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4 16:37:11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第1篇

思想意识决定前进的方向。在这种意识推动下,近年来,晋江市的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着“深化科技服务,强化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总体目标,以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加强产学研合作,聚集创新创业人才,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助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在市政府的带领下,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端正了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态度,强化了自身的科技创新意识,从本质上认识到社会、市场发展的趋势,结合自身发展的现状,积极探索企业发展中的不足和缺陷,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例如优兰发集团不断增强自身的拿来意识、自主意识以及机遇意识,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从最初的瓦楞纸到高端复印纸,再到薄页,企业不断创新和自我突破,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2加强产学研究、合作,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目前各院校都是以信息技术发展所需求的人才为依据进行教育教学课程设置的。而科技创新活动是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项目,所以中小企业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通过合作能够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能够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关,缓解企业科技创新的压力,从而推动企业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例如,晋江企业在市政府的带领下,与东华大学合作,就探讨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战略合作协议,探讨落实校市合作、校企合作、工业设计大赛、互派挂职、共建产学研用基地等问题,这些合作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研究所、高校拥有先进的研究设备和有较强的科研优势,尽可能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3弘扬创新文化,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市政府也正努力学习和宣传这次会议的精神,通过多种形式的报道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让创新创业者成为受人尊重的公众人物,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中小企业也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运用各种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不怕挑战和困难,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对于中小企业良好文化氛围的创造,企业的管理者要给予足够重视,大力宣传先进工作者的事迹,给广大员工提供一种鲜活的类比和模范的引领,用舆论的力量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集思广益,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出谋划策,解决难关,促进企业的发展。

4建设科研创新基地,加强科技创新基础研究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信息技术发展飞速,为了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企业就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战略目标来抓。因此,政府应协同中小企业一起建设科研创新基地,加强科技创新基础研究,以大幅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创新成果转化与扩散,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同时,政府还要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制,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宏观管理、治理结构及评价制度,统筹配置科研设施、人才团队等创新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竞争力。

5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企业在进行科学研究,在进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中介机构能够起到很好的桥梁和传播作用。国家和地方政策要鼓励相关的科研机构转变为科技创新的中介结构,大力发扬创业服务机构、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等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的人才、信息和技术等方面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援助。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中,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信息对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市政府要起牵头作用,尽快建立和完善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在政府机构、中小企业、各科研单位和各大学之间建立起科研技术平台以及信息共享平台,优化资源配置,使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进而最大程度地帮助中小企业走出科技创新的困境,促进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6结语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第2篇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模式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念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由科技人员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简而言之,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创新为使命的企业。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

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愿组合、自负盈亏”的组织原则,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适应能力,它们除具有一般企业的特点外,还有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特征:1.规模小与大型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做出决策。2.专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3.高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生产的大多是高科技产品,其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单一性,很少进行多种途径的代替研发,在成长过程中,技术、市场、财务、环境等方面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三、技术创新模式与选择

技术创新是一种技术经济活动,是新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是技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是最有能力、最有条件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群体。同时,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立身之命,是企业活力的增长点,因此技术创新模式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模式的重要组成。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协同创新,其中自主创新要求企业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能力,这不利于中小企业内在优势发挥,因此不适合中小企业选用;后两种模式对于资金短缺、技术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尤其是协同创新比较适用于新兴技术和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三种创新模式在研发能力、创新效益等评价指标方面各有优劣。见表1和外部环境,可以选择其中某一种技术创新模式,也可以采取两种或者多种创新模式的组合。

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以下将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部环境两方面进行探讨。1.政府应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1)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鼓励技术创新活动。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法律法规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通过立法,维护企业技术创新的合法权益,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同时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技术创新计划,大力鼓励产学研结合,使大学和科研院所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2)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完善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国家要健全信用担保体系,设立专门的担保机构,降低商业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成本和风险。同时,完善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创新基金等相关政策。(3)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体系。国家要大力发展创新集群,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兴产业基地等,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共享。2.企业自身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内部环境(1)建立促进创新的激励制度。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评价系统,采用多种激励机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创新建立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知识型员工积极性,有效地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2)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并切实遵循。企业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生存环境等,培养全员创新的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激发科技人员创造力的工作环境,努力打造协作创新的工作氛围。(3)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系统。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知识密集型组织,对快速响应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运作效率等与知识管理相关的指标有较高要求。所以企业应选择合理的知识管理系统,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同时要加强知识管理信息组织建设,做好企业内部知识管理支撑,提供功能强大的搜索工具,便于对现有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实现知识共享。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成长性的创新群体,在创新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就是重视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未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在目前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适应市场变化,在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李姗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粟进,宋正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05):156-163.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第3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业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在技术和创新能力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美国作为世界上的经济和科技强国,中小企业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部分,在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上凸显了一定的优势,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中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对比

发明专利作为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和研发活动的主要成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本文选择将发明专利数量作为创新能力的对比指标。

1.专利申请和拥有量对比。

根据美国专利商标局的统计,1963年美国当年的专利授权数为48971件,到1985年年度专利授权量为77245件,而根据中国知识产权局的统计,同期中国的专利授权量仅为138件。2004年时,美国当年专利授权量为181299件,中国为190238件,中国年度专利授权量首次超过美国。根据2012年最新的统计数据,美国当年的专利授权量为276788件,中国的为1255138件,其中有效专利为768655件。由此可见,中美两国年度专利授权量均在不断增长,但中国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美国,但在专利总数方面与美国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2.技术成果转化对比。

技术成果转化主要通过专利技术成果对国民经济的促进来衡量,即通过专利密集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来测量。所以中美技术成果转化的对比主要是两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经济贡献的对比。美国商务部的《聚焦知识产权和美国经济产业》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知识产权密集行业对美国经济贡献了5060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34.8%;为美国社会提供了将近4千万的就业岗位,占所有岗位的27.7%;商品输出7750亿美元,占美国商品输出的60.7%。而根据中国区域专利密度统计报告的数据,2012年中国密集型产业对GDP的贡献为26%,截至2012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为13.7万亿;创造了3488.66万个就业岗位,占所有岗位的26.11%;商品输出值占中国出口总值的29.85%。通过以上对比可以发现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长速度较快,科技创新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就业促进率、商品输出率的贡献较大,但与美国相比无论是专利申请和拥有量还是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都仍有较大的差距。需要我们学习借鉴美国的政策措施,大力促进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美国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

美国先进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其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是分不开的。美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财税政策以及建立创新服务体系,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使其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美国政府制订了专门的法律和法规,并形成了针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完善法律体系。该体系以《小企业创新发展法》为核心,并以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为支撑,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了全方位的法律保障。如1890年,美国政府颁布了《谢尔曼法》,为中小企业对抗大型垄断组织提供了法律基础和保障。其后又先后颁布了《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克莱顿法》和《米勒—泰丁法》,进一步完善了美国的反垄断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创新营造了一个自由竞争的环境。

2.建立完善的创新融资体系。

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激励其科技投入的增加,美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给予了多种税收优惠政策。美国税法将研发机构都定性为“非营利机构”,使其不用纳税。根据美国1986年指定的《国内税收法》的规定,研发经费较上年增加的公司和机构,可以获得增加额20%的退税。美国税法对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实行特别税收优惠,规定企业为了进行科研而新建的房屋或添置的设备,可以享受税收减免。这些税收扶持政策极大地加强了美国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有效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3.建立创新服务体系。美国在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的过程中,建立了一系列的创新服务机构。如由政府职能部门、政府服务机构、民间机构和行业协会组成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科技计划,有效地促进了创新技术向中小企业的转移,并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我国发展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法律支撑体系。

完善的法律支撑体系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当前缺少一个针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法律支撑体系,使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充分保障中小企业的利益。因此,政府要以现有的《中小企业法》为指导,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为基础,以税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公平竞争管理法和信贷担保法等法律为辅,建立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体系,使中国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有法可依,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

2.改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融资机制。

借鉴美国经验,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提高国家的研发经费投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针对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制定不同的财税政策和基金支持。其次,运用政府的财政手段,构建中小企业创新融资保障体系。利用政府财政的担保作用,分散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

3.健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服务支撑体系。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第4篇

关键词: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

基金项目:2015年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DXSKYY2015016)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3月28日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体业务的中小企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和人才密集型、并以追求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实体,它富于创新,具有灵活的高科技产品开发研制机制和经营机制,具有灵活快速的市场适应能力,是整个社会的中小企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

为了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与管理工作,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河北省政府制定了《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该办法认定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具体标准如下:1、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在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在40,000万元以下;科技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在10,000万元以下;其他行业企业:依照国家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型标准。2、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20%以上。3、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2%以上并具有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4、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或创新集成能力,且形成产品或服务。

二、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现状

(一)行业创新发展不均衡。通过调查发现,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处于第二产业,其中制造业、采掘业与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排行业前三名。调查还发现保定市59.06%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涉及的技术领域为新材料技术领域,而当今发展最为迅猛的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的占比仅为1.34%。由此可以看出,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行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二)创新形式主要是模仿创新,而缺乏自主创新。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而技术创新又是创新的核心。根据调查得知,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形式主要是模仿创新,占比为37.18%,相对于5.13%的原始创新来说,企业更加倾向于模仿创新。这样,就必然导致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较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仅有1.95%。技术研发能力弱是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主要内在原因,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实力严重不足,有四分之一的企业甚至没有设置研发机构,这就导致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大多处于模仿创新阶段、自主创新能力弱、创新水平差的状态。

(三)缺乏技术开发战略思想,研发费用投入少。拥有持续不断的技术开发积累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但就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企业高层缺乏技术开发的战略思想。据调查数据得知,只有26.32%的企业有较为详细的技术发展规划,有超过半数的企业除了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外,只有一个甚至没有后续的新产品和服务。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将其大部分资金投入到购买机器设备的环节,研究开发费用的占比仅为12.42%,如此少的资金投入必然会影响到技术创新的质量,甚至会导致技术研发人员的消极情绪。

(四)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机制和激励机制。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有几个特点:就人力资源规划来说,只有9.94%企业拥有3年及以上的人力资源规划,大部分企业缺乏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就人员结构来说,有68.21%的企业总经理来自于企业创办人或领导家族成员,人员结构不合理;就人才类型来说,有34.44%的企业亟须研发人才,研发人员稀缺。配套的激励机制可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使员工创造更多的价值。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员工的激励方式大都处于物质激励阶段,通常给予加薪的奖励,部分企业给予股权激励或技术入股的奖励,缺乏精神层面的激励。

(五)融资渠道不畅。融资包括两个方面,内部和外部。外部又包括向银行贷款、向民间机构借贷、获得风投资金支持等。据调查得知,保定市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因为企业规模小、成长性差、技术优势不强等原因造成融资不畅。75%的企业没有得到过风险投资基金扶持,49.01%的企业因为融资困难太大而放弃吸引风险投资,44.08%的企业因为没有足够的抵押贷款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这些数据都说明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需要改善。

三、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主要影响因素

(一)企业家创新意识和创新战略。企业家是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的倡导者、推广者和领导者,是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调查分析得知,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只有1.95%的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格局。作为一种高级的人力资本,企业家的创新愿望和创新倾向的强烈与否对技术创新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大量的研发创新人才。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导致对研发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又由于企业资金实力欠缺使得公司对后期的人才培训环节不够重视,再加上后期的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造成人员流失率高,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活动。

(三)研发投入。研发投入通常包括资金投入、购买新设备、购买原材料、购买相关技术、建新实验室等,其中资金是科技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基础和首要资源,足够的资金投入是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得以顺利开展和长期维持的关键。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对资金的依赖贯穿于整个技术创新活动的始终,从研发人员的培养和使用、研发中心或实验室的建设到中间试验与新产品的推广都需要大量资金的强力支持。

(四)技术创新实力。技术创新是保持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而目前许多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持续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仅处于省级先进或一般水平,技术研发机构的水平更是一般甚至没有。即使是采用技术引进的方式提高创新力,也只是进行技术入股或购买设备,并没有引进创新人才从根源上提高企业技术自主创新实力。除与国内企业、国内科研机构合作外,较多的企业并没有与国内外高校或其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这同样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保持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

(五)市场环境。技术创新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行为,需要在企业创新产品的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创新。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都会影响企业创新。市场对于某种产品或服务需求增大时,企业会根据市场加快创新研发速度,当竞争者推出新产品或服务得到更多的消费者时,企业也会迫于压力不断研发新技术。总而言之,市场不仅决定企业未来创新方向,也会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数量和质量。

(六)政府政策环境。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如果没有完善的政策法规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给予相关的指导和帮助,企业很可能中途“夭折”。因此,政府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影响巨大。2015年,河北省印发《关于财政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十项措施》,提出要把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重要抓手,加快转型升级。主要包括: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吸引省外人才来河北省创业、发展股权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和实施风险补偿等。

(七)融资与风险投资环境。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总会不断地发生对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需求。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没有足够的抵押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企业因为融资太难没有得到过风险投资,而美国的相关研究已经表明风险资本投资与技术创新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由此可看出,融资与风险投资环境严重影响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

四、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改善建议

(一)企业家应提高创新意识,制定创新战略。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战略是大多数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持续创新的瓶颈。增强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企业领导者的创新意识,就需要分享创新成功案例,明确创新重要性;完善创新愿景、战略和使命;随时注意和监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进展情况。

(二)增加研发投入。研发投入过低是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应该将研发放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增强研发费用的投入,注重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和工艺的开发,优化研发资源的配置。同时,还需要对研发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控制,提高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加快产学研合作。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往往受到其研发资金、研发平台和创新人才的限制,企业应设立技术研发机构,与高等院校和大型科研院所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这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节约技术创新成本并提高创新效率的关键。

(四)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吸引并培养创新型人才。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工作是:改善人才结构和比例,增加技术研发人员比例;建立员工培训制度,从企业内部培养创新型人才;完善激励机制,一方面留住企业自身员工,减少员工流失率,另一方面吸引外部技术创新型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的创新源泉。

(五)把握政府支持创新时机,加快创新发展。保定市政府制定了许多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如《关于支持企业创新的八条措施》、《保定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保定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等等。政府针对不同特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都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企业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好时机,利用政府给予的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加快创新进程。

(六)成立创新协会,谋求共同创新发展。个体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都比较差,各行业可分别建立创新协会,企业间互相交流合作,提高创新水平。创新协会可以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交流、市场数据分析和知识学习的网络信息平台,满足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需求。

(七)进一步加强政府作用。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保定市政府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明确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政策扶持等。

(八)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有效途径。(1)政府部门设立金融机构,帮助中小企业筹资和融资;(2)建立风险投资基金;(3)银行信贷。银行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出专项信贷模式,改变授信额度和信贷业务流程,增加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主要参考文献: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第5篇

摘要: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新也是高风险的,信息不足是创新高风险的原因之一。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信息风险来源:不能完全了解消费者未来需求及偏好信息;不能准确预测国家宏观政策及宏观经济形势变动趋势:不能完全了解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其竞争对手行为;不能准确预期技术发展趋势;不能准确估算技术创新项目的技术难点、新技术产品的市场转化成本。提出了防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信息风险对策:企业要充分认识信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中的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应正确理解信息效用,科学评估获取信息的风险;信息获取、有效利用要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建立技术创新预警系统,获取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信息效率;信息风险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是高技术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整个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换和销售为主体业务的中小企业。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决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Roberts(1999)在回答创新的重要性时说,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持续的利润,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是高风险的,其中创新的信息不足是创新高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1 信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1.1信息的经济效用分析

信息经济学认为,资源配置效率的获得同时伴随着信息效率。信息效率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使用者获得信息的效率。二是使用者对于可获得信息的使用效率。信息效率(E)等于实际平均信息量与最大平均信息量之比。其中E在0与1之间,假定市场最大平均信息量不变,E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实际平均信息量,E越大,说明使用者拥有的信息越多,使用水平越高。竞争越有优势。比如,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的技术创新信息越多,若能有效使用这些技术创新信息,它的风险就越小,竞争也越有优势。

1.2信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在今天竞争的环境里。有效地共同享有信息是成功的关键。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要特别重视信息的利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收益和信息效率关系图(见图1)。

根据图1:纵轴R表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收益,横轴表示信息效率。曲线A表示,从长期来看,企业不仅要注重当前的收益,更要重视创新,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曲线B表示,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获取有效创新信息与有效利用信息,可以提高创新收益,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即创新收益和信息效率成正相关关系。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建立信息系统获取信息,充分处理获取的信息有助于企业决策者提高创新决策水平及其成功率,降低创新的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一旦商业化,则收益会增加,同时信息获取也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的进步,降低其他开支。

技术创新的效果与信息效率(E)息息相关,E可以作为经济控制参数,也可以作为资源配置效率的参数,资源配置的最优本身意味着最优信息效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资源优化配置可以说是对相关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人能力与条件及其所处的环境直接影响个人工作绩效。因此,创新收益(绩效)大小与创新者创新和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通过信息对创新资源进行配置的水平有密切关系。

1.2.1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信息的支持

创新能力不仅指个人的创新能力,而且包括团队(或组织)的创新能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项目一般是知识、技术密集型,创新不仅需要个人有较高的创新能力,而且需要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如需要经常沟通信息、方法、经验,以提高个人和团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一个优秀创新者不仅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创新方向把握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市场运作能力和资源配置水平。这些能力的提高不但需要主动搜寻、分析研究及其处理加工相关信息。还需要通过促进信息在企业内部有效流动来实现。

1.2.2有效的信息利用可以实现创新资源合理配置

资源配置最优本身意味最优信息效率,创新资源合理配置需要有效信息来支持。创新的资源不仅指本企业拥有的资源,还包括与本企业相关的企业(或组织)的资源。这些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企业间的充分合作,创新组织之间的合作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企业在合作中可以充分识别各企业的资源优势,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相关利益者优势资源合理配置,形成优势互补。集成创新理论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各种资源要素的协同作用,实现优势的综合集成,才能使创新的系统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改变,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该协同作用的发挥需要信息系统来支持。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理论说明信息系统对内可以改进经营和管理工作,提高决策水平:对外可以提供信息服务,提高资源配置水平。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独自完成技术创新和实现预期目标,必须与其他组织(如:供应商、客户、竞争者等)发生联系,交换各种知识、信息和其他资源,从而获得发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冯・希普(Erie Von Hippel)等人的研究表明:产品用户、产品制造商以及与创新有关的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都是重要的创新源。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来源中,40%多一点的信息来源于参观本地市场、参观其他相关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交流,可见与相关企业、供应商和客户的交流是企业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

2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信息风险识别

影响创新信息的因素是多维的。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唐纳德・马奎斯认为影响公司创新思想的产生并导致答案出现的关键信息来源大部分出自公司内部。实际上外部环境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风险信息的重要来源:

2.1 不能完全了解消费者未来需求及偏好信息

消费者需求偏好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不断发生变化,而且人的需求偏好具有内隐性,只有在具体的消费中才能看出来,因此,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是不容易把握的,也不能完全了解,它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信息风险的重要来源。如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是新产品被消费者接受或者喜欢,技术创新不仅要考虑创新出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当前的需求偏好,同时要研究新产品的未来需求。科技型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一般技术含量高、产品生命周期短,进入和退出市场速度都很快,创新者与消费者对新产品的了解呈现很大的不对称性。

2.2不能准确预测国家宏观政策及宏观经济形势变动趋势

促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可以采取包括投入、政策、服务等多种措施。但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内容和

发展前景受国家的宏观政策的制定与变化的影响。“863”计划、火炬计划、“973”计划、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等,这些大的方针、政策引导了产业发展方向,加速了重点产业发展速度,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契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项目市场化成功率很低,从研发到上市销售应该有稳定的相关政策,但国家宏观政策及宏观形势多变性,准确预测是不可能的,如一些地区的局部动荡会影响整个国家(世界)宏观政策和经济形势。

2.3不能完全了解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其竞争对手行为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受产业结构变动和竞争对手的影响。产业结构和竞争对手的行为都是很难全面了解,产业结构的未来变动趋势是多因素的,有需求因素也有供给方面的影响,消费需求变动与人口数量、人均收入水平、经济收入水平、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需求总量与需求结构变化都会引起相应产业部门的扩张或缩小,也会引起新产业部门的产生和旧产业部门的衰落,同样供给和国际贸易也会给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变化。

信息风险不仅来源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而且来源于对竞争对手的不完全了解,根据波特(M.E.Porter)五种竞争力模型理论:五种竞争力量的状况及其综合竞争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获利的最终潜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业面临着行业性竞争,不同行业的技术创新竞争程度不相同,其创新的风险状况和出现概率也不一样,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一般很难全面了解、准确预测。

2.4不能准确预期技术发展趋势

技术的发展一般是渐进的,但有时会产生突变,并且技术的发展会受到宏观政策、产业结构变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要准确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若能科学地预测引领未来需求的技术,快速地跟进,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这将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巨大商机。获得“2005创新数字生活最时尚产品奖”的海尔流媒体电视,就是海尔彩电凭借网络时代最具竞争力的流媒体技术开发出来的新产品,以及国际化品牌的影响力冲破层层壁垒,最终顺利进入日本、韩国市场,是中国彩电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技术创新为生命力,但技术发展趋势预测偏差,大大降低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和使用效率。

2.5不能准确估算技术创新项目的技术难点、新技术产品的市场转化成本

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大部分风险因素是定性的,难以衡量,且新技术产品的转化成本和市场转化率更是难以估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评估能力总体比大企业低、主观性强,对技术创新项目的技术难度及其新技术产品的市场转化成本估计与实际之间可能差距很大。这种难以准确的估算是技术创新意外的损失原因之一,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风险来源之一。

3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信息风险防范对策

科技型种小企业创新风险受多种因素(政治、社会、经济、技术、信息等)的影响,其中信息短缺是影响创新高风险的重要因素,全面、深入地分析和认识这些因素,保证多渠道获取更多信息,以便有效利用获取的信息,降低创新风险。

3.1 企业要充分认识信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中的作用

目前信息化成为大企业控制市场的手段,当信息化成为市场准人的一个方面的时候,中小企业也开始认识到信息化成为他们生存的首要需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风险很高,如何把高风险转化为高回报是它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根据创新的收益与信息效率的正相关性,虽然其他因素对创新的风险也有防范作用,但与信息相比,在强度和持续性上差了很多,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应特别重视信息的作用。重视信息,不是不考虑信息风险大小,而是研究一种合理投入和获取方式。比如,通过供应商、客户、竞争者渠道来获取创新信息,这种渠道成本低,很有效。

企业对信息获取的重视,不是要弱化政府和社会的作用。政府应该积极参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发挥政府的辅助功能作用。

3.2科技型中小企业应正确理解信息效用。科学评估获取信息的风险

技术创新研究专家德鲁克所说: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源已经变为信息和知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需要信息支持,信息可以催化创新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商业化快速实现,经济信息和市场信号能够消除或减少创新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创新自身收益,但错误信息也可能给创新造成很大损失。

信息的有效利用能减少创新的不确定因素,使创新者的决策方案更科学。但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非对称性、市场分割、信息传播系统和人类的“有限理性”因素的限制,因此人们有交易信息的可能和必要,创新者所需的信息并不能被免费无偿获得。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都需要付出成本,由使用创新信息给创新带来新的收益与获取这些信息的成本之间的偏差,它构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信息风险。如图1所示:假设获取、使用信息 的成本是C,应用信息资源 给技术创新增加的收益为 若 ,表示获取、使用信息 的成本大于应用信息资源 给创新增加的收益, 越大,信息风险越大;若 ,表示应用信息资源 给创新增加的收益大于获取、使用信息 的成本, 越小,信息风险小; ,则获取、使用信息成本等于由于利用信息带来增加的创新收益。

创新的收益大小来源与对创新相关资源的配置水平有关,从信息资源处理的角度来看创新是基于信息过程分析、利用来研究创新商业化的过程。因此,创新的决策要客观评估信息成本C和由于使用信息给创新增加的收益 ,同时要考虑企业的整体竞争战略,科学地分析、控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信息风险。

3.3信息获取、有效利用要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结合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信息作用的发挥,一般都需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如果不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那就导致低信息效率使用,不能有效防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风险。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风险的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和对获取的信息有效利用,企业运作是一个整体,一些简单的信息在企业里按照传统形式流动,对预防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高风险、提高创新的收益是不明显的。因此,企业要把信息收集、处理和流通与业务部门流程整合结合起来,探索一种高信息效率和新业务运作的整合模式。这种整合可能要付出高成本,但信息的有效利用可以降低创新风险,并会产生明显的增长效益。

3.4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建立技术创新预警系统。获取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就是一个系统。风险就是由于这个系统的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了系统的人、财、物及信息流的正常运行,从而给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造成了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的预警系统应对企业各种类型的风险提供警示。比如该体系中可以建立一个子系统以进行技术创新预警,根据国内外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的变动、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警示信息,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能够对超常规的技术创新风险起到预警或者预报的作用,早做防范工作。

预警系统的建立应该结合决策阶段、技术阶段、生产阶段和市场阶段的不同风险特点进行信息预报,有针对性地预防已经出现的和潜在的风险。

4 结束语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第6篇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充满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有12万余家,从业人员约960万人,虽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仅占全国中小企业总量的3.3%,却创造了全国约66%的专利发明、74%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和源泉。这是因为:第一,一般而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办者是研究机构或者大学的高级技术人员,他们拥有技术成果、技术基础比较雄厚;第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规模经济和资金雄厚的优势,较弱的自身实力和激烈竞争的市场决定了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并及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第三,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具备的独特内外部特性能够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的需要;第四,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资金不足,但机制灵活,富于创新,可以发挥贴近市场的优势。

笔者所在的常州市武进区政府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区作为武进发展的核心战略,现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多家。到2009年,该区规模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值达1101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227%。在国际国内形势全面趋紧的情况下,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表现出明显的抗跌、抗压性,但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加快的要求,迫使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快速发展。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体业务的中小企业。资金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的匮乏、融资渠道的不畅。

(1)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有其独特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高”:一是高风险性。企业规模小,运行的不确定性较多,创新成败与否,很难预料,而且往往死亡率较高;二是高成长性。一旦创业成功,收益将以几何级数增加,一年十倍、二十倍也有可能;三是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性。包括理解创新成果所需知识的不对称和创新成果商业化所需信息的不对称,内部人较外部人有明显的信息优势。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规律,决定了融资有其独特之处。具体表现为:一是高投入。企业无论是前期研发,还是中试;无论是投产还是市场开拓,均需要有资金支持,且融资灵活性较高。二是外部融资困难。企业往往仅仅拥有技术,甚至只有创新或创意的概念、模型,绝大多数都没有抵押资产,银行几乎不可能给它们放款,担保公司也很难提供担保融资。

(2)科技型中小企业现行融资体系存在缺陷。具体表现为:

一是资本市场不完善。当前的证券市场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为宗旨,重点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缺乏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中小企业板虽然已经启动,但其上市门槛仍然很高,仅仅是对主板市场的游戏规则稍做修改,以主板市场副产品的面目出现,其容量有限,对于数量众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仍属僧多粥少,不能解决问题。

二是商业银行的“惜贷”、“惧贷”。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风险高、不确定性大,商业银行从防范风险角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持谨慎态度,一般不发放信用贷款,只发放抵押担保贷款,然而,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抵押品,也很难找到担保。随着银行商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入,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平等市场交易主体的地位不断增强,银行防范风险机制不断强化,银行不会过分冒险,不愿为其提供贷款。

三是风险投资规模偏小、机制不健全。风险投资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期与成长期具有生命线的作用。在国外,吸收风险投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但在我国,由于风险投资刚刚起步,总体规模偏小,加上风险投资机制尚不完善,还远远不能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孵化”需求。武进区比较成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在技术经费上比较计较,技术风险大的项目涉及较少,与院士等高层合作的大项目相对不多,如与院士合作的项目,新北区有13个,武进区仅有5个。

四是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中介机构。我国融资市场可谓是过剩与短缺并存,一方面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有大量资金没有投向;另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却又无法获得资金。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自有资本进行抵押贷款,只能依赖担保性贷款,这就更需要建立相应的服务中介机构来“平衡”双方的供需。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这种担保服务的机构不多,即便有的地区建立了这种机构,也因担保机构资金来源不足、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等方面的问题而难以有效运作。

二、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推进现状及作用

(一)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推进现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整体优化我国产业和产品结构,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自1995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了创新基金以来,创新基金帮助武进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渡过创新发展的“死亡谷”,培育、壮大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截止2009年上半年底,武进区已累计获国家创新基金立项51项,获资助资金3500多万元,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了全区的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武进液压启闭机有限公司、智思机械集团、牛塘化工厂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曾获资助的中小企业,近年来均取得超常规发展。

以创新基金监理项目为例,近三年武进区创新基金项目数在常州市的比重逐年上升,2009年已经超过一半;该区创新基金项目数的增长率也快速提高,充分体现了该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创新基金的全面了解和相关政府部分的高度重视。

(二)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的企业认为创新基金增加了企业的创新意识;89%的企业认为创新基金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84%的企业认为创新基金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64%的企业认为创新基金对增加就业有明显作用。

(1)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培育和转化。通过创新基金,使处于种子期或初创期的企业能够得到支持,提高技术源头的创新能力,促使更多的创新思想转变成创新产品。创新基金的建立,也为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好的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2)营造鼓励创新、创业氛围。这是建立创新基金最重要的示范作用,政府的举措往往会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中央政府建立创新基金,对营造全社会支持创新、鼓励创业的氛围,甚至包括调动地方政府的参与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氛围的形成,是其他角色所替代不了的。

(3)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创新基金引导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资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融资机制,实现自主创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4)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通过创新基金对企业的扶持,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自身的价值,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其他的投资者投资,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筹融资能力。

三、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发展的思考

(一)进一步明确创新基金的目标与定位为了与其他科技计划相配合,创新基金应突出自己的特点,定位于支持实验室的技术成果走向市场,特别是促进政府科技计划形成的技术成果走向市场。创新基金要以培育可商业化技术为目标,在支持孵化技术项目的同时,培育企业。因此,要重点资助试验开发和中试阶段的项目,减少生产性项目;突出共性技术和通用性强的技术转化。

(二)构建多层次创新基金体系目前,我国政府对创新基金的投入数量有限,投入的主体相对单一,主要是依靠中央政府财政,基金规模难以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资本需求。为了更好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首先,形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财政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基金模式。中央政府要继续加大财政对创新基金投入的力度;充分发挥地方的优势和积极性,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地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共同促进本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多种方式吸收社会资金,扩大基金来源。其次,增加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或出资组建专业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担保公司等方式,把基金资助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风险投资有机结合起来,以进一步增强创新基金支持和引导功能。此外,应倡导创新基金受惠企业在步入成熟期后,反哺基金,在基金与受惠企业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以支持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社会环境创新基金优先支持的是技术产权比较明晰,市场潜力比较大的项目。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首先要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做好技术产权的申报工作,在取得自主技术产权的同时进行基金的申报工作,更能提高中标的可能性。为了推动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国家出台了许多与技术创新有直接相关的《合同法》、《专利法》等一系列国家法律及各种技术市场地方法规和实施细则,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能够通过法律手段得到保护。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面向企业,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并能够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与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扩大产学研联合的有效途径,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这些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平台为了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提高创新基金的利用效率,创新基金的项目管理不仅是监督检查,还要加强对资助项目的咨询服务,实行项目监理与服务相结合。创新基金项目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地区间差别较大,创新基金项目的监理和服务应实行点面结合,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在基金管理中心的统一规划、决策、指导和监督下,发挥专业中介机构的作用,提供优质服务。有些地区项目比较集中,可以借鉴孵化器管理的经验,设立专门的专业管理和服务机构。而有些地区项目较少,不需要专设机构,可以采取委托管理的办法,委托当地有关政府管理部门或中介机构代行监理和推荐职能。

(五)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创新基金的管理办法中应增加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内容,在保护创新者利益的同时,促进技术利用和扩散。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归企业所有,但要赋予企业扩散技术的责任。如武进区牛塘化工厂在英国泰莱公司诉其知识产权侵权案中,积极应用国际惯例和法律手段,成为常州市首例在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中胜诉的企业,取得历史性突破,在终裁胜诉的利好消息下,厂方预计全年三氯蔗糖销售将突破100吨,新增销售9000万元。2008年全区专利申请3601件,授权934件,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3.12%和13.21%,与区全年目标2000件相比,超出80.05%,与市全年目标3300件相比,超出9.12%。

(六)强化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为了提高政府资助项目的社会效益,要建立具体化的社会效益考核指标和加强对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创新基金项目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增加就业、技术扩散(包括申请专利、产学研相结合)、对相关产业和消费的带动作用,以及提高企业信誉度等方面。社会效益指标可以采取价值量指标和实物指标相结合。

(七)做好基金项目后续追踪调查为了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的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规范》,使基金项目的监管工作和验收过程有法可依。但是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如何将获得的基金合理、有效运用到企业的创新项目中,为更多的后续企业提供宝贵的经验,是有关政府部门工作重点和难点。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科技创新 经验

一、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内涵

1.中小企业的概念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如美国国会2001年出台的《美国小企业法》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为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英国、欧盟等在采取量的指标的同时,也以质的指标作为辅助。

(1)美国

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

(2)英国

质的规定:市场份额较小;所有者亲自管理;企业独立经营。量的指标:小制造业:从业人员在200人以下。小建筑业、矿业:从业人员在25人以下。小零售业:年销售收入在18.5万英镑以下。小批发业:年销售收入在73万英镑以下。

(3)欧盟

雇员人数在250人以下且年产值不超过4000万欧元、或者资占年度负债总额不超过2700万欧元、且不被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持有25%以上的股权。其中:雇员少于50人、年产值不超过700万欧元,或者资产年度负债总额不超过500万欧元,并且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

(4)日本

制造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资本额3亿日元以下。批发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资本额1亿日元以下。零售业:从业人员50人以下或资本额5000万日元以下。服务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资本额5000万日元以下。

(5)中国

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各行业划型标准为:①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②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③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④批发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⑤零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2.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概念与特征

科技创新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创新通常指淘汰旧的事物,创造新的事物。创新这一概念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在1912年首先提出的。科技创新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始于发明创造到市场现实。所以从广义上来说,科技创新是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创新者运用和开创新的技术,新的观念,或者运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方法,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销售,提供新的服务技能来满足人民需求的重要途径。

(1)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具有风险性

中小企业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和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就要重视科技创新活动和创新制度。一个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命运,主导着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中小企业能否建立起高效完善的科技创新机制,培养出具备科技创新的人才成为对中小企业命运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所在。但是科技创新是对新技术,新产品或者新服务的一种尝试性开发,要求高投入高回报,争取在技术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形势,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因素。即使国家对具有科技创新的中小企业有鼓励或给予一定物质奖励的制度,但是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中小企业自己筹集,所以,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只有战胜高风险,引领技术和市场的潮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化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必须贴近市场,进行产业化管理。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科技创新有着必然的联系,通过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可以提高效益,让新产品或服务贴近市场,接近人们的需求。这样整个产品销售就更有弹性,应变能力强。同时,伴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世界正朝着知识经济时代迈入,在新时代中科技创新是决定一个中小企业竞争力和地位的有效武器,在全世界的中小企业中能运用科技创新占有一席之地的大中小企业都会牢牢把握着把科技创新的产业进行产业化管理。该类中小企业或者进行产业整合,或者集中精力扩大自己的核心产业,或者进行强强联合。

(3)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具有整体性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是技术管理和政府及外界大力支持的有机整体。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是一系列动态的复杂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资金、人力、信息和技术等多种资源,才能生产出原创性的产品或工艺。中小企业要么把这些创新方法实际运用到日常管理中,要么进行技术转移,为其他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这些都需要中小企业内部协调一致,提升管理效率。若没有各个环节,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科技创新管理就不能有效进行,那么中小企业就不能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就不能显示出科技创新的多样化。同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仅在于技术的发明与创造,更重视技术成果的社会应用和商业化模式。这些都有赖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外界在资金、技术、法律咨询等多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所以中小企业要加强与外接的合作,通过政府的鼓励,更好地进行科技创新。

3.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环境分析

中小企业进行科技创新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和管理环境。

(1)自然环境

环境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得以持续不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如果没有自然环境,所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所以说自然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然要素。自然环境对科技创新有着根本的影响,自然环境中的固有资源,包括水,空气和土地都可以成为科技创新利用的资源,同时随着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环境的尺度不断加深,破坏生态平衡,污染水源和空气,引进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用科技创新的手段拯救自然环境。这就激发了中小企业通过一些环保科技手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环境就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对自然物质进行不断的加工和改造,创造的一个完整物质生产体系,积累了社会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是与自然环境相对的概念。社会环境一方面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标志,另一方面又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社会环境激发了人们追求更好生活的愿望,创新性思维的产生就是在人类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通过科技创新来更加完善社会环境。

(2)经济环境

经济系统是科技创新系统得以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创新主体生存的基础条件。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评判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力量。所以中小企业如果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力度,科技创新最终带来的丰硕成果就对中小企业内部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相反,如果一个中小企业的高新设备都依赖进口,资金大部分都投入到进口设备的购买中,那么发展水平肯定低,科技创新的动力没有调动起来,员工的创新精神不足,创新意识差,中小企业就缺乏科技创新的能力。经济系统包含的内容很多,从市场角度来说,市场是创新的基础,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同行业中小企业中,价格战争一直都愈演愈烈,尤其是那些没有技术含量,成产能力,资本水平相当的中小企业,往往通过价格战来保全自己的销售业绩,赚取利润。但是如果一个中小企业通过科技创新突破了原料或者管理对市场的需求,那么中小企业就凭借科技创新获得垄断地位,它可以完全控制商品的价格,获取丰厚的利润。而那些没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要被动的接受垄断中小企业提出的价格,在这种压力下,中小企业更加关注科技创新对中小企业本身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带动了整个区域内的科技创新形成一种好的环境。这就带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国际地位。

(3)政策环境

在日益竞争的时代环境下,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给中小企业良好的科技创新的公共环境是政府重要的调整手段之一,所以政府必须提供一个有力的导向机制,因为政府的决定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创新倾向,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创新效益的实现。政府通过提供系统政策和制度,法律和计划来实现科技创新在中小企业内部蓬勃兴起。进行技术帮助,资金扶持,关注细小的问题和瓶颈问题,吸引创新人才,这些都是在科技创新系统中不可替代的公职职能。科技创新的经济政策包括金融政策、人才激励政策,政府采购政策,财政支持政策,产业结构优化政策。所有的政策都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决定性因素。将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政策的主要内容,政府负担起指导民用技术开发的责任,制定创新政策。强调知识与技术的创新,重视掌握高新技术的源头。强调科研与产业结合,重视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把促进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活动视为提高地区竞争力的关键。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建立灵活的科学技术基础结构,既促进基础研究,又鼓励将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当中小企业内部因为科技创新产生问题的时候,政府要具备化解风险,提出应变政策和正确的协调能力来适应千变万化的经济形势。积极做出科技创新的法律保障,并建立起完善的创新体系评估守则。只有政府全力支持创新系统,中小企业才能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创新优化产品结构。

(4)文化环境

创新文化是对创新有着直接联系的文化模式。主要是指中小企业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创新氛围吸引人才,激发员工创新精神的涌现。创新文化是“技术创新硬币的另一面”,因为人们的价值观是文化形成的根本特征,创新文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价值导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规模、水平、重点以及方式往往由其价值导向决定的。创新文化中的环境因素对创新起着重要作用。那些成功中小企业无不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来获得创新成果。文化氛围可以在中小企业内部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价值观可以推动所有的员工集思广益,打破陈腐的束缚,标新立异,将新思想和新方法都积极主动的拿出来和大家共享。同时创新文化也可以从高校入手,通过高等院校的培养和科研机构的研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造出具有创新能力和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些都需要文化系统给予保障。所以当代创新文化应以中小企业家精神为核心,努力开创创新文化先河。

(5)管理环境

管理环境和管理创新具有协调和整合的相互作用。创新体系是一个主导多维整合的系统,主导要素与其他诸多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每一个要素内部都需要组织协调与整个。创新活动是由多个主题共同发展的行为,核心主题与协作主题实践的关系需要组织协调与整合;创新过程是由多环节所构成的,每一个阶段乃至过程的始终设计到的方方面面需要组织协调与整合。所以创新需要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中小企业内部要组建一个创新机制,激励员工进行创新思维,对创新人员进行合理安排、中小企业内研究开发、生产、营销与综合管理部门存在良好的沟通方式。只有部门之间能够开展计划创新的大协作,才能更好的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管理水平。

二、国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做法

1.美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美国的中小企业可以说是美国经济的反映。2300万的中小企业是美国经济的推动力量。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影响到美国经济的健康发展。2006年,全美科技创新成果的55%是小中小企业提供的,在高科技中小企业占93%,其中70%的中小企业雇员少于20人。一批科技型小中小企业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大中小企业。美国中小企业同样也面临着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美国中小企业的研发支出占全国研发支出的18.7%。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外部资源,与外部合作的优点是可以更好的获得外部资源,获得研发的规模与协调作用,减少风险和重复的工作,通过减少专用问题,提高研发投入的刺激。尤其对于中小企业,与外部合作创新可以克服内部资源的限制,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所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合作能力应体现在如何与外部合作,有效获取外部资源。美国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很注重于其他中小企业和大中小企业合作,同时美国政府鼓励小中小企业与小中小企业之间进行联盟,引导小中小企业与大中小企业进行合作,甚至从属或依附于大中小企业,在资金、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得到大中小企业的支持。美国中小企业与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并没有什么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企业只是大中小企业众多零部件提供商之一,但是大型中小企业会给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美国是世界上比较成功运用产学研结合的国家之一,其中小企业也广泛的与各个大学合作。美国政府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主要是采取以下措施来增加对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能力和帮助中小企业的获取外部科技创新资源:财政政策,直接投资,建立推动中小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机构。

2.日本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日本的中小企业在“二战”以后,一直在科技创新上依附于大中小企业。因为当时日本的经济的发展需要从欧美引进先进技术,而只有大中小企业才具有动员资金和人力资本的能力。小中小企业一般是大中小企业的下请中小企业,接受大中小企业的技术指导和技术转移。中小企业自身在科技创新投入上是很少的。2007年中小企业的研发投资只占全国研发资金的7.5%。在技术设备投入上,日本中小企业并没有占据什么优势。在日本的中小企业中,同样存在着20世纪40年代或50年代的机床,但同时还有20世纪80年代的设备,它们能各尽其用。在技术人员投入上,日本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中小企业在技术人员的投入也是很大的。日本非常重视提高中小企业技术人员的素质。都道府县及政府指定的城市,在产业界、学术界及公立试验机关的协助和国家资助下完成各种技术人员的进修工作。中小企业振兴事业团在东京、关西、野方、旭川办有中小企业大学,为中小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全国各地的200多个公立试验机关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技术人员。

3.德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在德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的缺点也表现得比较集中。中小企业由于融资难,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可能充足。迄今未至,产业界的科技创新投入仍然局限于一些大中小企业。2007年,所有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经费中,万人以上的中小企业投入占了一半,而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的投入只占15%。在研究人员方面,德国中小企业界集中了全国65%的以上的科技创新人员。但是中小企业人员缺乏的困境仍然无法解决。尽管德国失业人员超过了400万,但是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专业人员。德国的中小企业有很多与大中小企业进行合作,有些就是大中小企业的分包单位,这在汽车工业和电气工业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著名的西门子公司的数万个分包单位中,中小企业就占了三分之二,他们同西门子公司有着长期和巩固的协作关系。政府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比较大。德国中小企业人才缺乏,尤其是研究开发领域的更为突出。德国政府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中小企业员工素质,提出了中小企业促进计划,把中小企业员工的初始培训和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进修作为中小工作来抓。另外,政府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一定补贴。

三、国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经验借鉴

1.加强中小企业人才技术培训

人才培训在中小企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也是提高中小企业员工素质,增加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培训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在美国,小中小企业管理局里设小中小企业信息中心,退休经理服务团,问讯处为小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咨询,培训和拘束援助等全方位的服务。小中小企业管理局还通过商会,大专院校,中等学校,贸易协会和成年教育小组等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经销及决策等管理方面的培训,开办讲座和讨论会。在日本各道府县的“支援中小企业机构”利用跨区域信息网和各种数据,向中小企业提供经营,技术和信息等各种咨询服务。

2.支持中小企业从事研究开发

为了鼓励中小企业从事研发项目,美国政府从50年代起就实行了特别的科研税收优惠,20世纪80年代后,对中小企业科研费用的增长额也进行税收冲抵。1983年开始实施小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CSBIR),要求开放的研究和研究开发基金超过1亿美金的联邦机构要从其研发经费中拿出固定的比例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美国有22万多中小企业向小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CSBIR)提交了申请,3.3万家获得资助,金额达40多亿美元。据一项调查显示,65%的被调查中小企业认为小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CSBIR)项日可以直接提高中小企业销售额。这些中小企业表示这些销售额的增加受益于小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CSBIR)项目对产品创新与工艺改良。81%的中小企业认为获得小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CSBIR)资助可以从新产品,工艺及服务中获益。近年来,研究与技术部每年都向中小企业拨款2亿马克用于新技术,新产品开发。

3.鼓励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

鼓励中小企业使用新技术和加快技术改造是提高中小企业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各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也应用来引导其采用先进技术。

4.促进中小企业与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

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所以中小企业更具有与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的倾向。据美国SBA的资料,在没有大学参与的研发中,大中小企业的支出回报率为30%,中小企业为44%0美国在1994年开始实施中小企业技术转移研究计划(STTR),旨在加强中小企业与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提升中小企业的研发实力,德国联邦研究与技术部于2003年执行中小企业研究合作促进计划,目的在于激发中小企业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活动积极性,支持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英国政府成立了工业研究协会,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科学研究服务,负责审议中小企业的科研成果,向中小企业提供科技资料和试验设备,委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同中小企业开展合作研究。

5.促进中小企业更新设备

中小企业技术装备对于提高中小企业提高制造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先进的设备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缩短制造周期。所以各国政府都积极地促进中小企业采用先进的设备。主要做法可以提供中小企业设备政策优惠贷款,提高折旧率,给中小企业补贴。如日本中小企业可以获得中小企业金融公库的长期款。而提高折旧率不仅可以提高设备更新换代还可以减少当期的税收。如美国在80年代后修改了旧的折旧法,对加速折旧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缩短固定资产折旧提成年限。德国的设备折旧率也从10%提高到20%。

6.中小企业应该树立科技创新主体意识

国外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源于其自身的需要,创新主体意识强烈,不断开展创新活动,建立和发展竞争意识。国外中小企业的决策者通常在管理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科技意识”,每年都有固定的科技开发的资金投入。而在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决策者的科技观念还不够牢固。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关联度日益增大,不抓科技就会失去主动地出击市场的能力,因此,中小企业应该由主体意识,树立科技意识,主动强化科技创新观念,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建立中小企业创新的内在机制,形成从技术开发到商业化应用的科技创新功能。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工艺,消化新成果,获取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

7.建立政府宏观管理体系

发达国家推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举措充分说明,在中小企业推进科技创新的活动中,不能够忽略政府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客观上更需要相关政府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引导、支持和管理力度,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健康的发展环境。首先要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小企业促进法》,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逐步完善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科研成果应用和技术转移的规范化、法制化,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营造健康有序的环境。其次是建立和完善推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财政、金融政策。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成立相应的担保和保险机构,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基金用于创业中小企业。再次是建立统一健全的中小企业管理结构。

8.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是中小企业个体、政府的事务,也与整个社会密切相关,社会的力量往往更为有效。中介组织是联结中小企业与政府的桥梁,也是加强中小企业间合作的最好媒介。我国各级政府要有组织地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并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中小企业的行业协会、同业工会等中介机构的发展,建立有效的执行标准和监督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咨询机构的成立和发展,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转移和提供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2011年6月18日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第8篇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 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也将是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是国家整体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和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是关系到战略全局的一件大事。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2009年,全国专利的63%是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85%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然而,科技部研究中心2011年底完成的一份调研评析报告却传达出一个令人担忧的信息:近年来,我国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出现下降趋势,盈利能力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严重影响了企业后续的科技创新能力。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环境不容乐观;二是高级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缺乏,开展自主创新的基础性条件差;三是政策引导和扶持相对不足;四是融资渠道不畅,创新资金短缺;五是专利意识和保护力度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六是产学研结合尚有欠缺,实效有待加大。

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中所存在的问题,构建科学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企业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关乎企业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企业认识自我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政府制定政策措施的重要参考。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要素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能力要素包括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诸多方面。根据对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问卷发放与回收,并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影响创新能力的要素细分为以下八个方面。

1、研发人员创新胜任能力

研发人员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核心资源,是创新实施的主体。研发人员及其团队的创新胜任力决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整体实力。研发人员的创新胜任力由显性的胜任力(如知识、技能等)和隐性的胜任力(如理念、动机等)组成。激励和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动机,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2、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企业持续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最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企业家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往往决定了自主创新的绩效和成果。

3、企业内部创新文化

培育企业内部创新文化,是形成创新智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进而推动着科技型中小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企业内部,应该把自主创新的组织利益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培育员工对创新失败理解与宽容的文化、轻松的员工交流与创新协作的文化等。

4、企业融资能力

资金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命线”,其融资途径包括银行信贷、担保、风险投资、融资租赁、上市等。融资政策的宽松度、融资渠道可选择的多样性、融资渠道转换成本的高低等因素,均有可能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融资产生影响。

5、政策与法律制度

政策法律制度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紧密。宽松的政策环境可以让其获得充分的“滋养”,进而获得成长壮大的机会。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法律制度的作用,应主要是让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规范主体”、“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和“自主创新的优先利益分享者”等。

6、产业集群环境

产业集群环境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依托,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平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联合推动、其他优秀自主创新企业的示范、产业集群之间的充分互动以及产业集群内部创新扩散的传导等,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有着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7、社会中介服务

中介机构的服务包括融资中介、上市中介、技术中介、人力资源中介、综合类中介等。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产业和行业也展现出越来越细分的趋势。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过程中亟须得到中介机构的支持,以帮助其提高创新绩效。

8、社会创新文化氛围

就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而言,良好的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应该“鼓励创新、容忍失败”,有利于鼓励各类资金投向自主创新活动,引导和推动在企业内部形成支持自主创新的文化等。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多种多样,产生的原因和实际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为便于评价,我们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正相关作用的要素分为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两大类,每个大类下面还有若干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前面分析的影响因素中,有些可以直接用定量的方法测评、确定,有些则需要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将主观问题转化为定量描述,进行定量分析。本文试图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将错综复杂、模糊不清的问题分为若干层次,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进行定量分析,可以防止对某类问题出现前后矛盾的主观判断。几十年来,它成功地运用于社会、政治、技术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它也适用于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分析评价。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第9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风险青海藏区

青海是除西藏以外全国最大的藏族聚居区,藏区总面积69.6万平方公里,占青海全省总面积的96.6%;人口181.85万,占青海全省总人口的32.8%。青海藏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但是,青海藏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又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特点

科技创新意识缺乏。青海藏区中小企业起步较晚,许多中小企业是由传统的民族手工业发展而来,属于传统型中小企业,所处行业及生产产品对技术需求不是很大,科技创新压力较小,缺乏科技创新意识。据调查:已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企业其科技创新动力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

在对有助于企业创新成功的因素调查中,“厂级领导的作用”在重要性排序中排在第二,说明厂级领导的作用是决定企业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管理者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惧怕科技创新风险,害怕失败,求稳怕乱,图个安稳日子;部分中小企业小富即安,不谋做大做强,不注重创新,科技创新的主动性较差。

科技创新水平不均衡。青海藏区中小企业分布在青海省6个藏族自治州。由于各州自然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生产总值最高的海西州为273.11亿元,占全省的28.4%,最低的玉树州只有12.66亿元,占全省的1.3%,相差20余倍;人均gdp最高的海西州为62583元,与最低果洛州7391元相差8倍有余。同时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等条件不同,使得青海藏区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及规模也不相同,科技创新水平差异较大。

科技创新模式多样化。科技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一般创新行为倾向和样式。根据科技创新方法分为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①。中小企业应根据企业性质及企业所处的发展时期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模式,降低风险,获取收益。据调查:青海藏区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模式选择中52.80%的企业选择了自主创新,29.85%的企业选择模仿创新,17.35%的企业选择了合作创新。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困难较大。青海省目前共有研究与开发机构49个,其中有40个集中在西宁市及海东地区,青海藏区只有9个(其中海北州2个,黄南州2个,海南州1个,果洛州1个,海西州3个),占22.5%②。青海省仅有的8所普通高等学校均在省府西宁市。这对地处偏远的藏区中小企业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产学研合作的困难程度。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够完善。据对青海藏区中小企业2006~2008年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采取的措施调查:38.7%的企业只是进行了企业技术秘密内部保护;只有13.7%的企业申请了专利,31.8%的企业注册了商标。由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强,创新企业的一些科技创新成果不能得到很好保护,被别的企业或个人“搭便车”,挫伤其创新积极性,影响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

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风险类型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但科技创新受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风险较大。科技创新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科技创新项目的难度与复杂性以及创新者自身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的科技创新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③。理论上讲,科技创新是具有创造性的过程,整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有风险存在。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技术方面的因素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青海藏区经济发展滞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技术力量弱等特点,使得技术风险在所难免。一方面由于技术基础薄弱,技术积累不足,缺乏相应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能够达到预期的创新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对引进技术的有用性和先进性不能正确评价,无法产生预期收益;对引进技术不能消化、吸收及进一步创新、开发,导致低水平重复引进④。同时,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相应的科技创新成果保护措施,致使科技创新成果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流向企业外部。所有这些都可能引起技术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青海藏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而当地国民素质较低,因此青海藏区中小企业职工素质普遍较低,尤其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更为缺乏。据调查:青海藏区中小企业中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工只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8.20%;企业科研人员只占到总人数的7.46%,科研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只占科研人员的47.70%,甚至有许多企业就没有专门的科研人员。科技创新活动离不开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缺乏势必给科技创新带来不确定性,并可能成为风险。

资金风险。青海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中小企业科技资金的投入力度不大,青海藏区科技资金投入更是严重不足。青海藏区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由2007年的0.39%(最高海南州0.50%,最低黄南州0.22%)增加到2008年的0.44%(最高果洛州0.74%,最低黄南州0.18%),但远低于青海省的1.09%。总体来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总额少、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低,且不稳定。由于财政科技投入严重不足,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主要以自筹和银行贷款为主。由于中小企业自有资金规模小,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又比较困难,因此青海藏区中小企业资金缺乏,很难保证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影响科技创新活动的正常进行,形成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是企业科技创新的起点和终点。企业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可以选择适合市场需要的科技创新项目,通过加强管理,取得创新成果,最终满足市场需求,获取科技创新收益。但由于青海藏区中小企业地处偏僻,非常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得企业很难及时、准确地收集到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变化,科技创新盲目性较大;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信息,创新成果也很难推向市场获取收益,风险较大。

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风险防范对策

技术风险的防范对策。培育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技术积累;在科技创新项目的引进上尽量选择与企业自身能力相匹配的项目;同时回避风险较高的科技创新项目。加强产学研合作,主动寻求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由它们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解决企业技术难题,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同时积极与其他企业合作,联合攻关,减少研发风险。实施科技创新多元化策略,选择合适的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组合,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建立相应的科技创新风险预警系统,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率;同时建立“科技创新风险基金”,增强风险承受能力,减少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程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申请专利权、注册商标权及技术保密等措施切实保护企业科技创新成果。

人力资源风险的防范对策。积极加强人才引进,通过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招聘高校毕业生及各种高素质的人才到企业工作。注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素质;同时加强“科研团队”的组建和培养。改革用人机制,“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引进“候鸟型”高素质科技人才;同时,聘请本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到企业做顾问或者咨询人员。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留住人才。

资金风险的防范对策。积极争取政府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确定适合自身状况的融资途径,寻求和利用外部资金。转移科技创新项目的投资风险,如向保险公司投保或吸收风险投资。

市场风险的防范对策。加强市场调查,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及时掌握市场信息,通过了解、分析,发现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抓住市场机遇,使科技创新活动“有的放矢”。加强与同行的技术协作,与用户建立密切联系,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加强市场营销,组建“营销团队”,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注重营销沟通,使科技创新成果能快速推向市场并迅速转化为企业利益。(编辑

注释

①林迎星:《自主创新与区域建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第279页。

②青海省科学技术厅:《青海科技统计数据(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