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智慧课堂概念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2 15:27:57

智慧课堂概念

智慧课堂概念第1篇

一、运用概念图,整合新旧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当学生学习完某一单元后,应该把相关知识组成完整的系统框架,这样有利于他们将知识点系统储存和快速复习。而小学生生活阅历浅,认知水平正处于发展状态,对于学习体系的把握也欠缺系统性的梳理,此时就可以运用概念图来帮助他们建构知识框架,进行知识间的迁移。概念图能通过节点和连线把由中心辐射出来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把知识点连成知识块,把知识块连成知识网,避免知识在头脑中毫无头绪、杂乱无章地堆放。

例如,在复习汉语拼音时,师生一起回忆了本学期所学习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和声调知识,再进行单项重点复习,逐个击破。从声母的平翘舌音和声母歌到韵母的单韵母、复韵母、前后鼻音韵母的复习,从声调中的声调歌及标调规则到16个整体认读音节的熟记,有条有理,层次清晰。每个重点都有链接和“练一练”进行巩固,容易读错的和书写的字母也放在后面进行必要复习。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扎实解决了重点难点,短时高效。此时,概念图的运用如一棵知识树,学生不仅对树的枝桠一览无余,对于树上的果实也能清楚地看到,并依据自身的能力努力去采摘。

此外,概念图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聚变式、表格式、韦恩图式等,在构建知识网络时也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转变,使结构呈现更为清晰。

二、活用概念图,拓展思维,提高应用能力

我们知道学习具有不同的层次,比如概念的学习、规则的学习以及高级规则,它们所代表的思维水平是不同的。事实上,概念图还可以用来支持问题解决,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复习中,作文复习是一件头疼的事情。概念图作为创作工具,其形式非常自由,可以充分体现创建者的所思所想,包括写作构思等创作。用概念图组织语言材料可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关于这一点已有具体的实验来证实它的效果。

如笔者在复习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5》时,先围绕三个关键词,即:1. 烦恼是什么?(What);2.为什么烦恼?(Why);3.如何表达?(How),来进行探讨。第一环节中老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烦恼,同学们畅所欲言,在屏幕上概念图相机梳理,有来自学校、家庭、自身和社会的诸多烦恼;而后在第二环节“为什么烦恼”中,老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侧重选择素材,同学们敞开心扉,实话实说。如一次考试考“砸”后你的烦恼,来自哪些方面?又会有些什么具体表现。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老师及时用概念图辅助加以梳理;在第三环节中,老师总结学生发言,出示概念图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要把“烦恼”写具体和生动,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动作和神态以及当时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等来具体展开,这样才能使文章更出彩。当然,笔者没有局限于这篇作文的复习,而是引导学生以这种思维方式处理这一类的习作,以此达到举一反三之功效。

三、巧用概念图,教学一体化,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抽象能力、理解能力、逻辑能力较弱,大多数小学生的语文复习都是建立在“死记硬背”基础上的,虽然这种方式对于基本知识的学习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长此以往,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个体差异不断扩大,孩子就会觉得语文复习烦琐而又枯燥,于是课堂上提不起兴趣,复习效率堪忧。

智慧课堂概念第2篇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实践性智慧;智慧课堂实验室;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3-0109-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3.022

一.研究背景

时代呼唤智慧教育,智慧教育的基本单元是智慧课堂。智慧课堂由智慧教师和智慧教室这两个构成要素,并且以智慧教师为主要内容。历史已表明,智慧课堂可以不特定于智慧教室中,但不能没有教师的智慧,因此发展教师的智慧是智慧教育的逻辑需要。然而,智慧教室先行一步如雨后春笋,从工具性,教育容量等方面为智慧教育发展助力,使得智慧课堂标准和要求提高,智慧课堂变得更为复杂,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智慧性要求。具体到一线中小学教师,智慧发展的核心是实践性智慧的发展,很多国家将其作为新世纪各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基于行为主义基础之上的能力本位的发展”,还应是“基于情景认知理论的实践智慧的发展”,在诸多的教师专业发展细节性问题中,实践性智慧是“教师角色所拥有的独特范畴中的智慧,教师专业化成长任何方面都应当围绕着它来建构”,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成为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基础点和生长点。专家学者对教师的实践性智慧进行的研究,多停留在生长、原则、路径等“应然”讨论,具有文献起点的“指导意义”。到头来,中小学教师实践性智慧到底怎么发展,没有一个可供借鉴和操作的有效方法。

嘉信西山小学近十年的研究,始终将理论落到实践,以技术促进教师发展为研究思路,在已形成的Wiki支持的校际课例研究模式和区域教研模式下卓有成效地探索教师专业发展,自始至终将教师的课堂表现力(教学能力)作为研究的重心。同时,随着实践研究的深化和研究经验的丰富,反观研究,既然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为目标,又何必过多在课前备课和课后总结进行“旁敲侧击”,大可直面课堂教学。延续一贯研究思路,我们利用技术尝试“实践价值”的关于教师实践性智慧发展的解决方法。

二.智慧课堂实验室的提出与设计

实践性智慧是教师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其特点是生成性、缄默性和情境化。它渗透内化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因此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性智慧发展须以课堂作为基点。然而实际课堂过于个人化、情境性,教师的行为在时空上表现的单向和瞬时,不能有效支撑教师反思和实践性智慧的生成,这也成为制约教师实践性智慧发展研究的重要难点。使用技术手段赋予课堂实践的“重复性”、“再生性”便是化解问题的一个思路。这个技术封装的课堂就是本文要着重阐释的智慧课堂实验室。

1.理论构基

智慧课堂实验室何以能够在促进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提高中发挥作用,也即其存在的根本理论基础和逻辑合法的理由。

(1)智慧说

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都对智慧进行过阐释,共同的观点是智慧为“人在活动过程中,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能力系统往往又表征为知识。怀特海说,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式,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确定问题时知识的选择和运用。知识是客观事实,本身不具有价值倾向,而智慧指向实践,是主体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伴随有主体性的价值取向。冯契说,人就是在“转识成智”的过程中获得了身心、德性和人格等方面的自由发展。言下之意,人在获得知识并且在不断地应用过程中获得了智慧的发展。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主体知识的智慧化。

可见,智慧与知识经验有着内在的联系,同属一个范畴,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既然智慧可以通过知识实现获得,那么理论上它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被他人获得。反过来说,要实现智慧“迁移”的目的,须将智慧进行知识化。即智慧抽离情境变为知识,知识在个体间迁移,在类似情境下知识附着主体的价值取向再以智慧表现出来。往往以一种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人的各种机智行为都是智慧的外在表现。可以想见,没有外在行为,智慧只是知识内部的状态,无形无影。实际生活情境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人行为的分析来判断其聪明与否。在教师教学情境中,也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分析实现对人的智慧的间接把握和评价。

“智慧说”在研究中的作用,第一,作为理论基础。智慧与知识关系辩证统一,智慧通过知识化的方式转移,智慧课堂实验室借助知识形态的相应动作在教师智慧生成,迁移和发展上有所作用。第二,具有方法性质的指导作用。智慧以外在行为的方式被表征,指导我们在研究时借助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来把握其实践性智慧,研究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

(2)概念转变理论

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质是对教学的更高层次的认知及相应概念的转变。多个概念转变理论从不同角度和背景对概念转变的过程和机制进行解释。就教育领域而言,具体概念的转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革命性替代,另一种进化性发展。无论是变革性替代还是进化性发展,概念转变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是认知冲突的产生,对当前所掌握概念的适用性产生质疑,萌生不满,或受到新刺激,直接产生认知的冲突。然后是创建新概念,通过理解和顺应或者在新认知过程中创建。就教师教学层面能力发展来说,通过差异引起教师的认知冲突产生改变的内驱力,差异的来源既可以是教师自身也可以是外界,通过新信息或是概念的补充实现新概念和新知识的建构,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实践对教学认识进行“丰富”和“修订”。

(3)反思说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反思是一个人重要的内省认识活动。它的思维功能在于“将经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其重要价值体现在和实践联系起来,构成一种反思,实施,再反思一再实施的行动框架。人有效的反思行为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自我反思素质高和反思的刺激信号强。

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反思已成为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然而,教师自我反思能力参差不齐,个人反思存在力不从心。通过群体的参与,集群体的反思力量,屏蔽一己之力的单薄。反思是零散的、经验性的、不可重复的,借助多媒体影像技术让教师基于证据进行反思,证据反复重复,教师和同伴选择针对性事件进行强刺激的实用性反思。教师通过有效反思,概念认识发生转变,在实际的践行中智慧逐步得以提高。当然,反思不仅仅是针对“有问题”的部分,教学中有价值意义的信息同样是反思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同伴来说更有意义,启发作用明显。

2.设计思路

智慧课堂实验室是合理应用现代技术有效干预课堂实践,从课堂情境出发回归教师实践性智慧发展,应着重关注课堂情境的有效还原,教师反思的针对性资源和智慧发展的实践方案。因此,’它首先是一个技术化的硬件环境,其次是资源化的解决方案。

(1)实验室的环境设计

智慧课堂实验室整体上分为教学区和观察区。为避免教师教学和同伴评价相互干扰,达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提高教学评价的自由度,教学区和观察区通过特定技术隔开,两个区域之间的信息只是单向流动,即观察区可以获得教学区的信息,而身处教学区的人并不能察觉到观察区的存在。

教学区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场所,它是一间教师和学生非常熟悉的课室,配备有现代教学设备比如实物展台,电子白板等,智能录播设备,以及适配套的软件系统等。观察区与教学区紧连一起,供教师观课,实时评课。观察区配备有功放设备和闭路电视实时播放教学区录播视频,观课教师既可以透过玻璃实际观察教学区教学情况,还可以通过视频电视补充教学区实时教学信息。使得教师近距离近观感的接触教学情境,全面掌握教学信息,置身于课堂场域之中。观课教师对教学的评价不仅实时,还很真实,更切中问题。课堂实践的真实以及教研反馈的实时为后续研究的提供保障性的支持。

摄像的空间布局,分别设置四路摄像头,记录教学区学生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观察区教研共同体成员的讨论,并且这四个独立视频流构成一组记录节。教学区摄像有自动和手动两种调控,自动是特写的电脑桌面,全景的教师及讲台,重点选择的学生,优先级是电脑,学生,教师及讲台。此外,在输出设备的交互界面中全保留这四个视频内容的同时可以实现四个视频画面的任意切换。全面捕捉教师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学生的课堂状态和反馈行为。通过对课堂各种行为的捕捉,可以间接的获得关于授课教师智慧的信息和评价。通过全程录像,细节捕捉,形成一个可供全面反思的资源性“材料”。弥补实际教学中,教师反思实践时材料不足依据不强的缺点。

(2)实验室的资源设计

教学视频切片资源和评价记录资源。在教研过程中,根据需要对教师教学视频进行切片,可以按照视频逐帧流向的线性切片和依据不同内容的非线性切片,建立切片库。为达到目标视频的快速且准确定位,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切片进行逐一的详细标记,然后依据标记实现快捷检索。同时将教研共同体同伴的评价实时记录,与相应的教学行为视频相匹配。教学视频切片资源实现对课堂的精细化聚焦,教师可通过此细致地分析具体的教学行为和进行全面的反思,同伴互评的记录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有针对性的反思。此外,教研共同体同伴在分析教师教学进行实时评价时,大脑亦出现类似情境的连续性反思,引起原有认识的冲突产生新的认识,丰富自己关于该类问题的认知,促进自身反思和提高。

优质课例资源。通过智慧课堂实验室中课例研究的不断开展,丰富且富有特色的课例研究不仅直接产生有意义的结论,还会为实践性智慧课题的研究走向纵深提供资源的支持。进行优质课例资源的筛选,建立优质资源库。就个体教师自我发展而言,不断地课例研究,可以形成内部互动机制,在优质课例资源的开发中促进教师提高,在教师提高的过程中促成优质课例资源的产生,双向促进形成研究与教师发展良性互动,而在教师之间智慧发展方面,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优秀智慧通过课例资源实现知识化,客观化,以知识的形式在不同对象教师之间流动。教师借助优质课例资源实现知识的学习,反思自身课堂教学,发展自身教学认识,尝试在实践情境下的知识的智慧化。实现优质实践性智慧的再生成。

(3)实践性智慧发展方案设计

实践性智慧发展必定发生在实践性的课堂教学中,智慧课堂实验室以实际教学为抓手,它是实践性智慧发展的核心着力点。备课为了教学,反思为了更好的教学。智慧课堂实验室专门针对教学情境而设计,需要将wiki协作备课和课后反思黏合在一起,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各环节及资源的对接和贯穿(如图5所示)。通过串联,各环节的资源达到通式化无缝衔接,而课前课中课后关注的教学问题也达到高度一致,教学问题过程中的保真性,不会随教学情境,教研环境以及研究突况等的变化有所发酵。从而使得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实践性智慧发展的有效性和研究的针对性。

以智慧课堂实验室为核心的教研,有效提升同伴互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促进个体教师反思资源的生成,因为教研情境的高度一致,生成的反思性资源具有高度聚合性,针对性强。有力地影响教师的反思,深度促进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提高。另一方面,教研中各环节优质的教学设计、视频切片、研讨记录等资源生成资源库,是为其他教师反思和借鉴的资源,促进教师整体的发展。

三.实验室应用原则和方法

1.应用原则

凡事有原则,问题解决不够理想有时并不是工具的问题,而是对工具的使用不合理。为了有效使用智慧课堂实验室实现教师实践性智慧发展,也要遵循几点应用原则。

真实性课堂是前提。智慧课堂实验室结构设计的目的是在空间上保证课堂及教学的独立性完整性,课堂不受干扰保持原生态。教师实践性智慧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表现和生成,课堂的真实性可以从源头确保实践性智慧的真实,从而使教研有意义。不是真实的课堂就不是真实的实践,实践性智慧也就不是真实的教学智慧,这种伪实践性智慧没有价值,对其的研究会干扰到教师的正常教学,因此研究更无必要。

研究对象和主题选择的合理性。一方面,教师的选择要有针对性。研究表明,新手教师到经验型教师是教师自我快速成长期,而教师从经验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是困难期,瓶颈期。而有经验教师又是教师团队中最活跃的群体,学校的主力军,决定着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智慧课堂实验室将其作为对象更具有广泛性和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案例选择的合理性,所选主题能反映教师当前发展的迫切需求,符合教师自身,学校以及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利于研究成果的推广,扩大受益面,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事实上,智慧课堂实验室资源有限理应关注较普遍和广泛的教师群和研究主题。

群体参与是保障。不论是课前备课,课中或课后的评议,教师是以一个成员角色存在而不是独立个体,在教研共同体成员共同参与下完成整个教学及其反思,有效改善同伴程式化事务性的听评课,换为理解式的时常换位思考来关注课堂及课堂事件,为组内每个人提高提供形式可能。群策群力不仅能屏蔽单人教学及反思过程中的诸多不足,比如教学准备不充分,教学在场不充分,教学反思乏力等,还能够在“群体动力”的相互作用下有效提高群体内每个人的教学智慧。它是智慧课堂实验室中教学实施的效果和研究质量的保证。根据具体需要,教研共同体的人员构成课进行适度调整,但无论如何,整个过程都不能将群体的参与进行简化和简单化。

2.应用方法和策略:行动学习

顾泠沅等人在对国际上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结合课例的同事互助指导和案例教学方法的分析和批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较一般性的校本“行动教育”模式。模式的流程分为原行为、新设计、新行为三个阶段,可以有效解决理论向实践、向课堂的转移问题。

该模式的重点是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转化的问题,在理论与实践转化过程中教师获得专业的发展。智慧课堂实验室的应用目的是促进教师实践性智慧的发展,它是立足实践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探索中,教师作为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其中有教师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诉求。因此,在“行动教育”思想下,借鉴该模式的“行动”思想,为了体现教师实践性智慧发展的主体性,智慧课堂实验室实际操作时采用“行动学习”方法策略。案例是行动学习的基础,它是教师实践性智慧的载体,作为研究的基点。群体是行动学习的基本单位,实践共同体成员共享经验,激发反思,合作开展教学设计,行动反思和改进再实施的行动。行动过程是行动学习的循环过程,行动到反思到更新的行动这么一个过程,是一个行为不断跟进的循环过程。

智慧课堂概念第3篇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智慧课堂智慧生成

当前我校提出的智慧课堂定义为:生长智慧,生成智慧的课堂,是自主、合作、探究、高效、优质的课堂。这个概念是对性质进行描述,从教学模式中概括而来,其内涵外延还不够明确,有待完善。我们还从操作模式、实现条件方面对智慧课堂进行了研究。

操作模式包含了四个环节:揭示目标、激活智慧;自主学习、生长智慧;合作探究、碰撞智慧;拓展提升、生成智慧。

学校对智慧课堂几个需要的提出无疑是一种号角,在吹响的号角声我们一路前行,不致迷途。纵有千般险阻,有生动发展的团队力量也是无畏的。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从《智慧课堂有效教学框架》下关注较好的实现路径,教师要充分实施个性化教学,丰富智慧课堂内涵。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实证磨砺中进一步建构智慧课堂,形成精彩纷呈的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的专业性更强了,教师的智慧才更多,学生的智慧很好地发展了,教育智慧就彰显了。其一他们有相融共通性;其二个性化教学追求能铺垫智慧课堂实施的成功;其三可以兼顾局部与整体推进学校课改。

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关乎教师的自我发展及教学技能的精湛和艺术性,关乎学校管理与教学评价机制,更关乎课堂教学实效。因此,实现个性化教学教师认清自我,进行个性化发展,并自觉追求个性化教学的教学过程;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具有自己独立的个性特色;同时学校在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管理支撑,制定适宜的教学评价机制,推动高效的智慧课堂教学。

一、首先要实现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我校教师大多处于高原期,高原期教师往往表现出这些状态:教学分心,神思紊乱;水平高高,可以无学;应试教育,桎梏发展;道德失范,精神颓丧。地音先生在《教师发展与学习力问题研究》中认为上述种种,皆因教师缺乏为人师表的道德力所致。另还有双重疲劳,积成“高原”的; 培训不得法,劲头难持久的;学习过滥,出现紊乱的。破解我们的“高原现象”,就要构建念力、愿力、动力的动力系统,加强“育己”,实现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所谓“育己”就是需要以学习力为基础,充分发展自身的道德力、知识力、执行力、领导力、洞察力、创新力、教研力,这力越强大,越能解决自身的“职业倦怠”。

实现教师的个性化发展,目的是做生命型智慧教师。追求个性化发展的生命型教师需要三个支撑:教育理念、教学自由、反思研究。

只有专业才能卓越。我们在以上三个支撑点上修炼本学科的专业能力,实现不可替代的专业性,智慧教师生长才有希望。

智慧课堂是生成性的而不是预定的,需要教师立足于教育情景的实际变化,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作出即时的判断、决策。教育情景的复杂性、生成性,决定了教学需要创造,创造必须理念的正确引导,不然将失去创造的方向。由此我们不懈地对学科前沿理论进行专业阅读与思考,并诉诸笔端,勤于写作,内化教育理论。

教学自由不是放任自流,“教师的教学自由是一种积极自由,表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自主地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以及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等”。

教学反思和教育科学研究相结合,是“六龙”相伴的教师生涯必修的功课。教学反思沉积经验,厘清教育观念,形成成果雏形并判断在实证中检验的教育行为的科学性。教育科研并不是让所有人成为专家,他让我们教育人教得明白,活得明白,明明白白享受教育幸福。

我们做生命型的教师,他不再是教学“技工”和“工程师”,而是具有教育观念、教育信念,具有教育自由,善于进行反思和创造的“艺术家”、“研究者”,是独特的力量强大是教育生命个体。为此,教师专业成长须得走出单一追求技术化的迷障,重视提升教育观念,给教师以教育自由,使他们在创造和反思研究中得到成长。

二、其次在智慧课堂中进行个性化教学

尊重学科特性教学。尊重担任学科,也是重视及严肃对待自己的职业,那么得看清自己“碗”里装的什么,成色何如,营养几何。“碗”里的“本味”搞清楚,这样,每个科任教师才能细致入微,小心谨慎,手里才能出绝活,凸显学科专业性。

从学科内容和方法上把握好本学科特性是个性化教学实现的前提。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多数学生该学科的个性化发展。

任何一门学科特性都是教师要了如指掌的,如同庖丁解牛,教学才能游刃有余,气魄淋漓,体现出特有的精气神。

尊重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实施教学。教育生命环境中,师生、生生间差异性是一个客观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差异,善待差异,这样才可能实现客观的平等教学关系。个性化教学显现着教育生命的个性和灵性,不仅仅是正确理解教学双边关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中教学过程实施中做到真正的个性化。我们不仅需要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系统整合。在每一课时教学目标体现出个性化,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更需要在这种差异性的教学中促进不同个体的思维发展。教师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合作学习、个体学习与整体学习结合,小组合作带动不同层次的学习收获,调动全体学生心智发展。教师在个性化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学时机,利用教育机制,有效碰撞教育智慧,在课堂中蹦出源于教材、立足生活又高于生活和新知的智慧火花。诚然个性化教学中不光是激发碰撞教育生命智慧,还要尽力提供每个个体个性发展的机会,成功是大家的,不仅是优等生的。

三、最后努力达成智慧教育成果

个性化教学达到一定境界,最终走向智慧课堂的实现,努力达成智慧教育目的。一旦教师具备了“高尚的职业情怀,深厚的学术底蕴,丰富的实践经验,闲适的心里状态,独特的教学敏感”, 智慧教师就发展起来。一旦教学行为自然流淌着智慧,教材组织、教程设计、教学策略孕伏了智慧,教学观察酝酿了智慧,教学对话表现了智慧,智慧教学就发展起来。这两者的发展,智慧课堂的实现就成必然。

智慧课堂是生长师生智慧,生成师生智慧的场所,他展现着6个基本特征:“从教学方式看,教师重视启发与诱导,教学手段具有激发性;从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智慧生成主要是在知识经验积累中经历直觉感悟的过程,因而具有顿悟性;从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看,智慧课堂教学具有体验性、生成性、创新性、道德性等特征。”⑧这生动愉悦的智慧课堂中,我们以教育智慧培育智慧学生,成就智慧人生。

参考文献:

①李如密.教学风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智慧课堂概念第4篇

教育的发展需要顺应时代的需求,教师需要尊重、引导、完善学生,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只有合理利用好每一个教育资源,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掌握学习技巧,适应各教育阶段。文章分析了实用智慧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中的重要性,以鼓励教师合理运用实用智慧,促进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

实用智慧;高效课堂教学;重要性

实用智慧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与学习有效联结。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针对性地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这有助于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意识到实用智慧在现代教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并为其提供强大的保障。实用智慧的实施,能够有效转变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加速“高效课堂”的推广进程。

一、实用智慧及高效课堂的内涵

实用智慧是指教师把概念知识和教学技巧结合在一起,使知识可以在具体的场合或情景下得到适当运用的能力。它来源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对“决定目标及达到目的的手段及智慧”的讨论。亚里士多德按人类行动的种类把知识划分成不同的种类。决定目标及达到目的的手段及智慧(实用智慧)就是指在具体情况下做出与其他人相关的明智的决定的能力。作为行动的起点,实用智慧关注的是对价值的分析———对人而言哪些东西是好或坏。实用智慧就是与实践息息相关的智力活动。它侧重于变量,即不能被通用的规则所阐释的特殊案例。实用智慧要求在一般和具体之间互动,要求考虑、判断和选择。更重要的是,实用智慧要求经验,在运用它时,具体的和依赖于情景的东西得到强调,被置于一般的总体的规则之上。实用智慧指的是教师总是对儿童需要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学得最好而做出决定。因此,教师除了要有充足的知识,还需考虑、探究应如何针对具体的儿童在具体的环境下使用这种知识。因此,做出好的教学判断这一环节就被列入教学日程。高效课堂指的是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实现现代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在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时,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情来制定不同的学习方式,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应结合班级中不同性别及不同民族学生的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了解当前的学习任务及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培养其责任感与独立性,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实用智慧在高效课堂中的重要性

(一)实用智慧是高效课堂有效实施的必然条件

高效课堂,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调控手段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是高效课堂得以实施的前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概念知识和教学技巧有效地结合起来,决定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也就是实用智慧是否得以充分利用。因此,要使高效课堂真正发挥优势,教师就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将知识与教学技巧有机结合起来的能力,即实用智慧。

(二)实用智慧是学生探究式学习获得成功的必然保障

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来获得知识,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将教学知识与教学技巧进行有效调控。在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为场外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甚至消失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大大增加,所以高效课堂对教师的最终要求是高效合理地调控教学知识和教学技巧,也就是要有较高的实用智慧。

(三)实用智慧可以加速高效课堂推广的进程

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新教育理念的真正贯彻还只停留在表面,甚至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理念尤其是高效课堂的运用实施产生了错误认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的实用智慧不强,对课堂调控不力,使高效课堂教学法难以取得实效,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成绩可能会降低,从而对高效课堂产生怀疑,甚至否定。如果教师注重实用智慧的提高,有效地进行课堂调控,在适应了高效课堂以后,学生会对高效课堂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它的推广进程也会加速。

三、结语

教学知识与教学技巧的结合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实用智慧的能力,才能落实新课改的探究式学习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知识的无穷魅力,从而不断探索、创新,进而推动高校课堂的发展,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最终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效果。

作者:马宁 单位:宁夏西吉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智慧课堂概念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物联网

1引言

随着高等学校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和新兴专业的设置,高校教室的高效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其现代化建设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在物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增强高校教室的管理水平和提高教室资源的利用率,满足高校授课等室内活动的多样性需求,成为教室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关键问题。

实际上,未来的教室发展趋势得到了广泛关注,在外文文献中常用“smart classroom”、“Intelligent Classroom”等,中文文献中常出现“智慧教室”、“智能教室”、“未来教室”等词语。

2多媒体教室的现状:

多媒体教学是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标志。通过对国内多所高校多媒体教室的运行管理状况的调研,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现状分析如下:

2.1呈现形式单一

多媒体呈现形式单一,妨碍了学生对内容的及时消化。投影机是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主要媒介,替代了过去的黑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投影代替板书,将原本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原样复制到投影上,实际上只是起到了代替黑板的作用,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并没有起到作用。

2.2多媒体控制台及座位位置固定

统一固定的位置布局,不利于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室大多采用排列式的座位布局,虽然有助于教师课堂讲授,但无形中强化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认同心理。不利于多种学习方式如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的开展。

2.3多媒体教室功能单一

多媒体教室配备和控制难以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多媒体教室应当实现多种功能,如广播教学、学生演示、个别辅导、双向对讲等。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功能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应用,也就不能完全发挥多媒体教室的优势。

综上所述,重构教室环境,创建适合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管理的新型教室环境,是一种必然趋势。

3智慧教室的概念及建设目标

3.1智慧教室的概念

作为智慧教育发展的基础,智慧教室以“互联网+”教室的新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它指的是一种增强型教室,集成高科技软、硬件设备,实现智能化教室管理,从而有利于资源无缝接入,为各种先进的教学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如今,智慧教室主要是从学习环境和技术装备来界定。对于智慧教室的管理和应用方面,有些高校充分利用传感、人工智能和网络等技术来重构教室环境和组建新型教室。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智慧教室的物理环境有助于促进教学体验,技术应用和数据管理等方面,同时需要考虑教室外空间环境和技术环境等因素。

3.2智慧教室建设目标

智慧教室教学有四大功能,分别是教学资源平台、教室后端管理、课堂互动和在线课堂,能充分解决师生以及学生之间不能有效的互动等关键问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种高效的“教”与“学”的模式。作为发展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产物,主要完成以下目标:

(1)将传统多媒体教室改造成支持物联网的智慧教室。

(2)建设以“资源”、“授课”、“互动”、“提前预约”四位一w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自主学习智慧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3)借此提升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

(4)为学校的发展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

4智慧教室建设思路

综合前面提到的智慧教室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智慧教室由多个平台和系统组成。有为师生提供教学资源的教学资源平台,有为实现设备集中管理、远程唤醒和监控设备运行情况的设备管理平台,有为师生提供互动教学的教室互动平台,还有在线课堂系统等。

4.1系统功能模型

为了体现智慧教室的智慧性,在研发智慧教室系统时,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室内环境智能感知

(2)室内灯光自动控制

(3)多媒体机柜自动开闭

(4)管理平台实时信息展示

(5)硬件平台和其他管理系统的集成智慧教室的系统模型如下图所示

4.2系统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该系统分面向服务的终端层和面向应用的应用层。

(1)面向服务的终端层

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计算机等设备与下层的室内监控系统连接,还可以通过软件平台,获得数据感知,智能控制等功能。通过对室内多媒体机柜、无线接入点,各传感器设备的连接,来实现对设备的智能控制。

(2)面向应用的应用层

主要是提供室内环境感知、室内灯光、窗帘与教学设备的自动控制。另外,还通过软件平台,提供教学设备实时状态监控等功能。

智慧课堂概念第6篇

【关键词】PDA终端;中学“智慧课堂”;课堂模式建构

《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是我校承担的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子课题研究项目。而“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模式建构”又是这一子课题的重要研究目标和实践的落脚点。通过对现有各种高效课堂(如生命课堂、未来课堂)建构策略的梳理,我们发现凡是成熟的课堂建构模式,都具备以下七个要素:理论基础、建模理念、模式目标、模式结构、实施策略、实施条件、评价设计。七个要素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备的课堂建构体系。基于这一发现,我们在进行“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模式建构”的研究与实践时,也主要围绕这七个要素展开,本文拟对其前四个要素进行简要论述,以求教于方家。

一、超越知识教育,走向智慧课堂――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早在2008年,国家督学、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成尚荣教授就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

二、互联互动,启迪智慧――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模式建构的建模理念

首先,智慧课堂中的互联互动,要借助托于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电子书包”以及云平台等建设“智慧教室”。“智慧教室”主要包括教学部分和服务部分。其次,智慧课堂要以“教学应该启迪智慧”为根本出发点。课堂上要充满疑问,设计合理的教学悬念;引导争辩,使智慧的火花碰撞、交汇;凸现探究,智慧往往生成与对知识探究的过程;走向生活,在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中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再者,需要将教育者的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课堂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最后,智慧课堂应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要有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投入学习;应重视动态生成,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教师的专业成长带动学生的智慧成长。

三、系统完备,操作高效――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模式建构的模式目标、模式结构

在对“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和建模理念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该模式的建构目标要包括以下要件:

(1)智慧教室――智慧课堂平台建设。在无线网络环境下,投影仪、触控式白板、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个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组成的教师端能与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组成的学生端实现互动、广播、控制,辅助以嵌入式录播设备实现录播、监控、巡课等功能。

(2)智慧教师――智慧课堂的基础。培养智慧教师,需要有以“爱和责任”为核心,以“主动学习、发现自己、智慧工作”为主题,以“加快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为目的,以“教师读书工程”为主要手段的,立体化的教师培训工程。要认识到:文化素养是教师成长的基础,专业知R是教师成长的核心,教育智慧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生活实践是教师风格形成的保障,人文素养是保持教育活力的重要支撑。

(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智慧教学、学习的有效机制。在“智慧教室”利用电子书包进行课堂教学是一个新型的信息化产物,在此背景下,我们主要探索了“三三四四一”自主学习模式及其应用(即“三课型”、“三模块”、“课前四环节”、“课上四环节”、“课后一环节”)。

(4)智慧教育文化――课改推向深入的文化保障。学校文化层面,要科学定位办学目标,提炼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符合智慧教育理念的校训,着力建设学校厚重广博的文化内涵。

教师文化层面,要提倡教师成为“情趣高雅、言语文雅、行为儒雅”的富有智慧的人;结合“共识”和“分享”两个基本元素,以“共识”为核心建设教师的观念文化,以“分享”为核心建设教师的合作文化。

智慧课堂概念第7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教育管理

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党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为当前我国教育注入新动力。在智能信息技术推动下,教育也正发生深刻变革,不断加速聚合裂变,“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渗透不断深入,教育管理模式的系统与结构正在发生裂变并引发新的教育形式,近几年教育研究的热点聚集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包括翻转课堂、互联网+、慕课、微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数字化校园,教育信息化在内涵、深度和质量上也不断发展,并最终指向智慧教育理念与模式及其新格局的构建。

一、智慧教育发展与内涵

2008年,IBM在《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议程》报告中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意在利用移动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政府、企业和人类的生产、协作与管理方式,促进世界更全面地互联互通,基于IBM的智慧计算框架,将地球上一切东西可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最终让人类能够更透彻地感应世界的本质和变化。“智慧教育”是由“智慧地球”的概念启发而延伸而来。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教育的五大路标是:学习者的技术沉浸;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路径;服务型经济的知识技能;系统、文化与资源的全球整合和21世纪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对智慧教育予以关注并展开相关研究,赋予智慧教育不同的内涵,尤其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渗透程度逐步加深,教育信息化为教育创新变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智慧教育为教育信息化注入新的推动力,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越来越多教育领域的学者开始关注智慧教育,相继提出了智慧教育概念,并进行深入研究,如表1所示。分析并综合这些专家学者智慧教育理念的共通之处,不难发现智慧教育的本质:智慧教育强调教育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深度融合,高校变革教育管理理念和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为学生构建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施展高成效的教学,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提供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按需供给的教育思维;学生主动开展自适应学习,学习掌握信息的获取,学会“智能化”的学习与自我管理;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

二、智慧教育管理现存的问题

智慧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实施方式,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建立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智慧教育资源利用率得到空前发展,这是传统教育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利用智慧教育,教育管理模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他仍于摸索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

1.智慧教育管理模式滞后受传统高等教育的体制等方面的影响与制约,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制度走的还是传统的单一化的教育管理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智慧教育,对智慧教学要求不够严格,对课程设置缺少信息化导向,对教师考核扁平化,对学生智慧教育实践能力缺乏培养,智慧教育管理模式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

2.智慧教育模式定位模糊智慧教育以信息化为基础,他的实际应用范围更广,实现预期层级更高、包涵信息基数更大,信息化只是智慧教育管理方式的基底,不能简单地将二者认定为同一种事物。但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没有从根本上看到在教育领域信息化与智慧化之间的异同,简单地将二者混为一谈,在认知智慧教育理念、发展智慧教育模式、实践智慧教育方法时存在定位不清的问题,导致对智慧教育管理模式定位模糊,产生了偏差,而这直接影响到智慧教育的具体执行和相关配套措施、制度及政策的建设与完善。

3.智慧教育存在资源浪费智慧教育管理模式的开展,各类教育信息化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借助这些信息设备平台,可以高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当多的高校并没有对智慧教育进行深层次挖掘,只局限于简单的采用,往往无法发掘智慧教育中蕴含的提升教育模式的宝贵信息,造成资源浪费。首先,由于层次和范围不同,高校的办学规模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差异,无法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构建起一个统一的标准,造成资源不完整、不规范、不兼容,智慧教育管理平台数据共享系统不完善,不同教育主体甚至于同一教育主体中的数据都没有建立互通共享的思路,缺乏成熟化规范、系统化管理、标准化数据。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各高校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而且使教育管理效率大大折扣,由于高校之间共享资源机制不健全,很多高校为了落实预期教育管理目标,唯有依据自身要求标准引进各种现代化信息设备平台,相互之间没有进行信息沟通,极可能造成过度投资和资金浪费。其次,智慧教育的开展必须借助于现代化技术信息平台,智慧教育模式涵盖学校所有机构设置,除了传统教育管理主要关联的学生处、教务处、就业处等各个部门,还涉及与现代教育信息化息息相关的技术部门。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教育决策的生成,需要各个部门协助完成,各个部门分别提供数据,但这些数据的提供,各个部门都有自身要求,具备各自特点,甚至取决于与各部门相关的上级系统,因此数据格式不统一、不标准、不规范,缺乏一套兼容的教育管理模式标准,这些部门各自为政构建信息系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4.教师缺乏智慧教育素养高校专业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深厚,但缺乏智慧教育系统知识的训练,部分教师对计算机的运用程度较低,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使用能力不足,缺少利用智慧教育的意识。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引用新的教学模式,如Spoc、Mooc、微课、雨课堂、翻转课堂等,但大部分老师仍采用传统模式,教学理念保守,教学方法单一,依旧只是利用板书、PPT进行课上讲解,课后布置作业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授课过程中,教学重点仍然在理论知识上。甚至有部分老师对智慧教育理解有偏差,认为使用多媒体就是智慧教育,没有从本质上把握智慧教育,没有真正意义上把智慧教育与教学思想相融和,没有从智慧教育角度出发教授与学生交互共创学习内容。

三、智慧教育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产生发展,智慧教育随之应运而生,它把信息技术的核心实质与教育发展结合起来,为教学方式注入全新活力,革新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实践,对于高校教育教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1.有利于促进资源整合传统的教育管理实施过程中,管理者更多是的从工作绩效角度出发考量,因此,传统教育管理规则性更强,灵活性不够,各教育教学部门间虽互有关联,但彼此间由于工作性质与重点不同,一定范围内存在脱节现象。高校在建设自身智慧教育平台同时可开放平台,开通与校外高校交流与沟通的合作渠道,借鉴并引进校外优秀资源,实现教育信息化高校应用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利用企业先天技术优势,与企业互联互通,借助各种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为学生能力发展提供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2.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中,师生之间更多反映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彼此之间关系更多呈现对立性,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教授模式多样化,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完美碰撞。基于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智慧教育模式从学生本位思想出发,强调学生不再是被教育者,而是教育的主体,教师不再是管理者,而是是引导者;拓宽了学生对于智慧教育的认知,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动教学,打破传统教育形式的束缚,为学生营造多元学习情境;通过信息化技术提供的设备操作,帮助学生进行课前、课堂、课后的过程式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制订学习计划,学习更有针对性,实现了在教育管理方面的自适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3.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互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受教学资源有限、技术平台缺乏等因素制约,课程教学中互动性明显不足,教学效果打折。基于智慧教育理念的信息化技术支撑平台,直接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无障碍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丰富学习资料、构思教学设计、设计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氛围;智慧教育平台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活跃了课堂中的学习氛围,又增加了课堂中的学生参与性,大为提升了课堂教学互动性。

四、基于智慧教育教育管理路径

1.建立完善的智慧教育平台为有效提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教育与管理模式的充分融合并发挥作用,高校作为智慧教育实施的重要阵地之一,应熟知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构想框架,确立思路,洞悉发展前沿动态和未来走向,树立“智慧教育是手段,而非目的”的正确理念。

2.构建智慧教师队伍在教育信息背景下有效的开展智慧教育,教师的转变极为重要。高校应加强对教师思想意识引导,确保智慧教育理念落到实处,让智慧教育理念真正在老师心中落地生根;引导老师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应用水平,找寻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可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以开展讲座或者专题报告的形式,向教师普及智慧教育理念,加深教师对智慧教育实践的理解;增进智慧教学管理相关制度和评价体系,督促教师在原有教学形式的基础上,积极提升智慧教学的比例;转换培养教师的教育理念,帮助教师定位自己身份,找寻全新教学方式,用平等沟通互动方式培养学生。

3.提升学生自适应能力教育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智慧教育也不例外,对于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自适应”能力,智慧教育具有独特优势。智慧教育打破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下的师生二元关系,学生成为主导者,教师成为引领者,二者是完全平等、彼此尊重的关系。在这一情境下,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爱好、知识体系、发展规划等多维度进行学习结构的选择与构建,构建更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学生具备更主动的参与性。在此基础上,高校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潜在能力,正确引导使学生思维发散;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提升教学内容丰富性,借助现代教育信息平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实现课程教学与网络学习资源的联通;采取全面科学的评价方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考量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成效,由单一考核向多样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变。

五、结束语

智慧课堂概念第8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智慧目标;理性思维;教学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数学学习中有时学生尽管很努力用功,但还是觉得学不透彻,知识理解模糊不清,知识运用只能机械模仿,不能主动灵活地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说明我们的教学还存在问题,比如,有的课堂还是灌输式,学生的学习主要停留在记忆、背诵、模仿的低层面;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太满,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总之我们的教学缺少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要讲究教学目标的高层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教学要教出智慧来.

二、如何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案例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教学,下面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教学设计,你能看出有什么不足吗?教学过程如下:

【环节1】 教师讲公式,对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公式进行推导,得出公式结论.

【环节2】 教师讲例题,采用“题组教学”设计一系列例题和配套习题,让学生做模仿练习. 例1:求值cos 15° = ?(教师讲解)练习1:求值sin 15° = ?(学生练习)通过一例一练的变式训练铺设阶梯,学生在公式的运用中初步体验公式的价值,接着师生做下面例题和习题,例2:已知cos α = - ,α∈0, ,求cos - α的值. 然后让学生做练习:已知cos α = ,α∈0, ,cos(α + β) = - ,β∈0, ,求cos β的值. 接着教师安排例题3和变式训练题,是3道有难度的题,各个习题例题的难度逐渐加大,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形成使用公式的各种“构造”的技能.

【环节3】教师总结解题方法:(1)凑角;(2)分拆角;(3)配成公式形式或逆用公式.

【环节4】教师强调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的一些注意事项.

对这样的一节公式教学进行反思,我们觉得教学中似乎缺少一些什么: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仅仅会用公式解题就能达到本节教学目标吗?这样的课教学目标处于浅层次:能用概念和公式解题. 把解题当成了教学的终点是当下一些教师课堂教学的误区. 这样的课往往是重视解题规律和技巧的培训,而缺少理性思维的养成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如果提高一下这节课的教学档次,把培养思维能力作为主旋律,多让学生探究一下,多给学生一些思索的机会,如:可以把例1作为本节的“情境创设”,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思索的情境中,接着师生共同探求如何求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从而对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公式进行探究,那么整节课就顺理成章. 至于在运用公式中使用“配型、凑角、分拆”等具体招法,实际上已经在公式的探究中有所感悟了,教师只要在例题习题解答中稍加点拨,这些解题技法也就都水到渠成地在学生的掌握之中了. 把教学的重心前移,功在果之前,是教学的高境界,也是难得的高效率高层次的教学. 在本节教学中,还要渗透一些数学研究思想,如类比思想,从“具体度数的角”到“字母代表的角”的类比,特殊角到非特殊角的类比等.

三、“智慧”可以教出来

我们的每一节课,就是学生成长的一点一滴的雨露,就是在为学生积蓄一生的力量. 课堂教学急需思维档次的升级,课堂教学要教出智慧来. 心理学指出,智慧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事物的能力,包括遗传智慧与获得智慧,获得智慧包括智力体系、知识体系、 方法与技能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应该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思维灵活性和知识的应用意识的开发应该成为教师重点探究的课题.

案例1 “集合的教学”,历年的高考集合题不仅考查集合知识,如集合的交并补运算,而且考查学生在学习集合知识过程中的分类思维方法、列举探究方法,以及符号意识、运算规则意识等智慧层面的东西,如用列举推理的思想方法和符号意识就是创新的智慧,有的集合题涉及了元素特征是用不等式表示出来的,就可以用组合知识、线性规划知识等其他单元知识来解,这就是发现和转化的智慧.

案例2 “函数概念的教学”,其知识目标是弄清函数是什么,了解函数概念,仅是三维目标中的一项,至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经常是被教师忽略的,有时也是难以落实的,当下函数教学,往往也只是停留在解题目标上. 实际上,函数教学应该讲出智慧来,如从常数到变量的字母意识体现的“数学符号智慧”,对变量的变化体现的“运动变化的智慧”,建立函数模型的“模型化智慧”,从对函数能做什么的思考中体现的能主动构造函数的“构造的智慧”,从函数式到函数图像的“图形化的直觉思维智慧”等,这些本应该在函数课堂教学中讲出来的智慧,才是函数教学的长远目标,但经常被某些教师淡化了,造成函数题学生解决起来有困难,甚至连构造函数都要通过大量练习低效率地强化.

案例3 “数学习题课的教学”,倡导“研磨”中出智慧. 有时讲评试卷,不仅要讲正确解法,而且要重视错误的做法,要研究出现错误的原因,采取什么补救方法,应用中出智慧,纠错反思中出智慧. 数学课就是讲数学道理的, 智慧来自经常鼓励学生亲身实践.

总之,教学中要多些智慧的培养,多些创新意识的养成. 教学设计中要精心设计可以培养灵活性的训练内容,比如设计问题串训练思维的发散性等. 教师对教材要深入钻研,真正理解教学内容的本质,真正了解学生的状况,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变成在知识的探究中发展学生智慧的殿堂.

【参考文献】

智慧课堂概念第9篇

【关键词】策划活动;促进学习;策略思考

教学就是一种活动,平时的数学教学其活动质量如何?扪心自问其效果是不甚显著.能找到原因吗?可以.那是因为课堂教学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不能呈现出丰富多彩性,学生也就不能完全意义上恭维.怎样改变课堂教学中的不良现状?窃以为要力求做到这样几个方面.

一、学习活动需求内容能够吸引学生

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否都发现这样的弊病:我们总是在教着教材,虽然也在实践着应用先进的教学媒体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仍然没有超脱出教教材的藩篱.学生对数学学感到是那样的乏味.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变教数学教材为用数学教材教.窃以为新教育积极倡导者朱永新先生的一席话语颇有启迪意义.朱永新先生说:“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这里的核心是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那现在就必须在这方面做好文章,而且是做实文章.这里的手段是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的教学活动设计,也就是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应是能够吸引学生的.譬如数学概念的教学,假如我们比较简单地以大幅度的课堂训练来增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就是一种严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不良做法,这对全体学生而言则是根本行不通的.而应当说我们可以通过的活动就比较广泛,我们可以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在smart技术已经被普遍应用的基础上,我们完全可以去引导学生对有关实物、模型、图示进行观察,建立感性认识,进而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当学生搞清楚概念所提出的缘由,学生探究概念形成欲望将会更加强烈.我们还可以抓住数学概念具体、抽象的双重特性,以具体性形成抽象性的数学概念.有好多数学概念还蕴藏着诸多数学历史故事,它所涉猎的是数学概念形成的艰难,数学家探求数学的艰辛,如果能够适时渗透这些数学文化,那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理想的攻心.

二、学习活动需求形式能够逗引学生

“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过程.”这是朱永新教授对理想智育的阐述.不难看出先生所阐释的是课堂教学的民主问题,而且是高度性的民主.这高度性的民主应当从哪里体现出来?就是教学全过程都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我们做到了吗?应当说是还没有完全去做到.首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不能吸引学生,学生学习时总不能体现出应用的能动;其次是开展学习活动时不能去看重学生,说起来是学生的活动,但那是些多数学生被捆住手脚甚至是限制大脑自由的活动.应当说这是极不利于学生学到极有价值的数学的,所以,作为我们则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地位问题,首先必须力求做到的是形式的丰富多彩,并能够做到把众多甚至是全体学生都吸引到学习的活动上来.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是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渴求是什么,学生在学习渠道如此丰富的前提下他们已经具备了哪些数学生活或者就是生活数学方面的经验等.其次必须力求做到的是进行活动时要让学生去自己动手,让学生去自己动脑,让学生手脑并作.最后是在学生动脑动手实践思考的过程中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信息资源,让这些火花再去进行碰撞,进而绽放起更为亮丽的思维奇葩.

三、学习活动需求质量能够活化学生

朱永新教授阐述理想智育时说:“应该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让课程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这里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真正”所包含的范围就很广,既包括教学的内容,又包括教学的过程;既考虑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应当涵盖师生之间地位的平等,而且要求也很高,做起来也是比较复杂的.但如果我们让课程具有了一定的丰富性,且又较好地思考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的诸多问题,那么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充满情趣与智慧是不成问题的.譬如让学生通过实践性的活动求三角形的内角和,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四人为准.每小组都由一名学生去任意画出一个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各小组同学围在一起进行操作、思考、观察、分析并进行属于自己所发表的独立见解的讨论.学生在活动时,笔者看得出,这个时候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在实践的过程中主动构建起新的认识结构.如有小组学生把一个四边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有小组学生把一个五边形分成了三个三角形,还有学生把一个六边形分成了四个三角形.应当说这样的课堂是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的,我们还可以利用学生这样的活力、情趣、智慧去激发出更为有效的活力、情趣、智慧,回答则是完全肯定的.也就在这堂课上,笔者向学生抛出这样的问题:假如现在摆在你们面前的是七边形乃至是n边形呢?有办法分成三角形和其他的多边形,并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小组便也很快得出了结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