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业企业经济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6 15:36:59

农业企业经济管理

农业企业经济管理第1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企业;经济管理;问题;措施

在我国的三大产业中,农业的地位是基础性的,但是在以往为了促进我国工业的发展,农业做出了很大的牺牲,现在我国的工业化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的管理和发展。我国的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业不仅仅是产业结构的一环,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只有加强对农业的发展,才能使人们安居乐业,才能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但是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上,我国和西方有着较大的差距,如果不能改善这一状况的话,将很难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那么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将难以有所突破,这样对于农业企业是十分不利的。笔者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找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

1.新农村背景下农业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就需要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体来说,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农业企业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管理人员素质差

随着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不但包括安全、法律,还包括管理等诸多领域,只有掌握这些方面的复合知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但是当前的农业管理人员往往仅对农业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就使得农业经济的开展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和市场经济接轨,使得其还呈现在以往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这样就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只有提升这些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1.2 管理体制不完善

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了一定的时间,但是其中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工业的发展中,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不是很重视,这就使得在相应的管理体制方面,其还不是非常成熟。由于在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使之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农业社会的机构,对于农业的快速发展,现在的管理体制表现出很大的滞后性,利用这样的管理机制很难做出及时、准确的角色,在对其农业经济进行管理的时候往往也缺乏相应的执行能力,这样就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只有在这些方面上加强,才能使其获得更好地发展。

1.3 缺乏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

发展农业经济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非常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其中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并将其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为孩子。但是地方的工作人员往往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现实的管理当中效果很小。其思想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农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的知识水平偏低,相应的工作缺乏必要的要求和限制,这样就使其缺乏执行的动力,从而使其工作出现了很多漏洞,这样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是十分不利的。只有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企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之后,就需要找到相应的对策来将其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其长远发展。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加强思想认识

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就需要将党的政策在农村尽快落实,尽快形成完整的实施细则,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只有对农民的利益进行保护,考虑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才能激发人们的农业经济管理的热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相关的部门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以期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此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对相关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在思想上、理论上能够有所提升,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其工作的效率,使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2.2 完善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就需要加强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建设,这样才能使农业经济管理之间制度化和规范化,使其获得更好地发展。具体来说,应该从如下方面着手:其一,建立责任制度。为了使得相关的人员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需要制定相关的执法岗位和责任的制度,这样才能使得相关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更好地旅行自己的职责;其二,制定工作规程。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经济,落实相应的土地承包等工作,就需要完善相应的工作流程、工作制度以及工作纪律,这样才能更好地有效地落实农业方面的政策,更好地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其三,建立反馈机制。在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相应的问题,为了能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给予其有效地解决,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设置必要的观察点,加强日常的联系,这样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理,保证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2.3 扩展增收渠道

使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只有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才能体现农业经济管理的效果。为此,相关的部门在进行相关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把扩展农民的增收渠道作为一个重点来抓,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实效性。为此,就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其一,改善生产状况。生产工具、人员素质等对于农业的生产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为此,相关的部门应该在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发展以及新型农业的发展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其二,实现农业产业化。相关部门要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其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带动农产品深加工,这样才能更好地缩小城乡差距,稳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实现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要使农民增收,就要使其增收渠道得到扩展,加强相应的扶贫工作,加强财政补贴,这样才能更好地农村的生产状况得到改善,使国民经济的收入分配格局更好地得到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的收入。

2.4 推进产业化经营

在农业的发展中,专业合作组织对于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是有着很大的好处的,只有建立相应的合作社,开展相应的原料生产加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才能实现农业的更好地发展。相应的专业合作社的兴趣,使得农户、企业、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将得到很大地提升。也正是因为这样,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相关专业合作组织的培养,加强试点工作,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国家在产业化经营商应该在财、融资等相关的政策上予以鼓励,这样才能使其获得更好地发展。

2.5 发展现代农业

在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今天,发展现代农业是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必由之路,只有在这方面进行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使现代化农业得到真正的发展,就需要在对征地以及集体用地的征地体制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地对耕地进行保护,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此外,在农业科技投入上也要加强相应的引进和自主创新,这样才能在种子培育、农业推广等各个方面有所突破,实现经济的更好发展。相关部门在农业技术的推广上面要加强重视程度,做好相应的探索工作,并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建立更好地广泛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2.6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使得农业经济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样才能使得农业发展的客观的环境、资源能够得到有序的开发。为此,就需要从如下方面着手:其一,优化配置资源。对于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土地和水源,相关部门应该对其进行优化配置,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和声讨环境保护的和谐,从而更好地促进其长远发展。其二,兴建水利。对于农业发展而言,水利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次啊能解决环境恶化、洪涝、干旱等方面的问题,增强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更好地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3.总结

本文分析了新农村背景下农业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雪,孙航.贵州省黄平县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调研[J].现代商贸工业,2012(22).

[2]宋结合.浅谈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1(16).

[3]王兆芳.国土资源管理与新农村建设探讨[J].华章,2011(20).

[4]石卫民.推进“四个转型”加快新农村建设[J].江淮,2006(10).

[5]黄国清,吴娟,张丁丁.江西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7(10).

[6]李明华.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绿色科技,2010(10).

[7]何宏莲,王威武.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J].农机化研究,2007(10).

农业企业经济管理第2篇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041-02

一、引言

农垦企业是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诞生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商企业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工商企业的改革也逐渐趋于常态化。而农垦企业由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组成部分,在运营和发展中又具备一定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国的农垦企业既要适应我国现行的企业制度,同时也要有一套独特的经济管理机制,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特殊性的要求。

二、我国农垦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一)生产、流通、贸易各环节相脱节

农垦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我国的农垦企业仍然面临区域自封,生产、流通、加工、贸易等方面的脱节。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导致农产品流通的困难,大部分农产品仍然只能在本地生产本地销售。以南方很多鲜蔬为例,北方的市场基本没有实现销售。笔者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流通成本和贮存成本较高导致的生产和流通相脱节,农产品具有易变质易腐烂等特征,如果要远程销售农产品,就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来贮藏农产品。另外一个是由于地域封闭导致的生产营销相脱节。无论对于工商企业还是农垦企业来说,市场营销都是打开市场,创造利润的第一道大门,很多工商企业都投入大量成本来进行市场营销,而农产品市场却鲜有投入成本打开市场。

精细的加工和生产差异化的产品也是增加农产品利润的一种手段。由于市场竞争加大,工商企业都在生产和设计差异化的产品。突出产品的特点有利于产品的推广,也能在市场增加价格的筹码,提高利润。现有的农垦企业,大多只实现了集农民土地进行规模化的生产,生产的产品直接投放菜市场或投放超市,或有的精细加工一般都由承销商来实现,而批发给承销商的农产品往往价格低廉,而经过承销商加工后的农产品就变成了超市里各种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加工品。

(二)信息化程度较弱

2000年以后,由于全球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在我国也得到普及,大部分的工商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也开始开展电子商务。农垦企业由于自身具有局限性,在技术上、资金上、管理上都比较落后,导致信息化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农垦企业的领导者认为,信息化就是联通了网络,找人开发个信息系统,把档案录入计算机就是信息化管理,就是电子商务,管理人员因为缺乏信息管理的培训,对信息化重视程度往往较低,远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能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收益。合理的信息化能够在流通上、仓储上节约很大的成本。举例来说,如果订单能够信息化,就可以实现通过信息流减少物流的贮存站点,大大节约仓储成本。农垦企业只有加强信息化才能从根本上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科技化程度较低

由于我国农业发展起步较晚,农业发展缓慢,而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加剧,导致我国农业目前的科技化程度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生产上,虽然已经部分实现规模化,但小规模的生产和经营不能适应农产品进口的压力,耕地面积持续下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导致我国现有农业的科技体系不能适应农垦企业的需求。因此从微观角度来说,科技化程度如果不能持续提高,那农垦企业就难以实现利润的增长。

(四)人才招聘培养较为困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垦企业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随着城镇化加剧,农民大批涌向城市,青少年大学毕业后也不能忍受农村艰苦的条件,而选择在城市工作,留在农村的大多都是老幼妇孺,简称“三八六一九九部队”。以农垦企业的条件无法招聘更多有知识的人才,有些农场的待遇只有1500元左右的工资,这是农垦企业最现实的问题。要解决笔者上述农垦企业的三点问题,招聘和培养合适的人才是基础和关键。

三、提高农垦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措施

(一)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重视农业人才的培养

农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现实问题,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由于农垦企业的特定环境和较低的生活待遇,往往不能满足高层次人才的经济需求,难以招聘到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人才,即使招聘到的,这些人才往往也是很快跳槽,企业如果不克服资金困难来留住人才,往往很难得到长远的发展。但对于人才培养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以江苏云台农场为例,该农场采用后备人才培养的方式,投入资本进行后备人才库的维护,该后备人才库设置4人,平均年龄35岁以下,学历均在本科及以上,该后备库负责农场的信息化建设、产业的科技化提升、市场的策划等工作,不仅仅在待遇上留住人才,还满足了人才更高层次的需求。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我国对农业人才的培养远远不如发达国家。美国1862年颁布了《莫雷尔法案》,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需每年向各州分拨土地,各州以该土地为资本,每5年至少成立一所农工学院,以培养高层次的农业人才。我国政府应该从宏观上重视起农业人才的培养,可以参考师范学院,采用上大学减免学费的方式定向委培农业人才,毕业后,分配这些人才到各大农垦企业支援。

(二)加强农垦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和科技化程度

笔者认为,农垦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足、无法有效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提高效益、节约成本,其原因由来已久。农垦企业以工代农的模式虽然从整体上提升了团队成员的知识水平,但一直以来的聚焦农业生产,也使得员工与新技术、新形势有所脱节,加之农垦系统较为封闭,缺乏对外交流,仅仅闭门造车,久而久之也脱离了时代步伐。对此,农垦企业在改革进程中应该多注重以更开放的态度进行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招收与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相关的优秀人才,向有新想法、新思维的企业学习,并定期开展相关培训,逐渐融入社会大流。今年,阿里巴巴加强了农村淘宝网点建设,通过在农村设立站点,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同时帮助农民向价格更低廉、选择更丰富的网上市场选购农业生产必需品。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农民棘手的销路问题,又为农民的生产搭了一把手,还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收入,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三)加大生产流通贸易一体化程度,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企业的成长

农垦企业生产流通贸易一体化实际上是农垦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的标准化的一个过程。产品要创造利润,要经历四个过程,包括生产、加工、流通、销售,而四个过程把握的好的话都能节约成本,创造利润。生产上,农垦企业要引进先进的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加工上,要多些特色思想,就拿产品包装来说,精细有档次的包装提升了产品的差异化,产品产生高额利润,包装也能生成利润。流通上,信息化的广泛运用能够节约物流成本,根据农垦企业的规模来考虑采用何种物流模式来达到高效的配送和成本最小化。销售是一个重要环节,根据产品的特色进行宣传,使农产品品牌化。2010年,褚橙上市,当时市场冰糖橙竞争激烈,褚橙凭借其酸甜度适中,营养丰富的特点在市场进行大力营销,很快占据了云南省各大市场。褚橙昆明市场负责人蒋先生介绍,农产品销售一般要经过“农户——收购商——批发市场——水果店——消费者”几个环节,大量费用产生在中间渠道,而褚橙尝试取消所有中间环节,全云南现有500多家经销商直接与公司签合同,盘活了整个生产和销售链条。褚橙的成功就是生产、流通和贸易一体化的过程,农垦企业为了长远发展就要盘活每个过程。

四、总结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农垦企业能否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否在我国农业与国际接轨中起到领头和示范作用,关键就在于经济管理机制的创新。我国的农垦企业以土地为资源,是我国发展中的产业,农垦经济管理机制的创新必然能够使农垦企业担起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在农业发展史上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启景.农垦企业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4.

[2]黄爱华.农垦企业内部控制应用研究[J].老区建设.2012(24)

作者简介:曹燕(1965-),女,汉族,辽宁锦县人,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垦企业经济管理与内部控制。

农业企业经济管理第3篇

一、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问题

(一)融资渠道单一化

在新经济的发展背景下,中小农批企业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问题日益显现,而融资渠道单一化就是主要的问题之一。这些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自我投资与发展能力并不是十分突出,这样就需要加大融资力度,摆脱企业发展的困境。但是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这些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融资的方式就是向国家申请扶持贷款或者是直接向银行贷款。由此可见,中小农批企业基建工程的融资渠道十分单一,并没有开拓广泛的融资渠道,这样就限制了企业的融资能力,不利于企业开展科学的融资业务,对于目前的中小农批企业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企业必须科学地解决融资渠道单一化的问题。

(二)内部财务控制不科学

从实际的调查情况来看,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并不十分科学。中小农批企业对财务监管的力度较为薄弱,导致利益的下降和现金流的失控。财务人员往往只能通过财务报表的数据了解中小农批企业的大致财务状况,不能进一步对其财务活动的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虽然每年年末都对中小农批企业进行审计,但审计毕竟是事后管理方式,而且大多拘于形式,自然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小农批企业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问题还表现在内部控制不科学,管理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如果这样的发展现状继续持续下去,将会严重影响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科学发展。

(三)缺乏一定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随着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出现,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也必须紧随时展的脚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管理改革。但是任何行动都要受到意识的支配与管理,在科学意识的指导下进行。但是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缺乏一定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第一,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者不具备科学的风险管理意识,这样就严重影响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效果,不利于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第二,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部门并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由于没有科学的管理意识,这样就会严重影响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效率,从而不利于基建工程的建设与发展。第三,缺乏科学的风险管理意识,就会严重降低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执行效率,不利于提高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四)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问题还表现为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首先,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具备丰富的管理素质,这样就会严重制约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效率。其次,财务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不丰富,由于没有参与过重大的基建工程设计,这样就会严重缺乏财务管理经验,不利于促进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科学开展。

二、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缺乏合理的融资渠道规划

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渠道单一,主要是由于企业缺乏合理的融资渠道规划。企业对于融资方案缺乏科学的融资规划,这样就不利于进行科学合理的融资规划,造成中小农批企业的融资规划发展单一,这样就不利于企业获得多方面的融资支持;除此之外,在新经济的背景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就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做出合理的融资管理,但是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并没有结合实际发展情况,?χ行∨┡?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需求进行科学的融资渠道设计与规划。因此通过探究出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二)内部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管理机制,对于企业基建工程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财务控制而言,是一种平衡偏差的有效控制方法,也许在整个活动的进行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新的偏差,平衡偏差主要指的是平衡实际活动过程当中产生的偏差,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平衡偏差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也比较简单,其对企业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并不是太大,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也不需要过多的信息数据。同时也需要找出计划与实际情况之间所出现的差异性,根据科学系统的分析企业的实际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情况和特点,并找出具体的原因,进一步改革实际的财务活动,随后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调整和修正,不断积累经验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消除其与计划财务活动之间的差异性,并及时记录下来。而通过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就可以很好地促进财务管理问题的科学解决,保持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平衡科学发展。

(三)企业管理者的认知有待提升

对于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问题来说,大部分都是与企业管理者的认知相关。但是对于目前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来说,由于长期以来受到陈旧的管理观念的影响,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控制严重忽视,认为财务管理风险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财务记录和管理,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这就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风险理念的进一步创新。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很显然这种陈旧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当下市场的需要,不利于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的开展。而且在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过程中,重点都放在了财务的投资以及新项目的管理方面,根本就不会去考虑财务的运用以及风险管理,这就使得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者缺乏一定的财务管理风险意识,认知有待提升。

(四)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

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来说,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经常出现一些虚假的财务登记信息,这样就不利于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科学开展。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来说,并没有珍惜企业的职业培训机会,而且也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自身的不足,不利于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影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增加了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财务风险。

三、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开展科学的融资规划

对于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来说,必须进行科学的融资规划。除了要获得国家和银行的贷款之外,还要广泛吸收民间投资,通过进行民间融资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扩大企业的资金来源,保证企业融资风险的科学性。而且通过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保证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问题的科学解决。所以,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融资规划,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二)健全内部财务管理机制

对于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问题来说,不仅要制订科学的发展计划,还需要对内部的管理进行考察,从内部进行管理。因此中小农批企业要健全管理机制。首先,结合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可以更好地保证内部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其次,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还需要严格的贯彻执行,才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工程管理的科学性。最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执行,离不开管理者的重视与支持,企业管理者要重视内部管理制度,发挥良好的带头作用,帮助中小农批企业实现基建工程管理的高效性。所以对于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需要进一步健全内部财务管理机制,促进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降低。

(三)提高中小农批企业基建工程管理者的财务意识

对于财务管理来说,要想实现发展的飞跃,就要进行财务管理理念的革新。首先,内部财务部门的各个员工要树立全新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并做好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训练,来应对全新的挑战。其次,要对一些财务信息进行广泛的收集和整理,从中找到有价值的学习理念和风险信息。最后,要重视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不仅仅将财务管理理解为记账、算账与报账,而且要努力加强财务内部管理与控制,以实现内部的财务管理。而且要将关注的核心转移到财务风险管理上来,只有内部的财务管理者具备这种财务管理意识,才可以促进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科学发展。

(四)建设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

首先要聘请专业的财务管理者,通过利用这些人员的管理专业性,来对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投资风险以及内部财务人员管理进行一个初步的估计,做出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够推动财务风险进一步降低。除此之外,在进行岗位安排之后,还需要通过加强对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来规范职工财务管理行为,通过定期的职业技能培训,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就会得到提高,可以更好地去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农业企业经济管理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涉农科技企业经济核算上面临的难点及构建核算新模式的创新思路。探讨了农业科技企业经济核算创新方式。提出了农业科技企业经济核算应适应市场,以农业种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核算模式;中小种子企业的核算模式;家庭农场的核算模式;货币资金支付新模式;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财务管理信息模式等建立依创新为目标效益的系列操作。

1现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科技企业及种子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体制和管理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管理的范围增加,农业科技企业的经营管理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目前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观念,围绕人的价值确立经济核算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管理活动,协调以财务关系为表现的人的关系,充分动调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的发展,及发挥在财务资金管理中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有力促进农业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因而,建立改革涉农科技企业经济核算办法成为的一项紧迫任务。

2经济核算中存在的难点

我国现行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是1993年7月1日实行的。农业科技企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其生产过程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过程,一方面,农业科技企业生产活动与自然条件息息相关,容易受到旱涝、霜冻、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减产,质地变差,也可能引致生产及运输设备的损失;另一方面,农业种业生产周期较长,从农作物种子的播种到农产品的收获,需要经7—8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目前的农业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在实施中明显存在一些与农业科技行业特点不相适应的弊病。

2.1与会计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不相适应自《农业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会计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首先,国家在1985年1月21日颁布中国第一部《会计法》的基础上,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分别于1993年12月29日、1998年10月30日会计法》进行了两次修订。其次,自1992年起先后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16个具体会计准则;2000年12月29日又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按照这次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我国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针对准则有冲突的地方作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2不能提供农业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企业经济核算中还无法提供农业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农场与承包农户(家庭农场)之间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一种收取承包费(实物地租)的形式。例如,一些规模较小的国有农场将土地承包给职工、周围农户以及外来农户,实行“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完全由承包者自己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种植作物的种类和面积,农场总部只负责承包合同的签订、承包费的收取与管理,以及向上级主管部门定期报送统计报表等。

很显然,在这种经营管理体制下,农场本身也就没有健全的经济核算制度,只编制一些简单的统计报表,根本无法提供完整的农业产品成本核算资料。而在一些大型国有农场,是将公司的耕地承包给农户,对农户实行“四到户两自理”(即机械、土地、风险、管理到户;生产自理与生活自理),每年按一定的标准收取实物地租。承包农户的数量多而分散,自身的会计业务水平有限,平时不对农业活动进行记帐、核算,而总公司是汇总分公司的会计报表,无法提供反映农业生产活动和种子产品生产成本的详细的经济核算资料,尤其是某一种农业试验产品的成本核算资料。

浙江很多地方的国有农场都实行报帐制,其基本做法是以国有农场为单位建立经济核算中心,取消基层所属生产的经营单位(主要是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独立经济核算职能,基层单位发生的经济核算业务由报帐员汇总到核算中心统一组织核算。报帐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经济核算与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报帐制的实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特殊问题。

2.3不能适应科技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需要从农业企业本身角度来看,如今的涉农企业与10a前刚开始实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时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10前,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一般按计划进行,收获农业种子后由政府统一收购,农业企业并不直接向市场提供农业产品。在目前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和经营活动范围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企业的经济核算仍然执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更不能保证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资料的质量。

2.4存在经济信息失真的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各国的经济核算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我国的农业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农业种子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人类无法预测和预防一些不利自然事件的发生,不能对农业种子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因而无法保证农业种子生产活动的会计计量与记录的准确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作为土地承包者的农户与家庭农场,在自主经营模式下,完全可以自己占有、支配完成承包任务后剩余的部分,而反映农业生产活动经济信息的准确与失真,对各承包户的利益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利益激励机制的缺乏进一步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3涉农企业经济核算的对策选择

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对待特殊行业都有单独的会计标准,因为特殊行业具有很多特殊会计核算要求,是一般企业会计制度所包含不了的。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科技企业的经济核算制度如何,农业科技企业经济信息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考虑到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有必要以新《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借鉴《国际会计准则41号一农业》等国外的会计核算准则,制定涉农企业经济专业核算办法,对涉农企业活动实行专业化核算。按农业科技企业的规模大小和农业活动所占比重的高低,可以将科技企业划分为以农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小涉农企业和家庭农场三种基本类型。

3.1以农业种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核算模式农业种子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总部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由于种业上市公司一般是由几个与种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分公司组成,有的分公司主要从事种子包衣、加工及运输活动,已完全脱离种业生产活动,所以,会计核算工作不能“一刀切”,应按分公司的业务活动内容进行分类。涉及种业活动的分公司业务,应按种业会计专业核算办法进行日常的会计帐务处理;不涉及农业活动的分公司业务,应执行统一的新《企业会计制度》。这样,既能反映种业上市公司的总体财务状况,又能提供种子产品成本核算的详细资料,突出种子企业活动的特点,满足企业内外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3.2涉农中小企业的核算模式许多国家都有特殊行业的会计制度,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经了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标准。目前,联合国专家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把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指南作为工作重点,用于规范中小企业的经济核算工作,所以,对于我国中小规模的涉农企业,可以先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待发展到一定层次后,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可逐步转向执行统一的新《企业会计制度》。

3.3家庭农场的核算模式家庭农场是以种植、收获农产品及相关产品为其经营活动的农业经营主体,其会计核算过程应着重体现农业产业活动的特点。一般来说,由于家庭农场的经营者的文化素质低,经济核算知识匮乏,不具备进行精确经济核算的条件。对这部分经营者来说,可以要求他们对农业产业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耗费和损失进行流水帐式的记录和反映,以便为农业产业系统的经济核算提供翔实的原始资料。

根据企业产品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主要采用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3种基本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但由于农业科技产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其生产要以自然再生产为基础,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在具体运用某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农业产品生产成本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注意,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分别设置“农业产品生产成本——机械作业成本”帐户,突出农业产业活动的特点,以便正确反映涉农产业活动中所消耗的机械作业成本、手工作业成本,提供详细的农业产品成本核算资料。另外,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农业生产活动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对于这部分损失,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再作相应的会计处理。

农业企业经济管理第5篇

随着世界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和企业的发展逐渐的走入了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新技术发展时代。这种高新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条件下,企业的高速稳健发展必须建立在信息、知识以及技术的有效的利用和分配的基础之上。这种新要求的产生也逐渐的推动着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式、管理方式以及资源匹配方式的变化。而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的要求不断提升,也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企业针对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包括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等存在的问题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尤其是农业企业根据其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农业企业从业者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管理水平而言,更对农业企业在新经济条件下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现代农业企业要想在新的经济发展条件下在市场中占有先机,必须要由内而外进行深入的改革,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体系。

二、我国农业企业在新经济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信息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使得我国现今的企业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场面,尤其是对农业企业而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业企业自身的特点,一方面我国农业企业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农业企业的起步较晚,大多数处于小型的农业经营产业而并非农业企业,而另一方面我国农业企业的内部结构框架不合理也影响我国农业企业的内部控制。

首先,从农业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制度层面上看,不少农业企业缺少内部的管理制约体系,对人员资源的分配不合理、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内部缺少统一完善的管理机制等严重的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企业物资的采买、货物运输、进货付款等职责不清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企业资金流向不明、企业内部奖惩机制不清、企业内部职责分配不明等诸多问题。

其次,从农业企业的员工整体素质层面上看,不少农业企业自身的管理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直接造成了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使得岁企业内部的控制力不足。尤其是目前部分农业企业存在着任人唯亲、随意用人等不良现象。更有甚者将农业企业发展为家族企业,使得农业企业之中人员的关系混乱。这些不良现象直接导致了农业企业不能够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时对企业的员工的工作进行审核,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系统的培训,以便能够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最后,从农业企业的技术层面上看,由于信息技术水平的逐渐提升,信息化的作用逐渐的增强,也给农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农业企业发展自己的网络平台和信息,对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向市场进行及时的推送。但是,由于目前部分农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和资金的有限性,不能够很好的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和产品进行一定的宣传和推广,使得部分农业企业在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

三、如何提高我国农业企业在新经济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力

农业企业经济管理第6篇

[关键词]农经本科 社会实践 服务 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2-0131-04

一、引言

农林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是农、经、管多学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类,存在较强的实践性特征,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是农林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对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技能和服务“三农”的能力,并最终实现农业经营管理类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1],在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实践、实习等环节往往因实践基地不足、经费不够、供需不匹配等原因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基于此,农林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大学生普遍存在实践训练不足,实际动手能力差,缺乏独立解决农村经济问题的能力,高校在教学设计以及毕业生就业上均存在明显的非农化趋势。

现代农业的发展必将促使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开始更多的关注农商(Agribusiness)问题的研究和人才培养。[2]然而各相关高校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表现出了与现代农业发展越来越强的不适应性,如:农经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学生对农经专业认同感不高;农经专业的毕业生不适应区域农业发展的需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较弱;毕业生竞争力不强,不愿意从事涉农行业,就业率和质量相对较差等。[1] [3]为了更好的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农经人才需求,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并探索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形式。多数高校专门建设了一些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各类实习、实践需要,但不同高校其组织方式和实践效果有很大差异[4],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不能实现农经专业毕业生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培养目标。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种形式的现代农业发展迅速,自给自足的小规模农业经营正在面临转型升级,基于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的适度规模经营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长期的工业化进程转移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务工的同时,也直接导致农村地区的乡镇农业管理部门、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严重缺失,广大农村地区急需一批懂得现代农场管理、市场营销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才。懂得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的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人才市场需求。因此,围绕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服务农村经济的人才培养目标,把教学、科研及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凸显服务农村经济的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将是实现学生能力培养、涉农就业、缓解农村人才缺失的重要举措。

二、服务农村经济的社会实践体系设计主体思路

农林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服务农村经济的社会实践体系是以农商管理知识为基础,与现代农业发展实际相结合,通过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实现农林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涉农就业、服务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它的内涵主要包括:

(一)基于农商(Agribusiness)人才培养的目标

农商(Agribusiness)概念的提出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美国出现,伴随着美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农商包含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销售、农场经营管理、农产品贮藏加工、市场营销和物流配送等农业全产业链的商事活动,是农产品生产、营销及相关活动的总称。[5] [6]进入20世纪90年代,农商(Agribusiness)本科层次的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美国各大学农业经济系最重要的专业方向。[7]一直以来,受我国农村细碎的小规模农业的影响,我国的农林经济管理类的教学和研究还很少从农业的全产业链考虑。而随着土地流转和农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不断涌现,无论是在生产环节还是在农产品的流通销售环节,均需要一大批能够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农场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因此,农林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向农商(Agribusiness)人才培养方向调整,以满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应建立基于农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增加农业企业管理类的课程和研究,开展专业和实践教学,逐步形成以农商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体系和教学体系。

(二)以现代农业微观经营主体为实践载体

随着农业生产分工的不断深化,各地按照中央的要求,将培育现代农业微观经营主体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了新型农业微观经营主体的发展。前期的调研发现,无论是发达的沿海省份,还是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据农业部统计,截止2014年12月,目前符合统计标准的从事种养业的家庭农场已经超过100万家,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28万户,农业化龙头企业12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不仅为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实习岗位,也向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人才需求渴望。因而,以现代农业微观经营主体为实践教学的载体,可以较好的实现在农业实践中培养学生、学生在农业经营主体中就业的良性循环。

(三)搭建“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

搭建“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是农林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社会实践体系的需要,也是最终完成农商人才培养和实现服务农村经济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农业向适度规模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无疑存在大量的农业生产经营问题需要开展研究。转型期的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和农业小微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必须不断开发新的品种,使用新的技术,开拓新的市场,进行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创新。而农业经营主体短时期内还不具备研发的资金和人力条件,急需通过政府和科研院所来实现农业技术与管理的研发,即通过“产学研”的方式展开农业研究,实现合作收益。基于此,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与相关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和小微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既可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需要,也能满足农林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培养的需要。

(四)以项目和团队的方式展开社会实践内容

开展社会实践的形式有多种,其中以项目和团队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可以较好的完成相关实践内容,并实现学生的能力培养和项目执行单位的经济效益。农业微观经营主体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实际,提出人才需求计划和实践项目计划,学校根据各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提炼出多个社会实践项目或产学研项目,拟开展实践的农林经济管理类学生向学校和项目单位提出申请,经过双向选择,实现项目和团队的构建。项目团队成员由相关专业的老师及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专业素质等进行综合搭配,力争让项目团队都能发挥其所长并进行高效率的实践工作。学校和用人单位,在能力范围内,提供项目实施的相关条件和资金支持,在实践项目实施结束后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考核,并根据项目完成的效果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给予经济奖励。运用项目团队来完成企业经营任务是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各种农业经营主体已经开始具备企业的性质,通过项目和团队的方式展开农林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实现教学实践、产学研合作、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创新、服务农村经济的多赢局面。

三、服务农村经济的社会实践体系构建

面对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新型农商(Agribusiness)人才需求,急需培养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能力,以实现面向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人才输出。通过设计多维一体的服务农村经济的社会实践体系,在农业生产经营的实际人才需求中提炼实践项目,以项目和团队的形式实施专业社会实践,从而增加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重要专业知识的锻炼机会,培养学生的现代农业经营管理能力,如图1所示。

图1 农经类本科专业服务农村经济的社会实践体系设计逻辑图

(一)建立面向村庄乡镇政府服务的社会实践体系

在中国农村社会中,村庄、乡镇一级政府一直就是影响农村治理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多年来中央政府通过实施大学生村官和选调生制度实行对农村社会的干预,以期达到向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人才力量,推动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目的。然而,由于农村社会逻辑的存在,大学生村官往往难以真正发挥其专业技能,甚至难以获得农民的认同,使得他们不能真正地在农村社会发挥作用。[8]因此通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活动,从村庄治理、乡镇经济发展领域中提炼各地区的实际工作项目,以项目的形式构建以专业教师带动的学生实践团队,开展实践、实习工作,可以较好的缓解大学生到村镇任职时的茫然,提升农经类大学毕业生服务基层乡镇政府的能力。

建立面向村庄、乡、镇政府服务的社会实践体系是指通过选派社会实践项目团队,以项目建设的方式到村镇一级的农村基层政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对当地的主要农村经济问题、村镇治理等方面开展实践攻关,以提升大学生服务乡镇政府的能力,为推动大学生村官、选派选调生等中央政策的更好实施提供前期基础和智力支持。具体包括:根据区位和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特色差异,通过与基层乡镇政府或县域政府部门的合作,面向村庄和乡镇征集社会实践项目,根据项目实际组建由专业教师、农业技术专家和学生参加的项目团队,对项目进行攻关实施;另外也可以通过选派学生到村镇及村镇主要职能部门挂职,担任村长助理、镇长助理等方式,直接参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实践探索,并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相关大学生村官扶持政策,探索大学生支持、服务农村的实践与就业通道。

(二)建立面向农业企业的社会实践体系

农业企业尤其是农业龙头企业在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各地实现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因农业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偏远,从事的工作都是与农民、土地打交道,农林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往往不愿意到农业企业工作。而一直以来农业企业仍然存在严重的人才缺乏问题,一些在边远农村的农业企业更是缺乏懂得现代企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林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到农业企业工作是大势所趋,大有可为。为了扭转农业企业人才缺乏,调整农经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提升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服务农业企业的能力,重构面向农业企业的社会实践体系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构建面向农业企业的社会实践体系就是通过与区域内的农业企业合作,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以项目的形式提炼社会实践课题和产学研项目,组建项目团队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并开展产学研的研究和实践探索。项目团队组建过程中可以吸纳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派遣老师和学生到企业担任实际职务,或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运销项目。在项目实践的整个过程中对实践项目进行完整的项目管理和绩效考核,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在企业第二课堂中的生产、教学、研究、就业的一条龙实践体系。通过构建面向农业企业的社会实践体系,让学生学习现代农业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培养能运营现代农业的农业企业管理人才,实现部分学生到农业企业工作、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另外,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也可以进一步发挥教师从企业发现创新的能力,为提升并改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理论体系、教学内容和修订课程标准提供依据,增加了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帮助教师提炼科学问题,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三)建立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社会实践体系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大多数合作社仍然缺乏专职工作人员,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更是非常缺乏。[9]合作社是否具备一个结构合理的工作团队,是否拥有一定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或职业经理人,对合作社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影响较大。因此积极引导社会各类人才、特别是农林经济管理类人才到农村合作社创业、立业将对合作社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建立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社会实践体系就是通过与区域内从事种植、养殖、运输、销售等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从合作社人才需求的角度提炼社会实践项目课题,如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合作社财务管理、进出口贸易等实践项目,组建项目团队,派遣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每年不定期的向农民合作组织征集人才需求计划和实践项目,根据各合作组织的运行现状,以项目工作组的方式派遣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制度,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业经营实力。另外,也可以直接派遣学生和学生团队到合作社担任职业经理人,或者担任理事长助理,深入合作组织开展实践实习,在共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实现农林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社会实践内容。

(四)建立面向家庭农场的社会实践体系

家庭农场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是农民以家庭为基础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产物。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组织体系的基础,为我国农户家庭经营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生的农业经营主体,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家庭农场的生产方式、管理制度、政策支持等均还在不断完善和探索中,这就使得家庭农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更多的智力支持。在培养职业农民,发展家庭农场的过程中,建立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面向家庭农场的社会实践体系,可以帮助家庭农场快速成长,实现实践教学和家庭农场成长的共赢。

通过与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合作,从家庭农场发展的角度,以家庭农场的农场管理、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为主要内容,提炼能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完善家庭农场管理的项目课题,组建项目团队,派遣学生到家庭农场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调研,根据各家庭农场的生产管理实际,以项目课题的形式,派遣专业教师和学生到家庭农场开展实践活动,为家庭农场直接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家庭农场的生产项目相对单一,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学生在参与农场管理和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参与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各环节,家庭农场将成为农林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实现农商人才培养和输出的微平台。

四、服务农村经济的社会实践体系实施措施

(一)适当增加农商类理论基础课程

农商(Agribusiness)课程在国内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但在国外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国际上已经具备较系统的课程体系。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可借鉴国际上的发展经验,结合中国农业发展实际,引进部分国际上的农商课程,并渐进开发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相匹配的农商课程体系,以增加农林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农商类理论基础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服务农村经济的能力。

(二)对于社会实践的各环节给予相应学分

学分制的大学培养管理方式是当前各大高校的普遍教学管理模式。为了让实践教学能更加深入,可以适当增加实践环节的学分量,并适当调高参与农村社会实践项目的学分权重,根据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的具体任务量设置不同的学分级,并根据项目实施的具体成效,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学分。

(三)给予一定的实践项目配套经费支持

以服务乡镇基层政府、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为主体内容的农林经济管理类社会实践项目是从现代农业发展中提炼出的产学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项目,项目执行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依靠被服务单位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和学校的支持。学校和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教师科研项目、实践实习经费、地区人才支持计划等多种途径来对实践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四)鼓励教师到农业企业、基层政府部门挂职锻炼

培养服务农村经济的农商人才的关键是拥有一支优良的农商教师队伍。教师通过到企业、下基层挂职锻炼,可以培养并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通过到企业、下基层挂职可以快速补充教师的农商经营管理实践经验,快速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发现科学问题,提炼产学研项目,实现教学、科研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五)搭建产学研与实践教学的交流平台

通过搭建农业企业家论坛、村官论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理事长和家庭农场主论坛等为载体的交流平台,邀请专家学者、农商企业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共同参与交流研讨,探讨现代农商管理理论与方法、人才培养、现代农业发展等问题,共同促进社会实践体系完善与服务农村经济能力的提升。

(六)优化实践项目管理的考评体系

实施新的社会实践体系后,通过知识考查、实践报告、项目验收的方法评价教学改革和社会实践的成效,听取学生、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基层政府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对实践项目的设计、管理、绩效考核等内容进行改进,不断优化农林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社会实践体系。

[ 注 释 ]

[1] 郭翔宇,崔宁波,庞金波.农业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9-21.

[2] 陈风波.美国Agribusiness学科发展及对中国农经学科的借鉴[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4):454-460.

[3] 胡宜挺,祝宏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72-74.

[4] 牟格格,任艳梅,周悦,徐凯翔.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度的调查及分析――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2(4):5-9.

[5] 陈风波.美国Agribusiness学科发展及对中国农经学科的借鉴[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4):454-460.

[6] King R P.Agribusines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0(2):554-570.

[7] Heiman A.The increasing role of agribusiness in agricultural economics[J].Journal of Agribusiness,2002(1):1-30.

农业企业经济管理第7篇

关键词:责任会计;农业企业;管理方式;客观必要性

一、前言

现代企业的经营目的不只是以营利为主,还必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各界关注,企业对责、权、利的权衡更是企业新面临的难题,对于农业企业来说,种植绿色优质农产品,销售放心安全食品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农业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业特殊性更要求农业企业改革内部管理方式,实行责任会计,改变长期以来责任不清的状况,提高产品质,做到权责统一。

二、农业企业实施责任会计的客观必要性

1.农业企业推行责任会计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更加面临严重威胁,在全球资源环境危机背景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现代农业企业更是以资源和环境为生存依托,从事农、林、牧、渔业种养植及农产品初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营销模式,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是推动农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资源永续发展更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工作要点。

2.农业企业推行责任会计是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突出体现

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环境等的责任,农业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时具有一般公司的普遍性特征,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农产品的绿色安全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饮食健康和土质生产能力,种植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销售安全健康食品是农业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农业企业的道德底线。而责任会计吸收了现代人本管理理念和现代行为科学,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激发企业和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企业贡献,奉献自身的社会价值。

3.农业企业推行责任会计是现代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要与国际财会报告准则趋同的背景下,传统会计核算方法已不再适合现代多元企业模式发展的需要,单纯的财务会计只能进行简单的资产负债,成本费用等方面的核算而不能明确区分经济责任,不能正确评估各个责任中心的工作成果,不能协助企业制定责任、利润、监督为一体的管理机制。然而对于现代农业企业来说,新型生产经营方式正逐渐引入现代农业企业,为推动农业企业发展,满足我国农业大国的粮食需求。责任会计的管理模式更应加入到生产经营中,从而无形的推动农业企业增产、增收、增效益。

4.农业企业推行责任会计是强化内部经济管理责任制的必要条件

经济责任制指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将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层层落实到职能部门及职工个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管理制度。农业企业不都是中小企业,大型上市农业企业强化内部经济管理责任制实行责任会计更加尤其重要。实施有效的经济管理责任制不仅能积极的拉动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增长,而且还能让职工享有经济权力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取得经济效果帮助公司实现最优效益。同时,经济责任制的实质也是国家加强经济纪律,实现有效经济秩序的最有效途径。

三、推行责任会计的建设性意见

1.农业企业应增强责任会计管理意识

现代农业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且对责任会计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较少,在农业企业中成功运用并有效实施的更是微乎其微。大多数农业企业主要关注传统粗放型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而忽视了对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改变。其实,有效的现代管理方式才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为加快责任会计的推广应用,贯彻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在现有的方式下,更要采取必要措施加强责任会计的宣传介绍,扫除相关知识上的障碍。同时,鼓励农业企业将责任会计应用到本单位管理实践中并进行创新,打造一套真正符合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

2.农业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设立责任指标

经济责任指标的制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因此,农业企业设立责任指标更要以农业生产经营的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等特点相适应,并保证其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与其生产经营目标相一致,农业企业还应将责任指标根据各个部门的职能工作特点充分分配到各部门和职工个人,使资源有效利用,增加劳动效率,减少成本,增加效益。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也要把握整体,做到宏观、微观利益相结合,长远、当前利益相协调,国家、企业、个人利益相一致。

3.农业企业应将利润同责任化管理联系起来运用

利润管理同责任化管理联系运用是把农业企业经营的目的和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相结合,帮助企业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利润。利润管理同责任化管理结合与传统管理方式不同,它使农业企业责任化管理更加突出对社会的贡献。农业企业在种植销售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同时,更要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在绿色食品供不应求的市场,农业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仅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更取得了颇高的利润。因此,产品品质决定了商品的价值,企业责任推动企业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王凯.浅析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J].会计师,2010(04).

农业企业经济管理第8篇

关键词:农业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农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农业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农业企业的经营者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创新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应是经营者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应该在了解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充分揭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举措,促进农业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为农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提供有力的保证。

1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1.1 农业企业

一般认为,农业企业是指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等生产经营活动或以此为基础进行农、工、商综合经营、实行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由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特点,决定了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等与其他行业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应根据农业企业的特殊性来组织财务管理活动,以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1.2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

我们知道,所谓财务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利用价值形式,采取专门的方法,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种管理活动。财务活动包括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的营运活动以及利润分配活动。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即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过程进行计划、决策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鉴于此,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就是利用价值形式对农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活动进行的计划、决策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总称。农业企业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从而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1.3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业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企业也逐渐成为了市场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逐渐形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管理格局,随着农业企业性质的回归,它的一切有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也应该紧紧围绕农业企业的目标展开,这就决定了在农业企业管理活动中要确立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然而,由于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特殊性,目前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明显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具体表现为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较为薄弱的财务管理基础、缺乏完善配套的财务监督机制、财务管理理念的落后,加之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财务会计人员分工不明确等原因,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由于各级政府更多地关注了制造业、商品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淡化了对农业企业的关注程度,农业企业成了各级政府边缘化了的产业,客观上形成了农业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层也对自身的发展不够重视,体现在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导致了财务活动的混乱,不能关注财务关系的协调,也就必然会出现对其他财务管理工作的弱化。

2.2 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

与其他企业一样,影响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环境也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国家的法律环境和政府的政策环境,而内部环境则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制度建设。多年来,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农业企业自身也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从而直接影响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完整性,有些企业正常的会计核算工作也不能得到保证,进而使财务会计信息失去应有的经济价值,再加上财务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计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也就无法形成对财务的严格管理,从而造成了资产的损失和流失。

2.3 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农业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财务管理的理念比较落后,对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记账”、“算账”和“报账”等核算工作上,对财务管理的重点也往往仅限于营运资金管理。还没有形成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决策等工作理念,对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较强的认识,没有能够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同时,对财务人员的责任还仅限于对企业资金、资产的记录,从而忽视了他们对已有资金的控制、各项资产的管理、对企业的投资、筹资进行合理的管理上,还不能从数字变化的表面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进行客观的分析,不能对改善经营管理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2.4 资产管理混乱

由于农业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季节性等原因,对营运资金需求的波动较大,使得许多农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缺少应有的计划,缺乏现金流量管理观念,从而弱化了日常现金流量的管理。在经济繁荣时,可供企业选择的投资机会较多,但由于忽视了财务管理,许多企业不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出现了盲目投资、盲目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现象,由于农业企业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造成了许多农业企业在扩大规模新增固定资产时动用了日常周转的营运资金,使资金缺口更加突出,进而造成现金流的断链,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在往来管理方面,由于缺乏对客户基本的信用调查,在产品销售后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催款无门。在存货管理上,由于缺乏计划性,往往形成材料和成品物资的超储积压严重,如果管理不善,便会产生大量的存货霉烂、变质或毁损,严重影响企业利润的实现。

3 强化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3.1 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农业企业要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应当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相关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的规定,结合农业企业的实际,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会计工作,这是做好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这些制度应当包括会计核算制度、财务收支管理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经费报销审批制度、企业往来管理制度和财务会计岗位责任制度等等。农业企业应根据这些制度的规定,加强对企业收入、支出、现金、往来和存货的管理,切实提高经济效益。

3.2 全面实施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指企业根据确定的经营目标,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科学全面的筹划,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预算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经营目标,编制业务预算,制定投资规划,编制财务预算,并通过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及时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进行对照和分析,从而调整和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

农业企业应当根据预算管理的要求,以数量形式确定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并适时调整工作目标,使得企业的各项活动能按照事先确定的预算进行,从而加强收支管理,重点强化项目建设预算和现金预算,并层层分解、细化预算,把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奖惩制度进行奖惩。

3.3 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等会计核算工作了,也不仅仅是对账和财产清查等内容了,而是有其全新的理念了。首先,应当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即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要能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并能科学有效地使用好企业的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收支管理,确保能够做到以收抵支并能取得盈余、能够按期偿还企业的债务;其次是要严格进行财务控制,确保预算的执行和实施;第三要认真进行投资的可行性研究,确保投资的效益和效果;第四要认真进行财务分析,为企业未来的决策提供依据。

3.4 强化资产管理

农业企业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对现金的管理,合理确定现金需要量,现金不足时要及时采取融资措施,确保现金的流动性,在现金多余时应当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通过购买有价证券或理财产品等形式,取得利得收入,提高现金的效益。对企业的实物资产应当按照企业规模,科学确定库存限额,在不影响生产和销售的前提下,控制库存量,促进资金的周转效率。同时应当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对多余的存货及时进行处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发生。农业企业还要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收账款通常被认为是企业的“第二”利润来源,企业在客户选择上要事先进行客户的评价,选择优质的客户进行交易,在产品销售时要制定规范的信用政策,根据政策确定赊销对象,在往来产生以后,通过账龄管理,及时催收货款,防止坏账损失的产生,侵蚀企业的利润。另外,农业企业还应当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因为,创立一个农业品牌不同于制造业或服务业,需要很长的时间并要投入更多的科研精力,因此,企业要重视品牌的创立,更要重视对品牌的管理,实现无形资产所带来的收益。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农业企业应当围绕企业管理的目标,确立财务管理在农业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认真处理好与有关各方的财务关系,科学开展财务活动,关注企业各个财务环节的财务风险,从而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蔡晓梅,张丽莉,卓军.关于加强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上海农业学报,2011(27).

[2] 谢以华.关于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点探讨[J].中国外资,2011(11).

[3] 那顺朝克图.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

[4] 刘兴喻.浅谈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业,2008(9).

农业企业经济管理第9篇

(一)新农合组织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不断加强社员的服务意识,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模式的要求,对每一位组织成员的生产提供“产销一体化”的服务,以生产的规模化、经营的品牌化,增强组织开拓农业市场的能力。只有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有利平台,才能更好为社员服务。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时期,为了全面提升各类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培养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会技术”的经营管理职业人才。

(二)乡镇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才城市化的全面推进,不仅有效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崛起,使得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还促进了一大批新型农民和农民企业家的产生。然而,当面我国大部分的乡镇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管理仍然比较落后,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方面有待提高。随着乡镇企业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创业就业型乡镇企业、产业集群型乡镇企业、科技创新型乡镇企业等模式的乡镇企业,若想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依靠大批的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经济管理类高端人才,无私的投入到乡镇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

(三)创业型的现代化农业经营者近几年来,农业多功能的全面发挥,使得一些农业经营户从过去的养殖种植行业脱离出来,以地方性、区域性的自然资源及环境优势作为条件,进一步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将农业经营者的职业进行了细化。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能力,在充分的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对安全生产和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有深入的研究,了解农产品成本核算知识与市场信息收集处理技术等多方面的经营管理内容。

二、农业产业化背景下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对策

(一)充分认识农村职业教育对“三农”服务的作用从当前我国国情上看,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一方面是为了将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化人才,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技术的新型农民。在我国全面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技术的新型农民。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农业发展一直都面临者严峻的挑战,而若想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则需要将农村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此增强职业农民的经营决策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明确自身对服务“三农”的本质内涵与作用,以培养新型农民为主要任务,造就一批“懂技术、懂经营”的复合型农村职业人才,从而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更好的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二)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首先,政府部门应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增加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资金投入,充分认识农村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尽可能地改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从而为农村人力资源培养基地的建立提供教育基础。其次,通过“百万中专生计划”的项目平台,增强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各个地区通过这一计划项目,借助各类中、高等农业职业学校的教学条件,系统、全面的对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进行培训,以社会实践、产研结合等方式,增强学员的积极性,顺利实现培训目标。

(三)建立以经济管理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对农村职业人才进行培养时,应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尽可能的走出传统学校教育的阴影,把知识技能培训、职业资格技术培训与学历教育相互挂钩,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互补的人才培养策略,确保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持续发展壮大。首先,各个农村职业学校应加强与有关行业协会、区域性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企业以及各农民合作组织的协作交流,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为农业职业人才的就业提供导向,从而使这些职业人才能够满足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其次,农村职业学校还可以创办校办产业、构建农业产业化实习实践基地等,主动地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中,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