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1 09:15:10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第1篇

一、高中数学有效课堂小结特点

(一)小结内容要指向明确

课堂小结的有效性,应体现在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上。高效的课堂教学,必然具备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课堂小结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必然要指向教学目标才更能实现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二)小结方式要动态灵活

课堂因生成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新课程非常关注和提倡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动态生成的课堂,必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因此,我们在做教学准备时要充分预设。课堂小结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应该是在预设基础上的有效生成。有效的课堂小结从纵向来看,应该也是富于变化的。

(三)小结目标应立足学生成长和发展

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课堂小结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必然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效的课堂小结,无关教师讲的精彩度,设计的巧妙度,而在于学生的收获和变化度。教师在设计小结时,要考虑学生从中可能得到的收获,自己的设计要怎样给学生以思维的启迪。立足点的不同,往往也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四)小结过程要有学生参与

课堂小结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促使他们参与和投入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学生的有效学习才得以实现。

二、高中数学有效课堂小结实施策略

(一)丰富课堂小结方式

数学课堂小结的方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在各章各节的数学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小结形式。当然由于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性格以及自身爱好的差别,就会出现千差万别的课堂小结方法。同时这与高中生的基础和课堂表现以及智力水平也是密不可分的,需要高中数学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课堂反映情况,依据教学实际选择适合学生,自己又觉得在课堂上得心应手的课堂小结方法。所以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勤于研究小结方法,促进学生积极热情的参与总结、归纳,有效提高学生的每节课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

(二)准备课堂小结内容

新课需要教师备课,课堂小结也是一样,课堂小结效果的成功与否与高中数学教师的精心准备是分不开的。数学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至少要考虑好几个问题:(1)本节课的小结是以教师还是以学生为主体?(2)本节课的小结需要板书吗?(3)小结的内容具体有哪些?(4)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小结,跟前面几节课一样吗?至于更详细的内容就需要数学教师依据教材内容而定,另外还要依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灵活处理。

(三)预设课堂小结过程

高中数学课堂小结要想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就需要一定程度的预设过程,以便更好地在数学课堂上动态生成。然而预设虽至关重要,但关键在于二者之间的紧密结合,动态生成的质量直接取决于预设的缜密程度。数学课堂教学是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进度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对学生的表现也能估计差不多,尽量预设到课堂的每个问题情况,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使教学效果更完善。

(四)反思课堂小结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21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积极的将多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小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小学数学也有其明显的学科特点,因此,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与数学学科的特点,将更多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生较之于高年级的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有更强的依赖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就显得更加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温暖了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

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对数学学习不再畏惧,而是充满热爱,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能够鼓起请教老师的勇气,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如此大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要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起重视,并积极主动的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巧妙运用游戏教学法

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游戏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游戏教学法,能够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游戏教学法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产生的作用。

1.与小学生的特点相适应。游戏教学法之所以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很关键的一点,在于与小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喜欢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快乐,学生对数学课堂充满了期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对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与小学数学的特点相适应。将游戏教学法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对知识点的表达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点比较基础,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比较密切,很多知识点都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得以呈现,因此,教师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三、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高效的获取知识。本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平淡的课堂教学,往往很难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反之,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课堂,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启示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应该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学生有多种不同的体验,仅仅将学生的注意力锁定于课堂之上。

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教学方法越多越好,要讲究恰当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教师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对教学方法及时作出调整。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解的知识点,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教师也要根据讲解内容发生的变化,对教学方法作出有效调整。想要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应该掌握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的教学进行实践,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

四、加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现代教学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互动,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机械的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点的情况。在小学阶段的师生互动,教师占据主动地位,小学生不懂得如何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因此,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在对学生进行重点与难点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提出与知识点相关的一些问题,一方面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使互动更加有效,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进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第3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讲解活动;认识

新课改、新标准、新认识、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标准在小学数学学科领域的深入渗透和有效运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目标要求设置等方面,也提出了与时俱进的科学要求.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在讲解课堂练习内容的活动中,需要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需要紧扣数学教材的重点难点,需要结合学习对象的认知实际,选择科学、有效的讲解方式或手段,以此生动呈现课堂练习所具有的巩固、发展、反馈功效. 课堂练习讲解,究其本质就是数学案例讲解活动. 小学生在教师的课堂练习讲解中,要实现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发展数学学习技能、提升数学学习素养等目标,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切实做实、做优课堂练习讲解活动,让课堂练习真正成就“教学相长”预定目标. 本人从以下几方面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讲解活动的开展进行初步论述.

一、课堂练习讲解要结合教学重难点,主次分明

教育学明确指出,课堂练习设置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和掌握数学知识,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课堂练习设置,是为课堂数学知识讲解“服务”. 教师所设置的课堂练习内容,必须始终紧扣教材知识点、重点和学习难点. 由于课堂练习讲解时间较短,这就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讲解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在讲解课堂练习时,不能“随意性”脱离教材这一“根本”,而应该结合该节课教材内容的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围绕课堂练习内容的某一项或几项内容,进行针对性、侧重性的讲解,通过主次分明的讲解活动,让小学生能够在短暂讲解教学时限中,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再一次的认知和掌握.

如“商两位数”一节课课堂练习讲解时,教师没有“胡子眉毛一把抓”,对整个课堂练习内容进行讲解,而是抓住该节课教学的重点“总结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及试商的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的难点“试商的方法”等内容,选取该节课课堂练习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并且小学生解题具有一定难度的“计算下面各题:(1)416 ÷ 32;(2)1670 ÷ 25;(3)854 ÷ 64;(4)1189 ÷ 41”案例,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和指点活动,让小学生能够在教师针对性的讲解分析中,对重点内容有效认知,对难点内容有效解决,巩固其数学知识素养.

二、课堂练习讲解要凸显双向特性,双边互动

笔者发现,在传统课堂练习讲解活动中,教师经常包办课堂练习讲解的整个活动,学生不能参与其中,成为讲解活动的“听众”和“旁观者”,学生不能够对课堂练习解析方法策略有深刻理解,降低了课堂练习讲解的“功效”. 而教学实践学明确指出,课堂练习讲解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一部分,其活动过程应具有双向互动特点.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的实践进程中,才能对所获知识经验“知之较深”、“理解较透”.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练习讲解活动,应呈现双向特性,让课堂练习讲解成为教师和学生二者共同的实践活动,在教师深入引导,小学生认真探知、分析、解答课堂练习的活动中,围绕问题解答的思路或方法等进行深刻的师生双边交流探讨活动,推进和提升课堂练习讲解效果.

如“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课堂练习案例讲解中,教师抓住案例讲解的双向互动特征,采用互动式教学活动,在解题思路讲解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计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时,需要哪些条件内容?”、“他们之间的计算公式又有哪些内在联系和区别”等要求,组织小学生开展感知问题条件内容活动. 小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并展示其解题思路为:“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时,需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正方体的边长的长度”. 教师指点学生推导的解题思路,强调指出,由于正方体是长方体的特殊情形,同样可以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 小学生根据教师指点,进行修正完善,开展解答问题活动,过程略.

上述课堂练习讲解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双边互动活动,对课堂练习解答的思路有了清晰认知,解题方向更为明确. 同时,教师与学生的各自特性也得到了有效展现和提升.

三、课堂练习讲解要包含探究过程,学导结合

课堂练习讲解,不仅仅简单的“告知”解析方法策略的简单过程,而应该是亲身实践的探知掌握解析方法精髓的探究过程.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练习讲解活动中,片面认为学生已经经过课堂练习解答探析活动,讲解环节中就应省略掉探究研析过程,从而教师的“讲解”取代了学生的“研析”,教师成为课堂练习讲解的“主角”. 而笔者以为,课堂练习讲解活动,同样也应是学生再次反思、再次研析、再次升华的实践过程.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练习讲解时,在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基础上,引导小学生自己去“回顾”、“剖析”已有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法,查找出解析过程中存在的需要改进完善之处,并用数学语言进行展示,教师在此进程中要做好课堂巡视,适时点拨和引导,在“学导结合”的探究过程中,学习技能得以锻炼和提升.

四、课堂练习讲解要注重知识延伸,承前启后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第4篇

目前,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已将课件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用它来呈现课堂内外知识,用它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学容量过大、忽略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下面就课件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课件、小学数学、课堂整合

一、 课件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实施中注意的事项: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小等特点,课件和数学课堂整合过程中,不同的年级应用课件所处的层次应该有所不同。对于小学低段来讲,课件与数学课堂整合,课件应该主要作为演示工具。而对于小学高段来讲,课件与数学课堂整合,课件应作为认知工具。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它的作用。

(一) 课件作为演示工具

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课件主要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主要因为小学低段学生年龄较小,处于表象思维阶段,对于各项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易感染的特点。可以利用课件对学生进行外部的刺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更容易突破重难点。运用课件提供形象的材料,将抽象、枯燥的内容进行趣味化、生动化、形象化、生活化。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

(二) 课件作为认知工具

在小学高段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大一些,决定了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加上每所学校基本开设有信息技术课程,而且城市孩子的家中基本配有电脑等条件,那么,课件就可以成为学习工具。作为教师可以尝试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试着去解决问题。教师只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如:教师可以确定一个题目,并提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址、历史资料、习题等,让学生自己去网上搜索学习并完成相关的习题,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的能力。并逐步学会自主学习。

二、小学数学课堂运用课件,所带来的优化效果。

(一)运用课件,有效提高学习兴趣。

在上世纪,数学知识是那么的枯燥、乏味、抽象,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而今,随着教育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运用课件教学,通过多彩的图片、动听的声音、真实的图像、文本、表格数据等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能够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学段的特点来充分利用课件进行展现。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化、趣味化、形象化、生活化,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心态进行学习。

(二)运用课件,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效果更好。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来掌握基础知识,使学生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辅导作用。如今的课件呈现形式灵活多样,图文并茂,能够生动的将教学核心的文字、图片、表格、图像等融入教学,为学生营造一种充满兴趣、巧问的情景。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传统的教学,在讲授一些动态图像时,只能通过教师口头描述其性质,学生较难理解,难以形成运动观。如果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教育的改革,人们越来越认同这种观点了。提倡数学课堂中运用现代技术作为学习数学与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三)运用课件,降低小学数学课堂学习难度,更易理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度的,但还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抽象思维过程中,仍然离不开具体的形象支持。在传统教学中,虽然配有挂图、模型,但老师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讲解、说明。效果可能还不是很好,特别对于小学低段孩子来讲,由于年龄较小,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在学习概念时,会产生难度。如果采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就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将知识直观展示出来,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

三、课件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存在的问题:

1、利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的学科整合,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老师和学生对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还不熟练。

2、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利用课件辅助教学目的并不明确,表现手法和形式也不严谨,导致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3、利用课件教学,很多教师认为教学内容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往往造成一堂课下来教学容量过大,欠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吃得消。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第5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数学;

课堂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场所,而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为了更好地解决这样的困境,教师务必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中笔者针对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出了如下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创设有效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主动进行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进人们认识世界的真正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创设相关的、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要想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以故事为主体的问题创设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将有趣的课外内容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分数的教学时,可以以学生熟悉的东西作为依托,如《喜洋洋与灰太狼》,“有一天,羊村开会进行食物的分配,有一个饼,懒洋洋跟美羊羊都想要那个饼,但是怎么分才能使得两个人都有同样多的饼呢?”学生回答“一人一半”,此时,教师让学生用数来表示一半,学生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了,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教师正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来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从而有效地增强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2.创设课堂实验,调动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根据课本中的一部分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亲手进行制作实验,从而让学生从亲自动手中体会到成功的,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营造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竞争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地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比赛来营造竞争情境,如知识竞答、算术比赛之类的游戏,并将新知识融入到游戏竞赛中,通过游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更大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多多鼓励学生,用竞争情境的创设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从而消除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的缺点,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教学价值

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较难学的学科,其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以外,还具有实际运用性的特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是随处可见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实际运用性。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拉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更多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数学理论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让数学在学生眼中更加具体化,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从而突显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

三、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的高效优质的发展,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时,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行安排工作任务,并对该知识点进行共同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促使优生更优,差生变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品质。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进行师生交流、学生间互动的重要场合。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思考,从而使得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步,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四、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任何一堂课后,教师连同学生都应当进行充分的教学反思。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掌握教育教学的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进行学习,能有效地促进自身养成良好的课堂反思习惯。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地引导学生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反思,以此来获得最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反思,然后在下节课上课时进行总结交流,并注意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改善,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小结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寻求学生的真实需求。因而,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根本依据进行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密切联系实际、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加强教学反思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地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叶仁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组织实施 路径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小学数学课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缺陷如:过于追求知识目标的实现,忽略了数学课应有的存在特点。对三维目标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践行,虽然在教案中体现了三维目标,但是其教学的效果一般。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使用较为广泛,但是数学课应有的课堂内涵和教育意义表现却不明显。缺乏科学的数学课评价,虽然课堂评价已经成为了一种课堂常规设置,但是却一直处于形式阶段,根本没有充分发挥出评价的作用。缺乏健全的课堂评价机制和标准,教师无法正确界定优质课。

1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1准确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三大要素

数学课堂教学和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相同都是以教材为主要蓝本而展开的教师各学生之间的教和学的活动,学生、教师、教材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三大基本要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对象。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个别差异等因素。例如,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程度、数学基础、学习方式、学习心态等等的问题教师都应该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教学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1.2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主要是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想要达到的某种效果。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依据和导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和体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在实施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实施课堂教学要准确把握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和对现有知识的理解为基础科学地实施课堂教学。二,实施课堂教学要充分认清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三大基本因素之一,教师只有在对教材有着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展现课堂教学的价值。

1.3教学设计体现探究性特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课堂导入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对数学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课堂导入就是要充分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快速地引入到课堂学习的主题当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整体的效果。在小学数学问题设计的环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合作探究、主动参与等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不能盲目的设置问题,要让学生对问题能够有着充分地认识和理解。

2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组织与实施路径

小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和独立能力。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时,应该充分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数学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即便如此,还是存在部分学生在课堂中不愿意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教师要转变角色观念,实现“教”与“学”的转移,注重对学法的研究,同时还要实现“教”与“学”的优化配置。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2.2注重兴趣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最强大的兴趣动力,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中来。首先,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该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其次,要科学地设置主体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地激发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提升数学课教学的效果。

2.3科学设置小学数学教学的范例

在数学课教学中,范例教学的作用十分重要。数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科目,因此,在进行范例选择时应该做到“举一反三”,这就要求范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范例的典型性指的是范例和学习目标之间能够产生一定的关联性,同时还要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问题,也就是说通过这一范例可以将目标所需要反映的问题最直接地反映出来。

2.4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视觉感受尤为重要,教学媒体的应用为学生带来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它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媒介,通过一个媒介可以生动的将抽象的知识形象的表现出来。既生动形象有简单明了,不仅给课堂带来活跃的气氛,还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的教学用具主要包含图片、实例、实物以及多媒体课件等等。数学课涉及知识面广阔,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传输专业知识并融入相关人文知识,还要传授相关专业技能,时间有限,因此数学课堂教具的运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余根建.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08(01)

[2]张喜飞.研究性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5)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缺陷,制约了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搞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是新课改的要求,必须予以重视。

一、小学数学课程初探

1.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新课改规定,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是教会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基础性强,目的在于帮助小学生夯实基础,养成数学思维。课程内容贴近生活现实,富有趣味,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普及性,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小学数学课程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内容出现方式以提出问题为主。新课改尤其注重小学数学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倡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主动性。

2.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自制力差,上课时不易集中注意力,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小学生的智力仍处在发育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思维能力和自主能力,在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因此,更加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效课堂与素质教育的观点提出后,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适合新课改目标的问题。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严重,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控制着教学进程,领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较差。

其次,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仍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主,重结果轻过程,过于拘泥教材,不结合实际,忽视了对学生提问、观察、分析、思考等能力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差。

此外,不懂得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必须加以整改。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 有效课堂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崔允t教授所著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一书阐述了有效教学的内涵,他认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较多的进步和发展。

(二)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的策略

1.教师应加深对新课改的理念的理解,使自己的教学活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有效课堂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化理论知识为实践,发挥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作用,优化教学策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 以基础知识为重。教师全面系统地理解教材,正确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理清知识点分布和编排线索,在此基础上,灵活有效地利用教材,开发教材,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改变低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特点,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借助形象直观的思维,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使教学活动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

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学习流程。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做到复习、树立学习目标、知识讲解、让学生提问思考、巩固提高、预习等环环相扣、互相促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实现有效学习。实际教学中做到重、难点突出,钟对数学课程中一些抽象的公式、定理等,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直观地呈现出知识点,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的障碍,牢牢掌握学习内容。重视尺子、圆规等数学工具的运用,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角度、长度,绘制几何图形,提高操作能力。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和练习,有效地巩固知识。

4.因人施教,教师要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在课堂学习中鼓励学生相互之间提问、交流,建立学习小组,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共同成长。有效进行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发言。定期进行测验,检查学习成果,让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个别提问和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的意义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树立有效课堂理念, 符合新课改理念,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化,打造优秀的新型教师群体。

结语: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对教育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收益最大化的教育成果,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发挥课堂的最大价值,提高教学质量,成形有效特色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学生的学习观,促进其全面发展,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陈惠芳.问题导学:开展“对话式教学”的应然之道――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3,(8):64-67.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3-0068-02

[作者简介]陆如兵(1982―),男,江苏如东人,本科,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镇丰利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课堂教学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已有知识、思维特点等开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数学知识和能力,并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一、阻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高的原因

阻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课堂教学目标不科学、不明确,教师在教学中抓不住教学要点;在教学目标设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等,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二是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呆板、乏味,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改理念,缺乏创新意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是沿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升也就难以实现。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认真研读教材知识,制定切实可行目标

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指南,也是行动的动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要认真研读教材知识,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阶梯性、全局性及层次性,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内容十分严密,也十分系统,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形成整体化的感知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才能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有效的教学方法完成课堂教学。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把知识内化为教学能力,才能灵活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追求提升教学有效性目标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照新课改理念,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改革和创新中,走上不断提高有效性的课堂教学之路。要让学生的学习取得满意的效果,关键是学生要乐学,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这就需要教师要和学生建立亲近、平等、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要用大爱之心对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为学生营造一个融洽、宽松、能够张扬个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百倍的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参加合作学习,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笔者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和学生交流的。“我们知道了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那么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时有几个学生抢答说。笔者及时鼓励这些学生:“很好,回答得不错,你们是爱动脑子的学生。”这时又有学生说:“我们小组采用了‘折一折’ 的方法,也得到了同样的答案。”笔者对其回答加以肯定,“很好,请你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好吗?”在学生演示完后,笔者又鼓励说:“你们的方法真好。其他小组是不是还有别的方法?”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为课堂营造了宽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又能够小组合作,从而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提升了学习效率。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为小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机需要一定情境的促发,特别是能够融合小学生特点的情境创设对他们更具“磁性”,也更能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着眼于能否引领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只有那些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故事激趣式、联系生活式、猜谜式、媒体演示式,等等。

比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笔者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出示一个储蓄罐,告诉学生这个储蓄罐是我们班丽丽同学的,她的奶奶快过七十岁生日了,她要用里面的钱给奶奶买一件生日礼物,这里面有多少钱呢?现在倒出来,请大家一起来数数。这个情境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为储蓄罐对每个孩子都充满着吸引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练习设计面向全体,体现有效课堂教学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内容的特点结合起来。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丰富的个性特点。因此,教学活动的进行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练习的设计也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比如,在《认识分数》的练习环节,笔者设计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习题。第一步,强化学生分数的基础知识:1.数学来自生活,在我们的周围处处都能找到分数,请你找一找;2.“晶”字每个“日”大约占这个字的多少?第二步,让学生感受分数的应用:1.(出示一张分切好的蛋糕的图片)图片中分切好的蛋糕可以用分数表示,请你写出来,并比较一下大小;2.请用分数表示图片中红色的部分(出示图片)。第三步,了解分数的发展历史,感受数学的魅力。上网查阅关于分数的发展历史,并做好记录。

这样的练习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和数学的存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不仅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还要确保练习题的科学性、技巧性,只有每个学生在练习中有所收获,练习课的有效性才能体现出来。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尽快克服的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真正落实新课改教学理念,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科学设计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这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第9篇

一、巧用微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入新课环节的目的主要是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因此,面对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学生,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巧妙设计课堂导入,是激发儿童阶段学生好奇心的关键。微课具有短小精悍、视听效果突出、教学资源整合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地在课堂导入环节加以采用,尤其是目前正在流行的翻转课堂。

在数学课堂导入环节巧用微课需要注意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在采用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1)精心设计或使用微课资源。目前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建立了微课教学交流平台,汇集了一大批优质的微课案例。如100以内的加法、认识角等微课资源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可在课堂上考虑使用;(2)在导入环节使用的微课资源要具备内容丰富的特点,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开始思考以及练习,为正式的讲授环节创造条件。一些微课过于简单,不能充分地聚焦问题、引起学生兴趣,或者过于单一,不利于数学中诸如正方体、小数比较、分数比较、四舍五入等抽象概念、规则的学习。这些都需要教师谨慎考虑。总之,互联网上的微课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和学生要注意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不能一味图新、一味图多。

二、巧用微课呈现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直观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学材料为中介的师生互动过程特别重要。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根据教学材料的性质、学生学习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微课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比较符合小学数学课堂及小学生的特点。微课能较好地体现片段化教学的特点,增强教学的计划性和教学活动的互动性,符合知识、技能学习的要求。

为此,巧用微课呈现教学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1)变讲解法为演示、讨论法。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较多地与讲解法联系在一起。在数学课堂中,往往是教师先设置一个问题情境,如解决分数应用题,然后一步步讲解如何解决问题、掌握解题思路,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使用微课呈现教学内容则可以充分发挥微课所带来的教学活动的灵活的互动性,通过把分数应用题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白分数应用题中“1”的含义以及整体中包含多少个单位的具体算法;(2)选用微课呈现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的先后环节,尤其是后续的提供学习指导、展现学习行为、反馈及评价。在微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留意这些细节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教学活动,增强整个教学活动的连贯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巧用微课互动,提高数学技能

微课的核心是视频教学资源。微课带来的课堂教学变革充分体现在互动学习、自主学习方面。通过使用微课资源,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更容易思考具体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一些学生害怕教师提问,课堂问题容易流于形式,更难以发挥调控课堂教学的作用。加之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还停留在具体运算阶段,学生难以清楚表达学习中遇到的障碍,不利于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微课具有鲜明的互动性,突破了教师留给学生的威严形象,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面前,学生更乐于解决数学问题,方便师生群体之间的交流。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