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护理风险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6 15:37:07

护理风险点

护理风险点第1篇

方法:根据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办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的8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办法干预。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相关意外事故及对护理满意程度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相关意外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结论:根据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特点制定的护理风险管理办法有助于降低护理相关意外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特点防范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55-02

众所周知,呼吸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住院患者具有人数多,年龄大,病情变化快,病情复杂,易反复,危重病多等特点,所以一旦出现意外有时险情危急,后果严重[1]。在护理过程中,除了较为常见的褥疮、跌倒、坠床风险之外、在氧疗、吸痰、闭式引流这些呼吸内科常见治疗方法过程中也存在着特殊风险,故呼吸内科护理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风险水平高。呼吸是维持生命必须的环节之一,所以一旦风险涉及正常呼吸,患者将极度痛苦有时还会危及生命。

风险种类多。许多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疾病种类多,有时均比较严重,故涉及到的风险种类也多。

风险隐匿性。呼吸系统症状较为集中,有时意外发生也与原发病症状难以区分。如吸痰时可能会造成黏膜损伤,但不易发现且症状易与原发病混淆。

风险复杂性。由于大部分老年患者病情复杂交叉,同时具有多系统疾病,故风险也随之复杂化[2]。

为了降低呼吸内科的护理风险,做到安全护理,使得患者尽快康复,我们根据呼吸内科风险特点探究出一系列防范方法,争取防患于未然,将意外发生率降到最低。我院呼吸内科对本科风险的特点制定的风险管理办法进行实施后调查研究,现进行分析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过我院道德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的80例住院病人,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在41-86岁,平均年龄(61±3.5)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9例,支气管扩张31例,支气管哮喘15例,其它疾病5例,病程在2月-9年,平均病程为(3.4±2.9)年。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人为对照组,另外40人为实验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风险管理办法干预[3]。具体为:

1.2.1用心护理。提高护理水平,平时将护理工作细致化,严格遵守章程规范,审核记录落到实处,不偷工减料。如确保双人核对患者、药品分发、注射、医嘱改动等信息,准确及时做好各项记录,交接班记录认真负责。及时询问患者情况并主动向医生反映,主动与家属沟通,积极配合治疗等。

1.2.2心理指导。有些患者病情反复,病程较长,难免产生负面心理,我们要在护理工作过程中主动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对需要帮助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增加其治疗的信心,减少负面情绪对治疗产生的影响及意外的发生。

1.2.3防止坠床。针对一些住院患者如协调功能较差的老年人,要反复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休息时要防止坠床,在入院时教会患者及家属床边护栏的正确使用方法。

1.2.4防止褥疮。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过程中需要帮助其每天擦拭身体,按摩、协助其被动活动,在与床接触部位垫软垫或纱布且要保证垫褥透气。

1.2.5注意防滑。患者一旦摔倒避免不了外伤,严重者可引起骨折,重要脏器出血,严重的将危及生命。所以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室内干净整洁,摆放防滑标志,反复提醒患者及家属尤其是在洗澡或方便的时候注意防滑,年长者最好有人陪同,或者可让其选择购买防滑拖鞋、浴室防滑垫等物品[4]。

1.2.6氧疗监控。掌握氧疗指证,氧疗过程中需要认真填写、核对用氧记录单,确保浓度、时间、流量适宜,严密监控,记录患者氧疗后的情况。患者氧疗时要提醒注意防火、防震、防油、放热,任何人不得在病房内和治疗室抽烟。

1.2.7规范吸痰。痰液积聚有时会使患者呼吸困难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自行排痰有困难者需要及时进行吸痰处理。吸痰过程中需过程熟练,动作轻柔,需正确控制负压,在无负压前提下插管。单次抽吸时间应

1.2.8引流监控。虽然需要闭式引流的患者较少,但要牢记引流时确保引流管通畅,引流管末端应水面的深度为4-6cm,在更换水封瓶时应注意夹闭引流管末端,准确判断肺组织复张还是引流管堵塞。密切观察引流颜色、性状、量,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1.3评价指标。在护理结束后对每位患者的病程记录进行整理总结,将是否出现护理相关意外情况做好记录。同时向患者和家属发放问卷,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满意及不满意两个选项,实验结束后进行结果统计。

1.4统计学处理。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P

2结果

2.1加用风险管理办法与常规护理意外发生率的比较结果如表1。

3讨论

呼吸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以老年患者为主的特点使得其护理风险具有水平高、种类多、隐匿性、复杂性等相应的特点,为了降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做到安全护理,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尽快康复,我们针对其特点制定了相关防范方法,可以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有的放矢,更好的服务病患,变被动为主动,未雨绸缪,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实验结果也证实了我们的风险防范方法是有效的,不仅降低了意外发生率,同时使得病患及家属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更为满意,可谓一举两得[5,6]。针对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制定的防范方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大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薇,杨明莹,陈家琴等.前馈控制在呼吸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0):112-113

[2]王玉洁,曲红,王幕鹏等.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吉林医学,2010,31(26):4587-4588

[3]宝音其木格.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护理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1):28-29

[4]McKenzie,K.,Scott,D.,Fraser,J.A.et al.Assessing the concordance of health and child protection data for ‘maltreated’ and ‘unintentionally injured’ children[J].Injury prevention,2012,18(1):50-57

护理风险点第2篇

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病情类型复杂多变,且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治疗和康复期间病情容易反复,所以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着很多危险因素,而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医疗安全。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控制职业风险,降低危害至最小界限,是医护人员重点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消化内科患者作,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试验组(n=34)。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为19~43岁,平均年龄(26.8±5.4)岁;试验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27.3±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主要包括:加强日常饮食、起居管理,保持温馨、舒适的修养环境,确保睡眠充足,嘱患者养成科学排便习惯,对其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做好各种意外事件的防护措施等。试验组充分分析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后,应用风险管理。在消化内科中,病情观察不详、药品应用错误、危重疾病监护不周、发生意外跌伤或者坠床等是比较常见的护理风险。而导致这些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①治疗过程中,未恰当使用药物,患者配合意识差;②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③未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④护理人员缺少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⑤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较差,被动服务于患者。

临床防范要点:①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其充分了解发生风险时对患者及医院造成的危害性,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法律常识、重点护理知识、如何处理医患关系等,加强风险教育指导,增强所有护理人员预防和紧急处理风险的意识与能力;②提高护理人员安全、合理、规范用药的责任意识,例如,掌握某些特殊药品的用药时间、剂量;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服药时尽量选择卧位等。此外,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巡视工作,发现患者不规律用药或者用药方法不当时要及时阻止,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告知患者家属,提高其用药依从性;③护理人员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水平,医院方面通过组织培训、分期考核等方式对护理人员予以继续教育,奖罚分明。调动起积极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努力改进自身不足之处,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④消化内科护理人员必须明确"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新服务理念,无论是从护理行为上还是语言交流上,都必须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与关怀,要始终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增强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临床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进行统计,同时比较其治疗与操作熟练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共计100分,80分意识表示满意,50~80分的分值表示基本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软件包SPSS21.0分析所有数据,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表示,χ2检验对照组和试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以P

2 结果

2.1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进行比较 对照组34例患者共出现9例风险事件,百分比为26.5%,8例医疗纠纷事件,百分比为23.5%,治疗与操作熟练度为73.5%(25/34);试验组34例患者共出现1例风险事件,百分比为2.9%,无任何医疗纠纷事件,治疗与操作熟练度为94.1%(32/34);试验组风险事件、医疗纠纷发生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

2.2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对照组34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1.8%(21/34),其中不满意13例(38.2%),基本满意9例(26.5%),满意12例(35.3%);试验组34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33/34),其中不满意1例(2.9%),基本满意12例(35.3%),满意21例(61.61.8%);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明显低于试验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消化内科是医院单位众多科室中性质比较特殊的一个,大多数患者病情复杂,且进展速度快,反复发作,延长了治疗和护理时间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与不良事件,所以,必须对这些护理风险进行预见性分析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2]。

护理风险点第3篇

【关键词】普外科 风险 管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general surgical care and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methods; Methods: Risk factors of general surgical car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results: normalized Knapp surgical care more risk factors are catheter, infusion volume, extensive venous catheter application, the condition observed a certain degree of difficulty, etc.; Conclusions: General Surgery, risk management, and enhance the nurse’s risk awarenes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factors and reduce nursing errors incidence and care complaints,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nd improve the general surgical care quality.

【Key words】general surgery risk management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企业、个人、家庭等)通过对风险的识别与衡量,采用必要且可行的经济手段和技术措施对风险以处理,以一定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是对导管脱出、受压、堵塞、血管内气泡、血液凝集或肝素帽脱出等进行风险识别并采用可行性的、必要的技术手段进行适当的风险处理,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为了降低护理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创造舒适就医环境,自2008年以来,我科开展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活动,现就普外科风险管理活动的一些体会进行总结。

一 识别和评估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对存在的及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评估。普外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导管多的特点:如: T管、胃管、导尿管、腹腔引留管等置留病人较多,一旦护理不当,将会导致脱出、受压、堵塞等护理风险。输液量大的特点:由于病人禁食时间长补液需要输液量大。普遍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特点:为了减轻病人穿刺时带来的痛苦,保护其血管,并且及时地进行液体和营养的补充,临床上普遍使用留置针。但由于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因个人手法的不同,在穿刺、封管、冲管时极容易有气泡、血液凝集或肝素帽脱出产生出血病况。病情观察难度大的特点:在普外科,普通存在病种多、手术大、病情变化快的特点,一旦失误极易导致护理纠纷。

二 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及方法

(一)加强培训具有综合素质的护理人员

为了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意识,普外科进行了相关的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等的学习。

在学习中采用口试、笔试等方式进行考核。通过学习强化了护士的安全意识,认识了护士的职责,为进一步深化护理风险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专业技术培训上有计划地组织进行业务上的讲座、护理查房及护理人员的培训的一系列活动,每季度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在此基础上还不断鼓励护士提高个人文化水平,引导护理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护理部下发的有关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上普外科严格地进行落实,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加强质控成立了急救护理小组、护理安全质控小组、院感管理质控小组、护理书写质控小组等。并对各小组的活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调动了护理人员预防、监控护理纠纷的积极性,使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具备制度化、规范化,从制度上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了5项专科的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防特殊药物静脉外渗应急预案;防导管脱出、堵塞应急预案;预防压疮应急预案;预防烫伤、跌倒、坠床应急预案;交叉感染应急预案等。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都始终存在着护理风险,在简单的临床活动中也并无一列外。如: 专人陪送输液病人的检查;对节假日、霉菌季节及高温季节的输液进行预检等。要求护士对每一项操作做到谨慎和精心,预见性地考虑到潜在的风险因素,以规避风险。

(二)普外侧重管理的几个方面

1、重点制度管理

护理制度中的三查七对制度。普外科的病人普遍病情变化快、更改医嘱现象频繁,即使制度严格每班认真查对医嘱但还是有医嘱执行出现差错的现象发生,在重新制定医嘱转录制度后,每班由电脑班查对后再进行一次总查对,实现了医嘱执行零差错。落实告知制度降低护理风险是通过告知护理操作中的高风险因素透明化,增加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的治愈信心,进行医患之间的相互交流,以达到医患之间的共担风险。

2、重点病人管理

针对观察普外科病人病情存在一定难度的特点,对普外科急诊的、危重的、手术的、老年性的病人要进行重点管理。首先建立《护理巡视卡》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护理巡视卡》中的内容包括:生命体征、观察到的病情、基础的护理过程及其健康教育和护理的重点等等,制度要求严格每班交接时需提前15分钟办理交接手续,并严格核查床头交接班内容。对以往床头交班仓促,内容散乱、不全面,不突出重点的现象进行了整顿。

3、重点时段管理

护士易在节假、双休日时,中班、上午输液高峰时,晚班护理繁忙时间段产生不安定情绪,护士长强调精力集中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普外科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应急方案》的执行过程中要求弹性工作制,配合人力资源安排调配护理人员的工作。在重点时段管理上安排资深护士进行负责全面管理,杜绝护理风险的发生。

4、重点人员管理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队伍普遍年轻化,对于实习生和新上岗的轮科护理人员我们由专人负责指导并且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规章制度、护理常规、三基知识技能、专科护理、急救药品技术等几个方面。在人员搭配上进行合理安排,如资历高的护士与资历低的护士进行搭配,性格急躁与性格稳重的护士进行搭配,共同承担护理风险,把护理风险降至为零。经过一个时期的风险管理实施,激发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了应对能力,人人从思想上自觉地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完善了自我约束机制,树立了规避护理纠纷理念,增强了护理责任心。使护士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应急处理的能力得到了实战训练。

三 结论

通过对普外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归纳普外科护理风险有:导管多,输液量大,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病情观察有一定难度。制定相对的风险管理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规范管理,制定专科风险项目防范与应急预案;重视细节管理;侧重4个环节。在我科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制度,并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落实了风险管理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应急预案。人人增强了风险护理意识并且主动地参与其中,积极地查找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隐患以及寻找解决对策。我院自2008年以来,普外科患者满意率逐年提高,今年达到98%,护理风险降至2例(含一般差错),增强了医患之间的交流,降低了风险系数,提高了普外科护理质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 考 文 献

[1]周伏平.企业风险管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

护理风险点第4篇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ICU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61-01

ICU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是救治危重患者的场所,医护人员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的人群,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房[1]。由于ICU具有拒绝患者家属陪护的特点,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过程缺乏深入了解,易产生护患纠纷,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护理风险,要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应先从预防着手,将风险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护理服务,做到护患和谐。护理风险管理是对潜在的或现有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及处理,目的在于减少医疗风险事件对医院和患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危害。为了增强护士的抗风险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确保患者治疗过程顺利进行,我们加强对护士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定护理风险预案,总结出针对ICU患者的抗护理风险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ICU为研究地点,将2013年7月~12月入组ICU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n=98),一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常规管理组),另一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组)。

1. 2研究方法

1. 2. 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以护士长为组长,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再分设各执行小组,根据严格的风险管理程序,明确各小组组长的职责。搜集ICU历年的护理风险资料,通过分析讨论,总结出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对所有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进行每周一次风险检查,并每月召开一次风险管理会议,对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和原因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提高全体护士的风险意识。

1.2.2三级护理质量控制 各小组管床护士明确自身职责,提高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对自己一切护理行为负责。各执行小组组长严格检查本组的风险管理质量,对护理风险进行及时记录。风险管理组长针对ICU的重点病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进行详细的检查,及时处理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归纳总结,于每月风险管理会议组织讨论分析。

1.2.3提高护理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 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和评估能力,针对现已存在的护理风险作相应的归类处理,再对护士进行系统的风险识别教育。以我院历年来ICU发生的护理安全事故为基础,结合护理质量的反馈结果,找出护理过程风险发生的因素,提高护士的识别能力和评估能力。

1.2.4加强技能培训和护理记录管理

定期组织护理专业技能培训,增强护士的理论知识,并对护士的护理技能进行考核。每月组织系统的护理查房、操作不范等活动,增强护士对ICU病房专业仪器的熟悉程度,提高护理质量。随时检查护士的护理记录,要求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用药情况、治疗效果等都进行详细的记录。

1.3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根据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ICU病房护理质量进行评价,采取百分计分制对护理操作熟练度、文书书写规范、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应急能力等项目进行评分。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 0进行统计和分析处理,对两组资料的护士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应急能力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

2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护士各方面评分显著提高。操作熟练程度的平均分数常规管理组80. 02,风险管理组91. 08;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性的平均分数常规管理组82. 12,风险管理组91. 51;服务态度的平均分数常规管理组82. 03,风险管理组92. 16;沟通能力的平均分数常规管理组81. 46,风险管理组93. 14;应急能力平均分数常规管理组83. 67,风险管理组93. 08。以上资料均P

3 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寻找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有组织、系统地减少护理风险的经济损失和危害。它包括了护理风险识别、护理风险衡量与评价、护理风险处理及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4个阶段[2]。危重患者多表现为意识不清、生命体征不平稳等。因此加强风险管理不仅能提高护士对风险管理的认识,而且对培养护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我院ICU通过护理风险管理,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增强了护理人员学习并掌握风险处理的主动性,提高护理人员的抗风险技能,同时也强化了护理人员依法施护、防范医疗风险的自律行为。综上所述,只有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风险管理,防患于未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降低医疗护理风险,才能确保护理安全。

风险管理以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轻风险事件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减少风险事件给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诉讼为目的[3]。通过应用护理风险的管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医患纠纷问题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护理人员从中正确树立了法律意识,制度程序的执行率明显高于以往。解决了差错、事故、纠纷易于产生的环节,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降至最低。

综上所述,在ICU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效地减少医疗风险和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雪霞. 风险管理在产房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 海南医学, 2010,21(14): 161-162.

护理风险点第5篇

资料与方法

2008~2009年收治孕产妇3125例,2008年152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009年1502例产妇作为干预组。

研究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回顾以往风险事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风险管理模式。干预组实施产科护理风险管理:⑴建立风险控制组织:建立产科护理风险控制组,组长1名,安全员2名,顾问若干名,每月在质量跟踪、评析基础上,针对产科护理风险提出防范措施,进行实时监控。⑵识别护理风险:护理风险的识别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识别和归类,并分析原因的过程。⑶制定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措施:①创建安全文化:鼓励护士及时上报护理缺陷,建立不良事件上报激励机制,重分享、轻处罚,寻找护理活动中的隐患和缺陷,提出优化意见和改革措施。进行安全教育和典型案例评析,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②健全规章制度:针对高危因素,全面修订产房制度和常规,落实安全措施,实行风险防范。⑷优化环境设施:产房内环境规范、安全。器械设备严格执行消毒灭菌规范,常处于应急备用状态。

结 果

两组产妇的产后情况干预组有12例产妇发生第2产程延长。对照组有19例。

两组产妇护理缺陷、意外事件发生:干预组有1例产妇发生护理缺陷;对照组有5例产妇发生护理缺陷。干预组1例发生意外事件,未发生医疗纠纷;对照组1产妇意外跌倒,有3例产妇发生纠纷。

两组孕产妇的满意度:干预组参与孕产妇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的有996人,满意率98.5%,对照组参与调查人数886人,满意率94.6%。实施护理干预后,产妇对护士的满意度有了提高。

讨 论

产房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①护理缺陷及意外事件减少:大多数医疗差错非为技术水平所致。本研究以消除系统缺陷为策略,对风险实现主动管理,结果显示干预组护理缺陷及意外事件各发生1例与对照组引相比减少。干预组寻找护理风险发生高危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索从护理常规、操作流程及管理方法上制定相应于预措施,有效防范护理缺陷、意外事件的发生[2]。②孕产妇满意度提高:护患沟通不足是影响孕产妇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显示干预组满意率达98.5%,较对照组有所上升。对照组发生3例沟通不当所致纠纷。干预组强化护理人员沟通的培训,促进建立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有效提高了孕产妇的满意度。③产科质量明显提高:传统观点认为护理风险是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非故意、非预期、非计划的医疗意外造成的患者机体损伤。本研究将产科并发症纳入干预后效果评价指标,结果显示第二产程延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下降。干预组在风险识别及危险性评估基础上,强化了助产士产程观察处理的培训,使护士对风险及并发症发生有一定预见性,并能及时运用熟练的护理技术于预,有效提高了产科近期质量。

风险管理模式实施要点:①风险控制组织是基本保证:有报道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来专门研究现实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同时建立相关的消除或减少风险和教育培训,以预防护理风险确保护理质量的提高[3]。本研究显示实行风险管理前即成立风险控制组织,其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讨论制定并组织落实干预措施,是风险管理成功的保证。②提高对风险的认识:只有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才是减少护理风险的前提。如果掌握存在于各个环节的风险所在,那么风险发生率会大大下降。本组通过使护士对潜在的风险其有警觉性,管理者制定详细、周密的风险管理制度,实施系统、全面的管理控制[4]。③风险评估确定风险干预重点:风险评估是在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后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性进行的估计。明确了事先干预的重点,将有限的人力和物力集中解决危险性较高的因素,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5]。

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学界共识,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风险的发生。本组探索了产房护理风险的管理模式,尝试构建相应的风险评价体系及管理机制,取得一定成效。具有普及推广性。但如何进一步开展定性、定量的调查研究,创建完整的产房风险评价标准和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淳.突行风险管理提高服务质量[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2(10):953-954.

2 郑红,张红虹.脑外科病房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瑾,2006,14(1):42-43.

3 戴青梅,陈丽英,徐雪艳,等.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6,6(8):36-38.

护理风险点第6篇

【关键词】骨科护理风险因素;风险管理对策

骨科是个高风险的科室,预防和减少骨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是骨科护士长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骨科护理质量的保证,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它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降到最低的管理过程。把风险管理的方法应用于骨科护理中,客观评估风险的因素,落实风险管理的对策,可最大限度的预防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1骨科护理中风险因素的分析

1.1护士因素:由于低年资护士增多,临床经验不足,专科知识贫乏,协作精神差等因素都可能造成风险事件的发生。如护士在处理车祸、打架斗殴患者是,缺乏沟通的能力和技巧,难以应对患者和对方的问题,造成患者和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护士专业知识贫乏,对患者潜在的护理风险缺乏预见性,没有做好预防措施,导致坠床、管道滑脱、褥疮等事件发生。另外,护士自身法律意识薄弱,不注意护理文件书写中的法律问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重操作、轻记录的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风险隐患。

1.2患者因素: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工作正常开展离不开患者的密切配合与支持。骨科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心理承受能力差,产生恐慌、焦虑、暴躁、忧心忡忡等心理问题,对诊疗过程中的常规程序产生认知偏差。认为术前检查是增加医院收入,术前准备是故意拖延,而将怒气发泄给护士,如护士处理不当,易造成护患冲突。或者患者对部分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骨折期望过高,要求达到解剖复位,导致纠纷的发生。

1.3管理因素:护士长是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对护理质量高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业务培训不到位,对不正规操作视而不见,对急救设备、物资管理不善,对护士缺乏职业素质和法制教育,以及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不合理等管理缺陷都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

2风险管理对策

2.1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2.1.1加强护士的业务素质: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才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应对自如,防止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护士长要把护士业务素质的培养当作一项重要使命,常抓不懈,帮助护士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严谨、务实、慎独地工作作风。教育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快乐工作,对自己负责,对患者的安全负责。

2.1.2增强护士法律意识:每月组织一次护理风险事件分析讨论会,对发生的风险事件不遮不掩,作为沉痛的教训,让护士了解事故的原因,诉讼程序,处理结果等,启发护士如何在工作中规避纠纷的发生。极大的促进了护士自觉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增强了护士的法律意识,使护士明确了“可为”及“不可为”的范畴。

2.1.3提高护士对骨科风险的识别能力: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发生护理风险的常见原因。护士长对骨科主要风险及常见原因提出预防措施,要求所有护士熟练掌握,在临床护理中严格认真落实,提高护士识别骨科风险的能力,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2转移和规避风险:患者入院宣教、手术、麻醉、输血、以及一级护理巡视等等,由患者及家属签字,对预期和潜在的风险告知患者和家属,通过有效地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互相理解共同承担风险。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

2.3细节管理:确保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特殊病人的管理。重点时段是指交接班时间、午间值班、夜班、休息日、节假日,这些时段护士少,容易产生不满情绪而出差错。重点环节是术前、术后、危重抢救等较繁忙处理较多的环节。重点人员是指危重病人、手术病人、病情特殊变化的病人、新护士、进修实习护士、常出差错护士以及情绪不稳定的护士。特殊病人是指转科和转院的病人、有意见或医疗纠纷倾向的病人、领导关照的病人、同事的亲朋好友病人等。实践证明,这些人员身上往往存在不安全因素[1]。护士长要对重点时段和重点人员加强跟踪检查,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对手术病人佩戴腕带,对危重病人、手术病人、特殊病人进行床头交接班,建立一级护理巡视单,悬挂护理安全警示标记等措施,以保证了各个环节的细节工作,有效地预防了骨科风险的发生。

2.4健全骨科的应急预案:针对骨科突发事件、大型车祸事故多,建立了突发事件报告制度以及应急预案。组织培训急救演练,提高护士急救技能。对应急预案、心肺复苏、急救药物、设备使用熟练掌握。急救药物、设备专人管理,每天检查维护,每班交接,处于备用状态。

2.5重视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是发生护理纠纷时重要的法律文件,一旦发生护理纠纷,护理记录被封存,不能修改。因此护理记录必须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原则,认真进行书写。有问题随时记,病情有变化随时记,特殊检查、治疗,特殊用药、手术前后随时记。护士长每周进行一次护理记录检查,检查结果与绩效挂钩,奖惩分明,不断持续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3小结

把风险管理应用于骨科护理工作中,通过对骨科风险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的实施预防措施,有效地预防和规避风险,积极创建护理安全文化,确保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获得身心安全。

护理风险点第7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产科护理;管理效果

产科作为医院中的一个特殊科室,所收治的产妇在病情上具有变化快的特点,而正是这种较快的病情变化特点导致产妇在护理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风险,严重影响着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目前,为进一步提升产科的护理管理水平,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体现出了良好的护理管理效果,而为了进一步的了解风险管理的内容和效果,医院特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她们的护理管理方法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医院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7.37±2.36)岁;手术分娩28例,阴道分娩80例;初产妇74例,经产妇34例。将入选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分娩方式等基本资料的比较上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管理,主要从患者的心理护理、病区环境需求、生命指征观察等展开护理,观察组产妇采取护理风险管理,主要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4个阶段展开护理管理。

一、风险识别:护理风险识别指的是对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系统、连续性的识别和归类,进而展开风险发生因素分析的一个过程[1]。此次产科风险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对以往护理不良事件和产妇具体情况的分析,对产妇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研究,从研究的结果中给予产妇相关的护理。

二、风险评估:以风险识别的结果为基础,分析影响产妇可能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概率和影响因素,其中,影响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消毒灭菌能力、产程护理规范程度、产妇并发症等相关内容[2]。

三、风险处理:风险的处理是建立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基础上的,根据护理人员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结果,给予产妇相应的预防护理,其中包括为产妇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制定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等[3]。

四: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采取问卷调查法,对患者进行无记名式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为患者的护理总体满意度、护理服务质量、治疗效果等。问卷调查表在产妇出院时发放,由产妇独立填写,当场收回。此次针对108例入选产妇的问卷调查均有效收回。在评价的内容上,主要为护理满意、护理纠纷、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2±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p

2 结果

如表一所示,在护理满意、护理纠纷和意外事件的管理效果比较上,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风险管理是近些年新出现的一种管理学科,指的是在一个确定存在风险的环境中,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的一种管理模式,在这个风险管理中,它包含风险的识别、评估、处理和评价四个内容[4]。临床在风险管理的应用中,它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为基础,根据所发现的风险展开有效的处理,随后评价处理的效果,其目的在于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护理安全效果。

产科是一个高风险性的科室,产妇的病情进展不仅较快,还具有夜诊、急诊、出诊多的特点,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一旦任何地方不到位都会造成纠纷事件的发生[5]。但是,产科护理中的很多风险的发生都是可以预测并及时处理的,根据这一护理特点,结合风险管理的性能,将风险管理应用到产科护理管理中,这对产科护理质量的提升和风险事件的降低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本次对108例产妇的护理管理中,54例观察组产妇采取风险管理,54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在护理满意、护理纠纷和意外事件的管理效果比较上,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将风险护理管理应用到产科护理管理中,这对产科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的降低,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以及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都有着积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参考文献】

[1]朱新霞,刘世清,马春燕等.风险管理在产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2(54):170-171.

[2]陈蓉华.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5(09):1704-1705.

[3]周辉.风险管理在产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10(02):80-81.

护理风险点第8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产房;安全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护理人员、医务工作者、探视人员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的风险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的行为的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的评估、风险的应对与控制、风险控制效果评价4个方面[1]。产房是对产妇进行产程观察、接生的场所;助产士肩负着母婴二代人的健康和安全的重任。产房工作的特点是变化快,要求高,助产士与产妇及婴儿接触时间最多,很多诊断和处理都由助产士来完成,所以产房工作存在很大风险[2]。为确保母婴安全,避免发生护理纠纷,2007年3月我们将风险管理运用到产房护理管理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1 实施方法和步骤

1.1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完善产房、隔离产房管理制度;完善各项护理制度如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抢救制度、护理书写制度等;完善各类疾病的护理常规;规范产房护理工作流程;制定产房服务质量标准,提出避免风险的相应措施;完善各班职责,在现有的人力资源下,做到新老搭配、合理排班。

1.2 加强助产士风险教育培训,树立护理安全意识 每一位助产士都必须明确自己的神圣使命――护理工作的对象是肩负着两条生命的人。珍视生命,尊重人的健康权力和尊严是助产士的天职。护士长定期组织助产士认真学习及考核《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母婴保健法》及医院制定的《制度和职责》。定期进行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培训,将护理安全纳入目标管理。通过教育培训,培养护理人员敬业精神、慎独精神,加强责任心;增强防范意识,筑起安全护理思想防线,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3 增强识别护理风险能力、加强风险应对技能的培训 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是培养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的基础,只有精通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熟悉抢救仪器的使用,才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3]。加强三基知识及专科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对每位助产士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及考核,尤其对低年资的助产士重点培训,如产程的观察、产程图的绘制,难产的识别,强调催产素引产滴注及人工破膜存在的风险因素、掌握正确使用方法;对开展新技术、新服务项目必须做到人人考核达标,且查阅文献,查找安全隐患,及时提醒大家需注意的问题。护士长还定期组织不同层次的助产士一起认真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查询文献等相关知识,组织学习产房主要风险常见原因及控制手段[4],查找安全隐患,并分析以往的问题及教训,识别并确认目前存在的主要护理风险和常见的原因。如:产程观察过程中产妇与胎儿的安全问题;接生过程中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问题;子痫、产后大出血、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消毒隔离措施落实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等等。倡导以预防为主风险最小的观点。

1.4 加强风险监控,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成立产房质量控制小组,护理骨干为质控员,分管设备、急救药品、物品、消毒隔离、护理书写等;护士长及质控员每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质控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如产房物品、抢救药品、仪器是否放置归范且处于应急状态、能否规范使用;抓好重点环节、重点时间、重点人员的护理质量关;每周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安全分析会,分析存在的问题,不断找出护理安全隐患。每月召开不安全隐患讨论会,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对易出现不安全的人员、项目,进行重点谈话教育和培训。加强与产妇及家属的沟通,定期征求产妇及家属的意见,并将征求的意见反馈给助产士,帮助分析意见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以督促工作质量的提高。

2 效果及体会

2.1 增强了助产士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了助产士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和防范能力 通过推行护理风险教育和护理风险应对技能培训,不仅提高了她们对护理风险的认识和抗护理风险的能力,也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自觉落实各项制度,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和防范能力。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发生护理风险的常见原因。通过查询文献,查找安全隐患,识别和确立产房主要风险及常见原因,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并要求每位助产士熟记,并在工作中落实,从而提高助产士识别护理风险能力,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2 提高了产科质量,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满意率 加强风险管理后,助产士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各项制度落实到位,3年来共分娩1832例,抢救危重患者33例,其住院产妇和家属对分娩过程满意率达95%以上,抢救成功率达98%,无大的缺陷事故发生,一般护理缺陷由2006年的0.7%下降至2009年的0.15%。

3 小结

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防患于未然,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通过科学分析和评估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因素,降低护理风险系数,有效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降低产房护理缺陷,保证产房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2] 覃蜂. 妇产科临床护理质量安全控制规范与现代护理.北京.卫生科技出版社.2007:241

护理风险点第9篇

风险管理是一种在存在风险状况的环境中将风险发生率逐渐降低的过程,包括风险的预测、评估、应对策略以及效果评价[1]。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针对不同患病程度的病患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护理风险,如何更好地降低和应对风险的发生对护理过程十分重要。在我国风险管理的应用处于开始阶段,在一定方面还不成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2]。通过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风险管理可以很好地避免常规管理易发生的风险。现选取2014年8月到2014年11月我院的住院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到2014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4.56±11.52)岁;实验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33.54±11.1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1.2.1常规管理

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与排班,同时指导和培训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严格按照规定的制度进行护理工作,建立相关奖惩制度。在此种管理中,管理者淡化风险意思,对重点人群、重点环节、护士分层使用等也疏于管理,只关注护理常态化工作任务的完成。

1.2.2风险管理

1.2.2.1在科室组建风险管理护理小组

该小组由护士长、各组组长及其他护士组成,分为输液、仪器、压疮等多个方面,主要由护士长和各小组组长负责风险管理的组织与实施,最终进行护理效果统计和评价。对护士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及时对护士医疗行为作出有效指导,帮助护士提高服务质量。定时召开内部会议,对近期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在临床护理中未被或已经发生的风险,重点是强化风险意思,以案例来进行风险教育,避免或降低风险的发生并提出预防这些风险的措施。

1.2.2.2定期进行学习指导和专业考核

不同护理小组要按照患者对护理效果的反馈和健康安全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科室、医院根据需要开展相应的教育课程和培训学习,使护士积极参与学习,充实护士的护理知识,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同时制定相应的护理评估表,便于护士对患者风险的评估。最后对护士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考核、记录、评价,提高护士的风险管控能力。

1.2.2.3实施岗位管理和循证护理程序

对护士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安排,根据不同岗位需求配置相应层级的护士,科学排班,层级管理,能级对应,避免因护士人力问题带来的风险,特别是高风险患者与低层级护士是风险管理的重点人群。在护理程序运用中,遵循循证原理,客观真实的评估患者,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并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讲解病情简单易懂,经济费用讲解详细。据实记录护理文书,准确反映患者病情。对于新设备、新仪器的培训与应用要在相关工作人员在场下进行,并对各医疗器械进行定期保养和修护,避免因医疗器械造成的风险。

1.2.2.4鼓励患者参与医疗活动

加强风险控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医疗安全活动管理中,如输血、输液、采血等实施护患双方查对制度,进而有效降低其差错率;对患者实施床边护理,如在床边进行护理、治疗及记录等工作,既有利于护患沟通,又促使患者参与医疗活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让患者了解疾病发展与转归,熟悉自己的病情,使患者也成为观察疾病的哨兵,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2.2.5风险处理与法律意识

医院在保险公司为医护人员进行投保。若发生医疗赔付,多数经济赔偿来源于保险公司,减少了医院的经济支出,同时可以增加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对医疗风险的注意度。医院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增强有关护理方面的法律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工作的责任感,降低在记录与操作中的错误和纰漏。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行评分以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进行比较。风险意识包括风险管理意识、风险因素意识、风险管理态度以及应急能力。护理工作质量评价包括基础护理、护理记录、操作技术规范、服务态度。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比较组间,用检验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2.1两组护理风险意识评分比较

实验组的风险意识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实验组应急能力(19.22±6.4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应急能力(10.56±3.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实验组的护理记录得分(19.34±6.4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记录得分(15.33±5.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