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艺术专业行业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7 15:58:03

艺术专业行业分析

艺术专业行业分析第1篇

【关键词】艺术类;双语教学;重要性;可行性

【Abstract】for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art classes, bilingual teaching is not only the focus and difficult, but also the breakthrough of the reform, the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or professional level, the implement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directly affects the overall level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erefore, research on the art of bilingu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The importance of bilingual teaching of art majors mainly for professional needs,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nd improve the three aspects of culture, its feasibility is mainly for teachers of English level increased year by year, students of foreign information interest etc..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will be helpful to the art class specialized self perfe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art class; bilingual teaching; importance; feasibility

双语教学按其字面意思理解即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授课和交流。中国现行双语教学主要是汉英双语,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也使用汉语和本民族语言,如内蒙古自治区的高校。双语教学在加强师生外语学习的同时,培养用外语思考和表达的习惯。以第二语言为媒介的特殊授课方式,有利于师生建立国际视野,进行多元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创新。双语教学的历史源远流长。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实施双语教学并获得成功。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双语教学理论和体系,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我国双语教学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完善阶段。“西方国家双语教学大多出于种族同化、文化认同、社会稳定等社会和政治需要,” 这与中国的双语教学有着本质差别。我国的双语教学是外语教学型的双语教学,主要目的是掌握外语。教学目的、目标、方式、方法与西方国家不同,语言环境与西方国家也存在很大差别。

一、 艺术类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

20世纪下半叶,高校教育伴随着我国加入WTO也迎来了“入世”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作为我国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大中专院校,开始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转变。双语教学的实施是此次转变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双语教学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多维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双语教学正成为国内教育改革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实施或准备实施双语教学。

1、国内知名艺术院校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非常重视高校的双语教学,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把双语教学作为一项评估指标,进行考核。因此,各高校已经把双语教学提上日程。“985工程 ”和“211工程 ”高校中的艺术类院校、综合类大学中的艺术类学院,在其开设的比较类课程、鉴赏类课程、专业外语类课程等已经开始双语教学的尝试,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受益学生数以万计。其中优秀的毕业生或出国深造、或在跨国公司就职、或在行业尖端企业工作。他们在享受双语教学带来的好处时,也将中国文化传扬出去。

2、省市级艺术院校现状。在国际化大背景下,省市级艺术院校努力提高自己,争取在激烈的院校排名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我国省市级艺术院校的双语教学正处于初步实施阶段,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诸如双语环境缺乏、双语师资不足、双语课程与教材的选择不当、双语教学方法应用和结果评价方式欠妥等。这些使得我国省市级艺术院校的双语教学发展缓慢,不能够在短期内有效地服务师生。对省市级艺术院校而言,双语教学的模式研究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 艺术类专业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探索双语教学的规律,依据中国具体国情,构建出适合我国师生的双语教学模式和学科体系,对于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为了与国际接轨适应新形势发展,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实施双语教学的规定,指出高校双语教学课程要占总课程量的5%以上。” 由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起步较晚,教学质量有待完善,教学效果仍需提高。因此,加强对双语教学的重视,保障双语教学质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体系就成了当务之急。

1、专业需要。既掌握现代技术又通晓外语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各用人单位宁可出高薪聘用这类型的复合人才。艺术类专业与传统文理科相比,更需要积极借鉴他国的先进创作理论,并在优秀作品的品鉴中完善自我。双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艺术类专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偏远地区的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与发达地区的同行竞争时,地域劣势就显明地表现出来(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专业除外)。如何弥补专业竞争上的不足,双语教学也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开阔视野。眼界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直接影响创作的宽度和深度。如何开阔艺术类专业师生的视野,自我国艺术类专业开始招生之日便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相对于参观展览、专业实践、书籍阅读而言,双语教学也许不是最直接有效的开阔视野的方法,但它的优势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先进文化理念和创意思维方法,而不需要像实践环节一样走出课堂。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中鉴赏类课程一直是提高学生专业修养的重要途径,音乐、美术、设计等艺术门类的专业鉴赏必须建立国际视野,以对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分析与借鉴,逐步提高自身的创作和欣赏水平。当涉及到国外作品时,外语讲解才能够更贴近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现手法,这是汉语讲解无法达到的艺术境界。

3、提高修养。 “活到老学到老”语出自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之口,意为学习要和年纪增长一样坚持不懈,这其中就包括自我修养的提高。在校期间,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的高低。进入社会后,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才是他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教育是为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服务的,将眼光放长远,在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时,才能真正做到有益于学生。双语教学在提高学生修养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教会学生以一种开放式、国际化的思维方式思考和判断,提升学生的自身气质和自信心,增加对本专业的热爱和专业自豪感等。

三、 艺术类专业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从我国艺术类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及成果看,在知名艺术类院校或综合大学的艺术类专业中实施双语教学是可行的。而省市级艺术类专业可否采用双语教学却饱受争议。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和学校、专业发展的需要,近些年,许多普通高校,甚至高职、中专都开始双语教学的尝试。教师和学生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1、教师英语水平逐年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逐年提高,如今,知名艺术类院校的教师以博士和“海归”为主,出国访问、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很多。省市级艺术类院校的教师队伍以硕士为主,学术交流对象主要为国内重点院校。教师自身英语水平的提高成为实施双语教学的首要可能。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要求通过专业外语考试,才能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受聘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因此,客观硬性规定也成为教师提高自身外语水平与修养的一个源动力。

2、学生对国外信息兴趣浓厚。一些教育专家指出,如今的90后大学生比较早熟,危机感也重于前几届学生。在日常教学和学生交流中,笔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从大一刚入学起,许多学生就在为四年后的就业担心了。这也许是好事,有压力才有动力,尤其对非重点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学生而言。由于艺术类专业的开放性,加之竞争压力,使原本对国外信息兴趣一般的学生更多地关注国际专业动态,努力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双语教学在满足学生这种求知欲方面,发挥着传统授课方式无法企及的优势。教师和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可和热情,使这种新兴的授课方式得到推广和扩展。

艺术类专业双语教学在师资、教材、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大不足,目前的改革实践中具体问题主要有:课程目标定位模糊,政策环境有待完善,双语师资亟待解决,缺乏适用的双语教材及配套的评价制度,双语教学科研力量薄弱等。依据我国目前艺术类专业的双语教学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制度环境,加快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双语教学教材建设,改革考试与评估制度是改善现状的四条主要路径。在操作和执行过程中,应该先从院系层面介绍双语教学的初步规划、切入科目、组织保证,具体落实为艺术类专业双语教学的氛围营造、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和安排。逐步建立日常化双语教学管理制度,双语教学组织系统,双语教学准入审查制度,双语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双语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双语教学科研系统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霞.我国西南地区高校双语教学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2] 夏剑.双语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3] 程勤风. 高校双语教学及其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4] 牛力, 刘燕.双语教学环境下学生积极情绪构建策略的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18―21.

艺术专业行业分析第2篇

摘要: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有着应用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专业建设方面可以最大限度接近行业需求,使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当然要做到零距离就业,也不是一撮而就的事情,需要有相应举措。根据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提出以专业建设为主,工作室建设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效果。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工作室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有着应用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专业建设方面可以最大限度接近行业需求,使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当然要做到零距离就业,也不是一撮而就的事情,需要有相应举措。根据电脑艺术设计的特点,提出完善“职业专业建设为主,电脑艺术工作室建设为辅的工学相互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效果。

(一)电脑艺术专业的调研

根据电脑艺术专业建设要从人才需求出发进行调研,包括职位、薪资、职工素质要求、学生生源情况等,从而使专业培养目标始终紧贴电脑艺术专业行业或者企业的技术生产需要,始终保障专业设定保持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进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的需求。

电脑艺术专业调研的具体方法包括:

第一,定期组织本地区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开展专业建设调研会,将企业、行业的专家请进学校共同研讨专业建设的目标、方向,当前用人需求等,通过集中的调研会来了解企业的普遍需求,了解行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第二,利用寒暑假的实践,委派相关校内教师深入企业行业进行调研。调研要有步骤有秩序有结果的进行。要制定调研计划、筹备调查问卷,针对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调研报告。通过调研了解相应行业或者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以及对专业的素质的要求,并要求实习教师根据实习情况完成电脑艺术专业实践报告,为全校的电脑艺术专业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第三,通过学校重点开展对用人单位以及电脑艺术专业毕业生的调查,认真听取用人单位或者学生对电脑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对课程设置的意见,并在后面的建设方案中进行分析与调整。

(二)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依托专业与企业合作,进一步完善“电脑艺术专业的建设为主,电脑艺术专业工作室”的建设为辅的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本专业的应用性较强的特色,倡导“订单合作”机制,学生入学即签订就业协业,根据企业需求定制人才培养模式,此种方法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企业在提供实训基地、实训岗位方面都会竭尽全力,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以便就业时成为合格员工。同时也要探索电脑艺术工作室的方式来培养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作室培养学生,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以丰富学生社会实践经验,有利就业。

第一,需要深化学校与企业的相互合作,完善“教师基础专业知识讲授、企业实践导师指导(师傅带徒弟)和学生实践学习的“三位一体”的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要立足于电脑艺术专业大类的快速发展和实践应用的背景,同时大力的推动“校企订单式”、“大学生创业式”的人才培养。

第二,在电脑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重点协调艺术专业与电脑技术的关系,在艺术的基础上主要培养电脑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技术创新和应用意识,同时提升电脑艺术专业学生的电脑制作技术的手段及其表现能力。

第三,成立电脑艺术工作室,以承接真实项目为主要工作任务,通过项目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电脑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推行项目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以项目组为单位组职与管理学生。需要按照承接的或者模拟的项目流程,进行分工协作,按照企业工作中的真实流程与管理模式进行教与学,使学生所学与企业接轨,同时也可以不断培养其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

(三)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具体建设内容与措施包括:

第一,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开展社会调研、召开现场专家座谈会、进行毕业生问卷调查等,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按照工作岗位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重构课程体系,构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发展方向提供良好的课程体系基础。

第三,以项目教学取代传统的课程教学,将设计所需的知识通过项目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并使学生学会面对艺术设计、技术设计和市场设计的多重挑战。

第四,在扩展能力模块课程中,设置艺术鉴赏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

第五,课程模块的构建,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控制项目的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多层次、多方位评价学生职业能力,建立毕业设计答辩与现场招聘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四)电脑艺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电脑艺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有高度、有梯度;即要有教学能手,也要有企业技术专家。以技术专家带教学能手,以教学能手带企业专家。

具体内容与措施:

第一,培养学校学科的专业带头人

院校需要重点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与引进企业专家培训相结合。专业带头人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石,因此要加强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为其提供专业学习机会,专业带头人要积极参与行业、企业论坛,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同时为了更好的与企业接轨,摒弃院校教师行业经验不丰富的弱势,要吸纳企业专家进入校内,聘请为专业带头人。作为企业联系院校的重要纽带,使院校在企业实践部分更具吸引力。

第二,培养骨干教师

专业建设离不开骨干教师的培养。具体培养方案包括:提供进修学习机会;提供下厂实践机会;鼓励教师成立工作室;鼓励教师工作室引进企业项目,院方在资金管理方面给予最大优惠政策,以激励教师承接项目。

(五)电脑艺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包括基础实践教学机房以及实训机房、工作室三部分。基础实践教学机房用于进行正常教学;实训机房用于前两学期限的综合实训课和三年级的综合实训课程;工作室主要用于承接项目,进行生产经营。

校外实训基地是以合作企业为主,建设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共享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效益,双方合作共赢。(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初探[D],李晴南京艺术学院 2008-04

[2]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理念和建设[J],王丽君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7-03

[3]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封美言职教论坛 2012-01

[4]高职高专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王松江职业时空 2010-05

[5]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探讨[J],李淑琴教育与职业 2008-01

艺术专业行业分析第3篇

关键词:创业能力;艺商衔接;培育路径;概念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094-03

我国的创业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而蓬勃发展,外部环境的不断完善也促进了创业激情不断高涨,产生了一股引人瞩目的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热”。

一、大学生创业综述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过程,要求大学生创业者不仅要拥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还要有足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实践训练,向成功的企业家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和练就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业能力,然后再去创业,无疑可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成就感。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扩招,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011年为660万,2012年为680万,2013年为700万,2014年已达到730万。大学毕业生数量多,就业压力大,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引起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

尽管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创业,但传统就业观念对于大学生影响深远,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毕业后创业当作除就业、考研和出国等之外逼不得已的选择,缺乏创业的积极性和创业成功的雄心壮志。

二、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基本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便利随机抽样,通过网络直接发放问卷,利用微博、微信和即时通讯软件等工具进行相关传播,共收回320份问卷。其中男生153人,女生167人;大一学生125人,大二学生89人,大三学生69人,大四学生37人(表1)。调查主要针对艺术院校在校大学生,集中体现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的行为特征。

(一)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数据汇总

根据问卷设计,将数据分成四个部分进行汇总和分析。第一部分是艺术院校大学生及其家长对创业的认识;第二部分是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了解;第三部分是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看法;第四部分是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对社会、学校创业扶持的需求。

(二)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数据分析

1.艺术院校大学生及其家长对创业的认识。通过调查,发现320人中220人现在或者毕业后有创业的想法,占总体调查对象的68.75%(图1);而家庭支持的有165人,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有81人,分别占总体调查对象的51.56%、25.32%。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及家长对创业持认同的态度。

2.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了解。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期间接受过创业知识培训的占166人,是总体调查对象的51.88%;专业课教学期间接受过专业创业教育的有197人,占总体调查对象的61.56%(图2);课外实践参与过创业大赛或者创业实践有161人,占总体调查对象的50.31%。由以上数据发现,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艺术院校大学生仅半数对创业有所了解。

3.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看法。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占总体人数51.25%的164人了解政府新的有关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在调查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形势看法发现88人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创业困难,占总体调查对象的27.5%,认为形势一片大好的才22人,仅占6.88%,整体而言,有62%的人认为目前创业困难(图3);在调查创业最大的障碍时,有180人选择知识不足,占总体的56.25%;在调查艺术类大学生创业优势中发现有166人认为独特的个性与思维模式是制胜关键,有165人认为艺术类专业特色是获胜法宝,还有167人认为是艺术专业的创新意识,分别占调查总数的51.88%、51.56%和52.19%;但究其至今没有创业的打算的原因,有180人是选择缺乏商业头脑,占总数的56.25%。综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艺术院校大学生都有在专业领域创业的想法,但苦于没有商业知识的积累。

4.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政策扶持需求。在调查艺术院校大学生对社会、学校创业扶持政策扶持需求时,有占61.88%的198人认为政府提供创业培训、指导机构,有占50.63%的162人、占49.38%的158人和占41.25%的132人认为艺术院校应将商业运营、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建立配套的指导机构和创业网站,并组织或者参加各级商业创业大赛(图4)。可见,政府和学校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艺术院校大学生将创业想法付诸实际。

三、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缺乏的主要原因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创业持认同的态度,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仅半数对创业有所认识且有在专业领域创业的想法。究其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市场的特殊性,艺术院校大学生进入存在壁垒

艺术市场的特殊性,使学生的艺术作品出炉后,往往由于知名度不够而无人问津。很多艺术院校缺乏对艺术专业学生艺商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后难以适应艺术市场的特殊性。

(二)艺术教育多侧重专业教育,忽视创业教育且缺乏良性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尽管我国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但大多数创业教育研究及应用都是从国外引入的,它要适应中国国情与国内大学生的创业需求,还需要一段长期的过程。尤其是艺术院校更侧重于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培养,忽视了创业教育,缺乏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指导、扶持和保护等仍是空白。

(三)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空间过于狭窄,实操性较差

学校所提供的实践场所与设备有限,校企型的设计实践结构不够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停留在表面层次,导致学生了解社会需求、行业发展和接触生产实践的机会较少,设计实践机会更少。

(四)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内容空洞

部分艺术院校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根本没有创业理念,仅仅局限于纸上谈兵。创业教育课程也仅是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策划书撰写注意事项,亦或是创业团队组建及管理等,所有的授课内容都只是简单介绍或者是案例讲解,均没有从创业本身教学,没有商业运作、经营管理,更没有资本、风险和社会价值等相关知识的接入,造成了学生认为“此类课程没用”。

(五)艺术专业教学无法满足创业型人才培养需求

目前,艺术专业教学还是采用大课堂、公共教室授课的方法,大量的实践过程都是学生在课后去完成,直接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违背了艺术教学的过程性、实践性、创新性的规律,变成了单纯理论的教学,遏制了创新成果的产生。

四、艺商衔接的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路径

由此可知,艺术院校大学生都渴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都希望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专业知识的积累和锻炼。而仅仅当前的创业教育是无法达到的,必须形成完整的科学有效的创业能力培育路径。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并对照国内外艺术院校发展情况研究,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可采取如下路径(图5):

(一)开展创业实践训练,形成创业学分制教学模式

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对课程、师资、硬件等条件进行以学生创业能力培育为根本的教学改革。艺术类专业教学开展创业实践训练,采用创业学分制模式,通过创业课程和创业学分模式,将创业学分纳入教学过程,积极辅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模拟创业、创业比赛等,并通过盈利、获奖等方式获得创业学分。

(二)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室

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需要加大对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室,注重提高创业教育的师资素质,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从事创业教育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管理等工作,对创业课程教育活动进行规划、组织管理和绩效考评。创业教育研究室可以面向社会聘任专兼职研究人员,主要由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技术专家、政策专家、艺术行业协会成员、法律专家等在内的各行专家构成。研究室通过对艺术市场的政策分析、法律研究、风险投资等内容研究,指导学生在创意概念、策划方案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与人力资源状况分析,让艺术院校大学生在创业道路上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有效的指导。

(三)开设管理、商务类创业教育选修课

艺术类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开设管理、商务类创业教育选修课的模式,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形成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帮助艺术专业学生剖析艺术市场,增进创业技能,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如开设《管理学基础》、《项目管理》和《商业运作》等课程,在课程上可采取团队合作方式,进行市场调查,形成创意并设计产品,然后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撰写营销策划,并设计出产品推向市场。这种过程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创业过程中的全部内容,增强了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商业运用能力,诠释了创业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是创业的首要条件。

(四)定义概念创新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概念创新模式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新颖构想、创意、点子、想法进行的创意活动。概念创新集中体现在艺术、装饰、园林、环境和网络等新兴行业,创业者需要独特的个性特征和创业欲望,善于观察周边环境、商业机会,在行业市场迅速占据先机,实现产品宣传、推广和销售。

在创业教育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角色扮演、团队模拟和成功经验分享等课堂实践教学,或带学生去创业企业参观、考察的课外实践教学。如此双轨制教学过程不仅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就业者,还培养出具有高素质艺术创作和实践能力的创业者。

(五)积极备战商业竞赛,创建工作室,开展商业运作实践

1.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商业竞赛活动。艺术院校大学生以自身专业特点或艺术创意参加各种商业竞赛,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其敏锐的艺术视角,独特的创新意识,在各类商业竞赛中获得竞赛奖励,实现创业梦想。

2.创建专业工作室。创业并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所能实现或完成的,它需要组建起互补的团队。艺术院校大学生通过对市场、社会的深入了解,挖掘具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吸引一批有能力、有胆魄、学科交叉的志同道合的人建立专业工作室,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创业。

3.利用商业竞赛平台或专业工作室,开展与企业间合作,真正实现商业运作。通过聘请成功企业家,开展创意项目转化,针对商业运作形成的意见和建议,引领艺术专业学生创业,实现伟大创业梦想。

艺术专业行业分析第4篇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 舞蹈教学 舞蹈理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207-01

在我国现代艺术类专业教学中,舞蹈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活动,是我国各类舞蹈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艺术类学生的舞蹈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及气质,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针对艺术类专业舞蹈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现代艺术类院校舞蹈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舞蹈艺术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以此为基础掌握教学发展方向与基本原则。并针对舞蹈教育工作需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以此推动现代艺术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促进艺术类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现代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工作需求,教学工作者应加快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分析,运用舞蹈教育方式的创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1 现代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现代艺术类院校舞蹈教学研究中发现,我国舞蹈教学活动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目前,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学模式问题、理论教学方式及实践教学模式问题、课程教学内容问题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我国现代艺术类人才培养中,应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根据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工作需求,艺术类专业院校舞蹈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及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同时,根据我国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课程要求及规范,开展教学配备等方方面面工作的改进与完善,促进舞蹈教学目标的实现。

2 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方式的探讨

2.1 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中理论基础教学方式的分析

根据舞蹈理论及实训教学活动教学需求的不同,艺术类专业舞蹈理论教学中应注重理论教学方式的运用。根据教学对象年龄、心理特点及舞蹈教材内容需求,艺术类专业舞蹈理论教学活动应创新理论教学方式。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重点讲解所教授舞蹈形式的具体动作要点、基础知识以及文化背景。通过舞蹈形式的文化背景、所表达中心思想,使学生深刻理解舞蹈形式特点及表演含义。

理论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舞蹈形式所代表的地域特点、文化风俗、舞蹈动作特点等以视频片段等方式进行播放,以此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舞蹈教师还应对舞蹈教学理论中的解剖学、力学、物理学等内容知识进行讲解与分析。并通过乐理、乐感的培训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舞蹈基础知识,促进学生舞蹈表现能力的培养。

2.2 舞蹈动态形象示范教学的分析

作为现代舞蹈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舞蹈形象示范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点。根据舞蹈教学内容与方法,舞蹈教师应通过全面示范及分解简化动作教学进行学生舞蹈动作的教学。全面示范教学是通过舞蹈动作与音乐的全面配合,表现舞蹈内容及音乐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对整套舞蹈有所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节奏及相关信息。分解简化动作教学是通过教师对舞蹈各动作的分解,开展舞蹈教学,以此使学生能够通过分解动作掌握舞蹈要点及方法,促进学生舞蹈作品演绎能力的培养。

2.3 艺术类专业舞蹈基础教学方式的分析

在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中,舞蹈基本训练是培养学生舞蹈基础表演能力的关键。针对舞蹈基本训练的重要性,舞蹈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与教学,并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励学生训练参与积极性、避免枯燥的基础训练影响学生舞蹈兴趣。首先,在进行基础训练过程中,加强训练趣味性的引入。通过游戏式、活动式训练方法使学生从自然身体素质向舞蹈专业素质方向发展。并以融入舞蹈动作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健美的体态及舞蹈表演所需饱满的情绪。

另外,教师在训练活动中还应对工作要领、身体力量、柔韧性及协调性等进行专项训练。运用体育运动方式与游戏方式提高训练活动趣味性,调动学生训练积极性,尽快实现学生舞蹈基础素养的构建。

2.4 日常训练方式的分析

在现代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日常训练是保持学生体态形体、柔韧性与灵活性的重要内容。为了保持学生训练积极性,舞蹈教师应在日常训练的方式及内容上进行创新。以保障各项训练目标为基础,改变传统训练枯燥的方法,运用现代游戏教学方法等开展日常基础训练,避免枯燥训练方法影响学生舞蹈兴趣。

2.5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方案的创新,促进现代艺术类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生作为受教者,其对教学方式有着切身的感受。而且,艺术类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其对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存在较强的排斥。针对这一问题,现代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案编制、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编制活动。从学生角度出发,以训练大纲及教学目的为中心编制教学方案及训练计划。通过学生的参与,使教学方案及训练方法更加贴近艺术类专业学生需求,为提高教学效果、提高训练效果奠定基础。

3 加强对现代舞蹈教学方法的关注,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现代教育研究中,教学方法及教学理论不断发展。针对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的特点,教师应加强对国际舞蹈教学研究的关注。通过先进的教学理论的应用、训练方法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舞蹈类教师还应通过网络平台、教研活动等对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分享不同教学方式的效果与成绩,以此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与研讨,促进舞蹈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引用。艺术类院校舞蹈教研组也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经验总结与探讨,确定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提高舞蹈教学有效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艺术类舞蹈教学活动中,教育方式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教研组应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与研讨。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加快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以此提高学生舞蹈素养及基础表演能力、提高学生舞蹈技能。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及科学应用,避免传统舞蹈基础训练过于枯燥影响学生训练效果,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雷彤.艺术类舞蹈训练及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艺术教育信息,2012(10).

艺术专业行业分析第5篇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过程,要求大学生创业者不仅要拥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还要有足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实践训练,向成功的企业家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和练就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业能力,然后再去创业,无疑可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成就感。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扩招,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011年为660万,2012年为680万,2013年为700万,2014年已达到730万。大学毕业生数量多,就业压力大,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引起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尽管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创业,但传统就业观念对于大学生影响深远,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毕业后创业当作除就业、考研和出国等之外逼不得已的选择,缺乏创业的积极性和创业成功的雄心壮志。

二、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基本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便利随机抽样,通过网络直接发放问卷,利用微博、微信和即时通讯软件等工具进行相关传播,共收回320份问卷。其中男生153人,女生167人;大一学生125人,大二学生89人,大三学生69人,大四学生37人。调查主要针对艺术院校在校大学生,集中体现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的行为特征。

(一)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数据汇总

根据问卷设计,将数据分成四个部分进行汇总和分析。第一部分是艺术院校大学生及其家长对创业的认识;第二部分是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了解;第三部分是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看法;第四部分是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对社会、学校创业扶持的需求。

(二)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数据分析

1.艺术院校大学生及其家长对创业的认识。通过调查,发现320人中220人现在或者毕业后有创业的想法,占总体调查对象的68.75%;而家庭支持的有165人,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有81人,分别占总体调查对象的51.56%、25.32%。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及家长对创业持认同的态度。

2.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了解。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期间接受过创业知识培训的占166人,是总体调查对象的51.88%;专业课教学期间接受过专业创业教育的有197人,占总体调查对象的61.56%;课外实践参与过创业大赛或者创业实践有161人,占总体调查对象的50.31%。由以上数据发现,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艺术院校大学生仅半数对创业有所了解。

3.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看法。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占总体人数51.25%的164人了解政府新的有关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在调查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形势看法发现88人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创业困难,占总体调查对象的27.5%,认为形势一片大好的才22人,仅占6.88%,整体而言,有62%的人认为目前创业困难;在调查创业最大的障碍时,有180人选择知识不足,占总体的56.25%;在调查艺术类大学生创业优势中发现有166人认为独特的个性与思维模式是制胜关键,有165人认为艺术类专业特色是获胜法宝,还有167人认为是艺术专业的创新意识,分别占调查总数的51.88%、51.56%和52.19%;但究其至今没有创业的打算的原因,有180人是选择缺乏商业头脑,占总数的56.25%。综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艺术院校大学生都有在专业领域创业的想法,但苦于没有商业知识的积累。.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政策扶持需求。在调查艺术院校大学生对社会、学校创业扶持政策扶持需求时,有占61.88%的198人认为政府提供创业培训、指导机构,有占50.63%的162人、占49.38%的158人和占41.25%的132人认为艺术院校应将商业运营、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建立配套的指导机构和创业网站,并组织或者参加各级商业创业大赛。可见,政府和学校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艺术院校大学生将创业想法付诸实际。

三、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缺乏的主要原因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创业持认同的态度,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仅半数对创业有所认识且有在专业领域创业的想法。究其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市场的特殊性,艺术院校大学生进入存在壁垒

艺术市场的特殊性,使学生的艺术作品出炉后,往往由于知名度不够而无人问津。很多艺术院校缺乏对艺术专业学生艺商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后难以适应艺术市场的特殊性。

(二)艺术教育多侧重专业教育,忽视创业教育且缺乏良性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尽管我国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但大多数创业教育研究及应用都是从国外引入的,它要适应中国国情与国内大学生的创业需求,还需要一段长期的过程。尤其是艺术院校更侧重于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培养,忽视了创业教育,缺乏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指导、扶持和保护等仍是空白。

(三)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空间过于狭窄,实操性较差

学校所提供的实践场所与设备有限,校企型的设计实践结构不够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停留在表面层次,导致学生了解社会需求、行业发展和接触生产实践的机会较少,设计实践机会更少。

(四)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内容空洞

部分艺术院校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根本没有创业理念,仅仅局限于纸上谈兵。创业教育课程也仅是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策划书撰写注意事项,亦或是创业团队组建及管理等,所有的授课内容都只是简单介绍或者是案例讲解,均没有从创业本身教学,没有商业运作、经营管理,更没有资本、风险和社会价值等相关知识的接入,造成了学生认为“此类课程没用”。

(五)艺术专业教学无法满足创业型人才培养需求

目前,艺术专业教学还是采用大课堂、公共教室授课的方法,大量的实践过程都是学生在课后去完成,直接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违背了艺术教学的过程性、实践性、创新性的规律,变成了单纯理论的教学,遏制了创新成果的产生。

四、艺商衔接的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路径

由此可知,艺术院校大学生都渴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都希望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专业知识的积累和锻炼。而仅仅当前的创业教育是无法达到的,必须形成完整的科学有效的创业能力培育路径。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并对照国内外艺术院校发展情况研究,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可采取如下路径

(一)开展创业实践训练,形成创业学分制教学模式

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对课程、师资、硬件等条件进行以学生创业能力培育为根本的教学改革。艺术类专业教学开展创业实践训练,采用创业学分制模式,通过创业课程和创业学分模式,将创业学分纳入教学过程,积极辅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模拟创业、创业比赛等,并通过盈利、获奖等方式获得创业学分。

(二)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室

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需要加大对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室,注重提高创业教育的师资素质,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从事创业教育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管理等工作,对创业课程教育活动进行规划、组织管理和绩效考评。创业教育研究室可以面向社会聘任专兼职研究人员,主要由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技术专家、政策专家、艺术行业协会成员、法律专家等在内的各行专家构成。研究室通过对艺术市场的政策分析、法律研究、风险投资等内容研究,指导学生在创意概念、策划方案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与人力资源状况分析,让艺术院校大学生在创业道路上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有效的指导。

(三)开设管理、商务类创业教育选修课

艺术类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开设管理、商务类创业教育选修课的模式,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形成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帮助艺术专业学生剖析艺术市场,增进创业技能,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如开设《管理学基础》、《项目管理》和《商业运作》等课程,在课程上可采取团队合作方式,进行市场调查,形成创意并设计产品,然后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撰写营销策划,并设计出产品推向市场。这种过程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创业过程中的全部内容,增强了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商业运用能力,诠释了创业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是创业的首要条件。

(四)定义概念创新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概念创新模式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新颖构想、创意、点子、想法进行的创意活动。概念创新集中体现在艺术、装饰、园林、环境和网络等新兴行业,创业者需要独特的个性特征和创业欲望,善于观察周边环境、商业机会,在行业市场迅速占据先机,实现产品宣传、推广和销售。在创业教育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角色扮演、团队模拟和成功经验分享等课堂实践教学,或带学生去创业企业参观、考察的课外实践教学。如此双轨制教学过程不仅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就业者,还培养出具有高素质艺术创作和实践能力的创业者。

(五)积极备战商业竞赛,创建工作室,开展商业运作实践

1.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商业竞赛活动。艺术院校大学生以自身专业特点或艺术创意参加各种商业竞赛,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其敏锐的艺术视角,独特的创新意识,在各类商业竞赛中获得竞赛奖励,实现创业梦想。

2.创建专业工作室。创业并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所能实现或完成的,它需要组建起互补的团队。艺术院校大学生通过对市场、社会的深入了解,挖掘具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吸引一批有能力、有胆魄、学科交叉的志同道合的人建立专业工作室,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创业。

艺术专业行业分析第6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高专;艺术设计;必要性;教学模式;探索

一、引言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教育目标是培养理论与实践复合型设计人才,当前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在项目化教学、实践性教学方面探索较为深入。该专业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相关理论基础,更是对该专业学生实践设计能力的培养。就目前该专业教学的内容和模式来说,主要以课堂理论讲授、实训基地实践和毕业实习等几个领域进行,教学模式借鉴本科教学模式为主。这样的模式易于开展教学,从表面上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是深究起来缺乏实际设计项目的检验,学生的设计与市场的需求脱节、与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人才教育目标脱离。所以,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十分有必要,本文主要从项目化教学和双师制教学两方面对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分析,同时对MOOC、微课等应用在教学中进了探讨,以期使教学“更接地气”,对学生实际设计能力的培养更重视。

二、高职高专换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的必要性

(一)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不同于本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其重视学生对市场敏锐度的培养和设计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针对市场和企业的“即插即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适应企业和市场,能够在企业中解决实际艺术设计领域的问题。这样的人才培养需求决定了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需要改革,从传统虚拟项目和重视理论转向到实际的、有针对性性的和体现市场指向性的项目中去,锻炼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需要从教育模式上进行改革。

(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要求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从重理论的课堂教学转向为以各类项目设计的实践教学,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让整体教学改革完成,教学也要尽快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面对实际的工程设计和依托项目的教学指导,使项目化教学和双师制教学落到实处。

三、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途径

面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与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笔者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并总结出适合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途径和思路。首先要改变当前理论考核大于实践考核的局面,其次从单一老师制发展为双师制。具体说来,以校企合作、校中店等为依托的项目化教学为主要途径,拓宽指导路径,从校内老师到企业老师的结合,综合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使学生能够在符合市场需求、个性化、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项目中进行,使其能够切身参与实际项目,与客户沟通,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设计能力。

(一)项目化教学的开展

1.项目的设立

立项工作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变传统虚拟项目的关键。在立项上,可以采取校企合作制,由高职高专院校与企业商议后,由企业拿出商业项目供学校使用。这样的局面是双赢的,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可实践的真实项目,另一方面企业在设计上降低了成本。也可以采取校中店的模式取得立项,即老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拿出综合性、规模性的项目进行教学。这样的项目也是真实的,市场化的。在取得实际项目后,依托项目进行教学,是改革的第一步。项目的设立能够帮助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大致轮廓、应用方向进行了解。相关理论老师可以通过微课、MOOC和课堂讲授完成。

2.对项目的分析

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相关项目,要对项目进行分析。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不管是室内设计项目还是公共环境设计项目,因地制宜的设计才能满足需求。这时老师可以将相关MOOC内容推荐给学生让其自主学习,从MOOC中找到项目分析和解构的方法。

3.项目实施方案的确立

通过对项目的实地考察,学生开始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同时,老师将甲方的需求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学生对所有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分工,为方案主题汇报进行资料收集。在此环节,老师要求学生通过PPT演示的形式汇报本组的设计构思并确定最终的设计主题。

4.项目实施过程

各设计小组在确定了设计主题以后,需要对方案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化,包括平面和立面设计,并绘制相关的施工图和效果图。在此环节,老师一方面每周定期将对每组的方案进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通过有的放矢地进行微课的录制推送给学生,直接帮助学生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痛点与难点,并通过讨论的形式合理的解决学生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际工程问题。在这个阶段学生会遇到各种实践性问题,包括功能布局、结构处理、设计风格等,老师可通过网络、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指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再次带领学生到项目现场进行设计指导。此h节是对学生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手绘效果图等技术性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考验。

5.项目完成与总结

项目完成的形式主要是以A0的展板为主,可结合模型、动画等形式展示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汇报,同时由老师对该方案提出建议和意见并予以评分。结合项目,老师对艺术设计中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规律和具体应用完整地传授给了学生,对学生艺术设计能力的养成和处理实际问题大有裨益。

(二)双师制教学的开展

所谓双师制是校内老师和校外企业老师共同对进行教学,双师制是在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校内老师通过对项目的立项分析、理论梳理和设计引导等带动学生主动完成项目,同时老师是抓紧学生完成项目进度和保证设计质量的把关人,通过各方面交流,使学生能够处理设计中的问题,保证项目设计达标。而校外企业老师是兼职,其主要负责检查的进展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项目实践过程中的遇到的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校外企业老师能培养学生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企业意识,帮助学生从学生角色转换为职员角色。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讨,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模式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探索,虽然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进行了分析,但还是囿于篇幅,许多深层次问题并没有涉及。期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意,吸引更多的业内人士关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领域,为培养更实用、更具有市场精神的设计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萍萍,卢颖洁.新媒体背景下艺术设计教学改革[J].青年记者,2015(26).

[2]胡玲.微课在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初探[J].酒城教育,2016(02).

艺术专业行业分析第7篇

【关键词】 就业导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播音主持专业艺术实践的价值及具体形式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诞生于20纪电视传媒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专业设定本身即以实践性艺术展现为旨归,在长期的专业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成果展示方式。与所有艺术类教学一样,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日常教学必须紧密地结合艺术实践,方能体现自身的学科特性,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性和应用导向性。正如天津美术学院院长姜陆教授指出的:“艺术教育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 实践性是艺术教学的基本特性, 也是培养艺术创新人才的不二法门。”[1]

具体而言,艺术实践的价值体现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之中。于教学主体而言,艺术实践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新兴演播形式尤其是全新节目类型的主持能力,真正做到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的相互结合;另一方面,艺术实践更能鞭策专业教师积极了解和掌握业内新兴专业实践形式和行业发展热点,做到以行业实际促进教学内容的革新。于教学媒介而言,艺术实践对于新兴媒体,尤其是演播技术手段的关注,促成了教学硬件的更新换代,从技术手段上保证了播音主持教学的与时俱进。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艺术实践形式趋于多样化,如果以艺术实践的时空维度进行区分,我们可以将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艺术实践形式分为教学环节内(校内)与教学环节外(校外)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成果展示,后者则内涵更为广泛,包括短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以及参与比赛等(表1)。

二、就业导向对民办院校播音主持专业艺术实践的重要意义

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对于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事业的侧重,以及“十二五”规划中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环境。我国民办高校近年来集中开设了包括播音与主持艺术、视觉传达、文化产业创意管理在内的诸多艺术类专业。与公办院校不同,民办高校一方面缺乏理论素养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在社会认可度上,又无法与知名公办院校相抗衡。因而,如何体现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办学特色,是摆在民办高校决策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较于鼓励学生在学历上继续深造或在艺术技能上不断自我开掘,多数民办高校更倾向于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就业前景提前规划,以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作为调整教学内容重心的主要指标。在此意义上,就业导向对于民办院校艺术专业的办学方向,对校内外艺术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它集中体现了民办高校实践性、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在与就业实践接轨的层面上凸显出民办高校特色定位与办学优势。

具体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笔者所在的南京一所民办高校艺术系为例,就业导向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建立市场需求数据库,调整实践类教学方向

明确艺术实践的就业导向性,就应当在教学环节中时刻以就业市场的变化作为调整实践类教学方向的根本依据,在此意义上,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及时分析就业市场需求,就成为促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所在的民办高校即以近三年为一个分析周期,统计毕业生就业去向,并形成数据汇总,分析就业市场需求(图1)。

(二)有利于比照就业信息,体现就业实践对接性

对于就业数据的分析不应仅停留在静态的、孤立的计算层面,而应在时间维度上对具体类别的就业需求进行动态性地比照分析,以期未雨绸缪地预测就业市场需求发展方向,在校外实践的促成机制中,体现就业需求与校外艺术实践活动之间的对接性。

笔者所在民办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集中在文化事业单位、教育培训类公司、文化传媒类公司三大类,在汇总三年内各类别就业人数的基础上,还应当比照各年度同类用人单位的就业数据发展趋势,进而得到更有前瞻性的分析结论(图2)。

在2012年以来的数据汇总中,该民办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因为社会一般认可度的限制,能够有机会进入广播电台等文化事业单位工作的学生并不占毕业生总量的绝对多数,而如少儿培训、广告传媒类公司则在就业市场中占有相对可观的比重。同时,通过比照分析近年主要就业方向,教育培训类、文化传媒类已逐渐成为民办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毕业就职的新兴增长点,这在客观上就要求系部在校内艺术实践中适当增加文案编辑、传媒策划方向的内容,并在课堂实践类环节中增加学生面对大众的讲授、灌输类口语表达等方面的练习比重。在实际操作中,笔者所在系部就通过邀请业内人士开设传媒类讲座、增设课堂口语讲授环节,组织学生赴乡镇中小学支教等形式,以充分迎合就业数据所体现出的市场需求,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有利于遵循就业规律,设立实践教学基地

就业导向对播音主持专业艺术实践的指导价值还体现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具体设立上。在系统分析就业数据的前提下,艺术实践教学基地的设立应当在实践类型、实践方式等层面充分体现近年就业市场的新形势。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学生赴专项基地艺术实践常规化、定期化,并以实践教学基地与校方双向考核的机制测评学生实践成绩。这样,在促进学生艺术实践积极性,树立民办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毕业生的良好形象的同时,也可提升企业自身的知名度,进而在基地化艺术实践过程中真正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三、播音主持专业艺术实践的改进措施

通过上文的分析,并参照本文选取的这一民办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办学实际,基于就业导向的实践意义,播音主持专业艺术实践的改进应当在教学环节前充分考虑人才市场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在教学环节中及时调整艺术实践形式,更要及时调整实践过程中的技术硬件;在教学环节后充分运用就业契合度的衡量价值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环节的实际展开各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密切关注技术设备的就业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教学硬件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应具备声、台、形、表各方面的艺术技能外,还应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初步掌握基本的声像采集、编辑、加工等方面的设备操作技能。目前我国各级电视台、广播台以及网络流媒体的声像采集、编辑技术更新迅速,操作软件日新月异,这在客观上对教学培养与实际就业之间的衔接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以接轨就业为办学特色的民办高校艺术专业更是如此。为此,民办高校艺术系部应设立专人定期统计就业市场中的设备操作技术性需求,在经费允许的基础上,以购买设备、软件升级等形式及时更新教学硬件。对于昂贵的大型设备,也可通过组织短期实习的形式对学生加以培训,以确保技术设备操作方面与就业市场相同步。

(二)大力支持学生参与各项赛事,形成“以赛促学”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具备一定的形象消费特质,社会公众往往倾向于在建立对相关个人的形象辨识度之后,才开始进行艺术功底方面的认可。这在客观上使得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方面的人才首先应拥有展现自我形象的平台,才具备进一步展示自我艺术功底的机会;进而需要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展示平台,在步入就业市场之前先行形成自我形象的社会认可度。目前开办于国内的诸如“中国主持梦”主持人大赛、中央电台央广网全国大学生主持人大赛、“赢在创意”华语广播栏目大赛以及全球华语网络主播大赛等知名赛事,并不设置苛刻的报名条件,这就为民办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自由展现形象与才华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为此,专业教师可以将参与定期举办的大型赛事作为相关课程的常设教学环节,在赛前有针对性地选拔、训练相关学生,及时做好参赛准备,以参赛成绩作为衡量课程参与度的指标之一,进而充分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同时这也可使获奖学生能够凭借赛事奖励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形成以参赛促进就业的教学实践体系。在具体实施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不同学龄,促成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选择性地参与赛事,最终形成大赛前集中选拔培训,赛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参赛促进教学――以赛促学的长效机制。

(三)拓宽艺术实践的涵盖面,培养复合型、宽口径播音主持艺术人才

针对目前就业市场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需求量的持续下降,以及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分流至文化产业、教育传媒等其他业务领域的客观现实(图2),民办高校在艺术实践方式以及课程设置上,应当秉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2],不断拓宽艺术实践的涵盖面,在幼儿教育、文化产业创意、微博营销、公关媒体等多个方面创造艺术实践机会,促进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在上述领域实用技能的养成,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与之相对应,民办高校还应在教学环节充分体现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并重的基本原则,避免类似“文化素质课少,学生知识面窄”[3]情况的发生,真正将培养复合型、宽口径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艺术专业行业分析第8篇

【关键词】艺术赏析 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人才 能力培养

一、艺术赏析课程介绍

艺术赏析课程是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由音乐赏析、美术赏析、舞蹈赏析、影视赏析四门课程组成,课程进程依次安排在各年级的第三、四、五、六学期开课,共128学时(表1)。

二、艺术赏析课程与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人才培养的联系

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人才是指在社会上自主创业开办社会艺术培训中心、学校或者在文化馆(站)、青少年宫、群众艺术馆等组织机构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才,由于按其所处的管理层次可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按其所从事的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不同可分为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人才是从事艺术教育领域及艺术专业的管理工作,需要掌握一定的艺术专业基本知识是基本能力,这是从事社会艺术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同时这也是社会艺术教育管理者区别于其他管理领域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

艺术赏析课程能为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掌握艺术专业基本知识的支撑,同时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对艺术认知力、鉴赏力、对艺术作品的分析能力,并带动其发现、分析、解决社会艺术教育市场动态的能力和组织社会艺术实践教学活动的能力的支撑,为未来从事社会艺术教育管理工作夯实基础。

三、艺术赏析课程在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人才中的能力培养

(一)掌握艺术专业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艺术认知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专业基本知识,这是未来从事社会艺术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这也是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规格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然而,目前有些艺术院校只注重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轻视人才的艺术专业基本知识素质教育,这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造成了与人才市场供求相脱节的局面。

在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程围绕着普及艺术专业基本知识的教育,以培养学生从事社会艺术教育管理工作所需的艺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认知能力。如,在讲授音乐赏析中国民族经典器乐曲赏析时,在欣赏经典作品时,也向学生介绍各种乐器的方式去普及学生艺术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力,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其将来从事社会艺术教育综合管理、专业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社会艺术教育管理者应具备一定的管理学领域的知识和艺术教育教学领域的知识,这是社会艺术教育管理者从事社会艺术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专业主干课程中掌握员工招聘、员工培训与开发、员工激励、领导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绩效考评、薪酬管理、人员配备、组织文化、领导艺术等管理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作为管理者应有的计划、组织、指挥、沟通、协调、控制等基本的管理能力和开拓创新、行动学习、团队协作、科学决策、有效执行等核心管理能力。艺术赏析课程可以通过音乐、美术、舞蹈、影视等经典艺术作品赏析,使学生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特点、风格,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开阔音乐思维和艺术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的能力,从而为将来鉴别社会艺术培训中心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培训优秀专业教师工作、赢得专业教师团队的信任和提高教师艺术修养等教学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为适应从事社会艺术培训中心的教学管理等专业管理岗位的人才提供支撑。这是作为社会艺术教育管理者区别于其他管理者的特殊能力素质培养。据不完全统计,辽宁沈阳市注册的艺术培训机构有上千所,在上千所艺术培训机构中,90%从事社会艺术教育管理工作的人毕业于艺术院校,有某一专业技能学习的经历,对其有审美鉴赏的个体差异性,这种特殊能力素质决定了管理者的能力优势、管理作风、管理风格。例如,刘宁钢琴学校的校长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并获钢琴演奏硕士学位,乐博钢琴学校的校长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正是他们具有这种能力和素质,决定了他们所从事的社会艺术教育管理工作有优势。艺术赏析课正是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对艺术审美的鉴赏力,为其适应从事社会艺术教育管理工作的特殊能力素质培养提供不可缺少的支撑。 (转第页)(接第页)

(三)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社会艺术教育市场动态的能力培养

艺术赏析课堂上通过欣赏经典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分析能力,同时向学生讲授当今中外各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发展趋势,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社会艺术教育市场动态的能力素质,为将来从事社会艺术教育培训学校、艺术培训中心、青少年宫、群艺馆等综合管理岗位工作夯实基础。

例如,在音乐赏析课堂上讲授中国民族器乐章节时,除了向学生讲授民族器乐及演奏形式的发展概况、中国民族器乐曲演奏形式分类、民族器乐曲分类、欣赏民族器乐时需注意的问题、经典民族器乐曲欣赏等教材教学内容,同时也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传统器乐在文化艺术领域中的传承与思考、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现状。以女子十二乐坊、女子水晶乐坊、我国香港中乐团为例来探究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走向,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培养学生把握社会艺术教育市场动态的能力素质。

(四)提高学生组织社会艺术实践教学活动能力的培养

社会艺术实践教学活动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实践环节,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延伸阶段,更是检验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的评判标准,这关系着社会艺术培训学校、中心的经济效益及其发展、壮大。作为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人才,需要懂得社会艺术教学管理知识。社会艺术实践教学活动是社会艺术教学管理的一部分,作为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人才,需要具备组织社会艺术实践教学活动的能力素质。

艺术赏析课实践教学以学生课内外大量阅读、欣赏优秀音乐作品、积极参加校内外学生活动为依托延伸专业知识学习。在积极参加校内组织的各项学生活动方面,如,配合终身教育管理工作部组织百万市民学艺术活动;积极参加校团委组织的文艺演出;各系教师、学生的个人音乐会;专业技能比拼大赛。在社会艺术教育系内以学生会为单位,组织学生策划迎新生晚会、优秀毕业生展演、历届学生学习成果汇演、期末专业考试观摩等活动。观赏校外各大专业院校的音乐会,观赏社会各界组织的专业比赛、社会演出。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可以作为组织者、表演者和音乐欣赏者等身份出现,使学生在参与和欣赏的过程中学习、积累经验,培养学生具备组织社会艺术实践教学活动的能力素质。

[注:本文为省级(辽教办发【2012】89号)课题:《高等艺术院校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朱咏北.音乐鉴赏[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艺术专业行业分析第9篇

志愿填报是个复杂的过程,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它既有科学性,也有机遇性。对艺术类考生来说,由于提前已经进行了专业课考试,无形中又增加了选择志愿的难度,所以考生和家长在填报的时候,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多了解分析相关情况,尽可能考虑周全。

首先,要了解招生政策。一是考生所在省市艺术类专业的招生办法,对所报考专业是否要进行省统考、专业考试成绩依据统考还是校考等问题要了解清楚。二是考生报考学校的招生办法,艺术类高校由于其特色鲜明,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录取的要求和原则不尽相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经教育部批准的31所独立设置艺术类院校,大部分都需要考生通过本校组织的专业考试,而对于省统考并不作过多要求,涉及参加省统考的考生要以考生所在省市艺术类统考政策为准;而对于绝大多数综合类大学的艺术类专业以及高职、专科等层次艺术类专业来说,考生在报考时必须先通过所在省市组织的艺术类统考才行。

其次,要重视第一志愿的填报,但也不忽视其他志愿填报。考生志愿要填报满,志愿间拉开梯度。拉开档次的志愿填报,无疑给录取增加了更多机会,某些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艺术类专业会考虑接收第二志愿报考的考生。

经教育部批准的31所独立设置艺术类院校,大部分在进行艺术专业招生时不做分省招生计划,其本科艺术类专业基本上是全国统招,即全国考生成绩汇总后按招生录取规则择优录取。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例,考生必须持有该院的专业考试合格证后方可填报对应的艺术类专业。由于这类学校的专业报考人数比较多,第一志愿生源充足,一般不会录取到第二志愿。

而另有一部分院校(包括少部分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和大部分综合类艺术院校)的艺术专业,招生时做分省招生计划,考生可根据其在本省所设的招生计划数及本省同类专业的报考考生人数和水平,冷静分析,合理选择报考。

再次,考生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课成绩和文化课成绩水平,结合报考高校的艺术专业录取规则,综合考虑填报志愿。

艺术类高校专业录取规则大体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在文化课成绩上线的情况下,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二是在专业课合格基础上,按照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三是按文化课和专业课成绩的综合分从高到低录取。大部分艺术类专业会按照第一种方式进行录取。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方面要参考所报考专业的往年录取分数线,另一方面还要特别关注自己在专业考试中的成绩排名,综合分析,慎重选择,才能程度实现自己愿望。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学校艺术类专业的录取会有外语等单科小分限制,考生在填报之前务必了解清楚,针对所报考院校的具体录取规则去积极认真复习备考,才能程度地增加录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