,避免了全部账面利润可以进行全部及时支付的假象,能稳健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培养增强前述营运能力的指标,(如经营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经营现金流量资产总额等)以充分提示正常的经营活动带给企业的现金及其等价物。

四、分析方法的改进

(一)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判断

在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时,不仅要寻找挖掘出其投资价值,同时也可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财务风险,并判断是属于系统风险还是非系统风险以及企业的克服能力,从相反的方向来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投资价值。例如运用静态分析和趋势分析就揭露了曾震惊市场的“蓝田股份”造假案。“蓝田股份”(现名“生态农业”)自1996年以来股本扩张了360%的骄人业绩,创造了中国股市的神话,被认为是中国蓝筹股的代表,但对其财务报表通过静态分析和趋势分析后,却发现“蓝田”已失去了持续经营的能力,由此导致了高增长神话的破灭,并被“ST”。

(二)在采用财务指标比率分析时要注意与动态分析结合

各项财务指标比率分析的数据都是企业过去或历史的经营实绩,用这些数据去分析和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仅仅是投资分析的一个方面,还必须根据行业背景、企业自身的特点、经营条件和宏观经济形式,采用连续的动态分析做出全面的判断。如2003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曾被人们认为“夕阳产业”的钢铁、煤炭、建材等产业就出现强劲的增长,还有“韶钢松山”也是最好的例证,净利润比2002年增长18123%,股价在送股除权后又长了一倍多。

(三)比率与趋势分析可以结合使用

这两种方法是互相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同时也各有局限性,在运用时不能孤立地使用一种方法做出投资判断。一般的投资者往往只根据每股收益的净资产收益率等“单位化”后的指标,或仅仅依靠比率分析来实现投资策略,很容易走入误区。所以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来确定目标投资公司,都必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否则就失去了现实指导意义。

五、财务报表披露的改进

正因为报表分析的资料绝大部分来源于财务报表本身,外部财务报表中信息的表达方式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将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因而要力求改进财务报告披露的局限性,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增加披露内容。目前财务报表对企业未来的机会风险、表外融资风险、企业软资产(如人力资源)、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披露太少,改进后的财务报表附注应包括承诺事项、或有事项、期后事项和其它重要事项的披露。

(二)适用的多样化呈报,多种形式披露。目前,财务披露的手段和方式主要是数字和文字,为了满足报表使用者的多种需求和利于比较,可以采用数字、文字和图表结合的多种方式和手段,也可借助于“网络”这一日益广泛使用的媒介,提高报表分析者分析的效率。

(三)及时披露。财务报表信息要尽量由“过去时”向“现在时”转变,并同时要求企业披露更多的能够据以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的相关信息,即所谓的“流动性趋势”。财务报表的披露必须及时有效,不得延误,并强调分析的重点应放在内容实质的揭示上,而不是表面形式上。

六、注意对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及企业竞争优势的分析

简述财务分析的局限性第9篇

(一)理论可行性分析

1、分析营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在操作软件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营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由软件不时地向操作者提示,如人员安排、送货迟到、资金不足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应收账款还是应付账款的管理不当,还是有其他原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在操作过程中,随时改变方案来解决问题,如果方案正确,软件不会再提示诸如此类的问题出现,同时生成的报表数据也会转为良好。如果不能当时解决,可以记录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后寻找答案。另外,在操作得当的情况下,软件也会通过提示来进行鼓励,此时学生就会知道怎样做是对的,在操作过程中会避免出现问题。例如,在企业人员安排中,采购人员的选择,有经验的采购人员会在进货时通过谈判技巧获得较高的进货折扣,从而降低进货成本,但是他们的时薪较高,有的同学因此选用没有经验或经验较少的采购人员(时薪较低)来降低成本,如果学生在操作时选择有经验的人员,获得了较大的进货折扣,软件会做相应提示,同时在生成的财务报表中,数据显示良好。同样,软件在选择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人员方面除了有相应的提示,并且财务数据也显示良好,表明企业处在良好的运行环境中。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经验,来解决问题。

2、利用生成的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状况。

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财务分析部分一般是在介绍完偿债比率、效率比率、盈利能力比率之后,即是相关比率计算与一些案例分析,这些基本上属于纸上谈兵。在引入物流营运模拟软件后,为学生营造了企业运营的模拟环境。该款软件能够模拟营运过程中,并且可以按照操作人员需要调整营运速度,可以加快速度,在几分钟内可以看到一个月的营运状态,也可以放慢速度(软件操作速度小于实际营运速度)。生成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报表属于简易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中主要有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负债中主要是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对职工工资;所有者权益主要为实收资本。利润表中的项目主要有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没有营业外收支等项目。因此,利用上述简表可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学生在软件操作时,软件上显示的时间为每七天生成一次财务报表,因此可利用连续的多个财务报表计算财务比率进行趋势分析,找出营运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联系课堂上所讲的理论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继而,通过分析营运一段时间后生成的财务报表数据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企业经营发展趋势。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一款物流软件,但它有诸多财务管理方面的功能,能够满足财务管理课堂教学需要,因此理论上是完全可以将该款软件引入财务管理的课堂教学。

(二)操作可行性分析。

在学院大力提倡现有教学资源整合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政策下,财务管理课堂教学就可以利用学院现有资源引入教学作为辅助教学方法。在以往的实践过程中也充分证明了该项操作的可能性。软件方面,学院配备实验室,电脑数量在60台以上(完全可以满足一个教学班的每个学生一台电脑上课需要),安装并调试了物流营运模拟软件,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可以带学生上机进行操作。时间上,该款软件在操作上易学,即使非物流专业学生在1个学时的情况也会完全掌握操作要领并能获得相应数据。在以往的实验中,一般的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20分钟内即可自行操作。软件运行速度可以根据操作者需要自行调节,保证操作者所需要的数据在短时间内就能生成。生成的财务报表可以进行数据拷贝存档,或者由学生自行记录4~6期数据以进行财务分析所用。

二、财务管理课堂教学引入物流营运模拟软件的优点

(一)报表数据的差异化使分析结果不同,杜绝学生抄袭现象的发生。

不同的学生在企业的选址、经营范围的确定、安排企业各类人员、工资核定、费用支付以及资金管理风格不同,因此营运结果会因操作人的不同而不同,学生对自己的营运结果利用生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分析的结果也会不同。这种差异化有利于学生进行财务分析,而不会出现雷同的抄袭结果。

(二)软件简单易学,浓缩企业整个运营过程,并能够在教学课时内完成。

整个软件操作在20分钟内(即使是初学者)即可完成,剩下的时间学生记录生成的简易报表,做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计算,然后进行分析。

(三)节约教学成本,达到资源融合的目的。

当前用友等一些财务软件能够用于教学的很少,并且价格昂贵,笔者是在教学过程中,因学院设置物流专业引进该款软件,而大胆采用引入财务管理教学的课堂中,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四)锻炼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软件操作过程中,由软件不时地向操作者提示,如人员安排、送货迟到等问题的出现,促使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找出问题解决方案,否则恶化下去,企业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企业破产,软件操作失败。这也达到训练学生在短期时间内做出决策的反应能力。这种问题的出现方式不同于以往财务管理课堂上书面安全所提出来的问题,更利于学生接受,并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兴趣与动力。

三、应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设置的局限性。

该软件仅是一款物流专业的营运模拟软件,在企业设置上具有一定局限性。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对学生强调这一局限性。这一局限性就是企业的设置仅是物流类企业、商品贸易类企业,没有加工制造类企业的设置。

(二)获得数据的局限性。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