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旅游企业发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5 15:43:39

旅游企业发展

旅游企业发展第1篇

关键词:旅游小企业特征对比研究中外

近年来旅游小企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在国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是旅游小企业的重要研究内容,许多学者,如ShawandWilliams,CressyandCowling等都曾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而在国内,旅游小企业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为此,笔者对桂林阳朔西街的旅游小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论与S.J.Pager等学者在新西兰北部地区所得出的研究结论进行对比,以了解中外旅游企业发展的异同,进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与特征,促进中国旅游小企业的发展。

案例地概况与研究设计

阳朔西街

阳朔县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管辖,是闻名中外的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阳朔西街则位于阳朔县城中心区,全长517米,宽8米。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街上就已经有旅游小企业产生。目前,阳朔西街已成为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知名度的旅游小企业的集聚地,享有“酒吧一条街”等称谓。此外,作为一种独特的景观,西街上旅游小企业的集聚也已成为阳朔旅游吸引的一个重要组成,因此完全可将阳朔西街视为中国旅游小企业发展的典型区。

研究于2003、2004年在西街进行实地调研。据实地统计,西街上共有各类旅游小企业157家,占西街店铺总数的87.71%。成功对其中49家旅游小企业进行调查,其比例为31.21%。这一调查比率与海外学者调查比例相近(Thomas于1997年在英国的调查比例为31%)。此外,为增强调查的可信性和科学性,研究者还从阳朔县相关部门获取部分企业的相关材料,与访谈信息进行对比检验。最终在对以上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概况,从业人员情况以及企业经营三个方面对西街旅游小企业的特征进行总结。

新西兰北部地区

新西兰北部地区是新西兰国内休闲旅游和度假旅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因此成为新西兰国内旅游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MurrayNorth,1991)。

S.J.Page等学者于1997年8月,以邮件调查的方式成功对该区域内297家旅游小企业进行调查(比例为37%)。学者们分别从“企业概况,人员结构,毛利人的参与,企业经营和企业营销”等五方面对该区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该区旅游小企业的发展基本特征(S.J.Page,1999)。

之所以选择新西兰北部地区这项研究作为对比案例的原因在于:在现有的海外学者的文献中,S.JPage的研究是关于旅游小企业发展特征研究中最为完整的研究之一;此外,在对阳朔西街旅游小企业的特征研究中,也借鉴了S.JPage的访谈问卷,采取了与此相类似的研究方法和框架。因此,二者更具有可比性。

发展特征对比研究

企业发展概况对比

就企业发展概况而言,中外旅游小企业在规模、空间布局方面都没有较大的区别,但在企业类型构成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从阳朔西街的调查来看,西街旅游小企业主要的构成类型依次为:商品销售企业,住宿企业和餐饮企业。而S.J.Page的研究表明,新西兰旅游小企业的类型主要为住宿设施(40%)和餐饮设施(22%),而旅游销售企业较少,其比例仅为7%。(见图1)

从图1中可看出,住宿设施在两地旅游小企业都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这再一次证明住宿设施是目的地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Bull&Church,1994)。而中外旅游小企业类型差异主要体现在商品旅游销售企业。

中外旅游小企业在类型构成上的差异,则与目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游客类型有直接关系。阳朔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居民的经济能力、文化水平有限。由于从事商品销售所需的资金少,风险小,对企业主能力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从事商品销售更简单。另一方面,海外游客一直是西街的消费主体。与国内游客相比,海外游客消费能力强,是国内过夜游客的2-3倍(宁士敏,2003);加之海外游客对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商品,如陶瓷,山水画等商品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以上原因造成了西街旅游小企业中以工艺品店和丝织品为代表的商品销售类企业居多的局面。

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在对新西兰旅游小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研究中,S.J.Page侧重对企业主的从业动机和从业人员的流动进行了调查。其研究结果与阳朔西街研究结果对比分析表明:

中外旅游小企业的从业人员都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在新西兰案例中,S.JPage发现“淡旺季雇工人数差距较大”;而在阳朔西街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受调查人员中工作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约占35%,在4-6个月之间的为30%,在6-12个月的为30%,在1年上的为5%,这说明中国旅游小企业从业人员也具有流动频繁的特点。

在员工招聘方面,国外小企业主更为规范。国外旅游小企业最主要的招聘方式分别为:口头广告,就业服务机构,刊登广告;而中国的旅游小企业多采用的是粘贴招工告示,口头广告和熟人介绍等。在访谈中,中国的旅游小企业主普遍认为,“通过职业介绍所和在报纸上登广告会花钱”,“在墙上粘贴告示,方便又便宜”。这反映中外企业主在观念和习俗上的差别。

企业经营能力对比分析

企业经营能力与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难以单纯地从经营业绩进行对比,因此中外旅游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对比主要是从企业投资计划,经营障碍,新技术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据对西街旅游小企业主的调查,国内的旅游小企业对企业的发展普遍缺乏规划。97%的企业主在创办旅游小企业之前没有进行详细的市场分析和可行性分析;84.6%的企业主在对未来规划一项的调查中的回答是没有。此外,87.3%的企业主在近两年都没有追加投资的计划或行动。与此相反,在新西兰43%的旅游小企业主在近两年内对企业增加投资,其主要用途包括:用具更新,设施的增加,环境的改造等方面,且大多数企业主(58%)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都有一个详细的计划。

在企业的经营障碍方面,过高的租金、来自小企业内部和大中型旅游企业的竞争以及游客需求的下降是海内外企业主共同面临的难题。其具体表现为: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高租金、缺少相关的企业发展指引、当地同行与大企业的竞争、缺少有技术的员工、顾客量、政府政策、缺少资金等。

与国外旅游小企业相比,缺乏足够的资金是国内旅游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一个突出的经营障碍。这除了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更多的是与国内小企业主获取资金的途径过于狭窄有关。在中国,私人储蓄和向亲朋好友借款则是企业资金主要来源,而在新西兰,私人储蓄(67%),银行(42%)和投资公司(10%)是小企业主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

在以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运用方面,国外旅游小企业已经远远领先于中国的旅游小企业。S.T.Page的研究显示,在新西兰,计算机已经广泛用于服务预定,财务结算,顾客资料储存等领域,甚至可用于制定企业的相关商业计划。

对经营能力的对比分析表明,在经营能力方面国内旅游小企业主与海外旅游小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与企业主的能力,经营理念以及相关配套制度有关。

此外,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中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差异,在对海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的异同进行了一个总结。(见表2)

通过以上对中外旅游小企业发展特征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就整体而言,中国的旅游小企业在从业人员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国外旅游小企业相同的特征;只是由于目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游客类型的差异,中外旅游小企业在诸如企业的类型构成,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等方面有所不同。

此外,通过本文的研究,可得知相对于大中型旅游企业而言,由于旅游小企业明显具有投资小、门槛低、经营灵活的特点,并对当地居民参与旅游目的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旅游小企业必将在未来中国旅游的发展,特别是西部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晓强.阳朔天上人间旅游乡.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旅游企业发展第2篇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非常迅猛,旅游市场迅速壮大成熟,而旅游产业也在不断发展中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信息化阶段。2008年“智慧地球”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接着就迎来了“智慧城市”的风潮。在此基础上,“智慧旅游”也很快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这也是旅游业正式进入信息化阶段的必然结果。智慧旅游时代的来临无疑为旅游企业的发展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一、智慧旅游概述

“智慧旅游”可以说是在旅游信息化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兴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智慧”主要是指利用高新科学技术来改变人们固有的工作及生活方式,根据人们的状态、习惯和需求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反映,真正的提高工作效率及生活的舒适度等,实现科技与实际生活的进一步融合。最早被提出的有关“智慧”的概念是由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而随后提出的“智慧城市”顺利地将“智慧”理念的理想照进了城市的现实。而随着“智慧城市”的全面建设,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的旅游业便也成为了重要的建设对象,“智慧旅游”便由此产生。

目前学术界对智慧旅游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的定义,但大多是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的,只是有的侧重于对智慧旅游给旅游者带来的体验变化进行阐述,比如马勇、姚志国等提出的概念;还有的将智慧旅游的概念倾向于管理变革,比如张凌云、史云姬等对智慧旅游的理解;还有的学者认为智慧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形态,比如唐洪广、殷千红等。虽然学者们给出的智慧旅游的概念各有不同,但是基本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一致:首先,智慧旅游利用了移动云计算、物联网、高速无线通讯技术等高新科学技术;其次,智慧旅游为旅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对旅游者的旅游方式、旅游体验,旅游企业的管理与营销、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等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后,肯定了智慧旅游对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包括旅游者和旅游企业。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智慧旅游”与“智慧城市”下发展的旅游产业并不等同,前者要比后者的范围更为广泛。智慧旅游是指利用高新技术来实现旅游者或旅游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而智慧城市下发展的旅游产业,主要是指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发展,大多是将信息技术简单直接地应用到传统旅游业经营与管理中,只为简化工作的繁琐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二、智慧旅游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带来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却也相应的暴露了越来越多的隐患。大多数的传统旅游企业的发展都到了瓶颈期,再加上自助旅游和私人定制旅游等新型旅游形式的涌现,部分传统旅游企业甚至面临着破产的危机。传统旅游产品同质化和过度开发的现象严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旅游企业的管理与经营发展也缓慢,无法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高新技术而来的智慧旅游时代恰好为传统旅游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当然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对于传统旅游企业来说智慧旅游也是一把“双刃剑”。

(一)智慧旅游为旅游企业带来的机遇

1、智慧旅游的发展可以通过整合资源,改善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传统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并没实现全部资源的最优配置,往往会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消耗太多的时间、人力、物力与财力,而忽视了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与改善。智慧旅游利用高新科技对资源信息收集与分析,并通过系统的科学分析对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监控,可以使旅游企业对自身的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更为深层次的了解与规划。同时,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旅游市场进行高度细分,进一步确定旅游产品的目标市场,联合行业内其他旅游企业开发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完成资源的实时共享,减少单兵做战,实现双赢或共赢,进而也可以拓宽旅游企业的发展空间,促进旅游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提升旅游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2、智慧旅游的发展可以通过对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的创新,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提升旅游者的满意度。智慧旅游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就是可以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通过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移动上网终端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特别是旅游者需求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对旅游市场需求信息的分析,时刻掌握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与偏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有效的反应,制定相应的调整对策,有针对性的开发与设计旅游产品。并结合旅游市场的最新需求,进行旅游产品的创新、升级与改造。同时,在对旅游市场需求进行高度细分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市场需求要提供相应的、不同的服务,这样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顾客对旅游企业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进而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才有机会去争取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3、智慧旅游的发展可以通过控制旅游企业的发展节奏,来实现旅游企业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智慧旅游的发展可以使旅游企业有机会通过对自身信息以及合作对象或者是竞争对手信息的整理、对比与分析,来进一步确定主要目标市场,合理规划次要目标群体,避免不必要的竞争所带来的无用的消耗;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辅助旅游企业对市场竞争情况,做出客观、冷静的判断,不做冲动的决策,也减少错失良机的机会,合理的掌控企业发展的节奏,不进行过度的资源利用与开发,进而实现企业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二)智慧旅游为旅游企业带来的挑战

1、智慧旅游的发展直接考验着传统旅游企业的应变能力与反应机制,一旦其无法适应智慧旅游的发展将会有被市场竞争淘汰的危险。人或者动物在面临突发的巨变时,反应越迅速、适应越快,那么生存下去的可能性就越大,传统旅游企业也是如此。智慧旅游的发展无疑是一场高新技术在旅游产业掀起的一场飓风,如果能够顺势而起,合理地利用智慧旅游创造的机会,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都做出升级改造,那么未来能够走多远,就看风势强弱,但终归会越走越远;但如果不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与反应,或者是停滞不前,那么就会有被连根拔起的可能,最终退出市场竞争的舞台。

2、由于智慧旅游主要是依靠高新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也就对专业型人才有着较高的依赖性,因此传统旅游企业如果缺少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也很难借助智慧旅游的发展而突破自身的难关。传统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较差,顾客的体验度与满意度低,都与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关。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同质化程度高,一方面是由于旅游线路的复制难度较低,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缺乏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可以说,缺少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了传统旅游企业发展的最大阻力之一。但智慧旅游的发展如果离开了专业型人才的支持,就只是一个空壳,毫无任何意义,甚至还会成为旅游企业前进的绊脚石,这也就要求旅游企业在借助智慧旅游进行发展时,一定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三、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企业的发展策略

智慧旅游在旅游产业的覆盖面非常广泛,涉及到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等多个方面的智慧优势。从智慧旅游给旅游企业带来的双面影响可见,旅游企业在发展策略上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改变现在被动的现状,成功将发展的危机变成前进的动力,走出眼下的困境。

(一)重视目标市场大数据,创建独立自主的智慧营销系统

大数据就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的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对大数据的处理通过需要借助云计算来完成。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旅游市场的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直接影响了市场细分的结果,影响旅游企业对目标市场的选择与判断,进而影响旅游企业在营销策略方面的制定。

旅游企业通过对旅游市场大数据进行统计,准确地掌握客源市场的基本信息与具体的市场需求,定位与企业发展相符的目标市场,再利用云计算来完成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明确掌握客源市场的最新需求,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制定最有特色的营销方案,并通过对大数据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的发现目标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做出最快的反应进行适当的调整。

通过智慧旅游的发展,旅游企业借助对高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创建独立自主的智慧营销系统,这不仅是指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高效营销策略,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高速无线通讯技术,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完成营销平台的建设,而不再只是依靠第三方平台进行有限的线上营销。在旅游企业自主的智慧营销系统中,可以通过设计与创新营销内容与手段,来吸引潜在客户的注意力,提升现有客户的兴趣度,来扩大市场影响的范围,以达到旅游企业营销推广市场的最终目的。

(二)提高专业人才占有率,形成高效优质的智慧服务团队

目前,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无法提供令旅游者满意的旅游服务,而且多数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一直没有明显的提升,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才匮乏。无论是旅游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还是其他方面的专业型人才,与其他行业相对,旅游企业的大多数从业人员的素质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同时,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旅游企业提供的旅游服务的质量,进而降低了顾客的满意度与体验度。而旅游企业中少有的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也因为合作者的良莠不齐而无法形成高效优质的团队合作。

智慧旅游本就是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被提出来的,那么也必定会对人才有着较高的要求。即使旅游企业制定再多富有创意,符合市场需求的发展策略,如果缺乏有力的执行者,那一切也都是空谈。而且往往越是出奇制胜的策略,越是需要得力的执行者来完成。因此,旅游企业要想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在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例,上至旅游企业的管理层,下到旅游企业的一线员工。这里并不是说一定要高学历、高知识等等,但是所有从业人员,必须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就要求旅游企业一方面要注意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招聘与引进,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岗位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与考核。

(三)重新整合扩充资源链,开发高性价比的智慧旅游产品

目前旅游产品的竞争之所以十分的惨烈,就是因为同质化竞争严重。旅游产品的特征也导致了旅游产品极易被复制,所以市场已经成熟的旅游产品可有谓是大同小异,即便是有较新的旅游产品出线,也会很快被竞争对手复制,而这种竞争时刻有演变成恶性竞争的危险,现在就时常有恶性的低价竞争发展,这样的后果必然就是导致旅游行业混乱,整体停止发展。其实,旅游企业之间完全可以形成良性竞争,最终实现共赢。

目前的市场需求发展的形势下,旅游企业的产品开发必须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顾客处在被动地位”向“以顾客为中心,产品随其发展”来进行转变。只有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市场才会选择旅游企业的旅游产品,如今兴起的自助旅游,一部分原因就是传统旅游产品过于单一重复,灵活性与体验性过低,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实际上旅游企业拥有着大量的资源,只是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在智慧旅游的发展下,旅游企业进一步掌握了旅游市场的需求,就可以有针对其个性化的需要开发旅游产品。同时,由于在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需求,有些是无法单独完成的,这就需要旅游企业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的整合,通过行业内的资源共享,实现按需定制。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满足旅游市场的需要,还可以实现行业内良性的共同发展。

(四)合理融入高科技成分,打造量身定做的智慧管理系统

目前,大多数的旅游企业都缺少完整的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的管理都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有的旅游企业没有定位明确的目标市场,有的旅游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缺少认知,有的旅游企业没有共同的发展目标等等。智慧旅游将促使旅游企业将高新技术融入到整个管理系统之中,比如对于内部管理来说,旅游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对企业员工的个人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同时监测他们的工作状态与成果,进行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对于外部管理来说,旅游企业则可以通过对旅游市场需求的分析,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预估竞争对手的反应,并对企业自身的发展策略进行相应的行之有效的调整。

旅游企业发展第3篇

[关键词] 工业旅游 企业发展 积极作用

工业旅游是指工业企业以工厂厂区风貌、工业生产过程、工人工作场景、先进管理方法为旅游吸引物,使游客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乐趣,从而满足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种旅游形式。工业旅游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欧洲,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得相当成熟,一些企业的工业旅游生意非常红火。我国工业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前景非常看好,一些有远见的大企业陆续启动了工业旅游项目。四川长虹集团公司率先利用其电器生产流水线,开发了工业旅游产品。随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大型工业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等,也纷纷加入到工业旅游的行列。

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和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对工业旅游表现出浓厚兴趣,竞相加以发展,主要原因是工业旅游不仅可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开展企业营销推广,树立企业形象,培养忠诚客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工业旅游能够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工业旅游作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显示出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众多知名大企业陆续进入到这一行业中来。企业开展工业旅游可以从三个方面获得收入:一是从开展产品直销,扩大主营产品销量中获得收入;二是从门票、纪念品销售中获得收入;三是可以从饮食、住宿、娱乐、交通、购物等服务环节获得收入。法国雪铁龙公司、美国造币厂、德国奔驰公司都利用工业旅游为自己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的宝钢、一汽、海尔也依靠工业旅游的开展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2.工业旅游能够提高企业产品价值。产品价值就是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效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品的客观价值,可以由产品的功能、耐用度、技术含量等指标来衡量;二是产品的主观价值,这是由顾客主观判断的,主要来自于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对产品和企业的信心以及对未来的高预期、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认可等方面。企业开展工业旅游,有助于紧跟市场发展趋向,不断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完善售前和售后服务,从而使产品的适用性更强,客观价值更高。同时,在工业旅游过程中,企业通过对顾客的各种感官刺激,提高了企业和产品形象,增强了顾客购买信心,减少了顾客购买成本,降低了购买风险,缩短了顾客接受企业产品创新的周期,产品的主观价值相应得到提高。

3.工业旅游有利于树立和展示企业形象。工业企业生产的特点是封闭式的,由于顾客不参与生产过程,所以对企业的了解不多,感觉神秘而生硬,有很大的距离感。企业开展工业旅游,向游客展示企业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内涵丰富的企业历史和企业文化……从而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与企业亲密接触的平台,使游客近距离地深入了解企业,对企业有了正面的认知,通过他们的口碑传播,为企业做了不花钱的广告,提高了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了企业亲和力。尤其是当消费者对企业有不正确或负面印象时,如何树立企业的市场形象,光靠干巴巴的文字、生硬的广告宣传往往难以起到理想的效果。而开展工业旅游,顾客通过直观的感受,在亲身体验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对企业有新的认识,全新的企业形象逐渐就树立起来。

4.工业旅游有利于稳定和培育客户。消费者在购买企业产品前,都希望看看这件产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整个生产过程是否符合卫生、安全、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这种需求是潜在的。开展工业旅游就是对这种潜在需求的满足。游客在参观游览工业企业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对整个生产过程有了深入了解,对企业有了全新的感受,产生信任感,增加了认可度,逐渐成为企业的忠诚客户。通过这些客户的宣传作用,又可以引来了一批感兴趣的客户。更为重要的是前来参观的小孩子,不仅学到了知识,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企业未来的客户,从小培养他们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企业也就有了更为广阔的未来市场。另外,企业通过工业旅游可以接触到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通过与游客的交谈、或设置留言薄、意见箱、问卷调查等方式直接了解游客需求,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有助于企业改进产品和进行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5.工业旅游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开展工业旅游,向游客展示企业先进的管理、独特的企业文化,以及开放的车间、透明的生产和现代化的流水线,因此这些企业往往会不断吸收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美化厂区和生产车间,改善生产条件,创造和谐的生产环境。很难想象一个管理落后、生产秩序混乱、厂区破旧的企业能够开展工业旅游,即使勉强开展也难以为继。此外,由于企业的生产流程都是透明的,使得企业员工的工作行为要经常暴露在前来参观的游客面前,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游客对企业形象的认知,这就形成一种压力和挑战,使得员工必须时刻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这既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也有利于塑造先进的企业文化。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旅游企业发展第4篇

铁路运输的大提速后,公铁竞争日趋激烈,以“客运带动旅游,旅游促进客运”的“运游结合”成为了公路客运转型经营的新模式。2009年3月28日武汉旅游集散中心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正式挂牌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就是要依托湖北省客集团的资源寻求多种多样的“运游结合”的切入点,探索出一条“运游结合”的发展线路,实现客运服务旅游化,扩大公路客运的运营范围,最大限度地拓展客运市场和旅游市场,让公路客运插上旅游的翅膀腾飞。

“运游结合”契合实际

客运与旅游的结合简称“运游结合”,国内外众多客运企业对“运游结合”新模式的初步探索已早有尝试,但真正从深层次拓展经营的道路客运企业却屈指可数。实际上,客运与旅游相辅相成,旅游与客运唇齿相依。我们在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下往往认为:客运经营仅仅是为旅客出行提供方便的交通来获取一定效益回报,并未能从深层次上考量客运在旅游市场的运作,从而忽略了搞好“运游结合”所带来的丰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铁路运输对公路客运冲击的巨大压力下,客运成文秘杂烩网本也在不断的上涨,汽车票价不提反降,这迫使我们公路客运企业必须探寻新思路,作出新尝试。而要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多创效益,唯有提供服务质量和提升车辆上座率才可提高效能和效益。“运游结合”正是道路客运的新商业模式,是我们公路客运企业做强做大的好思路。它以“游”为先,以“游”促运,保障了客运企业效益的增长,即:在同一运营区间内,唯有增加收入才可以节约成本,只有增收才能节支,做到以“游”为重节约效能,从而做大客运市场份额。傅家坡旅游集散中心正是对“运游结合”作出初步的探索与尝试,努力探寻这种创新意识的发展模式,为公路客运和旅游业的互荣互赢闯出一片新天地。

“运游结合”珠联璧合

如何将“运游结合”这个好思路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客运带动旅游,旅游促进客运”的珠联璧合?我们集散中心从市场战略入手,大胆突破传统的客运经营模式,树立新的旅游客运观念,把旅游当作产业来抓,开拓一条运游一体化的经营路子。在现有资源优势下,充分整合了车、站、集散中心、景区(点)、酒店等,进行了分层次的战略定位,首先在省客四大车站布局设点,统一招牌,统一产品,统一价格,规范经营,品牌营销。根据客源情况,适时增加班线,经过运行努力探索四种经营模式。

客运+景点合作模式

我们依托武汉的旅游资源,充分发挥运输企业的优势,以“一日游”为主攻方向,开发武汉近郊的“一日游”旅游直通车等特色运游产品10余种。与景区合作,景区门票,出售旅游交通套票。每日或每周末开通景点旅游直通车,逐步培育,提高客运周转量。目前,旅游集散中心开通了市内一日游,木兰天池、清凉寨、胜天农庄、木兰草原、隐水洞、江夏中山舰等景点的旅游班线直通车。另外,根据旅游市场的供需及季节的变化,每周开通季节性旅游直通车,如:红安对天河漂流、通山太阳溪漂流、毕升大峡谷漂流、麻城天景山漂流等多条漂流线路。

车票+旅游合作模式

运输公司可以将低效时段的运力、闲置座位按一定比例份额交旅游集散中心,由集散中心抛售给旅行社,通过时间差、票价打折等措施来提高车辆实载率和利用率。我们与汉光公司进行了合作,汉光公司将宜昌和荆州大巴的部分闲置座位低于5折票价让利给我们,我们则向武汉500多家旅行社统一价格进行出售,从而逐步实现了三方三赢的利益共享局面。

客运+酒店合作模式

将“车+酒店”捆绑起来,迎合日益繁荣的散客商旅市场,把交通跟住宿捆绑营销,以代订房的形式把车票跟各酒店、景区、机票、商务咨询等搭配起来包装销售,做到同一座席因服务项目不同出卖多个不同的票价。

客运+航空合作模式

机场大巴承载的主要是航空商务散客,这些散客也是武汉市内一日游的主要客源。集散中心可以在四大客运站专门开辟一块候机专区,提供飞机票和机场大巴车票捆绑销售,连登机牌亦可在车站先行办妥,同时,还可以向商务散客,提供武汉市内一日游、汽车票等多项增值服务,即可把“运游结合”做到“天”上去,其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将非同一般。

旅游企业发展第5篇

【关键词】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发展特征

1引言

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是指依靠景区而生存、规模小、投资额和营业额也较小的旅游企业。风景区因为旅游服务的需要,促生了众多的旅游商品销售、土特产销售、餐饮、住宿、休闲等服务性企业,这些企业大多依附风景区旅游业而生存,服务对象主要是游客,我们称之为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1]。旅游小企业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获得了快速发展,2000年以来不断繁荣。2002年,在第二届旅游小企业国际研讨会上成立了旅游小企业研究小组,标志着旅游小企业研究已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研究领域,研究地域从西方发达国家转向其他地域[2]。国外旅游小企业的研究较为成熟,研究范围较为全面,各种文献表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旅游小企业的发展。在欧洲,中小企业在就业、创新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如何促进和帮助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小企业发展是该类研究的主要内容[3]。对于这类旅游小企业的研究有利于指导更多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已有文献,借鉴前人研究理论,将着重对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发展历程、经营模式进行梳理,以期为薄弱的旅游小企业研究积累新的案例,为我国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研究作出贡献,为当地旅游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2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发展过程

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发展过程与金刀峡景区发展历程息息相关,随着金刀峡景区的开发建设,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1998-1999年,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开始出现。1998年5月1日,金刀峡景区对外开放,外来游客对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增多,当地居民发现了商机,部分居民将自己的房屋开辟出空间供游客居住,接待水平还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设施设备简陋,一些率先从事这项工作的居民从中得到了收益,收入显著增加。也有部分社区居民,挑担游动销售,出现旅游商店、特色餐馆的雏形。总的来说,这个阶段景区游客数量少,收入低,收入稳定程度也相对较差[4]。2000-2004年,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纷纷发展起来。随着景区各项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游客大量涌入,大批农家乐应运而生,由于自有资金有限,农家乐规模和档次受到限制,在旅游旺季依然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部分社区居民通过和景区合作,租赁景区竹楼从事旅游商店的经营。2005-2009年,农家乐建设出现高潮,出现争夺客源、经营水平参差不齐等恶性竞争现象,严重影响了游客体验,政府开始通过严格审批程序限制农家乐无序经营、盲目建设[5]。随着金刀峡景区客流量的增加,特色餐馆通过和旅行社签订用餐协议进行经营活动。2010年至今,农家乐数量保持在30多家,2014年政府组织成立了农家乐协会,对其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通过评星定级鼓励农家乐提高服务质量。特色餐馆和旅游商店分别保持在4家,分布于景区入口附近、景区内和景区出口处,满足游客旅游活动前、中、后的用餐和购物需求。

3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类型及经营模式

3.1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类型

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主要是利用住宅开展观光和销售地方特色工艺品、土特产,一些距离游览线路较远的房屋通过一定的内部改造,开展餐饮、住宿以及其他娱乐设施项目。从事旅游商店和特色餐馆经营的均为零雇工企业或微小型企业。旅游小企业早期为满足过夜游客需求而提供简单的食宿服务,随着旅游市场结构的变化,休闲度假市场比例增加,以体验农家风情的农家乐数量急速增加。根据调查,旅游商店、特色餐馆、农家乐旅游小企业分别占企业总数的10%、10%、80%[6]。

3.2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经营模式

3.2.1“公司+经营户”模式旅游商店提供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商品,主要有旅游纪念品店、金刀峡土特产店以及售卖水枪、太阳帽、雨衣等外出旅行用品的购物商店。本地人主要从事传统工艺品、土特产品的经营,产品同质性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金刀峡景区公司通过统一规划、包装、建设与景区外观相匹配的特色竹楼,将房屋租赁给当地居民从事旅游商店经营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吸纳社区居民参与景区的旅游发展,充分利用社区居民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产品,增加居民收入,丰富旅游活动,向游客展示真实的本土文化。同时,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的管理,规范居民的经营活动,避免不良竞争,推动景区旅游的健康发展,形成“公司+经营户”的经营模式。

3.2.2“旅行社+经营户”模式特色餐馆与农家乐提供的餐饮形成鲜明对比,虽然两者均为游客提供农家菜、农家味儿,但特色餐馆经营主要针对团队游客,一般与旅行社签订协议,主要接受团餐预订,偶尔接受散客用餐,形成“旅行社+经营户”经营模式[7]。

3.2.3“个体经营”模式农家乐是当地旅游小企业的主要存在形式,主要满足游客餐饮、住宿、娱乐休闲方面的需求。通过调查发现,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均为私营企业,家庭独立经营,且多为夫妻经营,雇佣少量当地居民,经营者既参与管理工作又参与一线劳动工作。当地居民将自家房屋按照农家乐标准进行修建,由政府审批,获得农家乐经营资格。居民是经营实体,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8]。在农家乐中,政府提供政策扶持,不提取任何费用,形成“个体经营”的独立经营模式。

4结语

旅游企业发展第6篇

一、强化旅游服务活动、提高旅游企业发展信心。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了解旅游企业经营状况,主动为旅游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和提供各类服务。深入旅游企业调查研究,结合“两桥”旅游和“世博旅游”的机遇,积极为旅游企业编制旅游建设发展规划,设计有市场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节庆活动。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国内各种旅游产品交易会,开展各类旅游产品推介会,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大力开展旅游企业培训服务工作,培养旅游人才,稳定企业员工队伍。加强行业指导,提高全区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增强旅游企业体质,提高旅游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二、深化“点题服务”活动,完善便民服务措施。

在全区的旅游景区、星级宾馆饭店、旅行社中通过走访、召开行业会议和座谈会等形式,主动收集整理旅游企业存在的困难。深入开展“点题服务”活动,公布服务电话、传真和网邮,出台和完善问题解决网络流转系统。完善旅游便民措施,涵盖至“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具体措施交由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公布,营造全区无障碍旅游环境。

三、开展难题集中破解活动,解决旅游企业实际困难。

确定重点联系企业,找准企业的难题,主动为旅游企业排忧解难,认真做好联系服务工作。如招宝山景区的项目建设推进和“世博主题体验之旅”项目策划设计问题;九龙湖景区的旅游规划维编和项目落实问题;庄市帮文化旅游区的项目开工和开游问题;郑氏十房文化旅游区的主题定位和开游问题;宾馆饭店旅行社的人才引进问题;旅行社的地接业务和导游人员引进问题等。其中今年即将开业的两个新景区,庄市帮文化旅游区和郑氏十房文化旅游区由局班子成员挂帅联系,以确保两景区在今年如期开游。

四、参与“民声快递”活动,解决群众和旅游企业关注的问题。

积极参与我区的“民声快递”活动,主动与旅游企业和群众面对面沟通,及时解决旅游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6月份专项开展投诉受理活动,对企业和群众投诉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以切实改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对群众和旅游企业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和重点办理。

五、加快旅游项目建设进度,促进镇海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完善。

今年全区开业、开游、开工的项目多,要重点抓好这些项目的跟踪服务,十个开业和开游的项目要提前做好活动策划,对在建的重点旅游项目要建立月报制度,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项目的进度情况,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对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难题,要主动牵头联系有关部门共同破解难题。

六、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国民休闲旅游计划”。

按照国家、省、市旅游局的部署,深入实施“国民休闲旅游计划”,开展“镇海人游镇海”活动,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在今年的3月、6月、9月分三次开展“镇海人游镇海”专项活动,并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的形式,促进旅游消费。

七、积极拓展市场,为大桥旅游的全面到来做好准备。

在舟山大桥开通前,组织全区的旅游企业积极开拓旅游市场,为企业保增促调做好实际的服务。3月份举行上海旅游资源推介会,6-9月份拓展温州、台州佛教旅游市场。为最终实现“住在镇海”的目标打好市场基础。主动对接舟山旅游部门,共同做好大桥旅游共同营销、客源共享的方案。

八、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强化现责任追究制度。

强化机关干部的效能意识,切实落实各项效能建设的九项制度,包括AB岗工作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窗口服务部门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否定报备制、失职追究制和办事公开制等,进一步改善机关工作作风。

旅游企业发展第7篇

论文作者:1、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2、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邱继勤1、2内容摘要:本文在实践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阳朔西街与新西兰北部地区为对比案例,分别从企业发展概况,从业人员和企业经营三个方面对中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中国的旅游小企业表现出与国外旅游小企业相同的特征;但是也存在诸多差异,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关键词:旅游小企业特征对比研究中外近年来旅游小企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在国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是旅游小企业的重要研究内容,许多学者,如ShawandWilliams,CressyandCowling等都曾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而在国内,旅游小企业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为此,笔者对桂林阳朔西街的旅游小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论与S.J.Pager等学者在新西兰北部地区所得出的研究结论进行对比,以了解中外旅游企业发展的异同,进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与特征,促进中国旅游小企业的发展。案例地概况与研究设计阳朔西街阳朔县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管辖,是闻名中外的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阳朔西街则位于阳朔县城中心区,全长517米,宽8米。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街上就已经有旅游小企业产生。目前,阳朔西街已成为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知名度的旅游小企业的集聚地,享有“酒吧一条街”等称谓。此外,作为一种独特的景观,西街上旅游小企业的集聚也已成为阳朔旅游吸引的一个重要组成,因此完全可将阳朔西街视为中国旅游小企业发展的典型区。研究于2003、2004年在西街进行实地调研。据实地统计,西街上共有各类旅游小企业157家,占西街店铺总数的87.71%。成功对其中49家旅游小企业进行调查,其比例为31.21%。这一调查比率与海外学者调查比例相近(Thomas于1997年在英国的调查比例为31%)。此外,为增强调查的可信性和科学性,研究者还从阳朔县相关部门获取部分企业的相关材料,与访谈信息进行对比检验。最终在对以上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概况,从业人员情况以及企业经营三个方面对西街旅游小企业的特征进行总结。新西兰北部地区新西兰北部地区是新西兰国内休闲旅游和度假旅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因此成为新西兰国内旅游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MurrayNorth,1991)。S.J.Page等学者于1997年8月,以邮件调查的方式成功对该区域内297家旅游小企业进行调查(比例为37%)。学者们分别从“企业概况,人员结构,毛利人的参与,企业经营和企业营销”等五方面对该区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该区旅游小企业的发展基本特征(S.J.Page,1999)。之所以选择新西兰北部地区这项研究作为对比案例的原因在于:在现有的海外学者的文献中,S.JPage的研究是关于旅游小企业发展特征研究中最为完整的研究之一;此外,在对阳朔西街旅游小企业的特征研究中,也借鉴了S.JPage的访谈问卷,采取了与此相类似的研究方法和框架。因此,二者更具有可比性。发展特征对比研究企业发展概况对比就企业发展概况而言,中外旅游小企业在规模、空间布局方面都没有较大的区别,但在企业类型构成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从阳朔西街的调查来看,西街旅游小企业主要的构成类型依次为:商品销售企业,住宿企业和餐饮企业。而S.J.Page的研究表明,新西兰旅游小企业的类型主要为住宿设施(40%)和餐饮设施(22%),而旅游销售企业较少,其比例仅为7%住宿设施在两地旅游小企业都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这再一次证明住宿设施是目的地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Bull&Church,1994)。而中外旅游小企业类型差异主要体现在商品旅游销售企业。中外旅游小企业在类型构成上的差异,则与目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游客类型有直接关系。阳朔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居民的经济能力、文化水平有限。由于从事商品销售所需的资金少,风险小,对企业主能力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从事商品销售更简单。另一方面,海外游客一直是西街的消费主体。与国内游客相比,海外游客消费能力强,是国内过夜游客的2-3倍(宁士敏,2003);加之海外游客对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商品,如陶瓷,山水画等商品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以上原因造成了西街旅游小企业中以工艺品店和丝织品为代表的商品销售类企业居多的局面。从业人员对比分析在对新西兰旅游小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研究中,S.J.Page侧重对企业主的从业动机和从业人员的流动进行了调查。其研究结果与阳朔西街研究结果对比分析表明:中外旅游小企业的从业人员都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在新西兰案例中,S.JPage发现“淡旺季雇工人数差距较大”;而在阳朔西街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受调查人员中工作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约占35%,在4-6个月之间的为30%,在6-12个月的为30%,在1年上的为5%,这说明中国旅游小企业从业人员也具有流动频繁的特点。在员工招聘方面,国外小企业主更为规范。国外旅游小企业最主要的招聘方式分别为:口头广告,就业服务机构,刊登广告;而中国的旅游小企业多采用的是粘贴招工告示,口头广告和熟人介绍等。在访谈中,中国的旅游小企业主普遍认为,“通过职业介绍所和在报纸上登广告会花钱”,“在墙上粘贴告示,方便又便宜”。这反映中外企业主在观念和习俗上的差别。企业经营能力对比分析企业经营能力与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难以单纯地从经营业绩进行对比,因此中外旅游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对比主要是从企业投资计划,经营障碍,新技术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据对西街旅游小企业主的调查,国内的旅游小企业对企业的发展普遍缺乏规划。97%的企业主在创办旅游小企业之前没有进行详细的市场分析和可行性分析;84.6%的企业主在对未来规划一项的调查中的回答是没有。此外,87.3%的企业主在近两年都没有追加投资的计划或行动。与此相反,在新西兰43%的旅游小企业主在近两年内对企业增加投资,其主要用途包括:用具更新,设施的增加,环境的改造等方面,且大多数企业主(58%)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都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在企业的经营障碍方面,过高的租金、来自小企业内部和大中型旅游企业的竞争以及游客需求的下降是海内外企业主共同面临的难题。其具体表现为: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高租金、缺少相关的企业发展指引、当地同行与大企业的竞争、缺少有技术的员工、顾客量、政府政策、缺少资金等。与国外旅游小企业相比,缺乏足够的资金是国内旅游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一个突出的经营障碍。这除了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更多的是与国内小企业主获取资金的途径过于狭窄有关。在中国,私人储蓄和向亲朋好友借款则是企业资金主要来源,而在新西兰,私人储蓄(67%),银行(42%)和投资公司(10%)是小企业主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在以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运用方面,国外旅游小企业已经远远领先于中国的旅游小企业。S.T.Page的研究显示,在新西兰,计算机已经广泛用于服务预定,财务结算,顾客资料储存等领域,甚至可用于制定企业的相关商业计划。对经营能力的对比分析表明,在经营能力方面国内旅游小企业主与海外旅游小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与企业主的能力,经营理念以及相关配套制度有关。此外,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中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差异,在对海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的异同进行了一个总结通过以上对中外旅游小企业发展特征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就整体而言,中国的旅游小企业在从业人员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国外旅游小企业相同的特征;只是由于目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游客类型的差异,中外旅游小企业在诸如企业的类型构成,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等方面有所不同。此外,通过本文的研究,可得知相对于大中型旅游企业而言,由于旅游小企业明显具有投资小、门槛低、经营灵活的特点,并对当地居民参与旅游目的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旅游小企业必将在未来中国旅游的发展,特别是西部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邓晓强.阳朔天上人间旅游乡.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2.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3.宁士敏.中国旅游消费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中外旅游小企业发展特征比较邱继勤

旅游企业发展第8篇

关键词:旅游小企业特征对比研究中外

近年来旅游小企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在国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是旅游小企业的重要研究内容,许多学者,如ShawandWilliams,CressyandCowling等都曾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而在国内,旅游小企业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为此,笔者对桂林阳朔西街的旅游小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论与S.J.Pager等学者在新西兰北部地区所得出的研究结论进行对比,以了解中外旅游企业发展的异同,进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与特征,促进中国旅游小企业的发展。

案例地概况与研究设计

阳朔西街

阳朔县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管辖,是闻名中外的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阳朔西街则位于阳朔县城中心区,全长517米,宽8米。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街上就已经有旅游小企业产生。目前,阳朔西街已成为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知名度的旅游小企业的集聚地,享有“酒吧一条街”等称谓。此外,作为一种独特的景观,西街上旅游小企业的集聚也已成为阳朔旅游吸引的一个重要组成,因此完全可将阳朔西街视为中国旅游小企业发展的典型区。

研究于2003、2004年在西街进行实地调研。据实地统计,西街上共有各类旅游小企业157家,占西街店铺总数的87.71%。成功对其中49家旅游小企业进行调查,其比例为31.21%。这一调查比率与海外学者调查比例相近(Thomas于1997年在英国的调查比例为31%)。此外,为增强调查的可信性和科学性,研究者还从阳朔县相关部门获取部分企业的相关材料,与访谈信息进行对比检验。最终在对以上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概况,从业人员情况以及企业经营三个方面对西街旅游小企业的特征进行总结。

新西兰北部地区

新西兰北部地区是新西兰国内休闲旅游和度假旅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因此成为新西兰国内旅游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MurrayNorth,1991)。

S.J.Page等学者于1997年8月,以邮件调查的方式成功对该区域内297家旅游小企业进行调查(比例为37%)。学者们分别从“企业概况,人员结构,毛利人的参与,企业经营和企业营销”等五方面对该区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该区旅游小企业的发展基本特征(S.J.Page,1999)。

之所以选择新西兰北部地区这项研究作为对比案例的原因在于:在现有的海外学者的文献中,S.JPage的研究是关于旅游小企业发展特征研究中最为完整的研究之一;此外,在对阳朔西街旅游小企业的特征研究中,也借鉴了S.JPage的访谈问卷,采取了与此相类似的研究方法和框架。因此,二者更具有可比性。

发展特征对比研究

企业发展概况对比

就企业发展概况而言,中外旅游小企业在规模、空间布局方面都没有较大的区别,但在企业类型构成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从阳朔西街的调查来看,西街旅游小企业主要的构成类型依次为:商品销售企业,住宿企业和餐饮企业。而S.J.Page的研究表明,新西兰旅游小企业的类型主要为住宿设施(40%)和餐饮设施(22%),而旅游销售企业较少,其比例仅为7%。(见图1)

从图1中可看出,住宿设施在两地旅游小企业都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这再一次证明住宿设施是目的地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Bull&Church,1994)。而中外旅游小企业类型差异主要体现在商品旅游销售企业。

中外旅游小企业在类型构成上的差异,则与目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游客类型有直接关系。阳朔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居民的经济能力、文化水平有限。由于从事商品销售所需的资金少,风险小,对企业主能力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从事商品销售更简单。另一方面,海外游客一直是西街的消费主体。与国内游客相比,海外游客消费能力强,是国内过夜游客的2-3倍(宁士敏,2003);加之海外游客对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商品,如陶瓷,山水画等商品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以上原因造成了西街旅游小企业中以工艺品店和丝织品为代表的商品销售类企业居多的局面。

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在对新西兰旅游小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研究中,S.J.Page侧重对企业主的从业动机和从业人员的流动进行了调查。其研究结果与阳朔西街研究结果对比分析表明:

中外旅游小企业的从业人员都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在新西兰案例中,S.JPage发现“淡旺季雇工人数差距较大”;而在阳朔西街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受调查人员中工作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约占35%,在4-6个月之间的为30%,在6-12个月的为30%,在1年上的为5%,这说明中国旅游小企业从业人员也具有流动频繁的特点。

在员工招聘方面,国外小企业主更为规范。国外旅游小企业最主要的招聘方式分别为:口头广告,就业服务机构,刊登广告;而中国的旅游小企业多采用的是粘贴招工告示,口头广告和熟人介绍等。在访谈中,中国的旅游小企业主普遍认为,“通过职业介绍所和在报纸上登广告会花钱”,“在墙上粘贴告示,方便又便宜”。这反映中外企业主在观念和习俗上的差别。

企业经营能力对比分析

企业经营能力与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难以单纯地从经营业绩进行对比,因此中外旅游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对比主要是从企业投资计划,经营障碍,新技术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据对西街旅游小企业主的调查,国内的旅游小企业对企业的发展普遍缺乏规划。97%的企业主在创办旅游小企业之前没有进行详细的市场分析和可行性分析;84.6%的企业主在对未来规划一项的调查中的回答是没有。此外,87.3%的企业主在近两年都没有追加投资的计划或行动。与此相反,在新西兰43%的旅游小企业主在近两年内对企业增加投资,其主要用途包括:用具更新,设施的增加,环境的改造等方面,且大多数企业主(58%)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都有一个详细的计划。

在企业的经营障碍方面,过高的租金、来自小企业内部和大中型旅游企业的竞争以及游客需求的下降是海内外企业主共同面临的难题。其具体表现为: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高租金、缺少相关的企业发展指引、当地同行与大企业的竞争、缺少有技术的员工、顾客量、政府政策、缺少资金等。

与国外旅游小企业相比,缺乏足够的资金是国内旅游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一个突出的经营障碍。这除了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更多的是与国内小企业主获取资金的途径过于狭窄有关。在中国,私人储蓄和向亲朋好友借款则是企业资金主要来源,而在新西兰,私人储蓄(67%),银行(42%)和投资公司(10%)是小企业主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

在以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运用方面,国外旅游小企业已经远远领先于中国的旅游小企业。S.T.Page的研究显示,在新西兰,计算机已经广泛用于服务预定,财务结算,顾客资料储存等领域,甚至可用于制定企业的相关商业计划。

对经营能力的对比分析表明,在经营能力方面国内旅游小企业主与海外旅游小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与企业主的能力,经营理念以及相关配套制度有关。

此外,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中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差异,在对海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的异同进行了一个总结。(见表2)

通过以上对中外旅游小企业发展特征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就整体而言,中国的旅游小企业在从业人员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国外旅游小企业相同的特征;只是由于目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游客类型的差异,中外旅游小企业在诸如企业的类型构成,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等方面有所不同。

此外,通过本文的研究,可得知相对于大中型旅游企业而言,由于旅游小企业明显具有投资小、门槛低、经营灵活的特点,并对当地居民参与旅游目的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旅游小企业必将在未来中国旅游的发展,特别是西部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晓强.阳朔天上人间旅游乡.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旅游企业发展第9篇

关键词:旅游小企业特征对比研究中外

近年来旅游小企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在国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是旅游小企业的重要研究内容,许多学者,如ShawandWilliams,CressyandCowling等都曾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而在国内,旅游小企业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为此,笔者对桂林阳朔西街的旅游小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论与S.J.Pager等学者在新西兰北部地区所得出的研究结论进行对比,以了解中外旅游企业发展的异同,进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与特征,促进中国旅游小企业的发展。

案例地概况与研究设计

阳朔西街

阳朔县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管辖,是闻名中外的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阳朔西街则位于阳朔县城中心区,全长517米,宽8米。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街上就已经有旅游小企业产生。目前,阳朔西街已成为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知名度的旅游小企业的集聚地,享有“酒吧一条街”等称谓。此外,作为一种独特的景观,西街上旅游小企业的集聚也已成为阳朔旅游吸引的一个重要组成,因此完全可将阳朔西街视为中国旅游小企业发展的典型区。

研究于2003、2004年在西街进行实地调研。据实地统计,西街上共有各类旅游小企业157家,占西街店铺总数的87.71%。成功对其中49家旅游小企业进行调查,其比例为31.21%。这一调查比率与海外学者调查比例相近(Thomas于1997年在英国的调查比例为31%)。此外,为增强调查的可信性和科学性,研究者还从阳朔县相关部门获取部分企业的相关材料,与访谈信息进行对比检验。最终在对以上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概况,从业人员情况以及企业经营三个方面对西街旅游小企业的特征进行总结。

新西兰北部地区

新西兰北部地区是新西兰国内休闲旅游和度假旅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因此成为新西兰国内旅游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MurrayNorth,1991)。

S.J.Page等学者于1997年8月,以邮件调查的方式成功对该区域内297家旅游小企业进行调查(比例为37%)。学者们分别从“企业概况,人员结构,毛利人的参与,企业经营和企业营销”等五方面对该区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该区旅游小企业的发展基本特征(S.J.Page,1999)。

之所以选择新西兰北部地区这项研究作为对比案例的原因在于:在现有的海外学者的文献中,S.JPage的研究是关于旅游小企业发展特征研究中最为完整的研究之一;此外,在对阳朔西街旅游小企业的特征研究中,也借鉴了S.JPage的访谈问卷,采取了与此相类似的研究方法和框架。因此,二者更具有可比性。

发展特征对比研究

企业发展概况对比

就企业发展概况而言,中外旅游小企业在规模、空间布局方面都没有较大的区别,但在企业类型构成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从阳朔西街的调查来看,西街旅游小企业主要的构成类型依次为:商品销售企业,住宿企业和餐饮企业。而S.J.Page的研究表明,新西兰旅游小企业的类型主要为住宿设施(40%)和餐饮设施(22%),而旅游销售企业较少,其比例仅为7%。(见图1)

从图1中可看出,住宿设施在两地旅游小企业都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这再一次证明住宿设施是目的地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Bull&Church,1994)。而中外旅游小企业类型差异主要体现在商品旅游销售企业。

中外旅游小企业在类型构成上的差异,则与目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游客类型有直接关系。阳朔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居民的经济能力、文化水平有限。由于从事商品销售所需的资金少,风险小,对企业主能力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从事商品销售更简单。另一方面,海外游客一直是西街的消费主体。与国内游客相比,海外游客消费能力强,是国内过夜游客的2-3倍(宁士敏,2003);加之海外游客对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商品,如陶瓷,山水画等商品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以上原因造成了西街旅游小企业中以工艺品店和丝织品为代表的商品销售类企业居多的局面。

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在对新西兰旅游小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研究中,S.J.Page侧重对企业主的从业动机和从业人员的流动进行了调查。其研究结果与阳朔西街研究结果对比分析表明:

中外旅游小企业的从业人员都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在新西兰案例中,S.JPage发现“淡旺季雇工人数差距较大”;而在阳朔西街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受调查人员中工作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约占35%,在4-6个月之间的为30%,在6-12个月的为30%,在1年上的为5%,这说明中国旅游小企业从业人员也具有流动频繁的特点。

在员工招聘方面,国外小企业主更为规范。国外旅游小企业最主要的招聘方式分别为:口头广告,就业服务机构,刊登广告;而中国的旅游小企业多采用的是粘贴招工告示,口头广告和熟人介绍等。在访谈中,中国的旅游小企业主普遍认为,“通过职业介绍所和在报纸上登广告会花钱”,“在墙上粘贴告示,方便又便宜”。这反映中外企业主在观念和习俗上的差别。

企业经营能力对比分析

企业经营能力与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难以单纯地从经营业绩进行对比,因此中外旅游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对比主要是从企业投资计划,经营障碍,新技术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据对西街旅游小企业主的调查,国内的旅游小企业对企业的发展普遍缺乏规划。97%的企业主在创办旅游小企业之前没有进行详细的市场分析和可行性分析;84.6%的企业主在对未来规划一项的调查中的回答是没有。此外,87.3%的企业主在近两年都没有追加投资的计划或行动。与此相反,在新西兰43%的旅游小企业主在近两年内对企业增加投资,其主要用途包括:用具更新,设施的增加,环境的改造等方面,且大多数企业主(58%)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都有一个详细的计划。

在企业的经营障碍方面,过高的租金、来自小企业内部和大中型旅游企业的竞争以及游客需求的下降是海内外企业主共同面临的难题。其具体表现为: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高租金、缺少相关的企业发展指引、当地同行与大企业的竞争、缺少有技术的员工、顾客量、政府政策、缺少资金等。

与国外旅游小企业相比,缺乏足够的资金是国内旅游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一个突出的经营障碍。这除了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更多的是与国内小企业主获取资金的途径过于狭窄有关。在中国,私人储蓄和向亲朋好友借款则是企业资金主要来源,而在新西兰,私人储蓄(67%),银行(42%)和投资公司(10%)是小企业主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

在以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运用方面,国外旅游小企业已经远远领先于中国的旅游小企业。S.T.Page的研究显示,在新西兰,计算机已经广泛用于服务预定,财务结算,顾客资料储存等领域,甚至可用于制定企业的相关商业计划。

对经营能力的对比分析表明,在经营能力方面国内旅游小企业主与海外旅游小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与企业主的能力,经营理念以及相关配套制度有关。

此外,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中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差异,在对海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的异同进行了一个总结。(见表2)

通过以上对中外旅游小企业发展特征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就整体而言,中国的旅游小企业在从业人员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国外旅游小企业相同的特征;只是由于目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游客类型的差异,中外旅游小企业在诸如企业的类型构成,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等方面有所不同。

此外,通过本文的研究,可得知相对于大中型旅游企业而言,由于旅游小企业明显具有投资小、门槛低、经营灵活的特点,并对当地居民参与旅游目的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旅游小企业必将在未来中国旅游的发展,特别是西部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晓强.阳朔天上人间旅游乡.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