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专科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2 15:28:14

专科论文

专科论文第1篇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理论的同时,适当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搜集整理资料、ppt制作、团队协作能力,逐步形成一边理论探讨,一边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

(一)组织有针对性的课堂讨论1.课程导入时的讨论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从“破冰”开始,“破冰课”指的就是这门课程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即第一堂课。所谓破冰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二是消除学生与课程教学之间的陌生感,通过采取有效的手段与方法,解决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破冰课”的效果怎么样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顺利与否以及今后的教学效果,因此能不能上好第一堂课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破冰课”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取决于该课程学科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及课程性质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等。本人通过几轮的探索与实践,确立较为有效的“破冰课”模式,根据综合文科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人文地理学课是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而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并形成了班级学习风气、课堂氛围,这些情况要求教师在开学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本专业本班级的各种情况,即备学生。在此基础上,结合人文地理学地域性学科特点,讲授绪论时,采用以生源地为单位的小组讨论的方式,如讨论自己家乡的农业、工业、、人口密集程度及其原因、民风民俗、旅游开况后派代表发言,轻松实现预期目标:一是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假期生活引到课堂上来;二是通过同乡之间聊家乡、在全班讨论,轻松交代人文地理学学什么和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使他们认识到其实人文地理学和我们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2.教学过程中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有针对性的课堂讨论,主要有:对于国内外时事热点,运用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进行讨论,运用聚落地理学知识,从我国城市化进程角度分析土地城市化与人的城市化之间的矛盾;谈家乡的民俗民风、产业结构、资源特色、区位优势,分析家乡城市地域格局和前景;分小组讨论分析家乡的地名及其由来,从而掌握地名景观这一内容;上网搜集逆城市化现象资料,分析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等。组织有针对性的课堂讨论既能避免教师传授知识陈旧,又能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通过鼓励调动同学们参与积极性。在讨论步骤上,先由同学们分组讨论,后由每小组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对参与积极性高的、有自己观点的同学给予加分鼓励,刺激同学们讨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其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及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内容。教学又是“教”与“学”的结合,在“教”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思维训练、利用ppt讲解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议论纷纷。人文地理学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际上就是一个能力培养的过程。根据实践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如通过搜集整理资料上讲台讲解民俗;从自然、资源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差异、区位差异等方面,查阅城市规划资料,分析并解释呼和浩特市城市向东南发展的合理性;调查内蒙古自治区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的开发,分析客源市场的特点,总结旅游业对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发展的影响;比较世界三大宗教的中心思想和传播方式,分析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调查内蒙古地区工业布局特点及其原因等实践教学的形式有演讲、讲课、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中还要求有ppt、文档,必须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并展示,引导学生从人文地理学视角思考当前的很多社会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团队协作与沟通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了解人文地理学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如果仅仅依靠课堂理论教学,缺少适当时间、适当内容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不但不能突出人文地理学应用性,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难以落到实处。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三年制的综合文科教育专业而言,人文地理学教学中专业的外业实习不可能像地理学专业的人文地理学一样进行较系统的野外实践,但是在当下,光凭传统的讲授与板书结合的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很难吸引学生。而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课件以其图文并茂又可以借助影音文件的优势,直接影响学生感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费实现野外实践的不足。例如在讲述宗教景观、不同区域民居的比较、旅游景观等教学内容时就得利用影音和图片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生动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二、探索和建构新的考核模式,促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专科论文第2篇

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从学生的课堂发言主动性及课前阅读时间及参考资料的数量分析来看,案例导学式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在传统教学法中的地位,不仅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而且在典型案例及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广泛查阅资料逐渐学会自学,即会学,并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逐步对基础理论与临床疾病的联系产生感性认识,逐渐发展为乐学,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

注重专业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讲授法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适用于引导解惑,对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专科层次学生来说,有利于使大多数的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案例导学式教学法充分发挥讲授法的优势,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借鉴PBL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案例或问题,为基础理论的学习创设一定学习情境,架起基础理论和专业应用的桥梁,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同时,学生课前已对教学内容有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因此,课堂教学目标更明确,内容更充实,节奏更紧凑,容不得学生思维懈怠。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学习重点的把握、基本达到本门课程教学目标的比例实验班均高于对照班,而将本门课的知识用于临床感觉困难的比例有所下降,期末考试成绩也优于对照班,说明案例导学式教学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专科论文第3篇

1、专科生论文查重率一般都是要求在30%的,这主要是看自己学校的论文查重率没有有其他要求,但是同学们要要尽量将自己的论文查重率降低,这样就可以省去后续的很多修改时间。

2、论文的通过,一方面需要我们尽心去查找资料和获取实验数据,保证我们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在对论文进行查重时,选择一个准确的论文查重系统也是很重要的,有的查重系统有专门为专科生论文查重设计的系统,可以安全的进行论文查重,大家都能够顺利毕业。

(来源:文章屋网 )

专科论文第4篇

集中实践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位班主任、辅导老师、学员:

根据教学计划进程和学校工作安排,本学期集中实践教学工作从5月5日开始,5月31日前结束,参加范围为我校2010年春季以及2010年秋季前(含2010春)的开放教育学员,为做好此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集中实践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也是广播电视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具体体现。集中实践环节由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两部分内容组成,占毕业学分8学分。其中社会调查占3学分,毕业论文占5学分。

一、社会调查针对所在地区或部门存在的某一现象,热点,焦点等问题来确定,以小见大,明确具体,并根据选题列出调查提纲。以采取实地综合考察,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资料调查等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方法,也可以是上述几种方法结合并用。要求字数不低于3000字。

二、毕业论文

(1)写作的基本要求

1、从文章的主题到内容,不得违背四项基本原则,不得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违背。

2、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当在专业范围之内。

3、毕业论文的体裁应为学术性论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不能作为毕业论文。

4、论文内容应观点明确,资料翔实,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通畅,格式规范。

5、应当具有相当的学术含量和内容容量,要有分析、有认识、有新意。论文总的字数专科不得少于3000字。

6、毕业论文应当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2)时间安排5月5日—5月10日,确定论文写作题目。

5月11日—5月15日,确定论文写作提纲。

5月16日—5月18日,完成论文初稿。

5月19日—5月21日,完成论文修改稿。

5月21日—5月24日,完成论文定稿,按要求打印成稿。

5月25日—5月31日,论文答辩。

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分别完成论文的初稿、修改稿,辅导教师认定合格后完成定稿,并准备参加省、市电大组织的论文答辩,经答辩合格后,获得5学分。社会调查及论文严禁抄袭和网上下载,不合格者需要重新写作和答辩。

附:1、论文辅导教师及分组名单

2、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格式的要求

3、专科论文封面格式

焦作电大武陟分校

2012年5月5日

关于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格式的要求

开放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格式:

关于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关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已有明确规定,现重申如下:

1、统一使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一式三份。毕业论文题目为小二号黑体字,大标题为小三号黑体字,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

2、毕业论文形式要完整,应当包括封面、论文摘要(300字左右)、正文、注释、引用参考文献资料等内容。

3、毕业论文须有自己的观点。对所引用的他人的观点、参考的文献要注明出处(可用脚注、尾注的形式清楚地表现出来,注明作者、书籍名称或刊物、出版社、出版时间、页数等),引用其他参考资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4、论文结构安排请参照下列格式:

第一页为封面(封面内容及字号参照下页);

第二页起为正文。正文结构为:

论文题目(小二号黑体字);

内容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左起,写明“内容摘要”字样,点冒号。紧接着写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字,300字左右);

关 键 词 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与摘要不空行,左起,写明“关键词”字样,点冒号,紧接着写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空一格。3000字的论文。以3-5个关键词为宜。

正文:其中大标题为小三号黑体字,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

紧接正文为注释、参考文献资料目录注释、参考文献资料要分开列出;参考文献与正文空一行,左起写明“参考文献”字样。然后另起行,用阿拉伯数字序号开列文献。每一条参考文献包括的项目有:著者姓名、书的名称、卷期号数、页数、文献题目、发表年份等。

5、论文封面和社会调查封面格式一样

开放教育试点XXXX专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小二黑体)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论文结构

论文题目(小二号黑体字、居中)

内容摘要:(小四号宋体)

关 键 词:

(空两格)

专科论文第5篇

(一)对象

抽取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2010级护理专业2个班、助产专业2个班学生共计240名,其中女生230名、男生10名,年龄19~21岁,平均20岁。每个专业中随机将其中一个班分成实验组,另一个班分成对照组。两组教材、课程标准和教学时数相同,均已完成基础理论课、基本护理技术和部分内、外、妇产科护理等课程的学习。两组学生年龄、基础理论课和部分完成的专业课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构建模拟病房。

在我校护理实训中心内设立儿科模拟病房。儿科病房的设计邀请了本市三甲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院的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儿科护士长的参与指导,达到高度模拟临床实际场景。为了突出病房设施,购置了儿童病床,设置了婴儿沐浴间和抚触台,配置了临床常用的儿科护理设备,病房效果活泼可爱、温馨舒适、安全适用。

(2)教师集体备课。

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任教师定期集体备课,按照临床实际共同设计情境教学方案,编写儿科典型案例。每个案例设置5~6个实践情境,不同情境体现不同的教学目标。

(3)教学设计。

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为26学时,分13次进行,每次2学时。每个专业中实验组实训学时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18学时,要求学生以项目的形式练习并掌握课程标准中的每一项具体操作。第二部分8学时,在所有的单项训练结束后,组织进行以案例为中心的综合技能情景模拟训练,分4次进行,每次1个案例。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操作授课方法,即教师边讲授边示教操作———学生练习———抽查学生演示———教师点评。

(4)情境教学实施。

两个专业中实验组第一部分的单项操作练习包括体格测量、配乳与喂乳、更换尿布、婴儿沐浴、婴儿抚触、温箱操作、光照疗法、口服给药、儿科约束法、头皮静脉输液、臀红护理等,以学生自己练习为主,需要时教师点拨指导。第二部分的情境模拟训练,将学生以班为单位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名学生。教师提前1周将已设计案例的内容、实践情境、学习目标、思考的问题、要完成的任务发给护生。每组护生自行分配角色,分工合作,提前讨论与练习。1周后在模拟病房开展实践情境教学,护生自己布置场景、准备用物、执行医嘱,根据情境提示为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并完成操作。每个任务由2~3名护生完成,其余护生负责点评,完成所有情境时保证每名学生都参与角色。教师做好全程组织,关键处给予启发、引导,将医学知识、人文关怀和护理技能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情境训练结束后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5)教学效果评价。

①课后发放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②儿护实训教学结束后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的效果评价,共10项条目,学生以“是”或“否”作答;③实习前进行校内案例综合技能考核,将学生以班为单位,每班分10组,每组6人。考试时每组派1名学生随机从6个案例中抽取1个,由本组中6名学生共同完成该案例的情境设置、理论知识问答、用物准备、整体护理,每位护生完成1~2项具体任务,教师组针对每位学生的综合表现评分;④学生下实习点儿科实习完毕后,发放儿科实习问卷调查表,共7项条目,以“是”或“否”作答;⑤儿科实习完毕后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实习情况。

二、结果

(一)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调查

课后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有效回收率100%,结果见表1。护理专业实验组中护生对儿护实训情境教学的满意度为95%,对照组对传统实训教学的满意度为73.33%;助产专业实验组中护生对儿护实训情境教学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对传统实训教学的满意度为70%。调查显示两个专业实验组护生对儿护实训情境教学的满意度较高。

(二)教学问卷调查

儿护实训情境教学结束后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显示两个专业实验组护生普遍认为情境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组织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对儿科护理特殊性的认识,培养了临床综合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应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提高了护患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护理中的“人文关怀”意识,提高了儿科护理综合技能。

(三)校内案例综合技能考核

两个专业实习前均进行校内案例综合技能考核,算出每班学生的平均分,结果见表2。每个专业实验组护生的综合技能考核平均成绩优于对照组,证明实训情境教学效果良好。

(四)实习后问卷调查

学生下实习点儿科实习完毕后,发放儿科实习问卷调查表,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显示情境教学对两个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均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临床角色转变迅速,儿科护理实习积极性高,能较快适应临床工作流程,实习时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衔接良好,护理患儿时操作熟练规范,能较好的与患儿及家长沟通,护理患儿时体现出了应有的人文素养。总体来说,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提高了护生临床适应能力和总体应岗能力。

(五)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的访谈

护生进入儿科实习后,对部分实习医院的儿科带教老师进行了访谈。两个专业实验组学生的老师一致反映护生学习积极主动、求知欲强、适应性好、应变能力强、护患沟通恰当、责任心强、护理操作技术较熟练。对照组学生的老师普遍反映学生学习认真但较被动、临床适应稍慢、处理问题欠灵活、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访谈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实训情境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操作教学。

三、讨论

情境教学法将专业理论、护理技能、人际沟通和人文关怀融为一体,其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课程改革新理念。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把临床问题角色化,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元素。

(一)教师方面

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要及时了解临床最新的动态,做好实践知识与临床的接轨。除了护理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为了教学需要还要查阅大量有关资料,才能选择合适的素材,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同时,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驾驭整个课堂,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能力,根据真实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二)教学方面

情境教学可以做到教学相长。教师通过分析与归纳锻炼了自已,也从学生富有创造性的论述与发言中,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情境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争取给每位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将人文知识贯穿在整个情境中去,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了专业价值和内涵,强化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情境教学推进了体验性的学习模式,是提高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提升临床思维与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

(三)学生方面

(1)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到自己面临的不再是书本而是活泼生动的案例,自己作为护理或助产工作者,要解决存在于现实工作中的健康问题,使教学更贴近临床,这样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索,变学习知识为学会学习。

(2)情境教学提高了护生的总体应岗能力。

情境教学强调在环境中教学,综合了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模块教学、护理核心能力教学等方法,呈现了临床实际工作情境。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角色情感和责任感,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护生的潜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情操和护患间的人文关怀,从而缩短实习时的临床适应期,能尽快融入儿科护理工作。

(3)情境教学培养了护生组织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是护理工作重要的职业素质。通过小组间成员的相互配合与交流,既增加了相互了解,又增进了彼此的信任,为在以后工作中与同事的通力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情境教学培养了护生临床综合评判性思维能力。

专科论文第6篇

关键词:师范专科学校教师教育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师专)已由单一的教师教育办学格局转为教师教育与高职教育共存发展。教师教育在“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转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培养目标的下移,由培养合格的初中教师转为培养小学教师;其次,小学教师已经由量的需求转为质的需要,必须以内涵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再次,教师要由熟悉的初中教师的培养方式转为小学教师的培养方式,这对每一个教师都是一种考验。新的挑战也为师专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明确发展路向,师专的教师教育,应该大有作为。

一、发挥优势,树立为国家培养基层人才的自信心

师专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功不可没。近十几年来教师教育改革进行得非常神速,中师资源几乎丧失殆尽,相当多的师专或独立升格,或与有关院校合并后升格。目前,仅存的师专不足50所,其中80%以上分布在地(市)一级,是地(市)唯一的一所高等学校。顺应师范教育的转型,师专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培养重点转向为国家培养基层人才(小学教师)。

一是源于转型的培养目标要求师范教育体系由三级向二级转变,取消原来的中师,小学教师的培养任务由师专承担。

二是源于师专大多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尤其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优势,为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本科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对培养普通小学师资兴趣不大。1998年教育部师范司正式启动“面向21世纪培养专、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专业建设”项目,从此,我国开始了高师院校设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尝试。2002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部设置的本科专业目录,小学教师培养正式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截止到2005年,全国高师本科院校有96所,培养本专科师范生的综合性非师范院校达到207所。而目前全国仅有97所高等院校开设小学教育专业,大多数高等院校对培养小学教师兴趣不大。“本来期望其他大学都来培养师资,但综合性大学对培养普通中小学师资根本没有兴趣”。这为师专发挥优势占领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四是本科师范院校(或综合性高校)在“教师职前培养中“去农村化”非常严重,师专仍是农村师资的培养主体。多数师范院校(或综合性高校)培养农村教师的目标不明,他们普遍缺乏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经验,相关师资也缺乏农村教育体验,对农村教育教学规律,农村中小学生的特点,适合农村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了解不够,培养的学生也极少愿意回到农村,特别是“村小”任教。而师专所具有的处于地级市的地理位置和培养农村初中教师的经验,使其熟悉农村、了解农村中小学校和中小学生,在培养农村师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见,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师教育在农村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要树立信心,加强内涵建设,努力为农村教育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的毕业生,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科学定位,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学校办学定位是事关学校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是大学的理想与价值追求的体现与反映,是办学成败的关键。师专的教师教育要走好转型发展这步棋,首先,要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对教师教育进行科学定位。师专教师教育的定位要立足于自身的办学实力和现实状况,从自身的校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同时要考虑地方性和市场性。只有准确、合理的定位,才能保证教师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师专教师教育的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办学方向定位。师专大多分布在各地级市,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依托地方,这是师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而教师教育应以满足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主线来确定办学目标,为农村地区“两基”成果巩固和发展需要,做强做优教师教育。二是培养目标定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优质师资奇缺,部分边远山区的初中教师仍需要师专培养。因此,师专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服务地方农村地区小学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教育理念先进、师德良好、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强、体魄健全、学生欢迎、人民满意的优质基础教育师资”比较切合实际;三是服务面向定位。师专是地方高校,教师教育在服务面向上理应发挥地方优势。立足地方、服务基层,为提升地方基础教育品质提供丰富的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四是办学特色定位。办学特色对高校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只有在某方面有所突破,形成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地方师范院校来说,其办学特色不能离开“师范性”和“地方性”两个基本前提。因此,师专应针对自身的特点培养优秀的小学师资,占领农村小学师资市场等方面形成办学优势和特色,从而更好地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服务。

三、产学结合,实现校校合作双赢

产学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师专教师教育产学结合主要是通过教学与生产冲小学校)、科研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地方输送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在“依托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三个不同层次上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依托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应紧紧依托农村基础教育对人才的素质需要、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资源、学校的教育教学场地等进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农村学校的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设置、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础教育提供较高水平的师资来源;让中小学及其优秀教师参与到教师教育体系中来,共同培养未来教师。通过选派中小学的优秀教师作为师专的兼职教师、为师范生开设专题讲座,使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实践层面的最新发展动态,丰富师范生的感性经验;依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场地和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共建教育实践基地,搭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联系的桥梁,为师范生的教育见习、顶岗实习提供便利,为师专教师的教育研究提供平台。

服务基础教育。这应该是师范院校的一个重要使命,一项基本职能。因此,师专教师教育要立足于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不断引导教师面向基层,服务农村基础教育。教师要主动走出去,进入地方,深入农村中小学,在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为农村中小学校提供全面支持。首先,积极回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充分考虑并满足中小学的需要。其次,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不仅进行理论培训,还要参与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指导。再次,主动与中小学开展课题合作研究。使研究做到即时现用,有效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引领基础教育。实质就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引领具有以下特点:客观性(依据客观实际情况);创新性(提供有效的帮

助);示范性(发挥辐射作用);实践性(深人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高师院校积聚了一批教育研究人员,其学科构成与中小学相对应,并有一定的沟通渠道,高师院校引领基础教育比其他院校更有优势。“引领的基础是研究和参与。师专的研究人员和教师要深人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与教育实际工作者展开合作对话,在合作对话中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一线教师并开展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应避免教育研究人员与中小学一线工作者之间产生“生产——消费”“传授一接受”的单向关系。

在产学有机结合中,中小学校可以获得师专的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支撑和研究成果支持得以实现改善。教师可以获得师专的专业人员支援得以发展,师专在人才共育和实践基地共建中达成人才培养日标,教育研究人员能够在一线的研究中获得新的理论生长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为专业的持续发展注入生命力,从而实现产学结合、校校联动、合作共赢的格局。

四、加强建设,以品牌求发展

师专的教师教育要做强做优,关键在于加强建设,把教师教育打造成品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与本科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师范大学拼学术研究、全国知名度不是师专的长处,坚持打造“精品师范”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求特色、创品牌,在地方形成一枝独秀不是不可能。因此,要加强建设,完善机制,重视规划,保证投入,确保形成地方品牌。须抓住几个最关键环节:

一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国以来,师专办学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培养合格的初中教师。教学过程普遍存在重教师传授,轻学生研究;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应用;重专业知识,轻职业技能。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足,工作的适应期长。在新的形势下,师专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为迫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下移的现实,可采用“l+l+l”的培养模式,即建立“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小学教师需要的是宽广而不是专深的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而且他们最好在艺术方面有所专长。因此,在第一年的通识教育阶段,应注重文理渗透,重视培养艺术修养,学生集中修完公共专业课、专业通修课。第二年学生集中一年时间修完学科专业课程,最后一年修完教师教育课程,完成教育实习、自主研习和实践活动训练。该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有利于综合型、多能型小学教师的培养。

二是课程建设。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在课程设置方面不能简单照搬原来培养初中教师的课程来培养小学教师。应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的新要求和农村学校的实际设置课程。在课程体系、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要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建立课程负责人制,由课程负责人组建教学团队,围绕该课程进行精品课程、网络课程、重点教材、教改项目等建设。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力求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了解,树立扎根农村教育的信念。:

专科论文第7篇

而在实际教育中,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认为只要练好专业技能就能胜任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而文化课程的好坏对其影响并不十分重要。尤其是科学类课程,学生普遍在初中的基础就不好,更谈不上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普遍存在应付心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扎实。现在幼师院校的学生既是将来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老师,又是家庭科学教育的实施者。所以,随着各种科学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人们开始关注小学、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以及幼师院校科学师资的培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关注和反思。一方面很多学生没有基础,另一方面对这门学科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学生最初不能很好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向教务科老师请教,得到了他们的悉心指点,使我茅塞顿开,职业教育有别于普教的应试模式,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都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包括文化课程,同样要从技能教育入手,结合幼儿园实际,在提升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使他们的所学能有效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比如冰雪融化,钢铁生锈,为什么吃鸡蛋有营养等等这样的生活常识,都是幼儿园小朋友经常向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需要用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去解释,既不能太抽象难懂又得让小朋友弄明白。所以我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尽量避开生涩的方程式及元素符号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而多以实验,实例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才能使他们更容易于接受和掌握,使其能够学以致用,用科学知识给小朋友们解答疑问,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某幼儿园园长在谈到对新毕业幼师的印象时给我感触颇深,她认为现在的毕业生有两大优势:一是工作热情高,二是专业技能好。但欠缺的一点就是文化底蕴不够深。文化底蕴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包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单单从文学修养一个角度来判断,而是对于一个人全方面的衡量:习惯养成,知识广博,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各方面。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无时无刻都与自然打交道,观察,体验生活。尤其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见到的一切都要问一个为什么,他们身边需要一个“百宝箱”,打开来应有尽有,能够帮他们解答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家长和老师们常常为孩子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感到苦恼。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对诸多事物产生好奇心。能否正确引导幼儿的好奇心,用科学的知识加以解释,将对幼儿一生的成长带来重大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要能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给小朋友们解答疑难问题。如幼儿在玩耍和游戏中,常会提出一些令人难以解答的问题,如在一次语言教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幼儿问:“小蝌蚪为什么和青蛙妈妈长的不一样?”“青蛙在春天时产卵,卵又会长成小蝌蚪,小蝌蚪长大后又变成了小青蛙了吗?”所以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幼儿教师是必备的。同时幼师要用最新的科学知识武装幼儿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常常给幼儿讲一些寓言故事,如: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月亮里为什么有兔子和仙女?等等,看起来,可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但有时却对幼儿智力发展产生负作用,以寓言故事为例:很早以前,有一位又饿又可怜的乞丐倒在路边,兔子什么也拿不出来就对乞丐说:“请你把我烧一烧吃了吧!”说罢,就自己跳到了火堆里去了。那位乞丐在“啊”的一刹那间,就变成了神仙,他抱起兔子跑到月亮上去了,从那以后月亮上就有了兔子。在登月活动已经实现的今天,还继续给幼儿讲这种故事显然是不科学的。要给幼儿讲清楚这是寓言故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如月亮是围绕地球转的球体,上面有丰富的矿藏,科学家正在努力把月球变成人类生活的空间站,最后可以启发幼儿:等你学到本领后,也可以到月球上去看看是什么样,这样就可以引导幼儿产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专科论文第8篇

接触科技创新项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基公路护栏材料及结构的力学评估”初期,学生认为对于非本专业的项目不会得出理想的创新成果,不是很有信心能完成此项目。正是由于此原因,在准备方案时,学生能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阅相关资料、调研、准备方案。积极主动地收集工程实际问题相关资料,反复进行研究,开讨论会,最终能够结合工程实际提出较为理想的试验方案。举例如下,方案:把相同的两行波改为两边高中间低的三行波。虽然波形结构已经能很好地起到缓冲的作用,不过二次缓冲应该会更有效果。如果一层波没有完全奏效的话,再使用二层波去进行缓冲,可以更好地保证车辆的安全。两行一层波可相当于现在通用的波形结构,当它们没能阻止车辆的撞击时,新加的二层波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另外,因为波和波并不是一体,而是相互连接起来的,所以当一层波受损而二层波完好时,可以只更换一层波,尽量节约资源。此外,该方案还考虑了附加的“二级缓冲”波的方向问题(上页图为外凸,内凹型在下面ansys建模时会提到),将内凹与外凸效果与原结构进行比较。(后面的支撑柱,只是凭借“三角形最稳定”而加上的,不过会用到更多的材料。)

由于学生意识到自己工科背景知识的不足,所以在准备方案时,为保证能够获得理想的试验结果,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积极性,设计了多种用于对比研究的护栏截面用于Ansys的计算指导中,然后通过对比来讨论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在数值模拟分析方面,学生发挥了数学专业的优势,能够较为全面、迅速地进行模拟分析。在分析缓冲吸能特性方面,能够不受常规工科思维模式的限制,从侧面分析所设计的护栏结构的缓冲吸能特性。比如,从冲击物的冲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冲击物的冲击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冲击物的最大位移、最大冲击力;被冲击物(护栏)的冲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被冲击物(护栏)冲击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被冲击物(护栏)最大位移等方面来反映所设计的护栏结构的缓冲吸能特性,获得理论分析与ansys模拟分析结果较为吻合的结论。通过模拟分析结果确定最佳方案,学生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相结合而得出来的分析结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完成了一个与工程相关的项目从查阅资料、实践调研,综合分析,直至提出最终解决方案的全过程。对于具有工程背景的项目如何着手进行研究有了很好的锻炼。另一方面突显较强的分析能力,体现了数学专业学生对于力学的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能力的优势。学生能够从纯数学理论研究过渡到结合相关文献、市场调研和所学理论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于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信心。

二、数学专业的学生实施本项目时的劣势

专科论文第9篇

当前,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专业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同时,设计说明书还应达到一定的书写要求,需要达到通俗易懂程度,还应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深度和技术难度。当然,我校对毕业设计要求更高一些,就是需要具有专题研究,该部分要求和毕业设计说明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创新性等,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当前的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一般部分(含设计、图纸和说明书)及专题部分,部分学生的设计质量大部分都偏低,甚至有的学生都不能满足最低要求。综上所述,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如下问题:

1.1毕业设计选题简单及内容相近

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一般采矿工程专业院校都按照既有模式进行,设计选题题目根据毕业实习矿山为背景,设计题目没有针对性或比较肤浅,有的甚至不科学,重复以前的题目,缺乏对应的研究。这不仅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拓展,而且阻碍了学生对生产问题、技术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

1.2书写功底差

毕业设计过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能力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特别是摘要和设计说明书中阐述的设计过程不够严谨,表述不清,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能把问题解释清楚,把说明书写成记账式说明或敷衍了事的概述。另外,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排版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条理不清晰、计算错误,甚至有的学生把导师名字都写错,可见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写作功底比较差,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1.3工程制图漏洞百出

毕业设计工程制图要求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绘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图文表达能力,学生在制图过程中不断提高绘图能力。通过毕业设计,采矿工程本科生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图、手工绘图能力和追求完美的视观感受。但在实际毕业设计过程中,甚至最后提交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还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说明书和设计图纸不符合、CAD制图的比例不对应、工业广场留设不合理、代表符号混乱不合要求、矿块布置不合理、通风线路标示错误、平面图和剖面图不对应等。这严重影响整个制图效果,并直接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4低级错误多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不足在于设计中所犯低级错误、原则性错误较多。比如:具有高瓦斯矿井,很多同学没有在设计及说明书中阐述如何抽放瓦斯,更不用说如何实现煤与瓦斯共采等深奥问题;在地面上有构建筑物需要保护区域没有留设保安矿柱;通风系统混乱,污风相互混合,形成不通畅系统等。这些问题都属于采矿工程本科生最容易犯的低级错误,违反了相关安全规程和设计规程,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经常犯这些低级错误,说明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如果一直马虎下去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5设计内容高度相似

由于扩招等各方面的原因,现在每个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都带3-8个毕业生,项目多的老师相对简单,但对于项目少的老师只能给学生为数不多的设计任务,也就说,指导老师给的任务就比较相近。有的同学的毕业设计大部分内容照抄其他同学的,或者从前几届毕业的学生那抄袭和照搬。虽然设计题目不尽相同,但设计内容和说明书高度相似,导致说明书前后表述矛盾、不一致,相似错误频发等等问题。

2问题产生的因素

导致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低下的原因较多,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指导教师的原因,甚至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2.1前期准备不充分

因为采矿工程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实践性强的学科,毕业设计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复习,经过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不断进步,应该可以作出质量较高的毕业设计和说明书,毕业设计前期准备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1)矿山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指导教师联系实习地点困难,一般靠老师的学生在矿山当了领导以后才能给安排。所以,矿山对学生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2)实习经费不足,学校提供的实习经费一压再压,已经完全不能适合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实习费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习需要;(3)实习内容不够全面,由于实习经费不足,致使指导教师无奈把实习时间从3周压缩成2周,甚至1周,促使实践性很强的实习不能完全联系实际;(4)实习过程过于简单,由于实习时间的压缩,导致实习过程相对简单,不跟班实习,不能切实体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5)有些同学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积极性不高,采矿工程专业属于高危行业,学生对从事的专业具有一定的厌烦和恐惧感,特别是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打算到矿山工作,致使毕业设计和实习成为这些学生的艰巨的任务和负担,使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对毕业设计和实习重视的态度不够;(6)指导教师人员匮乏,难以胜任繁重的实习指导任务,缺少用制度管理学生的经验,对学生产生的众多问题及指导教师提出了要求和修改意见后学生无动于衷的问题束手无策;(7)考核制度不够健全、实施不够严厉,成绩评定过于简化,造成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失公平。

2.2指导教师自身因素

由于采矿工程专业就业压力小,相对10年前,招收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幅度提高,导致每个教师需要指导的学生数逐渐增多,因此,产生了如下问题:(1)指导教师的投入得不到保障。从时间和精力上讲,大多数高校教师承担着大量教学和科研任务,另外还需完成大量的考核指标,比如:每年要完成多少高水平的论文、获得的科研奖励、专利、著作、指导研究生数量、上讲台课时数、在研科研项目数、是否有纵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职称、无休止的会议等等,在高校激烈竞争的今天,指导教师的自由度相对较小。很多指导老师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只能把握方向;(2)指导教师相对缺乏采矿设计方面的知识。一部分高校教师本身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经历,尤其是作为毕业设计指导为主体的年轻教师,个别教师没有很丰富的采矿工程方面的经验来有效地指导毕业设计。同时,也存在个别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现象,没有很好地起到监管作用,放松了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要求。导致毕业生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过场,不可能在最后还不让过。

2.3外部环境因素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每个学生均有4-5个单位可以选择,但有一部分学生把主要心思放在考研、出国、考公务员上,从主观上对毕业设计没有足够的重视,加上毕业设计期间是求职择业的最佳时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均不在毕业设计上。当然,也有为数不多的毕业后去矿山的学生可以完全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拓展自己的思路,把精力放在毕业设计上。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